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伤寒论_(四部丛刊本)/卷第六 中华文库
注解伤寒论 卷第六 汉 张仲景 著 晋 王叔和 撰次 宋 成无巳 注 明 汪济川校正 景上海涵芬楼藏明嘉靖乙巳刊本
|
注解伤寒论卷第六
汉张仲景著 𣈆王叔和撰次
宋成无已注 明汪济川校正
辨太阴脉证并治第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
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太阴为病阳邪传里也太阴之脉布胃中邪气
壅而为腹满上不得降者呕而食不下下不
得升者自利益甚时腹自痛阴塞在内而为腹
痛者则为常痛此阳邪干里虽痛而亦不常痛
但时时腹自痛也若下之则阴邪留于胸下为
结鞕经曰病𤼵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㣲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脾也主营四末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者风
淫末疾也表邪少则㣲里向和则涩而长长者
阳也阴病见阳脉则生以阴得阳则解故云欲
愈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脾为阴土王于丑亥子向阳故云解时
太阴病脉浮者可𤼵汗宜桂枝汤
经曰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太阴病脉浮者邪在
经也故当汗散之
自利不渇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
服四逆軰
自利而渇者属少阴为寒在下焦目利不渇者
属太阴为寒在中焦与四逆等汤以温其藏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繋在太阴太阴当𤼵
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𤼵黄至七八日虽暴烦
下利日十馀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太阴病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太阴入府传于
阳明也今至七八日暴烦下利十馀行者脾家
实腐秽去也下利烦燥者死此以脾气和逐邪
下泄故虽暴烦下利日十馀行而利必自止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桂枝加芍药汤主之
表邪未罢医下之邪因乘虚传于太阴里气不
和故腹满时痛与桂枝汤以解表加芍药以和
里
太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大实大满自可除下之故加大黄以下大实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
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腹满痛者太阴病也脉弱其人续自便利则邪
虽在里未成大实欲与大黄芍药攻满痛者宜
少与之以胃气尚弱易为动利也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少阴之为病脉㣲细但欲寐也
少阴为病脉㣲细为邪气传里深也卫气行于
阳则寤行于阴则寐邪传少阴则气行于阴而
不行于阳故但欲寐
少阴病欲不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渇
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
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
令色白也
欲不心烦者表邪传里也若腹满痛则属
太阴此但欲𥧌则知属少阴五六日邪传少阴
之时自利不渴者寒在中焦属太阴此自利而
渴为寒在下焦属少阴肾虚水燥渇欲引水自
救下焦虚寒不能制水小便色白也经曰下利
欲饮水者以有𤍠故也此下利虽渴然以小便
色白明非里𤍠不可不察
病人脉阴阳俱𦂳反汗岀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
当咽痛而复利
脉阴阳俱𦂳为少阴伤寒法当无汗反汗岀者
阳虚不固也故云亡阳以无阳阴独是属少阴
内经曰邪客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少
阴寒甚是当咽痛而复利
少阴病欬而下利讝语者火气劫故也小便必
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欬而下利里寒而亡津液也反以火劫强责少
阴汗者津液内竭加火气烦之故讝语小便难
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𤼵汗
少阴病始得之反𤼵𤍠脉沉者为邪在经可与
麻黄附子细辛汤𤼵汗此少阴病脉细沉数为
病在里故不可𤼵汗
少阴病脉㣲不可𤼵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
涩者复不可下之
脉㣲为亡阳表虚不可𤼵汗脉弱涩为亡阳里
虚复不可下
少阴病脉𦂳至七八日自下利脉𭧂㣲手足反温
脉𦂳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脉𦂳者寒甚也至七八日传经尽欲解
之时自下利脉𭧂㣲者寒气得泄也阴寒胜
正阳虚而泄者则手足厥而脉𦂳不去今手足
反温脉𦂳反去知阳气复寒气去故为欲解下
利烦燥者逆此正胜邪㣲虽烦下利必自止
少阴病下利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
治
少阴病下利恶寒蜷卧寒极而阴胜也利自止
手足温者里和阳气得复故为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者可治
恶寒而蜷阴寒甚也时时自烦欲去衣为阳
气得复故云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㣲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中风阳脉当浮而阳脉㣲者表邪缓也阴
脉当沉而阴脉浮者里气和也阳中有阴阴中
有阳阴阳调和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阳生于子子为一阳丑为二阳寅为三阳少阴
解于此者阴得阳则解也
少阴病利手足不逆冷反𤼵𤍠者不死脉不至
者灸少阴七壮
经曰少阴病利躁烦四逆者死利手足不
厥冷者则阳气不衰虽反𤼵𤍠不死脉不至者
利𭧂虚也灸少阴七壮以通其脉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𤍠者以𤍠在膀胱必
便血也
膀胱太阳也少阴太阳为表里少阴病至八九
日寒邪变𤍠复传太阳太阳为诸阳主气𤍠在
太阳故一身手足尽𤍠太阳经多血少气为𤍠
所乘则血散下行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𤼵之必动其血未知従何
道岀或从口鼻或从目岀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但厥无汗𤍠行于里也而强𤼵汗虚其经络𤍠
乘经虚迫血妄行从虚而岀或从口鼻或从目
岀诸厥者皆属于下但厥为下厥血亡于上为
上竭伤气损血邪甚正虚故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针经曰多𤍠者易已多寒者难已此内外寒极
纯阴无阳故云不治
少阴病利燥烦四逆者死
利者寒甚于里四逆者寒甚于表躁烦则阳
气欲绝是知死矣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下利止则水榖竭眩冒则阳气脱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四逆恶寒而身蜷则寒甚脉不至则真气绝烦
𤍠也躁乱也若愤躁之躁从烦至躁为𤍠来有
渐则犹可不烦而躁是气欲脱而争也譬犹灯
将㓕而暴明其能乆乎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肾为生气之源呼吸之门少阴病六七日不愈
而息高者生气㫁绝也
少阴病脉㣲细沉但欲卧汗岀不烦自欲至五
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阴气方盛至五六日传经尽阳气得复则愈反
更自利烦燥不得卧寐则正气弱阳不能复病
胜藏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𤼵𤍠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
主之
少阴病当无𤍠恶寒反𤼵𤍠者邪在表也虽脉
沉以始得则邪气未深亦当温剂𤼵汗以散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𤍠〉细辛〈二两辛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𤍠〉
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𤍠佐以苦辛以辛润
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
温少阴之经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
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㣲𤼵汗以
二三日无里证故㣲𤼵汗也
二三日邪未深也既无利厥逆诸里证则可
与麻黄附子甘草汤㣲汗以散之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 草〈二两炙〉 附 子〈一枚炮去皮〉
麻黄甘草之甘以散表寒附子之辛以温寒气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
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
胶汤主之
脉经曰风伤阳寒伤阴少阴受病则得之于寒
二三日已上寒极变𤍠之时𤍠烦于内心中烦
不得卧也与黄连阿胶汤扶阴散𤍠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 黄 芩〈一两苦寒〉 芍 药〈二两酸平〉
鸡子黄〈二枚甘温〉 阿 胶〈三两甘温〉
阳有馀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𤍠阴不
足以甘𥙷之鸡黄阿胶之甘以𥙷血酸收也泄
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𤍠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
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
附子汤主之
少阴客𤍠则口燥舌干而渇口中和者不苦不
燥是无𤍠也背为阳背恶寒者阳气弱阴气胜
也经曰无𤍠恶寒者𤼵于阴也灸之𦔳阳消阴
与附子汤温经散寒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𤍠〉茯苓〈三两甘平〉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温〉 芍 药〈三两酸平〉
辛以散之附子之辛以散寒甘以缓之茯苓人
参白术之甘以𥙷阳酸以收之芍药之酸以扶
阴所以然者偏阴偏阳则为病火欲实水当平
之不欲偏胜也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
之
少阴肾水而主骨节身体疼痛支冷脉沉者寒
成于阴也身疼骨痛若脉浮手足𤍠则可𤼵汗
此手足寒脉沉故当与附子汤温经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阳病下利便脓血者恊𤍠也少阴病下利便脓
血者下焦不约而里寒也与桃花汤固下散寒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干姜〈一两辛𤍠〉
粳米〈一升甘平〉
涩可去脱赤石脂之涩以固肠胃辛以散之干姜
之辛以散里寒粳米之甘以补正气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
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馀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满小便不利下利不
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二三日以至四五日寒邪入里深也腹痛者里寒
也小便不利者水榖不别也下利不止便脓血
者肠胃虚弱下焦不固也与桃花汤固肠止利
也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下焦血气留聚腐化则为脓血刺之以利下焦
宣通血气
少阴病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呉茱茰汤主
之
利手足厥冷则阴寒气甚烦躁欲死者阳气
内争与呉茱茰汤𦔳阳散寒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则循喉咙其
支别者从肺岀络心注胸中邪自阳经传于少
阴阴虚客𤍠下利咽痛胸满心烦也与猪肤汤
调阴散𤍠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
猪水畜也其气先入肾少阴客𤍠是以猪肤解
之加白以润燥除烦白粉以益气㫁利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一升白
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
梗汤
阳邪传于少阴邪𤍠为咽痛服甘草汤则差若
寒𤍠相为咽痛者服甘草汤若不差与桔梗
汤以和少阴之气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
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㣲温〉 甘 草〈二两甘平〉
桔梗辛温以散寒甘草味𠂀平以除𤍠甘梗相
合以调寒𤍠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岀者苦酒汤
主之
𤍠伤于络则经络干燥使咽中伤生疮不能言
语声不岀者与苦酒汤以解络𤍠愈咽疮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𬃷核大十四枚辛温〉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甘㣲寒〉
辛以散之半夏之辛以𤼵声音甘以缓之鸡子
之甘以缓咽痛酸以收之苦酒之酸以敛咽疮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镮中安
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甘草汤主少阴客𤍠咽痛桔梗汤主少阴寒𤍠
相搏咽痛半夏散及汤主少阴客寒咽痛也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 桂 枝〈去皮辛𤍠〉 甘 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
内经曰寒淫所胜平以辛𤍠佐以甘苦半夏桂
枝之辛以散经寒甘草之甘以缓正气
已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
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少阴主水少阴客寒不能制水故自利也白通
汤温里散寒
白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干姜〈一两辛𤍠〉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𤍠〉
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
阳气姜附之辛以散阴寒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㣲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
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岀者
死㣲续者生
少阴病下利脉㣲为寒极阴胜与白通汤复阳
散寒服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寒气大
甚内为格拒阳气逆乱也与白通汤加猪胆汁
汤以和之内经曰逆而从之从而逆之又曰逆
者正治从者反治此之谓也服汤脉暴岀者正
气因𤼵泄而脱也故死脉㣲续者阳气渐复也
故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醎寒〉猪胆汁〈一合苦寒〉
内经曰若调寒𤍠之逆冷𤍠必行则𤍠物冷服
下嗌之后冷体既消𤍠性便𤼵由是病气随愈
呕皆除情且不违而致大益此和人尿猪胆
汁咸苦寒物于白通汤𤍠剂中要其气相从则
可以去格拒之寒也
巳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
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巳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
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汽其人或欬或
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则邪气犹浅至四五日邪气巳
深肾主水肾病不能制水水饮停为水汽腹痛
者寒湿内甚也四肢沉重疼痛寒湿外甚也小
便不利自下利者湿胜而水榖不别也内经曰
湿胜则濡泄与真武汤益阳气散寒湿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 芍 药〈三两酸平〉 生 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 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𤍠〉
脾恶湿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
寒所胜平以辛𤍠湿淫所胜佐以酸平附子
芍药生姜之酸辛以温经散湿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
服后加减法
欬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气逆欬者五味予之酸以收逆气水寒相抟则
欬细辛干姜之辛以散水寒
小便利者去茯苓
小便利则无伏水故去茯苓
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芍药之酸泄气干姜之辛散寒
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气逆则呕附子𥙷气生姜散气千金曰呕家多
服生姜此为呕家圣药
少阴病下利清榖里寒外𤍠手足厥逆脉㣲欲绝
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
或利止脉不岀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下利清榖手足厥逆脉㣲欲绝为里寒身𤍠不
恶寒面色赤为外𤍠此阴甚于内格阳于外不
相通也与通脉四逆汤散阴通阳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 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其脉即岀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葱味辛以通阳气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芍药之酸通寒利腹中痛为气不通也
呕者加生姜二两
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咽中如结加桔梗则能散之
利止脉不岀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利止脉不岀者亡血也加人参以𥙷之经曰脉
㣲而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脉病皆与
方相应者乃可服之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
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者四肢不温也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
𤍠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
四肢逆而不温也及至厥阴则手足厥冷是又
甚于逆四逆散以散传阴之𤍠也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 枳 实〈破水渍炙干苦寒〉
柴胡〈苦寒〉 芍 药〈酸㣲寒〉
内经曰热淫于内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𤼵
之枳实甘草之甘苦以泄里热芍药之酸以收阴
气柴胡之苦以𤼵表𤍠
右四味各拾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欬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伍分并主下痢
肺寒气逆则欬五味子之酸收逆气干姜之辛
散肺寒并主下痢者肺与大肠为表里上欬下
痢治则颇同
悸者加桂枝伍分
悸者气虚而不能通行心下筑筑然悸动也桂
犹圭也引导阳气若𤍠以使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伍分
茯苓味甘而淡用以渗泄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拆
里虚遇邪则痛加附子以𥙷虚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
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
服
泄利下重者下焦气滞也加薤白以泄气滞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欬而呕渇心烦不得眠者猪
苓汤主之
下利不渇者里寒也经曰自利不渇者属太阴
以其藏寒故也此下利呕渇知非里寒心烦
不得眠知恊𤍠也与猪苓汤渗泄小便分别水
榖经曰复不止当利其小便此之谓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
气汤
伤寒传经五六日邪传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渇
为邪渐深也今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邪气未深
入之时便作口燥咽干者是邪𤍠巳甚肾水干
也急与大承气汤下之以全肾也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
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肾水也青肝色也自利色青为肝邪乘肾
难经曰从前来者为实邪以肾蕴实邪必心下
痛口干燥也与大承气汤以下实邪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
汤
此少阴入府也六七日少阴之邪入府之时阳
明内𤍠壅甚腹满不大便也阳明病土胜肾水
则干急与大承气汤下之以救肾水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冝四逆汤
既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岀下利清榖内寒
外热脉㣲欲绝者不云急温此少阴病脉沉而
云急温者彼虽寒甚然而证已形见于外治之
则有成法此𥘉头脉沉未有形证不知邪气所
之将𤼵何病是急与四逆汤温之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心中温温欲复不能
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
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也急温之宜
四逆汤
伤寒表邪传里至于少阴少阴之脉从肺岀络
心注胸中邪既留于胸中而不散者饮食入口
则心中温温欲阳受气于胸中邪既留于
胸中则阳气不得宣𤼵于外是以始得之手足
寒脉弦迟此是胸中实不可下而当其膈上
有寒饮亦使人心中温温而手足寒则物岀
呕则物不岀与呕别焉胸中实则而物岀
若膈上有寒饮则但干呕而不也此不可
可与四逆汤以温其膈
少阴病下利脉㣲涩呕而汗岀必数更衣反少者
当温其上灸之
脉㣲为亡阳涩为亡血下利呕而汗岀亡阳亡
血也津液不足里有虚寒必数更衣反少者温
其上以𦔳其阳也灸之以消其阴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厥阴之为病消渇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
食食则蛔下之利不止
邪传厥阴则热已深也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
腹满而嗌干未成渇也邪至少阴者口燥舌干
而渇未成消也至厥阴成消渇者热甚能消水
故也饮水多而小便少者谓之消渇木生于火
肝气通心厥阴客𤍠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伤寒
六七日厥阴受病之时为传经尽则当入府胃
虚客热饥不欲食蛔在胃中无食则动闻食嗅
而岀得食蛔此热在厥阴经也若便下之虚
其胃气厥阴木邪相乘必下不止
厥阴中风脉㣲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经曰阴病见阳脉而生浮者阳也厥阴中风脉
㣲浮为邪气还表向汗之时故云欲愈
厥阴病欲解时从寅至𫑗上
厥阴木也王于𫑗丑寅向王故为解时
厥阴病渇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邪至厥阴为传经尽欲汗之时渇欲得水者少
少与之胃气得润则愈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四逆者四肢不温也厥者手足冷也皆阳气少
而阴气多故不可下虚家亦然下之是为重虚
金匮玉凾曰虚者十𥙷勿一㵼之
伤寒先厥后𤼵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阴气胜则厥逆而利阳气复则𤼵热利必自止
见厥则阴气还胜而复利也
伤寒始𤼵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
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𤼵𤍠者
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𤍠来岀而复去也后三日
脉之其𤍠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
𤼵𤍠六日厥反九日复𤼵𤍠三日并前六日亦为
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
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馀必𤼵痈脓也
始𤼵热邪在表也至六日邪传厥阴阴气胜者
作厥而利厥反九日阴寒气多当不能食而反
能食者恐为除中除去也中胃气也言邪气大
甚除去胃气胃欲引食自救故暴能食此欲胜
也食以索饼试之若胃气绝得面则必𤼵𤍠
不𤼵𤍠者胃气尚在也恐是寒极变𤍠因暴𤍠
来而复去使之能食非除中也金匮要略曰病
人素不能食而反暴思之必𤼵𤍠后三日脉之
其𤍠续在者阳气胜也期之旦日夜半愈若
旦日不愈后三日脉数而𤍠不罢者为𤍠气有
馀必𤼵痈脓经曰数脉不时则生恶疮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𤍠脉迟为
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𤍠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
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伤寒脉迟六七日为寒气已深反与黄芩汤寒
药两寒相腹中当冷冷不消榖则不能食反
能食者除中也四时皆以胃气为本胃气已绝
故云必死
伤寒先厥后𤼵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岀咽中痛
者其喉为痹𤼵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
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伤寒先厥而利阴寒气胜也寒极变热后𤼵热
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岀咽中痛其喉为痹者热
气上行也𤼵热无汗而利必自止利不止必便
脓血者热气下行也热气下而不上其喉亦不
痹也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𤼵热前热者后
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㣲者热亦㣲厥应下之而
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前厥后𤼵热者寒极生热也前热后厥者阳气
内䧟也厥深热深厥㣲热㣲随阳气䧟之深浅
也热之伏深必须下去之反𤼵汗者引热上行
必口伤烂赤内经曰火气内𤼵上为口糜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
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阴胜则厥阳胜则𤍠先厥五日为阴胜至六日
阳复胜𤍠亦五日后复厥者阴复胜若不厥为
阳全胜故自愈经曰𤼵𤍠四日厥反三日复𤍠
四日厥少𤍠多其病为愈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
是也
手之三阴三阳相接于手十指足之三阴三阳
相接于足十指阳气内䧟阳不与阴相顺接故
手足为之厥冷也
复寒脉㣲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
者此为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蛔令
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
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岀其人当自
蛔蛔厥者乌梅圆主之又主乆利方
藏厥者死阳气绝也蛔厥虽厥而烦蛔巳则
静不若藏厥而躁无暂安时也病人藏寒胃虚
蛔动上膈闻食臭岀因而蛔与乌梅圆温藏
安虫
乌梅圆方
乌梅〈三百个味酸温〉 细 辛〈六两辛𤍠〉 干 姜〈十两辛𤍠〉
黄连〈一斤苦寒〉 当 归〈四两辛温〉 附 子〈六两炮辛𤍠〉
蜀椒〈四两去子辛𤍠〉 桂 枝〈六两辛𤍠〉 人 参〈六两甘温〉
黄蘗〈六两苦寒〉
肺主气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乌梅之酸以收
肺气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之甘以缓脾
气寒淫于内以辛润之以苦坚之当归桂椒细
辛之辛以润内寒寒淫所胜平以辛𤍠姜附之
辛𤍠以胜寒蛔得甘则动得苦则安黄连黄蘗
之苦以安蛔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𪧐去核
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埿和药令相得内臼中
与杵二千下贠如梧梧子大先食饮服十圆日
三服稍加至二十圆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伤寒𤍠少厥㣲指头寒黙黙不欲食烦躁数日小
便利色白者此𤍠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
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指头寒者是厥㣲𤍠少也黙黙不欲食烦躁者
邪𤍠𥘉传里也数日之后小便色白里𤍠去欲
得食为胃气巳和其病为愈厥阴之脉挟胃贯
膈市胁肋厥而呕胸胁烦满者传邪之𤍠甚于
里也厥阴肝主血后数日𤍠不去又不得外泄
迫血下行必致便血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𮌎小腹满按之痛者此
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手足厥不结胸者无𤍠也小腹满按之痛下焦
冷结也
伤寒𤼵𤍠四日厥反三日复𤍠四日厥少𤍠多其
病当愈四日至七日𤍠不除者其后必便脓血
先𤍠后厥者阳气邪传里也𤼵𤍠为邪气在表
至四日后厥者传之阴也后三日复传阳经则
复𤍠厥少则邪㣲𤍠多为阳胜其病为愈至七
日传经尽𤍠除则愈𤍠不除者为𤍠气有馀内
厥阴之血其后必大便脓血
伤寒厥四日𤍠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
𤍠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伤寒阴胜者先厥至四日邪传里重阴必阳𨚫
𤍠三日七日传经尽当愈若不愈而复厥者传
作再经至四日则当复𤍠若不复𤍠至五日厥
不除者阴胜于阳其病进也
伤寒六七日脉㣲手足厥冷烦燥灸厥阴厥不还
者死
伤寒六七日则正气当复邪气当罢脉浮身𤍠
为欲解若反脉㣲而厥则阴胜阳也烦燥者阳
虚而争也灸厥阴以复其阳厥不还则阳气巳
绝不能复正而死
伤寒𤼵𤍠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伤寒𤼵𤍠邪在表也下利厥逆阳气虚也躁不
得卧者病胜藏也故死
伤寒𤼵𤍠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金匮要略曰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藏气
绝于内者利下不禁伤寒𤼵𤍠为邪气独甚下
利至甚厥不止为府藏气绝故死
伤寒六七日不利便𤼵𤍠而利其人汗岀不止者
死有阴无阳故也
伤寒至七日为邪正争之时正胜则生邪胜则
死始不下利而暴忽𤼵𤍠下利汗岀不止者邪
气胜正阳气脱也故死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
为亡血下之死
伤寒五六日邪气当作里实之时若不结胸而
腹濡者里无𤍠也脉虚者亡血也复厥者阳气
少也不可下下之为重虚故死金匮玉凾曰虚
者重㵼真气乃绝
𤼵𤍠而厥七日下利者为难治
发𤍠而厥邪传里也至七日传经尽则正气胜
邪当汗出而解反下利则邪气胜里气虚则为
难治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脉促则为阳虚不相续厥逆则为阳虚不相接
灸之以𦔳阳气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𤍠也白虎汤主之
滑为阳厥气内䧟是里热也与白虎汤以散里
𤍠也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手足厥寒者阳气外虚不温四末脉细欲绝者
阴血内弱脉行不利与当归四逆汤𦔳阳生阴
也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辛温〉 桂 枝〈三两辛𤍠〉 芍 药〈三两酸寒〉
细辛〈三两辛𤍠〉 大 𬃷〈二十五个甘温〉甘草〈二两炙甘平〉
通草〈二两甘平〉
内经曰脉者血之府也诸血者皆属心通脉者
必先𥙷心益血苦先入心当归之苦以𦔳心血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之酸以收心气肝苦
急急食甘以缓之大𬃷甘草通草之甘以缓阴血
右㭍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服
若其人内有乆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呉茱茰生姜
汤主之
茱茰辛温以散乆寒生姜辛温以行阳气
大汗岀𤍠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
寒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岀则𤍠当去𤍠反不去者亡阳也内拘急
下利者寒甚于里四肢疼厥逆而恶寒者寒甚
于表与四逆汤复阳散寒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若大下利内外虽殊其亡津液损阳气则
一也阳虚阴胜故生厥逆与四逆汤固阳退阴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𦂳者邪结在胸中心中满而
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之宜𤓰蒂散
手足厥冷者邪气内䧟也脉𦂳牢者为实邪气
入府则脉沉今脉乍𦂳知邪结在胸中为实故
心下满而烦胃中无邪则喜饥以病在胸中虽
饥而不能食与𤓰蒂散以胸中之邪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
𨚫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金匮要略曰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厥虽寒胜然
以心下悸为水饮内甚先与茯苓甘草汤治其
水而后治其厥若先治厥则水饮浸渍入胃必
作下利
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
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
黄升麻汤主之
伤寒六七日邪传厥阴之时大下之后下焦气
虚阳气内䧟寸脉迟而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
厥阴之脉贯膈上注肺循喉咙在厥阴随经射
肺因亡津液遂成肺痿咽喉不利而唾脓血也
金匮要略曰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快药下利
重亡津液故得之若泄利不止者为里气大虚
故云难治与麻黄升麻汤以调肝肺之气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甘温〉升麻〈一两一分甘平〉当归〈一两一分辛温〉
知母〈苦寒〉 黄 芩〈苦寒〉 萎 㽔〈甘平各十八铢〉
石膏〈碎绵褁甘寒〉 白 术〈甘温〉 干 姜〈辛𤍠〉
芍药〈酸平〉 天 门冬〈去心甘平〉桂枝〈辛𤍠〉
茯苓〈甘平〉 甘 草〈炙甘平各六铢〉
玉凾曰大𤍠之气寒以取之甚𤍠之气以汗𤼵
之麻黄升麻之甘以𤼵浮𤍠正气虚者以辛润
之当归桂姜之辛以散寒上𤍠者以苦泄之知
毋黄芩之苦凉心去𤍠津液少者以甘润之茯
苓白术之甘缓脾生津肺燥气𤍠以酸收之以
甘缓之芍药之酸以敛逆气萎㽔门冬石膏甘
草之甘润肺除𤍠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沬内
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
顷令尽汗岀愈
伤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趣少腹者此欲自
利也
伤寒四五日邪气传里之时腹中痛转气下趣
少腹者里虚遇寒寒气下行欲作自利也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下之寒格更逆下若食
入口即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
伤寒邪自传表为本自寒下医反下损伤正
气寒气内为格拒经曰格则逆食入口即
谓之寒格更复下则重虚而死是更逆下
与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以通寒格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干姜〈辛𤍠〉 黄 连〈苦寒〉
黄芩〈苦寒〉 人 参〈甘温各三两〉
辛以散之甘以缓之干姜人参之甘辛以𥙷正
气苦以泄之黄连黄芩之苦以通寒格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有㣲𤍠而渇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阴寒之疾反大𤍠者逆有㣲𤍠而渇里气
方温也经曰诸弱𤼵𤍠脉弱者阳气得复也今
必自愈
下利脉数有㣲𤍠汗岀今自愈设复𦂳为未解
下利阴病也脉数阳脉也阴病见阳脉者生㣲
𤍠汗出阳气得通也利必自愈诸𦂳为寒设复
脉𦂳阴气犹胜故云未解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㣲
喘者死
下利手足厥逆无脉者阴气独胜阳气大虚也
灸之阳气复手足温而脉还为欲愈若手足不
温脉不还者阳已绝也反㣲喘者阳气脱也
少阴趺阳者为顺也
少阴肾水趺阳脾土下利为肾邪干脾水不胜
土则为㣲邪故为顺也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者脉当沉而迟反浮数者里有𤍠也涩为
无血尺中自涩者肠胃血散也随利下必便脓
血清与圊通脉经曰清者厕也
下利清榖不可攻表汗岀必胀满
下利者脾胃虚也胃为津液之主𤼵汗亡津液
则胃气愈虚必胀满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㣲弱数
者为欲自止虽𤼵𤍠不死
沉为在里弦为拘急里气不足是主下重大则
病进此利未止脉㣲弱数者邪气㣲而阳气复
为欲自止虽𤼵𤍠止由阳胜非大逆也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㣲𤍠下利清榖
者必郁冒汗岀而解病人必㣲厥所以然者其面
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清榖脉沉而迟里有寒也面少赤身有㣲
𤍠表未解也病人㣲厥针经曰下虚则厥表邪
欲解临汗之时以里先虚必郁冒然后汗岀而
解也
下利脉数而渇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浓血以有
𤍠故也
经曰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恊𤍠便脓血也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
不还者死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者无阳也晬时周时也
周时厥愈脉岀为阳气复则生若手足不温脉
不还者为阳气绝则死
伤寒下利日十馀行脉反实者死
下利者里虚也脉当㣲弱反实者病胜藏也故
死难经曰脉不应病病不应脉是为死病
下利清榖里寒外𤍠汗岀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
之
下利清榖为里寒身𤍠不解为外𤍠汗岀阳气
通行于外则未当厥其汗岀而厥者阳气大虚
也与通脉四逆汤以固阳气
𤍠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利则津液少𤍠则伤气气虚下利致后重也与
白头翁汤散𤍠厚肠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苦寒〉 黄 柏〈苦寒〉
黄连〈苦寒〉 秦 皮〈苦寒各三两〉
内经曰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利则下焦虚是
以纯苦之剂坚之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
更服一升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
里四逆汤攻表桂枝汤
下利腹满者里有虚寒先与四逆汤温里身疼
痛为表未解利止里和与桂枝汤攻表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𤍠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自利不渇为藏寒与四逆以温藏下利饮水为
有𤍠与白头翁汤以凉中
下利讝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经曰实则讝语有燥屎为胃实下利为肠虚与
小承气汤以下燥屎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
汤
下利后不烦为欲解若更烦而心下坚者恐为
谷烦此烦而心下濡者是邪𤍠乘虚客于胸中
为虚烦也与栀子豉汤之则愈
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胃脘有痈则呕而脓不可治呕得脓尽呕亦
自愈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㣲𤍠见厥者难治四逆
汤主之
呕而脉弱为邪气传里呕则气上逆而小便当
不利小便复利者里虚也身有㣲𤍠见厥者阴
胜阳也为难治与四逆汤温里𦔳阳
干呕涎沫头痛者呉茱茰汤主之
干呕涎沫者里寒也头痛者寒气上攻也与
呉茱茰汤温里散寒
呕而𤼵𤍠者小柴胡汤主之
经曰呕而𤼵𤍠者柴胡证具
伤寒大大下之极虚复极汗岀者以其人外气
怫郁复与之水以𤼵其汗因得所以然者胃中
寒冷故也
大大下胃气极虚复极𤼵汗又亡阳气外邪
怫郁于表则身𤍠医与之水以𤼵其汗胃虚得
水虚寒相成也
伤寒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而腹满气上而不下也视其前后部有不利
者即利之以降其气前部小便也后部大便也
释音
蜷〈音拳不伸也〉 愤 〈扶粉切懑也〉
恶湿〈上乌路切耻也憎也〉撞〈宅江切撃也〉
注解伤寒论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