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第044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四十四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
第四十四卷目录
星变部汇考十八
唐〈高祖武德七则 太宗贞观十九则 高宗永徽五则 显庆二则 龙朔三则 麟德
一则 乾封三则 总章一则 咸亨三则 上元三则 仪凤三则 调露一则 永隆一
则 开耀一则 永淳二则 睿宗文明一则 中宗嗣圣八则 神龙三则 景龙四则
睿宗景云二则 太极一则 延和一则 元宗先天二则 开元十则 天宝五则 肃宗
至德二则 乾元三则 上元二则 宝应一则 代宗广德一则 永泰一则 大历十三
则 德宗建中四则 兴元一则 贞元九则 顺宗永贞一则 宪宗元和十四则 穆宗
长庆四则 敬宗宝历二则 文宗太和九则 开成五则 武宗会吕六则 宣宗大中二
则〉
庶征典第四十四卷
星变部汇考十八
唐
高祖武德元年五月六月太白昼见荧惑犯右执法七月土金水聚于井
按《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元年五月,太白昼见。六月丙 子,太白昼见。七月,土金水聚于东井。 按《天文志》:五 月庚午,太白昼见。占曰:“兵起,臣强。”六月丙子,荧惑犯 右执法。占曰:“执法,大臣象。” 又按志:七月丙午,镇星、 太白、辰星聚于东井,关中分也。〈按旧志作六月三日荧惑犯左执法〉 武德二年三月,土、金、水聚东井。七月,月犯牛。九月,太 白昼见。冬,荧惑守五诸侯。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三月丙申, 镇星、太白、辰星复聚于东井。” 又按《志》,“七月戊寅,月 犯牵牛。”凡月与列宿相犯,其宿地忧。牵牛,吴越分。九 月庚寅,太白昼见。冬,荧惑守五诸侯。
武德三年十月,星陨于东都。
按:《唐书高祖本纪》云云。
按《旧唐书·天文志》:武德三年十月三十日,有流星坠 于东都城内,殷殷有声。高祖谓侍臣曰:“此何祥也?”起 居舍人令狐德棻曰:“昔马懿伐辽,有流星坠于辽东 梁水上,寻而公孙渊败走,晋军追之,至其星坠处斩 之。此王世充灭亡之兆也。”
武德六年,荧惑犯鬼。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七月癸卯。 荧惑犯舆鬼西南星。占曰:“大臣有诛。”
武德七年六月。荧惑犯右执法。七月。岁星犯毕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六月。荧惑 犯右执法。七月戊寅。岁星犯毕。占曰:“边有兵。”
武德八年九月,荧惑入太微。冬,太白入南斗。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八年九月癸丑, 荧惑入太微。太微,天廷也。冬,太白入南斗。斗主爵禄。 武德九年二月,星孛于胃昴,又孛于卷舌。五月,太白 昼见。六月经天,木水合于井。月犯氐,太白昼见。七月、 八月俱昼见。”
按《唐书高祖本纪》,“九年二月壬午,有星孛于胃昴,丁 亥,孛于卷舌。六月丁巳,太白经天。己卯七月辛亥、甲 寅,八月丁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月壬午,有星 孛于胃昴间,丁亥,孛于卷舌。”孛与彗皆非常恶气所 生,而灾甚于彗。五月,太白昼见。六月丁巳,经天;己未 又经天,在秦分。丙寅,月犯氐。氐为天子宿宫。己卯,太 白昼见。七月辛亥,昼见。甲寅,昼见。八月丁巳,昼见。太 白,上公。经天者,阴乘阳也。 又按《志》,六月己卯,岁星、 辰星合于东井。占曰:“为变谋。”
按《旧唐书天文志》:九年五月,傅奕奏:“太白昼见于秦, 秦国当有天下。”高祖以状授太宗。及太宗即位,召奕 谓曰:“汝前奏事几累我,然而今后但须悉心尽言,无 以前事为虑。”
太宗贞观二年天狗陨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贞观二年,天狗 陨于夏州城中。”
贞观三年,岁星入氐。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丁丑, 岁星逆行入氐。占曰:‘人君治宫室。过度,一曰饥’。” 贞观五年,填犯键闭。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五月,填犯 键闭,占为腹心喉舌臣。”
贞观七年,荧惑犯右执法。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萧瑀传》:“瑀进尚书右仆 射。七年,以荧惑犯右执法,避位不许。久之,迁左仆射。 贞观初,房元龄、杜如晦新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无 少望,乘罅切诋,辞旨疏躁。太宗怒,废十家。”
贞观八年八月。有星孛于虚危按《唐书太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八月甲子。有星孛于虚危。历元枵乙亥不见。
按《册府元龟》:“贞观八年十月,彗星见,帝谓群臣曰:‘天 见彗星,是何妖也’?”秘书监虞世南对曰:“昔齐景公时, 有彗星见,公问晏子,晏子对曰:‘公穿池沼畏不深,起 台榭畏不高,行刑罚畏不重,是以天见彗星为公诫。 景公惧而修德,后十六日而星没。臣闻天时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若政德不修,麟凤数见,终是无补, 但使百姓安乐,朝无阙政,虽有灾变,何损于时!然愿 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大,勿以太平渐久而自 骄怠,慎终如始,彗星未足为忧’。”帝曰:“吾之治国,良无 景公之过。但吾才弱冠举义兵,年二十四平天下,未 三十而居大位。自谓三代以降,拨乱之主莫臻于此。 重以薛举之骁雄,宋金刚之鸷猛,窦建德跨河北,王 世充据雒阳,当此之时,足为勍敌,而皆为我所擒。及 逢家难,吾复决意安社稷,遂登九五,降服北夷,吾颇 有自矜之志,以轻天下之士,此吾之罪也。上天见变, 良为是乎?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四海,既骄且逸, 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言念于此,不觉惕焉惧矣。” 温彦博进曰:“昔宋公一言,彗星三徙,陛下见变而惧, 灾其消乎!”
贞观九年四月丙午,荧惑犯轩辕。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贞观十年,荧惑犯轩辕。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年四月癸酉, 荧惑犯轩辕。占曰:“荧惑主礼,礼失而后罚出焉。”轩辕 为后宫。
贞观十一年,“荧惑入舆鬼。”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一年二月癸 未。荧惑入舆鬼。占曰:“贼在大人侧。”
贞观十二年。荧惑入东井。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二年六月辛 卯,荧惑入东井。占曰:“旱。”
贞观十三年三月,有星孛于毕、昴。五月,荧惑犯右执 法。六月,太白犯东井北辕。
按《唐书太宗本纪》:“十三年三月乙丑,有星孛于毕昴。”
按《天文志》:“五月乙巳,荧惑犯右执法。六月,太白犯。”
《东井北辕占》曰:“井,京师分也。”
贞观十四年八月,星陨。十一月,月入太微。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四年八月有 星陨于高昌城中。十一月壬午,月入太微。占曰:“君不 安。”
贞观十五年二月。荧惑犯太微。六月。星孛于太微 按《唐书太宗本纪》。十五年六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
按《天文志》。“二月。荧惑逆行。犯太微东上相 。” 又按
《志》:“六月己酉,有星孛于太微,犯郎位。七月甲戌不见。”
按《褚遂良传》,十五年,“帝将有事于泰山,至洛阳星。”
孛太微,犯郎位。遂良谏曰:“陛下拨乱反正,功超古初, 方告成岱宗,而彗辄见,此天意有所未合。昔汉武帝 行岱礼,优柔者数年,臣愚愿加详虑。”帝寤,诏罢封禅。 按《册府元龟》,贞观十五年六月,有星孛于太微宫。帝 既罢封禅,于是避正寝,减常馔,申以祇诫,星退乃复。 贞观十六年五月,太白犯毕。六月,流星西南行,太白 昼见,大星西流。九月,火犯太微。十月,犯左执法。 按《唐书太宗本纪》:十六年六月戊戌,太白昼见。 按 《天文志》:五月,太白犯毕左股,为边将。六月戊戌,太白 昼见。九月乙未,荧惑犯太微西上将。十月丙戌,入太 微,犯左执法。 又按志:六月甲辰,西方有流星如月, 西南行三丈乃灭。占曰:“星甚大者为人主。”
贞观十七年二月荧惑犯键闭。三月守心。犯钩钤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七年二月荧 惑犯键闭。三月丁巳守心前星。癸酉逆行犯钩钤。”荧 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伺其所守犯。天子所 诛也。键闭为腹心喉舌臣。钩钤以开阖天心。皆贵臣 象。
贞观十八年五月,金水合于井,流星出壁。十一月,月 掩钩钤。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八年五月,太 白辰星合于东井。占曰:“为兵谋。” 又按志:五月,流星 出东壁,有声如雷。占曰:“声如雷者,怒象。” 又按志:十 一月乙未,月掩钩钤。
贞观十九年四月,流星入北斗。六月,金水合于井。七 月,太白入太微,月掩南斗,太白犯左执法。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九年四月己 酉,有流星向北斗杓而灭。 又按志:六月丙辰,太宗 征高丽,次安市城,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史记》曰:“太白 为主,辰星为客,为蛮夷出相从,而兵在野,为战。” 又 按志:七月壬午,太白入太微,是夜月掩南斗,太白遂 犯左执法,光芒相及箕斗间。汉津,高丽地也,太白为 兵,亦罚星也。
贞观二十年。岁星守东壁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年七月丁 未。岁星守东壁。占曰:“五谷以水伤。”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月犯荧惑。十二月,食昴。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一年四月 戊寅,月犯荧惑。占曰:“贵臣死。”十二月丁丑,月食昴。《占》 曰:“天子破匈奴。”
贞观二十二年五月,月犯右执法。七月,太白昼见,填 守井。十二月,太白犯建。
按《唐书太宗本纪》,二十二年七月甲申,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五月丁亥,月犯右执法。七月,太白昼见。乙 巳,镇星守东井。《占》曰:“旱。”十二月辛巳,太白犯建星。占 曰:“大臣相谮。”
高宗永徽元年二月荧惑犯井四月月犯五诸侯荧惑犯鬼五月太白昼见七月木金合于柳
按《唐书高宗本纪》,永徽元年五月己未,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二月己丑,荧惑犯东井。占曰:“旱。”四月己巳, 月犯五诸侯,荧惑犯舆鬼。占曰:“诸侯凶。”五月己未,太 白昼见。 又按《志》:七月辛酉,岁星、太白合于柳,在秦 分。占曰:“兵起。”
永徽二年六月,太白犯右执法。九月,犯心。十二月,太 白昼见。
按《唐书高宗本纪》:“二年十二月乙未,太白昼见。” 按 《天文志》:“六月巳丑,太白入太微,犯右执法。九月甲午, 犯心前星。十二月乙未,太白昼见。”
永徽三年正月,太白犯牵牛,岁掩上将。二月,荧惑犯 五诸侯。五月,掩右执法。十月,流星贯北极。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壬戌, 太白犯牵牛,为将军,吴越分也。丁亥,岁星掩太微上 将。二月己丑,荧惑犯五诸侯,五月戊子,掩右执法。” 又按志,“十月有流星贯北极。四年十月,睦州女子陈 硕真反,婺州刺史崔义元讨之,有星陨于贼营。” 永徽四年,太白昼见。八月陨石。
按《唐书高宗本纪》,“四年六月己丑,太白昼见。八月,陨 石于冯翊十有八。” 按《五行志》,“八月己亥,陨石于同 州冯翊十八,光耀有声如雷。”近星陨而化也。庶民,惟 星在上而陨,民去其上之象。一曰,人君为诈妄所蔽 则然。
永徽六年七月。岁星守尾。火入鬼。八月入轩辕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七月乙亥。 岁星守尾。占曰:“人主以嫔为后。”己丑。荧惑入舆鬼。八 月丁卯。入轩辕。
显庆元年太白犯井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显庆元年四月 丁酉,太白犯东井北辕。占曰:“秦有兵。”
显庆五年二月,荧惑入南斗。六月,犯之。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二月甲午, 荧惑入南斗,六月戊申,复犯之。南斗,天庙,去复来者, 其事大且久也。”
龙朔元年六月太白昼见九月犯左执法
按《唐书高宗本纪》。“龙朔元年六月辛巳。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九月癸卯,太白犯左执法。”
龙朔二年,荧惑守羽林。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七月己丑, 荧惑守羽林。羽林,禁兵也。”
龙朔三年正月,荧惑犯天街。六月,太白入井。八月,有 彗星出于左摄提。
按《唐书高宗本纪》:三年八月癸卯,有彗星出于左摄 提。 按《天文志》:正月己卯,荧惑犯天街。占曰:“政塞奸 出。”六月乙酉,太白入东井。占曰:“君失政,大臣有诛。” 又按志:八月癸卯,有彗星出于左摄提,长二尺馀,乙 巳不见。摄提建时节,大臣象。
麟德二年三月火犯井四月入鬼犯质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麟德二年三月 戊午。荧惑犯东井。四月壬寅。入舆鬼。犯质星。”
乾封元年正月星孛太微八月火入东井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乾封元年正月 癸酉。有星出太微。东流。有声如雷。八月乙巳。荧惑入 东井。
《乾封》二年四月,彗见东北。五月,荧惑入轩辕。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四月丙辰。 有彗于东北。在五车、毕、昴间。乙亥不见。五月庚申。荧 惑入轩辕。”
乾封三年正月乙巳,月犯轩辕大星。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总章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车避正殿减膳撤乐诏内外官言事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按《旧唐书天文志》:总章元年四月,彗见五车,上避正 殿,减膳,令内外五品已上上封事,极言得失。许敬宗 曰:“星虽孛而光芒小,此非国眚,不足上劳圣虑。请御 正殿,复常膳。”不从。敬宗又进曰:“星孛于东北,王师问罪,高丽将灭之。”征帝曰:“我为万国主,岂移过于小蕃 哉?”二十二日,星灭。
咸亨元年四月月犯井七月火又入之月犯荧惑十一月西方流星有声十二月荧惑入太微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咸亨元年四月 癸卯,月犯东井。占曰:“人主忧。”七月壬申,荧惑入东井。 占曰:“旱。”丙申,月犯荧惑。占曰:“贵人死。”十二月丙子,荧 惑入太微。 又按志,十一月西方有流星,声如雷。 咸亨二年,荧惑犯太微。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四月戊辰。 荧惑复犯太微垣,将相位也。”
咸亨五年六月壬寅,太白入东井。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按是年八月改元上 元今照志分编〉
上元元年五月月掩昴八月太白犯进贤十二月岁星掩房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上元元年五月 癸丑,月掩昴,占曰:“胡王死。”八月己酉,太白犯进贤。十 二月癸未,岁星掩房,占曰:“将相忧。”
上元二年正月。荧惑犯房。十二月彗见角亢南 按《唐书高宗本纪》。二年十月壬午。有彗星出于角亢。
按《天文志》:“正月甲寅,荧惑犯房。占曰:‘君有忧’。” 一曰。
有丧。
上元三年正月,太白犯牵牛。建子月,月掩昴。七月,彗 见东井。八月,月又掩昴。
按《唐书高宗本纪》:“三年七月丁亥,有彗星出于东井。”
按《天文志》:“正月丁卯,太白犯牵牛,占曰:‘将军凶七’。”
月丁亥,有彗星于东井,指北河,长三尺馀,东北行,光 芒益盛,长三丈,扫中台,指文昌。九月乙酉不见。东井, 京师分;中台,文昌,将相位;两河,天阙也。 又按《志》,“建 子月癸巳,月掩昴,出昴北。八月丁卯,又掩昴。”
按《册府元龟》,“上元三年七月,彗星见于东井,光芒长 至三丈,扫中台,指文昌宫。帝避正殿,诏中殿彻膳,太 常停乐,兼减食粟之马。遣使虑岐州及京城囚徒,内 外文武官各进封事,勿有所隐。”
仪凤二年太白犯轩辕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仪凤二年八月 辛亥,太白犯轩辕左角。左角贵相也。
仪凤三年十月戊寅,荧惑犯钩钤。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仪凤四年,荧惑入羽林。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四月戊午, 荧惑入羽林。占曰:“军忧。”
调露元年七月荧惑入天囷十一月流星入北斗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调露元年七月 辛巳,荧惑入天囷。” 又按志。“十一月戊寅,流星入北 斗魁中。乙巳,流星烛地有光。使星也。”
永隆元年荧惑犯鬼太白昼见
按《唐书高宗本纪》,“永隆元年五月丁酉,太白经天。” 按《天文志》:“五月癸未,荧惑犯舆鬼,丁酉,太白昼见,经 天。是谓阴乘阳,阳君道也。”
开耀元年九月有彗星出于天市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九月丙申,有彗 星于天市中,长五丈,渐小,东行至河鼓,癸丑不见。市 者,货食之所聚,以衣食生民者,一曰帝将迁都。河鼓, 将军象。”
永淳元年五月辰犯轩辕九月荧惑犯鬼质十一月复犯鬼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永淳元年五月 丁巳,辰星犯轩辕。九月庚戌,荧惑入舆鬼,犯质星。十 一月乙未,复犯舆鬼。去而复来,是谓句己。”
永淳二年三月,有彗星出于五车。
按《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三月丙午。有彗 星于五车北。四月辛未不见。”
睿宗文明元年〈即武后光宅元年〉七月彗出西方九月有星孛于西方
按《唐书武后本纪》:“光宅元年七月,有彗星出于西方。”
按《天文志》:“七月辛未夕,有彗星于西方,长丈馀” ,八
月甲辰不见,是谓“天搀。”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 西方。月,众阴之长;星如月者,阴盛之极。
中宗嗣圣二年〈即武后垂拱元年〉四月辰犯东井十二月月掩轩辕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垂拱元年四月 癸未。辰星犯东井北辕。辰星为廷尉。东井为法令。失 道则相犯也。十二月戊子。月掩轩辕大星。”
嗣圣三年。〈即武后垂拱二年〉月犯轩辕。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垂拱二年三月 丙辰。月复犯轩辕大星。”
嗣圣十三年。〈即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岁星犯司怪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万岁通天元年 十一月乙丑。岁星犯司怪。占曰:“水旱不时嗣圣十五年。〈即武后圣历元年〉太白犯天关。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圣历元年五月 庚午,太白犯天关。”天关主边事。
嗣圣十六年。〈即武后圣历二年〉荧惑入舆鬼。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按《严善 思传》。圣历二年。荧惑入舆鬼。后问其占。对曰:“大臣当 之。”是年王及善卒。
嗣圣十七年。〈即武后久视元年〉三月,岁星犯左执法。十二月, 火犯轩辕。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久视元年三月 辛亥。岁星犯左执法。十二月甲戌晦。荧惑犯轩辕。自 乾封二年后。月及荧惑、太白、辰星凌犯轩辕者六。” 嗣圣十九年。〈即武后长安二年〉荧惑犯五诸侯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尚献甫传》。长安二年荧 惑犯五诸侯。献甫自陈“五诸侯太史位臣命。纳音金 也。火金之仇。臣且死。”后曰:“朕为卿厌之。”迁水衡都尉。 谓曰:“水生金。卿无忧。”至秋卒。后嗟异。
嗣圣二十一年。〈即武后长安四年〉荧惑入月镇星犯天关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按《严善 思传》。长安中。荧惑入月镇。犯天关。善思曰:“法当乱。臣 伏罪。而有下谋上之象。”岁馀张柬之等起兵诛二张。
神龙元年三月荧惑犯天田夏岁入太微七月掩氐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神龙元年三月癸巳荧惑犯天田占曰旱七月辛巳掩氐西南星占
曰:“贼臣在内。” 按《纪处讷传》,处讷为太府卿。神龙元 年夏,大旱,谷价腾踊,中宗召问所以救人者,武三思 知之,阴讽太史迦叶志忠奏:是夜摄提入太微,近帝 坐,此天子与大臣接,有纳忠之符。帝信之,下诏褒美, 赐处讷衣一副,彩六十段,与楚客并同三品,进侍中。 神龙二年闰正月,月掩轩辕。九月,荧惑犯执法,月掩 轩辕。十一月,犯昴。荧惑入氐。十二月,犯天江。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闰正月丁 卯,月掩轩辕后星,九月壬子,荧惑犯左执法,己巳,月 掩轩辕后星,十一月辛巳,犯昴,占曰:“胡王死。”戊午,荧 惑入氐,十二月丁酉,犯天江,占曰:“旱。”
神龙三年三月,流星有声。五月,太白入鬼。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丙辰。 有流星声如颓墙。光烛天地。 又按志。五月戊戌。太 白入舆鬼中。占曰:“大臣有诛。”
景龙元年有彗星出于西方金火合于虚危
按《唐书中宗本纪》,景龙元年十月壬午,有彗星出于 西方 按《天文志》,十月壬午,有彗星于西方,十一月 甲寅不见,十月丙寅,太白荧惑合于虚危。《占》曰:“有丧。” 景龙二年二月,有星孛于胃昴,星陨,八月,星孛紫宫 按《唐书中宗本纪》,二年七月,星孛胃昴。 按《天文志》, 二月丁酉,有星孛于胃昴间,胡分也。癸未,有大星陨 于西南,声如雷,野雉皆雊。〈按星孛胃昴纪作七月志作二月互异〉 景龙三年六月,太白昼见。八月,星孛紫宫。
按《唐书中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六月太白昼见。 在东井。京师分也。八月壬辰。有星孛于紫宫。”
景龙四年二月癸未,荧惑犯天街。五月甲子,月犯五 诸侯。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睿宗景云元年六月太白昼见八月流星出五车九月又出中台
按《唐书睿宗本纪》。“景云元年六月癸卯。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八月己未。有流星出五车。至上台灭。九月 甲申。有流星出中台。至相灭。”
景云二年三月,“太白入羽林。”七月,土金合于张。八月, 岁星犯执法。荧惑入井。
按《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三月壬申, 太白入羽林。八月己未,岁星犯执法。三月壬申。荧惑 入东井。”〈荧惑变在三月壬申原本在八月后恐有讹〉 又按《志》,七月镇星、 太白合于张。占曰:“内兵。”
太极元年正月流星出太微四月火金合于井
按《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太极元年正月 辛卯。有流星出太微。至相灭。”四月荧惑、太白合于东 井。
延和元年六月彗出轩辕星陨
按《唐书睿宗本纪》延和元年作七月辛未。有彗星出 于太微。 按《元宗本纪》。星官言。帝座前星有变。睿宗 曰:“传德避灾。吾意决矣。”七月壬辰制皇太子宜即皇 帝位。太子惶惧入请。睿宗曰:“此吾所以答天戒也。”八 月庚子。乃即皇帝位。 按《天文志》。六月有彗星自轩 辕入太微。至大角灭。六月幽州都督孙佺讨奚契丹。 出师之日,有大星陨于营中。
元宗先天元年太白袭月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先天元年八月, 太白袭月。占曰:“太白兵象;月,大臣体。”
先天二年十一月丙子,荧惑犯司怪。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开元二年五月星西北流天星尽摇七月太白犯鬼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
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占曰:“星,民象;流者,失其 所也。”《汉书》曰:“星摇者民劳。”七月己丑,太白犯舆鬼东 南星。
《开元七》年,太白犯井钺。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六月甲戌, 太白犯东井钺星。占曰:“斧钺用。”
开元八年三月庚午,太白犯东井北辕。五月甲子,犯 轩辕。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开元十一年十一月丁卯,岁星犯进贤。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开元十二年,流星光烛地。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二年十月壬 辰,流星大如桃,色赤黄,有光烛地。占曰:“色赤为将军 使。”
开元十四年十月甲寅,太白昼见。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十八年六月甲子,有彗星于五车。癸酉,有星孛 于毕、昴。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二十五年六月壬戌,荧惑犯房。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开元二十六年三月,有星孛于紫微。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三月丙子,有星 孛于紫宫垣,历北斗魁,旬馀,因云阴不见。”
开元二十七年七月,火犯南斗。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七年七月 辛丑,荧惑犯南斗。占曰:“贵相凶。”
天宝三载正月辛亥有星陨于东南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天宝三载。作闰 二月辛亥。有星如月。坠于东南。坠后有声。
按:《旧唐书天文志》:“天宝三载闰二月十七日,星坠于 东南,有声。京师讹言官遣枨枨捕人肝以祭天,狗人 相恐,畿内尤甚。”
天宝九载,五星聚于尾、箕。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九载八月,五星 聚于尾箕,荧惑先至,而又先去。尾、箕,燕分也。占曰:“有 德则庆,无德则殃。”
天宝十三载,“火守心。”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三载五月。荧 惑守心五旬馀。占曰:“主去其宫。”
天宝十四载二月,火金𩰚于毕、昴、井、鬼间。十二月,月 食,岁星在井。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四载二月,荧 惑太白𩰚于毕、昴、井、鬼间,至四月乃伏。十二月,月食 岁星在东井。占曰:“其国亡。”东井,京师分也。
天宝十五载,火土合于虚危。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五载“五月,荧 惑、镇星同在虚危中天芒角大动摇,占者以为北方 之宿,子午相冲,灾在南方。”
肃宗至德元年建子月月掩昴而晕白气贯之建辰月月晕井鬼五诸侯两河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至德元年建子 月癸巳,乙夜月掩昴而晕,色白,有白气自北贯之。昴, 胡也。白气,兵丧。建辰月丙戌,月有黄白冠连晕,围东 井,五诸侯两河及舆鬼。东井,京师分也。”
按《旧唐书天文志》:“至德元年三月乙酉,太白、荧惑合 于东井。十一月壬戌夜五更,有流星大如斗,流于东 北,长数丈,蛇行屈曲,有碎光迸空。”
至德二载四月,木火金水聚于鹑首,大星坠。七月,太 白昼见。八月,太白掩岁星,又昼见。十一月,枉矢东北 行。十二月,岁犯轩辕。
按《唐书肃宗本纪》二载,七月己酉,太白经天。 按《天 文志》:“贼将武令珣围南阳。四月甲辰,夜中有大星赤 黄色,长数十丈,光烛地,坠贼营中。十一月壬戌,有流 星大如斗,东北流,长数丈,蛇行屈曲,有碎光迸出。占 曰:‘是谓枉矢’。” 又按志:“四月壬寅,岁星、荧惑、太白、辰 星聚于鹑首。从岁星也。罚星先去,而岁星留。占曰:岁 星、荧”惑为阳,太白辰星为阴。阴主外邦,阳主中邦,阳 与阴合,中外相连以兵。八月,太白芒怒,掩岁星于鹑 火,又昼见经天。鹑火,周分也。 又按志,七月己酉,太 白昼见,经天,至于十一月戊午不见,历秦、周、楚郑宋 燕之分。十二月,岁星犯轩辕大星。占曰:“女主谋君。”
乾元元年四月火土金聚于室五月月掩心六月入斗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乾元元年四月, 荧惑、镇星、太白聚于营室。太史南宫沛奏:“其地战不 胜。”卫分也。五月癸未,月掩心前星。占曰:“太子忧。”六月癸丑,入南斗魁中。占曰:“大人忧。”
按《旧唐书天文志》:四月,荧惑镇太白,合于营室。太史 南宫沛奏:“所合之处战不胜,大人恶之,恐有丧祸。”明 年冬,郭子仪等九节度之师自溃于相州。
乾元二年正月,岁星蚀月。二月,月犯心。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癸未, 岁星蚀月,在翼,楚分也,一曰“饥。”二月丙辰,月犯心中 星,占曰:“主命恶之。”
乾元三年四月,彗星出于娄胃,闰月彗星出于西方 按《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四月丁巳,有彗 星于东方,在娄、胃间,色白,长四尺,东方疾行,历昴、毕、 觜、觿、参、东井、舆鬼、柳、轩辕,至右执法西,凡五旬馀不 见。闰月辛酉朔,有彗星于西方,长数丈,至五月乃灭。” 娄为鲁,昴、毕为赵,觜觿、参为唐,东井、舆鬼为京师分, 柳其半为周分,二彗仍见者,荐祸也。又娄胃间天仓, 按《旧唐书天文志》,“是时自四月初大雾大雨,至闰四 月末方止。”是月逆贼史思明再陷东都,米价踊贵,斗 至八百文,人相食,殍尸蔽地。
上元元年十二月癸未夜岁掩房星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天文志》云云。 上元二年。月掩昴。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天文志》:上元元 年建子月癸巳亥时一鼓二筹后,月掩昴,出其北,兼 白晕毕星,有白气从北来贯昴。司天监韩颖奏曰:“按 石申占,月掩昴,胡王死,又月行昴北,天下福。臣伏以 三光垂象,月为刑杀之征,二石歼夷,史官常占,毕昴 为天纲,白气兵丧。掩其星则大破胡王,行其北则天 下有福。”巳为周分,癸主幽燕,当羯胡窃据之郊,是残 寇灭亡之地。明年,史思明为其子朝义所杀。十月,雍 王收复东都。
宝应二年月掩岁星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宝应二年四月 己丑,月掩岁星,占曰饥。”
代宗广德二年六月丁卯有星陨于汾州十二月丙寅众星陨
按《唐书代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六月丁卯。有妖 星陨于汾州。十二月丙寅。自乙夜至曙。星流如雨。”
永泰元年九月辛卯太白经天
按《唐书代宗本纪》云云。 按旧志,“是月吐蕃逼京畿。”
大历元年十二月己亥有彗星出于瓠瓜
按:《唐书代宗本纪》云云。
大历二年二月,流星出瓠瓜。七月,荧惑入氐,填犯水 位,岁犯司怪。八月,月入氐。九月,岁星守井。昼有大流 星出,荧惑犯斗。十二月,犯壁垒。
按《唐书代宗本纪》:“二年九月乙丑,昼有星流于南方。”
按《天文志》:“二月辛亥,有流星如桃,尾长十丈,出瓠。”
瓜入太微。七月癸亥,荧惑入氐。其色赤黄。乙丑,镇星 犯水位。占曰:“有水灾。”乙亥,岁星犯司怪。八月壬午,月 入氐。丙申,犯毕。九月戊申,岁星守东井。占:皆为有兵。 乙丑,荧惑犯南斗,在燕分。十二月丁丑,犯垒壁。占曰: “兵起。” 又按《志》,九月乙丑昼,有星如一斗器,色黄,有 尾,长六丈馀,出南方,没于东北。东北于中国,则幽州 分也。
大历三年正月,月掩毕。七月,五星并出东方。八月,月 掩毕,入井。九月,岁星入鬼,大星北流。荧惑入太微,太 白犯左执法。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壬子, 月掩毕;八月己未,复掩毕。辛酉,入东井。九月壬申,岁 星入舆鬼。占曰:“岁星为贵臣,舆鬼主死丧。”丁丑,荧惑 入太微,二旬而出。己卯,太白犯左执法。 又按志:七 月壬申,五星并出东方。占曰:“中国利。”九月乙亥,有星 大如斗,北流,有光烛地。占为贵使。
大历四年二月,荧惑守房。三月,入氐,填星犯鬼。七月, 荧惑犯次相,犯建星。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二月壬寅, 荧惑守房上相,丙午,有芒角,三月壬午,逆行入氐中。 是月镇星犯舆鬼,七月戊辰,荧惑犯次相,九月丁卯, 犯建星。占曰:“大臣相谮。”
大历五年二月,岁星入轩辕。四月,彗见五车,又见北 方。六月,近三公,月犯进贤,犯氐,金入井。
按《唐书代宗本纪》:“五年四月己未,有彗星出于五车。 五月己卯,有彗星出于北方。六月己未,以彗星灭,降 死罪,流以下原之。” 按《天文志》:“二月乙巳,岁星入轩 辕。六月丁酉,月犯进贤;庚子,犯氐。庚戌,太白入东井。”
又按《志》,“四月己未,有彗星于五车,光芒蓬勃,长三。”
丈己卯,彗星见于北方,色白,癸未东行,近八谷中星; 六月癸卯,近三公,己未不见。占曰:“色白者,太白所生 也。”
大历六年七月,月掩毕,犯大微。八月,荧惑犯郑,月入 太微。九月,流星出女。荧惑犯哭泣。月掩毕,入太微。十
月掩毕,荧惑犯垒壁,月入轩辕。十一月,入太微,掩氐十二月,入太微。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七月乙巳, 月掩毕,入毕中。壬子,月犯太微。八月甲戌,荧惑犯郑 星。庚辰,月入太微。九月壬辰,荧惑犯哭星;庚子,犯泣 星。是夜,月掩毕;丁未,入太微。十月丁卯,掩毕;己巳,荧 惑犯垒壁。甲戌,月入轩辕。占曰:“忧在后宫。”十一月壬 寅,入太微;丙午,掩氐;十二月己巳,入太微。 又按志: 九月“甲辰。有星西流。大如一斗器。光烛地。有尾迸光 如珠。长五丈。出婺女,入天市南垣灭。”
大历七年正月,月犯轩辕。二月,掩天关,荧惑犯天街。 四月,入井。岁犯左角,月入羽林。五月,入太微。十二月, 长星出参下。
按《唐书代宗本纪》:“七年十二月丙寅,有长星出于参。”
按《天文志》:“正月乙未,月犯轩辕;二月戊午,掩天关。”
占曰:“乱臣更天子法令。”己巳,荧惑犯天街。四月丁巳, 入东井。辛未,岁星犯左角。《占》曰:“天下之道不通。”壬申, 月入羽林;五月丙戌,入太微。十二月丙寅,有长星于 参下,其长亘天。长星,彗属;参,唐星也。
大历八年四月,岁星掩房,荧惑入垒壁。五月,入羽林。 六月,流星入太微,又出紫微。七月,太白入东井,月入 毕,入羽林,太白入房,月掩天关,入井,入羽林。闰十一 月,金水合于危。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八年四月癸丑, 岁星掩房。占曰:“将相忧。”又宋分也。甲寅,荧惑入垒壁。 五月庚辰入羽林。七月己卯,太白入东井。留七日,非 常度也。占曰:“秦有兵。”乙未,月入毕,癸未入羽林。己丑, 太白入太微。占曰:“兵入天庭。”八月昼见。十月丁巳,月 掩毕;壬戌入舆鬼,掩质星。庚午,月及太白入氐中。占 曰:“君有哭泣事。”十一月己卯,月入羽林。癸未,太白入 房。占曰:“白衣会。”不曰犯而曰入,盖钩钤间。癸丑,月掩 天关,甲寅入东井,癸酉入羽林。 又按志,六月戊辰, 有流星大如一升器,有尾,长三丈馀,入太微。十二月 壬申,有流星大如一升器,有尾,长二丈馀,出紫微入 浊。 又按《志》,闰十一月壬寅,太白辰星合于危,齐,分 也。
大历九年三月,荧惑入井。四月,月入太微。五月,太白 入轩辕。六月,月掩南斗,入太微。七月,掩房,入羽林,入 鬼。九月,太白入南斗。荧惑入于氐。十月,岁入南斗。十 二月,月入羽林。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九年三月丁未, 荧惑入东井。四月丁丑,月入太微。五月己未,太白入 轩辕。占曰:“忧在后宫。”六月己卯,月掩南斗;庚辰,入太 微。七月甲辰,掩房;辛亥,入羽林;壬戌,入舆鬼。九月辛 丑,太白入南斗。占曰:“有反臣。”又曰:“有赦。”甲子,荧惑入 氐,宋分也。十月戊子,岁星入南斗。占曰:“大臣有诛。”十 二月戊辰,月入羽林。 按《旧志》,九月朱泚入朝。是夜, 太白入南斗。
大历十年正月岁星荧惑合于南斗。三月荧惑入垒 壁。流星出西方。四月荧惑入羽林。七月金水合于柳。 八月月入太微。九月月晕荧惑毕昴参五车。十二月 月上白气贯觜参井鬼柳轩辕。彗出匏瓜。犯宦者星。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年正月甲寅, 岁星荧惑。合于南斗。占曰:“饥旱。吴越分也。一曰:不可 用兵。”七月庚辰,太白辰星合于柳,京师分也。 又按 《志》:三月庚戌,荧惑入垒壁,四月甲子入羽林。八月戊 辰,月入太微。 又按《志》,三月戊辰,有流星出于西方, 如二升器,有尾长二丈,入浊。九月戊申,月晕荧惑毕 昴参东及五车晕中有黑气,乍合乍散。十二月丙子, 月出东方,上有白气十馀道如匹练,贯五车及毕、觜、 觿、参、东井、舆鬼、柳、轩辕,中夜散去。占曰:“女主凶。白气 为兵丧。”五车主库兵,轩辕为后宫,其宿则晋分及京 师也。乙亥,有彗星于匏瓜,长尺馀,经二旬不见,犯宦 者星。
按《旧唐书天文志》:“十年正月,昭义军乱,逐薛萼。田承 嗣据河北叛。二月,河阳军乱,逐常休明。三月,陕州军 乱,逐李国青。”
大历十一年闰八月丁酉,太白昼见,经天。
按:《唐书代宗本纪》云云。
按:《旧唐书天文志》:“其年七月,李灵耀以汴州叛,十月 方诛之。”
大历十二年正月,月掩轩辕,掩心,入南斗。二月,填入 氐。三月,月入太微。四月,掩心。五月,入太微、入羽林。七 月,入南斗,荧惑入东井。十月,月掩昴,入太微。十一月, 入羽林;十二月,复入羽林。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二年正月乙 丑,月掩轩辕,癸酉,掩心前星,宋分也,丙子入南斗魁 中。二月乙未,镇星入氐中。占曰:“其分兵丧。”李正己地 也。三月壬戌,月入太微。四月乙未,掩心前星。五月丙 辰,入太微;戊戌入羽林。七月庚戌,入南斗;乙亥,荧惑 入东井。十月壬辰,月掩昴;庚子入太微,十一月乙卯, 入羽林。十二月壬午,复入羽林。自六年至此月,入太微者十有二,入羽林者八。荧惑三入东井,再入羽林, 三入垒壁。月、太白、岁星皆入南斗魁中。
按:《旧唐书天文志》:“三月,幸臣元载诛,王缙黜。七月己 巳,宰相杨绾卒。是岁春夏旱,八月,大雨。河南大水,平 地深五尺。吐蕃入寇,至坊州。”
大历十四年春,岁星入东井。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按:《旧唐书天文志》:“十四年五月十一日,代宗崩,德宗 即位。明年改元建中。至四年十月,朱泚乱,车驾幸奉 天。”
德宗建中元年月食岁星岁星食天尸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建中元年十一 月,月食岁星,在秦分。占曰:“其国亡。”是月,岁星食天尸。 天尸,舆鬼中星。占曰:“有妖言,小人在位,君王失枢,死 者大半。”
建中二年六月。荧惑太白𩰚于东井 按《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建中三年七月,月掩心中星。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建中四年六月,荧惑、太白𩰚于东井。八月星陨 按《唐书德宗本纪》,四年八月庚申。有星陨于京师。 按《天文志》:“六月荧惑、太白复𩰚于东井。京师分也。金 火罚星。𩰚者战象也。”八月庚申,有星陨于京师。
兴元元年春荧惑守岁星在角亢六月星陨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兴元元年春,荧 惑守岁星,在角亢。占曰:“有反臣。角、亢,郑也。”六月戊午, 星或什或伍而陨。
贞元三年太白昼见枉矢坠于虚危
按《唐书德宗本纪》:“贞元三年闰五月戊寅,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闰五月戊寅,枉矢坠于虚危。”
贞元四年五月,月犯岁星在室。木、火、土聚于室。六月, 荧惑入羽林。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五月丁卯, 月犯岁星,在营室。六月癸卯,荧惑逆行入羽林。占曰: “军有忧。” 又《按志》:五月乙亥,岁星、荧惑、镇星聚于营 室。占曰:“其国亡。”地在卫分。
贞元六年闰三月,金水合于井,荧惑犯填。五月,月掩 太白。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闰三月庚 申,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占为兵忧。戊寅,荧惑犯填星, 在奎,鲁分也。五月戊辰,月掩太白,占曰:“大将死。” 贞元十年四月,太白昼见。
按:《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贞元十一年,火金犯太微。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一年七月。“荧 惑、太白相继犯太微上将。”
贞元十三年二月戊辰,太白入昴。三月庚寅,月犯太 白。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贞元十四年闰五月,有星陨于西北。
按《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闰五月辛亥。有 星坠于东北。光烛如昼。声如雷。”
贞元十九年,荧惑入南斗。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九年三月,荧 惑入南斗。色如血。斗,吴越分。色如血者旱祥也。 贞元二十一年,太白犯昴。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十一年正月 己酉,太白犯昴。赵分也。”
顺宗永贞元年月犯毕岁犯太微
按《唐书顺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永贞元年十二 月丙午,月犯毕。己酉,岁星犯太微西垣,将军位也。”
宪宗元和元年十月太白入南斗十二月复犯之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元和元年十月, 太白入南斗。十二月复犯之。斗、吴分也。
元和二年正月,月犯太白。二月,掩岁星。四月,太白犯 井,月犯房。十二月,流星亘天。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癸丑, 月犯太白于女虚。二月壬申,月掩岁星,占曰:“大臣死。” 四月丙子,太白犯东井北辕。己卯,月犯房上相。十二 月己巳,西北有流星亘天,尾散如珠,占曰:“有贵使。” 元和三年,填蚀月在氐。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乙未, 填星蚀月,在氐。占曰:“其地主死。”
元和四年八月。流星声如雷鼓。九月。太白犯南斗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八月丁丑。 西北有大星。东南流。声如雷鼓。九月癸亥。太白犯南 斗。
元和六年三月戊戌,有星陨于郓州。
按《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三月戊戌,日晡, 天阴寒,有流星大如一斛器,坠于兖、郓间,声震数百 里,野雉皆雊。所坠之上有赤气如立蛇,长丈馀,至夕乃灭。时占者以为日在戌,鲁分也。不及十年,其野主 杀而地分。”
元和七年正月辛未,月掩荧惑。五月癸亥,荧惑犯右 执法。六月己亥,月犯南斗魁。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元和八年七月癸酉,月犯五诸侯。十月己丑,荧惑犯 太微西上将。十二月,掩左执法。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元和九年正月有大星自下升。光烛地。二月月犯心。 四月大流星灭摄提西。七月月掩心。掩轩辕。太白入 斗。十月昼见。荧惑犯南斗。犯填。与太白合于女 按《唐书宪宗本纪》。九年十月太白昼见。 按《天文志》。 “正月有大星如半席。自下而升。有光烛地。群小星随 之。”四月辛巳。有大星尾迹长五丈馀。光烛地。至右摄 提西灭。 又按《志》,二月丁酉,月犯心中星,七月辛亥 掩心中星。《占》曰:“其宿地凶。”心,豫州分。壬辰,月掩轩辕。 是月太白入南斗,至十月出乃昼见。荧惑入南斗中, 因留犯之。南斗,天庙,又丞相位也。十月辛未,荧惑犯 填星,又与太白合于女,在齐分。
元和十年三月,长星出太微。六月,木火金水合于井。 八月,月入斗。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年三月有长 星于太微,尾至轩辕。八月丙午,月入南斗魁中。 又 按志,六月辛未,岁星、荧惑、太白、辰星合于东井。占曰: “中外相连以兵。”
元和十一年二月,月掩心,荧惑入氐。三月,月犯填于 女。四月,太白犯鬼。五月,木水合于井。六月,复合于井, 月掩心,荧惑入氐。十一月,月犯岁星,土火合于虚、危。 十二月,土金水聚于危,月犯填星在危。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一年二月丙 辰,月掩心,是月荧惑入氐,因逆行。三月己丑,月犯填 星,在女。齐分也。四月丙辰,太白犯舆鬼。占曰:“有僇臣。” 六月甲辰,月掩心后星,是月荧惑复入氐,是谓句己。 十一月戊寅,月犯岁星,十二月甲午,犯填星,在危。亦 齐分也。 又按志:五月丁卯,岁星、辰星合于东井,六 月己未,复合于东井。《占》曰:“为变谋而更事。”十一月戊 子,填星、荧惑合于虚、危。十二月,填星、太白、辰星聚于 危。皆齐分也。
元和十二年正月,彗见于毕。三月,月犯心。九月,大流 星西坠。
按《唐书宪宗本纪》:“十二年正月戊子,有彗星出于毕。”
按《天文志》:“正月戊子,有彗星于毕;三月丁丑,月犯。”
心。九月己亥甲夜,有流星起中天,首如瓮,尾如二百 斛船,长十馀丈,声如群鸭飞,明若火炬,过月下西流, 须臾,有声《砻砻》坠地,有大声如坏屋者三,在陈、蔡间。 元和十三年正月,岁星犯太微。三月,荧惑入南斗。七 月,在南斗中,色赤。八月,太白犯左执法,荧惑犯哭星。 十月,月犯昴。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三年正月乙 未,岁星逆行,犯太微西上将。三月,荧惑入南斗,因逆 留至于七月,在南斗中,大如五升器,色赤而怒,乃东 行,非常也。八月甲戌,太白犯左执法。乙巳,荧惑犯哭 星。十月甲子,月犯。昴、赵分也。”
元和十四年正月,月犯南斗魁。五月,流星出北斗。月 犯心;七月,又掩心。八月,木金、水聚于轸。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四年正月癸 卯,月犯南斗魁。占曰:“相凶。”五月丙戌,月犯心中星,七 月乙酉,掩心中星。 又按志:五月己亥,有大流星出 北斗魁,长二丈馀,南抵轩辕而灭。占曰:“有赦。”赦视星 之大小。 又按志:八月丁丑,岁星、太白、辰星聚于轸。 占曰:“兵丧。”在楚分与南方夷貊之国。
元和十五年正月,月犯心。三月,土金合于奎。四月,太 白犯昴。七月,荧惑入羽林,流星出钩陈。八月,月掩牛。 十一月,月犯井。十二月,火、土合于奎。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十五年正月丙 申,月复犯心中星。四月,太白犯昴。七月庚申,荧惑逆 行入羽林。八月己卯,月掩牵牛。吴、越分也。十一月壬 子,月犯东井北辕。 又按志:三月,镇星、太白合于奎。 占曰:“内兵。”徐州分也。十二月,荧惑、镇星合于奎。占曰: “主忧。” 又按志:七月癸亥,有大星出钩陈,南流至娄 灭。
穆宗长庆元年正月月掩井钺犯井有星孛于翼二月孛于太微太白犯昴月犯岁在尾三月太白犯五车昼见四月星坠六月彗见于昴流星出狼星北七
月,流星出参。月掩房。八月,流星出东北方。九月,太白 犯左执法。
按《唐书穆宗本纪》,长庆元年正月己未,有星孛于翼。 三月庚戌,太白昼见。六月,有彗星出于昴。 按《天文 志》:正月丙午,月掩东井钺,遂犯南辕第一星。二月乙 亥,太白犯昴。赵分也。丁亥,月犯岁星,在尾。占曰:“大臣 死。”燕分也。三月庚戌,太白犯五车,因昼见至于七月以历度推之,在唐及赵魏之分。占曰:“兵起。”七月壬寅, 月掩房次相。九月乙巳,太白犯左执法。 又按《志》,“正 月己未,有星孛于翼。二月丁卯,孛于太微西上将。六 月有彗星于昴,长一丈,凡十日不见。”丙辰,有大星出 狼星北,色赤,有尾迹,长三丈馀,光烛地,东北流,至七 星南灭。四月,有大星坠于吴,声如飞羽。七月乙巳,有 大流星出参西北,色黄,有尾迹,长六七丈,光烛地,至 羽林灭。八月辛巳,东北方有大星自云中出,色白,光 烛地,前锐后大,长二丈馀,西北流入云中灭。
按《旧唐书天文志》:“三月,幽州军乱,囚其帅张弘靖,立 朱克融。其月二十八日,镇州军乱,杀其帅田弘正,立 王廷凑。”元和末,河北三镇皆以疆土归朝廷,至是幽 镇俱失。俄而史宪诚以魏州叛,三镇复为盗据,连兵 不息。
长庆二年二月,木火合于斗。四月流星出天市。六月 星再陨。八月荧惑犯填星。守昴毕。九月太白昼见。荧 惑守天囷。十月犯镇星于昴。流星抵中台。月掩牛。十 一月掩左角。十二月复掩之。月犯太白于南斗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甲戌。 岁星荧惑合于南斗。占曰:“饥旱。”八月丙寅,荧惑犯镇 星。在昴毕,因留相守。占曰:“主忧。” 又按志,四月辛亥, 有流星出天市,光烛地,隐隐有声,至郎位灭。市者,小 人所聚。郎在天庭中,主宿卫。六月丁酉,有小星陨于 房心间,戊戌亦如之。己亥亦如之。闰十月丙申,有流 星大如斗,抵中台上星。 又按《志》,九月,太白昼见,荧 惑守天囷,六旬馀乃去。占曰:天囷,上帝之藏,耗祥也。 十月,荧惑犯镇星于昴。甲子,月掩牵牛中星。《占》曰:“吴 越凶。”十一月丁丑,掩左角;十二月,复掩之。《占》曰:“将死。” 甲寅,月犯太白于南斗。
按《旧唐书天文志》:“二年正月戊申,魏帅田布伏剑死, 史宪诚据郡叛。”
长庆三年八月,流星起西北,有声。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八月丁酉 夜,有大流星如数斗器,起西北,经奎娄,东南流,去月 甚近,迸光散落,坠地有声。”
长庆四年三月,太白犯井,昼见,犯鬼。四月,星陨。五月, 月掩毕。六月,镇星失行,犯井钺。荧惑犯井,太白犯轩 辕,昼见。八月,荧惑入镇星于井。十月,月入毕,流星出 天船,犯斗枢,又大流星出天将军。十一月,荧惑向填 星,守天关。十二月,月掩东井。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三月庚午, 太白犯东井北辕,遂入井中,昼见经天,七日而出,因 犯舆鬼。京师分也。五月乙亥,月掩毕大星。六月丙戌, 镇星依历在觜,觿嬴行至参六度,当居不居,失行而 前,遂犯井钺。占曰:“所居宿久,国福厚,易福薄。”又曰:“赢 为王不宁。钺主斩刈,而又犯之,其占重。”癸未,荧惑犯 东井,丁亥,入井中。己丑,太白犯轩辕右角,因昼见,至 于九月。占曰:“相凶。”十月辛巳,月入毕口。十一月,荧惑 逆行向参,镇星守天关。十二月戊子,月掩东井。 又 按《志》,四月紫微中星陨者众。十月乙卯,有大流星出 天船,犯十魁枢星而灭。占曰:“有舟楫事。”丙子,有大流 星出天将军,东北入浊。 又按《志》:八月庚辰,荧惑入 镇星于东井。镇星既失行犯钺,而荧惑复往犯之,占 曰“内乱。”
按:《旧唐书天文志》:“四年正月二十二日,穆宗崩,敬宗 即位。四月十七日,染院作人张韶于紫草车中载兵 器,犯银台门,共三十七人入大内,对食于清思殿。其 日禁兵诛之。”
敬宗宝历元年正月流星出斗枢四月荧惑入鬼七月犯执法填星犯井月掩毕太白犯斗月犯毕十月犯天囷十一月镇星犯井月又犯之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宝历元年正月 乙卯,有流星出北斗枢星,光烛地,入浊。占曰:“有赦。”四 月壬寅,荧惑入舆鬼,掩积尸;七月癸卯,犯执法。甲辰, 镇星犯东井。甲子,月掩毕大星。癸未,太白犯南斗。丙 戌,月犯毕;十月辛亥,犯天囷。十一月庚辰,镇星复犯 东井。癸未,月犯东井。
宝历二年正月,月犯左执法,入氐。三月,犯毕。五月,流 星入天市。荧惑犯昴。六月,太白犯昴。七月,月犯毕,日 初入,有流星见箕、斗间。八月,流星出王良,火、土合于 井、鬼,火犯鬼。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甲申, 月犯左执法,戊子,入于氐。三月丙午,犯毕。五月甲午, 荧惑犯昴。六月,太白犯昴。七月壬申,月犯毕。八月庚 戌,荧惑犯舆鬼。 又按《志》,“五月癸巳,西北有流星,长 三丈馀,光烛地,入天市中灭,占为有诛。”七月丙戌,日 初入,东南有流星,向南灭,以晷度推之,在箕斗间。八 月丙申。有大星出王良。长四丈馀。至北斗杓灭。王良 奉御车官也。 又按《志》。“八月丁未,荧惑镇星复合于 东井舆鬼间。”
按《旧唐书天文志》:“十二月八日夜,敬宗为内官刘克明所杀,立绛王。枢密使王守澄等杀绛王,立文宗。”
文宗太和元年正月月掩毕三月入毕掩之五月月掩荧惑荧惑犯右执法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太和元年正月 庚午,月掩毕。三月癸丑,入毕口,掩大星。”月变于毕者, 自宝历元年九月,及兹而五。“五月掩荧惑,在太微西 垣。丙戌,荧惑犯右执法。”
太和二年正月,月掩填星。七月,火掩鬼质,彗见摄提 南。九月,木、火、土聚于七星。十月,月掩井。
按《唐书文宗本纪》,二年七月甲辰,有彗星出于右摄 提。 按《天文志》:正月庚午,月掩镇星。七月甲辰,荧惑 掩舆鬼质星。十月丁卯,月掩东井北辕。 又按志:七 月甲辰,有彗星于右摄提南,长二尺。九月,岁星、荧惑、 镇星聚于七星。
太和三年二月,太白犯昴。荧惑犯右执法。四月,岁犯 填星。七月,荧惑入氐。十月入南斗。客星见水位。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三年二月乙卯, 太白犯昴。壬申,荧惑犯右执法。七月入于氐。十月入 于南斗。 又按志:“四月壬申,岁星犯镇星。占曰饥。” 又按志:十月客星见于水位。
太和四年四月,月掩斗。五月,木金合于井。六月,流星 无数。十一月,火犯右执法。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四月庚申, 月掩南斗杓次星。十一月辛未,荧惑犯右执法。 又 按志:五月丙午,岁星、太白合于东井。六月辛未,自昏 至戊夜,流星或大或小,观者不能数。占曰:“民失其所, 王者失道,纲纪废则然。”又曰:“星在野象物,在朝象官。” 太和五年二月甲申,月犯荧惑,三月,荧惑犯南斗杓 次星。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云云。
按:《旧唐书天文志》:“五年二月,宰相宋申锡漳王被诬 得罪。”
太和六年正月,金火合于《羽林》。四月,月掩填星,太白 昼见。七月,月掩心,掩斗。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正月,太白、 荧惑合于羽林。十月,太白、荧惑、填星聚于轸。” 又按 志:“四月辛未,月掩填星于端门。己丑,太白昼见。七月 戊戌,月掩心大星,辛丑,掩南斗杓次星。”
太和七年五月,荧惑守心。六月,月掩心,犯荧惑,流星 众多。七月,月掩心,掩斗。九月,入箕、斗,太白入斗。是冬, 填星守角。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七年五月甲辰, 荧惑守心中星。六月丙子,月掩心中星,遂犯荧惑。七 月甲午,月掩心中星。丙申,掩南斗口第二星。九月丁 巳,入于箕。戊辰,入于南斗。癸酉,太白入南斗。冬,填星 守角。” 又按志:“六月戊子,自昏及曙,四方流星大小 纵横百馀。”
太和八年六月,流星出河鼓。七月,月犯昴,金火相犯。 九月,彗见太微。十月,荧惑、填星合于亢。十二月,月掩 昴。是岁月入南斗。
按《唐书文宗本纪》:“八年九月辛亥,有彗星出于太微。”
按《天文志》:“六月辛巳夜中有流星出河鼓,赤色,有”
尾迹光烛地,迸如散珠,北行近天,棓灭有声如雷。河 鼓为将军。天棓者,帝之武备。九月辛亥,有彗星于太 微,长丈馀,西北行,越郎位,庚申不见。 又按《志》,二月, 填星始去角。七月戊子,月犯昴。十月庚子,荧惑、填星 合于亢。十二月丙戌,月掩昴。是岁月入南斗者五。占 曰:“大人忧。” 又按《志》:七月庚寅,太白、荧惑合相犯。推 历度在翼,近太微。占曰:“兵起。”
按《旧唐书天文志》:“八年九月庚申,右军中尉王守澄 宣召郑注,对于浴殿门。是夜彗星出东方,长三尺,芒 耀甚猛。”
太和九年夏,太白昼见。六月,月掩岁,且晕于危,流星 出没天汉。十月,月又掩岁。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九年夏,太白昼 见,自轩辕至于翼轸。六月庚寅,月掩岁星,在危而晕。 十月庚辰,月复掩岁星,在危。” 又按志,“六月丁酉,自 昏至丁夜,流星二十馀,纵横出没,多近天汉。”
按:《旧唐书天文志》:“其年十一月,李训谋杀内官,事败。 中尉仇士良杀王涯、郑注、李训等十七家,朝臣多有 贬逐。”
开成元年正月太白掩建星六月月掩心八月入南斗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开成元年正月 甲辰,太白掩建星,占曰:“大臣相谮。”六月丁未,月掩心 前星,八月乙巳,入南斗。
开成二年正月,月掩昴。二月,掩太白于昴。彗见于危, 历指虚、女、斗、氐、房、亢、张。轩辕客星出井,又出端门。五 月,客星在南斗、天龠。六月,月掩昴而晕,太白有晕星 昼见,太白入井。七月,月入斗,掩太白于柳。八月,太白 入太微,彗见虚、危。九月,月掩昴,有星类枉矢,西北流十一月,星陨。
按《唐书文宗本纪》:“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出于东方。 三月丙寅,以彗见,减膳。壬申,素服避正殿,彻乐,降死 罪流以下。十一月丁丑,有星陨于兴元。” 按《天文志》: “正月壬申,月掩昴。二月己亥,月掩太白于昴中。六月 甲寅,月掩昴而晕,太白亦有晕。六月己酉,大星昼见。” 〈原本两书六月疑有一讹〉庚申,太白入于东井。“七月壬申,月入南 斗。丁亥,掩太白于柳。”八月壬子,太白入太微,遂犯左 右执法。“九月丙子,月掩昴。” 又按《志》,“二月丙午,有彗 星于危,长七尺馀,西指南斗。戊申,在危西南,芒耀愈 盛。癸丑,在虚。辛酉,长丈馀,西行稍南指。壬戌,在婺女, 长二丈馀,广三尺。癸亥,愈长且阔。三月甲子,在南斗。 乙丑,长五丈,其”末两岐,一指氐,一掩房。丙寅,长六丈, 无岐,北指,在亢七度。丁卯,西北行,东指;己巳,长八丈 馀,在张;癸未,长三尺,在轩辕右不见。凡彗星晨出则 西指,夕出则东指,乃常也。未有遍指四方,凌犯如此 之甚者。甲申,客星出于东井。戊子,客星别出于端门 内,近屏星。四月丙午,东井下客星没。五月癸酉,端门 内客星没。壬午,客星如孛,在南斗天龠旁。八月丁酉, 有彗星于虚、危。虚危为元枵,枵,耗名也。九月丁酉,有 星大如斗,长五丈,自室壁西北流入大角下没,行类 枉矢,中天有声,小星数百随之。十一月丁丑,有大星 陨于兴元府署寝室之上,光烛庭宇。
按《旧唐书天文志》:三月庚子朔,彗长六丈。文宗召司 天监朱子容问星变之由。子容曰:“彗主兵旱,或破四 夷,古之占书也。然天道悬远,惟陛下修政以抗之。”乃 敕尚食,今后每食御食料分为十日。其夜彗长五丈, 阔五尺,却西北行,东指。戊辰夜,彗长八丈有馀,西北 行东指,在张十四度。诏天下放系囚,彻乐减膳,避正 殿。先是,群臣拜章上徽号,宜并停。癸未夜,彗长三尺, 出轩辕右。六月,河阳军乱,逐李咏。
按《册府元龟》,“开成二年三月壬申,以妖星见降,诏诫 百司及天下州府,见禁囚徒,死者从流,流已下并释 放。膏泽不愆,播种伊始,土木兴役,恐妨农功。禁中及 百司所有修造,并宜权停。韶阳御辰,生气方盛,思全 物类,以顺天时,内外五坊凡有笼养鹰鹞及鸡鸭鸟 雀狐兔等,悉宜放之。朕今素服避殿,命太常彻乐,太” 官减膳,一日尝分为一旬。尝参官及诸州府长吏如 有规谏者,各上封事,极言得失。“陈救灾之本,明致理 之方,咸竭乃心,以辅厥辟。於戏!朕明诚未感,化理未 孚,谴告在天,丁宁斯甚。所宜尽意,其与同忧,勉进嘉 言,共凝庶绩,弼违纳诲,副兹虚怀,宣示内外,各令知 悉。”甲戌,以彗星见,命京师诸佛寺开《仁王经道场》。 开成三年二月,月掩心,荧惑入井。三月,入鬼。五月,太 白犯鬼,大星出柳、张。月犯心,太白犯右执法。六月,太 白犯荧惑于张。七月,月掩心。十月,太白犯南斗,彗见 于轸。十一月,彗见尾、箕。
按《唐书文宗本纪》。“三年十月乙巳。有彗星出于轸。” 按《天文志》。“二月己酉。月掩心前星。”二月戊午。荧惑入 东井。〈原本两书二月疑有一讹〉三月乙酉,入舆鬼。五月辛酉,太白 犯舆鬼。庚午,月犯心中星。甲寅,太白犯右执法。七月 乙丑,月掩心前星。十月辛卯,太白犯南斗。 又按《志》, 五月乙丑,有大星出于柳、张,尾长五丈馀,再出再没。 六月丁亥,太白犯荧惑于张。占曰:“有丧。”十月乙巳,有 彗星于轸魁,长二丈馀,渐长西指。十一月乙卯,有彗 星于东方,在尾箕,东西亘天,十二月壬辰不见。 《开成》四年正月,彗见羽林,火、金、水聚于南斗。闰月,彗 见卷舌。二月,流星四起,西流月掩岁星于毕。三月,掩 井。七月,犯荧惑。八月,流星出羽林,荧惑犯钺,入井。十 月,辰入南斗。十二月,蚩尢旗见。是冬,木、火逆行,失色, 合于井。
按《唐书文宗本纪》,“四年正月癸酉,有彗星出于羽林, 闰月丙午,出于卷舌。” 按《天文志》,正月癸酉有彗星 于羽林,卫分也。闰月丙午有彗星于卷舌西北,二月 己卯不见。己亥丁夜至戊夜,四方中天流星小大凡 二百馀,并西流,有尾迹,长二丈至五丈。八月辛未,流 星出羽林,有尾迹,长八丈馀,有声如雷。羽林,天军也。 十二月壬申,蚩尢旗见。 又按志,正月丁巳,荧惑、太 白辰星聚于南斗。推历度在燕分。占曰:“内外兵丧,改 立王公。”冬,岁星荧惑俱逆行失色,合于东井。京师分 也。 又按《志》,二月丁卯,月掩岁星于毕。三月乙酉,掩 东井。七月乙未,月犯荧惑。占曰:“贵臣死。”八月壬申,荧 惑犯钺,遂入东井。十月戊午,辰星入南斗魁中,《占》曰 “大赦。”
按《旧唐书天文志》:是岁夏大旱,祷祈无应,文宗忧形 于色。宰臣进曰:“星官言天下时当尔,乞不过劳圣虑。” 帝改容言曰:“朕为人主,无德庇人,比年灾旱,星文谪 见,若三日内不雨,朕当退归南内。卿等自选贤明之 君,以安天下。”宰相杨嗣复等鸣咽流涕不已。
《开成》五年春,岁星暗小。二月,彗见室壁,火入鬼。四月,
金木入鬼。五月,辰星见于七星,色赤。七月,月掩填星十一月,彗见东方。按《唐书文宗本纪》:五年二月庚申,有彗星出于室壁。 十一月戊寅,有彗星出于东方。 按《天文志》:春木当 王,而岁星小暗无光。占曰:“有大丧。”二月壬申,荧惑入 舆鬼。四月,太白、岁星入舆鬼。五月,辰星见于七星,色 赤如火。七月乙酉,月掩填星。 又按志:二月庚申,有 彗星于营室东壁间,二十日灭。十一月戊寅,有彗星 于东方,燕分也。
武宗会昌元年六月小星流七月流星经王良彗见羽林室壁间闰八月荧惑入鬼十一月星东北流彗见北落师门在室入紫宫十二月月犯太白于羽林
按《唐书武宗本纪》,会昌元年七月有彗星出于羽林。 十一月壬寅,有彗星出于营室。辛亥,避正殿,减膳理 囚,罢兴作。 按《天文志》,七月有彗星于羽林,营室,东 壁间也。十一月壬寅,有彗星于北落师门,在营室,入 紫宫。十二月辛卯不见,并州分也。 又按志,六月自 昏至戊夜,小星数十,纵横流散。占曰:“小星,民象。”七月 庚午,北方有星,光烛地,东北流,经王良,有声如雷。十 一月壬寅,有大星东北流,光烛地,有声如雷。 又按 《志》:闰八月丁酉,荧惑入舆鬼中。占曰:“有兵丧。”十二月 庚午,月犯太白于羽林。
《会昌》二年正月,月掩太白于羽林。六月,火犯木于翼, 太白犯井。十月,月掩岁于角。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壬戌, 月掩太白于羽林。六月丙寅,太白犯东井。十月丙戌, 月掩岁星于角。 又按志:六月乙丑,荧惑犯岁星于 翼。占曰:“旱。”
会昌三年三月,月掩岁星于角。七月,荧惑入井。八月, 犯鬼。十月,月昼食太白于亢。
按《唐书武宗本纪》,“三年十月壬午,日中月食太白。” 按《天文志》:“三月丙申,月又掩岁星于角。七月癸巳,荧 惑入东井,色苍赤,动摇井中。八月丁丑,犯舆鬼。十月 壬午昼月食太白于亢。”
会昌四年二月,岁守房,荧惑守轩辕,月掩毕。八月,大 星陨。十月,金火合,遂入南斗。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四年二月,岁星 守房,掩上相,荧惑逆行守轩辕,四旬乃去。庚申,月掩 毕大星。十月癸未,太白与荧惑合,遂入南斗。” 又按 志:“八月丙午,有大星如炬火,光烛天地,自奎娄扫西 北七宿而陨。十月癸未,太白荧惑合于南斗。”
《会昌》五年二月,太白掩昴。五月,入毕。八月,犯轩辕。九 月,荧惑犯太微。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五年二月壬午, 太白掩昴。五月辛酉,入毕口。八月壬午,犯轩辕大星。 九月癸巳,荧惑犯太微上将。”
会昌六年二月,火犯毕,月犯荧惑于太微,犯左执法, 掩牵牛,犯岁星,流星贯紫微。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天文志》:“六年二月丁丑, 荧惑犯毕大星。丁亥,月出无光,犯荧惑于太微,顷之 乃稍有光,遂犯左执法。丙申,掩牵牛南星,遂犯岁星。 牵牛,扬州分,辛丑夜中有流星,赤色如桃,光烛地,有 尾迹,贯紫微入浊。”
宣宗大中六年三月有彗星出于觜参
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按《天文志》,“三月有彗星于 觜参。”参唐星也。
大中十一年八月,荧惑犯井。九月,彗见房。
按《唐书宣宗本纪》:“十一年九月乙未,有彗星出于房。”
按:《天文志》:“八月荧惑犯东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