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通志 原序 卷首一

  钦定四库全书
  江南通志原序
  以庸钝备员楚北今年春恭荷
  恩纶调抚吴㑹星言束装顺流趋事抵姑苏方匝月复
  
  皇恩授两江总督正虑才不胜任㑹所司以江南
  通志一书具详
  进呈
  御覧于簿书繁冗之㑹分阴校阅拜手而颂曰皇哉
  焕哉我
  圣天子同文之治诚旷古而一觏者也生逢唐虞三
  代之时获事
  尧舜汤文之主窃睹威徳文章车书玉帛之盛去岁准
  礼部咨奉
  㫖催修湖广通志随檄督所司刻期告成飏言于简端因剞劂未竣先以抄冩本帙咨部今祗
  命来吴更见江南胜概何幸也固陋不文曩昔办
  事中秘出入郎署仰窥
  经筵巨典
  圣学天行兹于吴楚之间益藉志乘全书广见博闻私心弥切踊跃惟是江南为财赋重地其江山之挺秀河海之扼要人物之英多典章制度之纷繁郡邑称名之沿革以及幽光濳徳风俗土产𫝊闻异词记载各别搜罗考核较之他省寔为最难斯编荟萃周详类序严慎以备
  一统之采择以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圣代化成之万一不尤为黼黻太平之盛事也哉至董厉讨论者则臣成龙臣国柱臣国相之力也涓埃未效乐观厥成谨稽首为序以
  献 时
  康熙二十三年岁在甲子夏六月榖旦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王新命谨序















  江南通志原序
  我
  皇上御极二十有二年癸亥礼部奉
  㫖檄催天下各省通志限三月成书臣成龙承乏两江总督应董其事江西去臣驻札江宁千有馀里乃檄署江西巡抚布政使臣张所志草创送审定送部其江南省通志则臣成龙与江苏抚臣余国柱安徽抚臣徐国相征属府州县新旧各志及先儒先贤著述论建之有关地方应备采拾者开局江宁延聘在籍儒臣及文人宿学通达治体谙悉典故者编纂稽考甲乙次第而臣成龙臣国柱臣国相且相与亲为讨论焉并董厉在局诸臣就明继晷敏皇将事计六阅月而书成共七十六卷而臣成龙以职掌所及当有以序其简端窃见九州之土宜贡赋载于禹贡中古文尚简质不事详赡其后周官职方氏所掌与禹贡所载体制不同而秦汉所收列国图籍时久世逺莫可较订嗣后或有所述出自一隅一事不足传信即陈沂杨慎所撰山东四川通志亦称善本又皆私自属草体例未纯
  皇上乃涣大号申巽命先取各省之志以成一统之志正欲于众中求其详于繁中举其要夫修志之役必始于县县志成乃上之府府荟集之为府志府志成上之督抚督抚荟集之为通志通志归之礼部然后辑为一统志于是无所不该山川贡赋土产人物之类无所不偹上下数千载使之了如目前然则通志之举其事不綦重而为之不綦难欤且江南之视各省纂集虽均而难易悬绝何也各省通志原有成书而江南绝无所本事属创始未易周匝虽穷搜博采岂无絓漏其难一也孙吴六代以逮明初其经国大猷代各异制披寻史乘浩如烟海旁考别纪乂多舛误稽辨虽劳讵恊至当其难二也江左人物甲于四方伟人骏烈尚多遗佚至于节孝隠逸悉存姓氏既恐淆杂欲裁讹滥虑没幽濳其难三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纪载岁月逺于春秋虞初杂志任情好恶志家之体无容疑误并存裁量之能岂尽铢黍不爽其难四也大江左右侨立州郡分隶不常命名变易考往已多无征凖今何由叅核其难五也而等又以迂踈不学之才兼以簿书尘冗之苦短绠汲深曷能胜任唯是祗承
  诏㫖与同事诸臣共详其慎纂集成书或止足以备一统之采辑而未敢自信为良史也顾臣成龙自䇿名入仕仰见
  圣治右文
  皇上单词只字皆足与诗书典诰争光逮及备官畿辅闻见益亲近又与江苏抚臣国柱共事抚臣国柱久在
  禁庭身依
  紫极常语臣成龙
  皇上以天纵之姿好学稽古讲筵诘难燕闻辨问多发
  先儒之未发
  宵旰之暇考核异同披覧得失未尝旦夕释卷频命词臣有所纂著皆足昭垂千载山至于髙则拳石出
  云水归于深而渊泉不竭䓁幸托
  唐虞之盛世依附皋益之末光使朴僿鄙陋之所纂辑得备崇文内库之目以垂不朽䓁寔有荣幸焉是为序
  
  康熙二十三年三月望日总督江南江西䓁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于成龙谨序


  江南通志原序
  我
  皇上以英睿天纵之姿契精一危微之㫖而稽古好学盛治右文木天禁近既夙备马班燕许之才复举博学宏词之科㧞其尤者并居秘府俾与侍从诸臣纂修㑹典明史诸书以成一代之鸿文典册且于二十有二年
  诏取各省通志克期进
  呈以备通志之采辑此诚古来采风问俗之遗徽而国家政孚化洽之实效也臣辅窃惟国之有史所以纪事而昭信自马迁创为纪传表志之例分列成书号称良史后代因之而舆图地志于是备载天下之山川星野贡赋人物典章制度之类遂为纪乘所必需今
  圣天子特涣纶音亟命搜辑宣付史馆盖有以也江南为各省之首区疆域开广形势蟠踞负山海而控楚豫襟长江而带大河其声名文物财赋物产皆甲天下以数千里内数千年间之建置沿革山川风土事物人文之属咸欲于志乎是备纎悉勿遗此其事诚重而为之也诚难幸督臣于成龙臣余国柱徐国相暨藩臬诸董率其事聘诸儒臣文士编纂考校不数月而志以成臣辅名列监修例得飏言以附简末但以不敏待罪河干频年以来拮据奔走躬亲畚锸奉职不遑当兹
  盛典未获操觚从事惟是职司河务今观于志即以水利言之江南境内如黄淮二河则自髙宝以迄萧砀如大江则自东流以至靖江延袤数千里间按图而索其中形势之曲折郡邑之牙交地名之详审与夫沿海之墩汛濒湖之港渎莫不条分缕晰了若指螺志之于水也其详如此则其他之所载称是可知此虽督抚藩臬诸董率之功与儒臣文士编摩之力然而非我
  皇上殷殷图治宵旰靡宁致使薄海内外车书浑一崇文敷徳留意千秋则又安能立成大一统之规模蔚然备美以垂不朽之盛事哉臣辅既获身与共球之际㑹且幸名依皋益之末光谨沐浴拜手而为之序
  
  康熙二十三年七月朔日总督河道提督军务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靳辅谨序








  江南通志原序
  古者诸侯之国有史以纪时事墨子所谓百国春秋是也然皆纪言纪动而已自史迁创为纪传表志之法历代因之而括地志之类即迁史志例别为专本于是人物山川典章制度纎悉靡遗焉
  皇上御极二十有二年臣国柱准礼部咨奉
  㫖催修江南通省志与督臣于成龙安徽抚臣徐国相及时趋事务求详确志成臣成龙既记其岁月乃纂修诸姓名书之简端矣臣国柱有共事编摩之役安得不一言以表
  昭代崇文之盛窃见
  国家鼎建两京之外分省一十有四而江南最为重地通志一书视各省纂述为难盖国之大计以财用为根本而江南田赋之供当天下十之三漕糈当天下十之五又益以江淮之盐荚关河之征榷是以一省当九州之半未已也 神京东北运道数千里一线长河淮泗交下黄流澎湃迁决汎滥亦时间有而
  圣朝声教逺被扶桑盘木江南所统安东以南三河以北浩瀚汪涵黏天浴日帆樯出没不可纪极上下两江旅舟商舶络绎奔凑菁华所萃风气郁发文章政绩抱瑾懐瑜之士蜚声腾实肩随踵接仕宦科名皆为诸省之冠且锺阜石头六朝遗迹建置沿革纪乘淆讹而等操数寸之管勾稽荟缀部次爬梳欲其絓漏无讥有当良史足称我
  皇上乙夜之披覧不其难乎臣国柱自备官郎署改授
  掖垣洊历卿贰旋副中台奏对
  彤扉趋蹡
  丹陛亲见我
  皇上以天纵英姿勤学好问图书典籍不离左右听覧馀间考订翻绎未尝旦夕少辍盖以
  睿智诘谋之圣性遥契危微精一之圣心推行之为政治而昭垂之为文章以上接尧舜禹汤文武道统冇非下所能蠡测管窥者故于郡国方舆亦所留意因命修一统志先之以各省通志是将以考山川厄塞历朝兴废之所由焉纪士风民俗之贞淫焉稽秸𥡥丝枲徭征之繁重坟壌之腴瘠闾阎贫富民生之疾苦焉等所为黾皇详慎宵旦不遑以底成书兾无负此盛事也往明初修一统志出自宋濂诸人皆一代名儒然纪山川则详于名胜而略于形势叙建置则但存名号而不及废兴词赋之资有馀而问于大指未备其后陈沂杨慎陈善郭子章之流号称博综究皆私家纪述非奉诏纂修故体未纯偹至若江南前代所传如南部烟花吴地广记金陵琑事之类益复细碎无当纪乘等仰奉
  纶音博收肆采详核约存虽才识寡陋闻见浅隘然而纪载辨考不敢稍忽删繁搴要类聚部居为图表以著星野舆地之形为分志以见天文礼乐车服之度为备考以悉职官选举田赋匠作之详为列𫝊以录名臣巨儒忠孝节义之大为艺文以载古今著述体尚之全为杂着以补闻见流𫝊之失统计共若干卷数千里之内数千年之间举凡隆替盛衰险易得失贞淫休戚诸大故一开卷而了若指掌鉴古可以知今观风因而设教具在是矣惟是江南省志从无定本今则合各郡志之繁杂成于三月之定限择焉不精语焉不详所谓腹俭者难为华质固者难为通此又臣国柱与督臣成龙守此战战也谨薫沐拜手稽首而附陈志事之始末有如此云是为序
  
  康熙二十三年正月望日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巡抚江宁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余国柱谨序
  江南通志原序
  粤稽禹迹之在天下也南纪居三条之一而圣人所以经理南条者曰九江孔殷曰震泽底定盖由海门达吴㑹皆其殚力注措之地江有上下治同一源意当日功参造化教被方隅文物度数之整齐土田兵农之区画必有一正俱正一定俱定者故吴头楚尾吴根越角悉隶扬州则壌既同其所率由无不同也然则应瑗所云千里不同风者岂三代以前之论乎
  兴朝徳迈九皇治超隆古而经理南条仍按禹迹之旧于海门震泽设两抚臣以镇之臣国相备员上游毖饬严疆已经七载初至则犹楚氛震邻时严斥堠凤泗瘠壌多不逢年既而
  皇威遐播四境宁谧吠犬无惊
  恩恤屡霑硗确之区均歌含哺于是登皖峰望三吴不禁欣然曰美哉郁葱佳气东南之化域而财赋之枢机也陈诗纳贾以观民风此其时矣歳癸亥适逢
  皇上俞礼部之请催取各直省通志同督臣成龙臣国柱广延宿学扬榷纪乘删繁补阙裒旧益新阅六月而江南通志告成窃念所辖者七郡三州也宜乎见闻亲切莫先于是顾金陵处吴㑹之中昔职掌承宣于钱榖出入外凡吴地造化之所钟灵方隅之所扼要暨土田兵农之位置文物度数之敷施盖居省㑹时已习知其大同矧复叨镇抚咨询阅历不啻加详今从两臣后殚力编摩铺陈典制目张纲举有脊有伦信乎海门震泽江分上下治同一原也抑尝考禹㑹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山经海志皆益稷诸人载笔以成迄西汉盛时天子登灊山封为南岳纪功颂徳作盛唐枞阳之歌二者在皖濠间皆部内事也乏通经作颂之才而与万国共球之㑹则亦已荣逾益稷其于汉臣歌盛唐者何有哉是编进
  呈得䝉
  御覧固东南之幸而尤私贺微之克逢盛典也爰沐
  浴拜手而为之序
  时
  康熙二十三年三月望日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岳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十三级徐国相谨序








  江南通志原序
  粤稽周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用以周知天下山川风土职贡官师谣俗之宜此志所由昉也逮其后郡国有图经风土有记方舆有考良为知古知今识大识小之藉大都出于学士之记载草野之𫝊述虽淹洽旧闻弗足铺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巨典洪惟我
  皇上治定功成登三咸五而尤体国经野为兢兢爰敕纂修㑹典彚为一代章程并修一统志以徴四方文献各省通志同时并辑而江南雄长诸省地亘江淮扼荆楚而接中州环瀛海而引闽越洵寰宇之要区
  国家之外府声名文物之渊薮其摭拾固不可不详考核尤不可不谨先是总督臣于成龙巡抚臣余国柱徐国相广稽慎核业已编辑成书臣柱斗于甲子仲春谬承
  宠命弭节上江莅事之初适当剞劂告竣合缮疏恭呈敬捧阅侧见疆域之分合而知绸缪之图贵豫也户口之多寡而知休养之计宜先也风化之或淳或漓而知张弛调剂之弗可缓也赋役之为盈为绌而知催科抚字之当加意也至于求故实而悉制作之由稽懿徽而深仰止之慕一编之中罔弗备焉往者司臬皖城稍习知其山川风土职贡官师谣俗之概未遑搜遗举坠比于小史外史勒为一编以彰
  圣世典章之极盛玆幸通志成日犹获厕名其间因晓
  然古今沿革之故礼乐教化之原
  国计民生之大窃兾因时补救移易风俗以毋负
  皇上简畀至意将奉斯志为绳尺而莫或遑息矣敢
  稽首飏言于简端是为序
  时
  康熙甲子孟夏吉旦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薛柱斗谨序














  江南通志序
  直省之有通志与古列国之有史同而舆地广大则倍之古者列国或百里或数十里各自为境今车书一统一省连跨数十国之旧封而江南尤属东南大省旧志修于康熙二十二年刻期告竣颇多缺略今将综府州县志及历年卷册所载详稽核考订故増新合为通志役亦重且繁也雍正七年钦奉
  世宗宪皇帝谕㫖彚萃成编上之职方备一统志之采择盖其述之往者采自史𫝊増诸后者据事直书为他年史氏之徴信故凡子史百家之书购求必备州郡志乘印册檄取必详隶上江者安徽藩司主之隶下江者江苏藩司主之督抚大吏延聘纂修鉴定董成殆六年于兹矣雍正十年督漕苏松十有三年移臬安徽适当修志之时上下两江咸得恊理其事与观厥成见二百卷之中恭纪
  诰谕宸章如读帝典大训敬述河渠
  方略如睹地平天成若
  赐复蠲租豁减浮粮以及漕运积贮诸大政纪载详备而人文之盛节烈之奇户丁之繁物产之豊虽江南山川灵秀风上清淑异于他省而实可想见我
  朝重熙累洽之休渐涵乐育之久以驯至于斯也今者伏遇我
  皇上龙飞御宇泽遍遐陬蠲免江南积年逋赋以千万计他自闗税盐课浮羡暨一隅一邑田赋杂税稍有不便于民者咸
  予豁除
  特开恩科广増解额分闱校士加意作人
  皇仁洊至有加无已若阳春布泽率土同滋而雨露之濡润南国者为倍渥焉此又亲觐其
  光而乐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烈者也
  鸿猷广被
  成宪光昭垂之简䇿猗欤休哉矧
  圣圣相𫝊殷勤南顾其加意于此一方者固大书特书不
  一书而足也
  轸念乎风俗之浮靡则
  诏谕频颁时切返淳归朴之儆也
  洞悉乎郡县之繁剧则陞析周详具见体国经野之宜也河防之整理则泛涨无虞而徐泗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俱享平成之庆也海塘之修筑则洚洞安澜而苏松常镇各䝉清晏之休也沟渠之疏浚则蓄泄咸资而千里膏腴旱涝有备武备之规画则尘氛永靖而大江南北鸡犬无惊也而硕辅名卿景从云集忠孝节烈徳化风行以及才士名流咏歌赠答鼓吹休明无不以江南为最要皆沐浴于
  仁渐义摩之久而振兴为有自也则此志之信今传后者皆备官斯土以来所目击心识而知纪载之
  不可不详也宁仅星野舆图之博考土冝物产之铺陈禨祥瑞应之胪列而谓志之为用在是哉时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仲冬月榖旦江南江安等处粮道布政使司参议王之锜谨撰











  江南通志序
  粤昔周官职方氏掌天下图籍而辨其邦国都鄙与其财用榖畜之数以周知天下之利害盖志之意肇于此迨班固作汉书著地里沟洫等志而志之名始立故后世有一统志列省有通志下而郡县亦各有志
  圣祖仁皇帝御宇之二十二年武功底定海内乂安于是
  乎有修一綂志之举
  诏天下各修通志盖将登诸
  天府用昭一王之巨典也上下两江为吴楚名区幅员广大实甲天下霸业皇图沿革不一而我
  世宗宪皇帝
  睿虑周详因革尽善江省之州陞而为府者二为直隶者五县之析而为二者十有七诸如垦荒田免浮粮指难悉数即盐荚邮传亦皆弊绝风清兹复恭逢我
  皇上绍承大綂继述前徽念江省为东南财赋重地寛恤之典优于他省当此仁风翔洽万善偹臻之㑹通志一书脱不及时修辑吾恐久而不免于挂漏矣雍正七年
  诏在廷儒臣续修一綂志直省督抚各修通志诚以通志为一綂志之权舆而不容率略也今上下两江督抚诸大臣悉经术通儒而司藩臬者又多文学之彦虽纂辑有人而讨论修饰公馀不废爰彚
  三朝之典故成此不刋之瑶编纲举目张部分类别彬彬郁郁质有其文殆将与周官汉志并垂天壤之来江省也晚未获与于斯役适逢告成之期得载一言于简末因不揣固陋而为之序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孟夏榖旦整饬江南通省驿𫝊盐法兼巡江宁道按察使司副使加二级纪录二次孔𫝊焕谨撰
  江南通志序
  乾隆元年丙辰夏四月臣斯盛
  恩任安徽布政使司事时江南通志将次成书因得与编校之役搜遗补阙督趣集事又逾半载而告成凡二百卷其间舆图田赋职官民物古今因革沿润之宜略已大备焕然维新矣伏惟江南幅员广逺安徽与江苏分阃而治其地北薄虹灵南抵黟歙西界皖口控扼千有馀里财赋差半江苏而江山厄塞形势险固实为过之自春秋吴楚之世争锺离居巢州来为今凤阳寿州庐州巢县之地降及三国六朝孙氏之濡须祖逖之谯城韦睿之合肥世称南北重镇而元明之季颍亳英霍界连楚豫长江左右独为隩区盖山川隔阂疆界纠纷居东南轇轕之㑹而钤辖阻深不尽如江苏所隶广谷大川平畴旷野弥望千里也地险民聚而富之教之又一道也我
  世祖章皇帝扫平区夏式用九围
  圣祖仁皇帝六十一年深仁厚泽沦肌浃髓
  世宗宪皇帝益加整饬析县置郡慎固封守黎庶乂安我皇上綂
  三圣而缵承之即位之初
  厪懐民瘼豁免芜湖县江夫河篷租税蠲除泗州安河两岸陞科淤地钱粮斯民鼓舞相庆久矣夫醇气渐濡太和翔洽本深而末茂质胜而文生确荦者耕桑游闻者勤动雄杰者髙明深鸷者沉潜谛观志中所载凡职官之严密疆里之周详赋役户口之轻重多寡墩防戍守之聨络环卫皪乎若星罗而棋布秩然如丝栉而髪理有动静相调之势无劳逸不均之虑有诘奸禁暴之实无糜饷冗兵之烦盖本
  国家治益求治安益求安筹疆域如戸庭运神州于掌上而幸得备藩斯地因通省全志之成列两江地势之殊详
  本朝规画之尽善逺迈前古以昭
  列圣神谟逺略用固亿万年不㧞之基匪直列掌故备史
  氏之见闻而已
  时
  乾隆元年歳次丙辰冬十月榖旦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臣晏斯盛谨撰









  江南通志序
  国有史直省郡县皆有志由来尚矣臣㑹一自移守维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恭逢
  世宗宪皇帝命儒臣修一綂志
  诏省㑹各修通志上之而台省大臣檄征郡县志以供采辑率郡之绅士编纂成书报充省局于今五载复睹通志之成叠膺
  简命历运使视鹾政治所胥隶江南例得飏言于简钦惟
  
  国家自
  世祖章皇帝定鼎中原四方和㑹
  列圣相承重熙累洽幅员孔长尤以江左人文渊薮财赋
  要区
  恩纶叠沛
  圣训频颁富之教之沦肌浃髓编纂诸臣开函恭纪煌煌御制灿若球图允惟典要次分十志例仿班书纲举目张有条不紊自舆地河渠即及食货八政所先义不容后而职司盐政为食货之一伏念两淮盐䇲自昔甲于天下国用以饶民生攸赖立纲积引法久易弛我
  朝监于前代去其烦苛权其利病
  轸恤深仁度越千古维
  皇建极载沛殊恩盐法澄清商情豫顺敬奉施行犁然志册诚欢诚忭窃有荣焉以至吏积民依文教武卫因时制宜具征文献历官兹土尝所与闻循覧是书上徴史乘下肃官常盖
  圣天子之声灵赫濯实式慿之非供掌故云尔也
  
  乾隆二年歳次丁巳春正月榖旦都察院佥都御史管理两淮盐政加七级纪录四次尹㑹一谨撰

  江南通志序
  皇上御极之元年大业日新百度具举而江南通志于时告成叨从藩臬之后例得赘言于简末窃惟江南襟带江海连跨扬徐自昔为国为郡开赤县建行台代更沿革故论形胜则旧作陪京论富饶则赋半天下声名文物出他省上逺甚承乏斯土聿有十年分藩常镇视榷维扬滨海而东大河之北间因公周历江左右之情势约略知之继署江苏藩篆䝉
  恩督理粮储册籍戸口之繁府库仓储之裕遂得暸然在目壬子秋闱以监试备员今兹躬逢
  恩科复充提调备见士类之振兴文风之丕茂愈信人材炳蔚于斯为盛夫山川壮丽形势之雄也财赋繁兴地利之广也人文蔚起运㑹之所钟也而培养调燮转移变化以増其盛而美其偹则非仰赖
  神圣之经纶弗能为功也我
  世祖章皇帝以仁厚开基滋培元气
  圣祖仁皇帝休养生息六十馀年
  省方所历六幸江苏所以保乂南邦者固已民登衽席士
  庆遭逢而
  世宗宪皇帝子惠元元财赋重地弥切勤求递减逋赋豁免浮粮且升举孝秀自乡㑹及童子试额无不
  特沛殊恩兹伏遇我
  皇上
  文武圣神之资
  仁义中正之学绍承
  圣祖
  世宗之所已行所欲行者而
  诰戒诞布之海内莫不欣欣仰化而江南臣庶霑被尤
  
  厚泽深仁良法善教大书特书其足为志乘光者何可胜数于兹志之成窃为江南之士民幸而更
  以见四海同风中外宁谧直省通志之成类复如斯由是彚为一綂志以垂之不朽诚千百年来未睹之
  盛典也已是用不揣谫陋识之末简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仲秋榖旦江南安徽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加四级纪录五次刘柏谨撰








  江南通志序
  粤稽周礼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以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邦国之志小史掌之四方之志外史掌之班固汉书作十志次八曰地理志之所由来旧矣我
  国家诞膺
  天命綂一区宇东渐西被暨乎𦍤南声教所敷逺逾海表幅员之广伊古所未冇江南夙号名都北连齐豫南接楚越航海则通楫瓯闽汛江则溯流章贡襟带河淮振纳泽薮实为东南要区提封数千里财赋甲于天下其间山川之包络郡邑之罗布城郭之经纬户口之繁人文之盛以及物产民风之各因其地建置沿革之数易其规职方所掌舆图所纪畿辅而外他省固莫与埒也
  圣祖仁皇帝六十馀年涵濡渐渍
  翠华屡幸渥泽频加
  世宗宪皇帝轸念河防不惜百万帑金以为万世永赖广修水利特减浮粮造士育才振兴学校其加惠于江南者备至我
  皇上绍缵不基孝隆继述蠲逋免税江南之被泽尤深复念人文繁盛分江取士加増解额读书士子莫不鼓舞振兴仰承
  盛典于雍政七年冬奉
  命视学江苏重荷
  皇上天恩再留兹任八年之间𬨎轩所至每延接诸生
  奉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纶音宣布
  徳化俾争自濯磨敦行力学以共奋于文明之世而闾
  阎黎庶蒸蒸然被
  祖宗之休养沐
  圣主之生成民物滋丰风俗淳厚熙恬和乐以安享太平之福者既饫闻而习见之况又隶籍皖桐世承
  恩泽睹勲华之继治庆桑梓之䝉庥兹当江南通志告成督抚诸既慎择纂修复详加裁定胪为十志犁然备举以生长之邦又为奉使之地滥叨采风之仕适值是书之成于此尤窃有厚幸焉谨拜手稽首而序于简端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仲冬月榖旦礼部左侍郎提督江苏等处学政张廷璐谨撰







  江南通志序
  世宗宪皇帝御极之七年
  敕下督抚诸臣各修省志上之史馆以备采择江南总督臣继善巡抚臣国栋臣元章钦遵于九年冬十月征集在籍儒臣之博洽工文通达治体者开局于江宁蒐讨排纂草創未定督臣廷珍臣其倬臣世臣臣国玺臣本继之臣𢎞恩与抚臣纮臣琮臣国麟复继之考订増损惟慎惟详迄今始克成书缮
  表恭
  进盖自经始以来六易寒暑矣直省各志皆已次第进
  呈而江南独居其后江南为东南大省掌故事实浩如烟海纂集综核未敢猝成尝举其概而论之舆地则五省犬牙相错经六代侨置纷更千馀年沿革分合綦繁我
  国家升析郡县规制尤为尽善必此疆彼域广袤详明然后山水闗津城池都邑区别隶辖各有攸归而宫室坛壝梵刹仙宫往迹新观暸如螺指此其形胜之宜祥者也河渠则大海环其东河淮绕其北长河具区萦涵境内而运河蜿蜒自南而北为四省漕艘要津上闗
  国政下利民生此其原委之宜详者也食货则田赋当天下六之一闗税当天下十之七盐课当天下五之三生聚之繁物产之富甲于海内而积贮蠲恤诸大政制既详于历代
  恩尤渥于
  天朝使采摭有未当奚以资于治理哉至于陶淑以礼乐捍卫以兵戎设官分职以临莅之分营列汛以镇抚之既育之于庠序爰㧞之以选举周秦而后经制始繁六朝以来更张为甚由唐宗而元明武功文徳夏造商因至
  昭代而规模宏逺条理细密政使慎重出之犹惧弗备矧夫泰伯之至徳言子之文学季札之节概流风馀韵兴起百世风㑹日开山川锺毓而江左人物遂为天下先虽前后殊揆隐见异辙然立徳立言立功以厚人伦禆治化厉风俗其致一也若匹夫贩妇弱女黄童其贞孝节烈亦皆铮铮佼佼可以廉顽而立懦稽之往牒采之近今遗滥兼讥是非易舛尤不可不详且慎也旧志創于康熙癸亥刻期告竣遂多阙漏
  圣祖仁皇帝六十馀年中厚徳深仁如天如地所以轸恤
  江南民力者至优极渥
  世宗宪皇帝整饬纲纪通变宜民惟富惟教江南尤荷格
  
  殊恩是皆旧志所未及载而今当裒而益之期观美备垂
  于无穷者也至我
  皇上即位以来
  惠顾东南
  恩施稠叠诸凡振兴礼教广揽英才减赋蠲租拯灾恤
  患均邀
  旷典非他省所可絜比志书之成虽后而沐浴
  徳化歌咏太平详之纪载者独先光昭简册照耀方隅不尤隆哉臣何人斯幸董斯役折衷商㩁不惮再三文已属而复删稿将成而更易分门别类按部就班叅稽考正期无讹盭然后缮校成帙付之剞劂夫作志之难与史略同彼或瘅而或彰此去诬而征实彚订之详称述之当鲜学与识莫能擅长也乃若立言有体落笔成章则又非才莫与兹志之成敢云三长之有归庶几言质而事核其于
  盛朝政教之详明制度之美备风俗之醇厚贤才之众多堂哉皇哉彪炳宇宙轶后而超前者罔不披卷洞然而宣猷布化奔走后先思因乎土俗民情而善厥敷施勉树功绩者亦皆可一覧而得其概也时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冬十月榖旦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江南江西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操江加二级纪录十次赵𢎞恩谨撰











  江南通志序
  志之所载皆为治之资也凡封域山川徭赋人才吏治食货兵卫之属罔不胪列以备稽考故省之需志甚重江南为古扬州地土沃人殷财赋甲海内英才蔚起文章政事之盛彬彬郁郁复为天下先南连浙闽北接兖豫西溯江汉上游而东讫于海幅员之广形势之要亦中原鲜与俪舟车商贾之辏集鱼盐米榖之充实锦文织绮瑶琨筱簜之繁富几为宇内称首皆非志无以备载之则江南之有志较他省为尤重雍正七年
  世宗宪皇帝
  诏天下重修通志录上史馆今乾隆元年江南通志告成
  自松江提督䝉
  恩擢用漕运总督例得偕督抚诸臣飏言于简端伏思
  
  朝徳洋恩普穷髪之地无不沾濡而江南士民之被泽
  尤为至深且渥恭惟
  圣祖仁皇帝巡视江淮指授方略导流建闸易昏垫为安
  澜复全省钱粮
  湛恩汪濊普被无穷
  世宗宪皇帝豁免苏松浮粮数十万两以纾民力开浚河
  道兴水利以益农功
  特发帑金百万筑髙堰浚三渠为淮扬保障利及万世暨
  
  皇上继綂承乾
  恩免雍正十二年以前民欠丁漕银米至数千万两轻减苏松各府耗羡豁除历来相沿杂赋及田亩应出公捐银钱増广上下江解额数十名振兴文教懐保黎民为亘古所罕有是江南之饮和食徳寔有沦肌洽髓非他省所得同日而语者矣今当通志诠次成编则文武臣工之官斯土者当敬体
  列圣眷注南省之殷仰承
  皇上恩施南省之博非徒于志供流覧已也必将因所载为治之具以求尽乎致治之功城池何以修浚足资捍御水利何以疏通足备旱涝兵防何以简阅蒐讨使戎行悉成劲旅田赋何以轻徭役辟芜莱使享阜足而乐输将学校为人文萃集之地何以鼓舞振作崇实行而黜浮华风俗为人心世道所闗何以儆游惰去浇漓一归于荡平正直忠臣孝子悌弟节妇均两间正气所钟何以阐幽光发潜徳扶人纪而植纲常他如天文之分野地利之险夷桥梁驿路之经由仓库官廨之建置设官分职乡举里选之沿革凡志之所有者无不融贯于胸中即以载之方册者见之设施庶足仰副
  列祖神宗教养涵育之深仁黼黻
  圣治而鼓吹休明岂不于志有重赖乎哉职司七省漕运驻节淮安于江南最为切近因得𢋫
  重熙累洽之盛寓循名责实之思与大小诸交相砥砺云尔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仲冬榖旦总督淮扬等处地方提督漕运海防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补熙谨撰










  江南通志序
  周礼小史掌邦国之志外史掌四方之志职方氏掌天下之图邍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邱陵坟衍原隰之名盖王者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必使薄海之大按图考籍了如指掌而周知其故斯有以辨土性而物土之宜因俗尚以施八政七教而不易其俗且山川厄塞险阻周防详悉委折设险守国之道亦得所依据以为固唐宋以来图经郡志实本此意所系綦重矣哉而抑有进焉者古今贤喆前史不能偹载邑乘家牒故老相传若襄阳耆旧传零陵先贤传亦足以补国史之阙遗而兴起斯人敦行砥节之思是其权尤与史官埒我
  国家重熙累洽
  圣圣相继徳洋恩溥遍于寰区幅员之广超轶前古雍正
  七年
  诏各省督抚修通志江南实九州之上腴神皋奥区甲于天下是时封疆大史咸敬谨不怠以奉
  圣天子之徳意开置馆舎礼聘耆硕厚其廪饩严其课程荟萃史集暨诸志乘广搜博采剔抉幽隐逾数年而成书上叶星躔下稽历代建置形势风俗户口田赋山川闗隘水利津梁邮传祠宇陵墓以逮名宦人物列女仙释之魁奇特出物产之利用厚生碑版载籍艺文炳著靡弗考核精审纪述详明𫌨缕贯丳以备
  乙夜之覧乾隆元年书成将献诸
  臣江典学是邦获附名简末以揄扬盛美盖于星躔建置见宪天稽古之道焉于形势风俗见化俗宜民之方焉于戸口田赋见休养生息之隆焉于山川闗隘水利津梁邮𫝊见体国经野之规焉于祠宇陵墓见崇徳尚功之意焉于名宦人物列女仙释见微显阐幽之㫖焉于物产见对时育物之功焉于艺文见黼黻休明之盛焉周官所载具见是
  书爰敢拜手稽首而为之序
  时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冬十月榖旦提督安徽等处学政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加一级郑江谨撰











  江南通志序
  国家久道化成车书一綂声教讫于四海笃祐基于万年
  世宗宪皇帝诏直省修通志以昭道一风同甚盛典也昔大禹奠髙山大川爰作禹贡画天下为九州其间山水田赋贡篚以次逓及而江南一省綂辖扬徐独居九州之二土宇辽阔财赋殷繁控江海之要区萃人文之渊薮则修志于江省所闗尤巨臣斌织造江苏旬宣吴㑹典榷视鹾忝司水土历任江南故通志之修自遍纂以迄开雕皆幸得与闻其概钦惟我
  朝底定中原
  圣圣相承重熙累洽治嫓唐虞念江南重地富之教之培
  育尤深
  恩纶
  宝训贲若球图我
  皇上善继善述
  大泽频颁修志诸臣纂辑
  天章开函恭纪仿古尚书先典于谟允符体要次胪十志
  例凖史裁而臣斌所尝莅官恭承
  徳化若赋役则六府孔修闾阎藏富若闗梁则庶士交正物产丰盈若盐法则底慎财赋国用滋殖若水利则河淮既道川浍攸同凡此或师前事或相今宜详列志中非供掌故已也至若皈章之日启沿革之惟时揆文奋武之加隆育材官人之尽制惟兹大省尤厪
  宸衷罔不分门别类纲举目张而禹贡所载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徐二州山水田赋贡篚皆可考而知焉臣斌职任宣防欣逢
  清晏思曩时之官守历在目前睹文宪之章明弥勤夙夜故于志之成也敬书诸简以当飏言
  
  乾隆二年歳次丁巳春正月榖旦总督江南河道提督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一级纪录一次髙斌谨撰













  江南通志序
  粤稽江南之地于禹贡职方为扬州之域而半入于徐其在古也厥土涂泥厥田下下自汉以后财赋渐广几为九州之上腴矣其土俗民风在周以前号曰勾吴迄春秋之世始通上国见于经传者犹讥其朴陋而自孙吴开业至于东晋江表益号名胜人文蔚起历六朝唐宋元明以逮
  本朝贤才辈出事业文章甲于海内又自大河南徙㑹淮泗以入海元明定鼎燕京楚越漕艘皆由江淮以入于河故江南为襟带河海聨绾南北之要地而其山川土田城郭戸口物产民风载在方舆者视诸省恒倍之雍正三年
  世宗宪皇帝以一綂志历久未成慎简重臣敦率就功七
  
  诏各省重修通志录上史馆乾隆元年由总督漕运蒙皇上恩命署理江苏巡抚印务㑹江南通志告成例宜飏言简端窃意江南志书开局金陵招延名俊鸠工庀材皆督臣为之董其成而自承乏畿辅始领营田继管河道皆在北地泊总漕政驻节淮阴始得循河而南按视工筑差别坚瑕时则登髙望逺相度地势及署江苏抚篆乃按临吴㑹得悉其版籍之繁庶文物之华缛风气之韶美以至徴调漕挽盐䇲闗榷市集估舶无一不极天下之盛实为东南之名都巨薮楚越瓯闽皆无以尚之间尝概覧江南之全境大河在北区分形势大海在东吐纳潮汐而大江之委控引上下具区之浸资藉蓄泄号为泽国讵不信然我
  圣视仁皇帝深仁煦妪六十馀年屡次
  南巡指授治河方略江海防汛之宜采风㧞茹登之艺苑
  所以
  惠兹南国者恩至渥也逮
  世宗宪皇帝勤求民隐轸恤有加平成之功洵足参赞天地而又减历代之浮粮赈连年之饥馑修治川梁广开水利増博士弟子员广乡试解额盖江南之被泽独深云我
  皇上龙飞御宇百度维新悉蠲直省逋赋而江南为尤多察孝秀举鸿博加科广额又以两江人文特盛自元年
  恩科为始分榜取士上江居其四下江居其六他凡所以休养生息鼓舞作兴之者靡所不至臣谬膺巡抚之职适当繁剧之邦敢不仰体
  圣心兢兢以养欲给求移风易俗为务因序通志而备
  宣之俾南国士民知幸生
  重熙累洽之世敬承教泽士勤正学农服先畴商贾百工各安其䝉务黜浮华以滋根本砥忠孝而奋功名亲民之吏拊循训饬布昭
  徳化惇大成裕蒸蒸日隆使阅志书者咸谓江南重地不独山川瑰丽城郭崇闳衣冠俊伟田赋物产为天下最而礼教风俗节义文章之盛亦实足当各省之弁冕也岂不休哉至于纂修是书妙选僚佐旁搜博证由经始以迄竣事则督臣之序具详焉无庸复赘也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冬十月榖旦巡抚江宁苏松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加二级顾琮谨撰








  江南通志序
  今上龙飞之元年丙辰江南通志书成凡二百卷距开局时为雍正之辛亥首尾凡六年矣而臣恕承乏江安粮运实与终始其事庸敢稽手以纪其成曰志书之设非徒以矜淹博备见闻而已将以考生民之利病究政事之得失国家因事更张随时变通之道于是乎在不可不察也我
  国家定鼎燕京歳漕东南四百万石以实
  天庾而江南实居其半自备员以来间歳一押运过临熟悉其利弊知漕运之制斟酌尽善未有如
  今日者也何则眀初例用民运与军对船交兑末年佥解白粮至京大戸每至破产前人盖尝言之
  国朝于行月粮外定为五米五银之制俾民交兑与官官自雇船起运一切赴通交纳及遇浅过溜盘剥牵挽之费悉运丁支办而民自交纳后晏然无复事事法至便
  恩至厚顾欲恤民必先恤丁倘运丁困苦不支漕法迟滞废壊于此而更求变通则民运有不可知者矣每见州县官以恤民为事动致刻削运丁而武弁亦疾视吾民官弁各分左右袒而军与民遂成隔膜之势不知民运之苦运丁当之则所以恤运丁者义当与民等视故欲戢其咆哮之势须先资其衣食之谋欲禁骚扰之害须先轸其道途之苦我
  世宗宪皇帝洞察幽隐无微不烛所以优恤运丁者恩意备至于旧例携带土宜六十石之外加増至一百石而江淮兴武二卫豁免应追钻夫底料银十万八千有奇以后仍给付又令起运白粮殷实丁掣运五年更替务使稍有赢馀踊跃从事舳舻安行市肆不惊巩
  神仓于不匮垂乐利于可久盖恤丁即所以恤民而奉职于兹六年之久得免旷废迟滞之咎实禀
  成谟以幸免于罪戾敬因志书之成而详述
  本朝漕制之善超轶前代有如此云
  
  乾隆元年歳次丙辰仲夏月榖旦江南江安等处粮道按察使司副使王恕谨撰












  江南通志序
  皇上以圣神文武缵承大綂
  临御之初声教诞敷湛恩汪濊六服内外罔不渐被暨讫尤
  念江南为财赋重地加意拊循蠲免积逋减除耗羡罢落地之税寛征输之期射阳湖濵垦复之田涸溢靡常概与除额开浚运河缮完堤岸纎悉出度支正供无累商民所以惠缓南服者徳至优且渥也而江南重修通志一书于时适成江南在唐虞时为扬州之域其分野则上应乎牛女星纪其疆域则旁接乎齐鲁楚越中州豫章其地襟江帯河土风清嘉山水衍秀盖自泰伯以礼教开基言游以文学播化嗣后人文之盛甲于天下匪独金锡竹箭擅名东南而已顾尝考之禹贡厥田下下厥赋下上上错而后世财赋大半仰给一隅韩昌黎有言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盖自唐代已然宋元胜国因事倍増论者每有积重难返之叹而不知发政施仁困极获苏固有待于
  兴朝神圣之继起也谨按前志作于康熙癸丑距今六十馀载其中山川形势疆宇厄塞非必有殊旧观独念此六十馀载中恭遇
  圣祖仁皇帝厚泽深仁有加无已以河工未就自甲子至
  戊子屡勤
  南巡之驾指示方略永庆安澜
  省方所至膏泽随之蠲租发赈江左殆无虚歳
  世宗宪皇帝继志述事允执厥中免苏松四十五万之浮粮除前明二百馀年之弊政黄童白叟击壤歌衢时降
  徳音访求民隐山陬海澨之遥不啻家至而人见之凡此皆前志所未逮而载笔者所当大书特书者也他如郡县之増改以十计秩祀之修举以百计版籍登矣而赋惟其旧山泽广矣而利与民同选举徴辟立贤无方内外戌防星罗棋置筑濒海土石二塘浚入海娄淞诸水
  特命卿寺发帑兴建费甚巨而利则溥神化变通之道因时措置之宜盖不可以数计矣不有纪载将何以导扬
  盛美而昭示来兹则此通志一书岂徒备南省之掌故实乃徴文考献以仰佐方舆一统之参稽者也承乏江藩甫及一载前此开局编摩未获预闻末议特以工成剞劂循例得飏言于末简有荣施焉夫藩司一职固㑹计之所从出也司㑹计则言㑹计盖未尝不深幸兹土之民获生此轻徭薄赋之时为三代而后所不可多得也今试观志中所载戸口蕃息赋役均平人民康阜乐业疆隅封守申画巩固有非唐宋以下所得而及者斯岂一朝一夕之故哉遭逢
  盛世
  圣天子重熙累洽建极于上开府重臣宣徳达情敷政于外穆明交赞时和年丰故虽谫陋如臣亦得恪遵成宪竭蹷驽钝以图报称
  恩遇于万一又讵非吏兹土者之厚幸欤继自今上诸
  册府播诸通邑大都莅仕者以宦绩为必可师力学者以贤逹为必可法兵农钱榖之事皆有所据以为章程则是书诚考镜得失之林也奚必读九邱八索始称瑰宝乎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秋八月榖旦江南江苏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张渠谨撰




  江南通志序
  国家重熙累洽徳育仁涵休养生息百年之久海内乂安民人乐业彬彬乎礼让相先道徳一而风俗同也雍正七年
  世宗宪皇帝敕谕直省重修通志上之史馆将以彚纂成编大一统之宏谟昭承平之盛事迄今六阅寒燠为我
  皇上御极之元年而江南通志于是乎告成盖志书之作所以彰往察来镜制度之得失人材之盛衰风俗之污隆运㑹之升降固非徒侈称疆域之广戸口之繁已也江南东环沧海西茹长江北倚河淮南俯震泽其名山奥区奇峰秀𪩘往往而是灵异所钟硕徳殊材出而黼黻王猷羽翼至道垂三不朽于天壤间者不可胜数即下而贩夫匹妇弱女幼童咸禀秀于湖山而孝弟节烈之概其动也天是其甲于天下者岂仅财赋繁丰物产滋植而充庭之贡累累若若升玉阶而入金门哉若夫建学明伦设官取士之制城郭宫室置邮营汛之规与夫江河淮海之防赋役仓储之法铸山煮海充
  天庾而实
  神仓之模画监于成宪因地制宜变通趋时者一一仰烦
  睿虑上禀
  庙谟煌煌乎一代之章程迈先而轶后而
  累朝以来徳隆恩溥至优且渥又惟江南霑被为独多且数也盖此邦遭逢之幸为诸省所不得而絜衡者有由来也
  圣祖仁皇帝省方问俗六幸江南
  銮旗所指山川草木顿改六代之旧观
  膏雨所濡土俗民情咸沐一时之雅化而且
  天文炳耀星纪増辉
  宸翰淋漓斗牛焕采猗欤盛哉诚旷代之休风也世宗升府州析县邑则体国经野之制隆筑海塘浚水道则𤱶亩灌溉之利滋豁免四府浮粮递贷通省额赋
  恩施不倦蠲赈时行斯又大江南北白叟黄童欢呼祝颂
  于无既者矣兹恭逢我
  圣天子学本醇儒治隆古帝移风易俗则轸念吴㑹之奢靡修河浚渠则概免里闾之科派自历年逋赋苏松耗羡漕项芦课学租落地税等及河难淤地之征江夫河篷之费长江鱼租场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灶折价钱粮悉蠲悉除无少靳惜又因江南人才众多文风鼎盛
  特命上下两江分闱乡试广増解额加意作人诰谕频颁
  恩波叠沛是际今运㑹方隆亦惟此方人士倍厪渊衷之眷顾也抑何幸哉抑何幸哉叨任监司观风
  所至熙熙皥皥既欣逢我
  朝徳化之成伏读志书秩秩班班乂快睹一方纪载之盛既部分而类居亦详稽而博考于以备史氏之采择増舆地之奇涵垂之万祀久而不刋殆非太平寰宇元丰九域诸书可得而嫓美者已用敢敬述见闻以当拜飏之万一云尔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孟秋月榖旦江南分巡凤庐颍道按察使司副使范璨谨撰









  江南通志序
  江南纂修通志告竣计二百卷视旧志七十七卷几再倍焉其为志分括十门若舆地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此与旧志同者也若十门之前恭纪
  诏谕于卷首添河渠志于次二并杂类志于末以足十门之数此与旧志未同者也而两志之卷帙繁简详略相去悬殊先是署两江总督臣继善臣廷珍总督臣其倬臣𢎞恩署江苏巡抚臣国栋臣世臣臣国玺臣琮安徽巡抚臣元章臣本臣纮经始综理卜延纂修叠加审慎臣国麟钦承
  简命调抚上江从诸臣后兼董厥成获睹全志乃知非旧志之略而此志之详也亦非此志之失繁而旧志之能简也我
  国家膺
  天祐命
  圣圣继承仁育义正事事上超前古若夫屡蠲叠赈江南
  霑被尤厚盖自修志后五十馀年
  圣祖临御之久恩泽及人之深
  世宗缵绪之隆敬勤为民之大不惜数百万金钱以固河海之堤防预截数百万漕米以裕州县之积贮岁减四十五万浮粮以纾苏松之民力学宫书院时沛
  特恩孝友鸿博之士得以升积学励行之才有所养以致风俗归淳厚云物呈嘉祥江南士庶之歌颂咸谓放勲重华之再见也兹盖伏遇我
  皇上
  聪明天亶
  睿孝性成四海之大兆民之众诵
  皇谟而知圣学之贯彻于唐虞洙泗接
  恩诏而知圣诰之兼美于文武成康正人心厚风俗蠲逋宥罪使民荷安全吏无挂误财赋重地视他省
  有加焉凡兹
  重熙累洽之徴应实心实政之措施固屈宋班扬铺张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厉所不能尽咏歌纪载所不取遗而况山川土田人文之美江南独擅可勿缕述以备一统志之采择哉其为繁而不能简详而不容略固其宜矣惟是直省奉
  命纂修以来臣国麟在八闽时举行而未观成今来江南适值将竣之㑹并预鉴裁之末窃自欣幸爰用表其所以视旧志繁而详者为之序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冬十月榖旦巡抚安徽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纪录十八次赵国麟谨撰



  江南通志序
  夫志即史也自班孟坚易龙门八书为十志后之人谓修史之难无过于志而以为修志难修江南志尤难修江南五十馀年未修之志则难之乂难何则谨溯前志创自康熙五十有二年由癸亥以迄于今
  列圣心传若合符节无日不以理财用人寛若爱民为急务故建中立极涵育薫陶子惠元元有加无已虽六合内外无一非被泽之地被泽之人而大江南北地广人稠生聚几百年供赋甲天下其或旱涝之不时利弊有未尽在
  九重注念尤切民依故数十年来江南之霑
  恩戴
  徳视他省独多而臣江南人知之更悉今试就大概者
  论之増祀典以崇
  先圣建书院而教人才两江数千里豆笾廪饩无一不周则学校之难志也干旌下及夫衡茅鸿博遍罗之朝野开科广额光照南天则选举科第之难志也修河堰谨海防岁为民计不惜金钱而江南无水患则河渠水利之难志也浮粮之供额皆蠲十载之积逋全豁阜财
  明诏无岁不颁而江南无困民则田赋税课之难志地他如良臣之骨梗循吏之端方孝友闻人义行节烈跄跄济济正正堂堂何莫非
  朝之风化攸闗教育所致茍非折简者有伦有则不蔓不支何从协十六郡之舆论而示大公摭六十年之掌故而昭法守哉故曰修之者难也尔乃
  勲华继序委任皋䕫遴聘博物诸君子分例校雠掇拾近闻叅稽兴故务以史才抒史笔事事有徴言言可信是以大纲具举节目全张觉城郭封疆依然如旧而山川风土靡不改观有不敛手钦服黙识神怡以颂大章大典之无遗憾者哉是志告竣欣睹成书恭逢盛事仰巍巍之
  圣徳亲皥皥之淳风砥名励行固足以取镜于文献而以江南人读江南志桑梓之地父母之乡日习夫所见所闻更不胜绻恋徘徊而恭敬捧持之莫释也已爰顿首拜言附诸简末并以见向所为难者正不难也
  
  乾隆元年岁次丙辰孟冬月榖旦江南苏松常镇太督理粮储兼巡视漕河副使道姚孔鈵谨撰






  江南通志凡例
  一志与史相表里兹志仿史例列十志一舆地二河渠三食货四学校五武备六职官七选举八人物九艺文十杂志每志中依门分类以便省覧而十志之前各撮其大指为小序云
  一江南旧志
  上谕
  御制诗文并列艺文撰次非体今编年系月恭纪首卷其
  详见本事中者纪
  恩遇重兴建也
  一天文分野旧说纠纷率多异同今约叙数言于图说之首而地之形胜亦及焉
  一沿革一遵 皇舆表近年升府州分县亦详系之故山川疆域城池之属较旧加备山川则先府后县以方向道里次第之疆域则四隅八至以山水市镇标识之
  一宫室官署祠庙寺观等类丽于地者皆入舆地志中惟
  文庙学宫书院试院
  盛治攸闗则别为学校志
  一古迹非仅供博覧实为论世考地之资古都邑外如废郡县旧治所在即名存实亡者皆系焉至先民里居别墅遗迹流风馀韵亦并有禆于搜访故详著之
  一江南古称泽国河淮大江由之入海运河自南而北蜿蜒其中各次第之较旧志加详
  一东南水利苏松常镇四府脉络流通而太湖为之吐纳故合叙之他府州则分纪之
  一江南财赋重地
  国家治平之久休养生息戸口日増给复蠲租超迈前代爰于田赋户口徭役蠲赈纪载惟详而漕运盐法钱法诸大政与夫税课之佐邦计物产之为民利者概附入焉
  一旧志兵制祗列官名古今守御之要概未之及今逺稽史册近据 㑹典及全省见行规制犁然粲列若江防海防则各按南北险要备序次之而驿𫝊船政附焉
  一旧志职官载自督抚以下至郡守而止今州守县令皆登焉无论贤否概存姓名其名宦则古今之著有治绩而崇祀之以风励后人者也即列职官志中
  一选举祗列姓名邑里其有称者已入人物志一旧志前代乡举多阙略今本南国贤书及各郡县志胪列綦详
  一旧志凡例谓宦绩武功忠节儒林应分标名目其说良是今于人物志中分十二类名贤居首具人少矣故以世次至于名臣硕徳部别区分而编长一艺亦悉论著之不遗
  一人物本之旧志各郡县志及印册其志乘所未载印册所未详者姑阙之以俟増补
  一郡邑名号历代不同不得㮣以今之地名系古人也若实系本省而失载或迥非本省而误入或各郡各邑彼此错互者今皆详考前史以正之
  一列女为人物志之一旧例统载节妇今仿刘向列女𫝊例分为五类
  一艺文志例起班固汉书备载书名卷帙及著作姓氏历代史书及三通艺文经籍考略率循此体后来志书博采诗文既非体例亦不精详今遵史例分经史子集四体彚之若有关地方利弊及考订古今兴废者则附入各门至题咏之作概阙而不录
  一九志外有无所附丽可资考证者则为杂类志括之名言轶行为纪闻地方经历大事为摭史纪事五行变异为禨祥各门纪载之传闻互异者为辨讹















  ︵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   赵𢎞恩谨
  题为钦奉
  上谕纂修省志成稿谨奉
  表上
  进者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
  帝徳覃敷颂同风于八表
  皇图式廓庆寜宇于万年
  焕日月之照临普光华而晖増星纪
  协河海之清晏大恩膏而泽洽江邦维兹经野之良规用善容民之大道是资图志永著藩垣敬辑成编仰祈
  睿鉴窃惟斗牛分野旁连娄火之躔淮海惟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北带豫徐之域敷筱簜而包橘柚稽则壤于夏书川三江而浸五湖考职方于周礼经文攸叙为九州第五州而九州第一州史册所书曰江南东西道曰淮
  南东西道水泉通利有流压郑白之渠田赋上腴再熟美琅邪之稻粤若句吴开国秉至徳以垂风缅维洙泗传人悟圣功为有本良相之先忧后乐崛兴于胥台甫里之间大儒之诚意正心实生于龙尾梅源之麓盖江山清淑锺孕物华教泽渊源绍衣文献惟是唐虞五服尚逺于侯甸绥要厥后晋宋六朝或流于风云月露皈章土宇㢲隅之景气弥芳叠见珍符
  泰运之方舆独盛钦惟我
  皇上
  道贯三才
  恩周六合
  建厥中而咸遵道路若华戴胜之区梯航修贡统无外而壹禀车书乌弋黄支之国版籍称臣矧居江国之首藩尤渥
  天心之仁爱示以俭示以礼念此民风一民寒一民饥引为己责重蠲叠贷愈轸束作之勤劬十雨五风尚念西成之丰歉障紫澜而回浊浪堤防倍厪
  宸衷决渠雨而举⿰钅𦥛 -- 锸云疏浚无烦民力垂竿牵网江上
  下共沐
  恩波煮海煎鹾淮南北群霑
  化雨惠风吹绛帐轺车驷马庆三鳣暖日丽寒毡西序
  东胶歌五緎但期贤良孝秀同升
  玉陛之前何烦桐磬瑶琨争列
  金门之内开
  恩科以广揽建试院以分闱千人俊而万人英咸归罗网吴之头而楚之尾均荷甄陶凡此懿典鸿谟曷既休光美实在恺悌旁流之内霑浩荡以靡涯际纯熙累洽之馀蔚文明而有象兹当通志告成之日欣值
  龙飞御宇之初彤管苍毫莫罄
  钦明之雅化金题玉躞都涵
  雨露之新恩聿自辛亥之冬载始编摩之役岁月屡易剞劂方新文异三都类左思之迟钝才踈七歩谢子建之从容核实副名恐遗讥于阙滥发凡起例爰预定其规程礼聘英才群相排纂等互加仇检参酌见闻于是恭录
  天章炳昭
  国宪然后地理与人伦殽列文章与政事相宣𭬚括十门缕分各类权舆经𫝊或委或原渉猎史家职详职要敢云考摭咸当谨已次第成书刘道规先贤之𫝊祗及徐州范致能辨证之篇独言吴郡思挂一而漏万寜辞铅椠之劳快稽古而验今倍感遭逢之幸伏愿
  益调玉烛
  常固金瓯
  配资生资始之元寒暖刚柔旁孚交鬯
  徴时雨时旸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之序寄象鞮译蹈徳咏仁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岂但地泉流醴东南一尉西北一𠉀长将天柱为标有截神州合八埏而永奠无疆景祚与两大而长新等无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
  表随
  进以
  








  江南通志纂修职名
  总裁
  尹继吾
  兵部尚书署理江南江西总督印务魏廷珍
  髙其倬
  赵𢎞恩
  署理江苏巡抚印务刑部右侍郎纪录二次王国栋署理江苏巡抚印务通政使司右通政加二级纪录二次乔世臣署理江苏巡抚印务今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加一级孙国玺
  顾琮
  程元章
  徐本
  王纮
  圑
  协栽
  性桂
  补 熙
  嵇曾筠
  白锺山
  髙 斌
  南河副总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加二级纪录二次刘永澄提督江苏等处学政礼部左侍郎加一级张廷璐
  王兰生
  姚三辰
  郑 江
  尹会一
  提调
  江南江苏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刘藩长江南江苏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张 渠署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陈𢎞谋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冯景夏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李 兰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晏斯盛
  监理
  江南江苏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刁承祖江南江苏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徐士林江南江苏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郭朝鼎江南安徽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孙 诏江南安徽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刘吴龙江南安徽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刘 柏
  协理
  江南粮道按察使司副使王 恕
  江安粮道布政使司参议王之锜
  苏松粮道按察使司副使甘汝来
  苏松粮道按察使司副使姚孔鈵
  整饬通省驿盐兼巡江寜道按察使司副使包 括整饬通省驿盐兼巡江寜道按察使司副使孔𫝊焕苏松兵偹道按察使司副使王澄慧
  苏松兵备道 布政 使司 参 议崔 琳常 镇道 按 察使 司副 使 翁 藻太通 兵备道 按察 使司副使 张鸣钧太通兵备道 布 政使 司参议 礼 山河 库道 按 察使 司 副 使张师载安 徽道 按察 使 司 副 使 梁需杞庐凤 道 按 察使 司佥 事  何宗韩庐鳯 道 按 察使 司副 使  李如兰庐鳯 颍道 按 察使司副 使  范 璨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道按 察 使司 佥 事  夏建徳淮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 道按 察使 司 佥 事  未定元淮徐 道 按察 使司 副 使  吕维炳署分巡两淮盐务道按察使司佥事  曽𢎞绪署分巡两淮盐务道按察使司佥事  髙士钥两淮盐务 道按察使 司副 使  徐大枚两淮都转盐运 使司盐 运 使  范廷谋两淮 都转盐运使 司盐 运使李根云
  采辑
  江  寜  府  知  府 张㠋年苏  州  府  知  府 白 嵘松  江  府  知  府 江徳馨常  州  府  知  府  徐宗奭镇  江  府  知  府  黄鹤鸣淮  安  府  知  府  杨应瑶扬  州  府  知  府 髙士钥徐  州  府  知  府 曽𢎞绪安  庆  府  知  府 郭朝端徽  州  府  知  府 杨云服寜国 府同 知署 知 府 事祝 宣池  州  府  知  府 李 暲太  平  府  知  府 熊同仁庐  州  府  知  府 髙 越署 凤  阳 府 试 用  知   府   魏化麟
  颍    州    府    知   府 孙光祀
  太    仓    州    知   州 江之炜
  海      州     知     州 郑  谦
  通     州      知     州 张  桐
  滁      州     知     州 杨大勲
  署    和    州    知   州  汪文㫜
  广    徳    州    知   州 李国相
  六    安    州    知   州 髙淑曽
  署    泗    州     知  州 周  璠
  纂修
  原任左春坊左中允日讲官起居注兼翰林院编修加一级黄之隽原任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汪应铨翰  林 院  编  修  加 一 级  邵  泰原 任  福 建   兴 化 府 知 府 沈起元松 江  府 华 亭 县 儒 学 教 谕 周大璋徽 州 府 儒 学  教 谕 储郁文
  辛  丑 科  进    士 顾栋髙原任河南 商 城 县 知 县 黎髙昻安 庆府懐 宁县 儒学教 谕 谢有辉拣 选知 县 丙午科 举 人 徐孝常拣 选知 县 己酉 科举 人 张 尹拣 选知 县 己酉 科举 人 章士凤
  分修
  原任 河 南 新安县 知 县 王元蘅池 州 府 儒 学 教 授 陈以刚癸卯科 㑹试 中 式 举 人 陈祖范宣 城 县 儒 学 教 谕  周 伟甲  午  科   举  人 孙 曔庚  子  科  举  人  华希门癸  卯  科  举  人  程之铭癸  卯  科  举   人 任启运兴 化 县 儒  学  教 谕 姚 焜丙  午   科  举   人 戴 炳苏 州 府 吴 县 岁 贡 生 王 栻通  州   岁  贡  生 李 堂苏 州 府 吴 江 县 监 生 陈景云常 州 府 金 匮 县 监 生 秦蕙田镇 江 府 金 坛 县 监 生 史乐泮江 宁 府上元县 学 生 员  程廷祚苏  州 府 学 生   员  顾 𦍤苏州府 吴 江 县 学 生 员 顾我锜松 江府 奉贤县 学 生 员  杨日徴松江府 奉 贤 县 学 生 员 吴 经
  参校
  江宁府 上 元 县 监  生  程鼎儒江宁府 上 元 县 监  生  徐重光江宁府上 元 县 学 生 员  刘国鉴江 宁府 上 元县 学 生 员徐重晖江宁 府 江宁 县 学 生 员徐廷献江宁 府 江 宁 县 童 生 梁振乐苏州 府 常 熟 县 童 生 程 耀
  缮校
  江  宁 府 学  生  员 张若鲁江 宁府上 元 县 学 生 员姚 宋江 宁 府 上 元 县 童 生梁文瀚江 宁 府 上 元 县 童 生王金瓯江 宁 府 江 宁 县 监 生张梦桂江 宁 府江 宁 县 监 生 梁文捷江宁府 江 宁 县学 生 员 汪在中江宁府江 宁 县 学 生 员 张士登江 宁 府江 宁 县 童 生 李成章江 宁 府江 宁 县 童 生 马有光苏 州 府 学  生  员 陈万选苏 州 府 吴 县 学生 员 陆 筠苏 州 府吴 县 学 生 员 陈黄中苏 州 府 长 洲 县 童 生叶嵩阳苏州 府 震 泽 县 童 生顾启増苏州 府 昭 文 县 童 生陈玉柱松 江 府 华 亭县 贡 生 陈 基松 江府华 亭 县 学 生员 徐翊钦松 江府 奉 贤县 学 生员 张忠发松江府 金 山 卫 学 生员 范毓士常 州府 无 锡 县 监 生 诸曰敬常 州府 无 锡 县 监 生 华 彩常州 府荆 溪 县学生 员  任文炳镇 江 府 学  生   员 史天徳扬州府兴化 县 学 廪 生 李培源安 庆府 桐城 县 监 生 周 源安庆府 桐城 县 学 生 员 周芬斗宁 国 府 宣 城 县学生 员李希稷池 州 府 贵池 县 㧞 贡生纪 肃泗 州 天 长 县 童  生 陈维戊浙 江杭州府 钱 塘县 童 生江师濂
  监局
  池 州 府  江 防 同 知 苏士俊
  督催
  江 宁 府  理 事 同 知巴都善
  司局
  江 宁 府  江 东 驿驿丞戴国瑞江 宁 府 都 税 司 大 使朱从嘉





  江南通志原修姓氏
  职官
  总督王新命满洲籍潼川人   总督于成龙永宁人
  总漕邵 甘满洲人    总河靳 辅辽东人江苏巡抚余国治大冶籍南昌人 安徽巡抚徐国相广宁人安徽巡抚薛柱斗延安人  督学赵 仑莱阳人巡盐御史张志栋潍县人  巡盐御史戴 通满洲人巡盐御史巴 锡满洲人  江苏布政使丁思孔广宁人江苏布政使章钦文宛平人 安徽布政使柯永升辽东人江苏按察使金镇宛平人  安徽按察使王定国辽阳人安徽按察使卢崇兴广宁人 安徽按察使王国泰广宁人江安道张永茂锦县人   驿盐道黄 桂辽东人苏松道刘 鼎辽东人   江常道孔兴洪曲阜人凤庐道孙 兰辽东人   凤庐道张 璇永宁人扬 --(‘昜’上‘旦’之‘日’与‘一’相连)道多𢎞安永宁人   淮徐道刘元勲咸阳人两淮盐运使龚具裕闽县人 江宁府知府于成龙奉天人苏州府知府赵禄星义州人 松江府知府鲁 超顺天人常州府知府卢崇义广宁人 镇江府知府髙龙光长乐人淮安府知府髙成美辽东人 扬州府知府崔 章平山人安庆府知府刘 橒安邑人 徽州府知府林国柱大兴人宁国府知府王国柱辽阳人 池州府知府喻成龙金州人太平府知府吴延寿开元人 庐州府知府杜立本宝坻人凤阳府知府耿继志辽东人 徐州知州臧兴祖辽东人滁州知州王锡魁辽东人  和州知州王 瑄三原人广徳州知州门可荣海州人 江宁府同知朱 雯石门人宁国府同知郑载飏缙云人 无为州学正史逸孙
  歙县教谕许维楫    南陵县教谕顾芳菁庐江县教谕王琳徴   全椒县教谕施𠟭曾潜山县知县程式琦   合肥县教谕刘 铭六安州训导光宏贲   贵池县训导宗观凤阳县训导张 昊
  绅士
  原任御史王广心华亭人  原任按察使许缵曽华亭人翰林院检讨倪 粲上元人 原任提学道张九徴丹徒人原任提学道朱之翰上元人 原任提学道谢 观上元人原任右江道刘思敬上元人 原任知州阮士鹏宣城人荐举中书邓汉仪㤗州人  原任中书陈 焯桐城人
  进士史秉直高淳人    甲午科举人梅 清宁国人庚子科举人董 俞松江人 博学宏词黄 始苏州人
  贡生林子卿松江人    贡生冒丹书如皋人贡生金梦先潜山人   贡生吴圣修歙县人
  贡生邵允彛全椒人   贡生金辉鼎全椒人
  贡生唐廷伯含山人   贡生戈 标广徳人
  生员钱徳震松江人   生员何 洯镇江人
  生员黄 云㤗州人   生员宋恭贻盐城人
  生员白梦鼎江宁人   生员归圣脉苏州人
  生员陈䑓略安庆人   生员方学仕望江人
  生员金 兰休宁人   生员严 熊常熟人
  生员胡光琏合肥人   生员许用世合肥人生员孙麟定当涂人   生员徐肇伊宁国人生员端肇震太平人   生员姚 录建平人生员王 翘建平人   生员叶其荃黟县人生员胡 琏休宁人   生员陈希昌祁门人生员洪宫谐歙县人   荐举布衣察方炳苏州人布衣呉 非贵池人   布衣薛 熙常熟人布衣王 概江宁人   布衣江 桐建徳人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