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四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四十六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四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四十六卷目录

     经籍总部纪事八

    经籍典第四十六卷

    经籍总部纪事八

    《挥麈前录》:国朝承五代抢攘之后,三馆有书仅万二 千卷。乾德以后,平诸国,所得浸广。太宗乡儒学,下诏 搜访民间,以开元四部为目,馆中所阙及三百已上 卷者,与一子出身。端拱元年,分三馆之书别为书库, 目曰“秘阁。”真宗咸平三年,诏中外臣庶家有收得三 馆所少书籍,每纳一卷,给千钱送判馆看详,委是所 “少书数及卷帙别无差误,方许收纳。其所进书及三 百卷以上,量才试用与出身。”又令三馆写《四部书》二 本,一置禁中龙图阁,一置后苑之太清楼,以便观览。 八年,荣王宫火,延燔三馆,焚爇殆遍。于是出禁中本 就馆阁传写,且命儒臣编类雠校。校勘、校理之官,始 于此也。嘉祐五年,又诏中外士庶许上所阙书,每卷 支绢一匹,及五百卷特与文资。元丰中,秘书省三馆 并归省,中书亦随徙。元祐中,重写御前书籍,又置校 对黄本,以馆职资深者为之。又置重修《晋书》局,不久 皆罢去。宣和初,蔡攸提举秘书省,建言置补御前书 籍所,再访天下异书,以资校对。以侍臣十人为参详 官,馀为校勘。又以进士白衣充检阅者数人。及年,皆 命以官,未毕而国家多故,靖康之变,诸书悉不存。太 上警跸南渡,屡下搜访之诏,献书补官者凡数人。秦 熹提举秘书省,奏请命天下专委守臣,又有旨录会 稽陆氏所藏书上之。今中秘所藏之书,亦良备矣。 承平时,士大夫家如南都戚氏、历阳沈氏、庐山李氏、 九江陈“氏、番易吴氏,但有藏书之名,今皆散逸。近年 所至郡府,多刊文籍,且易得本传录。仕宦稍显者,家 必有书数千卷,然多失于雠校也。”吴明可帅会稽,百 废具举,独不传书。明清尝启其故云:“此事当官极易 办,但仆既簿书期会,宾客应接,无暇自校子弟,又方 令为程文,不欲以此散其功,委之它人,孰肯”尽心,漫 盈箱箧,以误后人,不若已也。

    《挥麈后录》:“太宗既得吴越版籍,继下河东,天下一统, 礼乐庶事,粲然大备。”钱文僖惟演尝纂书,名《逢辰录》, 排日尽书其父子承恩荣遇及朝廷盛典,极为详尽。 明清家有是书,为钱仲韶竽假去干没,至今往来于 中,安得再见,以补史之阙文。

    仁宗即位,方十岁,章献明肃太后临朝。章献素多智 谋,分命儒臣冯章靖元、孙宣公奭、宋宣献绶等,采摭 历代君臣事迹为《观文览古》一书,祖宗故事为《三朝 宝训》十卷,每卷十事。又纂郊祀仪仗为《卤簿图》三十 卷,诏翰林待诏高克明等绘画之,极为精妙。叙事于 左,令傅姆辈日夕侍上展玩之,解释诱进,镂板于禁 中。元丰末,哲宗以九岁登极,或有以其事启于宣仁 圣烈皇后者,亦命取板摹印,仿此为帝学之权舆,分 锡近臣及馆殿时大父亦预其赐,明清家因有之。绍 兴中为秦伯阳所取。

    张唐英,字次功,西蜀人,与天觉为同胞兄也。熙宁中, 仕至殿中侍御史。尝述《仁宗政要》上于朝,又尽作昭 陵朝宰执近臣知名之贤诸传,其中今世所谓《嘉祐 名臣传》者是也,特《政要》中一门耳,然印本亦未尽焉。 明清家有《政要全书》可考。次功父文蔚,范蜀公作墓 碑。

    樊若水夜钓采石,世多知之。宋咸《笑谈录》云:李煜有 国日,樊若水与江氏子共谋,江年少而黠,时李主重 佛法,即削发投法眼禅师为弟子,随逐出入禁苑,因 遂得幸。法眼示寂,代其住持建康清凉寺,号曰“小长 老”,眷渥无间,凡国中虚实尽得之。先令若水走阙下, 献下江南之策,江为内应。其后李主既俘,各命以官。 江后累典名州,家于安陆,子孙亦无闻。郑毅夫为《江 氏书目记》,载文集中云:“旧藏江氏书数百卷,缺落不 甚完。予凡三归安陆,大为摉访,残秩坠编,往往得之 闾巷间,无遗矣。仅获五百十卷,通旧藏凡千一百卷。” 江氏遗书具此矣。江氏名正,字元叔,江南人。太祖时 同樊若水献策取李氏,仕至比部郎“中,尝为越州刺 史。越有钱氏,时书正借本誊写,遂并其本有之。及破 江南,又得其逸书,兼吴越所得,殆数万卷。老为安陆 刺史,遂家焉。”尽辇其书,筑室贮之。正既没,子孙不能 守,悉散落于民间,火燔水溺,鼠虫啮弃,并奴仆盗去, 市人裂之以藉物。有张氏者,所购最多,其贫,乃用以 为爨,凡一箧书,为一“炊饭。”江氏书至此穷矣,然余家 之所有,幸而仅存者,盖自吾祖田曹始畜之,至予三世矣,于余则固能保有之,于其后则非余所知也。然 物亦有数,或存或亡,安知异日终不亡哉?故记盛衰 之迹,俾子孙知其所自,则庶乎或有能保之者矣。书 多用油拳纸方册,如笏头青缣为褾,字体工拙不一, 《史记》《晋书》或为行书,笔墨尤劲。其末用“越州观察使” 印,亦有江氏所题。余在杭州命善书者补其缺,未具 也。

    先祖早岁登科,游宦四方,留心典籍,“经营收拾所藏 书逮数万卷,皆手自校雠,贮之于乡里,汝阴士大夫 多从而借传。”元符末,坐党籍,谪官湖外,乃于安陆卜 筑,为久居计,辇置其半于新居。建炎初,寇盗蜂起,惟 德安以邑令陈规,元则帅众坚守,秋毫无犯。事闻,擢 守本郡。先祖之遗书留空宅中,悉为元则载之而去。 后十年,元则以阁学士来守顺昌,亦保城无虞。先祖 汝阴旧藏书犹存,又为元则所掩,有二处之书,悉归 陈氏,先人每以太息,然无理,从而索之。先人南渡后, 所至穷力抄录,亦有书几万卷。明清忧患之初,年幼 力弱,秦伯阳遣浙漕吴彦猷渡江,攘取大半。丁卯岁, 秦会之擅国,言者论会稽士大夫家“藏野史,以谤时 政,初未知为李泰发家设也。是时,明清从舅氏曾宏 父守京口,老母惧焉,凡前人所记本朝典故,与夫先 人所述史槁杂记之类,悉付之回禄。每一思之,痛心 疾首。后来明清多寓浙西妇家,煨烬之馀,所存不多, 诸侄辈不能谨守,又为亲戚盗去,或它人久假不归, 今遗书十不一存。每一归,展省旧箧,不忍复启”,但流 涕而已。

    唐著作郎杜宝《大业幸江都记》云:“隋炀帝聚书至三 十七万卷,皆焚于广陵,其目中盖无一帙传于后代。” 靖康俶扰,中秘所藏与士大夫家者,悉为乌有。南度 以来,惟叶少缊少年贵盛,平生好收书,逾十万卷,寘 之霅川弁山,山居建书楼以居之,极为华焕。丁卯冬, 其宅与书俱荡一燎。李泰发家旧有万馀卷,亦以是 岁火于秦,岂“厄会自有时邪?”

    《挥麈馀话》,“毋丘俭贫贱时,尝借《文选》于交游间,其人 有难色,发愤异日若贵,当板以镂之遗学者。”后仕王 蜀为宰,遂践其言刊之。印行书籍,创见于此,事载陶 岳《五代史补》。后唐平蜀,明宗命太学博士李锷书《五 经》,仿其制作,刊板于国子监。监中印书之始,今则盛 行于天下,蜀中为最。明清家有锷书印本,《五经》存焉, 后题“长兴二年”也。

    宋释文莹《玉壶清话》:兴国中,太宗建秘阁,选三馆书 以寘焉,命参政李至专掌。一日,李昉、宋琪、徐铉三学 士扣新阁求书一观,至性畏慎,曰:“扄钥诚某所掌,签 函中羃,严秘难启,奈诸君非所职,窥不便。”三人者笑 谓至曰:“请无虑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 愈他咎乎?”因强拉秘钥启窥,至密遣阁使闻奏。上知 之,亟走就阁赐饮,仍令尽出图籍古画,赐昉等纵观。 昉上言请升秘阁于三馆之次。从之,仍以飞白阁赐 之。及赐草书《千字文》,至,请勒石,上曰:“《千字文》本无籍, 梁武帝得锺繇破碑,爱其书,命周兴嗣次韵而成之, 俚无足取。夫孝为百行之本,卿果欲勒石,朕不惜为 卿写《孝经》本,刻于阁,以敦教化也。”

    《枫窗小牍》:“国朝开献书之路,祥符中,献书者十九人, 赐出身,得书万七百五十四卷。宣和五年,三馆参校 荥州助教张颐所进书二百二十三卷,李东一百六 十二卷,皆系阙遗,乞加褒赏。颐赐进士出身,东补迪 功郎。七年,取索到王阐、张宿等家藏书,以三馆《秘阁 书目》比对,所无者凡六百五十八部,二千四百一十” 七卷阐补承务郎,宿补迪功郎。

    太宗命儒臣辑《太平广记》,时徐铉实与编纂。《稽神录》, 铉所著也。每欲采撷,不敢自专,辄示宋白,使问李昉, 昉曰:“徐率更以博信天下,乃不自信而取信于宋拾 遗乎?讵有率更言无稽者,中采无疑也。”于是此录遂 得见收。

    余从祖姑婿陈从易得与太清楼校勘。天圣三年六 月,陈以《十代兴亡论》,妄加涂窜,同官皆降职。

    崇宁二年五月,秘阁书写成二千八十二部,未写者 一千二百十三部,及阙卷二百八十九,立程限缮录。 政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戊戌,校书郎孙觌奏:“四库 书尚循崇文旧目,顷访求遗书,总目之外,凡数百家, 几万馀卷,请撰次增入总目,合为一卷。”诏觌等撰次, 名曰《秘书总目》。及汴京不守,悉为金人辇去。车驾渡 江,诏搜江浙闽粤载籍,《四库》至四万四千四百八十 六卷,较《崇文旧目》多一万三千八百十七卷。又思陵 以万几之暇,御书《六经》《论语》《史记》列传,刊石立于太 学。典籍之盛,无愧先朝。第奇秘阙逸,较前少损,所增 多近代编述耳。

    《梦溪笔谈》:“旧校书官多不惜职事,但取旧书,以墨漫 一字,复注旧字于其侧,以为日课。自置编校局,只得 以朱围之,仍于卷末书校官姓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 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 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 以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 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 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 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 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馀印,以备一板。内有 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 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 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黏, 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 自落,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前世藏书分隶数处,盖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馆秘阁 凡四处藏书,然同在崇文院,其间官书多为人盗窃, 士大夫家往往得之。嘉祐中,置编校官八员,杂仇四 馆书给吏百人,悉以黄纸为大册写之。自此私家不 敢辄藏校雠累年,仅能终昭文一馆之书而罢。 宋宣献博学,喜藏异书,皆手自校雠,常谓校书如埽 尘,一面埽,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谬。 《石林燕语》:“熙宁以前,以诗赋取士,学者无不先遍读 五经。”余见前辈虽无科名人亦多能杂举五经,盖自 幼学时习之尔,故终老不忘,自改经术。人之教子者, 往往便以一经授之,他经纵读,亦不能精,其教之者, 亦未必能皆读五经。故虽经书正文,亦率多遗误。尝 有教官出《易》题云:“干为金,坤亦为金”,何也?举子不能 晓,不免上请。则是出题时偶检福建本,坤为金字本, 谬,忘其上两点也。又尝有秋,试问《井》卦何以无彖,亦 是福建本所遗。

    世言雕板印书始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板,道为 之尔。柳玭训《序》言其在蜀时,尝阅书肆云:“字书小学, 率雕板印纸。”则唐固有之矣,但恐不如今之工。今天 下印书,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 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蜀与福建多以柔木刻 之,取其易成而速售,故不能工。福建本几遍天下,正 以其《易》成故也。

    《贵耳集》宪圣在南内,爱神怪幻诞等书,郭彖《暌车志》 始出,洪景卢《夷坚志》继之,唐已有此集三卷。夷姓;坚, 名也。宣和间有奉使高丽者,其国异书甚富,自先秦 以后,晋、唐、隋、梁之书皆有之,不知几千家、几千集,盖 不经兵火,今中秘所藏,未必如此旁搜而博蓄也。 南轩自桂帅入朝,以平日所著之书并奏议讲解百 馀册,装潢以进。方铺陈殿陛间,有小黄门忽问:“左司 甚文字许多?”张南轩斥之曰:“教官家治国平天下。”小 黄门答云:“孔夫子道一言可以兴邦。”孝宗闻此言亦 笑。东莱修《文鉴》成,独进一本于上前,满朝皆未得见, 惟大珰、甘昺有之,公论颇不与。得旨除直秘阁,为中 书陈骙所缴,载于陈之《行状》。

    《搜采异闻录》:濮安懿王之子宗绰,蓄书七万卷,始与 英宗偕学于邸,每得异书,必转以相付。宗绰家本有 《岳阳记》者,皆所赐也。此国史本传所载,宣和中,其子 淮安郡王仲麋进《目录》三卷。忠宣公在燕得其中秩。 王云:除监本外,写本印本书籍目计二万二千八百 三十六卷。观一秩之目如是,所谓七万卷者为不诬 矣。《三馆秘府》所未有也。盛哉

    国初,承五季乱离之后,所载书籍,印板至少,宜其焚 炀荡析,了无孑遗。然太平兴国中,编次《御览》,引用一 千六百九十种,其纲目并载于首卷,而杂书古诗赋 又不及具录。以今考之,无传者十之七八矣。则是承 平百七年,翻不若极乱之世。姚铉以大中祥符四年 集《唐文粹》,其序有云:“况今历代坟籍,略无亡逸。”观铉 所类文集。盖亦多不存。诚为可叹。

    《却扫编》予所见藏书之富者,莫如南都王仲至侍郎 家,其目至四万三千卷,而类书之卷帙浩博,如《太平 广记》之类,皆不在其间,虽秘府之盛,无以逾之。闻之 其子彦朝云,“其先人每得一书,必以废纸草传之,又 求别本参较至无差误,乃缮写之,必以鄂州蒲圻县 纸为册,以其紧慢厚薄得中也。每册不过三四十叶”, 恐其厚而易坏也。此本专以借人及子弟观之。又别 写一本,尤精好,以绢素背之,号“镇库书”,非己不得见 也。镇库书不能尽有,才五千馀卷,盖尝与宋次道相 约,传书互置目录一本,遇所阙则写寄,故能致多如 此。宣和中,御前置局求书,时彦朝已卒,其子问以镇 库书献,诏特补承务郎,然其副本具在。建炎初间渡 江书尽留雎阳第中,存亡不可知,可惜也。

    魏衍者,字昌世,亦彭城人。从无己游最久,盖高弟也。 以学行见重于乡里,自以不能为王氏学,因不事举 业。家贫甚,未尝以为戚,唯以经籍自娱。为文章操笔 立成。名所居之居曰“曲肱轩”,自号“曲肱居士。”政和间, 先公守徐,招寘书馆,俾余兄弟从其学,时年五十馀矣。见异书犹手自抄写,故其家虽贫,而藏书亦数千 卷,建炎初,死于乱,平生所为文,今世无复存者,良可 叹也。

    魏昌世言:无己平生恶人节书,以为苟能尽记不忘, 固善,不然,徒废日力而已。夜与诸生会宿,忽思一事, 必明烛翻阅,得之乃已。或以为可待旦者,无己曰:“不 然。人情乐因循,一放过则不复省矣。”故其学甚博而 精,尤好经术,非如唐之诸子作诗外他无所知也。 《西溪丛语》赵纯师孟云,澶渊之役班师,留兵器于开 德府,谓之“御前甲仗库”,著令监官四员、两员。宗室库 内有张承业《财计书》、李克用《兵法》,此书今亡。

    “《蔡中郎石经》,汉灵帝熹平四年,邕以古文、篆隶三体 书五经,刻石于太学。至魏正始中,又为《一字石经》,相 承谓之七经正字。”《唐志》又有《今字论语》二卷,岂邕《五 经》之外复有此乎?《隋·经籍志》凡言《一字石经》,皆魏世 所为,有《一字论语》二卷,不言作者之名,遂以为邕所 作,恐《唐史》误。北齐迁邕《石经》于邺都,至河滨,岸崩,石 没于水者几半。隋开皇中,又自邺运入长安,寻兵乱 废弃。唐初,魏郑公鸠集所馀,十不获一,而传拓之本, 犹存秘府。当时一字石经犹数十卷,三字石经止数 卷而已。由是知汉石经之亡久矣。魏石经近世犹存, 湮灭殆尽。往年洛阳守因阅营造司所弃碎石,识而 取之,凡得《尚书》《论语》《仪礼》合数十段,又有《公羊碑》一 段在长安,其上马日䃅等所正定之本。据《洛阳记》,日 䃅等题名本在《礼记》,而日䃅乃在《公羊碑》,益知非邕 所为也。《尚书》《论语》之文,今多不同,非孔安国、郑康成 所传之本也。独《公羊》当时无他本,故其文与今文无 异,然皆残缺已甚。宋敏求《洛阳记》云:“汉灵帝诏诸儒 正定《五经》刊石。熹平”四年,蔡邕与五官中郎将堂豁 典、光禄大夫马日䃅、议郎张训、韩说、太史令单飏等 奏定“《六经》,刊于碑后,诸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 其观视及笔写者,车乘日千馀两,填塞街衢。其碑为 古文、篆隶三体,立太学门外。”又云:“魏正始中,立篆隶 古文三字石经,又刊《文帝典论》六碑,附其次于太学, 又非”前所谓“一字石经”也。又晋石经隶书,至东魏孝 静迁于邺,世所传《一字石经》,即晋隶书,又非魏碑也。 今汉碑不存,晋、魏石经亦缪谓之蔡邕字矣。唐秘书 省内有《蔡邕石经》数十段,后魏末自洛阳徙至东宫, 又移将作内坊。贞观四年,魏徵奏于京师秘书内省 置,武后复徙于秘书省,未知其一字与三“字矣。” 《宜春传信录》:彭则为巨贾,置产甚厚,喜儒学,为其子 延接师友,不问其费。常以羡馀买国子监书两本,一 本藏于家,一本纳于州学。郡从事杨辨为之记,中间 目则为“贩夫,子孙耻之。太常少卿徐师闵知州,见其 人,其文叹曰:‘此善事也,尚不能掩贩夫之目,它日人 其谁肯为善乎’?于是略窜易首”尾,而去“贩夫”字,命其 从事余衷名其记则之,子孙始以为荣焉。

    《墨庄漫录》:“王洙原叔内翰常云:‘作书册,粘叶为上,久 脱烂,苟不逸去,寻其次第,足可抄录,屡得逸书,以此 获全。若缝缋岁久断绝,即难次序。初得《董氏繁露》数 册,错乱颠倒,伏读岁馀,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缋 之弊也’。”尝与宋宣献谈之,宋悉令家所录者作粘法。 予尝见旧三馆黄本书及白本书皆作粘叶,上下栏 界,出于纸叶。后在高邮借孙莘老家书,亦如此法。又 见钱穆父所蓄亦如此,多只用白纸作标硬,黄纸作 狭签子,盖前辈多用此法。予性喜传书,他日得奇书, 不复作缝缋也。

    藏书之富,如宋宣献、毕文简、王原叔、钱穆父、王仲至 家及荆南田氏、历阳沈氏,各有书,因谯郡祁氏多书, 号“外府太清老氏之藏室”,后皆散亡。田、沈二家不肖 子尽鬻之。京都盛时,贵人及贤宗室往往聚书,多者 至万卷。兵火之后,焚毁迨尽,间有一二流落人间,亦 书史一时之厄也。吴中曾彦和、贺铸、方回二家书, 其子献之,朝廷各命以官,皆经彦和、方回手自雠校, 非如田沈家贪多,务得舛谬讹错也。

    济州士人邓御夫,字从义,隐居不仕,尝作《农历》一百 二十卷,言耕织、刍牧、种莳耘获、养生备荒之事,较之 《齐民要术》,尢为详备。济守王子韶尝上其书,于今,未 见传于世。尝访于藏书之家,或有见者。

    魏泰道辅,自号临汉隐君。著《东轩杂录》《续录》《订误》《诗 话》等书。又有一书,讥评巨公伟人阙失,目曰“碧云騢”, 取庄献明肃太后垂帘时西域贡名马,颈有旋毛,文 如碧云,以是不得入御闲之意,嫁其名曰“都官员外 郎梅尧臣撰。”实非圣俞所著,乃泰作也。

    何薳子楚作《春渚纪闻》云:“关子明《易传》《李卫公对问》, 皆阮逸著撰。”予考之《唐艺文志》及本朝《崇文总目》皆 无之,子楚之言或然也。又云:“《龙城记》乃王铚性之作, 《树萱录》刘焘无言作。”予谓性之之伪作,《龙城记》果不 诬。而《树萱录》《唐书艺文志》小说类自有此名,岂无言 所作也?此书所载诸事,近于寓言,而诸篇诗句皆佳 绝,盖唐人之善诗者为之。如“江声兼小雨,暝色入啼猿”,“藕隐玲珑玉,花藏缥缈容”,“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 弦”,“网断蛛犹织,梁空燕不归”,句皆警绝,非近人所能 也。

    崔伯昜,熙宁二年为国子监直讲。尝著《熙宁稽古一 法百利论》五卷,逾万言,大概以久任为要。上之,召对 延和,称旨,自此遂擢用,遍历清要。予尝求是书于其 家,今亦亡矣,惜乎不见于世。以此知古人著述,亡逸 不传者多矣。同时又有临川吴孝宗子经,尝著三书: 一曰《法语》,二曰《先志》,三曰《巷议》。旧尝传于其侄道宗 梦协,亦亡于兵火。《子经》,予母之从叔也,今闻其从孙 家尚有本,当复传之。

    近时传一书曰《龙城录》,云柳子厚所作,非也,乃王铚 性之伪为之。其梅花鬼事,盖迁就东坡诗“月黑林间 逢缟袂”及“月落参横”之句耳。又作《云仙散录》,尤为怪 诞,殊误后之学者。又有李歜注杜甫诗及注东坡诗 事,皆王性之一手,殊可骇笑,有识者当自知之。 《渑水燕谈录》:唐杜进家书跋尾,皆自题书,以戒子孙 曰:“请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 不孝。”苏维岳家杜氏书尤多,所题皆完。近年朝议大 夫谢晔好蓄书,率自校正,以二十厨贮之,取杜诗刻 字,以别书部。谢氏子孙多贤令,子仲子广文,孙牧,皆 登科甲,少微尝举茂才。

    《老学庵笔记》:“刘韶美在都下,累年不以家行,得俸专 以传书。书必三本,虽数百卷为一部者亦然。出局则 杜门校雠,不与客接。既归蜀,亦分作三船,以备失坏。 已而行至秭归新滩,一舟为滩石所败,馀二舟无他, 遂以归普慈,筑阁贮之。”

    刘道原壮舆,藏书甚富。及壮舆死,无后,其书录于南 康军官库。后数年,胡少汲过南康,访之,已散落无馀 矣。

    《后山丛谈》:余与贵人语,偶当其心,明日使人来求异 书,士不知有自智,专谓出于卷册之间,良可悲也。 《道山清话》:张文潜尝言:“近时印书盛行,而鬻书者往 往皆士人躬自负担,有一士人尽掊其家所有,约百 馀千,买书将以入京。至中途,遇一士人,取书目阅之, 爱其书而贫不能得。家有数古铜器,将以货之。而鬻 书”者雅有好古器之癖,一见喜甚,乃曰:“毋庸货也,我 将书与汝,估其直而两易之。”于是尽以随行之书,换 数十铜器,亟返其家。其妻方讶夫之回,疾视其行李, 但见二三布囊磊块然铿铿有声。问得其实,乃詈其 夫曰:“尔换得他这个,几时近得饭吃?”其人曰:“他换得 我那个也,则几时近得饭吃?”因言人之惑也如此。坐 皆绝倒。

    《茅亭客话》:“程先生名贲,字季长,自号丘园子,江阳人 也。世习儒,少孤力学,立身介洁,跬步一言,必循礼则, 虽家童稚子,应对进退,不逾规矩。先生尢嗜酒,复喜 藏书,自经史子集之外,凡奇诀要录,未尝闻于人者, 毕珍收之,亦多手写焉。其间复混以名画古琴,瑰异 雅逸之玩,无所不有,虽年齿已暮,而志好益坚,目游” 简编,未少暂息。每谓所知者曰:“余五十年简册铅椠, 未尝离手。”其勤至也如此。尝撰《太元经义训》,功未就, 寝疾而卒,年七十有四。《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其 是之谓乎!

    杜鼎升,字大举,形气清秀,雅有古人之风。鬻书自给, 夫妇皆八十馀,每遇芳时好景,出郊选胜偕行,人皆 羡其高年逸乐如是。进士张及赠之诗曰:“家本樊川 老蜀都,世家冠剑岂寒儒。笔耕尚可储三载,酒战犹 能敌百夫。僻爱舜琴《湘水弄》,每县孙画《醉仙图》。孟光 笑语长相逐,唤作梁鸿得也无。”尝手写孙思邈《千金 方》鬻之。凡借本校勘,有缝折蠹损之处,必粘背而归 之。或彼此有错误之处,则书札改正而归之。且曰:“使 人臣知方则忠,使人子知方则孝。”自于《千金方》中得 服玉泉之道,行之二十年,获筋体强壮,耳目聪鉴。每 写文字,无点窜之误,至卒方始阁笔。服玉泉法,去三 尸,坚齿发,除百病。玉泉者,舌下两脉津液是也。但能 每旦起坐,瞑目绝虑,𨙫齿二七通,漱令口满,乃吞之, 以意送至脐下炁海一七遍,经久自然如流水沥沥 下坎涧之声,如此则百脉和畅。所以《黄庭经》云:“玉池 精水灌灵根。”又曰:“漱咽灵液灾不干。”其是之谓乎。 《游宦纪闻》:许枢密嵩老尝记黄秘书辩博之说云:昔 长睿父博学好古,颇得三代之遗器。其鼎文上下画 一而中重三者,长睿父识之,曰:“此争首也。”盖著饮食 有讼之戒。然则《八十一首》与《周易》准,其已久矣。以世 南之见,其器必后汉时物,盖《八十一首》作于子云,何 缘三代时已有争首?又云:“初予与长睿父见《古太元》 于中秘书,长睿父手录藏之。明年予复求之,则本已 亡。长睿”父以其所录借予而卒。予既作传,藏长睿父 书于襄陵,俟见其子弟归之。会狄难起,城陷,而翰所 传《元经》与凡论,次《周易》《春秋》《论语》《法言》,以先附便舟 适免,故古“太元”今独予有。逮渡江留建业,一夕兵变 火作,郁攸被予舍,望予戟决籓篱遁去。自悼死生未测,而书知亡矣。然乱定使人视之,则居以反风,不焚 诸物,席卷无遗而书独存。是岁,建炎初元也。未几,被 召行在,以书属家人,而行家入九江,复遇寇,而予舟 焚,仪真携书尽亡,独太元等以家人奉之,力又免。去 岁客分宁,邑人得予书,刻之,未卒而豫章陷,负书奔 浏阳。值乱兵入,尽弃其装,以书夜度大光,保平江。月 馀。秋,陷岳阳,游骑至平江,复以书还分宁,刻书乃成。 尚念世纷之未艾也,故属长老清公藏诸黄龙经藏。 因念经之几绝,而仅存艰虞若此,使学者知斯文之 不坠,盖有天助,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 而共振显之天人之际,精神感昭,则必有和同无间 而福禄不量者矣。建炎四年秋,洞霄隐吏许翰记。 《曲洧旧闻》宋次道龙图云:“校书如扫尘,随扫随有。”其 家藏书,皆校三五遍者。世之蓄书,以宋为善本。居春 明坊,昭陵时,士大夫喜读书者,多居其侧,以便于借 置故也。当时春明宅子比他处僦直常高一倍。陈叔 易常为予言此事,叹曰:“此风岂可复见也!”

    《研北杂志》:“李明仲诚所著书,有《续山海经》十卷,《古篆 说文》十卷,《续同姓名录》二卷,《营造法式》二十四卷,《琵 琶录》三卷,《马经》三卷,《陆博经》三卷。”

    赵元老彦若有《史例论》三卷,《唐典备对》六卷,《纪元新 书》十卷,游师雄有《分疆语录》三卷

    《癸辛杂识》:韩彦古字子师,诡谲任数,处性不常。尹京 日,范仲西叔为谏议大夫,阜陵眷之厚,大用有日矣。 范素恶韩,将奏黜之,语颇泄,韩窘甚,思所以中之。范 门清峻,无间可入,乃以白玉小合满贮大北珠,缄封 于大合中,厚赂铃下老兵,使因间通之。范大怒,叱使 持去,所爱妾亦在傍,怪其奁大而轻,曰:“此何物也?试 启观之”,则见玉合。益怪之,方复取视,玉滑而珠圆,分 迸四出,失手堕地,合既破碎,益不可收拾。范见而益 怒,自起捽妾之冠,而气中仆地,竟不起。其无状至此。 李仁甫亦恶其为人,弗与交。请谒尝瞰其亡。一日知 其出,往见之,则实未尝出也。既见韩延入书屋而请 曰:“平日欲一攀屈而不能,今幸见临,姑解衣盘礡可 也。”仁甫辞再三,不获,遂为强留。室有二厨,贮书,牙签 黄袱,扄护甚严。仁甫问此为何书?答曰:“先人在军中 日得于北方,盖本朝野史编年成书者。”是时仁甫方 修《长编》,既成,有诏临安给笔札,就其家缮录以进,而 卷帙浩博,未见端绪。彦古常欲略观不可得。仁甫闻 其言,窘甚,亟欲得见之,则曰:“家所秘藏,将即进呈,不 可他示也。”李益窘,再四致祷,乃曰:“且为某饮酒,续当 以呈。”李于是为尽量,每杯行辄请,至酒罢,笑谓仁甫 曰:“前言戏之耳,此即公所著《长编》也。已为用佳纸作 副本装治,就以奉纳,便可进御矣。”李视之信然。盖阴 戒书吏传录,每一板酬千钱。吏畏其威,利其赏,辄先 录送韩所。故李未成帙,而韩已得全书矣。仁甫虽愤 愧不平,而亦幸蒙其成,竟用以进。其怙富玩世,狡狯 每若此。

    《诚斋杂记》:杨玠娶崔季让女。崔家富图籍,殆将万卷。 成婚之后,颇亦游其书斋。既而告人曰:“崔氏书被人 盗尽,曾不知觉。”崔遽令检之,玠叩腹曰:“已藏之经笥 矣。”

    《避暑录话》:庆历后,欧阳文忠以文章擅天下,世莫敢 有抗衡者。刘原甫虽出其后,以博学通经自许。文忠 亦以是推之,作《五代史》《新唐书》凡例,多问《春秋》于原 甫,及书梁入阁事之类,原甫即为剖析,辞辨风生。文 忠论《春秋》多取平易,而原甫每深言经旨。文忠有不 同,原甫间以谑语酬之,文忠久或不能平。原甫复忤 韩魏公,终不得为翰林学士。将死,戒其子弟无得遽 出其集曰:“后百馀年世好,定当有知吾者。”故贡父次 其集,藏之不肯出,私谥曰公是先生。贡父平生亦好 谐谑,谩侮公卿,与王荆公素厚,坐是亦相失。及死,子 弟次其文,亦私谥曰公非先生。原甫百七十五卷,贡 父五十卷。

    元丰间,道士陈景元博识多闻,藏书数万卷,士大夫 乐从其游。

    余家旧藏书三万馀卷,丧乱以来,所亡几半。山居狭 隘馀地,置书囊无几,雨漏鼠啮,日复蠹败。今岁出曝 之,阅两旬才毕。其间往往多余手自抄览之,如隔世 事。因日取所喜观者数十卷,命门生等从旁读之,不 觉至日仄。旧得酿法极简易,盛夏三日辄成色如湩 醴,不减玉友。仆夫为作之,每晚凉即相与饮三杯而 散,亦复盎然。读书避暑,固是一佳事,况有此酿?忽看 欧文忠诗,有“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消磨酒十分”之 句,慨然有当其心。公名德著天下,何感于此乎?邹湛 有言:“如湛辈乃当如公言耳。”此公始退休之时《寄北 门韩魏公》诗也。

    《太平清话》:宋政和时,都下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 城。”

    石林叶梦得着书《石林书训》一卷,《石林燕语》十卷,《过 庭录》二十七卷,《玉磵杂书》十卷《苏州府志》:“钱藻字醇老,刻厉为学,于书无所不治,已 通其大旨,至于分章别句,类数辨名,丛细委曲,无不 究尽。皇祐五年举进士,又举贤良方正。”

    林虙字德祖。为人强敏有志操,自《六经》诸子而下,错 综贯穿,无不记诵。登进士第,教授常州。大观三年,廷 试常士预选者五十三人,上赐诏曰:“进贤受上赏。”虙 由奉议郎改宣德郎。

    郑时字是翁。昼夜不释卷,自“《左氏》《史》《汉》《三国志》《南、北 史》”至诸名家文集,手自编录,以及稗官词说,靡不遍 览。登宣和六年进士。

    《休宁县志》:“金松青字彦澄,汉秺侯四十四世孙。九世 祖博道居休宁。松青禀资颖异,负志高远,博涉百家, 尢精《尚书》。建家塾,购书数千卷,延名儒师表其子姓, 卜宅汪溪。子孙诗书甲第之盛,乡闾罕比。”

    金朋说,字希传,松青元孙。世承家学,以《毛诗》领乡荐, 举淳熙丁未进士,历鄱阳知县。时韩𠈁胄指道学为 伪学,《四书》六经并为大禁,凡荐举官自陈非伪学,方 得擢用。公应荐上状,言幼习《诗》书,长从师朱熹讲孔 孟及程氏遗书,向无为伪。遂解职归。

    冲字允新,朋说从弟。敦笃问学,师饶双峰、沈毅斋二 先生,私淑朱子之学,博览《坟》典,以求其指归。宝庆乙 酉,领乡举第一,托疾不赴礼部。退而著书,自号“隐求 居士。”

    若洙字子方,冲季子。从程达原授《尚书》尢精性理之 学。弱冠领乡荐亚魁,历黔江知县。值贾似道窃柄,遂 以疾告休林下。乃筑东园精舍,潜修著作。所著《东园 文稿》《性理字训集义》《四咏吟编》《徽庵先生讲义》《应科》 《程文家谱记原》《颜公山志》诸书。他若勤说《医说》,《辟佛 文》《窀穸论》《昏礼考异》,皆足砭俗。

    起岩字次筑,若洙从弟。幼颖敏迥异,经史,过目辄能 记忆成诵。程正惠授《尚书》,领乡荐,历天台县主簿。著 书甚富,藏于汪溪书院。

    坚字日章,若洙之子。十岁善属文,博涉群书。随父宦 游,过思州,安抚田应午知其才,摘经、史、子、集僻事隐 语数十条叩之,应对如流。甫弱冠,以《尚书》领景定甲 子解元。

    《扬州府志》:“王昂,扬州人。少以文学知名。政和八年,徽 宗策进士时嘉王楷考第一,上不欲以王子魁多士, 昂名在第二,擢置榜首。除秘书省校书郎。高宗即位, 迁秘书少监。时御府颁降书籍四百九十二种,曾旼 家藏书二千六百馀卷,昂请分为经、史、子、集四库,委 官校雠,其脱落伪舛者以别本参考,补写毕则缴进。” 除徽猷阁待制。

    李易,字顺之,扬州人。好学多闻。建炎初,高宗驻跸维 扬,策进士,易第一。绍兴中为太常少卿。自建炎、维扬 之变,宗正寺所掌四书,曰“《玉牒》,曰《仙源积庆图》,曰《宗 藩庆系图》,曰宗支属籍”,皆逸于江浒。至是,易请编次 玉牒,从之。

    李衡江都人博学聚书万卷所著有《论语说》《易义海》 诸书行世。

    史正志字志道,江都人。绍兴进士,历右文殿修撰,所 著有《建康志》十卷、《菊谱》一卷。

    《赣州府志》:“温革,石城人。累试不第。宝元中,诣阙上书, 愿捐家资,尽市监书以惠后学。既得请,携书归,建楼 贮之,辟义馆以来远近之愿学者,仍储廪以给口食。 经始之日,获五铢钱五万于地中,人咸异之,遂以青 钱名其馆。”

    锺廷芳,兴国人,绍安曾孙。祖斗元为贛儒学正,家藏 书万卷,客时从借读,恣所观,有手泽尚存者,有新若 未触者。临终,属其子以宝藏遗书为孝。廷芳恪守祖 训,尝摄邑文学,尢癖于书,家藏未备者,不吝捐资以 购先世遗文,手辑成帙,名一家机轴。名公诗咏,采而 录之,名《治世雅音》《琴谱》《丹经》《弈数星术》,亦旁通而肆 考焉。学者称“东岩先生。”

    《丹徒县轶事志》:“《苏丞相颂》,藏书数万卷,秘阁所传居 多。颂自维扬拜中太乙宫使归乡里。叶梦得每对士 大夫言,亲炙之,幸其所传,遂为叶氏藏书之祖。” 《辍耕录》:“新喻傅汝砺先生妻讳淑,字蕙兰,姓孙氏,高 朗秀惠。生六岁,母卒。稍长,习女工,晡时观经史,或鸣 琴自休。既夕,聚家人瞑坐,说《古贞女孝妇传》。烛至,女 工如”初。父周卿先生以《孝经》《论语》及凡女戒之书教 之《诗》,固未之学也。因其弟受唐诗家法于庭,取而读 之,得其音格,辄能为近体五七言,语皆闲雅可诵,非 苟学所能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