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卷02277 中华文库
卷之二千二百七十六 ◄ | 永乐大典 卷之二千二百七十七 |
► 卷之二千二百七十八 |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二百七十七六模
湖〈湖州府三〉
〈 风俗形胜湖州府吴兴续志风由土异情由俗迁。湖民慧柔。服食革鲜。洪惟〉
〈大明。淳德御下。民怀俭勤。归我王化。叙风俗。旧志载国史緫叙。两浙人惟敏柔而慧。厚于滋味。急于进取善于图利。又云。吴人俗习华侈。居处整洁。然重释教。而多淫祀。〉
〈皇朝更化。返浇为朴由是家崇勤俭之风。人习耕桑之业。风俗与化移易岂不信然若夫田野细甿信巫好释之旧。则犹未尽除也。吴兴志旧图经据汉〉
〈志云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剑。轻死易发。续图又据晋志曰。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厥今东南文物为盛湖乃甲于东南岂轻扬之性。〉
〈率以勇则。好剑。化以礼则尚文欤。以图史志緫叙两浙路。人性敏柔而慧。尚浮屠之教。厚于滋味。急于进取。善于图利。为得其实。旧编援隋志曰。吴〉
〈郡君子尚礼。庸庶淳厖。风俗澄清。道化隆洽。又以细民怙勇信巫为轻扬之旧。统纪曰。俗好儒术。罕尚武艺。人习华侈。居处整洁。亦以重释多淫祀〉
〈为言。夫风声气习今古不同。郷土各异。古扬州之域。自淮南以及岭表。汉所谓吴越。且兼百越之地。宋朝二浙领郡十五。隋志所述。并及宣城毗陵〉
〈诸郡。非独吴兴也。故引古而证。则邻于汎。銯意而述。则几于诬。言其微。则彼或未信。语其不善。则此或有辞。请擿古今之特言本郡者。叅之史志。订〉
〈之事实。其庶几乎。梁武帝评陶隐居书曰。如吴兴小儿。形状未成长而骨体甚峭快。则敏慧之性。有自来矣唐李直方记白𬞟亭曰。湖州土沃候清〉
〈其人寿其风信实。本朝张公方平曰。吴兴南国之奥。有佳山水发秀人。自江左而清流。美士馀风遗韵相续也。苏公轼曰。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
〈山水清逺。其民足于鱼稻莲蒲之利寡求而不争。则知好学淳厖。俗澄化洽。不为虚语。矧自宝元以来。滕宗谅为守。首建学校。安定胡掌教。讲明经〉
〈义。时务文物。视古愈昌。高宗皇帝驻跸。临安实为行都辅郡。风化先被。英杰辈出。四方士大夫乐山川之胜者。鼎来卜居。衣冠雾合。弦诵驿声。上齐〉
〈衡于邹鲁。至如城邑墟市。精庐相望。山椒水濒。多置野祠。狠闘讼系。未免有司之岁上。则重释信巫好勇细甿之馀习。犹有未除者也。郡县志通典〉
〈扬州人性轻扬。而尚鬼好祀。永嘉之后。帝室南迁。衣冠违难。多所萃止。艺文儒学。斯之为盛。三朝国史志云。有鱼𥂁布帛粳稻之产。人性敏柔而慧。〉
〈尚浮屠民之教。为僧者众。奢靡而亡积聚。厚于滋味。善于进取。急于图利。而奇巧之技出焉。元一统志士风淳厚俗习归美。行修孝悌。义孚郷井。出〉
〈入相友。守望相助。水利鱼鳖。取为口给。土膏稻梁。岁无乏食。树墙下桑。老足衣帛。蒸哉生民。各安一业。方舆胜覧江表大郡。顾况壁记云云。吴兴为〉
〈郡。夏属扬州。秦属会稽。汉属吴郡。吴为吴兴郡。其野星纪。其薮其区。其贡橘柚纤缟茶纻。其英灵所诞。山泽所通。舟车所会。物土所产。雄于楚越。虽〉
〈临淄之冨不若也。其冠簪之盛。汉晋以来。敌天下三分云。李方直白𬞟堂记。吴江之南。震泽之阴。曰湖州。幅员千里。棋布九邑。弁山屈盘而为之镇。〉
〈五溪丛流以导其气。其土沃。其候清。其人寿。其风信实。户口〉
〈湖州府。吴兴续志维昔民数。圣王所稽。休养生息。日蕃以滋。叙户口。旧志所载。自吴实鼎以后。至宋淳熙九年之数。皆有可考。元至元二十七年。籍〉
〈户得二十五万五千八百二十八。南人户二十五万四千三百四十五。北人户一千四百九十三户。〉
〈皇朝抄籍六县军户民户之数。共得户二十二万二百五十六。口九十二万九千二百五十有三。民户。洪武九年。户二十万七千五十五。口八十八〉
〈万一千四百二十六。军户。洪武十年。户一万三千二百一。口四万七千八百二十七。永乐人户二十二万二千八百三十八户。人口八十七万〉
〈七千五百八十八口。乌程县。吴兴续志旧志所载。户逾四万。元至元二十七年。在籍户六万八〉
〈千四百三十七。南人户六万八千三百四十一。北人户九十六。皇朝得军民户五万七千二百一十一。口二十四万三千三百八。民户洪〉
〈武九年。户五万四千九百二十四。口二十三万六千四百三十一。军户。洪武十年。户二千二百八十六。口六千八百七十七。永乐人户五万六〉
〈千七百八十一户。人口二十二万一千八百六十九口。归安县。吴兴续志旧志载宋大中祥符间。主客户共二万六千九百一十〉
〈三主户二万三千九百四十七。客户二千九百六十六。口一十二万一千一百一十九。祥符以后。无所考焉。绍兴中图经所载。主户四万八千七百〉
〈三十四。客户一千七百七十二。绍兴已后。又无闻焉。元至元二十七年。籍户四万九千八百九十四。南人户四万九千八百六十六。北人户二〉
〈十八。皇朝户口。考之籍册。凡军民之数。五万八千三百七十七。计口二十五万五〉
〈千七百有六。民户。洪武九年。籍得五万六千五百三十七。计口二十四万九千八百三十。 军户。洪武十年。籍得一千八百四十。计口五千八百〉
〈七十有六。永乐人户六万二百一十一户。人口二十三万三千五百六十二口。〉
〈长兴县吴兴续志元至元二十七年。抄籍得户五万四千一百五十一。南人户五万四千四十八。 北人户一百三。〉
〈皇朝实在民匠军户四万一千一百八十七。口一十五万六千六百八。民匠等户。洪武九年。户三万五千八百九十。口一十三万四千七百八十六。〉
〈军户。洪武十年。户五千二百九十七。口二万一千八百二十二。永乐人户三万九千八百一十三户。 人口一十七万一千二百三口。〉
〈武康县。吴兴续志旧志所载。宋之户口自景德四年至淳熙中其数已详。今考元至元二十七年。抄籍得户一万七千二百六十一。 南人户一万〉
〈七千二百二十。北人户四十一。皇朝。军民户。一万八百八十七。口四万五千二十六。 民匠等户。洪武九年。〉
〈抄计户一万二百二十三。口四万二千五百三十三。 军户。洪武十年。抄计户六百六十四。口二千四百九十三。 永乐人户一万一千四百四十〉
〈四户。 人口四万二千九百六十八口。德清县吴兴续志元至元二十七年。抄籍得户三万一千四百六十五。〉
〈南人户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九。 北人户七十六。皇朝。军民等户。计三万四千八百八十。口一十五万四千二百三十七。民〉
〈匠等户。洪武九年。抄计三万三千八十九。口一十四万七千四十一。军户。洪武十年。抄计一千七百九十一。口七千一百九十六。 永乐人户三〉
〈万六千九百五十二户。人口一十三万三千九百三十二口。安吉县。吴兴续志旧志所载。户口之数。自宋大中祥符以至淳熙中。已载〉
〈其详。今考元至。皇朝之数。具列于左。元至元二十七。年。籍得户二万五千二百四十八。〉
〈南人户二万五千二百四十六。北人户五十二。皇朝军民户一万七千六百九十六口七万四千三百六十八民户洪武〉
〈九年。户一万六千三百九十二。口七万八百五。军户。洪武十年。户一千三百四。口三千五百六十三。永乐人户一万七千六百三十七户。 人〉
〈口七万四千五十四口。 田赋〉
〈湖州府。吴兴续志畇畇大田。沟塍交错。皇命修废。宜我耕获。叙田围。本府地多陂泽。常畏水涝。故田围堤防。视为至〉
〈重。每岁春初。县官一员督工修筑。府官巡视焉。洪武九年。境内大水。多遭冲决。田畴漂没。冬十一月户部主事任志道。奉〉
〈上命至郡修筑。于是同知魏德源。知事赵行简。分诣属县董治。比昔愈加高厚。次年春。同知魏德源复委官增修。益以完固。民甚赖之。今以六县田围〉
〈之数附于编。 元至正六年。实征田土六万三千八百八十四顷五十五畒六分五釐五丝。〉
〈皇朝洪武十年。成熟田土。实计四万九千四百九十二顷六十七畒三分五釐六毫三丝七忽。 田二万五千二百四十二顷六十三畒五分七釐五〉
〈毫一丝一忽。地五千二百三十一顷三十三畒三分八釐七毫七丝六忽。山一万六千八百一十一顷八十三畒三分九釐九毫。荡二千二〉
〈百六顷八十六畒九分九釐四毫五丝。围六县共计增修六千八百九十五围㘰。乌程县三千一百一十四围。 归安县一千七百一十五围。〉
〈德清县九百八十围。 武康县二百一围。 长兴县八百六十七围。安吉县一十八㘰。赋 均土输赋。量力出庸。求便于民。法或异同。叙赋役。〉
〈旧志所载。自唐龙德三年至宋末。所输赋税。其数已备。今考元至皇朝。凡实税役法之制。详著于编。 元六县所输。 夏税 丝七万九千九〉
〈百六十四斤三两三钱六分八釐。至正八年之数。绵五千三百五十一斤七两八钱一分八釐。租钱一百七定四十三两二分八釐。布四十〉
〈五疋二文二尺五寸。折纳价钱九定三十九两。 秋粮正耗米三十万四千一十一石七斗二升。至正八年之数。 茶引岁办一万八千八百六十〉
〈二道。计钱五千八百八十一定二十一两二钱伍分。 酒课。岁办一万二百八十三定二十七两三钱五分六釐。 醋课。岁办三百四十五定三十〉
〈九两四钱四分四釐。 啇税课程。岁办九千三百三十四定三十九两七钱八分八釐。皮货。岁办貉皮一千四十五张半。羊𦍩𦎐羊皮二千一百〉
〈四十四尺。 回回包银中统钞。二十二定四十一两四钱一分二釐五毫。暦日。 授时暦。大小四万六千二本。设工本中统钞七百九定四钱。〉
〈回回暦本。二十五本。每本一两。该钞二十五两。户口食𥂁。三万一百八十三引四十一斤一两七钱六分。 僧道食𥂁。二百三十三引三百一十〉
〈三斤。 围户酱𥂁。四百六十二引。 江淮财赋。课程钱。三百八十一定二十六两五钱一分六釐。 房地钱。四定一十二两八钱一分一厘。 夏税〉
〈钞。二定三十两二分三釐。丝一十八斤一十五两八分。绵一十二两四分二釐。 秋粮正耗米二万五千三百八十九石九斗五升八合。江浙〉
〈财赋。秋粮正耗米四千七百二十一石八斗一升五合九勺。假疋。织染局。岁办四千三百五假。 生帛局。岁办一万一千一百三十二假。房〉
〈地租钱。 钞九十九定二十四两一钱九分二釐。丝一两六钱四分八釐。 米一石六斗六升二合。〉
〈皇朝。洪武十年之数。 夏税。 丝七十三万六千五百四十六两八分三釐九丝三微。锦二万五千一百七两九钱五分二釐一毫八丝。钱钞共〉
〈计八百八十三万四千八百一十九文。 绢四疋。重四十两。 麦一万三千一百六十九石八斗一升八合一勺四抄三撮。 秋粮正耗米五十四〉
〈万六千五百三十五石六斗四升二合一勺六抄一撮一圭。 茶课钱二千一百三十二万七百四十八文六分五釐七毫二丝五忽。内磨造本色〉
〈末茶无定数。 酒醋课程钱。岁办七百三十七万五千七百六十文。 啇税课程。在城税课司。并六县税课局。洪武五年内史闸办。岁计一万九千〉
〈六百二十九万七千一百二十八文。 在城税课司。洪武五年内史李保等闸办。岁计三千三百九十五万六千四百二十四文。今洪武十年。岁办〉
〈一千九百二十三万六千七十四文。亏兊不及元额。六县互有增损。详具各县。 鱼课。洪武九年连闰。岁办一百二十六万一千六百四十文。暦〉
〈日。岁办七万本。共钱二百八十万文。系官没官房屋租钱。六十五万七千四百三十四文三分四釐七毫二丝。常课假疋。岁办始造彩色纻丝。〉
〈后改织绢一万一千疋。常课军器岁办。黑漆鞘步军腰刀。一千三百把。 黑漆角弓。七百张正副弦全。蓝靛农桑岁办。苎麻。二千七百五〉
〈十六斤一十一两九钱八分四釐。 黄麻。四千四百九十九斤一十三两一钱五分二釐。蓝靛。四百九十二斤。 桐油。一千一十一斤一十二两。〉
〈抄造纸札。岁办一十四万七千三百六十张。捕兽户。岁办皮贰千七百三十张。 捕禽户。岁办翎毛二十万根。腌浥鸣鹓。岁办一百只。翎毛〉
〈一千一百二十四根。 役法。 元各都设里正主首。后止设里正。以田及顷者。充催办税粮。又设社长劝课农桑。皆无定额。祗候禁子弓手。验苗额〉
〈㸃充。站夫则籍其田惊站田。不当民役。国初各都仍立里长。洪武三年以来。催办税粮军需。则为小黄册图之法。夫〉
〈役则有均工之制。緫设粮长以领之。祗候禁子弓兵驿夫铺兵㸃差。皆验苗额之数。立法创制。视昔至为详宻。 粮长洪武四年始置。每粮万石。设〉
〈粮长一名。知数二名推粮多者为之。建仓于凤阳府。岁收秋粮。自令出纳。其粮少地广者。又不拘万石之例。续于每仓增副粮长二名。不及万石者。〉
〈寻草其副。今六县计六十五仓。正副粮长一百五十九名。详具各县。 黄册里长甲首。洪武三年为始。编置小黄册。每百家画为一图。内推丁力田〉
〈粮近上者十名为里长。馀十名为甲首。每岁轮流。里长一名。管甲首十名。甲首一名。管人户九名。催办税粮。以十年一周。其数分见各县。 祗候。验〉
〈苗二石五斗之上。三石之下㸃充。府县共计九十六名。 禁子。验苗二石五斗之上。三石之下㸃充。本府六县。共计六十五名。 弓兵。验苗二石五〉
〈斗之上。三石之下㸃充。本府六县。共计五百七十名。 铺兵。验苗一石五斗之上。二石之下㸃充。本府六县。共计二百八十三名。 驿夫。验苗十石〉
〈之下。五石之上㸃充。本府六县。共计七十名。均工夫。洪武三年始置。每田一顷。出夫一名。详具各县。 水夫。验粮及五石者㸃充。本府六县。共计〉
〈一百八十名。 永乐官民田地山荡等项。五万六千四十一顷七十九畒四分七毫。 夏税麦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一石五斗四升七合。丝七十〉
〈三万三千六百八十七两三钱七分九釐。绵三万四千五百六十二两七钱一分八釐。 钞六万三千七百八十一贯六伯五文。 绢四匹共重〉
〈四十两。 秋粮米六十三万五千九百五十四石一斗一升四合八勺。豆三百五十三石七斗四升二合五勺。 实在各项课钞七万七千五百〉
〈二十定二贯四百九十八文。 课程钞六万五千二百八十三定一贯三伯一十八文。 商税课钞五万三百八十三定四贯二伯七十文。酒醋〉
〈课钞二千四百八十七定一贯六百八十文。油榨碓磨钞一百五十九定二贯五百六十文。 茶株课钞九千二百九定二贯一百三十文。树〉
〈株果价钞一百七十五定八百一十文。窑电课钞一百四十定四贯四百九十文。 房地货钞三百七十七定一贯六伯六十八文。没官房屋〉
〈赁钞三十八定一贯六伯四十文。 窑课钞六十九定六百文。税契课钞一百四十三定二贯三百九十文。 门摊课钞一千八百三十一定二〉
〈贯一百二十文。 契本工墨钞七定四贯。追补还官钞八定二贯一伯六十文。鱼业课钞一万二千二百三十七定一贯一百八十文。 税课〉
〈司。 实在课钞二万一千八百五十九定五伯二十文。 商税课钞二万一千七百定四贯。 门摊钞一百五十七定一伯二十文。 契本工墨钞〉
〈一定一贯四伯文。乌程县。吴兴续志元至正十五年田土。计一万一千四百三十五顷八十〉
〈四畒一分八釐八毫。皇朝洪武十年实起科税粮田土。九千八百七十五顷六十八畒五分一厘〉
〈五毫三丝。 田六千八百一十六顷四十九畒二分六釐四毫二丝。地七百八十九顷六十八畒六分二毫九丝。 山一千八百四十二顷七十〉
〈四畒七分三釐二毫。 荡四百二十六顷七十五畒九分一厘六毫。 田。围三千一百一十四围。洪武十年以来。知县孙弘敬。县丞萧霆震。相继奉〉
〈府檄脩理。视旧益高厚云。 一都二十八围。二都八十二围。 三都一十五围。 四都五十二围。 五都五十六围。 六都三十一围。 七都七〉
〈十三围。 八都七十围。 九都一百二十围。 十都三十七围。 十一都一百三十一围。 十二都七十九围。 十三都七十九围。 十四都九十〉
〈围。 十五都四十一围。 十六都三十三围。 十七都三十六围。 十八都五十四围。 十九都三十围。 二十都七十二围。 二十一都八十八〉
〈围。 二十二都六十六围。 三十三都一百二十三围。 二十四都一百十四围。 二十五都六十八围。 二十六都四十九围。 二十七都八十〉
〈四围。 二十八都一百二十五围。 二十九都六十五围。 三十都四十一围。 三十一都三十八围。 三十二都四十七围。 三十三都一百四〉
〈十八围。 三十四都五十六围。 三十五都五十六围。 三十六都三十一围。 三十七都四十六围。 三十八都三十九围。 三十九都三十二〉
〈围。 四十都二十五围。 四十一都一百二十五围。 四十二都六十七围。 四十三都二十围。 四十四都二十七围。 四十五都四十四围。〉
〈四十六都四十二围。 四十七都三十七围。 四十八都三十七围。 四十九都三十八围。 五十都四十五围。 五十一都四十二围。 五十二〉
〈都二十七围。 五十三都四围。 赋。旧志所载。宋制已详。今以元及皇朝赋税役法之制。具于编。 元夏税。 丝一万七千一百二十二斤四两〉
〈四钱三分一厘。 绵四百六十八斤四两一钱二分五釐。租钱中统钞一十八两。 秋粮。 正耗米九万三千三百四十五石四斗二升七合。〉
〈雪里白米一十一石准除糙粳米一十三石五斗二升五合。 实征本色糙粳米九万三千三百三十一石九斗二合。茶课。岁办茶引一千九百〉
〈三引七十斤。该钞四百四十七定九两一钱八分。 酒醋课程。岁办钱二千九百九十六定一十一两二钱四分。 暦日。 授时暦。大小八千八百〉
〈七十二本。该钞一百三十九定三十二两。 回回暦四本。该钞四两。户口食𥂁。岁八千一百八引一百八十九斤七两八钱四分。 僧道食𥂁。岁〉
〈办八十四引一百二十六斤五两二钱八分。 园户酱𥂁。九十五斤。 江淮财赋。 钞。 课程中统钞六十七定四十七两三钱四分二釐。房地〉
〈中统钞一定三两三分。 粮正耗米四百六十石四斗六升六合。 江浙财赋。正耗米三千二百八十一石三斗一升八合。 系官房地赁钱。 钞〉
〈中统钞一十二定二十两三钱。 丝一两六钱四分八釐。 米五斗五升六合。 皮货。貉皮岁办四百四十七张。 羊皮常课岁办二百六十五〉
〈尺。 回回包银中统钞五定一十五两。皇朝洪武十年之数。 夏税。 丝二十三万五千九十六两七钱九毫五丝。〉
〈绵六千三百六十一两八钱三分七釐八毫。绢一疋一十两重。钞一百七十九定二贯一伯文。 钱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八十一文。秋粮〉
〈正耗米一十八万九千三百八十石九斗八升四合五勺四抄五撮。 茶课本岁折收钱钞一百九十五万七千二百四十八文五分六釐二毫五〉
〈丝。 芽茶一千八百一十二斤四两二鈛七分五釐。每斤折收钱二百四十文。共计四十三万四千九百四十四文一分二釐五毫。 叶茶一万二〉
〈千六百八十五斤一十三两九钱二分五釐。每斤折收钱一百二十文。共计一百五十二万二千三百四文四分三釐七毫五丝。 酒醋课程。岁办〉
〈二百二十六万九千一百二十文。 鱼课。洪武九年岁办钱五十万二千一百文。鱼膘胶五十六斤八两。洪武十年钦依住免。 暦日。每岁一万六〉
〈千八百本。每钱六十文。洪武十年减作四十文。计钱六十七万二千文。没官房屋赁钱。岁收一十三万八千七百六十九文七分一厘四毫。皮〉
〈货翎毛。 捕兽八十七户共毛皮八百七十张。捕禽一百八户共领毛七万二千根。 腌浥鹚𪀯。岁办二十馀只。茸毛翎毛同解。 商税课程官〉
〈泽局。洪武五年闸办。岁计三千四百五十万九千五百七十六文。今洪武十年。岁办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二千五百九十五文。 役。 粮长洪武五〉
〈年创立。每粮万石为一仓。粮长一名。共一十有八。七年每仓又增相副粮长二名。共为五十四名。 黄册里长洪武三年定。每一百户设里长一名。〉
〈甲首一十名。画为一图。催办粮税。以十年为图。今计图六百七十有五。均工夫每田一顷。出夫一名。凡兵夫之役者不预焉。为田六千一十四顷。〉
〈为夫六千一十四名。共八十一队。 祗候一十五名。验其苗粮三石以下。二石五斗以上者充。禁子一十名同。 弓兵九十名同。县及二巡检司〉
〈各三十名。 铺司铺兵七十名。验粮二石之下。一石五斗以上者充。每铺铺司一名。铺兵四名。共一十四铺。驿夫三十五名。验其田粮十石之下者〉
〈充。水夫五十四名。验其田粮五石之下者充。 永乐官民田地山荡等项。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五顷七十三畒三分二毫。 夏税麦一百九十石二〉
〈斗二升七合六勺。 丝二十一万七千三百六十八两一钱。绵五千九百二十六两二钱六分。 钞一万三千一十六贯一百九十五文。绢一〉
〈疋重一十两。 秋粮米二十三万一千三百二十二石一斗三升八合九勺。 实在课钞二千四十一定三贯一百九十文。 酒醋课钞七百七定〉
〈二贯二百四十文。 茶课钞一千七十九定一贯二十文。 油榨碓磨钞三十三定二贯一伯六十文。 房地赁钞五十六定四贯八十文。 树株〉
〈果价钞八十一定四贯二百九十文。 窑灶课钞二十五定三贯四伯文。茶法引由工墨钞五十七定一贯。 税课局。实在课钞五千四百六〉
〈十七定四贯三百九十文。 商税钞五千二百三十三定七十文。门摊课钞二百三十三定三贯七伯二十文。 契本工墨钞一定六伯文。河〉
〈泊所。 实在课钞四千八百九定四贯二百七十文。归安县。吴兴续志田旧志不载。无从询考。元官民田土九千三百三十八〉
〈顷九十一畒一分六釐二毫。皇朝官民并抄没田土。九千五百六十顷四十畒五分八釐。田六千二百〉
〈六十四顷九畒九分一毫。 地九百六十二顷五十二畒八分六釐四毫。山一千五百五十二顷三十二畒八分九釐。荡七百八十一顷四十〉
〈四畒九分二釐五毫。 圩一千七百一十五圩洪武十年正月知县陈良重脩。比旧益加高厚。 一都四十四圩。 二都三十七圩。 三都六十四〉
〈圩。 四都二十三圩。 五都六十五圩。 六都七十六圩 七都六十五圩。 八都二十八圩。 九都四十一圩。 十都四十五圩。 十一都四十〉
〈九圩。 十二都五十七圩。 十三都五十五圩。 十四都八十六圩。 十五都五十三圩。 十六都四十二圩。 十七都六十三圩。 十八都一百〉
〈一十八圩。 十九都五十六圩。 二十都六十六圩。 二十一都九十九圩。 二十二都七十圩。 二十三都四十五圩。 二十四都五十三圩。〉
〈二十五都一十七圩。 二十六都二十二圩。 二十七都四十四圩。 二十八都二十五圩。 二十九都二十一圩。 三十都三十九圩。 三十一〉
〈都二十八圩。 三十二都五十一圩。 三十三都一十八圩。 三十四都四十四圩。 三十五都无三十六都六圩。 赋。元赋。夏税。至正八〉
〈年数。 丝一万二千五百四斤一十三两九钱九分六釐。 绵七百一斤一十两八钱四分五釐。租钱中统钞五定三两二钱三分。 秋粮米七〉
〈万八千五十二石七斗一合。 雪里白米一十一石准糙粳米一十三石五斗二升五合。 本色糙粳米七万八千三十九石一斗七升六合。酒〉
〈课周岁中统钞二千一十六定五两四分。 暦日。 授时暦大小八千七百九十四本。该钞一百三十三定三十四两四钱。 回回暦日四本。该钞〉
〈四两。系官房屋地赁钱中统钞五定一十两六钱二分。 貉皮。 岁办三百一十三张。常课军器羊皮二百三十七尺。回回包银中统钞二〉
〈定二十五两。 𥂁引。 户口食𥂁五千九百二引九十斤二两。僧道食𥂁四十二引二百四斤三两八钱四分。 园户酱𥂁八十三引。 江淮财〉
〈赋。 钞。 课程中统钞一百二十四定四十九两四分二釐。房地中统钞三十九两四钱二分一厘。 粮一万二千八百一十四石二斗九升三〉
〈合。 正米一万二千三百八十石九斗六升。 耗米四百三十三石三斗三升三合。 江浙财赋。 秋粮二千七百九十石一斗七升二合一勺。〉
〈正米二千七百六十三石四斗五升一合三勺。 耗米二十六石七斗二升八勺。〉
〈皇朝。赋。 夏税。 丝二十万八千二百一十四两八钱五釐五毫。 绵一万三千四百九两四钱八分三釐二毫。钱一百四十一万二千九百九十〉
〈五文。 钞六百五十九定一贯九伯文。绢一疋长三丈重一十两。 秋粮米一十七万六千四百一十石五斗四升四合七抄。 正米一十六万〉
〈四千八百六十九石八斗五升二合三勺三抄。 耗米一万一千五百四十石六斗九升一合七勺四抄。 暦日。 岁降一万八千五百本每本四〉
〈十文该钞七十四万文。 酒醋课岁办二百七十一万九千一百二十文。酒课钱二百六十九万九千九百二十文。 醋课钱一万九千二百文。〉
〈茶课。 岁办钱一百七十七万九千四百九十七文四分三釐七毫五丝。 皮张。 捕兽户七十六户。每户办香狸杂色等皮一十张。岁办七百〉
〈六十张。 翎毛。 捕禽户一十四户。每户办翎毛四千根。岁办五万六千根。 鱼课岁办四十二万三千二十文。洪武九年。 税课。 洪武五年内〉
〈史刘杰。宣。使梅仲达。闸办。岁计七千九十一万六千五百九十二文。以后累蒙闸办。 洪武十年岁办二千一百八十五万八千五百九十文。亏兊〉
〈不及元额。 系官房屋租钱。 岁办纳一十五万七千八百二十九文三分三釐三毫二丝。 淹浥鹚鸩二十四只。翎毛二百四十根。〉
〈皇朝。 役 粮长洪武四年始设。每粮一万石。设正粮长一名。知数二名。推粮多者为之。建仓于凤阳府。岁收秋粮。着令出纳。每仓续增相副粮长二〉
〈名。本县该粮一十万六千四百馀石。计正粮长一十七名。相副粮长三十四名。知数三十四名。 黄册里甲洪武三年始定。每一百户为一图。每图〉
〈以田多者一户为里长。管甲首一十名。不尽之数。九户以下附正图。十户以上自为一图。甲首随其户之多寡而置。编定十年一周。揔计七千六百〉
〈六十六图。该里长七千六百六十名。甲首七万六千六百六十名。均工夫役。洪武六年始定。每田一百畒。起夫一名。本县当夫田土五千八百三〉
〈十一顷六十八畒一分四釐二毫。该夫五千八百三十一名。祗候一十五名。 禁子一十名。 弓兵九十名。 铺兵十四名。 驿夫三十五名。〉
〈水夫五十四名。 永乐官民田地山荡等项。九千五百九十二顷七十九畒三分二釐六毫。夏税。丝一十九万八千八百九两七钱五分。 绵〉
〈一万三千二百二两三钱五分。 钞七千五百八十四贯五百二十文。绢一匹。重一十两。 秋粮米一十九万六百二十三石六斗六升四合六〉
〈勺。 实在课钞一千九百一十三定三贯四伯五十文 酒醋课钞八百二十七定三伯三十文。窑灶课钞三十五定三贯六十文。 碓磨油榨〉
〈课钞四十一定四贯四伯文。房地赁钞八十二定八百七十文。 树株果价钞七十三定七伯文。 茶引由工墨钞五十八定。 茶课钞七百八〉
〈十七定三贯九伯一十文。 追补果还官钞八定一百八十文。税课局。实在课钞八千五百八十四定一贯九百一十文。 啇税课钞七千七〉
〈百一十三定二贯一百三十文。 门摊课钞八百六十九定二贯二百文。契本工墨钞一定六百文。 追补还官钞一贯九百八十文。河泊所。〉
〈实在鱼业课钞四千四十三定一贯九百八十文。长兴县。吴兴续志田地山荡。元之緫额。兵后版籍残毁。无所稽考。〉
〈皇朝洪武十年。实在成熟田土。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五顷三十五畒二分二釐二毫五丝八忽。 田五千七百六十四顷九十六畒九分一厘七毫五〉
〈丝。地一千三百七十一顷九十一畒八分八釐八毫八忽。山四千二百三十三顷二畒七分九釐。 荡二百六十五顷四十三畒八分二釐七〉
〈毫。 围田八百六十七围。长兴方言称围为圩。又名为㘰。洪武九年十二月县丞王琪。主簿于守敬。奉府檄分督乡民。重为修理。比旧增筑高厚。〉
〈至德乡二百一十圩。 一都二圩。 二都一十五圩。 三都一十圩。 四都二十七圩。 五都二十五圩。 六都五十五圩。 七都四十六圩。 八〉
〈都三十圩。 安化乡一百九十七圩。 一都五十五圩。 二都二十六圩。三都一十圩。四都二十三圩。五都三十六圩。六都四十六圩。〉
〈白乌乡一百一十八圩。 一都五圩。二都一十三圩。 三都一十九圩。四都八十一圩。 吉祥乡二十四圩。 一二都四圩。 三都二十圩。〉
〈顺泰乡三十一圩。 二都一十六圩。 四都一十五圩。 尚吴乡三十五圩。 一都四圩。 二都五圩。 三都四圩。 四都九圩。 五都六圩。六〉
〈都五圩。 八都二圩。 清泉乡五十三圩。 一都七圩。 二都九圩。 三都五圩。 四都四圩。 五都七圩。 六都七圩。 七都一十圩。 八都四〉
〈圩。 惟新乡一百五圩。 一都八圩。 二都三圩。 三都六圩。 四都三圩。 五都九圩 。六都七圩。 七都一十七圩。 八都一十九圩。 九都〉
〈二十一圩。 十都一十三圩。 嘉会乡三十七圩。 一二都五圩。 三都八圩。 四都四圩。 五都九圩。 六都六圩。 七都五圩。 谢公乡二十〉
〈一圩。 一都七圩。 二都三圩。 四都五圩。 五都三圩。 六都三圩。荆溪乡三十六圩。 一都四圩。 二都六圩。 三都四圩。 四都四圩。〉
〈五都一圩。 六都一圩。 七都五圩。 八都五圩。 九都一圩。十都五圩。 赋。元夏税。至正八年数。 丝二万三百七十二斤四两九钱二分〉
〈二釐。绵四百七十九斤二两五钱七分九釐。租钱中统钞三十九定四十三两八钱七分。 秋粮正耗糙粳米六万四千八百四十八石四斗〉
〈二升二合。 酒课月办一百六十六定三十四两七钱四分。周岁计钞二千定一十六两八钱八分。 醋课月办一定四十九两六钱九分二釐。周〉
〈岁计钞二十三定四十六两三钱四釐。 厝日岁降授时暦大小九千六百本该钞一百四十六定五两。 回回暦本。计钞五两。 系官房地赁钱〉
〈钞二定四十八两四钱。 皮货岁办貉皮一百七十四张。常课军器羊二百三十尺。 回回包银中统钞三定。 户口食𥂁该办六千五百一引二〉
〈十六斤一两一钱二分。 僧道食𥂁该办三十引。 园户酱𥂁该办一十引。江淮财赋。课程钞一十三定三十七两九钱三分。夏税丝三两〉
〈二钱四分四釐。 粮正耗米五千三百四十二石一斗六升。 江浙财赋。正耗米一十六石五斗五升五合。〉
〈皇朝洪武十年。 夏税丝九万五千八十八两七钱九分二釐五毫六丝七忽。绵七百七十两四钱八分三釐七耗八丝。麦九千八百五十九石〉
〈五斗二升六合五勺三抄九撮。宝钞二十九定三贯四伯文。铜钱六万三千六百五十四文。 秋粮。正耗米六万六千七百一十二石四斗二〉
〈升四勺七撮七圭。 茶课。茶共一十一万二千二百九十九斤二两。折收钱一千五百一十五万八千八百一十七文六分五釐六毫二丝五忽。岁〉
〈贡荐新茶二斤。别见郡志土贡内。其间或磨造未茶上供。无非常赋。无定额。酒醋课程。岁办五十八万二千一百二十文。啇税洪武五年内史崔〉
〈样等闸办。岁计一千六百七十八万三千五百六十文。今洪武十年。岁办比旧无所增损。 鱼课洪武九年连闰。岁办七万八千一百三十文。 暦〉
〈曰岁颁一万五百本。共钱四十二万文。 系官没官房屋岁办赁钱一十二万四千七百五十文。 麻苎蓝靛。苎二百二十六斤五两九钱二分。〉
〈麻二千一百斤二两。 靛四百六斤一十二两八钱。 纸札。岁办一万六千三百二十张。 皮货。岁办皮五百五十张。翎毛。岁办一万六千根。〉
〈役皇朝粮长。本县粮六万石之上。共设正粮长六名。续增相副粮一长一十二名。〉
〈共一十八名。 黄册里长。洪武三年定拟。每百家为一图。里长一名。甲首一十名。不尽畸零。九户以下附正图。十户之上者。亦为一图。设里。长一名。〉
〈甲首随户多寡设焉。共计四百三十四图逐年输当催办税粮。 均工役。本县当夫田地六千四百二十五顷九十五畒一厘一毫一丝。每顷夫一〉
〈名。计夫六千四百二十六名。弓手共一百二十名。县三十名。巡检司三处。各三十名。 铺司铺兵八十三名。冲要大路九铺每铺铺司一名。铺兵〉
〈六名。偏僻小路四铺。每铺铺司一名。铺兵四名。 祗候一十三名。 禁子八名。 水夫二十六名。于湖州逓运所充役。 永乐官民田地山荡等项。〉
〈一万四千一百九十八顷二十畒五分九釐五毫 夏税。参一万三十三釐。石一斗三升四合六勺。 丝一十一万三千九百一十四两九钱一分九。〉
〈釐。 绵七百六十八两八钱三分五釐。钞一万六千五百三十六贯五百一十文。 秋粮。米八万七千七十四石一斗六升八合二勺。 实在课〉
〈钞六千七百一十五定一贯九伯八十文酒醋课钞二百一十九定二贯二伯八十文。 油榨唯磨课钞二十八定二贯二百文。 房地赁钞五〉
〈十一定一贯一百六十文。树株果价钞四贯一百九十文。 茶课钞六千三百二十四定一百二十文。 窑竃课钞七十八定二贯三十文。 茶〉
〈法引由钞一十三定。 税课局。实在课钞三千五百二十五定四贯九百二十文。 啇税课钞三千四百三十二定二贯二百四十文。 窑课钞〉
〈六十九定六百文。契本工墨钞一定六百文。 门摊课钞二十三定一贯四百八十文。 河泊所。 实在课钞七百四十七定四贯五百五十文。〉
〈武康县。吴兴续志元田土之数。累经兵火。卷籍毁失。今不可考。皇朝洪武十年。实在成熟官民田土一千八百三十九顷八十四畒二釐六〉
〈耗四丝九忽。 田八百四十顷一十七畒二分五釐二毫二丝一忽。 地三百六十五顷一十畒五分二釐七毫七丝八忽。山三百八十四顷五〉
〈畒二分一厘八毫。 荡二百五十顷五十一畒一分一厘八毫五丝。 圩共二百一圩。洪武十年正月知县王昱。奉府檄重脩。比旧益加高厚。 一〉
〈都一十八圩。 二都一十二圩。 三都上管一十七圩。三都下管一十一圩。 四都上管一十三圩。 四都下管四圩。 五都上管四圩。 五都〉
〈下管二十圩。 六都上管一圩。 七都三圩。 十四都下管五圩。 十五都上管一十六圩。 十五都下管一十四圩。 十六都上管一十圩。 十〉
〈六都下管四吁。 十七都上管六圩 十七都下管二十四圩 十八都一十五圩。 北界四圩。 赋。元税粮课程之数。 夏税。 丝八千七百〉
〈五十四斤二两四钱一分六釐。绵三百一十九斤一十四两四钱四分三釐。 秋粮。正耗米一万二千五百五十一石二斗三升。 酒课岁办中〉
〈统钞五百七十二定三十二两六分。醋课。岁办钞一十一定四两七钱。月办四十六两二钱二分五釐。 暦曰。授时暦大小四千六百本。该钞七〉
〈十定二十两。回回暦三本。该钞三两。 系官房地赁钱中统钞三定八钱。 岁办貉皮八十四张半。 常课军器𦍩𦎐羊皮一百二十一尺。 回〉
〈回包银中统钞二定一两四钱一分二釐五毫。 𥂁引。 户口食𥂁二十二十一引三百七斤一十一两七钱六分。 僧道食𥂁五十七引。 园户〉
〈酱𥂁三引。 江淮财赋。 钞课程钞一百五十捌定四十九两三钱一分一厘。房地赁钞二定十两四钱六分。 粮正耗米二千一百六十六石〉
〈五斗八升七合。 江浙财税。正耗米三十三石六斗一升六合八勺。皇干赋以洪武十年之数。 夏税。 丝六万七百七十八两二钱九分七釐〉
〈四毫四丝。 绵一千九百四十五两八钱九分一厘三毫。 宝钞一百七十二定四贯二百文。 铜钱三十六万八千三百一十九文。 秋粮。正耗〉
〈米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二石三斗三升四合一勺六抄。 税课。洪武五年内官闸办。一千五百九十四万二千二百一十五文。洪武十年所办无所〉
〈增傊。 酒醋课程。岁办六十一万四千八百八十文。茶课折收钱。岁办一千九百四十三文六分二釐五毫。 房屋赁钱。岁办五万八千一百二〉
〈十九文。 鱼课洪武九年连闰。岁办二万五千九百五十文。 暦日五千本工本钱二十万文。 毛皮岁办二百四十张。 纸札岁办一十万六千〉
〈三百二十张。 役。皇朝粮。长之设。本以万石置仓。仓设粮长一名。知数二名。后文增设相副粮〉
〈长二名。县境山多田少。岁输秋粮仅一万有奇。然以山郷辽阔。难于集事。遂增置粮长七名。后复增相副粮长仓各二名。寻文革去。今实为仓七。粮〉
〈长七名。知数一十四名。 黄册共计一百六十六图。里长一百六十六名。均工夫计田一千一百顷。每顷夫一名。共一千一百名。 苗粮祗候一〉
〈十名。禁子七名。弓兵六十名。县三十名。巡检司三十名。 铺兵一十八名。分水铺六名。馀铺各四名。水夫一十名。永乐官民田地山荡等〉
〈项。四千五百五十八顷三畒三分二釐一毫一窑竃九所。 夏税丝六万八千三百八十一两七钱五分。绵一千九百一十三两四钱四分。 钞一〉
〈万九千三百二十七贯七百七十文。 秋粮米一万九千三百六十一石三斗八升六合一勺。实在课钞三百一十定一贯八百四十文。 酒醋〉
〈课钞二百一十二定四贯四百三十文。油榨课钞一十一定二贯六百文。 窑竃课钞一定一贯。 没官房屋赁钞三十八定一贯六百四十文。〉
〈树株果价钞八百九十文。 茶株课钞三定一贯二百八十文。茶引由钞四十三定。 税课局。 实在课钞五千三百四十九定一贯三百七〉
〈十文。 啇税课钞五千二十六定二贯一百八十文。 契税钞一百四十三定二贯三百九十文。 门摊课钞一百七十八定一贯六百文。 契本〉
〈工墨钞一定二百文。河泊所。实在课钞四百二十一定三贯二百六十文。〉
〈德清县。吴兴续志元田土之数。载籍累经兵火不存。无从可考。皇朝洪武十年。成熟官民田土计五千五百九十六顷七十三畒六分七釐〉
〈九毫。 田三千九百五十一顷七十四畒三分四釐。地八百六十九顷二十九畒五分三釐五毫。 山三百二十五顷五十二畒三分七釐。 荡〉
〈四百五十顷一十七畒四分三釐四毫。 围共计九百八十围。洪武十年十一月知县陈伯华。奉府檄重修。比旧益加高厚。 一都四十四围。 二〉
〈都三十七围。 三都二十八围。 四都三十三围。 五都四十三围。 六都四十二围。 七都二十八围。 八都一十七围。 九都三十五围。 十〉
〈都四十七围。 十一都三十四围。 十二都二十二围。 十三都上管二十六围。 十三都下管五十围。 十四都上管六十六围。 十四都下管〉
〈三十六围。 十五都东管三十九围。 十五都西管三十六围。 十六都东管五十三围。 十六都西管八十七围。 十七都六十六围 十八都〉
〈东管五十围。 十八都西管四十八围。 茅山一十一围。 北界二围。赋。 元税粮课程之数。 夏税。 丝五千九百六十二斤一两三钱九釐。〉
〈绵二百八十二斤一十一两七钱八分四釐。 秋粮。正耗米三万三千三百八十五石三斗五升一合。 酒课。岁办钱一千一百定四两九分二〉
〈釐。醋课。岁办钞三十九锭六钱。授时历大小五千五百九十本。该钞八十五锭一十七两。 回回暦本该钞三两。 系官屋地赁钱中统钞五〉
〈定一十两四钱。 皮货。岁办貉皮二十七张。 常课军器𦍩𦎐羊皮二百九十二尺。 回回包银中统钞三定。 𥂁引。 户口食𥂁三千八百二十〉
〈九引二百斤一十二两八分。僧道食𥂁五十八引。 围户酱𥂁三引。江淮财赋。课程钞一十五定四十二两九钱一厘。 房地赁钱岁办钞〉
〈九两九钱。 粮二千一百七十二石八斗五升七合。 江浙财赋米六百石一斗五升四合。〉
〈皇朝洪武十年之数。 夏税。 丝九万七千八百一十一两三钱九分三丝三忽三微。 绵五千四百二十一两五钱九分一厘。 绢二疋。重二十两。〉
〈宝钞四十九定二贯八百文。 铜钱一十万六千一百六十九文。秋粮。正耗米八万三千九百二十六石七斗八升五合九勺八抄八撮九圭〉
〈酒醋课程。岁办九十七万一千一百六十文。 啇税。洪武五年内史金文等闸办。岁计七百七十七万三千六百三十六文。其后累有增羡。至洪〉
〈武十年终。岁办七百八十六万九千二十四文。暦日一万二千五百本。该钱五十万文。 系官房屋。岁办赁钱四万一千六百五十四文四分。翎毛皮〉
〈张。 六梢翎毛六万八千根。杂色毛皮三十张。鱼课洪武九年连闰。岁办二十一万九千九百六十文。洪武十年二月蠲免。腌浥鹚䳓二十只。 役。〉
〈皇朝粮长之设。本以万石置仓。仓设粮长一。名知数二名。后又增设相副二名。洪武十年以正设管粮不满万石者。革去相副八名。今实在粮长二十二名。〉
〈黄册。洪武三年定为五百八十九图。每图里长一名。管甲首一十名。均工夫役。洪武三年定拟田四千二百五十六顷。为夫四千二百五十六〉
〈名。为四十三队。五色丁苗。祇候一十三名。禁子八名。弓兵九十名。县三十名。巡检司二处。每处三十名。 铺兵一十八名。每铺六名。逓〉
〈运水夫二十六名。于本府逓运所充役。 永乐官民田地山荡等项。五千六百一十九顷二十七畒二分四釐。夏税。 丝九万四千七百七十八〉
〈两二钱。 绵五千三百七两八钱七分。 钞一千九百二十八贯二百三十文。绢二匹共重二十两。 秋粮米八万九千一百二十七石七斗九〉
〈升九合一勺。 实在课钞五百六十五定四百八文。 酒醋课钞四百三十二定四贯五伯六十文。 油榨碓磨钞三十定三贯六百文。 树株果〉
〈价钞六定二贯一百一十文。 房地赁钞九十五定一百三十八文。税课局。 实在课钞二千二十二定三贯一百四十文。 啇税课钞一千六〉
〈百五十八定一贯九百四十文。 门摊课钞三百六十三定六百文。契本工墨钞一定六百文。 河泊所。 实在鱼课钞一千九百八十六定一〉
〈贯五百七十文。安吉县。共兴续志〉
〈皇朝洪武十年。成熟官民田土。一万九百八十四顷六十五畒三分三釐三毫。四一千六百五顷一十六畒一分。 地八百七十二顷七十九畒九〉
〈分七釐。 山八千四百七十四顷一十五畒四分八釐九毫。荡三十二顷五十二畒七分七釐四毫。围㘰。 邑田散在山麓高异之地。不成围〉
〈㘰。近水泽者则置焉。洪武十一年知县马文敬。奉府檄重脩。比旧高厚。计一十八处。梅溪郷六。 北墅㘰。 后干㘰。 金村㘰。 乌山㘰。 泽头〉
〈㘰。 黄武㘰。 安福郷五。 苏家㘰。 前干㘰。 义门㘰。 江吴㘰。姚家㘰。昆山郷六。 古城㘰。 西湾㘰。 徐村㘰 木柏㘰。 潘滩㘰。〉
〈高湾㘰。 顺安郷一。上升㘰。 赋。元税粮课程之数。 夏税。 丝一万五千二百七斤一十四两七钱五分一厘。绵三千九十四斤一十两〉
〈九钱九分九釐。钱中统钞六十定四十两五钱四釐。布四十五匹二丈二尺五寸。 秋粮米二万一千八百二十八石二斗四升七合。酒课〉
〈钞七百七十七定四十两五钱六分。醋课钞一十二定四十五两三钱六分。授时暦大小五千一百八十本。钞八十二定一十八两。回回暦〉
〈三本。钞三两。 系官房屋地赁钱中统钞三定八两四钱四分八釐。米一石一斗六合。 常课军器𦍩𦎐羊皮三百一十六尺。 回回包银中统钞〉
〈一定。 户口食𥂁钱二千七百二十九引九十四斤一十二两四钱 僧道食𥂁六引八十三斤一十四两八分。 围户酱𥂁二十五斤。 江淮财〉
〈赋。 夏税。 丝一十八斤一十一两八钱三分六釐。 绵一十二两四分三釐。 钱二定三十两二分三釐。 秋粮米二千四百三十三石五斗九〉
〈升五合。皇朝洪武十年。 赋。 夏税。丝三万九千五百五十六两九分六釐六毫。〉
〈绵七千一百九十八两六钱六分五釐一毫宝钞二百五定三贯八百文。 铜钱一万九千一文。麦三千三百一十石二斗九升一合六勺四〉
〈撮。 秋粮。 米一万四千四百一十一石四斗九升一勺四钞五撮五圭。豆三百三十一石八升二合八勺四抄一撮。 茶课。岁办二百四十二万〉
〈三千二百四十一文。三分七釐六毫。 酒醋课。岁办二十一万九千三百六十文。商税。洪武十年内史刘聚等闸办。岁计一千六百四十一万五〉
〈千一百二十四文。今洪武十年。岁计一千六百五十五万八千三百九文比旧增羡。 鱼课。洪武九年。岁办一万二千四百八十文。洪武十年光征。〉
〈暦日六千七百本收钱二十六万八千文。 房屋赁钱一十三万六千三百一文九分。蓝靛八十五斤三两二钱。 苎麻二千五百三十斤六两〉
〈六分四釐。黄麻二千三百九十九斤一两一钱五分二釐。桐油一千一十一斤一十二两。纸札二万四千七百二十张。 皮张二百五十张〉
〈翎毛一万三千八百二十五根。 役。皇朝。粮长本以万石置仓。设粮一长一名。知数二名。县境山多田少。岁输秋粮〉
〈一万有奇。山乡寥逺难于集事。增为正粮。长七名。后又增相副粮长二名。寻又革去。今实为七仓。粮。长七名。黄册之制。每百家为一图。不尽之数。〉
〈九户以下附正图。十户以上自为一图。设里长一名。甲首随其户之多寡而置焉。今计一百九十五图。均工夫计田二千二百一十五顷四十五〉
〈畒五分四釐一毫五丝。为夫二千二百一十五名。 五色丁苗。 祗候十名。禁子七名。弓兵一百二十名。县三十名。巡检司三处。各三十名。〉
〈铺兵三十名。每铺铺司一名。铺兵四名。逓运夫十名。永乐官民田地山荡一万一千三百五十七顷七十五畒六分二釐三毫。夏税。麦三〉
〈千六百三十八石一斗八升四合八勺。丝四万四百三十四两六钱六分。绵七千四百四十三两九钱六分三釐。钞五千三百八十八贯三〉
〈百八十文。秋粮。米一万八千四百四十四石九斗五升七合九勺。豆三百五十三石七斗四升二合五勺。实在课钞一千三百一定九十〉
〈文。酒醋课钞八十七定二贯八百四十文。房地赁钞九十二定四百二十文。油榨碓磨课钞一十三定二贯六百文。树株果价钞一十二〉
〈定三贯六百三十文。茶课钞一千一十五定八百文。茶法引由工墨钞七十九定四贯八百文。税课局。实在课钞五千六百二十六定四〉
〈贯一百一十文。商税课钞五千六百一十九定一贯七百。一十文。 门摊课钞六定二贯四百文。契本工墨钞一定。河泊所。实在课钞二〉
〈百二十八定五百五十文。〉
永乐大典卷之二千二百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