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考工典 第一百九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九十九卷
经济汇编 考工典 第二百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

     第一百九十九卷目录

     鼎部汇考一

      礼记明堂位 祭统 仲尼燕居

      尔雅释器

      鼎录

      三代鼎器录

      三礼图牛鼎图考 羊鼎图考 豕鼎图考

      博古图总说 商父乙鼎图考 商瞿父鼎图考 商子鼎图考 商庚鼎图考 商

      癸鼎图考 商乙毛鼎图考 商召夫鼎图考 商亚虎父丁鼎图考 商册命鼎图考 商

      父己鼎图考 商持刀父己鼎图考 商父癸鼎图考 商虿鼎图考 商秉仲鼎图考 商

      素腹宝鼎图考 商若癸鼎图考 商象形饕餮鼎图考 商鱼鼎图考 商伯申鼎图考

      商立戈鼎图考 商立戈父甲鼎图考 商横戈父癸鼎图考 商綦鼎图考 商象形鼎图

      考 商公非鼎图考

    考工典第一百九十九卷

    鼎部汇考之一

    《礼记》

    《明堂位》

    “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

    陈注崇、贯、封父,皆国名。

    《祭统》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 明著之后世者也。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 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唯贤 者能之。《铭》者,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 声名,列于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 祖者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顺也,明示后 世教也。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 之观于铭也,既美其所称,又美其所为。为之者,明足 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知足以利之,可谓贤矣;贤而勿 伐,可谓恭矣。故卫孔悝之《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 大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 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奔走无射,启右献公。献公 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耆欲,作率庆士, 躬恤卫国。其勤公家,夙夜不懈。民咸曰:“休哉!”公曰:“叔 舅,予女铭,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对扬以辟之,勤 大命,施于烝彝鼎。”此卫孔悝之《鼎铭》也。

    大全严陵方氏曰:“器之重者莫如鼎,言之重者莫如铭,此鼎所以有铭,而铭必于鼎也。楚子问鼎,而王孙满以谓在德不在鼎,则古之为此也,亦因其有所寓而已。若汤之盘、周之量、晋公之锺,以至王之大常、庙之金人、几杖、杯、鉴,皆为铭焉,其所以自名之意则一也。‘列于天下’,言陈列于天下而有序也。‘酌之祭器’,言斟酌”其美而不溢也。祭器,即鼎也。自名于祭器,故曰“自成其名。”

    《仲尼燕居》

    《量鼎》得其象,

    陈注方氏曰:“鼎口在上,以象有所安乎上;足在下,以象有所立乎下。大者为鼐,以象气之所仍;揜者为鼒,以象才之所任。足奇其数,参乎天也;耳偶其数,两乎地也。非特此而已,以贯之则有耳,以举之则有铉,而鼎之所象又有如此者,其亨足以享上帝,而鼎又有礼之象焉。《易》曰‘以制器者尚其象’。”盖谓是矣。器固无适而“非象也”,止以“量鼎”为言者,盖鼎为器之重者,重者得其象,则轻者从可知。

    《尔雅》

    《释器》

    《鼎》绝大,谓之鼐;圜弇上,谓之鼒;附耳外,谓之𬬩;款足 者,谓之鬲。

    此别鼎名也。鼎最大者名“鼐。”体圆敛上而小口者,名“鼒。”附耳在鼎表者名“𬬩。”“款”,阔也。鼎足相去疏阔者名“鬲。”

    《鼎录》

    “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使九牧贡九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于昆吾氏之墟,白若、甘搀之地,图其山川奇怪百物而为之备,使人知神奸,不逢其害,以定其祥。鼎成三足,而方定之国都。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八百,天所命也。及显王姬,德大衰,鼎沦入泗” 水。秦始皇之初见于彭城,大发徒出之,不能得焉。

    金华山皇帝作一鼎,高一丈三尺,大如十石瓮,像龙 腾云,百神螭兽满其中。文曰:“真金作鼎,百神率服。”复 篆书,三足。

    汉孝景帝铸一鼎,名曰“食鼎”,高二尺,铜金银杂为之, 形若瓦甑,无足。中元六年造,其文曰:“五熟是滋,君王 膳之”,小篆书武帝登泰山,铸一鼎,高四尺,铜银为之,其形如瓮,有 三足,太始四年造,其文曰:“登于泰山,万寿无疆,四海 宁谧,神鼎传芳”,大篆书。

    元鼎元年,汾阳得宝鼎,即吾丘寿王所识之鼎,高一 丈二尺,受十二石,杂金银铜锡为之。四面蛟龙,两耳 能鸣,三足马蹄。刻山云奇怪之象,纪《灵图》未然之状。 其文曰:“寿考天地,百祥臻至。山伏其灵,海伏其异。”此 铭在底下,又别有铭,或浮或沉,皆古文复篆。此上古 之铸造也。总有九枚。

    昭帝元平元年,于蓝田覆车山铸一鼎,高三尺,受五 斗。刻其文曰:“宜君王,和四方,调滋味,去腥伤。”小篆书, 三足。

    废帝贺,以天凤六年登位,废为海昏侯。铸一小鼎,贮 酒,其形若瓮,四足,受二斗,其文曰:“长满”,上小篆书: 宣帝甘露元年,于华山仙掌铸一鼎,高五尺,受四斗, 拟承甘露,刻其文曰:“万国伏,贻长久”,铸神鼎,承天酒, 三足,小篆书。又建章宫铜人生毛,以为美祥,作一金 鼎,埋之本宫。

    元帝初元二年铸一鼎,大如瓮,无足。其文曰:“黄帝膳 鼎。”小篆书。

    成帝绥和元年,匈奴平,铸一鼎。其文曰:“寇盗平,黄河 清。”八分书,三足,高五尺六寸。

    哀帝元寿元年铸一鼎,贮酒,高四尺,三足。其文曰:“群 臣元日用醴。”鼎小篆书。

    平帝元始五年铸一鼎,受二斗。其文曰:“药鼎。”三足,八 分书。

    王莽建国元年,铸一大鼎,高一丈。其文曰:“建国鼎。”莽 自书埋之渐台。又作一鼎,其文曰:“君臣之鼎。”并小篆 书,三足。

    后汉光武建元元年铸一鼎,其文曰:“定天下万物伏。” 小篆书,三足,高九尺。

    明帝永平十年,铸一鼎于洛水,高六尺,其文曰“蛟龙 伏”,大篆书,三足。又铸一鼎于穀水,高五尺,其文曰“谷 洛”,小篆书,四足。

    章帝元和二年于北岳铸一鼎,高四尺,无足。其文曰: “镇地鼎。”小篆书。

    安帝延光四年铸一鼎于少室山,其文曰:“承露鼎。”小 篆书,四足。

    顺帝永建六年,铸一鼎于伊水,名曰《鱼鼎》,高四尺,三 足。

    灵帝嘉平元年铸一大鼎,埋之鸿都门,其文曰:“儒鼎”, 古书,三足。

    《汉官仪》曰:开阳门,夜直楼上,帝因作一鼎,其文曰:“柱 鼎”,一足如马蹄。

    蜀先主章武二年,于汉川铸一鼎,名曰“克汉鼎”,埋之 丙穴中,八分书,三足。又铸一鼎,名曰“八阵鼎”,沉于永 安水中,纪行军奇变。又于成都武担山埋一鼎,名曰 “受禅鼎。”又埋一鼎于剑口山,名曰“剑山鼎”,并小篆书, 皆武侯迹。又时有龙见武阳之水九日,因铸一鼎,像 龙形,沉水中。

    蜀章武三年,先主作二鼎,一与鲁王,文曰“富贵昌,宜 侯王”;一与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并古隶书,高二 尺。

    魏武帝铸一鼎于白鹿山,高一丈,纪征伐战阵之能。 古文篆书,四足。更作鼎与太子,名曰“孝鼎。”画刻古来 孝子姓名,小篆书。

    文帝黄初元年,铸受禅鼎,其文曰“受祚鼎。”小篆书。 明帝太和六年铸一鼎,三足,名曰万寿鼎。小篆书。 吴孙权黄武元年于彭蠡水沉一鼎,其文曰:“百神助, 阳侯伏。”三足,大篆书。又猎于樊山,见一姥,问得何兽, 答曰:“得一豹。”曰:“何不截尾。”遂为姥立庙,并作一鼎,文 曰豹尾鼎。

    孙亮建兴元年于武昌铸一鼎,其文曰:“镇山鼎。”小篆 书,三足。

    “孙皓铸一鼎于蒋山”,纪吴之历数、《八分书》

    晋怀帝永嘉六年铸一鼎,沉于瓜步江中,无文字,鼎 似龟形。

    宋主刘𥙿,晋永初三年从秦中还,纪功铸一鼎于九 江,其文曰:“沸秦洛,伏大汉”古篆书。

    宋文帝得虾鱼,遂作一鼎,其文曰:“虾鱼”,四足。

    顺帝升明元年,有人于宫亭湖得一鼎,上有古文“洵 漠”二字。

    齐高祖讳道成,于齐中池内见龙,闻箫鼓声,遂埋一 鼎。其文曰:“龙鼎”,真书三足。

    梁武帝大通元年于蒋山埋一鼎,文曰“大通真书。”又 铸一鼎,书《老子》五千言,沉之九江中。并萧子云书。又 天监二年,安丰得一角灵龟,武帝遂作一鼎,投得龟 处。

    陈武帝即位,铸一鼎,文曰“元勋鼎”,沉于浙江。

    陈宣帝于太极殿中铸一鼎,文曰:“忠烈。”常侍丁初《正 书太公于渭水得玉璜,铸一鼎,刻其文曰:“璜鼎。”

    秦丞相樗里子作一鼎,文曰“智囊独足”,古文大篆书。 荀况在嵩溪作一鼎,大如五石瓮,表里皆纪兵法,大 篆书,四足。

    张仪伐蜀,铸一鼎,高三尺,文曰“定蜀”,大篆书。

    李斯为丞相,铸一鼎,其文曰:“上丞相鼎”,埋于上蔡东 门。

    萧何为丞相,铸一鼎,大如三石瓮,自表己功,其文曰: “纪功鼎”,亦是何自作,篆书体,四足。

    张陵在云台山得仙,作一鼎写《丹经》埋于云台山下。 车千秋为丞相,铸一鼎,文曰:“车丞相鼎”,八分书。 司马迁字子长,南游探禹穴,作一鼎而小记年月日, 埋之秦望山。

    黄霸为颍川守,《神雀集》遂刻鼎纪之。

    孔光拜丞相,铸一鼎,文曰“丞相博山侯”,大篆书。 王商为单于所畏,遂令铸一鼎,刻记其功,以劝功臣。 杨震为太尉,作一鼎,其文曰:“太尉鼎”,古隶书。

    胡广铸一鼎,其文曰:《孝子鼎》,八分书。

    陈太丘铸一鼎,藏于陉山。

    王允,字子师,郭林宗见而器之。允自铸一鼎,曰“千里”, 八分书。

    王仲子为大司徒,铸一鼎,其文曰:“司徒鼎”,大篆书。 王朗为司空,铸一鼎,其文曰:“司空鼎”,复篆书。

    董卓为太师,铸一鼎,其文曰:“太师鼎。”古隶书。

    蔡伯喈为侍中,封高阳侯,作一鼎,记汉家历数,邕自 书藏于泰山。

    诸葛亮杀王双,还定军山,作一鼎,埋于汉川,其文曰 “定军鼎。”又作八阵鼎,沉之永安水中,皆大篆书。又于 元武郡金山作二鼎,一大一小,并无文。时亮行军,见 此山势似有王者,故镇之。

    锺繇,《魏文帝赐五熟鼎》

    吴顾邕铸一鼎,文曰“顾元凯之鼎。”八分书,三足。 陆逊破刘备军,铸一鼎纪功,其文曰“破备鼎。”

    孔愉获龟,放之,遂作一鼎,刻其文曰:“孔敬康鼎。”沉之 于水。

    张衡制《地动图》,记之于鼎,沉于西鄂水中。

    王羲之于九江作书鼎,高五尺,四面周匝书,遍刻之, 沉于水中,真隶书。

    《三代鼎器录》

    商鼎。   “文王鼎”、  “周公鼎。”  “周姜鼎”、 “虢姜鼎”、  “郑伯姬鼎。” “伯姬鼎”、  “晋姜鼎”、 “孔文公鼎”、 “鲁公鼎”、  “宋公鼎”、  “单冏鼎”、 “宋君鼎。”  “东宫方鼎”、 得鼎、   “宋君夫人鼎”、 庚鼎、   乙鼎、   大鼎、   始鼎。

    栾鼎、   “趠鼎”、   辛鼎、   “癸鼎。”

    龙鼎   陀东鼎  东宫鼎。  盘鼎

    《公缄鼎》  子《斯鼎  子》、吴鼎  师鼎。 父乙鼎、  叔夜鼎、  季㛣鼎。  父癸鼎。 父甲鼎。  父丁鼎。  蝉文鼎。  龙生鼎。 召夫鼎。

    《三礼图》

    牛鼎图

    牛鼎图

    《牛鼎图考》

    牛鼎受一斛,天子饰以黄金,诸侯饰以白金。今以黍 寸之尺计之,口径、底径及深俱一尺三寸,三足如牛, 每足上以牛首饰之。羊豕二鼎亦如之。此所谓“周之 礼饰器各以其类”之义也。

    羊鼎图

    羊鼎图

    《羊鼎图考》

    羊鼎受五斗,大夫亦以铜为之,无饰。今谓“大夫祭用 少牢”,故无牛鼎。今以黍寸之尺计之,口径底径俱一 尺,深一尺一寸。

    豕鼎图

    豕鼎图

    《豕鼎图考》

    豕鼎,受三斗,口径、底径皆八寸,深九寸。强士以铁为 之,无饰。今谓士祭用特牲,故无羊鼎。或说三牲之鼎, 俱受一斛,案下有牛羊豕鼎,扃长短不同,鼎宜各异, 或说非也。

    《博古图》

    《总说》

    《周易》六十四卦,莫不有象,而独于鼎言象者,圣人盖 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 “象’。至于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仰以观于天,俯以察于 地,拟而象之,百物咸备,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故圜以象乎阳,方以象乎阴,三足以象三公,四足 以象四辅,黄耳以象才之中,金铉以象才之断,象饕 餮以戒其贪,象蜼形以寓其智,作云雷以象泽物之 功,著夔龙以象不测之变。至于牛鼎、羊鼎、豕鼎,又各 取其象而饰焉,则鼎之为器,众体具矣。不特以木巽 火,得养人之象而已,故圣人惟以鼎为象。然鼎大者 谓之鼐,圜弇上谓之鼒,附耳外谓之𬬩。曰崇、曰贯,则 名其国也;曰谗、曰刑,则著其事也;曰“牢”、曰“陪”,则设之 异也;曰“神”、曰“宝”,则重之极也;“士以铁,大夫以铜,诸侯 以白金,天子以黄金”,饰之辨也。天子九,诸侯七,大夫 五,士三,数之别也。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用 之殊也。然历代之鼎,形制不一,有腹著饕餮,而间以 雷纹者,《父乙鼎》《父癸鼎》之类是也。有链色如金,著饰 简美者,《辛鼎》、癸鼎之类是也。有缘饰旋花,奇古可爱 者,象形鼎、横戈,父癸鼎之类是也。有密布花云,或作 云雷迅疾之状者,晋姜鼎、云雷鼎之类是也。有隐起 饕餮,间以夔龙,或作细乳者,亚虎父丁鼎、文王鼎、王 伯鼎之类是也。或如孟鼎之侈口,中鼎之无文伯《硕 史》。鼎之至大,金银错。鼎之绝小。或自方如簠,或分 底如鬲,或设盖如敦。有大小不同,而制作一体。有款 识虽异而形制不殊。或造于一时,或沿于异代,按而 求之,若辨黑白。大抵古人用意,皆有规模,岂特为观 美哉!若乃款识名氏,虽曰夏商,从高阳之质,以名为 号,配以十干,而加之以父。然齐有丁公、乙公、癸公,幽 公之弟曰乙,齐悼之子曰壬,则十干之配,未必皆夏 商也。周大夫有嘉父,宋大夫有孔父,齐顷之臣有丑 父,召公之后有父乙,则加之以父,未必皆夏商也。至 于形之圜者如父癸、季㛣,形之方者如文王、单景,其 铭迺曰“作尊彝”,“作从彝”,何也?盖先王之时,作奇技奇 器者,罪不容诛;用器不中度者,不鬻于市,戒在于作 为淫巧,以法度为绳约,要使其器可尊,其度可法而 后已。是以沈子作《盉》,而铭曰《宝尊》;孟金父作《敦》,而铭 曰《尊敦》;父己作彝,而铭曰《尊彝》;虢叔作鬲,而铭曰尊 鬲。则于鼎曰“尊”者,为其器可尊耳,非六尊之尊也。雁 妇作鬲,而铭之曰彝,父辛作卣,而铭亦曰彝。伯所作 者,舟也、鬲也、甗也,皆以彝铭之。单所作者,舟也,彝也, 盉也,亦皆以彝铭之。则于鼎曰彝者,为其度可法尔, 非六彝之彝也。故左丘明《外传》称“法度之器曰彝器。” 邢昺疏:“《尔雅》亦谓彝为法则。”尊彝者,礼器之总名,犹 戈、矛、剑戟,其用不同,而总谓之兵。匏、土、革、木,其音不 一,而总谓之乐尔。然则器非尊彝而以尊彝为铭者, 又不可不辨也。夫牛首之铸,泗水之亡,虽不复见,然 历代所宝,为时而出者,莫知其极。惟考核制作,参稽 字画,推原而审订之,则物象之多,名氏所疑,与夫无 款识者,将大判于今日矣

    商父乙鼎图

    商父乙鼎图

    《商父乙鼎图考》

    右高七寸,耳高一寸二分,阔一寸四分,深三寸,口径 五寸六分,腹径六寸,容二升六合,重三斤十两,三足。 铭三十字。按友史者,太史也。曰友者,如成王称太史 友之类,所以尊之也。古者,太史顺时覛土,盖农官耳。 《说文》曰:“房星为辰,田候也。”今曰辰见,则农当举趾,故 命以北田四品,所以授民时也。昔者货贝而宝龟,曰 锡。赖贝者,《说文》以赖为赢,言锡贝之多也。此商人作 之,以享父乙于寝庙,而言乃及此者,盖寝庙,宗庙也。 《书》曰:“用命赏于祖。”在宗庙之中,作册以锡有功。是亦 赏于祖之意。乙之号,其在商也,有天乙、有祖乙、有小 乙、有武乙,而惟太丁之子止曰乙,且此言父乙,盖不 知其为何乙也。

    商瞿父鼎图

    商瞿父鼎图

    《商瞿父鼎图考》

    右高五寸二分,耳高一寸,阔一寸二分,深三寸二分, 口径五寸,腹径五寸二分,容二升二合,重二斤十有 四两。三足,铭二字曰“瞿父。”商器以父铭者多矣,瞿则 莫详其为谁,然瞿作两目,与商瞿、祖丁卣之两目相 似,固未易以名氏考也。是器耳、足纯素无纹,纯缘之 外,作雷纹饕餮,历年滋多,如碧玉色,宜为商器也。

    商子鼎图

    商子鼎图

    《商子鼎图考》

    右高四寸六分,耳高一寸,阔一寸一分,深二寸八分, 口径三寸八分,腹径五寸二分,容一升二合,重一斤 十有二两,三足,铭一字曰“子。”一说商子姓,故凡商之 彝器,其以子铭之者为多。一说铭之“子”者,以传子子 孙孙之义。是器字画简古,必周以前物。三面为饕餮 状,足作垂花,而古色凝绿,在商器中稍加文,盖其盛 时物也。

    商庚鼎图

    商庚鼎图

    《商庚鼎图考》

    高五寸六分,耳高一寸,阔一寸二分,深三寸五分,口 径五寸三分,腹径五寸八分,容二升四合,重二斤十

    有三两,三足,铭“一”字
    考证

    商癸鼎图

    商癸鼎图

    《商癸鼎图考》

    高七寸八分,耳高一寸,阔一寸八分,深四寸九分,口 径七寸六分,腹径八寸二分,容八升,重九斤十有二 两,三足,铭“一”字。

    右二器,其一以庚名之。许慎云:“庚者秋时,万物庚庚 有实,故其字作垂实之象焉。”其一则为癸,而癸之字 今从四屮,此癸则一屮三包,盖癸与丑相次,物至是 有纽结而未引达之象。盖万物之出也,草昧而已。草 者至巽而齐,昧者至离而明。癸正北方而冬也,故一 屮。《河图》《洛书》,三代传宝,而夏、商为近。故书画之法未 分,至篆法既立,乃本其意而四屮焉。自汉扬雄、许慎 博群书,穷训诂,而智不及,知无此鼎则造书之精义 粤旨孰得而窥之?铜色灿然若金纹作龙虎。班固诗 曰:“洛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宝鼎现兮色 纷纷,焕其炳兮被龙文。”今眼角鬣尾,龙事略具,象物 之法,雅而不迫盖如此。然商有盘庚、祖庚、禄父庚,此 鼎之作,不知何庚也。癸则汤之父主癸也。按陶隐居 《刀剑录》云:“夏孔甲采牛首山铁铸一剑,铭曰甲。”则一 字之铭,通乎夏、商,要非周物也。

    商乙毛鼎图

    商乙毛鼎图

    《商乙毛鼎图考》

    右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二分,阔一寸三分,深三寸 六分,口径五寸二分,腹径五寸五分,容二升二合,重 三斤七两。三足。铭二字曰“毛”者,言荐享之物,凡涧溪 沼沚之毛,𬞟蘩蕴藻之菜,盖亦无所不用。故昔人谓 五蔬不熟曰馑,则蔬于饮食间所不可后。是鼎盖芼 羹之用,于是以“毛”目之。曰“乙”者,商之有天乙、祖乙、小 乙、武乙、太丁之子乙。今铭乙则太丁之子,然腹有蝉 纹,脰饰饕餮间之云雷,亦以贪者惩也。然则昔人远 取诸物,良有旨哉。

    商召夫鼎图

    商召夫鼎图

    《商召夫鼎图考》

    右高五寸九分,耳高一寸二分,阔一寸,深三寸二分; 口径长五寸一分,阔三寸九分,腹径长五寸,阔三寸 八分。容二升三合,重四斤十有二两,四足。铭八字,内 一字不可辨。“召夫”于经传无所考,商《册命鼎》亦著此 铭,殆一时所作。然校其款识,无“室”字而作亚形,内著 “召夫”,是亦庙器也

    商亚虎父丁鼎图

    商亚虎父丁鼎图

    《商亚虎父丁鼎图考》

    右高六寸四分,耳高一寸二分,阔二寸二分,深三寸 三分;口径长五寸五分,阔四寸一分;腹径长五寸六 分,阔四寸二分。容二升有半,重五斤九两。四足。铭四 字。亚形内著虎象,凡如此者,皆为亚室。而亚室者,庙 室也。庙之有室,如《左氏》所谓“宗祏”,而杜预以谓“宗庙 中藏王石室”者是也。父丁,商号也。饰之虎,所以取其 义,如《司尊彝》用虎彝,以为追享之器,盖亦见其义之 至耳。商以此铭鼎,至周、监二代而损益之,以致详辨, 故独有取于彝云。

    商册命鼎图

    商册命鼎图

    《商册命鼎图考》

    右高七寸,耳高一寸五分,阔一寸三分,深三寸二分; 口径长五寸一分,阔三寸八分;腹径长五寸二分,阔 四寸九分。容二升三合,重四斤一两,四足。铭一十一 字。昔周穆王命毕公,而曰“作册毕”,则册命者,为册书 以命之也。《亚形》内“召夫”二字,而继之以“室”,则为庙器 也,抑又明矣。

    商父己鼎图

    商父己鼎图

    《商父己鼎图考》

    右高五寸七分,耳高一寸一分,阔一寸三分,深三寸, 口径五寸,腹径五寸二分,容二升二合,重三斤一两。 三足。铭三字,一字作禾形,二字曰“父己。”后世传习之 谬,而以斝彝画禾稼其上,虽一时俗学之陋,固亦有 自来矣。父己,商己也。今所收父己彝,而一字持戟形, 大扺商器,类取诸物以为形似,盖书法未备而篆、籀 未分也。是器耳足纯素,三面为饕餮,而间之雷纹文 镂,与《父己彝》近似之,其一代物也。

    商持刀父己鼎图

    商持刀父己鼎图

    《商持刀父己鼎图考》

    右高五寸一分,耳高一寸二分,阔三寸四分,深三寸 三分,口径五寸,腹径五寸五分,容二升五合,重二斤 六两,三足。铭三字。按三代之间惟商为尊神,凡于祭 祀必致其尽,故于鼎间作子象以持刀,非特鼎也,尊 之与卣悉著此焉。盖供子职者不如是,不足以见其 竭力从事之意。是以先王之事亲,于羞哜则执鸾刀, 入舞则执于戚,至于籍田则秉耒焉。必躬必亲,每每 如此,又况尊神之祀乎?迹其商世,曰“父己”者,雍己也凡鼎彝用享其父,则必识以其子,继雍己者乃其弟 太戊,则所谓子果谁耶?岂非继其后者乃为之子耶?

    商父癸鼎图二

    商父癸鼎图二

    {{{2}}}

    {{{2}}}

    《商父癸鼎图考》

    前一器,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三分、阔一寸五分、深 三寸四分,口径四寸四分,腹径四寸八分,容一升九 合,重二斤三两,三足,铭“四”字。

    后一器,高五寸九分,耳高一寸四分,阔一寸五分,深 三寸四分,口径四寸八分,腹径五寸六分,容二升三 合,重五斤十有二两,铭“三”字。

    右二器,皆曰父癸。第一器曰“孙”,旁作兕形。昔人尝取 兕角以为觥,曰兕觥。郭璞有《山海图赞》曰:“皮充武备, 角助文德。”古人取于兕者如此。又皆作持弓状,盖九 射之礼必寓之以射,而弧矢者男子之事。鼎之设饰, 岂无意乎?第二器作立戈状。盖商有所谓“父癸尊”者, 作立戈;有所谓“父癸鼎”者,作横戈;有所谓“父癸卣”者, 作执戈器之画,戈为所取小之义。此类铭戈形出一 时之制也。

    商虿鼎图

    商虿鼎图

    《商虿鼎图考》

    右高九寸六分,耳高二寸,阔一寸六分,深六寸三分, 口径八寸六分,腹径八寸七分,容一斗四升一合,重 十有四斤二两,三足。铭一字作“虿”形。考其“虿”字,取其 形象,至后世小篆亦作“觑”,而注为象形,则噫为古“虿” 字无疑。盖姬周而上,铭识简古,如鱼敦、饕餮鼎,皆商 器也,悉取物以为篆,今虿亦如之。虿虽微物,而善毒 人,亦君子之所思患而豫防之,故其铭之鼎宜焉。又 虿疑为人名,若周恭王十三年郑献公虿立,又如公 孙虿之类,则鼎之识殆亦商人之名也。

    商秉仲鼎图

    商秉仲鼎图

    《商秉仲鼎图考》

    右高六寸一分,耳高一寸,阔一寸二分,深三寸六分, 口径五寸三分,腹径五寸六分,容二升六合,重四斤 有半,三足。铭四字。按王安石《字说》,“秉”作。譢󠄀从又从“禾。” 此上一字作“譮”,以象禾。以为又乃“秉”字也。秉仲者, 索诸《书传》,讫无可考。以其器之精链,浑厚可爱,知为 商物耳。

    商素腹宝鼎图

    商素腹宝鼎图

    《商素腹宝鼎图考》

    右高五寸三分,耳高一寸,阔一寸二分,深三寸三分, 口径四寸九分,腹径五寸三分,容二升有半,重三斤 九两。三足。铭五字,上一字未详,四字曰“作尊宝彝。”此 制度乃鼎,而谓之彝,盖商器类以彝铭之。盖彝以言 其法,非六彝之谓彝。是器耳为绹状,腹足无纹,浑厚 纯质,断商鼎也。

    商若癸鼎图

    商若癸鼎图

    《商若癸鼎图考》

    右高五寸八分,耳高一寸一分,阔一寸三分,深三寸 二分,口径四寸九分,腹径五寸二分,容二升二合,重 三斤二两。三足。铭八字于亚形中上作一“若”字,铭其 作器之人也;旁作旗斾之势于左,旌其位也;又作两 手互执物状于右,以著荐献之象,而且昭其获助也。 四隅作癸丁甲乙,杂然陈布,纪其日也;中作“父”字,明 子职也。盖九旗名物,皆从于太常,则至尊有之。至于 诸侯则建旗,军吏则建旗,孤卿则建旃,中大夫则建 旟,下大夫则建旐,道车则建𣄚,斿车则建旌,而士预 焉。故旗斾所以旌其位者如此。古之制字,“于”与作“譡”, 以两手交相举,明非一力也。《经》曰:“四海之内,各以其 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诗》亦云:“骏奔 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则得多助者,所以为 孝也。故两手互执物,所以著荐献之象,而昭其获助 者如此。天有十日,地有十二辰,各以其类而为配合。 在商言其略,故凡彝器止言其日。若商敦言己丁,与 此鼎言癸丁、甲乙者,止以十日也。在周言其详,故几 彝器复兼言其辰,若周尊言“丁丑”,周彝言“己酉”者,又 兼其辰也。昔者内事用柔日,所以顺其阴之入;外事 用刚日,所以顺其阳之出。婚姻内祭皆内事,故用柔 日;师田外祭皆外事,故用刚日。然则是器言“甲”者,刚 日也;言“癸”、丁乙者,柔日也。此所谓纪其日欤!今所藏 器,有言祖,有言父,有言兄,下以享于上也;有言子,有 言孙,子孙之所自致也。此又所谓言父者,所以明子 职欤?然其形制比商器复加文缛,三足皆作饕餮,气 韵颇古,真商盛时器也。

    商象形饕餮鼎图

    商象形饕餮鼎图

    《商象形饕餮鼎图考》

    右高五寸七分,耳高一寸七分,阔一寸五分,深三寸 四分,口径五寸五分,腹径五寸四分,容二升三合,重 三斤九两。三足。铭一字。按此鼎款识纯古,仿佛饕餮 之形,后人观象立名,故取为号。至周监二代,文物大 备,凡为鼎者悉以此为饰,遂使《吕氏春秋》独谓“周鼎 著饕餮”,而不知其原寔启于古也。按《春秋》宣公三年, 王孙满对楚子问鼎之语曰:“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 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则商之为法,亦基于夏而已。 周寔继商,故亦有之耳。昔人即器以寓意,即意以见 礼,即礼以示戒者如此。

    商鱼鼎图

    商鱼鼎图

    《商鱼鼎图考》

    右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阔一寸四分,深三寸三分, 口径五寸二分,腹径五寸,容二升三合,重三斤一十 两。铭三字,“月鱼基。”且古者祭祀之名不一,祭天于圜 丘,祭地于方泽,祭日于王宫,祭月于夜明,祭星于幽 禜,各以其类求之,则于荐献之物,岂非亦以其时耶? 故周有月星尊、日星甗者,是各以其类而为之器。是 鼎铭以月继之以鱼者,岂祭祀之器,既以其类,又求 其类于物尔?如《诗》所谓“季冬荐鱼,春献鲔”者,以其时 为献荐也。基者无所经见,惟《说文》以为荐物之盖 象形也。

    商伯申鼎图

    商伯申鼎图

    《商伯申鼎图考》

    右高五寸四分,耳高一寸,阔一寸三分,深三寸二分, 口径五寸,腹径五寸七分,容三升,重三斤二两。三足。 铭五字。曰“伯申”者,于《传》无见,盖不可得而考矣。然是 器有可得而论者,凡鼎彝之属莫不有文,或饰以雷 篆云纹,或错以夔龙蟠螭之类,而此独通体纯素,制 作朴古。意商尚质,其商人之为乎?

    商立戈鼎图

    商立戈鼎图

    《商立戈鼎图考》

    右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二分,阔一寸,深三寸七分, 口径四寸八分,腹径五寸,容二升四合,重二斤十有 四两,三足,铭“一”字。

    商立戈父甲鼎图

    商立戈父甲鼎图

    《商立戈父甲鼎图考》

    右高五寸六分,耳高一寸四分,阔一寸二分,深三寸, 口径四寸九分,腹径五寸七分,容二升四合,重四斤 七两,三足。铭“三”字。

    商横戈父癸鼎图

    商横戈父癸鼎图

    《商横戈父癸鼎图考》

    “禹后之戈氏也。盖商人作器多著此象,故于爵有立 戈爵,于甗有立戈甗,于尊则有立戈癸,尊于卣则有 执戈父癸卣,然则饰以戈者,皆商物也。”王安石《字说》 谓:“戈戟者,刺之兵,至于用戈,为取小矣。其取为小,故 当节饮食;其用在剌,故必戒有害。虽然,戈所以敌物 而胜之,故我之字从戈者,敌物之我也,非有胜物之” 智则不能敌物,非有立我之智则至于失我。古人托 意,兹亦深矣。虽然,议者谓春秋间徐子会齐侯,其所 赂之鼎有曰“甲父”者,遂指“父甲”以为甲父,是大不然。 夫杜氏以“甲父”为古国名,故高平昌邑之东南有亭 亦曰甲父亭。若乃“父甲”,则商子孙追享其父者,故加 父于上,以显尊神之意。傥以为甲父,则是以国名变 商号矣。迁就傅会之说,不可不察也。

    商綦鼎图

    商綦鼎图

    《商綦鼎图考》

    右高六寸六分,耳高一寸三分,阔一寸四分,深四寸 四分,口径五寸九分,腹径六寸七分,容四升七合,重 四斤六两。三足。铭三字,纯外隐起云雷状。按父乙,商 也,而周有召公尊,其铭亦曰“父乙”,此岂周器乎?曰:不 然。召公尊者,周王用以褒大召公之子孙;而乙者,其 名也;父者,所以尊称之也。如康王命毕公而曰“父师”, 平王命文侯而曰父义和,盖示有所尊耳,岂此所谓 父乙者哉?况周人作铭,文字以备此鼎,近质而字画 奇古,非商器而何?曰綦者,按列御寇尝言“綦卫之箭”, 而音释者以綦为其,且援《史记》“綦国之竹”为证,则綦, 国名也。历考商书,虽不闻有国之为綦者,然归亳之 际,诸侯所会者至于三千,安知其无綦耶?大抵为史 者非因事以见之,则亦不能备载矣。

    商象形鼎图

    商象形鼎图

    《商象形鼎图考》

    右高六寸九分,耳高一寸六分,阔一寸五分,深四寸 一分,口径五寸八分,腹径六寸四分,容四升,重三斤 六两,三足。铭一字,制作精纯,与商辛鼎无异。凡鼎之 铭有曰“尊鼎”,有曰“尊彝”,而此独以。为志者考诸鼎 字,于《雍》公缄鼎作,应于《大夫》始鼎作。于得鼎,作“躄”, 字画变易无常,而汉鼎又作体,其下体颇与此近,深 意其为鼎字。且鼎字上从二一,而鼎之下从析木。一 阴一阳之谓道。鼎者器也,而道寓焉。一则成象,一则效法,故从二一。以木巽火烹饪也,故从析木。此鼎其 文虽异,而下皆左右戾,有析木之意,深得古书之体。 著此铭者,古人所以正名也。以《易》考之,革去故,鼎取 新,又见其新新不穷之义。

    商公非鼎图

    商公非鼎图

    《商公非鼎图考》

    右高五寸八分,耳高一寸五分,阔一寸三分,深三寸, 口径五寸,腹径五寸六分,容二升二合,重二斤十有 五两,三足。铭一字曰“非。非”者,盖作器人之名氏也。其 形制则类立戈父甲鼎实惟商器。按《史记》有非子为 周孝王主马者,其去商远甚,为不侔。惟公刘五世孙 公非者,考其时正与祖甲相近,则当为公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