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_(四库全书本)/卷278 中华文库
皇朝文献通考 卷二百七十八 |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八
舆地考〈十〉
福建省
〈臣〉等谨按禹贡淮海维扬闽居海澨亦当为古扬州地然考其山川不见于经即贡篚亦不及焉葢南境之荒徼也职方氏所列七闽郑氏以为即蛮之别种汉虽隶㑹稽郡而建国闽越以封无诸则亦羁縻之义居多后汉迁其民于江淮而虚其地三国以后渐设官分邑顾统驭虽广而比之江淮间之因地制赋犹未一辙焉唐时隶岭南道后改隶江南东道遥控之而已至宋礼教渐盛名臣大儒每出其间然其初仅附于两浙西南路元为江西行省所辖曽不得専列为省其与各省并称为都㑹者实始于明时我
朝承平日久戸口殷繁四民乐业其中县复析县而县升为州州升为府迥非前代之规模疆域犹是而分理者日増无他田野辟而民人聚也若夫瀛海以外台湾逺岛袤延千有馀里入我版图亦皆郡县而编籍之以为全省屏障葢由
国家徳威所播溟渤恬波所谓海隅日出罔不率俾者欤
福建明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福州府领福州泉州建宁延平汀州兴化邵武漳州八府后复増直隶福宁州又置福建都指挥及行都指挥使司领福州等十六卫及将乐等守御千戸所
本朝初因之设福浙总督驻福州府兼辖浙江设福建巡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福州顺治十五年令总督専辖福建一省康熙二十三年仍为福浙总督又置台湾府雍正五年总督停辖浙江十二年复为福浙总督又升福宁州为府升泉州府之永春县漳州府之龙岩县为直隶州凡领府十直隶州二各卫所俱以次裁并入州县东西距九百五十里南北距九百八十里东至海一百里西至江西贛州府瑞金县界八百五十里南至海二百八十里北至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界七百里东南至海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广东嘉应州镇平县界一千二百里东北至浙江温州府平阳县界五百十五里西北至浙江衢州府江山县界八百二十五里在
京师南六千一百三十里
福州府为省治东西距三百九十里南北距六百三十里东至海一百九十里西至延平府尤溪县界二百里南至兴化府莆田县界二百三十里北至建宁府政和县界四百里东南至海二百八十里西南至泉州府徳化县治四百里东北至福宁府治五百四十五里西北至延平府治四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六千一百三十三里明为福州府领县九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増置屏南县凡领县十闽县〈附郭治府东境〉
侯官县〈附郭治府西境〉
长乐县〈在府东南一百里〉
福清县〈在府南少东一百三十五里〉
连江县〈在府东北九十五里〉
罗源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
古田县〈在府西北二百七十里〉
屏南县〈在府西北三百四十里雍正十二年析古田县地置县〉
闽清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永福县〈在府西南一百六十里〉
兴化府在省治南二百四十里东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八十五里东至海九十里西至永春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海四十里北至福州府福清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海一百里西南至泉州府恵安县界六十里东北至福清县治二百里西北至永春州徳化县治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六千四百有三里明为兴化府
本朝因之领县二
莆田县〈附郭〉
仙游县〈在府西七十里〉
泉州府在省治西南四百十里东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三里东至海一百三十里西至漳州府长泰县一百五十里南至海一百三里北至兴化府仙逰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南至海八十三里西南至漳州府龙溪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北至仙游县界九十里西北至永春州界一百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七千二百五十五里明为泉州府领县七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永春县为直隶州以德化县往属凡领县五
晋江县〈附郭〉
南安县〈在府西少北十五里〉
恵安县〈在府东北五十里〉
同安县〈在府西南一百三十里〉
安溪县〈在府西一百五里〉
延平府在省治西三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三百里东至建宁府建安县界五十里西至汀州府清流县界二百二十五里南至福州府古田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邵武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古田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永春州徳化县界三百九十里东北至建宁府瓯宁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汀州府归化县界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五千二百九十三里明为延平府领县七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以大田县往属永春州凡领县六
南平县〈附郭〉
顺昌县〈在府西少北一百二十里〉
将乐县〈在府西二百二十里〉
沙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尤溪县〈在府南一百六十里〉
永安县〈在府西南三百里〉
建宁府在省治西北四百八十里东西距四百九十五里南北距四百三十里东至福宁府福安县界三百四十里西至邵武府邵武县界一百五十五里南至延平府南平县界八十里北至浙江衢州府江山县界三百五十里东南至福州府古田县界二百五十里西南至延平府顺昌县界一百十五里东北至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界二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江西广信府铅山县界三百四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五千七百五十五里明为建宁府领县八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以寿宁县往属福宁府凡领县七
建安县〈附郭治府东南境〉
瓯宁县〈附郭治府西北境〉
建阳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
崇安县〈在府西北二百四十里〉
浦城县〈在府东北二百七十里〉
松溪县〈在府东一百六十里〉
政和县〈在府东一百四十里〉
邵武府在省治西北六百七十里东西距二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延平府顺昌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江西建昌府新城县界一百四十里南至延平府将乐县界一百十里北至建宁府建阳县界七十里东南至将乐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汀州府宁化县界三百四十里东北至建阳县界六十里西北至新城县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五千七百五十七里明为邵武府
本朝因之领县四
邵武县〈附郭〉
光泽县〈在府西北八十里〉
建宁县〈在府西南二百十里〉
泰宁县〈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
汀州府在省治西九百七十五里东西距三百里南北距三百八十里东至延平府永安县界二百四十里西至江西赣州府瑞金县界六十里南至广东潮州府大埔县界二百十里北至江西建昌府广昌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漳州府南靖县界四百里西南至广东嘉应州镇平县界三百四十里东北至邵武府泰宁县界三百五十里西北至赣州府石城县界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五千二百二十六里明为汀州府
本朝因之领县八
长汀县〈附郭〉
宁化县〈在府东北一百六十里〉
清流县〈在府东北二百里〉
归化县〈在府东北二百九十里〉
连城县〈在府东南一百六十里〉
上杭县〈在府南一百八十里〉
武平县〈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
永定县〈在府东南三百里〉
漳州府在省治西南六百八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泉州府同安县界七十里西至汀州府永定县界二百里南至海一百八十里北至泉州府安溪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海一百八十里西南至广东饶州府饶平县界二百八十里东北至同安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北至汀州府连城县界四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七千五百二十五里明为漳州府领县十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龙岩县为直隶州以漳平宁洋二县往属凡领县七
龙溪县〈附郭〉
漳浦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海澄县〈在府东南五十里〉
南靖县〈在府西四十里〉
长泰县〈在府东北四十里〉
平和县〈在府西南二百五里〉
诏安县〈在府西南二百五十里〉
福宁府在省治东北五百四十五里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东至海二百里西至福州府古田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海一百里北至浙江温州府泰顺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海一百里西南至福州府罗源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温州府平阳县界二百里西北至浙江处州府庆元县界二百九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七千二百里明成化九年为直隶州领县二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为府増置霞浦县又以建宁府之寿宁县来属乾隆三年増置福鼎县凡领县五
霞浦县〈附郭雍正十九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
福安县〈在府西北一百十里〉
宁徳县〈在府西南一百十里〉
寿宁县〈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初属建宁府雍正十二年改属福宁府〉
福鼎县〈乾隆三年析霞浦县桐山堡地置县〉
台湾府在省治东南大海中水程以一昼夜为十更凡十一更又五百四十里东西距一百馀里又至澎湖岛水程四更南北距二千八百四十五里东至大山番界五十里西至澎湖岛五十里南至沙马矶头海五百三十里北至鸡笼城海二千三百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七千馀里自古荒服之地不通中国名曰东番明天启初日本国人屯聚于此郑芝龙附之其后为红毛荷兰夷人所据
本朝顺治十七年郑芝龙子成功冦江南兵败退至台地逐荷兰夷居之伪置承天府后至其孙郑克塽扵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置台湾府领县三雍正元年増置彰化县凡领县四
台湾县〈附郭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置县为府治〉
凤山县〈在府南八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置县〉
诸罗县〈在府北一百七十里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置县〉
彰化县〈在府北三百九十七里 本朝雍正元年析诸罗县北境地置县〉
永春州在省治西南四百十里东西距三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五里东至兴化府仙游县界八十里西至龙岩州漳平县界三百里南至泉州府南安县界四十五里北至福州府永福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南安县界三十里西南至泉州府安溪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永福县界一百九十五里西北至延平府永安县界四百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七十五里南北距九十里东与南并界南安县西界漳平县北界徳化县自州治至
京师七千一百四十五里明永春县属泉州府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为直隶永春州以泉州府之徳化县延平府之大田县来属凡领县二徳化县〈在州北少西三十里初属泉州府雍正十二年分属永春州〉
大田县〈在州西北二百六十五里初属延平府雍正十二年分属永春州〉
龙岩州在省治西南九百里东西距二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泉州府安溪县界二百十里西至汀州府上杭县界五十里南至漳州府南靖县界九十里北至延平府永安县界二百里东南至漳州府龙溪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汀州府永定县治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永春州界二百里西北至汀州府连城县界一百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九十里东与南并界南靖县西界上杭县北界连城县自州治至
京师七千三百四十里明龙岩县属漳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为直隶龙岩州以漳州府之漳平县宁阳县来属凡领县二
漳平县〈在州东七十里初属漳州府雍正十二年分属龙岩州〉
宁洋县〈在州东北七十里初属漳州府雍正十二年分属龙岩州〉
〈臣〉等谨按福州兴化泉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漳州福宁九府永春龙岩二州皆汉时㑹稽郡治县地惟漳州府之漳浦诏安二县兼有南海郡揭扬县地马氏通考于南越部中列南海郡而于扬州部中但云南海郡东境是也福建全省之广汉一冶县已十得其九大约当日海濵斥卤生齿未繁统属之冶县而已后世地辟人稠递经开置至我
朝御宇以来统台湾计之且十府二州六十馀县矣
圣代生聚之盛亦即此可征云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