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卷第一 欧阳文忠公文集 附录卷第二
宋 欧阳脩 撰 宋 胡柯 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元刊本
附录卷第三

附录卷第二

  墓志铭 神道碑

   墓志铭并序

宋故推诚保徳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太

子少师致仕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

戸食实封一千二百戸赠太子太师文忠欧阳公墓

志铭并序

 淮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司徒

 检校太师兼侍中判相州军州事上柱国魏国公

 韩𤦺撰

 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院学士史馆修撰

 权判尚书都省判袐阁提举醴泉观公事上护军

 赐紫金鱼袋宋敏求书

 翰林侍读学士龙图阁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吏部

 郎中知河阳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上护军赐紫

 金鱼袋韩维题盖

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

致仕欧阳公薨于汝阴之私第年六十六上闻震怛

不视朝赠公太子太师太常谥曰文忠恤后加赙

与常比天下正人节士知公之亡罔不骇然相吊痛

失依仰其孤寺丞君乃以枢宻副使吴公所次功绪

并致治命以墓铭为请窃惟当世能文之士比比出

公门下不属于彼而独以见属岂公素谅其愚谓能

直笔足信后世邪此其敢辞公讳脩字永叔唐太子

率更令询四世孙琮尝为吉州刺史又八世生万复

为吉之安福令子孙因家焉曽祖讳郴安福六世孙

也孝悌之行郷里师服仕南唐为武昌令累赠太师

中书令曽祖妣刘氏追封楚国太夫人祖讳偃强学

善属文南唐时献所为文十馀万言召试𥙷南京街

院判官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李氏追封

吴国太夫人父讳观性至孝力学咸平中擢进士第

当官明而尚恕毎决重辟尤加审慎茍理有可脱必

平反之终泰州军事判官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

令追封郑国公自公祖始徙居吉水后吉水㭊为永

丰今为永丰人公四歳而孤母韩国太夫人郑氏守

志不夺家虽贫力自营赡教公为学公亦天资警绝

经目一览则能诵记为文下笔出人意表及冠声闻

卓然天圣中举进士凡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为

第一逮崇政试虽中甲科人犹以不魁多士为恨初

𥙷西京留守推官洛尹文康王公知非常才归荐于

朝景祐初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时

文正范公权尹京邑以直道自进毎因奏事必陈时

政得失大忤宰相意斥守饶州谏官不敢言公贻书

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余安道尹师鲁⿰纟⿱𢆶匹 -- 继上书直范

公复𬒳逐当时天下以四贤称之俄徙光化军干徳

令改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召还复馆阁校勘迁

太子中允预修崇文緫目成改集贤校理同知太常

礼院请外𥙷通判滑州事庆历初仁宗御天下乆周

悉时弊重以西师未解思欲整齐众治以完太平登

进辅臣必取人望收用端鲠以増谏员公首𬒳其选

擢太常丞知谏院事赐五品服未几同修起居注公

素凛忠义遭时遇主自任言责无所顾忌横身正路

风节凛然时正献杜公文正范公今司空冨公皆在

二府公每劝上乘间延见推诚咨访上后开天章阁

屡召诸公询究治本长䇿大议稍稍施用一作纪纲

日举侥幸顿绝小人始大不喜相与巧诋必期破坏

公常极力左右之俄拜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大

臣有建白请废麟州徙其治于合河津以省馈饷者

命公亲往相视使回奏曰麟州天险正据要害不可

废第减其兵驻并河诸堡有警呼集数舎之近尔兵

既减粮自不乏诏从之又奏忻代州岢岚火山军并

𫟪民田始潘羙为帅患虏时入寇徙其民以空之遂

号禁地自景徳通好我虽循旧而虏人盗耕不巳请

募民计顷出丁为兵量入租粟以耕之歳可得数百

万斛边用给矣不然他日必尽为虏人所有时并帅

耻谋不自已沮挠乆之其后卒如公请凡赋敛过重

民所不堪者又奏罢十数事疲俗以安四年秋北虏

盛兵云州声言西讨朝廷疑其有谋议选文武材臣

宻为经画二府请辍公以往即以公为龙图阁直学

士河北都转运使公至则区别一作官吏使能者尽

力均徙财用而边计有馀奏广御河漕运造鏁栿船

以绝侵盗置都作院于磁相州一道兵械悉仰给焉

方条列北方利病欲大为措置㑹文正范公与同时

入辅者终为谗说所胜相⿰纟⿱𢆶匹 -- 继罢去一时进用者皆指

之为党公复慨然上书极言论救执政与其朋益怒

恊力挤之初公有妹适张龟正龟正亡无子妹挈前

室所生孤女以归及笄公为选宗人晟以嫁之㑹张

氏以失行系狱言者乘此欲并中公复捃张氏赀产

事遂兴诏狱穷治上为命内臣监劾卒辨其诬犹降

授知制诰知滁州事执政意不快摭勘官与监劾内

臣细故皆𬒳责八年春就改起居舎人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事逾

年徙知颍州事皇祐初复龙图阁直学士二年秋移

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历尚书礼部吏部郎中

丁太夫人忧去职服除入见上怪公须髪尽白恻然

存抚恩意甚厚命判吏部流内铨素忌公者恐将大

用乃伪为公䟽请汰内臣以激众怒有选人胡宗尧

者当引对改官前任本州尝以官舟假人已而经赦

去官止得循资公与判南曹官对日取旨上欣然令

改官宦者杨永徳宻奏曰宗尭翰林学士𪧐之子有

司援救之私也遂出公知同州事物论一作不平上

亟开悟留公刋修唐书俄入翰林为学士史馆修撰

勾当三班院至和二年夏请郡改侍读学士知蔡州

事留不行复除翰林学士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迁右

谏议大夫嘉祐三年夏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事前尹孝肃包公一作包孝肃公以威严得名都下震恐而

公动必循理不求赫赫之誉或以少风采为言公曰

人材性各有短长吾之长止于此恶可勉其所短以

徇人邪既而京师亦治四年春请罢府事改给事中

充群牧使唐书成拜礼部侍郎俄兼翰林侍读学士

五年冬以本官为枢宻副使明年秋参知政事英宗

登极迁户部侍郎治平𥘉特转吏部侍郎今上嗣位

改尚书左丞公自处二府益思报称毅然守正不为

冨贵易节凡大谋议大利害与同官论辨或在上前

必区判一作是否未尝少有回屈文武之士陈请百

端公常委曲开谕曰某事可行某事不可行用是人

多怨诽至于台谏官论事有不中理者往往正色折

之其徒尤切齿日欲求疵合攻公自视无他不恤也

一无此字英庙一作践祚按祖宗旧典皇族尊属之亡

者皆赠官改封濮安懿王英庙所生父也中书以本

朝未有故事请付有司详处一作其当上谦㳟慎重

命过仁庙大祥下礼院与两制官同议如期诏下众

乃言王当称伯改封大国中书以所生父称伯疑无

经据方再下三省议上遽令权罢俾有司徐求典故

事乆不行台官挟愤不巳遂持此斥公为主议上章

历诋必请议定及以朝廷未尝议及之事肆为诬说

欲惑众听又相率纳告身以示必去上数敦谕知不

可留各以本官𥙷外后来者以风宪不胜为耻窥伺

愈急今上即位初御史蒋之奇者乃造无根之言

欲以污公中丞彭思永乘虚助之公退伏私居力

请公辨上照其诬罔连诏诘问二人者辞穷皆坐贬

公遂恳辞柄任上不得巳除公观文殿学士刑部尚

书知亳州事熙宁元年秋迁兵部尚书知青州事充

京东东路安抚使时散青苗钱法初行众议皆言不

便朝廷既申告诫公犹请除去二分之息令民止纳

本钱明不取利又请先罢提举管勾官然后可以责

州县不得抑配不报三年夏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

使判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公累上章辞丐易

蔡州大略以乆疾昏秏不任重𭔃复曰时多喜新奇

而臣思守拙众方兴功利而臣欲循常执政知终不

附已俄诏听以旧官知蔡州事公在亳已六上章请

致政上眷惜之不允至蔡逾年复申前请志益坚确

上察其诚命优改官致仕年方六十有五天下士大

夫闻公勇退无不惊叹云近古所无也公天资刚劲

见义敢为𬓛怀洞然无有城府常以平心为难故未

尝挟私以为喜怒奖进人物乐善不倦一长之得力

为称荐故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惟视奸邪嫉若仇敌

直前奋击不问权贵后虽阴𬒳谗逐公以道自处怡

怡如也平生笃于朋友如尹师鲁梅圣俞孙眀复既

卒其家贫甚公力经营之使皆得以自给又表其孤

于朝悉录以官自唐室之衰文体随而不振陵夷至

 于五代气益卑弱国初柳公仲涂一时大儒以古道

 兴起之学者卒不从景祐初公与尹师鲁专以古文

 相尚而公得之自然非学所至超然独骛众莫能及

 譬夫天地之妙造化万物动者植者无细与大不见

 痕迹自极其一作工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自汉司马迁没几千年而唐韩愈出愈之后又数百

 年而公始⿰纟⿱𢆶匹 -- 继之气𦦨相薄莫较髙下何其盛哉所治

 经术务究大本尝以先儒于经所得多矣而不能无

 失惟其说或有未通公始为辨正不过求圣人之意

 以立异论嘉祐初权知贡举时举者务为险怪之语

号太学体公一切黜去取其平澹造理者即预奏名

初虽怨讟纷纭而文格终以复古者公之力也笔翰

遒劲自成一家人有得其片幅必宝蔵之历典大郡

以镇静为本明不至一作察寛不至纵吏民受赐既

去追思不巳滁扬二州皆立生祠尝奉使契丹其主

必遣贵臣押宴出于常例且谓公曰以公名重故尔

其为外夷钦服如此至和中陈恭公为相欲塞商胡

决河使归横垅故道公言横垅地巳髙仰功大不可

为未几陈罢去有李仲昌者乃议道商胡水入六塔

河公复上言六塔素隘狭不能容大河若为之必溃

 决害愈甚时执政是仲昌议又不用公言后六塔堤

 果坏不成自博以下数州皆𬒳水患众服公先识在

 侍从八年竭诚𥙷益前后上言百馀事仁宗尝曰如

 欧阳某者何处得来故其言多所听纳因嘉祐水灾

 凡两上䟽请选立皇子以固根本及在政府遂与诸

 公参定大议方英庙过自谦退未即承命事乆未决

 众悉危之公恊心开助忠力为多及即位之初感疾

 未能听览一作慈寿预政事出权冝公与诸公往来

 两宫镇安内外卒复明辟人无间言尝𬒳诏撰唐书

 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又自撰五代史七十四

卷易童子问三卷诗本义十四卷居士集五十卷归

荣集一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奏议十八卷四

六集七卷集古录跋尾十卷杂着十九卷公于物无

他玩好独好收古文图书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

一千卷用以校正传记讹缪人得不疑晚年自号六

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壷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因自

为传以志之初娶胥氏翰林学士偃之女⿰纟⿱𢆶匹 -- 继室杨氏

集贤院学士谏议大夫大雅之女今夫人薛氏资政

殿学士户部侍𭅺简肃公奎之女累封仁寿郡夫人

 男八人长𤼵次奕光禄寺丞次棐大理评事次辩光

 禄寺丞馀皆早卒女三人皆早卒孙男四人曰愻曰

 宪曰恕曰诉皆以公恩试秘书省校书郎孙女六人

 皆㓜熙宁八年九月庚申朔二十六日乙酉诸孤

 公之丧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郷之原铭曰

 噫公之节 其刚烈烈 弼违斥奸 义不可折

 噫公之文 天资不群 光辉古今 左右典坟

 直道而行 屡以谗蹶 卒寤而知 惟帝之哲

  升赞机务 方隅以宁 参议宰政 社稷是经

 成此王功 大忠以效 徳髙毁及 退不吾较

 公之来归 既安且怡 冝报以寿 戾也胡为

 公文在人 公迹在史 兹惟不穷 亘千万祀

   神道碑       苏文定公

熙宁五年秋七月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一无此十

欧阳文忠公薨于汝阴八年秋九月诸子奉公之

丧葬于新郑旌贤郷自葬至崇宁五年凡三十有二

年矣公子棐以墓隧之碑来请辙方以罪废于家且

病不能执笔辞不获命乃曰病苟不死当如君志既

而病巳谨桉殴阳氏自唐率更令之四世孙琮为吉

州刺史后世因家于吉曽祖讳郴南唐武昌令赠太

师中书令妣刘氏追封楚国太夫人祖讳偃南唐南

京街院判官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妣李氏追封

吴国太夫人考讳观泰州军事推官赠太师中书令

兼尚书令封郑国公妣郑氏追封韩国太夫人公讳

脩字永叔生四歳而孤韩国守节自誓亲教公读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公敏悟过人所览辄能诵比

成人将举进士为一时偶俪之文巳绝岀伦軰翰林

学士胥公时在汉阳见而奇之曰子必有名于世馆

之门下公从之京师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

人遂中甲科𥙷西京留守推官始从尹师鲁游为古

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圣俞游为歌诗相倡

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留守王文康公知其贤还朝

荐之景祐初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

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

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諌官髙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

为当黜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明年移干徳

令复为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

略招讨安抚使辟公掌书记公𥬇曰吾论范公岂以

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召还复校勘

迁太子中允与修崇文緫目庆历初迁集贤校理同

知太常礼院求𥙷外通判滑州事时西师未解契丹

初复旧约京东西盗贼蜂起国用不给仁宗知朝臣

不任事始登进范公及杜正献公冨文忠公韩忠献

公分列二府増諌贠取敢言士公首被选以太常丞

知谏院赐五品服未几修起居注公毎劝上延见诸

公访以政事上再出手诏使诸公条天下事又开天

章阁召对赐坐给纸笔使具䟽于前诸公惶恐退而

上时所冝先者十数事于是有诏劝农桑兴学校革

磨勘任子等弊中外悚然而小人不便相与腾口谤

之公知其必为害常为上分别邪正劝力行诸公之

言初范公之贬饶州公与尹师鲁余安道皆以直范

公见逐目之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乆而益炽公乃

为朋党论以进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

朋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其言恳

恻详尽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乆留于朝公性疾

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

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仍知

谏院故事知制诰必试上知公之文有旨不试与近

世杨文公陈文恵公比逮公三人而巳尝因奏事论

及人物上目公曰如欧阳脩何处得来盖欲大用而

未果也四年大臣有言河东刍粮不足请废麟州徙

治合河津或请废其五寨命公往视利害公曰麟州

天崄不可废也麟州废则五寨不可守五寨不守则

府州遂为孤垒今五寨存故虏在二三百里外若五

寨废则夹河皆虏巢穴河内州县皆不安居矣不若

分其兵驻并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副而平时可省

转输由是麟州得不废又言忻代州岢岚火山军并

边民田废不得耕号为禁地吾虽不耕而虏常盗耕

(⿱艹石)募民计口出丁为兵量入租粟以耕歳可得数

百万斛不然他日且尽为虏有议下太原帅臣以为

不便持之乆之乃从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奏

罢者十数事自河东还㑹保州兵乱又以公为龙图

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上面谕无为乆留计

有所欲言言之公曰谏官得风闻言事外官越职而

言罪也上曰第以闻勿以中外为意河北诸军怙乱

骄恣小不如意辄胁持州郡公奏乞优假将帅以镇

压士心军中乃定初保州乱兵皆招以不死既而悉

诛之胁从二千人亦分隶诸州冨公为宣抚使恐后

生变与公相遇于内黄夜半屏人谋欲使诸州同日

诛之公曰祸莫大于杀已降况胁从乎既非朝命州

郡有一不从为变不细冨公悟乃止公奏置御河催

纲司以督粮饷边州赖之又置磁相州都作院以缮

一路戎器河北方小治而二府诸公相⿰纟⿱𢆶匹 -- 继以党议罢

去公慨然上书论之用事者益怒㑹公之外甥女张

嫁公族人晟以失行系狱言事者乘此欲并中公遂

起诏狱穷治张赀产上使中官监劾之卒辨其诬犹

降官知滁州事居二年徙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州又徙颍州迁礼部郎

中复龙图阁直学士留守南京迁吏部郎中丁韩国

太夫人忧至和初服除入见须髪尽白上怪之问劳

恻然恩意甚厚命判吏部流内铨小人畏公且大用

伪为公奏乞澄汰宦官宦官闻之果怒㑹选人胡宗

尧当改官坐尝以官舟假人经赦去官法当循资公

引对取旨上特令改官宦官有宻奏者曰宗尧翰林

学士𪧐之子有司右之私也遂出公知同州言者多

谓公无罪上悟留刋修唐书俄入翰林为学士自滁

州之贬至是十二年矣上临御既乆遍阅天下士群

臣未有以大称上意上思冨公韩公之贤复召寘二

府时庆历旧人惟二公与公三人皆在朝廷士大夫

知上有致治之意翕然相庆公以学士判三班院二

年奉使契丹契丹使其贵臣宗愿宗熙萧知足萧孝

友四人押燕曰此非常例以卿名重故尔嘉祐初判

太常寺二年权知贡举是时进士为文以诡异相高

文体大坏公患之所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凡以崄

怪知名者黜去殆尽榜出怨谤纷然乆之乃服然文

章自是变而复古三年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事所代包孝肃公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公简易循

理不求赫赫之誉有以包公之政励公者公曰凡人

材性不一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𫝑必不逮

吾亦任吾所长耳闻者称善四年求罢迁给事中充

群牧使唐书成拜礼部侍郎俄兼翰林侍读学士公

在翰林凡八年知无不言所言多听河决商胡贾魏

公留守北京欲开横垅故道回河使东有李仲昌者

欲道商胡入六塔河诏两省台諌集议公故奉使河

北知河决根本以为河水重浊理无不淤淤从下起

下流既淤上流必决水性避髙决必趋下以近事验

之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但𫝑不能乆

必决于上流耳横垅功大难成虽成必有复决之患

六塔狭小不能容受大河以全河注之濵 徳博必

𬒳其害不(⿱艹石)因水所趋増治堤防䟽其下流浚之入

海则河无决溢散漫之忧数十年之利也陈恭公当

国主横垅之议㳟公罢去而宰相复以仲昌之言为

然行之而败河北𬒳害者凡数千里狄武襄公为枢

宻使奋自军伍多战功军中服其威名上不豫诸军

讹言籍籍公言武臣掌机宻而得军情不惟于国不

便鲜不以为身害请出之外藩以保其终始遂罢知

陈州公尝因水灾上言陛下临御三十馀年而储宫

未建此乆阙之典也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

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

宗尤恶人言太子事然汉文帝立太子之后享国长

乆为汉太宗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以窥觊陷于

大祸后唐遂乱陛下何疑而乆不定乎公言事不择

剧易𩔖如此五年以本官为枢宻副使明年为参知

政事公在兵府与曽鲁公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

多少地里逺近更为图籍凡边防乆阙屯戍者必加

蒐𥙷其在政府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

者集为緫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时冨公乆以毋忧

去位公与韩公同心辅政每议事心所未可必力争

韩公亦开怀不疑故嘉祐之政世多以为得时东宫

犹未定臣僚间有言者然皆不克行最后谏官司马

光知江州吕诲言之中书将因一作因将二䟽以请幸上

有可意相与力赞之一日奏事垂拱读二䟽未及有

言上曰朕有意乆矣顾未得其人耳宗室中谁可者

韩公对曰宗室不接外人臣等无由知之抑此事非

臣下所敢议当出自圣断上乃称英宗旧名曰宫中

尝养此人今三十许岁矣惟此人可耳是日君臣定

议于殿上将退公奏曰此事至大臣等未敢即行陛

下今夕更思之来日取旨明日请之崇政上曰决无

疑矣诸公皆曰事当有渐容臣等议所除官时英宗

方居濮王忧遂议起复除泰州防御使判宗正寺来

日复对上大喜诸公奏曰此事既行不可中止乞陛

下㫁之于心内批付臣等行之可也上曰此岂可使

妇人知之中书行之足矣时六年十月也及命下英

宗力辞上听候服除七年二月英宗既免䘮称疾不

出至七月韩公议曰宗正之命既出外人皆知必为

皇子矣今不若遂正其名使知愈退而愈进示朝廷

不可回之意众称善乃以其累表上之上曰今当如

何韩公未对公进曰宗室旧不领职事今有此命天

下皆知陛下意矣然诰敕付阁门得以不受今若以

为皇子诏书一出而事定矣上以为然遂下诏及宫

车晏驾皇子嗣位海内泰然有磐石之固然后天下

皆咏歌仁宗之圣以及诸公之贤而向之党议消释

无馀至于小人亦磨灭不见矣英宗即位之初以疾

未亲政慈圣光献太后临朝公与诸公往来二宫弥

缝其间卒复明辟枢宻使尝阙人公当次𥙷韩公曽

公议将进拟不以告公公觉其意谓二公曰今天子

谅阴母后垂帘而二三大臣自相位置何以示天下

二公大服而止其后张康节公去位英宗复将用公

公又力辞不拜公再辞重位诸公不喻其意而服其

难八年迁户部侍郎治平初特迁吏部神宗即位迁

尚书左丞公性刚直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在二

府士大夫有所千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论事亦必

以是非诘之以此得怨而公不恤也朝廷议加濮王

典礼诏下礼官与从官定议众欲改封大国称伯父

议未下台官意公主此议遂专以诋公言者既以不

胜𥙷外而来者持公愈急御史蒋之奇并以飞语污

公公杜门求辨其事神宗察其诬连诏诘问词穷逐

去公亦坚求退上知不可夺除观文殿学士知亳州

事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事充京东东路安抚

使时诸路散青苗钱公乞令民止纳本钱以示不为

利罢提举管勾官听民以愿请不报三年除检校太

 保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公辞

 求知蔡州从之公在亳巳六请致仕比至蔡逾年复

 请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公年未及谢

 事天下益以髙公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居焉

 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之在滁也

 自号醉翁作亭琅邪山以醉翁名之晚年又自号六

 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壸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自

 为传刻石亦名其文曰居士集居颍一年而薨享年

 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

涕相吊后以诸子赠太师追封兖国公公之于文天

材有馀丰约中度雍容俯仰不大声色而义理自胜

短章大论施无不可有欲效之不诡则俗不淫则陋

终不可及是以独歩当世求之古人亦不可多得公

于六经长于易诗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尝

奉诏撰唐本纪表志撰五代史二书本纪法严而词

约多取春秋遗意其表传志考与迁固相上下凡为

易童子问三卷诗本义十四卷唐本纪表志七十五

卷五代史七十四卷居士集五十卷外集若干卷归

荣集一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奏议集十八卷

四六集七卷集古录跋尾十卷杂着述十九卷昔孔

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其称曰文王既没文不

在兹乎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于天下而其

文卒不可揜孔子既没诸弟子如子贡子夏皆以文

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卿并为诸侯师秦人

虽以涂炭遇之不能废也及汉祖以干戈定乱纷纭

未巳而叔孙通陆贾之徒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

其后贾𧨏董仲舒相⿰纟⿱𢆶匹 -- 继而起则西汉之文后世莫能

仿佛盖孔氏之遗烈其所及者如此自汉以来更魏

晋历南北文弊极矣虽唐正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

弱燕许之流倔强其间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

古阏其颓波东注之海遂复西汉之旧自退之以来

五代相承天下不知所以为文祖宗之治礼文法度

追迹汉唐而文章之士杨刘而巳及公之文行于天

下乃复无愧于古於乎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

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大岂偶然也哉公笃于朋友

不以贵贱生死易意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

既没皆经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尤奖进文

士一有所长必极口称道惟恐人不知也公前后历

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寛而不㢮吏民安之滁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人至为立生祠郑公尝有遗训戒慎用死刑韩国以

语公公终身行之以谓汉法惟杀人者死今法多杂

犯死罪故死罪非杀人者多所平反盖郑公意也

自公笃于朋友至郑公意也一假在昔孔子生于衰周之前公初娶胥氏即翰林

学士偃之女再娶杨氏集贤院学士大雅之女后娶

薛氏资政殿学士简肃公奎之女追封𡵨国太夫人

男八人𤼵故承议郎奕故光禄寺丞棐朝奉大夫辩

故承议郎馀早亡孙男六人愻故临邑县尉宪通仕

郎恕奉议郎诉故宣义郎愿懋皆将仕郎孙女七人

皆适士族公之在翰林也先君文安先生以布衣隠

居郷闾闻天子复用正人喜以书遗公公一见其文

曰此孙卿子之书也及公考试礼部亡兄于瞻以进

士试稠人中公与梅圣俞得其程文以为异人是歳

辙亦中下第公亦以谓不忝其家先君不幸捐󠄂馆舎

亡兄与辙皆流落不偶元祐𥘉㑹于京师公家以公

碑诿子瞻子瞻许焉既又至于大故辙之不敏以父

兄故不敢复辞铭曰

 于穆仁宗 有臣文忠 自崄而夷 保其初终

 惟古君臣 终之实难 匪不用贤 有孽其间

 公奋自南 声𬒳四方 允文且忠 有炜其光

  上实开之 下实柅之 三起三偾 谁实使之

  偾而复全 惟天子明 克明克忠 乃卒有成

 逮歳嘉祐 君臣一徳 左右天造 民用饮食

 舜禹相授 不改旧臣 白髪苍颜 翼然在廷

  功成而归 维公本心 彼其何知 言恐不深

  颍水之濵 甲第朱门 新郑之墟 茂木髙坟

  野人指之 文忠之遗 忠臣不危 仁祖之思



 附录卷第二

神道碑诸路散青苗钱诸路一作诸县彼其何知其一作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