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第078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七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七十八卷目录
言语部总论二
慎言集训〈戒多言 戒轻言 戒妄言 戒杂言 戒戏言 戒直言 戒尽言
戒漏言 戒恶言 戒巧言 戒矜言 戒谗言 戒讦言 戒轻诺之言 戒强聒之言
戒讥评之言 戒出位之言 戒狎下之言 戒谄谀之言 戒卑屈之言 戒取怨之言
戒召祸之言 言贵简 言贵诚实 言贵和平 言贵婉 言贵逊 言贵当理 言贵时
言贵养心 言贵养气 言贵有用〉
学行典第七十八卷
言语部总论二
明敖英慎言集训
《戒多言》
《金人铭》曰:“毋多言。”
《老子》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鲁申公曰:“为治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仲长统》曰:“辩通有辞者,患在多言。”
孔文举曰:“多言令事败。”
《文中子》曰:“多言不可与远谋, 祸莫大于多言。” 《韩文公》曰:“嚣嚣多言,徒相为訾。”
范鲁公曰:“戒尔勿多言,多言众所忌,苟不慎枢机,灾 厄从此始。”
林和靖曰:“多言则背道。”
《程子》曰:“言愈多,于道未必明。”
华阳范氏曰:“子贡言而多中者,亿而已。夫子尝曰:‘赐 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也,圣人之不贵言也如是’。” 刘道原曰:“多言不中节。”
邹道乡曰:“多言不如寡言。”
《朱子》曰:“多言害道, 言易得多,故不敢尽 言,语多 愈支离, 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余子节曰:“察《神鉴》昏昧于多言之际,圣愚之分,断可 识矣。”
薛文清公曰:“为学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多言 最使人心志流荡而气亦损。 尝乘快不觉多言,至 夜枕席不安,盖神气为多言所损也。 不可乘喜而 多言, 因喜而多言,觉气流而志亦为之动。”
《戒轻言》
《扬子云》曰:“言轻则招忧。”
华阳范氏曰:“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轻言之。言之如其 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则出诸其口,必不易矣。”
《朱子》曰:“无耻的人,未曾做得一分,便说十分矣,只缘 胡乱轻易说了,便把行不当事 人,轻易言语,是他 此心不在, 知得为之难,故自不敢轻言。 人之所 以轻易其言者,以其未遭失言之责故耳。”
九峰蔡氏曰:“言语所以文身也,轻出则有起羞之患。” 新安陈氏曰:“轻于言者,必不务力于行也。”
薛文清公曰:“轻言则纳侮, 轻言轻动之人,不可与 深计。”
《戒妄言》
《淮南子》曰:“妄言则乱,不可不慎也。”
程子曰:人心之动,因言以宣发,禁躁妄,内斯静专。 刘安世问尽心行己之要,司马温公曰:“自不妄语始。” 安世终身服膺,故其进而议于朝者无隐情,退而语 于家者无愧辞。
《朱子》曰:“言语不可妄发。”
《李子方对宾客》,一语不妄发。
薛文清公曰:“人于忙处言或妄发,所以有悔。 必使 一言不妄发,则庶乎寡过矣。 言不妄发,则言出而 人信之。 口无妄言,安得有差?有差者皆妄也。”
《戒杂言》
韩文公曰:“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 顾邪?何为不鸣其善鸣者也。”
张籍《与昌黎书》曰:“比见执事,多尚驳杂无实之谈,此 有以累于令德。”
薛文清公曰:“《杂言》最害正理。 杂言多,能存道者鲜 矣。 群居不可泛言驳杂不近正理之事。”
或问:“《多言》《轻言》《妄言》、杂言何以异?” 英曰:“多言,伤烦也,轻言,伤易也;妄言,言不忠信也;杂言,言不及义也。四者均言之病也,而多言尢病根乎?”
《戒戏言》
《徐伟长》曰:“君子无戏谑之言,故虽妻妾不得而黩也, 虽朋友不得而狎也。”
颜鲁公曰:“君子无苟戏。”
《张子》曰:“戏言出于思也,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 疑不能也。 戏谑不惟害事,志亦为气所流,不戏谑 亦是持志之一端。”
《刘道原》曰:“吾有一失,戏谑不知止。”
潜室陈氏曰:“德盛者必不狎侮”,今虽大人先生,犹有 戏语,皆是未过此一关。
薛文清公曰:“戏谑最害事,后虽有诚实之言,人亦弗 之信矣。 戏谑甚则气荡,而心亦为所移。不戏谑亦养气之端。”
英曰:夫戏谑,所以动荡神爽,而宣洽情况者也。故武公善戏,而诗人美之。夫子于子游,亦曰:“前言戏之耳。” 顾予岂敢恶绝此哉?第虑或匪其人,或匪其时,漫然谑浪而至于虐,无益也。不戏不犹愈乎?
《戒直言》
晋伯宗每朝,其妻戒曰:“子好直言,必及于祸。”
《贾山》曰:“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
《嵇叔夜》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甚不可也。” 颜延之性褊激,肆意直言,人多忌之。
《刘道原》曰:“吾有一失,直言自信,不远嫌疑。”
或问:“人于议论,多欲直己无含容,是气不平否?”程子 曰:“亦是量狭。”
张南轩曰:“狃于能直者,所发多弊。”
司马温公曰:刘道原与王介甫有旧,方介甫用事,呼 吸成祸福,道原独奋厉不顾,直言其事,不合众心。或 面刺介甫,至变色如铁。或稠人广坐,介甫之人满侧。 道原公议其得失,无所隐,恶之者侧目,爱之者寒心。 张天祺请罢条例司,因诣中书直陈其事,词气甚厉。 介甫以扇掩面而笑,天祺怒曰:“参政笑戬,戬亦笑参” 政。岂惟戬笑,天下无不笑之者。旸叔解之曰:“察院不 须如此。”天祺顾曰:“只相公得为无过耶?”
英曰:论说“和平不枉,天下之公是公非,斯则古之直道,而君子尚焉。乃若太厉声色,靡恤顾忌,徒激怨怒,无益事功,直固有时乎?不必然哉!” 此《道原》天祺之直,予不敢取之也。
或曰:“直言人过失固不可,若人有善焉,直言以揄扬之,其可哉?” 英曰:“此亦当知顾忌。” 因忆昔在里居时,县令丞皆刻薄,簿独长者。一日宴集,酒半,簿亡酒。予因赞簿长者,令变色谢曰:“我何尝敢薄德耶?” 丞亦愀然不悦,予皇恐无辞以对。后又闻寮友某守处州日,有当路者檄其佐非法杀人,佐执不可,当路者怒叱之,守因言佐平日贤可嘉,当路者怫然曰:“我独蔽贤者耶?” 乃并劾之。夫善善长,乃自古记之矣。然予与守皆直言人善,而适逢忌者之不悦,于善人何利焉?近见《元城语录》载:东坡下御史狱,张安道上书,遣子恕救之,恕愚懦,徘徊不敢投。后东坡出狱,见之,吐舌色动。盖安道书云:“苏轼文学,实天下之奇” 才,岂不激人主之怒乎?救东坡者,但当言“本朝未尝杀士大夫,今乃开端后世子孙杀贤士大夫,必援陛下为例。神宗好名畏义,疑可以止之。” 予于是益叹古人之虑,真有见哉!
《戒尽言》
《韩文公》曰: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所以见杀于齐 也。
新安陈氏曰:“出言有时,而不敢尽,保身之道也。” 蔡居安在秘书省,会馆职食瓜,令客征瓜事,每一条 食一片,坐客不敢尽言,居安所征为优。将毕,校书郎 董彦远连征数事,皆所未闻,众叹服之。识者谓彦远 必不能安,后数日果外补。
古人《座右铭》曰:“言语不可说尽。”
薛文清公曰:“小人不可与尽言。”
或曰:“子于人概不尽言,非忠也。且子不欲尽言于人,人亦将不尽言于子,以是求益,不亦难乎?” 英曰:“古称惟善人能受尽言,予于亲厚之能委心者,何敢不尽言哉?第愧无可尽言者耳。” 许鲁齐曰:“凡求益之道,在于能受尽言。或议论经旨,或撰述文字,以至凡在己者,或有未善人,能为我尽言之,则终身服膺而不失。” 予于亲厚者,固尝求其尽言以益我矣。况有言焉,敢不虚以受邪?
《戒漏言》
《诗》曰:“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韩非子》曰:“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刘道原》曰:“吾有一蔽,慎密而漏言。”
唐充之曰:“闻人密论,不能容受,而轻泄之者,不足以 为人。”
汉有司劾贾捐之、杨兴漏泄省中语,捐之弃市,兴减 死。
《石显》言“京房张博漏泄省中语,博腰斩,房弃市。”曹操 与刘备言,“备泄之于袁绍,绍知操有图己之意,操自 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宋真宗得风疾,事多决于皇后,寇准以为忧。一日请 闲,曰:“皇太子人望所属,愿陛下传以神器。”丁谓、钱惟 演乃佞人,不可以辅少主。帝然之。已而准被酒漏言, 丁谓闻之,准竟以是罢相。
诚斋杨氏曰:唐高宗告武后,以上官仪“教我废汝”,此 君不密而失臣也。陈蕃乞《宣臣章》以示宦者,此臣不 密而失身也。
《刘勰》曰:“韩昭侯与棠溪公谋,而终夜独寝,虑梦言泄 于妻妾也。孔光不对温室之树,恐言之泄于左右也。”
吴明卿曰:“韩魏公为陕西招讨时,师鲁与英公不相与,师鲁于公处即论英公事,英公于公处亦论师鲁,公皆纳之,不形于言,不然不静矣。”
《戒恶言》
《诗》曰:“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曾子曰:“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
《乐正子春》曰:“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乐毅》曰:“君子绝交无恶言。”
《荀子》曰:君子口不出恶言, 与人恶言,深于矛戟。 太史克曰:“少暭氏有不才子,崇饰恶言,天下之民谓 之穷奇。”
《省身铨要》曰:“刀疮易没,恶语难销。”
傅献简公曰:“以帷簿之罪加于人,最为暗昧,万一非 辜,则令终身被其恶名,至使君臣父子之闲难施面 目,言之得无讱乎。”
英曰:近见当路者镌谯属吏不职,乃出恶语振暴其短,渠不能堪,亦出不逊语持之,遂至交恶不可收拾。《子》曰:“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曾子》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然哉然哉!
《戒巧言》
《书》曰:“无以巧言令色便辟侧媚。”
《诗》曰:“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孔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乱德,恶似而非也?” 东方朔曰:“飞廉恶来,巧言利口,以进其身。”
《陈思王》曰:“巧言虽美,用之必灭。”
宋太宗与诸王宴射,贾琰侍侧,颇称赞德美。窦偁叱 之曰:“贾氏子巧言令色,岂不愧于心哉!”
范祖禹曰:“李林甫巧言似忠,故明皇信而不疑。” 《周子》曰:“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凶,拙者 吉。”
程伊川曰:“不可以巧言令色曲从苟合以求人之比 己也。”
庆源辅氏曰:“巧言之人,徒尚口而无情实。”
邹道乡曰:“过于褒美,便入于巧言。”
《朱子》曰:“巧言变乱是非,听之使人丧其所守。 巧言 亦不专为誉人过实,凡词色闲务为华藻,以悦人视 听者皆是。”
洪景卢曰:“木讷者无巧言。”
吴文正公曰:“世亦有巧伪之言,险也而言易,躁也而 言淡,贪恋也而言闲适,意其言之可以欺人也。然人 观其易淡闲适之言,照其险躁贪恋之心,则人不可 欺也,而言岂可伪哉?”
《许鲁斋》曰:“若以巧言令色求合,则其所合者可知矣。”
或问“巧言何以乱德?” 英曰:“夫有德者必有言,其言皆发于和顺,切中义理。彼利口者言不由衷,然乃弥缝抵当,而文说烂然,亦似有理有义,若《校人》欺子产放鱼之类,真巧言哉!此与《论笃君子》何异?盖德言譬则化工之神也,巧言譬则画笔之精也,故曰恶似而非也。苟察之弗审,将与有德者同听,能不乱耶?”
《戒矜言》
《书》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矜其能,丧厥功。” 《公羊子》曰:“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
郑元曰:“矜者,自尊大也。”
《习凿齿》曰:齐桓公葵丘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 唐庄宗灭梁,高季兴入朝,归谓将佐曰:“新朝百战方 得河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 如此,何能久长?吾无忧矣。”
苏子容曰:“欧阳公不言文章而喜谈政事。蔡君谟不 言政事而喜论文章。各不矜其所能也。”
谢良佐与伊川别一年,往见之。伊川曰:“相别又一年, 做甚工夫?”谢曰:“也只是去个‘矜’字。”曰:“何故?”曰:“子细检 点得来,病痛尽在这里。”
洪景卢居翰苑,一日艸二十馀制,语院吏曰:“苏学士 想亦不过如此速耳。”院吏曰:“幼时曾见苏学士,敏捷 亦不过如此,但不曾捡阅书册耳。”洪为赧然,自悔失 言。尝对客自言如此,且云:“人不可自矜。”
上蔡谢氏曰:“人能操无欲上人之心,则凡可以矜己 夸人者,皆无足道矣。”
薛文清公曰:“圣人所以不矜者,只为道理是天下古 今人物公共之理,非己有之私,故不矜 寻常事,处 置得宜,数数为人言之,陋亦甚矣。古人功满天地,德 冠人群,视之若无者,分定故也。 人有满于得意,而 不觉形于词色者,则其所养可知矣。”
英曰:余读《周易》六十四卦,惟谦一卦无凶爻。又尝见谦德君子,人敬爱之有加焉。其达也,人幸之;其穷也,人惜之。若夫矜者,率忌之,恶之若怪物焉。彼顾居之不疑,卒致名位俱困,虽其周亲亦莫之哀,犹幸其及之也。呜呼!士君子审枢机荣辱之主,何苦自令若是!
《戒谗言》
《书》曰:“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诗》曰:“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无罪无辜,谗口嚣嚣。 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 投畀有北。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肥义》曰:谗臣在中,主之蠹也。
江文通曰:“积毁销金,积谗磨骨。”
《韩文公》曰:“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
《李太伯》曰:“谗者,沮善者也。用君子而小人沮之,是为 谗。”
《朱子》曰:“谗口交斗,为乱之阶梯。 谗人者,因人之小 过,而饰成大罪也。”
苏文忠公曰:小人为谗于其君,必以渐入之。其始也, 进而尝之。君容之而不拒,知言之无忌,于是复进之。 楚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属艸稿未定,上官大夫见 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 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 而疏屈平。
楚平王使费无忌为太子建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 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平王遂自取秦 女而绝爱幸之,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恐一旦平王卒 而太子立,杀己,乃因谗太子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 故,不能无怨望,愿王少自备也。”平王乃召太子傅伍 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 亲乎?”王怒,杀伍奢,太子奔宋。
班孟坚曰:“仲尼恶利口之覆邦家,《春秋》以来,祸败多 矣。昔子翚谋桓而鲁隐危,栾书构郤而晋厉弑,竖牛 奔仲叔孙卒,郈伯毁季昭公逐,费忌纳女楚建走,宰 嚭谮胥夫差丧,李园进妹春申诛,上官诉屈怀王执, 赵高败斯二世缢,伊戾坎盟宋痤死,江充造蛊太子 杀,息夫作奸东平诛,皆自小覆大,繇疏陷亲,可不惧” 哉!
洪景卢曰:“田单复齐国,信陵君取秦兵,周勃诛诸吕, 陈汤诛郅支,卢植破黄巾,邓艾平蜀,王浚平吴,谢安 却苻坚,慕容垂挫桓温,史万岁破突厥,李靖灭吐谷 浑,李光弼中兴唐室,李晟复京师,寇准决澶渊之策, 皆有大功于社稷。率为谮人所惎,谗言罔极,吁,可畏 哉!”
英曰:予观上官大夫以下,谗口之机概,肇自琐琐之怨,卒至荐毒之惨,甚矣哉!孔子曰:“以直报怨,忠厚之道也。” 有人心者,讵忍荐毒若是邪?虽然,谗口之来,御之者且奈何哉?《诗》曰:“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言有德也。又曰:“我友敬矣。” 谗言其兴,言不恶而严也。沈尹戌曰:智者除谗以自安也。刘子政曰:“执狐疑之心者,来谗” 贼之口。《文中子》曰:“闻谤而怒者,谗之由也。” 苏子瞻曰:“木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言明无谗也。” 慎斯术也,谗何力之能为?
《戒讦言》
子贡曰:“恶讦以为直者。”
《韩非子》曰:彼自智其计,则毋以其失穷之;自勇其断, 则毋以其敌怒之;自多其力,则毋以其难概之。 孔光曰:“以讦为忠直,人臣之大罪也。”
杨恽性好刻害,发人阴伏,卒以此败。
吴明卿曰:“凡人于小人欺己处,必明以破之。韩魏公 独不然,明足以照小人之欺,然每受之,未尝形于言 也。”
薛文清公曰:“圣人最恶讦人之阴私, 觉人诈而不 形于言,有馀味。”
英曰:“人有隐慝,犹幸人不之知,煦煦然阳为善也。乃或讦之,彼将甘心焉而无忌惮。至是始议其后,则所伤多矣。贤者往往蹈祸机,多由此。”
《戒轻诺之言》
《老子》曰:“轻诺者必寡信。”
子路无宿诺。
颜师古曰:“灌夫一言许人必信之也。”
吕大临曰:“张天祺重然诺一言之欺以为己病, 有 求而不许,始虽咈人之意而终不害乎信,诺人而不 践,始虽不咈人意而终害乎信。”
胡文定公未尝苟为“唯诺”,以祈人之悦。
薛文清公曰:“凡与人言,即当思其事之可否,可则诺, 不可则无诺。若不思可否,而轻诺之事或不可行,则 必不能践言矣。” 一言不可轻许人。
《戒强聒之言》
《诗》曰:“言之谆谆,听之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 孔子曰:“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孟子曰:“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
《崔骃》曰:“交浅而言深者,愚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 徐伟长曰:“君子非其人,则弗与之言。”
韩文公《言箴》曰: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知言之人默 然而其意已传。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台中之评
人反以汝为倾。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胡五峰曰:“智不相近,虽听言而不入;信不相及,虽纳忠而不爱。”
张子韶曰:“终日𫍢𫍢者,为善多不终。”
胡明仲曰:“不先事而强聒,不后事而失机。”
汪氏曰:“非可言之时而强聒之,非惟不入其耳,或反 贻其怒矣。”
邵康节教人,必随其才分之高下,不骤语而强益之。 吴明卿曰:“韩魏公知欧阳公不以《系辞》为孔子书,又 多不以《文中子》为可取中书相会累年,未尝与之言 及也。”盖知其性偏也。
薛文清公曰:“未信者不可强言以聒之,未合者不可 强言以钩之, 不可强语人以不及,非惟不能入,彼 将易吾言矣。”
《戒讥评之言》
孔子曰:“恶称人之恶者。”
《老子》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 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马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援在交趾,还书戒之曰:“吾 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 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政法,此语吾所大恶 也。宁死,不愿子孙有此行也。”
崔子玉《座右铭》曰:“无道人之短。”
嵇叔夜曰:“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 程子曰:“居是邦不非其大夫。”此理最好。
伊川见人论前辈之短,曰:“汝辈且取他长处。”
陈了翁曰:“言满天下无口过”,非谓不言也,但不言人 是非长短利害,所以无口过。
邵康节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
胡五峰曰:“以言人不善为至戒。”
刘元城曰:“后生未可遽立议论以褒贬古今,盖见闻 未广,涉世浅也。”
张南《轩》曰:“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
《曹武惠王》局量宽博,未尝言人过。
《范蜀公慎默,口不言人过》。
赵康靖公厚德长者,未尝言人短。
《范文正公谨默,口不言人过》。
《崔遵度》笃厚长者,口不言人是非。
《和平时》曰:叶道卿自浙漕罢,以母老求司官钥。长子 经临江军脩谒,方入客次,闻众宾聚首言道卿被罪 去位。问:“得报耶?”宾曰:“传闻耳。”曰:“叶道卿乃某之家君, 以祖母老,求便实无过。”众宾负赧,几失所措。信知稠 人中不可妄谈是非。昔人有言:客次与茶,酒肆中最 宜谨默。可不信乎?
范益谦《座右铭》曰:“不言州县官员长短得失,不言众 人所作过恶,不言仕进官职趍时附势。”
薛文清公曰:“切不可随众议论前人长短,要当己有 真见乃可。 好议论前辈得失,乃初学之大病。前辈 诚有不可及者,未可议也。 尝观后人肆笔奋词,议 论前人之长短,及夷考其平生之所为,不及古人者 多矣。岂非言不及行,可耻之甚乎! 在古人之后,议 古人之失则易;处古人之位,为古人之事则难。”
英曰:“生斯世也,谁则无过?能勿事讥评,厚矣。然脱职司激扬,或论世取友,于以综核名实,则又不可以讥评例拘也。虽然,论人之过,要当原其心,不可泥其迹。取人之善,但当据其迹,不必诛其心。苟过不原心,恐无心之失,不在宥列,是塞其自新之路,其谁赖之?善必诛心,恐矫饰之行,难罔其实,而天下无完人矣。汉” 人病不长者,盖谓此耶。
《戒出位之言》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
《曲礼》曰:“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朝言不及犬马, 公庭不言妇女, 外言不入于梱, 内言不出于梱。”
司马温公作相,欲除谏官而难其人,问于伊川,伊川 曰:“初若泛论人才则可,今既如此,颐虽有其人,何可 言?”公曰:“出于君口,入于光耳,又何害?”伊川终不言。 傅献简公以言事谪知和州,通判杨洙问曰:“公以直 言斥居此,何为言未尝及御史时事?”公曰:“前日言职 也,岂得已哉?今日为郡守,当宣朝廷美意,而反呫呫 言”前日之阙,政与诽谤何异?
司马温公既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
《韩蕲王既罢典兵》,自是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
《戒狎下之言》
张文忠公曰:“左右非公故,勿与语。”
薛文清公曰:“接下不可一语冗长, 临属官公事外, 不可泛及他事。 为官最宜安重,下所瞻仰,一发言 不当,殊愧之。”
英曰:左右小人,最能于言语闲窥人浅深而迎合之,一堕其术,未有不偾事者。子曰:“近之则不逊。” 夫狎者,近之也,其不逊之招邪!
《戒谄谀之言》
《系辞》曰:“上交不谄。”
孔子曰:“上不答,不敢以谄。”
《子贡》曰:“贫而无谄。”
子思曰:“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庄子》曰:“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
宋元王曰:“谀者,贼也。”
《荀悦》曰:“违下从上,则为谄谀。”
《王嘉》曰:“议政谄谀,则主德毁。”
《孔丛子》曰:“马回以谄言得罪。”
《盐铁论》曰:“富贵多谀言。”
陈咸刚直有异才父万年尝召咸床下教戒之咸睡 头触屏风万年怒之咸跪谢曰:“大人乃教咸谄也。”万 年乃不复言。
太史公曰:周文处谄,君子讥之,为其近于佞也。 伊川曰:“不可阿谀逢迎,求其比己也。”
胡文定公曰:“谄者献佞以为忠。”
庆源辅氏曰:“以下美上,《易》失于谄。”
欧阳公曰:“是是近乎谄。”
薛文清公曰:“人之好谀,非特言语为然也,而文辞尢 甚也。素无实德实才,而悦人作文词以谀己,而作文 词者,又极口称誉之。彼以谀求,此以谀应,文词之弊, 孰有甚于此者乎?”
《英》曰:“谄谀于人者,求乎人之悦己也;而好人谄谀者,悦乎人之求己也。二者均之,失正也。”
《戒卑屈之言》
《系辞》曰:“失其守者,其辞屈。”
进斋徐氏曰:“见理不定,无所操执,其辞多屈而不伸 也。”
诚斋杨氏曰:“钟薄者无震声,德厚者无卑辞。”
《笔畴》曰:“贵人之前莫言穷,彼将谓我求其荐矣;富人 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福矣。”
胡文定公家至贫,然贫之一字于亲故闲,非惟口不 道,手亦不书。尝戒子弟曰:“对人言贫者,其意将何求? 汝曹志之。”
《郁离子》曰:“失时之言,每多谦己;堕井之呼,不暇择人。”
或疑卑屈之言类谦,英曰:所谓谦者,或以贵而下贱,或以尊而下卑,或以贤而下愚。若卑屈则薾然丧其所以自守,何其陋也?故谦之言有类卑屈者。卑屈之类谦,综其实不然。
或问:“谄谀卑屈之言何以异?” 英曰:“谄谀乎人者也,卑屈乎己者也,二者恒相因者也。”
《戒取怨之言》
李文正公为相,人有求进用者,必温语却之。或问其 故,曰:“既失所望,又无善词,取怨之道也。”
欧阳文忠公在政府时,每有人不中理者,辄峻却之, 故人多怨。
毕仲游《与东坡书》曰:“夫言语之累,不特出诸口者为 言。其形于诗歌,赞于赋颂,托于碑铭,著于序记者,亦 言语也。今知畏于口而未畏于文,是其所是则见是 者喜,非其所非则蒙非者怨。喜者未必能济君之谋, 而怨者或已败君之事矣。”
薛文清公曰:“凡与人言,色厉则取怨。”
英曰:“甚哉!言不可种怨于人也。若人言有可怨者,我当忘之也。”
《戒召祸之言》
司马温公曰:“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
朱子曰:“《口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此语最好。” 节斋蔡氏曰:“人之招祸,惟言为甚,故言所当节也。” 建安丘氏曰:“口舌乃一身之门户,一语不谨,则殃祸 立至。”
中溪张氏曰:“言语不慎则招祸。”
尹氏曰:“言有时而不敢尽,以避祸也。”
吴文正公曰:“一言或至于丧邦,其小者或以招祸,或 以败事。”
双峰饶氏曰:“孔子谓南容邦无道,免于刑戮”,只是不 以轻言取祸。若当言而言,虽箕子之囚,比干之死,岂 容苟免!
英曰:“取怨召祸二戒,宜与直言、恶言、尽言、妄言、讦言、谗言、漏言、讥评之言参看。”
或问:“怨与祸奚异?” 英曰:“怨者,怒蓄于彼也;祸者,害流于此也。怨其祸之根乎?祸其怨之形乎?其倚伏也,恒相须。谄谀卑屈之言,失之柔也;取怨召祸之言,失之刚也。”
《言贵简》
《程子》曰:“言以简为贵, 德进则言自简。”
《朱子》曰:“觉言语多,便简默。”
辅汉卿曰:“大凡人才信实,则言自简默。”
徐羡之沉密寡言。
《吕许公》沉静寡言。
《吴遵路》谨重寡言胡文定公“恬静寡言。”
英曰:余观《系辞》所谓“吉人” ,程子所谓“德进” ,辅汉卿所谓“信实” ,以至徐之沉密,吕之沉静,吴之谨重,胡之恬静,则言之简者,岂适然哉!
《言贵诚实》
程子曰:“修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 诚有馀而言 不足,则于人有益,而在我者无自辱矣。 诚意交通, 则言出而人信矣。”
朱子曰:“人不诚处,多在言语上。 言语丁一确二”,一 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若还脱空乱语,诚 如何立? 修辞见于事者,无一言之不实也。 人多 将言语做没紧要,容易说出来。若一一要实,这工夫 自是大。 胡文定公之文,字字皆实,但奏议每件引 《春秋》,亦有无其事而迁就之者。
陈氏曰:“言欲当其实而已。”
马季机曰:青苗之法,只是东坡兄弟议论得实。 鲁宗道易服饮仁和肆,真宗急召之。使者入门,移时 行自仁和肆归。中使先入曰:“与公约。”曰:“上怪公来迟, 当以何事对?”公曰:“但以实告。”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 酒常情,欺君大罪。”使者如公对。真宗问何故私入酒 家?公曰:“臣贫无器皿,酒肆具备,适有亲客,遂邀之饮。” 真宗益嘉其诚实。
刘元城曰:“‘汉大臣说人长短,各以其实,如匡衡谓朱 云好勇,数犯法亡命,受《易》颇有师道’是也。攻金陵者 谓其为林甫、卢杞、王莽,故人主不信。”
薛文清公曰:“千言万语只在实, 句句着实不脱空, 方是《谨言》。”
《英》曰:“知言之贵诚实,则戏言、妄言、巧言、谗言、轻诺之言,其病可药矣。”
《言贵和平》
《韩文公》曰:“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伊川先生曰:“只观发言之平易躁妄,便见其德之厚 薄,所养之浅深矣。” 明道每与荆公论事,心平气和, 荆公多为之动。
《朱子》曰:“心平气和则能言。”
吴明卿曰。韩魏公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处。”词 气和平。如道寻常事。
《言贵婉》
陈忠肃公与人议论,未尝面折,惟微示意以警之,人 多退省愧服。
《程子》曰:“大率言语,须是含蓄而有馀味。”
明道先生与门人讲论不合,则曰:“更有商量。”伊川则 直曰:“不然。”
薛文清公曰:“辞婉必能动人。”
晋文公欲伐卫,公子锄笑之,问其故。对曰:“臣笑臣邻 人也。”邻人有送其妻归家,道见桑妇,悦而与之语,顾 视其妻,已有人招之,公乃引师还,未至,已有伐其北 鄙者。
魏太祖欲易太子,问于贾诩,诩默然不对。太祖曰:“与 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适有所思,故不即对。”太祖曰: “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 太子遂定。
唐文德皇后既葬昭陵,太宗即苑中作层观以望之, 引魏徵同升。征熟视曰:“臣昏眊,不能见。”太宗指示之, 征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固见之矣。”太 宗恻然,遂毁观。
唐肃宗即位,李辅与张后谋,迁太上皇于西内。后山 人李唐见肃宗方抱幼女,谓唐曰:“朕念之,卿勿怪也。” 唐曰:“太上皇思见陛下,亦如陛下之念公主也。”肃宗 泫然泣下,然犹畏张后,不敢诣西内。
英曰:自公子锄以下四事,皆所谓言之婉者,真足以感动人心,而不费词说。然邻人之喻,非善绎思者莫易悟,若贾诩以下三事,庶几能拨动天理人情之机矣。《易》曰:“纳约自牖” ,岂诩等谓邪?
《言贵逊》
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 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曰:“不可。”“日 月逝矣,岁不我与。”曰:“诺。吾将仕矣。”
《程子》曰:“孔子与恶人言,故逊词以免祸。”
《朱子》曰:“逊非阿谀也,远害而已。”
吴明卿曰:“言逊者,亦非失其正也,特少置委曲,如夫 子之对阳货、王孙贾云耳。”
庆源辅氏曰:“言以应物,则或有当逊之时。”
新安陈氏曰:“言逊则《易》诎,惟圣人能逊言而无所诎。” 鲁斋许氏曰:“《阳货》以不仁不智劫圣人,圣人应得甚 闲暇。他人则或以卑逊取辱,或以刚直取祸,或不能 御其勃然之势,必不得停当。圣人则辞逊而不卑,道 存而不亢。”或曰:“孟子遭此如何?”曰:“必露精神。”
李文靖公秉钧日,有狂生叩马献书,历诋其短。公逊 谢曰:“俟归家当得详览。”狂生随马后肆言曰:“居大位 不能康济天下,又不能引退,久妨贤路,宁不愧于心乎?”公但于马上踧踖曰:“屡求退,主上未赐允。”终无忤 也。
明道先生为御史,尝被旨赴都堂议事。荆公方怒,言 者厉色待之。先生徐曰:“天下之事,非一家私议,愿公 平气以听。”荆公为之愧屈。
明道为鄠县主簿,有监酒税者以贿播闻。先生至,将 与之同事。其人心不自安,辄为言曰:“外人谓某自盗 官钱,新主簿将发之,某势穷,必杀人。”言未讫,先生笑 曰:“人之为言,一至于此。足下食君之禄,讵肯为盗?万 一有之,将杀死不暇,安能杀人?”其人默不敢言,后亦 私偿其所盗。
司马温公入相,尽变新法。东坡言变法宜有渐。温公 不然之,色忿然。东坡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 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 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温公谢之。
英曰:“自李文靖公以下四事,皆逊言之可法者。然文靖之逊,非吃三斗酽醋者不能,其纳污之道邪!若明道、东坡之逊,可谓从容不迫而有条理者矣。大抵下之逊上也,其势易;上之逊下也,其势难。” 或问:“婉言、逊言何以异?” 英曰:“婉者,不直己之意者也;逊者,不激人之怒者也。皆因人之不可与言,不得已而有言,法当” 如是也。知言之贵和平,贵婉贵逊,则“直言” 、“讦言” 、“恶言” 、“矜言” 、谄谀卑屈、取怨召祸之言,其病可药矣。
《言贵当理》
明道先生曰:“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
朱子曰:“言不妄发,发必当理,惟有德者能之。”
王沂公言“天下利害事,多审而中理。”
韩魏公尝言:“往时同列二三公不相下语,尝至相击, 待其气定,每与平之,以理胜者亦自然不争也。” 平庵项氏曰:“言之浅深详略,必各当其理。”
杨龟山曰:“荆公在朝论事多不循理,只是争气。”
《言贵时》
《公明贾》曰:“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 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云峰胡氏曰:“言贵乎时中,躁者先时而过乎中,隐者 后时而不及乎中,瞽者冥然不知所谓中者也。” 张南轩曰:“言而当其可,非养之有素者不能也。” 胡明仲曰:“不问不言,有言则必当其可。”
杨诚斋曰:“慎言非默,当其可则谏死不羡括囊。” 吴文正公曰:“当默而默,当语而语,惟其时。”
薛文清公曰:“时然后言,惟有德者能之。”
英曰:“诚能简矣,实矣,和平矣,婉矣,逊矣。苟发之不当理,出之不以时,譬之《奕焉》,不免夫先后之著也。”
《言贵养心》
伊川先生曰:“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轻以 疾。”
问:“出辞气莫是于言语上用工否?”程子曰:“须是养乎 中,自然言语顺理。”
《朱子》曰:“即其言之失,知其心之病”, 人之有言皆出 于心,其心明乎正理而无蔽,然后其言平正通达而 无病。 大率说得容易的,便是他心放了, 心存则 自是不敢胡乱说话。 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 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
胡敬斋曰:“言者心之声,心正时言必不差。”
薛文清公曰:“言不谨者,心不存也,心存则言谨矣。”
《言贵养气》
《韩文公》曰:“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小大 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 下者皆宜。”
明道先生曰:“凡为人言者,气忿则招拂。”
或曰:“人言语紧急,莫是气不定否?”伊川曰:“此亦当习。 习到言语自然缓时,便是气质变也。”
《朱子》曰:“心气和则言顺理矣。”
吴明卿曰:“凡人语及其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词 必厉。惟韩魏公则不然。”
薛文清公曰:“与人言,宜和气从容,气忿则不平。”
英曰:“苟欲发言当理,出之以时,而不知豫养乎心之正,气之和,将见本之,则无袭焉已矣。何乃罪心声词气不似之哉?”
《言贵有用》
《古语》云:“一言可以兴邦。”
《中庸》曰:“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左传》曰:“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颜鲁公曰:“齐桓公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苏老泉曰:“昔者君子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则天 下以为口实。”
薛文清公曰:“与居官者言当使有益于其身,有惠及 于人。”
《晁氏客话》曰:“狄仁杰一言而全人之社稷,颍考叔一言而全人之母子,晏子一言而省刑。”
英尝因《晁氏客话》而推广古人有用之言。“烛之武一言而秦伯退师,展禽一言而齐人不敢伐鲁北鄙,蔺相如一言而完璧归赵,申叔一言而楚庄王不夺人千乘之国,茅焦一言而祖龙认母。鲁仲连一言而赵人不敢帝秦。毛遂一言而定约从。田千秋一言而寤主。张子房一言而散沙中之偶语,袁盎一言而彻夫” 人之坐席。周勃一言,而北军左袒为刘。苏琼一言,而兄弟不忍争田曹。武惠王一言,“而南唐城陷,无一人横罹锋镝。” 寇莱公一言,而决策亲征“辽人气夺。” 王沂公一言,而西贼服“朝廷有人。” 富郑公一言,而契丹不取关南地。韩魏公一言,而调和两宫。胡澹庵一言,而金人不敢南牧者二十有四年。凡此类者,皆所谓“一言而兴邦” 者也,言出而天下以为口实者也,其利不既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