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文忠公文集_(四部丛刊本)/居士集卷第三十 中华文库
欧阳文忠公文集 居士集卷第三十 宋 欧阳脩 撰 宋 胡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元刊本
|
居士集卷第三十 欧阳文忠公集三十
墓志四首
翰林侍读学士右諌议大夫赠工部侍郎张
公墓志铭〈并序〉
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上柱国清河
县伯张公讳字贶之其先京兆长安人也其祖山
甫从唐僖宗入蜀留不返蜀遭王孟再乱绝于中国
中国更五代天下为宋而蜀平张氏留蜀盖亦巳
五世矣始得去为汉阳人又二世而张氏遂以大显
公为人清方敏黙为善不倦而喜自晦敛不欲人
知其遇人怡怡无所不可及视其发施于事者其
义有可畏其守有不可夺其能有不可及既巳则
未尝有所为者少喜读书至其疾革犹不释手自经
史子集百家之无不记览通逹而绝口不道于人
故其〈一无此字〉晚始侍读于中上尝叹曰自吾得张日
益有所闻以飞白为博学二字赐之曰锡老矣恨得
之晚也公𥘉举进士中大中祥符元年甲科试秘书
省校书郎知南昌县迁萍郷令改著作佐郎又知安
逺县徙知新州兴学校以教新人新人有进士自公
始再迁太常博士监染院诏选能吏治畿县公以选
知东明前为令者阖门重帘以壅隔废治公至则辟
门去帘告其人曰吾所治者三而巳强恃力冨恃赀
刑恃赎者吾所先也其人以谓公言简必信法简必
严于是豪𫝑者屈而善弱者伸县以大治工部侍郎
李及荐公材堪御史上曰李及清慎人未尝妄有所
举此可信也乃以为监察御史故相丁谓贬崖州至
是议徙内地公䟽言谓奸邪弄国罪当死无可怜且
大臣窜逐本与天下弃之今复内还是违天下意由
是止徙道州玉清昭应宫灾坐火事劾当死者百馀
人公䟽言天灾可畏不可反以罪人而重天怒愿益
脩德以塞谴人乃𫉬免公于御史自监察历殿中侍
御史侍御史知杂事于尚书为贠外郎郎中累官至
諌议大夫于外为荆湖北路京东河北转运使江淮
〈一有南字〉两浙荆湖发运制置使利夔路安抚使知河中
府滑州于三司为盐铁判官判句院历盐铁度支戸
部副使又尝权知谏院判三班审官院太常寺国子
监于侍从为天章阁待制龙圗阁直学士翰林侍读
学士虽其〈一作其虽〉自晦其所居人皆以为冝其在京东
籍淄青齐濮济郓六州之人冒耕河堧地收租𦈏绢
岁二十八万而六州之民争讼遂息其后言利者请
税天下桥渡以佐军公建言津梁利人而反税之以
为害卒争罢之平居退让未尝肯为人先妖贼王则
反贝州兵围乆不克而自河以北军饷调发益急转
运使受命者以疾留不行公自滑州权河北转运使
命至即日驰城下军须皆如其期其于取舎缓急常
如此公居家有常法虽贵显衣服饮食如少贱时事
母至孝与族兄甚相友爱人以为同产〈一有平生所为文章有集〉
〈十卷〉公以皇祐元年七月十日遇疾卒于京师享年六
十有八上闻震悼以白金三百两赐其家特赠工部
侍郎曽祖讳惟序不仕祖讳文翼复州录事参军赠
太子中舎父讳龟从赠右谏议大夫母南阳郡太君
邓氏自皇祖中舎君家于汉阳遂葬之至公始葬汝
州之襄城某郷某原〈一作彰孝郷保丰原〉实五年闰七月十七
日也公𥘉娶程氏再娶孙氏封乐安郡君先公五十
日而卒公子五人曰子骏子充子云〈一作子瑾下同〉子谅子
真子真子充皆早卒于公之葬〈一作终〉也子骏子云皆
为大理评事子谅大理寺丞有孙十人女三人长适
虞部贠外郎杜枢次早卒㓜适大理寺丞王縡铭曰
自足乎其中不求乎其外斯惟公之善晦仁能勇于
必为善有应而无逺故公晦其终显难于自进以晚
见嗟而寿胡不俾其遐呜呼其奈何
兵部贠外郎天章阁待制杜公墓志铭
庆暦三年盗起京西掠商邓均房叛兵烧光化军逐
守吏吏不能捕天子患之问宰相谁可任者宰相言
度支判官尚书虞部贠外郎杜某名家子〈一有好字〉学通
知古今冝可用乃以君为京西转运按察使居数月
贼平叛兵诛死明年广西欧希范诱白崖山蛮𮐃赶
袭破环州䧟镇宁带溪普义有众数千以攻桂管宰
相又言前时杜某守横州言蛮事可听冝知蛮利害
天子驿召君见便殿所对合意即除君刑部贠外郎
直集贤院广南西路转运按察安抚等使君至冝州
得州人呉香及狱囚欧世宏脱其械使入贼峒其
酋豪君乘其怠急击之破其五峒斩首数百级复取
环州因尽焚其山林积聚希范穷迫走荔波洞𮐃赶
率伪将相数十人以其众降君与将佐谋曰夫蛮习
险恃阻如捕猩猱而吾兵以苦暑难乆是进退迟速
皆不可为故常务捐󠄂厚利以招之盖威不足以制则
恩不能以怀此其所以数叛也今吾兵虽幸胜然蛮
特败而来耳岂真降者邪啖之以利后必复动乃
然叹曰蛮知利而不知威乆矣吾将先威而后信庶
几信可立也〈一无比字〉乃击牛为酒大㑹环州戮其〈一作之〉
坐中者六百馀人而释其尪病胁从与其非因败而
降者百馀人后三日兵破荔波擒希范至并戮而醢
之以醢赐诸溪峒于是叛蛮无噍𩔖而君威震南海
言事者论君杀降为国失信于蛮貃天子置之不问
诏书谕君赐以金帛君即上书引咎六年徙为两浙
转运使筑钱塘堤自官浦至沙陉以除海患明年又
徙河北转运使召见奏事移刻天子益知其材赐金
紫服以遣之是岁夏拜天章阁待制充环庆路兵马
都部署经略安抚使知庆州君言杀降臣也冝得罪
将吏惟臣所使其劳未录不敢先受命天子为君悉
录将吏赏之乃受命自元昊称臣听誓而数犯约抄
〈一作挠〉邉邉吏避生事纵不敢争君始至其酋孟香率
千馀人内附事闻诏君如约君言如约当还而孟香
得罪夏人𫝑无还理遣之必反为邉患议未决夏人
以兵入界求孟香孟香散走自匿夏兵驱杀邉戸掠
夺羊〈一作牛〉马而求孟香益急朝议责君亟索而还之
君言夏人违誓举兵孟香不可与因移檄夏人不偿
所掠则孟香不可得夏人不肯偿所掠君亦不与孟
香夏人后亦不复敢动君治邉二岁有威爱皇祐一
年五月甲子疾卒于官享年四十有六天子震悼赙
恤其家以其子照为〈一有守字〉秘书省校书郎君以䕃𥙷
将作监主簿累官至尚书兵部贠外郎阶朝奉郎勲
护军尝以太子中舎知建阳县除民无名租岁以万
计闽俗贪啬有老而生子者父兄多不举曰是将分
吾赀君上书请立伍保俾民相察寘之法由是生子
得免闽人乆之以君为徳多以君姓字名其子曰生
汝者杜君也君讳祀字伟长世为金陵人其曽伯祖
昌业仕江南李氏为江州节度使江南国㓕杜氏北
迁今为开封府开封人也曽祖讳某赠给事中祖讳
镐官至龙圗阁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父讳某赠尚书
工部侍郎君𥘉娶蒋氏封某县君后娶徐氏封东海
县君女六人其二适人四尚㓜子男一人照也杜氏
自君皇祖侍郎以博学为世儒宗故其子孙皆守儒
学而多闻人君尤博览强记其为文章多论当世利
害甚辩有文集十卷奏议集十二卷其居官以精敏
明干所至有声君学问之馀兼喜阴阳数术之常
自推其数曰吾年四十六死矣其亲戚朋友莫不闻
其至其岁果然呜呼可谓异矣所谓命者果有数
邪其果可以自知邪皇祐六年某月日其兄驾部贠
外郎植与其葬君于某县某郷某原铭曰
其敏以逹其果以决其守不夺其摧不折其终一节
兹谓不没
尚书比部贠外郎陈君墓志铭
故尚书比部贠外郎陈君卜以至和二年正月某日
葬于京兆府万年县洪固鄕神禾原其素所知秘书
丞李诩与其安期谋将乞铭于庐陵欧阳脩安期
曰吾不敢诩曰我能得之乃相与具书币遣君之客
贾绎自长安走京师以请盖君以至和元年五月某
日卒于长安享年四十有六其仕未逹而所为未有
大见于时也然诩节义可信之士以诩能报君而君
能知诩则君之为人可知也巳君讳汉卿字师黯世
居阆中其先博州人因事伪蜀为县令遂留家焉其
曽叔祖省华官至谏议大夫生尧叟尧佐尧咨先后
为将相而君自曽祖而下三世不显曽祖讳省恭不
仕祖讳尧封举进士为县主簿王均乱蜀诣阙上
书献破贼䇿不报遂退老于嵩山父讳渊亦举进士
官至大理寺丞与其兄渐所谓金龟子者皆以文学
知名君生一岁而年十三与其母入蜀过鳯翔谒
其府尹而吏少君不为之通君直入伏庭下曰陈某
请见因责尹慢士戒吏不谨尹惭笞吏以谢君君用
叔祖尧咨䕃𥙷将作监主簿累迁大理寺丞监沙𫟍
监权知渭南县民有兄弟争田者吏常直其兄而弟
讼不巳君为往视其田辨其劵书而以田与弟其兄
谢曰我悔欲归弟以田者数矣直惧笞而不敢耳弟
曰我田故多然耻以不直讼兄今我直矣愿以田与
兄兄弟相持恸𡘜拜而去由是县民有事多相持诣
君得一言以决曲直又知登封县县有恶盗十人巳
谋未发而尉方以事出君募少年选手力夜往捕𫉬
之明日召尉归以贼与之曰得是可以论赏赏未及
下而尉卒尉河南儒者魏景山也老而且贫君为主
其丧事买田宅于汝州以活其妻子通判嘉州治田
讼三十年不决者一日决之秩满嘉人诣转运使乞
留不得时文丞相守成都荐其材而荐者十有五人
通判河中府府有妖狱二百馀人君方以公事之他
州提刑狱司疑狱有𡨚召君还视之独留其一人
馀皆释之累迁尚书虞部贠外郎天子享明堂推恩
遂迁比部通判宁州决疑狱活一家五人君好学重
气节尝有其钱数千万毁其劵弃之与人交乆
而益笃喜为歌诗至于射艺书法医药皆精妙好
古书奇𦘕毎倾赀购之尝自为录蔵于家其材能好
尚皆可嘉也母曰仁寿县太君王氏𥘉娶王氏生一
子安期也后娶又曰王氏铭曰
在蜀伪时处昏不迷惟陈最㣲蜀亡而东髙明显融
莫如陈宗惟陈有声自其髙曽君世不兴惟兴与伏
有俟而畜其周必复实始自君昌其子孙考铭有文
镇安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中书
令谥文简程公墓志铭
嘉祐元年闰三月巳丑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陈州诸军事陈州刺史程
公薨于位以闻诏辍视朝二日赠公中书令于是其
嗣隆以状上考功移于太常而博士起曰法冝谥
乃谥曰文简明年十月十八日葬公于河南伊阙之
某鄕某原〈一作神阴郷张留里〉其又以请于太史而史臣脩
曰礼冝铭乃考次公之世族官封爵号卒葬时日与
其始终之大节合而志于其墓且铭之曰惟程氏逺
有世序自重𥠖以来其后居中山者出于魏安鄕侯
昱之后公讳琳字天球中山博野人也曽祖赠太师
讳新曽祖妣呉国夫人齐氏祖赠太师中书令讳赞
明祖妣秦国夫人呉氏考𡊮州冝春令赠太师中书
令〈一有兼字〉尚书令冀国公讳元白妣晋国夫人楚氏公
以大中祥符四年举服勤辞学髙第为㤗寜军节度
掌书记〈一作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寿阳县秘书丞监左蔵
库天僖中诏举辞学履行召试直集贤院今天子即
位迁太常博士三司戸部判官是时契丹所遣使者
数出不逊语生事而主者应对多失辞上患之巳而
契丹来贺即位乃选公为接伴使而契丹使者言太
后当遣使通书公遽以礼折之乃巳史官修真宗
实录而起居注阙命公修大中祥符八年以后起居
注遂修起居注迁祠部贠外郎提举在京诸司库务
以本官知制诰同判吏部流内铨天圣五年馆伴契
丹贺乾元节使使者言中国使至契丹坐殿上位次
髙而契丹使来坐次下当陛语甚切不巳而上与大
臣皆以为小故不足争将许之公以谓许其小必启
其大力争以为不可遂止河决滑州𥘉议者言可塞
役既作而后议者以为不可乃命公往视之公言可
塞遂塞之岁中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明年拜
枢宻直学士知益州蜀人轻而喜乱公常先制于无
事至其临时如不用意而略其细治其大且甚者不
过一二而蜀人安之自寮吏皆不能窥其所为正月
俗放灯吏民夜㑹聚遨嬉盛天下公先戒吏为火备
有失火者使随救之勿白以动众既而大宴五门城
中火吏救止卒宴民皆不知盖其他设施多𩔖此军
士见监军告其军有变监军入白公笑遣之惶恐不
敢去公曰军中动静吾自知之苟有谋者不待告也
可使告者来监军去而告者卒不敢来公亦不问遂
止蜀州妖人有自号李冰神子者署官属吏卒聚徒
百馀人公命捕寘之法而谗之朝者言公妄杀人蜀
人恐且乱矣上遣中贵人驰视之使者入其境居人
行旅争道公善使者问杀妖人事其父老皆曰杀一
人可使蜀数十年无事使者问其故对曰前乱蜀者
非有智谋豪杰之才乃里闾无赖小人尔惟不制其
始遂至于乱也使者视蜀既无事又得父老语还白
于是上益以公为能迁给事中知开封府禁中大火
延两宫宦者治狱得缝人火斗巳诬伏而下府命公
具狱公立辨其非禁中不得入乃命工圗火所经而
后宫人多所居隘其烓灶近版壁岁乆燥而焚曰此
岂一日火哉乃建言此殆天灾也不冝以罪人上为
缓其狱故卒得无死者公在府决事神速一岁中狱
常空者四五迁工部侍郎龙圗阁直学士守御史中
丞是岁以翰林侍读学士复知开封府明年为三司
使治财赋知本末出入有节虽一金不可〈一作敢〉妄取
累迁吏部侍郎景祐四年以本官叅知政事司天言
日食明年正旦请移闰月以避之公以谓天有所谴
非移闰可免惟脩德政而巳乃止范仲淹以言事忤
大臣贬饶州巳而上悔悟欲复用之稍徙知润州而
恶仲淹者复诬以事语入上怒亟命置之岭南自仲
淹贬而朋党之论起朝士牵连〈一有一字〉出语及仲淹皆
指为党人公独为上开明其诬枉上意解而后巳
公为人刚决明敏多识故事议论慨然及知政事益
𡚒励无所回避宰相有所欲𥝠以语折之至今人
往往能道其语而小人侥幸多不得志遂共以事中
之坐贬光禄卿知颍州巳而上思之徙知青州又徙
大名府居一岁间迁户部吏部二侍郎尚书左丞资
政殿学士北京建与宦者皇甫继明争治行宫事章
交上上遣一御史视其曲直御史直公遂罢继明是
时继明方信用其𫝑倾动中外自朝廷大臣莫不屈
意下之而公中伤方起未复而独与之争虽小故
不少假也故议者不以公所直为难而以能不为继
明屈为难也迁工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河北安抚
使庆暦六年拜武昌军节度使陕西安抚使知永兴
军府事明年加宣徽北院使判延州夏人以兵三万
临界上前三日公谍知其来戒诸堡寨按兵闭壁虏
至以为有备引去讫公去不复窥邉赵元昊死子谅
祚立方㓜三大将共治其国言事者谓可除其诸将
皆以为节度使使各有其所部以分弱其𫝑可遂无
西患事下公公以谓幸人之丧非所以示大信抚夷
狄而谅祚虽㓜君臣和三将无异志虽欲有为必无
功而反生事不如因而抚之上以为然皇祐元年加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自元
昊反河西契丹亦犯约求地二邉兵兴连岁不解而
公方入与谋议更守西北二方尢知夷狄虚实情伪
山川要害所以行师制胜营阵出入之法于河北
详其奏议颇多虽不能尽用其指画䂓为之际有可
喜也再居大名前后十年威恵信于其人人为立生
祠公自罢政事益不妄与人合亦卒不复用既徙镇
安居三岁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邉未报而得
疾享年六十有九公累阶开府仪同三司勲上柱国
开国广平郡爵公食户七千四百而实封二千一百
赐号推诚保德守正翊戴功臣娶陈氏封卫国夫人
子男四人曰嗣隆太常士嗣弼殿中丞嗣恭太常
博士嗣先大理寺丞女五人长适职方贠外郎荣𬤇
次适秘书丞韩缜次适都官贠外郎晁仲约〈一作绰〉次
适大理寺丞呉得次适将作监主簿王偁孙三人长
曰伯孙次曰公孙皆太常寺太祝次曰昌孙守秘〈一作〉
〈挍〉书郎有文集奏议六十卷公平生寡言笑愼于知
人既巳知之乆而益笃喜饮酒引满然人罕得其驩
而与余尤相好也铭曰
君子之守志于不夺不学而刚有摧必折毅毅䄇公
其刚不屈公在政事有谔其言直虽不容志岂不完
谓公不显公位将相岂无谋谟胡不以访老于辅藩
〈一作藩辅〉白首犹壮公虽在外国之光奄其不存士夫
望吉卜之从兆此新冈惟其休声逾〈一作愈〉逺弥长
居士集卷第三十
熙宁五年秋七月男发等编定
绍熙二年三月郡人孙谦益校正
杜待制墓志知建安县建本𠮷本同而蜀本衢本
作建昌罗氏本作建阳朝佐按仁宗实录杜𣏌传
作建阳今从之
张公墓铭读于〈一作于〉新人有进士〈人一作之〉乃以为〈一作乃以〉
〈公为〉工部〈二字上一有尚书字〉
杜公墓铭四十六〈一作四十有六〉
程文简公墓铭八年以后起居江〈此下一有二十卷三字〉告其
军〈一作告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