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三百二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百二十七卷
经济汇编 礼仪典 第三百二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百二十七卷目录

     冠服部汇考十一

      书经顾命

      诗经王风大车 曹风候人 豳风狼跋 小雅六月 采𦬊 车攻 斯干 瞻彼洛

      矣 采菽

      礼记曲礼 王制 月令 礼器 郊特牲 内则 儒行 玉藻

      三礼图一大裘图说 衮冕图说 鷩冕图说 毳冕图说 𫄨冕图说 元冕图

      说 韦弁图说 皮弁图说 冠弁图说 元端图说 三公毳冕图说 上公衮冕图说

      侯伯鷩冕图说 子男毳冕图说 𫄨冕图说 卿大夫元冕图说 爵弁图说 皮弁图说

       诸侯朝服图说 士元端图说

    礼仪典第三百二十七卷

    冠服部汇考十一

    《书经》

    《顾命》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四人綦弁,执戈,上刃, 夹两阶戺。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 西堂。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 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

    蔡注弁,士服。雀弁,赤色弁也。綦弁,以文鹿子皮为之。冕,大夫服。大全唐孔氏曰:“垂旒为冕,无旒为弁。弁、冕版皆广八寸,长尺六寸,前圆后方。”

    王“麻冕黼裳,由宾阶𬯀。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

    蔡注麻冕三十,升麻为冕也。康王吉服,自西阶升堂,以受先王之命,故由宾阶也。蚁,元色,公卿大夫及诸侯皆同服,亦庙中之礼。 吕氏曰:“麻冕黼裳,王祭服也。卿士、邦君祭服之裳皆𫄸。今蚁裳者,盖无事于奠祝,不欲纯用吉服;有位于班列,不可纯用凶服。酌吉凶之间,示礼之变也。”大全夏氏曰:“麻冕用极细布,即衮冕。” 苏氏曰:“麻冕之裳四章,此独用黼,示变也。” 唐孔氏曰:“《礼祭服》,皆元衣𫄸裳;𫄸,赤色之浅者。蚁色元,如蚁也。”

    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 瑁。”

    蔡注彤,𫄸也。太保受遗,太史奉册,太宗相礼,故皆祭服也。大全苏氏曰:“《彤裳》亦变也。彤,赤色。”

    《诗经》

    《王风大车》

    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大车啍啍,毳衣如𫞩。

    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服毳冕以决讼。𫞩,赪也。“古者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巡行邦国,而决男女之讼”,则是子男入为大夫者,《毳衣》之属,衣缋而裳绣,皆有五色焉,其青者如鵻。正义郭璞曰:“菼,草色如鵻,在青白之间。《春官司服》曰:‘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卿大夫之服,自元冕而下,则大夫不服毳冕。传又解其得服之意,天子大夫四命,其出封五命,如子男之服,故得服毳冕也。出封谓出于封畿,非封为诸侯也。尊王命而重其使,出于封畿,即得加命,反于朝廷,还服其本’。”古天子大夫服毳冕以决讼,是子男而入为大夫者也。王朝之卿大夫出封于畿外,褒有德,加一等,使卿为侯伯,大夫为子男。其诸侯入于王朝为卿、大夫者,以其本爵仍存,直以入仕为荣耳,不复更加其命数。故侯伯入为卿,子男入为大夫。诸侯之数众,王朝之官少,或亦侯伯为大夫,非惟子男耳。以其本爵先尊,服其本国之服,故《郑志》答赵商云:“诸侯入为卿大夫,与在朝仕者异,各依本国,如其命数。”此子男为大夫,仍得服毳冕也。又解:毳衣之色所以得如菼者,以毳衣之属,衣则画绘为之,裳则刺绣为之,由皆有五色,其青者则如鵻,故得如菼也。言毳衣之属者,自毳以上当有衮冕、鷩冕与毳冕之服,其衣皆用缋也。若𫄨冕,则衣刺粉米惟用绣。元冕则衣无文,不复用绣,明毳衣之属,正谓衮、鷩耳。知衣缋裳绣者,《考工记》言画缋之事,则缋谓画之也。《皋陶谟》云:“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𫄨绣。”于华虫以上言作缋,明画为缋文;宗彝以下言𫄨绣,明是𫄨为绣文。但王者相变,礼制不同。周法火与宗彝亦画而为衣,不复在裳。故郑于《司服》引《尚书》以校之,《周礼》考之而立说云:“古者天子冕服十二章,至周而以日月星辰画于旌旗。而冕服九章,登龙于山,登火于宗彝。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缋,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𫄨以为绣,则衮之

    “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鷩画以雉,谓华虫也,其衣三章,裳四章,凡七也。毳画虎蜼,谓宗彝也,其衣三章,裳二章,凡五也。𫄨,刺粉米,无画也,其衣一章,裳二章,凡三也。元者,衣无文,裳刺黻而已,是以谓之元焉。”如郑此言,是毳以上则衣用缋,𫄨冕则衣亦绣也。知绣皆有五色者,《考工记》曰:“画缋之事杂五色。”又曰:“五色备谓之绣。”是缋绣皆五色,其青者如鵻,其赤者如赪,故二章各举其一耳。朱注:毳,衣之属,衣绘而裳绣,五色皆备,其青者如菼。大全刘氏曰:“毳衣以宗彝为首,盖画虎蜼。虎蜼浅毛,故谓毳。” 安成刘氏曰:“《毳衣》所画者三章,宗彝也、藻也,粉米也。裳所绣者二章,黼也、黻也。所画所绣,皆备五色。”

    曹风候人

    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芾,韠也。一命“缊芾黝珩,再命赤芾黝珩,三命赤芾葱珩”,大夫以上,赤芾乘轩。正义桓二年《左传》云:“衮冕黻珽。”则芾是配冕之服。《易·困卦》·九五:“困于赤芾,利用享祀。”则芾服祭祀所用也。《士冠礼》“陈服皮弁素韠,元端爵韠。”则韠之所用,不施于祭服矣。《玉藻》说韠之制云:“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书传》更不见芾之别制,明芾之形制亦同于韠,但尊祭服,异其名耳。言赤芾者,以其形制大同,故举类以晓人。其礼别言之,则祭服谓之芾,他服谓之韠,二者不同也。“一命缊芾黝珩,再命赤芾黝珩,三命赤芾葱珩”,皆《玉藻》文。彼注云:“元冕爵弁服之。”韠尊祭服,异其名耳。韨之言蔽也。缊,赤黄之间色,所谓韨也。珩,佩玉之珩也。黑谓之黝,青谓之葱。《周礼》:公侯伯之卿三命,下大夫再“命,上士一命。”然则曹为伯爵,大夫再命,是大夫以上皆服赤芾,于法又得乘轩,故连言之。

    《豳风狼跋》

    赤舄几几?

    朱注“赤舄”,冕服之舄也。几几,安重貌。大全郑氏曰:“舄有三等,赤舄为上。冕服之舄,《诗》云:‘王锡韩侯,元衮赤舄’”,则诸侯与王同。复下曰舄,襌下曰屦。 庐陵李氏曰:“天子诸侯冕服用舄,他服用屦。”

    《小雅六月》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朱注《常服》,戎事之常服。以𩎟韦为弁,又以为衣,而素裳白舄也。大全《周礼·司服》曰:“凡兵事,韦弁服。” 庐陵李氏曰:“皮去毛熟治曰韦。𩎟,赤色也。凡衣同冠色衣韎韦,则弁亦韎韦也。皮弁服,素裳白舄。韦弁服,亦与之同也。”

    《采𦬊》

    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朱注命服,天子所命之服也。朱芾,黄朱之芾也。皇犹煌煌也。玱,玉声。葱苍色如葱者也。珩,佩首横玉也。《礼》:三命:“赤芾葱珩。”大全孔氏曰:“三命至九命皆葱珩,非谓方叔唯三命也。”

    《车攻》

    “赤芾金舄”,会同有绎。

    “诸侯赤芾金舄。”舄,达屦也。《金舄》,黄朱色也。《天官·屦人》注云:“舄有三等,金舄为上。冕服之舄下有白舄、黑舄。”此云金舄者,即礼之赤舄也,故笺云:“黄朱色,加金为饰,故谓之金舄。”白舄、黑舄,犹有在其上者,为尊未达。其赤舄则所尊莫是过,故云达屦,言是屦之最上达者也。此舄也,而曰屦屦通名,以舄是祭服,尊卑异之耳,故屦人兼掌屦舄,是屦为通名也。

    《斯干》

    “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朱注《芾》,天子纯朱,诸侯黄朱。大全东荚吕氏曰:《白虎通》云:“芾者,蔽也,行以蔽前,天子朱芾,诸侯赤芾,以韦为之,上广一尺,下广二尺。”

    《瞻彼洛矣》

    𩎟韐有奭,以作六师。

    朱注韎,茅蒐所染色也。韐,韠也,合韦为之,《周官》所谓“韦弁,兵事之服也。”奭,赤貌。言天子至此洛水之上,御戎服而起六师也。

    《采菽》

    又何予之,元衮及黼。

    朱注《元衮》,元衣而画以卷龙也。黼,如斧形,刺之于裳也。周制,诸公衮冕九章,侯伯鷩冕七章,则自华虫以下。子男毳冕五章。衣自宗彝以下,而裳黼黻。孤卿𫄨冕三章,则衣粉米而裳黼黻。大夫元冕,则元衣黻裳而已。大全郑氏曰:“一曰龙,二曰山,三曰华虫,四曰火,五曰宗彝,皆画;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绣。衣五章,裳四章。”鷩画以雉,谓华虫也。其衣三章,裳四章,毳画虎蜼,谓宗彝也。其衣三章,裳二章。𫄨刺粉米,无画也。衣一章,裳二章也。元者,衣无文,裳刺黻而已,是以谓元焉。凡冕服皆元衣

    “𫄸裳五服同冕” 者,首饰尊也。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芾,太古蔽膝之象也。冕服谓之芾,其他服谓之韠,以韦为之。其制: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胫本曰“股邪”幅,如今行縢也。逼束其胫,自足至膝,故曰“在下。”正义《易乾凿度》注云:“古者田渔而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后王易之以布帛,而犹存其蔽前者,重古道不忘本。”是说芾之元由也。《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则易之以布帛。”自黄帝以后推此,则太古蔽膝,伏羲时也。后王为芾,象太古之蔽膝。未知起自何代。《明堂位》曰:“有虞氏服韨。”注云:“舜始作之,以尊祭服。”言始尊祭服,异其名,未必此时始存象也。知“冕服谓之芾,其他服谓之韠”者,以士之有爵弁,犹大夫以上有冕也。士有𩎟韐,犹大夫以上有芾也。《士冠礼》:“陈服于房中,爵弁韎韐,皮弁,素韠,元端,爵韠。”《杂记》云:“士弁而祭于公”,即爵弁也。士服爵弁,以韎韐配之,则服冕者以芾配之,故知冕服谓之芾,士服皮弁元端,皆服韠。韨韠俱是蔽膝之象,其制则同,俱尊祭服,异其名耳。古者衣皮,此存其象,故知以韦为之。故《礼记·玉藻》“韠,君朱,大夫素,士爵韦。”上云韠下总以韦结之,故知以韦上广一尺,下广二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此《玉藻》文也。彼论韠,此言韨,而引之者,明此二者色异而制同也。又言“胫本曰股”者,明邪幅在下,在股之下,古今名异。欲以今晓人,故曰邪幅如今。行縢。《说文》云:“縢,缄也。”名行縢者,言行而缄束之,故云逼其胫也。

    《礼记》

    《曲礼》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陈注古人之衣,近体有袍襗之属,其外有裘。夏月则衣葛,或裘或葛,其上皆有裼衣。裼衣上有袭衣,袭衣之上有常著之服,则《皮弁服》及《深衣》之属是也。掩而不开谓之袭,若开而出见其裼衣则谓之裼也。“无藉”,谓圭璋特达,不加束帛,当执圭璋之时,其人则袭也。“有藉”者,谓璧琮加于束帛之上,当执璧琮时,其人则裼也。

    《王制》

    制:“三公一命衮”,若有加则赐也,不过九命。卷音衮

    陈注“制”者,言三公命服之制也。命数止于九。天子之三公八命著鷩冕。若加一命,则为上公,与王者之后同而著衮冕,故云“一命衮。”若为三公而有加衮者,是出于特恩之赐,非例当然,故云“若有加则赐”也。人臣无过九命者,《大宗伯》再命受服,与此不同。马氏曰:“三公衮服,有降龙无升龙。”

    次国之君,不过七命;小国之君,不过五命;大国之卿, 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陈注方氏曰:“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则知次国之卿再命、一命也。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则知三等之国,其大夫皆一命而已。大国对下卿言,卿指上中可知,小国特言卿,则兼三等之卿可知。言下大夫而不及上、中者,盖诸侯无中大夫,而卿即上大夫故也。前言上、中、下之所当与此不同者,位虽视其命,不能”无详略之异也。

    《月令》

    仲秋之月,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恒,制有小大, 度有长短。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

    陈注《司服》官名。“具饬”,条具而饬正之也。衣绘而裳绣,祭服之制也。小大,小则元冕之一章;大则衮冕之九章也。长短,谓衣长而裳短也。各有剂量,必率循故法,不得更为新异也。冠与带,亦各有常制,因造衣并作之。

    《礼器》

    《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元衣 𫄸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 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

    人君因天之文章以表德,德多则文备,故天子龙衮,诸侯以下,文稍少也。然《周礼》上公亦衮,侯伯鷩,子男毳,孤卿𫄨,大夫元,士爵弁,元衣𫄸裳。今言“诸侯黼,大夫黻杂”,明夏、殷礼也。但夏、殷衣有日、月、星、辰、山、龙,今云“龙衮”者,举多文为首耳,日月之文,不及龙也。陈注“龙衮”,画龙于衮衣也。白与黑谓之黼,黼如斧形,刺之于裳。黑与青谓之黻,其状两已相背,亦刺于裳也。𫄸,赤色。冕,祭服之冠也。上元下𫄸,前后有旒,前低一寸二分,以其略俛而谓之冕。冕同而服异,一衮冕、二鷩冕、三毳冕、四𫄨冕、五元冕,各以服之异而名之耳。冕之制虽同,而旒有多少。朱、绿藻者,以朱绿二色之丝为绳也。以此绳贯玉而垂于冕以为旒,周用五采。此言“朱绿”,或是前代之制。“十有二旒”者,天子之冕,前后各十二旒,每旒十二玉,玉之色以朱白苍黄元为次,自上而下遍

    则又从朱起。衮冕十二旒,鷩冕九旒,毳冕七旒,𫄨冕五旒,元冕三旒,此数虽不同,然皆每旒十二玉缫,玉五采也。此皆周时天子之制: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亦非周制。周家旒数随命数,详见《仪礼冕弁图》疏曰:“诸侯虽九章、七章以下,其中有黼也。孤𫄨冕而下,其中有黻,故特举黼黻而言耳。” 《诗·采菽》云:“元衮及黼。” 是特言黼;《终南》云:“黻衣绣裳。” 是特言“黻” 也。陈氏曰:“藻洁而文,众采如之,故曰藻。”

    《郊特牲》

    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 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 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

    言祭以息民物,象其时物之色。季秋而草木黄落。《草笠》,以草为笠也。此诸侯所使贡献鸟兽之使者,著草笠而至王庭也。

    三王共《皮弁》素积。

    陈注皮弁,以白鹿皮为之,其服则十五升之布也。白与冠同以素为裳,而辟积其要中,故云“皮弁素积”也。三代皆以此为再加之冠服。

    《内则》

    《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缨,端 韠绅,搢笏。

    陈注栉,梳也。縰,黑缯韬发者,以縰韬发作髻讫,即横插笄以固髻。总亦缯为之,以束发之本,而垂馀于髻后,以为饰也。拂髦,振去髦上之尘也。髦用发为之,象幼时剪发为鬌之形。此所陈皆以先后之次,栉讫加縰,次加笄、加总,然后加髦。著冠,冠之缨结于颔下,以为固结之。馀者下垂。谓之緌端,元端服也。衣用缁布,而裳不同。上士元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服元端著韠,又加绅,大带也。搢,插也,插笏于带中。韠以韦为之。古者席地而坐,以临俎豆,故设蔽膝以备濡渍。韠之言蔽也,在冕服谓之黻,他服则谓之韠。 项氏曰:“髦者以发作伪髻,垂两眉之上,如今小儿用一带连双髻,横系额上是也。”

    左右佩用,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玦捍管遰 大觿木燧,逼屦,著綦。”

    陈注“纷以拭器,帨以拭手。玦著右手大指,所以钩弦而开弓体。”捍,拾也。韬左臂而收拾衣袖,以利弦也。管、笔𫸩,形制未闻。刀,室也。晴则用金燧以取火,阴则用木燧以钻火也。逼,即《诗》所谓邪幅也。逼束其胫,自足至膝,故谓之逼也。綦,屦头之饰,即絇也。著,犹施也。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衣绅, 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縏袠,大 觿木燧,衿缨綦屦,以适父母姑舅之所。”

    陈注笄,今之簪也。《衣绅》,元端绡衣之上加绅带,士妻之服也。箴管,箴在管中也。縏袠皆囊属,为贮。箴,线纩也。衿,结也。缨,香囊也。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 皆佩容臭,昧爽而朝。”

    陈注总角,总聚其发而结束之为角,童子之饰也。容臭,香物也,助为形容之饰,故言容臭,以缨㐽之,后世香囊,即其遗制。

    《儒行》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 “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 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襌衣也。此君子有道艺者所衣也。衣少所居之服,冠长所居之冠,是之谓乡。庶人襌衣。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大掖之衣,谓肘腋之所宽大。礼:大夫以上,其服侈袂,袂三尺三寸,袪尺八寸。朝祭之服,必表里不襌也。孔子若依寻常侈袂服,则哀公无由怪之。以其大袂襌衣异于士大夫常服,故问之。庶人无朝祭之事,故知襌衣袂二尺二寸。云“袪尺二寸”者,《玉藻》言深衣之制如此。今夫子著襌衣,与庶人同,其袂大与庶人异,故谓衣为逢掖也。宋有章甫之冠,按《曲礼》云:“去国三世,唯兴之日,从新国之法。”防叔奔鲁,至孔子五世,应从鲁冠,而犹著殷章甫冠者,以立为制法之主,故孔子于人所行之事,多用殷礼,不与寻常同也。礼,臣朝于君,应着朝服,而著常服者,时孔子自卫新还,哀公馆之,非是常朝,故衣冠异也。大全应氏曰:“哀公觇孔子之被服儒雅,而威仪进退,皆有与俗不同者,怪而问之。孔子不敢以儒自居也,故言不知儒服章甫。”盖缁布冠,殷世名章甫。章,明也,所以表明丈夫,故谓之章甫耳。

    《玉藻》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

    祭先王之服也。杂采曰藻。天子以五采藻为旒。“旒十有二,前后邃延”者,言皆出冕前后而垂也。天

    《子齐肩延》冕上覆也。元表𫄸里龙卷,画龙于衣。疏:“天子之旒,十有二就,每一就贯以玉,就间相去一寸,则旒长尺二寸,故垂而齐肩也。诸侯以下,各有差降,九玉者九寸,七玉者七寸,以下皆依旒数,垂而长短为差。旒垂五采玉,依饰射侯之次,从上而下,初以朱,次白,次苍,次黄,次元。五采玉既贯遍,周而复始。其三采者,先朱次白,次苍,二色者先朱后绿。”皇氏、沈氏并为此说,今依用焉。至后汉明帝时,用曹褒之说,皆用白旒珠,与古异也。延以三十升之布,染之为元,覆于冕上,出而前后以版为之,延之与版相著为一,延覆在上,是以名焉。大全马氏曰:“冕之为物,后方而前圆,后仰而前俛。有延在上,有旒在下,视之则延长,察之则深邃。服饰于下,阴也,故有六冕;衮则圆于上,阳也,故止于五冕。止于五,则大裘而冕,与衮冕一矣。盖祀昊天则大裘而加冕,飨先王则服衮而已。《周官》于祀昊天不言衮,则用衮可知也。《记》于龙衮言以祭,不言所祭,则昊天先王可”知也。先儒有云“大裘无冕衮,而其冕无旒”,不知何据?

    元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 阖门左扉,立于其中。

    “端”当为“冕”,字之误也。元衣而冕,冕服之下。朝日,春分之时也。东门、南门,皆为国门也。天子庙及路寝,皆如明堂制。明堂在国之阳,每月就其时之堂而听朔焉。卒事,反宿路寝亦如之。闰月,非常月也。听其朔于明堂门中,还处路寝门终月。知“端当为冕”者,皮弁尊次,则诸侯之朝服。又其次元端,诸侯皮弁听朔,朝服视朝,是视朝之服卑于听朔。今天子皮弁视朝,若元端听朔,则是听朔之服卑于视朝。且听朔大,视朝小,故知端为冕,是冕服之下。大全严陵方氏曰:“《经》有曰元冕,有曰《元冠》,有曰元端,何也?盖元端者,祭服、燕服之总名。衣元衣而加元冕,则为祭服;衣元衣而加元冠,则为燕服,或冠冕通谓之端。元端而朝日,则是元冕者也;元端而居,则是加元冠者也。听朔亦元冕者,敬朔事如祭故也。日生于东,故朝日于东门之外;日月合于朔,阴阳交于南,故听朔”于南门之外,即明堂是也。必曰“门之外”者,亦犹迎气于郊欤,

    《皮弁》以日视朝,遂以食。日中而馂,奏而食。日少牢,朔 月太牢。五饮:上水、浆、酒、醴、酏。卒食,元端而居,动则左 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御瞽几声之上下。年不顺成, 则天子素服,乘素车,食无乐。

    陈注“皮弁服”,天子常日视朝之服也。诸臣同此。服元者,幽阴之色,宴息向晦而服之。

    诸侯“元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听朔于太庙,朝服 以日,视朝于内朝。”

    陈注裨冕,公衮,侯伯鷩,子男毳也,朝见天子也。诸侯以元冠,缁衣素裳为朝服。凡在朝君臣,上下同服,但士服则谓之“元端”,袂广二尺二寸故也。大夫以上皆侈,袂三尺三寸。

    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 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释服,又朝服以食《特牲》三 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子卯稷 食菜羹,夫人与君同庖。

    陈注《释服》,释朝服也。大全方氏曰:“深衣,燕居之服。由朝至夕,则可以燕矣,故夕深衣而燕食焉。”

    “年不顺成君”,衣布搢本。

    陈注《衣布》,身着布衣也。士以竹为笏,而以象饰其本。搢插也,君插士之笏也。

    王后袆衣,夫人揄狄。君命屈狄。

    陈注此言后、夫人以下六等之服。袆衣色元,揄狄青,屈狄赤。六服皆衣裳相连。袆读为翚,揄狄读为摇翟。翚翟皆雉也。二衣皆刻绘为雉形,而五采画之。屈读为阙,刻形而不画,故云阙也。王后袆衣,夫人揄狄,皆本服也。“君命屈狄”,谓女君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得服屈狄也。

    再命袆衣,一命襢衣,士褖衣。

    陈注“鞠衣,黄襢衣,白褖衣黑。”袆读为“鞠。”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鞠尘,象桑叶始生之色。“再命鞠衣”者,子男之卿再命,其妻得服鞠衣也。“一命襢衣”者,子男之大夫一命,其妻得服襢衣也。士褖衣者,子男之士不命,其妻服褖衣也。

    唯“世妇命于奠茧”,其他则皆从男子。

    陈注《世妇》,天子二十七人。奠茧,献茧也。凡献物,必先奠置于地,故谓“献”为“奠。”凡妻贵因夫,故得各服其命数之服。惟世妇必俟蚕毕献茧,命之服乃服耳,他皆从夫之爵位也。

    《三礼图一》

    冕服图

    周天子吉服有九,冕服六,弁服三,凡九也。故《司服》云: “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 祭社稷五祀则𫄨冕;祭群小祀则元冕。兵事韦弁服; 视朝皮弁服。凡甸冠弁服。”又孔疏引《弁师》“掌王之五 冕,皆元冕朱里”,止言元朱而已,不言所用之物。《论语》 云:“麻冕,礼也。”盖以布衣版,上元下𫄸,取天地之色。其 长短广狭,则经传无文。《汉礼器制度》云:“冕制皆长尺 六寸,广八寸。天子已下皆同。”董巴《舆服志》云:“广七寸, 长尺二寸”,皇氏、沈氏以为诸侯之冕。应劭《汉官仪》云: “广七寸,长八寸”,皇氏、沈氏以为卿大夫之冕。若依此 言,岂董巴专记诸侯,应劭专记卿大夫,此盖随代变 易,大小不同,今依《汉礼》制度为定。谓之冕。冕者,俛也, 后高前下,有俯俛之形,故因名焉。盖以在位者失于 骄矜,欲令位弥高而志弥下,故制此冕,令贵者下贱 者也。其服旧说云天子九章,据大章而言,其章别分 小章,章依命数,则皆十二为节。上公亦九章,无升龙, 有降龙,其小章章别皆九而已。鷩冕毳冕已下皆然。 必知有小章者,若无小章,𫄨冕三章,则孤有四命六 命,卿大夫元冕一章,卿大夫中有三命、二命一命,天 子之卿六命,大夫四命。明大章中有小章,乃可得依 命数。又司马彪《汉书舆服志》云:“明帝永平二年,初诏 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之文制冕,皆前圆后方,朱里 元上,前垂四寸,后三寸。王用白玉珠十二旒;三公、诸 侯青玉七旒;卿、大夫黑玉五旒,皆有前无后,此亦汉 法耳。”今案《三礼经注》、孔、贾疏义,并诸家《礼图》,逐冕下 别各明其制度,则古今沿革可知矣。

    大裘

    大裘

    图说

    大裘者,黑羔裘也。其冕无旒,亦元表𫄸里。按《郑志》:“大 裘之上,又有元衣”,与裘同色,但无文采耳。裘下有裳, 𫄸色,朱韨,素带,朱里、朱缘,终辟。佩白玉而元组绶,赤 舄,黑絇𫄷。纯絇者,谓拘屦舄之头以为行戒。𫄷,缝中 𬘓也。纯,缘也。三者皆黑色。大裘已下,冕皆前圆后方。 天子以球玉为笏。王祀昊天上帝、五帝、昆仑、神州,皆 服大裘。

    衮冕

    衮冕

    图说

    衮冕九章,《舜典》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 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黻、𫄨绣。”此古天子冕服 十二章,王者相变,至周而以日月星辰画于旌旗,所 谓三辰旗旗,昭其明也。而冕服九章,初一曰龙,二曰 山,三曰华虫,四曰火,五曰宗彝,皆画缋于衣;次六曰 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刺绣于裳。此九章,登 “龙于山,登火于宗彝”,尊其神明也。以龙能变化,取其 神,山取其人所仰也,火取其明也。宗彝,古宗庙彝尊 名。以虎蜼画于宗彝,因号虎蜼为宗彝,故并画虎蜼 为一章。虎取其严猛,蜼取其智,遇雨以尾塞鼻,是其 智也。冕制广八寸,长尺六寸,以三十升布染之,上以 元覆冕为延,下以朱衣之,又以纽缀于冕两旁,垂之, 与武旁孔相当,以笄贯之,使得牢固。又以纮一端,先 属于左边笄上,以一头绕于颐下向上,于右边笄上 绕之。衮冕十二旒,以五采丝为之,绳贯五采玉,每旒 各十二玉,垂于冕前后,共二十四旒,计用玉二百八 十八,五采绳十二。就。就,成也,每就间盖一寸五。冕服 皆元衣𫄸裳,朱韨,素“带,朱里,又以朱绿终辟

    鷩冕

    鷩冕

    图说

    鷩冕七章,飨先公飨射之服。郑注《弁师》云:“鷩衣之冕, 缫九旒。”亦以五采缫绳贯五采玉,每旒各十二玉垂 于冕前后共一十八,计用玉二百一十六。鷩,雉名,即 华虫也。华虫,五色虫也。故一曰华虫,二曰火,三曰宗 彝,皆画于衣,四曰藻,五曰粉米,六曰黼,七曰黻,皆刺 于裳。韨带、绶舄,皆与衮冕同。

    毳冕

    毳冕

    图说

    “毳冕五章,祀四望山川之服。”案《郑义》,毳冕七旒,亦合 五采丝绳贯五采玉,每旒各十二玉,前后共十四旒, 计用玉百六十八毳。画虎蜼,谓宗彝也。故此五章,初 曰宗彝,二曰藻,三曰粉米,皆画于衣;四曰黼,五曰黻, 皆绣于裳。藻,水草也,取其文如华虫之义。粉米取其 洁,又取其养人也。粉米不可画之物,故皆刺绣于衣 与裳也。黼,诸文亦作“斧。”案《绘人职》据采色而言,白与 黑谓之黼。若据绣于物上,即为金斧之文,近刃,白近 (28)。

    銎黑则曰斧。取金斧断割之义也。青与黑为黻形则 两己相背。取臣民背恶向善、亦取君臣离合之义。

    𫄨冕

    𫄨冕

    图说

    《𫄨冕》三章,祭社稷五祀之服。孔安国以𫄨为细葛,上 刺绣。后郑读“𫄨”为“紩”,或作“黹”,本有此二文,取“紩”为正。 既读“𫄨”为“紩”,紩,刺也。𫄨之三章,粉米在衣,是不可画 之物,乃刺于衣上,故得𫄨名,则黼黻二章准绣于裳 也。其冕五旒,亦五采,藻绳十有二就,每旒各贯五采 玉十二,用玉百二十。

    元冕

    元冕

    图说

    元冕一章,祭群小祀之服。贾《疏》云:“上四衣皆元而有 画,此衣不画而无文,其衣本是一元,故独得元名。一 章,唯裳刺黻而已。其冕三旒五采,藻十二就,每旒亦 贯五采玉十二,计用玉七十二。群小祀,谓林泽、坟衍 四方百物之属

    韦弁

    韦弁

    图说

    韦弁服者,王及诸侯卿大夫之兵服。后郑云:韦弁以 韎韦为弁,又以为衣裳。《春秋传》曰“晋郤至衣韎韦之 跗注”是也。今时伍伯缇衣,古兵服之遗色矣。其跗注、 贾服等,以跗为足,跗注为注裤而属于跗。后郑读跗 为幅,注为属,以𩎟韦如布帛之幅,而连属以为衣而 表裳。贾疏云:“伍,行也。伯,长也。”谓郑见汉时宿卫者之 行长,服此重赤之衣,是古兵服“赤色”之遗象也。天子 亦以五采玉十二饰弁之缝,诸侯已下,各依命数玉 饰之。皮弁玉饰亦然。

    皮弁

    皮弁

    图说

    《士冠礼》:“皮弁服素积,缁带素韠。”注云:“以白鹿皮为冠, 象上古也。”此明上古未有布帛,衣其羽皮也。又云:“积 犹辟也,以素为裳,辟蹙其要中也。”亦用十五升布为 衣,以象弁色。盖天子素带、素韠、朱里、朱绿终辟,佩白 玉,白舄,青絇,𫄷纯。又《弁师》云:“王之皮弁,会五采玉綦, 象邸玉笄。”注云:“会,缝中也。綦读綦。綦,结也。邸谓下柢。” 梁正《张镒图》云:“弁缝十二。”贾疏引《诗会》“弁如星”,谓于 弁十二缝中,结五采玉,落落而处,状似星也。又于弁 内顶上,以象骨为柢。至三王重质不变,故王服之,以 日视朝,燕诸公甥舅视学祭菜皆服焉。贾疏云:“皮弁 韦弁同,但色异耳。”

    冠弁

    冠弁

    图说

    “田猎,则冠弁服。”后郑云:“冠弁,委貌也。委,安也。服之所 以安正容体也。”若以色言之,则曰元冠。故《士冠礼》云: “主人元冠朝服,缁带素韠。”其注云:“元冠,委貌也。”朝服, 则十五升缁布衣,素裳白舄。养老燕群臣亦服之。其 诸侯不限畿内畿外,视朝行道皆服之。天子诸侯之 卿大夫,祭其庙,亦皆同服之,但白屦为别。然则周之 《委貌》,殷之《章甫》,夏之《毋追》,并用缁布为之,故有“元冠” 之名。三代诸侯,各为朝服以行道。

    元端

    元端

    图说

    端,取其正也。士之元端衣,身长二尺二寸,袂亦长二 尺二寸。今以两边袂各属一幅于身,则广袤同也。其 袪尺二寸。大夫已上侈之,盖半而益一,然则其袂三 尺三寸,袪尺八寸。《司服》云:“齐有元端。”《张镒图》云:“天子 齐元衣、元冠、元裳、黑韠、素带,朱绿终辟。佩白玉,黑舄、 赤絇𫄷纯。诸侯唯佩山元玉为别。燕居,朱裳、朱韠、赤 舄、黑絇。”𫄷纯。卿大夫素裳,上士元裳,中士黄裳,下士 杂裳,前元后黄。大夫已上,朝夕服之。惟士夕服之。夕 者,若今晡上视事耳。

    三公毳冕

    三公毳冕

    图说

    “三公八命而下服毳冕”者,案《射人职》掌三公孤卿之 位,三公北面,孤东面,卿大夫西面。以三公臣中最尊, 故屈使北面答君也。其贽执璧,与子男同制,故服毳 冕,与子男同也。虽从毳冕五章,其旒与小章皆依命 数,此所谓屈而伸者也。玉缫亦皆三采,每缫八成则 八旒。每旒八玉,计用瑉玉百二十八。诸家礼图皆不 载三公之冕。臣崇义案:《弁师》注于命爵之中,独着“孤 缫四就,用玉三十二。”仰推王之三孤六命,上极三公, 缫玉形制,彩绘章数,触类可知。故特图于上公衮冕 之右,亦内外之次也。

    上公衮冕

    上公衮冕

    图说

    《司服》云:“公之服自衮冕而下。”注云:“自公衮冕至卿大 夫之元冕,皆朝聘天子及助祭之服。诸侯非二王后, 其馀皆元冕而祭。”又《弁师》云:“诸公之缫斿九就,瑉玉 三采,其馀如王之事,缫斿皆就,玉瑱、玉笄。”注云:“三采, 朱白苍,其馀延纽皆元覆朱里,与王同。缫斿就皆三 采。”每缫九成,则九斿,每斿九玉,计用玉百六十二。其 五冕之版亦广八寸,长尺六寸,前圆后方。《入觐礼》注 云:“公衮有降龙,无升龙。”又《明堂位注》:“韨画山火而无 龙。”《祭义》云:“诸侯冕而青纮。”《玉藻》云:“笏,诸侯以象。”又曰: “荼,前屈后直。”《张镒图》云:“其服元衣𫄸裳,朱韨素带,朱 绿终辟,佩山元玉,朱组绶,赤舄黑絇,𫄷纯。”其方伯及 王之子弟出封侯伯,皆得服之,朝王助祭焉。

    侯伯鷩冕

    侯伯鷩冕

    图说

    《司服》云:“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弁师》注云:“侯伯缫七 就,缫玉皆三采。”每缫七成,则七斿,每斿亦贯七瑉玉, 计用玉九十八韨,带绶舄皆与上公同。王祀昊天上 帝,助祭及朝王皆服之。王者之后方伯,王之子弟封 为侯伯者皆服之,以助王祭先公及飨射。

    子男毳冕

    子男毳冕

    图说

    《司服》云:“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又《弁师》注云:“子男缫 五就,缫玉皆三采。每缫五成则五斿”,每斿亦贯五瑉, 玉计用五十韨。带、绶舄皆与侯伯同。若朝王及助王 祀昊天上帝、祭先王先公,飨射、祭四望山川及自祭 四望山川,皆服之。王者之后方伯,王之子弟封为侯 伯者,皆服之,以助王祭四望山川。

    𫄨冕

    𫄨冕

    图说

    《典命》云:“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又《司服》云: “孤之服自𫄨冕而下。”郑注《弁师》云:“孤缫四就,缫玉皆 朱绿,用玉三十二。其服三章,元衣𫄸裳,朱韨素带,元 华辟,垂佩,水苍玉缁组绶,赤舄,黑絇𫄷,纯服,以助祭 社稷。”又《张镒图》云:“天子孤及卿皆六命,则同𫄨冕之 服三章,小章则画六。上公及王之三公、二王之后、二” 伯,九州之牧。侯伯,王之同姓,封为侯伯者服之,以助 王祭社。又《玉藻》云:“笏大夫鱼须文竹。”孤亦同焉。

    卿大夫元冕

    卿大夫元冕

    图说

    《司服》云:“卿大夫之服,自元冕而下。”注云:“朝聘,天子及 助祭之服。诸侯非二王之后,其馀皆元冕而祭。”又《弁 师》注云:“三命之卿,缫三就,缫玉赤朱绿,用玉十八。再 命之大夫,缫再就,缫玉亦朱绿,用玉八。”若王朝之大 夫,上公之卿,得用三就之缫玉;公之大夫、子男之卿 再命者,得用再就之缫玉。其服皆元冕一章,小章各 依命数。元衣𫄸裳,朱韨素带,《元华辟》,垂佩水,苍玉缁 组绶,赤舄,黑絇𫄷纯。二伯,九州之牧,王之同姓封为 侯伯者,助王祭,群小祀、视朔朝日,皆服之。

    爵弁

    爵弁

    图说

    爵弁,制如冕,但无旒为异。《士冠礼》注云:“爵弁者,冕之 次”,谓尊卑次冕也。张镒退于韦弁之下,亦非宜也。其 弁版亦广八寸,长尺六寸,前圆后方。弁上覆大冕,俱 用三十升布。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然,里亦𫄸色。一 命大夫之冕,亦无旒,其制与爵弁不殊。得名冕者,一 命大夫之冕,虽无旒,亦前低一寸二分,故得冕称。其 爵弁则前后平,故不得冕名。又《士冠礼》云:“爵弁服𫄸 裳,纯衣,缁带韎韐。”注云:“此与君祭之服,如自祭庙,则 服元冠元端。纯衣,丝衣也。”衣皆用布,唯冕与爵弁服 用丝耳。韎韐,缊韨也。士缊绂幽衡合韦为之。士染以 茅蒐,因以名焉。又士佩瓀玟玉而缊组绶,𫄸屦,黑絇 𫄷纯。

    皮弁

    皮弁

    图说

    《司服》云:“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又《弁师》注云:“韦弁,皮弁 之会,无结饰。”《士冠礼》云:“皮弁服素积,缁带素韠。”与君 视朔之服同。《玉藻》云:“佩瓀玟玉而缊组绶。”又云:“士笏 竹本象可也。”若上公,韦弁、皮弁,𤪌饰九玉;侯伯七玉, 子男五玉,皆三采。孤四命,𤪌饰四;三命之卿,𤪌饰三; 再命之大夫,𤪌饰二,皆二采。诸侯皮弁,白布衣,素裳, 白韠,素带,朱绿终辟。佩山元玉,白舄,青絇,𫄷纯。卿大 夫则白屦。诸侯朝王及自相朝、视朔,则服之。王朝之 臣,亦服朝王,其韦弁服。既为军容,君臣同服,制度已 见于上,更不别图。

    诸侯朝服

    诸侯朝服

    图说

    《玉藻》云:“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郑云:“朝服,冠元端素 裳也。”又《王制》云:“周人元衣而养老。”注云:“天子燕服,为 诸侯朝服。”彼云元衣,即此元端也。《张镒图》云:“缁元二 服,素韠、素带,朱绿终辟,佩山元玉,白舄,青絇,𫄷纯。”天 子之卿服,以从燕诸侯,诸侯之孤卿大夫服以朝君。

    士元端

    士元端

    图说

    《士冠礼》云:“元端、元裳,黄裳、杂裳,缁带、爵韠。”注云:“此暮 夕于朝之服。”贾疏云:“谓向暮之时,夕君之服也。元端 即朝服,十五升布衣也。不言朝服而言元端者,欲见 色而取其正也。”上云“主人元冠朝服”,此唯云元端,不 言元冠者,但冠者三加冠,始加缁布,次皮弁,次爵弁, 不加元冠,故不言也。又说诸侯之士有三等之裳:上 “士元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前元后黄。”但“元”是天色, 黄是地色,天尊地卑,故“上士元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还用元黄者,以前阳后阴,故知前元后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