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千六 永乐大典
卷之三千七
卷之三千八 

    永乐大典卷之三千七 九真

    君人慎子君人篇。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则诛赏夺与从君心出矣。然则受赏者虽。当。望多无穷。受罚者虽。当。望轻无已。民之所信

    者法也。今在赏者欲多。在罚者欲少。无法以限之。则不知所论矣。虽极聦明以穷轻重。尽心以班夺与。夫何解于志望矣哉。君舍法而以心裁轻重。

    则是同功殊罚也。怨之所由生也。是以分马者之用策。分田者之用钩也。非以钩策为遇人智也。所以去私实。欲也。故曰大君任法而弗躬为。则事

    断于法矣。法之所加各以其分。处其赏罚                而无望于君也。是以怨不生。而上下和矣

    天辨在人春秋繁露天辨在人篇。难者曰。阴阳之会。一岁再遇于南方者以。中夏。遇于北方者以。中冬。冬丧物之气也。则

    其会于是何如。金木水火各奉其所主以从阴阳。相与台力而并功。其实非独阴阳也。然而阴阳因之以起。助其所主。故少阳因木而起助春之生

    也。太阳因火而起助夏之养也。少阴因金而起助秋之成也。太阴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阴虽与水并气而合冬其实不同。故水独有丧。而阴不与

    焉。是以阴阳会于中冬者。非其。丧也。春爱志也。夏乐。志也。秋严志也。冬哀志也。故爱而有严。乐而有哀。四时之则也。喜怒之祸。哀乐之义。不独在人。

    亦在于天。而春夏之阳。秋冬之阴。不独在天。亦在于人。人无春气何以传爱而容众。人无秋气何以立严而成功。人无夏气何以盛养而乐生。人无

    冬气何以哀犯而恤丧。天无喜气亦何以暖而春生育。天无怒气亦何以清而秋杀就。天无乐气亦何以竦阳而夏养。长。天无哀气亦何以激阴而

    冬闭藏。故曰天乃有喜怒哀乐之行。人亦有春秋冬夏之气者。合类之谓也。匹夫虽贱而可以见德刑之用矣。是故阴阳之行终各六月。逺近同度

    而所在异处。阴之行春居东方。秋居西方。夏居空右。冬居空左。夏居空下。冬居空上。此阴之常处也。阳之行春居上。冬居下。此阳之常处也。阴终岁

    四移而阳常居实。非亲阳而竦疏当作踈阴。任德而。逺刑。与天之志常直阴空处稍取之以为助。故刑者德之奉。阴者阳之助也。阳者岁之主也。天

    下之昆虫随阴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天下之三王随阳而改正。天下之尊卑随阳而序位。幼者居阳之所。少。老者居阳之所老。贵者居

    阳之所盛。贱者当阳之所衰。藏者言其不得当阳。而当阳者臣子也。阳者君父是也。故人主南面以阳为位也。阳贵而阴贱。天之刑也。礼之尚右。非

    尚阴也。敬老阳                           而尊成功也。

    慎人吕氏春秋慎人篇。慎人一作顺人六曰。功名大立。天也。为是故因不慎其人不可。推之于天下。复慎其为人。修仁义。故曰不可

    也。夫舜遇尧。天也。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陶作瓦器天下说之。秀士从之。人也。夫禹遇舜。天也。禹周于天下以求贤者。事利黔首。事。治也。

    首。民也。黔水潦川泽之湛滞壅塞。可通者。禹尽为之。人也。夫汤遇桀。武遇纣。天也。汤武修身积善为义。以忧苦于民也。苦。劳也。舜之耕溓。其贤不肖

    与为天子同。同辞也其未遇时也。以其徒属堀地财。取水利。地财。五榖。水利。濯濯。编蒲苇。结罘网。手足胼胝不居。居止然后免于冻馁之患。患。难也。

    其遇时也。登为天子。贤士归之。万民誉之。丈夫女子。振振殷殷。无不戴说振振殷殷。众反之盛。舜自为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

    臣。所以见画有之也。画有之。贤非加也。加。益也。画无之。贤非损也。损灭时使然也。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虢当为虞。百里奚虞臣也。。传曰。

    伐虞后其大夫羿伯以媵秦缪公姬。孟子曰。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之。百里奚知虞公之不可谏也。而去之

    秦。此云亡虢误矣。杨子云恨不及其时。车载其金。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技得而说。之。公孙技。秦大夫子桑。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为献。

    进也。请以大夫职事属付百里奚也。缪公曰。买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技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下。

    避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德。缪公必无此

    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之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备。当作惫。惫。极也。论语

    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此之谓也。故曰宰子惫矣。孔子弦歌

    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一作𢪊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

    藉。犹辱也。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丑犹耻也。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之曰。由与赐小人

    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为穷。论语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

    穷。小人穷斯滥矣。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言不穷于道也。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露既

    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众木遇霜雪皆凋。喻小人遭乱世无以自免。松柏喻君子而能茂盛也。论语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此之谓也。昔桓

    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齐桓公遭无知之乱。出奔莒。晋文公遣骊姬之谗。出遇曹。越王句践与吴战而败。楼于会稽之山。卒皆享国。

    尧复其耻为霸君。故曰得之。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绕更也。更取瑟而弦歌子路抗然执干而舞。于。循也。子贡曰。吾不知天之

    高也。不知地之下也。高下。喻广大也。言不能知孔子圣德之如天地。古之得道者。穷亦乐乐其道也。达亦乐乐兼善天下也。所乐非穷达也。言乐道

    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此近喻身也。言得道之人不为穷极。不为达显。故一之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寒暑。阴阳也。阴阳和。风雨序也。圣人法天

    地。顺阴阳。故能不为穷达变其节也。故许由虞乎颖阳。虞。乐也。颖水之北曰阳轻天下而不屈于尧。养志于箕山。山在颖水之北。故曰乐乎颖阳也。

    而共伯得乎共首。共。国。伯舜也。弃其国隠             于共首山。而得其志也。不知出何书也。

    求人吕氏春秋求人篇。求人五曰。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身者。国之本也。詹子曰。未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曰身定国安而治须

    贤人也。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

    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以。用也。极卑极贱。极逺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

    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一作事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尧传天下于舜。礼之诸侯。妻以二女。臣以十子。身请北面朝

    之。至卑也。舜布衣也。故曰至卑。伊尹庖厨之臣也。传说。殷之胥靡也。胥靡。刑罪之名也。皆上相天子。至贱也。禹东至抟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

    抟木。太木之津崖也。淮南子曰。日出阳谷。青羌。东方之野也。攒树之所。㨉天之山。山高至天也。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东方其人齿黑。因曰齿黑

    之国也。南至交趾孙朴续椭之国。丹粟漆树沸水漂漂九阳之山。南方积阳阳数极于九故曰九阳。山也羽人祼民之处不死之乡羽人鸟啄背

    上有羽翼。祼民。不衣衣裳也。乡。亦图也。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饮露吸气。养形人也。西方刚气所在。故曰积金之山也。

    共肱一臂三面之乡。北至人正之国。夏海之穷。衡山之上。今正北极之团也。夏海。大冥也。北方纯阴。故曰大冥之中。处衡山之北极之山也。犬戎之

    国。夸父之野。禺疆之所。积水积石之山。不有懈堕。犬戎。西戎之别也。夸父。兽名也。禺疆。天神也。之所。处也。积水。谓海也。积石。山名也。经管行之不懈

    堕休息也。忧其黔首。颜色黎黑。窍藏不通。病也步不相过。罢也以求贤人。欲画地利。至劳也。地利。嘉榖也。至。大也。事功曰劳。得陶化益员窥横革之

    交。五人佐禹。故功绩铭乎金石。金。锺鼎也。古丰碑也著于盘盂。盘孟之器皆铭其功昔者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劳乎。

    夫子为天子。而天下已治矣。夫子。谓许由也。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自为为己

    也。与却也啁噍。小为也。案。簇也。偃息也。啁音超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满腹。不求馀也。归。终也。恶用天下。恶。安也。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

    阳。耕而食。箕山。在颖川阳城之西。水北曰阳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经。攒埋也。故贤主之于贤者也。物莫之妨。不以物故。妨害贤者。戚爱习故。戚。亲

    也。不以害之。故贤者聚焉。贤者所聚。天地不怀。鬼神不害。人事不谋。人不以奸邪谋之也。此五常之本事也。皋子众疑取国。召南宫䖍。孔伯产。而众

    口止。皋子。贤者也。其取国告䖍产口乃止。爱产其徒之贤者也。其事不与许由相连也。皋子众疑许由欲取国也。晋人欲攻郑。令叔向聘焉。视其有

    人与无人。视其有无贤人也。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子产在焉。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

    不可攻也。郑近秦与荆也。其诗云。子不我思。岂无他人。将事秦荆。故曰有异心。不可攻也。晋人乃辍攻郑。辍。止也。孔子曰。诗云。无竞维人。子产一称

    而郑国免。诗大雅抑之二章也。无竞惟人。四方其训           之。无竞。竞也。国之强惟在得人。故曰郑国免其难也。

    阴阳二十五人黄帝素问黄帝曰。余闻阴阳之人何如。伯高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应之故五

    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阴阳之人不与焉。其态又不合于众者五。余已知之矣。愿闻二十五人之形。血气之所生别而以候从外知内何如。歧伯曰。悉

    乎哉问也。此先师之秘也。虽伯高犹不能明之也。黄帝避席遵循而却曰。余闻之。得其人弗教是谓重失。得而泄之。天将厌之余愿得而明之金柜

    蒇之。不敢扬之。歧伯曰。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黄帝曰。愿卒闻之。歧伯曰。慎之慎之。臣请言之。 木形

    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阴佗佗然。

    大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上遗遗然。 左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下随随然。一曰少角钛角之人比于右足少阳。少阳之上推推

    然。一曰右角判角之人比于左足少阳。少阳之下栝栝然。 火形之人比于上征。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䏖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

    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 质征之人比于左手

    太阳。太阳之上肌肌然。一曰质之人。一曰大征。少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下慆慆然。右征之人比于右手太阳。太阳之上鲛鲛然。一曰熊

    熊然质判之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支支頥頥然。一曰质征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

    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 大宫之人比于左足

    阳明。阳明之上婉婉然。 加宫之人比于左足阳明。阳明之下坎坎然。一曰众之人少宫之人比于右足阳明。阳明之上枢枢然。 左宫之人比于

    右足阳明。阳明之下兀兀然。一曰众之人。一曰阳明之上。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

    骨轻身清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大阴敦敦然。 釱商之人比于左手阳明阳明之上廉廉然。 左商之人比于

    左手阳明。阳明之下脱脱然。 右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上监监然。 小商之人比于右手阳明。阳明之下严严然。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

    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頥。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凥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绐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

    足。少阴污污然。 大羽之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上颊颊然。小羽之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下纡纡然。 众之为人比于右足太阳。太阳之

    下洁洁然。一曰加之人桎之为人比于左足太阳。太阳之上安安然。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欺者是也。黄帝曰。得其形不得其

    色何如。歧伯曰。形胜色。色胜形者。至其胜时年加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形色相得者富贵大乐。黄帝曰。其相胜之时年加可知乎。歧伯曰。凡年忌下

    上之人。大忌常加七岁。十六岁。二十五岁。二十四岁。四十三岁。五十二岁。六十一岁。皆人之大忌。不可自安也。感则病行。失则忧矣。当此之时。无为

    奸事。是谓年忌。黄帝曰。夫子之言脉之上下。血气之候。以知形气柰何。歧伯曰。足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髯美长。血少气多。则髯短。故气少血多则髯

    少。血气皆少则无髯。两吻多尽。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举足足指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

    肉而善瘃。血气皆少则无毛。有则稀枯悴。善痿厥足痹。足少阳之上气血盛。则通髯美长。血多气少。则通髯美短。血少气多。则少髯。血气皆少。则无

    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足少阳之下血盛。则胫毛美长。外踝肥。血多气少。则胫毛美短。外踝皮坚而厚。血少气多。则胻毛少。外踝皮薄而

    歃。血气皆少则无毛。外踝瘦无肉。足太阳之上血气盛。则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气少。则恶眉。面多少理。血少气多则面多肉。血气和。则美色。足太阴

    之下血气盛。则跟肉满踵坚。气少血多则瘦跟空。血气皆少则喜转筋踵下痛。手阳明之上血气盛。则髭美。血少气多则髭恶。血气皆少则无髭。手

    阳明之下血气盛。则腋下毛美。手鱼肉以温。气血皆少则手瘦以寒。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手少阳之下

    血气盛。则手卷多肉以温。血气皆少。则寒以瘦。气少血多。则瘦以多脉。手太阳之上血气盛。则有多须。面多肉以平。血气皆少。则面多肉以平。血气

    皆少。则面瘦恶色。手太阳之下血气盛。则掌肉充满。血气皆少。则掌瘦以寒。黄帝曰。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约乎。歧伯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名。

    恶眉者血气少。其肥而泽者血气有馀。肥而不泽者气有馀血不足。瘦而无泽者气血俱不足。审察其形气有馀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黄帝

    曰。刺其诸阴阳柰何。歧伯曰。按其寸口人迎以调阴阳。切循其经络之凝涩结而不通者。此于身皆为痛痹。甚则不行。故凝涩。凝涩者致气以温之。

    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故曰。气有馀于上者。导而下之。气不足于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于经隧。乃能

    持之。寒与热争者。导而行之。其宛陈血不结者。则而予之。       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则血气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约毕也。

    武人山名淮南鸿烈解洛棠武人。在西北陬。皆日所入之山名也州人地名经子法语荀子州人。举太公于州人。

    任人杜预释例周地阙阳人史记秦本纪庄襄王元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

    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注驷地理志。河南梁县有阳人聚。续后汉书孙坚传坚讨董卓。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破。坚复收散卒进屯

    人。柏人县名左传哀公四年。赵鞅围邯郸降。荀寅奔鲜虞。鲜虞纳荀寅子柏人。注柏人。晋邑。西汉书地理志。柏人。县名。属赵国。注

    葬曰寿仁刘子鄙名篇。亭名柏人。汉后夜遁。注汉后。是汉高祖也。夜过柏人亭欲宿。问曰。此是何亭。左右曰。此名柏人亭。高祖曰。若名柏人亭。逼迫

    于人。事须急去。去后果使客来欲害高祖。至自寻觅不见。乃是能人贯高正遂恐其罪。不以为怨也。道人西汉书地理志。道人。县名。

    属代郡。注莽曰道仁。师古曰本有仙人游其地。因以为名。葰人西汉书地理志。葰人。县名。属太原郡。注如淳曰。音立琐及。师古曰。又

    音山寡反。安人隋书地理志。安人县旧曰临西。开皇十八年改名焉。淳人隋书地理志。淳人县开皇十九年置。

    宁人隋书地理志。宁人县开皇十五年置。曰安人。十八年改名焉。

    燧人氏古三坟书燧人氏。有巢子也。生而神灵。教人炮食。钻木取火。天下生灵尊事之。始有日中之市。交易其物。有传教之台。有

    结绳之政。寿一太易。本通姓氏之后也。易通卦验燧皇始出握机矩表计冥图。其刻曰苍渠通灵郑玄注曰。矩。法也。燧皇。世谓燧人在伏 前。作其

    图谓之计冥。时无土刻石而谓之耳。刻曰。苍精渠肩之人。能通神灵之意也。尚书大传燧人为燧皇。燧人以火纪。火阳也。阳尊。故托燧皇于天。古史

    考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冗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胫臊。多害肠胃。于是有圣人以火德

    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恱。号曰燧人。王子年拾遗记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

    此树下。有鸟啄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锁火。号燧人氏。

    巫人罗泌路史高辛纪。巫人封巫为巫氏。生戴民。戴民盼姓

    王人元和姓纂风俗通。王人。子突之后。因氏焉。汉有安平太守王人宰公。罗泌路史高辛氏纪。家平阳为王人氏

    左人罗泌路史黄帝纪。夷彭纪姓。其子始封于采。是为左人有氏。

    左人郢史记仲尼弟子左人郢。鲁人。庙学典礼宋高宗制伯彼临淄。左行独贤。晞踪十哲。秀颖三千。心悦诚服。家至户传。乐只君

    子。文声益宣。宋刑部尚书边归谠 建隆凤德既衰。龙战于野。方领圆冠孰敦儒雅。平平子衡。昼夜无舍。张我国维。是称达者。宋尚书祠部员外郎

    直集贤院石中立 祥符循循善诱。从师希圣。崇仁厉义。奚其为政。业脩道隆。终古斯盛。兴儒建侯。彰我休命。

    闻人元和姓纂风俗通云。少正卯。鲁之闻人。其后遂以闻人为氏。西汉书儒林。传后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

    汉。子方以太子舍人论石渠。至中山中尉如淳曰。闻人。姓也。名通汉。字子方。

    闻人誉宋刘行简苕溪集宋故闻人府君墓志铭 余曩以柱史失职。罪黜寓家德清。暇日浮扁舟。访川岩于邻邑。中流遇

    风。命撑舟傍村墅。暮夜不得所栖。问亭传曰无有。独酒垆在焉。问主垆为谁。曰闻人君长者也。余得假宿。访主人曰适他墅矣。质明将与。则奴奉匜

    在户外。余沃盥仅毕。君出迎有礼貌。自言昨暮无他适。盖窥公于屏间。识公非尘凡人也。固欲饭余。具甚设。自是识君。率间岁一相过。坐客有及求

    田事者。余以囊无金谢之。君窃听若不闻。阅数日持劵来曰。乡公与客语田事。寻物色其处。以𦈏钱千为公得之。余惊谢不敢留者七八。君曰。他日

    以直归我未晚也。如是十馀年仅能偿半。余刺促不自安。君无半辞及之。一日扶羸过余曰。吾得疾且病。故来取别乆之。出笔札相授曰。乡所负已

    折劵。惧吾子若孙不察吾意。或相督取。余曰。自吾居里间。虽甚困不贷人一钱。所见士大夫有急叩人门。虽甚薄少。不可得。今君捐数十万钱不取。

    如弃涕唾授受之际。不应如是之轻。君以笔札抵案径不返顾。余愧其意。每从人言之。知君者皆云闻人君乐善好义。辞气质直。不为表襮。意所欲

    必为之。类此颇众。然非余意也。念终当偿之。又三岁而君卒。其子颀袖书来乞铭。余固欲表其事不复辞。且使后人知君所为可概见也。君讳誉。字

    声甫。世居湖州之武康。曾大父永。大父亿。父济。君未尝业儒。而举动不愆于礼义。举亲孝谨。承颜顺指。生事死葬。无毫发可恨。乡里称焉。赈贫恤孤。

    不见所难。自幼至老。属意浮屠氏之学。以精进布施为实行。建殿阁。严像设者十数。诵内典。饭缁流不可以数计。名山桥梁应创。与通衢径街。并岩险

    仄应布砖。虽绵亘甚逺。皆独任之。行路受其赐。平时多从方外有道者游。晚岁若有得。临终索汤沐。炷香敛念。诏傍观曰。闻人有道行与否。在今日

    矣。实绍兴二十三年。八月戊寅也。享年七十有三。以其年十一月壬寅。葬于所居之南二十里崇仁乡。南岳山之原。从先君之兆。室李氏。男二人。頩

    泰州𦔳教。早卒。颀从信使出疆补官。转承节郎。女三人。适邑人姚惇。施良佐孙男六。良贵。良臣。良翰。良心。良器。良才。铭曰。川可回。石可泐。惟兹铭。诏罔极。

    闻人滋老学庵笔记嘉兴人闻人茂德。名滋。老儒也。喜留客食。然不过蔬豆而已。郡人求馆客者多就谋之。又多蓄书。喜借人。自言作

    门客牙。充书籍行。开豆腐羹店。予。少时与之同在敕局         为删定官。谈经义衮衮不倦。发明极多。尤邃于小学云。

    闻人邦荣夷坚支信州贵溪民闻人氏。有二子长邦荣。季曰邦华。父在时豫为区处生理于县启茶肆以与邦华。于

    州启药肆以与邦荣。及父没。数岁之间。华纵游妄费。破荡几尽。而荣独能谨身节用。衣食丰馀。母爱季子宻𦔳之。且导使兴讼。以为母在堂。不应分

    析。荣不伏诉于有司。台府官僚定夺至五六。最后监赡军库张振之子理承其事。时厥毋已亡。张议令悉籍遗赀中分。各受若干。其先为华所坏者

    理为所得之数。华不伏。至于狱治。华使所善买生砒置羹中。赂门卒持与荣。荣接食下咽。未几即呕吐。遍身肿赤。吏以告理官。遣还家半途死。其子

    廉夫虽知父被毒明白。而无形影可发其冤。隐忍殡埋事恰经岁。华入理院对状。廉夫一仆献计。请仍用前策。别携一丁偕诣食店买面四碗。各餐其

    一。而赍其一送华。细屑砒于下。华食不尽器而止。有大辟囚在傍馂其馀覆残汁地上。犬舐之。俄顷囚犬皆呕。华遂得疾宛如兄状。明旦死。司理参

    军王昌祖深疑焉。曰。昨日一健汉。元无患苦。何由遽至是。将行究诘。使狱卒物色鬻面处曰。有三人来。一著皂背子。两白衣亟遣呼逮已窜矣所谓

    皂衣者。乃廉夫。两白者。仆也。言于郡发卒追之。得于贵溪之西五里。既到狱。一问即承。郡请于朝。首谋之仆坐死。廉夫但决配。命未下而亡。此事首

    尾三年。邦荣以绍熙辛亥。邦华以壬子。廉夫以癸丑。同是六月八日凶终。可谓异矣。砒固有毒。然服之者何必尽死。闻人氏之祸。实冤业致然。人或

    不幸而值此者。唯单饮生油。以吐                   为度。则其毒气自消。不能为害也。

    闻人贞国朝徐一夔始丰藁闻人氏家谱序。德清闻人氏家谱一卷。孝孙贞之所记录也。按谱。闻人之有姓。自鲁之马正始。

    汉元成闾有名通汉者。与大小戴讲礼曲台。灵帝时有名袭者。拜太尉。用菑异免。刘宠代之。汉末之乱。徙居吴中。至晋武帝时有为慱平令者。名奭。

    以上疏切谏有声。隋末徙钱唐。至吴越王时有为新定从事者。名圭。累阶银青光禄大夫。此其尤显显者。周显德中。又徙嘉兴。而嘉兴之族。在宋时

    类由科目起家。号为特盛。而贞之族。则嘉兴支也。自训武府君居武康之巽渚。传五世徙德清之溪上。今贞实为德清闻人氏云。贞之来建业也。其

    父虑其游宦日乆。授以兹谱。且告之曰。兵革甫定。而兹谱幸存。尔慎承之。贞承命唯谨。重加汇次。谒余请序。呜呼。人本乎祖。祖也者。气之所从始也

    故记礼者曰。礼不忘其所出。返始之道也。先王盛时。宗庙有制。昭穆有序。冠昏丧祭有礼。近而合也。有敦睦之情。逺而暌也。无乖离之患。其防范斯

    世之意至矣。去古既逺。宗庙之制废。昭穆之序紊。冠昏丧祭之礼不讲。夫能使世之人知其身之所自出。而不堕于蚩蚩之类者。亦以家有谱而已。

    而家谱之设。未必人人然也。何也。昩者不知所以修。明者知所以修之。而不能保其不失。近世清河元文敏公以雄文重望伏一世。至欲执笔叙其

    传次。以推世德之源。溯而上之。仅四世而止。自四世以上。莫能详也。有遗憾焉。是故谱牒不修。虽有孝子慈孙欲以展追崇之敬。有不可得。岂不可

    叹也哉。今观贞之谱。其逺者勿论。自训武而下。以至于贞。凡八世矣。嗣是而书。虽百世不泯可也。居今之世有能自全其躯者足矣。遑及其身之所

    自出哉。此闻人氏之父子所以为可敬也。乃为              之序。贞字廷干。慎敏而有学。故知所重如此云。

    冝人闻人氏宋孙烛湖先生集宜人闻人氏冝记。冝人闻人氏。先世自吴徙家越之馀姚。曾祖修。祖嘉谋。皆长者。

    父颖达。太学名士。宜人生绍兴之壬戍。为故朝奉大夫知婺州赵公师龙之配三封至冝人嘉泰元年九月六日卒寿六十十二月甲申葬其县龙

    泉乡石堰西隩之原祔赵公之兆。四男子。希醇。承务郎签书南康军判官厅公事。希一。文林郎监镇江府延陵镇。希白。迪功郎监湖州梅溪镇。希怤

    将仕郎。四女。适迪功郎婺州黄陂县尉应宗度。承事郎监安庆府山口镇杨矩。宣教郎知临安府於潜县胡卫。幼早大。应氏胡氏女亦先卒。孙男三。

    曰与庆。与权。与可。孙女四人尚幼。宜人早任家事。姑郭夫人得燕佚康宁。近九十而终。赵公历典四郡以循良著。无私谒之谤。诸子力学。孟仲已践

    世科。叔子四贡礼部。宜人为妇为毋                  之贤可知已。里人孙某为识其圹。

    北人元和姓纂英贤传古有告刘河北人。因氏焉。庄子吴大夫有北人子高。通志氏族略。庄子舜友北人无择锄吾。汉有侍御史西

    锄虚。见                              英贤传

    厨人元和姓纂周礼。厨人因官为氏。宋有厨人濮。见释例

    徒人元和姓纂左传齐有徒人费。国语又齐有徒人回。

    子人元和姓纂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通志氏族略。郑。子人九之后也。亦为子氏。

    雍人元和姓纂周礼雍人。雍人以官为氏。鲁有雍人高。雍人擅。见左。传

    封人元和姓纂古封畿之后。其后为氏。左传晋有萧封人。汉司空掾封人婴。

    行人氏通志氏族略。周礼大行人也。又有行氏。即行人氏。左传陈行人之仪。卫有行人烛过。

    寺人氏通志氏族略。掌府寺之官。朱寺人惠墙之后。

    会人人名通鉴外纪帝喾之祝融。吴回生陆终会人。生子六人。坼剖而产。其四曰会人。

    商人古史晋世家。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

    夷人外夷山海经海内西经夷人。在东胡东。列人山海经海内南经列人之国。在西北。在旄马西北。前汉书地里

    志。列人。县名。属广平国。大人山海经海外东经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舡。又为人兽身人面犬耳。珥两青蛇。以蛇贯耳也。

    长人通志长人国在新罗之东。人类长三丈。锯牙驹爪。黑毛覆身。不火食。噬禽兽或抟人以食。得妇人以治衣服。其国连山数千里。

    有峡固以铁阖号关门。新罗常屯弩士数千守之。小人通志小人在大秦之南。躯才三尺。其耕稼之时。惧为鹤所食。大秦每卫𦔳

    之。小人竭其珍以酬报。事林广记小人。国名曰竫。长九寸。海鹳吞之。短人通志短人。魏时闻焉。在康居西北。男女皆长三尺。人众甚

    多去奄察诸国甚逺。康居长老传闻尝有商旅行北方。迷惑夫道。而到斯国。国中甚多员珠。夜光明月珠。见者不知名此国号。言以意商度。此国去

    康居可万馀里。突厥本末记云。突厥窟北马行。一日有短人国。长者不逾三尺。亦有二尺者。头少毛发。若羊胞之状。突厥呼为羊胞头国。其傍无他

    种。种类相侵。俗无寇盗。但有大鸟高七八尺。常伺短人啄而食之短人皆持弓矢以为之备。按此亦在西北。即魏略云短人国是也。炎人

    张华慱物志楚之南。炎人之国。其亲戚死刳肉。死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孝子。敢人册府元龟敢入国在交趾西。主首子辄解

    而食之。谓之冝弟。味㫖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乌浒人是。南州异物志曰。乌浒。地名也。在汉州之南。交趾之北。常出道间

    伺见行旅。辄士撃之。利得人食之。不贪其财货。并以其内为殽苑髑髅破之以饮酒。以人掌趾为珍异以食畏老女人诸蕃志女

    人国水常东流。数年水一泛涨。或流出莲肉长尺馀。桃核长二尺。人得之则以献于女王。昔常有舶舟飘落其国。群女携以归。数日无不死。有一智

    者夜盗船女命得去。遂传其事。其国女人遇南风盛发祼而感风。即生女也。西海亦有女国。其地五男三女。以女为国王。妇人为吏职。男子为军士。

    女子贵则多有侍男。男子不得有侍女。生子从母姓。气候多寒。以射猎为业。出𨱎石朱砂麝香犛牛骏马。尤多盐。与大秦天笁慱易。其利数倍。事林

    广记女人国。居东北海角。与奚部小如者                部抵界。其国无男。每视井即生也。

    氐人{{{caption}}}

    山海经氐人国。在建水西。其人面鱼身无足。自胸已上似人。已下似鱼也图赞炎帝之苗。实生氐人。死则复苏。厥身为鳞。云南是托。浮游天津。罗泌

    路史后纪。吕八权之妻何女缘。妇胤三年生三子。曰殳。曰鼓。曰延。延始为使。殳戕后出臣尧。鼓兊头而𪖛𪖐。与延同事。是始乐风为编锺生灵恝。灵

    恝生氐人。注山经云。氐人能上下                   天氐。羌也。记传多作互。草书之缪

    一臂人{{{caption}}}

    山海经一臂国在西海外之一。其人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脚。 海  外西经奇肱之国。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阴在上阳在下

    一目人 {{{caption}}}

    山海经一目国在北海外。其人一目当                其面。手足皆具。又深目国。其为人一目。

    反膝人{{{caption}}}



    山海经柔利国。在一目国东。其人一手反膝曲。足居上。一手一足。 一云柔利之国。人足反折。又深目国。为人举一手。

    三身人{{{caption}}}

    山海经三身国。在夏后                        启之北。其人一首三身。

    长臂人 {{{caption}}}

    山海经长臂国。在海内东。捕鱼水牙。其手各操一鱼。旧说云。其人垂手至地。黄初中。玄莬音徒太守王█音新讨高归王。穷追之。过沃沮国。尽其东

    界临大海。近日出之处。问其耆老。耆老曰。曾在海           中得布褶衣。两䄂长三丈有馀。即长臂之衣也。

    长脚人{{{caption}}}

    山海经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捕鱼。今橇娇同人盖象此也。 海外西经长股之国。一曰长脚。

    无䏿人{{{caption}}}




    山海经无䏿国在北海外。为人无䏿。䏿即肠也其人穴居。男女死即埋之其心不朽。死经二十岁乃复生也。 海外北经无肠国。其为人长而无肠。

    为人长大。腹内无肠。所食之物直通过

    无腹人{{{caption}}}

    山海经无腹国。在深目国东。其人无腹。

    三首人{{{caption}}}

    山海经三首国。在凿齿国东。一人三首。海内西经服当。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庄周曰。有人三头。递卧递起。以伺琅玕。与玗琪子。谓此人也。

    毛民人 {{{caption}}}

    山海经毛民国。在玄服之北。临海郡东二千里。居大海中洲岛上。为人短小。面体尽有毛。穴居无衣服。晋永嘉四年曾获此人。太平广记八荒之中。

    有毛人焉。长七八尺。皆如人形。身及头上皆有毛如猕猴。毛长尺馀。短𣬺𣮉。上音生。下音管。见人则賏古陌反目开口吐舌。上唇覆面。下唇覆胸。意

    评记反食人口鼻牵引共戏。不与即去。名曰               髯公。俗曰髯丽。一名髯狎。小人髯狎可畏也。

    穿胸人{{{caption}}}









    山海经贯胸国。在盛国之东。其人胸有窍也。尸子曰。西夷之民有贯    胸者。深目长股。异物志曰。穿胸人。去其衣。尊者令人卑。以明贯胸也

    黑人{{{caption}}}

    山海经南海内巴遂山有黑人。虎首。两手持蛇啖之。海外东经黑齿     国。为人黑。食稻啖蛇。使蛇黑手。海内南经岛阳国。其人黑身长唇反踵。

    君子人{{{caption}}}

    山海经君子国。在奢北之尺比。其人衣冠带剑食兽。有          二文虎常在其旁。其人好让不争。亦使虎豹知廉让。

    不死人{{{caption}}}




    山海经不死人在穿胸国东。其人黑色。长寿不死。居           圆丘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复有赤泉。饮之不老。

    无启人酉阳杂俎无启人食土。其人死其心不朽。埋之百年化为人。录民膝不朽。埋之百二十年化为人。细民肝不朽。埋之

    八年化为人。息土人美。土人丑。东鳀人册府元龟东鳀人。在会稽海外。分为二十馀国。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

    羽民人山海经海外南经羽民国。人身生羽长头。能飞不能逺。卵生。画似仙人。海外南经羽民国。其为人长颊。启筮曰。羽民之状。

    鸟喙赤目而白首。海外南经羽民国。有神人小颊。聂耳人山海经海外北经聂耳国。为人两手聂其耳。言耳长。行则以手

    摄持之也。音诺交胫人山海经海外南经交胫国。其为人交胫。扶南人太平御覧南州异物志曰。

    扶南海隅有人如兽。此人扶南之东。缘海边。略如禽兽。人无道也。身黑若㵕。齿白如素。扶南以外。民皆漆齿。使黑而此人身体虽独不漆齿。故正白

    也。随时流移。居无常处水此民不知变立屋宅。乃随寒暑素逐饮。身体虽小。夏则入水捕鱼。谓冬则登山射麋鹿也。食唯鱼肉。不识禾稼。寒无衣服。

    以莎自覆。此人无衣服。着小遇寒凉。辄自覆惟以出面目耳。时或屯聚。猪犬鸡糅。此人或时权有可得停犹知立一小屋以自藉家中男女大小。并

    止猪犬共息其中。弃复分                       别。也。虽忝人形。无逾六畜。






    永乐大典卷之三千七








    重录总校官侍郎臣 高 拱

    学士臣 瞿景淳

    分校官编脩臣 张四维

    书写儒士臣 齐祝寿

    圏点监生臣 毕三留

    臣 傅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