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先生文集_(四部丛刊本)/卷第六十三 中华文库
临川先生文集 卷第六十三 宋 王安石 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明刊本
|
临川先生文集卷第六十三
论议
易泛论
卦名解
河图洛书义
諌官论
伯夷
易泛论
柔巽隐伏制得其道则易制者鱼也民之象也小人
女子之象也贪暴而止乎高者隼也贪窃而动乎阴
者䑕也狐疑也不果也牛顺而强也羊很也羊前其
刚以触者也鲋物之在下污而微者也鸟飞而止则
困者也雉文明见乎外者也豹文之蔚然者也虎文
之炳然者也虎豹刚健君子大人之𧰼也虎之搏物
拟而后动动而有𫉬者也鹤洁白以逺举鸣之以时
而逺闻者也鸿进退以时而有序者也禽饮井之无
择者也獖豕之牙能畜其刚而不可犯者也豕污秽
也豚豕之微者也龟有灵德潜见以时而不志于养
者也龟人之所恃以知吉凶者也龙天𩔖也能见能
跃能飞能云雨而变化不测人不可系而服者也马
地𩔖也能行而系乎人其为物有常者也物之无
形者也几尊物也所冯以为安者也床安上以止者
也车载其上以行者也轮有运动之材而非车之全
也可以为车之一器者也舆有承载之材而亦非车
之全者也辐车舆所以行者也𦈢圆虚以容而应者
也矢直而利平行者也弧攻逺之器也鼎成物之器
也铉所举鼎而行之者也鼎耳虚中以受铉者也瓶
井之上水者也瓮井水之巳出乎上而受之者也筐
女所以承实者也七鬯所以事宗庙社稷之器也樽
酒簋贰祭之约也贰簋享之约也幽而能正时者斗
也暮夜者阴盛之时也日中者丰之时也日呉者过
中当退之时也昼日者明进已盛而未至乎中之时
也日中则照天下矣日以明进至昼日其极盛也甲
仁属也庚义属也月几望阴盛而不亢也云阴上也
雨阴阳应也霜阴刚之微也坚冰阴刚而疑阳也膏
阳之泽也血阴之伤也污出而不反也肤柔物之为
间而易侵者也趾在下而行者也拇在下之微而无
能为者也腹容物者也頄上体之见乎外而无能为
者也臀下体之无能为者也身躬巳也顶首之上者
也面见乎外者也心体之主也限上下之所同也夤
上体之接乎限者也须柔而附刚者也阳物之饰也
背体之不接乎物而上者也尾后也首先也上也足
下也角刚之上穷者也肱上体之随而附者也股下
体之随而附者也腓趾之上股之下而体之随而附
者也垂其翼下也耳所听也东北止以近险也西南
顺以逺险也西南众也南明也西南坤之地也东北
违坤之所也西阴所也东阳所也左下也右上也载
者载上也后也者下道也乘者上道也载以
为在上也负涂以涂为在后也往从之也往之外
也往之上也来之已也来之内也渝变其德也亿安
也居不行也安以静居也逐从求之也血去不来也
出自穴出不去也复反而得其所也反自外来而复
也见见彼也处不行也征进也盘桓动未进也枕止
而安之也动方征也起方往也遇逢而见之也跻升
也孕女之得其配也以有为而未功也字育女之功
也田兴事之大者也弋兴事之小者也飞宜下不宜
上者也且方然也或疑辞也方也后也乃徐也方此
爻之时未可以然也要其终则然也田平夷著见之
地也非龙之所宜宅也大川险也沙近险而无难也
泥则近险而有难也沛泽之困乎水者也穴阴之宅
也在穴动物在阴之小者也渊龙之宅也在天则龙
有为之地陆高平也陵陆之大也涂污也井泥浊也
谷下也井谷㫄出而下流也臲卼乘刚也石坚而不
动者也金刚而趣变者也玉温粹美刚而不可变
者也干鸿之在下而不失其宜者也鸿所宜居者也
桷木之在上者也株木不能庇䕃其下者也磐进于
干而不失其安者也甘物之所美也苦物之所恶也
黄地色也玄天色也黄中之见乎色者也白成色之
主也白未受饰乎物者也朱绂天子饰下者也赤绂
人臣饰下者也泣血阴之忧也涕忧之见乎容貌者
也号嗟忧之见乎音声者也号甚乎嗟者也藩内外
之隔也庐人所庇也升虚邑小而易之也升阶平易
以有序以渐升而得位也伐邑者小之也伐国大事
也伐邑小事也城地道上承而外捍也复于隍则不
上承不外捍矣墉捍外以保内也自下之高者也二
簋阴象也门阴象也戸阳象也易曰犹未离其𩔖也
故称血焉易象之大概见于乾坤之推而长之则
凡易之象可不疑矣栋室壁之所恃也野空旷也同
人于野无适莫也龙战于野无君臣也邑有事之地
也趣时而为之者也郊逺乎有事之地次师旅之安
舎也巷出门庭而未易道也自牖自幽以即明也婚
媾内外之合也邻比已者也妻配也王母幽以逺也
以父为阳以母为幽也以母为近则王母为逺也妣
以顺配祖者也臣以顺承君者也考父之有成德之
称也长子一也弟子不一也仆卑以顺也童未有与
也妇一乎顺者也妾配之不正者也士未成夫之辞
也女未成妇之辞也娣女归而不得正配者也衣上
饰也袽所以窒𨻶也裳下之饰也鞶带在下体之上
而以柔为饰也袂体乎衣者也囊所以畜物也茀所
以蔽车也履践下而承上也履上道也载下道也不
可甚乎不利也可其为利仅也有凶不必凶而凶在
其中也有厉不必厉而厉在其中也有悔不必悔而
悔在其中也
卦名解
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故曰云雷屯屯已大亨
则雷雨之动满盈而为解故曰雷雨作解动而免乎
险解山下有险非险在前也可往而止焉必𫎇者也
故为𫎇蹇则险在前者也险在前则不可以往故为
蹇彖曰见险而能止知矣哉知者反乎𫎇者也需亦
险在前也其不为乾健而进也非若艮之止也非坎
之所能陷也待时而进耳故为需柔得位而上下应
之小者之畜也小者畜则其畜亦小矣故为小畜以
小而畜大非柔之中也柔得位而不中不中而上下
应之小畜之道也能止徤大者之畜也大者畜则其
畜亦大矣故为大畜四阳过二阴而阳得中故为大
过大过者大者过也大者过则亦事之大过越也四
阴过二阳而阴得中故为小过小过者小者过也小
者过则亦事之小过越者耳大有能有大者也大者
应之也柔得尊位大有者也同人同乎人者也柔得
位得中而应乎干者也巽而丽乎内故为家人止而
丽乎外故为旅少男长女必惑山下有风必挠蛊者
挠惑之名也为天下之蛊者事也故为蛊少女少男
男下女上故为咸咸者交感之名也长男长女男上
女下故为𢘆姤阴遇阳故为姤阳终决阴故为夬柔
履刚故为履履礼也礼者以柔履刚者也刚应顺而
以动故为豫上下交故为泰不交故为否以刚中为
主而下顺从故为比顺而止故为谦动而说故为随
大者在上故为观大者壮故为大壮刚浸长以临柔
故为临临者大临小之名故曰临者大也柔来文刚
分刚上而文柔故为贲柔变刚为剥剥者消烂之名
也剥穷上而刚反故曰复复者反而得其所之名也
天下雷行物应之故为无妄雷之感物物之所以应
无妄者也刚退故为遁明入地中故为明夷明者伤
于暗之名也文王与纣当其象矣以爻考之自三以
下周象也自四以上殷象也明出地上晋臣进之象
卦也明出地上则方昼而未至乎中中则照天下昼
则进之盛而不亢乎王者也损上益下主于自损者
也故为益损下益上主于自益者也故为损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凡女卦皆受损者也凡男卦皆受益者
也损上益下损下益上此之谓也巽乎水而上水故
为井以木巽火故为鼎明以动故为丰丰者光明盛
大之卦也刚上下而实在其间頥中有物之象也頥
中有物必噬噬则合矣故为噬嗑嗑者有闲而通之
之卦也上险下以行险故为节柔在内而刚得
中而巽故为中孚柔亦在内可谓对矣中孚者至
诚之卦也无妄则不妄而已一阳陷于二阴故为坎
坎者陷也内明水象也一阴丽于二阳故为离离丽
也外明火象也水之为物陷者也火之为物丽者也
推此则震巽艮兊可以𩔖知之也上火下泽睽睽者
不合之名也二女之卦也火在水上未济未济者有
济之道也男女之卦也水上火下男女相逮之卦也
故为既济泽上火下二女不相得之卦也故为革不
相得而相违革之所以生也以众行险故为师上刚
而下险险而健故为讼上动而下止止而动故为頥
止而动頥之道也上而下顺故为萃上巽而下险
险而巽故为涣涣者离散之名也巽而免乎险则不
蹇不困下虽险上巽而不健则不讼故为涣而已困
则刚见揜者也在难中者也不可以不动矣蹇则难
在前者也不可以往而已故彖曰利西南也顺而巽
其进也孰御焉故为升止而巽有止之道故为渐归
妹者归女之卦也妹少女也少女为主于内故曰归
妹归妹女归之以其时也故曰动而所以为归妹
也阳在下则动而进故为震进在阴上巳得其所则
止故为艮内柔伏故为巽外柔见故为兊此其文皆
在系辞或彖系所不言以其所言反求其所不言则
知其所以然也
河图洛书义
孔子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必出于河而洛
不谓之图书必出于洛而河不谓之书者我知之矣
图以示天道书以示人道故也盖通于天者河而图
者以象言也成象之谓天故使龙负之而其出在于
河龙善变而尚变者天道也中于地者洛而书者以
法言也效法之谓人故使龟之而其出在于洛龟
善占而尚占者人道也此天地自然之意而圣人于
易所以则之者也
諌官论
以贤治不肖以贵治贱古之道也所谓贵者何也公
卿大夫是也所谓贱者何也士庶人是也同是人也
或为公卿或为士何也为其不能公卿也故使之为
士为其贤于士也故使之为公卿此所谓以贤治不
肖以贵治贱也今之諌官者 天子之所谓士也其
贵则 天子之三公也惟三公于安危治乱存亡之
故无所不任其责至于一官之废一事之不得无所
不当言故其位在卿大夫之上所以贵之也其道德
必称其位所谓以贤也至士则不然修一官而百官
之废不可以预也守一事而百事之失可以母言也
称其德副其材而命之以位也循其名傃其分以事
其上而不敢过也此君臣之分也上下之道也今命
之以士而责之以三公士之位而受三公之责非古
之道也孔子曰必也正名乎正名也者所以正分也
然且为之非所谓正名也身不能正名而可以正天
下之名者未之有也蚳蛙为士师孟子曰似也为其
可以言也蛙諌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孟子曰有
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然
则有官守者莫不有言责有言责者莫不有官守士
师之諌于王是也其諌也盖以其官而已矣是古之
道也古者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諌其或不能諌谓
之不恭则有常刑盖自公卿至于百工各以其职諌
则君孰与为不善自公卿至于百工皆失其职以阿
上之所好则諌官者乃 天子之所谓士耳吾未见
其能为也待之以轻而要之以重非所以使臣之道
也其待巳也轻而取重任焉非所以事君之道也不
得已若唐之太宗庶乎其或可也虽然有道而知命
者果以为可乎未之能处也唐太宗之时所谓諌官
者与丞弼俱进于前故一言之谬一事之失可救之
于将然不使其命巳布于天下然后从而争之也君
不失其所以为君臣不失其所以为臣其亦庶乎其
近古也今也上之所欲为丞弼所以言于上皆不得
而知也及其命之已出然后从而争之上听之而改
则是士制命而君听也不听而遂行则是臣不得其
言而君耻过也臣不得其言士制命而君听二者上
下所以相悖而否乱之势也然且为之其亦不知其
道矣及其谆谆而不用然后知道之不行其亦辨之
晚矣或曰周官之师氏保氏司徒之属而大夫之秩
也曰尝闻周公为师而召公为保矣周官则未之学
也
伯夷
事有出于千丗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然后丗不
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
大夫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已夫伯夷
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以孔孟之可信而又辩之反
复不一是愈益可信也孔子曰不念旧恶求仁而得
仁饿于首阳之下逸民也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
不立恶人之朝避纣居北海之濵目不视恶色不事
不肖百丗之师也故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
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
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
伯夷叩马而諌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
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
子接迹于后丗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
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
伯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纣者二人之心
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
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下之大老行
年八十馀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濵而趋文王之都
计亦数千里之逺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丗岁亦不
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
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
武王之丗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
也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
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
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
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
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丗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
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
公哉
临川先生文集卷第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