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六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六十九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七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六十九卷目录

     名实部总论

      管子心术上 九守

      文子道原

      列子杨朱

      尹文子大道上

      公孙龙子名实论

      荀子正名篇

      吕氏春秋务本 审应 正名

      淮南子说山训 修务训

      说苑杂言

      法言问神篇

      中论考伪

      新论审名 鄙名

      颜氏家训名实篇

      周子通书务实

      邵子渔樵问答论名实一则

      朱子大全集答周舜弼

      性理大全力行

     名实部艺文一

      演连珠          晋陆机

      铁垆步志        唐柳宗元

      张释之论         宋苏轼

      跋道乡帖          杨时

      与陆梯霞论名实书    明张右民

     名实部艺文二

      古诗            阙名

      名实吟          宋邵雍

     名实部纪事

     名实部杂录

    学行典第六十九卷

    名实部总论

    管子

    《心术上》

    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姑 形以形,以形务名,督言正名,故曰“圣人。”

    《九守》

    “修名而督实”,按实而定名。名实相生,反相为情。名实 当则治,不当则乱。名生于实,实生于德,德生于理,理 生于智,智生于当。

    文子

    《道原》

    “广厚”有名有名者,贵全也。“俭薄无名无名”者,贱轻也。 “殷富”有名有名者,尊宠也。“贫寡无名无名”者,卑辱也。 雄牡有名有名者,章明也。雌牝无名无名者,隐约也。 有馀者有名有名者,高贤也。不足者无名无名者,任 下也。有功即有名,无功即无名,有名产于无名,无名 者,有名之母也。

    列子

    《杨朱》

    杨朱游于鲁,舍于孟氏。孟氏问曰:“人而已矣,奚以名 为?”曰:“以名者为富。”“既富矣,奚不已焉?”曰:“为贵。”“既贵矣, 奚不已焉?”曰:“为死。”“既死矣,奚为焉?”曰:“为子孙。”“名奚益 于子孙?”曰:“名乃苦其身,燋其心。乘其名者,泽及宗族, 利兼乡党,况子孙乎?凡为名者必廉,廉斯贫;为名者 必让,让斯贱。”曰:“管仲之相齐也,君淫亦淫,君奢亦奢”, 志合言从,道行国霸。死之后,管氏而已。田氏之相齐 也,君盈则已降,君敛则已施,民皆归之,因有齐国,子 孙享之,至今不绝。若实名贫,伪名富,曰实无名,名无 实,名者伪而已矣。

    《鬻子》曰:“去名者无忧。”《老子》曰:“名者实之宾。”而悠悠者 趣名不已。名固不可去,名固不可宾耶?今有名则尊 荣,亡名则卑辱。尊荣则逸乐,卑辱则忧苦。忧苦,犯性 者也;逸乐,顺性者也。斯实之所系矣。名胡可去?名胡 可宾?但恶夫守名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之 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闲哉!

    尹文子

    《大道上》

    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形而不名,未必失 其方圆白黑之实。名而不可,不寻名以检其差。故亦 有“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检名。”察其所 以然,则形名之与事物,无所隐其理矣。《名》有三科:一 曰命物之名,方圆白黑是也;二曰毁誉之名,善恶贵 贱是也;三曰况谓之名,贤愚爱憎是也。

    名者,名形者也;形者,应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则形之与名,居然别矣。不可相乱,亦不可相 无。无名故大道无称,有名,故名以正形。今万物具存, 不以名正之则乱;万名具列,不以形应之则乖。故形 名者,不可不正也。“善名命善,恶名命恶。故善有善名, 恶有恶名。”圣贤仁智,命善者也;顽嚚凶愚,命恶者也。 今即圣贤仁智之名以求圣贤仁智之实,未之或尽 也。即顽嚚凶愚之名以求顽嚚凶愚之实,亦或未尽 也。使善恶画然有分,虽未能尽物之实,犹不患其差 也。故曰“名不可不辨也。”名称者何?彼此而检虚实者 也。自古至今,莫不用此而得,用彼而失。失者由名分 混,得者由名分察。今亲贤而疏不肖,“赏善而罚恶”,贤 不肖善恶之名宜在彼,亲疏赏罚之称宜属我。我之 与彼,又复一名,名之察者也。名贤不肖为亲疏,名善 恶为赏罚,合彼我之一称而不别之,名之混者也。故 曰:“名称者不可不察也。”

    公孙龙子

    《名实论》

    天地与其所产焉物也;

    天地之形及天地之所生者,皆谓之“物”也。

    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焉,实也;

    取材以修廊庙、朝府、车服、器械,求贤以实侍御仆从,中外职圉,皆无过差,各当其物,故谓之“实” 也。

    “实以实其所实”,“不旷焉”位也。

    实者,充实器用之大小,众万之卑高,器得其材,人堪其职,庶政无阙,尊卑有序,故曰“位” 也。

    出其所位非位。

    《离》位使官,器用过制,或僭于上,或滥于下,皆非其位。

    “《位》其所位焉”,正也。

    取材之与制器,莅事之与赏刑,有尊卑,神亦异数。合静其数而不僭滥,故谓“正” 也。

    “以其所正,正其所不正”,疑其所正。

    “以正正于不正” ,则不正者皆正;以不正乱于正,则众皆疑之。

    “其正”者,正其所实也。“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其名正, 则唯乎其彼此焉。

    唯应辞也。正其名者。谓施名当于彼此之实。故即名求实。而后彼此皆应其名。

    “谓彼而彼”,“不唯乎彼”,则彼谓不行。

    《谓》者,教命也。发号施命而召于彼,而彼不应者,分不当于彼,故教命不得行也。

    谓“此而行,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其以当不当也,不 当而乱也。故“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谓行彼,此此 当乎此,则唯乎此其谓行此”,其以当而当也,以当而 当,正也。故“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可彼此而彼且 此,此彼而此且彼不可。”

    或以彼名滥于此实,而谓彼且与此相类;或以此名滥于彼实,而谓此且与彼相同,故皆不可。

    夫名实谓也,知此之非也,知此之不在此也,明不谓 也;知彼之非彼也,知彼之不在彼也,则不谓也。至矣 哉!古之明王!审其名实,慎其所谓,至矣哉!古之明王。

    荀子

    《正名篇》

    “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而志通,则慎率民而 一焉。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民多辩讼, 则谓之大奸,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故其民莫 敢为奇辞以乱正名。故其民悫悫则易使,易使则公, 其民莫敢为奇辞以乱正名。故一于道法而谨于循 令矣。如是则其迹长矣。”迹长功成,治之极也,是谨于 守名,约之功也。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实乱,是 非之刑不明,则虽守法之吏,诵数之儒,亦皆乱也。若 有王者起,必将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然则所为 有名与,所缘有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异 形离心,交喻异物,名实元纽,贵贱不明,同异不别。如 是则志必有不喻之患,而事必有困废之祸。故知者 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贵 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 此所为有名也。然则何缘而以同异?曰:缘天官,凡同 类同情者,其天官之意物也同,故比方之疑似而通, 是所以共其约名以相期也。形体色理以目异;声音 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甘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 香臭、芬郁腥臊、洒酸奇臭,以鼻异;疾养凔热滑铍轻 重,以形体异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心有征 知,征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然而 征知,必将待天官之当簿其类,然后可也。五官簿之 而不知,心征之而无说,则人莫不然,谓之不知此所 缘而以同异也,然后随而命之,同则同之,异则异之。 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 则共,虽共不为害矣。知异实者之异名也,故使异实 者莫不异名也,不可乱也,犹使异实者莫不同名也。 故万物虽众,有时而欲遍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 而欲遍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 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名无固宜,约之以 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 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 不拂,谓之善名。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 者,可别也;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 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此事 之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后王之成名, 不可不察也。“见侮不辱”,“圣人不爱己”,杀盗非杀人也, 此惑于用名以乱名者也。验之所以为有名,而观其 熟行,则能禁之矣。山渊平,情欲寡,刍豢不加甘,大钟 不加乐,此惑于用实以乱名者也。验之所缘,无以同 异,而观其熟调,则能禁之矣。《非而谒》楹有牛马非马 也,此惑于用名以乱实者也。验之名约,以其所受,悖 其所辞,则能禁之矣。凡邪说辟言之离正道而擅作 者,无不类于三惑者矣。胡明君知其分而不与辩也? 夫民易一以道,而不可与共故,故明君临之以势,道 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论,禁之以刑。故其民之化 道也,如神辩势,恶用矣哉?今圣王没,天下乱,奸言起, 君子无势以临之,无刑以禁之。故辩,说也。实不喻然 后命,命不喻然后期,期不喻然后说,说不喻然后辩。 故期、命、辩说也者,用之大文也,而王业之始也。

    吕氏春秋

    《务本》

    尝试观上古记三王之佐,其名无不荣者,其实无不 安者,功大也。《诗》云:“有渰凄凄,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 及我私。”三王之佐,皆能以公及其私矣。俗主之佐,其 欲名实也,与三王之佐同,而其名无不辱者,其实无 不危者,无公故也。

    《审应》

    人主出声应容,不可不审。凡主有识,言不欲先人,唱 我和,人先我随,以其出为之实,以其言为之名,取其 实以责其名,则说者不敢妄言,而人主之所执其要 矣。

    《正名》

    “名正则治,名丧则乱。”使名丧者,淫说也。说淫,则可不 可而然不然,是不是而非不非。故君子之说也,足以 言贤者之实,不肖者之克而已矣,足以喻治之所悖, 乱之所由起而已矣,足以知物之情,人之所获以生 而已矣。凡乱者,形名不当也。人主虽不肖,犹若用贤, 犹若听善,犹若为可者,其患在乎所谓贤从不肖也。 “不为善而从邪辟,所谓可从悖逆也。是刑名异充,而 声实异谓也。夫贤不肖、善邪辟,可悖逆,国不乱,身不 危,奚待也?”齐湣王是以知说士而不知所谓士也。故 尹文问其故,而王无以应。此公王丹之所以见信,而 卓齿之所以见任也。任卓齿而信公王丹,岂非以自 仇邪?尹文见齐王,齐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尹文 曰:“愿闻何谓士?”王未有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 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 可谓士乎?”齐王曰:“此真所谓士已。”尹文曰:“王若得人, 肯以为臣乎?”王曰:“所愿而不能得也。”尹文曰:“使若人 于庙朝中,深见侮而不斗,王将以为臣乎?”王曰:“否。大 夫见侮而不斗,则是辱也,辱则寡人弗以为臣矣。”尹 文曰:“虽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未失其四行者, 是未失其所以为士一矣。未失其所以为士一,而王 以为臣;失其所以为士一而王不以为臣,则向之所 谓士者乃士乎?”王无以应。尹文曰:“今有人于此,将治 其国,民有非则非之,民无非则非之,民有罪则罚之, 民无罪则罚之,而恶民之难治,可乎?”王曰:“不可。”尹文 曰:“窃观下吏之治齐也,方若此也,王曰:‘使寡人治。信 若是,则民虽不治,寡人弗怨也’。意者未至然乎?”尹文 曰:“言之不敢无说,请言其说。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 人者刑’。民有畏王之令深,见侮而不敢斗者,是全王 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敢斗,是辱也’。夫”谓之辱者, 非此之谓也。以为臣不以为臣者,罪之也。此无罪而 王罚之也。齐王无以应。论皆若此,故国残身危,走而 之谷。如卫、齐湣王周室之孟侯也,太公之所以老也。 桓公尝以此霸矣,管仲之辨名实审也。

    淮南子

    《说山训》

    “狂者东走,逐者亦东走”,东走则同,所以东走则异。溺 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则同,所以入水者则异。 故圣人同死生,愚人亦同死生。圣人之同死生,通于 分理;愚人之同死生,不知利害所在。徐偃王以仁义 亡国,国亡者非必仁义。比干以忠靡其体,被诛者非 必忠也。故寒颤惧者亦颤,此同名而异实。

    《修务训》

    “通于物者,不可惊以怪;喻于道者,不可动以奇;察于 辞者,不可耀以名;审于形者,不可遁以状。世俗之人, 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乱世暗主,高远其所从来,因而贵之。为学者 蔽于论而尊其所闻,相与危坐而称之,正领而诵之, 此见是非之分不明。夫无规矩,虽奚仲不能以定方” 圆;无准绳,虽鲁般不能以定曲直。是故锺子期死而 伯牙绝弦破琴,知世莫赏也;惠施死而庄子寝说言 见,世莫可为语者也。夫项橐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 以听其言也。以年之少,为闾丈人说,救敲不给,何道 之能明也?昔者谢子见于秦惠王,惠王说之,以问唐 姑梁,唐姑梁曰:“谢子山东辩士,固权说以取少主,惠 王因藏怒而待之,后日复见,逆而弗听也。”非其说异 也,所以听者易。夫以征为羽,非弦之罪;以甘为苦,非 味之过。楚人有烹猴而召其邻人,以为狗羹也,而甘 之,后闻其猴也,据地而吐之,尽泻其食。此未始知味 者也。邯郸师有出《新曲》者,托之李奇,人皆争学之,后 知其非也,而皆弃其曲,此未始知音者也。鄙人有得 玉璞者,喜其状,以为宝而藏之以示人,人以为石也, 因而弃之,此未始知玉者也。故有符于中,则贵是而 同今古;无以听其说,则所从来者,远而贵之耳。此和 氏之所以泣血于荆山之下。今剑或绝侧羸文,啮缺 卷銋,而称以顷襄之;剑则贵人争带之。琴或拨刺枉 桡,阔解漏越,而称以楚庄之琴,则侧室争鼓之。苗山 之鋋,羊头之销,虽水断龙舟,陆剸兕甲,莫之服带。山 桐之琴,涧梓之腹,虽鸣廉修营、唐牙,莫之鼓也。通人 则不然,服剑者期于铦利,而不期于墨阳莫邪。乘马 者期于千里,而不期于骅骝绿耳;鼓琴者期于鸣廉 修营,而不期于滥胁号锺。诵《诗》《书》者期于通道略物, 而不期于《洪范》《商颂》。圣人见是非,若白黑之于目辨, 清浊之于耳听。众人则不然,中无主以受之,譬若遗 腹子之上陇,以礼哭之,而无所归心。故夫孪子之相 似者,唯其母能知之;玉石之相类者,唯良工能识之; 书传之微者,唯圣人能论之。今取新圣人书,名之孔、 墨,则弟子句指而受者必众矣。故美人者,非必西施 之种,通士者,不必孔墨之类。晓然意有所通于物,故 作书以喻意,以为知者也。诚得清明之士,执元鉴于 心,照物明白,不为古今易意,摅书明指以示之,虽阖 棺亦不恨矣。昔晋平公令官为钟,钟成而示师旷曰: “钟音不调。”平公曰:“寡人以示工,工皆以为调,而以为 不调,何也?”师旷曰:“使后世无知音者则已,若有知音 者,必知钟之不调。故师旷之欲善调钟也,以为后之 有知音者也。三代与我同行,五伯与我齐知”,彼独有 圣智之实,我曾无有闾里之闻,穷巷之知者,何彼并 身而立节,我诞谩而悠忽?今夫毛嫱、西施,天下之美 人,若使之衔腐鼠,蒙猬皮,衣豹裘,带死蛇,则布衣韦 带之人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尝试使之施芳 泽,正蛾眉,设笄珥,衣阿锡,曳齐纨,粉白黛黑,佩玉环, 揄步,杂芝若笼蒙目视,冶由笑,目流眺,口《曾挠》,奇牙 出靥。摇,则虽王公大人,有严志颉颃之行者,无不 惮悇痒心而悦其色矣。今以中人之才,蒙愚惑之智, 被污辱之行,无本业所修,方术所务,焉得无有睥面 掩鼻之容哉?今鼓舞者,绕身若环,曾挠摩地,扶旋猗 那,动容转曲,便媚拟神,身若秋药被风,发若结旌,骋 驰若骛。《木熙》者,举梧槚据句,枉猿自纵,好茂叶,龙夭 矫燕枝“拘援丰条,舞扶疏,龙从鸟集,搏援攫肆,蔑蒙 踊跃。”且夫观者,莫不为之损心酸足,彼乃始徐行微 笑,被衣修擢。夫鼓舞者非柔纵,而木熙者非眇劲淹, 浸渍渐靡使然也。是故生木之长,莫见其益,有时而 修;砥砺䃺鉴,莫见其损,有时而薄。藜藿之生,蝡蝡然, 日加数寸,不可以为栌栋楩柟。豫章之生也,七年而 后知,故可以为棺舟。夫事有易成者名小,难成者功 大。君子修美,虽未有利,福将在后至。故《诗》云:“日就月 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此之谓也。

    刘向说苑

    《杂言》

    《曾子》曰:“响不辞声。鉴不辞形。君子正一而万物皆成。 夫行非影也。而影随之;呼非为响也。而响和之。故君 子功先成而名随之。”

    扬雄法言

    《问神篇》

    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曰:“君 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 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 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汉徐干中论

    《考伪》

    问者曰:“仲尼恶没世而名不称,又疾伪名,然则将何 执?”曰:“是安足怪哉!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 非名立而实从之也。故长形立而名之曰长,短形立 而名之曰短,非长短之名先立,而长短之形从之也。 仲尼之所贵者,名实之名也,贵名乃所以贵实也。夫 名之系于实也,犹物之系于时也。物者春也;吐华夏”

    也布叶,秋也凋零,冬也成实。斯无为而自成者也。若
    考证
    强为之,则伤其性矣。名亦如之,故伪名者皆欲伤之

    者也。人徒知名之为善,不知伪善者为不善也,惑甚 矣。求名有三,少而求多,迟而求速,无而求有,此三者 不僻为幽昧,离乎正道则不获也,固非君子之所能 也。君子者能成其心,心成则内定,内定则物不能乱; 物不能乱,则独乐其道;独乐其道,则不闻为闻,不显 为显。故《礼》称“君子之道,暗然而日彰;小人之道,的然 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 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君子之不可及 者,其惟人之所不见乎?夫如是者,岂将反侧于乱世, 而化庸人之未称哉!

    梁刘勰新论

    《审名》

    “言以绎理,理为言本;名以订实,实为名源。有理无言, 则理不可明;有实无名,则实不可辨。理由言明,而言 非理也;实由名辨,而名非实也。”今信言以弃理,实非 得理者也;信名而略实,非得实者也。故明者课言以 寻理,不遗理而著言;执名以责实,不弃实而存名。然 则言理兼通,而名实俱正。世人传言,皆以小成大,以 “非为是。传弥广而理逾乖,名弥假而实逾反,则回犬 似人,转白成黑矣。今指犬似人,转白成黑”,则不类矣。 专以类推,以此象彼,谓犬似玃,玃似狙,狙似人,则犬 似人矣。谓“白似缃,缃似黄,黄似朱,朱似紫,紫似绀,绀 似黑,则白成黑矣。黄轩四面,非有八目;夔之一足,必 有独胫。周人玉璞,其实死鼠;楚之凤凰,乃是山鸡。愚 谷智叟,而像顽称;黄公美女,乃得丑名。鲁人缝掖,实 非儒行;东郭吹竽,而不知音。四面一足,本非真实;玉 璞凤凰,不是定名。鲁人、东郭,空滥美称;愚谷黄公,横 受恶名。”由此观之,传闻丧真,翻转名实。美恶无定称, 贤愚无正目。俗之弊者,不察名实,虚传说者,即似定 真。闻野丈人,谓之田父;河上姹女,谓之妇人。尧浆禹 粮,龙肝牛膝,谓之为肉。掘井得人,言自土而出;三豕 渡河,云“彘行水上。”凡斯之类,不可胜言。故狐狸二兽, 因其名便,合而为一;蛩蛩巨虚,其实;一兽因其词烦, 分而为二。斯虽成其名而不知败其实,弗审其词,而 不察其形。是以古人必慎传名,近审其词,远取诸理, 不使名害于实。实隐于名,故名无所容其伪,实无所 蔽其真,此之谓“正名”也。

    《鄙名》

    名者,命之形也,言者命之名也。形有巧拙,名有好丑, 言有善恶。名言之善,则悦于人心;名言之恶,则忮于 人耳。是以古人制邑名子,必依善名,名之不善,害于 实矣。昔毕万以盈大会福,晋仇以怨偶逢祸。然盈大 者不必尽吉,怨偶者不必皆凶,而人怀爱憎之意者, 以其名有善恶也。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 之瑞;夜梦见雀者,以为有爵位之象。然见蟢者未必 有喜,梦雀者未必弹冠,而人悦之者,以其名利人也。 水名盗泉,尼父不漱,邑名朝歌,颜渊不舍;里名胜母, 曾子还轫;亭名柏人,汉后夜遁,何者?以其名害义也。 以蟢雀之微,无益于人,名苟近善,而世俗爱之。邑泉 之大,生人所庇,名必伤义,圣贤恶之。由此而言,则善 恶之义在于名也。昔有贫人,名其狗曰“富”,命其子曰 “乐”,方祭,而狗人于室,叱之曰“富”,出祝曰:“不祥,家果有 祸。”其子后死,哭之曰乐,而不自悲也。《庄公》有人字其 长子曰盗,次子曰驱。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 因缚之。其母呼“驱驱”,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驱驱,吏 因驱之,盗几至于殪。立名不善而受其弊。审名之宜, 岂不信哉。

    颜氏家训

    《名实篇》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 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 形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 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 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 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非所以得名也。 人足所履,不过数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颠蹶于崖岸; 拱抱之梁,每沈溺于川谷者,何哉?为其旁无馀地故 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诚之言,人未能信;至洁 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声名,无馀地也。吾每为人 所毁,常以此自责。若能开方轨之路,广造舟之航,则 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坛之盟;赵喜之降诚贤于折冲 之将矣。 吾见世人,清名登而金贝入,信誉显而然 诺亏,不知后之矛戟毁前之干橹也。宓子贱云:“诚于 此者形于彼。”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 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 羞大矣。伯石让卿,王莽辞政,当于尔时,自以巧密,后 人书之,留传万代,可为骨“寒毛竖”也。近有大贵,孝悌 著声,前后居丧,哀毁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尝以 苫块之中,以巴豆涂脸,遂使成疮,表哭泣之过,左右 童竖,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谓其居处饮食,皆为不信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有一士族,读书 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 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相吹嘘,朝廷以 为文华。亦尝出境聘东莱王。韩晋明,笃好文学,疑彼 制作多非机杼,遂设宴言,面相讨试,竟日欢谐,辞人 满席,属音赋韵,命笔为诗,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韵。众 客各自沈吟,遂无觉者。韩退叹曰:“果如所量。”韩又尝 问曰:“王珽杼上终葵首,尝作何形?”乃答云:“珽头曲圜, 势如葵叶耳。韩既有学,忍笑为吾说之。” 治点子弟 文章,以为声价,大弊事也。一则不可常继,终露其情; 二则学者有凭,益不精励。邺下有一少年,出为襄国 令,颇自勉笃,公事经怀,每加抚恤,以求声誉。凡遣兵 役,握手送离,或赍梨枣饼饵,人人赠别,云:“上命相烦, 情所不忍”,道路饥渴,以此见思,民庶称之,不容于口, 乃迁为泗州别驾。此费日广,不可常周,一有伪情,触 涂难继,功绩遂败损矣。 或问曰:“夫神灭形消,遗声 馀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 人以为教乎?”对曰:“劝也。劝其立名,则获其实。且劝一 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 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真风矣;劝一《史鱼》,而 千万人立直风矣。故圣人欲其鱼鳞凤翼,杂沓参差, 不绝于世,岂不弘哉!四海悠悠,皆慕名者,盖因其情 而致其善耳。抑又论之,祖考之嘉名美誉,亦子孙之 冕服墙宇也。自古及今,获其庇荫者众矣。夫修善立 名者,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世人 汲汲者不达此意。若其与魂爽俱升,松柏皆茂。惑矣 哉。

    周子通书

    《务实》

    实胜善也,名胜耻也。故君子进德修业,孳孳不息,务 实胜也。德业有未著,则恐恐然畏人知,远耻也。小人 则伪而已。故“君子日休,小人日忧。”

    实修而无名胜之耻,故休;名胜而无实修之善,故忧。

    邵子渔樵问答

    《论名实一则》

    樵者问渔者曰:“天何依?”曰:“依乎地。”“地何附?”曰:“附乎天。” 曰:“然则天地何依何附?”曰:“自相依附。天依形,地附气, 其形也有涯,其气也无涯。有无之相生,形气之相息, 终则有始,终始之闲,其天地之所存乎!天以用为本, 以体为末;地以体为本,以用为末。利用出入之谓神, 名体有无之为圣。唯神与圣,能参乎天地者也。小人 则日用而不知,故有害生实丧之患也。夫名也者,实 之客也,利也者,害之主也。名生于不足,利丧于有馀, 害生于有馀,实丧于不足,此理之常也。养身必以利, 贪夫则以身徇利,故有害生焉;立身必以名,众人则 以身徇名,故有实丧焉。”窃人之财谓之盗,其始取之 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败露也,唯恐“其多矣。”夫贿之 与赃,一物也,而两名者,利与害故也。窃人之美谓之 徼,其始取之也,唯恐其不多也,及其败露也,唯恐其 多矣。夫誉与毁,一事也,而两名者,名与实故也。凡言 朝者,萃名之所也;市者,聚利之地也。能不以争处于 其闲,虽一日九迁,一货十倍,何害生实丧之有耶?是 知争也者,取利之端也;让也者,趋名之本也。利至斯 害生,名兴则实丧。利至名兴而无害生实丧之患,唯 有德者能之。天依地,地附天,岂相远哉?

    朱子大全集

    《答周舜弼》

    临行所说“务实”一事,途中曾致思否?观之,今日学者 不能进步,病痛全在此处。但就实做工夫,自然有得, 未须遽责效验也。“仁”字,想别后所见尤亲切,或有议 论,因来不妨见寄。

    性理大全

    《力行》

    《程子》曰:“君子不欲才过德,不欲名过实,不欲文过质。 才过德者不祥,名过实者有殃,文过质者莫之与长。”

    “有实则有名。” “名” “实” 一物也。若夫“好名” 者,则徇名为

    虚矣。如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谓无善可称耳。非徇 名也。

    上蔡谢氏曰:“怀固蔽自欺之心,长虚骄自泰之气,皆 好名之故。”

    龟山杨氏曰:“士不患无名,患实之不至。”

    鲁斋许氏曰:“大名之下难处,在圣贤则异于是,无难 处者,无实而得名。故难处名美器也。造物者忌多取,

    非忌多取,忌夫无实而得名者
    考证

    名实部艺文一

    《演连珠》
    晋·陆机

    臣闻览影偶质,不能解独;指迹慕远,无救于迟。是以 循虚器者,非应物之具;玩空言者,非致治之机。 臣闻寻烟染芬,薰息犹芳;征音录响,操终则绝。何则? 垂于世者可继,止乎身者难结。是以元晏之风恒存, 动人之化已灭。

    《铁垆步志》
    唐·柳宗元

    江之浒,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永州北郭有步曰 《铁垆步》。余乘舟来,居九年,往来求其所为《铁垆》者,无 有。问之人,曰:“盖尝有锻铁者居。其人去而垆毁者不 知年矣,独有其号冒而存。”余曰:“嘻!世固有事去名存 而冒焉若是耶?”步之人曰:“子何独怪是?今世有负其 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门大,他不我敌也’。”问其位与 德,曰:“久矣其先也。”然而彼犹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 其冒于号,有以异于兹步者乎?向使有闻兹步之号, 而不足釜锜钱镈刀𫓧者,怀价而来,能有所得乎?则 求位与德于彼,其不可得亦犹是也。位存焉而德无 有,犹不足以大其门,然且乐为之下。子胡不怪彼而 独怪于是大者?桀冒禹,纣冒汤、幽、厉“冒文、武,以傲天 下。”由不知推其本,而姑大其号,以至于败,为世僇笑, 斯可以甚惧。若求兹步之实,而不得釜锜、钱镈、刀𫓧 者,则去而之他,又何害乎?子之惊,于是末矣。余以古 有太史,观民风,采民言,若是者则有得矣。喜其言可 采,书以为志。

    《张释之论》
    宋·苏轼

    张释之论秦之敝曰:“其敝徒文具,亡其恻隐之实。”呜 呼!文具之敝,非特秦之所以患,实古今之通患也。昔 之为治者,实未具则文亦不具。未能防民之伪则不 敢为制礼之文;未能约民之侈则不敢为恭俭之文; 未能行惠民之事则不敢为宽恤之文。以至政教赏 罚,有毫厘之不备,诚心恻然,务从施惠,初未尝虚饰 “焉。故其过,人得以议之;其失,人得以指之。见其偏则 可以矫之使正,见其阙则可以备之使全,犹按脉治 病,虚实、燥湿、浮、沈,无锱铢之不见,然后随其病而投 之汤剂,加之针石,其不瘳者鲜矣。”至于末年之敝,无 其实而有其名,家挟周、孔之书而俗益薄,人治司马 之法而兵益懦,人诵夷、齐之清而行益污,人负龚、黄 之名而政益乱。问其诏令,则尧、舜之典谟也;问其典 章,则成、周之礼乐也。入其国,观其朝,其文焕然,虽治 国之时有所不及,然徐考其实,乃与桀、纣、幽、厉同出 一伦。上以虚文欺下,下以虚文欺上,上下相欺以罔 天下,虽有忠臣义士,欲正言极谏,亦无所容其喙矣。 欲言任贤,则君已先言“举元”、凯矣;欲言“去邪”,则君已 先言流、共、鲧矣;欲言“勤劳”,则君已先言《日昃不食》矣; 欲言“厚朴”,则君已先言《茅茨不翦》矣。猎取谏诤之辞 而出自言之,闭其口而夺其气,覆藏润饰,使无过之 可讥,无失之可指,无偏之可矫,无阙之可修,偃然自 以为得计,必至于鱼烂瓦解,然后不能文焉。释之之 言,诚天下之公患也。尝以西汉观之,文宣之世,汉之 盛也;平帝之世,汉之季也。以文帝之宽仁,有野不加 辟之诏,有水旱疾疫之诏,有结难连兵之诏;以宣帝 之明决,有屯戍未息之诏,有百姓失职之诏,有盗贼 不止之诏,岂非有恻隐之实而不为文具耶?乃若平 帝之世,观其文辞,兴灭国,继绝世,立明堂“辟雍,休祥 喜应,颂声并作”,而大业潜移于王莽,文具之害,乃至 于此,后之为治者,其知所去取矣。

    《跋道乡帖》
    杨时

    “士不患无名,患实之不至。”道乡天下士也,以一言忤 旨,流窜岭表,终身不复。今手泽所存,士夫宝藏之以 为珍玩。其身虽屈于一时,而世诵其美不厌,盖名实 既孚,则清议终不可掩也。

    《与陆梯霞论名实书》
    明·张右民

    孔子称舜曰:“必得其名。”又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又 曰:“古明王尽知天下良士名。”《月令》:“季春出币帛聘名。” 士名亦曷可少哉?然名者,实之宾也,有其实斯有其 名。由一家而之一乡,由一乡而之一国,由一国而之 天下,则名者名其实也。古之人,为子孝,则有孝名;为 弟悌,则有悌名;为臣忠,则有忠名;为友信,则有信名。 孝之可名者,如姜诗、薛包是也;悌之可名者,如郑均、 季海是也。忠信亦然。故西汉尚吏治,则有赵广汉、尹 翁归、韩延寿、张敞之名为之冠;东汉尚气节,则有陈 蕃、刘淑、李膺、范滂之名为之招。唐重相业,则有裴、杜; 宋尚理学,则有程、朱,而其闲又有修名、功名、才名、文 名之不同焉,如王烈、管宁诸人,则修名也;李晟、马燧 诸人,则功名也;刘穆之、姚元之辈,则以才名著;韩愈、 李翱、欧阳修、苏轼,则以文名称。要皆至性过人,学问 殊伦,理发渊源,笔开星汉,积之也厚,发之也光。是故 在朝为名臣,在野为名士。想其人者,罔不为之慨慕, 流连而兴起,此所以贵乎名者也。后世之所为名者, 大率出于文章耳。相如《挑卓》,扬雄《美新》,谷永《奏记》,马融《草表》,潘岳《望尘》,休文作赋,皆前此数君子之所羞, 而大雅之所不道也。如是而有名也,不如无名之为 愈也。由前数君子之名,余有志焉而未逮。由后之所 为名者,则有所不欲为,不屑为。大丈夫当为真名,毋 为伪名;当立千古之名,毋占一时之名,当使文人作 传之人,毋徒为人作传之文人。进而求之,则有“遁世 不见知”而不悔焉。此中自有深趣,未可为外人道也。

    名实部艺文二

    《古诗》
    阙名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名实吟》
    宋·邵雍

    “内无”是实,外有是名,小人故矜。外无是名,内有是实, 君子何失?

    名实部纪事

    《庄子逍遥游篇》: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曰:“子治天下, 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 宾也,吾将为宾乎?”

    人。《闲世》篇: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 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 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 《天道》篇:士成绮见老子而问曰:“吾闻夫子圣人也,吾 固不辞远道而来,愿见百舍重趼而不敢息。今吾观 子,非圣人也。鼠壤有馀蔬而弃妹,不仁也;生熟不尽 于前,而积敛无崖。”老子漠然不应。士成绮明日复见 曰:“昔者吾有刺于子,今吾心正却矣,何故也?”老子曰: “夫巧知神圣之人,吾自以为脱焉。昔者子呼我牛也 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苟有其实,人与之名 而弗受,再受其殃。吾服也恒服,吾非以服有服。” 《韩子外储说》: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 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复召之,因复 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寝席之戏, 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规也。” 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菁茅不贡于天子 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 ‘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遂灭之。此义于名 而利于实,故必有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 卫君入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号,对曰:“诸侯辟强。”周行 人却之曰:“诸侯不得与天子同号。”卫君乃自更曰:“诸 侯毁而后内之。”仲尼闻之曰:“远哉禁逼!虚名不以借 人,况实事乎?”

    《孔丛子抗志篇》:“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先生 愿有赐于寡人也’?子思曰:‘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进 贤尔’。君曰:‘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 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 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农 夫也’。卫君乃胡卢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 所用之。《子思》曰:“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 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 而不爱,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也。”卫君屈而无 辞。

    《韩子外储》说韩宣子曰:“吾马菽粟多矣,甚臞,何也?寡 人患之。”周市对曰:“使驺尽粟以食,虽无肥,不可得也。 名为多与之,其实少,虽无臞,亦不可得也。主不审其 情实,坐而患之,马犹不肥也。”

    《尹文子大道》篇:“世有因名以得实,亦有因名以失实。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 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阙而止,皆曰:‘不下九 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 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 其名而丧其实。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 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 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 毁其子不姝美。”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 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矣。

    《吕氏春秋不屈篇》: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 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惠子辞,王又 固请。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曰:“仲 父,大名也;让国,大实也。说以不听不信,听而若此,不 可谓工矣。不工而治,贼天下莫大焉。幸而独听于魏 也,以贼天下为实,以治之为名,匡章之非,不亦可乎?” 《说苑尊贤篇》:“齐将军田聩出,将张生郊送,曰:‘昔者尧 让许由以天下,洗耳而不受,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 之。”“伯夷叔齐辞诸侯之位而不为,将军知之乎?”曰:“唯 然,知之。”“于陵仲子辞三公之位,而佣为人灌园,将军

    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智过去君弟变姓名,免为庶人
    考证
    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将

    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此五大夫者,名辞之而实羞 之。今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锐,旋回 十万之师,擅斧钺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田 聩曰:“今日诸君皆为聩祖道具酒脯,而先生独教之 以圣人之大道,谨闻命矣。”

    《汉书息夫躬传》:“躬字子微,河内河阳人也。哀帝时,上 疏历诋公卿大臣曰:‘方今丞相王嘉健而蓄缩,不可 用;御史大夫贾延,墯弱不任职;左将军公孙禄、司隶 鲍宣,皆外有直项之名,内实𫘤,不晓政事’。”

    《后汉书伏湛传》:“建武六年,南阳太守杜诗上疏荐湛 曰:湛容貌堂堂,国之光辉;智略谋虑,朝之渊薮。髫发 厉志,白首不衰,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远人。” 《樊准传》:“永元之初,连年水旱灾异,郡国多被饥困。准 上疏曰:被灾之郡,百姓凋残,恐非赈给所能胜赡。虽 有其名,终无其实。”

    《郭太传》:太卒,同志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文。既而谓 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 愧色耳。”

    《魏志陈思王植传》:太和五年,植上疏陈审举之义曰: “臣闻天地协气而万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 之世非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与不用,知与不知 也,既时时有举贤之名,而无得贤之实,必各援其类 而进矣。”

    《陈群传》:群字长文,魏国既建,迁为御史中丞。时太祖 议复肉刑令曰:“安得通理君子,达于古今者,使平斯 事乎?昔陈鸿胪以为死刑有可加于仁恩者,正谓此 也。御史中丞能申其父之论乎?”群对曰:“臣父纪以为 汉除肉刑而增加笞,本兴仁恻而死者更众,所谓名 轻而实重者也。名轻则易犯,实重则伤民。”

    《晋书王如传》,侯脱据宛,与如不协。如说勒曰:“侯脱虽 名汉臣,其实汉贼。”

    《梁书王亮传》:“亮字奉叔,天监二年,转左光禄大夫,侍 中中军如故。元日,朝会万国,亮辞疾不登殿,设馔别 省,而语笑自若。数日,诏公卿问讯,御史中丞乐蔼奏 大不敬,论弃市刑,诏削爵,废为庶人。四年夏,高祖宴 于华光殿,谓群臣曰:‘朕日昃听政,思闻得失。卿等可 谓多士,宜各尽献替’。尚书左丞范缜起曰:‘司徒谢朏 本有虚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书令王亮颇有治实, 陛下弃之如彼,是愚臣所不知’。”高祖变色曰:“卿可更 馀言。”缜固执不已,高祖不悦。

    《云仙杂记》:王邻隐西山,顶菱角巾。又常就人买菱,脱 顶巾贮之。常未遇而叹曰:“此巾名实相副矣。”

    《贵耳集》:种放见陈图南曰:“意谓子有仙风道骨,奈何 尚隔一尘?一尘谓五百年也,他日必白衣作谏议。然 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深忌,于天地闲无全名,子名 将起,物必败之。”放晚节果如图南所言。

    《读书镜》:司马君实、章子厚二人冰炭不相入,子厚每 以谑侮困君实。君实苦之,求助于苏公。公见子厚曰: “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 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流播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 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 君实乎!

    王文正公凡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张忠定公 有清鉴,善臧否人物,凡所荐辟者,皆方廉恬退之士。 常曰:“彼骛名奔竞者,将自得之,何假我举?”韩魏公屡 荐欧阳公,而仁宗不用也。他日复荐之曰:“韩愈,唐之 名士,天下望以为相,而竟不用。使愈为之,未必有补 于唐”,而谈者至今以为谤。欧阳修,今之韩愈也,而陛 “下不用,臣恐后之谈者,谤必及国,不特臣辈而已,陛 下何惜不一试之,以晓天下后世也?”上从之。夫有文 正、忠定之用人,则真才不为虚名所夺,然以知名之 故,而一切以奔竞待之,所谓虽不能使之在人上,其 能抑之在人下乎?惟试以政事,而名实立见矣。此又 待名士法也。

    《宋史田况传》:“况知制诰,常面奏事,论及政体,帝颇以 好名为非,意在遵守故常。况退而著论上之,其略曰: ‘名者由实而生,非徒好而自至也。尧、舜、三代之君,非 好名者,而鸿烈休德,倬若日月,不能纤晦者,有实美 而然也。设或谦弱自守,不为恢闳睿明之事,则名从 而晦矣。虽欲好之,岂可得乎?方今政令宽弛,百职不’” 修。陛下若恐好名而不为,则非臣之所敢知也。陛下 倘奋乾刚,明听断,则有英睿之名;行威令,慑奸凶,则 有神武之名;斥奢汰,革风俗,则有崇俭之名;澄穴滥, 轻会敛,则有广爱之名;悦亮直,恶巧媚,则有纳谏之 名;务咨询,达壅蔽,则有勤政之名;责功实,抑偷幸,则 有求治之名。今皆非之不为,则天下“何所望以平乎? 抑又圣贤之道曰‘名教’,忠谊之训曰‘名节,群臣诸儒 所以尊辅朝廷,纪纲人伦之大本也。陛下从而非之, 则教化微,节义废,无耻之徒争进,而劝沮之方不行 矣。岂圣人率下之意耶《太平清话》:赵文敏公家藏小李将军《摘瓜图》,历代宝 之,常倩吴廷晖全补。晖私记其笔意,归写一幅质公。 公大惊赏,以为“乱真”,由此名实俱进。

    《元史程思廉传》:“思廉与人交有始终,或有疾病死丧, 问遗赒恤,往返数百里不惮劳。仍为之经纪家事,抚 视其子孙。其于家族大尽恩意,好荐达人物。或者以 为好名,思廉曰:‘若避好名之讥,人不复敢为善矣’。” 《备遗录》:“练安字子宁,洪武甲子领乡荐。明年入对大 廷,极言朝廷用人,徇其名而不求其实,以小善而迅 进之,以小过而迅戮之。”因历陈古人所以教养任用 之道,言甚剀切,太祖喜之。

    《明外史胡居仁传》:“居仁筑室山中,四方来学者日众, 皆告之曰:‘学以为己,勿求人知’。语治世则曰:‘惟王道 能使万物各得其所’。”

    名实部杂录

    《列子·杨朱》篇:“田氏之相齐也,君盈则己降,君敛则己 施,民皆归之,因有齐国,子孙享之,至今不绝。若实名 贫,伪名富,曰实无名,名无实,名者伪而已矣。昔者尧 舜伪以天下让许由,善卷而不失天下,享祚百年。伯 夷叔齐实以孤竹君让,而终亡其国,饿死于首阳之 山。实伪之辨,如此其省也。”

    《说符篇》:爰旌目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飧 以𫗦之。爰旌目三𫗦而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 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 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 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 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庄子人闲世》篇:“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 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 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 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 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 《鬼谷子》:“循名而为实,安而完,名实相生,反相为情。故” 曰:“名当则生于实,实生于理,理生于名实之德。” 《荀子不苟》篇:“君子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 盗跖吟口,名声日月,与舜禹俱传之不息。然而君子 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

    《儒效》篇:“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 公不能与之争名。”

    《韩非子立道篇》:“明主其务在周密,是以喜见则德偿, 怒见则威分。故明主之言,隔塞而不通,周密而不见。 故以一得十者,下道也;以十得一者,上道也。明主兼 行上下,故奸无所失,伍官连县,而邻谒过赏,失过诛。 上之于下,下之于上亦然。是故上下贵贱相畏以法, 相诲以和。民之性,有生之实,有生之名。为君者,有贤” 知之名,有赏罚之实,名实俱至,故福善必闻矣。 《吕氏春秋本生篇》:“贵重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出则 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 酒,务以相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 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 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

    《春秋繁露楚庄王》篇:人有闻诸侯之君射《狸首》之乐 者,于是自断狸首,县而射之,曰:“安在于乐也?”此闻其 名而不知其实者也。

    《说苑君道》篇:“帝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师也;王者之 臣,其名臣也,其实友也;霸者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宾 也;危国之臣,其名臣也,其实卤也。”

    《法言渊骞》篇:“或问:东方生:名过实者何也?”曰:“应谐不 穷,正谏秽德。应谐似优,不穷似哲,正谏似直,秽德似 隐。请问名?”曰:“诙达恶比?”曰:“非夷齐而是柳下惠戒其 子以尚容,首阳为拙,柱下为工,饱食安坐以仕,易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其滑稽之雄乎!”

    《君子》篇: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仙人之于天 下,耻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实死也。” 《孝至》篇:“人曰伪,如之何?”曰:“假儒衣书服而读之,三月 不归。孰曰非儒也?”或曰:“何以处伪?”曰:“有人则作之,无 人则辍之之谓伪。观人者审其作辍而已矣。不为名 之名其至矣;为名之名其次也。”

    《中论考伪》篇:“可以收名而不必获实,则不去也;可以 获实而不必收名,则不居也。”

    《谴交》篇:“名有同而实异者矣,名有异而实同者矣,故 君子于是伦也,务于其实而无讥其名。”

    《人物志》《效难》篇:接遇观人也。随行信名,失其中情。故 浅美扬露,则以为有异;深明沈漠,则以为空虚;分别 妙理,则以为离娄;口传甲乙,则以为义理;好说是非, 则以为臧否;讲目成名,则以为人物;平道政事,则以 为国体。犹听有声之类,名随其音。夫名非实,用之不效,故曰名由口进,而实从事退。中情之人,名不副实, 用之有效,故名由众退,而《实从事章》

    《抱朴子逸民》篇:“仕也者欲以为名耶?则修毫可以泄 愤懑,篇章可以寄姓字,何假乎良史,何烦乎镵鼎哉?” 《博喻》篇:“影无逆形之状,名无离实之文。故背源之水, 必不能扬长流以东渐;非时之华,必不能稽辉藻于 冰霜。”

    《西京杂记》:杜陵秋胡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为翟 公所礼,欲以兄女妻之。或曰:“秋胡已经娶而失礼,妻 遂溺死,不可妻也。”《驰象》曰:“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 游宦,三年休还家,其妇采桑于郊,胡至郊而不识其 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妻曰:‘妾有夫,游宦不 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采不顾”, 胡惭而退。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 既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今 之秋胡非昔之秋胡也。昔鲁有两曾参,赵有两毛遂。 南曾参杀人见捕,人以告;北曾参母野人毛遂,坠井 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嗟乎,天丧予矣!”既而 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岂得以昔之《秋胡》失礼 而绝婚今之秋胡哉?物固亦有似是而非者。玉之未 理者为璞,死鼠未屠者亦为璞;月之旦为朔,车之辀 亦谓之朔,名齐实异,所宜辨也。

    《文中子·礼乐》篇:“王孝逸曰:‘敢问《元经》之帝何也’?子曰: ‘絜名索实,此不可去其为帝,实失而名存矣’。”

    《晁氏客话》:责名不责实者,古人所耻,今人名亦不责。 西畴常言:“名者,实之宾也。实有美恶,名亦随之。故溢 美则为誉,溢恶则为毁,是以古者无毁誉,所谓直道 而行也。”

    《省心录》:好名则立异,立异则身危,故圣人以名为戒。 崖下放言,名生于实,凡物皆然,乃名实何常之有?有 以妍为丑,以丑为妍,以美为恶,以恶为美,惟其所称, 此亦学道者之一警也。

    《清暑笔谈》:士大夫处世,声名重者,则责望亦重,若虚 名一胜,恐不能收实用。如真西山负一世重名,及其 入朝,前誉小减。故前辈云:“声名自是一项,事业自是 一项。”江南地土薄,士大夫只做得一项。

    《南山素言》:“无实之名,祸之门也;无名之实,福之基也。” 《汲古丛语》:名以为实之宾。然有因名胜而损其实者, 故曰:“名者,实之累也。”

    《读书镜》:白居易曰:“古人云,名者公器,不可以多取。”仆 以向者窃时之名已多,又欲窃时之富贵,为造物者 肯兼与之乎?陈抟尝戒种放曰:“子他日遭逢明主,名 动天阙。名者古今美器,造物所惜,名之将成,有物败 之。”放晚节果以侈饰遂丧令闻。甚矣,名之可畏也!名 盛则责望备,实不副则訾咎深甚且无疾而早衰,非 罪而得谤,角与齿缺,骨竭翠销,孰非名为的,而招之 射哉?故啖名不如逃名,逃名不如无名。

    笔畴:“名者,实之表也;实者,名之本也。有其实,斯有其 名;名过其实,君子之所耻也。盖善人君子之用心,宁 有其实而无其名,不愿有其名而无其实。何也?一时 之虚名,取之于偶然;终身之耻笑,贻之于他日矣。” 鸿苞《求名》篇:“古今好名人多有之,独文士为甚。余往 往见后进之士,不务闭户读书,深沈厚积,而日惟矫 厉镗鞳,以猎虚声,或以傲忽,或以狂谲,或以嫚骂,或 以奇诡,皆非必本其天性,无亦假之以为立名地耳。” 尝为《弇州》称苦,后来者争相附托,仰为青云。学操不 律,缀文者辄割裂《四部稿》,饾饤而出之。近有一二险 诐之流,无从标诩,则思掊击《弇州》以立名。夫美丑在 人,自有衡鉴,掊击《弇州》,天下将遂信其有卓绝之品 耶?昔陈子昂以诗文久客长安,不知名,计无所出,乃 以重价买一琵琶,至即摧破之。诸公闻之以为奇,并 诣子昂,诗名因起。古人求名,亦良苦哉!今之掊击弇 州,亦摧破琵琶之故智也。然必无益于名声,祇自陷 轻薄耳。语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夫名岂可掩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