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经十三篇
作者:冯梦龙
又名:《牌经》《马吊牌经》

    第一篇 论品

    未角智,先炼品。毋多言,昆山谓:“牌为闭口叶子。”毋无机,如认牌,偷牌及诳语惑人皆是。毋使气,毋堕志,毋侥幸,毋阴嫉,得勿骄,失勿恋,大胜勿劫,俗曰劫赌。其争也。君子斯为美。

    第二篇 论吊

    谚云:“牌无大小,只要凑巧。”不凑巧,不能吊也。一牌死,二牌生,三牌则死一,四可以死二,五则可以死三矣。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将兼取之,必各与之。先与一桌,方可吊之。假张先出,多留假张,则吊不稳。重张先得,惟重张方可,不然则缺路矣。利则连往,如假张得利,必敌人难于正本速往,彼仍让矣。若待他路既通,彼有真张为副,必不让也。败则改图。若遽为敌擒,则引路彼必尚有,不宜复往。美不欲尽,尽,则何以制人。擒不欲早,早,则索然无味。与其起桩,毋宁纵散;与其苟活,如无赏,正本之类。毋宁殉敌。故单或呈巧,或不能正本,而只以一牌吊死桩家,忠之属也。若桩家遇丑牌,亦可用此术,以吊死散家。五或见拙。五卓,或与三卓同吊,谓之臭五卓。先、后、人、已之间,可不审与。

    第三篇 论发

    牌之死生,吊之多寡,余系发张。我以往,则彼以来。故小者先,而大者后,小可众战,所多之路虽小,可斗。若权在底家,可以用情。大莫孤行。如次赏顶张之类,独而无继者,慎勿轻出,倘犯敌锋,必无幸矣。无张而发,非窍则诈。如他路大,而不真,又无副张强发,此窍牌也。虽空路,亦不得不发矣。若他路本有真赏,而反发空路者。志在于吊也。桩家往往以此惑人。低牌照底,计出无□。谚云:牌低照底,发盖既无关系,则照底牌,以听天数,勿误认其有也。散勿轻忘散家所出之路,多有留张待阄,切勿忘之。桩勿过信。发有,不发无,常理也。在桩家,则不可书信。单路者险,单路非头,未必斗着,故曰险。双路者稳,三路者盛,四路者全。险急,得便宜急上卓。稳迟,可以缓。盛宽,可用情于人。全劲。不劲则不能多寻要之,相机而行可也。虽有智者,不易吾言矣。

    第四篇 论捉放

    马吊之法,三人同心,以攻一桩。凡决取、舍,须权上、下,谓上手、下手。桩在上,宜纵;桩在下,宜截虽不正本,亦宜檄截,所谓单,或呈巧者也。若牌大,亦不必。顶张不嫌轻放,如九万放八万,八万放七万之类。苟非桩家,皆可。同张不必累捉。如阆万捉五万,五万捉四万之类,与不捉同,反为折张,而有利于桩。正本之后,切勿求多;宁关以制人。有赏之家,何妨故让。谚云:“看赏面。”

    第五篇 论门

    角有体乎,曰:“有一门为正,二门为佐,三门杂,四门不成牌矣。门之生熟,视赏所标。已出赏者,为熟路;未出赏者,不论已发,未发,总谓之生。去莫若生,若多留生张,未免惹生矣。存莫若熟。真生但喜重头,如万门属生,而八七万在手,偶出其一,他人即有九万,亦未必便得利也。假熟须防缩脚。已发而未见赏者,谓之假熟。此路之赏,未必不起,但难于正本。故缩脚以待耳,若大者既尽,彼必以一大、一小正本矣。势必惹生,宁为先发虽有两赏,而无小牌,以副之出,后仍须惹起生路,不如先出生路,而藏赏,以制人也。谋能料敌,方可翻青。如阄至第七张,本有熟路,而忽然出生,谓之翻青。此必逆料,散家之无,桩家之有,而出奇,以窍之,要之,不可为常也。经曰:多算胜,少算不胜。”况无算乎。

    第六篇 论灭

    夫擒贵及时,灭亦有序。早曰催张,言催人之捉灭也。迟曰恋灭。谓恋而不舍。催则利人,先人则灭,则人窥我之虚,而擒纵惟所操矣。若桩在下手,尤忌。恋则餂人。或大小而擒之,示必已有,或过大而纵之,恐为人截,故意俄延,以觇下手之有无,此狡计也。纵有深心,已玷雅品,惟赏无前后,不妨速灭,次与顶张,终非其例。次赏,与面张,虽止受一牌之制,然先灭,则人得窥其有无,故宁后也,至于听斗,如丑牌有灭无捉,懒于应人,总灭去,听三家自斗。耻同降敌。招侮取辱,君子所戒。

    第七篇 论留

    正本之艰,留张最重。生路无大,熟路无小。真极胜于假赏。熟斗之路极,有时真。若生路,虽次赏,未必他人无正赏之留也。存两不若守一。如别路不真,留亦无益,不如单守一路,可幸而遇之。然而受制尚多,熟或取败,出其不意;生或见功,是在一时之权巧而已。

    第八篇 论隐

    凡牌分到手,喜慢勿形。谲者倒用,终亦易测。或盛而故为愁叹,或衰而反作张扬,虽欲眩人,难逃识者。无声无臭,斯其至乎。失未及七,牌不可弃;美虽已尽,锐若方始。挫而不衰,久而弥整。既算人不足,于以御人,算有馀矣。

    第九篇 论忍

    忍之为道。利可割,而艰可贞。无赏之家,勿忙正本。无赏则关系至小,既不正本,无伤也。熟战之路,勿急上卓。熟路不来,或急于上卓,则少情矣。宁输一牌,勿容桩起;宁少一吊,勿容桩比。末张不真者,谓之比张。如桩家先有一卓,则亦在纺织品,万一正本,为害不小,故宁少吊一家,毋留假张,以起桩。万全之术也。

    第十篇 论还

    谚云:“末家牌落得来。”此言底之有权也。第四家为底家。牌到此,擒纵惟命,故真权最重。善算者,务以底制桩,而不使桩作底。待可共功,何妨故纵。如头家与未家同路,多纵之,则各吊一家矣。纵大者,小必报,纵小者,大亦偿。小牌屡得卓,明知纵,我则虽大,亦还张矣。张可还,而不可抽。抽已牌以示之,照会出此路也。双张有尾,凡两张连出者,必有第三张来矣。两路无头。凡两路求人者,必还后一路,谓之正本张。万一失信,静以候之。苟见于色,是谓自窘之道。如已无还张,误信其有,而放之,只宜静待,苟见于色,为他家所觉,谁肯犯我之锋哉。

    第十一篇 论意

    凡牌在入手虽不闻不见,可以意之。示小者,流多长;凡好牌,多先出小,虽小,屡得卓,必有大者在手。用大者,道每短。若急出大张、正本,其馀可知。灭疾者,牌必丑。可灭者多故疾。捉急者,门必狭。牌止一路,难于正本,捉必急矣。可擒而故纵者,饵也;知其牌丑,姑让一卓,而并吊之。可纵而故擒者,狠也。如九万、七万在手,而不放八万之类,恐人得卓,少我一吊也。饵则速图,彼既饵我,其牌必盛,我当速图正本。狠当徐守。彼有兼并之意,我速图则败矣。藏盈而出虚者,桩家之巧也;凡桩家发牌,多发忆所无之路,为疑兵。其有者,反藏,以待人也。弃少而用多者,散家之常也。多则便于来往。先大后小者,求也。以小还张。先小后大者,探也,本有大者,恐犯敌锋,先以小探之。得本惹生,多应通路;既正本复发生张,必,手有大牌。欲通此路,以便于擒也。独行无继,须识关门。突出大张,而不还者,必是重张,欲留以关,人不肯缺此一路也。大牌显灭,决有副张;如灭八万,必尚有七万,信其已灭,必堕其术中也。熟路忍口,定肯正赏。赏不忍弃,故宁去熟张,以图侥幸。散则迎之,桩则避之。繇此而推,思过半矣。

    第十二篇 论损益

    凡战之道,同智相角,奇趣乃呈,择大者愚,不论生熟,但择大者留之,此左计也。备多者拙。牌虽四四门,未必尽用,若每路备之,反致掣肘。恋赏者,必速亡;若熟路必不可弃者,宁灭生赏,若恋之不舍,其亡必矣。贪吊者,必起桩。如惹生,及容桩、凡张之类。一人用智,庇及两家,其或寡谋,累亦非小。语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此之谓也。

    第十三篇 论胜负

    夫胜负虽微,几则先见,丑牌得利,必有奇祥。三赏不开,定非佳兆。桩前色样,半是凶征。过后牌来,足占福薄。头赢难促,终赢晚胜,方为全胜。否极而泰,切勿矜持。盛过忽衰,急须谨守。至于洗有烦简,拍有厚薄,智巧之士,亦多变通。然一饮、一啄,有数存焉。落桩未美,落桩虽便于出赏,然谚云:“三落桩,轮得慌,落桩七,输得急。”等语,亦有时而验。居三未必恶。谚云:“好牌不落第三家。”当其运隆,遇蹇亦济,及其气尽,逢吉变凶,困亨之化,断乎不爽。夫开有不同,或独开,或对面开,或并肩开,或连三开,或满场开,或单开,或双开,或接手开,谓椿前开人,百临桩复自开。或灭杀开。或桩前有赏灭死,而桩上反开。或馀气开,四家牌虽已周,而桩牌过盛,势未必遽斩,尚有馀气。或代开。上手应开而不开,或应大开而开之不尽,下手有望。出注多寡,以意裁之。时至而不乘,与非时而强索,两者皆败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