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七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三百七十七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三百七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三百七十七卷目录

     汉书部艺文一

      汉书叙传赞       后汉班固

      上汉书十志疏        蔡邕

      题汉书安昌侯传     唐皮日休

      谢赐汉书表       宋欧阳修

      读汉书韩信传        张耒

      读汉书邹阳传        前人

     汉书部艺文二

      讲汉书诗         晋陆机

      于贾谧坐讲汉书诗      潘岳

      咏二疏诗          陶潜

      赋西汉          唐魏徵

      读前汉外戚传        李嶷

      鄠杜马上念汉书      李商隐

      贾生            前人

      读汉史          李山甫

      司马长卿          王滔

      读汉书          白居易

      咏淮阴侯          王圭

      览张骞传          邵谒

      读汉书         宋王安石

      汉武            前人

      张良            前人

      曹参            前人

      读孔北海传        金雷渊

      读公孙弘传        李过庭

      读汉书          元好问

      汉室          明祝允明

     汉书部纪事

     汉书部杂录一

    经籍典第三百七十七卷

    汉书部艺文一

    《汉书叙传赞》
    后汉·班固

    凡《汉书》,叙帝皇,列官司,建侯王。准天地,统阴阳。阐元 极,步三光。分州域,别土疆,穷人理,该万方。纬六经,缀 道纲,总百氏,赞篇章,函雅故,通古今,正文字,惟学林。

    《上汉书十志疏》
    蔡邕

    朔方髡钳徒。臣邕稽首再拜,上书皇帝陛下:“臣邕,被 受陛下宠异大恩,初由宰府,备数典城,以亲父故,依 叔父卫尉质时以尚书召拜中郎,受诏诣东观著作, 遂与群儒并拜议郎。沐浴恩泽,承答圣问,前后六年。 质奉机密,趋走陛下,遂由端右,出相外藩,还尹辇毂, 旬日之中,登蹑上列。父子一门,兼受恩宠。不能输写 心力,以效丝发之功,一旦被章,陷没辜戮。陛下天地 之德,不忍刀锯,截首领得就平罪,父子家属,徙充边 方,完全躯命,喘息相随。”非臣无状所敢复望,非臣罪 恶所当复蒙,非臣辞笔所能复陈。臣初决罪,洛阳诏 狱,生出牢户,顾念元初中,故尚书郎张俊坐漏泄事, 当服重刑,已出毂门,复听续鞠。诏书驰救,一等输作 左校。俊上书谢恩,遂以转徙邕为郡县促遣,迫于吏 手,不得顷息,含辞抱悲,无由上达。既到徙所,乘塞守 烽,职在候望,忧怖焦灼,无心复能操笔成草,致章阙 庭。诚知圣朝不责臣谢,但怀愚心,有所不竟。臣自在 布衣,常以为“《汉书》十志,下尽王莽而止。世祖以来,唯 有纪传,无《续志》者。臣”所师事,故太傅胡广知臣颇识 其门户,略以所有旧事与臣。虽未备悉,粗见首尾,积 累思维,二十馀年,不在其位,非外吏庶人所得擅述。 天诱其衷,得备着作郎建言十志皆当撰录,遂与议 郎张华等分受之。其难者,皆以付臣。先治律历,以筹 算为本,天文为验。请太师田注考校连年,往往颇有 差舛,当有增损,乃可施行,为无穷法,道至深微,不可 独议。郎中刘洪,密于用算,故臣表上洪,与共参思图 牒,寻绎度数,适有头绪,会臣被罪,逐放边野。臣窃自 痛,一为不善,使史籍所阙,胡广所校,二十年之思,中 道废绝,不得究竟,㥪㥪之情,犹以结心,不能自达。臣 初欲须刑竟,乃因县道,具以状闻。今年七月九日,匈 奴攻盐池县,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 火不绝。不意西夷相与合谋,所图广远,恐遂为变,不 知所济,郡县咸悄悄不知所守。且臣所在孤危,悬命 锋镝,湮灭土灰,呼吸无期,诚恐所怀随躯腐朽,抱恨 黄泉,遂不设施,辄先颠踣。科条诸志,臣欲删定者一, 所当接续者四,《前志》所无,“臣欲著者五,及经典群书 所宜采摭,本奏诏书所当依据,分别首目,并书章左。 臣初考逮,妻子迸窜,亡失文书,无所按请,加以惶怖 愁恐,思念荒散,十分不得识一所识者,又恐谬误,触冒死罪,披沥愚情,愿下东观,推求诸奏,参以玺书,补 缀遗阙,昭明国体。”章闻之后,虽肝脑流离,白骨剖破, 无所复恨。“惟陛下留神省察,谨因临戎长霍圉封上”, 臣顿首死罪,稽首再拜以闻。

    《题汉书安昌侯传》
    唐·皮日休

    安昌侯禹。见时变异,若上体不安,常择日洁齐露蓍 于星宿,正衣冠,筮得吉卦,献其名,占如有不吉,禹为 感恸。日休读《汉史》至是,未尝不为之动心,因书曰:“夫 宰相之节,以己道辅上。天地平则致于君,风教行则 致于君,苟天地有灾则归于己,兵戈屡动则归于己, 此真大宰辅之职也。”禹为汉名相,居师傅之尊,处辅 “弼之位,见灾异屡发,上不能匡于君,下不能称其职, 孜孜于筮为事,斯不足以为贤相之业也。”呜呼!当汉 帝之重禹,禹之有言,如师训门人,未有门人可违师 之旨也。依违在位,竟无所发,诚伊、周之罪人也。大凡 国有灾异、祷禳占问之事,自有司存。为宰相者,当提 大政之纲,振百司之领,握天下之枢,而己不空以处 斯位也。以直论之,近乎佞;以诚论之,近乎伪。伪宰相, 其名儒之耻耶?呜呼,汉之尊禹,崇师道也。禹若此者, 即非崇师道之过矣。

    《谢赐汉书表》
    宋·欧阳修

    臣某言:“臣伏蒙圣恩,赐臣新校定《前汉书》一部,已于 今月日据进奏院递到,臣已祇受讫者。”俯躬承命,拭 目生辉。臣某中谢。窃以右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著 录藏书,须太平而大备。惟汉室继三代之统,而班史 自成一家之书。文或舛讹,盖其传之已久。诏加刊定, 俾后学之无疑。一新方册之文,增焕秘书之府;而奏 篇之始,方经衡石之程。赐本之荣,惟及钧枢之近。敢 期孤外,特与恩颁。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曲轸睿慈,俯 矜旧物。谓其尝与臣邻之列,不忍遽遗,怜其自喜。文 字之间,俾之娱老。然臣两目昏眊,虽嗟执卷之已难; 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宝。

    《读汉书韩信传》
    张耒

    或问:“韩信服高帝乎?”予曰:“韩为高帝将数年,常将重 兵灭大国,而动以蒯通武涉之邪说,信无所顾,召之 而至,令之而行,何为不服?”曰:“服则何为卒反?”予曰:“信 服高帝之智力,而不服其为人,是以反也。然则何也? 夫信之反,非重失楚也,在于伪游云梦而执也。夫《伪 游云梦》之计,是市井下俚之智,而万乘之主亲行之”, 此信所以怏怏北面而薄其君,以谓不足为其下也。 夫暴夺人之富贵而幽囚之,欲使夫雄杰者帖然而 无怨,非服之以德,屈之以理,则不可。夫以市井下俚 之策而诈韩信,彼身可执,心轻其上矣。彼且闻其计 于谋臣,则君臣皆轻矣,是不反何待?然则为高祖者, 奈何必待夫反行明白,引天下兵诛“之耳。”信虽难制, 然不数年而定一伪游而缚韩信,自尔出令天下,谁 敢信之欤!自古士有所负,而功名见于世者,未尝肯 以身就人者也。何者?彼轻人者,其规矩准绳将在彼 矣。夫如是,则我之所有,安得尽布之哉?且保镆铘之 利者,不以试薪;售和氏之璧者,不登门。彼皆不求人 而人求之,若不得已焉,而后即之者,亦自其理然也。 韩信当亡秦之日,天下之穷士也,非有孔孟进退之 节。然萧何独察其非,汲汲于求显,待之不厚,礼之不 至,则不为用也。故以高帝之倨,必使之筑坛斋戒,备 礼而后官之,举之三军之下,而加之诸将之上而不 疑,知不若是,信将不满而无留心矣。诸葛亮,战国之 策士也,高卧于隆中,其主就彼。彼孙武求试《兵法》,事 业功名,卒以不显,有以也夫!

    《读汉书邹阳传》
    前人

    《邹传》称“梁孝王用公孙诡之说杀袁盎,事觉,孝王惧, 使阳入关求解。阳见齐人王先生,用其计说窦长公 主入言之。及韩安国亦见长公主事,果得不治。”此则 阳与安国同救盎事也。及《韩安国传》所称见长公主 事,自以“孝王僭天子游戏,天子闻之,心不喜。太后乃 怒梁使者,弗见,案责梁王所为。安国为梁使,见大长” 公主而泣。长公主自以游戏事在前,非胜诡事也明 矣。《邹阳传》中所载,误记安国所解前事为今事耳。

    汉书部艺文二

    《讲汉书诗》
    晋·陆机

    税驾金华,讲学秘馆。有集惟髦,芳风雅宴。

    《于贾谧坐讲汉书诗》
    潘岳

    治道在儒,弘儒由人。显允鲁侯,文质彬彬。笔下摛藻, 席上敷珍。前疑惟辨,旧史惟新。惟新尔史,既辨尔疑。 延我寮友,讲此《微辞》。

    《咏二疏诗》
    陶潜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考证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离别情所悲,馀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馀年,遑恤身后虑。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赋西汉》
    魏·征

    受降临轵道,争长趋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读前汉外戚传》
    李嶷

    人录尚书事,家临御路傍。凿池通渭水,避暑借明光。 印绶妻封邑,轩车子拜郎。宠因宫掖里,势极必先亡。

    《鄠杜马上念汉书》
    李商隐

    世上苍龙种,人间武帝孙。小来唯射猎,兴罢得乾坤。 渭水天开苑,咸阳地献原。英灵殊未已,丁傅渐华轩。

    《贾生》
    前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徒虚 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读汉史》
    李山甫

    四百年间反复寻,汉家兴替好沾襟。每逢奸诈须挼 手,真遇英雄始醒心。王莽弄来曾半破,曹公将去便 平沈。当时虚受君恩者,谩向《青编》作《鬼林》。

    《司马长卿》
    王滔

    一自梁园失意回。无人知有掞天才。汉宫不锁陈皇 后。谁肯量金买赋来。

    《读汉书》
    白居易

    禾黍与稂莠,雨来同日滋。桃李与荆棘,霜降同夜萎。 草木既区别,荣枯那等夷。茫然天地意,无乃大无私。 小人与君子,用置各有宜。李何西汉末,忠邪并信之。 不然尽信忠,早绝邪臣窥。不然尽信邪,早使忠臣知。 优游两不断,盛业日已衰。痛矣萧京辈,终令陷祸机。 每读《元成纪》,愤愤令人悲。寄言为国者,不得学天时。 寄言“为臣者,可以鉴于斯。”

    《咏淮阴侯》
    王圭

    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 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 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斩龙堰濉水,擒豹熸夏阳。 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金千答漂母,钱百酬下乡。 吉凶成纠缠,倚伏难预详。弓藏狡兔尽,慷慨念心伤。

    《览张骞传》
    邵谒

    采药不得根,寻河不得源。此时虚白首,徒感武皇恩。 桑田未闻改,日月几曾昏。仙骨若求得,垄头无新坟。 不见《杜陵》草,至今空自繁。

    《读汉书》
    宋·王安石

    京房刘向各称忠,诏狱当时迹自穷。毕竟论心异恭 显,不妨迷国略相同。

    《汉武》
    前人

    壮士悲歌《出塞》频,中原萧瑟半无人。君王不负《长陵》 约,直欲功成赏汉臣。

    《张良》
    前人

    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议韩彭 地,复道方图雍齿封。

    《曹参》
    前人

    束发河山百战攻,白头富贵亦成功。华堂不著《新歌 舞》,却要区区一老翁。

    《读孔北海传》
    金·雷渊

    汉室风流绝建安,老瞒父子力排山。可怜鲁国真男 子,也著区区七子间。

    《读公孙弘传》
    李过庭

    古来好客数平津,我道真龙未必真。一个《仲舒》容不 得,不知开阁为何人。

    《读汉书》
    元·好问

    室方隆栋非难构,水到颓波岂易回。丰沛帝乡多将 相,莫从兴运论人材。

    《汉室》
    明·祝允明

    汉室咸阳建,山河百二开。甘泉芝草出,天马大宛来。 宣室宵衣问,《长杨》献赋回。宁知天禄阁,不用子云才。

    汉书部纪事

    《汉书班固叙传》:“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 也。子文初生,弃于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谓乳谷,谓虎 于檡,故名谷于檡,字子文。楚人谓虎班,其子以为号。 秦之灭楚,迁晋、代之间,因氏焉。”始皇之末,班壹避墬 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值汉初定,与民无禁。当孝 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年百馀岁, 以寿终,故北方多以“壹”为字者。壹生孺,孺为任侠,州 郡歌之。孺生长,官至上谷守。长生回,以茂材为长子令。回生况,举孝廉为郎,积功劳至上河农都尉、大司 农,奏课连最,入为左曹越骑校尉。成帝之初,女为倢 伃,致仕就第,赀累千金,徙昌陵。昌陵后罢,大臣名家 皆占数于长安。况生三子:伯、斿、稚。伯少受《诗》于师丹。 大将军王凤荐伯宜劝学,召见宴昵殿,容貌甚丽,诵 说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乡学,郑宽中、张禹朝夕 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诏伯受焉。既通大义,又 讲异同于许商,迁奉车都尉。数年,金华之业绝出,与 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绔之间,非其好也。家本 北边,志节忼慨,数求使匈奴。河平中,单于来朝,上使 伯持节迎于塞下。会定襄大姓石季群辈报怨,杀追 捕吏,伯上状,因自请愿试守。期月,上遣侍中中郎将 王舜驰传代伯护单于,并奉玺书印绶,即拜伯为定 襄太守。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剧,畏其下车作 威,吏民竦息。伯至,请问耆老父祖故人有旧恩者,迎 延满堂,日为供具,执子孙礼,郡中益㢮。诸所宾礼皆 名豪,怀恩醉酒,共谏伯宜颇摄录盗贼,具言本谋亡 匿处。伯曰:“是所望于父师矣。”迺召属县长吏,选精进 掾史分部收捕,及它隐伏,旬日尽得。郡中震栗,咸称 神明。岁馀,上征伯,伯上书愿过故郡上父祖冢。有诏 太守都尉以下会。因召宗族,各以亲疏加恩,施散数 百金,北州以为荣,《长老》纪焉。道病中风,既至,以侍中、 光禄大夫养病,赏赐甚厚,数年未能起。会许皇后废, 班倢伃供养东宫,进侍者李平为倢伃,而赵飞燕为 皇后,伯遂称笃。久之,上出,过临候伯,伯惶恐起眂事。 自大将军薨后,富平、定陵侯张放、淳于长等始爱幸, 出为微行,行则同舆执辔,入侍禁中,设宴饮之会。赵、 李诸侍中皆引满举白,谈笑大噱。时乘舆幄坐张画 屏风,画纣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上以伯新起,数目 礼之,因顾指画而问伯:“纣为无道,至于是呼?”伯对曰: “《书》云:‘迺用妇人之言’。何有踞肆于朝?所谓众恶归之, 不如是之甚者也。”上曰:“苟不若此,此图何戒?”伯曰:“沈 湎于酒,微”子所以告去也;“‘式号式謼’,《大雅》所以流连 也。《诗》《书》淫乱之戒,其原皆在于酒。”上迺喟然叹曰:“吾 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放等不怿,稍自引起更 衣,因罢出。时长信庭林表适使来,闻见之后,上朝东 宫,太后泣曰:“帝闲颜色瘦黑,班侍中本大将军所举, 宜宠异之,益求其比,以辅圣德。宜遣富平侯且就国。” 上曰:“诺。”车骑将军王音闻之,以风丞相御史奏富平 侯罪过,上迺出放为边都尉。后复征入,太后与上书 曰:“前所道尚未效富平侯反复来,其能默呼?”上谢曰: “请今奉诏。”是时,许商为少府,师丹为光禄勋。上于是 引商、丹入为光禄大夫,伯迁水衡都尉,与两师并侍 中,皆秩中二千石。每朝,东宫常从,及有大政,俱使谕 指于公卿。上亦稍厌游宴,复修经书之业,太后甚悦。 丞相方进复奏富平侯,竟就国。会伯病卒,年三十八, 朝廷愍惜焉。斿博学有俊材,左将军师丹举贤良方 正,以对策为议郎,迁谏大夫、右曹中郎将,与刘向校 《秘书》。每奏事,斿以选受诏,进读群书,上器其能,赐以 秘书之副。时书不布,自东平思王以叔父求太史公 诸子书,大将军白不许,语在《东平王传》。斿亦早卒,有 子曰嗣,显名当世。稚少为黄门郎中常侍,方直自守。 成帝季年,立定陶王为太子,数遣中盾请问近臣,稚 独不敢答。哀帝即位,出稚为西河属国都尉,迁广平 相。王莽少与稚兄弟同列友善,兄事斿而弟畜稚。斿 之卒也,修缌麻赙赗甚厚。平帝即位,太后临朝,莽秉 政,方欲文致太平,使使者分行风俗,采颂声,而稚无 所上。琅邪太守公孙闳言灾害于公府,大司空甄丰 遣属驰至两郡讽吏民,而劾闳空造不祥,稚绝嘉应, 嫉害圣政,皆不道。太后曰:“不宣德美,宜与言灾害者 异罚。且后宫贤家,我所哀也。”闳独下狱诛。稚惧,上书 陈恩谢罪,愿归相印。入补延陵园郎,太后许焉,食故 禄终身。由是班氏不显,莽朝亦不罹咎。初,成帝性宽, 进入直言,是以王音、翟方进等绳法举过,而刘向、杜 邺、王章、朱云之徒,肆意犯上,故自帝师安昌侯、诸舅、 大将军兄弟及公卿大夫、后宫外属、史、许之家有贵 宠者,莫不被文伤诋。唯谷永尝言:“建始、河平之际,许、 班之贵,倾动前朝,薰灼四方,赏赐无量,空虚内藏,女 宠至极,不可尚矣。今之后起,天所不飨,什倍于前。”永 指以驳讥赵、李,亦无间云。稚生彪,彪字叔皮,幼与从 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之士,自远方 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嗣虽修儒学,然贵老、 严之术。桓生欲借其书,嗣报曰:“若夫严子者,绝圣弃 智,修生保真,清虚澹泊,归之自然,独师友造化,而不 为世俗所役者也。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 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不絓圣人之罔,不齅骄 君之饵,荡然肆志,谈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贵也。今吾 子已贯仁谊之羁绊,系名声之缰锁,伏周孔之轨躅, 驰颜、闵之极摰,既系挛于世教矣,何用大道为自眩 矅?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 步,遂匍匐而归耳。恐似此类,故不进。嗣之行己,持论如此。叔皮唯圣人之道,然后尽心焉。”年二十,遭王莽 败,世祖即位于冀州。时隗嚣据垄右,拥众,招辑英俊, 而公孙述称帝于蜀汉,天下云扰,大者连州郡,小者 据县邑。嚣问彪曰:“往者周亡,战国并争,天下分裂,数 世然后迺定。其抑者,从横之事复起于今乎?将承运 迭兴,在于一人也,愿先生论之。”迺著《王命论》以救时 难。隗嚣终不寤,迺避墬于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嘉 其美德,访问焉。举茂材,为徐令,以病去官。后数应三 公之召,仕不为禄,所如不合;学不为人,博而不俗;言 不为华,述而不作。有子曰固,弱冠而孤,作《幽通之赋》, 以致命遂志。永平中为郎,典校秘书,专笃志于博学, 以著述为业。或讥以无功,又感东方朔扬雄自谕,以 不遭苏张范蔡之时,曾不折之以正道,明君子之所 守,故聊复应焉。其辞曰“宾戏”云云。辞不复载

    《后汉书·天文志》:“孝明帝使班固叙《汉书》,而马续述《天 文志》。”

    《谢沈书》曰:“蔡邕撰。建武已后,星验著明,以续前志。”谯周接继其下者。

    《班彪传》:“彪性沉重好古。年二十馀,隗嚣拥众天水,彪 避地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以为从事,深敬待之,接 以师友之道。彪乃为融画策事汉,总河西以拒隗嚣。 及融征还京师,光武问曰:‘所上章奏,谁与参之’?融对 曰:‘皆从事班彪所为’。帝雅闻彪材,因召入见,举司隶 茂才,拜徐令,以病免。后数应三公之命,辄去。彪既才” 高而好述作,遂专心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 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录,后好事者颇或缀集时事, 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继其书。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 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其 略论曰:“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暨 于诸侯,国自有史。故孟子曰:‘楚之梼杌,晋之《乘》,鲁之 《春秋》,其事一也。定、哀之间,鲁君子左丘明论集其文, 作《左氏传》三十篇,又撰异同,号曰《国语》二十篇’。”由是 乘、梼、杌之事遂暗,而左氏《国语》独章。又有记录黄帝 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 篇。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并诸侯,则有《战国策》三十 三篇。汉兴,定天下,太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 春秋》九篇。孝武之世,太史令司马迁采《左氏》《国语》,删 《世本》《战国策》,“据楚汉列国、时事,上自黄帝,下讫获麟, 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而十篇缺焉。”迁 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 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 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 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 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然善述 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 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 矣。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世本》《战国策》 《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 圣人之耳目也。司马迁序帝王则曰《本纪》,公侯传国 则曰《世家》,卿士特起则曰《列传》,又进项羽、陈涉而黜 淮南、衡山,细意委曲,条例不经。若迁之著作,采获古 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一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 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若序司马相如举郡 县著其字,至萧、曹、陈平之属及董仲舒并时之人,不 记其字,或县而不郡者,盖不暇也。今此后篇,慎核其 事,整齐其文,不为世家,惟纪传而已。《传》曰‘杀史见极’”, 平易正直,《春秋》之义也。彪复辟司徒玊况府。时东宫 初建,诸王国并开,而官属未备,师保多阙。彪上言书 奏,帝纳之。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建武三 十年,年五十二,卒官。所著赋、论、书、记、奏事,合九篇。二 子:固、超。超别有传。

    《班固传》:前书已载者不录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 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 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 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 苍纳之。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 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 《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 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 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 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郎,除 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 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 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 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 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 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纪, 缀集所闻,以为《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 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傍贯五经,上下洽 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馀年,至建初中始成,当世甚重其书, 学者莫不讽诵焉。自为郎后,遂见亲近。时京师修起 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固感前 世相如、寿王、东方之徒造构文辞,终以讽劝,乃上《两 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佚之论。辞今不录 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 继夜。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 卿辨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固自以二世才术,位不 过郎,感东方朔、扬雄自谕,以不遭苏、张、范、蔡之时,作 戏以自通焉。后迁元武司马,天子会诸儒讲论五 经,作《白虎通德论》,令固撰集其事。时北单干遣使贡 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 无内向之心,徒以畏汉威灵,逼惮南虏,故希望报命, 以安其离叛。今若遣使,恐失南虏亲附之欢,而成北 狄猜诈之计,不可固议。”曰:“窃自惟思汉兴已来,旷世 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 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 致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 交接者也。故自建武之世,复修旧$,数出重使,前后 相继。至于其末,始乃暂绝。永平八年,复议通之,而廷 争连日,异同纷回,多执其难,少言其易。先帝圣德远 览,瞻前顾后,遂复出使,事同前世。以此而推,未有一 世阙而不修者也。今乌桓就阙,稽首译官,康居、月氏 自远而至,匈奴离析,名王来降,三方归服,不以兵威, 此诚国家通于神明,自然之征也。”臣愚以为宜依故 事,复遣使者,上可继五凤、甘露致远人之会,下不失 建武、永平羁縻之义。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 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岂同逆诈示猜,孤其 善意乎?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 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不若因今施 惠,为策近长。”固又作《典引》篇,述叙汉德,以为相如封 禅,靡而不典;扬雄美新,典而不实。盖自谓得其致焉。 辞今不录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 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 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宪上遣 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及 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 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 推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 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诏以谴责兢,抵主者吏罪。固所著《典引》《宾戏》《应讥》、诗、 赋、铭、诔、颂、书、文、记、论、议六言,在者凡四十一篇。论曰: “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 矣。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 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不滶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 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彪 固讥迁,以为是非颇谬于圣人。然其论议常排死节, 否正直而不叙,杀身成仁之为美,则轻仁义贱守节 愈矣。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 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之所以致论于 目睫也。赞曰:“二班怀文,裁成《帝坟》。比良迁董,兼丽卿 云。彪识皇命,固迷世纷。”

    《列女传》:“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 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 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 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 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及邓太后临朝,与闻政事,以出入之勤,特封子成关 内侯。至齐相。时《汉书》始出,多未能。者。同郡马融伏 于阁下,从昭受读,后又诏融兄续继昭成之。融兄名续见马 援传永初中,太后兄大将军邓骘以母忧上书乞身,太 后不欲许,以问昭。昭因上疏,太后从而许之。于是骘 等各还里第。昭作《女诫》七篇,有《助内训》,马融善之,令 妻女习焉。昭女妹曹丰生。昭婿之妹也“亦有才惠,为书以 难之,辞有可观。昭年七十馀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 者监护丧事。所著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 令凡十六篇。子妇丁氏为撰集之,又作《大家赞》焉。” 《三国志蜀张裔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博涉《史》 《汉》。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干理敏捷,是中夏锺元常 之伦也。”

    《吴张昭传》:“昭少子休,字叔嗣,弱冠与诸葛恪、顾谭等 俱为太子登僚友,以《汉书》授登从中庶子转为右弼 都尉。权尝游猎,迨暮乃归,上疏谏戒,权大善之,以示 于昭。”

    《吴主五子传》:“魏黄初二年,立登为太子,选置师傅,铨 简秀士以为宾友。于是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以 选入侍,讲《诗》《书》,出从骑射。权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 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读,还 以授登。”

    《南阳府志》:“文颖字叔良,注《前汉书》一百三十三卷,行于世。汉末为荆州从事,魏建安中为甘陵府丞。” 《晋书郑默传》:“后父杨骏先欲以女妻默子豫,默曰:‘吾 每读《隽不疑传》,常想其人畏远权贵,奕世所守’。遂辞 之。”

    《张辅传》:辅论班固、司马迁云:“迁之著述,辞约而事举, 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 万言,烦省不同,不如迁一也。良史述事,善足以奖劝, 恶足以监诫,人道之常。中流小事,亦无取焉,而班皆 书之,不如二也。毁贬晁错,伤忠臣之道,不如三也。迁 既造创,固又因循,难易益不同矣。又:迁为苏秦、张仪”、 范雎、蔡泽作传,逞辞流离,亦足以明其大才,故述辨 士则辞藻华靡,叙实录则隐核名检,此所以迁称《良 史》也。

    《戴邈传》:“邈字望之,少好学,尤精汉史。才不逮若思,儒 博过之。”

    《蔡谟传》:“谟博学,于礼仪宗庙制度,多所议定,文章论 议有集行于世,总应劭以来注班固《汉书》者,为之集 解。”

    《孝友传》:“刘殷有七子,五子各授一经,一子授太史公, 一子授《汉书》。一门之内,七业俱兴,北州之学,殷门为 盛。”

    《文苑传》:“左思字太冲,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 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刘宣载记》:宣字士则,朴钝少言,好学修洁。师事安乐 孙炎,沉精积思,不舍昼夜。好《毛诗》《左氏传》。炎每叹之 曰:“宣若遇汉武,当逾于金日䃅也。”学成而返,不出门 闾盖数年。每读《汉书》,至萧何、邓禹传,未尝不反复咏 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二公独擅羙于前矣。” 并州刺史王广言之于武帝,帝召见,嘉其占对。 《宋书·杜骥传》:骥兄坦颇涉史传,尝与太祖言及史籍。 上曰:“‘金日䃅忠孝淳深,汉朝莫及,恨今世无复如此 辈人’。坦曰:‘日䃅之美,诚如圣诏。假使生乎今世,养马 不暇,岂办见知’。上变色曰:‘卿何量朝廷之薄也’!坦曰: ‘请以臣言之:臣本中华高族,亡曾祖晋氏丧乱,播迁 凉土,世叶相承,不殒其旧。直以南度不早,便以荒伧 赐,隔日䃅胡人。身为牧圉,便超入内侍,齿列名贤。圣 朝虽复拔才,臣恐未必能也’。”上嘿然。

    《南齐书王俭传》: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褚渊 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敬 则拍张。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 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文学传》:“崔慰祖与从弟纬书云:‘常欲更注迁、固二史, 采《史》《汉》所漏二百馀事在厨簏,可检写之,以存大意’。” 《梁书韦睿传》:“睿子棱,性恬素,以书史为业,博物强记, 当世之士,咸就质疑。起家安成王府行参军,稍迁治 书侍御史,太子仆,光禄卿,著《汉书续训》三卷。”

    《萧琛传》:琛在宣城,有北僧南度,惟赍一葫芦,中有《汉 书》序传。僧曰:“三辅旧老相传,以为班固真本。琛固求 得之。其书多有异今者,而纸墨亦古,文字多如龙举 之例,非隶非篆。”琛甚秘之,以书饷鄱阳王范,范乃献 于东宫。琛寻迁安西长史,南郡太守。

    《萧子范传》:“子范少与弟子显、子云才名略相比,而风 采容止不逮,故官途有优劣。每读《汉书》,杜缓兄弟五 人至大官,惟中弟钦官不至,而最知名,常吟讽之,以 况己也。”

    《刘之遴传》,鄱阳嗣王范得班固所上《汉书》真本,献之 东宫,皇太子令之遴与张缵、到溉、陆襄等参校异同。 之遴具异状十事,其大略曰:“‘案古本《汉书》称永平十 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无上书 年月日字。又案古本叙传号为中篇,今本称为叙传。 又今本《叙传》载班彪事行,而古本云稚生,彪自有传。” 又今本纪及表、志、列传不相合为次,而古本相合为 次,总成三十八卷。又今本《外戚》在《西域》后,古本《外戚》 次《帝纪》下。又今本《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武五子》 《宣元六王》杂在诸传秩中,古本《诸王》悉次《外戚》下,在 《陈、项传》前。又今本韩、彭、《英》《卢》《吴述》云,“信惟饿隶,布实 黥徒,越亦狗盗,芮尹江湖,云起龙骧,化为侯王。”古本 述云:“淮阴毅毅,杖剑周章。邦之杰子,实惟彭英。化为 侯王,云起龙骧。”又古本第三十七卷解音释义,以助 雅诂,而今本无此卷。

    《文学传》:“袁峻字高孝,天监六年,直文德学士省,抄《史 记》《汉书》各为二十卷。”

    臧严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于手于学多所谙记 尤精。《汉书》。

    陆云公。字子龙。九岁读《汉书》。略能记忆。从祖倕沛国 刘显质问十事。云公对无所失。显叹异之。

    《颜氏家训》:“《汉书》田肯,江南本皆作宵字。”沛国刘显,博 览经籍,偏精班汉,梁代谓之汉圣。显子臻,不坠家业, 读班史,呼为田肯。梁元帝尝问之,答曰:“此无义可求, 但臣家旧本,以雌黄改宵字为肯。元帝无以难之。吾 至江北,见本为肯《苏州府志》:“陆倕少勤学,所读一遍,必诵于口。尝借人 《汉书》失《五行志》四卷,乃暗写还之”,略无遗脱。昭明太 子爱贤好士,倕与殷芸等同见宾礼于乐贤堂 珍珠船梁,有僧南渡,赍一葫芦,有《汉书》班固真本,宣 城太守萧琛得之,谓之《瓠史》。按此条瓠史二字甚新虽其事已见萧琛传并

    附此以备览

    《陈书韦载传》:“载少聪慧,笃志好学。年十二,随叔父棱 见沛国刘显,显问《汉书》十事,载随问应答,曾无疑滞。 及长,博涉文史,沉敏有器局。”

    《虞荔传》:“荔弟寄,字次安,时陈宝应据闽中,得寄甚喜。 承圣元年,除和戎将军中书侍郎,爱其才,每欲引寄 为僚属,委以文翰,寄因辞获免。及宝应潜有逆谋,尝 令左右诵《汉书》,卧而听之。至蒯通说韩信曰:‘相君之 背,贵不可言’。宝应蹶然起曰:‘可谓智士’。寄正色曰:‘覆 郦骄韩,未足称智,岂若班彪王命识所归乎’?”寄知宝 应不可谏。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绝之。

    《姚察传》: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通直, 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报聘于周。江左耆旧先在关右 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馀 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所著《汉书》三十卷,说林十卷,行于世。

    《陆琼传》:“琼第三子从典,笃好学业,博涉群书,于班史 尤所属意。”

    《苏州府志》:“陆庆字士季,从同郡顾野王学班氏《汉书》。 仕陈桂阳王府左常侍。”

    《魏书崔元伯传》:“太祖曾引元伯讲《汉书》,至娄敬说汉 祖欲以鲁元公主妻匈奴,善之,嗟叹者良久。是以诸 公主皆釐降于宾附之国,朝臣子弟,虽名族美彦,不 得尚焉。”

    《北齐孝昭帝本纪》:“帝所览文籍,源其指归,而不好辞 彩。读《汉书》至《李陵传》,恒壮其所为焉。”

    《邢卲传》:“卲字子才,少在洛阳,会天下无事,与时名胜 专以山水游宴为娱,不暇勤业。尝因霖雨,乃读《汉书》, 五日略能遍记之。后因饮谑倦方,广寻经史,五行俱 下,一览便记,无所遗忘。”

    《颜氏家训》:“东莞臧逢世年二十馀,欲读班固《汉书》,苦 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刘缓乞丐。客刺书翰纸末,手写 一本。军府服其志尚,卒以《汉书》闻。”

    《隋书杨汪传》:汪少凶疏,好与人群斗,拳所殴,无不颠 踣。长更折节勤学,专精《左氏传》,通《三礼》。解褐周冀王 侍读,王甚重之,每曰:“杨侍读德业优深,孤之穆生也。” 其后问礼于沈,重受《汉书》于刘臻,二人推许之曰:“吾 弗如也。”由是知名。

    《于仲文传》:“仲文撰《汉书刊繁》三十卷,《略览》三十卷。” 《李密传》:“密师事国子助教包恺,受《汉书》,励精忘倦,恺 门徒皆出其下。”

    《儒林传》:“萧该性笃学,《诗》《书》《春秋》《礼记》并通大义,尤精 《汉书》,甚为贵游所礼。后撰《汉书》及《文选音义》,咸为当 时所贵。”

    包恺从王仲通受。《史记》《汉书》尤称精究大业中为国 子助教于时。《汉书》学者以萧包二人为宗匠聚徒教 授着录者数千人。

    《文学传》:“刘臻精于《汉书》,时人称为汉圣。”

    《隐逸传》:崔廓子赜字祖浚,开皇初,射策高第,授校书 郎。大业四年,从驾登太行山,诏问赜曰:“‘何处有羊肠 坂’,赜对曰:‘臣按《汉书地理志》,上党壶关县有羊肠坂。 帝曰:‘不是’。又答曰:‘臣按皇甫士安撰《地书》云:太原北 九十里有羊肠坂’。帝曰:‘是也’。因谓牛弘曰:‘崔祖浚所 谓问一知二’’。”

    《苏州府志》:“隋张冲郡人。撰《前汉音义》,为汉王侍读。” 《唐书李密传》:“父宽,隋上柱国,蒲山郡公。密以荫为左 亲卫府大都督。炀帝见之,谓宇文述曰:‘左仗下黑色 小儿为谁’?曰:‘蒲山公李宽子密’。帝曰:‘此儿顾盻不常, 无入卫’。它日,述谕密曰:‘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 三卫间哉’?密大喜,谢病去,感厉读书,闻包恺在缑山, 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 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 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

    《姚思廉传》:“思廉本名简,以字行。陈吏部尚书察之子。 思廉少受《汉书》于察,尽传其业。寡嗜欲,惟一于学,未 尝问家人生资。”

    《姚班传》:曾祖察尝撰《汉书训纂》,而后之注《汉书》者,多 窃取其义为己说,班著《绍训》,以发明旧义云。

    《杨恭仁传》:师道字景猷,恭仁弟。贞观十年,拜侍中,参 豫朝政,亲遇隆渥。性周谨,未尝语禁省事。尝曰:“吾读 《孔光传》,想其馀风,或庶几”云。

    《王𬘭传》:𬘭字方庆,以字显。起越王府参军,受司马迁、 班固二史于记室任希古。希古它迁就,卒其业。 《郗士美传》: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士 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 颜真卿、柳芳相与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

    《柳仲郢传》:“仲郢尝手钞六经司马迁、班固、范晔《史》,皆 一钞魏、晋及南北朝史,再又类所钞他书,凡三十卷, 号《柳氏自备》。”皆小楷精真,无行字。

    《权德舆传》:“德舆尝著论辩汉所以亡,西京以张禹,东 京以胡广。大指有补于世。”

    《孝友传》:“陆南金祖士季,从同郡顾野王学《左氏春秋》 《司马史》、班氏《汉书》。仕隋为越王侗记室兼侍读,贞观 初学士。”

    《儒学传》:“颜师古字籀,为太子承乾,注班固《汉书》上之, 赐物二百段、良马,一时人谓杜征南、颜秘书为左丘 明、班孟坚忠臣。其所注《汉书》大显于时。”

    师古叔游秦,武德初累迁广州刺史,封临沂县男。撰 《汉书决疑》,师古多资取其义。

    敬播迁,著作郎。房元龄患颜师古注《汉书》文繁,令掇 其要为四十篇。是时《汉书》学大兴,其章章者若刘伯 庄、秦景通兄弟、刘讷言,皆名家。

    刘伯庄者,彭城人。为弘文馆学士,迁国子博士,与许 敬宗等论撰甚多,终崇贤馆学士。自所著书亦百馀 篇。子之宏,世其学。武后时,以著作郎兼修国史,终相 王府司马。睿宗立,赠秘书监。

    秦景通,晋陵人,与弟𬀩俱有名,皆精《汉书》,号“大秦君”、 “小秦君。”当时治《汉书》非其授者,以为无法云。景通仕 至太子洗马,兼崇贤馆学士。𬀩后复践其官及职。 刘讷言乾封中历都水监主簿,以《汉书》授沛王。王为 太子,擢讷言洗马兼侍读。

    《文苑传》:“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 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旧唐书郝处俊传》:“处俊好读《汉书》,略能暗诵。”

    《裴炎传》:“少补弘文生,每遇休暇,诸生多出游,炎独不 废业。岁馀,有司将荐举,辞以学未笃而止。在馆垂十 载,尤晓《春秋左氏传》及《汉书》,擢明经第。”

    《柳宗元传》:“宗元少聪警绝伦,尤精西汉诗骚。”

    《李德裕传》:“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西汉书》。”

    《儒学传》:“李善方雅清劲,有士君子之风,尝撰《汉书辩 惑》三十卷。”

    贾公彦,洺州永年人。永徽中,官至太子博士。赵州李 元植受《三礼》于公彦,元植博涉汉史及老、庄诸子之 说。

    《柳璨传》:“璨少孤贫好学,僻居林泉,昼则采樵,夜则燃 木叶以照书,尤精《汉史》。鲁国颜荛深重之。”

    《刘伯庄传》:“龙朔中,兼授崇贤馆学士。撰《汉书音义》二 十卷,行于世。”

    《韩昌黎文集》:张巡尝见于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 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 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 熟此,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大唐新语》:太宗谓监修国史房元龄曰:“比见前《后汉 史》载扬雄《甘泉羽猎》、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班固《两都 赋》,此既文体浮华,无益劝戒,何暇书之史策?今有上 书论事,词理可裨于政理者,朕或从或不从,皆须备 载。”

    《苏州府志》:“顾引,永徽中迁起居郎,撰《汉书古今集》二 十卷。”

    《宋史张昭传》:“昭至赞皇,遇程生者专史学,以为专究 经旨,不通古今,率多拘滞,繁而寡要,若极谈王霸经 纬治乱,非史不可。”因出班范《汉书》十馀义商确,乃授 昭荀《纪》《国志》等。

    《寇准传》: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 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 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 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 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梁适传》:仁宗召为审刑详议官,与同院燕,肃奏何次 公案,帝顾曰:“次公似是汉时人字。”肃不能对。适对曰: “盖宽饶、黄霸皆字次公。”帝悦,因询适家世,益器之。 《王曙传》:曙集两汉诏议四十卷。

    《王洙传》:洙为国子监说书,改直讲,校《史记》《汉书 赵师民传》:“帝他日读《汉纪》,问长安城,众莫能知,共推 师民,因陈自古都雍年世,旧址所在,若画诸掌。帝悦 曰:‘何其所记如此’?”

    《张揆传》: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读。一日,进读《汉马后传》, 因言“今妃族太盛,不可不裁损,使保其家。”帝嘉纳之。 《梁固传》:固幼有志节,尝著《汉春秋》,颢器赏之。

    《杨大雅传》:“大雅所著《两汉博闻》十二卷。”

    《刘敞传》:“敞弟攽所著书百卷,尤邃史学,作《东汉刊误》, 为人所称。预司马光修《资治通鉴》,专职汉史。”

    敞子奉世,字仲冯。历端明殿学士,文词雅赡,最精《汉 书》学。

    《余靖传》:“靖字安道,韶州曲江人。举进士,历秘书丞。建 言班固《汉书》舛谬,命与王洙并校司马迁、范晔二史书,奏擢集贤校理。”

    《陈绎传》:“绎中进士第,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刊定《前 汉书》。居母丧,诏即家雠校。”

    《沈辽传》:“辽长而好学,傲睨一世,读左氏班固书,小摹 仿之,辄似。”

    《薛昂传》:“升大司成。昂寡学术,士子有用《史记》、西汉语, 辄黜之。”

    《陈公辅传》:“公辅上言,《史》《汉》载成败安危存亡理乱,为 圣君贤相忠臣义士之龟鉴。安石使学者不读《史》《汉》, 使公卿大夫皆师安石之言,宜其无气节忠义也。” 《刘珙传》:“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言于上曰:世儒 多病汉高帝不悦学,轻儒生,臣以为高帝所不悦,特 腐儒俗学耳。使当时有以二帝三王之学告之,知其 必敬”,信功烈不止此。

    《周必大传》,郑闻草必大制,上改窜其末,引汉宣帝事。 必大因奏曰:“陛下取汉宣帝之言,亲制赞书,明示好 恶。臣观西汉所谓社稷臣,乃鄙朴之周勃,少文之汲 黯,不学之霍光。至于公孙弘、蔡义、韦贤,号曰儒者,而 持禄保位,故宣帝谓俗儒不达时宜,使宣帝知真儒, 何至杂霸哉!愿平心察之,不可有轻儒名。”上喜其精 洽,愿与之日夕论文。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洪咨夔传》有两汉诏令揽抄

    《杨简传》:门人钱时,丞相乔行简知其贤,特荐之朝,诏 守臣以所著书来上。其所著有《两汉笔记》。

    《娄机传》:“以资政殿学士知福州,力辞以归。所著复有 《班马字类》,人多藏弆焉。” 《儒林传》:“胡旦著《汉春秋》。”

    徐梦莘从子天麟,字仲祥,开禧元年进士,著《西汉会 要》七十卷,《汉兵本末》一卷,《西汉地理疏》六卷,《山经》三 十卷。

    王应麟所著有“《汉书艺文志考证》十卷。”

    《文苑传》:“安德裕博贯文史,嗜《西汉书》。”

    崔遵度七岁授经于叔父宪尝以春秋编年史汉纪 传之例问于宪宪曰:“此儿他日成令名矣。”

    刘恕少颖异,书过目即成诵年十三从人假《汉唐书》, 阅月皆归之。

    汪藻字彦章,婺源人。博极群书,老不释手,尤善读《春 秋左氏传》及《西汉书》。

    《隐逸传》:苏云卿,广汉人,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 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 海有年矣,必为我致之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 入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 延入室,土锉竹几,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二 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期以诘朝上谒,而 翁已遁矣。

    《后山谈丛》:张公忠定守蜀,闻莱公大拜曰:“寇准真宰 相也。”又曰:“苍生无福。”幕下怪问之,曰:“人千言而尽,准 一言而尽。然仕太早,用太速,不及学尔。”张、寇,布衣交 也,莱公兄事之,忠定面折不少恕,虽贵不改也。莱公 在岐,忠定任蜀还,不留。既别,顾莱公曰:“曾读《霍光传》 否?”曰:“未也。”更无他语,盖以不学为戒也。

    《避暑录话》:滕达道为范文正公门客,遨游无度,侵夜 归必被酒。文正一日伺其出,先坐书室中,荧然一灯, 取《汉书》默读,意将以愧之。有顷,达道自外至,巳大醉, 见公,长揖曰:“读何书?”公曰:《汉书》。即举手攘袂曰:“高帝 何如人也?”公微笑,徐引去。

    《苏州府志》:“郑时字是翁,登宣和六年进士。性嗜书、《史》 《汉书》《三国志》《南北史》,手自编录。”

    吴仁杰字斗南。有俊才,博洽经史。淳熙五年进士。所 著《两汉刊误补遗》。

    周甫常熟人。淳熙十年秋试,主文郭颐取为解魁。以 失书涂注,知府耿秉移嗣榜首,遂弃举子业。穷经史 百家之书,精于《汉史》。

    《元史黄溍传》:“同郡吴莱,天资绝人,凡书一经目辄成 诵。尝往族父家,日易《汉书》一帙以去。族父迫扣之,莱 琅然而诵,不遗一字,众惊以为神。”

    《吕思诚传》:“思诚有《两汉通》若干卷。”

    《明外史孔克仁传》:“太祖尝阅《汉书》,濂与克仁侍太祖 曰:‘汉治道不纯者何’?克仁对曰:‘王霸杂故也’。太祖曰: ‘咎谁执’?克仁曰:责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创业,遭秦灭 学,干戈战争,民憔悴甫苏息,礼乐之事,固所未讲。孝 文为令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 遑,使汉业终于如是。帝王之道,贵不违时。三代之王, 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不为,周世宗则无其 时而为之者也’。”又尝问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所 操何道?”克仁对曰:“知人善任使。”太祖曰:“如卿言,汉高 止此乎?”克仁对曰:“然。”太祖曰:“项羽南面称孤,仁义不 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强忍,承以柔逊;知其暴虐, 济以宽仁,卒以胜之。今豪杰非一,我”据守江左,任贤 抚民,以观天下之变,若徒与角力,则猝难定也

    《郭云传》,元季聚乡人为义兵,保裕州,累官湖广行省
    考证
    平章政事、大将军,系送京师。既见,太祖奇其状貌,释

    之。时帝方阅《汉书》,问识字否,对曰:“识。”因以书授之,云 诵其书甚习,帝大喜,厚加赏赐。

    《杨士奇传》:“永乐二年,选东宫官,以士奇为左中允,进 左谕德。太子喜文辞,赞善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 ‘殿下听治暇,当留意六经,否则两汉诏令可观,雕虫 小技,不足效也’。太子称善。”

    《杨溥传》: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太子尝读《汉书》,称 张释之贤。溥曰:“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 也。”采文帝事,编类以献。太子大悦。

    《文苑传》:王惟俭尝与时辈宴集征《汉书》一事,悉具本 末,指其腹笑曰:“名下宁有虚士乎?”其自喜如此。

    汉书部杂录一

    《颜氏家训》:“《汉书》云:‘中外禔福’。字当从示。禔,安也,音匙 匕之匙。义见《苍雅》《方言》。河北学士皆云如此,而江南 书本多误从手属文者,对耦并为提挈之意,恐为误。” 或问:“‘《汉书注》为元后父名禁,改禁中为省中’,何故以 ‘省’代禁?”答曰:“按《周礼》,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郑注 云:‘纠,犹割也,察也’。李登云:‘省,察也’。张揖云:‘省,今省察 也’。”然则《小井》、所领二反,并得训察。其处既常有禁卫 省察,故以省代禁。察,古察字也。

    《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盖谓非元黄之 色,不中律吕之音也。近有学士,名闻甚高,遂云:“王莽 非直鸢髆虎视,复紫色蛙声。”亦为误矣。

    《中说》《述史》篇:“或问楚元王,曰:惠人也;问河间献王,曰: 智人也;问东平王苍,曰:‘仁人也;问东海王强,曰:义人 也’。保终荣宠,不亦宜矣。妇人预事,而汉道危乎?” 《学斋呫哔》班孟坚“《西汉书》,有刑法志而无兵志,兵制 列于刑法志之首。先儒谓古者大刑用甲兵,兵固刑 之一也。然余尝推其元则帝典命皋陶曰:‘蛮夷猾夏, 寇贼奸宄,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则是兵刑固 合为一矣。故司马文正公作《潜虚》云:“唐虞时,礼乐之 官分为二,兵刑之官合于一,详略之间,意可见矣。”此 说极高明。近有鼎科一士自鄂渚来,说本州催籴甚 急,自“而笞,笞而杖,杖而徒,并用也。”余叹曰:“古者五 刑以弼教,今也五刑反以督籴而虐民耶?”冯宰曰:“此 论伟矣。 古者五刑以弼教,而未始施之理财。今郡 县以上至朝端,刑专以理财,而往往教之不明,未尝 问也。”余极叹其言,因哀叔末之世如此其错缪也。 《闻见后录》:班固尝醉骂洛阳令种竞,至窦宪败,竞收 宪宾客,固在其数,死狱中。固著《汉书》未就,诏固女弟 曹世叔妻昭续成之,是谓曹大家。华峤论固曰:“排义 节,否正直,不以杀身成仁为美者。”予谓峤为知言,则 固附窦宪以死,不足悲也。班固作《汉书》,失于畏司马 迁。自武帝而上,于迁之词,不敢辄易,如《项羽传》,但取 高祖事于本纪中耳。他传皆然。又迁书某人有曰“其 子某,今为大官。”距固之世已二百年,固书其人,亦皆 曰“其子某今为大官。”失于畏迁也。迁作历代史人物 表、《食货》等志,尝著历代之人。固作《汉史》表志,亦著历 代之人,失于畏迁也。固知畏迁,按《汉书》自武帝而下 至平帝,续成之可也;于其词重出不可也。

    《汉史萧何传》,先言民上书言何强贱买民田宅数十, 又后言何买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令 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其反复不可信 如此。

    汉高祖嫚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奴耳。至张良,必字 曰子房,而不敢名。高祖伪游云梦,缚韩信,载后车,信 叹息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者,如子房弃 人间事,从赤松子游,高祖安得而害之?故司马迁具 书之。班固乃削去下二语,是未达淮阴之叹耳。 《前汉叙传》:“外博四荒。”按《书》“外薄四海”,“博”字为误。《魏高 堂隆传》“是用大简。”按《诗》“是用大谏”,“简”字为误。《后汉书 方术传》“怀协道艺”,当作“挟”字。《胡广传》“议者剥异”,当作 “驳”字。《朱浮传》“保宥生人”,当作“祐”字。《王允孚药》求死,当 作“茹”字。史官“失于是正”,类此者不一。

    懒真子元城先生尝言:“古之史出于一人之手,故寓 意深远。”且如《前汉书》,每同列传者,亦各有意。杨王孙, 武帝时人;胡建,昭帝时人;朱云,元帝时人;梅福,成帝 时人;云敞,平帝时人,为一列传。盖五人者皆不得其 中,然其用意则皆可取。胡建为军正丞,不上请而擅 斩御史,然其意在于明军法也;朱云以区区口舌斩 师傅,然其意在于去佞臣也。梅福以疏远小臣而言 及于骨肉权臣之间,然其意在于尊王室也。云敞犯 死救师,虽非中道,然忠义所激耳,稍近其中。故《叙传》 云:“王孙裸葬建乃斩将云廷讦,禹福逾。”注云远也刺凤是谓狂,《狷敞》近其衷。注云中也言此五人皆狂狷,不得中道, 独敞近于中耳。此其所以为一《列传》。矫厚葬一段今删去 “始元五年春正月,夏阳男子张延年诣北阙,自称卫 太子。”然《隽不疑传》云:“本夏阳人,姓成,名方遂,且廷尉 逮诏乡里识之者张宗禄等”,则人识之者多矣,不应 如此差舛。然若以纪传不相照,误立两姓名,则不疑。 《传》末又云“一姓张,名延年”,则是当时廷尉验问之时, 一人已有两姓名矣,则是非未可定也。故史家于此 微见其意,初不疑缚送诏狱之时,已自云:“卫太子得 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天子与大将 军闻而嘉之。史著此语,亦欲后人推原其意耳。 《东坡志林》:西汉风俗,谄媚不为流俗所移,唯汲长孺 耳。司马迁至伉简,然作《卫青传》,不名,但谓之大将军。 贾谊何等人也,而谓之爱幸于河南太守“吴公。”此等 语甚可鄙,而迁不知习俗使然也。本朝太宗时,士大 夫亦有此风,至今未甚衰。吾尝发策学士院,问两汉 所以亡者,难易相反,其意在此也,而答者不能尽。吾 亦尝于上前论之。

    《却扫编》:“《汉书陈胜传》:‘胜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与守 丞战谯门中’。晋灼曰:‘谯门义阙’。颜师古曰:‘谯门,谓门 上为高楼以望耳。楼一名谯,故谓美丽之楼为丽谯。 谯亦呼为巢。所谓巢者,亦于兵车之上为巢,以望敌 也。今流俗本‘谯’字下有‘城’字,非也,谯城已下矣。刘贡 甫以谓谯,陈之旁邑,此适谯之门耳,犹今京师有宋’” 门、郑门之类也。又《田横传》:“高祖曰:‘横来,大者王,小者 侯’。”师古曰:“大者谓横身;小者,其徒众也。”刘贡甫以谓: “者,则也。”古人之语多如此,谓横来,大则王,小则侯耳。 方是时,从起蜀汉,功臣未尽封,安得地封田横之徒 众乎?盖刘原甫与原甫之子仲冯皆精于《汉书》,每读, 随所得释之,后成一编,号《三刘汉书》,其正前人之失, 皆此类也。

    《汉书食货志》:盐铁丞孔仅咸阳言,“山海天地之藏,宜 属少府,陛下弗私,以属大农佐赋。愿募民日给费,因 官器作鬻盐,官与牢盆。”注:苏林曰:“牢,价直也。今世言 顾手牢。”如淳曰:“盆,鬻盐盆也。”鬻,古煮字,今煎盐之器 谓之盘,以铁为之,广袤数丈,意盆之遗制也。今盐场 所用,皆元丰间所为,制作甚精,非官不能办。然亦有 编竹为之。而泥其中者。烈火然。其下而不焚。物理有 不可解至如此。

    《珩璜新论郊祀志》:“汉武三月出行封禅礼,并海上,北 至碣石,巡自辽西,历北边至九原,五月复归于甘泉。 百日之间,周万八千里。”呜呼,其荒唐甚矣。

    贵耳。集郑渔仲《通志总序》,不取班固作。西汉自高祖 至武帝,凡六世之前,尽窃迁书,不以为惭;自昭帝至 平帝,凡六世以后,资于贾逵、刘歆,复不以为耻。有曹 大家终篇,则固之自为书也。司马谈有其书,而司马 迁能成父志;班彪有其业,而班固不能读父书。固为 彪之子,既不能保其身,又不能传其业,其为人如此, 安在乎其言为天下法。

    《容斋题跋》:“《汉艺文志》《七略》,杂占十八家,以《黄帝》、甘德 《占梦》二书为首。其说曰:‘杂占者,纪百家之象,候善恶 之证。众占非一,而梦为大,故周有其官。《周礼》太卜掌 三梦之法,一曰致梦,二曰觭梦,三曰咸陟’。郑氏以为, 致梦夏后氏所作,觭梦商人所作。《咸陟》者言梦之得 失,周人作焉。而占梦专为一官,以日月星辰占六梦 之吉凶,其别:曰正、曰噩、曰思、曰寤、曰喜、曰惧。季冬,聘 王梦,献吉梦于王,王拜而受之,乃舍萌于四方,以赠 恶梦。”舍萌者,犹释菜也;赠者,送之也。《诗》《书》《礼》经所载, 高宗梦得说:“周武王梦帝与九龄伐纣,梦叶朕卜,牧 人有维鱼之梦,大人占熊,罢虺蛇之梦。召彼故老,讯 之占梦。”《左传》所书尤多,孔子梦坐奠于两楹,然则古 之圣贤,未尝不以梦为大,是以见于《七略》者如此。魏 晋方技,犹时时或有之,今人不复留意此卜,虽市井 妄术,所在如林,亦无以占梦自名者,其学殆绝矣。 汉成帝命任宏论次其书为四种,其《权谋》中有《韩信》 三篇,《形势》中有《项王》一篇,前后《艺文志》载之,且云:“汉 兴,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 著三十五家。诸吕盗取之,项、韩虽不得其死,而遗书 可传于后者,汉世不废,今不可复见矣。

    《容斋随笔》:“《前汉书》称杜延年本大将军霍光吏,光持 刑罚严,延年辅之以宽,论议持平,合和朝廷。杜钦在 王凤幕府,救解冯野王、王尊之罪过,当世善政,多出 于钦。予读光以侯、史、吴之事,一朝杀九卿三人,延年 不能谏。王章言王凤之过,天子感寤,欲退凤。钦令凤 上疏谢罪。上不忍废凤,凤欲遂退,钦说之而止。章死”, 众庶冤之。钦复说凤,以为“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 为坐言事,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使天下咸知主上 圣明,不以言罪下。若此,则流言消释矣。”凤白行其策。 夫新莽盗国,权舆于凤,凤且退而复止,皆钦之谋。若 钦者,汉之贼也,而谓当世善政出其手,岂不缪哉! 任安、田仁皆汉武帝时能臣也,而《汉史》载其事甚略褚先生曰:“两人俱为卫将军舍人家监,使养恶啮马。 仁曰:‘不知人哉?家监也’!安曰:‘将军尚不知人,何乃家 监也’!”后有诏募择卫将军舍人以为郎。会贤大夫赵 禹悉来,召舍人百馀人,以次问之,得田仁、任。安曰:“独 此两人可耳,馀无可用者。”将军上籍以闻,诏召此二 人,帝遂用之。仁刺举三河,时,河南、河内太守皆杜周 子弟,河东太守石丞相子孙,仁已刺三河,皆下吏诛 死。观此事,可见武帝求才不遗微贱,得人之盛,诚非 后世所及。然班史言霍去病既贵,卫青故人门下多 去事之,唯任安不肯去。又言卫将军进言仁为郎中, 与褚先生所书为不同。《杜周传》云:“两子夹河为郡守, 治皆酷暴”,亦不书其所终,皆阙文也。

    汉官名有不书于《百官表》,而因事乃见者,如“《行冤狱》 使者”,因张敞杀絮舜而见;“美俗使者”,因何并代严诩 而见;河堤使者,因王延世塞决河而见;直指使者,因 暴胜之而见。岂非因事置官,事已即罢乎?

    汉成帝将立赵飞燕为皇后,怒刘辅直谏,囚之掖廷 狱。左将军辛庆忌等上书救辅,遂得减死。朱云请斩 张禹,上怒,欲杀之。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 臣素著狂直,臣敢以死争!”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 已。庆忌此两事,可与汲黯、王章同科。班史不书于本 传,但言其为国虎臣,匈奴、西域敬其威信而已。方争 “朱云时,公卿在前,曾无一人助之以请,为可羞也。” 《容斋续笔》《汉书》纪、传、志、《表》,矛盾不同非一,然唯张释 之为甚。本传云:“释之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 所知名,欲免归,中郎将袁盎惜其去,请徙补谒者,后 拜为廷尉,逮事景帝,岁馀,为淮南相。”而《百官公卿表》 所载,文帝即位三年释之为廷尉。至十年,书“廷尉昌、 廷尉嘉”,又二人,凡历十三年。景帝乃立,而张驱为廷 尉,则是释之未尝十年不调,及未尝以廷尉事景帝 也。

    汉官名既古雅,故书于史者,皆可诵味。如朝臣龂龂 不可,光禄勋谁可以为御史大夫者?御史大夫言“可 听,郎中令善愧人,丞相议不可用,太尉不足与计。大 将军尊贵诚重,大将军有揖客,京兆尹可立,得大夫 乘私车来邪?天官丞日晏不来谢,田大夫晓大司农、 大司马欲”用是忿恨。后将军数画军册,光禄大夫、大 “中大夫”耆艾二人以老病罢驸马都尉安所受此语 之类,又如所书“路中大夫”、韩御史大夫、叔孙太傅、郑 尚书、鲍司隶、赵将军、张廷尉,亦煜然有法。《后汉书》“执 金吾击郾大司马当击宛大司马习用步骑”等语,尚 有前史馀味。

    汉史有当书之事,本传不载者,武帝时,兒宽有重罪, 系按道侯。韩说谏曰:“前吾丘寿王死,陛下至今恨之。 今杀宽,后将复大恨。”上感其言,贳宽复用之。宣帝时, 张安世尝不快上,上欲诛之。赵充国以为安世本持 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竭忠谨,宜全护之,安世 用是得免。二事不书于宽及《安世传》,而于刘向《充国 传》中见之,岂非以二人之贤为讳之邪?韩说能以一 言救贤臣于垂死,而不于《说传》书之以扬其善,为可 惜也。

    《汉·元帝纪赞》云:“贡、薛、韦、康,迭为宰相。”谓贡禹、薛广德、 韦元成、康衡也。四人皆握娖自好,当优柔不断之朝, 无所规救。衡专附石显,最为邪臣。广德但有谏御楼 船一事。《禹传》称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元成传》称 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父贤,而文采过之,皆不著 其有过。按《刘向传》,弘恭、石显白逮更生下狱,下太傅 韦元成、谏大夫贡禹与廷尉杂考劾。“更生前为九卿, 坐与萧望之、周堪谋排许、史,毁离亲戚,欲退去之,而 独专权,为臣不忠。幸不伏诛,复蒙恩召用,不悔前过, 而教令人言变事,诬罔不道,更生坐免为庶人。若以 汉法论之,更生死有馀罪,幸元帝不杀之耳。”《京房传》: “房欲行考功法,石显及韦丞相皆不”欲行。然则韦、贡 之所以进用,皆阴附恭、显而得之,班史隐而不言,唯 于《石显传》云:“贡禹明经著节,显使人致意,深自结纳, 因荐禹,天子历位九卿,至御史大夫”,正在望之死后 也。

    《汉书功臣表》所纪列侯功状,有纪传所轶者。韩信击 魏以木罂缶度军,表云:“祝阿侯高邑以将军属淮阴, 击魏罂度军。”盖此计由邑所建也。信谋发兵袭吕后, 其舍人得罪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书变,告信欲 反。晋灼注曰:“《楚汉春秋》云谢公也。表有滇阳侯乐说, 《史记》作栾说,以淮阴舍人告反侯”,盖非谢公也。须昌 侯赵衍从汉王起汉中,雍军塞渭上,上计欲还,衍言 从他道,道通中牟侯单右车。始高祖微时,有急,给高 祖马,故得侯𨙬侯黄极忠,以群盗长为临江将。已而 为汉击临江王。祁侯缯贺从击项籍,汉王败走,贺击 楚迫骑,以故不得进。汉王顾谓贺祁王。颜师古曰:“谓 之祁王,盖嘉其功,故宠褒之,许以为”王也。他复有与 《传》小异者。《史记张良传》:“项梁立韩王成,以良为韩申 徒。”徐广云:“申徒即司徒。语音讹转也。”而《汉表》良以“韩申都”下韩师古云:“‘韩申都即汉王信也。《楚汉春秋》作 ‘信都,古‘信’’”“申’同字。”按良与“韩王信”了不相干,颜注误 矣。自“司徒”讹为“申徒”,自“申徒”为“申都”,自“申都”为“信都”, 展转相传,古书,岂复可以字义求也?韩信归汉,为治 粟都尉,表以为票客。师古曰:“与纪传参错不同,或者 以其票疾而宾客礼之,故云票客也。”《史记》作“典客。”《索 隐》以为“粟客。”此外又有官名,非史所载者,如孔聚以 执盾从,周灶以长鉟,都尉郭蒙以户卫,宣虎以重将。 重将者,主将领辎重也。耏跖以门尉,棘丘侯襄以执 盾,队史郭亭以塞路。塞路者,主遮塞要路,以备敌寇 也。丁礼以中涓骑,爰类以慎将,谓以谨慎为将也。许 盎以《骈邻说卫》。“骈邻”者,二马曰骈,谓并两骑为军翼 也。说读曰税。税卫者,军行初舍止之时,主为卫也。许 瘛以赵右林将。林将者,将士林,犹言羽林之将也。清 侯以弩将,留肹以客吏,冯解散以代大与。大与主爵 禄之官也。《史记》作“太尉靳强以郎中骑千人”之类。聊 纪于此,以示读史者云。

    颜师古注《汉书》,评较诸家之是非,最为精尽,然有失 之赘冗及不烦音释者,其始遇字之假借,从而释之, 既云他皆类此,则自是以降,固不烦申言,然于“循行” 字下必云“行音下更反”,于“给复”字必云“复音方目反。” 至如“说”读曰“悦”,“繇”读曰“徭”,“乡”读曰“向”,“解”读曰“懈”,“与”读 曰“豫”,“又”读曰“欤”,“雍”读曰“壅”,“道”读曰“导”,“畜”读曰“蓄”,“视”读 曰示,“艾”读曰乂,“竟”读曰境;“饬”与敕同,“繇”与由同,“驱”与 驱同,“晻”与“暗”同;“娄”古“屡”字,“墬”古地字,“饷”古“饷”字;“奔”古 “奔”字之类,各以百数解。三代曰夏、商、周,中都官曰京 师诸官府,失职者失其常业,其重复亦然。贷曰假也, 休曰美也,烈曰业也,“称”曰副也,靡曰无也,滋曰益也, 蕃曰多也,“图”曰谋也,耗曰减也,卒曰“终也”、“悉”曰“尽也”、 “给”曰“足也”、“寖”曰“渐也”、“则”曰“法也”、“风”曰“化也”、“永”曰“长也”、 “省”曰“视也”、“仍”曰“频也”、“疾”曰“速也”、“比”曰“频也”诸字义不 深秘,既为之辞而又数出,至同在一板内再见者,此 类繁多,不可胜载。其“豁”“仇”“恢”“坐”“邾”“陕”“治”“脱”“攘”“艺”“垣”“绾” “颛”“擅”“酣”“侔”“重”“禺”“俞”“选”等字,亦用切脚,皆为可省。《志》中 所注,尤为烦芜。《项羽》一传,伯读曰“霸”,至于四言之,若 相国何、相国参、太尉勃、太尉亚夫、丞相平、丞相吉,亦 注为萧何、曹参;威文颜闵,必注为齐威、晋文、颜渊、闵 子骞之类。读是书者,要非童蒙小儿,夫岂不晓,何烦 于屡注哉?颜自著叙例云:“至如常用可知,不涉疑昧 者,众所共晓,无烦翰墨。”是殆与今书相矛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