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086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八十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第八十六卷目录
文学名家列传七十四
元一
马祖常 郝经
王鹗 李冶
杨果 刘因
邓剡 聂碧窗
王和卿〈关汉卿〉 李桢
阴幼遇〈幼达〉 余谦一
郑松 何逢原
曹泾 陶复亨
毛方直 虞廷硕
徐雷龙 黄圭〈罗志仁〉
余济 青阳梦炎〈翼〉
缪穆 姚云
漆希范 胡希是
邹致 曹伯启
汪珍 戴羽
李汉用 吴定翁
潘昂霄 张临
杨宏道 李敬简
宋规 连肇
王泰来 夏侯尚元
曹庆孙 方凤〈樗〉
李直方 叶宗英
吴可孙 周昂霄〈周阳凤〉
张淳 梁陟
苟正甫 卢摰
李京 雷光霆
程以临 熊师贤
张著〈思敬〉 李应龙
郭隚 仇远
赵东山 金似孙
徐钧 陈尧道
尤𤣱 陈杰
宋无 徐明善
白珽 凌岩
陆鹏南 姚登孙
黄叔英 张雯〈田〉
秦辅之
文学典第八十六卷
文学名家列传七十四
元一
马祖常
按《元史》本传:“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天山。 有锡里吉恩者,于祖常为高祖,金季为凤翔兵马判 官,以节死,赠恒州刺史,子孙因其官,以马为氏。曾祖 月合乃从世祖征宋,留汴掌馈饷,累官礼部尚书。父 润,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家于光州。祖常七岁知学, 得钱即以市书。十岁时,见烛欹烧屋,解衣沃水以灭” 火,咸嗟异之。既长,益笃于学。蜀儒张䇓讲道仪真,往 受业其门,质以《疑义》数十,䇓甚器之。延祐初,科举法 行,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 文字,拜监察御史。是时,仁宗在御已久,犹居东宫,饮 酒常过度。祖常上书,请“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 史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 天子承天地祖宗之重,当极调摄。至于酒醴,近侍进 御,当思一献百拜之义。”英宗为皇太子,又上书请慎 简师傅,于是奸臣铁木迭儿为丞相,威权自恣。祖常 知其盗,观国史,率同列劾奏其十罪,仁宗震怒,黜之。 秦州山移,祖常言:“山不动之物,今而动焉,由在野有 当用不用之贤,在官有当言不言之佞,故致然尔。”疏 闻,大臣皆家居待罪。祖常荐贤拔滞,知无不言。俄改 宣政院经历,月馀辞归。起为社稷署令。亡何,奸臣复 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久之,奸 臣既死,乃除翰林待制。泰定建储,擢典宝少监、太子 左赞善,寻兼翰林直学士,除礼部尚书。丁祖母忧,起 为右赞善,复除礼部尚书,寻辞归。天历元年,召为燕 王内尉,仍入礼部。两知贡举,一为读卷官,时称得人。 陞参议中书省事,参定亲郊礼仪,充读册祝官。拜治 书侍御史。历徽政副使,迁江南行台中丞。元统元年, 召议新政,赐白金二百两、钞万贯,又历同知徽政院 事,遂拜御史中丞。帝以其有疾,诏特免朝礼,光禄日 给上尊。祖常持宪,务存大体。西台御史劾其僚禁酤 时,面有酒,容以苛细黜之。山东廉访司言孔氏讼事, 以事关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除枢密副使。顷之,辞职归光州。复除江南行台中丞,又迁陕西行台中丞, 皆以疾不赴。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赠摅忠宣宪协正 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公,谥文贞。祖常立 朝既久,多所建明。尝议:“今国族及诸部,既诵圣贤之 书,当知尊诸母以厚彝伦。”又议:“将家子弟骄脆,有孤 任使,而庶民有挽强蹶张老死草野者,当建武学、武 举,储材以备非常。”时虽弗用,识者韪之。祖常工于文 章,宏赡而精核,务去陈言,专以先秦、两汉为法,而自 成一家之言,尤致力于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 可传者。有文集行于世。尝预修《英宗实录》,又译论《皇 图大训》《承华事略》,又编集《列后金鉴》《千秋记略》以进, 受赐优渥。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 叹赏,谓“中原硕儒唯祖常”云。
郝经
按《元史》本传,“经字伯常,其先潞州人,徙泽州之陵川。 家世业儒,祖天挺,元裕尝从之学。金末,父思温辟地 河南之鲁山。河南乱,居民匿窖中,乱兵以火熏灼之, 民多死,经母许亦死。经以蜜和寒葅汁,决母齿,饮之 即苏。时经九岁,人皆异之。金亡,徙顺天。家贫,昼则负 薪米为养,暮则读书。居五年,为守帅张柔、贾辅所知”, 延为上客。二家藏书皆万卷,经博览无不通,往来燕、 赵间。元裕每语之曰:“子貌类汝祖,才器非常。勉之!”宪 宗二年,世祖以皇弟开邸金莲川,召经,咨以经国安 民之道,条上数十事,大悦,遂留王府。是时连兵于宋, 宪宗入蜀,命世祖总统东师,经从至濮。会有《得宋国 奏议》以献,其言谨边防、守冲要凡七道,遂下诸将议。 经曰:“古之一天下者,以德不以力。彼今未有败亡之 衅,我乃空国而出,诸侯窥伺于内,小民凋弊于外,经 见其危,未见其利也。王不如修德布惠,敦族简贤,绥 怀远人,控制诸道,结盟饬备,以待西师,上应天心,下 系人望。顺时而动,宋不足图也。”世祖以经儒生,愕然 曰:“汝与张拔都议邪?”经对曰:“经少馆张柔家,尝闻其 论议,此则经臆说耳,柔不知也。”进《七道议》七千馀言, 乃以杨惟中为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使,经为副, 将归德军,先至江上,宣布恩信,纳降附。惟中欲私还 汴,经曰:“我与公同受命南征,不闻受命还汴也。”惟中 怒,弗听。经率麾下扬旌而南,惟中惧谢,乃与经俱行。 经闻宪宗在蜀,师久无功,进《东师议》,其略曰:“经闻图 天下之事于未然则易,救天下之事于已然则难。已 然之中复有未然者,使往者不失,而来者得遂,是尤 难也。国家以一旅之众,奋起朔漠,斡斗极以图天下, 马首所向,无不摧破。灭金源,并西夏,蹂荆、襄,克成都, 平大理,𨅬跞诸夷,奄征四海,有天下十八,尽元魏金 源故地而加多,廓然莫与侔大也。惟宋不下,未能混 一,连兵构祸逾二十年”,何曩时掇取之易,而今日图 惟之难也。夫取天下,有可以力并,有可以术图。并之 以力则不可久,久则顿弊而不振;图之以术则不可 急,急则侥幸而难成。故自汉、唐以来,树立攻取,或五 六年,未有逾十年者。是以“其力不弊,而卒能保大定 功。”晋之取吴,隋之取陈,皆经营比佽十有馀年,是以 其术得成,而卒能混一。或久或近,要之成功各当其 可,不妄为而已。国家建极开统,垂五十年,而一之以 兵,遗黎残姓,游气惊魂,虔刘劘荡,殆欲歼尽。自古用 兵,未有如是之久且多也,其力安得不弊乎?且括兵 率赋,朝下“命而夕出师,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阖国大 举,以之伐宋而图混一,以志则锐,以力则强,以土则 大,而术则未尽也。苟于诸国既平之后,息师抚民,致 治成化,创法立制,敷布条纲,上下井井,不挠不紊,任 老成为辅相,起英特为将帅,选贤能为任使,鸠智计 为机衡,平赋以足用,屯农以足食,内治既举,外御亦 备。如其不服,姑以《文诰》。拒而不从,而后伺隙观衅,以 正天伐。”自东海至于襄、邓,重兵数道,联帜接武,以为 正兵。自汉中至于大理,轻兵捷出,批亢抵胁,以为奇 兵。帅臣得人,师出以律,高拱九重之内,而海外有截 矣。是而不为,乃于间岁遽为大举,上下震动,兵连祸 结,底安于危,是已然而莫可止者也。东师未出,大王 仁明,则犹有未然者,可不议乎?国家用兵,一以国俗 为制,而不师古,不计师之众寡,地之险易,敌之强弱, 必合围把槊,猎取之若禽兽然。聚如丘山,散如风雨, 迅如雷电,捷如鹰鹘,鞭弭所属,指期约日,万里不忒。 得兵家之诡道,而长于用奇。自《浍河》之战,乘胜下燕、 云,遂遗兵而去,似无意于取者。既破回鹘,灭西夏,乃 下兵关、陕以败金师,然后知所以深取之,是长于用 奇也。既而为斡腹之举,由金、房绕出潼关之背以攻 汴,为捣虚之计,自西和径入石泉、威、茂以取蜀;为示 远之谋,自临洮、吐番穿彻西南以平大理,皆用奇也。 夫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而后可以用奇。岂有连百万 之众,首尾万馀里,六飞雷动,乘舆亲出,竭天下,倒四 海,腾掷宇宙,轩豁天地,大极于遐徼之土,细穷于委 巷之民,撞其钟而掩其耳,啮其脐而蔽其目,如是用 奇乎?是执千金之璧而投瓦石也。其初以奇胜也,关陇江淮之北,平原旷野之多,而吾长于骑,故所向不 能御。兵锋新锐,民物稠伙,拥而挤之,“郡邑自溃。而吾 长于攻,故所击无不破,是以用其奇而骤胜。”今限以 大山深谷,厄以重险荐阻,迂以危途缭径,我之乘险 以用奇则难,彼之因险以制奇则易。况于客主势悬, 蕴蓄情露,无虏掠以为资,无俘获以备役,以有限之 险,虽有奇谋秘略,无所用之。力无所用与无力同,勇, 无所施与不勇同,计不能行与无计同。泰山压卵之 势,河海濯热之举,拥遏顿滞,盘桓而不得进,所谓“强 弩之末,不能射鲁缟”者也。为今之计,则宜救已然之 失,防未然之变而已。西师既构,猝不可解,如两虎相 斗,猝入于岩阻,见之者辟易不暇。又焉能以理相喻, 使之逡巡自退?彼知其危,竭国以并命;我必其取,无 由以“自悔,兵连祸结,何时而已?殿下宜遣人禀命于 行在所,大军压境,遣使喻宋,示以大信,令降名进币, 割地纳质,彼必受命,姑为之和,偃兵息民,以全吾力 而图后举,天地人神之福也。禀命不从,殿下之义尽, 而后进吾师,重慎详审,不为躁轻飘忽,为前定之谋 而一之以正大假西师以为奇而用吾正”,比师南辕, 先示恩信,申其文移,喻以祸福,使知殿下仁而不杀, 非好攻战辟土地,不得已而用兵之意。诚意昭著,恩 信流行。然后阅实精勇,别为一军,为帐下之卒。举老 成知兵者俾为将帅,更直宿卫,以备不虞。其馀师众, 各𢌿侯伯,使吾府大官元臣,分师总统,为战攻之卒。 其新入部曲,瞢不知兵,虽“名为兵,其实役徒”者,使沿 边进筑,与敌郡邑犬牙相制,为屯戍之卒。推择单弱, 究竟逃匿,编葺部伍,使闻望重臣为之抚育,总押近 里故屯,为镇守之卒。使掣肘之计不行。妄意之徒屏 息内外,备御无有缺绽,则制节以进。既入其境,敦陈 固列,缓为之行。彼善于守而吾不攻,彼恃城壁以不 战老吾,吾“合长围;以不攻困彼,吾用吾之所长,彼不 能用其长。选出入便利之地,为久驻之基,示必取之 势,毋焚庐舍,毋伤人民,开其生路,以携其心;亟肄以 疲,多方以误,以弊其力。兵势既振,蕴蓄既见,则以轻 兵掠两淮,杜其樵采而遏其粮路,血脉断绝,各守孤 城,示不足取”,即进大兵,直抵于江。沿江上下列屯万。 �号令明肃,部曲严整,首尾缔构,各具舟楫,声言径 渡,彼必震叠,自起变故。盖彼之精锐尽在两淮,江面 阔越,恃其岩阻,兵皆柔脆,用兵以来,未尝一战,焉能 当我百战之锐?一处崩坏,则望风皆溃,肱髀不续,外 内限绝,勇者不能用而怯者不能敌,背者不能返而 面者不能御,水陆相挤,必为我乘,是兵家所谓避坚 次瑕,避实击虚者也。如欲存养兵力,渐次以进,以图 万全,则先荆后淮,先淮后江。彼之素论,谓有荆襄则 可以保淮甸,有淮甸则可以保江南。先是我尝有荆 襄,有淮甸,有上流,皆自失之。今当从彼所保,以为吾 攻。”命一军出襄邓,直渡汉水,造舟为梁,水陆济师,以 轻兵缀襄阳,绝其粮路。重兵皆趋汉阳,“出其不意以 伺江隙。不然则重兵临襄阳,轻兵捷出,穿彻均、房,远 叩归、峡,以应西师。如交、广、施、黔,选锋透出夔门不守, 大势顺流,即并兵大出,摧拉荆、郢,横溃湘潭,以成犄 角。一军出寿春,乘其锐气,并取荆山,驾淮为梁,以通 南北。轻兵抄寿春,而重兵支布于锺离、合淝之间,掇 拾湖、泺,夺取关隘,据濡须,塞皖口,南入舒、和,西及于 蕲、黄,徜徉恣肆,以觇江口。乌江、采石广布戍逻,侦江 渡之险易,测备御之疏密,徐为之谋,而后进师,所谓 溃两淮之腹心,抉长江之襟要也。一军出维扬,连楚, 蟠亘,蹈跨长淮,邻我强对,通、泰、海门,扬子江面,密彼 京畿,必皆备御坚厚,若遽攻击,则必老师费财。当以 重兵临维扬,合为长围,示以必取,而以轻兵出通、泰, 直塞海门、瓜步、金山、柴墟河口,游骑上下,吞江吸海, 并著威信,迟以月时,以观其变,是所谓图缓持久之 势也。三道并出,东西运衡,殿下或处一军,为之节制, 使我兵力常有馀裕。如是则未来之变或可弭,已然 之失亦或可救也。”议者曰:“三道并进,则兵分势弱,不 若并力一向,则莫我当也。曾不知取国之术与争地 之术异,并力一向,则争地之术也。诸道并进,取国之 术也。”昔之混一者皆若是矣。晋取吴,则六道进;隋取 陈,则九道进;宋之于南唐,则三面皆进,未闻以一旅 之众而能克国者。或者有之,侥幸之举也。岂有堂堂 大国,师徒百万而为侥幸之“举乎!况彼渡江立国,百 有馀年,纪纲修明,风俗完厚,君臣辑睦,内无祸衅,东 西南北,轮广万里,亦未可小。自败盟以来,无日不讨 军实而申警之,彷徨百折,当我强对,未尝大败,不可 谓弱,岂可蔑视谓秦无人,直欲一军幸而取胜乎?”秦 王问王翦以伐荆,翦曰:“非六十万不可。”秦王曰:“将军 老矣,命李信将二十万往,不克,卒𢌿翦以兵六十万 而后举楚。”盖众有所必用,事势有不可悬料而幸取 者,故王者之举必万全。其幸举者,崛起无赖之人也。 呜呼!西师之出,已及瓜戍,而犹未即功,国家全盛之 力,在于东左。若亦直前振迅,锐而图功,一举而下金陵,举临安则可也。如兵力耗弊,役成迁延,进退不“可, 反为敌人所乘,悔可及乎!固宜重慎详审,图之以术。 若前所陈,以全吾力,是所谓坐胜也。虽然,犹有可忧 者,国家掇取诸国,飘忽凌厉,本以力胜,今乃无故而 为大举,若又措置失宜,无以挫英雄之气,服天下之 心,则稔恶怀奸之流,得以窥其隙而投其间,国内空 虚,易为摇荡。”臣愚所以谆谆于《东师,反复致论,谓不 在于已然而在于未然者此也。遂会兵渡江,围鄂州。 闻宪宗崩,召诸将属议,经复进议曰:〈易〉》言:‘知进退存 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殿下聪明睿知,足以 有临,发强刚毅,足以有断,进退存亡之正,知之久矣。 向在沙陀,命经曰:‘时未可也’。又曰:‘时之一字,是当整 理’。又曰:‘可行之时,尔自知之’’。大哉王言!时乘六龙之 道,知之久矣。自出师以来,进而不退,《经》有所未解者, 故言于真定,于曹、濮,于唐、邓,亟言不已,未赐开允。乃 今事急,故复进狂言。国家自平金以来,惟务进取,不 遵养时晦,老师费财,卒无成功,三十年矣。蒙哥罕立 政,当安静以图宁谧,忽无故大举,进而不退,𢌿王东 师,则不当亦进也,而遽进以为有命,不敢自逸,至于 汝南,既闻凶讣,即当遣使遍告诸帅,各以次退,修好 于宋,归定大事,不当复进也,而遽进以有师期会于 江滨,遣使喻宋,息兵安民,振旅而归,不当复进也,而 又进既不宜渡淮,又岂宜渡江,既不宜妄进,又岂宜 攻城?若以几不可失,敌不可纵,亦既渡“江,不能中止, 便当乘虚取鄂,分兵四出,直造临安,疾雷不及掩耳, 则宋亦可图。如其不可,知难而退,不失为金兀术也。 师不当进而进,江不当渡而渡,城不当攻而攻,当速 退而不退,当速进而不进,役成迁延,盘桓江渚,情见 势屈,举天下兵力,不能取一城,则我竭彼盈,又何俟 乎?且诸军疾疫已十四五,又延引月日,冬春之交,疫 必大作,恐欲还不能。彼既上流无虞,吕文德已并兵 拒守,知我国疵,斗气自倍。两淮之兵尽集白鹭,江西 之兵尽集隆兴,岭、广之兵尽集长沙、闽、越沿海巨舶 大舰以次而至,伺隙而进,如遏截于江、黄津渡,邀遮 于大城关口,塞汉东之石门,限郢、复之湖、泺,则我将 安归?无已,则突入江浙,捣其心腹,闻临安海门已具 龙舟,则已徒往还抵金山,并命求出,岂无韩世忠之 俦?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中挟巨浸,号为活城,肉薄 骨并而拔之,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溯流而上,则入 洞庭、保荆、襄;顺流而下,则精兵健橹突过浒、黄,未易 遏也。则亦徒费人命,我安所得哉?区区一城,胜之不 武,不胜则大损威望,复何俟乎!虽然,以王本心,不欲 渡江,既渡江不欲攻城;既攻城不欲并命;不焚庐舍, 不伤人民,不易其衣冠,不毁其坟墓,三百里外不使 侵掠。或劝径趋临安,曰:“其民人稠伙,若往,虽不杀戮, 亦被践蹂,吾所不忍。若天与我,不必杀人;若天弗与, 杀人何益!”而竟不往。诸将归罪士人谓不可用,以不 杀人故不得城,曰:“彼守城者祇一士人。贾制置汝十 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 之罪乎?益禁杀人,岿然一仁,上通于天,久有归志,不 能遂行耳。然今事急,不可不断也。宋人方惧大敌,自 救之师虽则毕集,未暇谋我,第吾国内空虚,塔察国 王与李行省肱髀相依,在于背胁。西域诸胡窥觇关 陇,隔绝旭烈大王。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 不觊觎神器,染指垂涎。一有狡焉,或启戎心。先人举 事,腹背受敌,大事去矣。且阿里不哥已行赦令,令脱 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省,据燕都,按图籍,号令诸道, 行皇帝事矣。虽大王素有人望,且握重兵,独不见金 世宗、海陵之事乎?若彼果决称受遗诏,便正位号,下 诏中原,行赦江上,欲归得乎?昨奉命与张仲一观新 月城,自西南隅,万人敌上,可并行大车,排槎串楼,缔 构重复,必不可攻,祇有许和而归耳。断然班师,亟定 大计,销祸于未然。先命劲兵把截江面,与宋议和,许 割淮南汉上、梓夔两路,定疆界岁币,置辎重,以轻骑 归,渡淮乘驿,直造燕都,则从天而下。彼之奸谋僭志, 冰释瓦解,遣一军逆蒙哥罕灵舆,收皇帝玺,遣使召 旭烈阿里不哥、摩哥及诸王、驸马会丧和林,差官于 汴京、京兆、成都、西凉、东平、西京、北京抚慰安辑,召真 金太子镇燕都,示以形势,则大宝有归而社稷安矣。” 会宋守帅贾似道亦遣间使请和,迺班师。明年,世祖 即位,以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使 宋,告即位,且定和议,仍敕沿边诸将毋钞掠。经入辞, 赐蒲萄酒,诏曰:“朕初即位,庶事草创,卿当远行,凡可 辅朕者,亟以闻。”经奏便宜十六事,皆立政大要,辞多 不载。时经有重名,平章王文统忌之。既行,文统阴属 李璮潜师侵宋,欲假手害经。经至济南,璮以书止经, 经以璮书闻于朝而行。宋败璮军于淮安。经至宿州, 遣副使刘仁杰、参议高翿请入国日期,不报,遗书宰 相及淮帅李庭芝。庭芝复书,果疑经。而贾似道方以 却敌为功,恐经至谋泄,竟馆经真州。经乃上表宋主
曰:“愿附鲁连之义,排难解纷。岂知唐俭”之徒款兵误国,又数上书宋主及宰执,极陈战和利害,且请入见及归国,皆不报。驿吏棘垣钥户,昼夜守逻,欲以动经, 经不屈。经待下素严,又久羁困,下多怨者。经谕曰:“向 受命不进,我之罪也。一入宋境,死生进退,听其在彼, 我终不能屈身辱命。汝等不幸,宜忍以待之,我观宋 祚将不久矣。”居七年,从者怒,斗死者数人,经独与六 人处别馆。又九年,丞相伯颜奉诏南伐,帝遣礼部尚 书中都海牙及经弟行枢密院都事郝庸入宋,问执 行人之罪。宋惧,遣总管假佑以礼送经归。贾似道之 谋既泄,寻亦窜死。经归,道病,帝敕枢密院及尚医、近 侍迎劳,所过父老瞻望流涕。明年夏,至阙,锡燕大庭, 咨以政事,赏赉有差。秋七月卒,年五十三。官为护丧, 还葬,谥文忠。明年,宋平。经为人,尚气节,为学务有用。 及被留,思托言垂后,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 演原》《古录》《通鉴书法》《玉衡》《贞观》等书及文集,凡数百 卷。其文丰蔚豪宕,善议论,诗多奇崛。拘宋十六年,从 者皆通于学。书佐苟宗道,后官至国子祭酒。经还之 岁,汴中民射雁金明池,《得系帛书诗》云:“霜落风高恣 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 有帛书。”后题曰:“至元五年九月一日放雁,获者勿杀, 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营新馆。”其忠诚如 此。二弟彝、庸,皆有名。彝字仲常,隐居以寿终。庸字季 常,终颍州守。子采麟,亦贤,起家知林州,仕至山南江 北道肃政廉访使。
按《辍耕录》:“霜落风高恣所如,归期回首是春初。上林 天子援弓缴,穷海累臣有帛书。中统十五年九月一 日放雁,获者勿杀。国信大使郝经书于真州忠勇军 营新馆。”右五十九字,郝公书也。公字伯常,泽州陵川 人。世皇召居潜邸,岁己未,扈从济江,授江淮宣慰司 副使。中统元年,拜翰林侍读学士,充国信使。宋馆于 真州,凡十有六年,始得归。此书当在至元十一年,是 时南北隔绝,但知纪元为中统也。先是有以雁献,命 畜之,雁见公辄鼓翼引吭,似有所诉者。公感悟,择日 率从者具香案北向拜,舁雁至前,手书尺帛,亲系雁 足而纵之。后虞人获之苑中,以闻,上恻然曰:“四十骑 留江南,曾无一人雁比乎?”遂进师南伐。越二年,宋亡, 至今秘监帛书尚存。
王鹗
按《元史》本传:“鹗字百一,曹州东明人。曾祖成祖立,父 琛。鹗始生,有大鸟止于庭,乡先生张大渊曰:‘鹗也,是 儿其有大名乎?因名之。幼聪悟,日诵千馀言,长工词 赋。金正大元年,中进士第一甲第一人出身,授应奉 翰林文字。六年,授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父令。七年, 改同知申州事,行蔡州汝阳令。丁母忧’。”天兴二年,金 主迁蔡,诏尚书省移书恒山公武仙进兵。金主览书, 问谁为之,右丞完颜仲德曰:“前翰林应奉王鹗也。”曰: “朕即位时状元耶?”召见,惜擢用之晚。起复,授尚书省 右司都事,升左右司郎中。三年,蔡陷,将被杀,万户张 柔闻其名,救之,辇归,馆于保州。甲辰冬,世祖在藩邸, 访求遗逸之士,遣使聘鹗,及至,使者数辈迎劳召对, 进讲《孝经》《书》《易》及齐家治国之道,古今事物之变,每 夜分乃罢。世祖曰:“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 能行之耶?”岁馀乞还,赐以马,仍命近侍阔阔、柴祯等 五人从之学。继命徙居大都,赐宅一所。尝因见而请 曰:“天兵克蔡,金主自缢,其奉御绛山焚葬汝水之旁, 礼,为旧君有服,愿往”葬祭。世祖义而许之。至则为河 水所没,设具牲酒,为位而哭。庚申,世祖即位,建元中 统。首授翰林学士承旨,制诰典章,皆所裁定。至元元 年,加资善大夫。上奏:“自古帝王得失兴废可考者,以 有史在也。我国家以神武定四方,天戈所临,无不臣 服者,皆出太祖皇帝庙谟雄断所致。若不乘时纪录, 窃恐久而遗亡,宜置局纂就《实录》,附修辽、金二史。”又 言:“唐太宗始定天下,置弘文馆学士十八人。宋太宗 承太祖开创之后,设内外学士院,史册烂然,号称文 治。堂堂国朝,岂无英才如唐、宋者乎?”皆从之。始立翰 林学士院,鹗遂荐李冶、李昶、王磐、徐世隆、高鸣为学 士。复奏立十道提举学校官,有言事者,谓宰执非其 人,诏儒臣廷议可任宰相者。时阿合马巧佞,欲乘隙 取相位,大臣复助之,众知其非,莫敢言。鹗奋然掷笔 曰:“吾以衰老之年,无以报国,即欲举任此人为相,吾 不能插驴尾矣。”振袖而起,奸计为之中止。五年,乞致 仕,诏有司岁给廪禄终其身,有大事则遣使就问之。 十年,卒,年八十四,谥文康。鹗性乐易,为文章不事雕 饰。尝曰:“学者当以穷理为先。分章析句,乃经生举子 之业,非为己之学也。”著《论语集义》一卷、《汝南遗事》二 卷,诗文四十卷,曰《应物集》。无子,以婿周铎子之纲承 其祀。之纲官至翰林侍讲学士。
李冶
按《元史》本传:“冶字仁卿,真定栾城人。登金进士第,调 高陵簿,未上,辟知钧州事。岁壬辰,城溃,冶微服北渡, 流落忻、崞间,聚书环堵,人所不堪,冶处之裕如也。世祖在潜邸,闻其贤,遣使召之,且曰:‘素闻仁卿学优才 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既至,问河南居官 者孰贤,对曰:‘险夷一节,惟完颜仲德’。又问完颜合答 及蒲瓦何如?”对曰:“二人将略短少,任之不疑,此金所 以亡也。”又问:“魏徵、曹彬何如?”对曰:“征忠言谠论,知无 不言。以唐诤臣观之,征为第一。彬伐江南,未尝妄杀 一人,儗之方叔、召虎可也。汉之韩、彭、卫、霍,在所不论。” 又问:“今之臣有如魏徵者乎?”对曰:“今以侧媚成风,欲 求魏徵之贤,实难其人。”又问:“今之人材贤否?”对曰:“天 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今儒生 有如魏璠、王鹗、李献卿、兰光庭、赵复、郝经、王博文辈, 皆有用之材,又皆贤王所尝聘问者,举而用之,何所 不可,但恐用之不尽耳。然四海之广,岂止此数子哉! 王诚能旁求于外,将见集于明廷矣。”又问:“天下当何 以治之?”对曰:“夫治天下,难则难于登天,易则易于反 掌。盖有法度则治,控名责实则治,进君子、退小人则 治,如是而治天下,岂不易于反掌乎?无法度则乱,有 名无实则乱,进小人、退君子则乱,如是而治天下,岂 不难于登天乎?且为治之道,不过立法度,正纪纲而 已。纪纲者,上下相维持;法度者,赏罚示惩劝。今则大 官小吏,下至编氓,皆自纵恣,以私害公,是无法度也。 有功者未必得赏,有罪者未必被罚,甚则有功者或 反受辱,有罪者或反受宠,是无法度也。法度废,纪纲 坏,天下不变乱,已为幸矣。”又问:“昨地震何如?”对曰:“天 裂为阳不足,地震为阴有馀。夫地道阴也,阴太盛则 变常。今之地震,或奸邪在侧,或女谒盛行,或谗慝交 至,或刑罚失中,或征伐骤举,五者必有一于此矣。夫 天之爱君,如爱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耳。苟能辨奸邪, 去女谒,屏谗慝,省刑罚,慎征讨,上当天心,下协人意, 则可转咎为休矣。”世祖嘉纳之。冶晚家元氏,买田封 龙山下,学徒益众。及世祖即位,复聘之,欲处以清要。 冶以老病,恳求还山。至元二年,再以学士召,就职期 月,复以老病辞去,卒于家,年八十八。所著有《敬斋文 集》四十卷,《壁书藂削》十二卷,《泛说》四十卷,《古今难》四 十卷,《测圆镜海》十二卷,《益古衍疑》三十卷。
杨果
按《元史》本传:“果字正卿,祁州蒲阴人。幼失怙恃,自宋 迁亳,复徙居许昌,以章句授徒为业,流寓轗轲十馀 年。金正大甲申,登进士第,会参政李蹊行大司农于 许,果以诗送之,蹊大称赏,归言于朝,用为偃师令。到 官以廉干称,改满城,改陕,皆剧县也。果有应变材,能 治烦剧,诸县以果治效为最。金亡,岁己丑,杨奂征河” 南课税,起果为经历。未几,史天泽经略河南,果为参 议。时兵革之馀,法度草创,果随宜赞画,民赖以安。世 祖中统元年,设十道宣抚使,命果为北京宣抚使。明 年,拜参知政事。及例罢,犹诏与左丞姚枢等日赴省 议事。至元六年,出为怀孟路总管,大修学庙。以前尝 为中书执政官,移文申部,特不署名。以老致政,卒于 家,年七十五,谥“文献。”果性聪敏,美风姿,工文章,尤长 于乐府。外若沉默,内怀智用,善谐谑,闻者绝倒。微时 避乱河南,娶羁旅中女。后登科,历显仕,竟与偕老,不 易其初心。人以是称之。有《西庵集》行于世。
刘因
按《元史》本传:“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世为儒家。五世 祖琮,生敦武校尉、临洮府录事判官昉,昉生奉议大 夫、中山府录俣,俣生秉善,金贞祐中南徙。其弟国宝, 登兴定进士第,终奉直大夫、枢密院经历。秉善生述, 述,因之父也。岁壬辰,述始北归。刻意问学,邃性理之 说,好长啸。中统初,左三部尚书刘肃宣抚真定,辟武” 邑令,以疾辞归。年四十未有子,叹曰:“天果使我无子 则已,有子必令读书。”因生之夕,梦神人马载一儿至 其家,曰:“善养之。”既觉而生,乃名曰骃,字梦骥,后改今 名及字。因天资绝人,三岁识书,日记千百言,过目即 成诵。六岁能诗,七岁能属文,落笔惊人。甫弱冠,才器 超迈,日阅方册,思得如古人者。友之,作《希圣解》。国子 司业砚弥坚教授真定,因从之游,同舍生皆不能及。 初为经学,究训诂疏释之说,辄叹曰:“圣人精义,殆不 止此。”及得周、程、张、邵、朱、吕之书,一见能发其微,曰:“我 固谓当有是也。”及评其学之所长,而曰:“邵,至大也;周, 至精也;程,至正也;朱子极其大,尽其精,而贯之以正 也。”其高见远识率类此。因蚤丧父,事继母孝,有父、祖 丧未葬,投书先友翰林待制杨恕怜而助之,始克襄 事。因性不苟合,不妄交接,家虽甚贫,非其义一介不 取。家居教授,师道尊严,弟子造其门者,随材器教之, 皆有成就。公卿过保定者众,闻因名,往往来谒,因多 逊避不与相见,不知者或以为傲,弗恤也。尝爱诸葛 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不忽木。以因学 行荐于朝。至元十九年,有诏征,因擢承德郎、右赞善 大夫。初,裕皇建学宫中,命赞善王恂教近侍子弟,恂 卒,乃命因继之。未几,以母疾辞归。明年,丁内艰。二十
八年,诏复遣使者以集贤学士、嘉议大夫征,因以疾固辞,且上书宰相曰:“因自幼读书,接闻大人君子之馀论,虽他无所得,至如君臣之义,自谓见之甚明。如 以日用近事言之,凡吾人之所以得安居而暇食,以 遂其生聚之乐者,是谁之力与?皆君上之赐也。是以 凡我有生之民,或给力役,或出知能,亦必各有以自 效焉。此理势之必然,亘万古而不可易,而庄周氏所 谓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者也。因生四十三年,未尝效 尺寸之力以报国家养育生成之德,而恩命连至,因 尚敢偃蹇不出,贪高尚之名以自媚,以负我国家知 遇之恩,而得罪于圣门《中庸》之教也哉?且因之立身, 自幼及长,未尝一日敢为崖岸卓绝甚高难继之行。 平昔交友,苟有一日之雅者,皆知因之此心也。但或 者得之传闻,不求其实,止于踪迹之近似者观之,是 以有高人隐士之目。惟阁下亦知因之未尝以此自 居也。向者先储皇以赞善之命来召,即与使者俱行, 再奉旨令教学,亦即时应命。后以老母中风,请还家 省视,不幸弥留,竟遭忧制,遂不复出,初岂有意于不 仕邪?今圣天子选用贤良,一新时政,虽前日隐晦之 人,亦将出而仕矣,况因平昔非隐晦者邪?况加以不 次之宠,处之以优崇之地邪?是以形留意往,命与心 违,病卧空斋,惶恐待罪。因素有羸疾,去年丧子,忧患 之馀,继以痁疟,历夏及秋,后虽平复,然精神血气,已 非旧矣。不意今岁五月二十八日,疟疾复作,至七月 初二日,蒸发旧积,腹痛如刺,下血不已。至八月初,偶 起一念,自叹旁无期功之亲,家无纪纲之仆,恐一旦 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先人墓侧,修营 一舍,傥病势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遣人之际,未 免感伤,由是病势益增,饮食极减。至二十一日,使者 持恩命至,因初闻之,惶怖无地,不知所措。徐而思之, 窃谓“供职虽未”能扶病而行,而恩命则不敢不扶病 而拜。因又虑若稍涉迟疑,则不惟臣子之心有所不 安,而踪迹高峻,已不近于人情矣。是以即日拜受留 使者,候病势稍退,与之俱行。迁延至今,服疗百至,略 无一效,乃请使者先行,仍令学生李道恒纳上铺马 圣旨,待病退自备气力以行。望阁下俯加矜悯,曲为 “保全。因实疏远微贱之臣,与帷幄诸公不同。其进与 退,若非难处之事,惟阁下始终成就之。”书上,朝廷不 强致。帝闻之,亦曰:“古有所谓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 与!”三十年夏四月十有六日卒,年四十五。无子,闻者 嗟悼。延祐中,赠翰林学士、资善大夫、护军,追封容城 郡公,谥文靖。欧阳元尝赞,因画像曰:“微点之狂,而有 沂上风雩之乐;资由之勇,而无北鄙鼓瑟之声。于裕 皇之仁,而见不可留之四皓;以世祖之略,而遇不能 致之两生。乌乎!麒麟凤凰,固宇内之不常有也。然而 一鸣而《六典》作,一出而《春秋》成,则其志不欲遗世而 独往也明矣。亦将从周公、孔子之后,为往圣继绝学, 为来世开太平者邪?”论者以为知言。因所著有《四书 精要》三十卷,诗五卷,号《丁亥集》,因所自选。又有文集 十馀卷及《小学四书》语录,皆门生故友所录,惟《易系 辞说》乃因病中亲笔云。
邓剡
按《遂昌杂录》:中斋先生讳剡,字光荐,宋丞相信国公 客也。宋亡,以义行着。其所赋《鹧鸪词》有曰:“行不得也 哥哥,瘦妻弱子羸㹀驮,天长地阔多网罗。南音渐少 北音多肉,飞不起,可奈何。行不得也哥哥。”其意可见。 其所赞文丞相像有曰:“目煌煌兮疏星晓寒,气英英 兮晴雷殷山。头碎柱兮璧完,血化碧兮心丹。呜呼!孰 谓斯人不在世间”,
按《辍耕录》:“邓剡,庐陵人。”
聂碧窗
按《辍耕录》:“京口天庆观主聂碧窗,江西人,尝为龙翔 宫书记。国初时,诏赦至,感而有诗曰:‘乾坤杀气正沉 沉,又听燕台降德音。万口尽传新诏好,累朝谁念旧 恩深?分茅列土将军志,问舍求田父老心。丽正立班 犹昨日,小臣无语泪霑襟’。”又,《哀被虏妇》云:“当年结发 在深闺,岂料人生有别离。到底不知因色误,马前犹” 自买胭脂。又《咏胡妇》云:“双柳垂鬟别样梳,醉来马上 倩人扶。江南有眼何曾见,争卷珠帘看固姑。”
王和卿〈关汉卿〉
按《辍耕录》:大名王和卿,滑稽佻达,传播四方。中统初, 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云:“挣破 庄周梦,两翅驾东风。三百处名园,一采一个空。难道 风流种,諕杀寻芳蜜蜂,轻轻的飞动,卖花人扇过桥 东。”由是其名益著。时有关汉卿者,亦高才风流人也, 王常以讥谑加之,关虽极意还答,终不能胜。王忽然 坐逝,而鼻垂双涕尺馀,人皆叹骇。关来吊唁,询其由, 或对云:“此释家所谓坐化也。”复问鼻悬何物?又对云: “此玉著也。”关云:“我道你不识不是玉,著是嗓。”咸发一 笑。或戏关云:“你被王和卿轻侮半世,死后方才还得 一筹。”凡六畜劳伤,则鼻中常流浓水,谓之嗓病。又爱 讦人之短者,亦谓之嗓,故云尔
李桢
按《陕西通志》:“桢,字干臣,西夏国族子。以经童中选,既 长,入为质子,以文学得近侍。元太宗嘉之,后累官广 阳马万户。”
阴幼遇〈幼达〉
按《江西通志》:“幼遇,字时夫,奉新人。家数百口,五世同 居。登宝祐九经科,入元不仕。父乡贡士应梦授以凡 例。幼遇著《韵府群玉》若干卷,兄中夫、幼达,复为注释 若干卷,传于世。”
余谦一
按《福建通志》:“谦一,字子同,莆田人。咸淳中进士,历知 化州。入元不仕。好古博学,著述甚冨。”
郑松
按《乐安县志》:松字特立,小陂人。三预进士贡不第。以 邵子《经世书》止于周显德,乃自庚申宋兴,至甲午金 亡,为续其二百七十五年,于邵子所纪三千二百一 十六年间颇有更定,书法视昔尤谨。其论国统绝续 离合,谓“凡国无所承与国无所授者各为系,汉、魏、晋、 宋、齐、梁、陈为一系,魏、周、隋、唐、梁、唐、晋、汉、周、宋为一系”, 辽、金、元为一系,吴文正公以此论,世儒未之及。松入 元,隐居布水谷十馀年,每有疑,就文正公细商之。
何逢原
按《浙江通志》:“逢原,字文澜,分水人。咸淳间,累官中书 舍人。尝因论对,陈时政十事,言甚剀切。知时事不可 为,遂引疾去。元至元中,御史程文海荐之朝,授福建 儒学提举,辞不赴,卒于家。进原专究经史,旁通阴阳、 星历、医卜之书,所著有《易书通旨》《四书解说》《玉华集》 十卷,《感遇诗》一卷。”
曹泾
按《江南通志》:“泾字清甫,休宁人。八岁通五经,长精诣 朱子之书,为文典古有法。咸淳殿试丙科,授昌化簿。 丞相马廷鸾招置宾塾,教其子端临等。后端临撰《文 献通考》,其学实自泾出。历举紫阳书院山长。”
陶复亨
按《江西通志》:“复亨,字仁叔,新昌人。性超达,善古文词。 咸淳间,试补国学。元初,充兴国教授。文行相称,有《梅 花百咏》行于世。”
毛方直
按《福建通志》:“方直,建安人。咸淳中,预荐。后入元,授徒 讲学,士争趋之。有《治灵稿》《聊复轩槁编》《诗学大成》及 《诗宗韵府群玉》行世。”
虞廷硕
按《福建通志》:“廷硕,建安人。工诗文,尤邃举子业。尝编 集历代制诰古赋行世。”
徐雷龙
按《苏州府志》:“雷龙,字幼成,郡人。淳祐间,名缀解榜授 登仕郎。尝从状元阮登炳习举子业,为时论所重。有 《浒溪三绝》之名。谓雷龙之论,黄竹野之策,刘浩然之 赋也。元初,以达官荐,授武进教谕,不赴。居光福山,以 寿终。”
黄圭〈罗志仁〉
按《江西通志》:圭字唐佐,志仁字寿可。宋末时同领乡 荐。元初有诗名,以荐,圭授莆田丞,志仁授天长书院 山长。庐陵刘辰翁尝称之曰:“黄西月五言,罗秋壶小 词。”他人莫能及也。
余济
按《江西通志》:“济,字心渊,息斋子,德兴人。少承家学,践 履笃实,一介不苟,耻同俗学。应举当元初,累辟不就, 筑小室,日读书其中。偶赋云:‘白首黄尘送隙驹,那知 静处迥然孤。幽人世念如秋叶,万树西风一点无’。”与 徐芳谷、王葵初相友善,每触景赓和,怡然自得。所著 有《谷云遗》。
青阳梦炎〈翼〉
按《江南通志》:梦炎,丹徒人。世治《春秋》。宋末第进士,授 官。咸淳中,忤时相意,不复仕。世祖闻其名,召见赐第, 晨夕献替。官至吏部尚书。子翼,字君辅,工古文,不仕, 与俞希鲁、谢震、顾观号“京口四杰。”
缪穆
按《江西通志》:“穆字舜宾,崇仁人。咸淳中,以赋举第一。 父若凤,特奏名,授修职郎,未仕而卒。文信公铭其墓。 穆博记览,谈论辄倾四座。游吏部梅亭李公之门,传 其诗学,乐府诗律皆工。吴文正序其集,复铭其墓。所 著诗文及《书经漫抄》行于世。”
姚云
按《江西通志》云,“字圣瑞,一字若川,高安人。初名云文。 宋咸淳进士,初调高邮尉,太守程公雅相敬重,辟入 佥知政事、淮东招讨使,复招典司书檄。后除龙兴察 推,再除工刑部架阁,以宋故官授承直郎,抚建两路 儒学提举。秩满家居,求文者无虚日。尤工词调,风韵 不减秦淮海,一时艺苑推重。疏斋卢公尝造其庐拜” 焉,有《江村遗槁》行于世
漆希范
按《江西通志》:“希范,字文翁,高安人。才识豪迈,善属文。 仕本县文学,升静江路教授。湖广省闻其贤,辟为掾。 廉谨修饬,省台器之。升临江路知事,清望益著,识与 不识皆称为平溪先生。”
胡希是
按《江西通志》:“希是,字则翁,仲霖之子也。八岁辄动循 规矩,语言端方,且悉通诸经史。年十五,从诸兄游京 师,一时名公皆折辈行与之友。伯父仲云尝遣谒江 古心,尽得其为文法,下笔有西汉风。至元革命,家居 著述,夜分不寐。端方严笃,一介不苟取与。所著有《洪 范考订》《大学稽疑》《太极图说》《史传集论》及《迂山集》行 于世。”
邹致
按《江西通志》:“致,字至之,新昌人。博洽强敏,授诸子各 一经,时号邹五经。事母笃孝。及母死,庐墓有芝五色 产焉。闻于朝,诏建孝廉坊旌之。”
曹伯启
按《江南通志》:“伯启字士开,砀山人。笃于问学,至元间, 以荐授西台御史,累迁御史台侍御史。奉命同完颜 纳丹纂集累朝格例,名曰《通制》,颁行天下。又上言:‘五 刑者,刑异五等。今黥杖徒役于千里外,百无一人,是 一人身被五刑,非五刑各底于一人也。治当改’。丞相 是之,而卒不果行。为人性庄肃,奉身清约,在中台奖” 藉名士甚多。所著有诗文十卷、《汉泉漫槁》《续集》三卷 行世。六子十孙皆显仕。
汪珍
按《江南通志》:“珍,字聘之,太平人,隐居黄山下,博学工 诗,渊渟雅赡,卓有古风。卢摰雅重之,每称南山先生 云。”
戴羽
按《江西通志》:“羽,德安人。隐居积学,征辟不就。著《武侯 通传》三卷,《史评》一卷。虞集为之序。”
李汉用
按《江西通志》:汉用,新昌人。秉性旷达,以山水自娱,不 求闻达于时长于词赋,尝有《酹江月》云:“东风二月社 寒嫩,燕子归来时候。巷陌人家三两处,寂寞闭门晴 昼。红缕依然,玉京信杳,往事沉思久。春林木叶新巢, 随意圆就。”
吴定翁
按《江西通志》:“定翁,字仲谷,临川人。从曾平山学,又学 诗于甘泳之,得其音节。吴草庐、揭曼硕皆亟推之,荐 辟相望,终身不起。程雪楼贻书曰:‘临川士友及门者, 踵相接也,独相望足下,耿耿如玉人而不可得见’。”年 几九十卒。召子孙辑其遗文,不及他事。
潘昂霄
按《山东通志》:“昂霄,济南人,号苍崖。雄文博学,为时推 重。官翰林侍读学士。所著有《苍崖类槁金石例》。”
张临
按《山东通志》:“临,邹平人。苦志力学,淹贯经史。尝读书 长白山中,因以自号,乡人亦呼为长白先生。”
杨宏道
按《山东通志》:“宏道,济南人。金末补父荫不就,避乱走 襄汉。宋人辟为唐州司户,复弃去。后以诗文自娱,有 集行于世。延祐二年卒,谥文节。”
李敬简
按《山东通志》:“敬简,章丘人。博学善文,与棣州教授朱 持正齐名,人谓之朱李文章。”
宋规
按《陕西通志》:“规字汉臣,长安人,观察使㧑谦孙。天资 英迈,博通经传,善古文辞。与遗山、紫阳数儒论道洛 西,弟子受业者甚众。亲殁,庐墓,瑞草生茔闾。复尝称 之曰:‘天性至孝,德重三秦。才赡而敏,冠绝一时。中统 戊戌,征试中、论两科议事官。先是,官吏纵肆日久,侵 苦小民。规绳之以法,惕然皆莫敢犯。丙辰春,诣阙陈’” 便宜数事,上悉嘉纳。后征为耀州尹,寻至蜀道宪副; 政声在在着闻,号“鉴山先生。”有《补暇集》,梓行于世。卒, 葬义阳乡别墅。五世孙廉,为蜀藩大参。
连肇
按《山西通志》:“肇,襄垣人。博学有文章。至元进士,历潞 城、陵川、汾州教官,阿都温太尉府参军,又为山东考 试贡举官。归乡奖迪,后进士皆乐附。卒赠集贤学士。”
王泰来
按《江南通志》:“泰来,字复元,宋文正公旦之后,居华亭。 性刚狷,由乡贡入太学。至元中,再征不起。御史程巨 夫特旨召入,世祖与语辄至夜半,将授以官,与叶李 一语不惬,即拂袖起曰:‘无辱我’。”乞归。泰来蚤以诗鸣, 有集行于世。至正间,出为镇江路总管,历官授嘉议 大夫。
夏侯尚元
按《江南通志》:“尚元,华亭人。幼有大志,好古深思,时称小太白。赵孟𫖯荐为东宫伴读,入海都,郯王待以上 宾。后王被诬诛,尚元力陈王忠孝数事。既白,南归不 复仕。揭傒斯为传其事。”
曹庆孙
按《江南通志》:“庆孙,字继善,号安雅。以荐授吴县教谕, 徙淳安。年甫四旬,庆孙竟息意进取,杜门读书,摛文 以自乐。因浙西水,作《水利论说》数卷,有司奉为法。又 著有《南山高蹈集》行世。”
方凤〈樗〉
按《浙江通志》:“凤一名景山,字韶父,浦江人。有异材,常 出游杭郡,尽交海内知名士。将作监丞方洪奇其文, 举礼部不中,后以特恩授容州文学。未几宋亡,凤自 是无仕志,益肆为汗漫游,北出金陵京口,南过东瓯 海上。悼天堑不守,顾盼徘徊,老泪如霰。凤善诗,晚遂 一发于咏歌,音调凄凉,深于古今之感。临没犹属其” 子樗题旌曰“容州”,示不忘也。性不喜佛,读唐《傅奕传》, 壮其为人。凤所著诗三千馀篇,曰《存雅堂稿》。樗字寿 父,亦精于诗云。
李直方
按《浙江通志》:“直方,字德方,东阳人。为人沉毅方介。少 以世业治《尚书》,举进士不第,退治河洛之学。德祐初, 会求直言,抗疏阙下,不报。归。益潜心六籍百氏之书, 议论风生,声实兼著。宋亡,遂隐居授徒。晚岁家益贫, 躬耕自给,人以庞德公拟之,以高寿终,学者称复庵 先生。”
叶宗英
按《江西通志》:“宗英,临川人。天性妙悟,文词尔雅。黄钟 九尺之管无定论,随所置律而上下损益,以为声均 存而律不可辨矣。英自制曲谱,均间合节。赵子昂、虞 邵庵亟称之,欲引入禁林议乐律,而英已卒,取所著 《曲谱》及《乐律遗书》上之。”
吴可孙
按《江西通志》:“可孙,字圣可,金谿人。文辞字画,温雅有 法。咸淳甲戌进士,授新昌尉。后用程巨夫荐,任建昌 路教授,秩满归,馀粟千石有奇,悉封识以待来者。兄 德鸿、德溥,宋登仕郎,俱以行义称。”
周昂霄〈周阳凤〉
按《江西通志》:“昂霄,字羽之,崇仁人。至元间,充濂溪书 院山长。工于声律。吴草庐嘉其行检端严,为作《栖筠 集》序。时同邑有周阳凤,字伯清,博学能文,士多从游 者,有《山堂文集》。”
张淳
按《畿辅通志》:“淳字子素,南乐人。志趣高远,学识宏博, 以著述为业。至元中,征辟不就。有《四书拾遗》及文集 行于世。”
梁陟
按《畿辅通志》:“陟,良乡人,金进士。入元以名儒征,领燕 京编修所事,卒谥通献先生。”
苟正甫
按《畿辅通志》:“正甫,清苑人。弱冠从郝经使宋,被留仪 真,经授以学,遂以儒名家。仕至国子监祭酒。诗文书 画有晋唐风致。”
卢挚
按《畿辅通志》:“挚,涿州人。仕至翰林学士,博学有文思。 元初称能诗者必以刘因、卢挚为首,所著有《疏斋集》。”
李京
按《畿辅通志》:“京,河间人,为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会 郡蛮不靖,按行调发,尽心镇抚。周履云南,尝为《云南 志》及《鸠巢集》,学士虞集、元明善为序。”
雷光霆
按《江西通志》:“光霆,字友光,宁州人。家居教授,学士程 巨夫、詹天游皆其徒也。著《九经辑义》五十卷、《史子辩 义》三十卷、《诗义指南》十七卷。至元间,遣使征,未至,卒。 刘辰翁以诗挽之曰:‘诸生已房魏,旧业但河汾’。”学者 称为龙光先生。
程以临
按《江西通志》:“以临字至可,宁州人。至元间,除将仕郎, 辞不就。天资超悟,凡经史百家天文、地理诸书,靡不 通贯,尤长于诗。构别墅闭户读书,老而弥笃,选编汉 魏唐宋诸诗,名曰《删后正音》。所著有《瓢丸小集》。”
熊师贤
按南昌郡乘师贤,字君佐,丰城人。元废科举,师贤绝 意仕进,诵读自娱,扁其堂曰“寓乐”,琴书图画罗列左 右。尤嗜古器玩。尝学琴,后不复操,曰:“但识琴中趣耳。” 生平惟专力于诗,有“草木生天香,花尽春容瘦”之句, 为时所称。吴文正谓贤诗冲淡潇散,不事雕琢而近 自然,酷与其人相似。
张著〈思敬〉
按《山西通志》:著,襄陵人。至元初,举词赋,既而叹曰:“士 当以远大自期,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遂习沉潜伊
洛之学。调潞城簿。未几,以亲老西归,累辟不就。至元中,荐授平阳路教授,以成就后进为己任。晋人以文名者,多出门下。著有《蒙溪集》《诗学渊源》行世。子思敬, 历知无为、茶陵二州,提举河南、江北儒学。有《寓堂文 集》。
李应龙
按《福建通志》:“应龙,光泽人。博学多文,有节操。至元间, 荐为白鹿洞长,不赴。寻荐漳州教授,亦不赴。多所著 述。”
郭隚
按《福建通志》:“隚字德基,长乐人。至元中,举遗逸,授泉 山长,迁兴化路教授,改吴江州,再迁兴化,卒。隚为人 易直修洁,其诗文亦平和沈深,不以琢镂为工。”
仇远
按《浙江通志》:“远字仁近,钱塘人。元初为溧阳州儒学 教授,工诗文。一时游其门者,若张雨、张翥、莫维贤,皆 有名当时。所著有《山村集》《批注唐百家诗选》。”
赵东山
按《广东通志》:“东山,东莞人,系出濮邸。博学能诗,性高 古,不谐流俗,遇谈胜国事则掩耳不闻。尝登凤凰台 以舒怀抱,每望厓山辄潸然流涕。邑中有何文季者, 亦慷慨敦节,尝相与吟咏,以寓《黍离》之悲,人皆义之。 其诗多传于世,而东山尤多石刻,今尚存云。”
金似孙
按《金华府志》:“似孙字叔肖,架阁之焱之子,号兰庭。其 先在宋为富家。自少隽敏强记,工举子业。文科既废, 遂一意于诗。清新警拔,有思致,善讽切人。又傲俗寡 交,好使酒,多与人忤。既郁不施,家事益落,感激悲愤, 一发于赋咏。吴师道称其负才不屑于俗,殆古之所 谓狷者。”其诗触事感时,亦足以附于风人之列云。
徐钧
按《金华府志》:“钧字秉国,别号见心,兰谿人。宋汀州使 君时升之子。以父任为濠州定远尉,宋亡不仕。家故 多书,日以史籍文章自娱。与仁山先生有雅故,因款 致之,以教其子。且朝夕惕厉,明修己治人之道,著《史 咏》一千五百三十首。许白云、张子长、黄溍皆为之序 云。”
陈尧道
按《金华府志》:“尧道,字景传,义乌人。父希声,以文学为 后进师。尧道好学不羁,浮游物表,以能诗名。黄溍称 其诗涵肆彬蔚,如奇葩珍木,洪纤高下,杂植于名园, 终日玩之而不厌。弟舜道,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薄 已而厚物,缙绅称之。”
尤𤣱
按《苏州府志》:“𤣱字君玉,文献公后。祖志有隐操,赐号 冲彝处士。父交,博学能文,工书法,学者称敬独先生。 𤣱长身美髯,才略过人。元初,辟为中书掾,仕至大司 徒开国魏郡公。中间扬历内外,多司钱谷,钩校出纳, 人病其繁。而𤣱雅事豪饮,逾石不乱,率七日宴游,三 日视事,事无大小,毕办后代者,虽程石传餐不逮也。” 平居不屑艺文,然操笔立就。尝登泰山,值大雪,鸡初 鸣,视日出海,狂喜不自禁,饮酒无算,题长歌五百语, 元明善诸公极称之。著有《归闲堂槁》《万柳溪边旧话》。
陈杰
按《江阴县志》:杰字汉臣,读书善文,积篇帙充栋,遂建 楼藏之,名“万卷楼。”赵子昂虞伯生未遇时,延训其二 子简范,尝出粟赈饥,授江陵路税课副使,不拜。陆文 圭铭其墓。
宋无
按《苏州府志》:“无,字子虚,其先固始人。宋咸淳中,祖万 全为荆湖帅幕,会忠义赴杭,卒于毗陵。父国珍奔吴, 遂家焉。国珍顿挫场屋,无乃锐意韬钤,以才略应枢 府辟。至元辛巳,领征东万户,代典书檄。五月,官兵集 宁波,入海遭飓风失道,雷雨交作,舟随惊涛上下,触 激皆碎,漂经高丽诸山,罹沉痾,首发脱尽,瘦骨柴立。” 二亲见归,泣而掖拜。在傍侍书不去手,疾未尝辍吟。 丁亥举茂才,以奉亲辞。年逾五十,乃就馆,往教呫哔, 垂二十载。丙子归,以病薄味清斋,行不用杖。己卯八 十,被褐饭蔬,日从林下游。与邓光荐、赵孟𫖯、冯海粟 友。邓称“无以逸士”,冯命曰“韵人”,赵以通吏许,唯冯知 最晚,见无槁,亟序之,资以镌行。有《翠寒集》《啽呓集》。年 八十一卒。
徐明善
按《饶州府志》:“明善,德兴人。八岁能文。至元间,任江西 儒学提举。尝奉使安南,世子陈日炫于席间索诗,遂 口占云:‘乘传入南中,云章照海红。天边龙虎气,徼外 马牛风。日月八荒烛,车书万里同。丹青入王会,茅土 祚无穷’。日炫遂纳款奉贡,历聘江浙、湖广三省。考试, 拔黄缙卿于落卷中。别号芳谷,著有《芳谷集》。其时邑” 后先有周伯颜、徐天麟工古诗,蔡儒实工绝句,朱有 问工词章,徐省翁、吴旭工唐律,并以才著。
===白珽===按《太平府志》:“‘珽字廷玉,钱塘人。少颖敏,客藏书家,耽 读穷昼夜一十七年,博通经史。至元二十八年,授太 平路儒学正。时兵燹,后殿庑祭器载籍俱废,珽尽心 修葺,复侵地十馀亩,修建天门、采石二书院。兼长诗 文,一主于理。刘辰翁称其诗逼陶、韦,书逼颜柳,不为 雕刻,极尘外趣,有云山韶濩之音’。仕至浙江儒学副” 提举。著有《湛囦集》《经子类训集》《翠裘静语》等书,行于 世。
按《辍耕录》:“白廷玉先生珽,号湛渊,钱塘人。家多竹,忽 一竿上岐为二,人皆异之,赋《双竹杖》诗。未几,先生殁。 先生有二子,或以为先兆云。”
凌岩
按《松江府志》:“岩字山英,号石泉,少习举子业,会宋亡, 一放于诗,镕意铸词,锵鸣秀拔。骎寻大历时流盛推 许之。有《古木风飘集》行世。郡中九峰,次第题咏,昔人 称为山史。”
陆鹏南
按《松江府志》:“鹏南,号象翁。明《毛诗》,不仕。文章劲健,邑 中推为乡先生。与陆伯灵齐名,乡里称为二陆。所著 诗名《九峰清气集》。”
姚登孙
按《宁波府志》:“登孙,字廷礼,天性颖异,十岁知属文,与 正子伯仲皆英锐早发,人称二难。景定间,举乡贡。会 宋运将讫,遂退隐双峰别墅,穷究经史百氏,久乃犁 然有会于心。为文渊奥宏博,超绝蹊径,登古作者之 域。元既混一,用荐为国子助教。诸生辨疑质微,立馆 下者日数百人,发端问难,无不意满而退。衣冠严肃”, 步履委蛇,人称为“东南遗老。”赵郡苏天爵常取其文, 编入《国朝文类》。裔孙垌,字彦博,领天顺六年乡荐。文 思高逸,诗尤隽爽,襟韵飘洒,绰有祖风。所著有《雅庵 集》。
黄叔英
按《宁波府志》:“叔英,字彦实,文洁先生孙也。负材能,尚 气节,而甚邃于经术。常为晋陵、宣城、芜湖三学教谕, 又为和靖、采石两院山长。于经史百氏,过目辄成诵。 为文俊拔伟丽,意气奔放,若不可御,而要其归,能弗 畔于道。有《戅庵下笔》三卷,诗文杂着总二十卷。”
张雯〈田〉
按《苏州府志》:雯字子昭,其先浚仪人。宋南渡,居钱塘。 父兴,再徙吴。雯少力学,嗜书,所居临市衢,构楼藏书, 日事翻阅,喜古乐府歌曲,时吹洞箫,音奏清越。每众 坐闻乐,辄俯首颦蹙,叹曰:‘吾其不免乎’!于时宋亡已 久,故老犹存,雯从之问遗事,朝廷宗庙、宫室舆服、朝 会燕享,生杀除拜,咸得其详。岁一再往钱塘,徘徊故” 都,哀不能已。所著有《维潜录》、“《书画补遗、墨记》。子田,字 芸已,亦工文词。
秦辅之
按《苏州府志》:“辅之,嘉定人。隐居行义,博雅能诗文。时 邑未有志,始撰《练川志》。典章文献具列,俾后得有考 焉。所著有《格物择善录》《易注》《史断》《棠阴政绩》《武事要 览》《忠孝百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