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礼器图式_(四库全书本)/目録1 中华文库
皇朝礼器图式 目录一 |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一
卷一
祭器一
天坛正位
苍璧〈一〉
匏爵〈三〉
豋〈一〉
簠〈二〉
簋〈二〉
笾〈十二〉
豆〈十二〉
篚〈一〉
俎〈一〉
尊〈一〉
配位五坛
匏爵〈各三〉豋〈各一〉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十二〉豆〈各十二〉篚〈各一〉俎〈各一〉尊〈各一 并同正位不另图〉
从坛四位
东西一坛
陶爵〈各三〉
盏〈各二十〉
豋〈各一〉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十〉豆〈各十〉篚〈各一〉俎〈各一〉尊〈各一并同
正位不另图〉
东西二坛
陶爵〈各三〉盏〈各三十 并同东西一坛不另〉
豋〈图各 一同正位不〉
铏〈另图〉
簠〈各一〉簋〈各二〉笾〈各二〉豆〈各十〉篚〈各十 各一并同正位〉
俎〈不另〉
尊〈图各 一各一同正〉
祈榖坛正位
苍璧〈一〉匏爵〈三〉豋〈一〉簠〈二〉簋〈二〉笾〈十二〉豆〈十二〉篚〈一〉俎〈一〉尊〈一 并同天坛正位不另〉
配位五坛
匏爵〈图各 三同天坛正位不〉
豋〈另图〉
簠〈各一〉
簋〈各二〉
笾〈各二各〉
豆〈十二各〉
篚〈十二〉
俎〈各一〉尊〈各一 各一并同天坛正位〉
地坛正位
黄琮〈不〉
匏爵〈另 图 一三同天坛正〉
豋〈位〉
簠〈不〉
簋〈二〉
笾〈十二〉
豆〈十二〉
篚〈一〉
俎〈一〉
尊〈一〉
配位五坛
匏爵〈各三 同天坛正位不另〉
豋〈图各〉簠〈一各〉簋〈二各〉笾〈二各十〉豆〈二各十〉篚〈二各〉俎〈一各〉尊〈一各一并同正位不〉
从位四坛
陶爵〈另图〉
盏〈各三各〉
豋〈三 十各同正位〉
铏〈不另〉
簠〈图各〉簋〈二各〉笾〈二各〉豆〈二各〉篚〈十各 十各一并同正〉
俎〈各一〉
尊〈各一 同正位不另图〉
社稷坛正位二坛
圭〈各一〉
玉爵〈各一〉
陶爵〈各二 同地坛从位不另图〉
豋〈各一 同地坛正位不另图〉
铏〈各二 同地坛从位不另图〉
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十二〉豆〈各十二 并同地坛正位不另图〉篚〈各一〉
俎〈各一〉
尊〈各一〉
配位二坛
陶爵〈各三 同地坛从位不另图〉
豋〈各一 同地坛正位不另图〉
铏〈各二 同地坛从位不另图〉
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十二〉豆〈各十二 并同地坛正位不另图〉篚〈各一〉俎〈各一〉尊〈各一 并同正位不另图〉
朝日坛
赤璧〈一〉
陶爵〈三〉
盏〈三十〉
豋〈一〉
铏〈二〉
簠〈二〉
簋〈二〉
笾〈十〉
豆〈十〉
篚〈一〉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夕月坛正位
白璧〈一〉
陶爵〈三〉
盏〈三十〉
豋〈一〉
铏〈二〉
簠〈二〉
簋〈二〉
笾〈十〉
豆〈十〉
篚〈一〉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配位
陶爵〈三〉盏〈三十〉豋〈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十〉豆〈十〉篚〈一 并同正位不另图〉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同正位不另图〉
先农坛
陶爵〈三 同 地坛从位不另图〉
盏〈三十〉
豋 〈同 地坛正位不另图〉
铏〈二 同 地坛从位不另图〉
簠〈二〉簋〈二〉笾〈十〉豆〈十 并同地坛正位不另图〉
篚〈一〉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同 地坛正位不另图〉
先蚕坛
陶爵〈三 同 地坛从位不另图〉
盏〈三十 同先农坛不另图〉
豋 〈同 地坛正位不另图〉
铏〈一 同 地坛从位不另图〉
簠〈二〉簋〈二〉笾〈十〉豆〈十 并同地坛正位不另图〉
篚〈一 同 先农坛不另图〉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同 地坛正位不另图〉
天神坛四案
陶爵〈共十二〉
笾〈各五〉
豆〈各三〉
篚〈各一〉
俎〈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各一〉
地祗坛七案
陶爵〈共七十一〉笾〈各五〉豆〈各三〉篚〈各一 并同天神坛不另图〉
俎〈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各一 同天神坛不另图〉
太岁坛正位
陶爵〈三 同 天神坛不另图〉
盏〈三十〉
豋〈一〉
铏〈二〉
簠〈二〉
簋〈二〉
笾〈十〉豆〈十〉篚〈一 并同天神坛不另图〉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两庑四案
陶爵〈各三 同天神坛不另图〉
盏〈各三十〉豋〈各一〉铏〈各二〉簠〈各二〉簋〈各二 并同正位不另图〉
笾〈各十〉豆〈各十〉篚〈各一 并同天神坛不另图〉
俎〈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各一 同天神坛不另图〉
卷二
祭器二
太庙正殿五筵
玉爵〈共四十五〉
豋〈共十五〉
铏〈共十五〉
簠〈各二〉
簋〈各二〉
笾〈各十二〉
豆〈各十二〉
篚〈各一〉
俎〈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牺尊〈共十五〉
象尊〈共十五〉
著尊〈共十五〉
壶尊〈共十五〉
山尊〈共十五〉
太庙后殿四筵
玊爵〈各六〉豋〈各二〉铏〈各二〉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十二〉豆〈各十二〉篚〈各一 并同正殿不另图〉
俎〈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牺尊〈各二〉象尊〈各二〉著尊〈各二〉壶尊〈各二〉山尊〈各二并同正殿不另图〉
两庑
东庑五案
陶爵〈各三〉
铏〈共八〉
簠〈各二〉
簋〈各二〉
笾〈各十〉
豆〈各十〉
篚〈各一〉
俎〈各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三〉
西庑九案
陶爵〈各三〉铏〈各一〉簠〈各一〉簋〈各一〉笾〈各四〉豆〈各四〉篚〈各一并同东庑不另图〉
俎〈各一〉
尊〈五 同 东庑不另图〉
奉先殿五筵 祔筵一
金爵〈共四十八〉
豋〈共十六〉铏〈共十六〉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十二〉豆〈各十二〉篚〈各一〉牺尊〈共十六〉象尊〈共十六〉著尊〈共十六〉壶尊〈共十六并同太庙正殿不另图〉
文庙正位
铜爵〈三〉
豋〈一〉
铏〈二〉
簠〈二〉
簋〈二〉
笾〈十〉
豆〈十〉
篚〈一〉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配位四案
铜爵〈各三〉铏〈各二〉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八〉豆〈各八〉篚〈各一并同正位不另图〉
俎〈各一 同太庙西庑不另图〉
尊〈二 同正位不另图〉
十二哲
铜爵〈各三〉铏〈各一〉簠〈各一〉簋〈各一〉笾〈各四〉豆〈各四〉篚〈二 并同正位不另图〉
俎〈二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尊〈二 同正位不另图〉
两庑六十二案
铜爵〈一百二十三献爵六〉簠〈各一〉簋〈各一〉笾〈各四〉豆〈各四〉篚〈二 并同正位不另图〉
俎〈二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尊〈六 同正位不另图〉
崇圣祠正位五案
铜爵〈各三〉铏〈各二〉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八〉豆〈各八〉篚〈各一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俎〈各一 同太庙西庑不另图〉
尊〈各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配位四案
铜爵〈各三〉簠〈各一〉簋〈各一〉笾〈各四〉豆〈各四〉篚〈各一 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俎〈二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尊〈二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两庑三案
铜爵〈五〉簠〈各一〉簋〈各一〉笾〈各四〉豆〈各四〉篚〈二 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俎〈二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尊〈二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传心殿正位九案
铜爵〈各三〉铏〈各一〉笾〈各二〉豆〈各二〉篚〈一〉尊〈三 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配位二案
铜爵〈各三〉铏〈各一〉笾〈各二〉篚〈各一〉尊〈各一 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帝王庙正位十六案
铜爵〈各三〉豋〈各一〉铏〈各二〉簠〈各二〉簋〈各二〉笾〈各十〉豆〈各十〉篚〈各一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俎〈七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七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两庑二十案
铜爵〈二百三十七〉铏〈各二〉簠〈各一〉簋〈各一〉笾〈各四〉豆〈各四〉篚〈各一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俎〈四 同 太庙西庑不另〉
尊〈图 四 同文庙正位不〉
先医庙正位三案
铜爵〈另图〉铏〈各三〉簠〈各二〉簋〈各二〉笾〈各二〉豆〈各十〉篚〈各十 各一 并同文庙正位不〉
俎〈另 图 一同社稷坛正位〉
尊〈不另 图 各一同文庙正〉
配位二案
铜爵〈位不〉铏〈另图〉簠〈各六〉簋〈各二〉笾〈各一〉豆〈各一〉篚〈各十 各十 各一并同文庙正〉
俎〈位不 另图各一同太庙〉
尊〈西庑 不 另图各一同文〉
两庑六案
铜爵〈庙〉簠〈正位〉簋〈不另〉笾〈图六〉豆〈各一〉篚〈各〉尊〈一 各四各四二二并同文〉
闗帝庙前殿
铜爵〈三〉豋〈一〉铏〈二〉簠〈二〉簋〈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笾〈十 同 天神坛不另图〉
豆〈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篚〈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后殿三案
铜爵〈各三〉铏〈各二〉簠〈各二〉簋〈各二 并同文庙正位不另图〉
笾〈各八 同天神坛不另图〉
豆〈各八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篚〈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俎〈各一 同太庙西庑不另图〉
尊〈各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都城隍庙
铜爵〈三〉铏〈二〉簠〈二〉簋〈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笾〈十 同 天神坛不另图〉
豆〈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篚〈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内城隍庙
铜爵〈三〉铏〈二〉簠〈二〉簋〈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笾〈十 同 天神坛不另图〉
豆〈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篚〈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永佑庙
铜爵〈三〉铏〈二〉簠〈二〉簋〈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笾〈十 同 天神坛不另图〉
豆〈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篚〈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俎〈一 同 社稷坛正位不另图〉
尊〈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天下第一泉龙王庙
铜爵〈三〉簠〈二〉簋〈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笾〈十〉
豆〈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篚〈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俎〈一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尊〈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昭灵沛泽龙王庙
铜爵〈三〉簠〈二〉簋〈二 并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笾〈十 同 天下第一泉龙王庙不另图〉
豆〈十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篚〈一 同 天神坛不另图〉
俎〈一 同 太庙西庑不另图〉
尊〈一 同 文庙正位不另图〉
〈臣〉等奉
敕勘详礼器图式㳟校祭器一门讫仰见我
皇上本敬
天尊
祖之心行议礼制度之典甄综古今折衷尽善凡器之为玉为金为陶为木物象名数备极精详〈臣〉等谨叅稽六经以及先儒义疏下逮说礼诸家图象纂为图说系之绘后以明夫
睿裁釐定洵足监古制而集大成其一器再见者说不复赘复按太常陈设序次先后编成目录列于卷首程形考范徴核同异诸不另图者悉加登记凡祀典所列
坛位分合之数荐飨多少之目亦皆分注条件胪敶罔缺
垂之方册
彛典常昭燔狸灌献之下肸蚃彰明视周官戴记所书三代法器之盛并得即今以证古固非如崇义礼
图陆佃礼象徒规橅旧物已也谨诠次如右
皇朝礼器图式目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