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015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十五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第十五卷目录
文学名家列传三
汉二
贾山 邹阳
枚乘 严忌
司马迁 胡安
严助 朱买臣
徐乐 严安
终军 庄匆奇
张宽
文学典第十五卷
文学名家列传三
汉二
贾山
按《汉书》本传:“山,颍川人也。祖父袪,故魏王时博士弟 子也。山受学袪,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尝给事 颍阴侯为骑。孝文时,言治乱之道,借秦为谕,名曰至 言。其辞曰:‘臣闻为人臣者,尽忠竭愚,以直谏主,不避 死亡之诛者,臣山是也。臣不敢以久远谕,愿借秦以 为谕,唯陛下少加意焉’。”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于内, “成名于外,而使后世不绝息。”至秦则不然,贵为天子, 富有天下,赋敛重数,百姓任罢,〈读曰疲〉“赭衣半道,群盗 满山,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而听,一夫大謼,天 下向应者,陈胜是也。秦非徒如此也,起咸阳而西至 雍,离宫三百,钟鼓帷帐,不移而具。又为阿房之殿,殿 高数十仞,东西五里,南北千步,从车罗骑,四马骛驰, 旌旗不桡”,为宫室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聚 庐而托处焉。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 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 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 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死葬乎骊山,吏徒数十 万人,旷日十年,下彻三泉,合采金石,冶铜锢其内,漆 涂其外,被以珠玉,饰以翡翠,中成观游,上成山林,为 葬薶之侈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蓬颗蔽冢而托 葬焉。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海内, 而不笃礼义,故天殃已加矣。臣昧死以闻,愿陛下少 留意而详择其中。”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 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之言,明主 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者,虽 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 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箕子、比干之贤,身死亡而 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 之人皆得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 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 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 重,非特万钧也。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 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迺况于纵欲,恣 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 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 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古者圣王之制史 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瞽诵《诗》谏,公卿比谏,士传言 谏过,庶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 也。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徙之,所以永有天下也。 天子之尊,四海之内,其义莫不为臣,然而养三老于 太学,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在前,祝鲠在后,公 卿奉杖,大夫进履,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 谏。故以天子之尊,尊养三老,视孝也。立辅弼之臣者, 恐骄也;置直谏之士者,恐不得闻其过也。“学问至于 刍荛”者,求善无餍也。商人庶人诽谤己而改之,从善 无不听也。昔者,秦政力并万国,富有天下,破六国以 为郡县,筑长城以为关塞。秦地之“固,大小之势,轻重 之权,其与一家之富,一夫之强,胡可胜计也!”然而兵 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秦王贪狼暴虐,残贼 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 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 什一而籍,君有馀财,民有馀力,而颂声作。秦皇帝以 千八百国之民,自“养,力罢不能胜其役,财尽不能胜 其求,一君之身耳。所以自养者,驰骋弋猎之娱,天下 弗能供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 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 下坏也。”秦皇帝身在之时,天下已坏矣,而弗自知也。 秦皇帝东巡狩,至会稽、琅邪,刻石著其功,自以为过。 尧舜统县石铸锺虡筛土,筑阿房之宫,自以为万世有天下也。古者圣王作谥,三四十世耳,虽尧、舜、禹、汤、 文、武絫世广德,以为子孙基业,无过二三十世者也。 秦皇帝曰“死而以谥法”,是父子名号有时相袭也。以 一至万,则世世不相复也。故死而号曰始皇帝。其次 曰二世皇帝者,欲以一至万也。秦皇帝“计其功德,度 其后嗣,世世无穷,然身死才数月耳,天下四面而攻 之,宗庙灭绝矣。”秦皇帝居灭绝之中而不自知者,何 也?天下莫敢告也。其所以莫敢告者,何也?亡养老之 义,亡辅弼之臣,亡进谏之士,纵恣行诛,退诽谤之人, 杀直谏之士。是以道谀媮合苟容,比其德则贤于尧 舜,课其功则贤于汤武。天下已溃而莫之告也。《诗》曰: “匪言不能,胡此畏忌。听言则对,谮言则退。”此之谓也。 又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天下未尝亡士也,然而文 王独言以宁者,何也?文王好仁则仁兴,得士而敬之 则士用,用之有礼义。故不致其爱敬则不能尽其心, 不能尽其心则不能尽其力,不能尽其力则不能成 其功。故古之贤君于其臣也,尊其爵禄而亲之。疾则 临视之,亡数死则往吊哭之,临其小敛、大敛,已棺涂, 而后为之服锡衰麻绖而三临其丧。未敛不饮酒食 肉,未葬不举乐,当宗庙之祭,而死为之废乐。故古之 君人者于其臣也,可谓尽礼矣。服法服,端容貌,正颜 色,然后见之。故臣下莫敢不竭力尽死,以报其上,功 德立于后世而令闻不亡也。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 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 士,天下皆䜣䜣焉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 下之士,莫不精白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 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月 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 之,又必怠于政矣。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 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省厩马以赋县传,去 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馀匹以振贫民。礼高年,九 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赐天下男子爵,大 臣皆至公卿。发御府金,赐大臣宗族亡不被泽者。赦 罪人,怜其亡发,赐之巾;怜其衣赭书其背,父子兄弟 相见也,而赐之衣。”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 年膏雨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 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而盗贼少。此天下之 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 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 功业方就,名闻方昭,四方乡风。今从豪俊之臣,方正 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 之望,臣窃悼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不胜大 愿,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 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古 者大臣不媟,故君子不常见其齐“严之色,肃敬之容, 大臣不得与宴游,方正修絜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 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 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四海,垂于 万世子孙矣。诚不如此,则行日坏而荣日灭矣。夫士 修之于家,而坏之于天子之廷,臣窃愍之。陛下与众 臣宴游,与大臣方“正朝廷论议。夫游不失乐,朝不失 礼,议不失计,轨事之大者也。”其后文帝除铸钱令,山 复上书谏,以为变先帝法,非是。又讼淮南王无大罪, 宜急令反国。又言柴唐子为不善足以戒。章下诘责。 对以为“钱者,亡用器也,而可以易富贵。富贵者,人主 之操柄也。令民为之,是与人主共操柄,不可长也。”其 言多激切,善指事意,然终不加罚,所以广谏争之路 也。其后复禁钱铸云。
邹阳
按《汉书》本传:阳,齐人也。汉兴,诸侯王皆自治民,聘贤 吴王濞,招致四方游士。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 皆以文辩著名。久之,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不朝, 阴有邪谋。阳奏书谏,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 秦为谕,因道胡、越、齐、赵、淮南之难,然后迺致其意。其 辞曰:“臣闻秦倚曲台之宫,悬衡”〈关西为衡〉天下,画地而不 犯,兵加胡、越,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 以叩函谷,咸阳遂危。何则?列郡不相亲,万室不相救 也。“今胡数涉北河之外,上覆飞鸟,下不见伏菟,斗城 不休,救兵不至,死者相随,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 不绝。何则?强赵责于河间,六齐望于惠后,城阳顾于 卢博,三淮南之心思坟墓,大王不忧”,臣恐救兵之不 专,胡马遂进窥于邯郸,越水长沙,还舟青阳,虽使梁 并淮南之兵,下淮东,越广陵,以遏越人之粮;汉亦折 西河而下,北守漳水,以辅大国。胡亦益进,越亦益深, 此臣之所为大王患也。臣闻交龙襄首奋翼,则浮云 出流,雾雨咸集。圣王底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 名。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饰固陋 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然臣所以历数王 之朝,背淮千里而自致者,非恶臣国而乐吴民也,窃 高下风之行,尤说大王之义,故愿大王之无忽,察听 其志。臣闻“鸷鸟絫,百不如一。”鹗夫全赵之时,武力鼎士,袨服丛台之下者,一旦成市,而不能止幽王之湛 患淮“南连山东之侠,死士盈朝,不能还厉王之西也。 然而计议不得,虽诸贲不能安其位,亦明矣。故愿大 王审画而已。”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 求衣,自立天子之后,使东牟朱虚、东褒义父之后,深 割婴儿,王之壤子王梁、代,益以淮阳,卒仆济北,囚弟 于雍者,岂非象新垣平等哉!今天子新据“先帝之遗 业,左规山东,右制关中,变权易势,大臣难知。大王弗 察,臣恐周鼎复起于汉,新垣过计于朝,则我吴遗嗣 不可期于世矣。高皇帝烧栈道水,章邯兵不留行,收 弊民之倦,东驰函谷,西楚大破。水攻则章邯以亡其 城,陆击则荆王以失其地,此皆国家之不几者也。愿 大王孰察之。”吴王不内其言。是时,景帝少弟梁孝王 贵盛,亦待士。于是邹阳、枚乘、严忌知吴不可说,皆去 之梁,从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忼慨不苟合,介于羊 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 将杀之。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絫,迺从狱中上 《书》曰:“‘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 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 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 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竭诚,毕议愿知, 左右不明,卒从吏讯,为世所疑,是使荆轲、卫先生复 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昔玉人献宝,楚王 诛之;李斯竭忠,胡亥极刑。是以箕子阳狂,接舆”避世, 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 亥之听,毋使臣为箕子、接舆所笑。臣闻比干剖心,子 胥鸱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怜焉。 《语》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故樊 于期逃秦之燕,藉荆轲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齐之魏, 临城自刭,以郤齐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齐、 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国死两君者,行合于志, 慕义无穷也。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 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苏秦相 燕,人恶之燕王,燕王按剑而怒,食以𫘝𫘨;白圭显于 中山,人恶之于魏文侯,文侯赐以夜光之璧。何则?两 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故女无美恶, 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司马喜膑脚于 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 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交,故不能 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负 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 “心。故百里奚乞食于道路,缪公委之以政;甯戚饭牛 车下,桓公任之以国。此二人者,岂素宦于朝,借誉于 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坚于胶漆,昆 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 鲁听季孙之说逐孔子,宋任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 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 铄金,积毁销骨也。秦用戎人由余而伯中国,齐用越 人子臧而强威宣,此二国岂系于俗,牵于世,系奇偏 之浮辞哉?公听并观,垂明当世。故意合则胡、越为兄 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则骨肉为仇敌,朱象、管、蔡是 矣。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明,后宋、鲁之听,则五伯不 足侔,而三王易为也。是以圣王觉寤捐子之之心,而 不说田常之贤;封比干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覆 于天下。何则?欲善亡厌也。夫晋文亲其仇,强伯诸侯; 齐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则?慈仁殷勤,诚加于心, 不可以虚辞借也。至夫秦用商鞅之法,东弱韩、魏,立 强天下,卒车裂之;越用大夫种之谋,禽劲吴而霸中 国,遂“诛其身。是以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于陵,子仲 辞三公为人灌园。”今人主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报 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 爱于士,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 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然则荆轲湛七族,要离 燔妻子,岂足为大王道哉!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 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 前也。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以左右先 为之容也。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隋珠和璧,秪怨结而 不见德;有人先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今夫天 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 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 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 是使布衣之士不得为枯木朽株之资也。是以圣王 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而不牵乎卑乱之语,不 夺乎众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之言以信荆 轲,而匕首窃发;周文王猎泾、渭,载吕尚归,以王天下。 秦信左右而亡,周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挛拘 之语,驰域外之议,独观乎昭旷之道也。今人主沈谄 谀之辞,牵帷廧之制,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此鲍 焦所以愤于世也。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私污义;底 厉名号者,不以利伤行。故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 朝歌,墨子回车。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于威“重之权,胁于位势之贵,回面污行以事谄谀之人,而求亲 近于左右,则士有伏死堀穴岩薮之中耳,安有尽忠 信而趋阙下者哉!”书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 初,胜诡欲使王求为汉嗣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 地,径至长乐宫,自使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爰 盎等皆建以为不可,天子不许。梁王怒,令人刺杀盎。 上疑梁,杀之,使者冠盖相望,责梁王。梁王始与胜、诡 有谋,阳争以为不可,故见谗。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 谏。及梁事败,胜、诡死,孝王恐诛,迺思阳言,深辞谢之, 赍以千金,令求方略解罪于上者。阳素知齐人王先 生年八十馀,多奇计,即往见,语以其事。王先生曰:“难 哉!人主有私怨”深怒,欲施必行之诛,诚难解也。以太 后之尊,骨肉之亲,犹不能止,况臣下乎!昔秦始皇有 伏怒于太后,群臣谏而死者以十数。得茅焦,为廓大 义。始皇非能说其言也,迺自强从之耳。茅焦亦�“脱 死如毛牦耳,故事所以难者也。今子欲安之乎?”阳曰: “邹、鲁守经,学齐、楚多辩,知韩、魏时有奇节,吾将历问 之。”王先生曰:“子行矣,还过我而西。”邹阳行月馀,莫能 为谋。还过王先生曰:“臣将西矣,为如何?”王先生曰:“吾 先日欲献愚计,以为众不可盖,窃自薄陋,不敢道也。 若子行,必往见王长君,士无过此者矣。”邹阳发寤于 心曰:“敬诺。”辞去不过梁。迳至长安,因客见王长君。长 君者,王美人兄也,后封为盖侯。邹阳留数日,乘间而 请曰:“臣非为长君,无使令于前,故来侍也。愚戆窃不 自料,愿有谒也。”长君诡曰:“幸甚!”阳曰:“窃闻长君弟得 幸后宫,天下无有,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爰 盎事即穷竟,梁王恐诛,如此,则太后怫郁泣血,无所 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矣。臣恐长君危于絫卵,窃为 足下忧之。”长君惧然曰:“将为之奈何?”阳曰:“长君诚能 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 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 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 长君深自计之。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 立为天子,封之于有卑。夫仁人之于兄弟,无藏怒,无 宿怨,厚亲爱而已,是以后世称之。鲁公子庆父使仆 人杀子般,狱有所归,季友不探其情而诛焉,庆父亲 杀闵公,季子缓追免贼,《春秋》以为亲亲之道也。鲁哀 姜薨于夷,孔子曰:“齐桓公法而不谲,以为过也。”以是 说天子,徼幸梁事不奏。长君曰:“诺。”乘间入而言之。及 韩安国亦见长公主,事果得不治。初,吴王濞与七国 谋反,及发齐济北,两国城守不行。汉既破吴,齐王自 杀,不得立嗣。济北王亦欲自杀,幸全其妻子。齐人公 孙玃谓济北王曰:“臣请试为大王明说梁王通意。天 子说而不用,死未晚也。”公孙玃遂见梁王曰:“夫济北 之地,东接强、齐,南牵吴、越,北胁燕、赵。此四分五裂之 国,权不足以自守,劲不足以捍寇,又非有奇怪,云以 待难也。虽坠言于吴,非其正计也。昔者郑祭仲许宋 人立公子突,以活其君,非义也。《春秋》记之,为其以生 易死,以存易亡也。乡使济北见情实,示不从之端,则 吴必先历齐,毕济北,招燕、赵而总之,如此则山东之 从结而无隙矣。今吴、楚之王,练诸侯之兵,驱白徒之 众,西与天子争衡,济北独底节坚守不下,使吴失与 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者,未必非 济北之力也。”夫以区区之济北而与诸侯争强,是以 羔犊之弱而捍虎狼之敌也。守职不桡,可谓诚一矣。 功义如“此,尚见疑于上,胁肩低首,絫足抚衿,使有自 悔不前之心,非社稷之利也。臣恐藩臣守职者疑之。 臣窃料之,能历西山,径长乐,抵未央,攘袂而正议者, 独大王耳。上有全亡之功,下有安百姓之名,德沦于 骨髓,恩加于无穷,愿大王留意详惟之。”孝王大悦,使 人驰以闻。济北王得不坐徙封于淄川。
枚乘
按《汉书》本传:“乘字叔,淮阴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 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臣闻得全者全昌, 失全者全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 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 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 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 愿披腹心而效愚忠,唯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于 臣乘言。“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 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马方 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 队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 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于絫卵,难于上天;变 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今欲极天命之寿,敝无 穷之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以居泰山之安, 而欲乘絫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以为大 王惑也。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愈 多,景愈疾,不知就阴而止,景,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 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音怆寒也〉一人炊之, 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于彼而救之于此,譬犹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 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 谓善射矣。然其所止,迺百步之内耳。比于《臣乘》,未知 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 何自来?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断干。水非石之钻, 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 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 围之木,始生如糵,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 生,先其未形也。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 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絫行,不知其善,有时 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 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吴王不纳。乘等去而 之梁,从孝王游。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晁错为汉定制 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 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枚乘复说吴王曰:“昔者 秦西举胡戎之难,北备榆中之关,南距羌筰之塞,东 当六国之从。六国”乘信陵之籍,明苏秦之约,厉荆轲 之威,并力一心以备秦。然秦卒禽六国,灭其社稷,而 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今汉 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脩戎狄之义,而南朝羌筰, 此其与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今夫 谗谀之臣为大王讣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 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夫举吴兵 以訾于汉,譬犹蝇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齿,利剑锋接, 必无事矣。”天子闻吴率失职,诸侯愿责先帝之遗约, 今汉亲诛其三公以谢前过,是大王之威加于天下, 而功越于汤武也。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 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 诸侯,方输错出,运行数千里,不绝于道,其珍怪不如 东山之府;转粟西乡,陆行不绝,水行满河,不如海陵 之仓。脩治上林,杂以离宫,积聚玩好,圈守禽兽,不如 长洲之苑;游曲台,临上路,不如朝夕之池。深壁高垒, 副以关城,不如江淮之险。此臣之所以为大王乐也。 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之有吞天 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袭大王 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饷道;梁王饬车骑,习战射,积粟 固守,以备荥阳,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 夫三淮南之计,不负其约,齐王杀身以灭其迹,四国 不得出兵其郡,赵囚邯郸,此不可掩,亦已明矣。大王 已去千里之国而制于十里之内矣。张、韩将北地,弓 高宿左右,兵不得下壁,军不得大息,臣窃哀之。愿大 王孰察焉。”吴王不用乘策,卒见禽灭。汉既平七国,乘 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为弘农都尉。乘久为大国上 宾,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乐郡吏,以病去官。复游 梁,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孝王薨,乘归淮阴。武帝 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迺以安车蒲轮征 乘,道死。诏问乘子,无能为文者,后迺得其孽子皋。
严忌
按:《汉书艺文志》“《庄夫子赋》二十四篇。”〈注〉名忌,吴人。 按《嘉兴府志》:“汉严忌姓庄,避明帝讳,称严,由拳人,与 司马相如俱好词赋,哀屈原忠贞不遇,作词曰:‘哀时 命。遭景帝不好词赋,无所得志,闻梁孝王右文通宾 客,乃徒步入梁,受知孝王,与邹阳、枚乘俱见尊重,而 忌名尤盛,世称严夫子’。”
司马迁
按:《汉书》本传:“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史记作北〉正。黎、 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 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宣王 时,官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 间,司马氏适晋,晋中军随会奔魏,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 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 秦者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兵伐蜀,遂拔, 因而守之。错孙蕲,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夏侯。 蕲与武安坑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 华池。蕲孙昌,为秦王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元孙卬 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汉之 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毋怿,毋怿为汉 市长。毋怿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 为太史公。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 论于黄子。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愍学者不达 其意而师悖,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传》曰:‘天下一 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 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 阳之术,大详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畏,然其叙四时 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 事难尽从,然其叙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 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 强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 下之分,不可改也。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 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澹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 之要,与时迁徙,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 而易操,事小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 仪表也,君唱臣和,主先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佚。至 于大道之要,去健羡,黜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 则竭,形大劳则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 也。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曰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 以为天下纪纲。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夫儒者 以《六经》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 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 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上尧、舜,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 茨不剪,棌椽不斲,饭土簋,歠土刑,粝粱之食,藜藿之 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尽 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率,故天下共。若此,则尊 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 也。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 长,虽百家不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壹断 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 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 相逾越,虽百家不能改也。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 反其意,剸决于名,时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 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道家无为, 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 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 物先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 度,因物兴舍。故曰“圣人不巧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 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 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款言不听,奸迺 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迺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 迺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 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 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合,故圣人重之。 由此观之,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不先定其神形, 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 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 《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几疑,浮沅、 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 阸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 西征巴蜀以南,略卭筰、昆明,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 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 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雒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 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 天官,事后世中弃绝于予乎?女复为太史,则续吾祖 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 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 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 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 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大王、王季思虑,爰 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 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 以来四百有馀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 内壹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 “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 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 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鐀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 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 记。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 孔子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而明之,正《易》传,继《春秋》, 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攘 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为何作《春秋》哉?”太史公曰: “余闻之董生,周道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 壅之。孔子知时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 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 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 切著明也。《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经纪,别 嫌疑,明是非,定犹与,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 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 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纲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 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 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辩是非,故长 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 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 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 保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故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朝一夕 之故,其渐久矣。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 不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者, 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不 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诛死之罪。其实皆以善 为之,而不知其义,被之空言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 指,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 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 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大过予之,受而不敢辞。 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 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 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 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 明?”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虙戏至 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 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 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已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 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 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 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矣,而不用,有国者耻也。 主上明圣,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掌其官,废明 圣盛德不载,灭功臣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 罪莫大焉。余所为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 而君比之《春秋》,谬矣。”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遭李陵 之祸,幽于累绁,迺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 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五帝本纪》第一, 《夏本纪》第二,《殷本纪》第三,《周本纪》第四,《秦本纪》第五, 《始皇本纪》第六,《项羽本纪》第七,《高祖本纪》第八,《吕后 本纪》第九,《孝文本纪》第十,《孝景本纪》第十一,《今上本 纪》第十二,《三代世表》第一,《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六国 年表》第三,《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诸侯年表》第五,《高 祖功臣年表》第六,《惠景间功臣年表》第七,《建元以来 侯者年表》第八,《王子侯者年表》第九,《汉兴以来将相 名臣年表》第十,《礼书》第一,《乐书》第二,《律书》第三,《历书》 第四,《天官书》第五,《封禅书》第六,《河渠书》第七,《平准书》 第八;《吴太伯世家》第一,《齐太公世家》第二,《鲁周公世 家》第三,《燕召公世家》第四,《管蔡世家》第五,《陈杞世家》 第六,《卫康叔世家》第七,《宋微子世家》第八,《晋世家》第 九,《楚世家》第十,《越世家》第十一,《郑世家》第十二,《赵世 家》第十三,《魏世家》第十四,《韩世家》第十五,《田完世家》 第十六,《孔子世家》第十七,《陈涉世家》第十八,《外戚世 家》第十九,《楚元王世家》第二十,《荆燕王世家》第二十 一,《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留侯世家》第二十五,《陈丞相 世家》第二十六,《绛侯世家》第二十七,《梁孝王世家》第 二十八,《五宗世家》第二十九,《三王世家》第三十,《伯夷 列传》第一,《管晏列传》第二,《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司马 穰苴列传》第四,《孙子吴起列传》第五,《伍子胥列传》第 六,《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商君列传》第八;《苏秦列传》第 九;《张仪列传》第十;《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穰侯列传》 第十二;《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孟子荀卿列传》第十 四;《平原虞卿列传》第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六;《魏公 子列传》第十七;《春申君列传》第十八;“范雎《蔡泽列传》” 第十九;《乐毅列传》第二十;“《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 一,《田单列传》第二十二,《鲁仲连列传》第二十三,《屈原 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刺客列 传》第二十六,《李斯列传》第二十七,《蒙恬列传》第二十 八;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淮阴侯韩信列传》第三十二,《韩 王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田儋列传》第三十四,《樊郦 滕灌列传》第三十五;《张丞相仓列传》第三十六,《郦生 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傅靳蒯成侯列传》第三十八,《刘 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爰 盎朝错列传》第四十一;《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田叔列传》第四十四,《扁鹊 仓公列传》第四十五,《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魏其武 安列传》第四十七《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李将军列 传》第四十九《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平津主父列 传》第五十一《匈奴列传》第五十二《南越列传》第五十 三《闽越列传》第五十四《朝鲜列传》第五十五《西南夷 列传》第五十六,《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淮南衡山 列传》第五十八,《循吏列传》第五十九,《汲郑列传》第六 十,《儒林列传》第六十一,《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大宛列 传》第六十三,《游侠列传》第六十四,《佞幸列传》第六十 五,《滑稽列传》第六十六,《日者列传》第六十七,《龟策列 传》第六十八,《货殖列传》第六十九。惟汉继五帝末,流 接三代绝业。周道既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 堂石室,金鐀玉板,图籍散乱。汉兴,萧何次律令,韩生 申军法,张仓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 进,《诗》《书》往往间出。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谊朝
错明申韩,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仍父子相继。�其职曰:“於戏!余惟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 世主天官,至于余乎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 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 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 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 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 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 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 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蓻, 成一家言,协《六经异传》,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 京师,以俟后圣君子。”第七十,迁之《自叙》云尔,而十篇 缺,有录无书。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 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之 曰:“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 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 言,仆非敢如是也。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顾 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 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锺子期死,伯牙 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若仆 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 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今少卿 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 然不可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 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不报,幸勿过。”仆 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 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 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 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 宫刑。刑馀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昔 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 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中材之人,事 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 奈何令刀锯之馀,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 待罪辇毂下,二十馀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 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 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 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 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 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 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 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迺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 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 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才, 长无乡曲之誉,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奉薄技出 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 忘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材力,务壹心荣职, 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仆与李 陵俱居门下,素非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御杯酒接 殷勤之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 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 徇国家之急。”其素所蓄积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夫 人臣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赴公家之难,斯已奇矣。 今举事壹不当,而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 仆诚私心痛之。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 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横挑强胡,卬亿万之师,与 单于连战十馀日,所杀过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 之君长咸震怖,迺悉征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 共攻而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 伤如积然。李陵壹呼劳军,士无不起,躬流涕沫血,饮 泣,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陵未没时,使有来报, 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 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 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凄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 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之死力,虽 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 报汉,事已无可奈何,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 仆怀欲陈之而未“有路。适会召问,即以此指推言陵 功,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未能尽明。明主不 深晓,以为仆沮贰师而为李陵游说,遂下于理。拳拳 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家贫,财赂不 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身非木石, 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诉者?此正少 卿“所亲见仆行事岂不然邪?李陵既生,降𬯎其家声, 而仆又茸以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 一二为俗人言也。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 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 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 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 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 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 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棰 楚受辱,其次鬄髦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 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 不可不厉也。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阱槛之 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 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 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 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 已至此,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 也,拘牖里,李斯,相也,具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 越、张敖,南乡称孤,系狱具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 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 奴,灌夫受辱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财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 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 曷足怪乎!且人不能蚤自财,绳墨之外,已稍陵夷,至 于鞭棰之间,迺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 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 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迺有不得已也。今仆 不幸蚤失二亲,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 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 焉?仆虽怯,耎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湛 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 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 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古者富 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 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 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 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 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 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及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 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 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 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 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 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 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 为乡党戮笑,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 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 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污,未尝不 发背霑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 穴耶?故且从俗浮湛,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 迺教以推贤进士,无迺与仆之私指谬乎?今虽欲自 雕瑑,曼辞以自解,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要之死 日,然后是非迺定。”书不能尽意,故略陈固陋。迁既死 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 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胡安
按《四川总志》:“胡安,临邛人,聚徒于白鹤山,相如从之 受经。”
严助
按《汉书》本传:“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或言族家子 也。郡举贤良对策百馀人,武帝善助对,繇是独擢助 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 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 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 廷多事,娄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 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 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 臣数诎其尤亲幸者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 马相如。相如常称疾避事,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 畜之,唯助与寿王见任用,而助最先进。建元三年,闽 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告急于汉,时武帝年未二十,以 问太尉田鼢,鼢以为越人相攻击,其常事,又数反复, 不足烦中国往救也。自秦时弃不属。于是助诘鼢曰: “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 阳而弃之,何但越也?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不 振,尚安所诉,又何以子万国乎?”上曰:“太尉不足与计。 吾新即位,不欲出虎”符发兵郡国,乃遣助以节发兵 会稽。会稽守欲距法,不为发。助乃斩一司马,谕意指, 遂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罢。后三岁,闽越 复兴兵击南越。南越守天子约,不敢擅发兵,而上书 以闻。上多其义,大为发兴,遣两将军将兵诛闽越。淮 南王安上书谏曰:“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缓刑罚,薄 赋敛,哀鳏寡,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盛德上隆,和泽 下洽,近者亲附,远者怀德,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自以没身不见兵革。”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 陛下重之。越,方外之地,劗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 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 强弗能服,威弗能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 足以烦中国也。”故古者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 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远近势异也。自汉初定已来 七十二年,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然天子未尝 举兵而入其地也。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谿谷 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 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其一。 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 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 丛,弗能尽著,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天下赖宗庙之灵, 方内大宁,戴白之老,不见兵革,民得夫妇相守,父子 相保,陛下之德也。越人名为藩臣,贡酎之奉不输大 内,一卒之“用不给上事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 是反以中国而劳蛮夷也。且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 覆,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日之积也。一不奉诏,举 兵诛之,臣恐后兵革无时得息也。间者数年,岁比不 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赖陛下德泽振救之,得 毋转死沟壑。四年不登,五年复蝗,民生未复。今发兵 行数千里,资衣粮入越地,舆轿而隃领,拖舟而入水, 行数百千里,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 蝮蛇猛兽。夏月暑时,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也,曾未 施兵接刃,死伤者必众矣。前时南海王反,陛下先臣 使将军简忌将兵击之,以其军降,处之上淦。后复反, 会天暑多雨,楼船卒水居击棹”,未战而疾死者过半。 亲老涕泣,孤子諕号,破家散业,迎尸千里之外,裹骸 骨而归,悲哀之气,数年不息,长老至今以为记,曾未 入其地,而祸已至此矣。臣闻“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 民之各以其愁苦之气,薄阴阳之和,感天地之精,而 灾气为之生也。陛下德配天地,明象日月,恩至禽兽, 泽及草木。一人“有饥寒不终其天年而死者,为之凄 怆于心。”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 露中原,霑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 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不习南方地形者,多以越为 人众兵强,能难边城;淮南全国之时,多为边吏。臣窃 闻之,与中国异,限以高山,人迹所绝,车道不通,天地 所以隔外内也。其入中国,必下领水。领水之山峭峻, 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载食粮下也。越人欲为变,必 先田馀干界中,积食粮乃入。伐材治船边城守候诚 谨。越人有入伐材者,辄收捕,焚其积聚,虽百越,奈边 城何?且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又无车骑弓弩之 用,然而不可入者,以保地险,而中国之人不能其水 土也。臣闻越甲卒不下数千万,所以入之,五倍乃足, 挽车奉饷者,不在其中。南方暑湿,近夏瘅热暴露,水 居,蝮蛇蠚生,疾疠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 虽举越国而虏之,不足以偿所亡。臣闻《道路》言,闽越 王弟甲弑而杀之。甲以诛死,其民未有所属。陛下若 欲来内,处之中国,使“重臣临存,施德垂赏,以招致之, 此必携幼扶老,以归圣德。若陛下无所用之,则继其 绝世,存其亡国,建其王侯,以为畜越,此必委质为藩 臣,世共贡职。陛下以方寸之印,丈二之组,填抚方外, 不劳一卒,不顿一戟,而威德并行。今以兵入其地,此 必震恐,以有司为欲屠灭之也,必雉兔逃入山林险 阻,背而去之,则复相群聚;留而守之,历岁经年,则士 卒罢倦,食粮乏绝。男子不得耕稼树种,妇人不得纺 绩织纴,丁壮从军,老弱转饷,居者无食,行者无粮,民 苦兵事,亡逃者必众,随而诛之,不可胜尽,盗贼必起。 臣闻长老言,秦之时,尝使尉屠雎击越,又使监禄凿 渠通道。越人逃入深山,林丛不可得攻,留”军屯守空 地,旷日持久,士卒劳倦,越乃出击之,秦兵大破,乃发 适戍以备之。当此之时,内外骚动,百姓靡敝,行者不 还,往者莫反,皆不聊生,亡逃相从,群为盗贼,于是山 东之难始兴。此老子所谓“师之所处,荆棘生之”者也。 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从,臣恐变故之生,奸邪 之作,由此始也。《周易》曰:“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克之。”鬼 方,小蛮夷;高宗,殷之盛天子也。以盛天子,伐小蛮夷, 三年而后克。言用心之不可不重也。臣闻天子之兵, 有征而无战,言莫敢校也。如使越人蒙死徼幸,以逆 执事之颜,行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 之首,臣犹窃为大汉羞之。陛下以四海为境,九州为 家,八薮为“囿,江汉为池,生民之属,皆为臣妾。人徒之 众,足以奉千官之共;租税之收,足以给乘舆之御。玩 心神明,秉执圣道,负《黼依》,冯玉几,南面而听断,号令 天下,四海之内,莫不向应。陛下垂德惠以覆露之,使 元元之民,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 穷,天下之安,犹太山而四维之也。夷狄之地,何足以 为一日之闲而烦汗马之劳乎?《诗》云:‘王犹允塞,徐方 既来’。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也。臣闻之,农夫劳而 君子养焉,愚者言而智者择焉”,臣安幸得为陛下守藩,以身为鄣蔽,人臣之任也。边境有警,爱身之死而 不毕其愚,非忠臣也。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 为一使之任也。是时汉兵遂出逾领,适会闽越王弟 馀善杀王以降,汉兵罢。上嘉淮南之意,美将卒之功, 迺令严助谕意,风指于南越。南越王顿首曰:“天子迺 幸兴兵诛闽越,死无以报。”即遣太子随助入侍。助还, 又谕淮南曰:“皇帝问淮南王,使中大夫王上书言事。 闻之朕奉先帝之休德,夙兴夜寐,明不能烛,重以不 德,是以比年凶”菑害众。夫以眇眇之身,托于王侯之 上,内有饥寒之民,南夷相攘,使边骚然不安,朕甚惧 焉。今王深惟重虑,明太平以弼朕失,称三代至盛,际 天接地,人迹所及,咸尽宾服,藐然甚惭,嘉王之意靡 有所终,使中大夫助谕朕意,告王越事。《助谕意》曰:“今 者大王以发屯临越事上书陛下,故遣臣助告王其 事。王居远事薄,遽不与王同其计,朝有阙政,遗王之 忧,陛下甚恨之。”夫兵固凶器,明主之所重出也。然自 五帝三王禁暴止乱,非兵未之闻也。汉为天下宗,操 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仰治。今闽 越王狠戾不仁,杀其骨肉,离其亲戚,所为甚多不义。 又数举兵侵陵百越,并兼邻国,以为暴强,阴计奇策, 入燔寻阳楼船,欲招会稽之地,以践句践之迹。今者 边又言闽王率两国击南越,陛下为万民安危久远 之计,使人谕告之曰:“天下安宁,各继世抚民,禁毋敢 相并。”有司疑其以虎狼之心,贪据百越之利,或于逆 顺,不奉明诏,则会稽、豫章必有长患。且天子诛而不 伐,焉有劳百姓、苦士“卒乎?”故遣两将屯于境上,震威 武,扬声乡。屯曾未会,天诱其衷,闽王陨命,辄遣使者 罢屯,毋后农时。南越王甚嘉被惠泽,蒙休德,愿革心 易行,身从使者入谢。有狗马之病,不能胜服,故遣太 子婴齐入侍。病有瘳,愿伏北阙,望大廷以报盛德。闽 王以八月举兵于冶南,士卒罢倦,三王之众相与攻 之,因“其弱弟馀善,以成其谋,至今国空虚,遣使者上 符节,请所立,不敢自立,以待天子之明诏。此一举不 挫一兵之锋,不用一卒之死,而闽王伏辜,南越被泽, 威震暴王,义存危国,此则陛下深计远虑之所出也。 事效见前,故使臣助来谕王意。”于是王谢曰:“虽汤伐 桀,文王伐崇,诚不过此。臣安妄以愚意狂言,陛下不 忍加诛,使使者临诏,臣安以所不闻,诚不胜厚幸。”助 由是与淮南王相结而还。上大说。助侍燕从容。上问 助居乡里时,助对曰:“家贫,为友婿富人所辱。”上问所 欲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 问。赐书曰:“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 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 大江间者阔焉,久不闻问,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从 横。助恐,上书谢,称“《春秋》天王出居于郑,不能事母,故 绝之。臣事君,犹子事父母也。臣助当伏诛,陛下不忍 加诛,愿奉三年计最。”诏许,因留侍中。有奇异,辄使为 文,及作赋颂数十篇。后淮南王来朝,厚赂遗助,交私 论议。及淮南王反事,与助相连。上薄其罪,欲勿诛。廷 尉张汤争,以为:“助出入禁门,腹心之臣,而外以诸侯 交私。如此,不诛,后不可治。”助竟弃市。
朱买臣
按《汉书》本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 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 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 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馀 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 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其后买” 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 臣饥寒,呼饭饮之。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 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待诏公车,粮用乏,上 计吏卒更乞丐之。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 《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 侍中。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中国。上使 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 人守险,千人不得上。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 山五百里,居大泽中。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 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上拜买臣会稽太守。上谓买 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 首辞谢。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 到军与俱进。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 饭食,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直 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买臣入室中, 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 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皆醉, 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其故人素轻买臣 者,入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 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徐出户。有顷,长安厩吏乘驷 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 道,县吏并送迎车百馀乘,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 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悉召 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居岁馀,买臣 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征 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数年,坐法免官,复为丞相 长史,张汤为御史大夫。始,买臣与严助俱侍中,贵用 事,汤尚为小吏,趋走买臣等前。后汤以廷尉治淮南 狱,排陷严助,买臣怨汤。及买臣为长史,汤数行丞相 事,知买臣素贵,故陵折之。买臣易汤坐床上,弗为礼。 买臣深怨,常欲死之,后遂告汤阴事,汤自杀,上亦诛 买臣。买臣子山拊,官至郡守、右扶风。
徐乐
按《汉书》本传:乐燕郡无终人也,上书曰:“臣闻天下之 患在于土崩,不在瓦解,古今一也。何谓土崩?秦之末 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尺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 名族之后,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 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天下从风,此其 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 政不脩,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此之谓土崩。故 曰“天下之患在乎土崩。”何谓瓦解?吴、楚、齐、赵之兵是 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 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 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 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未衰,而安 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竟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 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 势,虽布衣穷处之士,或首难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 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 虽有强国劲兵,不得还踵而身为禽,吴、楚是也,况群 臣百姓能为乱乎?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贤主之所 留意而深察也。间者,关东五谷数不登,年岁未复,民 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民宜有 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 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 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 矣。故虽有强国劲兵,陛下逐走兽,射飞鸟,弘游燕之 囿,淫从恣之观,极驰骋之乐,自若金石丝竹之声,不 绝于耳,帷幄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而天下 无宿忧。名何必夏、子,俗何必成、康?虽然,臣窃以为陛 下天然之质,宽仁之资,而诚以天下为务,则禹、汤之 名不难侔,而成、康之俗未必不复兴也。此二体者立, 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 馀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背依,摄袂而揖王公,此陛 下之所服也。臣闻“图王不成,其敝足以安。”安则陛下 何求而不得,何威而不成,奚征而不服哉?
严安
按《汉书》本传:严安者,临菑人也。以故丞相史上书曰: “臣闻邹子曰:‘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当时则用过 则舍之,有易则易之,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 也。今天下人民用财侈靡,车马、衣裘、宫室皆竞修饰, 调五声使有节族,杂五色使有文章,重五味,方丈于 前以观,欲天下。彼民之情,见美则愿之,是教民以侈’” 也。侈而无节,则不可赡,民离本而徼末矣。末不可徒 得,故搢绅者不惮为诈,带剑者夸杀人以矫夺,而世 不知愧,故奸宄浸长。夫佳丽珍怪固顺于耳目,故养 失而泰,乐失而淫,礼失而采,教失而伪。伪、采、淫、泰,非 所以范民之道也。是以天下人民逐利无已,犯法者 众。臣愿为民制度以防其淫,使贫富“不相耀,以和其 心。心既和平,其性恬安,恬安不营则盗贼销,盗贼销 则刑罚少,刑罚少则阴阳和,四时正,风雨时,草木畅 茂,五谷蕃孰,六畜遂字,民不夭厉,和之至也。”臣闻周 有天下,其治三百馀岁;成康其隆也,刑错四十馀年 而不用;及其衰,亦三百馀年,故五伯更起。伯者,常佐 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内,以尊天子。五伯 既没,贤圣莫续,天子孤弱,号令不行,诸侯恣行强陵, 弱众暴寡,田常篡齐,六卿分晋,并为战国。此民之始 苦也。”于是强国务攻弱,国,修守合,从连衡,驰车毂击, 介胄生虮虱,民无所告诉。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 战国,称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 以为钟虡,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 子,人人自以为更生乡使秦缓刑罚,薄赋敛,省繇役, 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佞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 则世世必安矣。秦不行是风,循其故俗,为知巧权利 者进,笃厚忠正者退,法严令苛,谄谀者众,日闻其美, 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强胡,避地 进境,戍于北河,飞刍挽粟,以随其后。又使尉屠雎将 楼船之士攻越,使监禄凿渠运粮,深入越地,越人逃 遁,旷日持久,粮食乏绝,越人击之,秦兵大败。秦乃使 尉佗将卒以戍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 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馀年,丁男被甲, 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陈胜、吴广举陈武臣,张耳举赵,项梁 举吴,田儋举齐,景驹举郢,周市举魏,韩广举燕,穷山 通谷,豪士并起,不可胜载也。然本皆非公侯之后,非 长官之吏,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动,不 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壤长地进。至乎伯王,时教使 然也。秦贵“为天子,富有天下,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 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今徇南夷,朝夜 郎,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 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今中国无狗吠 之警,而外累于远方之备,靡敝国家,非所以子民也; 行无穷之欲,甘心快意,结怨于匈奴,非所以安“边也。 祸拏而不解,兵休而复起,近者愁苦,远者惊骇,非所 以持久也。今天下锻甲摩剑,矫箭控弦,转输军粮,未 见休时”,此天下所共忧也。夫兵久而变起,事烦而虑 生。今外郡之地,或几千里,列城数十,形束壤制,带胁 诸侯,非宗室之利也。上观齐、晋所以亡,公室卑削,六 卿大盛也;下览秦之所以灭,刑“严文刻,欲大无穷也。 今郡守之权,非特六卿之重也;地几千里,非特闾巷 之资也;甲兵器械,非特棘矜之用也;以逢万世之变, 则不可胜讳也。”后以安为骑马令。
终军
按《汉书》本传:“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 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 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 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 事中。从上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一角而五蹄。时又得 奇木,其枝旁出,辄复合于木上。上异此二物,博谋群” 臣军上对曰:“臣闻《诗》颂君德,乐舞后功,异经而同指, 明盛德之所隆也。南越窜屏,葭苇,与鸟鱼群,正朔不 及其俗,有司临境,而东瓯内附,闽王伏辜,南越赖救, 北胡随畜荐居,禽兽行,虎狼心,上古未能摄。大将军 秉钺,单于奔幕,票骑抗旌,昆邪右衽,是泽南洽而威 北畅也。若罚不阿近,举不遗远,设官俟贤,县赏待功, 能者进以保禄,罢者退而劳力,刑于宇内矣。履众美 而不足,怀圣明而不专,建三宫之文质,章厥职之所 宜”,封禅之君无闻焉。夫天命初定,万事草创,及臻六 合同风,九州共贯,必待明圣润色祖业,传于无穷。故 周至成王,然后制定,而休征之应见。陛下盛日月之 光,垂圣思于勒成;专神明之敬,奉燔瘗于郊宫,献享 之精交神,积和之气塞明,而异兽来获,宜矣。昔武王 中流未济,白鱼入于王舟,俯取以燎,群公咸曰休哉。 今郊祀未见于神祇,而获兽以馈,此天之所以示飨 而上通之符合也。宜因昭时令,日改定,告元苴以白 茅于江淮,发嘉号于营丘,以应缉熙,使著事者有纪 焉。盖“六鶂退飞,逆也;白鱼登舟,顺也。夫明暗之征,上 乱飞鸟,下动渊鱼,各以类推。今野兽并角,明同本也; 众支内附,示无外也。若此之应,殆将有解编发,削左 衽,袭冠带,要衣裳,而蒙化者焉。斯拱而俟之耳。”对奏, 上甚异之,由是改元为元狩。后数月,越地及匈奴名 王有率众来降者,时皆以《军言》为《中元鼎》中博士徐 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 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 颛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 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 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颛己之 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王者无外。偃巡封 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馀藏,正二国废, 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 有东海,受其盐铁。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 盐,不足以”并给二郡邪?将势宜有馀,而吏不能也?何 以言之?偃矫制而鼓铸者,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今 鲁国之鼓,当先具其备,至秋乃能举火,此言与实反 者非?偃已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而直矫作威 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枉尺直 寻”,《孟子》称其不可。今所犯罪重,所就者小,偃自“予必 死而为之邪?将幸诛不加,欲以采名也?”偃穷诎,服罪 当死。军奏偃矫制颛行,非奉使体,请下御史征偃即 罪。奏可,上善其诘,有诏示御史大夫。初,军从济南,当 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 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 𦈡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 曰:“此使者迺前弃𦈡生也。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 还奏事,上甚说。当发使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 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 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 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 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 任,窃不胜愤懑。”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 大夫。南越与汉和亲,迺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 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 说,赐南越大臣印绶,壹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 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 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馀,故世谓之 “终童。”
庄匆奇
按:《汉书艺文志》:“常侍郎庄匆《奇赋》十一篇。”〈注〉枚皋同 时。
按《汉书严助传》:“严匆奇等并在左右。”〈详见上〉
按《七略》,“匆奇者,或言庄夫子子,或言族家子,庄助昆 弟也。从行至茂陵,诏造赋。”
张宽
按《四川总志》:“张宽,字叔文,成都人。景帝时,文翁为蜀 郡守,选宽等诣博士受业,还以教授于蜀,由是蜀学 比齐、鲁。仕至扬州刺史。作《春秋章句》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