明伦汇编 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 第三百七十八卷
明伦汇编 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八卷目录

     孔姓部列传二

      唐

      孔颖达      孔绍安

      孔德伦      孔昌㝢

      孔祯       孔祖舜

      孔崇基      孔若思

      孔璲之      孔至

      孔惠元      孔萱

      孔齐卿      孔巢父

      孔述睿      孔惟晊

      孔敏行      孔戣

      孔戡       孔戢

      孔策       孔温裕

      孔温业      孔振

      孔纬       孔昭俭

      孔光嗣

      后唐

      孔谦       孔钦

      孔循

      后周

      孔仁玉

      宋

      孔维       孔宜

      孔宪       孔冕

      孔勖       孔承恭

      孔守正      孔延世

      孔道辅      孔圣祐

      孔宗旦      孔旼

      孔宗愿      孔文仲

      孔武仲      孔平仲

      孔宗翰      孔若蒙

      孔若虚      孔端友

      孔恩

      金

      孔彦舟      孔敬宗

      孔璠       孔拯

      孔总       孔端甫

      孔元措      孔午

      元

      孔元       孔洙

      孔元用      孔之厚

      孔之全      孔浈

      孔浣       孔治

      孔思晦      孔克坚

      孔全       孔克愚

      孔克齐      孔克学

      明

      孔希学      孔希大

      孔克仁      孔文

      孔颙       孔讷

      孔鉴       孔彦缙

      孔友谅      孔文英

      孔谟       孔公恂

      孔镛       孔弘绪

      孔弘泰      孔闻韶

      孔禧       孔蓑衣

      孔贞干      孔金

      孔良       孔贞时

      孔四可      孔贞元

      孔贞运      孔尚贤

      孔引植

     孔姓部艺文

      赠孔君序         明宋濂

      隅南孔氏谱序        章朴

     孔姓部纪事

     箽姓部汇考

      王应麟姓氏急就篇箽姓

     箽姓部列传

      汉

      箽安国

    氏族典第三百七十八卷

    孔姓部列传二

    孔颖达

    按《唐书孔颖达传》:“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 学,诵记日千馀言,暗记《三礼》义宗及长,明《服氏春秋 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隋大业 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 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元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 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除国 子司业,加散骑常侍,爵为子。久之,拜国子祭酒,侍讲 东宫。后致仕,卒。

    孔绍安

    按《唐书孔若思传》:“若思祖绍安,与兄绍新早知名。陈 亡,客居鄠,励志于学,与孙万寿皆以文辞称,时谓孙、 孔。”隋大业末为监察御史,高祖受禅,擢内史舍人。

    孔德伦

    按《阙里志》:“三十三代德伦,唐高祖武德九年改封褒 圣侯,太宗贞观十一年诏朝会,位同三品,食邑一千 户。年七十一卒。子二:崇基,子叹。”

    孔昌㝢

    按《唐书孔述睿传》:“述睿曾祖昌宇,字广成,贞观中,对 策高第,历魏州司马,有治状,帝为不置刺史,后进膳 部郎中。”

    孔祯子季诩

    按《唐书孔若思传》:“若思从父祯,第进士,历监察御史, 门无宾谒。高宗时,迁绛州刺史,封武昌县子,谥温。子 季诩,字季和,永昌初,擢制科,授秘书郎,终左补阙。”

    孔祖舜

    按《唐书孔述睿传》:“述睿祖祖舜,字奉先,为监察御史, 以累下除成武令,雉驯于廷。”

    孔崇基

    按《阙里志》:“三十四代崇基,中宗嗣圣十二年,袭封褒 圣侯。神龙元年五月,制授朝散大夫,陪祭朝会。年五 十六卒。子一,璲之。”

    孔若思

    按《唐书孔若思传》:“若思,越州山阴人,陈吏部尚书奂 四世孙,早孤,其母躬训教,长以博物闻,擢明经,历库 部郎中。常曰:‘仕宦至郎中足矣。座右置止水一石,明 自足意’。”中宗初,三迁至礼部侍郎,出为卫州刺史,以 清白擢银青光禄大夫,累封梁郡公。开元七年卒。

    孔璲之

    按《阙里志》:三十五代“璲之,字藏晖,元宗开元五年,袭 封褒圣侯,特授四门博士、王府文学、蔡州长史。二十 七年,改封文宣公,兼除兖州长史,迁都水使者,食邑 一千户。子一:萱。”

    孔至

    按《唐书孔若思传》:“若思子至,字惟微,历著作郎,明氏 族学,与韦述、萧颖士、柳冲齐名。撰《百家类例》,以张说 等为近世新族,剟去之。说子垍方有宠,怒曰:‘天下族 姓,何豫若事而妄纷纷耶’?垍弟素善至,以实告。初,书 成,示韦述,述谓可传。及闻垍语,惧,欲更增损,述曰:‘止, 丈夫奋笔成一家书,奈何因人动摇?有死不可改’。遂” 罢。时述及颖士冲皆撰《类例》,而至书称“工。”

    孔惠元

    按《唐书孔颖达传》:“颖达子志,终司业。志子惠元,力学 寡言,又为司业,擢累太子谕德。三世司业,时人美之。”

    孔萱

    按《阙里志》:“三十六代萱,袭封文宣公,兼兖州泗水令。 子一:齐卿。”

    孔齐卿

    按《阙里志》:“三十七代齐卿,德宗建中三年袭封文宣 公,兼除兖州功曹参军,转青州司兵参军。子三:惟晊 袭封。”

    孔巢父

    按《唐书孔巢父传》:“巢父,字弱翁,孔子三十七世孙。少 力学,隐徂徕山。永王璘称兵,辟署幕府,不应。璘败,知 名。广德中,为左卫兵曹参军,三迁库部员外郎,出为 泾原行军司马,累拜湖南观察使。德宗狩奉天,擢给 事中陕华招讨使。未几,兼御史大夫,为魏博宣慰使。 李怀光据河中,帝复令巢父宣慰,罢其兵,以太子太” 保授之。怀光素服待命,巢父不止,众忿,方宣诏,乃噪 而合,害巢父。帝闻震悼,赠尚书左仆射,谥“忠。”

    孔述睿

    按《唐书孔述睿传》:“述睿,越州山阴人,梁侍中休源八 世孙。少与兄弟偕隐嵩山。大历中,以太常寺协律郎 召擢,累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每一迁即至朝谢,俄 而辞疾归,以为常。德宗立,拜谏议大夫,诏备礼敦遣。 既至,兼皇太子侍读,固辞弗许,改秘书少监,兼右庶 子,复为史馆修撰。贞元四年,以疾乞解,乃以太子宾” 客还乡。卒,年七十一,赠工部尚书。

    孔惟晊

    按《阙里志》:“三十八代惟晊,宪宗元和十三年授兖州 参军,袭封文宣公,年六十五卒。子一策。”

    孔敏行

    按《唐书孔述睿传》:“述睿子敏行,字至之,元和初,擢进 士第,岳鄂吕元膺表在节度府,入拜右拾遗,四迁司 勋郎中,集贤殿学士。李绛遇害事本杨叔元,时无敢言者,敏行上书极论之,叔元乃得罪。敏行有名一时, 而雅操不逮父,卒年三十九,赠工部侍郎。”

    孔戣

    按《唐书孔巢父传》:“巢父从子戣,字君严,擢进士第,郑 滑卢群辟为判官。群卒,摄总留务,入为侍御史,累擢 谏议大夫,宦宠侧目。俄兼太子侍读,改给事中,江西 观察使,再迁尚书左丞,出为华州刺史。明州岁贡淡 菜、蚶蛤之属,戣奏罢之。历大理卿、国子祭酒。会岭南 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度’” 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交广大治。穆宗立,以吏部 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礼部尚书致仕。 卒,年七十三,赠兵部尚书,谥贞。子遵孺。

    孔戡

    按《唐书孔巢父传》:巢父从子戡,字胜始,进士及第,补 修武尉,以大理评事佐昭义李长荣节度府。长荣死, 卢从史代之,留署掌书记。从史与王承宗、田绪阴相 结,欲久连兵以固其位。戡始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 拆之,遂以疾归洛阳。从史诬以事,奏三上,诏以卫尉 丞分司东都,给事中吕元膺执不可,宪宗曰:“朕非不 知戡,行用之矣。”未几卒,年五十七。从史败,追赠司勋 员外郎。

    孔戢

    按《唐书孔巢父传》:“巢父从子戢,字方举。父死难,诏与 一子官,补修武尉,不受,以让其兄戡。擢明经书判高 等,为校书郎、阳翟尉。累迁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转 侍御史、库部员外郎,拜京兆少尹,再迁湖南观察使, 召授右散骑常侍,京兆尹。岁旱,戢躬祠曲江池,一夕 大澍,帝悦,诏兼御史大夫。卒赠工部尚书。”

    孔策

    按《阙里志》,“三十九代策明经及第,历少府监主簿、国 子监丞,袭封文宣公,迁国子尚书博士,年五十七卒。 子振。”

    孔温裕

    按《唐书孔巢父传》:“巢父从子戣,戣子温裕,仕为天平 节度使。”

    孔温业

    按《唐书孔巢父传》:巢父从子戢,戢子温业,字逊志,擢 进士第。大中时,为吏部侍郎,求外迁,宰相白敏中顾 同列曰:“吾等可少警,孔吏部不乐居朝矣。”后为太子 宾客。

    孔振

    按《阙里志》:“四十代振,字国文,懿宗咸通四年状元及 第,除秘书省校书郎,历运判、监察御史、左补阙、水部 员外郎,袭封文宣公。年七十四卒。子一:昭俭。”

    孔纬

    按《唐书孔巢父传》:“巢父从子戣,戣子遵孺,遵孺子纬, 字化文,少孤,才誉早成,擢进士第。崔慎由表置幕府, 再迁观察判官,以长安尉直弘文馆,迁监察御史,进 礼部员外郎,兼集贤直学士,为右司员外郎,拜翰林 学士,俄知制诰,频迁户部侍郎,擢御史中丞,三迁吏 部侍郎,改太常卿。从僖宗到蜀,以刑部尚书判户部”, 改太子少保,进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 帝还,领诸道盐铁转运使,累迁尚书左仆射,兼京畿 营田使。昭宗即位,进司空兼国子祭酒,加司徒,封鲁 国公,进兼太保,出为荆南节度使,俄贬均州刺史。召 入朝,再擢吏部尚书,以司空、门下侍郎复辅政。会天 子出次石门,从至莎城,以病还都,卒,赠太尉。

    孔昭俭

    按《阙里志》:“四十一代昭俭,任南陵尉,授广文馆博士、 兖州司马,赐绯,除秘书郎,袭封文宣公,累宰曲阜。年 六十卒。子一光嗣。”

    孔光嗣

    按《阙里志》:“四十二代光嗣斋郎出身。哀帝天祐二年, 授泗水令,陵庙主。年四十二,为洒扫户孔末所害。子 一:仁玉。”

    后唐

    孔谦

    按《五代史孔谦传》:“谦,魏州人,为魏州孔目官。魏博入 于晋,庄宗以为度支使。自少为吏,工书算,颇知金谷 聚敛之事。习与梁相拒河上十馀年,大小百馀战,调 发供馈,未尝缺乏,所以成庄宗之业者,谦之力为多。 庄宗建大号,以谦为租庸使。谦无他能,直以聚敛为 事,天下怨苦之。明宗立,下诏暴谦罪,斩于洛阳市,籍 没其家。”遂罢租庸使额,分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

    孔钦

    按《浙江通志》:“钦字季舒,会稽人。官至光禄大夫。”

    孔循

    按《五代史孔循传》,“循不知其家世何人也,少孤,流落 汴州。汴州富人李让阑得之,养以为子。梁太祖镇宣 武,以李让为养子,循乃冒姓朱氏。稍长,给事太祖帐 下。太祖诸儿乳母有爱之者,养循为子。乳母之夫姓赵,循又冒姓为赵氏,名殷衡。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尽 去天子左右,悉以梁人代之,以王殷为宣徽使,循为” 副使。循与蒋元晖、张廷范等共与弑昭宗之谋。唐亡, 事梁为汝州防御使、左卫大将军、租庸使,始改姓孔 名循。庄宗时权知汴州。明宗自魏兵反而南,庄宗东 出汜水,循持两端,遣迎明宗于北门,迎庄宗于西门, 供帐牲饩,其礼如一,而戒其人曰:“先至者入之。”明宗 先至,遂纳之。明宗即位,以为枢密使,出为忠武军节 度使,徙镇横海。卒于镇,年四十八。赠太尉。

    后周

    孔仁玉

    按《宋史孔宜传》:“仁玉九岁通《春秋》,姿貌雄伟。后唐明 宗长兴元年,以为曲阜主簿。三年,迁龚丘令,袭文宣 公。晋高祖天福五年,改曲阜令。周高祖广顺二年,平 慕容彦超,幸曲阜,拜孔子庙及墓,召仁玉赐五品服, 复以为本县令。仁玉四子:长宜,次宪,次冕,次勖。”

    孔维

    按《宋史孔维传》:“维字为则,开封雍丘人。乾德四年,九 经及第,解褐东明、鄢陵二主簿,调滁州军事推官。太 宗即位,擢授太子左赞善大夫,知河南县,通判滑、梓 二州。雍熙初,迁主客员外郎。三年,擢为国子司业,赐 金紫,拜国子祭酒。淳化初,兼工部侍郎。二年,卒。景德 四年,录其孙禹圭同学究出身。”

    孔宜

    按《宋史孔宜传》:“宜字不疑,兖州曲阜人,孔子四十四 世孙。举进士不第。乾德中,诏以为曲阜主簿,历黄州 军事推官,迁司农寺丞,掌星子镇市征。诏以星子为 县,就命宜知县事。代还,迁太子右赞善大夫,袭封文 宣公。未几,通判密州,迁殿中丞。雍熙三年,王师北伐, 受诏督军粮,涉拒马河溺死。”

    孔宪

    按《宋史孔宜传》:“宪,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及第,至工部 员外郎,知浚仪县。”

    孔冕

    按《宋史孔宜传》:“冕,应城主簿。”

    孔勖

    按《宋史孔道辅传》:“道辅父勖,进士及第,为太平州推 官,以殿中丞通判广州。真宗东封,躬诣孔子祠,问宰 相孔氏今孰为名者,或言勖有治行,即召对,以为太 常博士,知曲阜县。后为御史台推直官,累迁秘书监, 分司南京,管勾祖庙,以尚书工部郎致仕。后道辅卒, 年八十九。”

    孔承恭

    按《宋史孔承恭传》:“承恭字光祖,京兆万年人。唐昭宗 东迁,举族随之,遂占籍河南。五世祖戡,戡孙迥,莱州 刺史。迥子昌庶,虞部郎中。昌庶子庄,仕晋为右谏议 大夫。由戡至庄,皆登进士第。承恭,庄之子也。以门荫 授秘书省正字,历温、安丰二县主簿,入为大理寺丞。 太宗即位,迁大理正,擢库部员外郎,判大理寺少卿” 事,迁屯田、兵部二郎中,同考校京朝官课第。端拱三 年,为太常少卿,以疾致仕。子坋,同学究出身,为登封 县尉。

    孔守正

    按《宋史孔守正传》,“守正,开封浚仪人。幼事后唐明宗 子许王从益。汉初为东西班承旨,事魏王承训。周世 宗征淮南,以材勇选为东班承旨。宋初,补内殿直,兼 领骁雄、吐浑指挥,从刘廷翰平蜀,还迁骁雄副指挥 使。开宝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隶何继筠麾下。太平兴 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以劳再迁日骑都指” 挥使、领濡州刺史。端拱初,迁龙卫都指挥使、领长州 团练使,出镇真定。是年秋,出为颍州防御使。未几,太 宗以其练习戎旅,特置“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以 授之,改领振州防御使。明年,拜殿前都虞候、领容州 观察使。真宗即位,授昌化军节度观察留后。景德初, 以不任职代,无何,卒,赠泰宁军节度使。

    孔延世

    按《宋史孔宜传》:“宜子延世,字茂先,以父死事,赐同学 究出身,为曲阜主簿,历闽、长葛二令。真宗至道三年, 以为曲阜令,袭封文宣公。咸平三年,卒官。”

    孔道辅

    按《宋史孔道辅传》:“道辅,字原鲁,初名延鲁,孔子四十 五代孙。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有蛇出 天庆观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 之,道辅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叹服。迁大理寺丞,知 仙源县,主孔子祠事。再迁太常博士,召为左正言。未 几,为直史馆,除右司谏,龙图阁待制。明道二年,为右” 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会郭皇后废,道辅率谏官十 人诣垂拱殿伏奏:“皇后天下之母,不当轻议。”绌废。出 知泰州。顷之,复入为御史中丞。道辅性鲠挺特达,遇

    事弹劾无所避,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
    考证
    之。出知郓州,行至韦城,病卒。皇祐三年,特赠尚书工

    部侍郎。子宗翰。

    孔圣祐

    按《宋史孔宜传》:“宜子延世。延世子圣祐,景德初始九 岁,特赐同学究出身,后擢为太常寺奉礼郎,改大理 评事。天禧五年授光禄寺丞,袭封文宣公,知仙源县 事,改名祐,迁太子中舍,卒。”

    孔宗旦

    按《宋史孔宗旦传》:宗旦,鲁人,为邕州司户参军。侬智 高未反时,州有白气出庭中,江水溢。宗旦以为兵象, 度智高必反。后智高破横州,即载其亲往桂州,曰:“吾 有官守,不得去,无为俱死也。”既而州破被执,贼欲任 以事,宗旦叱贼,且大骂,遂被害。事闻,赠太子中允。

    孔旼

    按《宋史孔旼传》:“旼字宁极,孔子四十六代孙。隐居汝 州龙兴县龙山之滍阳城。性孤洁,喜读书,动止必依 礼法,环所居百馀里,人皆爱慕之。葬其父,庐墓三年, 卧破棺中,日食米一溢,壁间生紫芝数十本。近臣列 荐,授秘书省校书郎,致仕。居数年,召为国子监直讲, 辞不赴,即迁光禄寺丞。顷之,起知龙兴县,复辞,卒赠” 太常丞。

    孔宗愿

    按《阙里志》:“宗愿,字子庄,延泽子。仁宗天圣中,以叔父 道辅荫,补太庙斋郎。宝元二年,授守国子监主簿,袭 封文宣公,知仙源县事。至和二年,改封衍圣公,迁尚 书比部员外郎,通判潍州。卒于官。子四:若蒙、若虚、若 愚、若拙。”

    孔文仲

    按《宋史孔文仲传》:“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性狷直, 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举进士,南省第一,调馀 杭尉,再转台州推官。熙宁初,以制举荐,对策力论王 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宋敏求第为异等, 安石怒,仅得国子直讲,出通判保德军。元祐初,哲宗 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擢” 左谏议大夫,改中书舍人。三年,同知贡举。疾甚,还家, 卒。文仲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孔武仲

    按《宋史孔文仲传》:“文仲弟武仲,字常父。幼力学,举进 士,中甲科,调糓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元 祐初,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 业,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数月,拜中 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 待制知洪州,徙宣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元符” 末,追复之。所著《诗》《书》《论语》《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共 百馀卷。

    孔平仲

    按《宋史孔文仲传》:“文仲弟平仲,字义甫,登进士第,又 应制科,用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文仲卒,归葬南康。 诏以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护葬事,提点江浙铸钱、 京西刑狱。绍圣中,言者诋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 先烈,削校理,知衡州,提举,徙韶州,责惠州别驾,安置 英州。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 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 平仲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绎解》《稗诗戏》诸书,传 于世。

    孔宗翰

    按《宋史孔道辅传》:“道辅子宗翰,字周翰,登进士第,知 仙源县。由通判陵州为夔峡转运判官,提点京东刑 狱,知虔州。城滨章、贡两江,岁为水啮。宗翰伐石为址, 冶铁锢之,由是屹然,诏书褒美。历陕、扬、洪、兖州,皆以 治闻。哲宗初立求言,吏民上书以千数,诏司马光采 阅其可用者十五人,独称奖,其二,乃宗翰与王巩也。” 元祐初,召为司农少卿,迁鸿胪卿,进刑部侍郎。属疾 求去,以宝文阁待制知徐州,未拜而卒。

    孔若蒙

    按《阙里志》:“四十七代若蒙字公明,熙宁元年,袭封衍 圣公。元祐元年,改封奉圣公,坐事废,以弟若虚承袭。”

    孔若虚

    按《阙里志》:“若虚,字公实,元符元年,袭封奉圣公,卒,朝 廷复以若蒙子端友继之。大观闲,复以奉圣公为衍 圣公。”

    孔端友

    按《阙里志》:“四十八代端友,字子交,崇宁三年,封衍圣 公。建炎初,寓三衢,终知郴州。无嗣,以侄玠袭封于衢。 凡六世,至明始罢。”

    孔恩

    按《徐州志》:“恩,宣圣五十代孙,南渡徒居萧。”

    孔彦舟

    按《金史孔彦舟传》:“彦舟字巨济,相州林虑人。避罪之 汴,占籍军中,己而杀人亡命为盗。宋靖康初,应募,累官京东西路兵马钤辖,为沿江招捉使,走之齐,从刘 麟伐宋,为行军都统,改行营左总管。齐国废,累官工 兵部尚书,河南尹,封广平郡王。正隆例降金紫光禄 大夫,改南京留守。彦舟自幼至老,常在行伍,习兵事”, 知利钝。正隆五年,死于汴,年五十五。

    孔敬宗

    按《金史孔敬宗传》:“敬宗字仲先,其先东垣人。石晋末, 徙辽阳。辽季,敬宗为宁昌刘宏幕官,斡鲁古兵至境 上,敬宗劝刘宏迎降,遂以敬宗为乡导。拔显州,以功 补顺安令。天辅二年,知安州事,迁静江军节度使,历 石、辰、信、磁四州刺史,阶光禄大夫,除宁昌军节度使, 徙归德军,致仕。大定二年卒。”

    孔璠

    按《金史孔璠传》:“璠字文老,至圣文宣王四十九代孙, 故宋朝奉郎,袭封端友弟端操之子。齐阜昌三年,补 迪功郎,袭封衍圣公,主管祀事。天会十五年,齐国废, 熙宗即位,诏求孔子后,加璠承奉郎,袭封衍圣公,奉 祀事。皇统三年,璠卒,子拯袭封,加文林郎。”

    孔拯

    按《金史孔璠传》:“璠子拯,字元济。天德二年,定袭封衍 圣公俸格,有加于常品。久之,加拯承直郎,大定元年 卒。弟总袭封,加文林郎。”

    孔总

    按《金史孔璠传》:“拯弟总,字元会,大定二十年,召至京 师,授曲阜县令,明昌元年卒。子元措袭封,加文林郎。”

    孔端甫

    按《金史孔璠传》:“四十八代端甫,明昌初,学士党怀英 荐其年德俱高,读书乐道,该通古学,召至京师,特赐 王泽榜及第,除将仕郎、小学教授,以主簿奉祀致仕。”

    孔元措

    按《金史孔璠传》:“元措,字梦得,明昌三年,超迁中议大 夫。承安二年,诏兼曲阜县令,仍世袭。元措历仕宣宗、 哀宗,后归元终焉。”

    孔午

    按《徐州志》:“午恩四世孙,当金末,聚众誓约捍御一境。”

    孔元

    按《元史孔元传》:“元字彦亨,真定人。骁勇有智略。岁丁 酉,弃家从军,隶丞相史天泽麾下。中统二年,宣授管 军总把。至元十四年,进武略将军、管军千户。明年,进 武义将军、侍卫亲军千户,赐佩金符。又明年,加宣武 将军、右卫亲军总管。十九年,以疾卒。子鹰扬袭授昭 信校尉、右卫亲军弩军千户,仍佩金符。至大元年,以” 疾卒。子成祖袭,延祐二年卒。子那海袭。

    孔洙

    按《浙江通志》:洙,先圣之后也。自宋南渡初,其四十八 代孙端友子玠寓衢州。元既平,宋,世祖欲袭封衍圣 公,疑所立。或言孔氏子孙寓衢者,乃其宗子。召洙赴 阙,洙逊于居曲阜者。世祖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 人后也。”遂命为国子祭酒,提举浙东学校。

    孔元用

    按《阙里志》:“元用,字俊卿。初,贞祐二年,元措从宣宗还 汴,拟兄元用摄祀事。及宋克平山东,宝庆元年,权袭 封衍圣公、仙源令。二年,改济州通判,兼京东西路安 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元太师国王木华黎统诸道兵 至,承制封拜,权授袭封衍圣公,世袭曲阜令。乙酉年, 太师征益都,以元用偕行,世袭曲阜令。元措卒,无子”, 以侄之固庶子浈嗣爵。之固,元措母弟元纮子也。浈 坐罪夺爵,无子,故以元用权袭封焉。

    孔之厚

    按《阙里志》:“五十二代之厚,元孝子也。赠亚中大夫、济 宁路总管、轻车都尉、鲁郡侯。初,宗愿四子:若蒙、若虚、 若愚、若拙。若蒙袭封,若愚生端立,端立生琥,琥生拂, 拂生元孝。自元措传浈以来,嫡长乃元孝生之厚,至 浣凡三世。”

    孔之全

    按《阙里志》:“之全,字工升,元用子。元用从太师征益都, 之全遂权袭封衍圣公、曲阜令。癸巳,元措从汴梁还 东平,仍袭封衍圣公。之全止曲阜令。壬子二月,宣差 东平路行军万户总管管民长官,权授袭封衍圣公, 兼曲阜令。”

    孔浈

    按《阙里志》:“浈之固子。元,宪宗元年,继伯祖元措袭封。 八年,罢为维州尹,无子。”

    孔浣

    按《阙里志》,“五十三代浣字日新,赠中议大夫、太常礼 仪院同佥、上骑都尉,追封鲁郡伯,再赠通议大夫、礼 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鲁郡侯。子一:思晦。”

    孔治

    按《阙里志》:“治,字世安,之全子。壬子充曲阜管民长官。 中统元年,改曲阜令。四年,权主祀事。至元十三年,授承事郎。二十二年,授奉训大夫,单州防御使。二十九 年,迁奉直大夫,密州知州。元贞元年,赴阙朝见,特授 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

    孔思晦

    按《元史孔思晦传》:“思晦,字明道,孔子五十四世孙。资 质端重,性简默,读书讲求义理词章之习,薄而弗为。 家贫,躬耕以为养。至大中,举茂才,为范阳儒学教谕。 延祐初,调宁阳学。仁宗在位,崇尚儒道,一日,亲取孔 氏谱牒按之曰:‘以嫡应袭封者,思晦也’。特授中议大 夫,袭封衍圣公,月俸加至五百缗,赐四品印,升嘉议” 大夫。至顺二年,改赐三品印。元统元年卒。卒之日,有 鹤百馀翔其屋上,又见神光自东南落其舍北。至正 中,朝廷加赠其官,赐谥“文肃。”

    孔克坚

    按《元史孔思晦传》:“思晦子曰克坚,袭封衍圣公,阶嘉 议大夫,既而进通奉大夫。至正十五年,召为同知太 常礼仪院事,拜陕西行台侍御史,迁国子祭酒,擢山 东肃政廉访使,不赴。孙希学,袭封衍圣公。”

    孔全

    按《元史孔全传》:“全,亳州鹿邑人。父成病,割股肉啖之, 愈。后卒,居丧尽哀,庐墓左,负土为坟,日六十肩。风雨 有亏,俟霁则补之。三年起坟,广一亩,高三丈馀。”

    孔克愚

    按《杭州府志》:“克愚,字钝夫,仁和人,宣圣五十五世孙。 父文学,仕至建德路总管知事,遂家焉。克愚善读书, 隐居夹城巷,有《西塍吟槁》。”

    孔克齐

    按《溧阳县志》:“克齐,字肃夫,先圣五十五世孙。大父宗 善为建康路教授,卒于官。父文升赘于溧阳之沈氏, 遂家焉。克齐长于文章,以宪司荐,授黄冈书院山长, 陞国史编修。”

    孔克学

    按《湖广通志》:“克学,至圣五十五代孙。元末授荆州学 正,寓沱潜闲,工诗文,有集传世。”

    孔希学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希学字士行,先圣五十六代孙 也。世居曲阜。父克坚,元国子祭酒。至正十五年,以希 学袭封,其冬为秘书卿。洪武元年十一月,命希学袭 封衍圣公,置官属,进秩正二品,阶资善大夫。每岁入 朝,班亚丞相。希学好读书,善隶法,文词尔雅,每宾客 宴集,谈笑挥洒,烂然成章。承大乱后,庙貌服物,尽失” 其故。毕力修举,复还旧观。十四年卒。命守臣致祭。

    孔希大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洪武元年十一月,命希学族人 希大为曲阜世袭知县。”

    孔克仁

    按《明外史孔克仁传》:“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进郎 中,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 亡事。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经,功臣子弟 亦令入学。己出知江州,入为参议,坐事死。”

    孔文

    按《贵州通志》:文圣裔,洪武初,以知府戍贵州卒,子孙 遂居于此。按察使冯成能匾其门曰“阙里分潢。”

    孔颙

    按《霸州志》:“颙,明洪武甲子科举人,任德平县教谕。”

    孔讷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希学子讷,洪武十七年正月袭 封,命礼官以教坊乐导送至国学,学官率诸生二千 馀人迎于成贤街。自后每岁入觐,给符乘传。帝既革 丞相,遂令班文臣首。讷性恭谨,处宗党有恩。建文二 年卒。”

    孔鉴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讷子鉴,有孝行,嗣爵二年,卒。成 祖即位,遣使致祭。”

    孔彦缙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鉴子彦缙,永乐八年袭。甫十岁, 命肄业国学,久之,遣归。仁宗践阼,来朝,赐宅东安门 外。景泰元年,帝视学,彦缙率三氏子孙观礼,赐坐彝 伦堂听讲。视学必先期召衍圣公,自此始。彦缙少孤, 能自立,然与族人不睦,景泰六年卒。”

    孔友谅

    按《明外史黄泽传》:“孔友谅,长洲人,永乐十六年进士, 改庶吉士,出知双流县。宣宗初,上言六事。宣德八年, 命吏部择外官有文学者,得友谅,令办事六科,未授 官而卒。”

    孔文英

    按《湖广通志》:“文英,字世杰,陕西安化人,徙襄阳。永乐 辛丑进士,令庐陵,擢监察御史,折黄岩大狱,历升刑 部左侍郎,卒赐祭葬,墓在岘首。薛文清铭曰:‘君惟其 魁,孔牒世辉,所持不回,所职不隳’。子宗寅、宏,因占籍焉。”

    孔谟

    按《杭州府志》:“谟,字希伯,仁和人。永乐十六年岁贡,铨 授景州知州,擢吏部员外郎,改礼部。自居家以至服 官,义不苟取,仁心爱民,知几休致。后以疾卒。”

    孔公恂

    按《明外史孔公恂传》:“公恂字宗文,曲阜人,先圣五十 八世孙,景泰五年登第。天顺初,授礼科给事中。大学 士李贤言:‘公恂大圣人后,赞善司马恂,宋大贤温国 公光后,宜辅导太子’。帝喜,同日超拜少詹事,东宫讲 读,入语孝肃皇后曰:‘吾今日得圣贤子孙为汝子傅’。” 孝肃皇后者,宪宗生母,以皇贵妃有宠,于是具冠服 拜谢,宫中传为盛事云。成化二年谪汉阳知府。未至, 丁父忧。服阕,还故秩,莅南京詹事府。久之卒。

    孔镛

    按《明外史孔镛传》:“镛字韶文,长洲人。父友谅。镛少孤 力学,登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成化元年擢高州 知府。时贼屯境内者十馀部,而邓公长、冯晓为之魁。 公长屯茅峒,晓屯化州,皆屡招不从。镛一日以羸卒 四人直抵茅峒,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我,汝父 母;汝,我子也。信我,送我归,不信则杀我’。公长感泣,遂” 焚巢来降。诸贼次第纳款。晓未服,镛选死士二百人, 乘夜抵化州,获其妻子以归,厚恤之,晓亦降。上官论 荐。五年擢按察副使,分巡高、雷二府。寻进按察使。已, 迁左布政使,旋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弘治二年 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卒时,日正中,忽白气自其舟 上贯天,一大星荧荧然,人皆异之,目为“孔镛星。”

    孔弘绪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彦缙子承庆先卒,孙弘绪甫八 岁,袭封。英宗复辟,入贺,召见才十岁,进止有仪,帝甚 悦。弘绪恃李贤,多过举,成化五年,被劾夺爵为庶人, 令其弟弘泰袭。”

    孔弘泰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弘泰既嗣爵,弘治十一年,山东 按臣言弘绪迁善改行,命复冠带。明年六月,圣殿灾, 弘泰方在朝,弘绪率子弟奔救,素服哭庙,蔬食百日。 弘泰还,亦斋哭如居丧。弘泰生七月而孤,奉母孝,与 弘绪友爱无闲言。十六年卒。”

    孔闻韶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弘泰卒,弘绪子闻韶袭。正德三 年,以尼山、洙泗二书院及邹县子思子庙各有祀事, 奏请弟闻礼主之。帝授闻礼五经博士,主祀事,世以 衍圣公弟为之,著为令。两书院各设学录一人,荐族 之贤者充焉。嘉靖二十五年,卒,子贞干袭。”

    孔禧

    按《湖广通志》:“禧字彦和,其先世来自云南永昌。嘉靖 癸未进士,知浮梁县。操持狷洁,加意惠民,积谷备赈, 刚直无所阿附。调知云县,未任卒。禧沉默端谨,兄传 友爱,禧以父事之,俸给皆归兄。又喜周人之急,有贷 不能偿者,辄焚其券。”

    孔蓑衣

    按《湖广通志》:“蓑衣,嘉靖闲尝过京山,就卖菜儿乞萝 菔,欣然与二枚。孔曰:‘汝明日微有财’。已而从食店求 食,店人叱之,孔曰:‘勿叱,不久此且为赤地’。明日店果 火,卖菜儿于馀烬中拾得银半钱。”

    孔贞干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贞干,嘉靖三十五年入朝,卒,子 尚贤袭。”

    孔金

    按《明外史孔金传》:“金,山阳人。父早亡,母谢氏遗腹三 月而生金。母为大贾杜言逼娶,投河死。金长,屡讼于 官,不胜。乞食走阙下,击登闻鼓诉冤,不得达,还墓所, 昼夜号泣。里人陈其事于府,知府张守约,坐言大辟。 未几,守约卒,言夤缘获脱,金复号诉不休。抚按理旧 牍,仍坐言大辟,迄死狱中。”

    孔良

    按《明外史孔金传》:“金子良亦有孝行。父病,刲股为羹 以进,父旋愈。比卒,庐墓哀毁。万历四十三年,父子并 得旌。”

    孔贞时

    按《池州府志》,贞时号太华。由会魁选庶常,授检讨,历 起居注,编纂六曹。章奏诰敕撰文皆酌古准今,不屑 屑务铅华。有足兵足饷议,娓娓千言,悉中窾要。因积 劳病卒。历官八年,曾不殖家产,京邸惟图数箧。朝野 推为宰相才,惜未竟其用以殁。存有《鲁斋文集》行世。

    孔四可

    按《高淳县志》:“四可,字愿之。仕北京兵马政事外,以书 法文章名于世,一时名士咸推重焉。修身力学,至老 不倦。所著有《四游集》《金兰翰墨易解》《玉兰堂集》诸书 行于世。大宗伯朱之蕃为孔王孙传藏于家。”

    ===孔贞元===
    考证
    按《萧县志》:“贞元,字百原。丰骨棱棱,具北海度。性孝友,

    读书不求解悟,辄清脱。遇寇难,屹然不屈,引剪刀一 股,自刺其心而死。”

    孔贞运

    按《江宁府志》:“贞运,字开仲,宣圣裔。器度端凝,嗜学苦 志。万历己未进士,廷对第二名,授编修。天启中,升中 允,充讲官。时珰势薰灼,贞运守正不阿。崇祯践阼,升 国学祭酒。以亲老乞假,起南礼部侍郎,以病乞归。甲 申闻闯变,痛哭卧病,哀诏至县,扶掖起迎,未及成礼, 遂卒。年六十九。谥文忠。”

    孔尚贤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尚贤博识,天启元年卒,无嗣,从 弟子引植袭。”

    孔引植

    按《明外史孔希学传》,“引植祖贞宁,衍圣公贞干弟也, 仕为五经博士。父尚坦,国学生,追封衍圣公。引植先 为博士,尚贤既丧子,遂育为嗣。天启四年,以覃恩加 太子太保。崇祯元年加太子太傅。”

    孔姓部艺文

    《赠孔君序》
    宋·濂

    余来江宁之四月,与杨君某会于郡庠。杨君谓余曰: “曲阜孔君克敬,宣圣五十代孙也。通儒家言,习唐人 古今诗,往往婉丽如晴葩斗春,态有馀妍,得言外含 蓄之意,然犹患学之未充也。”将负笈游大江之南,适 监察御史安道调官江宁,遂与之偕来。居无何,南北 道绝,遂莫能归故乡。青灯照影,孤坐寥閴中,思尼山 “之葱蒨,怀泗水之渊沦,未尝不潸然陨涕,吾党之士 怜焉。子宜为文以宣其沈郁,庶几有以底夫道也。”余 谢曰:“克敬未余识也,余何文为?”杨君曰:“吾闻释人之 所难忘,而能喻之以至理者,霄壤闲,坎止流行,曷尝 有一定哉?譬之西风木叶,飘霣于川之中,其回旋转 移,有直达长江者,有泊于石矶而栖于浮查者,有弗 离其故处者,一委之自然而已,何所容其心哉?若胶 胶泥于土著之间,殆非也。”以克敬之家言之,其先本 宋人,至防叔始奔于鲁,遂为鲁人,其后裔亦不专居 于鲁也。太子少傅潜则移于会稽;抚州守博太学博 士端朝则徙于信安;通城令端植则迁于江夏;处士 管则分守临川。间求“其故,多因患难来奔而寖成巨 族,或以诗书擢进士第,或以政事列刺雄藩,或以文 学主教庠序,章绶辉艳,后先相望,初不拘拘于泗水 之怀、《尼山》之思也。虽然,父母之邦,亲戚聚焉,坟墓存 焉,远而去之,岂人情所欲哉?第以世变之来,纷纭轇 轕,有非智力之可为,能存喘息而复齿于众士,不趐 足矣”,他尚何忧哉!克敬之所忧者,则宜曰:“我孔氏之 子孙也。”孔氏之道,大如天地,明如日月,信如四时,坚 如金石,夫人之所当学也,况吾为其后者乎?是则可 忧也。克敬能若是,则虽阙里之远,人孰得而愧之?脱 有不然,虽衣博衣而立鲁东门,日号诸人曰:“我孔氏 之子孙。”亦君子之所不与也。克敬慎之哉!“抑余闻九 苞之鶵,决生于岐山之凤;千里之驹,必产于渥洼之 马;用世之才,多出于神明之胄。克敬之贤,余知其不 特通儒家言及能诗而已,负笈之志,盖未艾也。他日 道益凝,声闻将日昭,江宁之有孔氏,其盛与信安、江 夏诸族等,又当自克敬始也。余之有望于克敬者,不 亦远乎?”杨君曰:“子言美矣,其理亦至矣,可以宣其沈 郁矣。盍书以赠之?余不敢辞。”

    《隅南孔氏谱序》
    章朴

    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而私淑艾者,未尝不切向往焉。 吾邑隅南孔氏,圣裔也,讳克聪公者,与予联姻世契, 同博弟子员,殆犹夫子德教而范我矜式者也。克聪 公之祖母为方氏,而逊志先生以内侄居督诲,率予 同受业者久之。一日斋头语及世家谱籍,则无如孔 氏为最,予因请得寓目焉。简编绚烂,碑序焜煌,皆历 代诸名公之著作也。《水木本源》自四十八代祖讳端 友者,宋时袭封衍圣公。靖康之变,与子玠随高宗南 渡,因赐地居衢,终宋世皆袭爵封。元初封宣圣后,疑 所立。或言孔氏子孙寓衢者,迺其宗子。召孔洙赴阙, 洙逊于居曲阜者。世祖曰:“宁辞荣而不违道,真圣人 之后也。”拜国子祭酒。凡孔子子孙居衢者,悉复其家。 五十三代祖讳淋公者,树帜萟林。司铎邹序遘乱,挂 冠入山,栖会稽,复迁宁海隅南居焉。至克聪公,与克 坚、克表、克愚诸公为雁行,历五十五世矣。子姓繁衍, 昭穆森森,一如鲁庭《家训》。呜呼!自生民以来,未有如 夫子者;而子孙遍天下,宜也。道德酝酿,文章毓秀,克 聪公期以学业发祥而志气卓越,泥涂轩冕。先生与 予每劝之仕,曰:“今天子在上,治化大行,得草茅臣妾 幸也。”予沐熏陶,实渥德契。因翻阅诸书,而《史记年谱》 《阙里志铭》,凿凿炳若日星。夫子在天之灵,亘万古如 新矣。吾谓其宗南北虽分,而源同派合,寖昌寖炽,寖 流寖长,宁有既乎!时在乙未菊月旦日,先生命予笔 之,以记。同事盟至好,而道学渊源赖有所自,则私淑诸孔子者因以识不朽云。

    孔姓部纪事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及鲁人往 从冢而家者百有馀室,因命曰孔里。”

    《后汉书孔融传》: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 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 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 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 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 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 坐莫不叹息。

    《世说新语》: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 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元史孔思晦传》: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以伪灭真, 害宣圣子孙几尽。至是,其裔欲复冒称宣圣后,思晦 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 乃“列子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斥之,而重刻 《宗谱》于石。

    《畿辅通志》:“正德初,王宸尹应天巨族孔姓者,冒圣裔 谋授官,以万金行赂。宸叱之,竟不得行。”

    箽姓部汇考箽音董

    王应麟《姓氏急就篇》。

    箽姓

    箽氏,见《广韵》。

    箽姓部列传

    箽安国

    按:《汉书艺文志》农九家有《箽安国》十六篇。师古曰: “汉代内史,不知何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