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_(四部丛刊本)/卷第五 中华文库
管子 卷第五 唐 房玄龄 注 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本
|
管子卷第五 唐司空房 𤣥龄 注
八观第十三 法禁第十四
重令第十五
八观第十三 外言四
大城不可以不完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横通谓从〉
〈旁而通也〉闾闬不可以毋阖〈阖扉也〉宫垣𨵿闭不可以不脩故大城
不完则乱贼之人谋郭周外通则奸遁逾越者作里域横通
则攘夺窃盗者不止闾闬无阖外内交通则男女无别宫垣
不备𨵿闭不固虽有良货不能守也故形势不得为非则奸
邪之人悫愿〈禁御周固形势不得为非则奸邪之人无从生心而变为悫愿〉禁罚威严则𥳑慢之
人整齐宪令著明则蛮夷之人不敢犯赏庆信必则有功者
劝教训习俗者众则君民化变而不自知也〈习俗而善不知善之为善犹入芝兰之室不知〉
〈芳之为芳也〉是故明君在上位刑省罚寡非可刑而不刑非可罪而
不罪也明君者闭其门塞其涂弇其迹使民母由接于淫非
之地〈既闭出非之门又塞生过之涂成罪之迹莫不掩匿如此则自然端直欲接淫非之地其路无由也〉是以民之道正行
善也若性然故罪罚寡而民以治矣
行其田野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以知也其耕
之不深芸之不谨地冝不任草田多秽耕者不必肥荒者不
必墝以人猥计其野〈猥众也以人众之多少计其野之广狭也〉草田多而辟田少者虽
不水旱饥国之野也若是而民寡则不足以守其地若是而
民众则国贫民饥以此过水旱则众散而不收彼民不足以
守者其城不固民饥者不可以使战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
墟故曰有地君国而不务耕芸𭔃生之君也故曰行其田野
视其耕芸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知也
行其山泽观其桑麻计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夫
山泽广大则草木易多也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殖也荐〈子见反〉
草多衍则六畜易繁也〈荐茂草也庄周曰麋鹿食荐〉山泽虽广草木毋禁壤
地虽肥桑麻毋数荐草虽多六畜有征〈征赋〉闭货之门也〈无货可出若闭〉
〈门然〉故曰时货不遂金玉虽多〈时货谓谷帛畜产也〉谓之贫国也故曰行其
山泽观其桑麻计其六畜之产而贫富之国可知也
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夫国城大
而田野浅狭者其野不足以养其民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
民不足以守其城宫营大而室屋寡者其室不足以实其宫
室屋众而人徒寡者其人不足以处其室囷仓寡而台榭繁
者其藏不足以共其费〈囷仓所藏不足以供台榭之费〉故曰主上无积而宫室美
氓家无积而衣服脩〈氓家谓民家也〉乘车者饰观望步行者杂文采本
资少而末用多者〈本资谓榖帛〉侈国之俗也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
贫民贫则奸智生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生于匮
不足匮不足之所生生于侈侈之所生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不通于若计者〈若计谓密度量以下〉
不可使用国故曰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
课凶饥计师役观台榭量国费而实虚之国可知也凡田野万
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里可以为足矣万家以下则就山
泽可矣〈万家以下其人少可以就山泽逐便利〉万家以上则去山泽可矣〈万家以上其人多则去山〉
〈泽就原陆而山泽有禁也〉彼野悉辟而民无积者国地小而食地浅也田半
垦而民有馀食而粟米多者国地大而食地博也国地大而
野不辟者君好货而臣好利者也〈君臣好货利则妨农功故其野不辟〉辟地广而民
不足者上赋重流其藏者也〈上赋重则人藏流散也〉故曰粟行于三百里〈赋重〉
〈则粟贱故人逺行而 之或逺人来籴也〉则国毋一年之积粟行于四百里则国毋二年
之积粟行于五百里则众有饥色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
〈三分常稼而亡其一时有凶灾故也故谓小凶也〉小凶三年而大凶〈比三年不熟故曰大凶也〉大凶则众有
大遗苞矣〈时既大凶无复畜积虽相振济但苞裹升斗以相遗也〉什一之师什三毋事则稼
亡三之一〈师法也十一而税周礼之通法今乃十三而税无事于旧稼亡三之一也〉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盖
积也则道有损瘠矣〈既已亡三之一又无故积则道行之人有毁损羸瘠者也〉什一之师三年不
解非有馀食也则民有鬻子矣〈既师十一三年而不解此当有馀食而不馀则以遇岁凶故也所以人有〉
〈鬻子者〉故曰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是何
也曰大木不可独伐也大木不可独举也大木不可独运也
大木不可加之薄墙之上〈凡此必资众力则妨农事故宫室须有度禁发须有时也〉故曰山林虽
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
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罔罟必有正〈多少小大之正〉船网不可
一财而成也〈必多财然后成〉非私草木爱鱼鳖也恶废民于生榖也故
曰先王之禁山泽之作者博民于生榖也彼民非榖不食榖
非地不生地非民不动〈动谓发生谷物〉民非作力毋以致财天下之
所生生于用力〈天下所以存其生各由用力也〉用力之所生生于劳身是故主
上用财毋巳是民用力毋休也〈财从力生故用财不已则用力不休也〉故曰台榭相
望者其上下相怨也〈上怨下不供下怨上多税〉民毋馀积者其禁不必止〈民饥〉
〈贫则为盗贼故禁不止也〉众有遗苞者其战不必胜〈战士饥则力屈故战不胜〉道有损瘠
者其守不必固〈损瘠则死期将至故守不固也〉故令不必行禁不必止战不必
胜守不必固则危亡随其后矣故曰课凶饥计师役观台榭
量国费实虚之国可知也
入州里观习俗听民之所以化其上〈君斯作矣人胥效矣故人莫不化上〉而治乱之
国可知也州里不鬲〈无限鬲也〉闾闬不设出入毋时早晏不禁则
攘夺窃盗攻击残贼之民毋自胜矣〈自从也既不设备则盗贼无从而胜〉食谷水巷
凿井〈谷水巷井则出汲者生其淫放〉场圃接〈邻家子女易得交通〉树木𫇮〈淫非者易为〉宫墙毁
壊门戸不闭外内交通则男女之别毋自正矣郷毋长游〈什长游宗也〉
里毋士舎〈士谓里尉每里当置舎使尉居焉〉时无㑹同〈郷里每时当有㑹同所以结恩好也〉丧蒸不聚
〈蒸冬祭名〉禁罚不严则齿长辑睦毋自生矣〈郷里长弟当以齿也〉故昏礼不谨
则民不脩廉论贤不郷举则士不及行货财行于国则法令
毁于官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郷官毋法制百姓群徒
不从此亡国弑君之所自生也故曰入州里观习俗听民之
所以化其上者而治乱之国可知也
入朝廷观左右本求朝之臣〈谓原本寻求朝之得失〉论上下之所贵贱者
而强弱之国可知也功多为上禄赏为下则积劳之臣不务
尽力〈战功曰多谓积劳之臣论其功多则居于众二及行禄赏翻在众下故不务尽力也〉治行为上爵列为下
则豪桀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而有爵禄则百
姓疾怨非上贱爵轻禄〈左右不论能而有爵禄则百姓非但疾怨又非上轻贱爵禄也〉金玉货财商
贾之人不论而在爵禄〈不论志行使之在爵禄之位也〉则上令轻法制毁权重
之人不论才能而得尊位则民倍本行而求外势彼积劳之
人不务尽力则兵士不战矣豪桀材人不务竭能则内治不
别矣百姓疾怨非上贱爵轻禄则上毋以劝众矣上令轻法
制毁则君毋以使臣臣毋以事君矣民倍本行而求外势则
国之情伪竭在敌国矣〈人既倍本求外则国之情伪尽在于敌矣竭尽也〉故曰入朝廷观
左右本朝之臣论上下之所贵贱者而强弱之国可知也
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计其威严寛惠行于其民与不行于其
民可知也法虚立而害䟽逺〈谓其立法但能害䟽逺而不行亲近故曰虚立也〉令一布而不
听者存〈不听者存是令不行〉贱爵禄而毋功者富〈无功者富则有功者贫也〉然则众必
轻令而上位危〈轻令则有无君之心故上位危〉故曰良田不在战士三年而兵弱
〈良田所以赏战士不赏则士无战志故兵弱也〉赏罚不信五年而破上卖官爵十年而亡
倍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战不胜弱也地四削入诸侯
也离本国徙都邑亡也有者异姓灭也〈有其国者异姓之人则宗庙灭也〉故曰置
法出令临众用民计威严寛惠而行于其民不行于其民
可知也
计敌与量上意察国本观民产之所有馀不足而存亡之国
可知也敌国强而与国弱谏臣死而谀臣尊私情行而公法
毁然则与国不恃其亲〈谓党与之国不恃己以为亲也〉而敌国不畏其强〈寇敌之国不畏〉
〈己以为强也〉豪杰不安其位而积劳之人不怀其禄恱商贩而不务
本货则民偷处而不事积聚豪杰不安其位则良臣出积劳
之人不怀其禄则兵士不用民偷处而不事积聚则囷仓空
虚如是而君不为变〈不改常而更化〉然则攘夺窃盗残贼进取之人
起矣内者廷无良臣〈豪杰不安其位〉兵士不用〈积劳之人不怀其禄故也〉囷仓空虚〈民偷〉
〈处而不事积聚故也〉而外有强敌之忧则国居而自毁矣〈居然自致灭毁〉故曰计敌
与量上意察国本观民产之所有馀不足而存亡之国可知
也故以此八者观人主之国而人主毋所匿其情矣
法禁第十四 外言五
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君出法制下不敢议则人奉公不相与为私〉刑杀毋赦则民不
偷于为善〈有过必诛则善恶明故不为苟见之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爵必有徳禄必〉
〈有功不妄假人则人知君我者必贤徳故不乱于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
馀不强而治矣〈三者谓法刑爵也藏于官谓下不得擅其用如此则法施俗成自斯之外虽不勉强莫不从理矣〉君壹
置其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㑹其度矣君之
置其仪也不一则下之倍法而立私理者必多矣是以人用其
私废上之制而道其所闻〈既废上之制故竞道其所闻兾遂其私欲〉故下与官列法而上
与君分威国家之危必自此始矣〈下谓庶人上谓权臣列亦分也〉昔者圣王之治其
民也不然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负犹被也废法制者必被之以耻辱也〉财厚博
惠以私亲于民者正经而自正矣〈臣厚财而作福则正礼经以示之其人自正矣〉乱国之
道易国之常赐赏恣于己者圣王之禁也〈赐赏者人君所独用也臣为君事故须禁之也〉
圣王既殁受之者衰〈嗣君不徳〉君人而不能知立君之道以为国
本则大臣之赘下而射人心者必多矣〈越职行恩曰赘福下者君之事也今臣为之故曰赘〉
〈臣之作福所邀射人心必使归己也〉君不能审立其法以为下制则百姓之立私
理而径于利者必众矣〈径谓邪行以趣疾也〉
昔者圣王之治人也不贵其人博学也欲其人之和同以听
今也〈博学而不听今奸人之雄也〉泰誓曰纣有臣亿万人亦有亿万之心武
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故纣以亿万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故有国
之君苟不能同人心一国威齐士义通上之治以为下法则虽
有广地众民犹不能以为安也君失其道则大臣比权重〈与权〉
〈重者相比〉以相举于国小臣必循利以相就也故举国之士以为
亡党〈为叛亡之党也〉行公道以为私惠〈费公以树私也〉进则相推于君退则相誉
于民各便其身而忘社稷以广其居〈容受博也〉聚徒威群〈蓄党以威众〉
上以蔽君下以索民〈求人附已〉此皆弱君乱国之道也故国之危也
擅国权以深索于民者圣王之禁也其身毋任于上者圣王
之禁也进则受禄于君退则藏禄于室毋事治职但力事属
私〈其所勉力事务者但属意于私〉王官私君事去〈王之官私事则营之君事则去之也〉非其人而人私
行者圣王之禁也〈臣既非其人故其人但为私行所以禁之也〉
脩行则不以亲为本〈𥳑孝敬也〉治事则不以官为主〈邀虚誉也〉举毋能
进毋功者圣王之禁也交人则以为已赐〈臣或下交于人恃之以为巳之恩赐〉举人则
以为己劳〈为国举贤恃之以为己之功劳〉仕人则与分其禄者〈荐人令仕得禄与共分也〉圣王之
禁也交于利通而获于贫穷〈臣所与交通者皆货利末业则农桑废故获于贫穷〉轻取于其
民而重致于其君〈下取于人轻然不难上致于君伪饰成重〉削上以附下枉法以求于
民者〈削上威用附下成恩枉君公法求人私恱也〉圣王之禁也用不称其人家富于其
列其禄甚寡而资财甚多者〈列业也臣有用少而家业富禄寡而资财多则以枉法取于人故也〉圣王
之禁也拂丗以为行非上以为名常反上之法制以成群于
国者〈拂丗非上反违法制以结连朋党亦所谓奸人之雄也〉圣王之禁也饰于贫穷而发于勤
劳权于贫贱〈内富而外饰于贫穷内逸而外发于勤劳可以致势而权于贫穷也〉身无职事家无常姓
列上下之闲议言为民者圣王之禁也〈姓生也身既无职事家又无常生自列于上下之间其有〉
〈言议每辄为人以求名誉非纯粹之道故圣王禁之也〉壹士以为亡资脩田以为亡本〈每以壶飧济士〉
〈以为亡去之资若赵孟之为又脩营田业以为亡去之本也〉则生之养私不死〈既有所备预则私养其生虽亡而不死也〉然
后失矫以深与上为市者〈自恃其备然后君失必矫其有不从则示以去就之形而要之故曰与上为市〉圣
王之禁也审饰小节以示民〈钓虗誉也〉时言大事以动上〈示君以不测也〉逺
交以逾群假爵以临朝者〈逺交四邻以越群党虗假髙爵威临本朝也〉圣王之禁也卑
身杂处〈不𥳑俦类〉隐行辟𠋣〈𠋣依也自隐其行以避所依也〉侧入迎逺〈侧身而入国挺出而迎逺〉遁上
而遁民者〈卑身杂处所以遁上隐行避𠋣所以遁民〉圣王之禁也诡俗异礼大言法行〈大为〉
〈言誉以为法使人遵行也〉难其所为而髙自错者〈错置也〉圣王之禁也守委闲
居博分以致众〈守其委积以闲居博分其财以致众〉勤身遂行人以货财〈勤劳其身以遂其行〉
〈施其货财以恱于人〉济人以买誉〈济施人货财所以买其声誉〉其身甚静而使人求者〈静而〉
〈多财故人求之〉圣王之禁也行辟而坚言诡而辩术非而博顺恶而泽
者〈所顺习者恶事善润饰之令有光泽〉圣王之禁也以朋党为友以蔽恶为仁〈朋党〉
〈有恶相为㒚蔽用此为仁〉以数变为智以重敛为忠以遂忿为勇者圣王之
禁也固国之本其身务往于上深附于诸侯者〈每国自有其本臣无境外之交〉
〈今虽身务归于上而心有异托外深附于诸侯〉圣王之禁也圣王之身治丗之时德行必
有所是道义必有所明故士莫敢诡俗异礼以自见于国莫
敢布惠缓行脩上下之交以和亲于民〈从容养民谓之缓行〉故莫敢超等
逾官渔利苏功以取顺其君〈饰诈以钓君利谓之渔利因少构多谓之苏功苏生息也〉圣王之治
民也进则使无由得其所利退则使无由避其所害必使反
乎安其位乐其群务其职荣其名而后止矣〈能如上事则止而循常也〉故逾
其官而离其群者必使有害不能其事而失其职者必使有
耻是故圣王之教民也以仁错之以耻使之脩其能致其所成
而止故曰绝而定〈绝邪僻〉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圣王
之道也
重令第十五 外言六
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
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
乎严罚罚严令行则百吏皆恐罚不严令不行则百吏皆喜
故明君察于治民之本本莫要于令故曰亏令者死益令者
死〈増益令者杀无赦〉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令当行而故留之〉不从令者死五者
死而无赦惟令是视〈设令者必不赦此五死也〉故曰令重而下恐为上者不
明令出虽自上而论可与不可者在下〈不明之君虽日出令至于可否必与下论而后定如〉
〈此者臣反制君何令之为〉夫倍上令以为威则行恣于已以为私百吏奚不
喜之有〈倍公则得成私亏令而喜不亦冝乎〉且夫令出虽自上而论可与不可者
在下是威下系于民也〈可否定于下则是威下系也〉威下系于民而求上之毋
危不可得也〈下强则上危也〉令出而留者无罪则是教民不敬也〈王言〉
〈如丝其出如纶所谓敬也留者不诛是教不敬〉令出而不行者毋罪行之者有罪是皆教
民不听也〈不行无罪行之反诛人之不听上教之然也〉令出而论可与不可者在官是
威下分也〈官谓百官可否定于百官则是威下分也〉益损者毋罪则是教民邪途也
〈益谓增令者损谓亏令者二者不罪人为邪途上教之然也〉如此则巧佞之人将以
成私为交比周之人将以此阿党取与贪利之人将以此
收货聚财懦弱之人将以此阿贵事富便辟伐矜之人将
以此买誉成名〈凡此皆上开其隙则下得縁隙而成奸也〉故令一出示民邪途
五衢〈五衢谓上之五死也死之则五衢塞生之则五衢开〉而求上之毋危下之毋乱
不可得也〈五衢开故也〉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
〈末生谓以末业为生者也〉而工以雕文刻镂相稚也谓之逆〈稚骄也人有饥色不〉
〈息末以杀之反以雕文相骄故谓之逆〉布帛不足衣服毋度民必有冻寒之
伤而女以美衣锦绣綦组相稚也谓之逆万乘藏兵之国
卒不能野战应敌社稷必有危亡之患而士以毋分役相
稚也谓之逆〈社稷有危人人皆当效死今反以无分役相骄故谓之逆〉爵人不论能禄
人不论功则士无为行制死节〈爵不论能故不为行制禄不论功故不为死节也〉
而群臣必通外请谒取权道行事便辟以贵富〈謟事便辟以得贵富〉
为荣华以相稚也谓之逆〈不义富贵志士所以耻反以为荣华而相骄故以为逆〉朝
有经臣国以经俗民有经产〈经常也〉何谓朝之经臣察身能
而受官不诬于上〈无能受官谓之诬上〉谨于法令以治不阿党〈挠法从私〉
〈谓之阿党〉竭能尽力而不尚得〈不贵苟得〉犯难离患而不辞死〈致身授命〉
受禄不过其功〈不以少求多也〉服位不侈其能〈不以小居大也〉不以毋实
虚受者〈有功劳而后受禄〉朝之经臣也何谓国之经俗所好恶不
违于上〈从君欲也〉所贵贱不逆于令〈遵法制也〉毋上拂之事〈拂违也〉毋
下比之说毋侈泰之养〈节而适也〉毋逾等之服〈礼而度也〉谨于乡里
之行〈信而悌也〉而不逆于本朝之事者〈行君令也〉国之经俗也何谓
民之经产畜长树蓺〈畜长谓畜产也〉务时殖谷力农垦草禁止末
事者民之经产也故曰朝不贵经臣则便辟得进毋功
虚取奸邪得行毋能上通则大臣不和〈小人好事〉臣下不顺上令难
行则难不捷〈人心不一〉仓廪空虚财用不足则国毋以固守〈人饥则逃〉
〈散也〉三者见一焉则敌国制之矣〈见一尚制况兼有乎〉故国不虚重兵不虚胜
民不虚用令不虚行凡国之重也必待兵之胜也而国乃重
凡兵之胜也必待民之用也而兵乃胜凡民之用也必待令
之行也而民乃用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之胜也而令乃行
〈先胜服近习令乃得行〉故禁不胜于亲贵罚不行于便辟法禁不诛于严
重而害于䟽逺庆赏不施于卑贱而求令之必行不可得也
能不通于官受禄赏不当于功号令逆于民心动静诡于时
变有功不必赏有罪不必诛令焉不必行禁焉不必止在上
位无以使下而求民之必用不可得也将帅不严威民心不
专一陈士不死制卒士不轻敌而求兵之必胜不可得也内守
不能完外攻不能服野战不能制敌侵伐不能威四邻而求
国之重不可得也德不加于弱小威不信于强大征伐不能
服天下而求霸诸侯不可得也威有与两立〈下亦有立威者〉兵有与分
争〈征伐有自诸侯出〉德不能怀逺国令不能一诸侯而求王天下不
可得也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然而与危亡为
邻矣天道之数人心之变〈所以与危亡为邻则以天道数终人心变易故也〉天道之数至
则反〈终于下者则反于上〉盛则衰〈日中则昃月盈则蚀〉人心之变有馀则骄〈不足者必谦〉骄
则缓怠夫骄者骄诸侯骄诸侯者诸侯失于外〈天子骄则诸侯叛〉缓
怠者民乱于内〈缓怠必轻于始故民乱〉诸侯失于外民乱于内天道也〈骄怠〉
〈者必失外乱内此天之道〉此危亡之时也若夫地虽大而不并兼不攘夺人
虽众不缓怠不傲下国虽富不侈泰不纵欲兵虽强不轻侮
诸侯动众用兵必为天下政理此正天下之本而霸王之主也
凡先王治国之器三攻而毁之者六明王能胜其攻故不益于
三者而自有国正天下〈明王虽胜攻于三器亦不加益即胜能自有其国兼正天下〉乱王不能胜其
攻故亦不损于三者而自有天下而亡〈乱王既不能胜攻三器自毁更不灭此三者纵有天下之〉
〈大而遂灭亡也〉三器者何也曰号令也斧𨱆也禄赏也六攻者何也曰
亲也贵也货也色也巧侫也玩好也三器之用何也曰非号令
毋以使下非斧钺毋以威众非禄赏毋以劝民六攻之败何也
〈言六攻能败三器者谓何也〉曰虽不听而可以得存者〈谓亲贵也〉虽犯禁而可以得
免者〈谓货色也〉虽毋功而可以得富者〈谓巧侫玩好也〉凡国有不听而可
以得存者则号令不足以使下有犯禁而可以得免者则斧
钺不足以威众有毋功而可以得富者则禄赏不足以劝民
号令不足以使下斧钺不足以威众禄赏不足以劝民若此
则民毋为自用〈既有罪不诛有功不赏故人不自用其力也〉民毋为自用则战不胜战
不胜而守不固守不固则敌国制之矣然则先王将若之何
曰不为六者变更于号令不为六者疑错于斧钺不为六者
益损于禄赏若此则逺近一心逺近一心则众寡同力众寡同
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非以并兼攘夺也以为天
下政治也此正天下之道也
管子卷第五
此页面可能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缺页 欢迎您改进此页面,当问题解决后,您可以移除此消息。如果问题并不存在,请直接移除此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