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七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七十六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七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二百七十六卷目录

     论语部杂录一

    经籍典第二百七十六卷

    论语部杂录一

    鹿门子或曰:“仲尼书《春秋》,纪灾异近乎怪;言虎贲之 勇近乎力;行衰国之政近乎乱;立祠祭之礼近乎神; 将圣人之道多岐而难通也,奚有不语之义也?”曰:“夫 山鸣鬼哭,天裂地坼,怪甚也。圣人谓一君之暴,灾埏 天地,故讳耳。然后世之君,犹有穷凶以召灾,极暴以 示异者矣。夫桀纣之君,握钩伸铁,抚梁易柱,手格熊” 罴,走及虎兕,力甚也,圣人隐而不言,惧尚力以虐物, 贪勇而丧生,然后世之君犹有喜角抵而忘政,受拔 拒而过贤者,寒浞窃室,子顽通母,乱甚也。圣人隐而 不言,惧来世之君为蛇豕,民为淫蜮,然后世之君犹 有易内以乱国,通室以乱邦者。夏启畜乘龙,周穆宴 瑶池,神甚也,圣人隐而不言,惧来世“之君,以幻化致 其物,以左道成其乐。然后世之君,犹有黩封禅以求 生,恣祠祀以祈欲者。”呜呼!圣人发一言为当世师,行 一行为来世轨,岂容易而传哉?当仲尼之时,苟语怪 力乱神也。吾恐后世之君,怪者不在于妖祥,而在于 政教也;力者不在于角抵,而在于侵陵也;乱者不在 于衽席,而在于天下也。神者不在于机鬼。而在于宗 庙也。若然者。其道也岂多岐哉。

    《小荀子俗嫌篇》:“或问:‘仁者寿,何谓也’?曰:‘仁者内不伤 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和, 故咎征不至而休嘉集之,寿之术也’。”曰:“颜冉何?”曰:“命 也。麦不终夏,花不济春,如和气何?虽云其短长,亦在 其中矣。”

    《东坡全集》:予为《论语说》,与《孟子》辩者八:“子曰:‘回也其 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曰:‘吾 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必有所试’。其于颜渊, 试之也熟,而观之也审矣。盖尝默而察之,阅三月之 久,而其颠沛造次,无一不出于仁者,是以知其终身 弗叛也。君子之观人也,必于其所虑焉观之,此其所” 虑者容有伪也,虽终身不得其真,故三月之久必有 备。虑之所不及者。伪之与真无以异,而君子贱之。何 也?有利害临之则败也。《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 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安知其非有也?假之 不终日,而决不待三日也。”何不知之也?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 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 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孟子较礼食轻重,礼重而食轻,则去食;食重而礼轻, 则去礼。惟色亦然,而孔子去食存信,曰:“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不复较其重轻,何也?”曰:礼信于食色,如 五谷之不杀人。今有问者曰:“吾恐五谷杀人,欲禁之 如何?必答曰:‘吾宁食五谷,而死不禁也’。”此孔子去食 存信之论也。今答曰:“择其杀人者禁之,其不杀人者 勿禁也。”五谷安有杀人者哉?此孟子《礼食轻重》之论。 礼所以使人得妻也,废礼而得妻者,皆是缘礼而不 得妻者,天下未尝有也。信所以使人得食也,弃信而 得食者,皆是缘信而不得食者,天下未尝有也。今立 法不从天下之所同,而从其所未尝有,以开去取之 门,使人以为礼有时而可去也,则各以其私意权之, 其轻重岂复有定物耶?由孟子之说,则礼废无日矣。 或曰:“舜不告而娶,则以礼则不妻也。”曰:此孟子之所 传,古无是说也。凡舜之事,涂廪浚,并不告而娶,皆齐 鲁间野人之语。考之于《书》,舜之事父母,盖烝烝焉,不 至于奸,无是说也。使不幸而有之,则非人理之所期 矣。自舜已来,如瞽瞍者,盖亦有之。为人父而不欲其 子娶妻者,未之有也。故曰:缘礼而不得其妻者,天下 无有也。或曰:“嫂叔不亲授,礼也。”嫂溺而不援,曰:“礼不 亲授,可乎?是礼有时而去取也。”曰:“嫂叔不亲授,礼也; 嫂溺,援之以手,亦礼也,何去取之有?”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 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 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虽尧舜在上,不免于 杀无道,然君子终不以杀人训民之不幸而自蹈于 死则有之,吾未闻尝杀也。孟子言以生道杀人,虽死 不怨杀者,使后世暴君污吏皆曰吾以生道杀之,故 孔子不忍言之。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凡物之可求者,求则得,不求则不得也。仁 义未有不求而得之,未有求而不得者,是以知其可求也。故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富贵有求而 不得者,有不求而得者,是以知其不可求也,虽执鞭 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圣人之于利,未” 尝有意于求也,岂问其可不可哉?然将直告之以不 求,则人犹有可得之心,特迫于圣人而止耳。夫迫于 圣人而止,则其止也有时而作矣。故告之以不可求 者曰:使其可求,虽吾亦将求之。以为高其闬闳,固其 扃𫔎,不如开门发箧而示之无有也。而《孟子》曰:“食色, 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义,命”也。有性焉,君子 不谓命也。君子之教人,将以其实,何不谓之有?夫以 食色为性,则是可求而得也,君子禁之;以仁义为命, 则是不可求而得也。而君子强之。禁其可求者,强其 不可求者,天下其孰能从之?故仁义之可求,富贵之 不可求,理之诚然者也。以可为不可,以不可为可,虽 圣人不能。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 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 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 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立然诺以为信,犯患难 以为果,此固孔子之所小也,孟子因之,故曰:“大人者,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此则非孔子之谓大人也。大人 者,不立然诺,而言未尝不信,不犯患难,而行未尝不 果。今也以不必信为大,是开废信之渐,非孔子去兵 去食之意。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子产为郑,作封洫,立谤政,铸 刑书。其死也,教太叔以猛,其用法深,其为政严,有及 人之近利,而无经国之远猷。故子罕、叔向皆讥之。而 孔子以为惠人不以为仁,盖小之也。孟子曰:“子产以 乘舆济人于溱洧,惠而不知为政。”盖因孔子之言而 失之也。子产之于政,整齐其民赋,完治其城郭道路, 而以时修其桥梁,则有馀矣,岂有乘舆济人者哉?《礼》 曰:“子产,人之母也,能食之而不能教。”此又因孟子之 言而失之也。

    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郑声之害 与佞人等,而孟子曰“今乐犹古乐”,何也?使孟子为政, 岂能存郑声而不去也哉?其曰今乐犹古乐,特因王 之所悦而入其言耳。非独此也,好色、好货、好勇,是诸 侯之三疾也。而孟子皆曰“无害”,从吾之说,百姓惟恐 王之不好也。譬之于医,以药之不可口也,而以其所 嗜为药,可乎?使声色与货而可以王,则利亦可以进 仁义,何独拯梁王之深乎?此岂非失其本心也哉?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性可乱也,而不可灭,非性也。人之叛其性,至于桀、纣、 盗跖至矣。然其恶必自其所喜怒,其所不喜怒,未尝 为恶也。故木之性上,水之性下,木抑之可使轮囷,抑 者穷未尝不上也。水激之可使瀵涌上达,激者穷未 尝不下也。此孟子之所见也。孟子见于性而离于善。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成 道者性,而善继之耳,非性也。性如阴阳,善如万物,万 物无非阴阳者,而以万物为阴阳则不可。故阴阳者,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而非无也。今以其非无即有而 命之,则凡有者皆物矣,非阴阳也。故天一为水,而水 非天一也;地二为火,而火非地二也;人性为善,而善 非人性也。使性而可以谓之善,则孔子言之矣。苟可 以谓之善,亦可以谓之恶。故荀卿之所谓性恶者,盖 生于《孟子》;而扬雄之所谓善恶混者,盖生于二子也。 性其不可以善恶命之。故孔子之言曰:“性相近也,习 相远也而已。”夫苟相近,则上智与下愚,曷为不可移 也?曰:“有可移之理,无可移之资也。”若夫吾弟子由之 论也,曰:“雨于天者,水也;流于江河,蓄于坎井,亦水也; 积而为泥涂者,亦水也。指泥涂而语人曰:‘是有水之 性可也’。曰:‘吾将使其清而饮之,则不可’。”是之谓“上智 与下愚不移”,

    李氏《刊误》:“‘‘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注云:‘重人 而贱畜也’。其下曰:‘不问马’,是门弟子叹重夫子之言。 或有论者曰:‘伤人乎否问马’,言先问人,后问马,且焚 厩,退朝而问曰:‘伤人乎’,又问伤马乎,此乃人之常情, 何足纪述。本以不问马,惟问人,弟子慕圣人,推心足 以垂范,又伤人乎’,即是问之之辞。”

    《西溪丛语》:《论语》云:“觚不觚,觚哉觚哉。”《太平御览》引此 注云:“孔子日:削觚而志有所念,觚不时成,故曰觚哉 觚哉。觚,小器耳,心不专一,尚不时成,况于大事乎?觚, 木简也。”史游《急就章》云:“《急就奇》觚与众异。”注云:“觚者, 学书之牍,或以记事,削木为之,或六面,或八面,面皆 可书。觚者,棱也,有棱角也。”

    《闻见后录》:孔子答群弟子问孝,不过一二言,至曾子 则特为著经。又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性与天道不 可得而闻也。其告曾子,犹曰:“吾道一以贯之。”盖颜渊 死,孔子之所付授者,曾子一人耳。至孔子没,子夏、子 游、子张以有若貌类孔子,欲以事孔子者事之。独曾 子不可,曰:“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其绝识非馀子可及也,独不在四科之列。世颇疑 之。或曰:“颜渊等十人同在陈蔡者,曾子以孝不去其 亲,故不在。”或曰:“孔子弟子,曾子最少,少孔子四十六 岁。《论语》书曾子死,则《论语》自曾子弟子子思之徒出 无疑。曾子尝与其徒追记孔子称颜渊等之言,曾子 以朋友各字之,于孔子称曾子之言”,自不记也。果孔 子之言,则名之矣,当曰“德行,颜回、闵损、冉耕、冉雍。言 语”,“宰予、端木、赐。政事,冉求、仲由。文学”、“言偃、卜商也。”盖 《论语》之法,师语弟子则名之,弟子对师,虽朋友亦名 之,自相谓则字之,此说为近。如曰陈蔡之厄,孔子有 死生之忧,欲表其人于后世,故用《春秋》之法字以褒 之,则贤哉回也赐也,可与言《诗》,偃之言是也。雍也可 使南面,独非褒乎?

    张发《退之诗》云:“《鲁论》未讫。”“手足今微茫”,是退之尝 有《论语传》,未成也。今世所传,如“宰予昼寝”,以“昼”作“画” 字;“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以“三月”作“音”字;“浴乎 沂”,以“浴”作“沿”字,至为浅陋。程伊川皆取之,何耶?又“子 畏于匡,颜渊后曰:‘吾以尔为死矣’。”曰:“子在, 回何敢死?” “死”字自有意义,伊川之门人改云:“子在,何敢先”,学者 类不服也。

    东坡书上清宫碑云:“道家者流,本于黄帝、老子,其道 以清净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 行,合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如是而 已。”谢显道亲见程伊川诵此数语,以为古今论仁最 有妙理。

    《容斋三笔》: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子之迂也,奚其正?”夫子责数之 以为野。盖是时夫子在卫,当辄为君之际,留连最久, 以其拒父而窃位,故欲正之,此意明白。然子欲适晋, 闻其杀鸣犊,临河而还,谓其无罪而杀士也。里名胜 母,曾子不入;邑称朝歌,墨子回车。邑里之名不善,两 贤去之。安有命世圣人而肯居无父之国,事不孝之 君哉?是可知已。夫子所过者化,不令而行,不言而信, 卫辄待以为政,当非下愚而不移者。苟其用我,必将 导之以天理而趣反其真,所谓命驾虚左而迎其父 不难也,则其有补于名义,岂不大哉!为是故不忍亟 去以须之。既不吾用,于是慨然反鲁,则辄之冥顽悖 乱,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矣。子路曾不能详味圣言,执 迷不悟,竟于身死其难,惜哉!

    《扪虱新话》:“《论语》自有章句,而说者乱之。《论语》中固有 因古语而为说者,如‘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此两句正 是古语。其曰‘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云者,乃孔子因 此语有所感发,故为是说也。以类求之,唐棣之华,偏 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 之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色斯举 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微子去之,箕子 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凡此类皆 因上句而立说,则上句乃亦古语耳。弟子因而并记 之,章次如此。说者以其始语无“孔子曰”字,遂或以上 句附前段而为说,至以唐棣比“可与权”,误矣。又如德 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 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其下继以子曰:“回也,非助我 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 其父母昆弟之言,此宜是一章。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说者以为四科,盖是孔门中当时有此科目,弟子记 之,遂因而记孔子所言颜、闵于其后,以见颜、闵所以 列于德行为四科之首者如此。此二子曰连四科而 为说,亦可,盖文理或然尔。以类求之,如柴也愚,参也 鲁,师也辟,由也喭。此四句亦必当时有此品论。其下 云:“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 屡中’”者,亦与记颜、闵同也。此当是一章,又如逸民、伯 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继以“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齐叔夷与?”至“我则异于是,无可无 不可”,此又是一章,文势,与前二章正是一类。说者又 以《始语》无“子曰”字,多以四科连上文“从我于陈、蔡者, 皆不及门也”为一章。若然,则“柴也愚,参也鲁”,当附冉 求聚敛之下,而逸民者又当与子路对荷莜丈人处, 并而为一也,可乎?《论语》章句如此,而说者乱之,遂失 其义,兹不可以不正。

    《论语》有譬喻之言,而后世以为诚然者。子曰:“赐不受 命而货殖焉。”货殖盖譬喻也。意谓子贡学道不能虚 中,如人之货殖,无所不有也,故对颜渊屡空而言。而 《史记子贡传》遂云“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且复传 之货殖乃云“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 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走币,以聘享诸侯。” 此其语本《庄子》。《庄子》曰:“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 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 下湿,匡坐而弦。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 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 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 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庄子》盖寓言也,而太史公不之察,又于《原宪传》著其 语,皆由读《论语》货殖一言之误耳。又《论语》所谓“则将 焉用彼相”者,此“相”字亦譬喻。《记》曰:“如瞽者之无相,伥 伥其何之?”师冕见子张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 相师之道也。”所谓相者如此,今学者皆指为辅相之 相,则误矣。

    林邦翰为予言:“‘尝见一道人说《论语》子钓而不纲,弋 不射宿’,颇有理,予愿闻之。”邦翰曰:“道人云:‘此两句是 圣人心存教化。圣人本无心于取物。其‘钓而不纲者, 示其贪则取之也;‘弋不射宿’者,示其动则取之也。其 意在于戒世之贪得与妄动者耳。不然,圣人岂徒为 是弋与钓也哉’’!”时一坐莫不称叹。予曰:“此说本是道 人家一边所见而已。圣人之言,要非一端可尽。 《左氏》有傅会《论语》处甚多。子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亿则屡中’。《左氏》曰:‘赐不幸言而中,是使赐多言也’。子 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左氏》曰:‘小邾射以句 绎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此皆傅会之言,不 足取。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左氏》遂曰:‘裨谌谋于野 则获’’。”盖以草为草野之草,且其所叙复与《论语》异,当 以《论语》为正。

    《论语》,本无异义,然前世颇有因其言而失之者。司马 迁《书伯夷传》载伯夷扣马而谏,父死不葬之语,是因 孔子饿于首阳之事而增益之也。《宰我传》载宰我与 田常作乱事,因孔子有“予也无三年之爱于父母”之 说而妄意之也。迁于著述勤矣,然其为人浅陋不学, 疏略而轻信,多爱而不能择,故其失如此。予独善孟 子于伊尹不信割烹,于百里奚不信食牛,于孔子不 信侍人瘠环之事,辩证甚明,过迁远甚,然于《论语》亦 不能无失。孔子曰:“管仲之器小哉!”孟子因之,故曰管 仲曾西所不为,而不谓孔子以仁许之也。孔子曰:“子 产惠人也”,孟子因之,故曰惠而不知为政,而不谓其 有君子之道四也。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 人哉!”意谓必立然诺以为信,必犯患难以为果者,乃 所谓小人也。孟子因之,故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 必果。此非孔子去食去兵之意矣。凡此皆因孔子之 言而失之,孟子犹然,况太史公乎?《论语》曰:“为命裨谌 草创之草。”当与天造草昧之草同,而左氏因之,遂谓 裨谌谋于野则获,其后扬子云作《法言》,以拟《论语》,孔 子曰:“君子不器。”扬子便曰:“君子不械”,是何等语,此又 在史迁下矣,可以发千载一笑。

    《读书杂抄》:侯师圣因论“三月不违仁”曰:“孔子许颜子 者,常在欲化未化之间。颜子所以自处者亦如此。 公伯寮其如命何?”朱子《论语》:“或问曰:‘命为天理,何也’? 曰:‘命者,天理流行,付与万物之谓也。然其形而上者 谓之理,形而下者谓之气。自其理之体言之,则元亨 利贞之德,具于一时,而万古不易;自其气之运而言 之’”,则消息盈虚之变,如循环之无端而不可穷也。万 物受命于天以生而得其理之体,故仁义礼智之德 根于心而为性。其既生也,则随其气之运,故废兴厚 薄之变,惟所运而莫逃。此章之所谓“命”,盖指气之所 运为言,侯氏以天理释于二者之分,亦不察矣。 《丹铅总录》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扬子《法言》:或 问无为。曰:“奚为哉?在昔虞夏袭尧之爵,行尧之道,法 度章,礼乐着,垂拱而视天民之阜也,无为矣。绍桀之 后,纂纣之馀,法度废,礼乐亏,安坐而视天民之死,无 为乎?”庄子曰:“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馀;有为也,则为 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 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臣下有为 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主上 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而为天下用,此不易之 道也。呜呼!庄、扬二子之言,可以发夫子未尽之蕴矣。 使夫子《九原》可作,必以其言为然矣。当合而观之,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 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子贡曰:‘赐也何敢望回!回 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余读至此,有感焉。 曰:“夫子于子贡,启之屡矣,予欲无言”之意,即与回孰 愈之问也。夫子尝云:“回也终日如愚”,又云:“回非助我。” 此二言者,盖得忘言之筌蹄,而契无言之教,惟回也 独矣。自回以下,则颖悟莫赐若矣。故夫子屡以启之。 “予欲无言”之言,即与回孰愈之问也。子贡之对乃尔。 是以测之少,照之多,为回赐优劣,非夫子问之旨矣。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求其说而不得者,以为 既然之,又许之,夫子然也,乎哉,夫子许也。乎哉,其言 外之意。若曰:女以闻知多少而分优劣,此女所以弗 如回也,亦犹“天何言哉”之答也。不然,则“其庶”之称,“屡 空”之称,“好学”之称,“未见其止”之称,圣人权衡久矣。渊 也居德行之首,子贡在言语之科,门人评记亦定矣。 子贡方人,亦岂不自知,而烦夫子之问乎?惜乎子贡 未喻其旨,而靳于再问也。

    有问予“不改其乐,所乐何事?”予曰:“且问子人不堪其 忧,所忧者何事?”知世人之所忧,则知颜子之所乐矣《传》云:“古有居岩穴而神不遗,末世有为万乘而日忧 悲。”此我辈禅文字,不须更下一转语也。

    《汉书》引《尚书》“放命圮族”,又“无遨,逸欲有邦”,皆与今文 异。又引《论语》“君子之道,焉可抚也。”

    《贤奕》黄龙寺晦堂老子,尝问山谷以“吾无隐乎尔”之 义。山谷诠释再三,晦堂终不然其说。时暑退凉生,秋 香满院,晦因问曰:“木犀香乎?”山谷曰“闻。”晦堂曰:“吾无 隐乎尔。”山谷乃服。

    搜采异闻,录《论语》所记孔子与人语,及门弟子并对 其人问答,皆斥其名,未有称字者。虽颜、冉高弟,亦曰 回曰雍,唯至闵子独云。子骞终此书无指名。昔贤谓 《论语》出于曾子、有子之门人,予意亦出于闵氏,观所 言闵子侍侧之辞,与冉有、子贡、子路不同可见矣。 《焦氏笔乘》“李彦平曰:‘宣和庚子,某入辟雍,同舍赵孝 孙’”仲修,伊川先生高弟,赵颜子之子也,于某有十年 之长。辛丑春,同试南宫,仲修中选,而某被黜。仲修勉 之曰:“公盛年,一跌何伤?姑归读书可也。”某意不怿,赵 曰:“公颇读《论语》否?”即应之曰:“三尺之童皆读此,何必 某?”仲修笑曰:“公既知读此,且道学而时习之,以何者 为学?”某茫然不知所对。仲修徐曰:“所谓学者,非记问 诵说之谓,非𫄨章绘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既欲学 圣人,自无作辍,出入起居之时,学也;饮食游观之时, 学也;疾病死生之时,亦学也。人须是识得造次必于 是,颠沛必于是,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 衡也,方可以学圣人。”某闻其言,顿若有悟,请益曰:“为 学之道,敬闻命矣。敢问事业何如?”仲修曰:“事业正自 为学中来。只如作一郡,行得《论语》中三句,便用之不 尽。”彦平曰:“愿闻之。”仲修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 民以时’是也。”彦平佩服其言,每曰:“吾平生操心行己, 立朝事君,皆赵君之言有以发之。”

    学至圣人,则一物不留,胸次常虚,故夫子曰:“空空如 也”,此天命之本体也。回未至此,亦庶几乎屡空矣。赐 也于天命之本然不顺受之,而以多闻多见为学,非 货殖而何?然意料所及,于此道时有中焉,但终非真 悟耳。此夫子称回以厉赐也。

    颜子学求之屡空,而子贡以多学而识失之。夫子曰: “女与回也孰愈?”欲其自反也。乃曰:“回也闻一以知十, 赐也闻一以知二”,犹然愦愦耳。故夫子曰“弗如也。”言 其真不如颜子,非许之也。象山先生曾论此,有吴君 曰:“为是尚嫌少在。”先生甚喜之。今味其言,可谓妙得 圣人之旨矣。

    薛子《绪言》云:“万物皆自无而有,无其根也。能无者谓 之归根,无声无臭”,归根之学也。《论语》曰:“有若无若”之 一言,犹隔影响,颜子所以未至于圣人。

    《论语》:“申枨”,郑元云即申续。《史记》申棠字周,《家语》“申续” 字周。《史记》以“棠”为“党”,《家语》以“续”为“绩”,传写之讹也。后 汉《王政碑》“有羔羊之洁,无申棠之欲”,亦以“枨”为棠,则 申枨、申棠一人尔。开元封申党召陵伯,又封申枨鲁 伯。宋祥符封枨文登侯,又封党淄川侯,并列从祀,失 于详考。《论语释文》也。按申枨枨本亦读棠音

    李士龙曰:“棠”字非音,棠棣之“棠”,盖与“枨”即一字而两 书耳。观古字“膛”亦作“瞠”,“橕”亦作“橖”,“枪”亦作“鏿”,六字并 音铛,皆谐声字也。“枨”亦音长,本作“堂”,亦谐声字,可见 “棠”亦枨。《史记》有申党,无申棠,信讹矣。按诗俟我于堂即枨字 杨用修云:“世传公冶长通鸟语,未见所出。然宋之问 诗‘不如黄雀语,能免冶长灾’。乐天《禽虫诗序》:‘予非冶 长不能通其意’。则似实有之矣。”按冶长辨鸟雀语云: “唶唶啧啧,白莲水边。有车覆粟,车脚沦泥,犊牛折角, 收之不尽,相呼共啄。”及验之果然。此具《论语疏》。岂用 修未之见耶?《左传》“介葛卢辨牛鸣”,《史记》:“秦仲知百鸟” 之音,与之语,皆应。《论衡》“广汉阳翁伟能听百鸟音”,世 间自有此等奇事,未可臆断其无也。

    “自行束脩以上,未尝无诲焉。”束脩,非谓脯贽也,盖言 自行束带脩饰之礼以上。汉延笃曰:“吾自束脩以来, 为人臣不陷于不忠。”梁商曰:“王公束脩厉节。”贾坚曰: “吾束脩自立,君何忽忽相谓降邪?”此可证。然古自有 指脯贽为束脩者,《檀弓》“束脩之问不出境”,《穀梁》“束脩 之肉不行境中”是也。

    “‘子路车裘共敝’,颜子‘无伐无施,其志美矣。然非得车 马负善劳,其志不行。夫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怀之,只眼前信手拈出,无非妙理。盖二子为其难,夫 子为其易;二子有所待,夫子无所假,至远之所顺者 更近,至高之所会者反下也’。”曾点异乎三子,亦以此 曩耿师发策校士有言志之目。余友李士龙登用此 意衍对,大为所赏,文多不载。

    临川人应柳之《天文图》有匏瓜星,其下注云:《论语》:“吾 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正指星而言。盖星有匏 瓜之名,徒系于天而不可食,正与“维南有箕,不可以 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同义。

    刘向曰:“可也简。”简者,易野也,无礼文也。孔子见子桑 伯子,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弟子曰:“夫子何为见此人乎?”曰:“其质美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去,子桑 伯子门人不悦,曰:“何为见孔子乎?”曰:“其质美而文繁, 吾欲说而去其文。故曰:文质修者谓之君子”,有质而 无文谓之《易》野。子桑伯子欲同人道于牛马,故仲尼 曰“太简。”

    或问罗近溪先生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与 孝何别?”先生曰:“仁孝原无分别。孔子云:‘仁者人也’。盖 仁是天地生生大德,而吾人从父母一体而分,亦纯 是一团生意,故曰:‘形色,天性也’。唯圣人然后可以践 形,践形即耳聪目明、手恭足重、色温口止,便生机不 拂,充长条畅。人固以仁而立,仁亦以人而成。人既成, 则孝无不全矣。故生理本直,枉则逆,逆非孝也;生理 本活,滞则死,死非孝也;生理本公私则小,小亦非孝 也。故善学者,在父母则为孝子;在天地,则为仁人。” 罗先生因学者讲“人不知而不愠”云:“君子于此漠然 无所动于中”,叹曰:“如此,则孔子之教有倦时矣。”此当 与“不患人之不己知,求为可知也”参看。盖君子直欲 与天下万世相通,人有未知,必反己以求为可知而 已,于人奚愠取?余因视范纯仁经筵进讲不愠,曰:此 即《无逸》“小人怨女詈女,则皇自敬德。”意与先生所见 略同。余又记先生入觐时,张江陵方为裕邸讲官,张 与先生同会友也。先生谓之曰:“公今责任甚重,吾有 一语问公,须随问即答,勿容拟议。”张曰:“何语?”先生曰: “公每对讲时,果有必欲尧舜其君意否?”张沉吟久之 曰:“此亦甚难。”先生叹曰:“公所居何等责任,乃无一段 真精神以感格君上,而第为此言,不为上负天子,下 负所学哉?”时曾吏部从旁解之曰:“此亦无可奈何。”先 生切责之曰:“吾与张君言至此,欲为滴泪,而君犹为 谀言以相宽,是无人心者也。且君之子病笃,万无生 理,犹延三四医日夕营救。君此时肯曰无可奈何否?” 闻者𢥠然。然江陵之心,竟不可转移。久之柄国且怒 先生罢其官归矣。

    林时誉问罗先生曰:“昔人谓子贡晚年进德,如谓仲 尼‘日月也,如天之不可阶而升也’,真是尊信孔子到 至处。”先生曰:“此是子贡到老不信夫子处,如何为进 德?孔子一生之学,只是求仁,只是行恕。夫子此仁恕, 即一时将天下万世都贯彻了。子贡不知,却只望夫 子得邦家;至其后仲尼以万世为土,为万世立命矣。” 子贡犹不知,且追恨夫子未得邦家,未见绥来动和 之化,与夫生荣死哀之报。想其筑室于场,六年不去, 犹是此念耿耿也。当时仪封人一见夫子,便说夫子 不曾失位,只其位与人不同,正木铎天下万世之位 也。朱子以“将”字解作“将来之将”,不知作“将无之将”,所 以把封人独得之见与子贡一般看了,此是学问大 关键,吾人学圣人眼目,此处放过,他皆无足论矣。 峣峣者,易缺坚而磷者也;皦皦者,易污白而缁者也。 孔子则不然,不曰“坚矣,我无以受磨而奚磷?不曰白 矣,我无以受涅而奚缁?”此所谓无可无不可也。若谓 坚不磷,白不缁,非物理也。非物理何以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