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八 海国图志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外大西洋(北墨利加)

    ○墨利加洲沿革总说(原本无今补)

    此洲明代始有闻,故前史无可考。今述沿革,自明代西人之书始。

    《职方外纪》曰:亚墨利加,第四大州总名也。地分南北,中有一峡相连。峡南曰南亚墨利加,南起墨瓦蜡泥海峡,南极出地五十二度,北至加纳达,北极出地十度半;西起二百八十六度;东至三百五十五度。峡北曰北亚墨利加,南起加纳达,南极出地十度半;北至冰海,北极出地,度数未详;西起一百八十度;东尽福岛三百六十度。地方极广平分天下之半。初西土仅知有亚细亚、欧逻巴、利未亚三大州,于大地全体中,止得什三,馀什七悉云是海至百年前。西国有一大臣名阁龙者,素深于格物穷理之学,又生平讲习行海之法,居常自念天主化生天地,本为人生,据所传闻,海多于地。天主爱人之意恐不其然。毕竟三州之外,海中尚应有地,又虑海外有国,声教不通,沉于恶俗,更当远出寻求,广行化诲。于是天主默启其衷。一日行游西海,嗅海中气味,忽有省悟,谓此非海水之气,乃土地之气也。自此以西,必有人烟国土矣。因闻诸国王,资以舟航粮糗器具货财,且与将卒以防寇盗,珍宝以备交易。阁龙遂率众出海,展转数月,茫茫无得,路既危险,复生疾病,从人咸怨欲还。阁龙志意坚决,只促令前行,忽一日舶上望楼中人大声言有地矣。众共欢喜,颂谢天主,亟取道前行,果至一地。初时未敢登岸,因土人未尝航海,亦但知有本处,不知海外复有人物,且彼国之舟,向不用帆,乍见海舶既大,又驾风帆迅疾,发大炮如雷,咸相诧异,或疑天神,或谓海怪,皆惊窜奔,逸莫敢前。舟人无计与通,偶一女子在近,因遗之美物锦衣,金宝装饰,及玩好器具而纵之归。明日其父母同众来观,又与之宝货,土人大悦,遂款留西客,与地作屋,以便往来。阁龙命来人一半留彼,一半还报国王,致其物产。其明年,国王又命载百谷百果之种,并携农师巧匠,往教其地。人情益喜,居数年,颇得曲折,然犹滞在一隅,其后又有墨利哥者,至欧罗巴西南海寻得赤道以南之大地,即以其名名之。故曰:南墨利加数年之后,又有一人名哥尔德斯,国王仍赐海舶命往西北寻访,复得大地,在赤道以北,即北墨利加。其地从来无马,土人莫识其状,适舟人乘马登岸,彼中人见之大惊,以为人马合为一体,疑兽非兽,疑人非人。但赍两种物至,一是鸡豚食物等云,尔若人类,则享此;一是香花鸟羽等云,尔若天神,则享此。既而尝其食物,方明是人,从此往来不绝。其中大国,与欧罗巴馈遗相通,西土国王,亦命教中掌教诸士,至彼劝人为善。数十年来,相沿恶俗,稍稍更变,其国在南,墨利加者,有孛露,有伯西尔,有智加,有金加西蜡。南北相连处,有宇革单加达纳。在北墨利加者,有墨是可,有花地,有新拂郎察,有拔革老,有农地,有寄未利,有新亚比俺,有加里伏尔尼,有西北诸蛮方其外,有诸岛,总名墨利加岛云。

    《贸易通志》曰:默利加内地,自昔荒芜,人迹罕到,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土人游牧射猎为生。自欧罗巴商舟往彼,垦地通市,商民云集,物产殷阜,技艺日广,教化日兴。

    《每月统纪传》曰:亚墨利加南至冰海,北至冰海,西至大洋,东至大西洋,西北庶与亚细亚相连,只隔峡也。南极出地五十五度五十九分,北极出地八十度有馀。自此更南更北,因冰如岳,船不能到,故不知其度数,西出地偏西一百六十八度一十八分,东出地偏西三十四度五十四分。

    《美理哥国志略》曰:美理哥洲,处于极西,自古无有海外之人至此地者,直至明代西洋明理之士,遥思地圆如球,东西二方,未必遂无土地。于是有伊大理人,名哥伦布,禀其国王,求发船以往,国王不允。复求于葡萄牙国王,亦不允。复连禀西班雅国王,延至八年始蒙许之。以大船一只,小船二只,共百馀人,于宏治五年八月初,向西启行。二十馀日不见厓岸,同舟水手,防致绝粮,皆欲返棹。船督哥伦布,再三劝勉,后渐见空中有岛,远有堤岸,由是用千里镜而远眺,乍见人烟,鼓棹前驱。船至傍岸,手执小旗,祷谢上帝。众皆托足,在此过冬。明年舟旋返国,迨弘治十年,复有船主亚美理哥至此久驻,故后人即以其名名此地焉。正德年间,有欧罗巴人,解缆西行,先到美理哥洲,而后过亚细亚之中华,之印度,又过利未亚以还欧罗巴。亦有解缆东行,先过利未亚,再过印度,过中华,而后西至美理哥洲以返欧罗巴。可知自西而东,自东而西,皆圜圆如球明矣。初有葡萄牙人名嘉奴者,禀请发船五只,东行旋绕至西圜地而返,返之日,王赐以银铸小地球,上刻字云:始圜地而旋者,其嘉奴乎。今则海道益习洋船,自东往西,或由西返东,圜地而返计不过八九月之间,即可周行全地,皆前人开创之功也。美理哥地,又分南北二方,广阔相似,中有狭地相沛。南北二方所属,各有数国,北方之极处,则属英吉利鄂罗斯二国,但其腹地则为美理哥兼摄邦国焉(有美理哥国全图惜未之见)

    《万国地理全图》曰:亚默利加大地,自北七十度,袤至五十六度,长二万七千里。其大地分两方,一南一北,由巴那马微地相连南至大南海,北及冰海,东至大西洋海,西及大洋海,一带高山绵亘,直至海边。嵚岑嵬{山┆},在南方层岗叠𪩘,高接云霓。四山之中,高峰百七十丈,其山之左右南北,广坦袤延,圆方六十万有馀方里。地虽浩瀚,非亚非沙漠之比。江河疏通支灌,草木丰茂,其高敞之地,高于海六十丈,似亚齐亚,土沃民饶,产物丰美。如曰糖、加菲、橙柑等果,由他国而移种者。及牛马羊等五畜,亦由异国运至而孳生者。民分四族,曰土人,乃原始所驻者;曰白面之氓,由欧列国来者;曰黑民之人,由亚非利加买来者。此等族类互相结亲,其居民似中国。然其行藏动止殊异。至白面之族,大半英吉利是班牙葡萄牙三国之后裔,古时亚默国隔重海,与欧列国无往来,其土民不知耕田,但知游猎林内。尚有几国,颜状慈善,性情敦让,但毫不识字又不知农,惟待天生地产。于明朝年间,欧列国专务寻新地以开商路,于是智士名曰可伦奏请是班牙国王兵船望西而驶。于明孝宗四年,得到其地。知山内藏金不少,据获其土,金玉山积,遇有葡萄亚船,被风飘到南方,亦守其新地。是时英国亦调船航海而抵亚默利加北方,其佛兰西亦据褊少之地。此四国占据大地惟是班牙国之藩属最延,不下欧罗巴之列国也。历三百年,忽于乾隆四十年间,入英国版图之士氓,齐心奋勇与英死战而自立国。于道光年间,是班牙之新地,逐一效尤。驱其旧主,而各自专制。此次尚存数岛,以及英国北地,今陈其列国风俗之淳漓,民人之利病,疆域之大小,山川之形势,尸口田赋兵防学校之盛衰,逐一详述之。

    又曰:北默利加,冰海周绕北极,沿海墺湾,石山巉峙天气最寒。夏亦飞雪,秋先结冰,冬月全系长夜。星露满天,五六月间,则太阳不落,其冰渐消,浮于海面若叠山然。列西国冒危,连年调船前往其境,幸到北极者,厚许赏给。此等船冬停冰中不动,水手以雪盖船。每年英吉利荷兰等国,驾船遍驶,以捕鲸鱼海犬海马等兽,煮肉而收其油。夏时各国巡船百馀,所获鲸鱼及骨,价银计二百万有馀两,但百千水手,或覆舟,或被鲸拉溺深渊,好利习危,不顾生命。此海鱼鳖无数,居户捕以为食,而衣海犬之皮,穴处土中,人甚矮陋。冬时昼夜烧油自照,此处亚齐亚,及亚默利加,惟隔海峡,故峨罗斯国由其藩属迁此以捕貂鼠海虎之毳兽。

    《地球图说》北亚美利驾大洲,东界大西洋,南西两面界大东洋,北界北冰洋,百姓共三千零七十五万之数。洲北地近北极,故凡沿冰洋之处,当地球偏北,天气极寒,惟夏月太阳不隐,冰雪始消,漫浮于海,如叠山岳,舟触之者立摧破。其南方地当热道,则天又极暑矣。溯三百六十五年前,各国尚不知有此大洲,明朝弘治间,意大里国有一智士名可伦波,遍谒国王,愿借船觅地,均不信从。后大吕宋信从其言,驾船至彼,果得是洲。且山内金银充刃,惜远隔重洋,与欧罗巴列国,无往来之礼,不知耕读。与木石居与禽兽伍,好逸恶劳,食天生之果,以后英吉利佛兰西大吕宋三国之人,相踵而至,繁延不绝,瓜分为属。峨罗斯国人闻之,亦徙民于兹,而割据属地焉。至中国乾隆四十年间,是洲之民,不甘属英,两相决战,自立为花旗国号。自主其地,又是洲之南,系大吕宋所属。今亦两相决战,定为麦西可国。但洲内尚有各种属国,即峨罗斯属国埭尼属国,英吉利属国,花旗国,麦西可国,跨氐马剌国是也。

    又曰:南亚美利驾大洲,东南北三面,都界大西洋,西界大东洋,百姓约千六百万之数。是洲在昔本系英吉利、佛兰西、大吕宋、葡萄亚、荷兰五国管辖,悉自立为国,惟国之小者,力不能自树,仍为荷兰英吉利佛兰西三国瓜分。所属洲内之国,一曰可伦比,二曰器亚那,三曰比鲁(又名伯路),四曰被西(又名巴悉),五曰波利非亚,六曰智理(又名治理),七曰伯大加宜,八曰育奈士迭国。大半天主教,小半耶稣教。洲内多高山,而土地平坦,有三大江,曰亚脉松江,阿利挪加江,伯拉达江,亚脉松之江。其大甲于天下,洲东有极大旷野,林木参天,绵延万里,内多猛兽大蛇野马野牛驼鸟,土产金、银、马口铁、水银、金钢钻、煤炭、珍珠、铜、药材、木料、五谷、白糖、鸟、兽皮等。洲之西有一带高山,名安地师,计二千一百四十四丈,折里得十二里,计长五千四百里,中有火山,不时地震。

    《外国史略》曰:亚默利加大地,分南北两州。中隔东西海港,以巴那马一峡相连。广袤方圆七十五万里。南及大南洋,北至冰海,东及大西洋,西及大东洋,北极出地自七十二度,及南极五十六度偏西自三十五度,及一百七十度。长约三千六百里,最广之处,横阔一千零六十里。惟巴那马地甚窄,阔只六里,在南北二洲之间,其西面皆山,其东面亦有山,连延不绝。北半地有三角之形,广袤三十四万五千里,居民二千五百万,有大湖长河长江,东边海隅,西边皆山,地硗多沙石,所有各湖广袤四千六百里。峨罗斯及英藩属,花旗麦西哥等国,俱在南北两地内。西海隅有大西洋之群岛,南半地广袤方圆三十五万里,形状亦似三角,沿海之山距海滨十五里。自南地嘴延及巴那马,高有三千三百丈者,上永积雪,内有火山四十馀,地频震,火山出火浆为硫磺。东方平坦,其山出白金黄金白铜各宝。此州各国曰巴他峨尼,曰拉八他,曰治利,曰乌路危,曰巴拉危涯,曰破利威,曰北路,曰巴悉,曰危亚那,曰可伦比等国。及列西国之藩属地,此地与欧罗巴各国,自古无往来,有是班牙国智士名可伦者,通地理,默思地既圆体,东半球既有地,西半球亦当有地。因请于国王,航海往访。望西而驶,浩无涯岸,从人皆欲退。可伦锐志前行,届期抵一大洲,可伦上岸,见居民驯良,皆以金饰身,问知其来处,遂据此地开矿,回报国人来者益众,于是此州名扬海外。又或过巴那国峡,而据北路各金银山获宝千万,是州广大之地,尽归是班亚国为藩属,人户虽罕,财宝极盛。后有葡萄亚国之船,到巴悉国据其地,英人亦于此亚默利加,据麦西哥金银之山开垦。佛兰西荷兰大呢等国,亦从其后分据各地,皆较是班亚所属地甚为狭小,于是欧罗巴各国,互相争夺,连三百年。乾隆三十七年,英国藩属之民,因增饷肇衅,佛兰西是班亚荷兰兼助之,英人于四十六年议和。由是听其自主,不为藩属,即今育奈士迭国,中国所称花旗国也。嗣后是班亚于嘉庆年间,与佛兰西交战不息,所有藩属,亦皆叛之,各自立为列国。

    《地理备考》曰:亚美加州,即所称新域是也。中分两区,界枕四海,版舆亚于亚细亚州,水道之多,甲于天下,土腴产丰,人烟稠密,地气互异。

    亚美里加州,自纬度北七十一度起至南五十四度止,经度自巴黎斯午线西三十六度起至一百七十度止。本州之地,四面枕海,东至亚德兰的海,西至大海暨白令海峡,南至南海,北至冰海。

    本州有外海内海。外海者,东亚德兰的海,西平海,又名大海,南南海,北冰海,四面环绕,并皆相通。内海者,东安的列斯海,西白令海,北巴非英阿德孙二海,各自为汇,不相通达。

    江河之长,本州为最。在南者尤甚于北,其较大者南北约十有二,曰马拉良,乃江河之首也,曰科勒诺哥,曰多于定,曰桑方济各,曰银河,皆注于大西洋海;曰马达勤那,注于安的列斯海,是为南河之最。曰马更些,注于冰海;曰桑罗棱索,曰德拉瓦勒,曰波多马哥,皆注于大西洋海;曰米西西卑,曰北河,皆注于美诗哥海湾,是为北河之最。

    本州之湖最盛,北区尤甚。每有因阴雨涨溢,泛滥国中,北区湖之大者,曰意斯哥拉窝,在新北勒达尼亚地。曰苏卑里的尔,曰米济安,曰呼伦,曰厄列,曰乌达里约,皆在花旗国之北。曰尼加拉瓜,在瓜的马拉国南区。湖之大者曰马加来波,在哥伦比亚国。曰的加,在北卢国。曰诗拉即斯,在北卢巴拉、西利二国之间。曰巴德斯,在巴拉西利国之南。其馀小湖不序。

    本州海岛甚多,有一岛一名者,有数岛同名者。曰日美斯,曰苏登波敦,皆在阿德孙海。曰德拉诺瓦,曰桑诺汉,曰安的斯哥第,曰迷给伦,皆在桑罗棱索海湾。曰北尔慕达斯,曰郎加,皆在亚德兰的海。曰卢加亚,曰巴合马,曰卢加亚,曰新波罗委连西亚,曰桑萨瓦多,曰大安的列斯,曰古巴,曰委买加,曰桑都名额斯,曰波尔多黎各,曰小安的列斯,曰德磷达的,曰马尔的尼各,曰瓜德卢卑,曰多米尼各,曰马尔巴德,曰安的各阿,曰三达古卢斯,皆在亚德兰的与安的列斯二海之间。一名发尔哥兰,曰诺委日耳,曰马加连义斯,皆在南海。曰济罗哀,曰若汉发尔难得斯,曰亚拉巴额,曰勒委列黎日多,曰瓜达拉,曰王古委尔,曰昔德加,曰哥的亚各,皆在大海。曰加拉尔哥,曰桑马罗斯,曰桑保罗,曰桑若尔日,曰亚棱德斯,皆在白令海。

    本州径地居七,其著名大径一,名曰巴那马,为南北二区相通之路。

    本州平原覃广,其在马更些米西西北二河之间者,地面积方约有三百三十七万五千里。其在南方者,地面积方约有二百六十五万里。其在安得斯山,巴拉西利各山亚德兰的海,暨马加连义斯峡之间者,名曰银河,平原地面积方约有一百六十八万七千五百里。其在加给大河滨至科勒诺哥河口者,地面积方约有三十六万二千五百里,其较小者不及备载。

    本州荒野次于亚细亚、亚非里加二州之广,而硗瘠则同之。一在北卢济利二国之间,一在北卢国海滨,乃其较大者也。

    本州地气,南北互异。其南方夏暑,与北方冬寒,均甚于欧罗巴州。寒道严冷,南北皆然。物产维艰,人多寒疾。温道炎热,西南为甚。热道温和,不似亚非里加州之酷烈,为人物所难堪者,则本州未之有也。

    金银之多,本州中热道为最他州莫及。至于铜铁锡铅以及水银石类等项,靡弗备具。至于飞潜动植,他州所有者,此皆蕃育。本州人民,约计五京九兆馀口。

    本州原属古教,自欧罗巴州人前来居住,始有奉耶稣之教。迄今奉古教者,三十分之一。但所奉耶稣之教,名目各殊,曰公教,曰修教,曰路得罗,曰加尔威诺,曰厄肋西亚国教,各从所尚,趣向不同。又有奉大秦古教者,本州各国,多有不设君位。立官宰理,有黎庶公举者,有历代相传者至于欧罗巴州,兼摄各国照藩属之例。本州技艺与欧罗巴州技艺相同,盖三百年来,自英吉利佛兰西,亚里曼等国来居之后,所有技艺,靡弗相授,因得工作精巧织纺佳美。然各国中惟花旗国为魁。百工制造,俱与欧罗巴州精巧相等,其美诗哥,北卢哥伦比亚济利巴拉西利等国则次之,然巴拉西利等处,仍属精巧。

    本州分建各国曰育奈士迭国,亦曰弥利坚国,亦曰花旗国,皆外人名之也。曰美诗哥,曰德沙,曰瓜的马拉,曰桑萨瓦多,曰哄都勒斯,曰尼加拉瓜,曰哥斯德尔黎加,曰新加拉那大,曰厄瓜尔多,曰委内瑞辣,曰北卢,曰波里维亚,曰济利,曰巴拉大河。花旗国,曰巴拉乖,曰乌拉乖,曰巴拉西利,曰海地,其欧罗巴州之英吉利,吕宋,佛兰西,贺兰低那马尔加,厄罗斯,瑞西亚等国,兼摄之地,暨巴达科尼亚部落分,序于后。

    本州落机大山,犹亚细亚之昆仑,绵亘极南北,为本州各山之主,殆无与匹敌者矣。

    ○弥利坚即美里哥国总记上

    《美里哥国志略》曰:圜地周围三百六一度,以天测地,则美理哥地,属七十馀度,中国亦属七十馀度。若以南北圜地而计,周围亦三百六十度,内三十馀度,属美理哥国,三十馀度,属中国。中国之京城,与北极相去不过五十度,而美理哥国之都城,与北极相去,亦不过五十二度。所以美理哥国之北甚寒,而中国之北亦然。自赤道至中国之南,相去不过二十度,而美理哥之南至赤道,亦不过相去二十九度。中国之东有大洋,而美理哥之东亦然。可知二地东南北皆无异。惟中国之西,皆列国为交界,而美理哥西,则茫茫无际焉。美理哥北有英吉利附庸之国,南有墨息哥国(案:墨息即墨西西科,亦作墨是可),东有压澜的海,西有太平海,然以普天下分为二十一分,而兼摄邦国,仅属一分矣。

    原夫创国之始,即有伊大里,法兰西,西班雅,英吉利,荷兰等国,人迢递而至贸易,至今不过三四百年。外国至者亦年来年返,后见其无国主民散俗朴,无不欲夺其土地。适值年荒,民多就食于别国,势益涣散,各国遂加之以师旅,新国不能自立。迨明万历年间,有英吉利人禀其女王,请开新国,遂创费治弥亚之地。及占士王遂建城,令七人管治,内一人为首,六人助之。大小文武官吏,任其选用,以王名名之曰占士城,其后泰昌年间,英吉利王,严谕庶民奉上帝者,画一同归波罗士特教,不得任意奉额利教,加特力教,违者加刑。由是国人愿请徙居新国者二三百人,盖奉加特力教,欲随意事上帝也。初至北方比理某之地,即以此名新洲后又名之曰新英吉利,时有土人头目名马沙雪,厚待英吉利人,为之地主,其后分茅列土,有马沙诸些部,盖为此头目而名也。自泰昌天启间,英人到新国者三千馀人,因人众始分居新韩赛,罗底岛缅部等地,惟总名则曰新英吉利矣。前英吉利人至新方者,特欲得随意奉教,故一至后即起殿堂以事上帝。设官职,立学校。万历年间,有荷兰人至新地之南方,名其地曰新荷兰。其后康熙三年,英吉利人逐荷兰,改其地名曰新约基。崇祯年间,新荷兰之南,有瑞典人居此,名之曰新遮些,其南亦有瑞典人居其地,称曰底拉华。既而皆为荷兰人夺之。英吉利又逐新荷兰而尽有其地。

    康熙二十年间,有英吉利人卫廉边者,其父前为水师帅,禽贼极多,王赐以金不受,求赐一新地,于是王授以印信而往,名其地曰边西耳文也(边者,姓也。西耳文者,野地也,谓边姓之野地也)崇祯五年,有英吉利人禀女王,欲居新国之极南,遂名其地曰马理兰(马理者,后也。兰者,地也。谓王后所赐地也)顺治五年,有英吉利人至新方费治弥亚之南,称其地曰驾罗连内,又分南北二部,自万历年间始,有费治弥亚部。及雍正十年,始有磋治亚部。越百数十年,后渐次而有十三部也(其一,费治弥亚;其二,马沙诸些;其三,罗底岛;其四,新韩赛;其五,千尼底吉;其六,新约基;其七,新遮些;其八,底拉华;其九,边西耳文;十,马理兰;十一,南驾罗连;十二,北驾罗连;十三,磋治亚)。十三部人口共约百数十万,各部首领,皆由英吉利国除授,而以英吉利国例治之。维时有法兰西国人,亦开垦新地之北,名为新法兰西,后亦名干那大。于是渐次自北而西而南,皆有民居,建炮台,意以防虞新英吉利人也。由是英吉利镇守费治弥亚之总制,修书于法兰西之将军,令毋庸多设炮台。法兰西将军不允,其往来传信者,则本地人华盛顿也。于是总制传檄邻部,并奏于王,于康熙二十年,王遣大将率兵船数十,军兵数千至费治弥亚交战。三载,胜负未分。迨二十四年,法兰西之大将曰满鉴,英吉利大将曰吴里富,对垒于贵壁,两将皆受炮伤,回营皆死。旋英吉利取胜,于是逐客民,毁炮台,夺其土为附庸。于康熙二十五年,班师回国。此英吉利初据美理哥地之原始也。

    康熙二十五年,干戈既息,又数十载,至乾隆间,齿日繁,田日辟,贸易日盛,英吉利王之心日侈,遂欲加重税饷,屡与人勒争。时英吉利有公司商船,自中国贩茶回西,国例卖货者纳税。英吉利王改谕令买茶者纳之,士人不服。于是南驾罗连部,则相约不买公司之茶,囤积二三年,变为废物。费治弥亚,与新约基之茶船皆被驱逐,不许进口。而波士顿之茶,夜为土人投诸海。于是新国人互相传约,英国若征买税者,我国一人亦不许买。英吉利王大怒,遣兵至新国,将别项饷税,皆强勒倍收,民死不肯从。时乾隆三十九年,新国各部众衿耆,至费治弥亚会议,欲客民与土民仍前和好,复其旧制,收回新令。于是禀王,请不加征税饷,并撤兵回国。英吉利王不听,反增兵艘入境,掠货船,焚垣壁,国人弗忍其虐。如是衿耆复议,密约各部落,皆出壮丁,整战舰,立华盛顿为帅,于乾隆四十一年七月初四日,檄告各国曰:上帝生民,万族同体,各畀性命,使安其分,又恐民之强凌弱,众虐寡蠢顽之无教,故又立国主以范围之,扶植之,非使其朘削之也。我国旧无渠长,及英吉利来王我地,臣我民,我民亦欢然而奉之曰,庶覆帱我乎,庶不灾疠我乎。然其政非甚有害,则民尚可忍而不变,乃英吉利王之凌虐我国。一而再,再而三,我众亦忍至经年屡月,而英吉利王终无悛悔,其势不可再坐视矣。故不得不议立首领,备兵甲以自扶倾而救危。至英吉利王凌虐我国之事,各国或不尽知,今条列十二端,告白天下,知变动非我之罪。

    一旧例增改律例,须与国中衿耆合议,从民之愿,乃英吉利王,径改新例,不与衿耆相议。及新例不便,再三禀改,不允所请。

    一每岁各部衿耆,来集会城,欲至议事厅,商酌一切,英吉利王乃驱逐之,既逐散后,不许复聚商议。

    一土旷人稀,原望欧罗巴各国人至,庶农商日盛,乃英吉利王禁止各国之人入境,不欲户口日繁,惟英人独擅其地。

    一旧例本处理刑官,或先由衿耆选举,或先由王择定,再采公议。兹英吉利王自专,不令衿耆预闻。

    一旧例各部文武官,各有定额,俸禄皆出自民,乃英吉利王擅加官额,派民供给,不与衿耆同商。

    一旧例各省弁兵,亦有定数,粮饷亦出自民。兹英吉利王擅自增设,调派粮饷,亦不商之衿耆。

    一旧例文武员弁,或本士,或外人不定,有事必文武同议。英吉利王不然,武员则必专用兰墩人,有事不与文员商议,惟武员擅权,任武而不任文。

    一英吉利王刻剥钱粮,多于前制,禁停贸易,大异常规,民之所欲必违之,民之所患必兴之。专以厉下而奉上,刻他国之人,以私已国之人。

    一英吉利王所调各水路巡兵,惟有劫掠货船,及毁折城池,纵焚房屋,奉此为王,与奉寇仇何异。一英吉利王使弁兵常居民舍,以便时行欺侮。

    一被劫之良民,勒令从其为贼,往劫别艘,如有不从,即行加害。

    一英吉利大官谕唆各部,使自纷争,并唆土蛮,使害居民,使各不相安。

    以上各事,我国衿耆屡谏,而英吉利王不听,国人无如之何,不得不自创立邦国,新国。既立,英吉利王,亦其如我何。

    英吉利王见檄,知十三部合为一国,益怒。复增兵船入境,新国拒战经年,胜负未分。又得法兰西国人出兵相助,于是彼此鏖战,六七年之久。时三国战舰百十艘,将士数十万,阵亡者固不胜数。乾隆四十九年,英吉利王知新国终不可胜,乃遣大臣来西讲和结盟,罢兵国中。

    衿耆议曰:我国之兵皆民也,今既相和,则众兵尽散,弃甲归农。法兰西兵船亦返华盛顿,亦归田里矣。倘英国再败,盟兴师何以备之。且国中有讼狱,谁为处断,必立君长,定法制,乃可久安长治。立君而继嗣不贤,或至暴虐,国亦终乱,将何以善后。于是乾隆五十三年春,各省衿耆会议于费治弥亚,共推华盛顿为首,身后公举贤者,更代不世及不久任。议四月毕,及散归,各执所议章程,回告部内之人,再议一年,复至费治弥亚再议,然后定。并公举文武各员,其战阵所费公项,尚缺二十馀万,以每年所收之饷,渐次偿补。乾隆五十九年,计新国之民,不过三百九十二万一千三百二十五口,内为奴者六十九万五千六百五十五口。是年共征收饷银四百七十七万一千员,时尚无都城,衿耆共议,欲买费治弥亚,与马理兰交界之颇多麦河,周围三十五里,以筑都城,其河口至城之地,约有百馀里。由是国内规模律例己备,乃立与邻国相通之制,以绝后世边衅。令民视四海如一家,视异国同一体,遇列国纷争,劝和为尚,此与欧罗巴内法兰西、荷兰、瑞典、英吉利、葡萄亚、西班雅、鄂罗斯、大尼、阿理曼等国,及亚非利加洲内麻、哥安遮耳、都尼士等国,亚细亚内都耳基(即都鲁机)、阿黎米(白头回国)、暹罗等国相通,各国皆有使至,独大清粤东则无,惟有贸易领事商人来往而已。此新国建立之本始也。

    国制首领之位,以四年为限。华盛顿在位二次,始末八年。传与阿丹士,时欧罗巴内有法兰西国,夺新国货船,新国遂设艟艨兵士,复请华盛顿为帅。二年,然后事靖。嘉庆五年,华盛顿卒。国人呼之曰国父。以其有大勋劳于国故也(按:康熙二十年,英吉利与佛兰西争议时,已称华盛顿往来其间。彼时年至少亦必二十外。至乾隆四十年,新国起兵拒英吉利,时华盛顿为帅,已相距百二十馀岁矣。若嘉庆五年始卒,则百四十馀岁矣。盖二人同名,非一人也)嘉庆六年间,阿丹士在位四年,传与遮费逊,其时户口有五百三十一万九千七百六十二丁。遮费逊在位八年,遂传与马底逊。迨至嘉庆十七年,欧罗巴内列国干戈未息,时英吉利梢人不足用,乃捉新国船上稍人以补之。于是两国复相斗。二年后始靖。嘉庆二十二年,马底逊在位八年,传与满罗。满罗在位八年,传与阿丹士之子。阿丹士之子在位四年,传与查其逊,计至道光十七年春正月二十八日(彼国则二月初四日也),则在位八年,今又传位与泛标伦矣。立首领,设国法之时,止有十三部(见第三章)。至乾隆五十六年,增华满部。五十七年,建大基部。嘉庆元年,增典尼西部。七年,增阿嘻阿部。十九年,增累斯安部。二十年,增引底安部。二十一年,增美士细比部。二十二年,增伊理奈部。二十三年,增亚喇罢麻部。二十四年,增缅部。二十五年,增美苏里部。道光十六年,增美是干及阿干苏部。通计二十六部,户口约有千三百馀万矣(部落之名,即本书中亦多不同,本无定字)

    新国中,原无亚细亚内,中华、日本、暹罗、越南各国人至。惟有欧罗巴内,伊大理、法兰西、荷兰、英吉利、西班雅、瑞典等国之人而已。各国亦不过年来年返,其久同处者,惟英吉利为多。故新国人物规模体制皆不异于英吉利。其后法兰西、荷兰等国,三五成群而居。由是新国户口日盛一日。康熙二十八年,约有十二万丁。乾隆二十一年,约百万丁。乾隆四十年,约三百万丁。乾隆五十五年,计三百九十二万一千三百二十八丁(前未设计户口之法,故举大数而言。至此而始立十年一计之法也)。嘉庆五年,五百三十一万六千五百七十七丁。嘉庆十五年,七百二十三万九千九百零三丁。嘉庆二十五年,九百六十三万八千一百八十一丁。道光十年,一千二百八十六万六千九百二十丁(内为奴者约二百万)。生齿虽日繁,终未忧人稠地狭。中华已过三万万,况新国之未过一千三百万者乎。近见英吉利国著书称美利哥国,原是英吉利罪人,充军至此,所衍苗裔,其言荒谬无稽之甚,不过英吉利人迁于乔木矣。惟其风教技艺实赖欧罗巴人,始开耳(按:英吉利禁奉加特力教之人,故加特教中三百馀人迁往新地,而英吉利因造为罪人流谪之说,以诋弥利坚人。其实弥利坚国岂尽此三百馀人之裔,即此三百馀人,亦因不肯改教而迁他国,并非谪戍罪人也)

    新国地势共列为三分,东离压涧的海数十里,有亚罢拉既俺山,由南而北其景如画,自山抵海是为一分。西离太平海数百里,又有治臂外岭,由北而南,其形如线,从岭抵亚罢拉山,亦为一分。自治臂外岭,至西之太平海复又为一分,所谓三分也。由亚罢拉既俺山之东北,转而往南,沿海而行,渐次广大。其东北角,山海相连,毫无馀地。东南则有平阳,山河相间,山顶有瀑布。由基泥伯小河下流,为美里麦河干尼底河,哈地逊河,底拉华河,苏贵合拿河,颇多麦河,罗晏屋河,奴细北底河,卸番亚河。其西之治臂外山,高约百丈,与太平海相隔,约千五百馀里。凡流注于太平海者,无不经过此山。中有一美斯细比大河,由北而贯至南,且有美苏里河。阿嘻阿河,出墨息哥国海口。其北则有素比里耳湖,美是干湖,胡珑湖,伊里湖,安大里珂湖,磋治湖,汕比琏湖。南北寒暑不同。北方甚寒,愈南愈暑,由南而北,热亦渐减。田地亦然。北地可以依时而耕,南地近水时患潦浸,北边界与北极相去不过三十五度。若在北极至国之南界,则相去六十五度。在国之南界,至南之中赤道,则相去二十五度。可知国内之地三十度无疑矣。以三十度列为三分,而近北极之一分,每岁中有四五月尽是冰雪。中央一分,每岁雪霜渐少。近南方之一分,阳和晴暖,时须纳凉。一年之四时不同,每月之寒暑亦异。故万物之生产自不齐,其大略也。欲知土地之美恶,必先知寒暑风雨之倏。故设一寒暑针,用年月日较之,则可知其寒暑。欲知风信必须以年月日纪之,方可知其大略。如马沙诸些部之波士顿城,每年有北风三十日,西风四十九日,西北风六十四日,东北风四十三日,东风三十二日,东南风十六日,南风三十七日,西南风八十八日。在华盛顿城,北风五十六日,西北风八十七日,东北风三十五日,东风十六日,东南风二十四日,南风四十日,西南风五十五日,西风五十六日。在累斯安部之巴顿而碌城,十一月内北风则三十九日,西风七日,东北风十一日,东风五十九日,东南风十六日,南风七十一日,西南风十五日,西风一百四十六日。土地美恶,亦可知矣。欲知雨之多少,须在上年每月日纪天之星辰云雾考验知之。在马沙诸些省波士顿城,每年约有二百二十四日天晴,八十四日兴云,三十五日下雨,二十二日降雪。在华盛顿城,每年天晴二百二十二日,兴云五十八日,下雨七十二日,降雪十三日。在累斯安之巴顿而碌城,十一月内,天晴百六十二日,兴云七十六日,下雨九十七日,降雪则无。

    世间日用之物无不从地产,而至要者,莫如金银铅铜铁锡之类。曩时金矿甚少,迩来始知亚罢拉既俺山之东,北驾罗连,南驾罗连,磋治亚典尼,西亚剌罢麻等部,皆有之。计道光四年,所取之金,估价银不过五千员。五年则一万七千员。六年,二万员。七年,二万一千员。八年,四万六千员。九年,十四万员。十年,四十万六千员。十一年,五十二万员。十二年,六十七万八千员。十三年,八十六万八百员。十四年,八十九万八千员。银与铜及水银,则或有或无。铁则各处繁多,不胜用。惟锡及各项珍宝甚稀。煤炭则边西耳文等部,良而且多。其始地旷人稀,树木丛茂,人只取木而不取煤。今则烟火日繁,树木不减于前,而煤炭愈旺于昔,盐则三面煮海,且有山中盐池,及卤石亦可为盐。更有一山,其水可作药,中有油气,竟可燃灯焚物,此乃土产物性之异者也。凡金银铅铜铁煤盐,中华例禁,不许私开。惟西国人人准取。树木约有百三十馀种,高者约三丈馀,而至高者,则莫如橡木,间有八九丈者,以之作船作柱甚美。其木则有四十四样。次则核桃,亦有十样。次则枫树高茂,其汁甘可煎糖,每年约糖数千石。美苏里部内有一株最大,身围四丈六尺。次则桦树,尤壮观瞻,其皮可代瓦盖屋,作舫渡河,土人用作小舟,轻捷异常,出入背负,渡水既迅,携带又便,亦有蚕桑以为绸缎。其馀飞潜动植,他国所有者,新国皆有之。

    开国之初无知无识,不谙工作之事,或有人力而无物本,或有人力物本而无知识,皆难成器。必三者兼备,而物始成。即如中华之绸缎磁器,既有人力物本,又有知识,何怪其精美。如中华之匹头,已有人力知识,独无物本,何怪其不成。至中华之时辰标,虽有人力物本,而无知识,亦何所用。新国则不然。如有物本而无知识,则延他国知识者以教习。或有知识而无物本,亦往别国运载。或有知识物本而无人力,则以物力代之,如水力、火力、兽力皆是。昔新国之南方,棉花稀少,且一车一机,及一人纺织,成就不易,故棉价最高,迄嘉庆二十年间,国人知识日广,每地置车数十架,不用人力,而以水力运行。纺数十车之花,以一女儿监之而已。织布每地置机数十张,不用人力,而以水力旋绕。数十机之布,亦惟一小女督工而已。兹有一纺织所,内有纺花车万五千架,每日能织布四千丈,共计八百人,男一百,女七百,一女每月工银十二元至二十一元不等。内一总管,理所有出入之买卖,其工银每年三千元。别有一人总理八百人之事者,其工银每年二千元。至商主所赢之息,则十之一已。故近日棉价日贱,乾隆五十五年前,每年棉花,从未有三万八千斤者,至道光五年间,每年多至二万七千万斤,估价银二千七百万圆。留五分之一在本国自用,馀皆贩卖别国。自道光六年间,至今棉花日增,比之二十年前之价,则已减三分之二。然今之为商者,得利反重于二十年前,是以织布日多,前此多用苎萝布,自棉花日增,苎萝日减,至大小呢则资羊毛,故牧羊者亦不少,此物始自英吉利,而国人效之,究不如英吉利之精,故土人不买本国之呢。至今则用水力为之,益巧益多,并流贩于别国,亦有用人力为之者留以自用,其水力为者,则卖与人也。若磁器,国内虽有其泥惟不能制如中华之巧,今始略有焉。书板则极多,皆不用刊板,而用铅字活板,故铸字、制纸、印书三等人甚多。

    美理哥出商外国者,其始极少,今已蕃盛。乾隆五十五年,共计外商本利银一千九百万员,至嘉庆元年则六千七百万员。其货物不过鱼油兽皮牛羊猪马烟棉花五谷等类,工作则有铁器磁器木器玻璃器而已。国中关税甚少,无论入货出货,皆无重敛。然在本国交易者,则不过南洲数国;在欧罗巴洲内,则有英吉利、法兰西、荷兰、葡萄雅、西班雅、破鲁斯、瑞典、鄂罗斯等国;在亚非利加洲内,则有埃岌多国;在亚细亚洲内,则有都耳基、回回、印度、葛剌巴、小吕宋暹罗、大清等国。究其初至,大清则在乾隆四十八年,始,由此日盛一日。道光十四年,本国入口船五千六百二十八只,外国入口船三千九百五十三只,本国出口船五千八百八十六只,外国出口船四千零三只,每年增减,皆有册报。道光十三年,一千百八十八只内,大船六十五只,一所载之货。道光十四年,变价银约二百馀万。山中之物,变价银约四百五十馀万。屠宰牲口,变价银约有三百馀万。农圃之物,变价银约八百馀万。棉花变价约五千馀万,烟变价约六百五十馀万,工作之器变价约七百馀万,共计变价银约一万万馀。通计出口之货,惟棉花为最。道光十五年,售出百三十六万六千五百九十九包,十六年,百六十三万六千五百五十九包,每包约价银七十员,其银万有一千五百五十五万九千一百三十员。上年每包约六十五员,本年价稍昂,以二年相比,则十六年多于十五年二十七万包。俱在外运回之货,约银一万二千五百馀万员。首领最喜贸易日繁,故有数款货物,出入关口,毋庸税饷者。

    美理哥国有都城之官,有各部落之官,各部落内,一首领,一副领,议拟人员无定数。公选议事者,或十馀人,或数十人无定。各省设一公堂,为首领副领及土人议事之所。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都城内,有一统领为主,一副领为佐,正副统领,亦由各人选择,每省择二人至都城合为议事阁。又选几人合为选议处统领,每年收各省饷项,除支贮库不得滥用外,每年定例享禄二万五千圆。若非三十五岁以上及不在本地生者,皆不能任此职。例以四年为一任期,满,别选如无贤可代者,公举复任。若四年未满,或已身没,或自解任,则以副统领当之。副统领不愿,则推议事阁之首,若亦不愿,则以选议处之首护理。设终无人愿当此职,则吏政府移文于各部首领,遍示士民,速举焉。统领三职,文武官皆听其号令,若遣使于邻邦或迎使别国,皆统领主之。副统领亦由民选举,亦四年一任,享禄每年五千圆,所司无事,不过议事居首而已。至议事阁与选议处,皆以每年十二月内之初,礼拜一日,齐集都城公所会议。议事阁之职,每部有二人,计二十六部,共五十二人。选议处,共二百四十三人,以议事阁五十二人,分为三等,以二年为期,轮退后,复择新者。是以每等以六年为一任,不过或先或后而已,又定例年未及三十以上者,不能当此职。议事处则以二十五岁以上为例,二年为一任,期满别选,以十二月初礼拜之一日齐集会议,凡国中农务工作,兵丁贸易,赏罚刑法,来往宾使,修筑基桥之事,皆此时议之。吏政府首领,每年俸六千员,亦有左右佐事者几人。户政府如之。兵政府之首,则有几百人以佐之,廉俸亦如之。别有水师兵部,惟专理兵船,亦有佐事数十人,每年廉俸亦如之。礼政府不过数人佐之,每年廉俸四千圆。驿政府,总理各部落来往文书,设驿于各部冲要,如有书札寄某处,则以路之远近,计程费之多寡,其银以每四季包封送驿,工食银亦由驿政府发给。政府廉俸,每年亦六千圆。国之大政有三:一则会议制例,二则谕众恪遵,三则究问其不遵者。是以国都有一察院,院内共七人,以每年正月齐集,究人因何不遵法律之故。审毕,或二三月,然后回家,其各部亦分设七院,每年以四季齐集,究问不守例者。但为审官,则不能会议制例,会议制例官亦不能兼摄审问也。新国制例有五:一曰国例,为二十六部所通行;二曰部落例,各部不同;三曰府例,每府亦不同,惟生于斯者守之;四曰县例,各县自立其规,各民自遵其制;五曰司例,亦由司自立,惟所属者遵之。此五例中又小不能犯大如司则不得犯县例焉。国例乃都城议事阁会议,分发各部,今将各大典悉列于左。

    一岁征粮饷,所有动支各项,皆于饷内拨发。一国帑不敷,必会议预为筹办,免致临时拮据。一与各国贸易,各部交通,即本土蛮人,皆宜同一体。

    一流民准其寄居入籍,以免失所。一设局铸银,务权衡轻重多寡,以归昼一,并严禁伪造番银。一设驿传递公文书信,以时修其桥路。

    一教人习学六艺,如六艺中有超众者,则别予奖赏,或能自创新制,开前人所未及,为今人所乐效者,亦奖赏之。

    一各部立察院,以审判民间之事,或三部立一,或二部立一,视部分之大小酌议。

    一宜防海贼剿劫,如有捕获,无论本国外邦,必照例治罪,或有谋反叛逆,及在外国滋事,尤必照例严办。

    一如遭外国欺凌,统领必先晓谕万民。倘未便讲和,致动干戈,务必踊跃向前若两相盟会,即可戢兵。一以钱粮招民,为陆路水路之兵,必严核其技勇。

    一水陆兵士,务遵约束,不得骚扰。

    一国有攻战,除国中官兵而外,凡民有肯同仇敌忾者,即议给口粮。一专设法以治都城,与治各外部不同。

    前例十四条,如有不遵者,则设法以引导之。除此例外,首领亦不能任意自为。凡统领遇馈送当受者,亦必商之议事阁,及选议处,使大小文武,皆得仿行。国人以律例为重,不徒以统领为尊,此外则由各文武自立例款,以约束其民。但不得以部例犯国例,其各府文武各自立例以治,因地制宜,惟亦不能以府例犯部例耳,下至县司亦如之。

    立一国之首曰统领,其权如国王。立各部之首曰首领,其权如中国督抚。一部中复分中部落若干,如知府,再分小部落若干,如知县。其国都内立六政府,如六部尚书惟无工部,而有驿部。凡公选公举之权,不由上而由下,通国水陆兵事,则推统领为主,兵有不遵者惩之。都中六政府之首,必听统领选择,副者则由正者择焉。设有升调革降,皆请命于统领,给文盖印,然后莅任。国内刑狱事如察院审判不公,统领亦可更正之。设与外国相争,外邦求和,统领必会议而后定计,或外国使来,或本国使往,皆统领所理也。每年各省官会议之际,统领将一年收支各项言行各事出示于众,并本年未行各事,亦示之于各部官。若各部官散后,复有要事,或与例不符,统领不能决者,则出示召各官复至议焉。所有条例,统领必先自遵行。如例所禁,统领亦断不敢犯之,无异于庶民,而后能为。庶民所服。至各部落亦有例,其首领初立例时,亦如统领自誓,即都内各事,亦如统领国内之事,府州县司皆仿此。惟部府州道阻且长,居县者或艰于往返,故如有事会议,亦惟商之于县也。议事人,例非二十一岁以上不得预。常例以三四月为期,如有要事,则无论何月,每年议事,多少几次,亦无定数。前期县官示谕,某日某所,公议何事,至期耆老通知于众,各将所欲公举之人,书名纸上,置瓯内,后开瓯,以人多公举者为之。选官选人之时,领事人亦先质于众,或有人起对,请领事自行裁夺,则领事再语于众曰:如众中有欲吾选者,则举手为号,如举手过半者,则可,如未过半,则不可。又如都中府中州中有要事会议,则各县各应选人赴会,领事则谓众云:今选人往城会议,当令何人往众亦将保荐之人,录名纸上,置瓯启瓯,如前例。凡县官之职,一则以选人为首,所有县内一切诸事,皆必尽知,即非其所管者,亦必周知。二则在县内收饷,必悉知县内人丁多寡,何人有田若干,何人有地有屋若干。三则总理县主,一年收支各数,言行各事,登录存档,不能苟且漏入漏出,其外则有总理揭借,抛欠,偷窃,捕盗,济贫等数人,如非常任事者,则别治生业,如常任事者,则各有俸禄。

    国中察院有三,管理都城者曰京察院;管理二三部落者曰巡按察院;管理一部半部者曰分巡察院。在都城者,衙门共七人,一正六副。每年正月,齐集会审各案一次,如有因事不至者,四人亦可审,不及四人不能审。都城之内,若有不遵例者,亦京察院审之。若巡按察院审事不正,任其转告于京察院。巡按察院衙门有七,其一管缅新韩赛马沙诸些罗底岛四部,其二管千尼底吉华满二部及新约基之南半部,其三管新遮些部及边西耳文之东半部,其四管马理兰底拉华二部,其五管北驾罗连及费治弥亚之东半部,其六管南驾罗连磋治亚二部,其七管建人基典尼西阿嘻阿三部,惟亚剌罗麻累斯安美士细比美苏理伊理奈引底安美是干新约基之北边西耳文之西,费治弥亚之西等部人数无几,故以分巡察院兼理之。惟每巡按察院审事时,如无京察院在,则不能审。若有要事则必有二巡按,而后可又每年齐集二次审判。如此数部内,有人在他巡按察院所属地犯法,则即由巡按察院审之。至分巡察院衙门,共三十有三,每院内一分巡察院,每年审事四次,若有要事则无定次。倘审不公,亦可转告于巡按察院,此皆国察院也。其外又有数部察院,部内犯法,则部察院审之,府州亦如是。凡察院内有各科房,各工役,以听差遣。凡原告被告有愚蠢者,则有人代为书状,并同上堂代诉。人犯既齐,察院兼择本地衿耆以助审。衿耆少则十二人,多则二十四人。除本犯之亲友兄弟外,即先知有此事者,亦不能预。既审后,出而会议,遂定曲直,众衿耆将情由写明,送呈察院而退,察院观其是非,照例定罪。每县中亦有地保几人,劝和小事,国内立一律例院,有室数十馀间,每间有一师掌教,凡进院习读者,以三年为满,皆训告规条律例,使人知遵守。

    国中犯法大者为反叛、杀人、强劫、放火。立国以来,告反叛者,未之有也。杀人则每年多少不定,强劫每年终不能无,放火则二十六部中,每年不过五六次,其强奸每年亦有二三次,情奸亦时有之。其馀或冒名伪造,或窃盗为非,或相斗相争,或醉后逞凶,今以马沙诸些一部言之,其犯法监禁者,道光元年,则有七十一人。二年,则八十四人。三年,则九十一人。四年,则一百零七人。五年,则八十六人。六年,则九十六人。七年,则八十一人。八年,则八十人。九年,则百零四人。十年,则七十九人。十一年,则百有十五人。十二年,则七十一人。十三年,则七十六人。十四年,则百有十九人,是年内窃盗者八十八人,冒名伪造者十人,强劫者四人,放火者一人,争斗者五人,情奸者六人,强奸者二人,脱逃复捕获者一人,杀人者二人。以上各年监犯以十四年截计,除审后放出监外尚存一百七十七人。刑法则有三,一绞死,二则监禁,三则罚赎,并无枭首,充军拷打等刑。凡反叛海盗皆绞死,杀人强奸强劫放火等如之,或永监禁焉,其馀或监禁,或罚金,随情轻重,各省各府,皆有监狱。监内左右上下,皆用大石为之,或数人一房,或一人一房,皆极洁净,亦有小窗通风,房外四围有栏杆,馀地可以散步。管监官体恤其衣食,劝戒以善言,约束以事业,今计道光十五年,马沙些监内犯人,所作工银,除管监官教师,并看门兵丁等工食,并各犯衣食所用外,尚存银七千二百九十六圆,尽拨充公。

    新国之济贫也未贫预防其贫,既贫则防其愈贫。如其防火毁,则多以砖石叠筑,并设水车水筒,以备不虞。防电闪倾颓,则立一长铁杆于门以拒之。电见铁杆,即自顶旋绕至杆下而去。贫人收作佣工,倘无人收用,则本县设济贫院以居之。各分以事业,所得之项,全数入官,倘生子女,则有塾师教之,府省亦然。至会城村族,不许有一丐食流离之人,然非先立一济贫之法,又安能禁人之乞食乎,凡有国者所宜留意。

    每乡设学馆一所,乡中富者,科银延师教一乡子弟。若乡中无富者,则在会城中官员处借助。其就学之童,每夕回家,男女皆可以为师,若女师束修银,每月不过六员,至十员教女童读书外,并教刺绣。男师则二三十员不等,亦有专教一家者,又有县中学馆,有无多少不定。惟乡学馆不拘贫富,县学馆无束修者不可入,因以此项延师故也。其馆本处人禀县官而后建,或县官公同建造者亦有之。其中所学,比之乡学又略大,更有会城中学馆多少无定,城中富者建之,或设会而以会项建之,或官员助之。馆中条例,择几人议之,并司其事,然后遍告同学,学者每年考试一场,取中者入馆内,如中国之秀才。习学以四年为例,不遵律戒,不待四年,亦可以逐之。既习四年,则如中国之举人矣。散馆后,或为官,为士,为农,为工,为商而各司其事。别有大学馆,惟许已中举者进焉。所学有三:一圣文,二医治,三律例规条,二者不可兼得。又以三年为期,期满则犹中国之进士矣。会城学馆,每部一二所不等,三四所不等,惟进部者通融计算约八九十所,每所延师,五位至三十位不等,截长补短,每所约十位。其师每年束修银一千至三千馀圆不等,受业者每年每位送束修银一二百圆不等。每馆之徒二三百不定,通融牵算,不过百四五十人。分析言之,圣文大学馆,国内约三四十所,每所师四五位,受业者约七八十人。又医治大学馆,约三四十所,每所为师者约七位,其徒数十人,习律例之馆,师徒多寡,亦与医馆大同小异。

    新国器械与中华异,不但船只之桅帆桨橹,即筑屋建楼铺设以及兵器皆然。火炮能用弹子数十斤,手枪之口,则有小剑但无弓箭长矛藤牌而已。国人皆好音乐歌唱,故有吹弹敲戛各器,童蒙即有乐师教之。又有画地理山水、人物花卉鸟兽之工,次则雕刻之工,又其次则建华屋筑高桥等工,或有能创新出巧,如火轮船及水火织布之类则地方官奖励之。

    新国立仁会以济在监之犯,昔监内弊端甚众,由监出之犯,为恶甚于前。由是会中遂改各监之规模,分布二十六部监内,分善恶两途。善者居宽广之所,恶者居浅狭之所,俱不能相见。前收监者无事业,今则一日不能闲,并有善书,于礼拜日使诵。故今之犯法收监者,出监后,即痛改前非,且前此监中所费极多,今犯人作工营生,故每年除支外,反有馀资(见十七章)。又聋盲哑者,原属无用,今国内立仁会,设馆训习,如聋哑者,亦以手调音而教之。盲者即有凸字书,使他以手揣摩而读。至幼失怙恃者,亦有育婴之院。若醉酒乱性,难以强禁,乃设一节饮会馆,内藏一簿,登戒饮者姓名,愿戒不愿戒,各从其便。既进戒馆后,则不能再犯,共计各部,此馆约有四五千间,其登戒酒簿者,约二百万人。其造酒之铺,变为他项贸易者,约四五千间。将酒铺卖人别寻生理者,亦约七八千间。故酒费日少,戒饮之人日多。又城中设医生七十五人访察酒之损益,今则皆知其无益而有损,故戒而不饮者大半。至于水手辈多是贫乏之人,故会内亦济之并及其妻儿也。凡无力延师训习者,亦设院延师以训之。国人于礼拜日,皆不作工,故设一会所,逢礼拜日教人,内藏书极多,如不在者,亦可借回家自习,至礼拜日复送回。又不至学馆诵习者,亦延师至家而教,亦有刊刷小书分赠,令人学善者,亦有一院,专刊圣书出售,如无力买者,亦可赠之。别有一会,名曰劝和会,如两人相争或邻省相斗,两国不和者劝之,每会中所用,多者每年不过二十万,少者不下数百圆。

    开辟之始,未有人类,上帝既造一人为万物之主,又立一女子以配之,夫妇之礼自此始。历代相传无异,但无立妾,及少年预聘之例,年十五以上者访求淑女,若非亲谊,则踵府谒其父兄,结好往来三五载,彼此贤愚,皆已知之。或面订佳期,或各告父母,并无奠雁迓轮。及聘定之礼,娶之日,男女升堂携手,有一官或族正等,书二人名,盖之以钤记印信,其后报丁册内,列夫妇姓名,自后必终身偕老。国中二十六部,无君臣之名,惟有上下之分,国领,部领,府领,县领之不同,各首领起居饮食衣服,亦无异平民,但事权属之,人人皆敬之而已。其兄弟父子朋友三伦,与中国略同。

    新国衣服之制,帽高至七八寸不等,或以黑绒,灰色绒为之,其矮者或圆,或六角,八角,帽前有皮檐一片,以遮日光,常有帽带系之。冬寒则以法兰仁毡为内衣,短小无领,外加一汗衫四围缠身,不甚宽大。其领高出至颔下,有一颈巾系之,其外盖一背心,前夹后单,高至颈。膊下则用法兰仁毡,为短小之裤,外则盖大裤,汗衫在里,前后有两钮扣,以十字交加,带过膊吊扣后,盖一长衫,四围缠身,光滑无纹。袖长至掌,领包至枕后,前长如背心,后长至臀,以羊毛毡为袜,长不过膝。鞋以牛皮为之,底面皆然,但底厚不过五层,薄则一层,面亦有带系之。靴亦长不过膝,底厚者多,上下皆用牛皮,穿时以大裤脚盖之,所有衣服钮扣,皆开在正面,无左右开也。饮食则每日三餐,早膳或饭,或面,及肉,亦有牛奶、鸡蛋、牛油、茶、架菲(架菲者,将青豆炒焦,研末,水煎或白滚水冲隔渣),自七点钟至十点,各随其便。惟不多食,名曰早餐。至一点钟及五点后所食,则鸡、豚、鱼、鸭、牛、羊,多用燔炙,自割而食,并有生果、糖果、牛奶、鸡蛋等物,或茶或酒,合家同一台。台面用布铺盖,后置各物其上,男女各一便,每人以一碟盛物,不用箸,惟用刀叉调羹等。随人畅饱,故名大餐。晚上六点钟至九点不等,所食者与早餐同,此日用饮食之常规也。至于出外则车马,或一车一马,至四马不等,每年月中并无节气,每日亦无吉凶,惟七日一礼拜而已,馀与中国无异。丧事,始死则有一人为之沐浴,止穿一汗衫,敛手合掌置棺内,逾三五日葬焉。山地内或以石以铁以锡围之,然后放棺,亲朋送葬,素服不用白而用黑。坟之上下,皆有石碑,碑上录亡者之生辰死忌,又围石栏杆以防牛羊践踏(原志序曰:予生于美理哥国之马沙诸些部中,以地球格之,则与中华上下相对焉。可谓一天一渊也。今年三十有七,竟得渡海绕地而及中华,历见英吉利,法兰西、荷兰、西班亚、利未加、暹罗、日本、中华等国之士,与各国之文艺岂不奇哉。回忆少年在本国舍农业儒登大学之堂者三年,始进会城书院而肄业。于各国古今文史、地理天文、律例规条、四时土产,悉欲博览研求,以应每岁掌院。临场汇考,毋得逾等。在内四年,文凭给领,由是出而进于大院习古圣经文,亦幸上等。三年别换文凭,时年二十有八。家无内顾,遂欲游览异乡之风俗兼以予国所见闻,传播异土,幸于葛留巴,新埠麻六甲,新嘉坡,得逢唐人,领略华书七八载。叹华人不好远游,至我西国之光采规模杳无。闻见竟不知海外更有九州,或者上帝之启予心乎。将使宣而播之,联四海为一家也。不揣固陋,创为汉字地球图及美理哥合省国全图又以事迹风俗分类略书百年而后,流入中土,或有不耻下观者,其将击节叹喜乎。抑拉杂摧烧之乎。虽然驰观域外之士,必不方隅自封而笑我已。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孟夏。高理文题于新嘉坡之坚夏书院)

     卷五十八 ↑返回顶部 卷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