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九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九十一卷
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九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九十一卷目录

     殿试部汇考一

      唐高宗永徽一则 调露一则 中宗嗣圣一则 元宗开元五则 天宝三则 肃宗干

      元一则 宝应一则 代宗大历二则 德宗贞元二则 宪宗元和三则 穆宗长庆一则

       敬宗宝历一则 文宗太和一则

      后周世宗显德二则

      辽总一则 圣宗统和二则 太平二则 兴宗重熙五则 道宗清宁三则 咸雍三则

      宋一太祖乾德一则 开宝三则 太宗太平兴国四则 雍熙一则 端拱二则 淳

      化一则 真宗咸平三则 景德四则 大中祥符六则 天禧二则 仁宗天圣三则 景

      祐一则 宝元一则 庆历二则 皇祐二则 嘉祐三则 英宗治平二则 神宗熙宁三

      则 元丰二则 哲宗元祐三则 绍圣二则 徽宗崇宁二则 大观四则 政和三则

      重和一则 宣和三则

    选举典第九十一卷

    殿试部汇考一

    高宗永徽四年二月始亲策举人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永徽 四年春二月乙亥,上亲策试举人,凡九百人,惟郭待 封、张九龄五人居上第,令待诏弘文馆,随仗供奉。”按册

    府《元龟》云:“李巢、张昌宗、秦相如、崔行功、郭待封五人为上第” ,无张九龄名。又《册府》作显庆四年,与《旧纪》互异。

    调露元年十一月甲寅临轩试应岳牧举人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中宗嗣圣七年即则天天授元年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文献通考武后天授元年二月策问贡士于洛阳城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

    此始。按书蕉作载初元年非

    按《通鉴纲目》,贡士殿试自此始。补阙薛谦光上疏曰: “选举之法,宜得实才。取舍之间,风化所系。今之选人, 咸称觅举,奔竞相尚,喧诉无惭。至于才应经邦,惟令 试策,武能制敌,止验弯弧。昔汉武帝见《司马相如赋》, 恨不同时,及置之朝廷,终文园令,知其不堪公卿之 任故也。吴起将战,左右进剑,起曰:‘将者提鼓挥桴,临’” 难决疑,一剑之任,非将事也。然则虚文岂足以佐时, 善射岂足以克敌?要在文吏察其行能,武吏观其勇 略,考居官之臧否,行举者之赏罚而已。

    元宗开元九年上亲策试应制举人于含元殿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九年 四月甲戌,上亲策试应制举人于含元殿,谓曰:“古有 三道,今减二策,近无科甲,朕将存其上第,务收贤俊, 用宁军国。”仍令有司设食。

    按《册府元龟》:“开元九年五月壬戌,有司引应制举人 见敕曰:‘兴化立理,急于隽贤;呈才效用,属在文武。朕 恭默思道,寤寐劳求,长想幽仄,屡申征贲。今边隅未 静,师旅时兴,属听鼓鼙,载怀屠钓,广求百夫之特,以 作四方之守。总夫戎政,爰诏武臣,弘我风教,谅惟儒 林。卿等或谋虑深远,或学艺该通,来应旌招,深副虚 伫。并宜朝堂坐食讫,且归私第,即当有试期也’。”乙亥, 亲试应制举人于含元殿,命有司置食。敕曰:“卿等知 蕴韬略,学综古今,乔木将迁,虚钟待叩。既膺旁求之 辟,伫闻明试之言。各整尔能,对扬所问。古有三道,朕 今减其二策;近无甲科,朕将存其上第。务收贤隽,用 宁军国。”

    开元十四年,亲试举人及献赋颂人。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四年七月 癸巳,帝御雒城南门楼,亲试岳牧举人及东封献赋 颂人。命大官置食,赐物有差。”

    开元十五年五月。策试文武举人。九月。复亲试沈沦 草泽,诣阙自举文武人等。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五年五月, 诏中书门下引文武举人就中书策试。于是蓝田县 尉萧谅、右卫胄曹梁涉、邠州柱国子张𤣱等,对策稍 优,录奏。帝谓源乾曜、杜暹、李元纮等曰:“朕宵衣旰食。 侧席求贤。所以每念搜扬,恐草泽遗才无繇自达。至 如畿尉卫佐。未经推择,更与褐衣争进,非朕本意。”繇 是惟以张𤣱为下第放选,馀悉罢之。九月庚辰,帝御 雒城南门,亲试沈沦草泽,诣阙自举文武人等。 开元二十六年亲试文词雅丽举人。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六 年八月甲申,亲试文词雅丽举人,命有司置食。敕曰: “古者求士,必择其才。考之以文,施于有政,自非体要, 何用甄明。顷年以来,亦尝亲试,对策者众,而登科者 少,盖繇宿构之词,不与所问相对,所以然也。卿等博 达古今,聿膺推荐。朕之所问,皆有节目。宜指事而对, 勿措游辞,并宜坐食,食讫就试。”有郭纳、姚子彦等二十四人升第,皆量资授官。

    开元二十九年九月壬申,御兴庆门,试明四子人。姚 子彦、元载等。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九年八月,御兴庆门楼,亲试 明《道德经》及《庄》《文》《列子》。举人问策曰:“朕听政之暇,尝 读《道德经》《文》《列》《庄子》,其书文约而义精,词高而旨远, 可以理国,可以保身。朕敦崇其教,以左右人也。子大 夫能从事于此,甚用嘉之。夫古今异宜,文质相变。若 在”宥而不理外物而不为行邃古之化非御今之道 适时之术陈其所宜。又礼乐政刑,所以经邦国;圣智 仁义所以序人伦使之废绝未知其旨《道德经》曰:“绝 学无忧则乖进德修业之教。”《列子》力命曰:“汝奚功于 物。”又违惩恶劝善之文二旨孰非何优何劣。《文子》曰: “金积折廉壁垄宜申其义。”《庄子》曰:“恬与和,交相养。明 征其言,使一理混同,二教兼举,成不易之则,副虚伫 之怀。”有姚子彦、靳能、元载等入第,各授之以官。

    天宝元年九月庚申御花萼楼试文武举人命有司供食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天宝十载,御勤政楼,试“怀材抱器举人。”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天宝十载九 月“辛卯,御勤政楼,试怀材抱器举人,命有司供食。有 举人私怀文策坐殿,三举并贬所保之官。”

    天宝十三载八月,御试四科制举人。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三载“八 月上御勤政楼试四科制举人。策外加诗赋各一首。” 制举加诗赋自此始也。

    按《册府元龟》十三载“十月,御含元殿,亲试博通坟典、 洞晓元经、词藻宏丽、军谋出众等举人,命有司供食, 既暮而罢。其词藻宏丽,问策外,更试诗赋各一首。”时 登甲科者三人,太子正字杨绾最为所称,乙第者凡 三十馀人。按旧纪作御勤政楼册府作含元殿又旧纪作八月册府作十月俱互异

    肃宗乾元二年五月丁亥上御皇政殿试文经邦国等四科举人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云云。

    宝应二年定尚书省试制举人例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宝应二年五 月丙寅,尚书省试应制举人,左丞、侍郎对试,赐举人 食如旧仪。”

    代宗大历二年十月御试四科举人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代宗本纪》,“二年 十月癸卯,上御紫宸殿,策试茂才异行、安贫乐道、孝 弟力田、高蹈不仕等四科举人。”

    大历六年夏四月,御试制举人。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代宗本纪》:“六年 夏四月丁巳,上御宣政殿试制举人。至夕策未成者, 令太官给烛,俾尽其才。”

    按《册府元龟》:六年四月戊午,御宣政殿,亲试讽谏、主 文、茂才异等、智谋经武、博学专门等四科举人。帝亲 慰勉。有司常食外,更赐御厨珍馔及茶酒,礼甚优异。 举人或有敝衣菜色者,帝悯之,谓左右曰:“兵革之后, 士庶未丰,皆自远来,资粮不足故也。”因为之泣下。时 方炎暑,帝具朝衣,永日危坐,读太宗《贞观政要》。及举 人策成,悉皆观览一百馀道。将夕,有策未成者,命大 官给烛,令尽其才思,夜分而罢。时登科者凡一十五 入。按殿试日旧纪作丁巳册府作戊午互异

    德宗贞元元年九月御试三科举人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贞元 元年九月“乙巳,上御正殿,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等三科举人。”

    按《册府元龟》,“贞元元年九月乙巳,御宣政殿,策贤良 方正能直言极谏等三科举人。皇帝若曰:‘盖闻上古 至道之君,垂拱无为,以临海内,不理而人化,不劳而 事成,星辰轨道,风雨时若,邈乎其不可继,何施而臻 此欤三代以来,制作滋广,异文质之变,明利害之向, 威之以刑,道之以礼,敦其俗而弥薄,防其人而益逾’”, 岂浇漓必系于时邪?何圣贤间生而莫之振也?朕祗 膺累圣之业,猥居兆人之上,虔恭求励,如恐失坠。忧 济庶务,夕惕晨兴,唯求前王之典谟。朕乃是宪是则, 师大禹以崇俭,法高宗以求贤,兴夏启之征,作周文 之罚,旌孝悌,举直言,养高年,敦本业,平均徭税,黜陟 幽明,励精孜孜,勤亦至矣。然而浮靡不革,理化不行, 暴乱不惩,奸犯不息。五教犹郁,七情未臻,乡党废尚 齿之仪,蒸黎无安土之志。赋入日减而私室愈贫,廉 察日增而吏道愈滥。意者朕不明欤?何古今之事同, 而得失之效异也?思欲划革前弊,创立新规,施之于 事而易从,考之于文而有据。备陈本末,将举而行,无 或惮烦,略于条对。自顷阴阳舛候,祲沴荐兴,仍岁旱 蝗,稼穑不稔。上天作孽,必有由然,屡降凶灾,其咎安 在?《传》曰:“时之不乂,厥罚旸。”又曰:“尧汤水旱,数之常也二者乖反,其谁云从?今人靡盖藏,国无禀积。朕屡延 卿士,询访谋猷,至乃减冗食之徒,罢不急之务,既开 嘉话,亦已遵行。而停废之馀,所费尢广,俟转输于江 徼,则“远不及期;将搜粟于关中,则扰而无获。节军食 则功臣怀怨,省吏员则多士靡归。中心浩然,罔知攸 济。子大夫蕴蓄材器,通明古今,副我虚求,森然就列。 裨朕之寡昧,拯时之艰灾,毕志直书,无所隐。”

    贞元十年,御试举人。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十年 冬十月癸卯,御宣政殿,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等 举人。”

    宪宗元和元年四月命宰臣监试制举人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元和 元年四月“丙午,命宰臣监试制举人于尚书省。”以制 举人先朝所征,不欲亲试也。

    按《册府元龟》:元和元年四月丙午,命宰臣已下监试 应制举人于尚书省。制曰:“朕以寡薄,获奉睿图,严恭 寅畏,不敢暇逸。永惟万邦之广,庶务之殷,而烛理未 明,体道未至,思欲复三代之盛烈,显十圣之耿光。是 用详求正言,思继先志。子大夫等藏器斯久,贲然而 来,白驹就维,洪钟待扣。膺兹献纳,朕甚嘉之。言观国 光,宜有廷试,本将询事,岂忘临轩,园邑有期,营奉是 切,永言诚感,未暇躬亲,爰命公相,洎于卿士,亲谕朕 意,延访嘉谋。至于兴化之源,才识攸重,练达吏理,详 明儒术,当是三道,副朕旁求,意或开予,靡有所隐,条 例所问,毕志尽规,当酌古而参今,使文约而意备,朕 将亲览,择善而行。并宜坐食讫就试。”策贤良曰:“朕观 古之王者,君人受命兢业,敬天顺地,靡不思贤能以 济其理,求谠直以闻其过。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 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厥后相 循,有名无实,而又设以科条,增求茂异,舍斥己之至 言,角无用之虚说,文旨著明,罕称于代。兹朕所以叹 息郁悼,思索其真,是用虚恳恻之诚,咨体用之要。庶 乎言之可行,行之不倦,上获其益,下输其情,君臣之 间,驩然相与。子大夫得不勉思朕言而懋明之!”我国 家光宅四海,年将二百,十圣弘化,万邦怀仁。三王之 礼靡不讲,六代之乐罔不举。寖泽于下,升中于天。周 汉已还,莫斯为盛。自祸阶漏坏,兵宿中原,生人困竭, 耗其“大半。农战非古,衣食罕储,念兹疲甿,遂乖富庶。 督耕植之业,而人无恋本之心,峻榷酤之科,而下有 重敛之困。举何方而可以复其盛?用何道而可以济 其艰?既往之失,何者宜惩?将来之虞,何者当戒?昔主 父惩患于晁错而用推恩,夷吾致霸于齐桓而行寓 令。精求古人之意,启迪来哲之怀,眷兹洽闻,固所详 究。又执契之道,垂衣不言,委之于下则人用其私,专 之于上则下无其效。元帝优游于儒学,盛业竟衰;光 武责课于公卿,峻政非美。二途取舍,未获所从,余心 浩然,益所疑惑。子大夫敦究其旨,属之于篇,兴自朕 躬,无悼后害。”辛酉,诏曰:“构大厦者必总于群材,成大 川者必资于百谷。故思理之主,求贤罔遗,所以昭宣 令图,广大前绪,观文缉化,其在兹乎!朕以寡昧,获奉 丕业,虚己问政,实始于兹,考言求益,敢不祗若。故命 左右辅弼,洎有位之臣,会于中台,必究其论,间密以 献。省自朕躬,果获贤能,副于饥渴,才识兼茂,明于体 用。”科人第三次等,元稹、韦惇;第四等,独孤郁、白居易、 曹京伯、韦“庆复;第四次等:崔韶、罗让、崔护、元修、薛存 庆、韦珩;第五上等,萧俛、李蟠、沈传师、柴宿。达于《吏理 可使从政科》第五上等,陈岵等。咸以待问之美,观光 而来,询以三道之要,复于九变之选。得失之鉴,粲然 可观。宜膺德茂之异,式叶言扬之举。其第三次等人, 委中书门下优与处分。第四等、第四次等,第五”上等, 中书门下,即与处分。

    按《文献通考》:“元和元年敕制,举人试讫,有通夜纳策, 计归不得者,并于光宅寺止宿。金吾卫使差人监引 至宿所,切勿勾当,勿令喧杂。是年策贤良,诏杨于陵、 郑敬、李益、韦贯之同考核贤良。牛僧孺、皇甫湜、李宗 闵条对甚直,无所畏避。考官第其策居三等。权幸恶 其诋讦,而不中第者,乃注解其策,同为唱诽,贯之等” 皆坐贬黜。

    元和三年。三月乙巳。御宣政殿。试制科举人。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云云。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以山陵事繁。权停试制科举 人。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穆宗本纪》:“十五 年三月戊午,吏部尚书赵宗儒奏,先奉敕,先朝所放 制科举人,令与中书门下四品已上官同于尚书省 就试者。臣伏以制科所设,本在亲临,南省策试,亦非 旧典。今覃恩既毕,庶政维新。况山陵日近。公务繁迫, 待问之士,就试非多。臣等商量,恐须停罢。”从之。 按《册府元龟》:穆宗以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二月壬 寅敕:“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等人,宜令中书、门下尚书省四品以上,三月二十三日于尚书省同试。三 月戊午,吏部尚书赵宗儒等奏罢之。”

    穆宗长庆元年十一月上御宣政殿试制科举人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白居易传》,“居易十月转 中书舍人,十一月,穆宗亲试制举人,与贾𫗧、陈岵为 考策官,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 按《贾𫗧 传》,“𫗧文史兼美,四迁至考功员外郎。长庆初,策召贤 良,选当时名士考策,𫗧与白居易俱为考策官,选文 人以为公。”

    按:《旧唐书穆宗本纪》:“长庆元年十一月戊午,上御宣 政殿试制科举人,诏中书舍人白居易、缮部郎中陈 岵、考功员外郎贾𫗧同考制策。”

    按《册府元龟》:长庆元年十月诏文武常参官及诸州 府准制举荐贤良方正人等,以十一月二十五日御 宣政殿策试,宜令所司准式。 十一月戊午,御宣政 殿试制科举人。制曰:“古人有言,尝引一代之人,以理 一代之务。虽隽贤茂彦,不乏于时,然亦在敷纳以言, 精核其实。若决川渎以导其气,考金石以求其音,使 抱忠义者必尽其诚,知古今者必先其虑。朕纂承鸿 业,以抚兆人,尝欲效三代之礼,修烈祖之法。犹念和 气之未洽,休祥之未臻,百姓之未安,五兵之未戢,故 详延修洁之士,庶得乎未闻,将以达天地之心,究俗 化之变,研安危之虑,探理乱之言。子大夫覃思于《六 经》,驰骛于百氏,得不讲求至论,以沃朕心。方直者举 朕之阙,政术者体时之要,慕元远者裨其论,赡文词 者挹其蕐。言经者折衷于圣人,以明教化;论将者先 之以仁谊,无效纵横。”於戏!子大夫当朕之时,必思自 达。且古之翼戴其君者,尚委辂纳说,荷担吐奇,由壶 关之上言,自南昌而讽刺。况文陛之下,负扆亲临,若 藏器不耀,结囊而去,顾“朕深志,复何望焉!当体予衷, 无惧后害,宜坐食讫就试。”又策贤良曰:“盖闻舜禹之 有天下也,起于侧微,积德屡勤,多历年所,经圣之虑, 岂有遗哉!然犹好问察言,勤求贤士,盖以承天之任 重,忧人之志深也。况朕长于深宫,涉道日浅,奉列圣 之洪绪,抚万宇之黎人,夙夜严恭,不敢有懈,实惧烛 理未究,省躬未明,所以详求谠言,以辅不逮。子大夫 是宜发所蕴蓄,沃予虚怀,当极意正词,勿有隐讳。”昔 王政之兴,必臻于康泰;霸道所立,由致于富强。我国 家提封溢于三代,斟酌兼乎百王。无尧汤之灾,积祖 宗之礼,而人未蕃庶,俗尚凋讹,家无盖藏,公阙储偫。 卒乘之数,货帛之资,统而较之,莫计前代。岂“率土生 殖,变于古欤?将阜时政令,失于今欤?”固以揣摩,必穷 利病,明征未失之渐,具陈兴复之誉。且文武兼学以 成身,士农迭居以丰业。故家给足以恋本,才周可以 应时。近古各徇一端,不相资用。政令从事异心,难以 成课;民佚无守,轻为游惰。指明共贯之方,䜣合二途 之利。永言致理,期约厥中,施“为或差,得失斯远。将修 睦劝义,则在下难知;将任数驭情,则人心益伪。思闻 旨要,得合诚明,旌别比周之情,敷详忠厚之道,知人 则哲,从古攸慎。九征恐泥,五事难精。”或望可服人,而 智非周物;或言皆诣理,而行者乖方。宜定取舍之端, 以彰真伪之辨。至于朝廷之阙,四方之弊,详延而至, 可得而书,退“有后言,朕所不取。子大夫其勉之。”中书 舍人白居易、膳部郎中陈岵、考功员外郎贾𫗧同考 制策。十二月辛未,制曰:“朕自郊上元,御端门,发大号, 与天下更始,思得贤隽,标明四科,令群公卿士暨守 土之臣,详延下位,周于草泽,成列待问,副予虚求。昧 爽临轩,俾究其论,正辞良术,精义宏谋,绎之旬时,深 见忠益,言刈其楚,列而第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第三等人庞俨;第三次等人吕术;第四等人韦曙、姚 中立、李躔;第四次等人崔嘏、崔龟从、任畹;第五上等 人韦正贯、崔知白、陈元锡,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第四 等人李思元,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第四次等人崔郢, 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第三等人吴“思,第五等人李商 卿,咸以懿学茂识,扬于明廷,况当短晷之辰,颇著《论 思》之美。粲然高论,深沃朕心,永言藏器之规,岂忘絷 驹之义。宠之命秩,允答嘉猷。其第三等人、第三次等 人,委中书门下优与处分。其第四次等人、第五上等 人,中书门下即与处分。”

    敬宗宝历元年御宣政殿试制科举人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李虞仲传》:“虞仲以制策 登科,授弘文校书,从事荆南,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 员外、司勋郎中。宝历中,考制策甚精,转兵部郎中、知 制诰,拜中书舍人。” 按《杨鲁士传》,“鲁士本名殷士,长 庆元年进士擢第。其年诏翰林覆试,殷士与郑朗等 覆落,因改名鲁士,复登制科。”

    按《旧唐书敬宗本纪》:宝历元年三月辛未,上御宣政 殿,试制举人二百九十一人,以中书舍人郑涵、吏部 郎中崔琯、兵部郎中李虞仲并充考制策官。夏四月, 郑涵等考定制举人。敕下后数日,上谓宰相曰:“韦端

    符、杨鲁士皆涉物议,宜与外官。”乃授端符白水尉,鲁
    考证
    士诚固尉。宰臣请其罪名,不报。

    按《册府元龟》,宝历元年三月辛酉,诏常参及诸州府 准去年三月三日制举诸色科目,见到总三百一十 九人,今月二十八日御宣政殿临试,宜付所司准式。 辛未,帝御宣政殿试制举人。诏曰:“朕闻心术顺道,天 下可一言而兴;聪明壅途,堂上有千里之远。故唐虞 而降,则考试观俗;汉魏之际,则诏策求贤。朕缵绍丕” 图,抚临方夏,实惧诚有所偏信,鉴有所未周。乃前岁 诏六官九卿,方岳尹正,有位之士,逮于庶僚,高悬四 科,博荐群彦,将访众政之阙,酌至论之中,子大夫,庭 列俨然,可应其品。是用宵兴前殿,永日渴求,条列坦 明,咸本经史,固子大夫之所讲磨矣。当竭诚虑,无有 蕴藏,宜坐食讫就试。以中书舍人郑涵、吏部郎中李 虞仲并充考制策官。丁亥,制曰:“朕深居法宫,高处宸 极,尝虑天下多务壅于上闻,朝廷大猷阙于申典,至 于伏陛叩颡,造膝犯颜,皆骤迁显荣,宠以优锡。犹思 物不得茂,遂道有所郁堙,是用虚中访贤,侧席前殿, 缄密以献,阅自朕躬,切弼予违,无所回忌。第于上下, 扬于正朝,吾之不𠫤,亦可谓信于海内矣。”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科举人第三等唐伸、韦端符、舒元襄;第 四等萧敞、杨鲁士、杨俭、来择、赵柷、裴恽;第四次等,韦 繇、李昌实、严荆、田鬯、崔璜;第五上等,李浐、萧夷中、冯 球、元晦;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第五上等韦正贯,军 谋宏远、《材任边将科》第三等裴俦;第四次等侯云章。 咸以“谠言正词,兵符教本,应问如响,不穷如泉,著之 于篇,烂然尽在。宜膺中鹄之选,用叶《縻爵》之经。在第 三等人,委中书门下优与处分。第四等、第四次等、第 五上等,中书门下即与处分。”后不数日,帝谓宰相曰: “韦端符、杨鲁士皆涉物议,宜与外官。”端符授同州白 水县尉,鲁士授兴元府城固县尉。宰臣等竟请罪名, 不得。

    文宗太和二年御宣政殿试制科举人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冯宿传》,“宿拜中书舍人, 改左散骑常侍,兼集贤学士,充考制策官。” 按《庞严 传》,严为库部郎中,上试制举人,命严与左散骑常侍 冯宿、太常少卿贾𫗧为试官,以裴休为甲等。制科之 首,有应直言极谏举人刘蕡,条对激切,凡数千言。不 中选,人咸以为屈。其所对策,大行于时。登科者有请 以身名授蕡者。严再迁太常少卿。

    按:《旧唐书文宗本纪》:“太和二年三月辛巳,上御宣政 殿,亲试制策举人,以左散骑常侍冯宿、太常少卿贾 𫗧、库部郎中庞严为考制策官。”

    按《册府元龟》,太和二年三月辛巳,御宣政殿,亲策试 制举人。诏曰,志本于道,盖道以致君为先;代实生才, 盖才以济理为务。不索何以获其寔?不言何以知其 志?故帝尧重询众之训,殷宗首沃心之术。其传曰:“‘嘉 言罔攸伏’。又曰:‘俊民用彰’。”汉魏以还,诏策时作。暨于 我唐,遵为故事。繇是善政惟乂,魁能间出。朕祗荷大 “宝,勤恤兆人,明不烛于幽暗,惠未流于鳏寡,御朽兢 虑,求思永图。是以诏命有司,会群材,列稽疑,延阙政。 子大夫达学通识,俨然来思,操觚濡翰,条诲宿滞,慰 我虚伫,必引嘉猷。故临轩命书,策以审访,继烛俟奏, 其悉乃辞。各宜坐食,食毕就试。左散骑常侍冯宿、太 常少卿贾𫗧、库部郎中庞严宜并充考制策官。”是日, 宰臣等以监侍制举人及夜并宿于中书省。甲午,诏 曰:“王者谨天戒,酌人言,叶时凝命,资贤赞理,斯为令 典也。朕以菲德,祗膺大统,岁属凶旱,人思底宁。庶察 弊以勤理,因举能而询众,科别条问,临轩致试,载搜 尤才,果副虚伫。”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举人第三 等裴休、裴素;第三次“等李卲;第四等,南卓、李甘、杜牧、 马植、郑亚、崔玙;第四次等崔谠、王式、罗绍京、崔渠、崔 慎繇、苗愔、韦昶、崔榑;第五上等崔涣、韩宾,详闲吏理, 达于教化科举人;第四次等宋昆,军谋宏远,堪任将 帅科举人;第四次等郑冠、李栻等,皆直躬遵道,博古 知微,敷其远猷,志在引翼,实能攻朕阙失,究天人交 际之理,极皇王通变之义,指切精洽,粲然可观。既校 才于试可,宜旌能于受禄。其第三等、第三次等人,委 中书门下优与处分;第四次等、第五上等人,中书门 下即与处分。”时有刘蕡,应《直言极谏科》,条对激切,凡 数千言,虽不中第,其文大行于时。

    后周

    世宗显德四年诏兴制科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四 年十月制曰:“制策悬科,前朝盛世,莫不访贤良于仄 陋,求谠正于箴规。殿庭之间,帝王亲试。其或大裨于 国政,有益于时机,则必待以优恩,縻之好爵。拔奇取 异,无尚于兹。得人者昌,于是乎在。爰从近代,久废此 科,怀才抱器者郁而不伸;隐耀韬光者晦而莫出。遂 使翘翘之楚,多致于弃捐;皎皎之驹,莫就于縻絷,遗 才滞用,阙孰甚焉。应天下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 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者,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并许应诏。其逐处 州府,依每岁贡举人试例,差官别考试,解送尚书吏 部。仍量试策论三道,共三千字以上,当日内成。取文 理俱优,人物爽秀者,方得解送。取来年十月集上都。 其登朝官亦许上表自举。”时兵部尚书张昭上言,请 兴制举,故有是命。

    显德六年,见贡举人于万春殿。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六年正 月壬子,对诸道贡举人石熙载等三百馀人于万春 殿。旧例,每岁举人皆见于阁门外,上以优待儒者,故 允其入见。”

    《辽代进士接见赐等甲章服等仪》。

    按《辽史礼志》:“进士接见仪:其日,举人从时相至御帐 侧,通名榜子与时相榜子同。奏讫,时相朝见如常仪 毕,揖进士第一名以下,丹墀内面殿鞠躬,通名四拜, 赞各祗候,皆退。若有进文字者,不退,奉卷平立。阁门 奏受,跪左膝授讫,直起退。”礼毕进士赐等甲敕仪:臣 僚起居毕,读卷官奏讫,于左方依等甲唱姓名序立, 阁使交收敕牒,阁使奏引至丹墀,依等甲序立。阁使 称“有敕”,再拜,鞠躬。舍人宣敕:“各依等甲,赐卿敕牒一 道,想宜知悉。”揖拜,各跪左膝,受敕讫,鞠躬,皆再拜。各 祗候,分引左右相向侍立,候奏事毕,引两阶上殿,就 位,齐声喏,赐坐,酒三行,起声喏如初,退揖出。礼毕,牌 印郎君行酒,阁使劝饮。《进士赐章服仪》:皇帝御殿,臣 僚公服,引进士入东方,面西,再拜,揖。就丹墀位,面殿, 鞠躬。阁使称“有敕”,再拜,鞠躬。舍人宣敕各依等甲。赐 卿敕牒一道,兼赐章服,想宜知悉。揖,再拜跪受敕讫, 再拜退。引至章服所,更衣讫,揖复丹墀位,鞠躬。赞谢 恩,舞蹈,五拜。各祗候殿东亭内,序立,声喏,坐,赐宴,簪 花。宣阁使一员,阁门三人或二人劝饮,终日礼毕。

    圣宗统和二十七年御试举人

    按《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十七年,御前引试刘二宜 等三人。”

    统和二十九年,御试举人。

    按《辽史圣宗本纪》:“二十九年御试放高承颜等二人 及第。”

    太平五年幸内果园宴命进士赋诗第其工拙

    按《辽史圣宗本纪》:“太平五年十一月庚子,幸内果园 宴,京民聚观。求进士得七十二人,命赋诗,第其工拙。 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韩栾等五十八 人为崇文馆校书郎。”

    太平十一年,兴宗即位,放进士刘贞等。

    按《辽史兴宗本纪》:“太平十一年六月,即皇帝位,御宣 政殿,放进士刘贞等五十七人。”

    兴宗重熙五年始御试进士

    按《辽史兴宗本纪》:“重熙五年冬十月壬子,御元和殿, 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试进士于廷,赐冯立、赵 徽四十九人进士第,以冯立为右补阙,赵徽以下皆 为太子中舍,赐绯衣银鱼,遂大宴。”御试进士自此始。 重熙七年,御试进士

    按《辽史兴宗本纪》:七年六月“乙亥,御清凉殿,试进士, 赐邢彭年以下五十五人第。”

    重熙十一年,御含凉殿放进士。

    按《辽史兴宗本纪》:“十一年六月壬午,御含凉殿,放进 士王实等六十四人。”

    重熙十五年,御清凉殿放进士。

    按《辽史兴宗本纪》:十五年六月“戊辰,御清凉殿,放进 士王棠等六十八人。”

    重熙十九年,御金銮殿试进士。

    按《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道宗清宁元年御清凉殿放进士

    按《辽史道宗本纪》:“清宁元年,御清凉殿,放进士张孝 杰等四十四人。”

    清宁五年,御百福殿,放进士。

    按《辽史道宗本纪》:“五年,上御百福殿,放进士梁援等 百一十五人。”

    清宁八年,御清凉殿,放进士。

    按《辽史道宗本纪》:“八年六月,御清凉殿,放进士王鼎 等九十三人。”

    咸雍二年御永安殿放进士

    按《辽史道宗本纪》:“咸雍二年,御永安殿,放进士张臻 等百一人。”

    咸雍六年御永安殿放进士。

    按《辽史道宗本纪》:“六年六月,御永安殿,放进士赵廷 睦等百三十八人。”

    咸雍十年,御试进士,策贤良。

    按《辽史道宗本纪》:十年六月“戊辰,亲出题试进士,丙 子,御永安殿策贤良。”

    宋一

    ====太祖乾德二年亲试制举====按《宋史太祖本纪》:“乾德二年正月壬辰,诏亲试制举 三科,不限官庶,许直诣阁门进状。”

    按《玉海》,“乾德二年正月十五日壬辰,诏曰:炎汉得人, 自贤良之选;有唐称治,由制策之科。其旧置制举三 科:一曰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曰经学优深,可为 师法;三曰详闲吏理,达于教化。并州府解送吏部试 策论三道,限三千字以上,取文理优、人物秀者中选。 自设科以来,未有应者。得非倜傥者耻局于常调,谠 直者难效于有司,必欲与自朕躬乎?继自今许诣阁 门投牒自荐,朕当临轩亲试。”

    开宝五年召对礼部进士始放榜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五年闰月壬辰,礼部试进士 安守亮等诸科共三十八人,召对讲武殿,始放榜。 开宝六年,覆试进士于讲武殿。”

    按《宋史太祖本纪》。六年三月庚申。覆试进士于讲武 殿。赐宋准及下第徐士廉等诸科百二十七人及第。 乙亥。赐宋准等宴钱二十万。”翰林学士知贡举李昉。 坐试人失当。责授太常少卿 按《选举志》:“五年礼部 奏合格进士诸科凡二十八人。上亲召对讲武殿。而 未及引试也。明年翰林学士李昉知贡举。取宋准以 下”十一人,而进士武济川三传刘睿材质最陋,对问 失次,上黜之。济川,昉乡人也,会有诉昉用情取舍,帝 乃籍终场下第人姓名,得三百六十人,皆召见,择其 一百九十五人并准以下,乃御殿给纸笔,别试诗赋。 命殿中侍御史李莹等为考官,得进士二十六人,《五 经》四人,《开元礼》七人,《三礼》三十八人,《三传二十六人, 三史三人,学究十八人,明法五人,皆赐及第。又赐钱 二十万以张宴会。昉等寻皆坐责,殿试遂为常制。帝 尝语近臣曰:昔者科名多为势家所取,朕亲临试,尽 革其弊矣。是年,亲试进士王式等,乃定王嗣宗第一, 王式第四。自是御试与省试名次,始有升降之别。 按〈玉海〉》,六年三月乙亥,御讲武殿,覆试进士宋准等, 内出《未明求衣赋》《设爵待士诗》,得宋准以下二十三 人。诏曰:“亲临考试,精辨臧否,克协至公,俾登上第。御 试举人自此始。

    开宝八年,覆试进士于讲武殿。

    按《宋史太祖本纪》,“八年二月戊辰,覆试进士于讲武 殿,赐王嗣宗等三十一人,诸科纪自成等三十四人 及第。三月乙酉,赐王嗣宗等宴,钱二十万。”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御殿覆试进士诸科赐第有差诏次年暂停一岁

    按《宋史太宗本纪》,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戊辰,亲试 礼部举人。 按《选举志》:太宗即位,思振淹滞,谓侍臣 曰:“朕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 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太平兴国二年,御殿覆试, 内出赋题,赋韵平侧相间,依次而用。命李昉、扈蒙第 其优劣为三等,得吕蒙正以下一百九人。越二日,覆 试诸科,得二百人,并赐及第,皆赐袍笏,锡宴开宝寺, 帝自为诗一章赐之。甲乙第一进士及九经皆授将 作监丞、大理评事、通判诸州,其馀亦优等授官。 按《玉海》,“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庚午,上御讲武殿,覆试 礼部,合格入科举人,得《九经》一人,《开宝通礼》四人,《三 礼》八十人,三传五十三人,三史三人,学究四”十一人, 明法十四人,凡百九十六人,并赐本科及第。十月二 十一日,诏:“朕亲校贤能之书,中科几数百,宜暂停一 岁,使之进修。”

    太平兴国三年九月廷试举人。冬以亲征罢之 按《宋史太宗本纪》。三年九月甲申亲试礼部举人。 按《选举志》。三年九月廷试举人。故事惟春放榜。至是 秋试。非常例也。是冬诸州举人并集。会将亲征北汉。 罢之。自是间一年或二年乃贡举。

    按《玉海》“三年九月,试胡旦等七十四人,加论一首。自 是以三题为准。”

    太平兴国。五年亲试诸色举人及应百篇举者 按《宋史太宗本纪》。五年闰三月甲寅。亲试礼部举人。 丁巳亲试诸科举人。夏四月癸未。亲试应百篇举。赵 昌国赐及第 按《选举志》。五年覆试进士。有颜明远、 刘昌言、张观、乐史四人,以见任官举进士。特授近藩 掌书记。有赵昌国者。求应百篇举。谓一日作诗百篇。 帝出杂题二十,令各赋五篇,篇八句。日旰仅成数十 首,率无可观。帝以是科久废,特赐及第,以劝来者。 按《文献通考》,五年覆试进士,得苏易简以下一百二 十一人,并分甲乙之第,赐宴。是岁,赵昌国求应百篇 举,上出杂题二十字曰:“松风雪月天,花竹鹤云烟。”“诗 酒春池雨,山僧道柳泉。”各令赋五篇,篇八句,特赐及 第。仍诏有司,“今后应百篇举,约此题为式。”

    按《玉海》:“太平兴国五年闰三月甲寅,颜明远、刘昌言、 张观、乐史殿试合格,帝惜科第不与,皆授掌书记。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始分三甲,赐宴琼林苑。”

    按《宋史太宗本纪》。八年三月丙子。亲试礼部举人。 按《选举志》。八年进士始分三甲。自是锡宴就琼林苑上因谓近臣曰:“朕亲选多士。殆忘饥渴。召见临问。观 其才技而用之。庶使田野无遗逸。而朝廷多君子尔。” 按《文献通考》。八年试进士。始分三甲。第一甲知县。 按《汇苑详注》:太平兴国八年,宋白等并赐及第。赐宴 琼林苑。后遂为定制。

    雍熙二年亲试礼部举人定廷试一等授官格

    按《宋史太宗本纪》,“雍熙二年三月己未,亲试礼部举 人。” 按《选举志》:“雍熙二年廷试,初唱名及第第一等 为节度推官。”

    按《玉海》“二年三月十七日试九经,第为三等,五经王 从善并注诵之,赐九经及第。”

    按《文献通考》:“雍熙二年,亲试举人,初唱名赐第,得梁 灏以下一百七十馀人,诸科一百馀人,李昉、吕蒙正 之子皆入等,上以势家不宜与孤寒竞进,罢之。左右 言尚有遗材,复试,又得洪湛等七十馀人,诸科三百 馀人,并赐及第。”

    端拱元年亲试礼部诸科举人

    按《宋史太宗本纪》:“端拱元年闰五月壬寅,亲试礼部 进士及下第举人。六月,亲试进士诸科举人。”

    端拱二年三月壬辰,亲试礼部举人。

    按《宋史太宗本纪》云云。 按《遵尧录》。端拱二年。太宗 亲试进士。得陈尧叟等。并赐及第。仍作箴赐之。勉以 修身谨行。稽古效官之意。

    按《玉海》,“二年三月二十二日试诸科,得《九经》孙奭已 下四百七十八人。”

    按《文献通考》:“二年亲试举人,有中书吏人及第,上令 夺所授敕牒,乃诏禁吏人应举。”

    淳化三年亲试举人

    按《宋史太宗本纪》,淳化三年三月戊戌,亲试礼部举 人,辛丑,亲试诸科举人。 按《选举志》:淳化元年,诸道 贡士凡万七千馀人。先是有击登闻鼓诉校试不公 者,苏易简知举贡,受诏即赴贡院,仍糊名考校,遂为 例。既廷试,帝谕多士曰:“尔等各负志业,效官之外,更 励精文采,无坠前功也。”诏刻《礼记儒行篇》赐之,每科 进士第一人,天子宠之以诗。后尝作箴赐陈尧叟,至 是并赐焉。先是,尝并学究《尚书》《周易》为一科,始更定 本经日试义十道,《尚书》《周易》各义五道,仍杂问疏义 六道,经注四道。明法旧试六场,更定试七场:第一、第 二场试律,第三场试令,第四,第五场试小经,第六场 试令,第七场试律,仍于试律日杂问疏义六,经注四, 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注六道,疏义四道, 以六通为合格。按诸书俱作淳化三年事又查孙何及第明在三年志作元年误 按《文献通考》:淳化三年,是岁诸道举人凡万七千馀 人。苏易简知举,殿试姑令糊名考校。内出《卮言日出 赋》题,试者不能措辞,相率叩殿槛上请。有钱易者,日 未中,三题皆就,以其轻俊,特命黜之。得孙何以下三 百馀人,诸科八百馀人,就宴,赐御制诗三首、箴一首。 又诏刻《礼记儒行篇》,赐近臣及京朝官受任于外者, 并以赐何等。初,内殿策士,例赐御诗以宠之,至陈尧 叟始易以箴,至是,诗、箴并赐。旧制,《三史》《通礼》各试三 十场,每场墨义十道。制“自今只试墨义十五场,馀十 五场抽卷令面读,能知义理、分辨其句,识难字者为 合格,不可者落。”自端拱九年试士罢,进士击鼓诉不 公后,次年苏易简知贡举,固请御试。是年又知贡举, 既受诏,径赴贡院,以避请求,后遂为例。

    按《遵尧录》:三年亲试,得孙何等,面戒之曰:“汝等苦学 登科,朕方以文治天下,王事之外,励精文翰,无坠前 功。”命以《儒行篇》赐之,俾为坐右之戒。

    按《燕翼贻谋录》:“诸州贡士,国初未有限制,来者日增。 淳化三年正月丙午,太宗命诸道贡举人悉入对崇 政殿,凡万七千三百人。时承平未久也,不知其后极 盛之时,其数又几倍也。”

    按《容斋随笔》:“淳化三年,太宗试进士赋题,孙何不知 所出,相率乞上指示之,上为陈大义。”

    按《玉海》:“淳化三年四月五日,鲍渊等三人并锁厅举, 赐及第。”

    真宗咸平三年御试礼部贡举人及河北举人行糊名参校法

    按《宋史真宗本纪》,咸平三年三月甲午,御崇政殿,试 礼部贡举人。“夏四月戊申朔,赐进士陈尧咨等袍笏。 五月壬寅,御试河北举人。” 按《选举志》:“咸平三年亲 试陈尧咨等百四十人。定令:凡试卷,封印院糊名,送 知举官考定高下,复令封之,送覆考所。考毕然后参 校得失,不合格者,须至覆场方落。”谕馆阁台省官,有 请属举人者,密以闻;隐匿不告者,论罪。

    咸平四年四月辛未,御试制科举人。八月己酉,御试 制科举人。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咸平五年,亲试举人。

    按《宋史真宗本纪》:“五年三月己未,御试礼部举人。” 按《文献通考》:“五年亲试举人,得进士王曾以下三十八人,九经诸科百八十人。是岁贡举人集阙下万四 千五百馀人。”陈恕知贡举,所取士甚少,诸州举送官 被黜责者甚众。

    景德元年试李庆孙十赋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景德元年八月十 五日。李庆孙自陈日。能为十赋。虽成文而荒浅。帝犹 奖其敏而擢之。

    景德二年,御试礼部贡举人及河北举人。

    按《宋史真宗本纪》:“二年三月甲寅,御试礼部贡举人。 夏四月,赐进士李迪等琼林宴。五月庚申,御试河北 举人。”

    按《文献通考》:“景德二年亲试举人,得李迪等二百四 十馀人,特奏一百馀人,诸科五百馀人,诸科特奏七 十馀人。”

    景德三年。九月丙辰。御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景德四年闰月壬申,御试制科举人。冬十月,颁《考试 进士新格》。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选举志》。四年又定亲试 进士条例。凡策士即殿两庑。张列几席。标姓名其上。 先一日表其次序。揭示阙外。翌旦拜阙下。乃入就席。 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 号第之。付弥封官誊写校勘。用御书院印付考官。定 等毕。复弥封送覆考官。再定等。编排官阅其同异。未 同“者再考之,如复不同,即以相附近者为定,始取乡 贯状”字号合之,即第其姓名、差次并试卷以闻。其考 第之制凡五等:“学识优长、词理精纯为第一;才思该 通、文理周率,为第二;文理俱通为第三;文理中平为 第四;文理疏浅为第五。”然后临轩唱第,上二等曰及 第,三等曰出身,四等、五等曰同出身。馀如贡院旧制。 按《玉海》,景德四年闰五月四日,中书门下言:“考试应 制科陈绛等文论,陈绛、夏竦、史良三人,词理稍优,可 预召试。”上谓辅臣曰:“比设此科,欲求才识。若但考文 艺,则积学者方能中选。苟有济世之才,安得而知?朕 以为六经之旨,圣人用心,固与子史异矣。今策问宜 有经义,参之时务。”王旦曰:“文风丕变,由陛下道化。”因 命两制各上策问而择用之。闰五月壬申,崇政殿试 陈绛、史良、夏竦,绛、竦入等。

    大中祥符元年夏四月壬寅御试礼部贡举人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二年,御试服勤词学、经明行修举人 按《宋史真宗本纪》,大中祥符二年六月庚戌,御试东 封路服勤词学、经明行修贡举梁固等九十二人。 按《玉海》,二年四月辛卯,诏国子监举十人。五月己巳, 试于武成王庙。六月二十七日庚戌,崇政殿试服勤 词学、经明行修举人,始命以进士程式为五等。辛亥, 赐梁固等三十一人第。

    大中祥符四年,御试汾阴路举人。

    按:《宋史真宗本纪》:“四年十一月丙子,御试服勤词学、 经明行修贡举人。”

    按,《文献通考》:“四年亲试汾阴路服勤词学,经明行修, 赐进士张师德以下三十一人。”

    大中祥符五年三月己丑,御试礼部举人。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大中祥符七年九月戊戌,御试“服勤词学、经明行修 举人。”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按《玉海》:“七年御景福殿试,得张观等二十一人。 大中祥符八年三月壬寅,御试礼部贡举人。”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天禧三年御试举人郭祯以冒丧殿举

    按:《宋史真宗本纪》:天禧三年“春正月癸亥,贡举人郭 祯等见崇政殿。祯冒丧赴举,命典谒诘之,即引咎殿 三举。三月丙寅,御试礼部贡举人。”

    天禧四年。六月壬寅。御试礼部奏名举人九十三人 按《宋史真宗本纪》云云。

    仁宗天圣二年召对举人于崇政殿

    按《宋史仁宗本纪》:“天圣二年三月,赐礼部奏名进士 诸科及第出身四百八十五人。”

    按《玉海》:天圣二年三月十九日“乙巳,御崇政殿召对, 赐宋祁等第。”

    天圣五年,始御殿试进士。

    按《宋史仁宗本纪》:“五年三月戊申,赐礼部奏名进士 诸科及第出身一千七十六人。”

    按:《玉海》:“天圣五年二月二十日,始御殿试进士,得王 尧臣已下三百七十七人。”

    天圣八年,赐“贡举人出身,御试拔萃举人。”

    按《宋史仁宗本纪》,“八年三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 及第出身八百二十二人。六月乙巳,亲试书判拔萃 科。秋七月丙子,策制举人。”

    按《玉海》:“天圣八年正月二十六日,余靖等二十四人分三甲,诏两制重定其第。六月丁亥,命龙图待制唐 肃、梅询、直集贤胥偃考试于秘阁,糊名易书。六月二 十三日乙巳,御崇政殿,试拔萃选人第四等余靖,第 五等尹洙,戊申,除官有差。”

    景祐元年三月殿试举人停上请之制六月策制举人

    按《宋史仁宗本纪》。景祐元年六月己酉,“策制举人。” 按《玉海》,景祐元年三月戊寅,崇政殿试,锁宿考试如 新制。

    按《燕翼贻谋录》:“旧制,御试诗赋论,士人未免上请,于 殿陛之下,出题官临轩答之,往复纷纭,殊失尊严之 体。景祐元年三月丙子,诏进士题具书史所出,御药 院印给之,士人不许上请。自后进士各伏其位,不敢 复至殿庭。”

    宝元元年赐贡举人出身策制举人

    按《宋史仁宗本纪》:“宝元元年三月,赐礼部奏名进士 诸科及第出身七百二十四人。秋七月壬戌,策制举 人。”

    庆历二年富弼请停殿试诏罢之未几仍旧

    按《宋史仁宗本纪》:庆历二年三月,赐礼部奏名进士 诸科及第出身八百三十九人。 按《选举志》:“知制诰 富弼言曰,国家沿隋唐设进士科目,咸平、景德以来, 为法尤密,而得人之道或有未至。且历代取士,悉委 有司,未闻天子亲试也。至唐武后,始有殿试,何足取 哉?使礼部次高下以奏,而引诸殿廷唱名赐第,则与 殿试无以异矣。”遂诏罢殿试,而议者多言其轻上恩 隳故事,复如旧。

    按《玉海》,庆历二年二月,富弼言,“省试有三长,严试有 三短。”辛巳,诏南宫考定高下,殿庭引对赐第,更不临 轩亲试。癸未,复旧。三月丙辰,崇政殿亲试杨寘等。 庆历六年,赐贡举人出身,策制举。

    按《宋史仁宗本纪》:“六年三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 及第出身八百五十三人。八月癸亥,策试贤良方正 能直言极谏举人。”

    皇祐元年赐贡举人出身策制举人

    按:《宋史仁宗本纪》:“皇祐元年三月,赐礼部奏名进士 诸科及第出身千三百九人。八月甲申,策制举人。 皇祐五年,赐贡举人出身,策制举人。”

    按《宋史仁宗本纪》,“五年三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 及第出身千四十二人。八月辛酉,策制举人。”

    嘉祐二年策制举人殿试始免黜落

    按《宋史仁宗本纪》,嘉祐二年三月,“赐礼部奏名进士 诸科及第出身八百七十七人。”亲试举人免黜落始 此。八月癸亥,策制举人 按《选举志》:嘉祐二年亲试 举人,凡与殿试者,始免黜落。

    按《燕翼贻谋录》:“旧制,殿试皆有黜落,临时取旨,或三 人取一,或二人取一,或三人取二,故有累经省试取 中,屡摈弃于殿试者。故张元以积忿降元昊,为中国 患,朝廷始囚其家属,未几复纵之。于是群臣建议,归 咎于殿试黜落。嘉祐二年三月辛巳,诏进士与殿试 者皆不黜落,迄今不改。是一畔逆之贼子,为天下后 世士子无穷之利也。”阮汉闻言,以张元而罢殿试之 黜落,则惩黄巢之乱,将天下士子无一不登第而后 可。

    嘉祐四年,赐“贡举人出身”,策制举人。

    按:《宋史仁宗本纪》,嘉祐四年三月,“赐进士诸科及第 三百三十九人。八月乙亥,策制举人。”

    嘉祐六年,赐“贡举出身,策制举人。”

    按《宋史仁宗本纪》,“六年三月,赐进士诸科及第,同出 身二百九十五人。八月乙亥,策制举人。”

    按《玉海》:“嘉祐六年八月乙亥,崇政殿策试王介、苏轼、 苏辙,己卯除官。”

    英宗治平二年赐贡举人出身策制举人

    按《宋史英宗本纪》,“治平二年二月,赐礼部奏名进士、 明经诸科及第出身三百六十一人。九月己巳,以灾 异风俗策制举人。”

    治平四年,神宗即位三月,赐“贡举人出身。”

    按《宋史神宗本纪》:“四年三月,赐礼部进士及第出身 四百六十一人。”

    神宗熙宁三年亲试进士始专以策考试

    按《宋史神宗本纪》,熙宁三年三月己亥,始策进士,罢 诗赋、论三题。壬子,赐礼部奏名进士明经及第八百 二十九人。九月乙巳,亲策贤良方正。 按《选举志》:熙 宁三年亲试进士,始专以策定着,限以千字。旧特奏 名人试论一道,至是亦制策焉。帝谓执政曰:“对策亦 何足以实尽人材,然愈于以诗赋取人尔。”旧制,进士 入进,谢恩银百两,至是罢之,仍赐钱三千为期集费。 按《文献通考》,三年亲试举人,初用策。旧制,一日而兼 试诗、赋、论,谓之三题。特奏名人止试论一道,至是,进 士就席,有司犹循故事,给礼部韵,及题出,乃策问也。 熙宁六年,亲策进士,赐出身按《宋史神宗本纪》,六年三月庚戌,亲策进士,辛亥,试 明经诸科,壬戌,赐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五百九 十六人。

    熙宁九年,殿试进士,诏礼部“正奏名十人以上者,四 甲无名,奏闻。”

    按《宋史神宗本纪》,“九年三月辛酉,御集英殿策进士, 甲戌,赐进士诸科及第出身五百九十六人。”

    按《文献通考》:“九年殿试进士,初覆考官陈泽等考上 一甲,文卷失当,赎金有差。诏自今唱名尽四甲,而礼 部正奏名上十人未与者,奏听裁决。”

    元丰二年殿试诸色举人

    按:《宋史神宗本纪》:元丰二年三月“庚辰,亲试礼部进 士,壬午,试特奏名进士,癸未,试诸科明法。”

    元丰五年,殿试进士。

    按《宋史神宗本纪》,“五年三月壬辰,亲策进士,乙巳,赐 进士诸科出身千四百二十八人。”

    哲宗元祐三年殿试进士其经升朝官荐经明行修而省试落下者比特奏名例又苏轼奏请殿试仍旧黜落唱名不许升甲之议

    按《宋史哲宗本纪》:“三年三月丁巳,御集英殿策试进 士,己巳,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一千一百 二十二人。九月丁卯,御集英殿策贤良方正能直言 极谏科。” 按《选举志》:“左仆射司马光请立经明行修 科,预荐者不试于州郡,惟试礼部。不中,许用特奏名 格赴廷试,后以为常。”

    按《玉海》,三年三月,诏经明行修省试不应格者,预特 奏名试。闰十二月二十三日,诏习《刑统》各专一经。 又按《玉海》,旧制,崇政殿试,景福殿考覆,自熙宁移于 集英。元祐二年三月二日,三省请如天圣故事,试于 崇政。二十二日御延和殿进呈文卷,唱名放榜。诏依 旧试于集贤。按元祐二年非贡举年此条玉海作二年误今改编三年 按苏轼本集:元祐三年三月某日,翰林学士朝奉郎 知制诰苏轼同孙觉札子奏。“臣等近奉敕权知贡举, 窃见自来御试放榜日,馆职皆在殿上祇候,乃是祖 宗旧法,以彰王国多士之美。熙宁中,因阁门偶失检 举,不令上殿,自此遂为定制。欲乞检会治平以前故 事施行,取进止。” 又札子奏:“臣近领贡举,侍立殿上, 祇”候放榜。伏见举人程试,有犯皇帝旧名者,有旨特 许依本等赐第。又有犯真宗旧名者,执政亦乞依例 收录。而陛下亲发德音,以谓此人犯祖宗庙讳,不可 不降等。已而又有犯僖宗庙讳者,有旨押出。在廷之 人,无不稽首欣服。臣与同列退相告语,非独以见圣 人卑躬尊祖之意,亦足以知陛下严于“取士之法,不 好小惠以求虚名。臣备位禁近,固当推广圣意,将顺 其美而补其所未备。谨具贡举合行事件,画一如左”: 一、伏见祖宗旧制,过省举人,一经殿试,黜落不少。既 以慎重取人,又以见名器威福专在人主。至嘉祐中, 始尽赐出身,然犹不取杂犯,而近岁流弊之极,杂犯 亦或收录,遂使过省举“人便同及第。纵使纰缪,亦玷 科举。恩泽既滥,名器自轻,非祖宗本意也。自来过省 举人,限年累举,积日持久,方该特奏名恩。今来一次 过省殿试不合格,当年便得进士出身,此何义也伏 乞下省司立法,将来殿试,除于合格人外,其馀并皆 黜落。或乞以分数立额取人,所贵上无姑息之政,下 绝侥幸之心。如闻已有去取二分指挥,然有法不行, 与无法同。如已有法,即乞申明,仍告喻天下,将来殿 试,依法去取。”一、自来释褐举人,惟南省榜首或本场 第一人唱名近下者,或有旨升一甲,然皆出自圣意, 初无著令。今者南省十人已上及别试第一人,国学 开封解元、武举第一八、经明行修举人,与凡“该特奏 名人正及第者,皆著令升一甲,纷然并进士不复以 升甲为荣,而法在有司,恩不归于人主,甚无谓也。”窃 谓累奏举名,已是滥恩,而经明、行修,尤是弊法。其间 权势请托,无所不有,侵夺解额,崇奖虚名,有何功能, 复令升甲?人主所以砺世磨钝,正在科举等级升降 荣辱之间。今乃轻以与人,不复爱惜,臣所未伏望 圣慈更与大臣详议前件,著令乞赐刊削。今后殿试 唱名,除南省逐场第一人临时取旨外,其馀更不升 甲。所贵进退之权,专在人主,其经明行修一科,亦乞 详议,早行废罢。

    元祐六年,殿试诸色举人。

    按《宋史哲宗本纪》:“六年三月己巳,御集英殿策进士, 壬午,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九百五十七 人。九月癸巳,御集英殿,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丁酉,御试方正王晋等。”

    元祐八年御试,复试诗、赋、论。

    按《宋史哲宗本纪》,八年三月庚子,诏御试举人,复试 诗、赋、论三题。 按《选举志》:八年,中书请御试复用祖 宗法,试诗、赋、论、策三题。且言“士子多已改习诗赋,太 学生员总二千一百馀人,而不兼诗赋者才八十二 人。”于是诏来年御试,习诗赋人复试三题,专经人且令试策。自后概试三题。

    绍圣元年殿试诸色举人

    按《宋史哲宗本纪》:绍圣元年三月“乙酉,御集英殿策 进士。九月丙午,御集英殿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科。” 按《选举志》:“绍圣初,诏进士罢诗赋,专习经义,廷 对仍试策。”

    按:《文献通考》:“绍圣元年,礼部以定御试三题条约,至 三月诏仍试策。”

    绍圣四年,御试进士。

    按《宋史哲宗本纪》:“四年二月己酉,御集英殿策进士。 三月癸亥,赐礼部奏名进士诸科及第出身六百九 人。”

    徽宗崇宁二年策试举人

    按:《宋史徽宗本纪》:“崇宁二年三月丁亥,御集英殿策 进士,癸卯,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五百三十八 人,其尝上书在正等者升甲,邪等者黜之。”

    崇宁五年,殿试进士。

    按《宋史徽宗本纪》:五年三月“癸卯,御集英殿策进士, 己未,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七十一人。”

    大观元年六月赐上舍生二十九人及第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二年三月,赐上舍生十三人及第。

    按:《宋史徽宗本纪》云云。

    大观三年,殿试进士,赐出身。

    按《宋史徽宗本纪》,“三年三月庚戌,御集英殿策进士, 乙丑,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八十五人。 大观四年,定宗子殿试命官法,赐上舍出身。”

    按《宋史徽宗本纪》,“四年三月丙寅,赐上舍生十五人 及第” 按《选举志》:“四年诏宗子之升上舍,不经殿试 遽命之官。熙宁法不如是。其依贡士法,俟殿试补入。 上中等者唱名日取裁。”

    政和二年策试举人罢赐诗禁习诗学史学

    按《宋史徽宗本纪》,政和二年三月己巳,御集英殿策 进士。“己卯,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七百十三人。” 按《文献通考》:政和二年,亲试举人,始罢赐诗,改赐箴。 先是,御史李章言作诗害经术,自陶潜至李、杜皆遭 讥诋,诏送敕局立法。宰臣何执中遂请禁人习诗赋, 又诏士毋得习史学。

    政和五年,策试举人。

    按《宋史徽宗本纪》:五年三月“己卯,御集英殿策进士, 癸巳,赐礼部奏名进士出身六百七十人。”

    政和七年,策高丽进士。

    按《宋史徽宗本纪》:七年二月“丁卯,御集英殿,策高丽 进士。三月庚寅,高丽进士权适等四人,赐上舍及第。”

    重和元年策试举人

    按《宋史徽宗本纪》:“重和元年三月戊戌,御集英殿策 进士。戊申,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七百八十三 人。有司以嘉王楷第一。”帝不欲楷先多士,遂以王昂 为榜首。

    宣和元年亲试贡士能通内经者升为第一

    按《宋史徽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徽宗崇尚老氏 之学,知兖州王纯乞于御注《道德经》注中出论题。范 致虚亦乞用《圣济经》出题。宣和元年,帝亲取贡士卷 考定能深通《内经》者,升之以为第一。

    宣和三年,殿试进士,赐“出身。”

    按:《宋史徽宗本纪》,三年三月“丁未,御集英殿策进士, 庚申,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三十人。 宣和六年,殿试进士,赐出身。”

    按,《宋史徽宗本纪》:“六年闰月庚子,御集英殿策进士。 夏四月癸丑,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八百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