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_(四部丛刊本)/卷第三十四 中华文库
水经注 卷第三十四 后魏 郦道元 注 景上海涵芬楼藏武英殿聚珍版本
|
水经注卷三十四
后 魏 郦 道 元 撰
江水〈案近刻作江水二〉
又东岀江关入南郡界〈案此九字原本及近刻并讹入前卷注内接夏后疏凿者之下〉
〈今改正又下条过巫县南注文因经误为注注误为经遂割裂异卷今订正改此为卷首〉
江水自关东迳弱关捍关〈案此十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捍关廪
君浮夷水所置也弱关在建平秭归界昔巴楚数相
攻伐藉险置关以相防捍秦兼天下置立南郡自巫
东上皆其域也〈案近刻脱东字域讹作城此乃注释经文入南郡界句〉
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案此十五字原本及近刻并讹〉
〈入注内接自巫东上皆其域也之下今改正〉
江水又东乌飞水注之〈案此九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又东近刻讹作入东〉
水岀天门郡溇中县界北流迳建平郡沙渠县南又
北流迳巫县南西北历山道三百七十里注于江谓
之乌飞口〈案又东过巫县南至此原本及近刻为上卷之末〉江水又东迳巫
县故城南〈案此十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又别为卷首可证今之卷帙非复道元之旧也〉
县故楚之巫郡也秦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呉孙休分
为建平郡治巫城城縁山为墉周十二里一百一十
步东西北三面皆带傍深谷南临大江故夔国也〈案近〉
〈刻故下衍谓之二字〉江水又东巫溪水注之〈案此九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今〉
〈考下文巫溪即经之盐水也〉溪水导源梁州晋兴郡之宣汉县东
又南迳建平郡泰昌县南又迳北井县西东转历其
县北水南有盐井〈案水近刻讹作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
建平一郡之所资也盐水下通巫溪溪水是兼盐水
之称矣〈案此乃注释经文盐水〉溪水又南屈迳巫县东县之东
北三百步有圣泉谓之孔子泉其水飞淸石穴洁并
高泉〈案近刻作飞清洁石穴并高泉〉下注溪水溪水又南入于大江
江水又东迳巫峡〈案此七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杜宇所凿以通
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
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
崩滩〈案此九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
〈案近刻讹作十三年〉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
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
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
颓岩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馀里有大巫
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
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
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
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
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
而亡封于巫山之阳〈案近刻讹作台〉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
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案近刻讹作姬〉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
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
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
嶂隠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
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案近刻脱或字〉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
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淸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案怪近刻讹作〉
〈柽〉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淸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
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案属近刻作屡〉
空谷𫝊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江水又东迳石门滩〈案此八字原本及近刻并〉
〈讹作经〉滩北岸有山山上合下开洞逹东西縁江步路
所由刘备为陆逊所破走迳此门追者甚急备乃烧
铠㫁道孙桓为逊前驱奋不顾命斩上夔道截其要
径备逾山越险仅乃得免忿恚而叹曰吾昔至京桓
尚小儿而今迫孤乃至于此遂发愤而薨矣
又东过秭归县之南
县故归乡地理志曰归子国也乐纬曰昔归典叶声
律宋忠曰归即夔归乡盖夔乡矣古楚之嫡嗣有熊
挚者以废疾不立而居于夔为楚附庸后王命为夔
子春秋僖公二十六年楚以其不祀灭之者也袁山
松曰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喻令自寛全乡
人冀其见从因名曰秭归即离骚所谓女媭婵媛以
詈余也县城东北依山即坂周回二里高一丈五尺
南临大江古老相传谓之刘备城盖备征呉所筑也
县东北数十里有屈原旧田宅虽畦堰縻漫犹保屈
田之称也县北一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
基名其地曰乐平里宅之东北六十里有女媭庙捣
衣石犹存故宜都记曰秭归盖楚子熊绎之始国而
屈原之乡里也原田宅于今具存〈案原田宅近刻讹作屈原宅〉指
谓此也江水又东迳一城北〈案此八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又近刻脱一〉
〈字〉其城凭岭作固二百一十步夹溪临谷据山枕江
北对丹阳城城据山跨阜周八里二百八十步东北
两面悉临绝涧西带亭下溪南枕大江险峭壁立信
天固也楚子熊绎始封丹阳之所都也地理志以为
呉之丹阳〈案呉下近刻衍子字〉论者云寻呉楚悠隔䍀缕荆山
无容远在呉境是为非也又楚之先王陵墓在其间
〈案近刻之讹作子〉盖为徴矣江水又东南迳夔城南〈案此九字原本〉
〈及近刻并讹作经〉跨据川阜周回一里百一十八步西北背
枕深谷东带乡口溪〈案背近刻讹作皆脱口字〉南侧大江城内西
北角有金城东北角有圆土狱西南角有石井口径
五尺熊摰始治巫城后疾移此盖夔徙也春秋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楚令尹子玉城夔者也服䖍曰在巫
之阳秭归归乡矣江水又东迳归乡县故城北〈案此十一〉
〈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袁山松曰父老传言原既流放忽然暂
归〈案暂近刻作暂〉乡人喜悦因名曰归乡抑其山秀水淸故
岀俊异地险流疾故其性亦隘诗云惟岳降神生甫
及申信与余谓山松此言可谓因事而立证恐非名
县之本旨矣县城南面重岭北背大江东带乡口溪
溪源岀县东南数百里西北入县迳狗峡西峡崖龛
中石𨼆起有狗形形状具足故以狗名峡乡口溪又
西北迳县下入江谓之乡口也江水又东迳信陵县
南〈案此九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临大江东傍深溪溪源北发梁
州上庸县界南流迳县下而注于大江也
又东过夷陵县南〈案又东上原本及近刻并衍江水二字今改正〉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𢎞之谓之空泠峡〈案谓之近刻脱〉
〈之字〉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其间远望势交
岭表〈案近刻脱势字〉有五六峰参差互岀上有奇石如二人
像攘袂相对俗传两郡督邮争界于此宜都督邮厥
势小东倾议者以为不如也江水历峡东迳宜昌县
之插灶下〈案此十三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插讹作埵〉江之左岸绝岸壁
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有一火烬〈案近刻讹作炉〉插在崖
间望见可长数尺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薄舟崖
侧以馀烬插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
灶也江水又东迳流头滩〈案近刻脱迳字又此八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
其水并峻激奔暴〈案峻近刻作浚〉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
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
松曰自蜀至此五千馀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江
水又东迳宜昌县北〈案此九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分夷道佷山
所立也〈案佷近刻讹作狼〉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
对界宜都记曰渡流头滩十里便得宜昌县江水又
东迳狼尾滩而历入滩〈案此十二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袁山松曰
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南岸有靑石夏没冬
岀其石嵚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
明者须髪皆具因名曰人滩也江水又东迳黄牛山
下〈案此九字原本及近刻并截上八字讹作经下字仍属注文〉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髙崖间有石色〈案近刻脱石字〉如人负
刀牵牛入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𮞉〈案近刻脱以字〉虽途迳信宿犹望
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
黄牛如故〈案近刻脱此八字〉言水路纡深〈案纡近刻讹作行〉𮞉望如
一矣江水又东迳西陵峡〈案此八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宜都记
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
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
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淸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曽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案近刻讹作意〉既
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案之字近刻讹在耳闻上〉其叠
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
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
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
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江水历禹㫁江南〈案此七字原本〉
〈及近刻并截上六字讹作经下一字仍属注文〉峡北有七谷村〈案七近刻讹作北〉两
山间有水清深潭而不流又耆旧传言昔是大江及
禹治水此江小不足泻水禹更开今峡口水势并冲
此江遂绝于今谓之㫁江也江水岀峡东南流迳故
城洲〈案此十一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洲附北岸洲头曰郭洲长二
里广一里上有步阐故城方圆称洲周回略满故城
洲上城周五里〈案近刻脱五字〉呉西陵督步隲所筑也孙皓
凤凰元年骘息阐复为西陵督据此城降晋晋遣太
傅羊祜接援〈案近刻脱一晋字〉未至为陆抗所䧟也江水又
东迳故城北〈案此八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所谓陆抗城也城即
山为墉四面天险〈案天近刻讹作大〉江南岸有山孤秀从江
中仰望壁立峻绝袁山松为郡尝登之瞩望焉故其
记云今自山南上至其岭岭容十许人四面望诸山
略尽其势俯临大江如萦带焉视舟如凫雁矣北对
夷陵县之故城城南临大江秦令白起伐楚三战而
烧夷陵者也应劭曰夷山在西北盖因山以名县也
王莽改曰居利呉黄武元年更名西陵也后复曰夷
陵〈案近刻脱曰字〉县北三十里有石穴名曰马穿尝有白马
岀穴〈案此下近刻衍食字〉人逐之入穴潜行岀汉中汉中人失
马亦尝岀此穴相去数千里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
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莫识其名高者千仞多
奇形异势自非烟褰雨霁不辨见此远山矣余尝往
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江水又东迳白鹿岩〈案此〉
〈八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沿江有峻壁百馀丈猿所不能游有
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岩
〈案近刻作云〉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案近刻间讹作门又此十一字〉
〈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像
虎牙在北〈案近刻讹作此〉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
物像受名此二山〈案二近刻讹作三〉楚之西塞也水势急峻
故郭景纯江赋曰虎牙桀竖以屹崒荆门阙竦而盘
薄圆渊九回以悬腾湓流雷呴而电激者也汉建武
十一年公孙述遣其大司徒任满翼江王田戎将兵
数万〈案近刻脱数字〉据险为浮桥横江以绝水路营垒跨山
以塞陆道光武遣呉汉岑彭将六万人击荆门汉等
率舟师攻之直冲浮桥因风纵火遂斩满等矣
又东南过夷道县北夷水从佷山县南东北注之
夷道县汉武帝伐西南夷路由此岀故曰夷道矣王
莽更名江南桓温父名彝改曰西道魏武分南郡置
临江郡〈案魏武下近刻衍临江二字〉刘备改曰宜都〈案近刻脱改字〉郡治
在县东四百步故城呉丞相陆逊所筑也为二江之
㑹也北有湖里渊渊上橘柚蔽野桑麻暗日西望佷
山诸岭重峰叠秀青翠相临时有丹霞白云游曳其
上城东北有望堂地特峻下临淸江游瞩之名处也
县北有女观山厥处高显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
思妇夫官于蜀屡愆秋期〈案秋近刻讹作归〉登此山绝望忧
感而死山木枯悴鞠为童枯乡人哀之因名此山为
女观焉葬之山顶今孤坟尚存矣
又东过枝江县南沮水从北来注之〈案此十四字原本及近刻并讹入注〉
〈内接尚存矣之下今改正〉
江水又东迳上明城北〈案此九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晋大元中
苻坚之冦荆州也刺史桓冲徙渡江南使刘波筑之
移州治此城〈案此城近刻讹作城也〉其地夷敞北据大江江汜
枝分东入大江县治洲上故以枝江为称地理志曰
江沱岀西〈案近刻讹作江迤岀西南〉东入江是也其地故罗国盖
罗徙也〈案此九字近刻讹作其民古罗徙五字〉罗故居宜城西山楚文
王又徙之于长沙今罗县是矣县西三里有津乡津
乡里名也春秋庄公十九年巴人伐楚楚子御之大
败于津〈案近刻此下衍乡字〉应劭曰南郡江陵有津乡今则无
闻矣郭仲产云寻楚御巴人枝江是其涂便此津乡
殆即其地也〈案殆近刻讹作县〉盛𢎞之曰县旧治沮中后移
岀百里洲西去郡百六十里县左右有数十洲盘布
江中其百里洲最为大也中有桑田甘果〈案近刻脱有字〉映
江依洲自县西至上明东及江津其中有九十九洲
楚谚云洲不百〈案近刻讹作洲下石〉故不岀王者桓𤣥有问鼎
之志乃増一洲以充百数〈案増近刻讹作漕〉僭号数旬宗灭
身屠及其倾败洲亦消毁今上在西忽有一洲自生
沙流回薄成不淹时其后未几龙飞江汉矣县东二
里有县人刘凝之故宅凝之字志安兄盛公高尚不
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之为人立屋江湖非力不食
妻梁州刺史郭诠女亦能安贫宋元嘉中夫妻𨼆于
衡山终焉不返矣县东北十里土台北岸有迤洲长
十馀里义熙初烈武王斩桓谦处〈案烈武王近刻讹作武烈王〉县
东南二十里富城洲上有道士范侪精庐自言巴东
人少游荆土而多盘桓县界恶衣粗食萧散自得言
来事多验而辞不可详人心欲见欻然而对貎言寻
求终弗遇也虽迳跨诸洲而舟人未尝见其济渉也
后东游广陵卒于彼土侪本无定止处〈案本下近刻衍洲字〉宿
憩一小庵而已弟子慕之于其昔游共立精舍以存
其人县有陈留王子香庙颂称子香于汉和帝之时
〈案近刻脱称字〉岀为荆州刺史有惠政天子徴之道卒枝江
亭中常有三白虎出入人间送丧逾境百姓追美甘
棠以永元十八年立庙设祠刻石铭德号曰枝江白
虎王君其子孙至今犹谓之为白虎王〈案至今近刻讹作世令〉
江水又东㑹沮口〈案此七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楚昭王所谓〈案近〉
〈刻脱王字〉江汉沮漳楚之望也
又南过江陵县南
县北有洲〈案北近刻讹作江〉号曰枚回洲江水自此两分而
为南北江也北江有故乡洲元兴之末桓𤣥西奔毛
祐之与参军费恬射𤣥于此洲𤣥子升年六岁辄拔
去之王韶之云〈案韶近刻讹作昭〉𤣥之初奔也经日不得食
左右进粗粥咽不下升抱𤣥胸抚之𤣥悲不自胜至
此益州都护冯迁斩𤣥于此洲斩升于江陵矣下有
龙洲洲东有宠洲二洲之间世擅多鱼矣渔者投罟
历网往往絓绝〈案絓近刻讹作继〉有潜客泳而视之见水下
有两石牛尝为罾害矣〈案罾近刻讹作层〉故渔者莫不撃浪
浮舟鼓枻而去矣〈案枻近刻讹作柂〉其下谓之邴里洲洲有
高沙湖湖东北有小水通江名曰曽口江水又东迳
燕尾洲北〈案此九字原本及近刻并截上八字讹作经下一字仍属注文〉合灵溪水
水无泉源上承散水合承大溪南流注江江溪之㑹
有灵溪戍背阿面江西带灵溪故戍得其名矣江水
东得马牧口〈案此七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江水㫁洲通㑹江水
又东迳江陵县故城南〈案此十一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禹贡荆及
衡阳惟荆州盖即荆山之称而制州名矣故楚也子
革曰我先君僻处荆山以供王事遂迁纪郢今城楚
船官地也春秋之渚宫矣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使白
起拔鄢郢以汉南地而置南郡焉周书曰南国名也
南氏有二臣力钧势敌竞进争权君弗能制南氏用
分为二南国也按韩婴叙诗云其地在南郡南阳之
间吕氏春秋所谓禹自涂山巡省南土者也是郡取
名焉后汉景帝以为临江王荣国王坐侵庙堧地为
宫〈案堧近刻讹作垣〉被徴升车出北门而轴折父老窃流涕
曰吾王不还矣自后北门不开盖由荣非理终也汉
景帝二年改为江陵县王莽更名郡曰南顺〈案近刻脱郡曰〉
〈二字〉县曰江陆〈案近刻讹作陵〉旧城关羽所筑羽北围曹仁吕
䝉袭而据之羽曰此城吾所筑不可攻也乃引而退
杜元凯之攻江陵也城上人以瓠系狗颈示之元凯
病瘿故也及城陷杀城中老小血流沾足论者以此
薄之江陵城地东南倾故縁以金堤自灵溪始桓温
令陈遵造遵善于方功使人打鼓远聴之知地势高
下依傍创筑略无差矣城西有栖霞楼俯临通隍吐
纳江流城南有马牧城西侧马径此洲始自枚回下
迄于此长七十馀里洲上有奉城故江津长所治旧
主度州郡贡于洛阳因谓之奉城亦曰江津戍也戍
南对马头岸昔陆抗屯此与羊祜相对大宏信义谈
者以为华元子反复见于今矣北对大岸谓之江津
口故洲亦取名焉江大自此始也〈案大近刻讹作水〉家语曰
江水至江津非方舟避风不可涉也故郭景纯云济
江津以起涨言其深广也江水又东迳郢城南〈案此八字〉
〈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子囊遗言所筑城也地理志曰楚别邑
故郢矣王莽以为郢亭城中有赵台卿冢岐平生自
所营也冢图賔主之容用存情好叙其宿尚矣江水
又东得豫章口〈案此八字原本及近刻并讹作经〉夏水所通也西北
有豫章冈盖因冈而得名矣或言因楚王豫章台名
所未详也
水经注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