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第201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一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
第二百一卷目录
诗部艺文七
答章秀才论诗书 明宋濂
凤台诗社序 卢祥
与王遵岩参政 唐顺之
东川子诗集序 前人
跋自书康节诗送王龙溪后 前人
书黄山谷诗后 前人
刘诸暨杜律心解序 王世贞
与李于鳞 前人
诗品总评 前人
诗赋 袁黄
诗体明辩序 沈骐
诗论 锺惺
韵诗序 前人
诗归序 前人
风骚旨格跋 毛晋
司空图诗品跋 前人
本事诗跋 前人
温公续诗话跋 前人
六一诗话跋 前人
石林诗话跋 前人
中山诗话跋 前人
竹坡诗话跋 前人
后山诗话跋 前人
紫薇诗话跋 前人
彦周诗话跋 前人
二老堂诗话跋 前人
沧浪诗话跋 前人
范玺卿诗集序 钱谦益
虞山诗约序 前人
徐元叹诗序 前人
曾房仲诗序 前人
题怀麓堂诗钞 前人
读杜小笺上 前人
文学典第二百一卷
诗部艺文七
《答章秀才论诗书》宋·濂
濂白秀才:足下承书,知学诗弗倦,且疑历代诗人皆 不相师,旁引曲证,亹亹数百言,自以为确乎弗拔之 论。濂窃以为世之善论诗者,其有出于足下乎?虽然, 不敢从也。濂非能诗者,自汉、魏以至乎今,诸家之什, 不可谓不攻习也;荐绅先生之前,亦不可谓不磨切 也。揆于足下之论,容或有未尽者,请以所闻质之,可 乎?”《三百篇》勿论已,姑以汉言之,苏子卿、李少卿非作 者之首乎?观二子之所著,纡曲凄惋,实宗《国风》与楚 人之辞。二子既没,继者绝少。下逮建安、黄初,曹子建 父子起而振之,刘公干、王仲宣力从而辅翼之。正始 之间,嵇阮又叠作,诗道于是乎大盛,然皆师少卿而 驰骋于《风》《雅》者也。自时厥后,正音衰微,至太康复中 兴。陆士衡兄弟则仿子建,潘安仁、张茂先、张景阳则 学仲宣,左太冲、张季鹰则法公干。独陶元亮天分之 高,其先虽出于太冲、景阳,究其所自得,直超建安而 上之,高情远韵,殆犹太羹充铏,不假盐酰,而至味自 存者也。元嘉以还,三谢、颜、鲍为之首,三谢亦本子建, 而杂参于郭景纯。延“之则祖士衡,明远则效景阳,而 气骨渊然,骎骎有《西汉风。馀》或伤于刻镂,而乏雄浑 之气,较之太康,则有间矣。永明而下,抑又甚焉。沈休 文拘于声韵,王元长局于褊迫,江文通过于摹拟,阴 子坚涉于浅易,何仲言流于琐碎。至于徐孝穆、庾子 山,一以婉丽为宗,诗之变极矣。然而诸人虽或远式 子建、“越石,近宗灵运、元晖,方之元嘉,则又有不逮者 焉。”唐初,承陈、隋之弊,多尊徐、庾,遂致颓靡不振。张子 寿、苏廷硕、张道济相继而兴,各以《风》《雅》为师。而卢升 之、王子安务欲凌跨三谢,刘希夷、王昌龄、沈云卿、宋 少连,亦欲蹴驾江、薛,固无不可者。奈何溺于久习,终 不能改其旧,甚至以律法相高,益有四声八病之嫌 矣。唯陈伯玉痛惩其弊,专师汉、魏,而友景纯、渊明,可 谓挺然不群之士,复古之功,于是为大。开元、天宝中, 杜子美复继出,上薄《风》《雅》,下该沈、宋,才夺苏、李,气吞 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真所谓集大成 者,而诸作皆废矣。并时而作,有李太白,宗《风》《骚》及建 安七子,其格极高,其变化“若神龙之不可羁。有王摩 诘依仿渊明,虽运词清雅,而萎弱少风骨。”有韦应物 祖袭灵运,能壹寄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 人而已。他如岑参、高达夫、刘长卿、孟浩然、元次山之 属,咸以兴寄相高,取法建安。至于大历之际,钱郎远 师沈、宋,而苗、崔、卢、耿、吉、李诸家,亦皆本伯玉而宗黄 初,诗道于是为最盛。韩、柳起于元和之间,“韩初效建 安,晚自成家,势若掀雷抉电,撑决于天地之垠。柳斟酌陶、谢之中,而措辞窈眇,清妍应物,而下亦一人而 已。元、白近于轻俗,王、张过于浮丽,要皆同师于古乐 府。贾浪仙独变入僻,以矫艳于元、白。刘梦得步骤少 陵而气韵不足,杜牧之沉涵灵运而句意尚奇”,孟东 野阴祖沈、谢,而流于蹇涩;卢仝则又自出新意而涉 于怪诡。至于李长吉、温飞卿、李商隐、段成式,专夸靡 曼,虽人人各有所师,而诗之变又极矣。比之《大历》,尚 有所不逮,况厕之开元哉?过此以往,若朱庆馀、项子 迁、李文山、郑守愚、杜彦之、吴子华辈,则又驳乎不足 议也。宋初袭晚唐五季之弊,天“圣以来,晏同叔、钱希 圣、刘子仪、杨大年数人,亦思有以革之,第皆师于义 山,全乖古雅之风。”迨王元之以迈世之豪,俯就绳尺, 以乐天为法;欧阳永叔痛矫西昆,以退之为宗,苏子 美、梅圣俞介乎其间。梅之覃思精微,学孟东野;苏之 笔力横绝,宗杜子美,亦颇号为“诗道中兴。”至若王禹 玉之踵徽之,盛公量之祖应物,石延年之效牧之,王 介甫之原三谢,虽不绝似皆尝得其仿佛者。元祐之 间,苏、黄挺出,虽曰共师李、杜,而竞以己意相高,而诸 作又废矣。自此之后,诗人迭起,或波澜富而句律疏, 或煆炼精而情性远,大抵不出于二家。观于《苏门四 学士》及江西宗派诸诗,盖可见矣。陈去非虽晚出,乃 能因崔德符而归宿于少陵,有不为流俗之所移易。 驯至隆兴、乾道之时,尤延之之清婉,杨廷秀之深刻, 范至能之宏丽,陆务观之敷腴,亦皆有可观者。然终 不离天圣、元祐之故步,去盛唐为益远。下至萧、赵二 氏,气局荒颓,而音节促迫,则其变又极矣。由此观之, 诗之格力崇卑,固若随世而变迁,然谓其“皆不相师”, 可乎?第所谓“相师”者,或有异焉:其上焉者师其意,辞 固不似,而气象无不同;其下焉者师其辞,辞则似矣。 求其精神之所寓,固未尝近也。然唯深于比、兴者,乃 能察知之耳。虽然,为诗当自名家,然后可传于不朽。 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尚乌得谓之 诗哉!是何者?诗乃吟咏性情之具,而所谓《风》《雅》《颂》者, 皆出于吾之一心,特因事感触而成,非智力之所能 增损也。古之人其初虽有所沿袭,末复自成一家言, 又岂规规然必于相师者哉?呜呼!此未易为初学道 也。近来学者类多自高,操觚未能成章,辄阔视前古 为无物,且扬言曰:“曹、刘、李、杜、苏、黄诸作虽佳,不必师 吾即师,师吾心耳。故其所作,往往猖狂无伦,以扬沙 走石为豪,而不复知有纯和冲粹之意,可胜叹哉!可 胜叹哉!濂非能诗者,因足下之言,姑略诵所闻如此, 唯足下裁择焉。”不宣。濂白。
《凤台诗社序》卢祥
诗自三百篇既删之后,大雅不作,正声微茫久矣。汉 魏以来,迄今千有馀年,作者数百家,其体屡变。声律 虽不逮古,而其间杰然名家者,则有若苏、李之高妙, 曹、刘之豪逸,陶、阮之冲澹,谢、鲍之峻洁,徐、庾之华丽, 韩、柳之邃古,李、杜之风雅,元、白之雄深,韦、孟之微婉, 东坡之“直节劲气,鲁直之风韵洒落”,王、曾、虞、杨、范、揭 诸公之诗,见于《皇元风》《雅》。我朝诸名公之作,播于《雅》 《颂》《正音》者,皆造一偏之极而可为法者也。匪若六朝 绮靡,晚唐流丽,沈宋谄谀,温李淫艳者比。於戏,诗亦 难能也哉!予自束发,即尝肆力于诗,诸家体制,靡不 探索而依仿之。今白发种种,老将至矣,而犹未得其 要妙。迩以内忧归适乐平,吴侯来尹,作兴斯文,振起 儒风。邑之能诗止斋何潜渊等十五人,结社于凤台 之侧,期以月旦各携所作而会评焉,盖仿古人“香山 白社”之意也。诗积既多,而属予序。予观诸作,皆炳蔚 成章,铿锵有声,犹绮縠具陈、金石迭奏者也。然性情 发见,则各有不同焉。若止斋何潜渊、朴庵夏侯恭之 古澹晚节,李浚、柏庭、梁遂奇之森严,范震、董恕之质 直,黄统、陈悫、黎都、翟杰之清新,陈圭、蔡轼之华,朱恪 之雄,张玹之实,思贻、罗泰之豪迈不羁也。继而入社, 则又有陈淑、陈肃、房昌、关绎、翟季真之五人焉。於戏! 诸君子之诗信美矣,而自以为未至,结社以求相长 之益,他日所至,讵可量乎!虽然,诗贵从容涵蓄,美刺 不露,发乎性情,止乎礼义,而以忠厚为主,则不失其 正矣。诚能取所长,弃所短,舍其偏,用其全,求诣古诗 人之极致,集诸家之大成,以成和平淳雅之音,以颂 雍熙泰和之治,则人将曰“《大雅》复作”,删后有诗,顾不 韪欤!是为序。
《与王遵岩参政》唐·顺之
不会兄于武夷,终是此生不了心事,三年之间定当 发兴耳。近来有一僻见,以为三代以下之文,未有如 南丰,三代以下之诗,未有如康节者。然文莫如南丰, 则兄知之矣;诗莫如康节,则虽兄亦且大笑。此非迂 头巾论道之说,盖以为诗思精妙,语奇格高,诚未见 有如康节者。知康节诗者,莫如白沙翁。其言曰:“子美 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罕能兼。此犹 是二影。子之见康节,以锻炼入平淡,亦可谓语不惊 人死不休者矣,何待兼子美而后为工哉!古今诗庶几康节者,独寒山、靖节二老翁耳,亦未见如康节之 工也。兄如以此言为痴迂,则吾近来事事痴迂,大率 类此耳。兄尝谓非兄不能序吾之文,非吾不能序兄 之文”,诚然,诚然。仙道逼人,笔墨久废,然于兄终当果 此约,勿以久近拘之也。
《东川子诗集序》前人
西北之音慷慨,东南之音柔婉,盖昔人所谓系水上 之风气,而先王律之以中声者。惟其慷慨而不入于 猛,柔婉而不邻于悲,斯其为中声焉已矣。若其音之 出于风土之固然,则未有能相易者也。故其陈之则 足以观其风,其歌之则足以贡其俗。后之言诗者,不 知其出于风土之固然,而惟恐其妆缀之不工,故《东 南之音,有厌其弱而力为慷慨;西北之音,有病其急 而强为柔婉,如优伶之相哄,老少子女,杂然迭进,要 非本来面目,君子讥焉。为其陈之不足以观风,歌之 不足以贡俗也。”余读〈诗〉》至《秦风》,其言尽田猎战斗之 事。其人翘然自喜,忾然有跃马贾勇之气。已而读《楚》 《骚》诸篇,其言郁纡而忉怛,则愀然有登山临水、羁臣 弃妇之思。夫《秦风》慷慨而入于猛,《楚骚》柔婉而邻于 悲,然君子不废,岂非以其虽未止乎中声,而不失其 风土之固然,其陈之也,可以观其风,其歌之也,可以 贡其俗乎?东川子家秦中,盖昔人所谓汧渭之间,与 其所为载歇骄游北园故处,往往而在。东川子雅喜 为诗,尝寄余诗百馀篇,皆跌宕疏健,绝去脂粉纤冶 之态。虽其于中声,未知必合与否,然可谓不失其土 风者。其《塞垣》诸曲,余尤爱之。如“边城鼓角春寒梦,沙 塞旌旗日暮云,“天寒细柳营嘶马,草满长城水饮驼”, “榆关千里秦云暮,羌管一声汉月秋”,较其音节,倘亦 有“驷铁无衣”之遗否耶?然则读是诗者,不必问其何 人,而知其必为秦人之诗无疑也。余南人也,而不能 为楚声。窃喜东川子之能为秦声也,乃为之题其首, 后有《采风谣》者,自当得之。
《跋自书康节诗送王龙溪后》前人
玉台翁云:“子美诗之圣,尧夫更别传。后来操翰者,二 妙罕能兼。”古今能知康节之诗者,玉台翁一人而已。 虽然,所谓别传者,则康节所自得,而少陵之诗法,康 节未尝不深入其奥也,康节可谓兼乎二妙者也。南 江王子,深于诗法者也。间以余言质于南江,南江曰: “然。龙溪王子盖有得乎《诗传》之意者,而亦未尝不深” 于诗法也。索余章草,余为举似《击壤集》数首,龙溪盖 素以余论诗为然者也。虽然,“诗”心声也,字心画也,字 亦诗也,其亦有别传乎?有章圣之法乎?而余两无得 也,龙溪亦何取乎?
《书黄山谷诗后》前人
黄豫章诗,真有凭虚欲仙之意,此人似一生未尝食 烟火食者,唐人盖绝未见有到此者也。虽韦苏州之 高洁,亦须让出一头地耳。试具眼参之,吾若得一片 静地,非特断荤,当须绝粒矣。盖自觉与世味少缘矣, 然非为作诗计也。
《刘诸暨杜律心解序》王世贞
自《三百篇》出,而诸为诗故者亡虑数十百家,即为诗 故者数十百家,而知诗者不与焉。独蔽之于孟氏曰: “以意逆志,得之哉!得之哉!”夫所谓意者,虽人人殊,要 之其触于境而之于七情一也。唐杜氏诗出,学士大 夫尊称之,以继《三百篇》,然不谓其协裁中正也,谓其 窥于兴赋比之微而已。诸为杜诗故者亦无虑数十 “百家。而杜氏诗最宛然而附目,铿然而谐耳者,则五 七言近体诸专为近体者,又亡虑数家。自张氏之故, 托于虞,而去杜远矣。夫不得其所属事而浅言之则 陋;得其所属事而深言之则刻;不究其所以比则浅, 一切究其所以比则凿。此四者,俱无当于孟氏谓者 也。”余束发游学士大夫,遇关中王先生允宁,为杜氏 近体,抗眉掀鼻,鼓掌击节,若起其人于九京而与之 下。上既赏其美,又贺其遇。然至读所谓《解》,盖精得夫 开阖节辏照映之一端,正倒插之二法。而余里中老 人刘诸暨间与为杜,甚乃捻鼻酸楚,读不能篇,而时 呜咽赞一语,涕洟涔淫,下或愤厉用壮挥如意击唾 壶尽缺。既间出其书读之,往往纵吾偏至之锋,以抉 其所繇发之秘。吾意至而彼志来,而不务为刻凿,以 求工于昔人之名称“杜”者,庶几孟氏所谓矣。夫杜氏 之去《三百篇》固近,至于生贫贱而食肮脏,终始孰祸 难。大要《雅》《颂》之和平,不胜其变风之慅激。今王先生 用文显廊庙,而老人困诸生,久释褐,仅得一尉,以谗 罢,贫病且死,其于所从逆而入可知也。老人之尊杜 氏诗,极以为古无匹者,而不能不有所弹射,间为之 雌黄窜易,虽以余不自量,亦窃骇其狂,然竟无以难 之也。老人名瑄,其称“诸暨”,则尝为其邑尉云。
《与李于鳞》前人
数承饷。湘藤最后最佳,知足下旦夕属我体也。秋气 滋峻,不免箧笥然,无异中心之藏耳。武昌瑰奇之政, 当自越。凡文人无行,赖于鳞一吐气。文人无用,须足下洗之。不佞寄理吴兴,仅五月,幸不为吏民所厌恶。 中豪而上,荆棘亦自不少。水灾一事,极意区处,聊有 次第。月俸悉送官助赈,不免资家庾矣。近为台檄入 省,猥用巡务相苦,觉少妨吟啸,归兴郁浡。足下过采 舆人之言,而从臾我,是欲我车生耳也。日来不睹足 下诗,《长江》大别,吞吐天地,秀气胸中久矣,何时一发 破我磊块?家弟亦不寄诗来,乃寄诗足下耶?想近益 有致,足下言当不浮。仆于诗,格气比旧似少减,文小 纵出入,然差有真。得以告足下。大江“而上,自楚蜀以 至中原,山川莽苍浑浑,江左雅秀郁郁,咏歌描写,须 各极其致。吾辈篇什既富,又须穷态极变,光景长新。 《序》《论》奏札,亦微异传志,务使旨恒达而气恒贯,时名 易袭,身后可念,与足下共勉之。”时见邸报,足下寂寂 除目,明卿婆娑瘴乡,于鳞、小畅又以太夫人忧归,文 章憎命,似无复开济理,抚公颇怜后一月为处便归, 襄事毕竟坚卧矣。此生尚可得半完,不尔必有悔也。 馀具别纸。
《诗品总评》前人
吾览锺记室《诗品》,折衷情文,裁量事代,可谓允矣。词 亦奕奕发之,第所推源,出于何者,恐未尽然。迈、凯、昉、 约,滥居中品,至魏文不列乎上,三公屈第乎下,尤为 不公,少损连城之价,吾独爱其评。子建“骨气奇高,词 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嗣宗“言在耳目之内,情 寄八荒之表。”灵运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 “绎奔会。越石善为凄悷之词,自有清拔之气。明远得 景阳之诡諔,含茂先之靡嫚,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 于颜延,总四家而并美,跨两代而孤出。元晖奇章秀 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远变色。”文通诗体,总 维善于摹拟,筋力于王微,成就于谢朓。此数评者,赞 许既实,措撰尤工。
《诗赋》袁黄
“大矣哉,诗之为义也,情感天地,化动鬼神,声被丝竹, 气变冬春。”其得意而咏物也,“游寸心于千古,收八埏 于一掬。漱芳藻,采遗縠,志翼翼以凌云,心兢兢而刻 鹄,拟去浮而肖形,期得髓而遗肉。”其因咏而成诗也, “选文入象,就韵摹心,发新声于奇磬,谢落叶于故林, 词即近而远意,远沿浅而入深。至于圣皇在宥,负扆” 临轩。觐群后兮雍雍碧玉,贡八蛮兮济济青旃。述朝 会之盛事,被圣德于管弦,宜肃雍而渊广,殊不取乎 新妍。或虎观春筵,承明夜宴,淑女提壶,美人侍馔。纪 《公燕》兮乐易而典醇,歌《房中》兮和平而感恋。欲崇正 而献箴,亦戒淫而忌绚。若九庙献歌,南郊设颂,欲正 欲严,欲庄欲重,夸则爽直,疏则鲜用。乃至元戎出境, 万骑屯云;出马铙歌,旋师凯文。词宜壮兮不宜忘警, 气贵严兮犹贵拊循。夫楚臣被放,汉妾辞宫,羁客裘 敝,孀闺泪穷。孤孽遭谤,无路自通。或以短韵而鸣隐 志,或以长篇而写幽衷。怨而不怒,微而若蒙。履患难 兮如素,处忧戚兮靡恫。或秦楚兮异国,复穷达兮殊 陟。行子断肠,居人罢“食。风萧萧而兴悲,草萋萋而变 色”;款款赠言,沥肝吐臆。叙生平之雅情,勖佳人之令 德。箴而不谀,婉而不直。如“春草兮始生,秋月兮正明。 炎威侵簟,寒雪满坪。遵四时而叹逝,感万物而若惊。 勿徒流连乎光景,宜留邃意于新声。”乃若故宫黍茂, 别殿莺啼;空山远眺,绿野俄睇。览古迹兮发今凄,痛 前事“兮开后迷”,言不尽意,意不局题。又若南山祝年, 摽梅贺婚,思贤悼往,临丧挽言,“志喜兮乐以则,茹哀 兮伤以惇,乐不荡志,伤不断魂。”此咏言之杂态,亦艺 圃之纷蕃也。是以抱硕德,秉孤忠,咏闺情兮远赓圣 功,铺王化兮近指草虫。词能动物兮色象俱空,美刺 无迹兮斯谓之风。正语是非,庄言真假,文而不靡,质 而不野,言关世教,斯谓之“雅。”肃雍布声,清庙展诵,扬 休功而信征,赞祖德而情洞,不诡不浮,若劝若讽,形 容曲尽,斯谓之“颂。”情见乎词,志触乎遇,微者达于宏, 逖者使之悟。随性情而敷陈,视礼义为法度,衍事类 而逼真,然后可以为赋。假幻传真,因人喻己,或以卷 石而况泰山,或以浊泾而较清济,或有义而可寻,或 无情而难指,意在物先,斯谓之“比。”感事触情,缘情生 境,物类易陈,衷肠莫罄,可以起愚顽,可以发聪听,飘 然若羚羊之挂角,悠然若天马之行径,寻之无踪,斯 谓之兴,六义既陈,淑慝攸分。如其情存魏阙,汎咏《楚 云》,心缠鲍臭,虚述兰芬,既真宰之相违,纵华靡而不 文,倘馀蓁“之未翦,类偏弦之独撑,宫唱而商靡,应金 调而石未平。”苟丝毫之有亏,虽成文而不精。性灵未 协,心气多魔,失温柔之家法,象急管之偏颇,恨湍流 之迅激,故虽精而不和,词如合璧,意不贯珠,篇有死 句,句无活肤,首尾不属,声调多迂,惟生理之不完,文 虽和而实枯。是以内骋心灵,外阐物精,振之则“山立, 蓄之则渊澄,运之则行云流水,饰之则簇锦飞英。或 浓如醴酒,或淡若太羹,或急如跃矢,或缓若调筝。或 始徐而终促,或似谲而实贞,或外槁而中腴,或言隘
而意闳,或化腐而趋新,或因奇而造平。诗体多途,诗情万叠,修词者迷根,尚理者弃叶。拟华实之兼收,庶二妙之相接。曹、刘闻之而魄丧”,李杜遇之而气慑。“回 《大雅》”于狂澜,振颓风于百劫。
《诗体明辩序》沈骐
诗其昉于邈古之世乎?若古史所传,有其音无其韵, 亦初不限言数,短或二言,多至八九,或韵在末句之 上,又或重用叶字,然则《道志》之言,约如文耳。唐虞以 前,有歌谣之名,《舜典》始著诗称,盖杂繇词歌铭之中, 未有定体也。自太史著采风之职,而商、周之间乃定。 《风》《雅》《颂》之规,有比、兴、赋之格。孔子删之,卓然取游人 野女之讴吟而定曰“诗。”爰是诗有其区域矣。此后宜 盛而衰,迄于战国,其确然以诗名者,惟见荀卿一章。 至楚屈平,别衍诗体为《骚》,斯变风亦绝。汉初,唐山夫 人造《安世房中歌》十六首,遂为乐府祖,而诗遂中分 今古。武帝制《落叶》《哀蝉》而有曲名,班婕妤制《怨歌》,而 有行名,司马相如制《封禅》,而有颂名,息夫躬制《绝命》 而有辞名,卓文君制《白头》而有吟名,韦孟《讽谏》《东方 朔诫子》,苏武、李陵《赠别》,《王昭君写怨》,西汉之可见如 此。其他古诗十九,《焦仲卿妻诗》亦系之东京,班固、傅 毅、孔融辈,寥寥希声。魏之武文,歌行绝胜,陈思尤称 清雄,然建安七子,风流首唱矣。嵇、阮超逸,有古诗人 遗矩。晋代则张华、傅元、陆机、陆云、潘岳、左思,雄峙于 前;郭璞、孙绰、王羲之、陶潜,扬辉于后。宋世最称颜、谢 “芙蓉雕缋”为五言胜,而鲍照亦来俊逸之誉。齐梁虽 云“体格卑靡”,而齐之谢脁,后人赏其句可惊人。梁有 武、文二帝,发唱于上,沈约、江淹、任昉之流,奔轨于下, 亦代有其胜也。陈有徐陵、江总之华艳,北周有庾信 之清“新,有薛道衡之奇拔”,然论者统为八代之衰何 欤?唐以诗名一代而统分为四,太宗、王、魏诸人,首开 草昧之风,而陈子昂特以澹古雄健,振一代之势。杜 审言、刘希夷、沈佺期、宋之问、张说、张九龄,亦各全浑 厚之气于音节疏畅之中。盛唐稍著宏亮,储光羲、王 维、孟浩然之清逸,王昌龄、高适之闲远,常建、岑参、李 颀之秀拔,李白之朗卓,元结之奥曲,咸殊绝寡伦。而 杜甫独以浑雄高古,自成一家,可以为史,可以为“疏。” 其言时事,最为悚切,不愧古诗人之义,盖亦诗之仅 有者也。中唐弥矜琢链,刘长卿以古朴开宗,韦应物、 钱起之嶲迈,卢纶、顾况、刘禹锡之扬厉,及元、白唱和 之作,韩柳古风之体,张籍、“贾岛、孟郊之清刻,李贺之 怪险,是其最也。”晚唐体愈雕镂,杜牧高爽,欲追老杜, 温、李西昆之体,婉丽自喜,皮、陆、鹿门诸章,往往超胜。 若夫诗馀之体,肇于李白,盛于晚唐。然晚唐之诗,不 及其词,亦各有其媺也。宋兴,其风弥盛,周美成、柳永、 秦观、张先诸人,皆以艳婉为调。苏轼特以豪旷见雄, 亦诗馀之变格,才人之极致矣。而宋竟以此称一代 之制,此原集所以系词于《诗后》也。为之约略,其源流 如此。
《诗论》锺惺
《诗》,活物也。游夏以后,自汉至宋,无不说《诗》者,不必皆 有当于诗,而皆可以说《诗》;其皆可以说《诗》者,即在不 必皆有当于诗之中,非说《诗》者之能如是,而诗之为 物,不能不如是也。何以明之?孔子亲删《诗》者也,而七 十子之徒亲受《诗》于孔子而学之者也;以至春秋列 国大夫,与孔子删《诗》之时,不甚先后,而闻且见之者 也;以至韩婴,汉儒之能为《诗》者也,且读孔子及其弟 子之所引《诗》,列国盟会聘享之所赋《诗》,与韩氏之所 传《诗》者,其诗其文其义,不有与诗之本事、本文、本义 绝不相蒙,而引之、赋之、传之者乎?既引之,既赋之,既 传之,又觉与诗之事之文之义未尝不合也。其故何 也?夫《诗》,取断章者也,断之于彼而无损于此,此无所 予而彼取之。说《诗》者盈天下达于后世,屡迁数变而 《诗》不知,而《诗》固已明矣,而《诗》固已行矣。然而《诗》之为 诗自如也,此诗之所以为经也。今或是汉儒而非宋, 是宋而非汉,非汉与宋而是己说,则是其意以为诗 之指归尽于汉与宋与己说也,岂不隘且固哉!汉儒 说《诗》,据《小序》,每一诗必欲指一人一事实之。考亭儒 者,虚而慎,宁无其人、无其事而不敢传疑,故尽废《小 序》不用。然考亭所间指为一人一事者,又未必信也。 考亭注,有近滞者、近痴者、近疏者、近累者、近肤者、近 迂者。考亭之意,非以为《诗》尽于吾之注;即考亭自为 说《诗》,恐亦不尽于考亭之注也。凡以为最下者,先分 其章句,明其训诂,若曰“有进于是者,神而明之,引而 伸之”,而吾不敢以吾之注画天下之为《诗》者也。故古 之制礼者,从极不肖立想,而贤者听之;解经者,从极 愚立想,而明者听之。今以其立想之处,遂认为究极 之地,可乎?国家立《诗》于学宫,以考亭注为主,其亦曰 “有进于是者,神而明之,引而伸之”云尔。予家世受诗, 暇日取《三百篇》正文流览之,意有所得,间拈数语,大 抵依考亭所注稍为之导其滞,醒其痴,补其疏,省其 累,奥其肤,径其迂,业已刻之吴兴。再取披一过,而趣 以境生,情由目徙,己觉有异于前者。友人沈雨若,今之敦诗者也,难予曰:“过此以往,子能更取而新之乎?” 予曰:“能。夫以予一人心目”,而前后已不可强同矣。后 之视今,犹今之视前,何不能新之有?盖《诗》之为物,能 使人至此,而予亦不自知,乃欲使宋之不异于汉,汉 之不异于游、夏,游、夏之说《诗》,不异于作《诗》者,不几于 刻舟而守株乎?故说《诗》者散为万,而《诗》之体自一;执 其一,而《诗》之用且万噫,此《诗》之所以为经也。
《韵诗序》前人
四声,定于沈休文,为《沈韵近体》。尊之,古则否。唐以后 尊之,前此则否。夫沈韵不通于唐以前,况四言乎?以 沈韵串四言,以四言遍四声,名曰《韵诗》。辟则右军之 笔,集为圣教,章帝之书,写成千文,事不相蒙,义例甚 合。其体近白下胡彭举创之,以寓其游戏栖托之意 者也。夫世不难创此体,而难于彭举之才之情、之识、 “之诣。”无彭举之才情识诣,百七章中必不能无断缺 补凑,虽创胡取焉?彭举古澹闲远,周览冥搜,孤往高 寄,语有三百篇,有汉郊祀乐府有韦、曹诸家,而要不 失为彭举。夫风雅后,四言法亡矣,然彼法中有两派: 《韦孟和》去《三百篇》近,而韦有韦之失;《曹公壮》去《三百 篇》远,而曹有曹之得;彭举幽在远近“之间。”《彭举》诸体 诗,轻重古今,出没正变,有王孟之致。居白下,为衣冠 翰墨之场,而人或不知其诗,知之或以其画。余亦知 彭举画,而最后乃知其诗,余以此益赏其隐德。昔魏 阳元为锺毓长史,工射而毓不知。夫画与射俱通人 所以自晦也。余亦自托于知彭举画,以为差胜于阿 毓而已,终不敢从郡国来,夺都人士权自命为知彭 举诗也。彭举名宗仁,有《知载斋集》,顾太史太初序之, 而余题其韵诗百七章。
《诗归序》前人
选古人诗而命曰《诗归》,非谓古人之诗以吾所选为 归,庶几见吾所选者以古人为归也。引古人之精神 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 昭明选古诗人,遂以其所选者为古诗,因而名古诗 曰《选体》,唐人之古诗曰《唐选》。呜呼!非惟古诗亡几,并 古诗之名而亡之矣。何者?人归之也。选者之权力,能 使人归,又能使古诗之名与实俱徇之,吾其敢易言 《选》哉?尝试论之,诗文年运不能不代趋而下,而作诗 者之意兴虑无不代求其高,高者,取异于途径耳。夫 途径者,不能不异者也,然其变有穷也;精神者,不能 不同者也,然其变无穷也。操其有穷者以求变,而欲 以其异与气运争,吾以为能为异,而“终不能为高。其 究途径穷而异者,与之俱穷,不亦愈劳而愈远乎?”此 不求古人真诗之过也。今非无学古者,大要取古人 之极肤、极狭、极熟、便于口手者,以为古人在是。使捷 者矫之,必于古人外自为一人之诗以为异。要其异, 又皆同乎古人之险且僻者。不则其俚者也,则何以 服学古者之心?无以服其心,而又坚其说以告人曰: “千变万化,不出古人。”问其所为古人,则又向之极肤、 极狭、极熟者也。世真不知有古人矣。惺与同邑谭子 元春忧之,内省诸心,不敢先有所谓学古不学古者, 而但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察其幽 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 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如访者之几于一逢,求者之 幸于一获,入者之欣于一至,不敢谓吾之说非,即向 者千变万化,不出古人之说,而特不敢以肤者、狭者、 熟者塞之也。”书成,自古逸至隋,凡十五卷,曰《古诗归》。 初唐五卷,盛唐十九卷,中唐八卷,晚唐四卷,凡三十 六卷,曰《唐诗归》。取而覆之,见古人诗久传者,反若今 人新作诗,见己所评古人语,如看他人语,仓卒中古 今人我心目为之一易,而茫无所止者,其故何也?正 吾与古人之精神远近前后于此中,而若使人不得 不有所止者也。
《风骚旨格跋》毛晋
莆田蔡氏,著《吟窗杂咏》,载诸家诗格诗评类三十馀 种,大略真赝相半,又脱落不堪读。丙寅春,从云间予 内父遗书中简得齐己《白莲集》十卷,末载《风骚旨格》 一卷,与蔡本迥异,急梓之,以正诸本之误云。
《司空图诗品跋》前人
此表圣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则 也。昔子瞻论黄子思之诗,谓“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 外,可以一唱而三叹。”於乎!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 雅,犹有承平之遗风。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可以得表 圣之品矣。
《本事诗跋》前人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一书,余酷好之,然微嫌其详于 载诗,略于纪事尔。比览初中“缘情”感事七类,皆叙事 夹诗句,令人展卷掩卷,美动七情,又不流于靡艳一 派,真所谓好色而不淫者欤。或病其卷帙太简,曾见 蟹。�鸽臛罗列方丈者耶。犹觉伪吴《处常子》未免蛇 足云。
===治忽,如列诸掌,与《春秋》并垂不朽。其《传家集》八十卷, 惜乎无传。今所传者,不过《集略》三十一卷、“诗集”十馀 卷耳。偶阅《学海》,得《续诗话》若干则,每每借诗文托褒 刺,非仅如他家参字句、正淆讹已也。
《六一诗话跋》前人
或云:“居士不喜杜少陵诗,今读其《陈真人》云云,虽一 字叹人莫能到,其仰止何如耶?”或又云:辟西昆体亦 未必然,大率说诗者之是非,多不符作者之意。居上 尝自道云:“知圣俞诗者莫如修。尝闻圣俞举平生所 得最好句,圣俞所自负者,皆修所不好;圣俞所卑下 者,皆修所称赏。盖知心赏音之难如是。”其评古人诗, “得毋似之乎?”
《石林诗话跋》前人
余向阅《石林燕语》及《避暑录》,话说诗处不减匡鼎,非 墨工椠人所能拟议,恨未睹其全帙耳。今春从吴兴 贾人购得《诗话》十卷,石林其一也,腐蚀几半,亟为之 补遗正讹,如文同、李廌数则,已见之《苏长公外纪》中, 岂凤洲先生亦贮之锦囊耶?
《中山诗话跋》前人
贡父,一字公非,与兄公是同登庆历六年进士,一时 齐名,贡父尤以博学着。刘斯立初登科,自负多闻,谒 贡父,贡父所称引,皆斯立所未知,自是屈服。晚年游 馆学,摹仿《公羊》最工。有集六十卷,惜无传耳。
《竹坡诗话跋》前人
余幼时见公集名《太仓稊米》,憎其宋气太重,急贻一 塾师。既从胡元任樷话中见“竹坡”数则,觅其全帙,渍 渍幽韵可喜。复从塾师索《太仓稊米》,已作红腐矣。惜 哉!童习之觌面失一竹坡也。但如“刑天舞干戚”之类, 往往借旧案作新评,未免贻议于俦辈尔。
《后山诗话跋》前人
无己一字履常,每登临得句,即急归,卧一榻,以被蒙 首,恶闻人声,谓之“吟榻。”家人知之,即婴儿稚子,皆抱 寄邻家以避之。其用意精专如此。自咏绝句云:“此生 精力尽,于诗真无忝矣。”朱子云:“无己许多碎句,子是 学《史记》。”殆指《诗话》《谈丛》类耶?或谓此二种非无己作, 考其本集,一一具载,今仍之。
《紫薇诗话跋》前人
紫薇公,希哲之孙,好问之子,祖谦之父也。自言传衣 江西,尝作《江西宗派图》,自黄豫章而下,列陈后山等 二十五人为法嗣,盖以独师豫章也。又作《夏倪集序》, 论学诗当识诗法,极其明快,可补入诗话中。刘后村 跋云:“夏倪所作似未能,然,往往紫薇公自道耳。”
《彦周诗话跋》前人
彦周,建炎间人,但《全史》不载,未详其始末。尝阅《苕溪 渔隐》,援其诗话最多,意同时仰止不啻后村诸公耶? 其简端数语,虽云“自叙”,即以作诗话全编总序可也。
《二老堂诗话跋》前人
于充,一字弘道。集中载杂着述二十三卷,《诗话》其一 也。所载不过四十馀则,多翻驳前人。如唐酒价及斤 卖云云,必进竹坡诸公一筹。但载刘宾客《淮阴行》五 首,本集止四首,末篇云云,本集作《纥那曲》词。如“无奈 脱莱时”,山谷谓不可解。子充疑作挑莱时,引东坡诗 句证之。余考《宾客集》,作“无奈晚来时,清淮春浪软”,令 读者爽然。姑存之以俟博洽君子。
《沧浪诗话跋》前人
诸家诗话,不过月旦前人,或拈警句,或拈瑕句,聊复 了一段公案耳。惟沧浪先生《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诗 证》五则,精切简妙,不袭牙后。其《与临安表叔吴景仙》 二书,尤诗家金针也。故其吟卷百馀章,如“镜中花影, 林外莺声”,言有尽而意无穷,自谓“参诗精子”,岂虚语 耶?
《范玺卿诗集序》钱谦益
今之谭诗者,必曰“某杜某李某沈宋某元白”,其甚者 则曰:“兼诸人而有之。”此非知诗者也。诗者,志之所之 也,陶冶性灵,流连景物,各言其所欲言者而已。如人 之有眉目焉,或清而扬,或深而秀,分寸之间而标置 各异,岂可以比而同之也哉?沈不必似宋也,杜不必 似李也,元不必似白也,有沈、宋,又有陈、杜也;有李、杜, 又有高、岑,有王、孟也;有元、白,又有刘、韩也;各不相似, 各不相兼也。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蝇声蛙噪, 追配古人,俨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议 其短长,蜉蝣撼大树,斯可为一笑已矣。今之诗人,有 广陵范玺卿《异羽》。《异羽》之诗,清妍深稳,有风有雅,出 入六朝、三唐,不名一家,亦成其为《异羽》之诗而已。异 羽举进士,为吏部郎,人才国论,储峙胸中,直道忤时, 以清卿引退,萧闲虚止,若无所与于人世者。其为诗, 终和且平,穆如清风,有忠君忧国之思,而不比于怨; 有及时假日之乐而不流于荒。斯所以为异羽也欤! 斯所以为异羽之诗也欤?如必曰“此为六朝,此为三 唐”,寻行数墨,取异羽以进配古人,则异羽之所以为诗者或几乎隐矣。余知异羽之深者也,故于异羽之 集成而序之如此。余往得异羽题扇诗,有“蹲石花间 似定僧”之句;已又得范司马梦章诗,有“埽花便欲亲 苔坐,删竹常防碍月行”之句。回环吟咀,于诗家有二 范之目。闲将仿古人团扇屏风之例,撮取当世名章 秀句以传于后,亦以二范为嚆矢焉。在昔《池塘芳草》 之什,“蝉噪鸟鸣”之句,咸以么弦孤韵,标举艺林。而后 世则盈缃溢缥,芜累山积,此亦作者得失之林,不可 以不辨也。
《虞山诗约序》前人
陆子敕先撰里中同人之诗,都为一集,命之曰《虞山 诗约》,过而请于余曰:“愿有言也。”余少而学诗,沉浮于 俗学之中,懵无适从,已而扣击于当世之作者,而少 有闻焉。于是尽发其向所诵读之书,溯洄风、骚,下上 唐、宋,回翔于金、元、本朝,然后喟然而叹,始知诗之不 可以苟作,而作者之门仞奥窔,未可以肤心末学跂 而及之也。自兹以往,濯肠刻贤,假年穷老而从事焉, 庶可以窃附古人之后尘。而余则已老矣,今将何以 长子哉?余窃闻之太史公曰:“《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 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故夫《离骚》者,《风》《雅》 之流别,诗人之总萃也。《风》《雅》变而为《骚》,《骚》变而为赋, 赋又变而为诗。昔人以谓“譬江有沱,干肉为脯。”而晁 补之之徒徒取其音节之近楚者以为楚声,此岂知 《骚》者哉?古之为诗者,必有深情畜积于内,奇遇薄射 于外,轮囷结轖,朦胧萌拆,如所谓惊澜奔湍,郁闭而 不得流;长鲸苍虬,偃蹇而不得伸;浑金璞玉,泥沙掩 匿而不得用;明星皓月,云阴蔽蒙而不得出。于是乎 不能不发之为诗,而其诗亦不得不工。其不然者,不 乐而笑,不哀而哭,文饰雕缋,词虽工而行之不远,美 先尽也。唐之诗,藻丽莫如王、杨,而子美以为近于《风》 《骚》;奇诡莫如长吉,而牧之以为《骚》之苗裔。绎二杜之 论,知其所以近与其所以为苗裔者,以是而语于古 人之指,要其几矣乎!诸子少年而强力,博学而矫志, 其闻道也先,于吾不鄙,而下问,其将以余为识涂之 老马也,故敢以《风》《骚》之义告焉。得吾说而存之,深造 自得,以求跂乎古人,追风以入丽,沿波而得奇,诗道 之大兴也,吾有望矣。嗟夫!千古之远,四海之广,文人 学士如此其多也。诸子挟其所得,希风而尚友,扬扢 研摩,期以砭俗学而起大雅。余虽老矣,请从而后焉。 若曰:以吾邑之诗为职志,刻石立𫮃,胥天下而奉要 约焉,则余愿为五千退席之弟子,卷舌而不谈可也。 壬午涂月,虞山老民钱谦益序。
《徐元叹诗序》前人
自古论诗者,莫精于少陵,“别裁伪体”之一言。当少陵 之时,其所谓伪体者,吾不得而知之矣。宋之学者,祖 述少陵,立鲁直为宗子,遂有江西宗派之说。严羽卿 辞而辟之,而以盛唐为宗,信羽卿之有功于诗也。自 羽卿之说行,本朝奉以为律令,谈诗者必学杜,必汉、 魏、盛唐,而诗道之榛芜弥甚。羽卿之言,二百年来遂 若涂鼓之毒药。甚矣!伪体之多,而别裁之不可以易 也。呜呼!诗难言也。不识古学之从来,不知古人之用 心,徇人封己,而矜其所知,此所谓以大海内于牛迹 者也。王、杨、卢、骆,见哂于轻薄者,今犹是也。亦知其所 以劣汉、魏而近《风》《骚》者乎?钩剔抉摘,人自以为长吉, 亦知其所以为《骚》之苗裔者乎?低头东野,慬而师其 寒饿,亦知其所谓横空盘硬,妥帖排奡者乎?数跨代 之才力,则李杜之外,谁可当鲸鱼碧海之目;论诗人 之体制,则温李之类,咸不免风云儿女之讥。先河后 海,穷源诉流,而后伪体始穷,别裁之能事始毕。虽然, 此益未易言也,其必有所以导之导之之法维何?亦 反其所以为诗者而已。《书》不云乎:“诗言志,歌永言。”诗 不本于言志,非诗也;歌不足以永言,非歌也。宣己谕 物,言志之方也;文从字顺,永言之则也。宁质而无佻, 宁正而无倾,宁贫而无僦,宁弱而无剽,宁为长天晴 日,无为盲风涩雨,宁为清渠细流,无为浊沙恶潦,宁 为鹑衣裋褐之萧条,无为天吴紫凤之补拆,宁为粗 粝之果腹,无为荼菫之螫唇。宁为书生之步趋,无为 巫师之鼓舞。宁为老生之《庄语》,无为酒徒之狂詈。宁 病而呻吟,无梦而厌。�“宁人而寝貌无鬼而假面;宁 《木客》而宵吟,无幽独君而昼语。导之于晦蒙狂《易》之 日,而徐反诸言,志永言之,故诗之道其庶几乎!”徐元 叹少工为诗,隐长城艺香山中,筑室奉母,数年而其 诗益进。元叹之为人,淡于荣利,笃于交友,苦心于读 书,而感愤于世道,皆用以资为诗者也。元叹之诗,为 一世之所宗。则夫别裁伪体,使学者志于古学而不 昧其所从,元叹之责也。余故于元叹之刻其诗而举 以告之,且以为学元叹《诗》者告焉。嗟乎!江西之宗,不 百年而羽卿辟之,本朝之学《诗》者,三变而榛芜弥甚, 元叹之不辞而辟之者,何也?
《曾房仲诗叙》前人
泰和曾棠芾先生有才子曰房仲,敏而好学。以应举之隙,攻比兴,不远四千里再拜遣使,奉其尊人之简 牍,缄致其诗若干首,以求是正于余,且请为序。余读 其诗,风气警遒,兴寄婉惬,云霞风雨,含吐于行墨之 间;刿目𬬸心,掏擢胃肾,戛戛乎去故而就新也,皇皇 乎经营将迎,如恐失之也。房仲之于诗,可谓能矣。其 求之斯已勤,而得之斯已艰矣。余固非知诗者也,操 斧于班、郢之门亦已难乎?余盖尝奉教于先生长者, 而窃闻学诗之说,以为学诗之法莫善于古人,莫不 善于今人也。何也?自唐以降,诗家之途辙总萃于杜 氏。大历后,以诗名家者,靡不繇杜而出。韩之南山,白 之谕讽,非杜乎?若郊、若岛、若二李、若卢仝、马戴之流, 盘空排奡,从横谲诡,非得杜之一枝者乎?然求其所 以为杜者,无有也。以佛乘譬之,杜则果位也,诸家则 分身也。逆流顺流,随缘应化,各不相师,亦靡不相合。 宋、元之能者,亦繇是也。向令取杜氏而优孟之,饬其 衣冠,效其嚬笑,而曰“必如是乃为杜。”是岂复有杜哉? 本朝之学杜者,以李献吉为巨子。献吉以学杜自命, 聋瞽海内。比及百年,而訾謸献吉者始出,然诗道之 敝滋甚,此皆所谓不善学也。夫献吉之学杜,所以自 误误人者,以其生吞活剥,本不知杜,而曰必如是乃 为杜也。今之訾謸献吉者,又岂知杜之为杜,与献吉 之所以误学者哉?古人之诗,了不察其精神脉理,第 抉擿一字一句,曰“此为新奇,此为幽异”而已。于古人 之高文大篇,所谓“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者,一切抹杀, 曰“此陈言腐词而已。”斯人也,其梦想入于鼠穴,其声 音发于蚓窍,殚竭其聪明,不足以窥《郊》《岛》之一知半 解,而况于杜乎?献吉辈之言诗,木偶之衣冠也,土菑 之文绣也,烂然满目,终为象物而已。若今“之所谓新 奇幽异”者,则木客之清吟也,幽冥之隐壁也,纵其凄 清感怆,岂光天化日之下所宜有乎?呜呼!学诗之敝, 可谓至于斯极者矣。奔者东走,逐者亦东走,将使谁 正之?房仲有志于是,余敢以善学之一言进焉。杜有 所以为杜者矣,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者是也。学 杜有所以学者矣,所谓“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者是也。 舍近世之学杜者,又舍近世之訾謸学杜者,进而求 之,无不学,无不舍,为于斯道也,其有不造其极矣乎? 在房仲勉之而已矣。吾又闻宋人作《江西诗派图》,推 尊黄鲁直为佛氏传灯之祖,而严羽卿诃之以为外 道。周益公问诗法于陆务观,则曰:“学子繇西江之论 诗。”其渊源流别,今犹可得而考乎?房仲必有闻焉,而 其所师事,曰“萧伯玉。”伯玉,今之好为务,观者以吾言 质之,以为何如也?
《题怀麓堂诗钞》前人
弘正间,北地李献吉临摹老杜,为槎牙兀傲之词,以 訾謸前人。西涯在馆阁负盛名,遂为其所掩。盖孟阳 生百五十年之后,搜剔西涯诗集,洗刷其眉目,发挥 其意匠,于是西涯之诗,复开生面。譬如张文昌两眼 不见物已久,一旦眸子清朗,历历见城南旧游,岂非 一大快耶!近代诗病,其证凡三,变沿宋、元之窠臼,排 章俪句,支缀蹈袭,此弱病也。剽《唐选》之馀渖,生吞活 剥,叫号隳突,此狂病也。搜郊原之旁门,蝇声蚓窍,晦 昧结愲,此鬼病也。救弱病者必之乎狂,救狂病者必 之乎鬼。传染日深,膏肓之病日盛。孟阳于恶疾沈痼 之后,出西涯之诗以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 之箴砭也。”其用心良亦苦矣。孟阳论诗,在近代直是 开辟手,举世悠悠,所谓“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 动人”,其孰从而信之?可一喟也。癸未夏日书。
《读杜小笺上》前人
归田,多暇,时诵杜诗以销永日。间有一得,辄举示程 孟阳。孟阳曰:“《杜千家注》缪伪可恨,子何不是正之,以 遗学者?”予曰:“注诗之难,陆放翁言之详矣。放翁尚不 敢注苏,予敢注杜哉?”相与叹息而止。今年夏,德州卢 户部德水刻《杜诗胥钞》,属陈司业无盟寄予,俾为其 叙。予既不敢注杜矣,其又敢叙杜哉?予尝妄谓自宋 以来,学杜诗者,莫不善于黄鲁直;评杜诗者,莫不善 于刘辰翁。鲁直之学杜也,不知杜之真脉络,所谓前 辈飞腾,馀波绮丽者,而拟议其横空排奡,奇句硬语, 以为得杜衣钵,此所谓旁门小径也。辰翁之评杜也, 不识杜之大家数;所谓“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者,而点 缀其尖新俊冷,单词只字,以为得杜骨髓,此所谓一 知半解也。弘正之学杜者,生吞活剥,以寻扯为家当, 此鲁直之隔日疟也,其黠者又反唇于江西矣。近日 之评杜者,钩深抉异,以鬼窟为活计,此辰翁之牙后 慧也,其横者并集矢于杜陵矣。呜呼!《大雅》之不作久 矣。德水、北方之学者奋起,而昌杜氏之业,其殆将针 宋、元之膏肓,起今人之废疾,使三千年以后涣然复 见古人之总萃乎?苫次幽忧,寒窗抱影,䌷绎腹笥,漫 录若干则,题曰《读杜诗寄卢小笺》,明其因德水而兴 起也。曰小笺,不贤者识其小也。寄之以就正于卢且 道所以不敢当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