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三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三十五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三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二百三十五卷目录

     仪礼部总论三

      汉贾谊新书容经篇 礼容篇

      后汉班固白虎通德论爵 谥 蓍龟 文质 三纲六纪 宗族

      姓名 嫁娶 绋冕 丧服 崩薨

      王充论衡谢短篇

      徐干中论法象

      宋刘敞公是七经小传士冠礼 乡射礼 丧服 少牢馈食礼

      朱子全书仪礼总论 士冠 士昏 聘礼 公食大夫礼 觐礼 丧服经传 士丧

      何异孙十一经问对仪礼

    经籍典第二百三十五卷

    仪礼部总论三

    汉贾谊新书

    《容经》

    志有四:兴朝廷之志渊然,清以严,祭祀之志谕然,思 以和,军旅之志怫然,愠然,精以厉,丧纪之志漻然。 然,忧以湫。四志形中,四色,发外维如志色之经也。容 有四:起。朝廷之容,师师然,翼翼然,整以敬。祭祀之容, 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军旅之容,湢然肃然,固以猛。 丧纪之容,怮然慑然,若不还容,经也。视有四,则朝廷 之视,端㳅平衡。祭祀之视,视如有将。军旅之视,固植 虎张。丧纪之视,不㳅垂纲。视经也。言有四术,言敬以 固,朝廷之言也;文言有序,祭祀之言也;屏风折声,军 旅之言也;言若不足,丧纪之言也;言经也;固颐,正视 乎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间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 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 立因以垂佩,曰“卑”;立,立容也;坐以经立之容,肘不差 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 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坐 容也。行以《微磬》之容,臂不摇掉,肩不下上,身似不则, 从然而任,行容也。趋以微磬之容,飘然翼然,肩状若 㳅,足如射箭,趋容也。旋以微磬之容,其始动也,穆如 惊倏,其固复也,旄如濯丝,跘施之容也。跪以微磬之 容,揄右而下,进左而“起,手有抑扬,各尊其纪。”跪容也。 拜以磬折之容,吉事上左,凶事上右,随前以举,项衡 以下,宁速无迟,背项之状,如屋之元。拜容也。拜而未 起,伏容也。“坐乘以经”,坐之容,手抚式,视五旅,欲无顾 顾不过毂。《小礼》。动中礼。式大礼,下,坐车之容也。“立乘 以经”,立之容,右持绥而左臂诎,存剑之纬,欲无顾顾 不过毂。小礼据,中礼式,大礼下,立车之容也。《礼》:介者 不拜,兵车不式,不顾不言反,抑式以应武容也,兵车 之容也。若夫立而跛,坐而蹁,体怠懈,志骄傲,䟃视数 顾,容色不比,动静不以度妄,咳唾疾言,嗟气不顺,皆 禁也。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蹍小节焉,业小道焉;束 发就大学,蹍大节焉,业大道焉。是以邪放非僻,无因 入之焉。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人。正人十倍,邪僻 无由来。”古之人其谨于所近乎?《诗》曰:“芃芃棫朴,薪之 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趋之。”此言左右日以善趋也。古 者圣王居有法则,动有文章,位执戒辅,鸣玉以行,佩 玉也。上有葱珩,下有双璜,冲牙蠙珠,以约其间,琚瑀 以杂之,行以采齐,趋以《肆夏》,步中规,折中矩,登车则 马行而鸾鸣,鸾鸣而和。应声曰和,和则敬。故《诗》曰:“和 鸾雍雍,万福攸同。”言动以纪度,则万福之所聚也。故 曰:明君在位可畏,施舍可爱,进退可度,周旋可则,容 貌可观,作事可法,德行可象,声气可乐,动作有文,言 语有章。以承其上,以接其等,以临其下,以畜其民。故 为之上者“敬而信之,等者亲而重之,下者畏而爱之, 民者肃而乐之。是以上下和协而士民顺一,故能综 摄其国,以藩卫天子,而行义足法。夫有威而可畏谓 之威,有仪而可象谓之文。富不可为量,多不可为数, 故《诗》曰:‘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棣棣,富也;不可选,众也。 言接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品事之各有容 志也。子赣由其家来谒于孔子,孔子正颜举杖,磬折 而立,曰:“子之大亲,母乃不宁乎?”放杖而立,曰:“子之兄 弟亦得无恙乎?”曳杖倍而行,曰:“妻子家中得无病乎?” 故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颜色声气,各有宜称,所以明 尊卑,别疏戚也。子路见孔子之背,磬折,举哀曰:“唯由 也见。”孔子闻之,曰:“由也何以遗”亡也?故过犹不及,有 馀犹不足也。《语》曰:“况乎明王,执中履衡。”言秉中适而 据乎宜。故威胜德则淳,德胜威则施。威之与德,交若 纠缠,且畏且怀,君道正矣。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礼容》
    ===鲁叔孙婼聘于宋,宋元公与之燕,饮酒,乐昭子右坐,

    歌终而语,因相泣也。乐祁曰:“过哉,君非哀所也。”已而 告人曰:“‘今兹君与叔孙,其皆死乎?吾闻之,哀乐而乐 哀,皆丧心也。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已失,何以能 久?且吾闻之:主民者不可以媮,媮必死’。今君与叔孙 其语皆媮,死日不远矣。”居六月,宋元公薨。间一月,叔 孙婼卒。

    晋叔向聘于周,发币大夫及单靖公。靖公享之,俭而 敬,宾礼赠贿,同是礼而从享,燕无私送,不过郊。《语》说 昊天有成命,既而叔向告人曰:“吾闻之曰:‘一姓不再 兴’。今周有单子以为臣,周其复兴乎!昔史佚有言曰: ‘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今单子皆 有焉。夫宫室不崇,器无雕镂,俭也;身恭除洁,外内肃” 给,敬也。燕好享会,虽欢不逾等,让也。宾之礼事,称上 而差,咨也。若是而加之以无私,重之以不侈,能辟怨 矣。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辟怨,以为卿佐,其有不 兴乎!夫天有成命,颂之盛德也。其《诗》曰:“昊天有成命, 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谧。”谧者,宁也,亿 也。命者,制令也。基者,经也,势也。夙,早也。康,安也。后王, 二后,文王、武王。成王者,武王之子,文王之孙也。文王 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及成王承 嗣,仁以临民,故称昊天焉。不敢怠安,蚤兴夜寐,以继 文王之业,布文陈纪,经制度,设牺牲,使四海之内,懿 然葆德,各遵其道,故曰“有成。”承顺武王之功,奉扬武 王之德,九州之民,四荒之国,歌谣文武之烈,絫九译 而请朝,致贡职以供祀,故曰“二后受之。”方是时也,天 地调和,神民顺亿,鬼不厉祟,民不谤怨,故曰“宥谧。”成 王质仁圣哲,能明其先,能承其亲,不敢惰懈,以安天 下,以敬民人。今单子美说其志也,以佐周室,吾故曰: “周其复兴乎!”故周平王既崩以后,周室稍稍衰弱不 坠。当单子之佐政也。天子加尊,周室加兴。

    晋之三卿:郄锜、郄、犨郄至从晋厉公会诸侯于柯陵, 周单襄公在会,晋厉公视远步高,郄锜见单子其语 犯,郄犨见其语𬣙郄至见其语伐齐国佐见其语尽。 单襄公告鲁成公曰:“晋将有乱,其君与三郄其当之 乎?”鲁侯曰:“寡人固晋而强其君,今君曰‘将有乱,敢问 天道乎?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瞽史也,焉知天道?吾见 晋君之容,而听《三郄》之语矣,殆必有祸矣。君子目以 正体,足以从之,是以观容而知其心。”今晋侯视远而 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目体不相 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国之大事也,于是观存亡之 征焉。故国将有福,其君步言视听,必皆得适,顺善则 可以知德矣。视远日绝其义,足高日“弃其德,言爽日 反其信,听淫日离其名。”目以处义,足以践德,口以庇 信,耳以听名者矣,故不可不慎也。偏亡者有咎,既亡 则国从之。今晋侯无一可焉,吾是以云。夫郄氏,晋之 宠人也,是族在晋有三卿五大夫,贵矣,亦可以戒惧 矣。今郄伯之语,犯、郄叔讦、郄季伐。犯则陵人,讦则诬 人,伐则揜人。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 齐国武子亦将有祸。齐,乱国也,立于淫乱之朝,而好 尽言以暴人过,怨之本也,惟善人能受尽言。今齐既 乱,其能善乎?”居二年,晋杀三卿。明年,厉公弑于东门。 是岁也,齐人果杀国武子。《诗》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 命不易哉!毋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 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 肩,视我显德行。故弗顺弗敬,天下必定。志敬而怠,人 必乘之。”呜呼,戒之哉!

    班固白虎通德论

    《爵》

    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 以别诸侯之士也。《礼经》曰:“士见大夫诸侯之士。” 王者、太子亦称士何?举从下升,以为人无生得,贵者 莫不由士起,,是以舜时称为天子,必先试于士。《礼士 冠经》“天子之元子士也。”

    三王者,何谓也?夏、殷、周也。故《礼士冠经》曰:“周弁,殷冔, 夏收,三王共皮弁也。”

    伯子男臣子于其国中,褒其君为公。王者臣子独不 得褒其君,谓之为帝何以为诸侯有会聚其事相朝 聘之道,或称公而尊,或称伯子男而卑,为交接之时, 不私其臣子之义,心俱欲尊其君父,故皆令臣子得 称其君为公也。帝王异时,无会同之义,故无为同也。 《礼·大射经》曰:“则择获。”大射者,诸侯之礼也,伯子男皆 在也。

    《谥》

    谥者何也?谥之为言引也,引烈行之迹也。所以进劝 成德,使上务节也。死乃谥之何?言人行终始不能若 一,故据其终始,从可知也。《士冠经》曰:“死而谥之。”

    《蓍龟》

    龟曰卜,蓍曰筮何?卜,赴也,爆见兆也。筮者,信也,见其 卦也。《礼·士冠经》曰:“筮于庙门外。”筮,画卦。所以必于庙 何?托义归智于先祖,至尊,故因先祖而问之也皮弁素帻,求之于质也。《礼》曰:“皮弁素帻,筮于庙门之 外。”

    《文质》

    卿大夫贽,古以麑鹿,今以羔、雁。何以为?古者质取其 内,谓鹿得美草,鸣相呼。今文取其外,谓羔跪乳,雁有 行列也。《礼相见,经》曰:“上大夫相见,以羔左顾,右贽执 麑。”明古以麑鹿,今以羔也。卿大夫贽变,君与士贽不 变何?人君至尊极美之物以为贽。士贱,仗节死义,一 介之道也,故不变。

    私相见,亦有贽何?所以相尊敬,长和睦也。朋友之际, 五常之道,有通财之义,赈穷告急之意,中心好之,欲 饮食之。故财币者,所以副至意也。《礼》士相见,经曰:“上 大夫相见以雁,士冬以雉,夏以脯也。”

    《三纲六纪》

    夫妇者,何谓也?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妇者,服也,以 礼屈服。《昏礼》曰:“夫亲脱妇之缨。”

    《宗族》

    诸侯夺宗,明尊者宜之。大夫不得夺宗何?曰:诸侯世 世传子孙,故夺宗;大夫不传子孙,故不宗也。《丧服经》 曰:“大夫为宗子。”不言诸侯为宗子也。

    《姓名》

    所以有字何?冠德明功,敬成人也。故《礼·士冠经》曰:“宾 北面字之曰伯某甫。”又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嫁娶》

    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以雁贽。纳征曰元𫄸,故不 用雁贽。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 子之时也。婚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纳征元𫄸,束 帛离皮,元三法天,𫄸二法地也。阳奇阴偶,明阳道之 大也。离皮者,两皮也,以为庭实。庭实,偶也。《礼昏经》曰: “纳采、问名、纳吉、请期、亲迎,皆用雁。纳征,束帛离皮。”纳 征。辞曰:“吾子有加命,贶室某也有先人之礼,离皮束 帛,使某请纳征。”上某者,婿名也;下次某者,使人名也。 女之父曰:“吾子顺先典,贶某重礼,某不敢辞,敢不承 命!”纳采辞曰:“吾子有惠贶,贶室某,某有先人之礼,使 某也请纳采。”对曰:“某之子蠢愚,又不能教,吾子命之, 某不敢辞。”

    天子下至士,必亲迎授绥者何?以阳下阴也,欲得其 欢心,示亲之心也。《昏礼经》曰:“宾升,北面奠雁,再拜,拜 手稽首,降出,妇从房中也,从,降自西阶。”婿御妇车授 绥。遣女于祢庙者,重先人之遗支体也。不敢自专,故 告祢也。父母亲命女何?亲亲之至也。父曰:“诫之敬之, 夙夜无违命。”女必有端绣衣若笄之。母施襟结帨曰: “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父诫于阼阶,母诫于西阶, 庶母及门内施鞶祭绅,以母之命,命曰:“敬恭听尔父 母言,夙夜无愆。”施衿鞶。

    始亲迎于,辞曰:“吾子命某,以兹初昏,使某将,请承命。” 主人曰:“某故敬具以酒。”父命醮,子遣之迎命曰:“往迎 尔相,承我宗事,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子曰:“诺。 唯恐不堪,不敢忘命。”

    娶妻卜之何?卜女之德,知相宜否。《昏礼经》曰:“将加诸 卜”,敢问女为谁氏也?

    人君及宗子父母自定娶者,卑不主尊,贱不主贵,故 自定之也。《昏礼经》曰:“亲皆没,己聘命之。”

    妇人所以有师何?学事人之道也。《昏礼经》曰:“告于公 宫三月,妇人学。”一时足以成矣。与君无亲者,各教干 宗庙。妇之室,国君娶大夫之妾、士之妻,老无子者,而 明于妇道,又禄之使教宗室五属之女。大夫士皆有 宗族,自于宗族之室,学事人也。

    《绋冕》

    所以有冠者,人怀五常,莫不贵德示成礼有修饰,首 别成人也。《士冠经》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何以知不谓正月也?以礼,《士冠经》曰:“夏葛屦,冬皮屦”, 明非岁之正月也。

    委貌者,何谓也?周朝廷理政事道德之冠名。《士冠经》 曰:“委貌周道,章甫殷道,毋追夏后氏之道。”所以谓之 委貌何?周统十一月为正,万物萌小,故为冠饰最小, 故曰 委貌。委貌者,委曲有貌也。殷统十二月为正,其 饰微大,故曰章甫。章甫者,尚未与极其本相当也。夏 者统十三月为正,其饰最大,故曰毋追。毋追者,言其 追太也。

    爵弁者,周人宗庙之冠也。《士冠经》曰:“周弁,殷冔,夏收 爵。”何以知指谓其色?又乍言爵弁,乍但言弁。周之冠 色所以爵何?为周尚赤,所以不纯赤。但如爵头何以 本制?冠者法天,天色元者,不失其质,故周加赤,殷加 白。夏之冠色纯元,何以知殷加白也?周加赤,知殷加 白也。夏殷士冠不异何?古质也。以《士冠礼》知之。

    《丧服》

    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 之滨,莫非王臣。臣之于君,犹子之于父,明至尊臣子 之义也。《丧服经》曰:“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

    三年之丧,不以闰月数何?以其言期也?期者,复其时也。大功已下月数,故以闰月除。《礼·士虞经》曰:“言期而 小祥,又期而大祥。”

    《崩薨》

    崩薨三日乃小敛何?夺孝子之恩以渐也。一日之时, 属纩于口上,以候绝气。二日之时,尚冀其生。三日之 时,魂气不还,终不可奈何。故《礼·士丧经》曰:“御者四人 皆坐,持礼属纩,以候绝气。”

    王充论衡

    《谢短篇》

    宣帝时,河内女子坏老屋,得《佚礼》一篇,十六篇中是 何篇?是者,高祖诏叔孙通制作《仪品》,十六篇何在而 复定?《仪礼》见在十六篇,秦火之馀也。更秦之时,篇凡 有几?

    徐干中论

    《法象》

    夫法象立,所以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慎威 仪。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为冕服采章以旌之,为佩玉 鸣璜以声之,欲其尊也,欲其庄也,焉可懈慢也?夫容 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义 存,仁义存故盛德著,盛德著故可以为法象,斯谓之 “君子”矣。君子者,无尺土之封而万民尊之,无刑罚之 威而万民畏之,无羽龠之乐而万民乐之,无爵禄之 赏而万民怀之。其所以致之者一也。故孔子曰:“君子 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诗》云:“敬尔威仪,惟民之则。”若夫 堕其威仪,恍其瞻视,忽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 之有也;莫之则者,则慢之者至矣。小人皆慢也,而致 怨乎人,患己之卑,而不知其所以然,哀哉!故《书》曰:“惟 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人性之所简也,存乎幽 微;人情之所忽也,存乎孤独。夫幽微者,显之原也;孤 独者,见之端也。胡可简也?胡可忽也?是故君子敬孤 独而慎幽微,虽在隐蔽,鬼神不得见其隙也。《诗》云:“肃 肃兔罝,施于中林。”处独之谓也。又有颠沛而不可乱 者,则成王、季路其人也。昔者成王将崩,体被冕服,然 后发顾命之辞。季路遭乱结缨,而后死白刃之难。夫 以崩亡之候,白刃之难,犹不忘敬,况于游宴乎?故《诗》 曰:“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言必济 也。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 必有检。故虽妻妾不可得而黩也,虽朋友不可得而 狎也。是以不愠怒而德行行于闺门,不谏谕而风声 化乎乡党。《传》称“大人正己而物自正”者,盖此之谓也。 以匹夫之居犹然,况得意而行于天下者乎?唐尧之 帝允恭克让而光被四表,成汤不敢怠遑而奄有九 域,文王祗畏而造彼区夏。《易》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 若。”言下观而化也。祸败之由也,则有媟慢以为阶,可 无慎乎?昔宋闵碎首于棋局,陈灵被祸於戏言,阎邴 造逆于相诟,子公生弑于尝鼋。是故君子居身也谦, 在敌也让,临下也庄,奉上也敬。四者备而怨咎不作, 福禄从之。《诗》云:“靖恭尔位,正直是与。神之听之,式谷 以汝。”故君子之交人也,欢而不媟,和而不同,好而不 佞诈,学而不虚行,易亲而难媚,多怨而寡非,故无绝 交,无畔朋。《书》曰:“慎始而敬,终以不困。”夫礼也者,人之 急也,可终身蹈,而不可须臾离也。须臾离则慆慢之 行臻焉,须臾忘则慆慢之心生焉,况无礼而可以终 始乎?夫礼也者,敬之经也,敬也者,礼之情也。无敬无 以行礼,无礼无以节敬,道不偏废,相须而行。是故能 尽敬以从礼者谓之成人。过则生乱,乱则灾及其身。 昔晋惠公以慢端而无嗣,文公以肃命而兴国,郤犨 以傲享征亡,冀缺以敬妻受服,子圉以大明昭乱,薳 罢以《既醉》保禄,良霄以《鹑奔》丧家,子展以《草虫》昌族。 君子感凶德之如彼,见吉德之如此。故立必磬折,坐 必抱鼓,周旋中规,折旋中矩,视不离乎结襘之间,言 不越乎表著之位。声气可范,精神可爱,俯仰可宗,揖 让可贵,述作有方,动静有常,帅体不荒,故为万夫之 望也。

    宋刘敞公是七经小传

    《士冠礼》

    士冠礼,若不醴则醮用酒。醴谓三加毕,以醴酒饮冠 者于客位者也。不醴而醮,谓庶子矣。醴重醮轻。曾子 问:“除丧不改冠乎?”孔子曰:“天子赐诸侯服,有冠醮,无 冠醴,醴为重也。”又《昏礼》“适妇醴之,庶妇醮之。”丈夫之 冠,犹妇人之嫁,则醮用酒者,必庶子也。下文曰“庶子 冠于房外,南面,遂醮焉”是矣。又曰“孤子醴于阼”,知凡 嫡子皆醴也。郑注云:“若不醴,谓国有旧俗可行,圣人 用焉。”又注“醮于客位”云“夏、殷礼也。”皆非也。夏、殷有天 下千馀岁,冠礼行之久矣。设以醮为礼者,溥天之下 皆醮也,周公何以改之?然则醮于客位,当曰醴于客 位,嫡子冠于阼,醴于客位,以变为敬也。庶子冠与醮 相因,不于阼,亦不于客位,居房外南面,略庶子也。醮 礼繁,醴礼简,以简为贵也。醮三举,醴一辞,以少为贵 也。醮用酒,醴用醴,以质为贵也。醮有折俎,醴脯醢而 已,不尚味也。醮在房外,醴在房中,以变为敬也。此皆圣人分别嫡庶,异其仪也。

    《乡射礼》

    《乡射礼》曰:“乡侯,上个五寻,中十尺。”上个者,最上幅也。 中者,最中幅也。又曰:“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为侯中。” 此说中幅所以用十尺者,取之侯道者也。又曰:“倍中 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此说躬与舌各一幅也。又 曰:“下舌半上舌。”此说上下皆躬舌也。侯中一幅,上二 幅,下二幅,幅各阔二尺,则与侯中方矣。《梓人职》所谓 “广与崇方”者也。先量侯道,乃制侯中。既制侯中,乃定 躬舌。既定躬、舌,乃因侯中之广而求其崇,必方其足。 凡五十弓之侯,其中十尺,其布五幅,躬舌各一幅也。 七十弓之侯,其中丈四尺,其布七幅,躬各二幅,舌各 一幅也。九十弓之侯,其中丈八尺,其布九幅,躬与舌 各二幅也。其崇则中十尺,崇亦十尺矣;中丈四尺,崇 亦丈四尺矣;中丈八尺,崇亦丈八尺矣。谓之中者,正 以其居中也。中者,对上之言也,有上有中,则有下矣。 九十弓之侯,布九幅,以五为中;七十弓之侯,布七幅, 以四为中;五十弓之侯,布五幅,以三为中矣。《大射仪》 曰:“大侯之崇,见鹄于参,参见鹄于干,干不及地武。”此 高下之节也。大侯崇丈八尺,栖鹄于其中,从远视之, 令出于参之右舌下也。所以必出于舌下者,舌能蔽 之,故以见为节也。千侯之鹄,则去地武。武,三尺也。世 言“步武”,步六尺,则武三尺。武者,迹之也。两迹之间则 三尺武以是名之。干侯之鹄,用此为高,亦几中矣。其 设之次,大侯在东,参次之,千次之,使密不至相掩,疏 足以“射,其势参差相入,是谓狸步。”郑云:“中犹身也。身 之外,复有躬、舌。”躬、舌、身三者异者,则五十弓之侯,其 崇丈八尺;七十弓之侯,其崇二丈二尺;九十弓之侯, 其崇二丈六尺。既难卷舒矣,至其设之,又令参侯去 地一丈五寸少半寸,计其上纲,则三丈二尺五寸少 半寸也。大侯去地二丈二尺五寸少半寸,“计其上纲, 则四丈八尺五寸少半寸也。”此之难信,不俟言矣。郑 意以谓不若是,则大侯之鹄不见于参,参不见于干。 然虽如郑说求之,大侯之鹄终不能见于参,参亦终 不能见于千也。胡不尝试以勾股求之,人去千五十 步,干去参二十步,干高一丈九尺二寸,令人目高七 尺,从干望参,计,参侯之鹄去地二丈四尺五分寸之 四,乃能见之。今郑所说参侯之鹄,去地一丈九尺二 寸,高则高矣,欲使鹄裁见不足二寸,如使鹄尽见不 足四尺八寸五分寸之四,从参视大侯亦然,然则非 也,且郑意谓三侯重张,当使后侯高前侯耳,是与经 不合。经令获者执旌,各负其侯。执旌者,欲使射者视 之审也。如大侯在参之背,参在干之背,其去地皆数 十尺,虽执旌安得而负之,而射者亦安得而睹之哉? 又经云“狸步张三侯”者,非谓射者之志,谓张之者之 法也。而郑以谓射当如狸之拟物,何预于张侯乎?且 郑不独误于此,《经》曰:“士旅酌,若命复射,则不献庶子。 司射命射,惟欲卿大夫皆降,再拜稽首,公答拜,‘一发 中,三侯皆获’。”是言值一中侯辄释获耳。而《郑》以谓矢 扬触而有参中者,是又失之也,亦惑矣哉!

    《丧服》

    《丧服》:无服之殇,以日易月。以日易月者,假令长子也, 其本服三年,以日易月,则殇之二十五日。馀子也,其 本服期,以日易月,则殇之十三日。

    《少牢馈食礼》

    《少牢馈食》曰:“日用丁巳”,又曰:“来日丁亥”,此皆取于丁 者也。所以取于丁者,以先庚三日,后甲三日,所谓内 事用柔日也。凡祭祀卜日不卜辰,故郊卜辛,社卜甲, 宗庙卜丁也。若卜辰,则此旬之辰,后旬或有不备矣。 康成注“丁巳”,乃云“来月之巳”,注“丁亥”,乃云“苟有亥焉 可也”,皆失礼意。

    朱子全书

    《仪礼总论》

    今《仪礼》多是士礼,天子诸侯丧祭之礼皆不存,其中 不过有些小朝聘燕飨之礼。自汉以来,凡天子之礼, 皆是将士礼来增加为之。河间献王所得礼五十六 篇,却有天子诸侯之礼,故班固谓“愈于推士礼以为 天子诸侯之礼”者。班固作《汉书》时,此礼犹在,不知何 代何年失了,可惜!

    鲁共王坏孔子宅,得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 篇与高堂生所传十七篇同。郑康成注此十七篇,多 举古文作“某”,则是他当时亦见此壁中之书,不知如 何只解此十七篇,而三十九篇不解,竟无传焉。 《仪礼》是经,《礼记》是解《仪礼》。如《仪礼》有《冠礼》,《礼记》便有 《冠义》;《仪礼》有《昏礼》,《礼记》便有《昏义》;以至燕射之类,莫 不皆然。只是《仪礼》有“士相见”礼,《礼记》却无“士相见义。” 后来刘原父补成一篇。

    陈振叔亦尽得。其说《仪礼》云:“此乃是仪,更须有《礼书》。 《仪礼》只载行礼之威仪,所谓‘威仪三千’是也。《礼书》如 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之类,是说《大经》处。 这是礼,须自有个文字。”以上语类四条“知看《仪礼》有绪”,甚善。此书虽难读,然却多是重复伦 类。若通,则其先后彼此,展转参照,足以互相发明,久 之自通贯也。答陈才卿

    《仪礼》人所罕读,难得善本。而郑《注》、贾《疏》之外,先儒旧 说多不复见。陆氏《释文》亦甚疏略。近世永嘉张淳忠 甫校定印本,又为一书,以识其误,号为精密。然亦不 能无舛谬。若其《经》首冠以郑氏《目录》,而其开卷第一 板《士冠礼》篇中第三行即云“主人元冠朝服”,则是于 天子诸侯之士朝服皮弁素积。此“诸侯”二字,按贾《疏》 所载,本在“天子”字上而为绝句,自《释文》所引误倒其 文,而此本因之,遂无文理。盖日视朝之服,天子皮弁, 而诸侯朝服,君臣同之,故郑氏之意,以为此主人元 冠朝服,则是诸侯之士,若天子之士,则当服皮弁素 积,与此不同耳。又《少牢馈食礼》“日用丁己”,乃戊己之 己,故注云:“取其令名,自丁宁自变改。”而下条之注又 云不得丁亥,则己亥亦可用,其理甚明。而诸本或写 己为“辰巳”之巳,《释文》遂以祀音,张氏亦不能觉其误 也。其尤甚者,则如《乡射篇》“横而奉”之“奉”,或误写作拳, 而《释文》遂以权音,张亦不能正而曲从之。推此而言, 则其他舛谬,计必尚多,姑记此三条,以告观者。记永嘉仪 礼误字 以上文集二条

    《士冠》

    吉朝服用布,祭则用丝。《诗丝衣》:“绎宾尸也。”皮弁素积, 皮弁,以白鹿皮为之。素积,白布为裙。

    问:“《士冠礼》有所谓‘始加、再加’”、“‘三加’,如何?”曰:“所谓‘三加 弥尊’,只是三次加。初是缁布冠,以粗布为之;次皮弁, 次爵弁,诸家皆作画爵。看来只是皮弁模样,皆以白 皮为之。缁布冠,古来有之,初是布冠,齐则缁之;次皮 弁者,只是朝服。爵弁,士之祭服。《周礼》爵弁居五冕之 下。”又问:“‘致美乎黻冕’,注言:‘皆祭服也’。黻冕恐不全是 祭服否?”曰:“祭服谓之黻冕,朝服谓之鞸。如《诗》‘鞸琫有 珌’”,“‘内则端韠绅’皆是。”问:“《士冠礼》‘一加、再加言吉’。”《月令》 “‘‘月至三加’,言以岁之正’,不知同时否?”曰:“只是一时节 行。加缁布冠,少顷又更加皮弁,少顷又更加爵弁,然 后成礼。如温公《冠礼》亦仿此。初裹巾,次帽,次幞头。” 陈仲蔚问冠仪。曰:“凡妇人见男子,每先”一拜,男拜则 又答拜,再拜亦然。若子冠则见母亦如之,重成人也。 寻常则不如此。但古人无受拜礼,虽兄亦答拜,君亦 然。但诸侯见君,则两拜,还一拜。以上语类三条

    《士昏》

    问:“《士冠礼》‘筮于庙门’,其礼甚详。而《昏礼》止云‘将加诸 卜’,占曰‘吉’。既无筮,而卜礼略,何也?”曰:“恐卜筮通言之。” 又问:“礼家之意,莫是《冠礼》既详其筮,则于《昏礼》不必 更详,且从省文之义?”曰:“亦恐如此。”

    问:“《昏礼》用雁,婿执雁,或谓取其不再偶,或谓取其顺 阴阳往来之义?”曰:“士《昏礼》谓之‘摄盛’,盖以士而服大 夫之服。”爵并乘大夫之车。墨车则当执大夫之贽。前说恐 傅会。又曰:“重其礼而盛其服。”以上语类二条

    《聘礼》

    问聘礼所言“君行一,臣行二”之义。曰:“君行步阔而迟, 臣行步狭而疾,故君行一步,而臣行两步,盖不敢同 君之行而践其迹也。”《国语》“‘齐君晏子行,子贡怪之,问 孔子君臣交际之礼’一段,说得甚分晓。”语类

    《公食大夫礼》

    《公食大夫礼》乃是专飨大夫为主人者,时出劝宾,宾 辞而独飨。语类

    《觐礼》

    天子常服“皮弁”,惟诸侯来朝见于庙中,服冕服,用郁 鬯之酒灌神。

    觐,是正君臣之礼较严,天子当依而立,不下堂而见 诸侯。朝,是讲宾主之仪,天子当宁而立,在路寝门之 外,相与揖逊而入。以上语类二条

    《丧服经传》

    尧卿问绖带之制。曰:“首绖大一扼,只是拇指与第二 指一围。腰绖较小,绞带又小于腰绖,总如今之髻巾。 括发,是束发为髻。”安卿问:“郑氏《仪礼注》及《疏》,以男子 括发与免,及妇人髽,皆云‘如著㡎头然’,所谓㡎头,何 也?”曰:“㡎头,只如今之掠头编子,自项而前,交于额上, 却绕髻也。‘免’,或读如字,谓去冠。”又问妇人首绖之制。 曰:“亦只是大麻索作一环耳。”

    沈存中说:“《丧服》中曾祖齐衰服,曾以上皆谓之曾祖, 恐是如此。如此,则皆合有齐衰三月服。”看来高祖死, 岂有不为服之理?须合行齐衰三月也。伊川顷言祖 父母丧,须是不赴举。后来不曾行法令。虽无明文,看 来为士者为祖父母期服内不当赴举。

    问:“某人不肯丁所生母忧。”曰:“《礼》为所生父母齐衰杖 期,律文许申心丧。若所生父再娶,亦当从律,某人是 也。”又问:“若所生父与所继父俱再娶,当持六丧乎?”曰: “固是。”又问先儒争濮议事。曰:“此只是理会称亲。当时 盖有引戾园事,欲称‘皇考’者。”又问:“称‘皇考’是否?”曰:“不 是。然近世儒者亦有多言合称‘皇考’者《仪礼》期丧条”内注说:“国君有疾,不能为祖父母、曾祖 父母服,则世子斩。”又曰:“君丧皆斩。”说已分明。天子无 期丧,凡有服,则必斩三年。

    因言:“孙为人君,为祖承重。顷在朝,检此条不见。后归 家,检《仪礼疏》说得甚详,正与今日之事一般,乃知书 非多看不办。”

    无大功,尊父母,本是期加成三年。祖父母、世父母、叔 父母,本是大功加成期。其曾祖父母小功及从祖伯 父母、叔父母小功者,乃正服之不加者耳。

    礼:“妻之父曰舅,谓我舅者吾谓之甥。”古礼甥字用处 极多,如婿之谓甥,姑之子亦曰甥。或问:“侄字本非兄 弟之子所当称?”曰:“然。伊川尝言之,胡文定家子弟称 犹子。《礼》:兄弟之子,犹子也,亦不成称呼。尝见文定家 将伊川《语录》凡家书说侄处皆作‘犹子’,私尝怪之。后 见他本作‘侄’字,乃知‘犹子’字,文定所改,以伊川尝非” 之故也。殊不知伊川虽非之,然未有一字替他,亦且 只得从俗。若改为“犹子”,岂不骇俗?据《礼》,兄弟之子,当 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自高祖四世 而上,称族子。

    “始封之君不臣其兄弟,封君之子不臣其诸父”,不忘 其旧也。

    《丧服》“五服皆用麻”,朋友麻,是加麻于吊服之上。麻谓 绖也。

    问:“改葬缌,郑元以为终缌之月数而除服,王肃以为 葬毕便除,如何?”曰:“如今不可考。礼宜从厚,当如郑氏。” 问:“王肃以为既虞而除之。若是改葬,神已在庙久矣, 何得虞乎?”曰:“便是如此,而今都不可考。看来也须当 反哭于庙。”问:“郑氏以为只是有三年服者,改葬服缌 三月;非三年服者,吊服加麻,葬毕除之否?”曰:“然。子思” 曰:“‘《礼》,父母改葬,缌而除’。则非父母不服缌也。”以上语类十条 问《大夫之妾章》。曰:“此段自郑注时已疑传文之误。今 考女子适人者,为父及兄弟之为父后者”,已见于《齐 衰期》章。为众兄弟,又见于此《大功章》唯伯叔父母、姑、 姊妹之服无文,而独见于此,则当从郑注之说无疑 矣。答余正甫 文集

    《士丧》

    问南首。曰:“按《士丧礼》饭章,郑注云:‘尸南首’。至‘迁柩于 祖’,乃注云:‘此时柩北首及祖’。又注云:‘迁柩乡外’。则是 古人尸柩皆南首,惟朝祖之时为北首耳,非温公创 为此说也。若君临之,则升自阼阶,西乡抚尸当心。是 尸之南首,亦不为君南面吊而设也。又《史记》‘背殡棺’ 之说,按《索隐》谓主人不在殡东,将背其殡棺,立西阶 上,北面哭。”是背也,天子乃于阶上南面而吊也。《正义》 又云:“殡宫在西阶也,天子吊,主人背殡棺于西阶南 立,北面哭。天子于阼阶北立,南面吊也。”按:此二说,则 是说北面者,子北面耳,非尸北面也。答余正甫 又问南首。曰:“必谓尸当北首,亦无正经可考。只《丧大 记》:‘大敛陈衣,君北领,大夫士西领,《仪礼》士南领’。以此 推之,恐国君以上当北首耳。然不敢必以为然。若无 他证论而阙之可也。”答余正甫 以上文集二条

    何异孙十一经问对

    《仪礼》

    问:“《仪礼》一书,谁人作?”对曰:“未知谁作。或曰周公作。然 《周礼》大宗伯掌邦礼,孔子有学礼之言,《礼记》有读礼 之文,当是时固有简牍可传矣,决非秦汉闲笔也。其 制度必出于圣人,若断以为周公之作,则非所敢知。” 问:此书出于何载?对曰:“河间献王云,‘得先秦古书曰 礼,曰《礼记》。《艺文志》云:‘古经者,出于鲁淹中’’。”

    问:“《仪礼》何以得名?”对曰:“秦焚书,《礼》之见于汉者,犹有 古经五十六卷,经七十篇,记百三十一篇。汉之君臣 不好不尚,至宣、成世,大小戴、刘向所录止十七篇,其 十七篇中有仪有《礼》,遂合而名之。”

    问:“今之《仪礼》十七篇,其刘向所录乎?抑高堂生所传 乎?”对曰:“高堂生所传,特士礼耳。今《仪礼》有《冠》《昏》《丧》《祭》 《相见》《虞特牲》《馈食》七篇,所谓士礼也,他皆诸侯卿大 夫礼,必非高堂所传者。唐陆德明、贾公彦定为今之 《仪礼》,参以淹中所出《天子诸侯卿大夫制》,与后仓所 明刘向《别录》,则其书不纯古矣。”

    问:“既有《周礼》,又有《礼记》,而又有《仪礼》者何?”对曰:“朱文 公修《三礼》,刘子云:‘《周官》一书,固为礼之纲领。至其仪 法度数,则《仪礼》乃其本经,而《礼记》是解《仪礼》之义。且 如《仪礼》有《冠礼》,《礼记》则有《冠义》;《仪礼》有《昏礼》,《礼记》则 有《昏义》,以至燕射、聘莫不皆然’。”

    问:“《仪礼》不言军礼者何?”对曰:“《周礼》大宗伯掌五礼。军 礼其别有五,而《仪礼》不载者,谓军礼乃征伐动众之 事,其礼已载于《司马法》矣。”

    问:“礼始于冠、昏者何?”对曰:“冠者所以重成人之道,昏 所以正夫妇之伦。”

    问:“相见亦有仪者何?”对曰:“以有言辞之文,故制为相 见之仪,便敬慎不失也。”

    问:“乡饮亦制礼者何?”对曰:“圣王之化,自一乡而达之一国,自一国而达之天下。乡饮而制礼者,圣王所以 崇敬让之化,明尊卑之义,序爵齿之容,息争讼之风 者也。”

    问:“乡射亦制礼者何?”对曰:“先王崇三射之制,立五善 之目,以此选士以建侯,以饰礼乐,以观容志,而大政 寓焉。明乎其节而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无暴 乱之端,而有揖让之风。故曰:射者所以观德也。” 问:“所谓大射之礼者何?”对曰:“所以明君臣之分也,天 子诸侯之礼也。然射中得为诸侯,不中则不得为诸 侯。此”等言语虽信,恐只是以射审是非,非以此定去 取也。

    问:“聘礼者何?”对曰:“所以重往来之交际也。来而不往, 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是故有遣聘,有报聘。” 问:“燕礼者何?”对曰:“人不能无欢愉之心,故君子以饮 食燕乐,制为之礼者,以为乐胜则流,智之实,知斯二 者,乐之实,乐斯二者,礼之实,节文斯二者。”

    问:“祭礼者何?”对曰:“《仪礼》中,止大夫士礼。如邦国人君 者,仅存一二。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故 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父为大夫,子为 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祭。”思敬又曰:“祭从宜。”或问:“今世 俗祭礼如何?”曰:“慢矣。” “葬礼如何?”曰:“僭矣。”

    问:“馈食亦有礼者何?”对曰:“一献侑之微,一笾豆之数, 莫不有礼文行其间。”

    问:“丧夕者何?”对曰:

    问:“虞者何。”对曰:

    《周昏,礼》有六者何? 对曰:“窈窕淑女,君子求之,是故纳 采焉。娶妻不娶同姓,是故问名焉。人谋鬼谋,欲无不 臧。尔室尔家,欲无不宜。纳吉也。无辞不相识,无币不 相见,纳征也。士如归妻,迨水未泮,请期也。往迎尔相, 御轮三周,亲迎也。”

    问:“《乡饮礼》亦有六者何?”对曰:“请宾、介陈器馔献宾,介 献馔,旅酬燕。其大节有六。”

    问:“拜至、拜洗、拜送、拜既者何?”对曰:“《礼》以敬为主,非敬 不足以行礼也。”

    问:“请安请坐爵,乐无算者何?”对曰:“礼之用,和为贵,此 所以亲睦乡闾,而罚爵之礼不行。”

    问:“降盥、降洗者何?”对曰:“《礼》有洁而为贵,曰 洗,曰帨,曰 受,且降以清,尚洁也。”

    问:“辞盥辞洗者何?”对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非辞让 不足以恭敬。”

    问:“父坐子立者何?”对曰:“教人以孝也。”

    问:“老者坐于上,少者坐于下者何?”对曰:“教人以弟也。” 问“饮食必祭者何?”对曰:“不忘本也。”

    问:“酬爵不举者何?”对曰:“不尽人之惠也。”

    问:“《序宾》以贤者何?”对曰:“贵德也。”

    问:“序坐以齿者何?”曰:“贵长也。”

    问“序𠊨以爵”者何?对曰:“贵贵也。” 问“工歌必献”者何?对曰:“不忘功也。”

    问:“燕及沃洗者何?”对曰:“不忘则也。”

    问:“歌《关雎》《葛覃》《卷耳》者何?”对曰:“教人以齐家之道也。” 问:“歌《鹿鸣》《四牡》《皇华》者何?”对曰:“教人以事君之道也。” 问:“升歌三终者何?”对曰:“谓歌《鹿鸣》《四牡》《皇华》也。” 问:“笙入三终者何?”对曰:“谓笙《南陔》《白华》《华黍》也。” 问:“《闲歌》者何?”对曰:“歌《鱼丽》则笙《由庚》,歌《嘉鱼》则笙《崇 丘》,歌《南山有台》则笙《由仪》也。”《文公诗传》曰:“闲,代也,言 一歌一吹”也。

    问:“合乐三终者何?”对曰:“歌《关雎》则笙《鹊巢》合之,歌《葛 覃》则笙《采蘩》合之,歌《卷耳》则笙《采𬞟》合之。故升歌之 诗三,闲歌之诗六,合乐之诗亦六也。”

    问:“乡饮歌《风》而不及《颂》,歌《小雅》而不及《大雅》者何?”对 曰:“乡饮者,一乡之事,所谓用之乡人焉者,安有所谓 盛德而歌颂?虽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然政役亦止 行于一乡,而未足以行之于一国,故止歌《小雅》。” 问:“五礼何所始乎?”对曰:“孔颖达云:‘伏羲造琴制,为嘉 礼之始;神农播种饮食,为吉礼之始;黄帝有战有葬, 有官’”为《军宾,凶礼》之始。

    问:“礼至周而后备乎?”对曰:“夏商而行简略,至周自有 许多降杀。上世亲亲长长,至周则有贵贵尊贤。丧祭 之礼,有绝有降,又有不绝不降。凡此皆天下之大经, 周公搜剔出来,立为定制,后世更不可易。”

    问:“汉叔孙通所制朝仪若何?”对曰:“绵蕝之仪,至于群 臣震恐,无敢喧哗失礼者。比之三代燕暇雍容气象, 则无复存矣。”此盖秦人尊君卑臣之法。

    问:“叔孙制礼,两生非之者何?”对曰:“月馀绵蕝,何以复 古?必待百年。曷御击柱,叔孙固非,两生亦未为得。” 问:“汉初古礼尚存,何故不传?”对曰:“河闲献王所传《古 礼》五十六篇,汉末郑元尚及,见今注疏中时有引援。 唐开元犹在,后来无人说著,此书遂亡。”

    问:“开元、《贞观礼》如何?”对曰:“周公制礼,立于一时,而万 世不易。自非圣人仪礼,则未有久而不变。故贞观之 礼不可行于显庆,而显庆之礼不可行于开元问:“唐、宋沿革如何?”对曰:“《开宝礼》全袭《开元》,但略。”《政和 五礼新仪》:“开元有刺史吊吏民之礼,略如古者国君 吊民,开宝删去。”

    问:“宋朝立礼科之意如何?”对曰:“开宝立通礼科,令其 熟读此书,试时挑问。后来又作为《通礼》一书,如问笾 起于何时,逐一说了,又反复议论一段。”

    问:“《政和五礼新仪》如何?”对曰:“南渡后,州郡犹存印本, 后来散失,如春秋释奠、祈报社稷,及礼风雨雷师坛 壝器服制度,与夫冠昏丧祭,民闲无以遵守。”

    问:“二程横渠、司马公三家言礼如何?” 对曰:“二程横渠 多是古礼,温公则大概本《仪礼》而参以今之可行者。 伊川礼则祭礼可用,昏礼则当用,温公最为适古今 之宜。”

    问:“文公:《家礼》如何?”对曰:“《冠礼》多遵用古礼,昏礼依用 温公;《丧礼》本于《仪礼》,《祭礼》,至晚年犹未定,今士庶多 不能行。后来祭礼闻已刊于邵武,至今未见此书。《家 礼》所载冠昏丧,若克遵用《仪礼》在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