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碧鸡漫志
◀上一卷 卷五 全书终

《念奴娇》

《念奴娇》,元微之《连昌宫词》云:“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特敕街中许然烛。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自注云:“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明皇高力士大呼楼上曰:‘欲遗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皆悄然奉诏。然明皇不欲夺狭游之盛,未尝置在宫禁。岁幸温汤,时巡东洛,有司潜遣从行而已。”《开元天宝遗事》云:“念奴有色,善歌,宫伎中第一。帝尝曰:‘此女眼色媚人。’又云:‘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今大石调《念奴娇》,世以为天宝间所制曲,予固疑之。然中叶渐有今体慢曲子,而近世有填《连昌宫词》入此曲者。后复转此曲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

《雨淋铃》

《雨淋铃》,《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予考史及诸家说,明皇陈仓散关,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今剑州梓桐县地名上亭,有古今诗刻记明皇闻铃之地,庶几是也。罗隐诗云:“细雨霏微宿上亭,两中因感《雨淋铃》。贵为天子犹魂断,穷著荷衣好涕零。水多端何处去,猿无赖不堪听。少年辛苦今飘荡,空愧先生教聚萤。”世传明皇宿上亭,雨中闻牛铎声,怅然而起,问黄幡绰:“铃作何语?”曰:“谓陛下特郎当。”特郎当,俗称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作此曲。《杨妃外传》又载上皇还京后,复幸华清,从宫嫔御多非旧人。于望京楼下,命华清张野狐奏《雨淋铃》曲 。上回顾凄然,自是圣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杜牧之诗云:“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张祜诗云:“《雨淋铃》夜却归,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张徽张野狐也。或谓诗言上皇出时曲,与《明皇杂录》、《杨妃外传》不同。明皇时作此曲,至《雨淋铃》夜却又归,犹是张野狐向来新曲,非异说也。元微之《琵琶歌》云:“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因玆弹作《雨淋铃》,风雨萧条鬼神泣。”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清平乐》

《清平乐》,《松窗录》云:“开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药,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繁开。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辇从。李龟年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焉用旧词为。’命龟年宣翰林学士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承诏赋词,龟年以进,上命梨园弟子约格调,抚丝竹,促龟年歌,太真妃笑领歌意甚厚。”张君房《脞说》指此为《清平乐》曲。按明皇进《淸平调》词,乃是令于《淸平调》中制词。盖古乐取声律高下合为三,曰清调、平调、侧调,此之谓三调。明皇止令就择上两调,偶不乐侧调故也。况词七字绝句,与今曲不类。而《尊前集》亦载此三绝句,止目曰《清平词》。然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绝句耳。此曲在越调,至今盛行。今世又有黄钟宫、黄钟商两音者。欧阳炯称,有应制《清平乐》四首,往往是也。

《春光好》

《春光好》,《羯鼓录》云:“明皇尤爱鼓玉笛,云八音之领袖。时春雨始晴,景色明丽,帝曰:‘对此岂可不与他判断!’命取鼓,临轩纵击,曲名《春光好》。回顾柳杏,皆已微坼。上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工,可乎?’”今夹钟宫《春光好》,以来多有此曲。或曰:夹钟宫属二月之律,明皇依月用律,故能判断如神。予曰:二月柳杏坼久矣,此必正月用二月律催之也。《春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阑》。

《菩萨蛮》

《菩萨蛮》,《南部新书》及《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遂制此曲。当时倡优}}李可及}}作菩萨蛮队舞,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大中}}迺宣宗纪号也。《北梦琐言》云:“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假温飞卿新撰密进之,戒以勿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之。”词十四首,载《花间集》,今曲是也。李可及所制盖止此,则其舞队,不过如近世传踏之类耳。

《望江南》

《望江南》,《乐府杂录》云:李卫公为亡妓谢秋娘撰《望江南》,亦名《梦江南》。白乐天作《忆江南》三首,第一“江南好”,第二、第三“江南忆”。自注云:“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予考此曲,自至今皆南吕宫,字句亦同。止是今曲两段,盖近世曲子无单遍者。然卫公谢秋娘作此曲,已出两名。乐天又名以《忆江南》,又名以《谢秋娘》,近世又取乐天首句名以《江南好》。予尝叹世间有改易错乱误人者,是也。

《文溆子》

《文溆子》,《卢氏杂说》云:“文宗善吹小管,僧文溆为入内大德,得罪流之。弟子收拾院中籍入家具,犹作师讲声。上采其声制曲,曰《文溆子》。”予考《资治通鉴》:敬宗宝历二年六月己卯幸兴福寺,观沙门文溆俗讲。相继,年祀极近,岂有二文溆哉?至所调俗讲,则不可晓。意此僧以俗谈侮圣言,诱聚群小,至使人主临观,为一笑之乐,死尚晚也。今黄钟宫、大石调、林钟商、歇指调皆有十拍令,未知孰是?而“溆”字或误作“序”并“绪”。

《盐角儿》

《盐角儿》,《嘉祐杂志》云:“梅圣俞说,始教坊家人市盐,于纸角中得一曲谱,翻之,遂以名。”今双调《盐角儿令》是也。欧阳永叔尝制词。

《喝驮子》

《喝驮子》,《洞微志》云:“屯田员外郎冯敢景德三年为开封府丞检涝户田,宿史胡店。日落,忽见三妇人过店前,入西畔古佛堂。料其鬼也,携仆王侃诣之。延坐饮酒,称二十六舅母者,请王侃歌送酒,三女侧听。十四姨者曰:‘何名也?’侃对曰:‘《喝驮子》。’十四姨曰:‘非也。此曲单州营妓教头葛大姊所撰新声。梁祖作四镇时,驻兵鱼台,值十月二十一生日,大姊献之。梁祖李振填词,付后骑唱之,以押马队,因谓之《葛大姊》。及战,得胜回,始流传河北,军中竞唱。俗以押马队,故讹曰《喝驮子》。庄皇,亦爱此曲,谓左右曰:‘此亦古曲,氏但更五七声耳。’”李珣《琼瑶集》有《凤台》一曲,注云:“俗谓之《喝驮子》。”不载何宫调。今世道调宫有慢,句读与古不类耳。

《后庭花》

《后庭花》,《南史》云:“陈后主每引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为曲调,其曲有《玉树后庭花》。”《通典》云:“《玉树后庭花》、《堂堂》、《黄鹂留》、《金钗两臂垂》,并陈后主造。恒与宫女学士及朝臣相唱和为诗,太乐令何胥采其尤轻艳者为此曲。”予因知后主诗,以配声律,遂取一句为曲名。故前辈诗云:“《玉树》歌翻王气终,景阳钟动晓楼空。”又云:“《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又云:“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又云:“彩笺曾襞欺江总,绮阁尘销《玉树》空。”又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又云:“《玉树》歌阑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芜国。”又云:“《后庭》馀唱落船窗。”又云:“《后庭》新声叹樵牧。”又云:“不知即入宫前井,犹自听吹《玉树花》。”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又按《国史纂异》,云阳县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扬雄《甘泉赋》“玉树青葱”,左思以为假称珍怪者,实非也,似之而已。予谓云阳既有“玉树”,即《甘泉赋》中,未必假称。陈后主《玉树后庭花》,或者疑是两曲,谓诗家或称《玉树》,或称《后庭花》,少有连称者。伪时,孙光宪毛熙震李珣有《后庭花》曲,皆赋后主故事,不著宫调,两段各四句,似令也。今曲在,两段各六句,亦令也。

《西河长命女》

《西河长命女》,崔元范越州幕府拜侍御史,李讷尚书饯于鉴湖,命盛小丛歌,坐客各赋诗送之。有云:“为公唱作西河调,日暮偏伤去住人。”《理道要诀》:“《长命女西河》,在林钟羽,时号平调。”今俗呼高平调也。《脞说》云:“张红红者,大历初,随父歌丐食。过将军韦青所居,纳为姬。自传其艺,颖悟绝伦。有乐工取古《西河长命女》加减节奏,颇有新声。未进间,先歌于红红潜听,以小豆数合记其拍,绐云:‘女弟子久歌此,非新曲也。’隔屏奏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请与相见,叹伏不已。兼云:‘有一声不稳,今已正矣。’寻达上听,召入宜春院,宠泽隆异。宫中号‘记曲小娘子’,寻为才人。”按此曲起开元以前,大历间,乐工加减节奏,红红又正一声而已。《花间集》和凝有《长命女》曲,伪李珣《琼瑶集》亦有之,句读各异。然皆今曲子,不知孰为古制林钟羽并大历加减者。近世有《长命女令》,前七拍,后九拍,属仙吕调,宫调、句读并非旧曲。又别出大石调《西河》,慢声犯正平,极奇古。盖《西河长命女》本林钟羽,而近世所分二曲,在仙吕、正平两调,亦羽调也。

《杨柳枝》

《杨柳枝》,《鉴戒录》云:“《柳枝歌》,亡之曲也。”前辈诗云:“万里长江一旦开,岸边杨柳几千栽。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又云:“乐苑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皆指汴渠事。而张祜《折杨柳枝》两绝句,其一云:“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则知有此曲,传至开元。《乐府杂录》云:白傅作《杨柳枝》。予考乐天晚年与刘梦得唱和此曲词,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又作《杨柳枝二十韵》云:“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注云:“下新声也。”刘梦得亦云:“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盖后来始变新声。而所谓乐天作《杨柳枝》者,称其别创词也。今黄钟商有《杨柳枝》曲,仍是七字四句诗,与五代诸子所制并同。但每句下各增三字一句,此乃时和声,如《竹枝》、《渔父》,今皆有和声也。旧词多侧字起头,平字起头者,十之一二。今词尽皆侧字起头,第三句亦复侧字起,声度差稳耳。

《麦秀两岐》

《麦秀两岐》,《文酒清话》云:“封舜卿性轻佻。德宗时使湖南,道经金州,守张乐燕之。执杯索《麦秀两岐》曲,乐工不能。封谓乐工曰:‘汝山民亦合闻大朝音律。’守为杖乐工。复行酒,又索此曲。乐工前乞侍郎举一遍。为唱彻,众已尽记,于是终席动此曲。既行,守密写曲谱,言燕席事,邮筒中送与潭州牧。,牧亦张乐燕之。倡优作褴褛数妇人,抱男女筐筥,歌《麦秀两岐》之曲, 叙其拾麦勤苦之由。面如死灰,归过金州,不复言矣。”今世所传《麦秀两岐》,今在黄钟宫。唐《尊前集》载和凝一曲,与今曲不类。

◀上一卷 全书终
碧鸡漫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