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七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一百七十八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一百七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一百七十八卷目录

     孝弟部总论二

      家语困誓

      荀子子道篇

      大戴礼记哀公问于孔子 曾子本孝 曾子立孝 曾子大孝 曾子事父母

      曾子疾病 卫将军文子

      吕氏春秋孝行

      扬子孝至篇

      孝经钩命诀论孝七则

      孝经左契论孝九则

      朱子学的道在

      朱子大全集答范伯崇

      大学衍义补躬孝弟以敦化

      曹月川集夜行烛

    学行典第一百七十八卷

    孝弟部总论二

    孔子家语

    《困誓》

    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芸树艺,手 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名不称孝,何也?”孔子曰:“意者 身不敬与?辞不顺与?色不悦与?古之人有言曰:‘人与 己与,不汝欺’。今尽力养亲,而无三者之阙,何谓无孝 之名乎?”孔子曰:“由汝志之。吾语汝,虽有国士之力,而 不能自举其身,非力之少,势不可矣。夫内行不修,身” 之罪也。行修而名不彰,友之罪也。行修而名自立。故 君子入则笃行,出则交贤。何谓“无孝名乎?”

    荀子

    《子道篇》

    “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 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若夫志以礼安,言 以类接,则儒道毕矣,虽舜不能加毫末于是矣。孝子 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 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 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 敬。”故可以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 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悫以慎 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此之谓也。故劳苦雕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 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 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鲁哀公问于孔 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 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曰:‘子从父命,孝 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 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 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 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 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 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 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子路问于孔子 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 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 逊与?”色不顺与?古之人有言曰:“衣与缪与,不女聊。”今 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无此三者, 则何以为而无孝之名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语汝,虽 有国士之力,不能自举其身。”非无力也,势不可也。故 入而行不修,身之罪也;出而名不彰,友之过也。故君 子入则笃行,出则友贤,何为而无孝之名也;

    大戴礼记

    《哀公问于孔子》

    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 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 敬与?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 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 其本,枝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 子,配以及配。君子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大王之 道也如此,国家顺矣。”公曰:“敢问何谓敬身?”孔子对曰: “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君子言不过辞, 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能敬 其身,则能成其亲矣。”公曰:“敢问何谓成亲?”孔子对曰: “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归之名,谓之君子之子, 是使其亲为君子也,是为成其亲名也已。”

    《曾子本孝》

    《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与!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痹亦 弗凭,不苟笑,不苟訾,隐不命,临不指,故不在尤之中 也。孝子恶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兴焉。故恶言不出 于口,烦言不及于己。故孝子之事亲也,居易以俟命, 不兴险行以徼幸。孝子游之,暴人违之,出门而使,不以或为父母忧也。险涂隘巷,不求先焉,以爱其身,以 不敢忘其亲也。”“孝子之使人也,不敢肆行,不敢自专 也。父死三年,不敢改父之道”,又能事父之朋友,又能 率朋友以助敬也。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谏;士之孝也, 以德从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恶食任善,不敢臣三德。 故孝之于亲也,生则有义以辅之,死则哀以莅焉,祭 祀则莅之以敬,如此而成于孝子也。

    《曾子立孝》

    《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故为人子而不 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能畜其子者;为人弟而 不能承其兄者,不敢言人兄,不能顺其弟者;为人臣 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也。故 与父言,言畜子,与子言,言孝父,与兄言,言顺弟,与弟 言言承兄,与君言,言使臣,与臣言,言事君,君子之孝 也。忠爱以敬,反是乱也。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微 谏不倦,听从而不怠,欢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 尽力无礼,则小人也;致敬而不忠,则不入也。是故礼 以将其力,敬以入其忠。饮食移味,居处温愉,著心于 此,济其志也。”子曰:“可人也,吾任其过;不可人也,吾辞 其罪。《诗》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子之”辞也。“夙兴夜寐, 无忝尔所生。”言不自舍也。不耻其亲,君子之孝也。是 故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谓也;未有长,而顺 下可知者,弟弟之谓也;未有治,而能仕可知者,先修 之谓也。故曰:孝子善事君,弟弟善事长。君子一孝一 弟,可谓知终矣。

    《曾子大孝》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公明 仪问于《曾子》曰:“夫子可谓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 何言与?君子之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参 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身者,亲之遗体也。行亲之遗 体,敢不敬乎?故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 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 也。五者不遂,灾及其身,敢不敬乎?故烹熟鲜香,尝而 进之,非孝也,养也。君子之所谓孝者,国人皆称愿焉, 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民之本教曰孝,其行之 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 久为难;久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 父母恶名,可谓能终也。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宜此 者也;忠者,中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礼者,体此者也; 行者,行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 此作。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 衡之而衡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 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 而放诸北海而准。《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 服。”此之谓也。孝有三:大孝不匮,中孝用劳,小孝用力。 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慈爱 忘劳,可谓用力矣;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惧 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殁,以哀祀之,加 之如此,谓礼终矣。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伤瘳,数 月不出,犹有忧色。弟子问曰:“夫子伤足瘳矣,数月不 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吾闻 之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 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 体,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之不敢忘也。今予忘夫孝 之道矣,予是以有忧色。故君子一举足不’”敢忘父母, 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举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 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也;一出言 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然 后不辱其身,不忧其亲,则可谓孝矣。草木以时伐焉, 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 孝也。”

    《曾子事父母》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曾子曰:“有。爱而 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 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 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辨。争辨者,作乱之所由兴 也。由己为无咎,则宁;由己为贤人则乱。孝子无私乐, 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孝子惟巧变,故父母 安之。若夫坐如尸,立如齐,弗讯不言,言必齐色。此成 人之善者也,未得为人子之道也。”单居离问曰:“事兄 有道乎?”曾子曰:“有。尊事之,以为己望也。兄事之,不遗 其言。兄之行若中道,则兄事之;兄之行若不中道,则 养之。养之内,不养于外,则是越之也;养之外,不养于 内,则是疏之也。是故君子内外养之”也。单居离问曰: “使弟有道乎?”曾子曰:“有。嘉事不失时也。弟之行若中 道,则正以使之;弟之行若不中道,则兄事之。诎事兄 之道若不可,然后舍之矣。”曾子曰:“夫礼,大之由也,不 与小之自也。饮食以齿,力事不让,辱事不齿,执觞觚 杯豆而不醉,和歌而不哀。夫弟者,不衡坐,不苟越,不 干逆色,趋翔周旋,俛”仰从命,不见于颜色,未成于弟 也

    《曾子疾病》

    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 其不复者而先施焉。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孝?年既 耆艾,虽欲弟,谁为弟?故“孝有不及,弟有不时”,其此之 谓欤!

    《卫将军文子》

    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

    吕氏春秋

    《孝行》

    “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所谓本者,非耕耘 种殖之谓,务其人也。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 务其本也。”务本莫贵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 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 耕耘疾,守战固不罢北。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 事之纪也。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 惟孝也。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后及所疏,必先以所 重,而后及所轻。今有人于此,行于亲重,而不简慢于 轻疏,则是笃谨孝道,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故爱其 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 加于百姓,究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曾子》曰:“身者,父 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 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 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 敬乎?”《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于不孝。”曾子曰:“先王之 所以治天下者五: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 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所谓贵德,为其近于圣也;所 谓贵贵,为其近于君”也;所谓贵老,为其近于亲也;所 谓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于弟也。《曾 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 全之,子弗敢阙。”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 守宗庙,可为孝矣。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第,节饮食, 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 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 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 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

    扬子

    《孝至篇》

    “孝莫大于宁亲,宁亲莫大于宁神,宁神莫大于四表 之欢心。”撰孝至。孝至矣,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父母, 子之天地欤?无天何生?无地何形?天地裕于万物,万 物裕于天地裕,父母之裕不裕矣。事父母自知不足 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孝 子有祭乎?有斋乎?夫能存亡形属荒绝者,惟斋乎?故 “孝子之于斋,见父母之存也。是以祭不宾人,而不祭 豺獭乎?”或曰:“死生尽礼,可谓能子乎?”曰:“石奋、石建,父 子之美也。无是父,无是子,无是子,无是父。”或曰:“必也, 两乎?”曰:“与尧无子,舜无父,不如尧父舜子也。子有含 菽缊絮而致滋美其亲,将以求孝也。人曰‘伪’。”“如之何?” 曰:“假儒衣书,服而读之,三月不归,孰曰非儒也?”或曰: “何以处伪?”曰:“有人则作之,无人则辍之之谓伪。观人 者审其作辍而已矣。不为名之名其至矣;为名之名 其次也。”或问“忠言嘉谟。”曰:“言合稷契之谓忠,谟合皋 陶之谓嘉。”或曰:“邵如之何?”曰:“亦勖之而已。庳则秦仪 鞅,斯亦忠嘉矣。尧舜之道皇兮,夏殷周之道将兮,而 以延其光兮。”或曰:“何谓也?”曰:“尧舜以其让,夏禹以其 功,殷周以其伐。”或曰:“食如蚁,衣如华,朱轮驷马,金朱 煌煌,无已泰乎?”曰:“由其德,舜禹受天下,不为泰。不由 其德,五两之纶,半通之铜,亦泰矣。天下之通道五,所 以行之者一曰勉。”或曰:“力有扛洪鼎,揭华旗,智德亦 有之乎?”曰:“百人矣。德谐顽嚚让万国,知情天地形,不 测百人乎?”或问君,曰:“明光。”问臣,曰:“若禔。”“敢问何谓也?” 曰:“君子在上则明而光其下,在下则顺而安其上。”或 曰:“圣人事异乎?”曰:“圣人德之为事异,亚之。故常修德 者,本也;见异而修德者,末也。本末不修而存者,未之 有也。天地之得斯民也,斯民之得一人也,一人之得 心矣。吾闻诸《传》,老则戒之,在得年弥高而德弥卲者, 是孔子之徒欤?”或问:“德有始而无终,与有终而无始 也孰宁?”曰:“宁先病而后瘳乎?宁先瘳而后病乎?”或问 “大”,曰:“小。”“问远?”曰:“迩。”未达。曰:“天下为大,治之在道,不亦 小乎?四海为远,治之在心,不亦迩乎?”或问“俊哲、洪、秀。” 曰:“知哲,圣人之谓俊,秀颖,德行之谓洪。君子动则拟 诸事,事则拟诸礼。”或问:“群言之长,群行之宗。”曰:“群言 之长,德言也;群行之宗,德行也。”或问泰和。曰:“其在唐 虞成周乎!观《书》及《诗》,温温乎其和可知也。周康之时, 颂声作乎下,《关雎》作乎上,习治也;齐桓之时缊,而《春 秋》美邵陵,习乱也。故习治则伤始乱也,习乱则好始 治也。汉德其可谓允怀矣!黄支之南,大夏之西,东鞮 北女,来贡”其珍。汉德其可谓允怀矣,世鲜焉。芒芒圣 德,远人咸慕,上也;“武义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夷滑 夏,蠢迪王人,屈国丧师,无次也。麟之仪,仪凤之师,师 其至矣乎?“螭虎桓桓,鹰隼䎒䎒”,未至也。或曰:“讻讻北人,被我纯缋,带我金犀,珍膳宁”“不亦享乎?”曰:“昔在 高文武,实为兵主,今稽首来臣,称为北藩,是为宗庙 之神,社稷之灵也,可不享乎?龙堆以西,大漠以北,鸟 裔兽裔,郡劳王师,汉家不为也。朱厓之绝,捐之之力 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明道 信义,致帝者之用,成天地之化,使粒食之民,粲也晏 也,享于鬼神,不亦飨乎!天道劳功。”或问劳功,曰:“日一 日劳,考载曰功。”或曰:“君逸臣劳,何天之劳?”曰:“于事则 逸,于道则劳。”周公以来未有。汉公之懿也,勤劳则过 于阿衡。汉兴二百一十载而中天,其庶矣乎!辟廱以 本之,学校以教之,礼乐以容之,舆服以表之,复其井 刑,勉人役,唐矣夫。

    孝经钩命诀

    《论孝七则》

    《国多孝》则“风雨时。”

    孝旨如《醴泉》。

    “作乐制礼,孝以事天”,则“景星见”也。

    流深者其水不测,孝至者其敬无穷。

    “正朝夕”者视“北辰”,“正情性”者视孝子。

    “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 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 致如父之意。

    不时谓之“败岁”,不孝谓之“戮民。”

    孝经左契

    《论孝九则》

    “元气混沌,孝在其中。天子孝,天龙负图,地龟出书,夭 孽消灭,景云出游。”庶人孝,则泽林茂,浮珍舒怪草,秀 水出神鱼。

    孝弟之至,通于神明。病则致其忧,顾额消形,求医翼 全。

    孝顺二亲,得算二千。天司录所,表事,赐算中功,社福 永来。

    《赤雀》者,“王者孝,则衔书来。”

    《孝经》者,篇题就号也。所以表指括意,序中书名,出义 见道,曰“著。”《一字苞》十八章,为天地喉襟,道要德本,故 挺以题,符篇冠就。

    《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则凤凰巢。

    《不孝敬》,痹在喉,寿命凶。

    “天序日月星辰以自光,人序孝弟忠信以自彰”,务“一 德也。”

    孝之弥身也,犹春气之澹澹也。

    朱子学的

    《道在》

    朱子曰:“人之所以有此身者,受形于母而资始于父。 虽有强暴之人,见子则怜,至于襁褓之儿,见父则笑。 果何为而然哉? 一失其身,则亏体辱亲,虽日用三 牲之养,亦不足以为孝矣。 父母爱子之心未尝少 置,人子爱亲之心亦当跬步不忘。 父母在,不远游。 远游则去亲远而为日久,定省旷而音问疏,不唯己 之思亲不置,亦恐亲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已 告云之东,即不敢更适西。欲亲必知己之所在而无 忧,召己则必至而无失。 人子以父母之心为心,则 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 古之君子,思 所以显其亲者,惟立身扬名之为足恃。是以不求诸 人而求诸己,不务其外而务其内。” 或问:“尽其道谓 之孝。”曰:“夫以一身推之,则身也者,资父母血气以生 者也。尽其道者,则能敬其身;敬其身者,则能敬其父 母矣。 几谏只是渐渐细密,谏不要峻暴,硬要阑截。”

    《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 ,事生固当爱敬然。

    亦人道之常,其至于送死,则人道之大变。孝子之事 亲,舍是无以用其力矣。故尢以为大事,而必诚必信, 不使少有后日之悔也。 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 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 问:“人不幸处继母异兄 弟不相容,当如何?”朱子曰:“从古来自有那样子。公看 舜如何,只是为人子止于孝。 舜之事瞽,瞍欲使之, 未尝不在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 天下无不可事 之亲,顾我所以事之者,未若舜耳。” 余隐之云:“仲子 之兄非不友,孰使之避?仲子之母非不慈,孰使之离?” 曰:“政使不慈不友,亦无避去之理。观舜之为法于天 下者,则知之矣。” 尝解《诗》论鲁庄公之母,引赵子之 言。或问:“子可以制母乎?”曰:“夫死从子,通乎其下,况国 君乎?若庄公者,哀痛以思父,诚敬以事母,威刑以驭 下,车马仆从,莫不俟命。夫人徒往乎?夫人之往也,则 是公哀敬之不至,威命之不行耳。” 问:“鲧既被诛,禹 又出而委质,不知如何?”曰:“盖前人之愆。”又问:“以鲧为 有罪,又盖其愆,非显父之恶否?”曰:“且如今人,其父击 碎人之器物,其子买而偿之,岂是显父”之恶?

    朱子大全集

    《答范伯崇》

    “性中只有仁义礼智,曷尝有孝弟来?”此语亦要体会 得是,若差了,即不成道理。盖天下无性外之物,岂性外别有一物名孝弟乎?但方在性中,即但见仁义礼 智四者而已。仁便包摄了孝弟在其中,但未发出来, 未有孝弟之名耳。非孝弟与仁各是一物,性中只有 仁而无孝弟也。犹天地一元之气,只有水火木金土, 言水而不曰江河淮济,言木而不曰梧槚樲棘,非有 彼而无此也。伊川又云:“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 仁为孝弟之本。”此皆要言,细思之则自见矣。

    大学衍义补

    《躬孝弟以敦化》

    《商书伊训》曰:“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 海。”

    臣按:先儒有言“孝弟之道达之天下而谓之立者,尽吾爱亲之道于此,使天下之爱其亲者莫不视我以为法,尽吾敬长之道于此,使天下之敬其长者莫不视我以为准” ,此即所谓建中、建极也。爱敬之道既立于此,则爱敬之化必形于彼,始而一家、次而一国、终而四海之大,莫不各有亲也,各有长也,亦莫不有爱“敬之心也。观感兴起,孝弟之心油然而生,则各亲其亲,各长其长,而天下平矣。” 臣惟天生人君,而付之以肇修人纪之任,必使三纲六纪皆尽其道,然后不负上天之所命。然其所以肇修之端,则在乎爱敬焉。爱敬既立,则由家而国而天下天下之人无不爱其亲,敬其长,人人亲亲而长长,家家能爱而能敬。天下之人皆由吾君一人植立以感化之也。

    《礼记》: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 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 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

    臣按:人君之爱其亲、敬其长、尽吾为人子、为人少之礼耳,而非欲人之贵有亲、贵用命而为之也。然而天下之人见吾爱吾之亲、敬吾之长,则曰:“以万乘之尊、四海之富犹且尽为人子之礼以爱其亲、尽为人少之礼以敬其长,况吾侪小人哉?” 于是咸知以爱亲为事而贵有亲,于是由己父之亲而推之,凡一家之亲不敢以不爱焉,咸知以敬长为事而用其命。于是由己兄之命而推之,凡在上之命,无不顺焉。是则人君之爱敬行之于一家,自然有以错之于天下之大。此无他,以心感心,天下无异心,因化致化,天下无异化故也。

    《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臣按:人之生也,得天地之理以为性,性之中则具此仁理,具此仁理自然便有此“和顺之德,故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 ,是则所谓孝弟也。孝弟出于良心,自然不为逆理乱常之事,君子知其然,凡事必务于根本,根本既立然后推之以仁民爱物,无一民不得其生,无一物不得其性,皆由乎一念之仁。而一念之仁,则起于爱亲而敬兄也。

    《大学》曰:“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 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臣按:朱熹尝言,“《大学》先说上行下效,则絜矩” 处是就政事上说,若但兴起其善心不使得遂其心,虽能兴起亦徒然耳,如政烦赋重,不得养其父母、畜其妻子,安得遂其善心?须是推己之心以及于彼,使彼仰足以事、俯足以育,方能使人。兴起者圣人之化也,然有以化之而所以推而处之者可无其则乎?所谓则者矩也,矩者,所以为方之器也。先儒谓“匠欲为方,必先度之以矩。” 欲平天下者,以何物为矩而度之邪?亦惟此心而已。我心所欲,即人心所欲。我欲老吾老,长吾长,而人亦欲老其老,长其长,吾即推吾之所以欲老老长长之心而度天下之人心。知其心所欲老老长长,而无异于我也。以我之心度彼之心。吾之老者吾老之使之得以安其老;吾之长者吾长之使之得以遂其长。吾既得以遂吾“老之” 、“长之” 之心,而彼之有老、有长者亦得以遂其老之、“长之” 之愿。而为其老者、长者又皆安其老、遂其长,无一人之不得其所,无一家之不如其意,无有废而不举之处,无有偏而不均之患,人人皆然,家家皆然。推之于国而国亦然,推之于天下,而天下亦莫不然。古之所谓“明明德于天下” 者,其端实在于此。盖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心德之全在于仁,而行仁之本先乎孝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行之之端于是乎启,处之之则于是乎周,治国平天下之要道,孰有加于此哉。

    《孟子》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弟之义,颁白者不负 戴于道路矣。”

    臣按:先儒有言,“古者道路之闲轻任并重任分,颁白者不提挈” ,不特子弟代父兄之劳,凡行道之人

    少者皆分代老者之任。行道者如此,则居家者可知,其于家者既能孝弟如此,则其于国者必能尊君亲上矣。若是者,岂非庠序设教之功哉?然学校之设所以明伦,人伦非止于亲长也,而圣贤之论立教者,莫不以孝弟为先焉。孟子告齐梁之君,又欲其于孝弟之义深致其丁宁反复之意,盖以孝弟者人心之所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平天下之要道,实有在于斯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 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臣按:先儒有言仁义根于人心所同,有行之则甚近而易,其要在乎亲亲、长长,但人各自亲亲、长长则仁义流行天下,岂有不平者乎?张栻谓味此数语,尧、舜、三王之治可得而推,则是唐、虞、三代之治所以后世不及者,以人人有士君子之行也。人人有士君子之行,则溥天之下无一人而不孝不弟焉,孝弟者行仁义之本。仁义充塞于天下,岂非雍熙泰和之世乎?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臣按:孔门传授以孝弟为仁义之实,而施于政治者必本仁义,而仁义之推行必始于孝弟。孔子曰:“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曾子曰:“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长,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 ,而孟子于是二者尢切切焉不一而足。盖亲亲长长达于天下而为仁义,天下之人各亲其亲、各长其长,则仁义“之效著,而天下无不平治矣。”

    《孟子》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又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 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 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 也。”

    臣按:为治之道不外于仁义,而仁义必先于孝弟,盖人人各有爱亲之心,所以爱亲者即仁也。人人皆有敬长之心,所以敬长者即义也。亲者吾之私亲,吾爱吾之亲若私也,然而通之天下之人亦莫不爱其私亲,与吾之所以爱吾之亲者无以异,使有一人之不爱焉非所以为仁也。兄者吾之私长,吾敬吾之兄若“私也” ,然而达之天下之人,亦莫不敬其私兄,与吾之所以敬吾之兄者无不同。使有一人之不敬焉,非所以为义也。噫!良心出于一人之私,仁义通之天下之大,因心为治,天下之平,其端在此矣。

    曹月川集

    《夜行烛》

    孝乃百行之原,万善之首,上足以感天,下足以感地, 明足以感人,幽足以感鬼神。所以古之君子,自生至 死,顷步而不敢忘孝焉。今我家严行在孝道常患不 及,故略述圣贤明孝之格言以告之。 孝子保亲全 家之道,当以进谏为心也。且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者,其孝大于养极甘脆者矣;和色柔声,谏父母于善 者,其孝大于拜医求药者矣。《书》称虞舜曰:“父顽母嚚 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良以此也。然此不惟 孝子当行,而实慈父慈母之所当察焉。 《诗》曰:“凡今 之人,莫如兄弟。”盖兄弟本一气而分形,乃同胞共乳。 是则举世之人,岂有如兄弟之至亲哉!今人多昵妻 子之爱,忘兄弟之亲,小则阋墙斗狠,大则分门割户, 侧目相视,如仇如敌,切齿相恨,如狼如虎,伤一气之 私,为众人之耻。惟我家严,深恶于此,请略述古人明 兄弟之亲,破流俗之惑者,以为垂训之助云。 某尝 于兄弟聚会之时,从容言曰:“兄弟,天合者也;夫妻,人 合者也。”今人有兄弟分居,未闻有夫妇分居者焉,是 则疏天合而亲人合者也。岂非惑之甚哉?有识君子, 何若与兄与弟相亲相爱,以笃吾天合之好,生则同 乐于一门之内,死则同乐于一坟之中,岂不美乎?况 人之生死离合,朝不虑夕。古人言:“人活一世七十稀。” 且以七十为期。除幼小无知及疾病违离外,兄弟齐 会同欢,不能以十年,况未及七十而死者乎?且家严 兄弟四人,今“止有一人在。咱兄弟六人明年今日未 知谁在”,因作诗以讽之,辞虽鄙野,心则真诚念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