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239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二百三十九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三十九卷目录
太岁祀典部汇考
元〈成宗至元一则〉
明〈太祖洪武二则 世宗嘉靖二则 穆宗隆庆一则〉
皇清〈顺治一则 太岁坛图三〉
太岁祀典部艺文一
景灵宫修盖神御殿上梁祭告太岁已下诸神
祝文 宋王安石
太岁祀典部艺文二〈诗〉
祭太岁乐章 明会典
太岁祀典部杂录
城隍祀典部汇考
吴〈大帝赤乌一则〉
后唐〈废帝清泰一则〉
后汉〈隐帝乾祐一则〉
宋〈太祖建隆二则〉
元〈世祖至元一则 文宗天历一则〉
明〈太祖洪武四则 宣宗宣德一则 世宗嘉靖一则〉
皇清〈顺治二则 康熙二则〉
城隍祀典部总论
大学衍义补〈国家常祀之礼〉
春明梦馀录〈论城隍〉
城隍祀典部艺文
祭城隍文 唐张说
祭洪州城隍祈晴文 张九龄
祭城隍祈雨文 杜牧
祭桂州城隍祝文 李商隐
为安平公兖州祭城隍文 前人
为怀州李使君祭城隍文 前人
城隍祀典部纪事
城隍祀典部杂录
礼仪典第二百三十九卷
太岁祀典部汇考
元
成宗至元三十一年即位五月祭太岁于司天台
按《元史成宗本纪》:“至元三十一年夏四月,即皇帝位, 五月壬子,祭太阳、太岁、火、土等星于司天台。”
按:《续文献通考》:“元每有大兴作,祭太岁月将日值于 太史院。”〈按太岁之祀汉唐宋以来不载祀典而王安石有祭太岁诸神文岂宋时已有其祀耶〉
明
太祖洪武二年议建太岁坛壝
按《馀冬序录》:国初肇祀太岁,礼臣上言:“太岁之神,自 唐宋以来,祀典不载。惟元有大兴作,祭于太史院,亦 无常祭。国朝始有定祀。是以坛之制于古无稽。按《说 文》,太岁,木星也,一岁行一次,应十二辰而一周天,其 为天神明矣。亦宜设坛露祭。但坛制无考,应照社稷 坛筑造,高广尺寸,差为减杀,庶于礼适宜。”诏可。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二年,以太岁风云雷雨及岳镇 海渎山川城隍诸神,止合祀于城南诸神享祀之所, 未有坛壝等祀,非隆敬神祇之道。命礼官考古制以 闻。至是,礼官奏:“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按《说文》,岁字从 步从戊,木星一星行一次,历十二辰而一周天,若步 然也。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所谓”太岁十二 辰也。阴阳家说有十二月将、十二时所值之神,若天 乙、天罡、太乙、功曹、太冲之类,虽不经见,历代用之。唐 宋不载祀典。元每有大兴作,祭太岁、月将、日值、时值 于太史院。今国家开创之初,尝以太岁及风云雷雨、 岳镇海渎、天下山川、京都城隍、天下城隍皆祀于城 南享祀之所,既非专祀,又“室而不坛,非理所宜。今宜 以太岁及风云雷雨等祀合为一坛,春秋祀之。”诏可。 按《续文献通考》,国初令祀太岁及四季月将、风云雷 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尝建山川坛于天 地坛之西,正殿七坛,曰太岁,曰风云雷雨,曰五岳,曰 四镇,曰四海,曰四渎,曰锺山两庑。从祀六坛,左京畿 山川,夏、冬季月将,右都城隍,春秋季月将,西南有先 农坛,东有旗纛庙,南有籍田。至是始议为一坛,春秋 专祭。先是,上亲祀之,至是始遣官祭。乃春用惊蛰后, 秋用秋分后三日。是日,上皮弁御奉天殿,降香。《中严》, 陞御殿,献官复命解严还宫。
洪武七年、令仲春秋上旬、择日祭太岁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七年甲寅,令春秋上旬择日祭 太岁。未几,以诸神从祀南郊,遂省春祭。”
世宗嘉靖八年定祀太岁月将礼
按《明会典》:“嘉靖八年,令以每岁孟春及岁暮,特祀太 岁月将之神,与享太庙同日。”〈又〉太岁月将,嘉靖八年 定前期十日,太常寺请命大臣一员行礼。一、前期三日,太常寺奏祭祀如常仪。一、陈设太岁神位。犊一,羊 一,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爵三,酒盏三 十,尊三、帛一、篚一。两庑月将共四坛,每坛犊一、羊一、 豕一、豋一,铏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爵三,酒盏三十, 尊三、帛三、篚一。一、正祭,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 各司其事。赞引赞“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乐止。赞:“两 拜。”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捧帛、爵诣各 神位前,奠讫,乐暂止。赞引赞“跪”,典仪唱“读祝”,读讫,乐 复作。赞:“俯伏,兴、平身”,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 同初献,惟不献帛,读祝,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 仪同亚献,乐止。掌祭官西向立。唱“赐福胙。”执事官捧 福酒跪进于遣官右。赞“跪,搢笏。”赞“饮福酒讫”,执事官 捧福胙跪进于遣官右。赞“受胙”讫。赞“出笏。”赞“俯伏”,兴, 平身。赞“两拜。”典仪唱“彻馔,奏乐。”乐止。典仪唱“送神,奏 乐。”赞“两拜”,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 各诣燎位奏乐。捧祝帛馔官过遣官前讫,赞“礼毕。” 嘉靖十一年、别建太岁坛,专祀太岁
按《春明梦馀录》:“嘉靖十一年,即山川坛为天神地祇 二坛,以仲秋中旬致祭。别建太岁坛,专祀太岁。东庑 为春秋月将,西庑为夏冬月将,各二坛。前为拜殿宰 牲亭。南为川井,即山川坛旧井,有龙蛰其中。坛西南 有先农坛,东旗纛庙,坛南籍田在焉。”〈又〉太岁坛,在山 川坛内,中为太岁坛。东西两庑,南为拜殿,殿之东南 砌燎炉,殿之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亭南为川井,外 四天门。东门外为斋宫,銮驾库外为东文门。
穆宗隆庆元年罢神祇坛仍祀太岁
按《明会典》:“隆庆元年,议罢神祇坛,惟太岁、月将特祭 于山川坛如故。”
皇清
顺治元年
《大清会典》。顺治元年题定。
太岁坛:在正阳门外,神祇坛内。每年正月初旬吉。
日:十二月,岁暮,大建用二十九日,小建用二十八日,俱于时享。
太庙日致祭
一前期礼部题“请遣太常寺堂官一员行礼。” 今由太常寺
一前期一日、太常寺官、用白纸糊版、黄纸镶边、墨书祝文、送至
太岁坛神库内安设如常仪。
一前期一日、礼部太常寺官上香监宰牲。今由太常寺
一正殿陈设
太岁神牌,用黄纸墨书,照年建干支书“某年太岁。”
之神笼于牌上、向南、正设〈祭毕、同祝帛送焚。〉礼神帛一、白色牛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白磁爵三、磁酒盏三十、酒尊一、一两庑陈设
东庑正月神将,二月神将,三月神将,为第一坛《七》。
月神将、八月神将、《九月神将》,为第二坛,俱东设,西向。
西庑四月神将,五月神将,六月神将,为第一坛十
月神将、“十一月神将” 、“十二月神将” 、为第二坛、俱西设东向。每坛一案、每案用礼神白色帛三。其供品与
正位前同
一祭日早、太常寺官捧祝版送至
太岁坛。殿阶下甬道西安设祝案上。跪叩俱如常。
仪
一祭日早太常寺官至
神库内捧
太岁神牌
月将十二神牌奉安正殿及两庑、行礼如常仪。
一、祭日陈设毕,太常寺赞引官对。引官引承祭官进拜殿西旁门,至盥洗处。盥手毕,引至拜位前立。典仪唱“乐舞生就位” ,执事官各司其事。武舞生引进,赞引官赞“就位” ,承祭官就位。典仪唱“迎神” ,协律郎唱“举迎神,乐奏《保平之章》” ,乐作。赞引官赞“跪,叩,兴。” 承祭官行二跪六叩头礼,兴,乐止。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 协律郎唱“举初献乐。奏《安平之章》。” 乐作。奠帛官于
神位前跪献。行三叩头礼。捧爵官立献毕。退。读祝
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版立。乐止。赞引
官赞“跪” ,承祭官、读祝官俱跪。典仪唱“读祝。” 读祝官读毕,捧祝文置祝案上,三叩头,退。乐作。赞引官赞“叩,兴。” 承祭官行三叩头礼,兴,乐止,武舞生引退,文舞生引进。典仪唱“行亚献礼。” 协律郎唱“举亚献,乐奏《中平之章》” ,乐作,捧爵官献爵如初献仪。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 协律郎唱“举终献,乐奏《肃平之章》” ,乐作,捧爵官献爵如亚献仪。乐止,文舞生引退。典仪唱“赐《福胙》。” 赞引官赞“跪” ,承祭官跪。乐舞生二名捧酒胙跪于右,又二名跪于左。赞引官赞“饮福酒。” 承祭官受酒,拱举授于左;接爵,乐舞生。赞引官赞“受胙” ;承祭官受胙,拱举授于左;接胙,乐舞生俱退。赞引官赞:“叩,兴。” 承祭官行三叩头礼,兴。次行谢福胙礼。赞引官赞:“跪,叩,兴。” 承祭官行二跪六叩头礼,兴。典仪唱“彻馔” ,协律郎唱“举彻馔,乐奏《雍平之章》” ,乐作。乐止。典仪唱“送神” ,协律郎唱“举送神,乐奏《宁平之章》” ,乐作。赞引官赞:“跪,叩,兴。” 承祭官行二跪六叩头礼,兴,乐止。典仪唱“捧祝帛馔恭送燎位。” 捧祝帛官一跪三叩头,捧黄纸。
神位并祝帛。捧香馔官跪捧、不叩两庑帛馔依次
捧送承祭官退立拜位之西。俟祝帛捧过、仍复位立。典仪唱“望燎。” 赞引官赞“诣望燎位。” 引至燎位立。俟。
神位祝帛焚半。赞引官赞“礼毕、退。”
一祭毕、捧牌位官执事乐舞生、各诣位前一跪三叩头、捧起
神牌送至
神库内奉安。上香如常仪
太岁坛祭祀图
太岁坛陈设图
四季月将陈设图同
太岁祀典部艺文一
景灵宫修盖神御殿上梁《祭告太岁已下诸神祝文 》宋王安石
伏以钦奉仙游,肇营宝构。举修梁而揆日,具蠲肴以 宁神。祓此后艰,仰繄天祐。
太岁祀典部艺文二〈诗〉
祭太岁乐章 。《明会典》。
吉日良辰,祀典式陈。辅国佑民,太岁尊神。四时月将, 功曹司辰。“濯濯厥灵,昭鉴我心。以候以迎,来格来歆。”
太岁祀典部杂录
馀冬序录。国初肇祀太岁,礼官杂议,因及阴阳家说 十二时所直之神。太祖乃定祭太岁于山川坛之正 殿,而以春夏秋冬四月将,分祀两庑。或谓月将非经 见者,按《礼祭法》,“埋少牢于泰昭,祭时也。相近于坎坛, 祭寒暑也。”太岁实统四时,而月将四时之候,寒暑行 焉。今祭太岁、月将,则四时与寒暑之神也。载诸祀典, 熟谓非经见耶?
城隍祀典部汇考
吴
吴大帝赤乌二年建城隍庙于芜湖
按《三国吴志孙权传》不载。按《春明梦馀录》,“芜湖城 隍庙,建于赤乌二年。”
按《太平府志》:“城隍庙在府治东承流坊,始于吴赤乌 二年创建,历代增修。”
后唐
废帝清泰元年诏封杭州等处城隍王号
按,《五代史唐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清泰元年十 一月,“诏杭州城隍神改封顺义保宁王,湖州城隍神 封阜俗安成王,越州城隍神封兴德保𬮱王。”从两浙 节度使钱元瓘奏也。
后汉
隐帝乾祐三年封蒙州城隍为灵感王
按《五代史汉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汉隐帝乾祐 三年八月,以蒙州城隍神为灵感王,从湖南请也。时 海贼攻州城,州人祷于神,城得不陷,故有是请。”
宋
太祖建隆元年太祖平泽潞祭城隍征扬州河东并用此礼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按《礼志》云云。
建隆四年十一月,诏“以郊祀前一日遣官春告城隍 如仪。”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按《礼志》云云。
元
世祖至元五年正月庚子上都建城隍庙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文宗天历二年加封大都城隍号
按《元史文宗本纪》:“天历二年八月,加封上都城隍神 为护国保宁王,夫人为护国保宁王妃。”
明
太祖洪武二年建都城隍庙封京师及天下城隍诏与太岁等神合祀一坛
按《明会典》:都城隍庙,洪武二年,封京都城隍祀之。 按《图书编》:洪武二年,封京师及天下城隍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二年,以城隍止合祀于城南诸 神,享祀之所,未有坛壝,非隆敬神祇之道。命礼官考 古制以闻。礼官奏:“城隍之祀,莫详所始,先儒谓既有 社矣,不应复有城隍。故唐李阳冰谓城隍神祀典无 之,惟吴越有”之。然成都城隍祠,太和中李德裕所建, 张说有《祭城隍文》,杜牧有《祭黄州城隍文》,则不独吴 越为然。又芜湖城隍祠建于吴赤乌二年,高齐慕容 俨、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书于史,又不独唐而已。宋 以来,其祀遍天下,或赐庙额,或颁封爵,至或迁就附 会,各指一人以为神之姓名,如镇江、庆元、宁国、太平、 华亭、芜湖等郡邑皆以为纪信龙,且赣袁、瑞吉、建昌、 临江、南康皆以为灌婴是也。张说《祭荆州城隍文》曰: “致和产物,助天育人。”张九龄《祭洪州城隍文》曰:“方隅 是保,甿庶是依。”则历代崇祀之意有在也。今国家开 创之初,尝以京都城隍及天下城隍祀于城南。享祀 之所,既非专祀,又室而不坛,非理“所宜。今宜以城隍 及太岁、风雨等合为一坛,春秋祀之。”诏可。
按《续文献通考》:国初都城隍之神,岁以五月十一日 为神之诞辰,及万寿圣节,各遣官致祭。后倪岳上疏 云:“庙祀城隍之神,本非人鬼,安得诞辰?”可谓妄谬。每 岁南郊大祀坛、八月山川坛俱有合祭之礼,事体已 重,比于天下府州县之祭不同。所有前项祭告,烦渎 无据。遂罢之。
洪武三年、正《城隍》号。命从祀于“山川坛。”
按《明会典》云云。
洪武二十年,改建城隍庙。
按《春明梦馀录》:洪武二十年,改建城隍庙,诏刘三吾 曰:“朕设京师城隍,俾统若府州县之神,以监察民之 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侥幸而免。”其书所由 于石。
洪武二十一年,命都城隍春祭附于郊,秋祭仍旧。 按《明会典》:“洪武二十一年,春附祭于郊,秋祭仍旧。后 又罢。惟每岁八月祭帝王后一日,遣南京太常寺官 祭。”
宣宗宣德十年定新官到任祀诸神于城隍庙
按《明会典》:“宣德十年奏准各布政司、按察司、府、州、县 新官到任,于本处城隍庙会请应祀诸神,用羊、豕二 牲总祀。”
世宗嘉靖九年罢都城隍郊坛从祀岁以仲秋祭于庙
按《明会典》:“都城隍庙,旧从祀于郊坛。圣诞及五月十 一日,遣太常寺官祭于其庙。嘉靖九年,罢从祀,增庙 祭一坛。每岁仲秋祭神祇日用犊一、羊一、豕一、铏二、 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帛一。遣官诣庙致祭。国有大事 则告。”
按《日下旧闻》:嘉靖九年改定风云雷雨神牌,次序曰 云雨风雷,上曰云雨风雷,天神也;岳镇海渎,地祇也; 城隍,人鬼也,焉可杂于一坛而祭之。议以城隍之神 归之本庙,于常祭外添祭一坛。
皇清
顺治二年
《大清会典》。顺治二年八月二十七日,祭
“城隍之神、遣太常寺堂官行礼。” 是后岁以为常。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顺治八年题准,凡遇
万寿圣节、遣官致祭
一每年二次致祭。前期礼部题请、今由太常寺。一《祝文》白纸糊版、黄纸镶边墨书。太常寺官捧送庙内安设如常仪
一位前陈设“礼神制帛一、白色白磁爵三、牛一、羊一、豕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
万寿节日,供品果品五:核桃、荔枝、圆眼枣、栗各一盘。
酒一尊
一、正祭日,供设毕,教坊司作乐。赞引官引承祭官进左旁门,至盥洗所。盥洗毕,引至殿内行礼处立。典仪唱:“执事官各司其事。” 赞引官赞:“就位” ,承祭官就拜位立。典仪唱:“迎神。” 司香官捧香盒跪于炉左。赞引官引承祭官就香炉前立。赞:“上香” ,承祭官上柱香于炉内。又三上块香毕,赞引官赞:“复位” ,承祭官复位,立。赞引官赞“跪、叩、兴。” 承祭官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 捧帛官跪,献毕,三叩头,退。执爵官立献爵于案上正中,退。读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头,捧祝文立。赞引官赞“跪。” 承祭官、读祝官俱跪。赞“读祝。” 读祝官读毕,捧祝文至。
神位前跪安帛匣上、三叩头、退。赞引官赞“叩、兴、承”
祭官行三叩头礼,兴。典仪唱:“行亚献礼。” 执爵官献爵如初献仪,献于案左退。典仪唱:“行终献礼。” 执爵官献爵如亚献仪,献于案右退。典仪唱:“送神。” 赞引官赞:“跪、叩、兴。” 承祭官行三跪九叩头礼,兴。典仪唱:“捧祝帛恭诣燎位。” 捧祝帛官至。
“神位前、一跪三叩头、捧起祝帛。司香官跪捧香” 、不
叩依次送至燎所。承祭官退至西旁立。俟祝帛过、仍复位立。赞引官赞“诣望燎位。” 承祭官至燎位立。焚祝帛半。赞引官赞“礼毕。” 各退。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康熙元年,令奉天府州县设立。”
城隍、土地神庙、照例致祭。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康熙四年,令锦州府州县设立”
城隍、土地神庙、如奉天府例
城隍祀典部总论
《大学衍义》补。
《国家常祀之礼》
太祖皇帝敕封鉴察司民城隍,制词曰:“帝王受天明 命,行政教于天下,必有生圣之瑞,受命之符。此天示 不言之妙,而人见闻所及者也。神司淑慝,为天降祥, 亦必受天之命。所谓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天理人心, 其致一也。朕君四方,虽明智弗类,代天理物之道,实 罄于衷,思应天命,此神所鉴而简在帝心者。君道之” 大,惟典神。天有其举之,承事惟谨。某州城隍,聪明正 直,圣不可知,固有超于高城深池之表者。世之崇于 神者则然,神受于天者盖不知也。兹于临御之初,与 天下更始,《凡城隍之神,皆新其命》。
臣按:城隍之名不经见而史亦不书,惟唐李阳冰有《当涂县城隍庙记》。阳冰唐开元以后人,则在唐已有矣,因其名而求其义,伏读圣制所谓“超于高城深池之表” ,则是神之司乃城隍之主者。夫天地间有一物则有一神,山林有山林之神,川谷有川谷之神,聚一方之民而为高城深池以卫之,必有所以主之者,此“城隍之神所以神欤?” 国初承前代之旧,洪武元年皆加以封爵,府曰公,州曰侯,县曰伯。三年诏革去封号,止称某府某州某县城隍之神。是年六月二十一日,又降旨,各处城隍庙屏去闲杂神道。越二日又降,命各府州县城隍庙宇,俱如其公廨,设公座笔砚,如其守令造为木主,毁其塑像舁置水中,取其泥涂壁,绘以云山,其在两庑如之。京师既以其神祔享于山川坛,又设为庙宇,命京尹主其祭。府州县者,守令主之。新官到任,则俾其与神誓。按《周礼》有司民之祭,今国初诏封其神为鉴察司民,意或有取于此。欤制词有云:“明有礼乐,幽有鬼神。” 盖置守令以治民生于昭昭之际,设城隍以司民命于冥冥之中,而加之以鉴察之名,而又俾有司到任之初,特与神誓。盖又付之鉴视、纠察之任,使有民社者不敢以非理厉吾民也。我圣祖主典神人,兼用礼乐、鬼神以为治,幽明之间各受其职,其所以克相上帝、宠绥万方者至矣。
春明梦馀录
《论城隍》
城隍之名见于《易》,若庙祀则莫究其始。唐李阳冰谓 城隍神祀典无之,惟吴越有尔。宋赵与时辩其非,以 为成都城隍祠,太和中李德裕建。李白作《韦鄂州碑》, 有城隍祠。又杜牧刺黄州,韩愈刺潮州,麹信陵刺舒 州,皆有城隍之祭,则不独吴越然矣。而芜湖城隍祠 建于吴赤乌二年,则又不独唐而已。《记》曰:“天子大蜡 八,伊耆氏始为蜡。”注曰:“伊耆氏,尧也。”盖蜡祭八神,水 庸居七,水则隍也,庸则城也,此正城隍之祭之始。《春 秋传》郑灾,祈于四鄘,宋灾用马于四鄘,皆其证也。庸 字不同,古通用耳。由是观之,城隍之祭,盖始于尧矣。
城隍祀典部艺文
《祭城隍文 》唐·张说
维大唐开元五年岁次丁巳四月庚午朔二十日己 丑,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燕国公张说,谨以清 酌之奠,敢“昭告于城隍之神。山泽以通气为灵,城隍 以积阴为德。政和产物,助天育人。人之仰恩,是关礼 典。说恭承朝命,纲纪南邦,式崇荐礼,以展勤敬。庶降 福四甿,式登百谷。猛兽不搏,毒蛊不噬。精诚感通,昭”
鉴非远。尚飨祭洪州城隍神祈晴文 张九龄
“维开元十五年岁次丁卯六月壬寅朔十日辛亥,中 散大夫使持节都督洪州诸军事洪州刺史上柱国 曲江县开国男张九龄,谨以清酌脯醢之奠,敬祭于 城隍之神。恭惟明神,懿此潜德,城池是保,甿庶是依, 精灵以康,正直攸好。”九龄忝牧兹郡,敢忘在公,道虽 隔于幽明,事或同于表里。今水潦所降,亦惟其时,而 淫雨不止,恐害嘉谷。谷者,人之所以为命。人者,神之 所以有祀。祀不可以为利,义不可以不福。阖境山川, 能致云雨。岂无节制,预达精诚,以时弭灾,无或失稔, 则理人有助,是有望于神明。尚飨。
祭城隍神祈雨文 杜牧
“下土之人,天实有之。五谷丰实,寒暑合节,天实生之。 苗方甲而水湮之,苗方秀而旱莠之,饥则必死,天实 杀之。天实有人。生之孰敢言天之仁?杀之孰敢言天 之不仁?刺史吏也,三岁一交,如彼管库,敢有其宝玉? 如彼传舍,敢治其居屋?”东海孝妇,吏冤杀之,天实冤 之,杀吏可也。东海之人,于妇何辜,而三年旱之?刺史 “性愚,治或不至,厉其身可也,绝其命可也。凶恶殃罚, 止当其身。胡为降旱,毒彼百姓。谨书诚恳,布之于神。 神能格天,为我申闻。”
祭桂州城隍神祝文 李商隐
“维大中元年岁次丁卯八月甲午朔二十七日庚申, 桂州管内都防御观察处置等使正议大夫使持节 桂州诸军事桂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 鱼袋郑某,谨遣直官摄功曹参军文林郎守阳朔县 令庄敬质,谨以旨酒庶馐之奠,祭于城隍之神。浚洫 崇墉,所以固吾圉;春祈秋报,所以辅农功。今白露雷” 收,虫坏水涸,念时晹而时雨,将乃积而乃仓。敢以吉 辰,式陈常典。神其保兹正直,歆彼馨香,聿念前修,勿 亏明鉴。昔房豹变乐陵之井味,任延易九真之风土, 岂独人谋,抑由冥助。今犹古也,神实听之。
为安平公兖州祭城隍文 前人
年月日,致祭于城隍之神:“四民攸居,是分都邑。五兵 未息,爰假金汤。神受命上元,守职兹土。拥长云之垒, 提却月之宫。张主威灵,弹厌氛祲。某方宣朝旨,永总 藩条。帐中之位既安,幕内之筹敢失。神其守同石堡, 护等玉关长令,崒若岸焉,无使复于隍也。”
为怀州李使君祭城隍文 前人
某谬蒙朝奖,叨领藩条。熊轼初临,虎符适至,敢资灵 于水土,冀同固于金汤。况彼潞人,实逆天理。固承明 之地,以作巢窠,驱庶乐之民,以为蟊贼,一至于此,其 能久乎?惟神广扇威灵,划开声势,但犯境者望飞鸟 而自遁,此滔天者,听唳鹤以虚声。崇墉载严,巨壍无 壅。今来古往,永无川竭之因;万岁千秋,莫有土崩之 事。“神其听之,无易我言。”
城隍祀典部纪事
《北齐书慕容俨传》,“清河王岳帅师江上,遣俨镇郢城。 始入便为梁大都督。侯瑱、任约率水陆军奄至城下。 俨随方备御,瑱等不能克。又于上流鹦鹉洲上造荻 葓,竟数里以塞船路,人信俱绝。城守孤悬,众情危惧。 俨道以忠义,又悦以安之。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 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 请,冀获冥祐。须臾,冲风欻起,惊涛涌激,漂断荻葓约。 复以铁锁连缉,防御弥切。俨还共祈请,风浪夜惊,复 以断绝。如此者再三。城人大喜,以为神助。
《宋史苏缄传》:“缄知邕州,蛮入寇,城陷,亟还州治,杀其 家三十六人,纵火自焚。缄没后,交人谋寇桂州,行数 舍,其众见大兵从北来,呼曰:‘苏城隍,领兵来报怨,惧 而引归,邕人为缄立祠’。”
城隍祀典部杂录
《图书编》:“城隍之祀,莫详事始。宋以来,其祀遍天下,或 锡庙额,或颁封爵。张说”《祭荆州城隍文》曰:“致和产物, 助天育人。”张九龄《祭洪州城隍文》曰:“城池是保,甿庶 是依。”则前代崇祀之意有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