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二十五 中华文库
卷二十四 ◄ |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卷二十五 |
► 卷二十六 |
|
徽宗
△崇宁四年乙酉,一一○五
1、正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庚午朔。 丙戌,诏于帝鼐宫立大角鼎星祠,以导迎景贶。《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案:《宋史礼志》七有周鼎星君、帝席星君、大角星君诸名,窃疑此大角即寿星。《尔雅》所云寿星,角、亢也。《宋史天文志》三:周鼎三星在角宿上,大角一星在摄提间,帝席三星在大角北。《天文志》之大角,即《尔雅》角亢之亢,似以属寿星为合。
2、乙未,尚书省言:“准诏罢水磨茶场,案:诏罢行水磨茶场,三年五月辛丑可考。 许客人通贩,每年息钱,令朝廷管认。勘会水磨系元丰旧法,不可罢。欲并存留,但罢官差人动磨,召磨户六十户,承认岁课三十万缗,每月均纳。一切条禁,并依酒户纳麹钱法,磨户卖茶,并以旧茶场地分为界。水磨应均节水势,令汴河都大使臣依旧主管,任满无阻滞者,减磨勘三年;住滞者,科罪。商贾贩茶入京,与籍定铺户从便交易,仍置收茶钱库,隶提举京城所留见今茶场官吏主管。”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七。案:《文献通考》十八卷云:是年,京复议更革,遂罢官置场。商旅并行所在州县或京师请长、短引,自买于园户茶,贮以笼篰,官为抽盘,循第叙输息讫,批引贩卖茶事益加密矣。马氏云是年所行通商之法,但请引盘,苛于祖宗矣。本文未见,今附此。
3、丙申,吕惠卿遣管勾机文字徐申、勾当公事钱秉,赍本路守奭图册并札子诣阙进呈。上令谕惠卿曰:“此事乃安不忘危,无事时做了,极好。合措置事,便逐渐奏来。”《纪事本末》卷百三十。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春正月,以童贯为熙河等路经略安抚制置使。案:《宋史·本纪》丁酉日。《编年备要》云:先是,蔡京请以童贯为帅,蔡卞阻止之,京密请不已。内批降贯熙河帅兼节制秦凤。京又检元丰李宪例,与枢密同呈。卞于上前作色曰:“内臣为帅非盛世事,贯闻臣此言必不喜,然朝廷事体可惜。”上曰:“可罢贯秦凤。”卞曰:“若此,甚善。”卞退,京与执政吴居厚、张康国、邓洵武?噪之,卞乃求去,命知河南府,未几,除贯熙河兰湟秦凤诸路。
1、二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庚子朔。 己酉,中书省言:“《周官》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纠禁以时,比宫中次舍之众寡为版,以待夕击柝而比之。又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盖王宫之内有士庶子为卫,而士庶子者,非王族则功臣之世贤者之类,王以自近而卫焉,故休戚一体,上下亲而内外察。逮汉以郎执戟宿卫殿中,举衣冠子弟充选;至唐遂分三卫、五府,其法详密。今殿庭设仗,悉以禁旅,而士庶子之法未能如古,欲依前世择贤德之后,勋戚之裔,以侍轩陛,庶几先王宿卫之意。今放古修立三卫郎一员,治一府之事,秩比大中大夫;三卫中郎为之贰,文武各一员,秩比朝议大夫。日率其属直于殿陛,长在左,右立于起居郎之前;各分左右,文东武西,在都承旨之后;仗退,治事于府;博士二员,秩比承议郎;主簿一员,秩比宣德郎。博士掌教导,校试亲勋翊卫郎程文,讲书武艺。亲卫府郎十员,秩比朝奉郎;中郎十员,秩比承议郎。勋卫府郎十员,秩比通直郎;中郎十员,秩比宣德郎。翊卫府郎二十员,秩比宣义郎;中郎二十员,秩比承事郎。亲勋翊卫郎文武各四十员,分左右侍立,给衣带、紫罗义襕窄衫,镀金双鹿束带,执长柄八瓣骨垛。亲卫立于殿上两旁,勋卫立于垛殿,翊卫立于两阶卫士之前。三卫郎依给、舍,中郎依少卿,馀依寺丞。亲卫官以后妃嫔御之家有服亲,及翰林学士并管军正任观察使以上子孙;勋卫官以勋臣之世贤德之后有服亲、大中大夫以上及正任团练使、遥郡观察使以上;翊卫官以卿监、正任刺史、遥郡团练使以上,并以亲兄弟子孙试充;直退,皆入府诵书,各占一经,一月一私试,一季一公试,习武艺者许赴武学。亲勋翊卫郎许年十八以上、人才秀整、武班即兼有材武之人,亲卫承务郎已上、大使臣亲勋翊卫许通选人小使臣,各召六曹郎官、武官正任团练使以上二员保明。文臣令太学官,武臣令武学官,试以合格人,闻三省审差。”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原注:云:诏旨太繁,此用《实录》所修稍增之。《本纪》但书置三卫中郎等官。案:《长编》卷二百四十三,熙宁六年三月癸亥原注引陈瓘论略云:安石欲变宿卫之法,讬于先训,三卫作于后,渐危根本,忠义寒心,人皆归罪于卞、京,安知谋发于私史哉!
2、乙酉,诏:“元祐奸党五服内亲属不许保明充三卫官,亲、勋、翊卫郎。知同保系籍元祐奸党五服内亲属而不告者,处斩。”《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二,又卷百二十八。案:卷百二十八作己酉日,误。卷百二十二作乙酉,为是。
3、辛卯。案:《长编》卷三百二十二,卷三百二十五,卷四百五十,详载元丰五年四月辛亥、四月戊寅、元祐五年十一月壬申诏定佩系金鱼制度。原注均云崇宁四年二月十二日可考。案:原文已佚。元丰五年四月、元祐元年十一月俱足参。原注又云绍圣元年十一月十二日,又崇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大观二年五月十七日可考。今已俱佚。
4、乙丑,改三卫郎为三卫侍郎。《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雨雹。案:《宋史·本纪》,二月甲子日。是月庚子朔,盖二十五日也。
1、闰二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己巳朔。辛未,诏应诸路州学据学粮馀数额外增养学生,并依额内人条例施行。《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六。
2、壬午,诏:“诸州县生徒试补入学经试终场及自外舍升内舍者,免身丁;内舍仍免,借升上舍,即依官户法。”《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六。
3、壬辰,案:毕《通鉴》作壬辰二十四日,据补。知大名府吕惠卿罢节度使,为右银青光禄大夫、提举洞霄宫。惠卿再上表乞弟谅卿出籍,表词有“明昭先烈,以推美于泰陵,阔略微文,用保全于蔡邸”。言者论其引喻失当,特责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案:初次上表乞弟谅卿出籍在三年十一月癸巳。
4、丙申,王彭年赠谏议大夫。《长编》卷四百二十二:元祐四年二月丙辰,王彭年二奏苏轼诋谤,俱不报。崇宁末,乃检会施行。原注:崇宁四年闰二月二十八日丙申,赠彭年谏议大夫,检会施行。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闰月,诏河、陕诸路各置招纳司。案:李《十朝纲要》:闰二月己巳朔,置河东、陕西诸路招纳司。
1、三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戊戌朔。 丁未,诏愿试三卫官,依钅巢厅人例,仍依条破券。《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
2、庚戌,右银青光禄大夫、提举崇福宫吕惠卿特令致仕。《纪事本末》卷百三十。
3、戊午,宰臣蔡京言九鼎告成,诏:“于中太一宫之内为九殿以奉安,各周以垣,上施睥睨,墁以方色之土,外筑垣环之,名曰九成宫。中央曰帝鼐,其色黄,祭以土,王日为大祠,币用黄,乐用宫架。其北方曰宝鼎,其色白,祭以冬至,币用皂。东北曰牡鼎,其色青,祭以立春,币用皂。东方曰苍鼎,其色碧,祭以春分,币用青。东南曰风鼎,其色绿,祭以立夏,币用绯。南方曰彤鼎,其色紫,祭以夏至,币用绯。西南曰阜鼎,其色黑,祭以立秋,币用白。西方曰魁鼎,其色赤,祭以秋分,币用白。西北曰魁鼎,其色白,祭以立冬,币用皂。八鼎皆为中祠,祭飨用素饣巽。其乐舞,帝鼐奏《嘉安之曲》,迎神奏《景安之曲》。初献升降奏《正安之曲》,亚献奏《文安之曲》。文舞曰《帝临嘉至之舞》,武舞曰《神娱锡羡之舞》,八鼎皆奏《明安之曲》,迎神、送神奏《凝安之曲》,初献升降奏《同安之曲》,亚献奏《成安之曲》。”帝鼐铭御制,八鼎铭实京为之。《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原注:云:《政和会要祭鼐鼎篇》云:崇宁三年二月,以隐士魏汉津言备百物之象,铸鼎九,四年三月告成。与《御制九鼎记》年月不同。蔡絛《国史后补》与《记》同,与《会要》不同。今以《会要》为据,于三年二月末载始铸九鼎,并取《御制九鼎记》及蔡絛云云,附此后。《御制九鼎记》其略曰:朕荷天顾谛,相时揆事,庶几有成。然世俗单见,浅闻之士,骇心愕听,胥动以言。朕取成于心,请命上帝,屏斥邪言,乃诏有司,允徒趋事。以崇宁四年乙酉三月戊戌朔二十有一日戊午,即国之南铸之。中曰帝鼐,后改为龙鼎,金二十有二万斤。镕冶之夕,中夜起视,炎光烛天,一铸而就。上则日月星辰云物,中则宗庙朝廷臣民,下则山川原隰坟衍,承以神人,盘以蛟龙,饰以黄金,覆以重屋。既而群鹤来仪,翔舞其上,甘露感于重屋,屋之下,不迁之器,万世永固。万物东作于时为春,故作苍鼎,后改曰育,以奠齐、鲁。万物南讹于时为夏,故作彤鼎,后改曰明,以奠荆、楚。平秩西成于时为秋,故作魁鼎,后改曰蕴,以奠秦、陕。平在朔易于时为冬,故作宝鼎,依旧,以奠燕、赵。西北之区为干,物以资始,鼎曰魁鼎,后改曰健。西南之区为坤,物以资生,鼎曰阜鼎,后改曰顺。东北之区为艮,艮为终始,鼎曰牡鼎,后改曰和。东北之区为巽,巽以申命,鼎曰风鼎,后改曰洁。于以赞天地之化,协乾坤之用,道四时之和,遂品物之宜,消水旱之变,弭甲兵之患,一夷夏之心,定世祚之永,非上帝博临宗庙眷祐,何以臻此?案: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二云:崇宁四年,岁次乙酉,制造九鼎。制造官魏汉津状云:“承内降,铸造鼎鼐。内帝座鼐,如天之正毕之数。外有六围,若易之六爻之象。中叠五重,以应九五之龙,惟上九虚之。其五重,谨案帅旨,合用万年松化石并龙牙石,各一尺二寸为一重,用松石一块周围。第二围用龙牙石一块,亦用宝器捧。第三、第四围各用松石一块,亦高一尺二寸。第五围用龙牙石一块,如干之六爻上九之爻。所有合用龙牙石并万年松化石,闻自皇祐闲西川取到,祗备造鼎。今见在城东南玉仙观内,有此石五段,松石三,龙牙石二,并堪充今津鼎中五围便用。伏望详酌,特赐指挥,下所属取索前来应付。”据魏汉津状,称皇祐闲西川取到,祗备造鼎。乃知仁宗朝已尝议造九鼎矣。《纪事本末》不载此状,《长编》于皇祐闲亦未载西川取松化石文,今姑附此,以备参考。程大昌《演繁露》卷六:崇宁四年,铸景锺,《大晟乐书》具载其制曰:“景锺垂则为锺,仰则为鼎,鼎之中,大为九斛,中声所极,九数退藏,则八斛有一焉。”
4、枢密院言:“鄜延路经略司奏,已收复银州,乞赐名,仍乞知州已下官属并从本司奏辟。”诏依旧为银州,除知州已差人,馀依奏。《纪事本末》卷百四十。原注:《本纪》三月戊午复银州,与《实录》同,诏旨无之。收复银州,《实录》极不详,须寻陶节夫》事迹修入。蔡絛《史补》云:收复银州,百僚入贺,虏使不肯就列。按收复银州乃三月二十一日,虏使见在四月四日,此必绦妄说。初草十二月二十九日敕枢密院札子;鄜延路经略司奏,进筑银州自三月五日下手,至九月毕工。勘会到一行官属,分立等第,并乞优与推恩。数内丞制张祖宁奉旨与转一官,此月日当考。陶节夫《家传:乙酉春,夏人又点集,与本路绥德军相对,久之,谍者言;“夏人引其兵东矣。”先公议出师,城银州,官属皆不愿从,至有引永洛事争者。又曰:“夏人东出,不过至麟府,此去不逾旬,奈何?”先公曰:“我计之熟矣,夏人必西趋泾原,诸君不我从,我当以二子与士卒同死生。”遂选耿彦端为都统制,而二子从之云云。疾驱至银州,夏众来拒者犹万人,我师即陈,一击而败,遂城之,五日而筑毕。夏人果趋泾原,扰萧关筑事;洎闻城银州,引兵来争,城成已几月矣。至城下顾瞻,无可奈何而退。绍圣间,吕惠卿帅延,朝廷有意取银州,惠卿难之。至是朝廷嘉先公计之审,取之易,无横费而成此茂功。西上邠门使、廉州防奭使、权发遣保安军耿彦端,西上邠门使、忠州防奭使、知威德军杜大忠,朝请郎、新提举鄜延路弓箭手陈豫,降授内殿崇班、新知银州王舜臣,朝散郎、权陕西路转运判官钱昂等十一人,各迁一官,赏收复银州功也。
5、己未,龙图阁直学士、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陶节夫迁一官,改枢密直阁学士。《纪事本末》卷百四十。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三月,置青海马监。案:《宋史·本纪》作丙寅日。《编年备要》云:时马政不修,河东转运使洪中孚请于三路给地养马,于是令青海之侧置马监蓄牧。
又:以赵挺之为右仆射。挺之为门下侍郎,奏曰:“今内外皆大臣之党,若以忠告于陛下者,乃指为怀异,议沮法度,此大臣恐人议己之私欲,以杜天下之言尔。又以私恩阴结卫士,增侍立食钱,皇城巡铺增月给钱。又因小陇拶降,请上登楼受之,如南郊礼支赏,此皆京用私恩以牢笼士卒尔,愿陛下深察之。”乃有是命。后京与挺之争权,挺之屡陈京奸恶,力请补外,而上不允。案:《宋史·本纪》甲辰日。《编年备要》载挺之奏较详,云:环皇城置巡铺卒,日给钱百五十,挺之奏:巡铺卒,祖宗以来月给钱五百,今乃顿增四千五百,比前加十倍云云。遂有是命,六月罢与宫观。《通鉴续编》:六月,挺之罢。初,帝以蔡京独相,谋置右辅,京力荐挺之。及既相,与京争权,屡陈京恶,且请去位以避之,遂罢。《宋史·本纪》、薛氏毕氏《通鉴》,罢在六月戊子。
又:西羌溪赊罗撤居临哥城,诱夏国入寇,迫宣威城下寨,陇右都护高永年、刘仲武发兵奭之。仲武大败,永年帐兵皆所招蕃部熟户,执永年以叛,为溪罗巴所杀。乘胜犯熙河城,杨惟忠募敢死士接战,杀其酋而还。案:《宋史·本纪》载,是月,夏人攻塞门砦。不系日。《十朝纲要》系戊午日,下云:鄜延路奏已复银州,诏赐旧名。溪赊撤增兵四万攻宣威城甚力,又攻临宗砦。《编年备要》云:永年、仲武发五万人奭之,出西宁城未三十里而贼至,仲武欲持重,永年易贼迎战,遂大败。羌人遂乘胜犯熙河,城中羸卒四千,城主杨惟忠以便宜发常平钱募士,虏有善礟者,所击楼橹摧折,惟忠以一矢殪之,贼大骇,乃开门接战,杀其酋而还。初王厚之功多出永年,至是乃奏永年不禀约束,专任新羌,既坐受缚,又不能死,乞寝赠典。上以永年死,震怒,亲书仲武及五路帅臣十八人,命侍御史侯蒙制勘于秦州,厚亦罢职,听命于秦州,俟蒙往制勘之,燕雄权熙河兰会路帅。蒙至秦州,上言曰:“汉武之杀王恢,不如秦穆之赦孟明,盖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毙而蜀国轻。虏既杀吾一都获,而将臣十八人申之以死,是虏得志也。夫人自栈其支体,欲身之不病,得乎?”上即日赦仲武等,诏蒙还朝,厚亦上疏自劾,愿坐诛窜。赦诸将使立功自赎。三诏,厚入朝,未几,厚至,即召见,厚谢罪,请属吏,上慰谕之。厚辞所复官,未就命,遣就第赐告,命提学醴泉观,奉朝请。《宋史燕雄传》:高永年死,西宁诸戎阻绝,起雄权经略熙河,辑复新边。
1、四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戊辰朔。 癸酉,尚书省言:“崇宁监制铸御书当十钱,每贯重一十四斤十两,用铜九斤七两二钱,铅四斤一十一两六钱,锡一斤九两二钱,除火耗一斤五两,每钱重三钱,十钱重三两。”诏颁样于诸路,仍令赤灰乌背,字画分明。《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六。案:《宋史食货志》:立钱纲验样法。崇宁监以所铸御书当十钱来上,缗用铜九斤七两有奇,铅半之,锡居三之一。诏颁其式于诸路,令赤仄及乌背,书画分明。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辽使来言:“朝廷出兵侵夏,今大辽以帝妹嫁夏国主,请还所侵地。”蔡京谓虏书悖慢。京草札书言甚峻,上令易之曰:“夷狄当示包容,今西边方用兵,北虏不宜开隙。”案:《宋史本纪》:辛未,辽遣萧良来聘。《十朝纲要》云:四月辛未,辽国使萧良、高端礼入见。毕氏《通鉴考异》云:《辽史《天祚纪》:乾统二年六月,李乾顺为宋所攻,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辽乾统三年十月,夏国复遣使求援。乾统四年二月,夏国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乾统五年正月,夏国遣李造福求援,且乞伐宋。此夏国求援于辽之始末也。是年,辽以族女嫁夏国主,始遣高端礼来请罢兵,其议未成,次年复使萧德勒岱等来定议耳。《宋史》止书崇宁四年萧良》来聘,于前后情事不备,从《辽史》,书辽枢密院直学士高端礼来聘。《通鉴续编》云:夏主连年请昏于辽,辽以其族女南仙为成安公主嫁之。
1、五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丁酉朔。戊申,诏:“前降元祐奸党五服内亲属不许保充三卫官,及知同保有犯不告条内‘五服’字上各添入‘本宗’二字。”
2、又诏:“元祐奸党系籍除情罪人子不得到京师及不注知州、知县差遣外,父子孙兄弟并馀指挥并罢。”《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二。
3、癸亥,河东提举学事言:“绛州州学申荆国公王安石未有赞国子监,乞依邹国公例。”诏学士院撰赞颁降。《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原注:学士张康国、邓洵仁也,不知撰赞者谁,尝考赞曰:孔、孟云远,《六经》中微;斯文载兴,自公发挥。推阐道真,启迪群迷;优入圣域,百世之师。陈瓘《尊尧集》序可考。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林摅报聘。案:《宋史·本纪》:壬子日,遣林摅报聘于辽。《续宋资治通鉴》连上为文,故省“于辽”二字。《十朝纲要》云:壬子,命林摅为辽国回谢客省使,高俅副之。“林掳”,《辽史》作“林洙”。又据《辽史》,于五月壬子遣曾孝广、王戬,而林摅之遣在十二月乙巳,事必有一误。然考是年十二月甲子朔,无乙巳日,则《辽史》已见舛误。而毕氏《通鉴》乃据《辽史》,改置十一月内。据陈《通鉴》,则十一月为林摅由辽还朝日月。《编年备要》云:蔡京欲开边衅,乃以龙图阁直学士林摅报聘于辽。京密谕摅,令激怒之。入境即盛气,而往见虏主,跪上国书,仰首曰:“夏人数寇边,朝廷兴师问罪,以北朝屡遣讲和之使,故务含容。今逾年不进誓表,不遣使贺天宁节,又筑虎径岭、马练川两堡,入寇不已。北朝若不穷诘,非所以践劝和之意也。”虏主出不意,为愕贻久之。《通鉴续编》,是年冬十一月,书林摅还自辽有罪,贬知颍州云。摅之使辽也,蔡京使其激怒以起衅。摅遂恣情不逊。辽人大怒,空客馆水浆,绝烟火,至舍外积潦,亦污以矢溺,使饥渴无所得。如是者三日,乃遣还,凡饔饩、祖犒皆废。归复命,议者以为怒邻生事,犹除礼部尚书。辽人以为失礼来言,始出之。《东都事略林摅传》云:时朝廷用兵西方,辽人遣使为请命,摅报聘。摅至虏廷,盛气言曰:“夏羌数寇边,罪在不赦。北朝屡遣使劝和,当俟其服,然后可副劝和之意。”虏廷君臣皆不答。及辞,虏主欲为夏人求复进筑城砦。摅曰:“北朝往日夏人不庭,亦尝取唐隆镇,今还之乎?”虏不胜愤。《云麓漫钞》卷四云:林摅奉使契丹,国中新为碧室,云如中国之明堂,伴使举令曰:“白玉石,天子建碧室。”林对曰:“口耳王,圣人坐明堂。”伴使云:“奉使不识字,只有口耳壬,却无口耳王。”林词屈骂之,几辱命。彼之大臣云:“所争非国事,岂可以细故成隙!”遂备牒奏上,朝廷一时为降黜,后以其骂虏进用至中书侍郎。考摅为中书侍郎在大观二年九月。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摅时奉使至北,而北主已骄纵,则必令我习其仪也。摅不从,因力强不可。《东都事略》云:北主欲为夏人求复进筑城砦,摅力折之,主不胜其忿。既还馆,绐以宣旨,使降阶跪。实以国书授,摅引故事行之。与蔡絛所载又异。陈《通鉴》谓摅为中书侍郎乃蔡京报其掩覆张怀素狱书。是《漫钞》谓由骂虏,或当日京借此以引荐欤?《漫钞》所载事甚琐,而摅为中书侍郎实由此行,姑附存之以备考。
1、六月朔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丙寅朔,据增“朔”字。 丙寅,尚书省言:“访闻东南诸路盗铸当十钱,率以船筏于江海内鼓铸,当职官全不究心,纵奸容恶,理须别行措置。除广南、福建地里遥远,其当十钱逐路今后更不行使;旧有者限一月具数经官验,验非私铸,听官司因事受纳,转运使兑换于别路行使,馀东南诸路,乞依画一措置。”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六。案:《宋史食货志》云:时赵挺之为门下侍郎,继拜左仆射,与蔡京议多不合,因极言当十钱不便,私铸浸广,乃令提刑司岁较巡捕官一路所获多寡。
2、丙子,御紫宸殿,以修复解池,百官入贺。解池为水浸坏八年,案:自元符元年淫潦池坏。至是始创开四千四百馀畦,案:《十朝纲要》、《文献通考》卷十六作“二千四百馀畦”。积成盐宝故也。《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七。案:《文献通考》卷十六载;徽宗崇宁元年,解州贾考南北团池修治畦眼,拍磨布种,通得盐百七十八万二千七百馀斤,州具以闻。至是乃议修复,四年池成,百官皆贺。其役,内侍王仲千实董之,仲千以额课敷溢为功。然议者或谓解池灌水盈尺,暴以烈日,鼓以南风,须臾成盐,其利则博;苟欲溢额,不俟风日之便,厚灌以水,积水而成,味苦不适口。《玉海》卷百八十一:崇宁四年六月十一日,以兴复解池盐室,百官表贺。是月丙寅朔,则丙子为十一日。
3、甲申,诏以兴复解池,抚定西边,曲赦陕西、河东、京西路。《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七。
4、庚寅,诏:“陕西提举盐事康评、解州通判吕潜,御前处分,多不遵禀,议论偏曲,沮抑种盐,不务公心,坚执己意,不欲究治,显示戒惩,可并放罢,送吏部别与差遣。以朝散大夫、权知解州李百禄同管勾措置解州兼提举陕西路茶盐香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七。
5、辛卯,尚书省言:“勘会解盐兴复,除已降朝旨给新钞支盐通行陕西一路外,其自来朝廷非乏应副陕西籴本等,一例给降盐钞。窃虑与请新盐钞名色不同,别致交互,理当重行措置,具画一以闻。”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七。案:《宋史食货志》:蔡京建言:“河北、京东末盐,客运至京及京西,袋输官钱六千,而盐本不及一千,施行未久,收息及二百万缗。如通至陕西,其利必倍。”议遣韩敦立等分路提举。及盐池已复,京仍欲旧解盐地客算东北末盐,令榷货务人纳见缗无穷,以收己功,乃令解盐新钞止行陕西。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陶节夫罢经略五路。案:《编年备要》:蔡京任节夫帅鄜延,节夫诞妄特甚,每进筑一城寨,即奏云此西人要害,必争之地。未一年,自常调迁枢密直学士,然未尝遣一骑一卒出塞。盖与虏战则有胜负,独进筑则无虏,又皆远灵武数百里之地,虏所不争,故皆得就功论赏,而京力主之。俄京奏使节夫经制五路,节夫尽檄诸路兵将,以城本路城寨,人率不平。会上意厌兵,宣谕曰:“北戎遣使和解,西边用兵,朝廷既许其叩关请命矣,安用经制五路为?”乃罢节夫五路之命。上既许还西人侵地,诏废银州为银川城,威德军为石堡寨。节夫奏言:“既城银州,又得石堡,而夏、洪、宥皆在吾顾盼中矣。横山之地,十有七八,兴、灵巢穴,篱落浅露,可以计取,此岂可弃也!”又陈异日取兴、灵之策甚备。章屡上,知枢密院张康国因力陈节夫之奏为是。赵挺之曰:“节夫狠戾无比,专为蔡京用;若使节夫在鄜延,必须百端沮抑,西人无由叩关请命。”明年夏,上移节夫熙州,未数日,康国再陈鄜延非节夫不可为,遂令节夫依旧在任。此事《宋史·本纪》不载罢日,不可考。又节夫本传云:节夫在延安日久,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纳款塞,拒复纳,放牧者执杀之。夏人怨怒,大入镇戎军,杀卤数万口。节夫寻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陈取兴、灵之策。加龙图阁直学士。会朝廷罢经制司,且弃所城地,节夫乃求内郡。徙洪州,改江宁府,历青、秦二州。废银州威德在五年四月,可考。
1、七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丙申朔。 甲辰,制造大乐局铸帝鼐、八鼎成,宣德郎、大司乐刘炳转一官,赐五品服,冲显处士、大乐府师、授大乐局制造官魏汉津为冲显宝应先生。《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案:“刘炳”,《通鉴续编》作“昺”,《宋史》赐名与汉津同,崇宁三年正月蔡京擢荐,见前注。
2、甲寅,御批:“元祐奸恶即今皆有坟寺,岁度僧行及紫衣师号等尚如故,未曾降指挥讻改,可令从今并住罢,更不施行,以戒为臣之不忠者。礼部勘会吕大防、韩维、司马光、韩忠彦、傅尧俞、孙固、郑雍、曾布、胡宗愈、黄履、蒋之奇、陆佃、文彦博、吕公著、李清臣、王岩叟、苏辙、张商英、刘挚十九人所管坟寺,诏本身所乞寺额特免毁拆,不得充本家功德院,并改赐敕额为寿宁禅院,别召僧住持。”《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二。
3、丁巳,诏:“方田路分令提举司体量税赋最不均县分,每岁逐州先方一县,如五县以上,先方二县,灭伤权罢。”《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八。案:《文献通考》卷五载:五年,诏诸路见行方田,切虑民间被方不均,公更骚扰,乞取难禁除已方外权罢。据《宋史本纪》,五年正月丁未,因太白昼见,权罢方田。
4、尚书省言:“广南、福建路最系产铜去处,已降朝旨,逐路更不行使当十钱。其本路自合铸小平钱外,有所合应副上供及起发住行使当十钱路钱数,并合依旧铸当十钱,乞专委逐路转运判官措置。”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六。案:《宋史食货志》:令福建、广南毋行用,第铸以上供及给他路。
5、左仆射蔡京等奏:“伏奉圣旨,京畿四面可置辅郡,屏卫京师。谨酌地里远近之中割移县镇,分置四辅:南以颍昌府为南辅,割汝州之郏县隶之,凡七县;东去南京道里差远,今以襄邑县建名辅州为东辅,割南京宁陵楚邱柘城、京畿之考城太康隶之,凡六县;西以郑州为西辅,割西京密县隶之,凡六县;北以澶州为北辅,割北京辅城南乐隶之,凡七县。四辅郡并依节度州,以大中大夫以上充知州事,置副总管、钤辖各一员,知州、都总管,馀依三路帅臣法,各屯马步军共二万人,积贮粮草,每州五百万。”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原注:云:辅州改为拱州在八月十三日。赵挺之《手记》:京置京畿四辅郡,每郡以两制一人知州事,屯兵各二万人。京意盖欲以密亲如宋乔年、胡师文等为之,则兵权归己矣。京初欲逐殿前指挥使王思以己私人代之。臣挺之因对奏云:“思受陛下圣恩,除节度使、殿前指挥使。思武人,颇怀感激。今京欲逐之,愿陛下留以宿卫。”上然之,思遂不逐。京遂谋为四辅屯兵之计。王思除殿帅建节在大观二年正月,此时挺之已死。《手记》必误,或是在崇宁四年正月除殿副时。蔡絛《史补》:都邑,旧宣武军也,地坦平,旁无险固。鲁公自为侍从时,已叹其无戎备矣。又上即位,每好下问,故临朝询听左右侍御之臣。鲁公微意欲稍革去宦官亲近。由是崇宁中力陈祖宗寓将兵于畿内县,不唯就粮,盖以防微杜渐焉。但制度狭小,今宜法前意,放汉三辅,尽萃兵于辅郡,仍各增屯至五万人,以近臣领之。季一入奏如故事,遂置四辅。又诏设三卫府,置三卫侍郎主之,择大臣勋戚子弟及儒士为亲卫、勋卫、翊卫郎。然四辅始置,兵亦未及五万,制度犹未就。时三卫诸郎既多勋戚子弟,或不能副上意者。时谤言至谓鲁公反设此以囚人主。由是四辅、三卫皆遽罢。虽鲁公,亦不敢言复也。其后,上果听任宦者,晚年又亦稍厌之,每临朝御幸,至无所询,顾其应对者,多察视亲事,赏之,徒尔。及北狄犯顺,举兵而南,自越大河,略无遮罩,遂直抵阙下,四辅之制,良可惜云。案:《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云:蔡京谓:“汴都无险,置四辅,以颍昌为南辅,以襄邑改辅州为东辅,以郑州为西辅,以澶州为北辅,各屯兵二万以侍。”从之。后四路总管,皆京之门人。
6、御笔手诏:“应上书奏疏见羁管、编管人,可特与放还乡里,仰州县长吏及监司取责,亲属保任其身,仍令三省量轻重,具名立法闻奏。”《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二。原注:云:此诏当有启之者。案:《九朝编年备要》云:御笔手诏:“放上书见羁管人还乡。”御笔手诏始此。
7、癸亥,宰相蔡京等追呈库部员外郎姚舜仁请即国中丙己之地建明堂,绘图以献。上曰:“先帝常欲为之有图,见在禁中,然考究未甚详。”京曰:“明堂之制见于礼记周官之书,皆三代之制,参错不同,学者惑之。舜仁留心二十馀年,始知《周官考工记》所载三代之制,为文各互相备,故得其法。今有二图,一其斋宫悉南向,一随四时方所向。”上曰:“可随四时方所向。”仍令将作监李诚同舜仁上殿。《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五原注。案:原注据为七月二十七日事,今据《朔闰考》核之,二十七癸亥日。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梁子美将漕河北,倾漕计以市宠,至用三百万缗市北珠以进者,召为户部尚书。案:《编年备要》云:此事系七月,《续编年资治通鉴》上脱“七月”二字,属六月矣,今依《备要》编次。据《备要》,北珠皆自虏中来,虏人始欲禁绝,或曰:“中国倾府库以事无用之物,此为我利,而中国可困矣。”因听之,虏酋后益骄,遂从而慕尚焉,至虐女真捕海东青以求珠。女真不胜其求,遂叛。而子美在部五年,竟以户部尚书召还。都发运使首以羡馀进者,崇宁闲自梁子美、胡师文始。监司郡守,不待诏命,首以土物进者,政和闲自盛章、宋庆始也。考北珠,即东珠,出混同江。海东青,鹰名,俊健,能擒天鹅,爪白者尤异,出黑龙江左右。
1、八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乙丑朔。 丙子,诏改东辅州为拱州。《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原注:云:《实录》但云改东辅为拱州,没其当日州名,今增入。案:《宋史本纪》:大观四年十一月丙戌,罢拱州为襄邑县。十二月癸酉,升拱州为保庆军。拱州,《文献通考》及《宋史》并云属京东西路,《宋朝事实》以为京东东路。
2、壬午,李诚、姚舜仁进《明堂图》。上谓诚等曰:“圣人郊祀后稷以配天,配以祖宗;祀文王于明堂,配以考,两者当并行。明堂之礼废已久。汉、唐卑陋不足法。宜书三代之制,必取巨材,务要坚完,以为万世之法。”遂诏依舜仁等所奏《明堂图》议,唯不得科率劳民。《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五原注。案:原注作十八日,据《朔闰考》为壬午日。
3、甲申,奉安九鼎于九成宫。《纪事本末》卷二十八。案:《容斋三笔》卷十三云:九鼎奉安之日,以蔡京为定鼎礼仪使。大观三年,又以铸鼎之地作宝成宫。
4、乙酉,幸九成宫酌献。《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原注:云:蔡絛《五行篇》:崇宁四年三月,铸九鼎,其制皆以九州水土内鼎中。及奉安于九成宫翌日,车驾幸之,以礼焉,至北方曰宝鼎者,上方焚香再拜,而鼎忽漏,其中水流于外,然鼎金既厚,水又久在其中,不应及上行礼而作,故鲁公私怪之,殊不乐。于是刘炳进言曰:“鼎之水土皆取九州之地,中独宝鼎取水土于雄州界,非燕之正方也。岂为此乎?”当时尤以为神。然其后终于北方致乱。
5、丁亥,库部员外郎姚舜仁言:“伏闻神宗皇帝尝诏侍臣欲考古三雅之制,开明堂辟雍,以发政施仁,其初志盖将以追配黄帝三代之治。元祐纷扰之后,纪纲法度靡复存者。陛下天纵之圣,独见于昭旷之先,而执政大臣相与发明神考之遗训,肇建外学,规制辟雍,而弦诵之音遍于天下,兹盛德之举也。”又曰:“今陛下恢复先烈,蒐讲上仪,体虞庠之制,立近郊之学,即丁未之方,辟廱之教。与夫区区之汉、唐,增焕祈年之馆,大营避暑之宫,万万相辽矣。臣伏愿陛下上规黄帝三代之遗制,下采《戴礼》经传、群儒之硕论。即国之东、丙已之地,正明堂之大礼,革皇祐权宜之设,定崇宁不刊之规,具大驾之卤簿,备五路之礼容。俾夫旗物舒布于国门,鼓吹徐引于驰道。万国诸侯咸觌于缛礼,四方宾客咸睹于盛仪。则列祖在天,罔不来格,上帝时歆,罔不顾谛。陛下虽未及登封泰、华之巅,禅地汾阴之北,而横经四学,阅礼三雍,临辟水以掔群英之纲,御明堂而受四海之贽,顾不盛哉!”又曰:“臣谨考古礼,绘成图式以献,其制:中为一堂,上设重屋,太室居中,四阿重屋,四门四堂,各为一室。其八室以通八方,以拟八卦。外辟四门,以示明四目、达四聪之义。四面各为五门,以应五行,皆法《礼记》明堂位之文。堂脩十四步,其广十四步二分步之一,应《周官》世室之制;其崇九尺,以应《周官》一筵之数。门堂取则于正堂三之二,其脩九步三分步之一,其广十一步三分步之二。其门堂各为一室,取则于门堂三之一,其脩三步十分步之一,其广三步六十八步之五十三,室居中,其脩四步,其广四步三分步之二。四阿重屋,各为一室,其脩三步,其广三步二分步之一。每室为四户,以法四时,四旁为八窗,以象八节,皆法三代之制。总而计之,凡九室以象九州,三十六户以法三十六旬,七十二牖以应七十二气。九阶以周天之道九。上圆下方,以体天地之形;四隅无壁,以法皇道之四达;户设而不闭,以示不藏;室覆以茅,贵其质也。东序、西序合二百一十有六,干之策也,验之于古,则有稽参之,于礼则不悖,奢不至靡,俭不至陋,号为《崇宁明堂定制之图》。爰汉历唐,兹礼殆废,举而行之,意在今日,千载一时,超绝邃古。臣愚妄议典礼,死有馀罪。”《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五。
6、戊子,诏曰:“朕若稽先王飨帝之义,严父之礼,布政之居,夏有世室,商有重屋,周有明堂,对越在天,以孝以享。朕承祖宗积累之绪,永维先帝盛德休烈,惧无以称,而宗祀之报,尚有阙焉。中夜以兴,怵惕靡究。比诏有司,审加论定,具图来上,于礼有稽。追三代之坠典,黜诸儒之异说,作而成之。庶几乎在朕将秩礼祗载,昭事上帝,佑我烈考,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民。其姚舜仁所奏《明堂图》,可依所定营建。”《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五。原注:云蔡絛言:先是,崇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宰相蔡京等追呈库部员外郎姚舜仁请即国丙己之地建明堂,绘图以献。上曰:“先帝常欲为之有图,见在禁中,然考究未甚详。”京曰:“明堂之制见于《礼记周官》之书,皆三代之制,参错不同,学者惑之。舜仁留心二十馀年,始知《周官考工记》所载三代之制为文各互相备,故得其法。今有二图,一斋宫悉南向;一随四时方所向。”上曰:“可随四时方所向。”仍令将作监李诚同舜仁上殿。八月十八日,李诚、姚舜仁进《明堂图》,上谓诚等曰:“圣人郊祀后稷以配天,配以祖宗;祀文王于明堂,配以考,两者当并行。明堂之礼废已久,汉、唐卑陋不足法。宜尽用三代之制,必取巨材,务要坚完,以为万世之法。”遂诏依舜仁等所奏《明堂图议》,唯不得科率劳民。仍令学士院降此诏云。案:《文献通考》卷七十四云:崇宁四年,诏营明堂,已度地鸠工,俟过来岁取旨兴役。明年,以彗出西方,遂诏罢之。政和三年八月,诏立明堂于大内之丙地,徙秘书省于宣德门之东,以其地为之。
7、庚寅,崇政殿奏新乐。诏曰:案:薛通鉴列此诏于九月朔鼎乐成下,云是日初用新乐。 九月,非初用也,薛说误载。“道形而上,先王体之,协于度数,播于声诗。其乐与天地同流,雅颂不作久矣。朕嗣承令绪,荷天降康,四海泰定,年谷顺成。南至夜郎、牂柯,西逾积石、青海,罔不率俾,礼乐之兴,百年于此。然去圣逾远,遗声复存。迺者得隐逸之士于草茅之贱,获英茎之器于受命之邦。适时之宜,以身为度,铸鼎以起律,因律以制器,按协于庭,八音克谐。盖祖宗积累之休,上帝克相,岂朕之德哉!昔尧有《大章》,舜有《大韶》,三代之王,亦各异名。今追千载而成一代之制,宜赐名曰《大晟》。朕将荐郊庙,享鬼神,和万邦,与天下共之,岂不美乎?其旧乐勿用。”《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五。原注:云:《实录》不载,诏旨亦不载。《本纪》于辛卯日书赐新乐,名《大晟》,置府建官。案:《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八月,作《大晟乐》。《编年备要》云:初蔡京用魏汉津铸鼎作乐,汉津取《尚书》身为度之义,以上年二十四当四六之数,取上中指为黄钟之寸,而生度量权衡以作乐。京为缘饰之。刘炳请改定二舞名,仍分九成。每三成为一变,执龠秉翟,扬戈持盾,取象治功,赐名《大晟乐》,置府建官。旧制,乐掌于奉常。至是大晟府以司马乐及典乐为长贰,复置乐令,协律礼乐,始分为二。大观初,颁新乐于天下。先是,端州忽上铜器,验其款识,为宋成公之时物。而端州,上兴王之地,故诏文有曰“获英茎之器于受命之邦。”初,京令其子攸提举大晟府,而父子自为并论,各引晓音乐之士。朝奉大夫任宗尧。京客也;进士田为,攸客也,并为典乐。《大晟乐》旧用中正声,若每月初气即用中声,正气即用正声,为谓:“中声非是,当去中声,于正声中分太少二音。”宗尧谓:“六律为太,六吕为少。”为又谓:“非是。盖律、吕各有太少。”攸主为之说,以奏于上。重和秋,遂诏乐止用正声,已颁中声乐,并纳礼制局改正。为既无所传授,乐遂大坏。始成,试于政事堂,执政心知其非,然不敢言。既遂用之于明堂,而其声益散矣。大观四年,给事中蔡薿言:“陛上以身为度,因帝指之尺,起钟律之制,奏之郊庙,八音克谐,愿颁指尺,以同五度、五律、五量、五权之法。”从之。《文献通考》卷百三十云:八月,新乐成,列于崇政殿,有旨先奏旧乐,三阕曲未终,帝曰:“旧乐如泣声。”挥止之。既奏新乐,天颜和豫。诏:“赐名《大晟》,专置大晟府,大司乐一员,典乐二员,并为长贰,大乐令一员,协律郎四员。以其乐施之郊庙、朝会,弃旧乐不用。”又诏:“春秋释奠赐宴,辟雍贡士鹿鸣闻喜宴,悉用《大晟乐》,屏去倡优淫哇之声,仍令选国子生散习乐舞。”
8、辛卯,大理寺卿曹调、少卿李孝称、中书舍人张阁许光疑各以本职进对,上谓阁曰:“昨日新乐如何?”阁对曰:“昨日所按《大晟乐》,非特八音克谐,尽善尽美,至于乐器,莫不皆应古制。窃闻初按时已有翔鹤之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亦何以异。臣无知识,闻此和声,但同鸟兽跄舞而已。”阁因奏,被旨以古州等处纳土,差官奏告永昭、永厚陵。上曰:“古州是古牂柯、夜郎之地。”阁对曰:“牂柯、夜郎接连南诏,最为荒远,所谓‘上仁所不化者’。今不缘征诛文告之烦,举国内属,非陛下文德诞敷,何以致此?今告功诸陵,在天之灵,亦当顾享次。”光疑奏曰:“昨日按新乐,臣忝侍从之末,得预荣观,不胜幸甚!”上曰:“八音克谐。”光疑曰:“此圣德所致,可谓治世之音安以乐,至如陛下收复青唐,赵怀德归顺,近古州二千馀里尽内附,今正功成作乐之时。”上曰:“尽出诒谋。”光疑曰:“神考励精庶政,今陛下收其成效,若非陛下善继善述,何以致此?”《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五。
9、壬辰,诏:“应上书编管进士已放归乡里责亲戚保任者,若犯流以上罪,或擅出州界,或不改革,辄有谤讪,其保任与同。”《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二。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刘正夫使辽。林摅使辽而失虏情,故虏使继来。正夫酬对敏博,与北人议皆如约,上嘉之。案:《宋史·本纪》壬辰日,此年为《辽史》乾统五年。“正夫”,《辽史》作“正符”。《辽史》云:冬十月己亥,宋与夏通好,遣刘正符、曹穆来告。辽乾统六年,乃宋崇宁五年。盖林摅使辽据《宋史》在崇宁四年五月壬子,据《辽史》则当在崇宁四年十二月乙巳。正夫使辽据《宋史》在崇宁四年八月壬辰,据《辽史》则当正崇宁五年十月己亥,日月多不合。毕《通鉴考异》云:是年十月,宋遣刘正符来告。《宋史徽宗纪》载于四年八月,不应逾年之久始抵辽庭,今改书于今年八月,庶与《辽纪》不相抵牾。窃疑毕说殊谬。若从《宋史》,即应在四年八月;若从《辽史》,即应在五年十月。今毕氏既从《辽史》载之五年,又从《宋史》系之八月,是诚骑墙之见,与两史又无不抵牾矣。况《续宋编年通鉴》及《九朝编年备要》于崇宁五年三月均载辽使来为夏人请地事。《编年备要》载辽使萧保光、牛温舒来。考《辽史》,乾统六年正月辛丑遣萧得里底、牛温舒使宋,讽归所侵夏地。萧、牛以正月奉使,三月抵宋,事又较合。然则正夫议如约在四年八月,而告以与夏通好或在五年,复遣往辽,与此为二事。据《续宋编年通鉴》,则于五年三月后载辽使来请地。然则刘正夫必当再遣往辽报聘告以通好,此时则是初议始拟如约,未竟与夏通好,至六月夏人纳款,则始通好,而后遣使告辽。前后情事具有可征,史不具载,姑以存参。李《十朝纲要》于庚寅日下云:诏礼部侍郎刘正夫充北朝国信使,以林摅衔命未还,虏继遣至,故先命正夫报聘。
又:置蕃学于熙河兰湟路。案:《十朝纲要》壬辰日诏。《宋朝事实》卷十八:熙河路有兰州、会州、湟州。兰州,元丰四年收复,崇宁二年置兰泉县;会州,元符二年收复,崇宁三年置县敷文;湟州,大观三年赐蔊德军额,宣和元年改为乐州。兰、湟、会三州名,《宋史·本纪》于正月庚午朔云改兰湟为兰会。
1、九月乙未朔,以九鼎成,御大庆殿受贺,诏用新乐。《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又卷百三十五。案:《通鉴续编》云:帝以九鼎成,受贺于大庆殿。诏于铸鼎之地作宝庆宫,置殿以祠黄帝、夏禹、周成王、周公旦、召公奭。置堂以祀唐李良及魏汉津。赐汉津号嘉成侯,汉津寻死于京师,年九十矣。
2、己亥,制曰:“朕闻先王成人有德,小子有造。今天下承平休养日久,垂髫幼稚,在所乐育。仰学事司州县长吏,多方劝谕,令入小学,依大学例量舍支数,破与饮食;其考选校试之法,仰三省措置取旨,庶几有造之时。”《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六。案:《文献通考》卷三十六载:五年,颁规约,州隶教授,县隶学长,其小学生皆自备餐钱附食。
大赦天下。制曰:“朕承祖宗之烈,宅兆民之上,任大守重,靡敢遑宁。思持盈守成之至难,念继志述事之攸济,选用众正,共图康功。内则讲修宪章,兴熙、丰既坠之典;外则攘却戎狄,复版图已弃之疆。恢雍泮以宾贤能,招岩穴以取遗逸;隆九庙以尊祖,戢五兵以阜民。荷天降康,方夏绥靖,星轨循序,年谷屡丰。南至夜郎、牂柯,西逾积石、青海,蔊风请吏,稽首来庭。永惟天命之至隆,宜有灵承之丕应。若时夏后,幽替成能,命九州之牧而贡金,贯三才之命而制器。是为大宝,三代奉之,千载以还,百王敢议。迺者得隐逸之士于草茅之贱,穷制作之妙于范围之先,乃因天之机,以身为度,怀大象以立极,兴神物以前民。上承天休,下奠坤载,以笃邦家之庆,以协神人之和,宜大泽之肆均,与并臣而共庆,可大赦天下。於戏!有典有则,缵禹之功,卜世卜年,过周之历。惟天之所祚者厚,则泽之所施者鸿。布告迩遐,宜体朕意。”《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
3、御笔手诏:“元祐奸党,诋诬先帝,罪在不赦,曩屈常宪,贷与之生,屏之远方,固无还理,弃死贬所,岂不为宜!今先烈绍兴,年谷丰稔,铸鼎以安庙社,作乐以协神明。嘉祥荐臻,和气浃洽;肆颁赦宥,覃及万方。兴造邦诬,久责遐裔;一夫失所,朕尚恻然。用示至仁,稍从内徙;服我宽德,其革尔心。应岭南移荆湖,荆湖移江淮,江淮移近地,惟不得至四辅畿甸。除上书已经量移及近乡人外,依下项州军:一今来朝廷宽恩,所移州军不见得地里远近,切虑所移却有远近、妨碍去处不同,限指挥到五日内许经州自陈乞去处;本州人急递申尚书省,即不得陈乞,非合移路分及拘碍去处,如愿依旧者,亦听之。一今来系特降诏许量移,今后有司不得用例检举;量移违者,以违制论罪。一量移诸州人离州日并免伴送,具起离及到日申尚书省:邹浩昭州案:编管昭州在二年正月乙酉。 移汉阳军,陈次升循州案:二年正月乙酉除名勒停,建昌军居住,二年八月丁未移循州。 移鄂州,馀爽封州移潭州,范正平龚州案:《纪事本末》三年四月甲辰日“正平”作“平仲”。 移岳州,范柔中雷州案:九年十一月甲辰编管雷州。 移全州,任伯雨昌化军案:编管昌化军在二年正月乙酉。 移道州,陈瓘廉州案:三年四月甲辰“廉”作“连”。《纪事》二年四月乙酉及《宋史》本传同此,作“连”者误。 移郴州,黄庭坚宜州案:编管宜州见二年三月辛卯。 移永州,张庭坚象州原注:二年八月一日自鼎移象,三年四月一日却移桂州。案:编管鼎州在二年正月乙酉日,至三年四月甲辰日移桂州。与原注同。 移复州,龚夬化州原注:三年八月一日自象移化。案:“三”当作“二”。编管象州在二年正月乙酉,移化在二年八月丁未可考。 移桂阳监,李祉英州案:李清臣子,二年八月丁未编管英州。 移汝州,王道韶州案:编管韶州见三年四月。 移郴州,梁弼琼州移归州,陈恂南恩州移峡州,马谂南恩州移岳州,王履新州案:三年四月甲辰配新州牢城。 移归州,郭子旗宾州案:编管宾州在三年四月甲辰。 移峡州,赵希德宾州案:三年四月脱“宾州”二字。 移荆门军,王长民循州移江宁府,张林白州移衡州,范纯粹鄂州案:三年四月甲辰由常州别驾编管鄂州。 移宣州,阎守勤全州案:编管全州见三年四月甲辰。 移涟水军,王化基高州案:元年九月作建州,三年四月己亥同此。 移全州,曾布衡州原注:廉户舒住。案:元年九月壬寅衡州安置,三年四月同。 移舒州,刘安世光州案:三年四月甲辰由提举崇福宫光州居住。 移江州,孙琮荆门军案:编管荆门军在元年十一月甲辰。 移海州,马涓澧州案:编管澧州在二年正月乙酉。 移荆门军,李深复州案:编管复州在二年正月乙酉,三年四月甲辰同。 移建昌军,曾纡永州案:二年八月辛酉编管永州,三年四月甲辰同。 移和州,蔡克明桂阳监案:编管桂阳监见三年四月甲辰日。 移饶州,郑居简邵州原注:三年四月二日编管信州。 移滁州,韩忠彦济州原注:磁副济置。案:二年八月丁未由磁州团练副使济州安置。 移相州,范纯礼徐州原注:静江副使。案:二年八月丁未由静江军节度副使徐州安置。 移单州,安焘建昌军案:三年四月甲辰由汉阳军祁州团练使配本州牢城,与此异。 移襄州,王古温州案:三年四月甲辰由温州别驾编管温州。 移徐州,曾肇汀州原注:明年正月十七日复官,住汀州在二年七月十五日。 移台州,朱师复兴国军案:勒停建安军副配兴国军见元年八月甲辰。 移秀州,张耒黄州案:黄州安置在元年七月庚戌。 移兖州,吕希纯汝州案:元年十月丙子汝州居住。 移河阳,王觌临江军案:临江军居住在二年正月乙酉,三年四月同。 移润州,丰稷建州案:建州居住在二年正月乙酉,三年四月同。 移婺州,张舜民房州案:房州居住在二年正月乙酉,三年四月同。 移虢州,谢文瓘邵武军案:二年正月乙酉勒停邵武军居住,三年四月同。 移处州,龚原和州案:元年十月丙子和州居住。移湖州。 吴安逊濮州案:“濮”原作“汉”,似误。据元年十一月改云甲辰羁管濮州。 移汝州,冯说徐州案:编管徐州见三年四月甲辰。 移汝州,梁安国齐州案:二年五月甲午羁管齐州。 移泽州,王箴通州案:二年五月甲午羁管通州。 移陕州,曾焘歙州案:编管歙州见三年四月甲辰。 移单州,裴彦臣池州案:编管池州见三年四月甲辰。 移广德军,朱绂福州案:五年正月庚戌叙复知福州。 移睦州,李穆全州案:三年四月甲辰李穆有二:一编管金州;一为内臣,编管全州。 移邓州,邓世昌密州案:编管密州在四月甲辰。 移唐州,王化臣青州案:编管青州见三年四月甲辰。 移济州,李之仪太平州案:编管太平州见三年四月甲辰。 移唐州,江公望南安军案:二年正月乙酉责授衡州司马,三年四月甲辰南安军安置。 移衢州,陈祐归州案:编管归州在二年正月乙酉。 移广州。《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四。原注:云:吕本中杂记:崇宁间,蔡京每谓人如刘安世更碓捣硙磨,亦只说元祐是也。京执政久,亦时有长者之言,尝有乞将元祐臣僚编置远恶州郡者,京曰:“元祐人本无大罪,止是不合改先帝法度耳。”其后,蔡京得保其首领以殁,未必不缘其有长者之语也。 刘奉世沂州移兖州。”案:据《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四原注补此六字。百二十四卷五年正月庚戌奉世叙复提举宫原注云四年九月五日自沂徙兖州,此不载奉世移兖之文,盖杨误遗其文也。奉世沂州居住在三年四月甲辰。
4、辛丑,中书省奉御笔:“向因奉行沧盐法,于陕西增置都大巡捉私盐等官二员,在四十二州军分南北路巡捉。今既兴复解盐,并可省罢,所领兵卒,亦还元差来处。其逐用军管勾沧盐官吏并可省罢,其解盐所致州军,约束条禁,并依自来盐法施行。”《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七。
5、乙巳,冲显宝应先生、大乐府师、授制造九鼎官魏汉津为虚和冲显宝应先生,秩比中散大夫,赐宅一区,田六十顷,银、绢各五百疋、两;大司乐兼同详定大乐书刘炳转三官,承务郎张阜转承事郎,左藏库使副俞随等二十二人各转一官,大将王恂等六人授三班借职,皆以九鼎成,推恩故也。《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
6、丙午,诏:“诸路方田,更不专差官点检,令提举司于本路见任人内委官。”《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八。案:《宋史食货志》上二云:四年,指教官每三县加一员,点检官每路二员,未几,诏诸路添置指教官不得过三员。
7、壬子,诏:“王仲千昨往解池措置盐种,今稍已就绪,其随行人吏特与推恩转资,赐绢各有差。”《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七。
8、丙辰,右银青光禄大夫致仕吕惠卿复观文殿学士。《纪事本末》卷百三十。
1、十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乙丑朔。 己巳,诏:“明堂功力浩大,须宽立期限营建,俟过来年丙戌妨碍外,取旨兴功,仍令胡师文、梁子美各于本部出材木处据合用,造成熟材,般辇上京,其见役工可权罢。”《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五。原注:云:胡师文淮南发运,梁子美河北都运。《实录》但云:诏修建明堂,俟过来岁兴役。不显因由,今用诏旨删修。八月二十四日初下诏修建。
2、庚午,朝奉大夫、直秘阁、熙河兰湟路经略安抚判官、权发遣熙州李忱降两官。言者论:“忱前为陕西漕臣,诏令措置兴复解池,忱专欲推行东北盐法,曲加沮抑。今解池既兴复,忱尚云所产皆是硝堿,更五七年亦未知如何,恣行诋訾,殊无忌惮。”故有是责。《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七。
1、十一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乙未朔。 丙辰,尚书省言:“私铸当十钱,利重不能禁,深虑民间物重钱滥,乞荆湖南北、江南东西、两浙路并改作当五钱,旧当二钱依旧。又虑冒法运入东北,宜以江为界。”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三十六。案:《宋史食货志》云:凡为人附带若封识影庇私铸钱者,悉论以法。毋得荫赎。其置铸钱院,盖将以尽收所在亡命盗铸之人,然犯法者不为止。乃命荆湖南北、江南东西、两浙并以折十钱为折五,旧折二钱仍旧。虑冒法入东北也,今以江为界,淮南重宝亦作当五用焉。
2、癸亥,诏付王仲千:“陕西钞法留滞,物重钱轻,兼并秉权,细民被害,应告身、度牒、交子、钱引之类,率皆亏捐价直,遂致富商坐邀厚利,刍粮踊贵,职此之由,宜子细条画救弊措置先后以闻。”时遣仲千奉使陕西,沿路有目击兴利除害,监司守臣不虔违法及未尽未便事,皆得具奏闻。《纪事本末》卷百三十七。原注:云:仲千时任何官,当考。
1、十二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甲子朔。 乙亥,尚书省言:“诸路学校各已就绪,其所贡人,今来中选多旧日科举遗落老成之士。乡举里选之效,已见于此。士之在学,月书、季考,苟有成材,理当不俟岁月,便合入贡。今放《周官》每岁考德行道艺、三年大比之意,为岁贡之制,俟满三岁,则赴殿试,第其高下推恩,庶使士益知勉。”诏大司成兼侍讲薛昂等看详增损,修立条约以闻。从之。《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六。原注:云:送昂等看详乃十月二十七日圣旨,为岁贡之制,及尚书省建议薛昂等看详增损耳,非昂等创为也。《实录》删修失实,今改正。案:《文献通考》卷三十一云:四年,诏:“将来大比,更参用科举取士,一次辟廱,太学其函,以此意谕达远士,使即闻之。时州县悉行三舍法,当官者子弟免试入学,而士之在学者,积岁月累试,乃得应格。其不能辍身试补者,廑可从狭额应科举,不得如在籍者三舍解试兼与而两得,其贫且老者尤甚病之。”时人议其法曰:“利贵不利贱,利少不利老,利富不利贫。”故诏书及此,而加以审订,未遽废科举也。
2、御笔:“四辅屏翰京师,兵力不可偏重,可各以二万人为额。”《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
3、癸巳,御笔手诏:“昨降手札,应上书奏疏见编管、羁管人令还乡里,责亲属保任,而有司止从量移。其诬谤深重,除范柔中、邓考甫不放外,馀?依已降指挥,放还乡里,令亲属保任如法。”《纪事本末》卷百二十二。
山阴王诒寿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