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088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八十八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第八十八卷目录
文学名家列传七十六
元三
元明善 许棐
郑忠 夏溥
陆正 周应极
刘遵 郭荣
高克恭 董圭
朱文霆 郭完
房祺 薛延年
单鹄 牟应龙
小云石海涯 李之绍
袁桷 周之翰
冯翼翁 汪文璟
林仲节 韩性〈程端礼程端学〉
李泂 贡奎
贡师道 饶宗鲁
林泉生 张师愚
王景贤 梅德明
封盛甫 何正
陈颢 虞集
虞盘 范梈
文学典第八十八卷
文学名家列传七十六
元三
元明善
按《元史》本传:“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其先盖拓跋 魏之裔。居清河者,至明善四世矣。明善资颖悟绝出, 读书过目辄记,诸经皆有师法,而尤深于《春秋》。弱冠 游吴中,已名能文章。浙东使者荐为安丰、建康两学 正,辟掾行枢密院。时董士选佥院事,待之若宾友,不 敢以曹属御之。及士选陞江西左丞,又辟为省掾。会” 赣州贼刘贵反,明善从士选将兵讨之,擒贼三百人。 明善议缓诖误,得全活者百三十人。一日,将佐白宜 多戮俘获及尸,一切死者,以张军声。明善固争,以为 “王者之师,恭行天罚。小丑陆梁,戮其渠魁可尔,民何 辜焉?”既又得贼所书赣、吉民丁十万于籍者,有司喜, 欲滋蔓为利,明善请火其籍以灭迹,二郡遂安。升掾 南行台。未几,授枢密院照磨,转中书左曹掾,掾曹无 留事。始,明善在江西时,朱瑄为其省参政,明善有马, 骏而瘠,瑄假为从骑,久益壮,瑄爱之,致米三十斛酬 其直。后瑄败,江浙行省籍其家,得金谷簿书米三十 斛送元复,初不言以酬马直,明善坐免。久之,有为辨 白其事者,乃复掾省曹。仁宗居东宫,首擢为太子文 学。及即位,改翰林待制,与修成宗、《顺宗实录》,升翰林 直学士。诏节《尚书》经文,译其关政要者以进。明善举 宋忠臣子集贤直学士文陞同译润,许之。书成,每奏 一篇,帝必称善曰:“二帝三王之道,非卿莫闻也。”兴圣 太后既受尊号,廷臣请因肆赦,明善曰:“数赦非善人 之福,宥过可也。”奉旨出赈山东、河南饥。时彭城、下邳 诸州连数十驿,民饿马毙,而官无文书赈贷。明善以 钞万二千锭分给之,曰:“擅命获罪,所不辞也。”还修《武 宗实录》,又升翰林侍讲学士,预议科举服色等事。延 祐二年,始会试天下进士,明善首充考试官,及廷试, 又为读卷官,所取士后多为名臣。改礼部尚书,正孔 氏宗法,以宣圣五十五世孙思晦袭封衍圣公事,上 制可之。擢参议中书省事,旋复入翰林为侍读。岁中, 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又召入集贤为侍读,议广庙 制。升翰林学士,修《仁宗实录》。英宗亲祼太室,礼官进 祝册,请署御名,命明善代署者三,眷遇之隆,当时莫 并焉。至治二年卒于位。泰定间,赠资善大夫、河南行 省左丞,追封清河郡公,谥曰文敏。明善早以文章自 豪,出入秦、汉间,晚益精诣,有文集行世。初在江西、金 陵,每与虞集剧论以相切劘。明善言:“《集》治诸经,惟朱 子所定者耳,自汉以来,先儒所尝尽心者,考之殊未 博。”集亦言:“凡为文辞,得所欲言而止。必如明善云,若 雷霆之震”惊,鬼神之灵变然后可,非性情之正也。二 人初相得甚驩,至京师,乃复不能相下。董士选之自 中台行江浙也,二人俱送出都门外。士选曰:“伯生以 教导为职,当早还复初,宜更送我集还。”明善送至二 十里外,士选下马入邸舍中为席,出橐中肴,酌酒同 饮,乃举酒属明善曰:“士选以功臣子出入台省,无补 国家,惟求得佳士数人,为朝廷用之。如复初与伯生, 他日必皆光显,然恐不免为人构间。复初,中原人也, 仕必当道。伯生南人,将为复初摧折,今为我饮此酒, 慎勿如是。”明善受卮酒,跪而釂之,起立言曰:“诚如公言,勿论他日,今隙已开矣,请公再赐二卮,明善终身 不敢忘公言。”乃再饮而别。真人吴全节与明善交尤 密,尝求明善作文,既成,明善谓全节曰:“伯生见吾文, 必有讥弹,吾所欲知,成季为我治具,招伯生来观之, 若已入石,则无及矣。”明日集至,明善出其文问何如 集曰:“公能从集言,去百有馀字,则可传矣。”明善即泚 笔属集,凡删百二十字而文益精当。明善大喜,乃驩 好如初集。每见明经之士,亦以明善之言告之。明善 一子晦,荫受陕西路同知,早卒。
许棐
按《嘉兴府志》:“棐隐居秦溪,于水南种梅数十树,构屋 读书,因自号梅屋。室中悬白香山、苏东坡二像,事之, 人有奇编,见无不录,以故环室皆书。所著有《献丑集》 行世。”
郑忠
按《嘉兴府志》:“忠,字原凯,闭户读书,无间寒暑。与沈梦 麟、黄彝相友善,从卫富益先生讲《易》,一夕梦吞北斗, 自是诗声大著。志在恬淡,雅好泉石。终元世,高蹈不 仕。”
夏溥
按《浙江通志》:“溥字大之,淳安人,自然先生之子也。明 《易象》《春秋》之学,为文雄深简古,领至治三年乡荐,为 安定书院山长。其教人,一以安定为师,士类多归之。 转龙兴教授。虞集喜其诗自成一家,称为‘夏体’。”
陆正
按《嘉兴府志》:“正字行正,居武原乡。博学笃行,通律吕 象数之学。以家世宋臣,矢不仕。元侍御史程文海荐 之,不起。后与刘容城同征,俱不赴。隐居教授。其学以 慎独存心为要,所著《正学编》《乐律考》《七经补注》。至治 三年卒。门人私谥为靖献先生。”
周应极
按《江西通志》:“应极,字南翁,鄱阳人。弱冠邃经史制书, 谒部使者姚炖,炖奇之,荐授婺源学正,弃官归养,及 丧免,姚燧、王约、刘敏中、程巨夫荐,召见,献《皇元颂》,擢 翰林待制,调集贤司直,出同知池州,事无留滞。核赋 金之羡者还民,著为例。英宗践祚,以旧臣特加宠遇, 以诗咏之,未几卒。兄应奎,字明翁,任饶州路治中,饶” 谷宜籼,而输以粳须转籴他境。应奎谓“任土作贡”,屡 请于行省,得以籼输,民便之。
刘遵
按《畿辅通志》:“遵,河间人,有异才,为诗文多不经人道 语,游京师,无知者。尝作《采蕙词》以见元明善,明善大 惊曰:‘他日当避此位’。”御史中丞张养浩亦善之,为延 誉诸公间。得《济南学录》,未上卒。
郭荣
按《畿辅通志》:“荣,邢台人。守敬祖,通《五经》,精于算数水 利,教子孙有方。时刘秉中、张文谦、张象、王恂国讲学 于邢州紫金山,荣遣其孙守敬从秉忠学,遂成名臣。”
高克恭
按《畿辅通志》:“克恭,字彦敬,其先西城人,家房山。仕元, 官至刑部尚书。博学能文,善画寒林墨竹,赵魏公、虞 文靖公多称之。其笔法酷似米南宫,世甚珍之。人见 其画,称之为高房山云。”
董圭
按《畿辅通志》:“圭字君章,祁州人。幼读书即晓文义,日 记数千言,父母未之奇也。一日随父见道傍古碑,父 使视之,一览悉记。父大惊,乃遣诣学,就名师,遂卒业。 后登至治辛酉科状元,授承事郎,定州路同知,后知 颍州事。”
朱文霆
按《福建通志》:“文霆,字元道,莆田人。至治进士,博学善 属文,有《葵山集》。官泉州路总管,致仕。”
郭完
按《福建通志》:“完,字维贞,莆田人。工诗,隐壶山,与方朴 辈二十二人为文会。”
房祺
按《山西通志》:“祺,临汾人。为河中、大同两路教授,终潞 州判官。著有《横汾集》。子希文,泰定甲子解元,著有《渊 云集》。孙辑,见《孝义》。”
薛延年
按《山西通志》:“延年,临汾人。为西安王文学士。著《四书 引证》《小学纂图》。有《竹轩文集》。”
单鹄
按《山西通志》:“鹄,临汾人。仕至四川行省郎中,著有《河 汾集》。”
牟应龙
按《元史儒学传》:“应龙字伯成,其先蜀人,后徙居吴兴。 祖子才,仕宋,赠光禄大夫,谥清忠。父𪩘,为大理少卿。 应龙幼警敏过人,日记数千言,文章有浑厚之气。应 龙当以世赏补京官,尽让诸从弟,而擢咸淳进士第。 时贾似道当国,自拟伊、周,谓马廷鸾曰:‘君故与清忠游,其孙幸见之,当处以高第’。应龙拒之不见。及对策”, 具言上下内外之情不通,国势危急之状,考官不敢 寘上第。调光州定城尉。应龙曰:“昔吾祖对策,以直言 忤史弥远,得洪雅尉。今固当尔,无愧也。”沿海制置司 辟为属,以疾辞不仕,而宋亡矣。故相留梦炎事世祖 为吏部尚书,以书招之曰:“苟至翰林可得也。”应龙不 答。已而起家教授溧阳州。晚以上元县主簿致仕。初, 宋亡时,大理卿已退不任事,一门父子自为师友,讨 论经学,以义理日相切磨,于诸经皆有成说,惟《五经 音考》盛行于世。应龙为文,长于叙事,时人求其文者, 车辙交于门。以文章大家称于东南,人儗之为“眉山 苏氏父子。”而学者因应龙所自号,称之曰“隆山先生。” 泰定元年卒,年七十八。
小云石海涯
按《元史》本传:“小云石海涯家世,见其祖《阿里海涯传》, 其父楚国忠惠公,名贯只哥。小云石海涯遂以贯为 为氏,复以酸斋自号。母廉氏,夜梦神人授以大星,使 吞之,已而有妊。及生,神彩秀异,年十二三,膂力绝人。 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 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或挽强射生,逐猛兽”, 上下峻阪如飞,诸将咸服其趫捷。稍长,折节读书,目 五行下,吐辞为文,不蹈袭故常,其旨皆出人意表。初 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御军极严 猛,行伍肃然。稍暇辄投壶雅歌,意所畅适,不为形迹 所拘。一日,呼弟忽都海涯语之曰:“吾生宦情素薄,顾 祖父之爵,不敢不袭,今已数年矣,愿以让弟,弟幸勿 辞。”语已,即解所绾黄金虎符佩之。比从姚燧学,燧见 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仁宗在东宫,闻其以爵位让弟,谓宫臣曰:“将相家子 弟,其有如是贤者耶!”俄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宿 卫禁中。仁宗践祚,上疏条六事:一曰释边戍以修文 德,二曰教太子以正国本,三曰设谏官以辅圣德,四 曰表姓氏以旌勋胄,五曰定服色以变风俗,六曰举 贤才以恢至道。书凡万馀言,未报。拜翰林侍读学士、 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会议科举事,多所建明。 忽喟然叹曰:“辞尊居卑,昔贤所尚也。今禁林清选与 所让军资孰高?人将议吾后矣。”乃称疾辞还江南,卖 药于钱塘市中,诡姓名,易服色,人无有识之者。偶过 梁山泺,见渔父织芦花为被,欲易之以䌷。渔父疑其 为人,阳曰:“君欲吾被,当更赋诗。”遂援笔立成,竟持被 去。人间喧传《芦花被诗》。其依隐玩世多类此。晚年为 文日邃,诗亦冲澹。草隶等书,稍取古人之所长,变化 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 获拱璧。其视死生若昼夜,绝不入念虑,翛翛若欲遗 世而独立云。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赠集 贤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京兆郡公,谥文靖。有文 集若干卷,直解《孝经》一卷,行于世。子男二人:阿思兰 海牙,慈利州达鲁花赤;次八,三海涯。孙女一人,有学 识,能词章,归怀庆路总管段谦云:
李之绍
按《元史》本传:“之绍,字伯宗,东平平阴人。自幼颖悟聪 敏,从东平李谦学,家贫,教授乡里,学者咸集。至元三 十一年,纂修《世祖实录》,征名儒充史职,以马绍、李谦 荐,授将仕佐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直学士姚燧欲 试其才,凡翰林应酬之文积十馀事,并以付之。之绍 援笔立成,并以槁进。燧惊喜曰:‘可谓名下无虚士也’。” 大德二年,闻祖母疾,辞归,复除编修官,升将仕郎。六 年,升应奉翰林文字。七年,迁太常博士。九年,丁母忧。 累起复,终不能夺。至大三年,仍授太常博士,阶承事 郎。四年,升承直郎、翰林待制。皇庆元年,迁国子司业。 延祐三年,升奉政大夫、国子祭酒。夙夜孳孳,惟以教 育人材为心。四年十二月,升朝列大夫、同佥太常礼 仪院事。六年,改翰林直学士,复以疾还。七年,召为翰 林直学士。至治二年,升翰林院侍讲学士、知制诰同 修国史。三年,告老而归。泰定三年八月,卒,年七十三。 子勖,荫父职,同知诸暨州事。之绍平日自以其性遇 事优游少断,故号“果斋”以自励。有文集藏于家。
袁桷
按《元史》本传:桷字伯长,庆元人,宋同知枢密院事韶 之曾孙。为童子时,已著声,部使者举茂才异等,起为 丽泽书院山长。大德初,阎复、程文海、王构荐为翰林 国史院检阅官。时初建南郊,桷进十议曰:天无二日, 天既不得有二,五帝不得谓之天,作《昊天五帝议》。祭 天岁或为九,或为二,作《祭天名数议》。圜丘不见于《五 经》,郊不见于《周官》,作《圜丘非郊议》。后土,社也,作《后土 即社议》。三岁一郊,非古也,作《祭天无间岁议》。燔柴见 于古经,《周官》以禋祀为天,其义各有旨,作《燔柴泰坛 议》。祭天之牛角茧栗,用牲于郊,牛二,合配而言之,增 群祀而合祠,非周公之制矣,作《郊不当立从祀议》。郊, 质而尊之义也;明堂,文而亲之义也,“作《郊明堂礼仪 异制议》。郊用辛,鲁礼也,卜不得常为辛,作《郊非辛日议》。北郊不见于《三礼》,尊地而遵北郊,郑元之说也,作 《北郊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 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 历两考,迁待制,又再任,拜集贤直学士。久之,移疾去 官,复仍以直学士召入集贤。未几,改翰林直学士、知 制诰、同修国史。至治元年,迁侍讲学士。泰定初,辞归, 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所著有《易 说》《春秋说》《清容居士集》。泰定四年,卒,年六十一。赠中 奉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陈 留郡公,谥文清。
周之翰
按《松江府志》:“之翰字申甫,号易痴道人。自幼颖悟,博 究群书,尤通象数之学。其著述有《乾坤阖辟》《天地生 成》《阴阳变化》《山川流峙》四图,并赞以发明其蕴奥。讲 授于乡,以寿终。”
冯翼翁
按《江西通志》:“翼翁字子羽,永新人,泰定进士,官抚州 守。所著有《春秋集解大义》《性理群书》《通鉴小录考索》 《类要》《正统五德类编》《文章旨要》《五子旨要》《礼考正》《古 书正伪录》《读书纂要》诸书行于世。”
汪文璟
按《浙江通志》:“文璟,字良辰,衢州人。生有异质,五六岁 如成人,平居危坐终日,性嗜学。泰定元年举进士,寻 迁翰林编修,累官廉访副使。以国难忧愤不食卒。所 著有《居朝槁》《明农槁》行于世。”
林仲节
按《福建通志》:“仲节,字景和,少聪敏,领解浙江,举泰定 进士。有《书经义》《四灵赋》行世。”
韩性〈程端礼程端学〉
按《元史儒学传》:“性字明善,绍兴人。其先家安阳,宋司 徒兼侍中魏忠献王琦,其八世祖也。高祖左司郎中 膺胄,扈从南渡,家于越。性天资警敏,七岁读书,数行 俱下,日记万言。九岁通《小戴礼》,作大义,操笔立就,文 意苍古,老生宿学皆称异焉。及长,博综群籍,自经史 至诸子百氏,靡不极其津涯,究其根柢。而于儒先性” 理之说,尤深造其阃域。其为文辞,博达俊伟,变化不 测,自成一家。言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之屦,至无 所容。延祐初,诏以科举取士,学者多以文法为请。性 语之曰:“今之贡举,悉本朱熹私议,为贡举之文,不知 朱氏之学可乎?《四书》《六经》千载不传之学,自程氏至 朱氏,发明无馀蕴矣,顾行何如耳。有”德者必有言,施 之场屋,直其末事,岂有他法哉?凡经其口授指画,不 为甚高论,而义理自胜,不期文之工而不能不工,以 应有司之求,亦未始不合其绳尺也。士有一善,必为 之,延誉不已,及辨析是非,则毅然有不可犯之色。性 出无舆马仆御,所过负者息肩,行者避道,巷夫衢叟, 至于童稚厮役,咸称之曰韩先生。韩先生云,宪府尝 举为教官,谢曰:“幸有先人之弊,庐可庇风雨,薄田可 具𫗴粥,读书砥行,无愧古人足矣,禄仕非所愿也。”受 而不赴。暮年愈自韬晦,然未尝忘情于斯世。郡之良 二千石,政事有所未达,辄往咨访。性从容开导,洞中 肯綮,裨益者多。天历中,赵世延以性名上闻,后十年, 门人李齐为南台监察御史,力举其行义,而性已卒 矣,年七十有六。卒后,南台御史中丞月鲁不花尝学 于性,言性法当得谥,朝廷赐谥“庄节先生。”其所著有 《礼记说》四卷、《诗音释》一卷、《书辨疑》一卷、《郡志》八卷、《文 集》十二卷。当性时,庆元有程端礼、端学兄弟者。端礼 字敬叔,幼颖悟纯笃,十五岁能记诵《六经》,晓析大义。 庆元自宋季皆尊尚陆九渊氏之学,而朱熹氏学不 行于庆元。端礼独从史蒙卿游,以传朱氏明体适用 之指,学者及门甚众。所著有《读书工程》,国子监以颁 示郡邑校官为学者式。仕为衢州路儒学教授,卒年 七十五。端学字时叔,通《春秋》,登至治辛酉进士第,授 仙居县丞,寻改国子助教。动有师法,学者以其刚严 方正,咸严惮之。迁太常博士,命未下而卒。后以子徐 贵,赠礼部尚书。所著有《春秋本义》三十卷,《三传辨疑》 二十卷,《春秋或问》十卷。
李泂
按《元史》本传:“泂字溉之,滕州人。生有异质,始从学,即 颖悟强记,作为文辞,如宿习者。姚燧以文章负大名, 一见其文,深叹异之,力荐于朝,授翰林国史院编修 官。未几,以亲老就养江南。久之,辟中书掾,非其志也。 及考除集贤院都事,转太常博士。拜住为丞相,闻泂 名,擢监修国史长史,历秘书监著作郎、太常礼仪院” 经历。泰定初,除翰林待制,以亲丧未克葬,辞而归。天 历初,复以待制召。于时文宗方开奎章阁,延天下知 名士充学士员,泂数进见,奏对称旨,超迁翰林直学 士,俄特授奎章阁承制学士。泂既为帝所知遇,乃著 书曰《辅治篇》以进,文宗嘉纳之,朝廷有大议,必使与 焉。会诏修《经世大典》,泂方卧疾,即强起曰:“此大制作 也,吾其可以不预。”力疾同修。书成,既进奏,旋谒告以归。复除翰林直学士,遣使召之,竟以疾不能起。泂骨 骼清峻,神情开朗,秀眉疏髯,目莹如电,颜面如冰玉, 而唇如渥丹,然峨冠褒衣,望之者疑为神仙中人也。 其为文章,奋笔挥洒,迅飞疾动,汨汨滔滔,思态叠出, 纵横奇变,若纷错而有条理,意之所至,臻极神妙。泂 每以李太白自儗,当世亦以是许之。尝游匡庐、王屋、 少室诸山,留连久乃去,人莫测其意也。侨居济南,有 湖山花竹之胜,作亭曰“天心水面”,文宗尝敕虞集制 文以记之。泂尤善书,自篆、隶、草、真皆精诣,为世所珍 爱。卒,年五十九。有《文集》四十卷。
贡奎
按《宣城县志》:“奎字仲章。父士浚,赠广陵郡矦。广陵力 学尚节义,不仕元。尝作义塾以待四方学者,乡人甚 尊礼之。奎天性颖慧,风仪严整。十岁属文,长益博综 经史,以古为师。仕齐山书院山长。朝廷方议行郊祀 礼,诸大臣以奎识鉴清远,议论详明,遂推授太常奉 礼郎兼检讨。奎即讨定上之,朝廷多采其说。迁应奉” 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纂修《成宗实 录》,授江西儒学提举。敷明理学,诸生皆竦听不懈。累 迁集贤直学士。天历二年,奉使还卒。著有《云林小槁》 《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槁》《上元新录》《南州 纪行》,凡百二十卷。
贡师道
按《宣城县志》:“师道,字道甫,奎之从子。举茂才,累官翰 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有文名。时奉旨修宋、辽、金三 史,丞相脱脱总史事,欲以辽、金为正统,师道奋笔议 曰:‘昔苻坚已据中原,不忘东晋,凡以成正统也。本朝 得上承中国帝王之统,而与唐虞、三代、汉唐齐称,以 承宋耳,则正统在宋也明矣’。”不果从。师道亦坐此忤 时,出补嘉兴路治中。部使者交章荐之,寻卒。奎子师 泰,在《名臣传》。从孙友初,在《忠节传》。
饶宗鲁
按《江西通志》:“宗鲁,字心道,临川人。性孝友。生五岁母 没,事继母孝养备至,隐居不仕。天历二年大旱,乡人 乏食,死者相藉,发廪赈之,所活甚众,号六有。所著有 《易传庸言》及杂文若干篇。又尝辑其所闻于平山曾 子良语,为《周易辑说》若干卷。”
林泉生
按《福建通志》:“泉生,字清源,永福人。天历中进士,授福 清州同知,转泉州经历、漳州推官,擢知福清州,累官 翰林待制、行省郎中,为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卒谥文 敏。泉生邃于《春秋》,工诗文,多权略,有将帅才。前后在 福清,屡建武功,始为同知。适山海寇充斥,悉以计”� 之。及为守,会红巾寇连江,帅府檄泉生御之。乃创保 甲,置屯栅,立诛盐丁谋乱者七人,捕杀长乐谋为内 应者三十馀人,先发制之,贼遂惊溃。又善听讼,悉物 情。在泉州,民负酒税,系者多瘐死。泉生至,悉破械出 之,令船商私酿者代偿。司理漳州畬洞,相戒勿犯。福 清俗多好杀,孤幼诬讼求贿,泉生立连逮亲邻法,民 自是不敢犯。所著有《春秋论断》及《觉是集》行于世。
张师愚〈师曾〉
按《宣城县志》:师愚字仲愚,弟师曾,字叔舆,皆古学先 生子。好学工诗。曾两领延祐、天历乡荐,撰《梅宛陵年 谱》,多所摭引。并从汪文节泽民游,文节礼下之,尝称 平生畏友有“二张”云。师愚诗《送陈公辅之》“采石蛾眉 上碧落,牛渚送春涛。”《和师炳仲》“桑落山中酒,芙蓉江 上秋。”《送赵伯渊》:“秦淮倚棹秋听雨,易水驱车晓度霜。” 《师曾挽刘待制》:“视草催春直,藏舟惜夜移。”《怀师氏山 林》:“雨林黄耳菌,春涧白头鱼。”颇称工丽。师愚子知言, 字公允,亦以诗名。
王景贤
按《广东通志》:“景贤,字希贤,号愚谷,海康人。登乡荐,为 邕州路教授,升天河县令,寻擢清江路推官致仕。学 富行修,著作超逸,皆出自胸臆。文宗潜邸时,出居海 南,道经雷州,景贤以诗进,览之甚喜,手书‘愚谷’二大 字赐之。天历中,复赐以六花宫袍,乡人荣之。”
梅德明
按《宣城县志》:德明,尧臣后裔。积学工诗,见推于世。《和 汪叔志晓望山门》:“石漏窗中月,岩通洞底泉。”《送傅经 历》:“柳枝歌断山杯尽,梅雨晴来江路长。”《送叔章侄》:“彩 鹢随风飞宛水,黑貂犯雪上燕台。”《柳枝词》:“江上春阴 半画桥,扁舟西下夕阳潮。离魂何似垂杨柳,飞雪漫 空暖不消。”惜全稿佚。
封盛甫
按《广西通志》:“盛甫,履孙子。大历中任宥州清水司巡 检,不畏权势,奖率善良,士民德之。后以内艰归隐,寄 情诗酒,淹贯百家。所著有《容州人材题名记》。”
何正
按《浙江通志》:“正字守中,分水人。至顺间应荐,授鳌川 书院山长,转宁都下河巡检,寻弃官归,号云壑道人, 能诗。初被荐时,试以诗二首,人至今传之
陈颢
按《元史》本传:“颢字仲明,其先居卢龙,有名山者。仕金 为谋克监军。太祖得之,以为平阳等路军民都元帅。 子孙徙清州,遂为清州人。颢幼颖悟,日记诵千百言。 稍长游京师,登翰林承旨王磐安藏之门。磐熟金典 章,安藏通诸国语,颢兼习之。安藏乃荐颢入宿卫,寻 为仁宗潜邸说书。于是仁宗奉母后出居怀庆,颢从” 行日,开陈以古圣贤居艰贞之道。会成宗崩,仁宗入 定内难,以迎武宗,颢皆预谋。及仁宗即位,以推戴旧 勋,特拜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仍宿卫禁中,政事无 不与闻。科举之行,颢赞助之力尤多。颢时伺帝燕闲, 辄取《圣经》所载大经大法有切治体者陈之,每见嘉 纳。帝尝坐便殿,群臣入奏事,望见颢,喜曰:“陈仲明在 列,所奏必善事矣。”颢以父年老,力请归养清州。帝特 命颢长子孝伯为知州以就养,颢固辞,乃以孝伯为 州判官。帝欲用颢为中书平章政事,颢扣首谢曰:“臣 无汗马之功,又乏经济之略,一旦寘之政涂,徒速臣 咎。臣愿得朝夕左右,献替可否,庶少裨万一,亦以全 臣愚忠。”帝乃允。仁宗崩,辞禄家居者十年。文宗即位, 复起为集贤大学士。上疏劝帝大兴文治,增国子学 弟子员,蠲儒之徭役。文宗皆嘉纳焉。颢先后居集贤 署,荐士牍累数百,有讦之者。颢曰:“吾宁以谬举受罚, 蔽贤诚所不忍。”顺帝元统初,颢扈跸行幸上都,至龙 虎台,帝命造膝前而握其手曰:“卿累朝老臣,更事多 矣。凡议政事宜极言无隐。”颢顿首谢不敏。颢每集议, 其言无不剀切。后至元四年致政,命食全俸于家。明 年卒,年七十六。至正十四年,赠摅诚秉义佐理功臣、 光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 追封蓟国公,谥文忠。颢出入禁闼数十年,乐谈人善, 而恶闻人过,大夫士因其荐拔,以至显列,有终身莫 知所自者。是以结知人主,上下无有怨尤。欧阳元为 国子祭酒,与颢同考试国子伴读,每出一卷,颢必拾 而观之,苟得其片言善,即以寘选列,为之色喜。元叹 曰:“陈公之心,盖笃于仁而逾于厚者,真可使鄙夫宽, 薄夫敦矣。”次子敬伯,至正中,仕为中书参知政事,历 左丞、右丞。二十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
虞集
按《元史》本传:“集字伯生,宋丞相允文五世孙也。曾祖 刚简,为利州路提刑,有治绩,尝与临邛魏了翁、成都 范仲黼、李心传辈讲学蜀东门外,得程、朱氏微旨,著 《易》《诗》《书》《论语说》以发明其义,蜀人师尊之。祖珏,知连 州,亦以文学知名。父汲,黄冈尉,宋亡,侨居临州。崇仁, 与吴澄为友,澄称其文清而醇。尝再至京师,赎族人” 被俘者十馀口以归,由是家益贫。晚稍起家,教授于 诸生中,得孛木鲁翀、欧阳元而称许之。以翰林院编 修官致仕。娶杨氏,国子祭酒文仲女。咸淳间,文仲守 衡,以汲从,未有子,为祷于南岳。集之将生,文仲晨起 衣冠坐而假寐,梦一道士至前,牙兵启曰:“南岳真人 来见。”既觉,闻甥馆得男,心颇异之。集三岁即知读书。 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 授《论语》《孟子》《左氏传》欧阳苏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 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文仲 世以《春秋》名家,而族弟参知政事栋明于性理之学, 杨氏在室,即尽通其说。故集与弟盘皆受业家庭。出 则以契家子从吴澄游,授受具有源委。左丞董士选 自江西除南行台中丞,延集家塾。大德初,始至京师, 以大臣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 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 时其退,每挟策趍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 益。丁内艰,服除,再为助教,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 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 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 治,何以为教?”仁宗在东宫,传旨谕集勿竟其事。集以 刘生失礼状上之,移詹事院,竟黜刘生,仁宗更以集 为贤。大成殿新赐《登歌乐》,其师世居江南,乐生皆河 北田里之人,性情不相能,集亲教之,然后成曲。复请 设司乐一人掌之,以俟考正。仁宗即位,责成监学,拜 台臣为祭酒,除吴澄司业,皆欲有所更张,以副帝意, 集力赞其说。有为异论以沮之者,澄投檄去,集亦以 病免。未几,除太常博士,丞相拜住方为其院使,间从 集问《礼器祭义》甚悉,集为言先王制作,以及古今因 革治乱之由,拜住叹息,益信儒者有用。朝廷方以科 举取士,说者谓治平可力致,集独以谓当治其源。迁 集贤修撰,因会议学校,乃上议曰:“师道立则善人多。 学校者,士之所受教,以致于成德达材者也。今天下 学官,猥以资格授强,加之诸生之上,而名之曰师尔, 有司弗信之,生徒弗信之,于学校无益也。如此而望 师道之立,可乎?下州小邑之士,无所见闻,父兄所以 导其子弟,初无必为学问之实意,师友之游从,亦莫 辨其邪正。然则所谓贤才者,非自天降地出,安有可 望之理哉?为今之计,莫若使守令求经明行修成德者,身师尊之,至诚恳恻以求之,其德化之及,庶乎有 所观感也。”其次则求夫操履近正而不为诡异“骇俗 者;确守先儒经义师说,而不敢妄为奇论者,众所敬 服,而非乡愿之徒者。延致之日,讽诵其书,使学者习 之,入耳著心,以正其本,则他日亦当有所发也。其次 则取乡贡至京师罢归者,其议论文艺,犹足以耸动 其人,非若泛泛莫知根柢者矣。”六年,除翰林待制,兼 国史院编修官。仁宗尝对左右叹曰:“儒者皆用矣,惟 虞伯生未显擢尔。”会晏驾,不及用。英宗即位,拜住为 相,颇超用贤俊。时集以忧还江南,拜住不知也,乃言 于上,遣使求之于蜀,不见;求之江西,又不见。集方省 墓吴中,使至,受命趋朝,则拜住不及见矣。泰定初,考 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 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 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 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 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 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泰定初,除国子司业,迁 秘书少监。天子幸上都,以讲臣多高年,命集与集贤 侍读学士王结执经以从。自是岁尝在行,经筵之制, 取经史中切于心德治道者,用《国语》《汉文》两进读。润 译之际,患夫陈圣学者未易于尽其要,指时务者犹 难于极其情,每选一时精于其学者为之,犹数日乃 成一篇。集为“反复古今名物之辨”以通之,然后得以 无忤。其辞之所达,万不及一,则未尝不退而窃叹焉。 拜翰林直学士,俄兼国子祭酒。尝因讲罢,论“京师东 南运粮为实,竭民力以航不测,非所以宽远人而因 地利也。”与同列进曰:“京师之东,濒海数千里,北极辽 海,南滨青、齐,萑苇之场也,海潮日至,淤为沃壤。用浙 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合其众分 授以地,官定其畔以为限,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 之田,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之。三年视其成,以 地之高下定额,以次渐征之。”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 所储,给以禄。十年佩之符印,得以传子孙。如军官之 法,则东面民兵数万,可以近卫京师,外御岛夷,远宽 东南,海运以纾疲民,遂富民得官之志而获其用。江 海游“食盗贼之类,皆有所归。”议定于中,说者以为一 有此制,则执事者必以贿成而不可为矣,事遂寝。其 后海口万户之设,大略宗之。文宗在潜邸,已知集名, 既即位,命集仍兼经筵。尝以先世坟墓在吴越者,岁 久湮没,乞一郡自便,帝曰:“尔才何不堪,顾今未可去 尔。”除奎章阁侍书学士。时关中大饥,民枕藉而死,有 方数百里无孑遗者。帝问集:“何以救关中”,对曰:“承平 日久,人情宴安,有志之士急于近效,则怨讟兴焉。不 幸大灾之馀,正君子为治作新之机也。若遣一二有 仁术、知民事者,稍宽其禁令,使得有所为,随郡县择 可用之人,因旧民所在,定城郭,修闾里,治沟洫,限畎 亩,薄征敛,招其伤残老弱,渐以其力治之,则远去而 来归者渐至,春耕秋敛,皆有所助。一二岁间,则勿征 勿徭,封域既正,友望相济,四面而至者,均齐方一,截 然有法,则三代之民将见出于空虚之野矣。”帝称善, 因进曰:“幸假臣一郡,试以此法行之,三五年间,必有 以报朝廷者。”左右有曰:“虞伯生欲以此去尔。”遂罢其 议。有敕诸兼职不过三免国子祭酒。时宗藩暌隔,功 臣汰侈,政教未立,将策士于廷。集被命为读卷官,乃 拟制策以进,首以劝亲亲、体群臣,同一风俗,协和万 邦为问,帝不用。集以入侍燕闲,无益时政,且媢嫉者 多,乃举大学士忽都鲁都儿迷失等,进曰:“陛下出独 见,建奎章阁,览书籍,置学士员以备顾问。臣等备员, 殊无补报,窃恐有累圣德,乞容臣等辞职。”帝曰:“昔我 祖宗睿智聪明,其于致理之道,生而知之。朕早岁跋 涉难阻,视我祖宗,既乏生知之明,于国家治体,岂能 周知?故立奎章阁,置学士员,以祖宗明训、古昔治乱 得失,日陈于前。卿等其悉所学,以辅朕志。若军国机 务,自有省、院、台任之,非卿等责也。其勿复辞。”有旨:采 辑本朝典故,仿《唐宋会要》修《经世大典集》,与中书平 章政事赵世延同任总裁。集言:“礼部尚书马祖常多 闻旧章,国子司业杨宗瑞素有历象、地理、记问、度数 之学,可共”�“典,翰林修撰谢端、应奉苏天爵、太常李 好文、国子助教陈旅、前詹事院照磨宋褧、通事舍人 王士点,俱有见闻,可助撰录,庶几是书早成。”帝以尝 命修辽、金、宋三史,未见成绩,《大典》令阁学士专率其 属为之。既而以累朝故事有未备者,请以翰林国史 院修《祖宗实录》。时百司所具事迹参订,翰林院臣言 于帝曰:“实录法不得传于外,则事迹亦不当示人。”又 请以国书脱卜赤颜增修太祖以来事迹,承旨塔失 海牙曰:“脱卜赤颜非可令外人传者。”遂皆已。俄世延 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既上进,以 目疾丐解职,不允。乃举治书御史马祖常自代,不报。 御史中丞赵世安乘间为集请曰:“虞伯生久居京”师, 甚贫,又病目,幸假一外任便医。帝怒曰:“一虞伯生,汝辈不容耶!”帝方向用文学,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 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故重听其去。集每承诏有所 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 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或随事规谏, 出不语人,谏或不入,归家悒悒不乐。家人见其然,不 敢问其故也。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 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 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然集遇其人, 未尝少变。一日,命集草制,封乳母夫为营都王,使贵 近阿营巎巎传旨。二人者素忌集,缪言制封营国公, 集具槁。俄丞相自榻前来,索制词甚急,集以槁进,丞 相愕然问故,集知为所绐,即请易槁以进,终不自言。 二人者愧之,其雅量类如此。论荐人材,必先器识,心 所未善,不为牢笼以沽誉,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 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 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 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 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亦恐不得 令终。”祖常犹未以为然。一日,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 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祖常不乐而罢。文宗崩,集 在告欲谋南还,弗果。幼君崩,大臣将立妥欢帖穆尔 太子,用至大故事,召诸老臣赴上都议政,集在召列 祖,常使人告之曰:“御史有言。”乃谢病归临川。初,文宗 在上都,将立其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乃以妥 欢帖穆尔太子乳母夫,言明宗在日,素谓太子非其 子,黜之江南。驿召翰林学士承旨阿邻铁木儿、奎章 阁大学士忽都鲁笃弥,实书其事于脱卜赤颜。又召 集使书诏,播告中外。时省台诸臣,皆文宗素所信用 同功一体之人,御史亦不敢斥言其事,意在讽集速 去而已。伯璲后以用事败,杀其身世,乃服集知人。元 统二年,遣使赐上尊酒、金织文锦二,召还禁林,疾作 不能行。屡有敕即家撰文,褒锡勋旧。侍臣有以旧诏 为言者,帝不怿,曰:“此我家事,岂由彼书生耶?”至正八 年五月己未,以病卒,年七十有七。官自将仕郎,十二 转为通奉大夫,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封 仁寿郡公。集孝友方二亲,以故家令德,中遭乱亡,侨 寓下邑,左右承顺无违。弟盘,早卒,教育其孤,无异己 子。兄采以筦库输赋京师,亏数千缗,尽力营贷,代偿 之,无难色。抚庶弟,嫁孤妹,具有恩意。山林之士知古 学者,必折节下之,接后进,虽少且贱如敌已。当权门 赫奕,未尝有所附丽。集议中书,正言谠论,多见容受, 屡以片言解疑误,出人于滨死,亦不以为德。张圭、赵 世延尤敬礼之,有所疑,必咨焉。家素贫,归老后,食指 益众,登门之士相望于道,好事争起邸舍以待之,然 碑板之文,未尝苟作。南昌富民有伍真父者,赀产甲 一方,娶诸王女为妻,充本位下郡总管。既卒,其子属 丰城士甘悫求《集文》铭父墓,奉中统钞五百锭准礼 物,集不许,悫愧叹而去。其束脩,羔雁之入,还以为宾 客费,虽空乏弗恤也。集学虽博洽,而究极本原,研精 探微,心解神契。其经纬弥纶之妙,一寓诸文,蔼然庆 历、乾淳风烈。尝以江左先贤甚众,其人皆未易知,其 学皆未易言,后生晚进,知者鲜矣。欲取太原元好问 《中州集》遗意,别为《南州集》以表章之,以病目而止。平 生为文万篇,槁存者十二三。早岁,与弟盘同辟书舍 为二室,左室书陶渊明诗于壁,题曰“陶庵”;右室书卲 尧夫诗,题曰“卲庵。”故世称“卲庵先生。”子四人。安民以 荫历官知吉州路安福州,游其门见称许者莆田陈 旅。旅亦有文行,世国学诸生若苏天爵、王守诚辈,终 身不名他师,皆当世称“名卿”者。其交游尤厚者,曰范 梈。
按:《辍耕录》:《虞伯生先生集》,杨仲弘先生载同在京日, 杨先生每言伯生不能作诗,虞先生载酒,请问作诗 之法,杨先生酒既酣,尽为倾倒,虞先生遂超悟其理。 继有诗送袁伯长先生桷扈驾上都,以所作诗介他 人质诸杨先生,先生曰:“此诗非虞伯生不能也。”或曰: “先生尝谓伯生不能作诗,何以有此?”曰:“伯生学问高, 余曾授以作诗法,馀莫能及。”又以诣赵魏公孟𫖯,诗, 中有“山连阁道晨留辇,野散周庐夜属櫜”之句。公曰: “‘美则美矣,若改‘山’为‘天’”,“野’为‘星’,则尤美。”虞先生深服 之,故国朝之诗,称虞、赵、杨、范、揭焉。范即德机先生,梈 揭即曼硕先生傒斯也。尝有问于虞先生曰:“仲弘诗 如何?”先生曰:“仲弘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诗如何?”曰:“德 机诗如唐《临晋帖》,曼硕诗如何?”曰:“曼硕诗如《美女簪 花》。先生诗如何?”笑曰:“虞集乃汉廷老吏,盖先生未免 自负。”公论以为然。
虞卲庵先生集:在翰苑时,宴散散学士家,歌儿郭氏 顺时秀者,唱今乐府。其《折桂令》起句云:“博山铜细袅 香风”,一句而两韵名曰“短柱”,极不易作。先生爱其新 奇,席上偶谈蜀汉事,因命纸笔亦赋一曲曰:“銮舆三 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 拒东吴。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盖两字一韵,比之一句 两韵者为尤难。先生之学问该博,虽一时娱戏,亦过 人远矣。
虞卲庵先生布衣时,落落不偶,久客钱塘。一日偕友 人杨公仲弘、薛公宗海、范公德机,访方外宰渊微链 师于西湖之曲,求召鬼仙以卜行藏。链师即置箕,县 笔书符作法。有顷,箕动笔,运而附降云:“某非仙,乃当 境神也。”链师叱曰:“吾不汝召,汝神何来?”神附云:“某欲 乞虞公撰一《保文》,申达上帝,用求迁陞耳。”因众劝先 生,其无辞神请,先生遂诺。翼日,文成火于潮滨,逾旬 再诣链师祷卜。神复降云:“某已获授城隍,谨候谒谢。 公必贵显,幸毋自忽。”既而先生由校官至奉章阁侍 书学士,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封仁寿郡公,谥 文靖。以文章名四海,岂非先生积有馀庆,天将报施 于先生之躬,而鬼神预有知耶?
按《胡氏杂说》:“初,危太朴以文学征起,声名播于朝野, 士君子皆想望其风采。诸门人问于文靖公曰:‘太朴 事业当何如’?公曰:‘太朴入京之后,其辞多夸,事业非 所敢知’。复曰:‘必求其人,其余阙乎’?时阙名未甚著,门 人曰:‘何以知之’?公曰:‘集于阙文字见之,后阙竟以忠 义显’。乃知前辈观人,自有定鉴。” 按《陈眉公笔记》:“虞集”尝自称曰:“执笔唯凭于手熟,为 文每事于口占。”
虞盘
按《元史虞集传》:“集弟盘,字仲常,延祐五年,第进士,授 吉安永丰丞。丁父忧,除湘乡州判官,颇称癖古。有富 民杀人,使隶己者坐之,上下皆阿从,盘独不署,杀人 者卒不免死,而坐者得以不冤。有巫至其州,称神降, 告其人曰:‘某方火,即火’。又曰:‘明日某方火’。民以火告 者,盘皆赴救,至达昼夜,告者数十,寝食尽废。县长吏” 以下皆迎巫至家,厚礼之。又曰:“将有大水,且兵至”州, 大家皆尽室逃。盘得劫火卒一人,讯之,尽得巫党所 为,坐捕盗司召巫至鞫之,无敢施鞭棰者。盘谓卒曰: “此将为大乱,安有神乎?急治之。”尽得党与数十人,罗 络内外,果将为变者。同僚皆不敢出视,曰:“君自为之。” 盘乃断巫,并其党如法,一时吏民始服。儒者为政若 此。秩满,除嘉鱼县尹,盘已卒。盘幼时,尝读柳子厚《非 国语》,以为《国语》诚可非,而柳子之说亦非也。著《非非 国语》,时人已叹其有识。《诗》《书》《春秋》皆有论著,而《春秋》 乃其家学,故尤善读吴澄所解诸经义,辄得其旨趣 所在,澄亟称之。兄集接方外士,必扣击其说,尝以为 “圣人之教不明,为学者无所底止。苟于吾道异端疑 似之间,不能深知,而欲窃究夫性命之原,死生之故, 其不折而归之者寡矣。”盘不然,闻诸僧在坐,辄不入, 竟去。其为人方正有如此,虽集亦严惮之,然不幸年 不及艾而卒。
范梈
按《元史虞集传》:“梈字亨父,一字德机,清江人。家贫早 孤,母熊氏,守志不他适,长而教之。梈天资颖异,所诵 读辄记忆,虽癯然清寒若不胜衣,于流俗中克自树 立,无苟贱意。居则固穷守节,竭力以养亲,出则假阴 阳之技以给旅食。耽诗工文,用力精深,人罕知者。年 三十六,始客京师,即有声诸公间。中丞董士选延之” 家塾。以朝臣荐为翰林编修官。秩满,御史台擢海南 海北道廉访司照磨。巡历遐僻,不惮风波瘴疠,所至 兴学教民,雪理冤滞甚众。迁江西、湖东长史,素称严 明,于僚属中独敬异之,选充翰林供奉御史台,又改 擢福建闽海道知事。闽俗素污,文绣局取良家子为 绣工,无别尤甚。梈作歌诗一篇述其弊,廉访使取以 上闻,皆罢遣之,其弊遂革。未几,移疾归故里。天历二 年,授湖南岭北道廉访司经历,以养亲辞。是岁母丧, 明年十月亦以疾卒,年五十九。所著诗文,多传于世。 梈持身廉正,居官不可干以私,疏食饮水,泊如也。吴 澄以道学自任,少许可,尝曰:“若亨父可谓特立独行 之士矣。”为文志其墓,以东汉诸君子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