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汇编 铨衡典 第三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十五卷
经济汇编 铨衡典 第三十六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铨衡典

     第三十五卷目录

     官制部汇考十三

      唐一

    铨衡典第三十五卷

    官制部汇考十三

    唐一

    唐官制多沿隋故,立六省、九寺、台、监、卫府,各统其属, 以分职定位。

    按《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 而大抵皆沿隋。故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 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其辨贵贱,叙劳能, 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 群材,治百事。其为法则精而密,其施于事则简而易 行所以然者,由职有常守而位有常员也。方唐之盛” 时,其制如此。盖其始未尝不欲立制度,明纪纲,为万 世法,而常至于交侵纷乱者,由其时君不能慎守,而 徇一切之苟且,故其事愈繁而官益冗,至失其职业 而卒不能复。初,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 曰:“吾以此待天下贤材足矣。”然是时已有员外置,其 后又有特置同正员,至于检校、兼、守、判、知之类,皆非 本制。又有“置使”之名,或因事而置,事已则罢,或遂置 而不废。其名类繁多,莫能遍举。自中世已后,盗起兵 兴,又有军功之官,遂不胜其滥矣。故采其纲目条理, 可为后法。及事虽非正,后世遵用,因仍而不能改者, 著于篇。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 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 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 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 宰相职,而假以地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 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 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贞观八年, 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 下平章事,而平章事之名盖起于此。其后李𪟝以太 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谓同侍中、中书令也,而同 三品之名盖起于此。然二名不专用,而他官居职者, 犹假他名如故。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 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 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 品、同三品入衔,自文瓘始。永淳元年,以黄门侍郎郭 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平章 事入衔,自待举等始。自是以后,终唐之世不能改。初, 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 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 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 房,二曰枢密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 曹以主众务焉。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 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 体。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儒学则为大学士, 时急财用则为盐铁转运使,又其甚则为延资库使。” 至于《国史》、“太清宫之类,其名颇多,皆不足取法,故不 著其详。”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 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 所也。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 伎术之流,皆直于别院,以备宴见。而文书诏令,则中 书舍人掌之。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时召以草制,然 犹未有名号。乾封以后,始号“北门学士。”元宗初,置翰 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 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 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诰书 敕。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 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后 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 人,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 得与选入院,一岁则迁知制诰。未知制诰者,不作文 书班次,各以其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宪 宗时又置学士承旨。唐之学士、弘文、集贤分隶中书、 门下省,而翰林学士独无所属,故附列于此云。 “三师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各 一人,是为“三公。”皆正一品。三师,天子所师法,无所总 职,非其人则阙。三公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 统。亲王拜者,不亲事,祭祀阙则摄。

    隋废三师。贞观十一年,复置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

    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 刑部,六曰工部,庶务皆会决焉。

    六:尚书,兵部、吏部为前行,刑部、户部为中行,工部、礼部为后行。行总四司,以本行为头司,馀为子司。

    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二曰敕,三曰册,天子 用之;四曰令,皇太子用之;五曰教,亲王、公主用之;六 曰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下之达上,其制 有六:一曰表,二曰状,三曰笺,四曰启,五曰辞,六曰牒。 诸司相质,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刺,三曰移。凡授内 外百司之事,皆印。其发日为程,一曰受,二曰报。诸州 计奏达京师,以事大小多少为之节。凡符、移、关、牒,必 遣于都省乃下。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凡制 敕、计奏之数,省符宣告之节,以岁终为断。

    龙朔二年,改尚书省曰“中台” ,废尚书令,尚书曰“太常伯” ,侍郎曰“少常伯。” 光宅元年,改尚书省曰“文昌台” ,俄曰“文昌都省。” 垂拱元年曰“都台” ,长安三年曰“中台。”

    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 阙则总省事,劾御史纠不当者。

    龙朔二年,改左右仆射曰“左右匡政。” 光宅元年曰“文昌左右相。” 开元元年曰“左右丞相。” 天宝元年复。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辨六官 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 丞总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总焉;郎中各一人,从五 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掌付诸司之务,举稽 违,署符目,知宿直,为丞之贰。以都事受事发辰,察稽 失,监印、给纸笔;以主事令史、书。令史署覆文案,出符 目,以亭长启闭。传禁约,以掌固守。当仓库及陈设,诸 司皆如之。

    隋尚书省诸司郎及承务郎各一人,而废左右司。武德三年,改诸司郎为郎中,承务郎为员外郎。贞观元年,复置左右司郎中。龙朔元年,改左右丞曰“左右肃机郎中” 曰“左右承务,诸司郎中” 曰“大夫。” 永昌元年,复置员外郎。神龙元年省,明年复置。初有驲驿百人,掌乘传送符,后废。

    都事各六人,后七品上。主事各六人,从八品下。吏部、 考功、礼部主书,皆如之。诸司主事,从九品上。

    有令史各十八人,书令史各三十六人,亭长各六人,掌固各十四人。

    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 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掌文选、勋、封、考 课之政。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书判、德行、 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为之注拟。”五品以 上,以名上而听制授,六品以下,量资而任之。其属有 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勋,四曰考功。吏部郎 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其告身。假使一人,掌选 补流外官。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一人判南曹。皆为 尚书、侍郎之贰。凡文官九品,有正、有从。自正四品以 下有上下,为三十等,凡文散阶二十九。从一品曰“开 府仪同三司”,正二品曰“特进”,从二品曰光禄大夫,正 三品曰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曰银青光禄大夫,正 四品上曰正议大夫,正四品下曰通议大夫,从四品 上曰大中大夫,从四品下曰中大夫,正五品上曰中 散大夫,正五品下曰朝议大夫,从五品上曰朝请大 夫,从五品下曰朝散大夫。正六品上曰朝议郎,正六 品下曰承议郎,从六品上曰奉议郎,从六品下曰通 直郎。正七品上曰朝请郎,正七品下曰宣德郎,从七 品上曰朝散郎,从七品下曰宣义郎,正八品上曰给 事郎,正八品下曰征事郎,从八品上曰承奉郎,从八 品下曰承务郎,正九品上曰儒林郎,正九品下曰登 仕郎,从九品上曰文林郎,从九品下曰将仕郎。自四 品皆番上于吏部。不上者岁输资钱,三品以上六百, 六品以下一千。水、旱、虫、霜减半资。有文艺乐京上者, 每州七人;六十不乐,简选者罢。输勋官亦如之。以征 镇功,得护军以上者,纳资减三之一。凡流外九品,取 其书计时务,其校试铨注,与《流内》略同,谓之“小选。”吏 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二人,司勋主事四人,考功主 事三人。

    武德五年改选部曰“吏部” ,七年省侍郎。贞观二年复置。龙朔元年改吏部曰《司列》,主爵曰《司封》,考功曰《司绩》。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垂拱元年改主爵曰《司封》。天宝十一载改吏部曰“文部” ,至德二载复旧。有吏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司封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诸 郎中、员外郎品皆如之。掌封命、朝会、赐予之级。凡爵 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 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 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 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 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 户,从五品上。皇兄弟、皇子皆封国,为亲王。皇太子子 为郡王。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诸子为郡公,以恩 进者封郡王,袭郡王、嗣王者封国公。皇姑为大长公 主,正一品;姊为长公主,女为公主,皆视一品;皇太子 女为郡主,从一品;亲王女为县主,从二品。凡王、公十 五以上预朝集,宗亲女妇、诸王长女月二参。内命妇, 一品母为正四品郡君,二品母为从四品郡君,三品、 四品母为正五品县君。凡诸王、公主、外戚之家,卜祝、 占相,不入门。王妃、公主、郡县主嫠居,有子者不再嫁。 凡外命妇有六:王、嗣王、郡王之母、妻为妃。文武官一 品国公之母、妻为国夫人,三品以上母、妻为郡夫人, 四品母、妻为郡君,五品母、妻为县君。勋官四品有封 者母、妻为乡君。凡外命妇朝参,视夫子之品。诸蕃三 品以上母、妻授封以制。流外技术官,不封母、妻。亲王 孺人二人,视正五品,媵十人,视从六品,二品媵八人, 视正七品;国公及三品媵六人,视从七品;四品媵四 人,视正八品;五品媵三人,视从八品。凡置媵,上其数, 补以告身。散官三品以上,皆置媵。凡封户,三丁以上 为率,岁租三之一入于朝廷。食实封者,得真户,分食 诸州。皇后、诸王、公主食邑,皆有课户。名山大川、畿内 之地,皆不以封。

    司勋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掌“官吏勋级,凡十有二 转为上柱国,视正二品;十有一转为柱国,视从二品; 十转为上护军,视正三品;九转为护军,视从三品;八 转为上轻车都尉,视正四品;七转为轻车都尉,视从 四品;六转为上骑都尉,视正五品;五转为骑都尉,视 从五品;四转为骁骑尉,视正六品;三转为飞骑尉,视” 从六品;二转为云骑尉,视正七品;一转为武骑尉,视 从七品。凡以功授者,覆实然后奏拟,战功则计杀获 之数。坚城苦战,功第一者三转。出少击多曰“上阵;兵 数相当曰中阵;出多击少曰下阵”;矢石未交,陷坚突 众,敌因而败者曰“跳荡。杀获十之四曰上获,十之二 曰中获,十之一曰下获。”凡酬功之等,见任前资、常选 曰“上资”,文武散官、卫官、勋官五品以上曰“次资”,五品 以上子孙、上柱国、柱国子、勋官六品以下曰“下资”,白 丁卫士曰“无资。”《跳荡人》上资加二阶,次资、下资、无资 以次降。凡上阵,上获五转、中获四转、下获三转,第二、 第三等递降焉。《中阵》之上获视上阵之中获、中获视 上阵之下获、下获两“转。下阵之上获,视中阵之中获, 中获视中阵之下获,下获一转。破蛮獠上阵上获,比 两番降二转。”凡勋官九百人,无职任者番上于兵部, 视远近为十二番,以强干者为番头,留宿卫者为番。 月上外州,分五番,主城门、仓、库、执刀上柱国以下番 上;四年,骁骑尉以下番上。五年,简于兵部授散官,不 第者五品以上复番上四年,六品以下,五年简如初; 再不中者,十二年则番上六年,八年则番上四年。勋 至上柱国,有馀则授周以上亲,无者赐物。太常音声 人得五品以上勋,非征讨功不除簿。诸州授勋人,岁 第勋之高下,三月一报户部有蠲免,必验。

    考功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文武百有功过善恶之 考法,及其行状。若死而传于史官,谥于太常,则以其 行状质其当不;其欲铭于碑者,则会百官议其宜,述 者以闻,报其家。其《考法》,“凡百司之长,岁较其属功过, 差以九等,大合众而读之。流内之官,叙以四善:一曰 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 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曰献可替否,拾遗补 阙,为近侍之最;二曰铨衡人物,擢尽才良,为选司之 最;三曰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四曰礼制 仪式,动合经典,为礼官之最;五曰音律克谐,不失节 奏,为乐官之最;六曰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 最;七曰部统有方,警守无失,为宿卫之最;八曰兵士 调习,戎装充备,为督领之最;九曰推鞫得情,处断平 允,为法官之最;十曰雠校精审,明于刊定,为校正之 最;十一曰承旨敷奏,吐纳明敏,为宣纳之最;十二曰 训导有方,生徒克业,为学官之最;十三曰赏罚严明, 攻战必胜,为军将之最;十四曰礼义兴行,肃清所部, 为政教之最;十五曰详录典正,词理兼举,为文史之 最;十六曰访察精审,弹举必当,为纠正之最;十七曰 明于勘覆,稽失无隐,为句检之最;十八曰职事修理, 供承强济,为监掌之最;十九曰功课皆充,丁匠无怨, 为役使之最;二十曰耕耨以时,收获成课,为屯官之 最;二十一曰谨于盖藏,明于出纳,为仓库之最;二十 二曰推步盈虚,究理精密,为历官之最;二十三曰占 候医卜,效验多著,为方术之最;二十四曰检察有方、 行旅无壅,为关津之最;二十五曰市廛弗扰,奸滥不 行,为市司之最;二十六曰牧养肥硕,蕃息孳多,为牧官之最;二十七曰边境清肃、城隍修理”,为镇防之最; 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 下;无最而有二善为中上,无最而有一善为中中;职 事粗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下 上;背公向私,职务废阙,为下中;居官饰诈,贪浊有状, 为下下。”凡考定,皆集于尚书省唱第,然后奏亲王及 中书门下。京官三品以上都督、刺史、都护、节度、观察 使,则奏功过状,以核考行“之上下。”每岁尚书省诸司 具州牧、刺史、县令殊功异行、灾蝗祥瑞、户口、赋役增 减,盗贼多少,皆上于考司。监领之官,以能抚养役使 者为功,有耗亡者以十分为率,一分为一殿。博士、助 教计讲授多少为差。亲、勋翊卫以行能功过为三等: 亲勋翊卫、备身东宫亲勋翊卫、备身王府执仗、亲事、 执乘亲事及亲勋翊卫、主帅、校尉、直长、品子、杂任飞 骑,皆上中下。考有二。上第者加阶番,考别为簿,以侍 郎颛掌之。流外官以行能功过为四等:“清谨勤公为 上,执事无私为中,不勤其职为下,贪浊有状为下下。” 凡考,中上以上,每进一等,加禄一季;中中守本禄;中 下以下,每退一等,夺禄一季。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 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一上下考进二阶。计 当进而参有下考者,以一中上覆一中下,以一上下 覆二中下。上中以上,虽有下考,从上第;有下下考者 解任。凡制敕不便,有执奏者,进其考。贞观初岁,定京 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给事中、中书舍人 各一人莅之,号《监中外官考》。使考功郎中判京官考, 员外郎判外官考。其后屡置监考、校考、知考使。故事, 考簿朱书,吏缘为奸。咸通十四年,始以墨

    户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 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其属有四:一曰户部, 二曰度支,三曰金部,四曰仓部。户部郎中、员外郎,掌 户口、土田、赋役、贡献、蠲免、优复、姻婚、继嗣之事。“以男 女之黄、小、中、丁、老为之帐籍,以永业、口分、园宅均其 土田,以租、庸、调敛其物;以九等定天下之户,以为尚” 书、侍郎之贰。其后以诸行郎官判钱谷,而户部、度支 郎官失其职矣。会昌二年著令,“以本行郎官分判钱 谷,户部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度支主事二人,金部主 事三人,仓部主事三人。”

    高宗即位,改民部曰“户部。” 龙朔二年,改户部曰《司元》,度支曰司度,金部曰司珍,仓部曰司庾。光宅元年,改户部曰《地官》。天宝十一载,改金部曰司金,仓部曰司储。有户部令史十七人,书令史三十四人,计史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度支令史十六人,书令史三十三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金部主事三人,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仓部令史十二人,书令史二十三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

    度支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天下租赋物产丰约之 宜,水陆道涂之利,岁计所出而支调之,以近及远,与 中书、门下议定乃奏。

    金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 量之数,两京市、互市、和市、宫市交易之事,百官、军镇、 蕃客之赐,及给宫人、王妃、官奴婢衣服。”

    仓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天下军储,出纳租税、禄 粮、仓廪之事。以木契百,合诸司出给之数,以义仓、常 平仓备凶年,平谷价。

    礼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礼仪、 祭享、贡举之政。其属有四:一曰礼部,二曰祠部,三曰 膳部,四曰主客。礼部郎中、员外郎掌礼乐学校衣冠、 符印、表疏、图书、册命、祥瑞铺设及百官、宫人丧葬、赠 赙之数,为尚书、侍郎之贰。《五礼》之仪,一曰《吉礼》,二曰 《宾礼》,三曰《军礼》,四曰《嘉礼》,五曰《凶礼》。凡齐衰心丧以 上,夺情从职,及周丧未练、大功未葬,皆不预宴。大功 以上丧,受册莅官,鼓吹从而不作,戎事则否。凡朝晚 入失仪,御史录名夺俸,三夺者奏弹。凡出蕃册授、吊 赠者,给衣冠。皇帝巡幸,两京文武官职事五品以上, 月朔以表参起居,近州刺史遣使一参;留守月遣使 起居,北都则四时遣使起居。诸司奏“大事者,前期三 日具状,长官躬署,对仗伏奏,仗下,中书门下莅读。”河 南、太原府父老,每岁上表愿驾幸,遣使以闻。驾在都, 则京兆府亦如之。凡景星、庆云为大瑞,其名物六十 有四;白狼、赤兔为上瑞,其名物三十有八;苍乌、朱雁 为中瑞,其名物三十有二;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 其名物十四;大瑞则百官诣阙奉贺。馀瑞岁终员外 郎以闻,有司告庙。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 “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皇亲三等以上丧,举哀,有 司帐具给食。诸蕃首领丧,则主、客、鸿胪月奏。礼部主 事二人,祠部主事二人,膳部主事二人,主客主事二 人。

    武德三年,改仪曹郎曰“礼部郎中” ,司藩郎曰“主客郎中。” 龙朔二年,改礼部曰《司礼》,祠部曰《司禋》,膳部曰《司膳》。光宅元年,改礼部曰“春官。” 有礼部令史五。

    人。书令史十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祠部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主客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祠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祠祀、享祭、天文漏刻、国 忌庙讳、卜筮、医药、僧尼之事,珠玉珍宝供祭者不求 于市。驾部、比部岁会牲之死亡,输皮于太府。郊祭,酒 醴、脯醢、黍稷、果实,所司长官封署以供。两京及碛西 诸州火祅,岁再祀,而禁民祈祭。凡巡幸,路次名山大 川,圣帝、明王名臣墓,州县以官告祭。二王后享庙,则 给牲牢祭器,而完其帷帟、几案,主客以四时省问。凡 国忌废务日,内教太常停习乐。两京文武五品以上 及清官七品以上,行香于寺观。凡名医子弟试疗病, 长官莅覆。三年有验者,以名闻。 膳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陵庙之牲、豆酒膳。诸司 供奉口味,躬𫔎其轝,乃遣进。胙亦如之。非大礼、大庆, 不献食,不进口味。凡羊至厨而乳者,释之。长生大斋 日,尚食进蔬食,释所杀羊,为长生供奉。凡献食进口 味,不杀犊。尚食有猝须别索,必奏覆,月终而会之。凡 尚食进食,以种取而别尝之。殿中省主膳上食于诸 陵,以番上下四时遣食,医、主食各一人莅之。 主客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二王后、诸蕃朝见之事, 二王后子孙视正三品,酅公岁赐绢三百,米粟亦如 之,介公减三之一。殊俗,入朝者,始至之州,给牒覆其 人数,谓之“边牒。”蕃州都督、刺史朝集日,视品给以衣 冠裤褶。乘传者日四驿,乘驿者六驿供客食料,以四 时输鸿胪,季终句会之。客初至及辞设会,第一等视 三品,第二等视四品,第三等视五品。蕃望非高者,视 散官而减半,参日设食。路由大海者,给祈羊豕皆一。 西南蕃使还者,给入海程粮。西北诸蕃则给度碛程 粮。蕃客请宿卫者,奏状貌、年齿。突厥使置市坊,有贸 易,录奏为质。其轻重,太府丞一人莅之。蕃王首领死, 子孙袭。初授官,兄弟子降一品,兄弟子代摄者,嫡年 十五还以政;使绝域者,还上闻见及风俗之宜,供馈 赠贶之数。

    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武选、 地图、车马、甲械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兵部,二曰职方, 三曰驾部,四曰库部。凡将出征,告庙,授斧钺;军不从, 令大将专决,还日具上其罪。凡发兵,降敕书于尚书, 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军器出十,皆不待敕。卫 士《番直》发一人以上,必覆奏。诸蕃首领至,则备威仪 郊导。凡俘馘酬以绢,入钞之俘,归于司农。郎中;一人 判帐及武官阶品、卫府众寡、校考给告身之事;一人 判簿及军戎调遣之名数、朝集、禄赐、假告之常。员外 郎一人掌贡举杂请;一人判南曹岁选,解状则覆簿 书,资历、考课,皆为尚书、侍郎之贰。武散阶四十有五: 从一品曰“骠骑大将军”,正二品曰“辅国大将军,从二 品曰镇军大将军,正三品上曰冠军大将军。怀化大 将军,正三品下曰怀化将军,从三品上曰云麾将军。 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曰归德将军,正四品上曰忠 武将军,正四品下曰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从四品 上曰宣威将军,从四品下曰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正五品上曰定远将‘军,正五品下曰《宁远将军》。怀化 郎将,从五品上曰《游骑将军》,从五品下曰《游击将军》。 归德郎将,正六品上曰《昭武校尉》,正六品下曰《昭武 副尉》’。”《怀化》司阶,从六品上曰“《振威校尉》,从六品下曰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正七品上曰《致果校尉》,正七品 下曰《致果副尉》。”《怀化中候》,从七品上曰“《翊麾校尉》,从 七品下曰翊麾副尉。归德中候,正八品上曰宣节校 尉,正八品下曰宣节副尉、怀化司戈,从八品上曰御 侮校尉,从八品下曰御侮副尉;归德司戈,正九品上 曰仁勇校尉,正九品下曰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从九品上曰陪戎校尉,从九品下曰陪戎副尉,归德 执戟长上。”自四品以上,皆番上于兵部,以远近为八 番。三月以上三千里外者,免番输资,如文散官,唯追 集乃上。六品以下,尚书省送符。怀化大将军、归德大 将军配诸卫上下。馀直诸卫为十二番,皆月上。忠武 将军以下,游击将军以上,每番阅强毅者直诸卫。番 满有将略者以名闻。兵部主事四人,职方主事二人, 驾部主事二人,库部主事二人。

    龙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职方曰司城,驾部曰司舆,库部曰司库。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宝十一载曰“武部” ,驾部曰“司驾。” 有兵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史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三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职方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驾部令史十人,书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库部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职方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防 人、道路之远近,及四裔归化之事。凡《图经》非州县增 废,五年乃修,岁与版籍偕上。凡蕃客至,鸿胪讯其国 山川、风土,为图奏之,副上于职方殊俗入朝者,图其 容状、衣服以闻驾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 牛、杂畜之籍。凡给马者,一品八匹,二品六匹,三品五 匹,四品、五品四匹,六品三匹,七品以下二匹。给传乘 者,一品十马,二品九马,三品八马,四品、五品四马,六 品、七品二马,八品、九品一马。三品以上敕召者,给四 马,五品三马,六品以下有差。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 苜蓿,凡三十里有驿,驿有长,举天下四方之所达,为 驿千六百三十九。阻险无水草镇戍者,视路要隙置 官马,水驿有舟。凡传驿马、驴,每岁上其死损、肥瘠之 数。

    库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戎器、卤簿仪仗。元日冬 至陈设、祠祀、丧葬,辩其名数而供焉。凡戎器,色别而 异处,以卫尉幕士暴凉之。京卫旗画蹲兽、立禽,行幸 则给“飞走旗。”凡诸卫仪仗,以御史莅其庋掌。武库器 仗,则兵部长官莅其修完。京官五品以上征行者,假 甲、纛、旗、幡、槊。诸卫给弓,千牛给甲。

    刑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律令、 刑法、徒隶、按覆、谳禁之政。其属有四:一曰刑部,二曰 都官,三曰比部,四曰司门。刑部郎中、员外郎,掌律法 按覆大理及天下奏谳,为尚书、侍郎之贰。凡刑法之 书有四:一曰律,二曰令,三曰格,四曰式。凡鞫大狱,以 尚书侍郎与御史中丞、大理卿为三司使。凡国有大 “赦,集囚徒于阙下以听。”刑部主事四人,都官主事二 人,比部主事四人,司门主事二人。

    龙朔二年,改刑部曰司刑,都官曰司仆,比部曰司计,司门曰司关。光宅元年,改刑部曰《秋官》。天宝十一载,改刑部曰司宪,比部曰司计。有刑部令史十九人,书令史三十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都官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比部令史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司门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

    都官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 而理其诉免。凡反逆相坐,没其家,配官曹长役为官 奴婢。一免者,一岁三番役,再免为“杂户”,亦曰“官户”,二 岁五番役,每番皆一月三免为“良人。”六十以上及废 疾者为官户,七十为良人。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 以上印臂,仲冬送于都官,条其生息而按比之。乐工、 “兽医、骗马、调马、群头栽接”之人皆取焉。附贯州县者, 按比如平民,不番上。岁督丁资,为钱一千五百;丁婢 中男,五输其一;侍丁残疾,半输。凡居作者,差以三等: 四岁以上为小,十一以上为中,二十以上为丁。丁奴 三当二役,中奴;丁婢二当一役,中婢二当一役。 比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句会内外赋“敛、经费、俸 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逋欠之物,及军资、械器、 和籴、屯收所入。京师仓库,三月一比。诸司、诸使、京都, 四时句会于尚书省,以后季句前季。诸州则岁终总 句焉。”

    司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门关出入之籍,及阑遗 之物。凡著籍,月一易之。“流内记官爵、姓名,流外记年 齿、貌状,非迁解不除。凡有名者,降墨敕勘铜鱼、木契, 然后入。监门校尉巡日送平安。凡奏事,遣官送之,昼 题时刻,夜题更筹。命妇、诸亲朝参者,内侍监校尉莅 索。”凡苇軬车不入宫门,阑遗之物揭于门外,榜以物 色,期年没官。“天下关二十六,有上、中、下之差度者,本 司给过所,出塞逾月者,给行牒,猎手所过给长籍,三 月一易。蕃客往来,阅其装重;入一关者,馀关不讥。” 工部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一人,正四品下。掌山泽、 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其属有四:一曰工 部,二曰屯田,三曰虞部,四曰水部。工部郎中、员外郎 各一人,掌城池土木之工役程式,为尚书、侍郎之贰。 凡京都营缮,皆下少府,将作共其用,役千功者先奏。 凡工匠以州县为团,五人为火,五火置长一人,四月 至七月为长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为中功,十月至 正月为短功,雇者日为绢三尺。内中尚巧匠,无作则 纳资。凡津梁道路,治以“九月,工部主事三人,屯田主 事二人,虞部主事二人,水部主事二人。”

    武德三年,改起部曰“工部。” 龙朔二年曰“司平” ,屯田曰“司田” ,虞部曰“司虞” ,水部曰“司川。” 光宅元年,改工部曰《冬官》。天宝十一载,改虞部曰“司虞” ,水部曰“司水。” 工部有令史十二人,书令史二十一人,计史一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屯田令史七人,书令史十二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虞部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水部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

    屯田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天下屯田,及京文武职 田,诸司公廨田”,以品给焉。

    虞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京都衢哄、苑囿、山泽草 木,及百官蕃客时蔬薪炭、供顿畋猎之事。每岁春,以 户《小儿》《户婢仗》内莳种溉灌,冬则谨其蒙覆。凡郊祠 神坛、五岳名山,樵采刍牧,皆有禁。距壝三十步外得

    耕种,春、夏不伐木。京兆、河南府三百里内,正月、五月
    考证
    九月禁弋猎,山泽有宝可供用者以闻。

    水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津济、船舻、渠梁、堤堰、沟 洫、渔捕、运漕、碾硙之事。凡坑陷井穴,皆有标。京畿有 渠长、斗门长。诸州堤堰,刺史、县令以时检行而莅其 决筑;有埭,则以下户分牵,禁争利者。

    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 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下之通上。其制 有六:一曰奏钞,以支度国用,授六品以下官,断流以 下罪及除、免官用之;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 曰表,六曰状。自露布以上乃审,其馀覆奏,画制可而 授。尚书省行幸则负宝以从版奏,中严外办,还宫则 请降辂解严。皇帝斋,则请就斋室。将奠,则奉玉币。盥, 则奉匜。取盘、酌罍水,赞洗,酌泛齐,受虚爵,进福酒,皆 左右其仪。飨宗庙,进瓒而赞酌郁酒。既祼,赞酌醴齐。 籍田则奉耒。四裔朝见,则承诏劳问。临轩命使册皇 后、皇太子,则承诏降宣命。慰问聘召,则莅封题。发驿 遣使,则给鱼符。凡官爵废置,刑政损益授之。史官既 书,复莅其记注。职事官六品以下,进拟,则审其称否 而进退之。

    武德元年,改侍内曰“纳言” ,三年曰“侍中。” 龙朔二年,改门下省曰东台,侍中曰“左相。” 武后光宅元年曰“纳言。” 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 开元元年曰黄门省,侍中曰“监。” 天宝元年曰“左相。”

    门下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贰侍中之职。大祭祀则从 盥则奉巾;既帨,奠巾,奉匏爵赞献。元日、冬至奏天下 祥瑞;侍中阙,则莅封符券,给传驿。

    龙朔二年,改黄门侍郎曰“东台侍郎。” 武后垂拱元年曰“鸾台侍郎。” 天宝元年曰“门下侍郎。” 乾元元年曰“黄门侍郎” ,大历二年复旧。

    左散骑常侍二人,正三品下。掌规讽过失,侍从顾问。

    隋废散骑常侍,贞观元年复置,十七年为职事官。显庆二年,分左右隶门下、中书省,皆金蝉珥貂。左散骑与侍中为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谓之“八貂。” 龙朔二年曰“侍极。”

    左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 武后垂拱二年,有鱼保宗者,上书请置匦以受四方 之书。乃铸铜匦四,涂以方色,列于朝堂。青匦曰“延恩”, 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 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伸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 黑匦曰“通元”,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以谏议大夫、 补阙、拾遗一人充使知匦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 为理匦使。其后同为一匦。天宝九载,元宗以“匦”声近 鬼,改理匦使为献纳使,至德元年复旧。宝应元年,命 中书门下择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匦,以给事中、中书 舍人为理匦使。建中二年,以御史中丞为理匦使,谏 议大夫一人为知匦使,投匦者使先验副本。开成三 年,知匦使李中敏以为非所以广聪明而虑幽枉也, 乃奏罢验副封。

    武德元年,置谏议大夫。龙朔二年曰“正谏大夫。” 贞元四年,分左右。

    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掌侍左右,分判省事,察弘文 馆缮写雠校之课。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 失。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季终,奏《驳正》 之目,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三司详决失中,则裁 其轻重。发驿遣使,则与侍郎审其事宜。六品以下奏 拟,则校功状殿最、行艺,非其人,则白侍中而更焉。与 御史、中书舍人,听天下冤滞而申理之。门下省有录 事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

    有令史二十二人,书令史四十三人,甲库令史十三人,能书一人,传制二人,亭长六人,掌固十四人,修补制敕匠五人,装潢一人。起居郎领令史三人,赞者六人。武德三年,改给事郎曰“给事中。”

    左补阙六人,从七品上;左拾遗六人,从八品上。掌供 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武后垂拱元年,置“补阙、拾遗,左右各二员。”

    起居郎二人,从六品上。掌录天子起居法度。天子御 正殿,则郎居左,舍人居右,有命俯陛以听,退而书之, 季终以授史官。贞观初,以给事中、谏议大夫兼知起 居注,或知起居事。每仗下议政事,起居郎一人执笔 记录于前,史官随之。其后,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 秉笔随宰相入殿。若仗在紫宸内阁,则夹香案分立 殿下,直第二螭首,和墨濡笔,皆即坳处,时号“螭头。”高 宗临朝不决事,有所奏,唯辞见而已。许敬宗、李义府 为相,奏请多畏人之知也,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旨, 仗下与百官皆出,不复闻机务矣。长寿中,宰相姚璹 建议,仗下后,宰相一人录军国政要,为《时政纪》,月送 史馆。然率推美让善,事非其实。未几亦罢,而起居郎 犹因制敕稍稍笔削,以广国史之阙。起居舍人,本记 言之职,唯编诏书,不及它事。开元初,复诏修史官非 供奉者,皆随仗而入,位于起居郎、舍人之次。及李林 甫专权,又废。太和九年,诏入阁日,起居郎、舍人具纸笔立螭头下,复贞观故事。

    有令史三人,赞者六人。贞观三年,置起居郎,废舍人。龙朔二年曰“左史” ,天授元年亦如之。

    典仪二人,从九品下。掌赞唱及殿中版位之次。侍中 版奏“《中严》、外办”亦赞焉。

    隋谒者台有典仪。武德五年复置,隶门下省。

    城门郎四人,从六品上。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开阖 之节,奉管钥而出纳之。开则先外后内,阖则先内后 外。启闭有时,不以时则诣阁覆奏。”

    有令史二人,书令史二人。武德五年置,门仆八百人,番上送管钥。

    符宝郎四人,从六品上。掌天子八宝及国之符节。有 事则请于内,既事则奉而藏之。大朝会,则奉宝进于 御座;行幸,则奉以从焉。大事出符,则藏其左而班其 右,以合中外之契,兼以敕书;小事则降符函封,使合 而行之。“凡命将、遣使,皆请旌、节,旌以颛赏,节以颛杀。”

    有令史二人,书令史三人,主宝二人,主符四人,主节四人。武后延载元年,改符玺郎曰“符宝郎” ,开元元年亦曰“符宝郎。”

    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 礼仪轻重,皆参议焉。

    武德四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改曰弘文馆。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已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其后又置讲经博士。仪凤中,置详正学士,校理图籍。武德后,五品已上曰学士,六品已上曰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皆它官领之。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号“馆主” ,给事中一人判馆事。神龙元年,改弘文馆曰昭文馆,以避孝敬皇帝之名;二年曰修文馆。景龙二年,置大学士四人,以象四时;学士八人,以象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时。景云中,减其员数,复为昭文馆。开元七年曰弘文馆,置校书郎,又有校理、雠校错误等官。长庆三年,与详正学士、讲经博士皆罢。颛以五品已上曰“学士” ,六品已下曰“直学士” ,未登朝为直馆。

    校书郎二人,从九品上。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凡学 生、教授、考试,如国子之制。

    有“学生三十八人,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供进笔二人,典书二人,榻书十三人,笔匠三人,熟纸装潢匠八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

    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 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 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二曰《制书》,大赏罚、赦宥、虑 囚,大除授则用之;三曰《慰劳制书》,褒勉赞劳,则用之; 四曰《发敕》,废置州县、增减官吏、发兵除免官爵、授六 品以上官,则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则用之; 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 制,不易于旧,则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大祭祀, 则相礼。亲征纂严,则戒饬百官。临轩册命,则读册。若 命于朝,则宣授而已。册太子,则授玺绶。凡制诏文章 献纳,以授记事之官。

    武德三年,改内书省曰中书省,内书令曰“中书令。” 龙朔二年,改中书省曰西台,中书令曰“右相。” 光宅元年,改中书曰凤阁,中书令曰“内史。” 开元元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令曰“紫微令。” 天宝元年曰“右相。” 至大历五年,紫微侍郎乃复为中书侍郎。

    侍郎二人,正三品。掌贰令之职,朝廷大政参议焉。临 轩册命,为使则持册书授之;四裔来朝,则受其表疏 而奏之;献贽币,则受以付有司。 舍人六人,正五品 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 草进画,既下,则署行。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 三曰违失,四曰忘误。制敕既行,有误则奏改之;大朝 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大捷祥瑞、百寮表贺,亦如 之。册命大臣,则使持节读册命。将帅有功及大宾客 则劳问,与给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冤滞,百司奏议考 课,皆预裁焉。以久次者一人为阁老,判本省杂事;又 一人知制诰,颛进画,给食于政事堂。其馀分署制敕, 以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同署乃奏,唯枢 密迁授不预。姚崇为紫微令,奏大事,舍人为商量状, 与本状皆下,紫微令判二状之是否,然后乃奏。开元 初,以它官掌诏敕册命,谓之“兼知制诰。”肃宗即位,又 以它官知中书舍人事。兵兴,急于权便,政去台阁,决 遣颛出宰相,自是舍人不复押六曹之奏。会昌末,宰 相李德裕建议,台阁常“务,州县奏请,复以舍人平处 可否。”先是,知制诰率用前行正郎,宣宗时,选尚书郎 为之,主书四人,从七品上;主事四人,从八品下。

    有令史二十三人,书令史五十人,能书四人,蕃书译语十人,乘驿二十人,传制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装制敕匠一人,修补制敕匠五十人,掌函、掌案各二十人。

    右散骑常侍二人,右谏议大夫四人,右补阙六人,右拾遗六人,掌如门下省。

    起居舍人二人,从六品上。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 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

    有楷书手四人,典二人。

    通事舍人十六人,从六品上。掌“朝见、引纳、殿庭通奏。 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则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 入之节。蛮裔纳贡,皆受而进之。军出,则受命劳遣。既 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视其疾苦。凯还,则郊迓。”

    有令史十人,典谒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武德四年,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曰通事舍人。

    集贤殿书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缉 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谋虑可 施于时、著述可行于世者,考其学术以闻。”凡承旨撰 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 外。

    开元五年,乾元殿写四部书,置乾元院使有刊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挥院中使一人,掌出入宣奏,领中官监守院门,知书官八人,分掌四库书。六年,乾元院更号“丽正修书院” ,置使及检校官,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八年,加文学直,又加修撰、校理、刊正、校勘官。十一年,置丽正院修书学士,光顺门外亦置书院。十二年,东都明福门外亦置“丽正书院。” 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宰相一人为学士知院事,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又置判院一人,押院中使一人。” 元宗尝选耆儒,日一人侍读,以质史籍疑义。至是,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侍读直学士,其后又增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知检讨官、文学直之员,募能书者为书直及写御书人。其后,亦以前资,常选三卫散官五品以上子孙为之。又置画直。至十九年,以书直、画直、榻书有官者为直院。至德二年,置大学士。贞元初,置编录官。四年,罢大学士。八年,罢校理,置校书四人,正字二人。元和二年,复置集贤校理,罢校书正字。四年,集贤御书院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如开元故事。以学士一人年高者判院事,非登朝官者为校理,馀皆罢。初,太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两省,以备访问。永徽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制于武德殿西门。文明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官,日一人待制于章善、明福门。先天末,又命朝集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永泰时,勋臣罢节制,无职事,皆待制于集贤门,凡十三人。崔祐甫为相,建议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著令,正衙待制官日二人。

    校书四人,正九品下;正字二人,从九品上。

    有中使一人,孔目官一人,专知御书。检讨八人,知书官八人,书直、写御书手九十人,画直六人,装书直十四人,造笔直四人,榻书六人,典四人。

    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

    贞观三年,置史馆于门下省,以它官兼领,或卑位有才者,亦以直馆称,以宰相莅修撰。又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修《五代史》。开元二十年,李林甫以宰相监修国史,建议以为中书切密之地,史官记事隶门下省,疏远。于是谏议大夫、史馆修撰尹愔奏徙于中书省。天宝后,它官兼史职者曰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元和六年,宰相裴垍建议,“登朝官领史职者为修撰,以官高一人判馆事,未登朝官皆为直馆。” 大中八年,废史馆,直馆二员,增修撰四人,分掌四季。有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手二十五人,典书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熟纸匠六人。

    秘书省。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一人, 从五品上。监掌经籍图书之事,领着作局,少监为之 贰。

    武德四年,改少令曰“少监。” 龙朔二年,改秘书省曰“兰台,监” 曰太史少监曰“侍郎” ,丞曰“大夫” ,秘书郎曰“兰台郎。” 武后垂拱元年,秘书省曰“麟台” ,太极元年曰“秘书省。” 有典书四人,楷书十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亭长六人,掌固八人,熟纸匠十人,装潢匠十人,笔匠六人。

    秘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掌四部图籍,以甲、乙、丙、丁为 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贮。凡课写功程皆 分判。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 雠校典籍,刊正文章。著作局郎二人,从五品上;著作 佐郎二人,从六品上;校书郎二人,正九品上;正字二 人,正九品下。著作郎掌撰碑志、祝文、祭文,与佐郎分 判局事。

    武德四年,改著作曹曰“局。” 龙朔元年曰“司文局” ,郎曰“郎中” ,佐郎曰“司文郎。” 有楷书五人,书令史一人,书吏二人,掌固四人。

    司天台监一人,正三品;少监二人,正四品上;丞一人正六品上;主簿二人,正七品上;主事一人,正八品下。 监掌察天文,稽历数。凡日月、星辰、风云、气色之异,率 其属而占。有通元院,以艺学召至京师者居之。凡天 文图书、器物,非其任不得与焉。每季录祥眚送门下、 中书省,纪于起居注,岁终上送史馆,岁颁历于天下。

    武德四年,改太史监曰太史局,隶秘书省。七年,废监候。龙朔二年,改太史局曰秘书阁局,令曰“秘书阁郎中。” 武后光宅元年,改太史局曰浑天监,不隶麟台,俄改曰浑仪监,置副监及丞、主簿,改司辰师曰司辰。长安二年,浑仪监复曰太史局,废副监及丞,隶麟台如故。改天文博士曰“灵台郎” ,历博士曰“保章正。” 景龙二年,改太史局曰太史监,不隶秘书省,复置丞。景云元年,又为局,隶秘书省,逾月为监,岁中复为局。二年,改曰浑仪监。开元二年,复曰太史监,改“令” 为监,置少监。十四年,太史监复为局,以监为令,而废少监。天宝元年,太史局复为监,自是不隶秘书省。乾元元年,曰司天台。艺术人韩颖、刘恒建议,改令为“监,置通元院及主簿,置五官监候及五官礼生十五人,掌布诸坛神位;五官楷书手五人,掌写御书。有令史五人,天文观生九十人,天文生五十人,历生五十五人。” 初有天文博士二人,正八品下;历博士一人,从八品上;司辰师五人,正九品下。装书历生,掌候天文,掌教习天文气色,掌写御历。后皆省。

    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中官正各一人,正五品上;副正 各一人,正六品上。掌司四时,各司其方之变异。冠加 一星珠,以应五纬,衣从其方色。元日、冬至朔望朝会 及大礼,各奏方事,而服以朝见。

    乾元三年,置《五官正》及副正。

    “《五官保章》正二人,从七品上;《五官监》候三人,正八品 下;《五官司历》”二人,从八品上。掌历法及测景分至表 准。

    五官灵台郎各一人,正七品下。掌候天文之变。五官 挈壶正二人,正八品上;五官司辰八人,正九品上。漏 刻博士六人,从九品下。掌知漏刻。凡孔壶为漏,浮箭 为刻,以考中星昏明;更以击鼓为节,点以击钟为节。

    武后长安二年,置挈壶正。乾元元年,与灵台郎、保章正、司历、司辰皆加五官之名。有漏刻生四十人,典钟、典鼓三百五十人。初有刻漏,视品刻漏。典事掌知刻漏,检校刻漏。后皆省。

    殿中省。监一人,从三品;少监二人,从四品上;丞二人, 从五品上。监掌天子服御之事,其属有六局,曰尚食、 尚药、尚衣、尚乘、尚舍、“尚辇。”少监为之贰。凡听朝,率属 执伞扇,列于左右。大朝会、祭祀则进爵,行幸则侍奉。 仗内骖乘,百司皆纳印而藏之,大事听焉,有行从百 司之印。左右仗厩,左曰“奔星”,右曰“内驹。”两仗内又有 六厩:一曰左飞,二曰右飞,三曰左万,四曰右万,五曰 东南内,六曰西南内。园苑有官马坊,每岁河、陇群牧, 进其良者以供御。六闲马,以殿中监及上乘主之。武 后万岁通天元年置仗内六闲:一曰飞龙,二曰祥麟, 三曰凤苑,四曰鹓鸾,五曰吉良,六曰六群,亦号六厩, 以殿中丞检校。仗内闲厩,以中官为内飞龙使。圣历 中,置闲厩使,以殿中监承恩遇者为之,分领殿中太 仆之事,而专掌舆辇牛马。自是,宴游、供奉,殿中监皆 不豫。开元初,闲厩马至万馀匹,骆驼、巨象皆养焉。以 驼马隶闲厩,而尚乘局名存而已。闲厩使押五坊,以 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 曰狗坊。侍御、尚医二人,正六品上;主事二人,从九品 上。

    武德元年,改殿内监曰殿中省。龙朔二年曰“中御府” ,监曰“大监” ,丞曰“大夫。” 有令史四人,书令史十一人,左右仗千牛各十人,掌固、亭长各八人。旧有天藏府,开元二十二年省。

    进马五人,正七品上。掌大陈设,戎服执鞭,居立仗马 之左,视马进退。

    天宝八载,罢南衙,立仗马,因省“进马。” 十二载复置。乾元后又省,大历十四年复。

    尚食局:奉御二人,正五品下;直长五人,正七品上。诸 奉御、直长品皆如之。食酱八人,正九品下。奉御长储 供,直长为之贰。进御必辨时禁先尝之飨。百官宾客, 则与光禄视品秩而供。凡诸陵月享,视膳乃献。

    龙朔二年,改尚食局曰“奉膳局” ,诸局奉御皆曰“大夫。” 有书令史二人,书吏五人,主食十六人,主膳八百四十人,掌固八人。

    尚药局:奉御二人,直长二人,掌和御药诊视。凡药供 御,中书、门下长官及诸卫上将军各一人与监奉御 莅之。药成,医佐以上先尝,疏本方,具岁月日,莅者署 奏。饵日奉御先尝,殿中监次之,皇太子又次之,然后 进御。太常每季阅送上药而还。其朽腐者,左右羽林 军给药,飞骑万骑,病者颁焉。

    龙朔二年,改尚药局曰“奉医局” ,有按摩师四人咒。

    禁师四人,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直官十人,主药十二人,药童三十人,合口脂匠一人,掌固四人。

    侍御医四人,从六品上。掌供奉诊候。

    司医五人,正八品下;医佐十人,正九品下。掌分疗众 疾。

    皆贞观中置

    尚衣局。奉御二人,直长四人,掌供冕服几案,祭祀则 奉镇圭于监而进于天子大朝会,设案。

    龙朔二年,改尚衣局曰“奉冕局” ,有书令史三人,书吏四人,主衣十六人,掌固四人。

    尚舍局,奉御二人,直长六人。掌殿庭祭祀、张设、汤沐、 灯烛、汛扫。行幸则设三部帐幕,有古帐、大帐、次帐、小 次帐、小帐,凡五等,各三部,其外则蔽以排城。大朝会 设黼扆,施蹑席、薰𬬻,朔望设幄而已。

    龙朔二年,改尚舍局曰“奉扆局。” 有书令史三人,书吏七人,掌固十人,幕士八十人。旧有给使百二十人,掌供御汤沐、灯烛杂使。贞观中省。

    尚乘局:奉御二人,直长十人,掌内外闲厩之马。左右 六闲:一曰飞黄,二曰吉良,三曰龙媒,四曰𫘦𬳿,五曰 𫘝𫘨,六曰天苑。凡外牧,岁进良马,印以三花飞凤之 字。飞龙厩日,以八马列宫门之外,号南衙,立仗马,仗 下乃退。大陈设,则居乐县之北,与象相次。

    龙朔二年,改尚乘局曰“奉驾局。” 有书令史六人,书吏十四人,直官二十人,习驭五百人,掌闲五千人,典事五人,兽医七十人,掌固四人。习驭,掌调六闲之马。掌闲,掌饲六闲之马,治其乘具、鞍辔。典事,掌六闲刍粟。太宗置司廪、司库,高宗置习驭、兽医。

    司廪、司库各一人,正九品下。掌六闲槁秸出纳。奉乘 十八人,正九品下。掌饲习御马。

    尚辇局,奉御二人,直长三人,尚辇二人,正九品下。掌 舆辇、伞扇,“大朝会则陈于庭,大祭祀则陈于庙,皆伞 二,翰一,扇一百五十有六,既事而藏之。常朝则去扇, 左右留者三。”

    龙朔二年,改尚辇局曰“奉轝局。” 有书令史二人,书吏四人,七辇、主辇各六人,掌扇六十人,掌翰三十人,掌辇四十二人,奉轝十五人,掌固六人。掌扇、掌翰,掌执伞扇、纸笔砚杂供奉之事。掌辇掌率主辇以供其事。高宗置掌翰。

    内侍省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内侍四人,皆从四 品上。监掌内侍奉宣制令。其属六局,曰掖庭、宫闱、奚 官、内仆、内府、内坊少监,内侍为之贰。皇后亲蚕,则升 坛执仪。大驾出入,为夹引。

    武德四年,改长秋监曰“内侍监” ,内承奉曰“内常侍” ,内承直曰“内给事。” 龙朔二年,改监为“省。” 武后垂拱元年曰“司宫台。” 天宝十三年,置内侍监,改内侍曰“少监” ,寻更置内侍。有高品一千六百九十六人,品官白身二千九百三十二人,令史八人,书令史十六人。

    内常侍六人,正五品下。通判省事。

    内给事十人,从五品下。掌承旨劳问,分判省事。“凡元 日、冬至,百官贺皇后,则出入宣传。”宫人衣服费用,则 具品秩,计其多少,春秋宣送于中书。主事二人,从九 品下。

    内谒者监十人,正六品下。掌仪法、宣奏、《承敕令》及外 命妇名帐。凡诸亲命妇朝会者,籍其数,上内侍省。命 妇下车,则导至朝堂奏闻。

    唐废内谒者局,置内典引十八人,掌诸亲命妇朝参、出入导引。有内亭长六人,掌固八人。

    内谒者十二人,从八品下。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 莅诸门内。寺伯六人,正七品下。掌纠察宫内不法,岁 傩则莅出入。 寺人六人,从七品下。掌皇后出入执御刀冗从。掖庭 局: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三人,从八品下。掌宫人簿帐、 女工。凡宫人名籍,司其除附。公桑、养蚕会,其课业、供 奉物皆取焉。“妇人以罪配没工缝巧者”隶之;无技能 者隶《司农》。诸司营作。须女功者取于《户婢》。

    有书令史四人,书吏八人,计史二人,典事十人,掌固四人。计史掌料工程。

    宫教博士二人,从九品下。掌教习宫人书算众艺。

    初,内文学馆隶中书省,以儒学者一人为学士,掌教宫人。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习艺馆” ,又改曰“万林内教坊” ,寻复旧。有内教博士十八人,经学五人,《史》《子》《集缀文》三人,楷书二人,《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咏》、飞白书并棋各一人。开元末馆废,以内教博士以下隶内侍省中官为之。

    监作四人,从九品下。掌监莅杂作,典工役。 宫闱局:令二人,从七品下;丞二人,从八品下。掌侍宫 闱,出入管龠。凡享太庙、皇后神主出入,则率其属舆 之。“总小,给使学生之籍,给以粮禀。”

    有书令史三人,书吏六人,内阍史二十人,内掌扇十六人,内给使无常员。小给使学生五十人,掌固。

    四人。凡无官品者号曰“内给使。” 掌诸门进物之历。内阍史,掌承传诸门出纳管龠。内掌扇,掌中宫伞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