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第106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六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一百六卷目录
太学生部纪事三
太学生部杂录
选举典第一百六卷
太学生部纪事三
《名臣言行录》外集:太学生伏阙乞留李纲、种师道,军 民从之者数万人。执事虑其生乱,引高欢事揭榜于 衢,且请以礼起邦彦。公言“士民出于忠愤,非有作乱 之心,无足深罪。李邦彦首画遁逃之策,捐金割地,质 亲王以主和议,罢李纲而纳誓书。李邺奉使失辞,惟 卤言是听。此二人者,国人所同弃,而敷告中外,乃推” 二人平贼和议之功,非先王宪天自民之意,宜收还 榜示,以慰人心。上皆从之。或意太学生又将伏阙鼓 乱,谢上蔡先生言:“诸生欲忠于朝廷耳,本无他意,但 择老成有行谊者为之长贰即定矣。”上喜曰:“此无逾 卿者。”乃命兼祭酒。
《宋史王次翁传》:“次翁,济南人,聚徒受业,齐鲁多从游 者。入太学,贫甚,夜持书就旁舍借灯读之,礼部别头 试第一。”
《王质传》:“质字景文,其先郓州人,后徙兴国。质博通经 史,善属文,游太学,与九江王阮齐名。阮每云:‘听景文 论古,如读郦道元《水经》,名川支川,贯穿周匝,无有间 断,咳唾皆成珠玑’。”
《周葵传》:“葵权礼部侍郎,寻兼国子祭酒,兼权给事中。 侍御史汤鹏举言,葵以魏良臣荐躐处侍从,吕广问 葵之死党,乞并罢之。太学生黄作、詹渊率诸生都堂 投牒留葵。翌日,博士何俌等言于朝,乞惩戒。诏作、渊 皆送五百里外州编管,葵出知信州。”
《王居正传》:“居正字刚中,扬州人。少嗜学,工文辞。入太 学时,习新经《字说》者,主司辄置高选。居正语人曰:‘穷 通自有时,心之是非可改邪。流落十馀年,司业黄齐 得其文曰:‘王佐才也’’。”及同知贡举,置次选。
《刘一止传》:“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能属文,试 太学,有司欲举八行,一止曰:‘行者士之常’。”不就。登进 士第,累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
《吉安府志》:胡箕字斗南,庐陵人,忠简从子也。通览该 博,绍兴十三年,以中选入国学。凡游成均者,知其姓 名,曰:是修身安分,通经而赡于文者,皆愿结交焉。” 《江西通志》:丘税字为高,南丰人。刻志学文,补入太学。 时方宗王氏新经,税惟尚礼义,故不偶。建炎间,伏阙 上书,乞徙都金陵,以图恢复,诏免税嗜古好文,爱君 忧”时之心,散见篇翰。所著有《议古集》、“《寓文类“诗解义 槁》
《宋史尤袤传》:“袤字延之,常州无锡人。少颖异,蒋偕、施 坰呼为奇童。入太学,以词赋冠多士,寻冠南宫。绍兴 十八年,擢进士第。”
《胡宪传》:“宪字原仲,居建之崇安。生而静悫,不妄笑语。 长从从父胡安国学,平居危坐植立,时然后言,虽仓 卒,无疾言遽色,人犯之未尝校。绍兴中,以乡贡入太 学。会伊洛学有禁,宪独阴与刘勉之诵习其说。既而 学《易》于谯定,久未有得。定曰:‘心为物溃,故不能有见, 唯学乃可明耳’。宪喟然叹曰:‘所谓学者,非克己工夫 耶’?”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一旦,揖诸生归故山,力 田卖药,以奉其亲。安国称其有隐君子之操,从游者 日众,号“籍溪先生”,贤士大夫亦高仰之。
《刘勉之传》:“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自幼强学,日诵 数千言。逾冠以乡举诣太学。时蔡京用事,禁止毋得 挟元祐书,自是伊洛之学不行。勉之求得其书,每深 夜,同舍生皆寐,乃潜抄而默诵之。谯定,至京师。勉之 闻其从程颐游,邃《易》学,遂师事之。已而厌科举业,揖 诸生归,见刘安世、杨时,皆请业焉。及至家,即邑近郊” 结草为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澹然无求于世。与胡 宪、刘子翚相往来,日以讲论切磋为事。所居有白水, 人号曰“白水先生。”
《高闶传》:“闶为国子司业,时兴太学,闶奏宜先经术。帝 曰:‘士习诗赋已久,遽能使之通经乎闶曰:‘先王设太 学,惟讲经术而已。国初犹循唐制用诗赋,神宗始以 经术造士,遂罢诗赋。又虑不足以尽人才,乃设词学 一科,今宜以经义为主而加诗赋’’。”帝然之。闶于是条 具以闻。其法以六经语孟义为一场,诗赋次之,子史 “论又次之,时务策又次之,太学课试,尽以此为法。” 《容斋五笔》:“淳熙十三年,光尧太上皇帝以圣寿八十, 肆赦推恩,宇宙之内,蒙被甚广。太学诸生至于武学, 皆得免文解一次。凡该此恩者千二三百人,而宗子
在学者不预。诸人相率诣宰府,且遍谒侍从台谏,各纳一札子,叙述大旨,其要以为德寿霈典,普天同庆,而玉牒支派,辱居胶庠,顾不获与布衣书生等。窃譬 之世俗,尊长生日,召会族姻,而本家子孙不享杯酒 脔炙,外议谓何?今庞鸿之泽如此,而宗学乃不许厕 名,于义于礼,恐为未惬。”是时,诸公莫肯出手为言,迈 以待制侍讲内宿,适蒙宣引,因出其纸以奏,仍为敷 陈此辈所云尊长生日“会客,而本家子弟不得坐”,譬 谕可谓明白。孝宗亦笑曰:“甚是切当有理。”时所携只 是白札子,蒙径付出施行,遂一例免举其人名字,今 不复能记忆矣。
《玉照新志》:自绍兴讲和以来,金使经由,官私牌额,悉 以纸覆之,盖常年之例。隆兴间,金使往天竺山烧香, 过太学门,临安尹命官吏持纸往幕,“太学”二字,有直 学程宏图者,襕悫立其下曰:“太学贤士之关,国家储 才之地,何歉于远人?”坚执不令登梯。吏以白尹,尹以 上闻,阜陵加叹久之遂免,至今循之。宏图后登第,上 记其姓名,喜其存守,擢大理司直,迁丞而卒。
《游宦纪闻》:淳熙丁酉,议者以混补太学人数猥冗,遂 立待补太学生之法,以终场人数定其额,百人取三, 继又倍之。时多嘲谑之语,独司业计公衡名之曰“贡 馀”,尤觉隽永。
《名臣言行录外集》:胡籍溪先生生而沈静端壳,不妄 言笑,长闻程氏之说,入太学。会元祐学有禁,乃与乡 人刘致中阴讲而窃诵焉。又讲《易》于涪陵处士谯天 授,久未有得。天授曰:“是固当然,盖心为物溃,故不能 有见,唯学乃可明耳。”先生喟然叹曰:“所谓学者,非克 己工夫也耶?”自是一意下学,不求人知。一旦揖诸生 归。
《宋史沈焕传》:“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 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馀姚尉、 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早暮延 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试考 官,唱名日序立庭下,帝伟其仪观,遣内侍问姓名,众 滋忌之。或劝其姑营职,道未可行也,焕曰:‘道与职有 二乎’?”适私试发策,引《孟子》:“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 耻也。”言路以为讪己,请黜之。在职才八旬,调高邮军 教授而去。
《施师点传》:“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 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 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 《崔与之传》:“与之字正子,广州人。父世明,试有司连黜。 每曰:不为宰相,则为良医。遂究心岐黄之书,贫者疗 之不受直。与之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 绍”熙四年举进士。“广州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 始。
《袁燮传》:“燮字和叔,庆元府鄞县人。初入太学,陆九龄 为学录,同里沈焕、杨简、舒璘亦皆在学,以道义相切 磨。后见九龄之弟九渊,发明本心之指,乃师事焉。每 言人心与天地一本,精思以得之,兢业以守之,则与 天地相似。学者称之曰洁斋先生。”
《江西通志》:“阮荐字仲元,新昌人。少敏慧,尝以所为文 谒邑宰刘滂,滂一见大奇之。后入太学中舍,会日者 谓荐曰:‘公宜隐居’。荐即翻然南归,隐居林壑,以诗酒 自娱,无复仕进意。及乾道中,漕使芮华辟为本州学 正,坚辞不就。与同乡诸先达诗筒往来,时咸称其绝 倡。”
程端蒙,字正思,德兴人。朱子门人自居其斋曰“求放 心”,朱子为大书其扁。淳熙七年,领乡贡,补太学生。时 禁洛学,持书上谏议大夫王自然责其疏斥正学。及 对苏、程、王氏策问,司衡者意在阴诋朱子,正思奋笔 论曰:“王氏以佛、老之学蠹坏人心,苏氏有立朝大节, 不以死生变故动心。此其天资超卓,有非常人所可 及者。恨其学术未醇,未免有战国策士之馀习,继孔、 孟之传,排异端,辟邪说,道统所传,不归之二程,又其 谁哉?”自知所对不合时,好投笔径去,自是遂不复应 举。
刘尧夫字淳叟,金鸡人。乾道己丑太学,两优释褐,时 号“走马上舍。”
《宋史光宗本纪》:“绍熙四年十月戊午,太学生汪安仁 等二百一十八人上书请朝重华,不报。五年四月己 酉,太学生程肖说等以帝未朝,移书大臣。事闻,帝将 以癸丑日朝。至期,帝复以疾不果出。”
《赵汝愚传》:“韩𠈁胄自以有定策功,且依托肺腑,出入 宫掖,居中用事,日夜谋引其党为台谏,以摈汝愚。或 教之曰:‘彼宗姓,诬以谋危社稷,则一网无遗’。”𠈁胄然 之,擢其党将作监李沐为正言。沐,彦颖之子也。尝求 节度使于汝愚,不得,奏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将不利 于社稷,乞罢其政。汝愚出浙江亭待罪,遂罢右相,除 观文殿学士、知福州。台臣合词乞寝出守之命,遂以 太学提举洞霄宫。太学生杨宏中、周端朝、张道、林仲 麟、蒋傅、徐范等伏阙言:“去岁人情惊疑,变在朝夕。当时假非汝愚出死力定大议,虽百李沐罔知攸济。当 国家多难,汝愚位枢府,本兵柄,指挥操纵何向,不可 不以此时为利。今上下安恬,乃独有异志乎?”书上,悉 送五百里外羇管。
《齐东野语》:“贾涉为淮东制阃日,尝遣都统司计议官 赵珙往河北蒙古军前议事。久之,珙归,得其大将扑 鹿花所献皇帝恭膺天命之宝玉玺一座,并元符三 年宝样一册,及镇江府诸军副都统制翟朝宗所献 宝检一座,并缴进于朝。诏下礼部、太常寺讨论受典 礼。”此嘉定十四年七月也。是岁十一月,诏曰:“乃者山 东、河北,连城慕义,殊方效顺,肃奉玉宝,来献于京,质 理温纯,篆刻精古,文曰‘皇帝恭膺天命之宝’,暨厥图 册,登载灿然,实惟我祖宗之旧。继获玉检,其文亦同 云云。天其申命用休,朕曷敢不承。其以来年元日受 宝于大庆殿。”遂命奉安玉宝于天章阁,且奏告天地、 宗庙、社稷。明年正月庚戌朔,御大庆殿受宝,“大赦天 下,应监司、帅守并许上表进贡称贺,推恩,文武官各 进一秩,大犒诸军,三学士人并推恩有差。”具命礼官 捡集受宝本未藏之秘阁,能文之士如朱中美、钱槱、 谢耘等数十人,作为颂诗,以铺张盛美。四方士子,骈 肩累足,而至学舍,至无所容。盖当国者方粉饰太平, 故一时恩赏,实为冒滥。有士子作书贻葛司成云:“窃 惟国学,天子储养卿相之地。中兴以来,冠带云集,英 俊日盛,可以培植国家无疆之基。自开禧之初,迄更 化之后,天下公论不归于上之人,多满于两学之士。 凡政令施行之舛,除拜黜陟之偏,禁庭私谒之过,涉 于国家盛衰之计。公论一鸣,两学雷动。天子虚己以 听之,宰相俯首而信之,天下倾心而是之。”由是四方 万里,或闻两学建议,父告其子,兄告其弟,师告其徒, 必得其说,互相歆艳,谓不负所学,岂不取重于当世 哉?迩来宝玺上进,皇上以先皇旧物,圣子神孙膺此 天命之宝,慰答在天之灵,不得不侈烈祖之珍符,为 今日之荣观也。草茅之士,兴起于山林寂“寞之滨,形 容于篇章歌颂之末,其或可念。”若两学之士,荣进素 定,固当自信其所学,自勉其所守,安于义命可也。纷 纷而来,不恤道路风霜之惨,喁喁相告,咮咮相呼,侥 幸恩赏之蕃庶,冀望非常之盛典,甚至千数百人,饕 餮廪粟,枕籍斋舍,廉耻俱丧,了无䩄颜。或挺身献颂, 或走谒朝贵,小小利害,其趋若市,公论将何以赖?天 下将何以望哉?传之三辅,岂不贻笑于《识字》之程大 卿乎?传之远方,岂不贻笑于《任子》之胡尚书兄弟乎? 传之边陲,岂不贻笑于异䫫之赵珙乎?传之地下,岂 不贻笑于赵尚书乎?“三十年忠谠之论,一日扫地;三 十年流传之槁,一焚可尽矣。”假使圣朝颁旷荡之恩, 一视天下之士通行免举,诿有可说。苟惟两学之士 独霑免举之渥,则非特柄国者欲钳天下公论之口, 而三学之士适自钳其口耳,岂不惜哉!恭惟大司成, 天下英俊之师表,愿以公论所在,诲之以安义命而 知进退,勉之以崇名节而黜浮竞。爵禄,天下之公器 也,岂顽钝亡耻者可擢邪?《传》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器 识卑下,则他日立朝,必无可观者矣。舍其所重,就其 所轻,喑其所长,鸣其所短,三尺之童,亦羞为之。昔陈 东以直言而死,今李成之以守诚而死。二公皆学校 之士也,足以“为万世之名节。以今日一《免解》之轻,遽 失吾万世公论之重,必无有如陈之直言、李之忠节” 者矣。元气能有几邪?愿大司成而授之。
《癸辛杂识》:马光祖字华父,乙卯尹京。初,颜帅尹京之 时,遇三学应有讼牒,必申国子监,俟报方与施行。学 舍已不能堪。及光祖尹京,又创为一议,应学舍词讼, 须先经本监用印保明,方许经有司。学舍尤怒之,作 为小诗曰:“几年贪帅毒神京,虎视国家三学生。休道 新除京尹好,敢将书铺待司成。”未几,察官朱应元劾 李昂英,太学作书讥之,有云“何不移其劾昂英者”,劾 光祖等语,光祖愈不安。既而辟客参议薛坦以踪迹 诡秘罢,于是光祖力丐外任,出守留都焉。尹京号为 难治者,盖以广大之区,奸宄百弊,上则有应奉之劳, 次则有贵戚干政,他司挠权之患,此其所以难也。余 则曰:“不然。自淳熙以来,尹京几人,其”得罪而去者,未 始不由学校可指而数也。然则学校之横,又有出于 数者之外矣。
《宋史宁宗本纪》:“庆元元年四月,太学生杨宏中等六 人,以上书留赵汝愚、章颖、李祥、杨简,请黜李沐。诏宏 中等各送五百里外编管。中书舍人邓驿上疏救之, 不听。”
嘉定十二年“五月己亥,太学生何处恬等伏阙上书, 以工部尚书胡矩欲和金人,请诛之以谢天下。” 《杨宏中传》:“宏中,字充甫,福州人,弱冠补国子生。孝宗 崩,光宗以疾不能执丧。时赵汝愚知枢密院,奏请太 皇太后迎立宁宗于嘉邸,以成丧礼,朝野晏然,遂命 汝愚为右丞相,登进耆德及一时知名之士,有意庆
历元”祐之治。韩𠈁胄窃弄国柄,引将作监李沐为右正言,首论罢汝愚,中丞何澹、御史胡纮章继上,窜汝愚永州。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连疏救争,俱被斥。 宏中曰:“师儒能辩大臣之冤,而诸生不能留师儒之 去,于谊安乎?”众莫应,独林仲麟、徐范、张道、蒋傅、周端 朝五人愿预其议。书奏,不报,则缴副封于台谏侍从。 𠈁胄大怒,坐以不合上书之罪。六人皆编置,以宏中 为首,将窜之岭南。中书舍人邓驿上书救之,不听。右 丞相余端礼拜于榻前,至数十,丐免远徙。上恻然许 之,乃送太平州编管。天下号为“六君子。”
《徐范传》:“范字彝父,福州候官人。少孤,刻苦授徒以养 母。与兄同举于乡,入太学,未尝以疾言遽色。先人丞 相赵汝愚去位,祭酒李祥、博士杨简论救之,俱被斥 逐。同舍生议叩阍上书,书已具,有闽士亦署名,忽夜 传韩𠈁胄将寘言者重辟,闽士怖,请削名,范之友亦 劝止之。范慨然曰:‘业已书名矣,尚何变’?书奏,𠈁胄果” 大怒,谓其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编管。范谪临海,与 兄归同往,禁锢十馀年,登嘉定元年进士第。
《江西通志》:“蒋傅,永丰人。宁宗庆元初,韩𠈁胄欲逐赵 汝愚而难其名。京镗曰:‘诬以谋危社稷,则一网打尽 矣’。𠈁胄乃使右正言李沐以诬论罢之。国子祭酒李 祥、司业杨简力辩其非,亦被斥。傅时为太学生,抚膺 痛愤,乃与同舍生杨宏中等六人伏阙上书,白汝愚 之忠勤,辩祥、简之非党,请窜沐以谢天下,还祥、简以 收士心”,疏上,上以其扇摇国是,编管五百里外,士论 高之。
《宋史陈宜中传》:“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 特俊拔,有贾人推其生,时以为当大贵,以女妻之。既 入太学,有文誉。宝祐中,丁大全以戚里婢婿事权幸 卢允升、董宋臣,因得宠于理宗,擢为殿中侍御史,在 台横甚。宜中与黄镛、刘黻、林测祖、陈宗、曾惟六人上 书攻之,大全怒,使监察御史吴衍劾宜中,削其籍,拘” 管他州。司业率十二斋生,冠带送之桥门之外。大全 益怒,立碑学中,戒诸生无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上 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由是士论翕然称之, 号为“六君子。”
《刘黻传》:“黻字声伯,乐清人。早有令闻,读书雁荡山中 僧寺。年三十四,以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侪辈已翕然 称之。时丁大全方为台属,劾奏丞相董槐,迫逐去国, 将夺其位。黻率同舍生伏阙上书,大概言朝廷进退 大臣,须当以礼。书上,忤执政,送南安军安置。归别其 母解氏,解氏曰:‘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速行’。”黻至 南安,尽取濂、洛诸子之书,摘其精切之语,辑成书十 卷,名曰《濂洛论语》及《大全》,贬黻还太学。未几,侍御史 陈垓诬劾程公许,右正言蔡荣诬劾黄之纯,二公罢 出,六馆相顾失色。黻又率诸生上书以财,署昭庆军 节度使,掌书记,历刑部侍郎。丁母忧,江上溃师,丞相 陈宜中起复,黻为端明殿学士,不起。及贾似道、韩震 死,宜中谋拥二王由温州入海,以兵逆黻“共政”,将逊 相位。于是黻托宗祀于母弟成伯,遂起及罗浮,以疾 卒。
《江万里传》:“万里少神隽,有锋颖,连举于乡。入太学,有 文声。理宗在潜邸,尝书其姓名几研间,以舍选出身, 历左丞相兼枢密使。”
《江西通志》:“杨叔方,吉水人。博通经史,天文历数,尤极 研精,著《五经辨》《历法、五行论》。在太学与诸生上书,斥 贾似道之奸,四方举者,争造其门。以经学授清江范 德机,以历法授宁都习吉翁习历,至今用之。”
刘辰翁字会孟,庐陵人。补太学生。壬戌廷试,贾似道 专国,欲杀直臣以塞言路,辰翁因言:“济邸无后可恸; 忠良戕害可伤;风节不竞可憾。”虽忤贾意,而理宗嘉 之。寘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 荐居史馆,又除太学博士,皆固辞。丙子宋亡,托方外 以归。子尚友,亦能文,有《须溪集》百卷。
陈应宝字真卿,高安人,仲微从子。幼嗜学,苦攻不倦, 寝食俱废。嘉熙中,补入太学,累陞优等。因度宗幸学, 恩授吉水簿。以文学饰吏事,声称一时。
胡洪范,吉水人。国学生。因星变应诏上书,论贾似道 专权误国。似道怒,欲置之死,丞相江万里抗疏力救, 获免。家居忧愤成疾,卒。
雷宜中,字宜叔,丰城人。端平中,补太学生。史嵩之以 右相开督府,阴植奸党,与弟京尹岩之势焰熏灼,嚬 笑可生杀人。会天变,宜中上书指斥其罪,由是流落。 久之,擢淳祐进士第二。
陈元亮字季德,仲微从子。博学尚气节。嘉熙戊戌补 太学,咸淳间陞“国录。”时贾似道私人洪焘尹临安,倚 势作威,元亮率诸生数百人伏阙上书,历数其奸,上 为黜焘,元亮遂为贾所忌,繇是不得志。戊辰,当对集 英殿,太学名士多幸取上第,元亮独耻之,有司复希 贾旨,置之丙科,授庆元府教授,再迁御前供取干办 官
胡仲云字从甫,高安人。生有异质,时人目为“悬崖水晶。”年十三,即悉通书史。淳祐中,入太学,率诸生伏阙 上书,论罢京尹余晦,蔡适为祭酒,仲云与弟仲霖师 之,尽得朱氏之学,负笈者盈馆下。登宝祐进士。 胡大训字世文,丰城人。绍定乡荐,刚正嫉邪。游国学 时,愤权相史嵩之夺情,起复。同黄恺伯等上书数其 罪,被逐。作《卷堂文》辞先圣,归隐于桂陂。
李龙庚,字彝甫,丰城人。绍定乡贡,补太学生。谢方叔 当国,龙庚叩阍上疏,言“方叔耄昏,子弟用事,通货贿, 抑公论。”条上五欺十卖之罪。京尹承望风旨,欲置狱, 国子司业蔡抗率属争之,获免。未几,方叔竟罢。龙庚 以特奏名第三荐,授桂阳军判官。
“夏椅字景实,德兴人。补太学生。会朝廷起复,史嵩之 率同舍生上书争之,不报。登进士,授安庆教授。” 《处州府志》:“王仁孙字汝善,松阳人。辟入国学。时相贾 似道以母忧起服,毅然率同舍生启博士陈著,偕诣 阙上言切谏,以似道罪恶昭彰,愚夫愚妇亦思逐之, 今天夺其母,是代陛下行罚也。书上不报。似道怒,欲 远窜”之,以上不可,乃止。仁孙遂谢病归家,及宗社既 屋,乃恸哭震天,深以不能兴复为憾。先儒程复深尝 称其为“忠志之士”云。
《江西通志》:“陈祥甫,乐安人。国学生。咸淳甲戌,与同舍 汪斗建、杨期泰上书论贾似道误国,不报。德祐乙亥, 奉督抚檄,与弟祥霖筑堡纠义,偕巩信、张日中屡角 元兵于楮山。后隐居崇仁,自号南隐。”
《宋史徐应镳传》:“应镳字巨翁,衢之江山人,世为衢望 族。咸淳末,试补太学生。德祐二年,宋亡,瀛国公入燕, 三学生百馀人皆从行。应镳不欲从,乃与其子琦嵩、 女元娘誓共焚,子女皆喜从之。太学故岳飞第,有飞 祠,应镳具酒肉祀飞,曰:‘天不祐宋,社稷为墟。应镳死 以报国,誓不与诸生俱北。死已,将魂魄累王作配神 主与王英灵永永无斁’!”琦亦赋诗以自誓。祭毕,以酒 肉饷诸仆。诸仆醉卧,应镳乃与其子女入梯云楼,积 诸房书籍箱笥四周,纵火自焚。一小仆未寐,闻火声 起,至楼下,穴牖视之,应镳父子俨然坐立,如庙塑像。 走报,诸仆坏壁入,扑灭火。应镳不能死,与其子女怏 怏出户去,仓卒莫知所之。翼日,得其尸祠前井中,皆 僵立瞠目,面如生。诸仆为具棺敛,殡之西湖金牛僧 舍。益王立福州,褒其节,赠朝奉郎、秘阁修撰。后十年, 其同舍生刘汝钧率儒者五十馀人,收而葬之方家 峪,私谥曰“正节先生。”
《癸辛杂识》:“余晦字养明,四明人,小有才。”赵与䫫之罢 京尹,晦实继之。此壬子四月也。后一月,上庠士人与 市人有竞以不能奉学舍之意,既而斋生有毙于斋 中者,遂命总辖辈入斋看验,遂肆诸生之怒。时祭酒 蔡抗入奏三学卷堂,伏阙上书,直攻晦为仆。及晦轿 出,将白堂,则诸生拦截于路,欲行打辱。于是晦即避 之,遂以理少罢职,而抗亦除宗少而去京庠复上书 留蔡,而文博黄邦彦、武博戴良斋复劾晦而留抗,皆 不报。未几,晦知鄂州,抗以贰卿召。或有诗献蔡云:“九 曲湾头是钓滩,先生何事放渔竿?长江流水滔滔去, 落日西风阵阵寒。好把丹心裨圣主,休将素节换高 官。想于献纳论思际,应说今来蜀道难。”后抗径除佥 枢,有讥之云:“不因同舍之卷堂”,安得先生之过府? 雪舟《脞语》:“方梧坡,元善乡之前辈也。其父无子,偶妻 之妹来省,其姊私之有娠,妻乃为作产蓐状,生梧坡, 厚赀装以嫁其妹。梧坡买补据,入太学,以泛免。过登 科斋舍,谓之‘三无同舍’。”盖生无母,补无据,登科无解 也。
《齐东野语》:吴兴东林沈偕君与,即东老之子也。家饶 于财,少游京师,入上庠,好狎游。时蔡奴声价甲于都 下,沈欲访之,乃呼一卖珠人于其门首茶肆中,议价 再三,不售,撒其珠于屋上,卖珠者窘甚,君与笑曰:“第 随我来,依汝所索还钱。”蔡于帘中窥见,令取视之,珠 也,大惊,惟恐其不来。后数日乃诣之,其家喜相报曰: “前日撒珠郎至矣。”接之甚至,自是常往来。一日,携上 樊楼,楼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馀人。沈遍语在 坐,皆令极量尽欢,至夜尽,为还所直而去。于是豪侈 之声满三辅。既而擢第,尽买国子监书以归。
张乂,延平人,少负才入太学有声,为节性斋长,既又 为时中斋长。其人眇小而好作为,动以苛礼律诸生, 同舍多不平之。莆田林叔弓亦轻浮之士也,于是以 其名字作诗赋各一首嘲之。其警联云:“身材短小,欠 曹交六尺之长;腹内空虚,乏刘乂一点之墨。”诗警句 云:“中分爻两段,风使十横斜,文上元无分,人前强出 些。”曲尽形容之妙,闻者绝倒。又《私试辟四门赋》云:“想 帝女下嫔,大展亲家之礼;谅商均不肖,几成太子之 游。”天子之堂九尺云:“假令晏子来朝,莫窥其面;纵使 曹交入见,仅露其头。”颜渊具体而微,赋云:“博我以文, 约我以礼。望之俨然,道与之貌,天与之形。眇乎小尔”, 亦皆叔弓之所为也。
《遂昌杂录》:宋太学生东嘉林景曦字霁山,当杨总统发诸陵时,林故为杭丐者,背竹箩,手持竹杖,夹遇物 即夹以投箩中。铸银作两许小牌百十系腰间,贿西 僧云:“自馀不敢望收得高宗、孝宗骨,斯足矣。”番僧左 右之,果符高、孝两朝骨,为两函贮之,归葬于东嘉。其 诗有《梦中作》十首,其一绝曰:“一抔未筑珠宫土,双匣 亲传《竺国经》。只有春风知此意,年年杜宇哭《冬青》。”又 曰:“空山急雨洗岩花,金粟堆寒起暮鸦。水到《兰亭》更 呜咽,不知真帖落谁家?”又曰:“桥山弓剑未成灰,玉匣 珠襦一夜开。犹记去年寒食日,天家一骑捧香来。”馀 七首尤凄怨,则忘之。葬后,于宋常朝殿前掘冬青树 一株,植于两函土堆上。又有《冬青花》一首曰:“冬青花, 冬青花,花时一日肠九折。隔江风雨清影空,五月深 山落微雪。移来此种非人间,曾识万年觞底月?”后忘 之。又一首有曰:“君不记羊之年,马之月,霹雳一声山 石裂。”闻其事甚异,不欲书。若林霁山者,其亦可谓义 士也已。
《江行杂录》:通判监酒赵诗者,昔在学校,尝因斋生熟 寐,与众戏以香烛、花果、楮钱之类,设供于卧榻前,而 潜伺之寝者。既觉,见之曰:“我已死邪?”因唏嘘不已。少 顷复寐,久不起,视之,真死矣。乃彻供设之物,相与秘 之。斯人岂乍觉见此,神魂惊散,遂不复还体也邪?事 有不可知者。
《江西通志》:“王炎午字鼎翁,安福人。为太学生。文丞相 被执过青原,炎午作生祭文,自贛至洪,于驿途水步、 山墙店壁皆贴之,以速丞相死。及张千载持丞相齿 发归,炎午痛哭,复为文祭之。炎午奉母孝,三十年不 懈。母没,庐墓三年。偶宿邑城,梦母语曰:‘夜来火吾衣, 几及面’。急趋归,见母遗像,果为跋烛所爇,及面而止。” 自是不复出庐,日饮𫗴粥而已。所著有《吾汶稿》。嘉靖 间,诏从祀大忠祠。
《建宁府志》:“彭九万字好古,崇安人。德祐元年为太学 生。上书言贾似道误国,不报。入元不仕。至元二十年, 黄华倡乱,时九万客县之石臼里中,山寇以兵胁使 从己,九万斥之,卒遇害。九万工词赋,或谓其有《楚骚》 之风。”
《江西通志》:“王科字子纯,乐安人。宋末贡补国学草庐。 尝曰:‘耆儒宿学如吾子纯者,寥寥若晨星’。子纯师事 草庐,尝筑汪陂,溉田千顷,邑长燮理溥化,郡守杨友 直皆加礼敬。有《西斋稿》藏于家。”
《金史施宜生传》:“宜生字明望,邵武人也。博闻强记,未 冠,由乡贡入太学。宋政和四年,擢上舍第,试学官,授 颍州教授。”
《纳合椿年传》:“椿年本名乌野。初置女直字,立学官于 西京,椿年与诸部儿童俱入学,最号警悟。久之,选诸 学生送京师,俾上京教授。耶鲁教之,椿年在选中,补 尚书省令史。”
《宗宪传》:宪本名阿懒,颁行女直字书。年十六,选入学。 太宗幸学,宗宪与诸生俱谒宗宪,进止恂雅,太宗召 至前,令诵所习,语音清亮,善应对。侍臣奏曰:“‘此左副 元帅宗翰弟也’。上嗟赏久之。”
《徒单克宁传》:“克宁进拜太傅,兼尚书令。尚书省奏,猛 安谋克愿试进士者,听之。上曰:‘其应袭猛安谋克者, 学于太学可乎’?”克宁曰:“‘承平日久,今之猛安谋克,其 材武已不及前辈,万一有警,使谁御之?习辞艺,忘武 备,于国弗便’。上曰:‘太傅言是也。章宗初即位,颇好辞 章,而疆场方有事,故克宁言及之’。”
《仆散端传》:“端判南京留守,与河南统军使长寿,按察 转运使王质表请南迁,凡三奏,宣宗意乃决。百官士 庶皆言其不可,太学生赵昉等四百人上书极论利 害,宣宗慰遣之。”
《雷渊传》:“渊庶出,年最幼,诸兄不齿。父没,不能安于家, 乃发愤入太学,衣弊履穿,坐榻无席,自以跣露,恒兀 坐读书,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商衡每为辨 之,且赒恤焉。后从李之纯游,遂知名。登至宁元年词 赋进士甲科。”
《元史宋子贞传》:“子贞性敏悟好学,工词赋。弱冠领荐 书,试礼部,与族兄知柔同补太学生。俱有名于时,人 以大小宋称之。”
耶律有《尚传》。有尚受业许衡之门。至元八年,衡罢中 书左丞,除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以教国人之子 弟。乃奏以门人十二人为斋长,以伴读,有尚其一也。 衡告免还乡里,有尚除国子司业。时学馆未建,师弟 子皆寓居民屋,有尚屡以为言。二十四年,朝廷乃大 起学舍,始立国子监,立监官,而增广弟子员,于是有 尚,升国子祭酒,儒风为之丕振。
《阔阔传》:“阔阔子坚童,字永叔,少孤,甫十岁,即从王鹗 游。既长,奉命入国学,复从许衡游。”
《雪舟脞语》:“至元丙子,三宫赴北行省,俘三学生一百 人从行,责斋臧足其数。时见几者悉已窜徙。本斋有 两同舍,州桥吴府子弟,名棠孙、枌孙,岁仅一入斋,至 是乃为斋臧所指,驱之北去。出关后,诸生沬趄不行人棰以棍棒三下,登舟馁甚,得粥饮一桶,无匙著,乃 于河边拾蚌蛤之壳,争攫而食之。饥寒困苦,道亡者” 多皆身膏草野,后放回,授诸路府教授,仅馀十七八 人耳。
《江西通志》:“危复之字见心,临川人。博览群书,工诗,尤 邃于《易》。宋末,贡补太学。至元初,元帅郭昂荐为本路 儒学官,不就。朝廷累遣奉御察罕、翰林应奉詹玉以 币征之,皆不起。隐于紫霞山,从学者众。及卒,门人私 谥曰‘贞白先生’。”
《元史刘赓传》:赓兼国子祭酒。国学故事,伴读生以次 出补吏莫不争先出。时有一生亲老且贫,同舍生有 名在前者,因博士以告曰:“‘我齿颇少,请让之先’。赓曰: ‘让,德之恭也’。”从其让,别为书荐其人,朝廷反先用之。 自是六馆之士皆知让之为美德也。
《陈颢传》:“颢为集贤大学士,上疏劝帝大兴文治,增国 子学弟子员,蠲儒之徭役。文宗皆嘉纳焉。”
《赵师鲁传》:“师鲁字希颜,霸州文安县人。父趾,秘书少 监,赠礼部尚书。师鲁为人风采端庄,在太学力学如 寒士。”
《文宗本纪》:至顺二年六月,监察御史韩元善言:“历代 国学皆盛,独本朝国学生仅四百员,又复分辨蒙古、 色目、汉人之额。请凡蒙古、色目、汉人不限员额,皆得 入学。”不报。
《明通纪》:“琉球中山王察度遣子弟学于国子监。上喜, 礼遇独优。赐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 《明外史秦逵传》:“帝以学校为国储材,而士子巾服,无 异吏胥,宜甄别之。命逵制式以进。帝务求典雅,凡三 易其制,始定。赐监生蓝衫绦各一,以为天下先。”明代 士子衣冠,盖创自逵云。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传》:“帝幸太学还,后问生徒几 何?”帝曰:“‘数千’。后曰:‘人才众矣。诸生有廪食,妻子将何 所仰给’?”于是立红板仓,积粮赐其家。太学生家粮自 后始。
《懿文太子标传》:洪武元年,命选国子生国琦、王璞、张 杰等十馀人,侍太子读书禁中。琦等入对谨身殿,仪 状明秀,应对详雅。帝喜,因谓殿中侍御史郭渊友等 曰:“诸生于文义习矣,然与太子处,当端其心术,不流 浮靡,庶储德亦获裨助。”因厚赐之。
“藜床”沈馀,国初太子诸王肄业辟雍,师道隆贵,尊严 若神。勋戚读习者,立侍槛外,诸生屏气不息。一应签 印课习,退两厢发放,皆景濂、宋先生遗范也。近有彝 伦堂笑语叱咤者,殊非礼。 《双槐岁抄》:洪武丁卯三月,国子生古朴奏言,“家贫愿 仕,冀得禄以养母。上嘉之,除兵部主事。”
《凤皇台记事》:太祖一日命察诸司官吏等,独户部历 事监生不至逮问,对曰:“苦道远,行不前尔。”上始知之, 因给历事监生驴钱,令赁驴而行。
《贤奕编》西吴族,世丰于财,不事诗书。其母有弟补博 士弟子员,衣青衿来谒。母大诧曰:“而何服此衣服哉? 嗟而贫缣不足于蓝,故缀以青欤,奈何不浼我取足 耶?”盖不识青衿为时制服也。
《江南通志》:“萧玉成,泗州人。洪武中监生,永乐间授国 子监学正。宣德初,上梦大殿将倾,忽一朱衣臣擎其 梁栋。次日早朝,玉成误衣红入,为侍班者所纠,即宣 上殿,喜曰:‘此朕家石柱也’。”擢左都御史。
金纯,字惟一,泗州人。洪武间,由监生授吏部文选司 郎中,升江西参政,进刑部右侍郎。永乐八年扈从北 征,多所赞画。九年奉命发河南丁夫,开浚“黄河故道, 漕运至今赖之。”迁礼部尚书,巡抚四川,调工、刑二部 尚书。宣德中,致仕,卒,赐山阳伯。
张思恭,蒙城人。洪武间贡入太学,授给事中。人有暮 夜以金遗之者,却不受,其人强委金而去。诘旦,言于 朝,上嘉其有守,遂陞刑部侍郎。寻升行在左侍郎,兼 综军务,为时名臣。
蔡蒙,字时中,吴县人。年十一为县弟子,知府况钟奇 之。年十三贡入太学,选授温州府同知。会山中矿贼 起,朝命督兵剿御。众议募民壮补伍,蒙曰:“彼乌合之 众,益兵祇激乱耳,曷不遣职官往谕祸福?”众然之,咸 推蒙行。蒙毅然深入,往复宣谕,贼感悟解散,一郡遂 安。
《明外史高贤宁传》:“贤宁,济阳儒学生。尝受学于教谕 王省,以节义相砥砺。建文中,贡为国学生。燕兵破德 州,围济南,贤宁适在围中,不及赴。而燕兵势甚张,黄 子澄等谋请和以怠燕。尚宝司丞李得成者,慷慨请 行,见燕王城下。王不听,围益急,参政铁炫等百计御 之。王射书城中谕降,贤宁作《周公辅成王论》射城外。” 王悦其言,为缓攻。相持两月,卒溃去。燕王称帝后,贤 宁被执见帝,帝曰:“此作论秀才耶?秀才好人,予一官。” 贤宁固辞。其友纪纲为锦衣指挥,有宠,劝贤宁就职。 贤宁曰:“君为学校所弃,故应尔。我食廪有年,义不可。
且尝辱王先生之教矣。”纲为言于帝,得遣归。年九十七卒。《泽山杂记》: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 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旦即还书。生且往 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 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 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 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此相戏耳。”
《明良记》:李尚书旻初以省元入监,时丘琼台为大司 成,李自通曰:浙江解元李旻。见丘公怒其浅劣,令即 用其语为题作破冒。李应声曰:“以一省之名魁,谒天 下之宗主。”丘公曰:“不然,虚誉虽隆而实德则病者,浙 江解元李旻然也。”
《江西通志》:“饶晞,南城人。由监生营建北京,公务繁剧。 晞以练历干济,事多克集,朝廷命署大司马事。 李旭字彦升,赣县人。少负奇气,倜傥有才略。永乐二 年,贡入太学。时上欲清查赋役黄册,命都察院考选 国子生三百人,首推旭有才干,令总其事,以慎勤称 旨。”
《明外史周洪谟传》:“‘洪谟出为南京祭酒,上言,南监有 红版仓二十间,高皇后积粟以养监生妻孥者,宜修 复’。帝允行之,改北监,请复洪武中学规二十八条,列 榜戒谕。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 冠带,以儒巾走监,停岁禄半,学政肃然。”
《名山藏》“成化十二年八月丁丑,内丞运库监生袁庆 祥,见帑藏虚耗,岁入不供,而售直宝石无虚日月,因 上章极言。”命杖五十,送吏部,令肄业国子监。
郊外《农谈》:“凤翔之麟游有虎臣者,慷慨有节气,成化 末,贡入太学。适闻万岁山架棕棚以备登眺,臣上疏 极谏。宪庙奇之,祭酒费訚不知也,惧其贾祸,乃会六 堂鸣鼓声罪,以锒铛锁之以待。俄官校宣臣至左顺 门,中官传温旨劳之曰:‘尔言是也,棕棚好拆卸矣。命 选时,吏部予臣七品正官,訚闻言大惭。臣名遂播天 下’。”后知云南鹗嘉县,卒于官。
《列朝诗集》:“李兆先字征伯,西厓先生之子也。生十馀 岁,能为歌诗古文,惊其长老,以荫为国子生。年二十 七而夭,天子为致赙焉。”
《江西通志》:“江瑢字玉辉,玨弟。以太学生谒选,疏劾大 学士刘健、李东阳专权自恣,下镇抚司。健等连名具 疏,请开言路以容直臣,自陈休致以避贤路。奉旨释 之。由是瑢名大著。授宁德主簿,不赴。”
袁庆祥宜春人。以贡入太学,待选吏部上疏言“赏赐 过滥,所出不偿所入。”又论刑部尚书董方身不执法, 而折辱属官以目励。又言“正本澄源,宜从学校、胄监; 亲民之职,宜慎简县令,黜衰老以息贪污,宜用夏埙、 张元祯、高明、罗伦以从士望。”书奏,诏杖之东华门。 《云南通志》:“殷才字育之,呈贡人。成化十七年游北雍, 雅”有匡时之志,屡上书言时事,如“建堡以免乡夫之 劳,减赋以苏泌田之困”,皆其条议。迨归,绝意仕进,躬 耕自适。直指使赵璧,同舍生也,尝造其家,才于田间 揖之,留款鸡黍。璧怜其贫,意欲优赡,才终不造谢。人 称其高。
《明外史沈链传》:“链为锦衣卫经历。严嵩贵幸用事,链 上疏请罢斥以谢天下。帝怒,谪佃保安里。长老日致 薪米,遣子弟就学。链日詈嵩父子语闻京师,嵩大恨。 后嵩党杨顺来为总督,巡按御史路楷与顺合图中 链。会蔚州妖人阎浩等素以白莲教惑众,窜链名其 中,诬浩等师事链,具狱以上,竟斩链。后嵩败,世蕃坐” 诛。临刑时,链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链 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 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江南通志》:“陈敬纯字吉甫,昆山人。负气敢言,为文淹 博,以贡入太学。时张居正作拱日楼成,有客请敬纯 赋之,署客名以进。居正讶曰:‘故有五经库,乃其人耶’? 客以敬纯对。居正讽选入,欲授以翰林孔目,不受归。” 《明外史郭正域传》:“正域出为南京祭酒。李成梁孙,以 都督就婚魏国徐弘基家,骑过文庙门,学录李维极” 执而杖之。李氏苍头数十人蹋邸门,弘基亦至。正域 曰:“今天子尚皮弁拜先圣,人臣乃走马庙门外乎?且 公侯子弟入学习礼,亦国子生耳,学录非抶都督也。” 令交相谢而罢。
《水东记略》:“陈敬宗德望文章,名闻朝野。在南太学时, 力以师道自任。时关中杨鼎发解试礼部,下第,疏乞 入南监从公学”,上从之。鼎至监,清苦笃学修行,后举 礼部第一,廷试第一,仕至户部尚书。
《江宁府志》:“张榜字宾玉,一字肺山,句容人。早岁聪颖, 书史过目成诵。每作诗艺,落笔如风雨,雄谈雅谑,沁 人心肺,中万历癸卯南闱第二人。榜初肄业南雍,受 知于大司成冯梦祯。梦祯高资夙望,于酬对多阔略。 南曹郎嫉其慢己,飞章劾之,遂移病去。榜时在太学, 举幡小教场,诸生会幡下者千馀人,榜独上疏请冠 铁冠,伏斧锧,杀身以直先生。”已而得旨,许留用,由是名显天下。
《江南通志》:“顾锡畴,字九畴,昆山人。年十二为诸生甲。 文定公特加器重,曰:‘名位不在吾辈下’。万历壬子,入 北雍,会有侍御以直言被诞,锡畴率同舍生上书执 政,责以不能论救。执政怒,祸几叵测,赖大司成赵某 救免。己未,成进士,入翰林,典福建试。会政府以请托 不从,傅成其罪,削籍归。崇祯初召用,历升至礼部尚” 书,会父卒,锡畴泣血披麻,间关赴闽。兵乱遇害,葬温 州。今有碑在文信国祠傍。
尤镗字伯声,无锡人。父瑛,参政广西,卒于任。镗自梅 岭随母扶柩还,渡钱塘,遭风,舟且覆,号泣祷天,风顿 息。事大父母暨母最孝,博学嗜古,于书无所不窥。拔 国雍,五擢监元,赴铨,授卭州判官,不赴而归。贫甚,友 人为筑“云鸿馆”以居之。著有“《获鲭集》《停钓书》”、“《山水记》 《酒志》《鉴湖集》”、诗草共三百四十卷。
《江西通志》:“张兆兰,字以绮,分宜人。性豪逸,强记能文。 崇祯辛巳选贡,廷试倡名礼部,诸生皆跪伏,兆兰独 长揖,宗伯奇之。入太学乡试报罢归。癸未冬,愤献贼 表伪署官属,纠众谋杀伪知县龙方捷,恢复邑城。事 觉,为所执,杀之万年桥上。”
太学生部杂录
《三辅黄图》:汉太学在长安西北七里。董仲舒策曰:“太 学,贤士之关,教化之本原也。”王莽作宰衡时,建弟子 舍万区,起市郭上林苑中。《三辅旧事》云:“汉太学中有 市有狱。”
《隋书礼仪志》:“委貌冠,未冠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皆 深衣,青领,乌皮履。国子太学四门生服之。”
《唐书舆服志》:“黑介帻者,国官视品,府佐谒府,国子、太 学四门生俊士参见之服也。”
《闻见后录》:汉桓帝时,或言“民之贫困,必货轻钱薄,发 更铸大钱。”事下四府群僚、太学能言之士议之。予尝 论国有政事,何太学之士得议?盖其嘘枯吹生,抑扬 震动至此。故窦武之两宫赏赐,悉散与太学诸生。陈 蕃闻王甫之变,将诸生八千馀人拔刃以入,范滂挟 公议为讦,公卿皆折节下之,太学诸生附之者三万 馀人,卒成部党之祸。汉随以亡,岂但曹节等罪哉! 《西溪丛语》《北史》:“后周武帝天和二年甲辰,立露门学, 置生七十二人。六年春正月己酉朔,露门未成,故废 朝。”又,建德三年春正月,朝群臣于露门。宣皇帝大象 元年春正月己丑,受朝于露门。天成二年二月丁巳, 帝幸露门学,行奠礼。静帝二年,宣帝寝疾,诏宰相入 宿露门。世用“露门劝讲”二字,未详所出。
《燕翼贻谋录》:国初凡事草创,学校教养,未甚加意。皇 祐三年七月壬子,诏:“太学生旧制二百人,如不足,止 百人为限,其简如此。”元丰二年十二月乙巳,神宗始 命毕仲衍、蔡京、范镗、张璪详定,于太学刱八十斋三 十人为额,通计二千四百人。内上舍生百人,内舍生 三百人,外舍生二千人。崇宁元年,徽宗刱立辟雍,增 生徒共三千八百人。内上舍生二百人;内舍生六百 人,教养于太学;外舍生三千人,教养于辟雍。废太学 “自讼斋”,太学之不率教者,移之辟雍。以祭酒总治两 学。辟雍别置司业、丞各一人,博士十人,正、录各五人, 分为百斋,讲堂凡四所。其后王黼反蔡京之政,奏废 之,而辟雍之士,太学无所容矣。
《清波杂志》:政和三年,温陵李荣义著《两学杂记》,凡七 十二条,所书皆太学辟雍事也。内一条:侯彭老,长沙 人,建中靖国以太学生上书得罪,诏归本贯,缀小词 别同舍:“十二封章,三千里路,当年走遍东西府。时人 莫讶出都忙,官家送我归乡去。三诏出山,一言悟主, 古人料得皆虚语。太平朝野总多欢,江湖幸有宽闲 处。”虽曰小挫,而意气安闲如此。辉顷得于故老,此词 既传,各斋厚赆其行。亦传入禁中,即降旨令改正,属 同获谴者不一,乃格。后由乡贡竟登甲科。绍兴十三 年,再兴太学,荣义尚在,累举得光州助教。乃摭旧记 益未备,为八十一条,更名《上庠录》投进。而唱和诗“影 妻”“椅妾”,盖以“影”为妻,故以“椅”为妾四篇,疑后来附入 者。上庠录尝奏御,理不应亵。迨今五十馀年,庠均之 士未闻祖是编。
《朱子语类》:熙宁三舍法,李定所定,崇观三舍法,蔡京 所定。胡德辉尝作记云:“学者所以学为忠与孝也。今 欲训天下士以忠孝,而学校之制乃出于不忠不孝 之人,不亦难乎。”
“太学舍法坏人多,龟山尝立论。高抑崇曾见龟山太 学初兴,召为司业,善类颇属望。到彼一切放倒,三舍法却在渠手中成,莫负了龟山否?”王子合曰:“闻那时 只是取法于一旧老吏。”浩曰:“秦会之是旧太学中人, 想是据他向日所行了。”曰:“高公不合与承当,高公大 率不立。五峰尝有书责他。”
《桯史》:“国学以古者五祀之义,凡列斋扁榜,至除夕必 相率祭之,遂以为炉亭。守岁之酌,祝辞惟祈速化而 已。群儒执事者,帽而不带,以绦代之,谓之叨冒。爵中 皆有数鸭脚,每献则以酒沃之,谓之‘侥幸’。”凡今世之 登科级者,人或窃以此目之,则怫然而怒。孰知堂堂 成均,乃有愿而不获者乎?余谓不然,蜡狂之戏,以弛 张观之可也。余里士柳三聘肄业立礼斋,尝为余言 如此。
《容斋续笔》:《唐六典》:“国子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壶, 脩一案,为束脩之礼。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皆如 国子之法。其习经有暇者,命习隶书,并《国语》《说文》《字 林》《三苍》《尔雅》。每旬前三日,则试其所习业。”乃知唐世 士人多攻书,盖在六馆时以为常习。其《说文》《字林》《苍 雅》诸书,亦欲责以结字合于古义,不特铨选之时,方 取楷法遒美者也,束脩之礼乃于此见之。《开元礼》载: 皇子束脩,束帛一篚五匹,酒一壶二斗,脩一案三脡。 皇子服学生之服,至学门外,陈三物于西南,少进曰: “某方受业于先生,敢请见。”执篚者以篚授皇子,皇子 跪奠篚,再拜。博士答再拜,皇子还避,遂进,跪取篚。博 士受币,皇子拜讫乃出。其仪如此。州县学生亦然。 《癸辛杂识》,成均旧规,后来不复可见矣。谩言所知者 数则,于此亦可想见当时学校文物之盛,庶异日复 古,或有取焉。太学私试,以孟仲季分为三场,或司成 无暇,则并在岁晚。有公试则无私试。试为监中,司成 命题,就差学官充考校封录之职,不复经由朝廷。至 第三日即揭晓,每十人取一《孤经》,则二三人亦取二 名。第一等常缺第二等,谓之“放等。”魁当三分,第二名 二分半,第三等魁二分,率从第二,三取起魁二分,第 二、第三一分半,第四、第五一分三釐,馀并一分。太学 公试,遇省试年,则在省试后二月下旬,凡引试二日, 经、赋一日,论策一日。非省试年分,则随铨试。后引试 系朝廷“差官,士子则襕悫入试,大约七人取一,第一 等缺,第二等约二十人取一,馀约七人取一。第四、第 五,并一分公试魁,纵不该升补,他日登第,亦是部注 教官。若三名前例是教官有外校,次年公试中第二 等,谓之‘入等升’”,又谓之“正升。”或外舍成校人前一年 已中第三等,本年再中第三等,谓之“本等升”,或外舍 成校定人前一年中第四等,本年中第三等,谓之“进 等升。”若先在三而今在四,谓之“退舍”,不能成事。此外 又有追补法,前一年或不成校,本年忽中公试第二 等,名为“入等”,却用本年私试,二场并得。如中魁亦当 一场,谓之“追升。”可以陈乞追升内舍,或止中两场,则 无用。又前一年外校入分以止或优。本年公试,不同 得失得之。升榜若下,就试者,非内舍校定以升补。做 内舍校定者,一年止有两试,一试中则又试两试。若 一年两试俱失,谓之“折脚”,不复试第三试。以三试不 中,则当退舍。每年二十一人,或于内有未升上舍而 过省者,或有事故者,许二十一人之后,分数少者,依 资次来豁校。“如正升内外舍人,亦用状射某人已成 事缺。新升内舍,一年无两升,纵当年上舍试入优,止 理为内舍校定,不可升上舍。内舍一年无三色试,已 试、公试者不许赴私试,已试、私试者不许赴公试。”上 舍试每三人取一人,优等十人,赋三、《书》二、馀经各一 通。榜魁十分,亚鼎各九分,馀七名并八分平六分。内 舍未有校定本年中舍平等者,理为内校升补。上舍 有三等:内舍平校试,舍试平等,或内舍优校不中上 舍试,或有季无校定,试入上舍试优等,亦与随榜升 补。下等上舍谓之“赤脚升”,其升补名字,依上舍试榜 资次。盖舍试压公试,内舍新升及无季人,虽中舍试 只作内校分数,然舍试一中,优等八分,平等六分,五 名以前又有加分,尽可赶优,或前一年已有平校,本 年有平等上舍,试入两中舍,试平等已上,谓之“俱平”, 或一优一否,皆为下等。上舍,谓如内舍平校人试入 上舍优等,当举免省到殿,元有求免人,理作升甲用, 已升甲者升名,谓之“一优一平”,为中等。上舍,谓如内 舍优校人,又中上舍,试优等。以优中优皆是释褐,不 拘名数,先赐进士出身,谓之上等上舍法注教官。续 有此附黄甲第三人恩例注推官,自方熙孙始。当年 有内舍、优校。内优三人,当年积八分以上者,可成舍 试,次年分已上者,不可成偶舍试。当年分人多,亦止 以三人为限。等四名纵积十分,亦不理。若以优中优, 则谓之“两优状元。”其试两年一次,率在季秋。圣旨差 官,命极难之题,重于省试,优校赴舍试,如不中,守三 年后径到殿,中平即免省。到平校人赴舍试,中优即 赴殿。自甲子年后,上舍人多陈乞解褐出身,不到殿 应当举免解,次举免省赴殿,谓之“待年。”若本自免解, 谓之“两免相充”,此学法也。或本未免解,当年实请免谓之“请免相衡”,并相衡免省赴殿。《国子生寄理法》,国 子生补入者,升补内舍,谓之“寄理内舍”;升补上舍,谓 之“寄理上舍。”未许行正食,止借一日食而已。升中等、 下等上舍,合后到殿者,未许到殿,直待元牒主补外, 方理为正。行食及许到殿。此以牒官有请一月或半 月暇者,盖欲其早成事故耳。解褐舍法,下等上舍先 免解,后免省,待三年后到殿,中等上舍径到殿,或特 旨径行解褐。释褐恩数成而优者,谓之“状元。”择日于 崇化堂鸣鼓集众,诸生两廊序坐,学者穿秉立堂上, 状元亦襕悫立同舍班。俟揖,揖讫,诣堂下香案前,面 东南,望阙谢恩,跪受敕黄,再拜。次入幕换公裳,其所 换下之衣,尽为斋仆持去,以利市。再至,为阶上,面西 北再拜。谢恩毕,与学官同舍讲拜者再。次诣忠文庙, 次诣直舍,通门状谢,学官亦止称其斋,学生再拜,遂 归本斋团拜。次诣诸斋谢,亦称同舍生,不书斋名。礼 毕,到堂上换衫帽,与学官相见交贺。监中备酒七杯, 次本斋三杯讫,临安府差到客将,备轿马、从人差帽 迎至祥符寺状元局。凡学夫斋仆以次,平日趋走之 人,皆以大小黄旗,多至数百面,呵喝状元,与唱名一 同。遂择日谒先圣。其局钱酒支用,并天府应办。次日, 谢宰执台谏,然后部中送缺。初任文林郎,节察推官, 视殿试第三人恩例。谢宰相用启事见主司,有拜礼。 太学解试与舍试无相干,太学,十人取三人,若参未 满年,七人取一人,系不满年太学生升补。一请求免, 已经特恩正免又一请者亦免。曾于方州请举不改 名者,谓之“带胎入学。”异时于学中请者,亦免在学三 十年公私试曾一中者,永免在学曾一请后二十日, 永免太学解试。都魁虽不升舍,将来在第,亦许升甲 部注教官。
太学先达归斋,各有光斋之礼,各刻于斋牌之上。宰 执则送真金碗一只,状元则送镀金魁星杯盘一副。 帅漕新除各斋十八界二百千酒十樽。
《学规》五等:轻者关暇几月,不许出入,此前廊所判也。 重则前廊关暇,监中所行也。又重则迁斋,或其人果 不肖,则所迁之斋亦不受。又迁别斋,必须委曲人情 方可,直须本斋同舍力告公堂,方许放还本斋,此则 比之徒罪。又重则下自讼斋,则比之黥罪,自宿自处, 同舍亦不敢过而问焉。又重则夏楚屏斥,则比之死 罪。凡行罚之际,学官穿秉序立堂上鸣鼓九通,二十 斋长谕并襕悫各随东西廊序立,再拜谢恩。罪人亦 谢恩。用一新参集正宣读弹文,一集正权司罚以黑 竹篦,量决数下。大门甲头以手对众将有罪者,就下 堂毁裂襕衫押去。自此不与士齿矣。
南渡以来,太学文体之变。乾淳之文师淳厚,时人谓 之“乾淳体。”人材淳古,亦如其文。至端平江万里习《易》 自成一家,文体几于中复。淳祐甲辰,徐霖以书学魁 南省,全尚性理,时竞趋之,即可以均致科第。功名自 此,非《四书东西铭》《太极图》《通书语录》不复道矣。至咸 淳之末,江东谨思、熊瑞诸人倡为变体,奇诡浮艳,精 神焕发,多用庄、列之语,时人谓之换字文章。对策中 有“光景不露,大雅不浇”等语,以至于亡,可谓文妖矣。 太学上已假一日,武学则三日。清明太学三日,武学 乃一日,殊不可晓。
学舍燕集必点妓,乃是各斋集正自出帖子,用斋印 明书“仰弟子某人到何处。”祇直本斋燕集,专有一等 野猫儿卜庆等十馀人,专充告报,欺骗钱物,以为卖 弄生事之地。凡外欲命妓者,但与斋生一人相稔,便 可借此出注呼之。此事不知起于何时,极于无义,乃 所以起多事之端也。
上庠斋牌亦有关系。雷宜中为成均时,立三槐市于 学前,“市”字似“吊”字,即时学生三人皆不得其死。存心 斋立斗魁牌,当时十三人遇省试,既而徐摭死,以“斗” 字止为十二也。笃信斋立德聚牌,时本斋一十四人 赴会试仅二人,盖“德”字虽有十四字,而“聚”字乃取二 人之谶也。
逌旃《璅言》十七字诗谓之瘸脚,助笑,谈者多不备录。 其《嘲太学生》一首云:“士子谒黉宫,纷纷尽鞠躬,头黑 身上白米虫。”殊为近理。
《明良记》:我朝科贡,恩例四等入胄监,满日并许戴遮 阳大帽,即古笠也。吴文定公未及第时,久困科场,作 诗戏咏曰:“似伞难遮雨,如铙却畏风。”
《蓬轩别记》:宣德中,简太学生年五十以上,放回田里, 而儒士应贤良方正举者,辄得八品官。尹翰林岐凤 有诗曰:“五十馀年做秀才,故乡依旧布衣回,回家及 早养儿子,保了贤良方正来。”
《见闻搜玉》《太学古语》,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言其 清苦而鲠亮也。宋乾淳间,斋舍质素,器止陶瓦,栋宇 无饰。近时诸斋,亭榭帘幕,竞为靡丽,每一会饮,黄白 错落,非头陀寺比矣。国有大事,谠论间发,伟节相望。 近世以来,类多隐默,虽有直言,不过阳为矫激,阴有 附丽,殆非纯然如古之真御史矣。是故必甘清苦如老头陀,然后能摅鲠亮为真御史。
《吕泾野集:太学语》有报讣八缺,数公卿皆有书柬,欲 求与亲故,先生俱不从,迺择善行贫而地远如钱嘉 猷辈拨之,曰:“将以抑奔竞也。”是后诸生奔竞者遂绝。 有堂长受贿事觉者,先生既责之矣,其人谢罪二三 次,俱瞷,无侍侧礼。生方云谢罪,先生曰:“我以公责汝, 汝何待无人而私谢我乎?即此行就是受贿之真也。” 其人再三强辩。先生曰:“汝读何经乎。”对曰:《春秋》。曰:“汝 知诛意之法乎。”其人不敢复答。
河南一监生改巡历,作正历。曰:“愿久留监中请教。”宗 师曰:“不可谓无人。”遂出《曾子》《子思同道》题考之。考毕, 宗师看曰:“汝从何人读书?”曰:“昔游王科先生门下,曰: ‘此人在陕西作县时,躬行丈量田地,守正不阿。后取 在科,以言去官。汝河南何柏斋之后有此人耳。久慕 其人而未得,今见其徒矣’。”因谓诸生曰:“此意若实,虽 曾子子思可到,但恐不实,所累反多。”
或问:“宗师拨历,如何带拨岁贡一二名,亦有私乎?”曰: “此至公也。尝闻宗师云:‘岁贡贫且老,例贡富且壮。岁 贡今日带拨一二人,虽私亦公也。何曾听人情私拨 一人乎’?”
《采芹录》:元初设国学,许衡为祭酒,每谓:“蒙古生质朴 未散,视听专一,苟置之好伍曹中,涵养三数年,将来 必能为国家用。”夫沈原之气,往往出于颛蒙,而风声 一漓,便难援拔。夫士已坏于声华功利,而欲求其实 德行能,难矣。此中世人士多不迨隆兴之初也。又常 问“诸生书义,若推之自身,于今日之事有可用否?大 凡欲其践行,不贵徒说。夫理在躬修,乃称贤士。不知 后世言语文章便足为其实行否?而用人者又何所 赖于言语文章也?”又云:“教人与用人正相反,用人当 用其所长,教人当教其所短。夫用人不问其长,资途 已耳;教人不察其短,课试已耳。夫教而后用,用必待 教。社稷生灵大计,孰重于此?乃所教”所用,果于世道 咸所需乎。此《中代》所以罕《真才善治》也。
《丹铅总录》:胡翼之在安定学宫,以经义治事,水利分 斋。按《周礼颂学合声》注:“周建五学,至秋则分而处之, 宜学《礼》者,处之瞽宗;宜学《书》者,处之上庠;宜学干戈 者,处之东序;宜学言语,处之成均。”则其所由来亦古 矣,不始于胡也。
《春明梦馀录》:“宋庆历四年,判国子王拱辰言:‘汉太学 千八百间,生徒三万。唐千二百间。今国子监才二百 楹,制度狭小,不足以容。乃改建太学,增同舍生二百, 犹未及汉唐之盛也’。”明制,太学号舍与宋相仿。当教 典方兴,生徒或至三千,后人数萧萧,非初制矣。郭正 域云:“谨按往牒,洪武四年,诏选府、州、县诸生俊秀者” 入国子学,得陈如圭等二千七百八十二人。二十六 年,监生悦慈等八千一百二十四人。永乐十九年,监 生方瑛等九千八百八十四人。宣德四年,监生程宪 等四千八百九十三人。正统十四年,监生金聪等四 千四百二十六人。景泰五年,监生黄梦麟等五千一 百七十九人。天顺八年,监生徐福等五千八百三十 三人;成化二年,监生任兰等六千二十人;正德三年, 监生洪濡等一千三百二十六人;嘉靖十九年,监生 徐旬等二千一百五十一人。及至今日,寥寥如此,非 所以风四方,示后世也。
初建国学,令品官子弟及氏间俊秀,充国子学生。于 是有“官民生”之目。自一品至七品,皆得与叙荫,皆谓 “官生。”“民生”,则郡县中论其秀而岁升之者也。洪武三 年始设科举士。五年选会试下第年少质美者令入 学,皆曰“民生。”当是时,启教虽弘,而任官不易,非强学 登科,则积分将至十馀载,而后得历事授官。成化初, 诏三品大臣以上子孙,许一人送监,照监例出身荫 而得举,复得以次子补荫。而自洪武以来,死王事者 之嗣,时有特荫。其经筵、储邸讲道之臣,有稽劳叙荫。 边境大臣以功荫,皆曰“恩生。”边境裔酋以及海外君 长,梯航相望,遣子入学,附之官生。其勋戚习读,昉自 《洪武》初,令公、侯、伯及武官子弟承袭者,入国学肄业, 是时盖二百馀人。景泰、天顺间,戚畹诸公主子孙,听 乞入监。成化十年,令公、侯、伯、驸马初习授者,送监读 书习《礼》。祭酒以学规教之,不率者奏闻。今上设礼部 主事一员,专教驸马,因不复入监。
明初,人才辈出,太学为盛。朝廷所用,内而台谏,外而 藩臬,率以授太学生之成才者。自正统以来,此制遂 废。嘉靖八年,廷议复申《祖制》,三途并用,于是以举人 监生孙翥为给事中,举人监生阮薇、岁贡监生张澍 为监察御史。及万历初,张文忠居正柄政,屡申饬而 未能行也。
洪武时,国子生殷敏选入《武英殿纪事》,授监察御史。 盖其时储养国学,有出使历事之任,又有“大本堂读 书”、武英殿纪事之责,故贤才辈多出其中。
国子生往往有上书谏诤者。弘治十一年三月,监生 汪镕劾大学士刘健、李东阳,上下镕诏狱。健等疏力救得释。天启七年十月,监生胡涣猷劾大学士黄立 极等,下法司。诸公救不力,上意不深罪之也,得以赎 论。四相继去,三相皆极辩,而李高阳独引罪不辩,人 称其得体。至涂仲吉救黄中允,词气侃侃,廷杖遣戍, 可称朝阳鸣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