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第148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四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目录
圣门诸贤部列传一
颜繇 曾点
孔鲤 激公宜
颜回 曾参
学行典第一百四十八卷
=圣门诸贤部列传一〈{{{1}}}〉
颜繇〈史记作颜无繇〉
按《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颜繇、颜回父,字季路,少孔子 六岁,孔子始教于阙里而受学焉。”
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无繇,字路。路者,颜回父,父 子尝各异时事孔子。颜回死,颜路贫,请孔子车以葬。 孔子曰:‘材不材,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 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 按《阙里志》:唐开元二十七年,赠颜无繇杞伯。宋真宗 大中祥符元年,封颜子父为曲阜侯。金世宗大定四 年,诏以曲阜侯“七旒七章。”元顺帝元统三年,改曲阜 侯冕服“九旒九章。”明嘉靖九年,令天下学校别立启 圣祠,以颜子父无繇与曾参、伯鱼、孟孙氏配。
曾点
按《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曾点,曾参父字子晰疾时礼 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
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蒧”〈音点〉字晰。侍孔子,孔子曰: “言尔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尔叹曰:“吾与蒧也。” 按《阙里志》:唐开元二十七年赠曾子父点宿伯;宋真 宗大中祥符二年封莱芜侯。明嘉靖九年更正孔庙 祀典,令天下学校别立启圣祠,以曾点与颜、路、伯鱼、 孟孙氏配。
孔鲤
按《家语》。本姓解,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幵官氏,一岁 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 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年五十先孔子卒。 按《阙里志》,伯鱼既长,闻《诗》《礼》之教,鲁君以币聘之,称 疾不行。孔子尝谓伯鱼曰:“君子不可不学,见人不可 不饰。不饰则失礼,失礼则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 近而愈明”者,学也。宋徽宗崇宁元年,封子思父鲤为 泗水伯。度宗咸淳三年,升泗水侯鲤从祀,列于郓城 侯忠之次,以忠为鲤兄故也。明嘉靖九年,更正孔庙 祀典,令天下学校别立启圣祠,以子思父鲤与颜路、 曾点、孟孙氏配。
激公宜
按《阙里志》:激公宜娶仉氏,梦神人乘云攀龙凤自泰 山来,将止于峄凝。久之,忽见片云坠而寤。时闾巷皆 见五色云覆孟氏居,而孟子生焉。宋仁宗延祐三年, 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明嘉靖九年,更正孔庙祀典,令 天下学校别立启圣祠,以孟子父与颜路、曾点、伯鱼 配。
颜回
按《家语》七十二弟子解: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 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 回,门人日益亲。”回以德行着名,孔子称其仁。
《颜回篇》: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 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佚。”定公色不悦,谓 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颜回退后三日,牧来诉之 曰:“东野毕之马佚,两骖曳两服入于厩。”公闻之,越席 而起,促驾召颜回。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 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 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 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 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 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方尽矣。 然而犹乃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诚若吾子 之言也。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 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自古及 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遂以告孔子。孔 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岂足多哉?” 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 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 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 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 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谓其往而不返也。回窃以 音类知之。”孔子使人问哭者,果曰:“父死家贫,卖子以 葬,与之长决。”子曰:“回也善于识音矣。”
颜回问于孔子曰:“成人之行若何?”子曰:“达于情性之
理,通于物类之变,知幽明之故,睹游气之原,若此可谓成人矣。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义礼乐,成人之行也。若乃穷神知礼,德之盛也。”
颜回问君子。孔子曰:“爱近仁,度近智,为己不重,为人 不轻,君子也夫!”回曰:“敢问其次。”子曰:“弗学而行,弗思 而得,小子勉之!”
仲孙何忌问于颜回曰:“仁者一言而必有益于仁,智 可得闻乎?”回曰:“一言而有益于智,莫如预;一言而有 益于仁,莫如恕。夫知其所不可由,斯知所由矣。” 颜回问小人,孔子曰:“毁人之善以为辩,狡讦怀诈以 为智,幸人之有过,耻学而羞不能,小人也。”
颜回问子路曰:“力猛于德而得其死者,鲜矣,盍慎诸?” 孔子谓颜回曰:“人莫不知此道之美,而莫之御也,莫 之为也,何居为闻者盍日思也夫?”
颜回问于孔子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 察也。”孔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为义 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于为乱之上相爱也,退 而相恶。”
颜回问:“朋友之际如何?”孔子曰:“君子之于朋友也,心 必有非焉,而弗能谓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 思久怨,仁矣夫!”
叔孙武叔见未仕于颜回。回曰:“宾之武叔多称人之 过,而已评论之。”颜回曰:“固子之来辱也,宜有得于回 焉。吾闻诸孔子曰:‘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 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颜回谓子贡曰:“吾闻诸夫子:身不用礼而望礼于人, 身不用德而望德于人,乱也。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 《在厄篇》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 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 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 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 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 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 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 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若予梦见 先人,岂或启祐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 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 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 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 此乃服之。
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 子三十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 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 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 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按《庄子人闲世篇》:“颜回见仲尼,请行。曰:‘奚之’?曰:‘将之 卫’。曰:‘奚为焉’?曰:‘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 而不见其过,轻用民死。死者以国量乎泽若蕉,民其 无如矣’。回尝闻之夫子曰:‘治国去之,乱国就之。医门 多疾。愿以所闻思其则,庶几其国有瘳乎’?”仲尼曰:“嘻 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 忧而不救。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 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且若亦知夫德之 所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 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 也。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 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 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 且苟为悦贤而恶不肖,恶用而求有以异?若唯无诏, 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 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是以火救火,以水救 水,名之曰《益多》,顺始无穷。若殆以不信厚言,必死于 暴人之前矣。且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 皆修其身以下伛拊人之民,以下拂其上者也。故其 君因其修以挤之,是好名者也。昔者尧攻丛枝、胥敖, 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其用兵不止,其“求实 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 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虽然,若必有以也。尝以语 我来。”颜回曰:“端而虚,勉而一,则可乎?”曰:“恶!恶可!夫以 阳为充孔扬,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因案人之所 感,以求容与其心,名之曰‘《日渐》之德不成’,而况大德 乎!将执而不化,外合而内不訾,其庸讵可乎?”曰:“然则 我内直而外曲,成而上比。内直者与天为徒。与天为 徒者,知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而独以己言,蕲乎 而人善之,蕲乎而人不善之邪?若然者,人谓之童子, 是之谓与天为徒。外曲者,与人之为徒也。擎跽曲拳, 人臣之礼也。人皆为之,吾敢不为邪?为人之所为者, 人亦无疵焉,是之谓与人为徒。成而上比者,与古为 徒。其言虽教,谪之实也;古之有也,非吾有也。若然者虽直不为病,是之谓与古为徒。若是则可乎?”仲尼曰: “恶,恶可!大多政法而不谍,虽固亦无罪。虽然,止是耳 矣,夫胡可以及化?犹师心者也。”颜回曰:“吾无以进矣。 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而为之,其易邪?易 之者,皞天不宜。”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 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 斋也。”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 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 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 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 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 于不得已,则几矣。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 为天使难以伪。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 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瞻彼阕者,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夫徇耳 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 之化也,舜禹之所纽也,伏羲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 焉者乎?
《大宗师篇》: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 中心不戚,居丧不哀。无是三者,以善丧盖鲁国。固有 无其实而得其名者乎?”回壹怪之。仲尼曰:“夫孟孙氏 尽之矣,进于知矣,唯简之而不得。夫已有所简矣。孟 孙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后, 若化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且方将化,恶知 不化哉?方将不化,恶知已化哉?吾特与汝其梦未始 觉者邪?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孟 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且也相与吾之 耳矣,庸讵知吾所谓吾之乎?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 梦为鱼而没于渊”,不识今之言者,其觉者乎?其梦者 乎?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 天一》。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 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 乐矣。”曰:“可矣,犹未也。”它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 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 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天运篇》:孔子西游于卫,颜渊问师金曰:“以夫子之行 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师 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 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 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 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 刍狗,取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 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闲,七日不火食, 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 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 世不行。寻常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行 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 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不穷者也。且子独不见夫桔 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 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 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 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 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猿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 龁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猿狙之异乎 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 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 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美矉而不知 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至乐篇》: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 “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 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 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 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 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 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且汝独不闻邪?昔者海鸟止 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 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 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 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 鯈,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彼唯人言”之恶闻,奚以夫 𫍢𫍢为乎?《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 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 观之。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 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于实,义设 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达生篇》:“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 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
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 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 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 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山木篇》:“孔子穷于陈蔡之闲,七日不火食,左据槁木, 右击槁枝,而歌焱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 而无宫角,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颜回端 拱,还目而窥之。仲尼恐其广已而造大也,爱已而造 哀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 人与天一也。夫今之歌者其谁乎?”回曰:“敢问无受天 损易。”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 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为人臣者,不敢去之。执 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何谓无受人益 难?”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物之所利,乃 非己也,吾命有在外者也。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 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目之所不宜,处 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闲, 社稷存焉尔。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万物而 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 而已耳。”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 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 《田子方》篇:“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 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夫 子曰:“回何谓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 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 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 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蹈乎前,而不知所以 然而已矣。”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 人死亦次之。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 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是出则存,是入则亡。万 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 不化以待尽。效物而动,日夜无隙,而不知其所终。薰 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吾终身 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汝殆著乎吾所以著 也,彼已尽矣,而汝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吾 服汝也甚忘,汝服吾也亦甚忘。虽然,汝奚患焉?虽忘 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知北游篇》:颜渊问乎仲尼曰:“‘回尝闻诸夫子曰:‘无有 所将,无有所迎’。回敢问其游’。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 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 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狶韦氏之 囿,黄帝之圃,有虞氏之宫,汤武之室,君子之人,若儒 墨者师,故以是非相�也,而况今之人乎?圣人处物, 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 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 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 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 能能而不能所不能,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 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至言去言”,“至 为去为”,“齐知之所知”,则浅矣。
《让王篇》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 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餰粥; 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 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 “‘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 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久” 矣。今于回而后见之,自丘之得也。
按《韩诗外传》,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 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 之进退而已耳。”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 我亦善之。”三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 言,蛮貊之言也;赐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亲 属之言也。”
孔子与子贡、子路、颜渊游于戎山之上。孔子喟然叹 曰:“二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由,尔何如?”对曰:“得白 羽如月,赤羽如朱,击钟鼓者,上闻于天,下槊于地,使 将而攻之,惟由为能。”孔子曰:“勇士哉!赐尔何如?”对曰: “得素衣缟冠,使于两国之闲,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 粮,使两国相亲如弟兄。”孔子曰:“辩士哉!回,尔何如?”对 曰:“鲍鱼不与兰茝同笥而藏,桀纣不与尧舜同时而 治,二子已言,回何言哉?”孔子曰:“回有鄙之心。”颜渊曰: “愿得明王圣主为之相,使城郭不治,沟池不凿,阴阳 和调,家给人足,铸库兵以为农器。”孔子曰:“大士哉!由 来区区,汝何攻?赐来便便,汝何使?愿得之冠,为子宰 焉。”
颜渊问于孔子曰:“渊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 士交通,终身无患难,亦且可乎?”孔子曰:“善哉回也!夫 贫而如富,其知足而无欲也。贱而如贵,其让而有礼 也。无勇而威,其恭敬而不失于人也。终身无患难,其 择言而出之也。若回者其至乎!虽上古圣人,亦如此而已。”
按《阙里志》:“颜子以鲁昭公二十一年生,哀公五年卒, 墓在鲁城东防山。娶宋戴氏,生子歆,歆生俭,俭生威, 威生芃,芃生亿,亿生岵。自歆至岵,世为鲁下大夫。岵 生卸,卸生誉,誉生产。楚项羽闻其名,聘之不受。产生 异,是为十一世。汉高帝十二年,东巡狩过鲁,以颜子 配享孔子,祀以太牢。汉惠帝以颜子十一世孙异为 大夫。”明帝永平十五年,车驾东巡狩,至鲁,幸孔子宅, 祠及颜子。章帝元和二年,幸鲁,以太牢祀孔子及颜 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颜六十馀人。灵帝光和元年, 始置鸿都门学,画先圣孔子及颜子像。魏文帝黄初 元年,祀孔子于辟雍,以颜子配享。自后遂以为常。晋 武帝太始二年,诏鲁国四时祀先圣孔子,以颜子配 享庙庭。太平真君十一年,进至鲁都,以太牢祀孔子, 以颜子配享。北齐文宣帝天保元年,遣使致祭,当周 齐之世。之仪、之推兄弟仕于江北,是为三十五世。唐 太宗贞观六年,复以孔子为先圣,颜子为先师,配享 庙庭。高宗乾封元年,车驾发泰山、曲阜,亲幸祠庙,以 太牢祀先圣先师。总章元年,赠颜子太子少师。睿宗 太极元年,加赠太子太师。开元十三年封泰山幸鲁, 致祭先圣先师。开元十八年,诏设坐像。开元二十七 年,赠兖公。宋太祖建隆三年,车驾临幸,行释奠礼,亲 赞先圣先师。光宗绍熙五年,诏兖国公后并免赋役。 金世宗大定四年,诏以兖国公像九章九旒。元太宗 十年,诏“颜氏先贤之后,世复其家。”成宗大德二年,除 兖国公子孙赋役,不属州县。文宗至顺二年,加封颜 子“兖国复圣公。”明正统七年,免颜氏子孙徭役。景泰 二年,驾幸太学,取复圣公子孙陪位,赐宴。景泰三年, 以六十世孙议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成化元年,复 圣宗子赐第京师,入觐驰驿,著为定例。
曾参
按《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 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 聘,欲以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 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参后母遇之无恩,而 供养不衰。及其妻以梨烝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 也。”参曰:“梨烝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 乎!”遂出之,终身不取妻其子,元请焉。告其子曰:“高宗 以后妻杀其子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吾上不 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六本篇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晰怒,建大杖以击其 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顷乃苏,欣然而起,进 于曾晰曰:“向也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 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令曾晰闻之,知其体康也。 孔子闻之而怒,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曾参自以为 无罪,使人请于孔子。子曰:“女不闻乎?昔瞽叟有子曰” 舜,舜之事瞽叟,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 尝可得。小捶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叟不犯不父 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参事父,委身以待暴怒, 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女 非天子之民耶?杀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参闻之曰: “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
《曾子》从孔子于齐,齐景公以下卿之礼聘曾子,曾子 固辞,将行,晏子送之曰:“吾闻之君子遗人以财,不若 善言。今夫兰之本,三年湛之以漉酳,既成啖之则易 以匹马,非兰之本性也,所以湛者美矣。愿子详其所 湛者。夫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择君所 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 慎乎?孔子闻之曰:“晏子之言君子哉!依贤者固不困, 依有者固不穷。《马蚿》斩足而复行,何也?以其辅之者 众也。”
《在厄篇》: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 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 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 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 以全其节也。”
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 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 死于鲁。”
按《庄子·让王篇》:“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 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 肘见,纳履而踵决,曳縰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 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
按《尸子》:“曾子事亲,常以一夕五起,视衣之厚薄,枕之 高卑。”
按《韩非子》: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 还,顾反为汝杀彘?”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 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 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 子欺也。父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 按《韩诗外传》,曾参丧妻不更娶,人问其故,曾子曰:“以华元善人也。”
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 其身。亲没之后,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 方是之时,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怀其宝而迷其国 者,不可与语仁;窘其身而约其亲者,不可与语孝。任 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故 君子矫褐趋时,当务为急。《传》云:“不逢时而仕,任事而 敦其虑,为之使而不入其谋”,贫焉故也。
按《大戴礼记主言篇》:“孔子闲居,曾子侍。孔子曰:‘参,今 之君子,惟士与大夫之言之闻也,其至于君子之言 者甚希矣。於乎!吾主言,其不出而死乎?哀哉!曾子起 曰:‘敢问,何谓主言’?孔子不应。曾子惧,肃然抠衣下席 曰:‘弟子知其不孙也,得夫子之闻也难,是以敢问也’。 孔子不应。曾子惧,退,负序而立。孔子曰:‘参,女可语明 主之道与’’?”曾子曰:“不敢以为足也,得夫子之闻也难, 是以敢问。”孔子曰:“吾语女,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 以尊道也。是故非德不尊,非道不明。虽有国焉,不教 不服,不可以取千里;虽有博施众民,不以其地治之, 不可以霸王。是故,昔者明主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 教修焉可以守;三至行焉可以征;七教不修,虽守不 固;三至不行,虽征不服。是故明主之守也,必折冲乎 千里之外;其征也,衽席之上还师。是故内修七教而 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主之道也。”曾 子曰:“敢问不费不劳,可以为明乎?”孔子愀然扬麋曰: “参,女以明主为劳乎?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 而天下治。夫政之不中,君之过也;政之既中,令之不 行,职事者之罪也。明主奚为其劳也?昔者明主关讥 而不征,市廛而不税,税十取一,使民之力,岁不过三 日入,山泽以时,有禁而无征。此六者,取财之路也。明 主舍其四者而节其二者,明主焉取其费也。”曾子曰: “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顺齿,则 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谅,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 则不下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强果则下廉耻。民皆 有别则贞则正,亦不劳矣。此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 本也,教定是正矣。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是故君先立于仁,则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悫, 女憧妇空空。七者,教之志也。七者布诸天下而不窕, 内诸寻常之室而不塞。是故圣人等之以礼,立之以 义,行之以顺,而民弃恶也如灌。曾子曰:“弟子则不足 道,则至矣。”孔子曰:“参姑止”又有焉。昔者明主之治民 有法,必别地以州之,分属而治之,然后贤民无所隐, 暴民无所伏,使有司日省如时考之,岁诱贤焉,则贤 者亲,不肖惧,使之哀鳏寡,养孤独,恤贫穷,诱孝悌,选 贤举能。此七者修,则四海之内无刑民矣。上之亲下 也如腹心,则下之亲上也如保子之见慈母也。上下 之相亲如此,然后令则从,施则行,因民既迩者说,远 者来怀。然后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十寻而 索,百步而堵,三百步而里,千步而井;三井而句烈,三 句烈而距,五十里而封,百里而有都邑,乃为畜积衣 裘焉,使处者恤,行者有兴亡。是以蛮裔诸夏,虽衣冠 不同,言语不合,莫不来至朝觐于王。故曰:无市而民 不乏,无刑而民不违。毕弋田猎之得,不以盈宫室也; 征敛于百姓,非以充府库也;慢怛以补不足,礼节以 损有馀。故曰:“多信而寡貌。”其礼可守,其信可复,“其迹 可履。其于信也,如四时春秋冬夏,其博有万民也,如 饥而食,如渴而饮,下土之人信之。夫暑热冻寒,远若 迩,非道迩也。及其明德也,是以兵革不动而威,用利 不施而亲,此之谓明主之守也。折冲乎千里之外,此 之谓也。”曾子曰:“敢问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 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说,至乐无声而天下 之民和。明主笃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也,天 下之士可得而臣也,天下之民可得而用也。”曾子曰: “敢问何谓也?”孔子曰:“昔者明主以尽知天下良士之 名,既知其名,又知其数,既知其数,又知其所在。明主 因天下之爵,以尊天下之士,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 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 而天下之士说,天下之士说则天下之名誉兴,此之 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 者,能合天下之至亲者也;所谓天下之至知者,能用 天下之至和者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选天下之 至良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 于爱人,知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贤。有土之 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拱而俟,然后可以征。明主 之所征,必道之所废者也。彼废道而不行,然后诛其 君,致其征,吊其民而不夺其财也。故曰:“明主之征也, 犹时雨也,至则民说矣。”是故行施弥博,得亲弥众。此 之谓“衽席之上乎《还师》。”
《曾子立事篇》“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 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君子爱日以学,及时 以行,难者弗辟,易者弗从,唯义所在。日旦就业,夕而 自省思,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君子学必由其业问必以其序,问而不决,承闲观色而复之,虽不说,亦 不强争也。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既博之,患其不 习也;既习之,患其无知也;既知之,患其不能行也;既 能行之,贵其能让也。君子之学,致此五者而已矣’。”君 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 人,君子终身守此悒悒。行无求数有名,事无求数有 成。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子终身守 此惮惮。君子不绝小,不殄微也,行自微也。不微人,人 知之则愿也,人不知苟吾自知也。君子终身守此勿 勿也。君子祸之为患,辱之为畏,见善恐不得与焉,见 不善者恐其及己也。是故君子疑以终身。君子见利 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君子终身守此, 《战战》也。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 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人信其言,从之以行;人信其行,从之以复。复宜其类, 类宜其年,亦可谓外内合矣。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 不言,两问则不行。其难者,君子患难除之,财色远之, 流言灭之,祸之所由生,自孅孅也,是故君子夙绝之。 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 不能,“亦不以援人。”君子好人之为善而弗趣也,恶人 之为不善而弗疾也,疾其过而不补也,饰其美而不 伐也。伐则不益,补则不改矣。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 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存往者,在来者。朝 有过,夕改则与之;夕有过,朝改则与之。君子义则有 常,善则有邻。见其一,冀其二,见其小,冀其大,苟有德 焉,亦不求盈于人也。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 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之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 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 惠而不俭,直而不径,亦可谓知矣。君子入人之国,不 称其讳,不犯其禁,不服华色之服,不称惧惕之言,故 曰:“与其奢也,宁俭,与其倨《也宁》”句。〈句以喻敬〉可言而不信, 宁无言也。君子终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 为罪。君子乱言而弗殖,神言弗致也。道远日益云。众 信弗主,灵言弗与,人言不信不和。君子不唱流言,不 折辞,不陈人以其所能,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 有方,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 弗与也。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博学而无行,进给而不让,好直而径,俭而好”�“者,君 子不与也。夸而无耻,强而无惮,好勇而忍人者,君子 不与也。亟达而无守,好名而无体,忿怒而为恶,足恭 而口,圣而无常位者,君子弗与也。巧言令色,能小行 而笃,难于仁矣。嗜酤酒,好讴歌,巷游而乡居者乎?吾 无望焉耳。出入不时,言语不序,安易而乐暴,惧之而 不恐,说之而不听,虽有圣人,亦无若何矣。临事而不 敬,居丧而不哀,祭祀而不畏,朝廷而不恭,则吾无由 知之矣。三十四十之闲而无艺,即无艺矣。五十而不 以善闻矣;七十而无德,虽有微过,亦可以勉矣。其少 不讽诵,其壮不论议,其老不教诲,亦可谓无业之人 矣。少称不弟焉,耻也;壮称无德焉,辱也;老称无礼焉, 罪也。过而不能改,倦也;行而不能遂,耻也;慕善人而 不与焉,辱也;弗知而不问焉,固也;说而不能,穷也。喜 怒异虑,惑也;不能行而言之,诬也;非其事而居之,矫 也;道言而饰其辞”,虚也;无益而厚受禄,窃也;好道烦 言,乱也;杀人而不戚焉,贼也。人言不善而不违,近于 说其言。说其言,殆于以身,近之也;殆于以身,近之,殆 于身之矣。人言善而色葸焉,近于不说其言。不说其 言,殆于以身近之也;殆于以身近之,殆于身之矣。故 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于中则播于外也。 故曰:“以其见者占其隐者。”故曰:“听其言也,可以知其 所好矣;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 其信矣;观其所爱亲,可以知其人矣。临惧之,而观其 不恐也,怒之而观其不惛也,喜之而观其不诬也,“近 诸色”而观其不逾也,“饮食之而观其有常也,利之而 观其能让也,居哀而观其贞也,居约”而观其不营也, 动劳之而观其不扰人也。君子之于不善也,身勿为 能也,色勿为不可能也。色也勿为可能也,心思勿为 不可能也。太上乐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强。仁者 乐道,智者利道,愚者从,弱者畏。不愚不弱,执诬以强, 亦可谓弃民矣。太上不生,恶其次而能夙绝之也,其 下复而能改也。复而不改,殒身覆家,大者倾覆社稷。 是故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亦殆勉于罪矣。 是故君子为小由为大也,居由仕也,备则未为备也, 而勿虑存焉。事父可“以事君,事兄可以事师长,使子 犹使臣也,使弟犹使承嗣也;能取朋友者,亦能取所 予从政者矣;赐与其宫室,亦犹庆赏于国也;忿怒其 臣妾,亦犹用刑罚于万民也。是故为善必自内始也, 内人怨之,虽外人亦不能立也。居上位而不淫,临事 而栗者,鲜不济矣。先忧事者后乐事,先乐事者后忧 事。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内,战战唯恐不能乂; 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内,战战唯恐失损之;大夫士
日旦思其官,战战唯恐不能胜;庶人日旦思其事,战战唯恐刑罚之至也。是故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君子之于子也,爱而勿面也,使而勿貌也,导之以道而 勿强也。宫中雍雍,外焉肃肃,兄弟憘憘,朋“友切切,远 者以貌,近者以情,友以立其所能,而远其所不能,苟 无失其所守,亦可与终身矣。”
《曾子本孝篇》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与!孝子不登高, 不履危,痹亦弗凭;不苟笑,不苟訾,隐不命,临不指,故 不在尤之中也。孝子恶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兴焉。 故恶言不出于口,烦言不及于己。故孝子之事亲也, 居易以俟命,不兴险行以徼幸。孝子游之,暴人违之; 出门而使,不以或为父母也;险涂隘巷,不求先焉,以 爱其身,以不敢忘其亲也。孝子之使人也,不敢肆行, 不敢自专也。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又能事父之 朋友,又能率朋友以助敬也。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谏, 士之孝也,以德从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恶食任善,不 敢臣三德。”故孝子之于亲也,生则有义以辅之,死则 哀以莅焉,祭祀则莅之以敬,如此而成于孝子也。 《曾子立孝篇》: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故 为人子而不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能畜其子 者;为人弟而不能承其兄者,不敢言人兄,不能顺其 弟者;为人臣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 其臣者也。故与父言,言畜子;与子言,言孝父;与兄言, 言顺弟;与弟言,言承兄;与君言,言使臣;与臣言,言事 君,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反是乱也。尽力而有礼,庄 敬而安之,微谏不倦,听从而不怠,欢欣忠信,咎故不 生,可谓孝矣。尽力无礼,则小人也;致敬而不忠,则不 入也。是故礼以将其力,敬以入其忠。饮食移味,居处 温愉,著心于此,济其志也。”子曰:“可人也,吾任其过;不 可人也”,吾辞其罪。《诗》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子之辞 也。“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言不自舍也。不耻其亲,君 子之孝也。是故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谓也; 未有长,而顺下可知者,弟弟之谓也;未有治,而能仕 可知者,先修之谓也。故曰:“孝子善事君,弟弟善事长。” 君子一孝一悌,可谓知终矣。
《曾子大孝篇》: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 下能养。”公明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谓孝乎?”曾子曰: “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 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谓孝乎?身者,亲之遗体 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故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 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 阵无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其身,敢不敬乎?故烹 熟鲜香,尝而进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者,国 人皆称愿焉,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民之本教 曰孝,其行之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 难;安可能也;久为难;久,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 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也。夫仁者,仁此者 也;义者,宜此者也;忠者,中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 者,体此者也;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 此生,刑自反此作。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 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 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 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孝有三:大孝不匮,中孝用 劳,小孝用力。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尊仁安义,可谓 用劳矣;慈受忘劳,可谓用力矣;父母爱之,喜而不忘; 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殁, 以哀祀之,加之如此,谓礼终矣。”乐正子春下堂而伤 其足,伤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问曰:“夫子伤 足瘳矣,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 尔之问也。吾闻之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 地之所养,人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 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之不敢忘 也。今予忘夫孝之道矣,予是以有忧色。故’”君子一举 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 父母。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 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 言不及于己,然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 草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伐一木,杀一 兽,不以其时,非孝也。”
《曾子事父母篇》: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 曾子曰:“有爱而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 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 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辨者, 作乱之所由兴也。由己为无咎,则宁;由己为贤人,则 乱。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孝子 唯巧变,故父母安之。若夫坐如尸,立如齐,弗讯不言, 言必齐色,此成人之善者也,未得为人子之道也。”单 居离问曰:“事兄有道乎?”曾子曰:“有。尊事之,以为己望 也。兄事之,不遗其言。兄之行若中道,则兄事之。兄之 行若不中道,则养之。养之内,不养于外,则是越之也; 养之外,不养于内,则是疏之也。是故”君子内外养之也。单居离问曰:“使弟有道乎?”曾子曰:“有。嘉事不失时 也。弟之行若中道,则正以使之;弟之行若不中道,则 兄事之。诎。事兄之道若不可,然后舍之矣。”曾子曰:“夫 礼,大之由也;不与,小之自也。饮食以齿,力事不让,辱 事不齿,执觞觚杯豆而不醉,和歌而不哀。夫弟者,不 衡坐,不苟越,不干逆”色,趋翔周旋,俛仰从命,不见于 颜色,未成于弟也。
《曾子制言上篇》曾子曰:“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夫礼, 贵者敬焉,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少者友焉,贱者惠焉。 此礼也,行之则行也,立之则义也。今之所谓行者,犯 其上,危其下,衡道而强立之。天下无道,故若天下有 道,则有司之所求也。故君子不贵兴道之士,而贵有 耻之士也。若由富贵兴道者与贫贱,吾恐其或失也”; 若由贫贱兴道者与富贵,吾恐其羸骄也。夫有耻之 士,富而不以道则耻之;贫而不以道则耻之。弟子无 曰不我知也。鄙夫鄙妇相会于廧阴,可谓密矣,明日 则或扬其言矣。故士执仁与义,而明,行之未笃故也, 胡为其莫之闻也?杀六畜不当及亲,吾信之矣;使民 不时失国,吾信之矣。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 与之皆黑。”是故人之相与也,譬如舟车然,相济达也, 己先则援之,彼先则推之。是故人非人不济,马非马 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君子之为弟也,行则 为人负,无席则寝其趾,使之为夫人则否。近市无贾, 在田无野,行无据旅。苟若此,则夫杖可因笃焉。富以 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 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父母之仇,不与 同生,兄弟之仇,不与聚国,朋友之仇,不与聚乡,族人 之仇,不与聚邻,良贾深藏如虚。君子有盛教如无。弟 子问于《曾子》曰:“夫士,何如则可以为达矣?”曾子曰:“不 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今 之弟”子病下人不知事贤,耻不知而又不问,欲作则 其知不足,是以惑暗,终其世而已矣,是谓穷民也。《曾 子》门弟子或将之晋,曰:“吾无知焉。”曾子曰:“何必然?往 矣。有知焉谓之友,无知焉谓之主。且夫君子执仁立 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 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曾子制言中篇》曾子曰:“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 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 也。夫唯进之何功?退之何守?是故君子进退有二观 焉。故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得志,不 安贵位,不博厚禄;负耜而行道,冻饿而守仁。谓其守 也,则君子之义也。其功守之义,有知之则愿也,莫之 知,苟吾自知也,吾不仁;其人虽独也,吾弗亲也。故君 子不假贵而取宠,不比誉而取食,直行而取礼,比说 而取友。有说,吾则愿也;莫我说”,苟吾自说也。故君子 无悒悒于贫,无勿勿于贱,无惮惮于不闻。布衣不完, 蔬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知我,吾无诉诉;不 知我,吾无悒悒。是以君子直言直行,不宛言而取富, 不屈行而取位。畏之见逐,智之见杀,固不难。诎身而 为不仁,宛言而为不智,则君子弗为也。君子虽言不 受,必忠,曰道;虽行不受,必忠,曰仁;虽谏不受,必忠,曰 智。天下无道,循道而行,衡涂而偾,手足不揜四支,不 被手足,节四支。说者申殷勤耳。《诗》云:“行有死人,尚或 墐之。”则此非士之罪也,有士者之羞也。是故君子以 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 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昔者舜,匹夫也,土地之厚则 得而有之,人徒之众则得而使之,舜唯以得之也。是 故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昔者伯夷、叔齐死于 沟浍之闲,其仁成名于天下。夫二子者,居河、济之闲, 非有土地之厚,货粟之富也,言为文章,行为表缀于 天下。是故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 业,夕而自省,以役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曾子制言》下篇曾子曰:“天下有道,则君子诉然以交 同;天下无道,则衡言不革;诸侯不听,则不干其土;听 而不贤,则不践其朝。是以君子不犯禁而入,入境及 郊,问禁请命,不通患而出危色,则秉德之士不谄矣。 故君子不谄富贵以为己说,不乘贫贱以居己尊。凡 行不义,则吾不事;不仁,则吾不长;奉相仁义,则吾与 之聚,群向尔寇盗,则吾与虑。国有道则𥥛若入焉,国 无道,则𥥛若出焉。如此之谓义,夫有世义者哉?”曰:“仁 者殆,恭者不入,慎者不见。使正直者则迩于刑,弗违 则殆于罪。”是故君子错在高山之上,深泽之污,聚橡 栗藜藿而食之,生耕稼以老十室之邑。是故昔者禹 见耕者五耦,而武过十室之邑,则下“为秉德之士”存 焉。
《曾子疾病篇》:“曾子疾病,曾元抑首,曾华抱足。曾子曰: ‘微乎!吾无夫颜氏之言,吾何以语汝哉!然而君子之 务尽有之矣。夫华繁而寔寡者,天也;言多而行寡者, 人也。鹰’”�“以山为卑而层巢其上,鱼鳖鼋鼍以渊为 浅而穴其中,卒其所以得之者饵也。是故君子苟
无以利害义,则辱何由至哉?”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不敢求远;小者不审,不敢言大。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复者 而先施焉。亲戚既殁,虽欲孝,谁为孝?年既耆艾,虽欲 弟,谁为弟?故“孝有不及,弟有不时。”其此之谓与!言不 远身,言之主也;行不远身,行之本也。言有主,行有本, 谓之有闻矣。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 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与君 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 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与君子游,如长日加益而不 自知也;与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几何而不陷 乎哉?吾不见好学盛而不衰者矣,吾不见好教如食 疾子矣,吾不见日省而月考之其友者矣,吾不见孜 孜而与来而改者矣!”
《天圆篇》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者,诚有之 乎?”曾子曰:“离而问之云乎?”单居离曰:“弟子不察此以 敢问也。”曾子曰:“天子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 之谓圆,下首之谓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 不揜也。且来,吾语汝。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 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 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故火曰“外景”,而金水内景。 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阳之精 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 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兴作也。阴阳之气,各静其 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 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 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毛虫毛而后 生,羽虫羽而后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 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 人为裸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毛虫之精者曰麟, 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 龙,裸虫之精者曰圣人。龙非风不举,龟非火不兆,此 皆阴阳之际也,兹四者所以役圣人之也。是故圣人 为天地主,为山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圣人慎守 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 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 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其闲不容发。 圣人立五礼以为民望,制五衰以别亲疏,和五声之 乐以导民气;合五味之调以察民情;正五色之位,成 五谷之名,序五牲之先后贵贱。诸侯之祭牲,牛曰太 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牲,《特豕》曰“馈食,无 禄者稷馈。稷馈者无尸,无尸者,厌也。宗庙曰刍豢,山 川曰牺牷,割列穰瘗,是有五牲。”此之谓品物之本、礼 乐之祖,善否治乱之所由兴作也。
按《新序》:曾参之处,郑人有与曾参同名姓者杀人,人 告其母曰:“曾参杀人。”其母织自若也。顷然,一人又来 告之,其母曰:“吾子不杀人。”有顷,一人又来告,其母投 杼下机,逾墙而走。
按《说苑尊贤篇》:鲁人攻费,曾子辞于费君曰:“‘请出,寇 罢而后复来请。姑毋使狗豕入吾舍’。费君曰:‘寡人之 于先生也,人无不闻。今鲁人攻我而先生去我,我胡 守先生之舍’?”鲁人果攻费而数之,罪十,而曾子之所 争者九。会师罢,费君复修曾子舍而后迎之。
按《论衡》:曾参性至孝,尝出薪于野,客至其家欲去,其 母曰:“愿留。”参未到,母以左手扼右臂,参即驰至,问母 曰:“臂何恙乎?”母曰:“今者客至,扼臂以呼汝耳。”
按《搜神记》:曾子从仲尼在楚而心动,辞归问母,母曰: “思尔啮指。”孔子曰:“曾参之孝,精感万里。”
按《阙里志》:唐高宗总章六年,赠曾子太子少师;睿宗 太极三年,加赠太子太保。元宗开元二十七年,赠郕 伯;宋度宗咸淳三年,封郕国公,配享先圣;元文宗至 顺三年,加赠宗圣公;明嘉靖九年,更正孔庙祀典,改 郕国公号称“宗圣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