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尼戒经

在后汉录

沙弥尼初戒:不得杀生。慈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加哀蠕动犹如赤子。何谓不杀?护身口意。身不杀人物蚑行喘息之类,而不手为亦不教人,见杀不食、闻杀不食、疑杀不食、为我杀不食。口不说言当杀、当害、报怨,亦不得言死快、杀快,某肥、某瘦,某肉多好、某肉少也。意亦不念当有所贼杀于某快乎,某畜肥、某瘦。哀诸众生如己骨髓,如父、如母、如子、如身,等无差特,普等一心常志大乘。是为沙弥尼始学戒也。

沙弥尼戒:不得盗窃。一钱以上草叶毛米,不得取也。主不手与不得取。口不言取,心不念取,目不爱色,耳不爱声,鼻不盗香,舌不偷味,身不贪衣,心不窃欲。六情无著,常立权慧,则曰不盗。是为沙弥尼戒也。

沙弥尼戒:不得淫泆。何谓不得?一心清洁,身不淫泆,口不说淫,心不念淫。执己鲜明,如虚空风无所倚著。身不行淫,目不淫视,耳不淫听,鼻不淫香,口不淫言,心不存欲。观身四大本无所有,计地、水、火、风,无我、无人、无寿、无命,何所淫泆,何所著乎?志空无相愿。是为沙弥尼戒也。

沙弥尼戒:不得两舌恶言。言语安详,不见莫言见、不闻莫言闻。见恶不传、闻恶不宣,恶言直避,常行四等。无有非言,言辄说道。不得论说俗事,不讲王者臣吏贼事,常叹经法菩萨正戒。志于大乘,不为小学,行四等心。是为沙弥尼戒也。

沙弥尼戒:不得饮酒。不得嗜酒,不得尝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家、危身、丧命,皆悉由之。牵东引西,持南著北;不能讽经,不敬三尊;轻易师友,不孝父母;心闭意塞,世世愚痴;不值大道,其心无识,故不饮酒。欲离五阴、五欲、五盖,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是为沙弥尼戒也。

沙弥尼戒:不得持香华自熏饰,衣被履缕不得五色,不得以众宝自璎珞,不得着锦绣绫罗绮縠。不得绮视,当着粗服,青、黑、木兰,及泥洹里衣,低头而行。欲除六衰,以戒为香。求诵深法以为真宝,三十二相以为璎珞,得殖众好以为被服,愿六神通无碍,六度导人。是为沙弥尼戒也。

沙弥尼戒:不得坐金银高床。绮绣锦被,宝綩𫄧,不得念之。不得教求索好床榻席、五色画扇、上好[肖*毛]拂。不得着臂钏指镮。直信、戒、惭、愧、施、博闻、智慧,一心精专。常求三昧以为床榻,心不动摇;众慧自然以为坐具,七觉不转志于道心。是为沙弥尼戒也。

沙弥尼戒:不得听歌舞音乐声拍手鼓节。不得自为亦不教人。常自修身,顺行正法,不为邪行,一心归佛,诵经行正以为法乐,不为俗乐。听经思惟深入大义。自不有疾,不得乘车马象。当念轻举、八不思议神通之达,以为车乘,度脱八难。是为沙弥尼戒也。

沙弥尼戒:不得积聚珍宝。不得手取,不得教人。常自专精,以道为宝,以经为上,以义为妙,解空无相无愿为本。至于三脱,不求贪欲。欲离九恼,住道甚久,无穷无极,无有边际,亦无所住。是为沙弥尼戒也。

沙弥尼戒:食不失时。常以时食不得失度,过日中后不得复食,虽有甘美无极之味,终不复食。亦不教人犯,心亦不念。假使无上自然食来,亦不得食也。若长者国王过日中后,亦不服食,终死不犯。常思禅定,一切饮食虽有所食,裁自支命。欲令一切解深达愿,得十种力以为饮食。是为沙弥尼戒也。

沙弥尼已受十戒,原道思纯,能行是十事,五百戒自然具足。譬如人头、手、足、眼、耳、鼻、口、身、意、腹、背不毁,诸根具足,肠、胃、肺、肝、五藏诸节、筋、脉悉具。譬如树根安隐具足,不枯腐朽,茎节、枝叶、华、实自然弘茂。沙弥尼如是,能备十戒之本,其五百戒皆悉周满,可逮神通无所不达。譬如好田,种不腐败,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民得治。沙弥尼如是能尊十戒,五百戒则为举矣。譬如国君风化普平,万民安宁。沙弥尼如是,若能具十戒者,五百之戒自然普备,若父母慈和,子孙、眷属、奴客、婢使自然率从。

又沙弥尼常尊三宝,敬师和上,过于父母百千万倍。父母一世,和上度无极无限。念报反复,不造反逆。常厌秽身,如人闭狱,堕坠溷厕。不贪女身,不烧色欲。如于大火,譬若处贼。心念一切,如父、如母、如子、如身。常惭本行怀态不快,乃获斯身。当解本无,犹如幻化,无男无女从行得之,本无五道,况男女乎?求大乘者,了一切空如幻、化、梦、影、响、野马、芭蕉、深山之响,缘对而生,本无所有。信色如影,痛痒如芭蕉,思想如野马,生死如泡,识如幻,非我。因缘合成,无缘则无,独来独去,无一随者。

欲为道者。权慧为父母;乐法为兄弟;不离深义以为和上;慈、悲、喜、护、谛住正法以为男女;六度无极以为伴党;神通之慧以为车乘;不违经戒,思惟空义以为屋宅。

又沙弥尼不得独行。同类为伴,二人若三人。若无沙弥尼,当与清信女俱行。若婢使不得与大沙弥、男子同床座坐。不妄语。又不得比寺居止。自不疾病,不得数往反。檀越请读经乃说。不得自用等辈相教,随年恭顺,不得慢恣。转相导说,若有过失,屏处相谏,莫于众中说。闻善见善乃可宣扬,闻恶见恶不得传说,唯可白和上,不得语馀人。常自克责,见善思及,见恶自察,悲哀彼人意不及故。

若作沙弥尼求和上者,当得好聪明智慧奉顺法者,世世能度人。譬若有船完具牢坚,在所能度至于彼岸。若师不聪明,行不应法,非是大师。持作和上,譬如坏船,乘欲度海中路而没,既溺众人,师亦并命,无有遗馀。其初持法授人经戒,正则为师。闻大师欲以为和上,本作沙弥尼,不得彼者,遥称名、礼之以为师,未必面见,心近则近,心远则远,身虽相近,心乖不同,相去亿里。沙弥尼行路,不得与男子共行同道相随,不得与男子、沙门比房同寺。各各别异法之大节焉。

沙弥尼戒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