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铨衡典/第100卷 中华文库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铨衡典
第一百卷目录
迁擢部汇考三
皇清〈总一则 顺治九则 康熙二十七则〉
迁擢部总论
双溪杂记〈论陞转〉
迁擢部艺文一
转常侍上疏 宋鲍照
为范尚书拜表 梁丘迟
论时政疏 唐卢怀慎
谢加授通议大夫表 李峤
庶官迁次迟速策 白居易
论阎士良转官疏 宋包拯
辞免进职奏状 朱熹
辞免磨勘转官状 前人
与宰执札子 前人
辞免直宝文阁状 前人
与周丞相书 前人
迁擢部艺文二〈诗〉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 唐李白
酬张秘监阁老喜太常中书二阁老与德舆同
日迁官相代之作 权德舆
病中自户部员外郎转司封 吕温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白居易
赠右台监察邓茂迁左台殿中 刘怀一
加阶 薛能
迁擢部纪事
迁擢部杂录
铨衡典第一百卷
迁擢部汇考三
皇清
国朝详定“文武官迁擢之制。”
《大清会典》:各官推陞九卿京官、翰林、吏部、科道、内阁。
中书、及在外布按、直隶守道、巡道、盐运使各官,遇缺当补,即行单题。其部寺属官及方面有司、佐贰、杂职缺出,汇齐掣签。京官单题,外官类题升补。或由九卿、詹事、科道会推。或将职名开列题请、或按资俸、或论功绩、或序考满等第、或取卓异荐举。事例甚详 。凡开列具题、于应升官内按衙门次序列名题请。
简用。若有候补官、亦同开列。 凡京官升转、除京堂
翰林吏部科道官外。其各部郎中、历俸一年。内阁中书、历俸三年。其馀京职、历俸二年方陞。凡
盛京四部侍郎员缺。照在京侍郎例升补 。凡外
“官计俸,司道历俸二年,知府以下历俸三年,方准陞转。其边方司道历俸年半为二年,知府、有司历俸二年为三年,馀一日俱作二日。” 若边俸、腹俸相当,先将边俸陞转 。凡有司各官,旧例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知州、知县及佐贰、杂职,查出身资格有无加级荐举者,分别三等陞授。唯旗下人不论科目,其后或叙功绩,或较考满等第,或论俸次先后 。凡卫、所陞营缺,每年正、七两月,营都司佥书、守备缺出,将卫、所及门千总等官推陞。馀月仍将营卫守备推陞。
顺治八年
《大清会典》:“凡各道官,顺治八年题准佥事陞参议参”
议陞副使,副使陞参政 。又题准:“江南、浙江、江西、山东、河南粮道,运事未毕、未经考核者、暂停陞转。”
顺治十年
《大清会典》:凡司道内陞,旧例每年内陞三人。
谕“司道各官。才品俱优者、照应陞职衔、酌量补授。”京
堂
顺治十二年
《大清会典》:凡外官升授,旧例论俸。顺治十二年议准。
取俸深有荐、无钱粮盗案参罚者先陞 。凡吏部科道官。顺治十二年议准、每年吏部内陞、外转各一员。科员内陞外转各二员。御史二年内内陞外转各三员 。又
谕科道官内陞外转差遣。俱亲加裁定。著为例。 凡
各部司官。《旧例》郎中员缺,由本衙门员外郎陞。员外郎缺、由内外应陞各官升。其由本衙门官
陞者仍通理主事俸。顺治十二年议准,五部郎中,遇府、道缺出,论俸陞转 。凡司道内陞,顺治十二年议准,除旗下旧人,不论科目外,其馀司、道,必由科目出身,曾举卓异,及俸深有荐者,方准内陞 。凡罚俸各官,旧例停陞,顺治十二年议准,京职仍照常陞转。在外方面以上,除钱粮、盗案应住俸督催、督缉外,其馀罚俸,“亦不停陞。有司等官,必俟事务完结开复之日,方准陞转。” 顺治十三年
《大清会典》。“凡吏部科道官。顺治十三年议准、御史每”
年、内陞、外转各二员 。又
谕“巡按称职者、亦准内陞。” 凡司道内陞。顺治十三
年议准:“每年内陞四人。”
顺治十四年
《大清会典》。“凡吏部科道官。顺治十四年题准吏部司”
官内陞外转、照科道例题请
钦定:
顺治十五年
《大清会典》。凡外官升授,顺治十五年题准先尽查解
逃人,并带征钱粮全完,不论俸满即陞,及卓异官,次于俸满官内论。运完白粮,次论加级纪荐,再次论俸 。凡吏部科道官,顺治十五年议准,御史每年内陞、外转各三员 。凡内阁中书舍人,顺治十五年题准,撰文中书,勤慎称职、三年无过者,内院移送吏部题陞。主事、典籍、办事中书,止许加衔 。凡罚俸各官,顺治十五年,议准内外各官有已历数任,仍因前任事务参罚者,不必停后任陞转 。凡推陞,顺治初,题准俸满推陞各官有功荐者,衔缺并陞。无功荐者,或陞衔不陞缺,或陞缺不陞衔,衔大缺小者陞缺,衔小缺大者陞衔。十五年,题准推陞有荐官员,止论俸次,不计荐之多寡 。《凡京城巡捕营推陞》,顺治十五年,题准巡捕营参将、游击、把总,查其职衔大小,功荐有无,与外官一例陞转。京营中有衔缺相当者,亦令陞转。如衔缺太悬,于在外旧人中俸衔相当者升补。有功荐,俸满实授守备,应陞游都者,遇游击、都司缺并出,先尽坐陞。游击各官掣签毕,所馀游击缺,签与都司佥书缺,签并置一筒,令其互掣。如遇有游无都有都无游,以别项官员推补。
顺治十六年
《大清会典》。凡吏部科道官。顺治十六年题准:科道内
升补小四品京堂应陞之缺,巡按内升补五品京堂应陞之缺 。又议准:巡按御史三差称职,方准内陞 。凡罚俸各官,顺治十六年议准:“官员被参、被讦及因公诖误等事,功司议处,未结,选司仍照常陞转议处事结。”
命下之日,功司移付选司,扣缺另补
顺治十七年
《大清会典》。“凡吏部科道官。顺治十七年议准,御史有”
参。大奸大蠹、兴利除弊者,另为一册。以定本官优劣,升转时即可据为甄别。至科员陞转,亦应详开平日奏章。
旨意、题请
钦定、 凡司道内陞。顺治十七年议准、必历练三四
任,曾举卓异,或有大功,及实荐多者,方准内陞,每年定额二人 。凡推陞,顺治十七年题准,图功与罚俸各官,较论俸荐,一体推陞,图功者仍于新任图功,罚俸者仍于新任罚俸 。凡水师各官推陞,顺治十七年题准,水师各官俸满应陞者,计其俸荐功次,与各官一体陞转。如有熟识水性、人地相宜者,听该督抚特疏“题留,准加所陞之衔留任。”
顺治十八年
《大清会典》。“凡吏部科道官。顺治十八年议准、御史每”
年二八月,内陞、外转各一员 。又
谕吏部司官、与五部司官一体陞转。 凡各部司官、
顺治十八年题准,郎中历俸一年,准其陞转,不必通理员外郎、主事前俸 。凡各部员外郎、主事,旧例历俸三年为满。顺治十八年题准,不拘年限 。凡推陞,顺治十八年题准,武职各官俸满三年以上,方行陞转 。凡升任官员,有前任内未完事件者,旧例于新任内罚俸一年。顺治十八年议准,升转官员,钱粮未清,不准“即赴新任,违者革职。如该督抚朦混徇庇,听其离任者,各降三级调用。”
康熙元年
《大清会典》:“凡京官升转,康熙元年议准论考语等第。”
陞授 :凡外官升授。康熙元年议准,论考语等第陞授 。凡各部司官。康熙元年议准、各部司官每年内陞四员,其馀仍补外职 。又议准:查
《考满等第陞授 》凡各道官。康熙元年题准论《考语等第陞转 》,凡生员准贡、例监吏员投诚出身等官。康熙元年
谕用人不拘资格、一体陞转。 凡仓巡等官、旧例仓
大使场大使以一年为满,巡检以三年为满。照收放粮草、缉获逃盗数目陞调,康熙元年题准与从九品官一体较俸 。凡推陞,康熙元年题准历俸三年,考满后遇缺陞转,照考语次序一等者先用。
康熙二年
《大清会典》。康熙二年题准
盛京各官、遇盛京应陞之缺拟补。若无应陞之缺,
与在京官员一体陞转 。凡
盛京主事员缺。康熙二年题准、“听该衙门于盛京应升官内选择补授 。” 凡外官升授、康熙三
年议准除卓异官员外,其运粮及加级、荐纪先陞之例俱停止 。凡外官计俸,康熙二年题准边地远方三司府首领、教职、杂职等官,亦作边俸 。凡翰林院、詹事府、坊局官员缺,康熙二年,命侍读学士得陞通政使,大理寺卿、太常寺卿。
凡各部司官康熙二年
谕“停止内陞。” 凡内阁中书舍人、康熙二年
谕“撰文中书准陞主事”、典籍办事中书准陞主事、及
府同知 :凡升任官员,康熙二年议准:“地方失盗未经题参之先升任者,亦照钱粮例,不准即赴新任 。” 凡推陞:康熙二年题准:推陞之日,有纪录军功一次者加一等,多者照数加等。康熙三年
《大清会典》。凡翰林院詹事府、坊局官员缺。康熙三年
议准,侍读学士陞缺,添入光禄寺卿 。凡在外布政使、按察使员缺,康熙三年议准,右布政使缺,由汉军郎中、御史兼“阿思哈尼哈番、阿达哈哈番佐领之职者” ,及在外按察使陞,按察使缺,由汉军支正三品俸。郎中、御史、参政、苑马寺卿陞 。凡各道官,康熙三年题准论俸陞转 。凡司道内陞,康熙三年议准,小四品京官员缺、京官升补五员之后、将司道应内陞各官、开列十人、题请
钦点一员。凡教官、旧例教授、学正、教谕、训导、遇应
陞缺出,查举人、贡生出身有无荐举,分别陞授。由进士改补教授者,不陞知县。康熙三年议准举、贡、教职一体论俸陞转,虽有荐举,不得先陞。
凡罚俸各官。康熙三年议准、提问官员、不候
事结即停陞转 。又议准、外官罚俸、不计闰月、期满开复、以奉
旨之日为始。若截缺后咨送开复者、亦不准陞。 凡
《推陞》:康熙三年题准:任内有纪荐者,以应得官衔陞转。如因拿获逃人、盗贼、修筑河工、开垦荒田等事加级者,照衔加一等陞转。
康熙四年
《大清会典》:“凡京官升转,康熙四年停止,考满仍旧论。”
俸 。凡外官升授,康熙四年停止考满论俸陞授 ,题准科道每年八月,内陞、外转各一员。凡各部司官,康熙四年,停止考满,仍旧论俸。又题准,郎中、员外郎缺,仍于本衙门各官内论俸补授。主事缺,以各衙门应升官升补 。又题准主事陞本衙门员外郎五员之后,将各衙门应升官陞一员 。凡仓巡等官,康熙四年题准,各照俸次陞授,有过者,该督抚咨部降革 。凡推陞:康熙四年题准:推陞武职,不论考满考语,俱照俸挨次陞转。
康熙六年
《大清会典》。凡钦天监官。康熙六年题准、钦天监各历
俸。五年,于各衙门应陞员缺,一体陞转 。凡生员准贡、例监、吏员投诚出身等官,康熙六年题准各途出身官,如果称职,经该堂官及督、抚保举者,得陞京官及正印。无保举者,升佐贰杂职。康熙七年
《大清会典》。“凡钦天监官。康熙七年题准、仍停其陞转”
别衙门,俟九年考满一次,遇本衙门缺出升补。若无缺,加俸二级 。凡推陞,康熙七年题准:在外题补各官,查照报部到任日期,一并论俸推陞 。又题准:推陞时有军功纪录一次者,与别项纪录至四次者,一体陞转。如不及四次,停其衔缺兼陞、或衔或缺准陞一项。所有纪录仍准带于新任,其纪录多者,照此计算 。又题准:卓异各官挨俸陞转时越缺一等升用者,销去军政纪录
康熙八年
七月初四日
上谕“吏部、刑部、事务殷繁。关系人命、殊为紧要。必得
“才猷练达者乃能胜任。内国史院大学士对哈纳,谙练刑部事务。著加太子太保,以内国史院大学士管刑部尚书事。尚书明珠,著以原品候补。” 《特谕》。
《大清会典》:凡吏部科道官。康熙八年议准吏部司官、
仍照旧例。每年八月内陞、外转各一员。
康熙九年
《大清会典》。凡外官升授。康熙九年题准:“官员有功,优”
叙、不论俸满即陞者、以奉
旨先后为序。遇缺即用、不入常例。 凡外官计俸、康
熙九年题准“边地教职不作《边俸 》。” 凡各部司官,康熙九年议准,出差官员未经考核者,遇缺不得陞转 。凡内阁中书舍人,康熙九年议准中书不分撰文办事,俱以主事、府同知遇缺升补 。凡推陞,康熙九年题准,《荐举纪录》,积至二次者,加一等挨俸陞转。
康熙十年
《大清会典》:凡外官计俸。康熙十年题准:边地裁缺还。
“级官员,补授腹俸缺,或旧系边俸,后改作腹俸者,其原历边俸已满,仍计边俸例陞。若历俸未满,以十日作十二日,其前后两任俱历边地者,应准合算。如初任边俸,次任腹俸,后又任边俸者,不准合算,仍以十日作十二日。边俸地方,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全省,及浙江所属鄞县、奉化、象山、定海、临海、黄岩、宁海、太平” 、永嘉、乐清、平阳、瑞安十二县,宁波、台州、温州三府驻札道、府、厅官。福建所属福州、兴化、漳州、泉州等处,旧例广东全省,湖广所属常德、衡州、宝庆、辰州、永州,亦算边俸。康熙二年,改常德等处为腹俸。八年,改广东为腹俸 。凡翰林院、詹事府、坊、局官员缺,康熙十年停止侍读学士陞三品京堂例 。又题准司业以上论俸修撰、编修、检讨,论资陞转
凡吏部科道官。康熙十年题准、吏部郎中、掌
印给事中、御史内陞,以太常寺少卿、四译馆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督捕理事官、府丞等缺补用 。凡各部司官,康熙十年议准,双月巡道知府缺同出,方将俸深郎中推陞。若知府缺有馀,尽用应陞专行之员。如俸深郎中无人,补次俸郎中 。又题准,郎中缺出,将五部员外郎通行陞转 。凡停陞,康熙十年题准,地“方失事武职各官经督、抚、提、镇题参,科抄到部,即行停陞。提问发审者,不候事结,亦停陞选。若科道官纠参及督、抚、提、镇题参,系因公诖误,或被人讦告等事,虽议覆未结,遇有应陞之缺不停。如掣签尚未具题,有以失事题参到部者,亦停陞转。” 康熙十一年
《大清会典》:“凡吏部科道官,康熙十一年题准内升官。”
员借补五品京堂,仍与小四品京堂,论俸陞转。
又题准:“吏部科道外转官,不必验到于单月。”
遇缺先补 《凡停陞》康熙十一年题准:“地方失事武职被督提镇题参,以揭帖到部,即行停陞,如无揭帖者,仍以科抄到部停陞。” 至督提镇特疏纠参各官,亦以揭帖到部,即行停陞;如无揭帖者,亦以科抄到部停陞。
康熙十二年
《大清会典》:凡吏部科道官,康熙十二年题准:给事中、
内陞,亦得补授太常寺少卿等缺 。又题准外转“吏部郎中、掌印给事中以副使用。员外郎、给事中、监察御史以参议用,主事以佥事用。” 康熙十四年,
三月十九日
上谕兵部:“宁夏总兵官陈福,效力岩疆,劳绩素著;屡”
次“举首逆札,克笃忠贞且其妻子家属见在川中,逆贼挟诱全无顾恋,矢志不移深为可嘉。著以见兼职衔升补陕西提督,给与敕印仍暂驻宁夏管总兵官事。俟平凉地方平定之后即赴平凉料理提督事务陈福之弟守备陈奇妻子家口、亦陷贼中,深为可悯。著从优以参将升用。尔部即遵谕行。” 《特谕 》三十日
上谕吏部、内阁:“机密重地,事务殷繁,赞理需人。原任”
“大学士巴泰耆旧大臣,虽向以年老请休,精力尚健,才品优长,久谙阁务,著仍以原衔入阁办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熊赐履素有才能,居官清慎,著陞内阁大学士。应兼职衔著议奏。尔部即遵谕行。” 特谕 。九月二十九日
上谕:“内务府设官分职,务得真才,必分别勤惰录用。”
方可各勉职守,有裨部院衙门政务。朕见票本笔帖式温泰为人勤慎,虽才品无甚优长,自
世祖章皇帝时,即在票本之处效力,守分寡交兼之年,
久,其同事之人俱经超擢。惟伊无人汲引耳。现有郎中缺出。应将温泰补用。示朕造就之意。且
以风励后之实心效力者。尔等即遵谕行。《特谕》。
《大清会典》。凡推陞:康熙十四年题准应升官员越陞
一等者销去军功一次。越陞几等,即销几次。《康熙十五年》
《大清会典》。凡
《盛京主事》员缺康熙十五年题准停止选择论俸。
升补
康熙十七年
四月二十七日
上谕兵部:“提督九门步军统领费扬古,自任事以来”、
夙夜勤劳。殚心料理。缉获盗贼。搜捕奸宄。使里巷宁谧。辇毂肃清。向来效力有年。今尤克称厥职。应行议叙以示鼓励。作何加恩。著议奏特谕。康熙十八年
《大清会典》。凡翰林院詹事府、坊局官员缺。康熙十八
年议准修撰、编修、检讨俱按俸陞转,唯遇公务差遣,乃以科分为序。
康熙二十年
《大清会典》。凡推陞,康熙二十年题准单月遇有副将
以下各官缺出,如应升官内有俸满三年者,仍照旧例升补。如无俸满三年之员,论俸次升补。
凡保留久任。康熙二十年议准、河道官员、已
经陞转该督题请留原任者。以新陞职衔管理河务。至陞转之时。仍照所陞之职升用
康熙二十二年
《大清会典》:凡提督学政各官,康熙二十二年议准考。
核。学道将公明尤著者,汇集开列具题候
钦定一员内陞京堂。其馀照原官升一级、以道缺告
用
康熙二十三年
《大清会典》:凡外官计俸。康熙二十三年,议准:台湾地
方官员俟三年俸满。该督抚具题。到日以应陞员缺、于即升官员内先行升用
康熙二十五年
四月十八日
上谕吏部:“殚心效职者、臣子之常;经晋爵酬庸者,朝”
廷之大典兹
《太祖高皇帝》《实录》告成。克昭一代之典章。永垂万世之
“模范。其监修、总裁等官,著有勤劳,宜加宠锡。” 监修总裁官、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觉罗勒德洪著加太子太傅。总裁官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一级明珠,著加太子太师;礼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加三级王熙,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一级吴正治,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加一级宋德宜,俱著加“太子太傅。尔部即遵谕行。” 《特谕》
《大清会典》。凡外官升授,康熙二十五年议准查解逃
“人即陞” 之例停止 。凡外官计俸,康熙二十五年议准:广西南宁、太平、庆远、思恩四府道员以下、教职以上各官就近调补,三年俸满,照台湾例即行升用。其调补官,如新任未满三年,而通理前俸应陞者,仍许照常陞转 。凡保留久任,康熙二十五年覆准:管河官员已经俸满陞转,如钱粮工程不能完结者,该督即行查明题留开缺。若后复题陞别缺者,概不准行,俟工程钱粮完结日给文赴部,仍候原陞缺出补授 。凡咨部千总,康熙二十五年覆准把总陞千总,员缺概行论俸陞转。
康熙二十六年
四月十二日
上谕吏部:“国家设官分职,原以绥靖地方,惠养黎庶。”
督抚为封疆大吏,表率属员,尤须才守兼优,谙练政务,方于吏治民生实有裨益。巡抚于成龙,自为县令以至郡守,素秉清操,爱民尽职,遂从臬司超擢。巡抚简任以来,孤介自持,清廉益著,釐奸剔弊,扶弱锄强,境内谧宁,旗民允服,殊为可嘉。从优特加太子少保,以为廉能称职者劝。尔部即遵《谕行》。《特谕》。
康熙三十一年
三月十七日
上谕兵部:“国家简用武臣,委任封疆重寄,专期军民”
“辑睦,边境乂安,其实有宣力累年、茂树伟伐者,则旌庸之典,必加渥焉。甘肃提督孙思克,久历边地,熟谙机宜。当秦省用兵之时,素著劳绩。自任提督以来,益殚谋猷,实心干济,惠爱洽于士卒,威望詟乎外彝,特沛殊恩,用昭宠奖。著加太子少保,给一拜他喇布勒哈番,以示朕展勋酬劳至意。尔部即遵谕行。” 《特谕》。
康熙三十二年
三月二十六日
上谕内阁:“山陵掌印郎中古塞迈图、桑额、员外郎阿
布喇彼皆效力于
山陵。年且久矣。竟不得迁。良可悯也。可兼太常寺卿衔
视其兼衔给之俸。汝等议以闻。
康熙三十四年
十一月十八日
上谕内阁:“南路捕盗同知赵弘燮,居官既优,其父赵”
良栋向在行间,著有《劳勚》;赵弘燮其超擢为天津道。
康熙四十四年
五月十九日
上谕内阁:“官员荐举卓异,关系激劝”;《大典》所列事迹。
期有实济,于地方百姓,开载虚文无益。嗣后荐举卓异,务期无加派,无滥刑,无盗案,无钱粮拖欠,无亏空仓库银米,境内民生得所,地方日有起色,方可膺卓异之选。其他所开虚文,俱不必入,可会同九卿、詹事、科道定议具奏。
康熙四十五年
四月初四日
上谕兵部:“国家绥靖疆圉、安辑军民、惟专阃元戎是”
“赖有实能久镇边境,懋著成劳者,则奖勚酬庸,宜逾常格。贵州提督李芳述,自历行间二十馀载,屡立战功,及黔省莅事以来,御军有法,训下知方,威望蔚闻,谋猷益殚。矧年称耆宿,见今旧将阅岁之久,罕与媲伦,用沛殊恩,特彰优异。著加太子少保,授为镇远将军,以示朕褒宠劳臣至意。尔部即遵《谕行》。” 《特谕》。
康熙四十八年
十一月十三日
上谕吏部:“漕运总督岁输玉粒,上裕京储,绥理军民。”
拊循丁弁职任至为重要总督桑格自简任治漕以来老成持重谨厚宽平殚力转输悉心经画每岁身亲攒运俾漕艘依期抵通十馀年间从无稽迟贻误之事且驭众有法恤下有恩所属运官旗丁无不感颂爱戴真不愧为地方大吏今年齿己长而精力未衰久任勤劳良可嘉尚著特授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仍加太子太保” 、以示朝廷崇奖老臣、酬庸褒勋至意。《尔部即遵谕行》。《特谕》
康熙四十九年
三月十二日
上谕吏部:“原任大学士李霨赞理机务二十馀年始”
终恪慎。懋著勤劳。朕怀时切追念。其孙主事李敏启、著越常格。升补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以示崇奖旧臣。优录后嗣至意 。四月二十九日
上谕大学士温达、张玉书、陈廷敬、李光地、学士塞尔
图孙柱、满丕、满保、王思轼、顾悦履、潘宗洛,“这次行取知县,人才皆堪用。廖之谅、邹汝鲁居官素优,著以科道员缺补授,其馀俱暂给知县俸,分与六部,候主事缺出挨次铨补,如有别项应用之处,再候旨行。”
迁擢部总论
《双溪杂记》:
《论陞转》
国初官制,全论历俸深浅转陞。如京官六品,六年考 满陞一级;从五品又历俸三年升一级;正五品外官, 必九年考满,论繁简陞转,此定制也。如宋景濂洪武 二年除学士,十年致仕,五品终身。自洪熙以后,选法 渐变。盖因四品以上官渐少,五品以下官渐多。卑官 皆陞,高官无缺不得陞。或卑官未该陞,高官急缺,亦 须升补,以此有不待缺而陞者,如翰林院学士、春坊、 殿阁大学士,有陞至尚书、侍郎带虚衔者;通政使、太 常卿、国子监祭酒及由序班出身陞至鸿胪寺卿;医 士出身陞至太医院使;写字出身,在内阁书办陞至 编修、郎中等官。皆有陞至尚书、侍郎带虚衔者,皆因 该陞而无缺也。又有急缺而皆无可陞之人,则与署 职,如六部署郎中、员外郎是也。然署职之例,惟行六 部司属,其馀衙门无之。如给事中之上,监察御史之 上,序班行人、中书之上,俱无五品官。翰林院五品官 五员,以此俱无署职。国初,有御史陞主事者,如佥都 御史陞侍郎也。然翰林科道官,职专讲读弹劾,近侍 清要,又因在外四品以上官缺多,乃于科道部属中 各论其历俸年深者不次升补。翰林官不历政事,故 不外补。中书九年,升各部员外郎,惟序班一官,九年 方得外陞,八品官最为贫苦,此建官之制之变也。盖 转迁虽有资序,官制则有定员。若资序虽当迁转,而 官无员缺,则但仍旧任不迁。中间年深,政绩卓异者, 加陞俸级,必待有缺方迁补之。则黜陟之典,额定之员,两不相悖矣。
迁擢部艺文一
《转常侍上疏》宋·鲍照
臣言:“即日被中曹板转臣为左常侍。”臣自惟常人,触 事无可,谬被拔擢,实为光荣。臣既无仿佛上报殊绝 之恩,有分每丰其过,前后轻重,辄得原恕。奖以君子 之方,赦其不闲教训。大愆不责,矜泽必加,是臣所以 夙夜自念,知遭遇之至深至厚也。未冀未望,便荷今 荣,欣喜感悦,不敢伪让。庶保终如,身命为初。不胜下 情,谨诣阁拜,疏谢以闻。
《为范尚书拜表》梁·丘迟
昔滕公移晷于泗亭,陈遂留权于博进,禄止一守,官 穷九列。臣获照秋阳,取沃淮海,发蒙去𠫤,已若松乔。 匪富伊荣,须臾至此,赏参十乱,穷越五水,历览前载, 孰与为匹。
《论时政疏》唐·卢怀慎
臣闻善人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孔子称“苟用我 者,期月而已,可三年有成。”故《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 陟幽明。”昔子产相郑,更法令,布刑书,一年人怨思杀 之,三年,人德而歌之。子产,贤者也,其为政尚累年而 后成,况常材乎!比州牧上佐、两畿令,或一二岁,或三 五月即迁,曾不论以课最,使未迁者倾耳以听,企踵 以望,冒进忘廉,亦何暇为陛下宣风恤人哉?礼义不 能兴,户口益以流,仓库愈匮,百姓日敝,职为此耳。人 知吏之不久,不率其教;吏知迁之不遥,不究其力。偷 处爵位,以养资望。虽明主有勤劳天下之志,然侥幸 路启,上下相蒙,宁尽至公乎?此国病也。贾谊所谓“跖、 盭”,乃小小者耳。此而不革,虽和、缓将不能为。汉宣帝 综核名实,兴治致化,黄霸良二千石也,加秩赐金,就 旌其能,终不肯迁。故古之为吏,至长子孙。臣请都督、 刺史、上佐、畿令,任未四考,不得迁。若治有尢异,或加 赐车裘禄秩,降使临问,玺书慰勉,须公卿阙则擢之, 以励能者。
《谢加授通议大夫表》李峤
臣峤言:“伏奉恩制,加臣通议大夫守成均祭酒兼检 校文昌左丞,馀如故。”荣过望表,庆溢身涯。荷宠祇恩, 蹈冰临谷。《臣峤》。〈中谢〉臣燕雀之羽,多谢于飞;翻;蜉蝣 之衣,久惭于忝。窃属秦人望幸,虞帝卜征。万骑时巡, 不陪游于渭北;四关留镇,独延欷于周南。劬劳异羁 靮之臣,宠渥均庙堂之士。燕溪弱藻,分隔于阳和;楚 塞轻茅,遂承于雨露。仰平分而载跃,抚留滞而成欢。 惠重丘山,徒深于忭舞;身轻粪壤,岂议于答酬?无任 喜戴惭惶之至。谨附某官奉表陈谢以闻。
《庶官迁次迟速策》白居易
问:先王建官,升降有制,迁次有恒,此经久之道也。或云,赏善罚恶者,不逾时月,又曰:“为官吏者,可长子孙。” 岂今古之制殊乎?不然,何迟速之异如此乎?今欲速迁而劝善,恐诱躁求之心;令久次而望功,虑兴滞用之叹。疾徐之制,何以为中?
臣闻孔子曰:“苟有用我者,三年有成。”《舜典》曰:“三载考 绩,三考黜陟幽明。”虽圣贤为政,未及三年,不能成也。 虽善恶难知,不过九载,必自著也。由此而论,为官吏 者不可速迁也,不可久次也。若未三年而迁,则政未 立,绩未成,且躁求之心生,而驯致之化废矣。若过九 载而不转,则明不陟,幽不黜,而劝善之法缺,惩恶之 典隳矣。大凡内外之官,其略如此。然则最与天子共 理者,莫先于二千石乎?臣窃见比来诸州刺史,有未 两考而迁者,岂为善政之速于圣贤邪?将有司考察 之不精邪?不然,何迁之遽也?又有逾一纪而不转者, 岂善恶未著,莫得而知邪?将有司遗忘而不举邪?不 然,何转之迟也?臣伏见顺宗皇帝诏曰:“凡内外之职, 四考递迁。”斯实革今之弊,行古之道也。然臣犹以为 吏能有闻者,既以四考迁之,政术无取者,亦宜四考 黜之。将欲循其名,辨其实,则在陛下奖纠察之吏,督 考课之官,使别其否臧,明知黑白。仍命曰:“虽久次者, 不得逾于四载;虽速迁者,亦待及于三年。”此先王较 能之大方,致理之要“道也。”伏惟陛下试垂意而察焉。
《论阎士良转官疏》宋·包拯
“臣等伏见六宅副使阎士良除授崇仪使,罔测缘繇, 中外疑惑。盖自明堂覃恩之后,臣僚非著灼然功效, 未尝有超越迁转者。”按士良先任蔡州都监日,以不 法坐罪黜降,不逾数年,复陞职任,今又不次,骤正使
“名,物议喧然,以为不可。且河朔塘水,当无事之时,亦可助边防之固,但存旧制,公私为便。顷岁杨德敏兴修不已,大为民患,累有臣僚论列,遂令依旧。自士良 继领是职,访闻复以创置屯田为名,疏决水势,飘浸 乡村,沿塞居民,尢被其苦。况逐州军自属长吏等筦 构,岂假更设斯局?兼士良到阙奏事,仅及两月,迁延 不去,必是以此为功,邀求进秩。既得之后,何所不至 寖开侥幸之路,或构远方之隙,则为害不细。伏望圣 慈特许追夺前命,以戒将来,及移士良与别路差遣, 庶免向去别启衅端。”
《辞免进职奏状》朱熹
臣九月四日到处州遂昌县,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 淳熙八年旱伤去处,监司守臣赈济有劳,令臣进职 二等者。”闻命震骛,不知所措,谨已即时望阙谢恩讫。 伏念臣昨以孤愚,误叨临遣。仰瞻玉色,既闵然有畏 天恤民之诚;而圣训丁宁,又无非恻怛焦劳之实。退 惟疵贱,遭遇如此,诚不敢爱其夙夜之勤,冀以仰称 “万一。而疾病之馀,精力浅短,徒费大农数十万缗之 积,而无以全活一道饥馑流殍之民。盖尝一再自劾, 恭俟严科陞下,赦而不诛,已为宽典。至于过恩假宠, 躐等邀荣,则惧非所以示劝惩、惜名器而谨驭臣之 柄也。况臣昨以按劾知台州唐仲友,反被论诉,见蒙 送浙西提刑司差官体究。近日虽蒙圣断,已罢本人 新任,所有体究指挥,尚未结绝,臣方当罪服席槁,以 俟斧诛,岂宜遽窃恩荣,以紊赏刑之典?所有前件恩 命,臣实不敢祇受,欲望圣慈,特许辞免,臣不胜幸甚。”
《辞免磨勘转官状》前人
“右熹今月二日准尚书吏部降到告命一道磨勘,转 朝奉郎者。伏念熹昨以无能,跧伏林野,圣慈过听,特 改京官。在熹之愚,已出望外。后来虽有考第,合该磨 勘。缘熹改官之后,一向奉祠,即无劳效可考。中间虽 曾实历知南康军一任,及提举浙东常平数月,又已 各蒙圣恩,特除贴职,所以不敢妄有陈乞,自速贪冒 之罪,以负褒擢之恩。今来不谓方被重劾,反蒙圣知 仍旧差遣,特诏有司给还磨勘,以宠其行,致有上件 恩命。仰戴天慈,虽深感激,俯循私分,敢负夙心?兼以 近方具衔申省,回避兵部侍郎林栗,仍乞宫观差遣。 所有恩命,熹实不敢无故祗受,除已送建宁府寄收 外,谨具状申尚书省,伏乞敷奏,收回”所降告命,以安 愚分。伏候钧旨。
《与宰执札子》前人
“熹辄有愚悃,仰干钧听。熹昨以踪迹孤危,恳求祠禄, 未奉进止,方窃凌兢。忽蒙尚书吏部递到《磨勘转官 告命》一道。”熹实以自昨改秩以来,累任祠官,无绩可 考,中间两被任使,又已各蒙除授职名,所以“前后不 敢陈乞磨勘,即非固为矫激,又况今来方被重劾,曲 荷宽恩,揆之师言,已为幸免,岂敢无故冒当圣世陟” 明之典,上累公朝责实之政。除已具状申尚书省,欲 望钧慈特赐敷奏,追寝前命,则熹不胜千万大幸。
《辞免直宝文阁状》前人
熹昨以妄庸,荐叨除用,辟贤引疾,曲荷俯从,省己顾 私,不任感激。所有宫观差遣,熹已即时望阙谢恩祗 受讫。惟是进职恩命,眷奖隆深,自顾幺微,莫堪称塞。 兼睹近制,内阁清班,非有勋庸,不轻迁授。而熹无状, 行不掩言,无以取信交游,以至自贻诟辱。既勤圣虑, 复紊朝纲,罪则已多,功于何有?䩄颜冒受,义实难安。 欲望朝廷特赐敷奏,追寝成命,令熹且以旧官窃食 祠馆,不胜荣幸,伏候指挥。
《与周丞相书》前人
熹前日专人奏记,伏想寻当登彻。昨日先所遣人还, 拜领钧翰之赐,感慰之极,不可具言。至于进职疏恩, 奉祠得请,又出陶铸,尤以衔职。然而丞相方且欿然, 深以前日不能力辨是非为病,此则仰见大君子责 己之周,又不自胜其愧仰也。崇福谨已拜命矣,嫌名 之喻,曲荷记存,此于礼律无疑,岂敢更烦公听。惟是 进职之恩,则有所未安者。盖方以避仇自列,而彼黜 已升内揆,于心尚觉未免“上九鞶带”之嫌,况于他人, 岂容户晓?且于近制,此等迁除,虽非德选,亦必有所 托以为号令,此何名也哉?又况温陵之行,情状未白, 此必怏怏,尚有馀言。且其为人,亦尝颇有时誉,今日 之去,远近必有为之不平者,异时以“借口,则非独为 熹之害,窃恐丞相亦不得不以为虑也。大抵近年习 俗,凡事不欲以大公至正之道显然行之,而每区区 委曲于私恩小惠之际,本欲人人而悦之,而其末流 之弊,常反至于左右拘牵,倍费财处,而卒又无以慰 天下之公论。”此则熹之所不敢言,而丞相之明其自 知之,亦不待熹之言矣。熹今有公状申省,并以札子 遍恳群“公,语悉由衷,即非备礼,切望矜察。早赐开陈, 得遂鄙怀,乃荷大赐。昨辞迁秩,想亦已蒙钧念。若犹 未上,得并与将上,不胜幸甚
迁擢部艺文二〈诗〉
《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唐·李白
鲁国一杯水,难容横海鳞。仲尼且不敬,况乃寻常人。 白玉换斗粟,黄金买尺薪。闭门木叶下,始觉秋非春。 闻君向西迁,地即鼎湖邻。宝镜匣苍藓,《丹经》埋素尘。 轩后上天时,攀龙遗小臣。及此留惠爱,庶几风化淳。 鲁缟如白烟,五缣不成束。临行赠贫交,一尺重山岳。 相国齐晏子,赠行不及言。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 他日见张禄,绨袍怀旧恩。
《酬张秘监阁老喜太常中书二阁老与德舆同日迁官相代之作》权德舆
珠树共飞栖,分封受紫泥。正名推五字,贵仕仰三圭。 继祖心知忝,腰章事颇齐。蓬山有佳句,喜气在新题。
《病中自户部员外郎转司封》吕温
羸卧承新命,优容获所安。遣儿迎贺客,无力拂尘冠。 偃仰晴轩暖,支离晓镜寒。那堪报恩去,感激对衰兰。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白居易
头上惭无发,耳间新有毫。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 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
《赠右台监察邓茂迁左台殿中》刘怀一
惟昔参多士,无双仰异才。鹰鹯同效逐,鹓鹭忝游陪。 入仕光三命,迁荣历二台。隔墙钦素躅,对问限清埃。 紫署春光早,兰闱曙色催。谁言夕鸟至,空想邓林隈。
《加阶》薛能
二年中散似稽康,此日无功换宠光。唯有一般酬圣 主,胜于东晋是《文章》。
迁擢部纪事
《史记贾生传》:“文帝召贾生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 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 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 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大中大夫。”
《主父偃传》:“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是时赵人徐 乐、齐人严安,俱上书言世务。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 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于是上乃拜主父偃、徐乐、 严安为郎中,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乐为 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汉书张汤传》:“汤子安世,少以父任为郎。上行幸河东, 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 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上奇其材,擢为尚书令, 迁光禄大夫。”
《霍光传》:光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 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 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 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后汉书祭遵传》:“遵从弟彤有权略,为襄贲令。时天下 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彤至,诛破奸猾, 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玺书勉励,增秩一等,赐缣 百匹。”
《窦融传》:“融与五郡太守奏事京师,引见就诸侯位,赏 赐恩宠,倾动京师。数月拜为冀州牧,十馀日,又迁大 司空。融自以非旧臣,一旦入朝,在功臣之右。每召会 进见,容貌辞气,卑恭已甚。帝以此愈亲厚之。”
《蔡邕传》: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 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 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举 高第,补侍御史,又转侍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 历三台。
《魏志杜畿传》:“畿为河东太守。韩遂、马超叛弘农、冯翊, 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 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馀 畜二十馀万斛,太祖下令曰:‘河东太守杜畿,孔子所 谓禹吾无间然矣’。增秩中二千石。”
《崔林传》:“太祖定冀州,召林除邬长,贫无车马,单步之 官。太祖征壶关,问长吏德政最者,并州刺史张陟以 林对,于是擢为冀州主簿。”
《魏略》:“何晏为尚书,主选举,其宿与之有旧者多被拔 擢。”
《晋书摰虞传》:“虞为尚书郎,时太庙初建,诏普增位一 等,后以主者承诏失旨,改除之。虞上表曰:‘臣闻昔之 圣明,不爱千乘之国,而惜桐叶之信,所以重至尊之 命而达于万国之诚也。前乙已赦书,远称先帝遗惠馀泽,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驿书班下,被 于远近,莫不鸟腾鱼跃,喜蒙德泽。今一旦更以主者 思文不审,收既往之诏,夺已澍之施,臣之愚心,窃以 为不可’。”诏从之。
《贾模传》:模为车骑司马,时贾后豫朝政,欲委信亲党, 拜模散骑常侍,二日擢为侍中。模乃尽心匡弼,推张 华、裴𬱟同心辅政。数年之中,朝野宁静,模之力也。 《诸葛恢传》:恢为会稽太守,太兴初,以政绩第一,诏曰: “自顷多难,官长数易,益有诸弊。虽圣人犹久于其道, 然后化成,况其馀乎?汉宣帝称:‘与我共安天下者,其 惟良二千石。斯言信矣。是以黄霸或十年,或二十年 而不徙,所以能济其中兴之勋也。赏罚黜陟,所以明 政道也。会稽内史诸葛恢,莅官三年,政清人和,为诸 郡首。宜进其位班,以劝风教。今增恢秩中二千石’。” 《苻坚载记》:“王猛为始平令,迁尚书左丞、咸阳内史、京 兆尹。未几,除吏部尚书、太子詹事,又迁尚”书左仆射、 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骑都尉,居中宿卫。时猛年三 十六,岁中五迁,权倾内外。
《南齐书陈显达传》:“显达迁侍中、镇军将军,寻加中领 军,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征南大 将军、江州刺史。显达谦厚有智计,自以人微位重,每 迁官常有愧惧之色。有子十馀人,诫之曰:‘我本志不 及此,汝等勿以富贵陵人’。”
《梁书何远传》:“远为武康令,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 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盛供帐以待焉。至 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彬去,远送至境,进斗酒只鹅 为别。彬戏曰:‘卿礼有过陆纳,将不为古人所笑乎’?”高 祖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 之有也。
《魏书任城王云传》:“云子澄领尚书令。初,正始之末,诏 百司普陞一级,而执事者不达旨意,刺史、守令限而 不及。澄奏曰:窃惟云构郁起,泽及百司,企春望荣,内 外同庆。至于赏陟,不及守宰,迩来十年,冤讼不绝。封 回自镇远、安州入为太尉长史,元匡自征卤、恒州入 作宗卿,二人迁授,并在先诏,应蒙之理,备在于斯。兼 州佐停私之徒,陪臣郡丞之例,尚蒙天泽下降,荣及 当时。然参佐之来,皆因府主。今府主不霑,佐官独预, 弃本赏末,愚谓未允。今计刺史守宰之官,请准封回, 悉同汎限。上允初旨百司之章,下覆讼者元元之心。” 诏依往旨。
《册府元龟》。高季辅为吏部尚书。韦思谦弱冠举进士, 累补应城令,及岁满预选。思谦在官颇有公事,惩殿 旧制,多不进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 以小疵而弃大德?”特超授监察御史,繇是稍知名。 傅游艺为左补阙,上书称武后符瑞,合革姓受命。累 擢为凤阁侍郎、平章事,时人号为“四时仕宦。”言一年 自青而绿及朱紫也。
《唐书姚班传》:“班为太子詹事,兼左庶子,时节愍太子 稍失道,班凡四上书谏太子,虽称善,不能用其言。及 败,索宫中,得班谏书,中宗嘉叹。时宫臣皆得罪,独班 擢右散骑常侍,迁秘书监。”
《张九龄传》:帝封泰山,张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所 亲摄官升山,超阶至五品。九龄当草诏,谓说曰:“官爵 者,天下公器,先德望后劳旧。今登封告成,千载之绝 典,而清流隔于殊恩,胥史乃滥章韨恐制出四方失 望。方进草,尚可以改,公宜审计。”说曰:“事已决矣,悠悠 之言不足虑。”既而果得谤。
《崔瓘传》:“瓘为沣州刺史,不为烦苛,人便安之。流亡还 归,居二年,增户数万。诏特进五阶,以宠异政。”
《宋史王溥传》:溥迁太子太师,申谢日,太祖顾左右曰: “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 《赵普传》:尝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 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 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 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 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魏羽传》:“羽知棣州,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 未代。河间令崔能,前任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 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 谕。
《文献通考》:至道元年,以堂后官栾崇吉为度支副使, 崇吉提点中书五房公事,明习文法,清白勤事,故上 越次而用之。即召堂后官著作郎杨文质为秘书丞, 代掌五房事,谓之曰:“汝见擢用栾崇吉否?当自勉励 也。”
《宋史王钦若传》:钦若拜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玉 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帝初临政,钦 若谓平时百官叙进皆有常法,为《迁叙图》以献。 《苏轼传》:“轼尝锁宿禁中,召入对便殿。宣仁后问曰:‘卿 前年为何官’?”曰:“臣为常州团练副使。”曰:“今为何官?”曰: “臣今待罪翰林学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岂大臣论荐乎?”曰:“亦非也。”轼 惊曰:“臣虽无状,不敢自他途以进。”曰:“此先帝意也。先 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 轼不觉哭失声,宣仁后与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已 而命坐赐茶,彻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燕翼贻谋录》:“仁宗朝言者,以士大夫不安职守,惟务 奔竞,乞申严戒励。庆历八年五月丁卯,诏中外官满 三年方许差替,其三年三十月为任者仍旧。此诚良 法也。中兴以来,职事官犹计资考,故有须次一两政 者。至于三丞以上至郎官卿监,有三四年不迁者,故 人无苟且之心。近年满年不迁,则为人指目居其位”, 亦恐惧求去,是不谙祖宗典故尔。
旧制:特迁官者,其理磨勘并自受告日为始。故有垂 当磨勘,忽拜特恩,前功俱废。熙宁六年八月丙申,诏 文武臣僚特迁官者不隔磨勘,施恩甚均,人蒙实惠, 至今仍之。
《邻几杂志》:刘子仪侍郎三入翰林,意望入两府,颇不 怿,诗云:“蟠桃三窃诚何味,上尽鳌头迹转孤。”称疾不 出。朝士问候者继至,询之云:“虚热上攻。”石八中立在 坐云:“只消一服清凉散。”意谓两府始用青凉伞也。 《石林燕语》:元祐初,用治平故事,命大臣荐士试馆职, 多一时名士。在馆率论资考次迁,未有越次进用者, 皆有滞留之叹,张文潜、晁无咎俱在其间。一日二人 阅朝报,见苏子由自中书舍人除户部侍郎,无咎意 以为平缓,曰:“子由此除不离核。”谓如果之粘核者。文 潜遽曰:“岂不胜汝枝头干乎?”闻者皆大笑。东北有果 如李,每熟不得,摘辄便槁,土人因取藏之,谓枝头干 故云。
《挥麈后录》:唐制,郊祀行庆,止进勋阶,五代肆赦,例迁 官秩。本朝因之,未暇革也。章圣时,左司谏孙何与起 居郎耿望言其非制,上嘉纳之,遂定三年磨勘进秩 之法。
《见闻搜玉》:丞相弥远用事,改官多出其门。制阃大宴, 有优一人出曰:“‘吾宰予也’。夫子曰:‘于予与改’。”又一人 曰:“‘吾颜回也’。夫子曰:‘回也不改’。”回谓予曰:“吾为四科 之首,尚不改,汝何为独改?”曰:“吾钻故改,汝何不钻?”回 曰:“吾非不钻,但钻弥坚耳。”曰:“尔之不改宜也,何不钻 弥远乎?”
《宋史赵雄传》:“雄字温叔,资州人。为隆兴元年类省试 第一。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干办公事。入相,荐于朝。干 道五年,召见便殿,孝宗大奇之,即日手诏除正字。范 成大使金,将行,雄当登对,允文招与之语,既进见,雄 极论恢复,孝宗大喜曰:‘功名与卿共之’。”即除右史,两 月除舍人。金使耶律子敬贺会庆节,雄馆伴。子敬披 露事情不敢隐,逻者以闻。上夜召雄,雄具以子敬所 言对,上喜。金使入辞。故事当用乐,雄奏:“卜郊有日,天 子方斋,乐不可用。”上难之,遣中使谕雄,雄奏:“金使必 不敢不顺,即有他,臣得引与就馆。”上大喜。雄请复置 恢复局,日夜讲磨,条具合上意,除中书舍人。自选人 入馆至此,未满岁也。
《元史揭傒斯传》:“傒斯奉旨祀北岳济渎、南镇,天子亲 擢为奎章阁供奉学士,乃即日就道。未至,改翰林直 学士。及开经筵,再陞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以对品 进,阶中奉大夫。”时新格超陞不越二等,独傒斯进四 等,转九阶,盖异数也。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二十七年,上谓宰执曰:“朕闻宝 邸尉蒙括特末也清廉,其为政何如”左丞斡特剌对 曰:“其部民亦称誉之,然不知所称何事。”上曰:“凡为官 但得清廉亦可矣,安得全才之人。可进官一阶,著为 令。”
名山藏《典谟记》:“宣德七年八月,敕曰:‘朕思得贤才,共 图治理,寝食念之。令朝臣三品以上举尔所知,复赋 《招隐》《猗兰》,告之朕意。近惟少傅士奇荐举交阯南灵 州知州黎恬、吏部员外郎魏骥等诸臣,旷旬积月,无 一人焉。岩薮窟穴,岂皆虚哉?吏部其会三品以上官, 推择才行文学之士,方面有司昏懦贪暴者,与都察 院奏黜之’。”因迁擢骥等十九人官有差。
正统十三年十月,巡按广东监察御史杨刚言:“岭南 被寇,多因有司抚字失宜。访得广东都司经历司都 事邓敏、布政司广丰库大使周刚、海南县典史杨杰, 皆通练有断。乞署敏于化州,刚于泷水,杰于新会,俾 展所长,庶末僚跂奋,罢民苏醒。”上曰:“三县创残,御史 所举,必称抚绥,吏部其毋限资格擢用之。”
臣林记、王恕。景泰间为左寺副,擢知扬州府。夙夜在 公,请谒不行。事无大小宽猛,惟当岁再饥,再不俟监 司报,下辄发赈。民既安阜,乃选士教肄,讲解课劳,如 张鼐、高铨、马岱、丘俊、俞俊、张锐辈,后皆显达,扬人比 之“文翁。”天顺中最,迁江西提学副使,寻转江西右布 政使,讨平岭寇之犯赣州者。成化初,转河南为左。襄、 邓流民刘通为变,聚众数十万,推石龙为谋主,刘长 子、苗龙、苗虎为羽翼,势甚猖獗。擢恕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捕治之。
《典谟记》:“成化三年正月,赐苏州知府邢宥敕曰:‘比岁 守令匪人,朕甚念焉。尔治苏多年,庶民瞻之,特升为 浙江布政司左参政,尔无渝心,庶副朕委任’。”
《春明梦馀录》:“嘉靖中,礼部尚书汪俊请告,上径取南 兵部侍郎席书补其缺。吏部尚书乔宇固争,以为尚 书不由会推,祖宗百馀年所未有,请收回成命,令俊 与书各守职如故。人韪之。”
少詹事霍韬既陞詹事,辞不拜,以新命由内阁推用 也。因言:“内阁推官非祖宗制。自杨士奇、杨荣、杨溥及 李东阳、杨廷和专权植党,笼络翰林为属官,中书为 门吏。故翰林、廷推不关吏部,而中书至有夤缘迭进 六卿及支一品俸者。臣尝建议,谓翰林官迁擢去留, 尽属吏部,庶不阴倚内阁为腹心,内阁不阴结翰林” 为朋比。
迁擢部杂录
魏应《休琏集》:与人书:“知杨生翻然遂登纳言,虽有所 越,亦其宜也。傅说弃版筑而为殷相,吕望投纶竿而 为周师,卓茂起闾里而为汉宰,若此翁者,乃奇才耳。 琐琐《尚书》,执宪之吏,曷以为异哉!”
《却扫编》:“旧制,谏议大夫积十一转而至仆射,二府乃 七转。及官制行,大中大夫七转至特进,而不分庶官 与二府。元祐中,始令正议光禄、银青光禄、金紫光禄 大夫并置左右,分为二资,于是复十一转而至特进。 绍圣以后因之不改。政和中,增置通奉、正奉、宣奉三 阶而罢分左右,止十转至特进,而庶官、二府并循此 制。”盖祖宗以来,二府不磨勘,故每优迁。《绍兴新书》乃 并二府有磨勘法,然亦未尝举行之。
《春明梦馀录》:“翰林陞转论资,科论俸,道论差,吏部论 选,大约以六选为准。科道吏部年例,六年以上陞参 政,五年以上陞副使,四年以上陞参议,三年以上陞 知府、佥事。内外陞科,每年二人,道四人,吏部一人,科 与吏部。又有以大计劳陞者,御史以两畿学差满陞 者,内外陞原径从部定移取非例也。”
《金台纪闻》:“正德二年八月十四日,加恩诸元老内阁, 则西涯李公时以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 殿大学士,加俸一级;守静焦公以太子太保、吏部尚 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升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 学士,吏书如故;守谿王公以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 学士,升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户书如故”; 冢宰许公进、司马刘公宇,俱太子少保。宗伯李公杰、 司寇屠公勋、司徒顾公佐、司空李公遂,皆赐玉带。 景泰初,九列皆加太子少保,而盐山王公翱、太和王 公直,并为吏书,时有“满朝皆少保,一部两尚书”之语。 弘治末,学士最多,而谢阁老木斋、鸿胪寺卿贾斌、太 常寺卿崔志端,俱带礼书。时有翰林十“学士,礼部四 尚书”之语,今可谓“六卿皆玉带,吏部四尚书”矣。内阁 李、焦二公与左都御史屠公俱吏书,但二王公并莅 天官,而今则带衔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