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北江诗文集_(四部丛刊本)/更生斋文甲集卷第二 中华文库
洪北江诗文集 更生斋文甲集卷第二 清 洪亮吉 撰 清 吕培 等撰年谱 景上海涵芬楼藏北江遗书本
|
更生斋文甲集卷第二
阳湖洪亮吉著
春秋十论
壬戌歳在旌德洋山书院课徒因作此以示及门
春秋时以大邑为县始于楚论
春秋时楚始以大邑为县桉秦本纪孝公十二年并诸小
鄕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凡四十一县〈商鞅传作三十一县〉汉书百官
表县令长皆秦官万戸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
戸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桉商鞅传止言置令丞〉然其
制实自楚创始之左传宣十一年楚子入陈杀夏征舒因
县陈十二年郑伯对楚庄王曰使改事君夷于九县杜预
注楚灭九国以为县愿得比之正义言楚灭诸国见于经
传者哀十七年称文王县申息庄六年称楚灭邓十八年
克权僖五年灭十二年灭黄二十六年灭䕫文四年灭
江五年灭六又灭蓼十六年灭庸凡十一国苏氏沈氏以
权为小国庸先属楚除二国外为九也襄公二十六年伯
州犁言穿封戍方城外之县尹此见于左传者也其见于
史记楚世家者则子革对灵王曰且入大县而乞师于诸
侯又惠王之十年是歳也灭陈而县之是也此外则晋自
文襄以后大邑亦名县左传僖三十三年晋襄公以再命
命先茅之县赏胥臣宣十五年晋人赏士伯以𤓰衍之县
襄公二十六年楚声子欲复椒举谓令尹子木曰晋人将
与之县以比叔向昭公五年薳启疆谓楚子曰韩赋七邑
皆成县也又云因其十家九县其馀四十县云云二十八
年晋杀祁盈及杨食我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
之田以为三县是也葢春秋时已有改封建为郡县之𫝑
创始于楚而秦与晋继之至战国而大邑无不为县矣又
考楚文王县申在鲁庄公六年史记秦本纪言武公十年
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晋语公子夷吾对秦
使公子絷曰君实有郡县皆当在楚文王县申之后广韵
又言楚庄王县陈县所自起亦非当云自楚文王县申息
始后世置小州其制亦始于楚左传宣公十一年庄王复
封陈鄕取一人焉归谓之夏州史记苏秦传楚东有夏州
海阳集引徐广云楚考烈元年秦取夏州〈今桉楚世家又云纳州子〉
〈秦徐广又注云州楚州陵县彼此不同未知谁是〉又引车允𢰅桓温集云夏口城
上数里有洲名夏州张守节云州在大江中
春秋不讳娶同姓论
春秋时娶同姓者不一而足穆天子传有盛姫是天子以
同姓之女备后宫也列国则晋献公有大狐姫小狐姫骊
姫其娣生卓子亦姫姓故庄公二十八年传惟二姫之子
在绛平公则内有四姫传襄二十六年卫人归卫姫于晋
等是也国语富辰曰𥅆由郑姫韦昭注𥅆姫姓文王之子
𥅆季之国郑女为𥅆夫人同姓相娶大夫则齐崔杼娶棠
姜东郭偃所云君出自丁臣出自桓是也庆舍以女妻卢
蒲癸庆舍之士以为子不避宗是也哀公十一年太叔懿
子娶晋悼公子憗女亦同姓晋则羊舌氏为晋公族而亦
娶同姓论衡叔向之母姫姓是矣广韵郑公子有食采于
徐吾之鄕后以为氏是子南子晰又争娶同姓之女也独
昭公以吴孟子贻讥者以鲁为秉礼之国故耳又世皆讥
汉惠帝娶鲁元公主女为妇以为妻外甥女不知春秋时
即有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史记
晋世家文公夫人秦女也服䖍云穆公女文嬴也又传称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晋语称不敢以礼致之欢之故
也韦昭注欢爱此女之故是怀嬴亦穆公之女于晋文公
皆外甥女也
春秋时晋大夫皆以采邑为氏论
晋大夫皆以采邑为氏除韩赵魏本系建国不必更论后
赵氏别子赵同食采于原故又称原同屏括食采于屏故
称屏括又称屏季邯郸氏食采于邯郸故称邯郸氏元和
姓纂邯郸氏赵穿之后魏犨之孙魏锜食采于吕复食采
于厨故称吕锜亦称厨武子国语锜之子亦称吕宣子又
魏颗子魏颉食采于令狐故国语又称为令狐文子地理
志河东郡徛氏乐史云春秋时令狐也韩献子元孙康食
邑于蔺又称蔺氏地理志西河郡蔺县广韵蔺姓亦出西
河韩献子元孙康食邑于此因氏焉外若栾氏食采于栾
故栾叔以下皆称栾氏左传哀公四年国夏伐晋取邢任
栾鄗杜预注栾在赵国平棘县西北桉即今赵州西北故
栾城与正定府栾城县接界地理志常山郡𨵿县后汉改
为栾城是矣却氏食采于却故父曰却豹子曰却芮一切
经音义引声𩔖云却鄕在河内是也后又食采于冀故亦
称冀芮水经注引京相璠曰今河东皮氏县有冀亭古之
冀国所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命却缺为复与之冀是
矣其后却犨食采于苦成故又曰苦成叔濳夫论苦成城
名也在盐池东北豹之孙杨又别食采于步故称步杨世
本豹生义义生杨杨生鹊居广韵晋有步杨食采于步因
氏焉杨子鹊居食采于蒲城故称蒲城鹊居见周语韦昭
注鹊居子至食采于温故亦曰温季桉广韵唐叔虞之后
受封于河内温因以命氏是晋又有公族温氏也胥臣先
食采于胥后又食采于臼故称胥臣亦称臼季左传僖公
二十四年取臼衰水经注引京相璠曰桑泉臼衰并在
东博物志又云臼季邑在邑西北先轸食采于原故曰
原轸杜预释例云河内沁水县西北有原鄕是矣至先且
居则又称霍伯当亦以采地名郡国志河东郡永安县有
霍太山桉山侧有霍城水经注汾水又南迳霍城东是也
韦昭又云先且居先轸之子蒲城伯也后受霍为霍伯是
未受霍以前又尝食采于蒲城故云蒲城伯蒲城即重耳
所居在汉河东郡蒲子县其后先谷又食邑于彘故曰彘
季地理志河东郡彘县是也悼公时士鲂亦食采于彘故
亦曰彘恭子狐突食采于狐故称狐氏其子狐毛狐偃亦
然左传僖公十六年狄侵晋取狐厨杜注临汾县西北有
狐谷亭又云狐厨受铎昆都晋三邑偃之子又食采于贾
故又称贾季韦昭晋语注贾佗狐偃之子射姑太师贾季
也食邑于贾字季佗刘昭引博物志曰临汾有贾鄕贾伯
邑又图经蒲城县西南亦有贾城即古贾国古今地名亦
同荀息食采于荀濳夫论荀亦作郇杜预注县西北有
郇城水经注汾水下古水又西迳荀城古荀国也汲郡古
文晋武公灭荀以赐大夫原氏桉竹书纪年晋曲沃灭荀
以其地赐大夫原氏黯是为荀叔是荀叔本姓原氏以食
采于荀始称荀叔也又纪年于桓王二年云庄伯以曲沃
叛伐翼公子万救翼荀叔轸追之此荀叔轸或即息之先
始受采地者也后荀首别食采于知故自罃以下又称知
氏刘昭引博物志河东县有知邑是也吕甥先食采于
吕刘昭引博物志云河东永安有吕鄕吕甥邑后又食采
于阴故称阴饴甥左传哀公四年国夏伐晋取阴人后又
食采于瑕故亦称瑕甥郡国志河东郡有瑕城桉后詹
嘉亦食采于瑕故曰瑕嘉文公十三年晋侯使詹嘉处瑕
以守桃林之塞是也士㑹之先隰叔食采于隰郡国志河
内怀县有隰城至士㑹先食采于随后又食采于范故称
随㑹又称范武子至文子宣子献子等皆然韦昭晋语注
食邑于范为范氏又云随范晋二邑濳夫论食采随故氏
随左传隐公五年翼侯奔随杜预注随晋地图经随城在
介休县东春秋时为士㑹食邑地理志东郡范县图经春
秋时晋大夫士㑹邑虢射父食采于虢梁由靡食采于梁
梁虢本皆旧国阳处父食采于阳箕郑父食采于箕郡国
志修武有阳樊攒茅田杜预注太原阳邑县南有箕城是
也图经又云阳邑县晋大夫阳处父邑邢侯食采于邢雍
子食采于雍地理志河内郡平皋应劭曰其地属晋号曰
邢丘郡国志山阳县有雍城董氏食采于董左传文公六
年改蒐于董杜注临汾县有董亭又有董泽在闻喜县东
北四十里古豢龙氏董父所居故名扬食采于郡国
志县有城张老食采于张濳夫论河东邑有张城
有西张城史记又有东张城今在虞鄕县西北辅果食采
于辅铎遏寇食采于铎左传宣公十五年秦伐晋次于辅
氏杜注辅氏晋地十六年晋灭赤狄及留吁铎辰苗贲皇
食采于苗杜注食邑于苗地梁馀子食采于梁榆水经注
梁榆水出梁榆城桉在汉上党郡涅氏县图经春秋时晋
梁馀子养邑王官无地食采于王官左传文公三年秦师
济河取王官及郊夏阳说食采于夏阳桉夏阳即虢旧邑
高梁伯食采于高梁故曰高梁伯杜注高梁在平阳杨县
西南荚成僖子食采于荚成广韵姓岀平阳世本有晋大
夫荚成僖子阎氏食采于阎元和姓纂唐叔虞之后公族
食采于阎邑因氏焉今考昭公九年周甘人与阎嘉争阎
田是阎嘉亦以食邑为氏故曰阎嘉也柏氏食采于柏晋
语韦昭注柏晋之旧姓地理志赵国柏人注本晋邑叔向
称狐续庆伯古伯柏同当即此也陉氏食采于陉广韵云
陉晋邑也大夫氏焉今为井陉县以至祁氏食采于祁〈桉贾〉
〈辛亦食采于祁地理志祁晋大夫贾辛邑葢是时祁氏已灭与邬铜鞮之属司马弥牟乐霄等同〉杨氏食
采于杨〈刘昭引地道记又云杨县有梁城去县五十里叔向邑也又桉水经注河东郡杨晋大夫僚安之邑〉
〈葢僚安食采于杨亦在羊舌氏灭后也〉邬氏食采于邬盂丙食采于盂铜鞮
伯华食采于铜鞮太康地志铜鞮晋大夫羊舌赤邑又未
食铜鞮以前又尝食邑于羊舌左传正义引世族谱羊舌
其所食邑也邯郸午食采于邯郸蒲城午食采于蒲城则
又皆汉河东河内上党太原赵国所属之大县人所共知
者矣更有异者地理志上党郡余吾通典作徐吾桉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晋大夫有知徐吾又河东郡襄陵有仇氏
鄕亭水经注襄陵县故城晋大夫却仇之邑也故其地有
仇氏鄕亭是又以采邑命名矣亦他国所未有也
春秋惟秦不用同姓而喜用别国人论
春秋时列国皆用同姓惟秦不然见于经传者亦不过数
人公子絷小子憗公子针公子士雃等是也至好用异国
人则亦自穆公启之秦本纪所云求百里于楚迎蹇叔于
宋取由余于戎求丕豹公孙枝于晋外又有内史廖随㑹
等数人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则又百里奚及蹇叔之
子也降至战国而孝公用商鞅惠文君用公孙衍张仪司
马错乐池魏章武王用甘茂陈轸齐明周最昭襄王用田
文楼缓寿烛向寿白起任鄙吕礼蒙武尉斯离客胡伤
客灶王龁司马梗张唐范雎蔡泽将军摎庄襄王用吕
不韦蒙骜及始皇用麃公王𬺈茅焦尉缭桓𬺈杨端和王
翦李斯羌瘣昌平君〈索隐昌平君楚之公子〉昌文君王贲李信王绾
冯劫王离赵亥隗林冯母择王戌赵婴杨樛蒙恬辛胜类
皆异国人也骨肉中惟樗里疾最用事然疾中间又尝相
韩明用之亦无商鞅范雎之专矣且公子䖍同姓之亲又
太子之傅也鞅一言而即劓泾阳君高陵君王之同母弟
也雎一言而即出之𨵿外公子十二公主十皆二世之亲
昆弟也赵高一言而同日伏尸于市明秦于骨肉之恩本
薄故人人得而间之惟游士则不然能西行入秦无不各
得所欲有不幸者仅韩非鲍丘等一二人遭罹谗谤以死
耳其他则皆立谈取相者也此非穆公之留贻家法然
乎然秦之霸以此秦之并天下以此秦之土崩瓦亦以
此迨二世之亡项羽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疑其子姓
已无复有矣此则虽贵为天子而易姓之后尚远不如齐
之诸田楚之屈昭景等犹能布满天下谓非立法不善之
故哉吾故曰春秋时惟秦不用同姓而喜用异国人其法
自穆公始乌乎穆公家法之不善又岂仅杀三良而已哉
春秋晋比楚少恩论
春秋时晋国待大夫最少恩左传昭公三年叔向对晏子
所云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早隶是也至二十八年而
祁氏羊舌氏族亦灭夫狐胥为从亡之臣栾却原皆有劳
于国外如伯宗祁奚叔向之贤又皆传所云犹将十世宥
之者也况所坐之罪又均非叛逆狐续则坐专杀先谷则
刚愎三却则骄侈胥童则从君于昏栾祁则又以家事至
于灭宗最为无罪若伯宗之被谗羊舌之从坐又不待论
矣楚则不然伯棼之恶至于攻王斗怀之悖至于欲弑君
然庄王则曰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命其孙箴尹克黄复其
所昭王则复国之后赏大功九人斗怀亦预焉子西请舍
怀王曰大德灭小怨道也夫一家之中两犯叛逆之罪〈门氏〉
〈即若敖氏〉而不以及其身与子孙楚报功之典可云厚矣卒至
战国之末而屈昭景三族亦究与楚相始终谓非立法之
厚遂获享其报乎若昭公二十七年传言尽灭却氏之族
则令尹子常为之非王之意也又考春秋于叛臣篡弑之
臣其子孙之食禄居位亦并如故并有不忍绝其后者夫
郑之公叔段可云叛臣矣然左传庄公十六年公父定叔
岀奔卫〈杜注公叔投之孙〉三年而复之曰不可使共叔无后于郑
又使以良月入何其用法之寛乎至夏徴舒亲弑其君可
云罪大恶极矣然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其孙陈夏啮复见
于经世本征舒生惠子晋晋生御寇御寇生悼子啮是又
生则为大夫死则赐谥与立勲诸臣亦无以异至汉时
而法已渐严有罪之家不得入宿卫其后并不得官京师
是也然究当以汉法为善
春秋时君臣上下同名不甚避讳论
春秋时礼法尚踈虽云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然君臣上
下同名者甚众如周穆王名满而周有王孙满厉王名胡
而五世孙僖王亦名胡齐郑世家武公名掘𦊅而其孙厉
公亦名𦊅简公名嘉而同时即有公子嘉〈左传史记并同〉宋殇公
名与夷而一传即有公子目夷卫世家穆公名遫而裔孙
成侯亦名遫灵公时又有戏阳遫襄公名恶而臣又名石
恶是又祖孙上下同名左传宣十七年经蔡侯申卒至哀
公四年经盗杀蔡侯申是元孙与高祖同名齐世家武公
名寿而春秋时齐有公子寿曹世家有夷伯喜而后又有
公子喜时有幽伯强而数传又有宣公强又有大夫公孙
强陈世家有幽公宁而后又有大夫孔宁有武公灵而裔
孙平国又谥灵公晋世家唐叔子晋侯夑而范文子亦名
夑定公名午而同时大夫有邯郸午蒲城午又文公昭公
子皆名雍宋微子启为宋始祖而春秋传宋景公所养子
亦名启楚灵王名围而一传即有王孙围聘于晋见楚语
至若鲁武公名敖至废敖山可云讳之严矣然文公时即
有公孙敖他若晋曲沃桓叔名成师而晋官有太师鲁幽
公名宰而鲁官有太宰楚共王名箴而官不废箴尹晋献
侯名籍而晋不废籍氏鲁魏公名㵒而鲁邑之费不改陈
荘公名林而陈地之株林不改此类益多不能枚举矣又
如以国号为名者卫宣公名晋成公名郑鲁定公名宋陈
惠公名吴之类当时赴告于诸国者又岂能连他国之号
而讳之𫆀明春秋时虽以讳事神而礼法阔踈尚有讳有
不讳非如汉以后禁忌日甚并同声之字而亦讳之也
春秋时楚国人文最盛论
春秋时人材惟楚最盛其见用于本国者不具论其波及
他国者蔡声子言之已详亦不述外此则百里奚霸秦
伍子胥霸吴大夫种范蠡霸越皆楚人也刘向新序百里
奚楚宛人吴越春秋范蠡楚宛县三戸人大夫种亦楚人
他若文采风流楚亦较胜他国不独左史倚相能读三坟
五典八索九丘也史记楚世家析父善言故事楚语共王
傅士亹能通训典六蓻观射父能辩山川百神葢楚之先
鬻熊为周文王师著鬻子二十二篇其后即诸子百家亦
大半出于楚史记老子楚苦县厉鄕曲仁里人老莱子亦
楚人汉书蓻文志道家老莱子十六篇楚人又文子九篇
班固注老子弟子并与孔子同时今读其书有与平王问
答篇葢楚平王班固以为周平王误也又有蜎子十三篇
班固注名渊楚人老子弟子鹖冠子一篇注楚人居深山
以鹖为冠楚子三篇不注姓名又孔子墨子皆尝入楚矣
史记孔子弟子列传公孙龙任不齐秦商郑康成注皆楚
人蓻文志公孙龙十六篇即为坚白之论者儒林传澹台
子羽居楚至荘子虽宋蒙县人而踪迹多在楚观本传及
越世家等可见孟子列传载环渊楚人著书上下篇即蜎
子也又云楚有尸子长卢刘向别录楚有尸子张守节正
义长卢楚人有长卢九篇孟子内篇言陈良楚产也悦周
公仲尼之道又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亦楚人鬼谷子皇甫
谧注楚人荀况则尝为楚兰陵令蓺文志儒家有楚兰陵
令荀三十三篇是也其他在七十子以后传经者易则
楚人馯臂子弓礼则东海人孟春秋则楚太傅铎椒蓺
文志有铎氏微二篇诗则毛鲁二家春秋则左氏皆出于
楚兰陵令荀是矣至词赋家则又原始于楚屈原唐勒
景差宋玉诸人皆是葢天地之气盛于东南而楚之山川
又奇杰伟丽足以发抒人之性情故异材辈岀又非仅和
氏之璧随侯之珠与金木竹箭皮革角齿之饶所得专其
美矣
春秋时谥法详略及美恶论
春秋时于秦楚吴越诸臣皆不著谥葢以戎蛮外之何以
知皆有谥而不著也葢以他书考之楚有鲁阳文子见国
语吴有辛文子见范子疑皆谥也宋大夫亦无谥或殷人
尚质宋尚仍殷之旧故大夫皆无谥至齐晋郑卫则大
夫无不有谥矣然亦有不可者齐大夫则高国陈鲍无
不有谥而管夷吾晏婴之谥反不著考之世本管庄仲产
敬仲夷吾夷吾产武子鸣鸣产桓子启方启方产成子豫
豫产庄子卢卢产悼子其夷夷产襄子武武产景子能陟
陟产带以上下例之则敬即仲谥〈韦昭国语注管仲谥敬〉则平亦当
即晏婴之谥也晋大夫无不有谥而狐偃却𭮹先轸胥臣
等谥独不著又叔向祁奚等亦不知其谥或曰有谥大
夫无谥然士弥牟韩无忌等亦大夫也弥牟谥景伯韩无
忌字穆子国语新稚狗谥穆子韦昭注晋大夫是也郑大
夫如冯简子等亦皆有谥而子产子太叔之谥独不著赖
有晋语而始知子产之谥为成卫大夫无不有谥且有生
而赐谥者矣而史鳅蘧伯玉等谥反不著赖有高诱吕览
注而始知伯玉谥成又春秋之例虽出亡及被刑戮者亦
皆有谥晋却至谥昭子栾盈谥怀子知瑶谥襄子鲁郈孙
谥昭子等是也此或事定之后时君所追谥否则其家臣
等为之然亦可以见风俗之厚矣夫灵幽厉悼谥之恶者
今考亦不尽然周灵王以生而有神灵故谥灵晋悼公以
降年不永故谥悼之𩔖是也有似嘉谥而实非者周穆王
以周行天下故谥穆周懿王以王室始衰故谥懿史记蒙
恬传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
曰穆论衡引儒家董无心之言近而以秦穆晋文言之缪
者误乱之名文者德惠之表又云晋文之谥美于穆公云
云桉此则缪字皆读如谬所谓名与实爽曰缪也葢春秋
时懿穆皆非美谥卫懿公及身失国齐懿公楚穆王皆及
身篡弑宋穆公舍子立侄至数世不静晋穆侯名少子曰
成师而至国乱十世晋卒并于曲沃是也
春秋时以隐疾为名论
春秋时以隐疾为名极多左传鲁成公名黑肱晋成公名
黑臀周语单襄公云成公之生也其母梦神䂓其臀以墨
曰使有晋国故名之曰黑臀是矣又传文公十三年邾子
蘧蒢卒晋语蘧蒢不可使俯韦昭注蘧蒢直者谓疾是邾
文公亦当以疾名也成公二年传楚襄老之子黑要十年
经卫侯之弟黑背襄公二十二年传郑公孙黑肱二十七
年传楚公子黑肱昭公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来奔并是
矣又或有肖已之形为名者襄公二十二年郑游眅说文
眅多白眼也春秋传曰郑游眅二十六年宋太子痤说文
痤小肿也二十八年齐庆奊说文奊头袤骩奊态也昭十
六年郑子�说文�齿差跌貌春秋传曰郑有子�今本
作�说文云齿参差也义亦通推之楚子名䪳郑伯名睔
当皆以形似名之说文䪳面目不正貌睔大目也史记老
子列传名𥅆说文𥅆耳漫也张守节云耳漫无轮郭也又
说文耴字引春秋传云秦公子耴耴者其耳垂也其见于
他书者尚不止此葢春秋时人尚淳朴故生子或即以隐
疾及形似名之后世文多于质故毎取嘉字及吉祥善事
为名如战国时孙子之名膑汉昌邑哀王之名膊仅见于
书传不能多矣
春秋时仲尼弟子皆忠于鲁国并善守师法论
春秋时惟孔子之徒皆忠于鲁国哀公十五年传仲由谓
齐陈瓘善鲁以待时子贡责公孙成以周公之孙而丧宗
国其尤著矣又同师而学者至三千人卒未闻有起而相
轧者其敬师如此待友又如此语有之同志为朋同学为
友洵可谓同志同学者也夫庞㳙孙膑未尝不共师也苏
秦张仪未尝不共师也韩非李斯未尝不共师也及各仕
一国即起而相轧幸则为张仪不幸则为孙膑尤不幸则
为韩非然此非数人之过学术不正之过耳当其学阴谋
学纵横捭阖之时杀机早已暗伏其乘间而辄发𫝑所必
然然岂特于同学之友然哉使其师尚在与共处一国共
事功名亦必起而为逢䝉之反刃是学术使之然也荀
虽彼善于此然言性恶而以尧舜为伪且又訾毁及子思
孟子其心术已概可见夫心术者学术之源也心术不正
而欲其学术之正不可得也学术不正而欲其徒之必无
背其师不可得也然则使荀而果入秦能保李斯之必
能相容乎曰必不能非仅必不能而已也亦必以所以待
韩非者待其师不至于死而不止或曰何以见之曰即观
其所以待韩非者见之矣夫斯非不知韩非有过人之材
并材之十倍于已也其心悦诚服者亦未尝不与待其师
者同也何以见之曰子非之死后见之方二世之时斯以
丞相为赵高所间恐惧上书此时毕生之学术苟可以求
免者当无不用之矣然其书中惟两引韩子之言一则曰
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云云二则曰布帛寻常庸人
不释铄金百镒盗跖不抟云云末又云虽申韩复生不能
加也是斯之心悦诚服于非者何如然必杀之而后已者
惧其胜已也是即逢蒙杀羿之意也是即戎夷弟子忍死
其师之意也况荀之材又过于非而谓李斯之能容之
乎吾故曰心术不正则学术不正学术不正则师弟亦不
能相保𫝑使然也乌乎安得仲尼之徒布满斯世以救天
下之学术即以正天下之心术乎若陈相之于许行其咎
不过见异思迁非有反戈之意此亦田陈良学周公孔子
之道学术本正故不至破败决裂耳是则学术可不讲哉
䟦汪大令辉祖所𢰅二节母行状后
亮吉年二十馀从吾友邵学士晋涵处读双节堂诗文即
知二母之贤学士并述君至性过人其阐扬二母也力惟
恐不及益心敬之忆曾为双节堂诗脱稿后即为友人挈
去未识得达左右否也今忽忽三十年踪迹南北究未克
与汪君相见而学士则已谢世矣昨歳亮吉蒙
恩自塞外归汪君又介同里臧文学镛堂以请乌乎以二
母之贤曁君之孝如此亮吉亦何足以表扬万一哉及读
君所为二母状其零丁孤苦疾病顚蹶与吾母太宜人无
异也其奇节苦行百死一生之状与吾母太宜人无异也
遭家难而几几不获自全也亦与吾母无异又读状中所
云君幼时出塾二母令覆背日所读书至齿𣗥舌歮处二
母怒辄欲呼杖乌乎又何与吾母之教亮吉如出一辙乎
然君性淳谨以是数呼杖数中止若亮吉之少也性既暗
劣又寄居外家外家男女兄弟至十数人岀塾后或相聚
以嬉轻则言语无状重则碎服折笄是以太宜人必一夕
数呼杖乃稍稍敛抑迨少长补博士弟子或岀豫宴㑹太
宜人恐亮吉之过飮也必先严饬之归必视其面无酒容
言语不失度方命归寝亮吉三十以内未尝敢有酒失太
宜人教之严也善乎吕不韦之言曰家无怒笞则竖子婴
儿之有过也立见亮吉又尝谓圣人所云小杖则受大杖
则走者亦谓父母壮盛之时盛气之下或至有错失耳若
父母年已就衰则爱子也益甚非万不得已何忍用大杖
即用大杖而以年力就衰之父母杖壮盛之子杖亦必不
能有所损如是亦何走而避之乎亮吉又尝忆年二十
九时太宜人年已六十一时长子饴孙生已二年太宜人
爱之甚一日亮吉因其啼不止也扑之太宜人见而盛怒
呼杖杖亮吉至六七乃已亮吉起就暗处泪涔涔下不已
姊怪而问之则泣语曰以太宜人杖之不能重也知气力
之衰𢢑甚矣甫及二年而太宜人即已弃亮吉等乌乎亮
吉今日即欲复求吾母之杖其可得乎三复君状不忍卒
读非君至性过人又何以语之沉痛一至此乎自此以往
君与亮吉倘时时思贤母之训则末路或可以不至差跌
他日亦庶可见两家之母于地下矣
诰授通议大夫内阁侍读学士陞鸿胪寺加三品衔特
赠光禄寺 赐祭葬胡君墓志铭
乌乎吾又何以铭吾友哉忆歳乙卯余方视贵州学政时
君以兵部郞随大学土福康安贝子在铜仁军营以戆
屡与同辈哄余作书䂓之越月得君书逊谢若深有感于
余所言者自后不通音问者五歳迨已未十一月余以罪
谪戍伊犁道出甘陕値同歳生今四川布政使司杨君揆
同里今邠州知州庄君炘并自汉中军营回极道君近日
行事有人所不能及者云君从经略额勒登保公赞画军
务屡以事忤经略经略顾能客之毎日㧞营必首跨一马
与领兵节将偕节将或沿路逗留君必大声叱之遇贼则
务当贼冲节将或前却君必慷独进怒目视节将节将
不敢不前至弁兵之不进者辄以马䇿挝之以是屡得胜
仗回营后凡径路曲折山谷奇险与粮运断续兵弁或一
日二日不食以及雨零日炙器仗敝败衣履破碎猝遇贼
匪狡诡万端出没不定之状又诸将若者有功若者战不
力若敢出贼前若仅尾贼后必一一与经略言之经略知
君不欺即据案定赏罚将弁轻则裭责重则奏请行法以
是军营之畏君也与畏经略等然共惮其公正卒无以间
也夜卧不半刻即烛治官文书凡属草及缮冩皆岀一手
辨色已出营促视诸帐中蓐食食毕辄跃马数步外以待
或大营中会语视将弁之畏葸不前者气必凌出其上或
以持重说进君必叱之曰汝安知持重逗挠耳且畏死
无过书生我不畏死汝转畏死是不欲死于贼欲死于法
耳闻者咋舌君不顾君时已得疾瘦骨立日食不及半升
自湖北军营中须髪已毕白见者不知其为五十人也余
不待二君语毕惕然起曰如是胡君死矣未几余蒙赦还
又未几而君讣至乌乎祀典所谓以死勤事者君庶无愧
乎桉状君讳时显字行偕一字晴溪先世为江西奉新人
五代时远祖琼官常州路刺史遂家武进之安上鄕明礼
部尚书谥忠安公濙其后也君为忠安公十一世孙祖
俊父用嘉两世皆封赠如君官君又尝岀嗣季父隶高
阳县知县文英后季父有子君复归大宗君少而颖异读
书数行并下弱冠出试顾数屈于有司年二十二游京师
名公巨咸礼异之歳壬辰适 大兵进剿金川仓场侍
郞刘公秉恬奉 命办理西路粮饷奏君自随是时君
已从国子生考耴誊录遂驰驿偕往凡文移案牍无一不
岀君手侍郞才之奏请给中书或国子监学正学录衔得
旨赏给中书科中书职衔越歳侍郞又以君遇事奋
勉入奏 特旨遇缺补用及入都引见擢主事计君以
军功得官由主事擢员外郞中皆在兵部三次京察一等
尝擢选广东雷州府知府以亲老乞留继以随大学士福
康安贝子剿湖南贵州红苗功赏戴花翎以随参赞额勒
登保公剿湖北教匪功赏给内阁侍读学士衔嗣参赞以
功授经略君又以随经略历陟湖北川陕屡次奏捷功加
三品衔实授内阁侍读学士寻擢鸿胪寺及以劳瘁卒
又赠光禄寺此君所历官也君前后在军营十数年剿
川陕教匪独至五年日日走猿猱鸟道人迹所不到之处
饥未及食渇未及飮夜枕未及贴中间虽屡荷 渥恩
然究未尝一见 天子虽历官九侍从卒未尝一日
得立于朝人或以为君遇合之奇而余以为君数之奇亦
已至也乌乎人生二十以内大都在长者膝下其得展尺
寸之效争竹帛之名者不过二十至五十卅年内事耳此
卅年中君叠遭封君及两继母忧官兵部者不及十载馀
则皆短衣匹马奔走劳苦之日也剿金川酋剿苗匪剿教
匪其间又尝随大学士福康安公一至安南国界经画边
务凡 国家有征剿诸大事君无一不预遂至一人之身
与军事相终始以迄穷老尽气致命遂志乃获已焉且又
不止于此方君之以主事入値军机也 纯皇帝悉君
才行大用矣忽以言语忤要人即日斥岀要人所以㧖君
者不遗馀力而君之所以抗要人者亦㡬不留馀地焉卒
至不安于位东西走军营而其以公事抗贝子抗经略者
复如故也君亦可谓百拆不变者矣君与人交不设城府
亦不苟为言语以悦人与余同官京师踪迹亦不甚密然
大节所在未尝不交相励余以此重之为文移笺奏顷刻
立成曲折如意同辈虽精思不能易一字也尤善书官京
邸日踵门求者不绝名转岀馆阁诸公上君未卒前数月
尚力疾条奏十事其请增随征兵役口粮及令巡道稽查
辖下营伍二事尤蒙 俞旨焉君生于乾隆八年以嘉
庆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卒于兴安军营年仅五十有九有
旨照三品例 赐祭葬子之富四川潼川府经历
服阕以知县升用皆异数也君娶于杨为同里山西壶𨵿
县知县杨君宸女前封恭人例晋淑人之富将以今年十
二月 日葬君于某鄕之某原铭曰
得官于西卒官于西君之遇奇朝入军机夕出军机君之
数奇虽然人皆以为是而君独非槐里之折东海兮君或
庶几我荷戈而出塞兮不获杀贼君持力而行陈兮乃屡
克敌鸡头之𨵿待君塞燕然之山待君勒生为荩臣兮死
毅魄乌乎君魂不归仅归骨魂待西川大功讫我知君心
兮镌墓碣
开沙于氏族谱序
于氏近支凡五皆元末自杭州而分曰滁州曰徐州曰徽
州曰金擅其在丹徒者曰开沙一派又自金坛近徙者也
自元末迄今几五百年其在杭州者以功业显即明赠太
傅忠肃公是也其在金坛者以文章著而析居在丹徒者
独以孝友称洵可云望族矣今
天子嘉庆建元诏天下守土官举孝廉方正之士县不过
一二人甚有无以应诏者丹徒为江以南大县而守是土
者独以于君宗林应诏督抚大吏核实皆以为允上之朝
特旨赐六品顶带以备召用于是鄕人皆曰此于氏
孝友之报也又二年征君以其族姓之繁谋于其宗欲重
修谱系而属序于余夫于氏之以功业显者既煊赫于前
代以文章著者又昭灼于近时独以孝友称者名若不甚
彰然吾尝过其里居在京江以西子姓之读书者皆愿而
能文力田者皆勤而无外事父训其子兄勉其弟若严师
之于门弟子焉而子弟之所以奉父兄者亦惟恐不及歳
时伏腊浆酒豆藿善气凝于一门以次蒸及邻里推至一
鄕一邑皆视其家法以为凖的俗奢者以之俭俗薄者以
之淳以视功业之在一时文章之仅在一家者其有禅于
世道或过之焉则岂非孝友之泽积之者愈久则报之者
愈绵又非十世二十世之所可量乎况族谱之修所以叙
一本之亲即所以垂百年之法事无有善于此者吾愿于
氏之宗世世克守其家法俾世之推族望者为于氏以功
业显以文章著又以孝友传也则江以南之氏族非首屈
一指者乎余与征君交其弟渊又受业于余知之详故序
之如此
受业〈吕 培谭正治〉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