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001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卷 |
第一卷目录
礼乐总部汇考一
上古〈太昊伏羲氏一则 炎帝神农氏一则 黄帝有熊氏一则 颛顼高阳氏一则
帝喾高辛氏一则〉
有虞氏〈帝舜一则〉
夏后氏〈禹一则〉
殷〈成汤一则〉
周〈成王一则〉
汉〈文帝一则 武帝元朔一则 成帝一则〉
后汉〈章帝元和一则 和帝永元二则〉
魏〈文帝黄初一则〉
晋〈总一则 武帝泰始一则〉
南齐〈世祖永明一则〉
梁〈武帝天监一则〉
北魏〈道武帝天兴一则 文成帝和平一则 宣武帝正始一则〉
北齐〈总一则 孝昭帝皇建一则〉
北周〈武帝保定一则〉
隋〈总一则〉
唐〈总一则 高宗咸亨一则 宪宗元和一则〉
宋〈总一则 神宗熙宁一则 元丰一则 徽宗崇宁二则 宣和一则 孝宗隆兴一则
宁宗庆元一则〉
金〈世宗大定一则 章宗明昌一则〉
元〈总一则 世祖中统一则 至元一则〉
明〈太祖洪武二则〉
皇清〈总一则〉
礼乐总部汇考二
礼记〈月令 文王世子 王制 射义〉
礼仪典第一卷
礼乐总部汇考一
上古
伏羲氏始制礼乐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太皞庖牺氏始制嫁娶,以俪皮 为礼,作三十五弦之瑟。”
按《古史考》: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以为乐。 按《路史》:“伏羲氏百令具举,乃命蜚龙氏职图父,因尊 事以为礼仪,而天下治。长离徕翔,爰作荒乐,歌扶徕, 咏网罟,以镇天下之人,命曰立基。”斲桐为七尺二寸 之琴,绳丝以为弦,弦二十有七,命之曰离徽天音操 驾辨,以通神明之况,以合天人之和。緪桑为三十六 弦之瑟,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灼土为埙,而礼乐于 是兴焉。
神农氏行蜡祭之礼作扶犁之乐
按《史记补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作蜡祭,以赭鞭鞭 草木。又作五弦之瑟。”
按《路史》,神农氏每岁阳月盍百种,率万民蜡戏于国 中,以报其岁之成,故祭司啬山林川泽神示在位,而 主先啬享农,及邮表畷禽兽、猫虎、水防、昆虫,而祝之 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亡作,草木归其泽,苇龠 土鼓、榛杖丧杀,既蜡而收民息。”已年不顺成之方,其 蜡不通,以谨民财也。惟不顺成则厌礼而婚,条风至 则合。其亡夫家者以蕃,其民是固。淳卤作而人民毓。 教化兴行,应如桴鼓。耕桑得利,而究年受福。乃命邢 夭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釐来,是曰“下谋。”制 雅琴,度瑶瑟,以保合太和而闲民欲。通其德于神明, 同其和于上下。
黄帝作咸池之乐定衮冕衣裳之制备吉凶之礼
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 按《路史》,黄帝命大容作承 云之乐,是为《云门》《大卷》,著之椌楬,以道其和。中阳之 月,乙卯之辰,日在奎而奏之,弛张合施,动静丽节。是 故翕纯皦绎声而听严,五降之后而不弹矣。今曰“咸 池。”乃广宫室,壮堂庑,高栋深宇,以避风雨。作合宫,建 銮殿以祀上帝,接万灵以采民言,法乾坤以正衣裳, 制衮冕,设斧黻,深衣大带,屝屦赤舄,元衣𫄸裳,黈纩 赘旒,以规视听之逸。旁观翚翟草木之花,染为文章, 以明上下之衰。袆衣褕展以为内服,故于是有衮龙 之颂。端璧瑞以奉天,委珩牙以嫮武。是以衣裳所在, 而凶恶不起,谓附于身者必诚必信。乃饰棺衾以送 死封,崇表木以当大事创�侲设郁律说青乌,记白 泽,以除民害,而民宜之。于是吉凶丧葬靡不备也。
====颛顼高阳氏定牲玉服度之制作五基六�之乐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 按路史颛顼高阳氏祭�牲用骍荐玉以赤缯厘改服度符采尚赤作五基六==== �之乐,以调阴阳。享上帝,命曰《承云》。
帝喾高辛氏定陞降长幼及祭祀之礼作九招之乐按史记五帝本纪不载 按路史帝喾高辛氏修其礼乐正其兵农故陞降得以有数长幼得以有叙以
“日至,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日月星辰。先王偕食, 洁其祭服,备其帷帐,陈之圭币,荐之黑缯,右社稷而 左宗庙,制其谿陵,明鬼神而敬祭,为之数荐,所以重 本也。”命咸黑典乐为声歌,作九招,制六列五罃,享上 帝,以中罃。命柞卜作鼙鼓,制笭筦。埙篪祥金之钟,沉 鸣之磬。伶人咸抃,凤凰天翟舞之,以康帝功。鼓奏以 “观声,歌奏以观和,舞奏以观礼,礼以乐和,政是以成。 命曰《九招》。”咸黑为颂,以歌《九招》之就。
有虞氏
舜命伯夷典三礼夔典乐又于巡狩正礼乐
按《书经虞书·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 “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 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帝曰:“夔!命汝典乐, 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 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 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按《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 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 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 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 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 ‘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
〈注〉虞夏之制也。
按《大戴礼五帝德》篇:“重华使伯夷主礼以节天下,夔 作乐以歌龠舞,和以钟鼓。”
夏后氏
禹即位定祭祀冕裳之制建旗旐以别尊卑作大夏之乐
按《史记·夏本纪》不载。 按《路史》:“禹即真,革正朔,奠服 色,其祀户祭先心,社用松,牲用黝,大事敛用昏,戎事 乘雒骊,尚明水而旗,緌山罍揭豆盏斝四梿以施之。 宗庙元堂世室,九阶三阶,厥用亡文。衣裳细布,牟追 元冕,衮龙而山。”�立尸而卒祭,祭以其暗,明日而复 祚。盖贵爵而尚齿,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燕 衣而以飨礼,以教民之孝弟。袭尧爵,行尧道,修五等, 以赏诸侯。命任奚为车正,子吉光暨相土佐之。升物 以时,五财皆良。乃刱钩车,建绥斾。相土始乘,肇用六 马,于是登降有数。命扶登氏为《承夏》之乐,歌《九叙》,以 乐其成,是谓《九夏》。
按:《通鉴前编》:“禹作《大夏》乐,建旗旐以辨等级。”
殷
汤即位定朝会祭祀车服之仪命伊尹作大濩之乐按史记殷本纪不载 按通志汤践天子位朝会以昼社用柏或云社用石葬植松牲用白以白为徽号
朝燕,服哻冠,而缟衣十二寸为尺。初作囿,取禽兽以 奉宗庙。命伊尹作乐,曰:“大濩,修《九韶》、六列。闻宫声,使 人温良而宽大;闻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角声使 人恻隐而仁爱;闻征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羽声使 人恭谨而好礼。”汤令未命之士不得朱轩及飞𫐉,不 得乘饰车軿马,衣文绣,命然后得。
周
成王六年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又以礼乐教万民及国子
按《书经周书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蔡注〉成周合乐于礼官,谓之“和”者,盖以乐而言也。
按《礼记明堂位》:“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是 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 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 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
按:《周礼地官》: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 之。”
〈注〉物,犹事也,“兴”犹举也。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注〉《礼》《五礼》之义。乐六乐之歌舞。
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 而教之和。
〈注〉五礼,谓吉、凶、军、宾、嘉;六乐,谓《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疏〉礼者,辨尊卑,别贵贱,皆有上下之宜,不得奢侈僭伪,故云“礼所以节止民之侈伪也。”使其行得中者,上不逼下,下不僭上,得其中正是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不覆申射御书数,而独申礼乐二事,但化民以礼乐为急,故特言礼乐耳。
《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 《春官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 阳德,以和乐防之。
〈注〉郑司农云:“《阴德》谓男女之情,天性生而自然者
过时则奔随,先时则血气未定,圣人为制其中,令民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以防其淫泆,令无失德。情性隐而不露,故谓之阴德阳德,谓分地利以致富,富者之失不骄奢则吝啬,故以和乐防之。乐所以涤荡邪秽,道人之正性者也。一说地产,谓土地之性各异,若齐性舒缓,楚性急悍,则以和乐防其失,令无失德,乐所以移风易俗者也。此皆露见于外,故谓之阳德。阳德阴德不失其正,则民和而物各得其理,故曰“以谐万民,以致百物。” 元谓天产者,动物谓六牲之属。地产者,植物谓九谷之属。阴德阴气在人者,阴气虚,纯之则劣,故食动物,作之使动,过则伤性,制中礼以节之。阳德阳气在人者,阳气盈,纯之则躁,故食植物,作之使静,过则伤性,制和乐以节之,如是然后阴阳平,情性和,而能育其类。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 以致百物。”
〈注〉《礼》济虚,乐损盈,并行则四者乃得其和。能生非类曰“化”,生其种曰“产。”
汉
文帝 年以贾谊言欲兴礼乐不果
按:《史记》《汉书文帝本纪》皆不载。 按《汉书礼乐志》:“文 帝时,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今其 甚者杀父兄,盗者取庙器,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 会为故,至于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以为是适然耳。夫 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地类,非俗吏之所能为 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 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修则坏。 汉兴至今二十馀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 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迺草具其仪,天子说焉。而大 臣绛灌之属害之,其议遂寝。” 按《贾谊传》,“文帝迁谊 为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二十馀年,天下和洽,宜当 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迺”草具其仪,法 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 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 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 害之。迺毁谊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 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 太傅。后岁馀,文帝思谊,征之,迺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数问以得失,谊数上疏陈政事,曰:“商君遗礼义,弃仁 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 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 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 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嗜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 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 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 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 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 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馀俗,犹尚未改。今世以侈靡 相竞,而上亡制度,弃礼谊,捐廉耻,日甚,可谓“月异而 岁不同矣。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今其甚者杀父兄 矣。”盗者,剟寝户之帘,搴两庙之器,白昼大都之中,剽 吏而夺之金,矫伪者出几十万石粟,赋六百馀万钱, 乘传而行郡国,此其亡行义之尢至者也。而大臣特 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至于俗流失,世坏 败,因恬而不知怪,虑不动于耳目,以为是适然耳。夫 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 也。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陛下又 不自忧,窃为陛下惜之。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 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 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管子》曰:“礼义廉耻, 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使管子愚人也则可, 管子而少知治体,则是岂可不为寒心哉!秦灭四维 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 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今四维犹未备也,故奸人几 幸而众心疑惑。岂如今定《经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 差,父子六亲,各得其宜。奸人亡所几幸,而群臣众信, 上不疑惑,此业壹定,世世常安,而后有所持循矣。若 夫经制不定,是犹渡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 必覆矣,可为长太息者此也。 又凡人之智,能见已 然,不能见将然。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 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至难知 也。若夫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先王执此之政,坚 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时,据此至公无私,如天地 耳,岂顾不用哉?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 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孔子 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为人主计者,莫如 先审取舍,取舍之极定于内,而安危之萌应于外矣。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皆以积渐 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积,在其取舍。“以礼义治之 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故世主欲民之善同,而所以使民 善者或异,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 教者,德教治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 风哀。哀乐之感,祸福之应也。秦王之欲尊宗庙而安 子孙,与汤武同。然而汤武广大其德行,六七百岁而 弗失,秦王治天下十馀岁则大败,此亡他故矣。汤武 之定取舍审,而秦王之定取舍不审矣。夫天下,大器 也。今人之置器,置诸安处则安,置诸危处则危。天下 之情与器亡以异,在天子之所置之。汤武置天下于 仁义礼乐,而德泽洽,禽兽草木广裕,德被蛮貊四夷, 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秦王置天下于法 令刑罚德泽,亡一有而怨毒盈于世,下憎恶之如仇 仇,祸几及身,子孙诛绝,此天下之所共见也。是非其 明效大验邪?人之言曰“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 言者莫敢妄言。今或言礼“谊之不如法令,教化之不 如刑罚,人主胡不引殷、周、秦事以观之也?”
武帝元朔五年诏兴礼乐
按《汉书武帝本纪》,元朔五年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 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 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 兴礼,以为天下先。”
成帝 年以刘向言议定礼乐
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礼乐志》,“成帝时,犍为郡 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议者以为善祥。刘向因是说 上,宜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让之 容,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不能 具礼。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 之过,或至死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定 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 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为其俎豆管弦之间小不 备,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大不备, 惑莫甚焉。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 急所轻也。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 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师 有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绝,繇 不习五常之道也。夫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馀敝, 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不闲义理,不示以大化,而独 驱以刑罚,终已不改。故曰:“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初, 叔孙通将制定礼仪,见非于齐鲁之士,然卒为汉儒 宗,业垂后嗣,斯成法也。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 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案行长安城南,营表 未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谥。
后汉
章帝元和二年诏议兴礼乐
按《后汉书章帝本纪》,不载。 按《曹褒传》,褒父充,建武 中为博士,从巡狩岱宗,定封禅礼,受诏议立七郊、三 雍、大射、养老礼仪。显宗即位,充上言:“汉再受命,仍有 封禅之事,而礼乐崩阙,不可为后嗣法。五帝不相沿 乐,三王不相袭礼,大汉当自制礼,以示百世。”帝善之。 会肃宗欲制定礼乐,元和二年诏曰:“河图称赤九会 昌,十世以光,十一以兴。”《尚书璇玑钤》曰:“述尧理世,平 制礼乐,放唐之文。予末小子,托于数终,曷以缵兴,崇 弘祖宗,仁济”元元。《帝命验》曰:“顺尧考德,题期立象。且 三五步骤,优劣殊轨。况予顽陋,无以克堪,虽欲从之, 末由也已。”每见图书,中心恧焉。褒知帝旨,欲有兴作, 乃上疏曰:“昔者圣人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 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为万 姓获福于皇天者也。今皇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 符,甚于言语。宜定文制,著成《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 美。”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世大典,非褒所定,不 可许。帝知群寮拘挛,难与图始,朝廷礼宪,宜时刊立。 明年,复下诏曰:“朕以不德,膺祖宗弘烈。乃者鸾凤仍 集,麟龙并臻,甘露宵降,嘉谷滋生。赤草之类,纪于史 官。朕夙夜祗畏,上无以彰于先功,下无以克称灵物。 汉遭秦馀,礼坏乐崩,且因循故事,未可观省。有知其 说者,各尽所能褒省诏。”乃叹息谓诸生曰:“昔奚斯颂 鲁,考甫咏殷。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 当仁不让,吾何辞哉!”遂复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 之意。拜褒侍中,从驾南巡。既还,以事下三公,未及奏, 诏召元武司马班固问改定礼制之宜。固曰:“京师诸 儒,多能说《礼》,宜广招集,共议得失。”帝曰:“谚言‘作舍道 边,三年不成’。会礼之家,名为聚讼,互生疑异,笔不得 下。昔尧作《大章》,一夔足矣。”
和帝永元九年张奋请定礼乐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 按《张奋传》,奋为司空,永 元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 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尢急。孔子曰:‘安上治 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 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 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 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 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 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 之定。
永元十三年,张奋复请定礼乐。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不载。 按《张奋传》,“永元十三年, 奋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 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 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 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 承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 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 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
魏
文帝黄初元年诏正朔依虞夏故事礼乐服色一如土德之数
按《三国志》,魏文帝本祀不载。 按《宋书礼志》,魏文帝 虽受禅于汉,而以夏数为得天。故黄初元年诏曰:“孔 子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圣 人集群代之美事,为后王制法也’。”《传》曰:“夏数为得天。” 朕承唐虞之美,至于正朔,当依虞夏故事。若殊徽号, 异器械,制礼乐,易服色,用牲币,自当随土德之数,每 四“时之季,月服黄;十八日腊以丑,牲用白。其饰节旄 自当赤,但节幡黄耳。其馀郊祀、天地、朝会四时之服, 宜如汉制;宗庙所服,一如周礼。”尚书令桓阶等奏:“据 三正、周复之义,国家承汉氏人正之后,当受之以地 正,牺牲宜用白。今从汉十三月正,则牺牲不得独改。 今新建皇统,宜稽古典,先代以从天命”,而告朔牺牲, 壹皆不改,非所以明革命之义也。《诏》曰:“服色如所奏, 其馀宜如虞承唐,但腊日用丑耳。”此亦圣人之制也。
晋
晋制,以太常统礼乐之官。
按:《晋书职官志》:“太常有博士、协律校尉员,又统太学 诸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庙、太乐、鼓吹、陵等令。”
武帝泰始二年诏礼乐权用魏仪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乐志》,“泰始二年诏郊祀 明堂礼乐权用魏仪。遵周室肇称殷礼之义。但改乐 章而已。”
南齐
世祖永明二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表定礼乐
按《南齐书世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永明二年。太子 步兵校尉伏曼容表定礼乐。于是诏尚书令王俭制 定新礼。立治礼乐学士及职局。”
按《梁书徐勉传》:“永明三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表 求制一代礼乐,于是参议置新旧学士十人,止修五 礼。”
梁
武帝天监七年以太常为太常卿统礼乐之官
按《梁书武帝本纪》,“天监七年五月己亥,诏复置宗正、 太仆、大匠、鸿胪,又增太府大舟,仍先为十二卿。” 按《隋书百官志》,“天监七年,以太常为太常卿,置丞及 功曹主簿,而太常视金紫光禄大夫,统明堂二庙太 史、太祝、廪牺、太乐、鼓吹、乘黄、北馆、典客馆等令、丞,及 陵监、国学等。又置协律校尉、总章校尉、监掌故、乐正 之属”,以掌乐事。太乐又有清商署丞。
北魏
道武帝天兴元年始定礼乐
按《魏书太祖本纪》:“天兴元年十有一月辛亥,诏尚书 吏部郎中邓渊典官制,立爵品,定律吕,协音乐。仪曹 郎中董谧撰郊庙、社稷、朝觐、飨宴之仪。”
文成帝和平六年诏议修明礼乐
按《魏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刁雍传》:兴光二年,诏雍 还都,拜特进,将军如故。和平六年表曰:“臣闻有国有 家者,莫不礼乐为先。故《乐记》云:‘礼所以制外,乐所以 修内。和气中释,恭敬温文。是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易俗移风,莫善于乐。且于一民一俗,尚须崇而用之, 况统御八方,陶钧六合者哉?故帝尧修五礼以明典 章,作《咸池》以谐万类,显皇轨于泰岱,扬鸿化于介丘’”, 令木石革心,鸟兽率舞,包天地之情,达神明之德。夫 感天动神,莫近于礼乐。故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 天地同节。和故百物阜生,节故报天祭地。礼行于郊, 则上下和肃。肃者礼之情,和者乐之致。乐至则无怨, 礼至则不违。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欤?”惟圣人 知礼乐之不可以已。故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所 以承天之道,治人之情。故王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 虞夏殷周,易代而起。及周之末,王政陵迟。仲尼伤礼 乐之崩亡,痛文武之将坠,自卫返鲁,各得其中。逮乎 秦皇,翦弃道术,灰灭典籍,坑烬儒士,盲天下之目,绝 象魏之章,《箫韶》来仪,不可复矣。赖大汉之兴,改正朔, 易服色,协音乐,制礼仪,正声古礼,粗欲周备。至于孝 章,每以三代损益,优劣殊轨,叹其薄德,无以易民视听。博士曹褒睹斯诏也,知上有制作之意,乃上疏求 定诸仪。以为“汉礼终于休废,寝而不行;及魏、晋之日, 修而不备。伏惟陛下无为以恭己,使贤以御世,方鸣 和鸾以陟岱宗,陪群后以升中岳,而三礼阙于唐辰, 象舞替于周日。夫君举必书,古之典也;柴望之礼,帝 王盛事。”臣今以为有其时而无其礼,有其德而无其 乐。史阙封石之文,工绝清颂之飨,良由礼乐不兴,王 政有缺致也。臣闻乐由礼,所以象德;礼由乐,所以防 淫。五帝殊时不相沿,三王异世不相袭。事与“时并,名 与功偕故也。臣识昧儒先,管窥不远,谓宜修礼正乐, 以光大圣之治。”诏令公卿集议,会高宗崩,遂寝。
宣武帝正始四年诏定礼乐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乐志》:正始四年,公孙崇 表言:“伏惟皇魏四祖三宗,道迈隆周,功超鸿汉,颂声 庙乐,宜有表章。右仆射臣高肇宜委之监就,以成皇 代典谟之美。”诏曰:“王者功成治定,制礼作乐,以宣风 化,以通明神,理万品,赞阴阳,光功德,治之大本,所宜 详之。可令太常卿刘芳亦与主之。”
北齐
后齐“太常掌礼乐之事。”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 天文术数、衣冠之属。其属官有博士四人,掌礼制;协 律郎二人,掌监调律吕音乐。八书博士二人等员。统 诸陵,掌守卫山陵等事。太庙,掌郊庙社稷等事。太乐, 掌诸乐乃行礼节奏等事。衣冠,掌冠帻舄履之属等 事。鼓吹,掌百戏鼓吹乐人等事。太祝,掌郊庙赞祝祭” 祀衣服等事。廪牺掌养牺牲、供祭群祀等事。太宰掌 诸神祀烹宰、行礼事等署令、丞。而太庙兼领郊祠掌 五郊群神事。崇虚掌五岳、四渎神祀在京及诸州道 士簿帐等事。二局丞。太乐兼领清商部丞、掌清商音 乐等事。鼓吹兼领黄户局丞,掌供乐人衣服。
孝昭帝皇建 年命王晞等录历代礼乐
按《北齐书昭帝本纪》,不载。 按《王晞传》,乾明元年八 月,昭帝践祚。九月,除晞散骑常侍,仍兼吏部郎中。后 因奏事罢,帝从容曰:“比日何为自同外客,略不可见。 自今假非局司,但有所怀,随宜作一牒,候少隙,即径 进也。”因敕尚书阳休之、鸿胪卿崔劼等三人,每日本 职务罢,并入东廊共举录历代废礼坠乐、职司废置、 朝“飨异同,舆服增损,婚葬仪轨,贵贱齐衰,有不便于 时而古今行用不已者,或自古利用而当今毁弃者, 悉令详思,以渐条奏,未待顿备,遇忆续闻,朝晡给与 御食,毕景听还。”
北周
武帝保定四年五月丁亥改礼部为司宗大司礼为礼部大司乐为乐部
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隋
隋制,太常寺统礼乐之官。
按《隋书百官志》:“隋制,太常寺又有博士四人,协律郎 二人,奉礼郎十六人。统郊社、太庙、诸陵太祝衣冠、太 乐、清商、鼓吹、太卜、禀牺等署,各置令。”
唐
唐制,礼部及太常掌礼乐内则,尚仪总之。
按《旧唐书职官志》:“礼部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礼仪 祭享之政令。郎中员外郎之职,掌贰尚书侍郎,举其 仪制而辨其名数。凡五礼之仪一百五十有二:一曰 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二曰宾礼,其仪有六;三曰军礼, 其仪二十有三。四曰嘉礼,其仪五十;五曰凶礼,其仪 一十有八。凡元日大陈设于含元殿,服衮冕临轩,展” 宫悬之乐,陈历代宝玉、舆辂,备黄麾仗。二王后及百 官朝集使、皇亲并朝服陪位。大会之日,陈设如初。凡 冬至大陈设,如元正之仪。其异者,无诸州表奏、祥瑞 贡献。凡元正、冬至大会之明日,百官朝集使等皆诣 东宫庆贺。凡千秋节,御楼设《九部》之乐,百官裤褶陪 位。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 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参。凡 诸蕃国来朝,皆设宫悬之乐及黄麾仗。若蕃国使,则 减黄麾之半。凡册皇后、太子、太子妃、诸王、诸王妃、公 主,并临轩册命,陈设如冬正之仪。讫,皆拜太庙。凡祥 瑞,皆辨其名物,有大瑞、上瑞、中瑞,皆有等差。凡太阳 亏,所司预奏。其日,置五鼓五兵于太社,而不视事,百 官各素服守本司,不听事,过时乃罢。月蚀,则击鼓于 所司。若五岳、四镇、四渎崩竭,皆不视事三日。凡二分 之月,三公巡行山陵,则太常卿为之副。凡百官拜礼 各有差。致敬之士,若非连属应敬之官,相见或自亲 戚者,各从其私礼。凡国有五声、八音、六律、六吕,陈四 悬之度,分二舞之节,以和人伦,以调节气,以享鬼神, 以序宾客。凡私家不得设钟磬,三品已上得备女乐, 五品女乐不得过三人。居大功已上丧,受册及之官, 虽有鼓乐,从而不作。凡太庙、太社及诸宫殿门,东宫
及一品已下诸州,施戟有差。凡内外百官皆给铜印有鱼符之制。凡服饰尚黄,旗帜尚赤。天子、皇后、太子已下之服。凡百僚冠、笏、伞、幰、珂佩各有差,常服亦如 之。凡凶服,不入公门。凡授都督、刺史,阶未入五品者, 并听着绯佩鱼,离任则停。凡文武官赴朝诣府,导从 各有差。凡职事官薨卒,有《赙赠柳翣碑碣》,各有制度。
又按《志》:“太常卿之职,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以八署分而理之:一曰《郊社》,二曰《太庙》,三曰《诸陵》,四 曰《太乐》,五曰《鼓吹》,六曰《太医》,七曰《太卜》,八曰《廪牺》。总 其官属,行其政令,少卿为之贰。凡国有大礼,则赞相 礼仪;有司摄事,则为之亚献。率太乐官属,宿设乐悬, 以供其事。宴、会亦如之。若三公行园陵,则为之副。公 服乘辂,备卤簿,而奉其礼。若大祭祀,则先省牲器。凡 太卜占国之大事及祭祀卜日,皆往莅之于太庙南 门之外。凡仲春荐冰,及四时品物甘滋新成者,皆荐 焉。凡有事于宗庙,少卿率太祝、斋郎入荐香灯,整拂 神幄,出入神主。将享,则与良酝令实樽罍。凡备大享 之器服,有四院:丞二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府十二 人,史二十三人,博士四人,谒者十人,“赞引二十人,太 祝六人,祝史六人,奉礼二人,赞者十六人。协律郎二 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太庙斋郎,京都各一百三 十人。太庙门仆,京都各三十人。”丞掌判寺事。凡大享 太庙,则修七祀于太庙西门之内。若祫享,则兼修配 享功臣之礼。主簿掌印,勾检稽失,省署抄目。录事掌 受事发辰。博士掌五礼之仪式,本先王之法制,适变 随时而损益焉。凡大祭祀及有大礼,则与卿导赞其 仪。凡公已下拟谥,皆迹其功行,为之褒贬,无爵称子。 养德丘园,声实名著,则谥曰“先生。”大行大名,小行小 名之。若大祭祀,卿省牲器,谒者为之导。若小祀及公 卿大夫有嘉礼,亦命谒者以赞之。太祝掌出纳神主 于太庙之九室,而奉享、荐、禘、祫之仪。凡国有大祭祀, 凡郊庙之祝版,先进取署,乃送祠所。将事,则跪读祝 文,以信于神,礼成而焚之。凡大祭祀,卿省牲而告充。 凡祭天及日月星辰之玉帛,则焚之。祭地及社稷山 岳,则瘗之;海渎,则沉之。奉礼郎掌朝会、祭祀,君臣之 版位。凡樽卤之制十有四,祭则陈之祭器之位,簠簋 为前,㽅钘次之,笾豆为后。大凡祭祀、朝会,在位者拜 跪之节,皆赞导之,赞者承传焉。又设牲榜之位,以成 省牲之仪。凡春、秋二仲,公卿巡陵,则主其威仪、鼓吹 之节,而相礼焉。协律郎掌和六吕六律,辨四时之气, 八风五音之节。凡太乐,则监试之,为之课限。若大祭 祀、享宴,奏于廷,则升堂执麾以为之节。举麾,工鼓柷 而后乐作,偃麾戛敔而后止。 尚仪之职,掌礼仪起 居,总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四司之官属。司籍掌四部 经籍笔札几案。司乐掌率乐人习乐,陈悬、拊击进退。 司宾掌宾客朝见、宴会赏赐。司赞掌朝见宴会赞相。
高宗咸亨二年冬十月搜扬明达礼乐之士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宪宗元和十三年以郑馀庆为详定使参酌礼乐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郑馀庆传》:“元和 十三年,拜尚书左仆射。宪宗以馀庆谙练典章,朝廷 礼乐制度有乖故事,专委馀庆参酌施行,遂用为详 定使。馀庆复奏刑部侍郎韩愈、礼部侍郎李程为副 使,左司郎中崔郾、吏部郎中陈佩、刑部员外郎杨嗣 复、礼部员外郎庾敬休,并充详定判官。”
宋
宋制,礼部及太常掌礼乐之事。
按《宋史职官志》:“礼部掌国之礼乐、祭祀、朝会、宴飨之 政令。祭之名有三,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庙曰飨。又 有大祀、中祀、小祀之别,币玉、牲牢、器服各从其等。凡 雅乐以六律六同合阴阳之声为乐律,金、石、丝竹匏 土革木为乐器。宫架八佾,特架六佾,分武、文先后之 序为乐舞,其所歌为乐章。若有事于南北郊、明堂、籍” 田、禘祫,太庙荐享景灵宫,酌献陵园及行朝贡、庆贺、 宴乐之礼,前期饬有司办具,阅所定《仪注》,以旧章参 考其当否,上尚书省。册宝及封册命礼亦如之。凡礼 乐制度有所损益,小事则同太常寺,大事则集侍从 官、秘书省长贰或百官议定以闻。掌后妃、亲王以下 推恩,公主以下嫁宗室、冠婚、丧葬之制,及赐旌节、章 服、冠帔、门戟、旌表孝行之法,若印记、图书、表疏之事 皆掌焉。大祥瑞,则朝参官以上诣阁门表贺,馀于岁 终条奏。尚书掌礼乐、祭祀、朝会、宴享、学校、贡举之政 令,侍郎为之贰,郎中、员外郎参领之。凡讲议制度,损 益仪物,则审覆有司所定之式,以次咨决,而质于尚 书省。大祭祀,则省牲“鼎镬视涤濯。荐腥则奉笾豆簠 簋,及饮福彻之祼,则奉瓒临鬯。凡天地、宗庙陵园之 祀,后妃、亲王、将相封册之命”,皇子加封,公主降嫁,稽 其彝章,以诏上下而举行之。朝廷庆会宴乐,宗室冠 婚丧祭,蕃使去来宴赐,与夫经筵、史馆赐书、修书之 礼,例皆同。奉常讲求参酌,而定其仪节。旌节章服之 颁,祥瑞表奏之进,凡关于礼乐者皆掌之。侍郎奏“中 严外办”,同省牲及视馔腥熟之节,祼受瓒奉盘。岁祀昊天上帝、祭皇地祇,与尚书迭为亚献。祭大社、大稷、 神州地祇,则迭为初献。祀九宫贵神、五帝、感生帝,朝 日夕月、蜡祭东西方亦如之。大朝会,则尚书奏藩国 贡物。凡庆贺若谢,则郎中、员外郎分撰表“文。祠事,与 太常少卿、祠部官迭为终献或亚献。亲郊,自景灵宫 朝献,太庙朝亨至望燎礼毕,乘舆还内,皆奏解严。” 又按《志》,“太常寺卿、少卿、丞各一人,博士四人,主簿、协 律郎、奉礼郎、大祝各一人。卿掌礼乐、郊庙、社稷、坛壝、 陵寝之事,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礼之名有五:曰吉 礼,曰宾礼,曰军礼,曰嘉礼,曰”《凶礼》,皆掌其制度仪式。 祭祀有大祀,有小祀,其牺牲、币玉、酒醴、荐献、器服,各 辨其等。掌乐律、乐舞、乐章,以定宫架、特架之制。祭祀 享,则分乐而序之。凡亲祠及四孟月朝献景灵宫郊 祀,告享太庙,掌赞相礼仪升降之节。岁时朝拜陵寝, 则视法式办具,以授祠官。凡祠事,差官、卜日、斋戒,皆 检举以闻。初“献用执政官,则卿为终献;用卿,则少卿 为亚献,博士为终献,阙则以次互摄。”郊祀已颁御札, 则撰仪以进。宫架、鼓吹、警场,率前期按阅即习。馀祀 及朝会、宴享、上寿、封册之仪物,亦如之。若礼乐有所 损益,及祀典神祇爵号与封袭继嗣之事当考定者, 拟上于礼部。 博士掌讲定《五礼》仪式,有改革则据 经审议。凡于法应谥者,考其行状,撰定谥文。有祠事, 则监视仪物,掌凡赞道之事。主簿掌稽考簿书。协律 郎掌律吕以和阴阳之声,正宫架、特架、乐舞之位。大 祭祀享宴用乐,则执麾以诏作止之节,举麾鼓柷而 乐作,偃麾戛敔而乐止。凡乐,掌其序事。奉礼郎掌奉 币帛授初献官。大礼则设亲祠板位。“太祝掌读册辞, 授抟黍以嘏告。饮福则进爵酌酒受其虚爵。郊社令 掌巡视四郊及社稷坛壝,掌凡扫除之事,祭祀则省 牲。太庙令掌宗庙荐新七祀及功臣从享之礼。籍田 令掌帝籍耕耨出纳之事,植五谷蔬果,藏冰以待用。 宫闱令率其属以汛洒庙廷,凡修治洁除之事。提点 管干郊庙祭器所,南郊太庙祭器库、提点朝服法物 库所、朝服法物库、南郊什物库、太庙什物库,掌藏其 器服,以待祭祀、朝会之用。凡冠服,视其等而颁于执 事之臣。教坊及钤辖教坊所,掌宴乐阅习,以待宴享 之用,考其艺而进退之。诸陵祠坟所,掌先世后妃之 坟园而以时献享。”
神宗熙宁十年知谏院黄履请正群祀礼乐诏礼官讲求以闻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熙宁十年,知谏院 黄履言“郊祀礼乐未合古制,请命有司考正群祀。”诏 履与礼官讲求以闻。
元丰 年命礼部郎中员外郎参领礼乐之事
按:《宋史神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元豊礼部郎中、 员外郎参领礼乐、祭祀、朝会、宴享、学校、贡举之事,有 所损益,则审订以次咨决。凡庆会若谢,掌撰表文,与 祠部、主客、膳部并列为四。”
徽宗崇宁四年置大晟府礼乐始分为二
按《宋史徽宗本纪》,崇宁四年八月辛卯,赐新乐名大 晟,置府建官。 按《乐志》,崇宁四年鼎乐成,赐名大晟。 朝廷旧以礼乐掌于太常,至是专置大晟府。大司乐 一员,典乐二员,并为长贰。大乐令一员,协律郎四员, 又有制撰官,为制甚备。于是礼乐始分为二。
崇宁五年二月,命大晟府并之礼官,九月复旧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崇宁初,置局议 大乐。乐成,置府建官以司之,礼乐始分为二。五年二 月,因省冗员,并之礼官,九月复旧 按《乐志》,崇宁五 年九月诏曰:“乐不作久矣。朕承先志,述而作之,以追 先王之绪。建官分属,设府庀徒,以成一代之制。”二月, 尝诏省内“外冗官,大晟府亦并之礼官。夫舜命夔典 乐,命伯夷典礼,礼乐异道,各分所守,岂可同职?其大 晟府名,可复仍旧。”
宣和二年罢礼制局详议官大晟府声律官
按《宋史徽宗本纪》:“宣和二年六月甲午,罢礼制局,并 修书五十八所。” 按《职官志》:“礼制局,讨论古今宫室、 车服器用、冠昏丧祭沿革制度。政和二年置于编类 御笔所,有详议司、详议官,宣和二年,诏与大晟府制 造所协声律官并罢。”
孝宗隆兴二年诏分礼乐之案为九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职官志》:隆兴二年,诏太 常丞、簿并依旧制分案九曰礼仪,掌讨论大庆典礼、 神祠道释、袭封、定谥、检举忌辰。曰祠祭,掌大中小祠 祀差行事官并酒齐、币帛、蜡烛礼料。曰坛庙,掌行室 坛庙域陵寝。曰大乐,掌大乐教习乐舞、鼓吹警场;曰 法物,掌给纳朝祭服。曰禀牺,掌岁中祠祭牲牢羊豕 涤室,曰“大医”,掌臣僚陈乞,医人补充。太医助教等,曰 “掌法”,曰“知杂”,并掌本寺条制杂务,裁减吏额:赞引使 二人,正礼直官二人,副礼直官二人,正名赞者七人, 守阙赞者七人,私名赞者七人,胥吏一人,胥佐四人,
贴司一人,书表司一人。祠祭局供官十二人,祭器司供官十人,乐正三人,鼓吹令一人。本寺“天乐祭器库”专知官一人,库子二人。圆坛大乐礼器库专知官一 人,库子一人。
宁宗庆元 年朱熹奏请编辑礼乐诸书
按《宋史宁宗本纪》不载。 按《乐志》:朱熹在庆元经筵, 尝草奏曰:“自秦灭学,礼乐先坏,而乐之为教,绝无师 授,律尺长短,声音清浊,学士大夫莫知其说,而不知 其为阙也。望明诏许臣招致学徒,聚礼乐诸书,编辑 别为一书,以补六艺之阙。”后修礼书,定为《钟律》《乐制》 等篇,垂宪言以贻后人。
金
世宗大定 年开详定所以议礼设详校所以审乐按金史世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金人之入汴也时宋承平日久典章礼乐灿然备具金人既悉收其图
籍,载其车辂法物仪仗而北。时方事军旅,未遑讲也。 既而即会宁建宗社,庶事草创。皇统间,熙宗巡幸析 津,始乘金辂,导仪卫,陈鼓吹,观听赫然一新,而宗社 朝会之礼亦次第举行矣。继以海陵狼顾,志欲并吞 江南,乃命官修汴故宫,缮宗庙社稷,悉载宋故礼器 以还。外而黩武,内而纵欲,其猷既失,奚敢议礼乐哉? 世宗既兴,复收向所迁宋故礼器以还,乃命官参校 唐宋故典沿革,开详定所以议礼,设详校所以审乐, 统以宰相通学术者,于一事之宜,适一物之节,文既 上闻而始汇次。至明昌初书成,凡四百馀卷,名曰《金 纂修杂录》。
章宗明昌五年诏置所议礼乐
按《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五年春正月己巳,初用唐宋 典礼。” 按《乐志》。“明昌五年,诏用唐宋故事,置所讲议 礼乐。”
元
元制,礼部掌礼乐。太常礼仪院,掌大礼乐等事。 按《元史百官志》:“礼部尚书三员,侍郎二员,郎中二员, 员外郎二员,掌天下礼乐、祭祀、朝会燕享之政令。凡 仪制损益之文,符印简册之信,神人封谥之法,忠孝 贞义之褒,送迎聘好之节,文学僧道之事,婚姻继续 之辨,音艺膳供之物,悉以任之。” 又按《志》:“太常礼仪 院,掌大”礼乐、祭享宗庙社稷、封赠谥号等事。
世祖中统五年置大乐署令丞掌管礼生乐工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大乐署,秩从六 品,中统五年始置。令二员,从六品;丞一员,从七品。掌 管礼生、乐工四百七十九户。”
至元三年二月初制太常礼乐工冠服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明
太祖洪武 年征天下耆儒定礼乐
按《圣君初政记》:“皇祖于开国之初,开礼、乐二局,征天 下耆儒宿学,分局以讲究礼乐。”当时集成有《大明集 礼》,而乐未有全书。 又按“洪武六年命中书省暨翰 林院、太常寺定拟三礼,明年再议,又明年遍征草泽 文章之士,相与考订之,以为一代之制。”今书之存者, 有《大明集礼》《洪武定制》《礼乐定式》《稽古定制》《诸司职 掌》。
洪武十七年六月,御奉天门,以礼乐谕群臣。
按《图书编》:“洪武十七年六月,上御奉天门,谕群臣曰: ‘治天下之道,礼乐二者而已。若通于礼而不通于乐, 非所以淑人心而通治道;达于乐而不达于礼,非所 以振纪纲而立大中。必礼乐并行,然后治化醇一。或 者曰:有礼乐不可无刑政。朕观刑政二者,不过辅礼 乐为治耳。苟为治,徒务刑政而遗礼乐,在上者虽有’” 威严之政,必无和平之美;在下者虽存苟免之心,终 无格非之诚。大抵礼乐者,治平之膏梁;政刑者,救弊 之药石。卿等于政事之间宜加此意,毋徒以礼乐为 虚文也。
皇清
国朝礼部掌天下礼乐之政。内则掌仪司主之。
《大清会典》:“礼部尚书、左右侍郎,掌天下礼乐祭祀册。”
封、朝贡、燕享、贡举之政令,其属有四清吏司:曰《仪制》,曰《祠祭》,曰《主客》,曰“精膳。” 其首领则有司务,又有读祝官、司牲官、铸印局、会同馆等官。内务府掌仪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分掌筵宴祭祀,礼仪乐舞之事。
礼乐总部汇考二
《礼记》:
《月令》
《立夏》之曰,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 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说。乃命乐师习 合礼乐。
又
“孟夏之月,天子饮酎”,用礼乐。
===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 而温文。
《王制》
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 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射义》
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 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 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 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 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 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数与于祭, 而君有庆,数不与于祭而君有让。数有庆而益地,数 有让而削地。故曰:“射者,射为诸侯也。”是以诸侯君臣 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夫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 之有也。故《诗》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 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言君 臣相与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则安则“誉也。”是以天子 制之而诸侯务焉。此天子所以养诸侯而兵不用,诸 侯自为正之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