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通典_(四库全书本)/卷026 中华文库
皇朝通典 卷二十六 |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通典卷二十六
职官〈四〉
理藩院〈尚书 侍郎 六司郎中 员外郎 主事 堂主事 司务 笔帖式 银库郎中 员外郎 䝉古翻译房员外郎 唐古特学司业 助教 笔帖式 稽察内馆外馆监督乌兰哈逹等处司官 察哈尔理事官 张家口等处驿站员外郎 围总管〉理藩院尚书一人 左右侍郎各一人〈均以满洲䝉古补授〉额外侍郎一人〈特简䝉古贝勒贝子之贤能者任之〉掌内外藩䝉
古回部及诸番部封授朝觐疆索贡献黜陟征发之政令控驭抚绥以固邦翰所属有旗籍王㑹典属柔逺徕逺理刑六清吏司自
国初设𫎇古衙门有承政叅政等官崇徳三年六月定䝉古衙门为理藩院七月定置承政一员左右叅政各一员顺治元年改承政为尚书左右叅政为左右侍郎十五年以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以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十八年仍为理藩院尚书侍郎雍正元年以王公大学士兼理院事〈又初设满汉启心郎顺治十五年裁〉 旗籍清吏司郎中满洲二人䝉古一人 员外郎满洲三人䝉古二人 主事满洲一人掌漠南诸藩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敖汉奈曼翁牛特巴林扎噜特喀尔喀左翼阿噜科尔沁克什克腾土黙特喀喇沁乌珠穆沁阿巴噶浩齐特苏尼特阿巴哈纳尔四子部落喀尔喀右翼乌喇特茂明安鄂尔多斯归化城土黙特二十五部落五十一旗之礼籍畴其封爵正其等次辨其世系三岁㑹盟则
遣大臣奉
敇往莅之以同好恶而颁禁令焉若归化城土黙特及索伦除授官校则叙而正之如岁有不登则辨其轻重而赒恤之 王㑹清吏司郎中满洲一人𫎇古二人 员外郎满洲二人䝉古三人 主事䝉古二人掌科尔沁等诸部落毎岁
朝觐之仪贡献之式燕飨
赐予舎馆飨饩皆眂其等次以礼之 典属清吏司郎中满洲𫎇古各一人 员外郎满洲五人䝉古四人 主事满洲䝉古各一人掌𫎇古北部喀尔喀后路图谢图汗喀尔喀东路车臣汗喀尔喀西路扎萨克图汗喀尔喀赛音诺颜扎萨克亲王等列爵之位盟㑹之制其青海四部落贺兰山厄鲁特乌兰乌苏厄鲁特推河厄鲁特额济讷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等部胙土锡命亦如之诸喇嘛畨僧之受号者则辨其名数授以印札有差凡乌噜木齐伊犁防守屯田之政库抡恰克图互市之事咸综其法式以颁布焉 柔逺清吏司郎中满洲一人 员外郎满洲三人䝉古三人 主事蒙古一人掌喀尔喀等部落及喇嘛畨僧朝贡禄赐之事 徕逺清吏司郎中满洲一人 员外郎满洲三人䝉古二人 主事满洲䝉古各一人掌嘉峪闗以西回部回城及四川诸土司之政令凡诸回旧若哈宻辟展吐鲁畨则爵其长而领以扎萨克如𫎇古之制新疆若哈喇沙尔库车沙雅尔赛哩木拜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诸城则因俗设官皆辨其等秩而禄命之田赋征榷则准式定制而颁布焉四川诸土司奉岁事以入
觐于廷釐其班位而诏之仪节凡哈萨克左右部布噜特东西部安集延玛尔噶朗霍罕那木干四城塔什罕㧞达克山博罗尔爱乌罕齐齐玉斯乌尔根齐诸部落汗长重译以时朝贡者各以其国之籍礼之 理刑清吏司郎中满洲䝉古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二人䝉古三人 主事满洲一人掌𫎇古及畨部刑罚之事 堂主事满洲二人䝉古三人汉军一人掌校缮章疏又有校正汉文官二人于内阁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读内奏委三岁而代初制顺治十八年置满洲䝉古郎中十有一人员外郎二十七人其后增减不一今定满洲𫎇古郎中十三人员外郎五十九人至主事分录勲宾客柔逺理刑四司初设满洲主事四人汉人主事四人其后增减不一康熙三十八年裁汉人主事员额后又析柔逺司为二曰前司后司乾隆二十二年改录勲司为典属宾客司为王㑹柔逺后司为旗籍柔逺前司仍为柔逺二十六年并旗籍柔逺为一司增设徕逺司二十七年旗籍柔逺仍分为二司二十九年复改典属司为旗籍司其旧旗籍司仍改为典属司旗籍司满洲主事一人王㑹司䝉古主事二人典属司主事满洲䝉古各一人柔逺司䝉古主事一人徕逺司主事满洲𫎇古各一人理刑司满洲主事一人堂主事满洲二人𫎇古三人 司务㕔司务满洲䝉古各一人〈顺治元年置司务二人为满洲䝉古员额院判一人知事一人副使一人为汉人员额康熙三十八年俱省雍正十年复设满洲司务一人䝉古司务一人〉 题署主事满洲三人䝉古五人乾隆三十六年置由笔帖式内题补 笔帖式满洲三十六人𫎇古五十五人汉军六人初制满洲十有一人䝉古四十一人汉军二人康熙二十八年增设汉文笔帖式每旗各一人汉军笔帖式每翼各二人雍正十一年复增满洲笔帖式十七人䝉古笔帖式十四人分隶各司随事之繁简以为额 银库郎中一人 员外郎一人〈俱于本院司官内奏委〉 司库满洲一人 笔帖式满洲二人 库使满洲二人掌帑金出纳初制𫎇古王台吉等入
朝由戸工二部及光禄寺庀器用具廪饩康熙四十六年始立银库设官如今额计賔馆所需按直给赀以惠逺人焉 䝉古翻译房员外郎一人 主事一人〈均于本院司属内抡选简委〉掌翻译章奏文书 唐古特学司业一人 助教一人 笔帖式䝉古四人掌学习唐古特字以译西藏章疏文移顺治十四年初设唐古特学给教习人六品俸后改为司业其助教初以他官兼乾隆五年始定为额设之官稽察内馆外馆监督二人〈由科道及各部司官内抡选奏委〉掌
致馆于宾缮完涤除以待行李 乌兰哈达驻札司官一人 三座塔驻札司官一人 八沟驻札司官一人 笔帖式一人〈分驻塔子沟〉分掌诸䝉古部落与民人交涉之事则听其讼而平之岁则遍巡所属以周知其风俗兼掌榷百物之税以待𫎇古赡恤岁周而代 察哈尔游牧处理事员外郎䝉古十有六人掌治游牧察哈尔狱讼之事以在京䝉古各旗与察哈尔各旗官员内抡选由院引
见除授自䕶军校骁骑校选用者即授员外郎自中书笔帖式选用者先授主事三年称职乃授员外郎又雍正七年置巡察游牧御史或部院司官一人每岁更替今改定五年抡遣一次 张家口喜峰口独石口杀虎口古北口管理驿站员外郎各一人掌𫎇古各处邮驿之政令以宣传命令通达文移凡百里为一传自喜峰口至扎赉特置邮十有六自古北口至乌珠穆沁置邮九自独石口至浩齐特置邮六自张家口至四子部落置邮五自杀虎口至乌喇特置邮九又自归化城至鄂尔多斯置邮八〈仍为杀虎口路〉均于水泉形势之地安设五路各设员外郎一人由本院司官内奏委司其事笔帖式一人佐之三岁而代 围总管一人 左右翼长各一人 章京八人 骁骑校八人木兰围在䝉古各部落中周一千四百馀里国语谓哨鹿为木兰故以得名
圣祖仁皇帝因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诸部落所献牧地置岁行秋狝康熙四十五年设围总管一员六品官八员率官兵驻守以司讥察巡防之禁令
皇上式遵前制每以八月行围肄武凡内扎萨克䝉古王公台吉及喀尔喀青海尼鲁特并轮年入
觐之都尔伯特土尔扈特回部伯克等咸㑹朝
行在所櫜鞬执役岁以为常乾隆十四年始以围总管属理藩院统辖十八年升总管等品秩增设翼长二人骁骑校每旗各一人
〈臣〉等谨按我
朝威徳广被其内扎萨克诸𫎇古久受疆索比于内臣而
圣武所昭无思不服北逾瀚海西越流沙亦莫不棋布星罗咸归版籍设官置吏多因其俗以治之臂指相维不殊郡县如𫎇古诸旗之扎萨克官及新疆回城之伯克等官皆领属于理藩院今以其本由各部落选置与内地注授者不同故别系之藩属诸官篇内云
都察院〈左都御史 左副都御史 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 经历 都事 笔帖式 巡仓科道 巡漕科道 巡察科道 巡视五城御史 五城兵马司指挥副指挥 吏目〉都察院左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 左副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掌察核官常整饬纲纪
国初都察院置承政一员左右叅政各二员顺治元年改承政为左都御史叅政为左副都御史员数增减不一三年定设左副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五年定设左都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旧有满洲启心郎一员汉军启心郎二员顺治十五年省又有汉人左佥都御史一员乾隆十年省其右都御史为总督坐衔右副都御史为巡抚坐衔俱无京员故都察院长官皆以左系衔焉 吏科戸科礼科兵科刑科工科掌印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 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掌传达
纶音稽考庶政吏科分稽铨衡注销吏部顺天府文卷戸科分稽财赋注销戸部文卷礼科分稽典礼注销礼部宗人府理藩院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国子监钦天监文卷兵科分稽戎政注销兵部太仆寺銮仪卫文卷刑科分稽刑名注销刑部通政使司大理寺文卷工科分稽工程注销工部文巻国初沿明制六科自为一署顺治十八年设满洲汉人都给事中各一人满洲汉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汉人给事中二人康熙四年六科止留满洲汉人给事中各一人馀俱省五年复增设掌印给事中满洲汉人各一人雍正元年始奉
诏以六科隶都察院听都御史考核焉 京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本院事及直隶
盛京刑名稽察内阁顺天府大兴宛平县 河南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河南刑名照刷部院诸司巻宗稽察吏部詹事府步军统领五城 江南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三人分理江南刑名稽察戸部宝泉局左右翼监督在京十有二仓总督漕运磨勘三库月终奏销之籍 浙江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
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浙江刑名稽察礼部都察院 山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山西刑名稽察兵部翰林院六科中书科总督仓坐粮㕔大通桥监督通州二仓 山东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二人分理山东刑名稽察刑部太医院总督河道催比五城命盗案牍缉捕之事 陕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陕西刑名稽察工部宝源局覆勘在京工程湖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
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湖广刑名稽察通政使司国子监 江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江西刑名稽察光禄寺 福建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福建刑名稽察太常寺 四川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四川刑名稽察銮仪卫 广东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广东刑名稽察大理寺 广西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广西刑名稽察太仆寺 云南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云南刑名稽察理藩院钦天监 贵州道掌印监察御史满洲汉人各一人分理贵州刑名稽察鸿胪寺又八旗事务每岁以满洲科道四员専司稽察一年又宗人府事务以宗室御史稽察内务府事务初设御史四员稽察后省今以协理陕西道掌贵州道满洲御史二员兼管皆不为専缺焉
国初设满洲御史二人顺治五年增置十七人康熙二十八年又增一人雍正五年始置宗室御史二人䝉古初置章京二人康熙元年省五十七年增置䝉古御史二人汉军御史初置八人康熙三十九年省三人雍正初俱省统归汉人额缺内补用汉人御史顺治初置六十九人旋省二十九人康熙初又省十六人雍正四年增置八人乾隆十三年又省九人十四年定设满洲汉人员额如今制宗室䝉古御史俱统于满洲员额之数四十六年复增置宗室御史二人而省满洲员额二人又旧制御史分设十四道而以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东陕西为六掌道分稽在京诸司及各直省刑名河南道仍叅治院事京畿道惟司照刷卷宗六掌道或以二员或一员协理依次递迁其他则谓之坐道皆不理本道之事惟存空衔而已乾隆十四年
特诏厘正按道定额各给印信而以职事分隶之二十
年复
命以京畿道改列河南道之前俾互易所掌而官署亦从对换至京畿河南二道员阙皆由长官抡选疏请
简调各道掌印则以资深者递转其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道满汉员额本各一人今制即以新授者掌印不复由他道转补 经历满洲汉人各一人初设司务后改为经历员额顺治元年定 都事满洲汉人各一人分掌董察胥吏缮写章疏而行遣文书之事则两㕔分理之初制满洲二人汉军一人康熙三十九年省汉军员额乾隆十七年省满洲都事一人改为满洲汉人各一人 笔帖式满洲三十五人𫎇古二人汉军五人 六科笔帖式满洲八十人初制满洲五十一人汉军七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洲十有六人汉军二人雍正十二年增设䝉古笔帖式二人六科笔帖式初制百有七人乾隆二年省二十七人其分隶之制堂笔帖式十人京畿道江南道各三人河南浙江山西山东陕西湖广江西福建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道各二人吏科戸科兵科刑科各十有五人礼科工科各十人 巡察京通各仓科道十有四人掌稽察在京禄米等十有二仓通州中西二仓核其出纳而禁其盗窃以釐剔弊端岁以十月引
见派往一年而代 巡视淮安漕务科道一人〈旧驻淮安今移扬州〉 巡视济宁漕务科道一人〈驻济宁〉 巡视天津漕务科道一人〈旧驻天津今移扬村〉 巡视通州漕务科道一人〈驻通州〉掌催督粮运凡官吏需索稽留及旗丁私挟禁物者咸纠治之济宁巡漕兼掌运河水道董察有司以时其疏浚焉每岁以次奏请
简派给
钦差官员闗防以行事竣而纳之 巡察
盛京科道满洲一人〈雍正三年置〉 巡察吉林黒龙江科道满洲二人〈雍正元年置〉 巡察台湾科道满洲汉人各一人〈康熙六十一年置〉掌巡省风俗釐察奸弊考核稽违凡地方兴革事宜及吏治民情皆以实采访而入
告焉初制
盛京巡察吉林黒龙江巡察每岁更代后改定俱五年抡遣一次台湾巡察初制亦每岁更代雍正五年以汉人巡察兼理台湾学政乾隆十七年改定三年抡遣一次三十年复
命届期奏请应否派往均候
㫖以行〈按各省巡按御史 国初因明旧制凡自郎中以下各官皆得选任兼宪衔以行顺治十八年定议永行停止又有巡江御史巡视屯田御史俱顺治初停止督理茶马御史康熙初停止又雍正三年设各省巡察以督捕盗贼由科道及小京堂部属各官抡遣江宁安徽共一人湖北湖南共一人山东河南共一人又四年设直隶巡查御史顺天永平宣化二人保定正定河间二人顺徳广平大名二人又有巡视山东河湖工务御史一员雍正元年置直隶巡农御史一员雍正七年置又顺治十一年设直省恤刑同巡察御史审录罪囚刑部差郎中员外郎大理寺差寺正寺副雍正四年设观风整俗使乾隆八年设宣谕化导使嗣俱先后停止谨附识〉 巡视五城科道满洲汉人各一人掌弹压地方釐剔奸弊凡中东南西北五城分莅而治之中城辖中西中东二坊东城辖崇南朝阳二坊南城辖东南正东二坊西城辖宣南闗外二坊北城辖日南灵中二坊皆布其禁令而听其狱讼大事
奏闻小事则牒刑部结正而月具事目上都察院堂官考核焉有缺则以六科给事中十五道御史引
见
简用二年而代初制以新资御史巡城后改用满洲汉军汉人御史每城各一人雍正元年改定每城二人以汉军归并汉人班内又初制有五城笔帖式后裁 五城兵马司指挥汉人各一人 副指挥汉人各一人 吏目汉人各一人掌缉捕逃盗纠诘奸宄初制指挥吏目分治各坊乾隆三十一年移东南西北四城副指挥于朝阳永定阜成徳胜诸门外钤辖闗厢而城内事则以吏目专治各铸闗防条记以授之惟中城如旧副指挥每城初设二员顺治十五年各省一员
皇朝通典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