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艮斋先生续集
卷二
作者:李德弘
1829年
卷三

周易质疑

退溪李先生答李德弘问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凡有貌象形气。而盈于六合之内者。皆器也。而其所具之理。即道也。道不离器。以其无形影可指。故谓之形而上也。器不离道。以其有形象可言。故谓之形而下也。太极在阴阳中。而不杂乎阴阳故云上耳。非谓在其上也。阴阳不外乎太极。而依旧是形气。故云下耳。非谓在其下也。就造化而看。太极为形而上。阴阳为形而下。就彝伦而看。父子君臣为形而下。其仁与义。为形而上。就日用而看。事物为形而下。所具之理为形而上。盖无物不有。无处不然。凡形而上。皆太极之理。凡形而下。皆阴阳之气也。今必以生物之根柢。看形而上之道。所以为生物之具。看形而下之器。似为滞泥而不通。至以未判已判为言。则所见又甚疏谬。千万更加硏玩精审。虚心涵泳。久而后乃见洞然无疑处耳。

问。陈莹仲曰。先天之学。以心为本。其在经世书者。康节之馀事耳。其意至矣。朱子答林学履曰。中间白处便是太极。万化万事。皆从此出云。何欤先生曰。周子曰。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此则卲子之心学。而陈氏所谓以心为本者也。其在经世书象数之分。则康节之馀事。而即朱子所谓圆图中间白处是太极。生仪象卦也。然在人身求之。则亦如此也。陈说非与朱说有不同也。

问。洪匀赋与不为贫之句。欲言下三句之起头欤。此不似贫富之贫。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乃不贫之义欤。

先生曰。诗意以为人之有身。岂偶然哉。天之所赋者初非不足。而天人物我之理。阴阳消长之几。皆具于此。然若上而不探阴之萌。何以知物之理。下而不蹑阳之萌。亦何以知人之道乎。故仰观俯察。而知月窟天根之闲往闲来于三十六宫之中者。莫非此理流行而无少间断耳。但此道实行于吾身。而不在于高远。故先以此身所受者不贫起头。然后乃言其不贫之道也。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许鲁斋曰。身贫道不贫。此之谓也。然则此岂非身不贫之谓乎。且月窟天根。就圆图上说也。

问。玉斋胡氏方平曰。圆图。干在南坤在北。方图。坤南干北。而不言其所以异者。何欤。

先生曰。圆图。象天为阳。而阳用事。故阳前上而阴后下。此干南而坤北。方图。象地为阴。而阴用事。故阴先上而阳后下。此坤南而干北也。河洛图。以南为上。以北为下。玉斋亦曰。午。干之所已成。而今下而交坤于子。是反其所由生也。子。坤之所已成。而今上而交干于午。是反其所由生也。此虽主后天而言。在方图。亦有此意思。盖在天则阳而主动。故干在极阳之方。而畅叙万物。坤在极阴之方。而收藏万物也。在地则阴而主静。故坤反所生之方而不静。干反所生之方。而亦不动。此自然之理也。按西山曰。干艮为阳。坤巽为阴北为地之阳。南为地之阴。故干艮居北。而坤巽居南今以此论之。于后天。坤率三女居西南二方。干率三男居东北二方。此方图坤南干北之义。前日之见。大槪得之。而未尽其蕴耳。

问。后天帝出于震。大注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此言与大文似不干涉。何欤。

先生曰。所疑果然。但以先天三画卦。观干南坤北而南上北下。则于六画。否卦之象。今以后天言干交坤退于西北。坤交干进于西南。则坤南干北。而于六画卦。则干下坤上。泰卦之象。又以先天三画卦。言离东坎西东上西下。而于六画卦。未济坎下离上之象。以后天观坎上交离。向东居北。离下交坎。向西居南。于六画卦。既济离下坎上之象离向下居南。故反谓之下。坎向上居北。故反谓之上。然则大注。本先天一交变。为后天言。安有不干涉于大文之理乎。小注乾坤再变。干退乎西北。坤退乎西南所以然之理。盖以先天言之。则干之一阳。本生乎子半。而幻成为南方正卦。坤之一阴。本生乎午中。而幻成为北方正卦。离本再索于母而得坤中爻。阴幻而反为东方正卦。坎本再索于父而得干中爻阳幻而反为西方正卦。此则四卦之一变也。以后天言。南干求其所由生而反乎西北方。北坤求其所由生而进乎西南方。坎向离而反上乎北。离向坎而反下乎南。此则四卦之再变也。大槪微意。在于玉斋说而未发明也。不知高明以为何如也。

启蒙传疑。黄勉斋五行分属阴阳。于第二说。先生疏曰。下文行之序看云云。但此是行序。而以生成言之。似可疑耳。按黄氏第一说。就生成主生数言之。第二说。就生成相合。二老二少互藏其宅处。言流行之序。第三说。主成数言之。盖少阳之位。则实木之生数三而为阳穉。其数则火之成数七而为阳盛也。故曰木火阳也。此春则阳微而夏则阳盛也。老阴之位。则实金之生数四而为阴穉。其数则水之成数六而为阴盛。故曰金水阴也。此秋则阴微而冬则阴盛也。然则非生成相合。恐不得成五行流行之序也。

问。此三说。皆以水火木金为次者。何欤。

先生曰。主生数言。水一火二木三金四。主成数言。水六火七木八金九。一二三四六七八九。此皆天地间自然之序。不得不尔。第三说。独以木为阴金为阳。窃疑未得为确论也。

谨按河图五行。各有生成之合焉。主生数言之。则一与三阳也。故曰水木阳也。二与四阴也。故曰火金阴也。即黄氏第一说之义也。主成数言之。则六与八阴也。故曰水木阴也。九与七阳也。故曰火金阳也。即黄氏第三说。以木为阴金为阳者也。然则黄氏之说。不但第一第二说有所归宿。于第三说。亦有所据。皆是确论也。

○启蒙小注严氏大小分内外分之说。庚午夏。与诸友受此书时。及严说。未解其义。猥以己意。反复详味。似有得焉。面正于先生。先生亦颇颔可。以干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八卦为一个。就圆图中大分小分内分外分。得二十四个八卦。盖内。内卦也。外。外卦也。大言大分内卦。则本一八卦。小言小分外卦。则一个干。小分为外卦八。一个兑小分亦为八。馀卦皆然。缘外卦小分。内八卦。亦为八八卦也。小亦就中间互卦看了。亦得矣。就方图横分直分左分右分正分斜分。亦得二十四个八卦也。盖横。自西至东。外八卦也。直。自北至南。内八卦也。正。自西北干至东南坤。内外各一八卦。斜。自西南角外卦干。向东北角坤。一八卦。自东北角干。向西南角坤。亦一八卦也。左右。弃初一爻。以第二爻为初爻计。左得四干。右得四兑。若此推之。无不皆然。此自然之理也。故圆图外卦。自干至复。自姤至坤。幷八个八卦。内卦一个干。分为八样。一个兑。亦分为八样。馀卦皆然。至坤则幷得八个八卦。合内外十六。又以互卦法看。就圆图中除一爻。以第二爻。为初爻。依此得三爻。自干至复。得四个八卦。自姤至坤。亦得四个八卦。合两四。即八个八卦矣。幷十六。方得三八二十四个八卦也。方图。以内八卦直分。则得八个八卦。以外八卦横分。则亦得八个八卦也。合前二八十六。自西南向东北斜分。互得两八卦也。自西北向东南正分。重得各一八卦。合正斜四个八卦。又以互卦法。去初一爻。以第二爻为初。如前卦之左得四乾卦。右得四兑卦。左得四离卦。右得四震卦。若此求之。亦得八个八卦。以阴数用半之法。只作四个八卦也。合前十六个及四个。得二十四个八卦也。

圆图之说。固矣。至于方图。就六十四卦六爻中间得八个八卦。今曰四个八卦者。何欤。方图与中数中土土方皆阴也。阴用其半。以二为一。故以八为四。

于圆图中则全用八卦者。何欤。圆者阳也。阳用其全。以一为一。中数虽阴。固亦圆之阳也。

方图。西北向东南角。何以曰正分。自西南向东北角。何以曰斜分。西北干至东南坤。重卦乾坤。其间六子。亦皆纯而不杂。故曰正分。西南泰至东北否。皆乾坤相交杂。其中六卦。内外相错。故曰斜分。

先生曰。横图。固先于圆图。但孔子就见成圆图而说起。因发明易逆数之义。遂溯及于横图。其序自如此。卲子又因其序而为之说。朱子所以先横图而论之之意。则玉斋之说已明。今何疑之有。

○贞悔。贞ㆍ事之始。悔ㆍ事之终。贞。物之正。悔。物之过。蓓蕾是贞。盛开是悔。

○造化辨见原集

○变者。化之始。化者。变之成。变化者。阴阳消长屈伸也。非二则不能久。非一则不能伸。

○以四时观之。则阴生于五月阳盛之中。五月姤䷠六月遁䷰七月否䷋八月观䷓九月剥䷖以此推之。如环无端者也。

○先生曰。按朱子论五行曰。有以质语其生之序。有以气语其行之序者。盖五行。质虽具于地。而气则行于天。然五行之气质。本有生成之合。故主质之生数言。则一与三阳也。故曰水木阳也。二与四阴也。故曰火金阴也。即黄氏第一说坎水属阳。离火属阴之意也。至于以气语其行之序。亦有生成之异。生克之别。故以相生主生数言。三木生二火。二火生五土。五土生四金。四金生一水。一水又生三木。言阴阳相生也。木火。阳也。金水阴也。二虽阴。处南方极阳之地。故为阳。一虽阳。处北方极阴之地。故为阴也。虽主生数而言。成数莫不存乎其间。故曰相克已寓于相生之中此即黄氏第二说行之序也。以相克主成数言。六水克七火。七火克九金。九金克八木。八木克十土。十土克六水。六水又克七火。运行不已。虽主成数言。生数亦莫不行于其中。故翁氏名泳。字永叔。号思斋。曰相生已寓于相克之中。河图。有对待之理。而自有运行之势。故相克生焉。洛书主相克而亦有相生焉。

问木金言湿极燥极。何欤。

先生曰。于水则六。于木则八。故曰湿极。于火则七。于金则九。故曰燥极。尤可见第三说之以成数言者。相生主生数。相克主成数言。生数在有生之前。成数在有生之后故云云也。非有他也。盖六。阴之极。七。阳之穉。故七火为六水所克。七。阳之少。九。阳之老。老变而而少不变。故九为七所克。九。阳之盛为太刚。八。阴之少为少柔。故八木为九金所克。八木比十土。则其质稍刚。十则太柔之极。故为八木所克。十体虽柔而其数倍六。六之数。半于十。故六水为十土所克。以此周行。无有终极也。然非相生则不能相克。故曰相生已寓于相克之中。云庄刘爚所谓木金不可以阴阳互易也。盖金乘火位。火入金乡。金之数九。而于洛书在南。火之数七。而于书在西。二老互藏其宅。二少亦互藏其宅。而水一之九数。于书在火则亦可互言。水又生木。则亦可互言。而独木与金。则不可以阴阳互言也。非辨黄氏木为阴金为阳之说。如何如何。

○六十甲子阴阳辨见原集

○传疑。隔八相生。注。隔八生子。则除上下两位以言。又曰。自甲子至癸酉共十。盖生即下生上生之生。子即五音也。如历象家通分纳子之子。即零数也。上下两位。则壬申癸酉两位也。疑上壬申下癸酉。以图样言之也。除壬申癸酉两位。前已得八矣。故曰隔八也生子。言隔八而又生壬申癸酉金也。且自壬申又隔八。而生庚辰辛巳金。则除庚辰辛巳两位。前已得八矣。然则自甲子至癸酉总十。自壬申至辛巳亦总十。然在甲子十则除壬申癸酉。故于后计自壬申始也。在壬申十则除庚辰辛巳。故于后计亦自庚辰始也。自馀皆仿此。且自甲午上推之。亦如此也。自甲子乙丑金周计三十干支。而纳十五音。则作外大圈书之。自甲午乙未周计三十干支。而纳十五音。则作内小圈书之者。何也。外圈十五音。水火木金土之本音也。内圈十五音。即水火木金土之借音数也。本音借音者。何也。一水位二火位三木位四金位五土位。故曰本身数。一以水而借火为音。二以火而借土为音。三以木得木为音。四以金得金为音。五以土得水为音。故曰借音。

○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己亥四。○水火火土木木金金土水五。本身数。借音数。此发明六甲纳音之图也。盖其与河图位数。无不相合。一二三四者。四象之位也。九八七六者。四象之数也。一。老阳之位而九其数也。故一与九对置而一居水。二。少阴之位而八其数也。故二与八对置而二居火。三。少阳之位而七其数也。故三与七肩立而三居木。四。老阴之位而六其数也。故四与六幷立而四居金。盖一二三四者逆。九八七六者顺。亦数往知来之妙也。又以干支言之。甲乙丙丁戊。阳干也。己庚辛壬癸。阴干也。子丑寅卯辰巳。阳支也。午未申酉戌亥。阴支也。以上下次分之。一九居首故甲阳木合己阴土。子水配午火幷为九。乙阴木合庚阳金。丑土配未土幷为八。馀皆仿此。借音法见上。

○太极既无形气象。只是一理。周濂溪恐人道太极有形。故曰无极而太极。是无之之中。有个极至之理。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一生字。便见其自太极来只是一理。盖太极者。本然之妙也。动静者。所乘之几也太极。形而上之道也。阴阳。形而下之器也。是以自其著者而观之。则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自其微者而观之。则冲漠无眹。而动静阴阳之理。已悉具于其中矣。虽然。推之于前。而不见其始之合。引之于后。而不见其终之离也。

○三十二阳三十二阴为两仪。则十六阴十六阳为可疑。盖六十四卦。四之则阴仪三十二。自少阳出者十六。巽坎两八卦。自姤至升。自讼至师。自老阴出者十六。坤艮两八卦是也。自遁至谦。自否至坤。阳仪三十二。自少阴出者十六。震离两八卦。自同人至明夷。自无妄至复自老阳出者十六。干兑两八卦。自干至泰。自履至临。此四分而为四象。八阴八阳。亦如此分。震八卦等。皆以为阳。巽八卦等。皆以为阴是也。此大分也。十六阴十六阳。谓自老阳中出者十六卦。自老阴中出者十六卦。二少亦然。即所谓四象。自阴卦出者皆谓之阴。自阳卦出者通谓之阳。自干至泰谓之一阳。自否至坤谓之一阴。即八阴八阳为八卦也。

○七八。非由积实而成。此可疑。自北一次中五抵南二。为东之八者。何哉。二乃八之位故也。自西四抵东三。为南之七者。何哉。三乃七之位故也。此本注所谓七自西而南。八自北而东者也。一与五阳而为数之阴。四与六阴而为数之阳者。何欤。一虽阳而主成数言。五虽阳而土数无往不在。四六虽阴而主成数言。此阴阳变化之理也。积一三五。为老阳数九,积二四。为老阴数六。今亦计于二少者。何哉。阴阳之数,纵横反复。无不可故然耳。

○数居者为位。一二三四也。含者为数。六七八九也。太阳居一。少阴居二。少阳居三。太阴居四。

○阴主静而守其常。故东北不易。阳主动而通其变。故西南互易。此则主成数言。

后天六十四卦方图

 

乾卦

乾乾。健而又健也。干之坤。得干六爻变者为坤。故之于坤也。天之性情。发育万物。福善祸淫之所以然。谓之天之性情。功用。造化流行有迹处。妙用。造化流行无迹处。天地万物。康节云。万化万事。生于心。而吾终日言。未尝离乎是。是天地万物之理。占法与象同爻。与占者相为宾主之意同。嘉美之会。礼文灿然成章处。几。微也。

坤卦

不共。共与恭同。必行。果行也。孰为疑므스일을疑ᄒᆞ료

屯卦

邅。从反切。音前。

需卦

六阴位。非所止之正。以阴居六。可谓乃安其处。然上六无位。阴不当居。故云非所止之正。以阴居上。于义不当。然上六乃阴位。故云当位也。

讼卦

契券。如今明文之类。终讼无理。终讼无理之事也。

师卦

宠数。数。命数。犹品级也。邲之战。邲。地名。英彭。英。姓。黥布。彭。彭越。弊革事理。弊이革ᄒᆞ며。权位权与位也。

泰卦

行将。行亦待后之辞。

否卦

凡生天地之中。与韩文公命于两间者。夷狄禽兽皆人也之语同。

豫卦

盍簪。盍与合同。勿有疑处。自有疑处也。

随卦

临事而从长。长。长短之长。事之善者为长。

蛊卦

先甲如辰。辰。十二时也。十二时。加十二而数之。故云如辰。振民育德。乃君子之事也。故君子观其事之象。以兹二者为事也。

临卦

消不久。阴阳消长不可易。故九二阳。至八月则消。而不可久在也。未顺命。顺。阿谄承顺之意也

观卦

缛。音辱。繁缛。盛貌。求不失道。于进退之际。求不失道也。

噬嗑卦

刚柔分而不相杂。刚柔相间。故曰刚柔分也。如乾坤卦。则刚柔同处。不可谓分也。不相杂。未详照威犹明盛也。指雷电也。王弼无阴阳之位。王弼谓于初上。无阴阳之位也。

贲卦

有攸往。以传观之。往者文饰之盛。谓进于逾盛处也。对待。彼此相配曰对。彼此相待曰待白马。以本义观之。四乘白马。往求应于初九也。白素。白为饰素为质。

离卦

诖误。诖音卦。为人所诳而作非也。

咸卦

肚。허ᄐᆡᄲᅢ。

恒卦

寒暑雨旸。言天自寒自暑自雨自旸。无私主也轻重之势。于恒之时。九二居内。中道为重。处非其位。为轻也。抖擞。犹振动也。

晋卦

无用有。犹云不待有也。既有明盛之德故也。昭德塞违。出礼记。昭其德。塞其违也。先妣。不称考。但云妣者。后稷之母。见巨人迹而生之。无父故只言妣。

萃卦

陨获。恐惧而志气摧折。如物之陨获也。获。收也。与陨之意同。

鼎卦

法象。法다온象이라。

震卦

君出。为君而出于君位也。

艮卦

决止。果决于止也。

中孚卦

翰音。出礼记。名犠牲之时。谓鸡曰翰音。信非所信。信치아닐거ᄉᆞᆯ信ᄒᆞ니

小过卦

既过于阳。小者过于阳。小者之道自亨也。如小人道长之时。其道自亨也。

先生命斋号。手书与之曰。艮止之义甚好。古人以艮名斋者多。今欲以是名斋则可。若兼背字则便不稳当。且艮背之义。亦草草说不得。他日须看艮卦彖传。○先生隆庆戊辰九月乙卯日。入侍朝讲。因讲论语注。至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先生推衍其义。进启曰。六十四卦。易理皆具。姑以乾卦言之。初爻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九三在下卦之上。故不以龙取象。只言警戒。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位已亢极。故贵而无位。高而无民。有亢龙有悔之象。人君若以崇高自处。简贤自圣。独智驭世。无下下之意。则应此象而有穷之灾也。必须谦虚好问。同德相济。乃免亢龙之灾也。先生又入侍讲。以前日所启犹有未尽。又别为札记。进读曰。人君势位高亢。苟不知进极必退。存必有亡。得必有丧之理。至于亢满。则志气骄溢。慢贤自圣。独智驭世。不肯与臣下同心同德。诚意交孚。以共成治理。膏泽不下于民。比如阳气亢极而不交。则阴气无缘自上而交阳。岂能兴云致雨。泽被万物乎。此所谓亢龙有悔。穷之灾也。是以。古之贤君。深知此理。常以贬抑降屈。谦恭自虚为道。其自称曰寡人。曰凉德。曰予小子。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自处如此。犹恐或至于骄溢自满而有危亡之患。所谓能持盈不可久。而防于未亢之前。则有悔者无悔矣。系辞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伏愿圣明常持此戒。不至于亢满之悔。宗社幸甚。此下。有后万历甲午冬论易卦爻义条。而已见原集。

附范数横图方图

羲易本于河图。其卦则八。箕数本于洛书。其数则九。卦有加一倍法。而数亦有之。卦有内外。而数亦有之。卦有爻。而数亦有赞。卦有方图象地圆图象天。而数亦有之。推而极之。莫不吻合。此蔡氏所以独得之妙。

此一上加九类。故一亦分为九。如卦之干得外八卦。一卦亦分为八也。亦加一倍法 此言内九数也。此九上各加九。则八十一也。犹卦之内八卦。各生外八卦也。此加一倍法。
二一
三一
四一
五一
六一
七一
八一
九一

右一下九上他仿此

一二 此二上加九类故亦分为九。如卦之兑得外八卦。亦分为八。其子目二九十八。推衍数九十
三二
四二
五二
六二
七二
八二
九二

右二下九上

一三 此三上加九类。故三亦分为九。如卦之离得外八卦。亦分为八。其子目三九二十七。推衍之百三十五。
二三
四三
五三
六三
七三
八三
九三

右三下九上

一四 此四上加九类。故四亦分为九。如卦之震得外八卦。亦分为八。其子目四九三十六。
二四
三四
五四
六四
七四
八四
九四

右四下九上

一五 此五上加九类。故五亦分为九。如卦之巽因外八卦。亦分为八。其子目五九四十五。
二五
三五
四五
六五
七五
八五
九五

右五下九上

一六 此六上加九类。故六亦分为九。如卦之坎因外八卦。亦分为八。其子目六九五十四。
二六
三六
四六
五六
七六
八六
九六

右六下九上

一七 此七上加九类。故七亦分为九。如卦之艮因外八卦。亦分为八。其子目七九六十三。
二七
三七
四七
五七
六七
八七
九七

右七下九上

一八 此八上加九类。故八亦分为九。如卦之坤得外八卦。亦分为八。其子目八九七十二。
二八
三八
四八
五八
六八
七八
九八

右八下九上

一九 此九上加九类。故九亦分为九。是为一九章二九章仿此。如易之重其子目九九八十一
二九
三九
四九
五九
六九
七九
八九

右九下九上

 

范数方图有八十一章。六千五百六十一变。纵横皆九。九九自相乘得。则即八十一章。犹易之六十四卦也。六千五百六十一变。即八十一章自相乘得者。犹易之六十四卦相乘得四千九十六变也。非八十一章之赞也。其赞则四百单五也。赞犹易之爻也。

方图与洛书同规。书之位数相合。而图之南角一一。与北角九九合。九一一九。南北相交。四方皆九。此老阳数也。第一井也。南角二二。与北角八八合。八二二八。东西相交。四方皆八。此少阴数也。第二井也。南之三三。与北之七七合。七三三七。左右交结。此少阳七也。第三井也。南之四四。与北之六六合。六四四六。左右交结。此老阴六也。第四井也。独中五居中无对。然未尝无十。则四井亦洛书样八方皆十中五。五自得十数成五位也。此不但与洛书合。与河图中五与十相合。见此可以知八十一章之一。乃中五之数而象太极也。虚之则八八六十四卦也。故图有四井而幷中五为五。合天三地二之数也。故曰体动而用静也。

河图之老阳位数一九。而第一井三角九。一角一而始一终九。少阴位数二八。而第二井三角八。一角二而始二终八。少阳位数三七。而第三井三角七。一角三而始三终七。老阴位数四六。而三角六。一角四而始四终六。独五居中焉。首老阳次少阴次少阳次老阴者。何也。以横图看。老阳少阴。本生于阳仪。少阳老阴。本生于阴仪。故于四象。首老阳次少阴次少阳次老阴。此方图亦同。故外一次二次三次四外九次八次七次六。四方六合。无不皆然。此易数之妙处。

一二三四五。四象之生数也。六七八九。四象之成数也。南角纵横皆生数。自一向中五。自南四一向西一四。亦生数相交。北角纵横皆成数。自九向中九八七六。自东九六向北六九。亦成数相交。南北两面生数成数。内外交错。井井方方。无小杂矣。

图虽以九为主在四井各位数四方相望而成十如第四井六五四五左右。五四五六上下。而六与四十。五与五十。五与五四与六。亦各十。馀皆仿此。于此尤见书之体圆而用方也。然则数亦画卦。而卦亦推数也。蔡图以一九先之居下。而此则居上。蔡先九一而下例九数也。九畴之畴。即类也。言五行一类。八政一类。五事一类也。

洪范皇极内篇九九积实数图

八十一 七百二十九 法曰。上置九。以九乘得八十一。又置八十一。以九乘得七百以下数。以八乘得六百以下数。又置八十一。以八十一乘得六千五百六十一。
十八 百六十二 一千四百五十八
二十七 二百四十三 二千一百八十七
三十六 三百二十四 二千九百一十六
四十五 四百○○五 三千六百四十五
五十四 四百八十六 四千三百七十四
六十三 五百六十七 五千一百○○三
七十二 六百四十八 五千八百三十二
八十一 七百二十九 六千五百六十一

洪范月行九道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也。北至夏至东井。去极近。南至冬至牵牛。去极远。春东至角。秋西至娄。去极中是也。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朱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幷黄道为九行。

○沈存中曰。历法。天有黄赤二道。日月有九道。此皆强名而已。非实有也。亦犹天之有三百六十五度。天何尝有度。以日行三百六十五日而一期强。谓之度。以步日月五星行次而已。日之所由。谓之黄道。南北极之中度最均处。谓之赤道。月行黄道之南。谓之朱道。行黄道之北。谓之黑道。行黄道之东。谓之青道。行黄道之西。谓之白道。黄道内外各四。幷黄道为九。日月之行。有迟有速。难可以一术御也。故因其合散。分为数段。每段以一色名之。欲以别算位而已。如算法用青算黑算。以别正负之数。历家不知其意。遂以为实有九道。甚可嗤也。

先生曰。按此九道之说。正合鄙意。当初虽学九衍之法。而实不知其妙。观此后乃释所疑耳。且夫日行。不及天行每日一度。故与天同始行于冬至之日。则半岁之夏至。北至近极。此后渐渐还短。返于冬至。为一岁也。月行则每一日退十三度十九之七。故十五日。日月相望。晦日复初。故为一月也。

三十分为一时。此以下。见原集运世说。

○董氏鼎曰。一二三四。皆经常之畴。法天以治乎人者也。六七八九。皆权变之畴。即人以验诸天者也。五皇极一畴。则守常制变之主。与天为徒。为民之则者也。

○五皇极。锡汝保极。汝을锡ᄒᆞ야极을保케ᄒᆞ니라。言民又以福。还锡其君也。○考终命。考。成也。成其正命也。

心德无偏无陂无有作好无有作恶

事理遵王之义遵王之道遵王之路

此言治内而发外也。蔡氏曰。偏陂好恶。己私之生于心也。理义道路。皇极之所由行也。此即会其极也。盖绝己心之私。而行天理于日用。遵五皇之极。而会万理于身也。又曰。忘倾斜狭小之念。而达乎公平广大之理也。

事理无偏无党无党无偏无反无侧

心德王道荡荡王道平平王道正直

此言由用而立本者也。蔡氏曰。偏党反侧。己私之见于事也。荡荡平平正直。皇极正大之体也。此即归其极也。盖无人欲之私。而立正大本然之体也。又曰。人欲消息而天理流行也。

会其有极。此结前六句。

归其有极。此结后六句。

此节诗体。故皆韵语。两两相协。惩创其邪思。感发其善性。凡三章十四句。

问。洪范五事。以言为先。论语四非。以视居首。何欤。

先生曰。五事对五行言。貌泽水。言扬火。视散木。听收金。思通土。即似河图生之序。言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之序也。论语四非。以理论之。仁义礼智之次也。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以气言之。洛书五行相克之序。土思水貌火言金听木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孔子倒言者。此理流行。如环无端。未尝不相值也。若能虚心逊志。以求通晓。玩之久熟。则天地变化之神。阴阳消长之妙。了然于心目之间。而有以识其奥矣。○眼主肝而属木。仁也。金声清亮故。属听义也。言发于气扬于声。属火。火有光明。故礼也。动之在外者。莫先于容貌。而有润泽属水。水为冬之行。故智也。又以阴阳对待言。视阳听阴。言阳智阴也。

期三百注吐

天体至圆为尼是罗乎代为飞尼于是于是奴西矣奴为尼为也是罗奴西为飞尼亦是是五是尼乙奴西为面是罗是尼为古为尼是五是五亦是是五亦是亦是为面为也为旀为古为飞尼

璿玑玉衡注吐

浑天仪者飞隐亦是乎代是尼是罗奴多是罗矣奴为尼于等隐为尼罗为尼是罗为尼罗为尼为古为也为古是罗为尼为古为尼是五为尼罗为尼罗为古于等隐宿于隐旀隐是于尼为也为古为古为也为古为尼是五是五是五是罗为也为尼为也为尼为也为也为古为也为也为也为也为也为古为也为也为也为也为古为也为尼为尼是罗为也为飞尼是罗为也为也为古为尼是罗为也为古是罗为也为也为古为也为古为也为也为古为也为也为也为也为尼是罗为也为古为也为也为古为也为也矣奴为也为古为也为尼于是为古为尼罗为尼厓是为尼为尼罗于是矣奴为古矣奴为尼为尼是罗是罗为也为奴罗○斜而回转下当有吐而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