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集_(四部丛刊本)/鄱阳遗事录一卷 中华文库
范文正公集 鄱阳遗事录一卷 宋 范仲淹 撰 宋 楼钥 撰年谱 景江南图书馆藏明翻元天历本
|
范文正公鄱阳遗事录
庆朔堂 蜀锦海棠
郡斋 春香虗静亭
九贤堂 五老亭
碧云轩 宝福候祷雨
文笔峰砚池 州学基
秋香亭 三祠堂
长沙王庙记
庆朔堂
庆朔堂公之所创也在州圃之北偏左瞰蜀锦右连流
柸前古春香虗静傍对湖光四望直见清心退思以正
设㕔仪门之道基平而栋隆𫝑巍而气壮公之意非所
以示㳺玩也将以承宣天子风教而发施于政令仪乎
古诸侯藏朔焉所以题之曰庆朔而且亲植花卉栏为
二坛公既移润是以作诗而纪之云庆朔堂前花自栽
便移官去未曽开〈公景祐三年八月三日到任五年正月十三日移润州〉年年忆
着成离恨秪托春风管勾来后之人观公之堂思公之
政及公诗之来而争和之以刋于石壁度支贠外郎提
铸钱魏兼史君去后堪思处庆朔堂前独到来桃李
无言争不怨满园红白为谁开职方贠外郎知饶州毕
亰花木还依旧径栽春园不惜为时开几多民俗熙熙
乐似到老聃台上来祠部郎中提江东路刑狱公事
陈希亮弱柳奇花递间栽红芳绿翠对时开主人当日
辜真赏魂夣还应屡到来供备库副使同提江东刑
狱公事曹泾池馆名花旧日栽几畨零落又春开谁人
解识红芳意犹有多情五马来噫世之人常以绛之园
亭为最而邓之百花洲抑为其冠若銭塘有美乌程碧
澜琅琅醉翁贵池弄水率为士大夫之所矜爱者然以
公之庆朔名著乎建康广信虽愚夫稚子莫不知尚颂
念之非公之仁德惠泽流播于风俗间安及于此哉
蜀锦海棠
公庆朔堂诗云庆朔堂前花自栽今堂之东南隅有海
棠二树〈东西各一〉夹植于小径两傍说者皆曰公之所栽也
得无诗之谓哉公去饶殆六十载度其高巳丈馀而蟠
结之阴复四五寻春阳之布如锦绣然元祐末太守邹
公轲惜其无临赏休息之所遂筑亭其后题日蜀锦盖
海棠本蜀植也而花开犹锦绣推而名焉殆非爱公之
流风遗泽而充扩自㘽之句耶
郡斋
公守饶凡十有八月移润而饶为繁剧之郡民顽好闘
吏狡多梗公下车兴庠序晓教令待贤爱物壹以恺悌
终日无事故常留题曰三出专城𩯭似丝〈公自河中府通判移陈州〉
〈后为右司谏岀知陆州后徙苏又知饶是三专城也〉斋中萧洒过禅师〈斋之存今有飬正堂〉
〈及黙轩飬正黙轩之名得非过禅师云〉毎踈歌酒縁多病〈公守饶饮宴有节然𭔃居过客〉
〈无不得其欢心〉不云山赖有诗〈公守饶多歌咏今之所有者有郡斋即事庆朔堂芝山寺〉
〈五老亭及题升上人碧云轩并赠 御赐名道圡锺惟静传神道士程用之二绝句凡六篇〉半雨黄
花秋赏徤〈郡有提铸钱司廨宇㕔之傍有一亭尽种菊时提魏兼与公剧相得其亭名秋香公〉
〈为之作秋香亭赋黄花之句得无意于是乎〉一江明月夜归迟人间祸福何
湏道塞上衰翁也自知〈后之为守者以饶之繁剧虽穷日力常惧其不治公处之有方〉
〈而民乐于恺悌每阅公郡斋即事之诗必跂仰而谈公之优㳺于政也〉
春香虗静亭
春香虚静分峙庆朔之前与二花槛并列传云乃公之
所建也庆朔之旧常为宴賔之憩焉乐既作于庭而卉
木环抱得二亭揜映真娱乐之趣也求公之措置岂独
政事而巳哉虽应接细务必有法度而为后人之矜式
良足书也
九贤堂
州之后圃有堂焉四壁间图陆襄虞溥二内史梁文谦
周鲂二太守并柳荘仪同马植常侍李复刺史与颜鲁
公曁公凡九人因考郡圗经若陆襄虞溥梁文谦周鲂
柳荘马植李复俱以贤牧称鲁公止载于乐平县乾元
初中丞唐旻诬劾降知饶而雪程小娘遭冦屠害父
兄事不厕于贤牧之列何贤者难得如此耶国家自开
宝迄绍圣六十有八人而在九贤之序者惟公一人巳
矣信夫人才不世出而公之仁德惠泽非寻常侔也惜
乎基隘而屋土隳而像泯余逼于受代不得从容而
新之也■命之曰九贤复录其始末为记云噫建康古
名郡■府之后圃有瞻仪堂绘像者近百人人率为之
讃然明其新旧年月而巳犹饶之㕔壁记焉安如九贤
之必以德乎
五老亭
五老峰庐山之胜也饶去江殆数百里而州北芝山院
危坡屹起晴霁间可以瞰焉公下车怜其可观乃作题
芝山寺诗云楼殿冠崔嵬灵芝安在哉云飞过江去花
落入城来〈寺去州城止三里〉得食鸦朝聚闻经虎夜𢌞偶临西
阁望〈五老在寺之西〉五老夕阳开寺僧遂作五老亭于危坡之
顶饶之人寒食以芝山为踏青所至者必曰范公五老
亭也
碧云轩
碧云轩芝山寺海㑹堂后之小轩也外瞰危石中鏁幽
槛轩檐之庭栽列花木兰芦诸药似有高人逹士趣向
公守饶时有升上人占居此轩公毎到寺必适其处爱
其闲寂萧洒常为之留题曰爱此诗家好幽轩绝世纷
澄霄半床月淡晓数峰云逺意经年就㣲吟并舎闻只
应虗静处所得自兰芬公移润而饶人矜公之诗有以
二南名者盖见公之辞骚雅且名重当世足以为后人
称想有以然也今之人𦆵逰芝山莫不寻傃其所以阅
公之诗榜焉噫鄱阳境上如德兴之聚逺馀干之于越
兴荐福之澄心开福之寒林几二千首独公之诗为士
大夫所脍䏑而饶人惇尚之非公之名重当世而政著
于去思何以臻此耶
宝福侯祷雨
宝福侯乃汉之樊哙也旧庙于芝山之顶曰鹿头大王
公守饶凡民间旱即祷于此神颇有验应今之庙地公
之所徙也且州之民邵都院者⺊其地置生坟公一日
入院诘其故乃曰五十年后当出侯伯不得鬻于人于
是令移鹿头庙屋于此复移文干僧寺曁元丰庚申太
守马渊以久不雨因祷于神而霶霈沾足遂状其感应
而奏之乞加旌奖朝廷下太常封为宝福侯渊之奏陈
且道公之请雨有功修饰庙貌迄今血食以景祐迄元
丰恰五十年公之先知诚可尚也后之人凡入寺见其
庙必指之曰范文正公之迁而五十年出侯伯处也
文笔峰砚池
饶之山水大率秀㧞有豪杰者出焉公之至识其形胜
一日乃曰妙果禅院一塔高峙当城之东南屹起千馀
赤饶之文章应也城之下枕瞰数湖水脉连秀抑为儒
者滋显也于是名其塔为文笔峰目其湖为砚池且曰
二十年后当出状元逮治平乙巳州人彭尚书汝砺果
第一人及第公之沉几逺识良足书也
州学基
公所谓妙果浮圗为文笔峰东湖为砚池而郡学之基
乃占文笔砚池之中而公指之也然其当州城之巽地
周环枕湖水长堤数里林木揜映坡麓森爽学既建而
生徒日盛榜榜有登第者多巍科异等信夫公之兴创
非唯示法于一时能为典刑于后世者也噫饶之学自
晋虞溥作教谕以招诱士子数歳间聚徒几二三千尔
后零散儒风挑挞由公迁指基址今殆四千人公之德
惠岂寻常之比哉惜乎公去之速未及建立而规模不
甚宏斋宇不甚整迄今见者之叹惜而学者之叹念焉
堂之上所以置公之祠而朝夕瞻敬者盖不忘公之指
择也
秋香亭
郑公之后𠔃宜其百禄使于南国𠔃铿金粹玉𠋣大斾
于江干掲高亭于山麓江无烟而炼回山有岚而屏矗
一朝赏心千里在目时也秋风起𠔃寥寥寒林脱𠔃萧
萧有翠皆歇无红可凋独有佳菊弗冶弗夭采采亭际
可以卒歳畜金行之劲性赋土爰之甘味气骄松筠香
㓕兰蕙露溥溥以见滋霜肃肃而敢避其芳其好胡然
不早歳寒后知殊小人之草黄中通理得君子之道饮
者忘醉而饵者忘老公曰时哉时哉我賔我来缓汎迟
歌如春登台歌曰赋高亭𠔃盘桓美秋香而酡颜望飞
鸿𠔃𡨋冥爱白云之闲闲又歌曰曽不知吾曹者将与
夫谢安不可尽欢而聿去乎东山又不知将与夫刘伶
不可复醒而蔑闻乎雷霆岂无可而不可𠔃一逍遥以
皆寜范文正景祐间罢天章阁待制守鄱阳为提铸
钱魏侯作此赋公赋之就考其景趣求其意思宛在目
下公之制作信非苟成也必其成法以矜后世古人云
赋体物而浏亮者乃公之所能赋也今其旧址虽易为
征官所居而提之别𪠘于大㕔之东偏傍犹以秋香
名是不忘公之所爱也元祐癸酉太守邹轲阅公之旧
址而看经院之南芟刬芜秽修平坡垅创以廊宇以发
公之所用心不幸鸠工而亡得无公之遗事在人而不
衰乎
汉晋而降迄于圣朝守饶者无虑千馀人今之立祠祭
享者止公一人而巳矣信乎公之德泽惠爱逺出今古
而为民去思也且饶之所立祠班春堂天庆观州学讲
堂凡三处春秋祭赛祷晴雨及州官之到罢皆修敬不
绝若学讲堂毎遇上下释莫亦具礼祝公之功德岂数
百歳而泯耶愚以召棠歌颂北焉者盖适于此也
长沙王庙记
长沙王迺吴王芮也东汉建安十五年吴大帝时张昭
等议以䂊章土广人繁请分置庐陵鄱阳二郡初治部
故城后徙吴芮即今所治立长沙庙貌得非縁于此哉
且饶之为国殆千馀年而庙不立公之守饶始建焉然
公之穷古尚德好贤乐善之心岂寻常人也今考诸碑
而刻其传赞以歳月列公之名衘复命提铸钱魏兼
额且使贤令嗣监簿纯佑书公之遗迹尤足矜后人
也
范文正公鄱阳遗事录终
遗迹
诗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苃是虽召公
之德教明于南国亦足见人心天理之所在盛
德至善果能使民之不能忘也文正公之勲德
于海宇凡平生所至之地后人皆为立名号
建祠宇以示不忘迄今三百馀年敬慕犹昔是
岂人力之所致哉于此见穷天地亘万古斯民
好善之心犹一日第患在上者不能以善政感
发之耳是故𫝑力非所以服人贵富不足以传
久惟盛德大业可以服人心而垂后世观者其
亦有省于斯
百花洲在南阳公集有答王叔源忆百花洲诗洲上有
文正祠黄山谷先生尝㳺百花洲谒文正公祠有诗
东溪书院在澧州初公幼时侍其父朱文翰宰安鄕县
读书此地后为文正公读书堂宝庆丙戌知州董与
几建东溪书院
西溪书院在泰州海陵县西溪镇𥘉公监西溪塩仓筑
捍海堤二百馀里人懐其惠既为立庙邑士姜国英
复请于官中书送礼部议旧有祠堂委系前贤合设
书院宜从所请
忠烈庙在庆州宣和中宇文虗中为庆帅建与种世衡
同祀公庙号忠烈世衡庙号威靖
景范楼在邓州古牙城公尝知邓州人思之建景范
楼
思范亭在广德司理㕔详见孙莘老诗及汪浮溪楼钥
祠堂记
清风槗在润州公知润州时所建
范公柏在番阳郡学凡十八株俗传公遗言柏及地则
吾再出今柏枝去地不及二尺
严子陵祠堂公知睦州日建以祠子陵今为钓台书院
内有公祠堂
读山在池州青阳县东十五里长山公幼读书之地人
名之曰读山后建文正祠堂池人以公随所飬父淄
州长史朱文翰之长白山非读书于长白山所谓长
山者乃在此而非淄州之长山也绍定二年池州郡
守丁黼记之有辨甚详亦未暇考
平江府文正公祠宋咸淳间太守潜友建拨官田以
供祠事既成以闻于省依所请其东为范文正公坊
其西则文正公故宅乔木森蔚岿然故家其南则为
范家园有石刻太守李大异书
国朝至元𥘉平江路学官衘中皆带提督范祠祠设教
谕至今毎歳春秋二丁郡官致祭㙜省诸司官因事
按吴者皆与祭凡逹官显人过吴必拜谒祠下其题
名具在
吴郡学本文正公南园也公以南园为郡学后公仲子
持节按吴复加增广至今郡学为浙中之学有文
正公祠以范氏子孙一人为主祠
褒贤寺在洛阳文正公忠宣公墓在其地是寺为奉祠
之所内有仁宗所褒贤碑吴中子孙亦常遣人至
洛阳致祭其寺僧亦常来吴
褒贤显忠禅院重修法堂记
奉议大夫前同知归德尹事赐紫金鱼袋
蔡如撰并书
昔佛成道坐于菩提树下化力风行峰象头山入王舎
大城瓶沙王御于郊野因以迦兰陀竹园为佛宝舎伽
蓝之兴自此始也汉明帝梦金人项佩日光飞于殿庭
乃遣蔡愔秦景使大月氐与摄摩腾笁兰遇焉二沙门
入于洛献释迦图像并诸经于是肇有寺于洛城佛法
入中国自此始也由汉至唐由唐至宋悉加崇奉故此
禅院创自李唐初名法㑹宋元祐间范文正相公得请
于朝改号褒贤显忠经靖康乱法堂火灾有慧照大师
福涣来住斯刹四方敬信徒众归依时河南𥘉定人烟
稀少师乃振锡渡大河登太行抵金台劝化乡党仁彦
智夫得金以归命工伐木造瓦重建法堂一所水磨两
修葺弊漏焕然𪔂新招来客所广辟田畴仓廪实矣
斋粥衍矣𣑽香芬蔼法喜禅恱呜呼无悲之德者昧
于苦乐不能兴是事无喜舍之心者著于悭贪不能结
此縁无颖悟之识者乐于小法不能成此大惟师脩行
四无量法惟师叅悟佛光真谛是以名逹天庭礼纳使
相住持向太后功德寺太观宣和间声名籍甚今行年
八十有七而能辨此一大事因縁可以见其平昔之志
丁卯仲冬师来访知足居士曰本院修造于皇统乙丑
至丙寅仲夏毕功未有为我记者敢请居士为记其事
以示后人居士唯然愿乐书之皇统七年十一月十三
日记
住持传法慧照大师福涣立 裴卞刋
尚书礼部牒准元祐三年 月 日辰时到部
门下省送下中书礼部奏准都省批下太中大夫尚书
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柱国范纯仁状近奉 㫖授尚
书右仆射合依例置度僧追荐先祖纯仁先祖母及父
葬在河南府河南县有功德褒贤禅院今欲乞两遇节
于夲院添剃度行者一名■祖以上并葬苏州天平山
白云寺亦乞两遇■节添剃度行者一名其两处■每
一年度一名申尚书省伏乞依例施行状前批送礼部
奉 乞请一依
指挥施行者右下褒贤院仰一依前项礼部牒内㫖指
挥施行元祐三年七月初三日
范文正公既而墓隧之碑乃立嘉祐元年
仲兄右丞相时为著作郎以国朝故事大臣茔所恩许
置寺度僧遂请于朝愿以彭婆镇旧法㑹院改赐名额
间歳听度一僧以严崇奉朝廷从之元祐元年仲兄进
贰枢府三年乃登相位两以例恩皆得増度僧数它日
院之度僧道因请以始末诏㫖刻诸石余既许之又为
书其所以然者元祐四年 月六日左朝请郎充宝文
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兼马歩军都揔管兼知庆
州军州事范纯粹记
至大二年四月七世孙瑞遣八世孙国隽
宗俊宗是赍
江浙行省咨咨河南行省河南省札付河南
府路委自同知徐景儒率属僚诣墓加礼致
祭
先文正公墓下祭文
昔吾范氏始于陶唐根夲深固奕叶流芳汉有淸诏郡
国流行唐有春官鳯阙平章世家河南谱系甚详咸通
以后一枝渡江爰居度处阖闾旧丽水哦松诰牒犹
蔵子孙保之为今甘棠四世而后文正挺生少长北地
即家颖昌学问渊海闻望圭璋条奏十事嘉谋孔彰昭
陵注𠋣国之栋梁四子显贵悉称元良监簿忠宣恭献
侍郎封胡羯末华萼相光父子勲业巍巍煌煌具载信
史代曰无𩀱化穷数尽玉蔵洛阳佳城郁郁拱木苍苍
炎运中㣲纽解皇纲地维云绝南北异疆市无宁居后
昆彷徨离汤沐之故邑不复敬止于梓桑别祖父之先
茔不克时奉于烝尝狐兔得以出没荆榛从而芜荒多
历年所几易星霜丘垅寥閴风悲白杨瞻望弗及念切
羮墙坤轴旋转咸归职方车同𮜿辙衢出康荘农敬松
楸匍匐踉蹡恭拜墓下我心则降目想英灵如侍其旁
有肴在爼有酒在觞〈幽𡨋〉感格歆子馨香福我后人地久
天长
归拜辞墓文
某等自高祖曽祖祖父不𫉬拜省
始祖祖祢墓域者又四世矣抱恨终天赍志而殁𫝑使
然也时使然也柰之何哉今则天道好还地轴旋转南
北坦涂离而复合机㑹之来间不容髪某等匍匐至此
恭拜墓下剪其荆𣗥上以慰
祖宗属望之灵下以尽子孙追逺之责先忧后乐不坠
成训至若福后人悃愊已露不敢再犯渎告之戒祀
事告毕言还言归回涂宁止不能无望吾
祖宗之黙相也敢告
天平山在吴县西去吴郡城二十七里其山峰峦峭抜
石皆卓立与他山绝异其山上有龙门头陀岩五丈
石蟾蜍石龙头石穿山洞卓茟峰飞来峰半山亭小
石屋大石屋乌龟石钓鱼石卧龙石照湖镜等石
白云泉在天平半山间泉色如乳四时不竭以烹茗甚
佳泉侧有石刻白乐天诗文正公及苏子美俱有诗
泉之上今为白云亭乔木环合高据重崖俯见平野
数十里间如指诸掌横山诸峰罗列面拱诚佳致也
白云寺在天平山下右石刻刺史白居易诗庆历四年
文正公奏本家松楸在此实籍此寺照管请赐额为
白云寺盖以白云泉而名也寺有无量寿佛阁住山
僧逺禅师尝与忠宣公登其上讲经
乾道丅亥汎舟逰山录 周益公
五月丁亥早范至能颜休文相别于阊门外唐致逺联
舟绕城望姑苏馆而过八里至横塘又数里至黄山又
数里过木渎遂至灵岩院至能走价送薫香松黄新茶
其简云来日登天平顶攀援至逺公亭及诸石屏处白
云泉泉在水品其色凝白盖乳泉也张又新以虎丘石
井松江在第三第六而下此泉未知如何试一别之向
寿老欲作亭泉上及别筑逺公亭寺右上山路傍有石
龟极形似向亦有名近无知者忠烈庙具有文正已下
𦘕像挂壁谒之丙辰早升小车过天平下岭甚峻约数
里至白云寺图经云唐宝历二年置在县西南二十五
里本逺录公道场今为范文正公功德院文正父祖
山下寺有白乐天苏子美王君玉希鲁诗刻欲同致
逺登山而脚力顿疲难之然思至能简中语恐遗恨它
年遂奋衣右转而上酌白云泉甚白而甘蹑石磴至卓
茟峰峰高数丈截然立双石之上附着甚𡰈臲疑其将
坠馀如屏如矗或挿或𠋣备极奇怪行十六七石愈众
而力愈惫迺循左径访石屋三面壁立覆以二大石少
休其中下至小石屋一石覆之又下至飞来峰高二丈
上锐下侈㣲附磐石前临崖谷兹其异也又东下逺公
庵一名望湖台正直寺后又下至五丈石亦阁石上次
至头陁岩有盖斜蔽之次至龟石脊𫝑隐起名不虗得
此山大抵皆石也瑰形诡状可喜可愕今日适疲倦又
当暑不能穷其㒹然郡人能至予之所至者寡矣况㳺
客乎归寺欲拜文正及四子画像坐待鱼钥移时乃至
明日盖文正忌辰也
䟦龙门二大字
天平之龙门卓茟殆似造物者特为范文正公而设浙
西提刑旴江包恢请史校勘桐江杨德藻作
㳺天平山记
中吴之西山天平山为之长实为呉镇原隰环之江河
络之其上多怪石如凘冰如雕木或立或僵或如介夫
或如奔马不可名状其木多松桧有泉出焉曰白云之
泉泻于苍崖激于巨石注于绝涧其声如鸣玉其味甘
冽是山也范魏公之祠在焉其祀用中牢魏公吴人有
施于鄕党德义至厚既死而不殁故巨公名卿高人韵
士经由是莫不肃拜祠下顾瞻遗像而仰其休风夫
玉蕴石而山辉珠蔵渊而川媚况德义所加丘陵林麓
有不増其高而发其耀者乎故兹山之胜抑其亦以其
人也至元再元之歳冬十有二月江浙行省叅政孛木
鲁公征拜翰林侍讲学士于是郡守济南张公亦拜吏
部尚书趋朝有日适相遇也班荆语旧偕逰是山谒魏
公之像临白云之泉翰林各赋诗七言四韵九思等属
而和之新除教授绍兴路儒学范文英静翁魏公八世
孙也主奉祠事奉觞为寿而请曰翰林擅词宗于当代
尚书遗爱于中吴雅道允叶嘉㑹难逢不载以文何
以示后请为之记将刻诸祠翰林以命九思固辞不𫉬
因道先生遗德山林胜概而附以兹㳺之歳月焉翰林
名翀字子翚尚书名基字渊仲同逰者平江路捴管府
判官杨时举思明推官王大有廷秀经历王諌仲正知
事伯都彦实儒学教授伯升进之玄明通道虚一先
生赵嗣祺住持白云寺沙门净标为文者奎章阁学士
院叅书文林郎柯九思
义学去天平山一里馀外有孔子庙内有文正公祠左
右设敬身知本两斋中为清白堂详见陵阳牟先生
义学记
太师坟文正公祖父唐国公周国公所葬在天平山之
下其穴主天平正峰以秦台山为外门以横山为逺
按环抱拱挹形𫝑甚奇按王氏语录徐忠翊尝遇一
好山水心期为公相之地意谓我方以术求售于时
待其克应于几十年之后孰若待应于不数年之间
则人信向我方身享其利故必择人与之不肯轻𢌿
且如公相之材非里巷所有必于辇毂之下四方贤
英毕集之地求之寓京师七年始遇范文正公以品
官诣礼部徐识大贵也欣然以地图授之范谢徐以
相见之晩适先柩巳茔四年矣慕徐名术发图视之
则形𫝑向背全𩔖其所之地其地名又合范遣份
约徐同往观之其穴法之高下向背皆与术𢍆惟窖
堂太深犹是俗术䂓为即断曰公相当自此生巳生
者去公相一间耳归而与范曰足下优㳺致身于叅
枢之地欤然范尝吟中秋月诗曰巳知千里共犹讶
一分亏事皆黙契后范子果拜相即尧夫也
秦䑓山在天平山之右大石巉崒上刻秦䑓二字俗传
奏始皇㳺㑹稽尝到此
太师坟公曽祖徐国公所在天平山之南正与灵岩
山相对
无外居士坟在白云寺前居士亦文正诸孙即作元夕
宝𪔂现词者
范文穆公石湖先生墓在天平山之西南有觉岩寺为
奉祠之所文穆公居石湖而葬于此意欲自附于天
平之范者欤
吴县忠烈庙在白云寺之右宋南渡庆州隔绝置忠烈
庙于此至今毎歳郡官致祭凡名公巨卿之来吴者
多诣天平谒拜庙下
卧云书院在天平南三里有怪松屈盘于地偃蹇数畒
极为奇古俗名眠松旁有石刻盘松二大字文字
画甚古上有卧云书院范氏建内有文正公及狄武
襄公遗像
醴泉寺在长白山麓文正公未第时读书此山大德癸
卯寺僧德荣始塑公像寺中中庵刘敏中有诗遗德
荣刻诸石
懐范楼在城东南南望群山如画至元癸巳春县尹济
南安承务重建刻其诗及移名人诗石于其上
黉堂岭在㑹仙山之南以公尝读书于其上故名其有
上书堂
下书堂在黉堂岭南十里许按刘仲元记云傍邹邑山
也黉堂处其东长白峙其南圣王诸山连峰委㑹于
其西圣王之南有山曰㑹仙其峰壁立特起苍翠可
爱其中有堂故基曰书堂世传以为文正范公之别
墅也又按鲁昌祖创修祠堂记黉堂岭径北十里许
㑹仙峰之岩公之下书堂遗龛在焉工部侍郎贾侯
之荘在兹山之下仰公之德意欲创起祠堂于山之
麓先出楮币三十七贯文以𦔳工役之需监县房侯
唐卿未登仕版时慕公之为人常有慷感叹之心
斯任之来斯事正符宿昔之愿勇于为义黾勉从事
无时或怠鸠工贸材经营之际县尹石侯县丞成侯
主簿丘侯典史王国昌同心和𦔳之或曰山麓荒芜
祠堂虽就恐为野火焚毁樵牧戏践祠成乏香火之
供反为不敬何以劝善盍若少北二里许醴泉寺之
巽隅高平爽垲兴盖若何侯曰善仍以都目赵鉴弟
赵铨孙克敬督其役兴功于大德庚子秋七月至大
德辛丑夏四月落成堂宇壮丽仪形俨然
范公泉在青州洋溪皇祐中文正公帅青社有德于民
而州之乾方洋溪醴泉出焉后人目之日范公泉详
见任城王 所撰记
文正公祠堂在长山县治平三年知县韩泽建撰记
至正七年八月辛未朔越四日甲辰
奉议大夫河南府路逹鲁花赤也先不花
奉议大夫河南府路同知郭文鼐
承直郎河南府路判官董铉
将仕佐郎河南府路知事刘臣源
河南府路照磨胡钦祖
兹以
故宋太师魏国文正范公八世孙文英谨遣男廷方不
逺数千里省墓洛阳且复侵地某等仰
公德泽之深逺感公裔孙之不忘其祖而愧吾有司弗
克戒约甿隶之无知者因以洁牲淸酌之奠为文以祭
日惟
公学贯天人材兼文武济贫活族德泽过于晏婴出将
入相勲业拟于伊吕惟
昭代之尚贤嘉不茹而不吐爰肇崇于祀典实名教之
有补何甿隶之无知即丘坟而敢侮壤𣗳𭧂于斧斤域
兆鞠为禾𥞫犯宪而不恤徒昏顽之是怙属裔孙之
来斯増有司之愧认异代之松楸复侵犯于强御戒
樵牧于晨昏谨封藏于终古倘彼甿之不悔其斯言之
是暏致薄奠以陈词觉汗下之如雨尚飨
祭丞相忠宣公
维
公世济忠名昭日星眷兹洛土有崇其茔彼甿
恣为盗贼既伐松楸又滋稼穑神虽未殛法实难容裔
孙戾止爰复故封凡百丘垅莫之敢废引公父子有功
于世戒禁约责在有司继今以往孰敢弗祗崇酒于
觞登肴于爼神其监之永安终古
范氏复祖茔记
天台陈基撰
奉训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䑓监察御史
斡勒海寿书
中奉大夫陕西诸道行御史䑓侍御史丁
元额
故宋太师魏国范文正公以上三世坟墓在吴县之天
平山至公之薨始葬洛阳万安山母夫人谢氏之兆其
子监簿忠宣恭献侍郎以下三世皆祔焉中更靖康之
乱子孙之在呉者弗𫉬以时展墓唯顾瞻山河北向流
涕而已我
世祖皇帝混一四海
列圣相承诞敷文德而尤惓惓焉致意于古今忠臣烈
士有功于名教者故公克与天下之名山大川前代之
圣帝明王并登祀典毎岁仲丁有司祇奉中牢致祭惟
谨可谓盛矣然亦不过即天平之白云以寓其髙山仰
止之意而万安之原至大中八世孙国俊仅一至其处
同知徐君景孺为复侵地亦存什一于千百自是又三
十九年为至正七年国俊从弟将仕佐郎文英谓其子
昆山州教授廷方曰呜呼自陵谷变迁以来故家乔木
零落殆尽吾子孙幸生
圣明以孝治天下之时慿藉馀泽食有义田居有义宅
教有义塾凡养生送死可以无憾而祖宗二三百年之
丘垅所恃以为藏者鞠为刍牧之区徐君所封亦巳侵
削尚安在其为子孙哉洛阳土风号为近古豪民无知
可以德化不可以力胜吾闻御史斡勒君允常居里第
日以吾先文正公济贫活族之仁自勉而佥事李君公
平分应于洛又尝执笔而为公之传者诚以状白之必
有以矜吾之志也廷方即日具资粮扉屦不逺数千里
致其父之命于是李君首出俸金为之倡斡勒君率郷
党与同知郭君文鼐判官董君铉奉牲币为文以祭于
墓下所谓豪民之无知者观感而化卒复徐君所封之
旧而其地以亩计者若干焉既缭以周垣益之𣗳壌又
筑室六楹俾其甥赵氏庐其上甫竣事以基尝与观
豆玉帛之盛使书之于石窃惟文正公以间生之气王
佐之才致位将相为宋宗臣百世之下诵其诗读其书
者可以立忠信而尊君父兴王道而致太平故其少而
隶业长而从政所至之地遗爱不忘率绘像以为祠刻
铭以颂德顾是窀是穸在其父子平生䆠居衣冠礼乐
之郷而使斧斤耒耜日相寻于其中岂
国家尸而祝之以待先贤之意乎继自今兹为子孙者
如文英之不忘其本处里闬者如斡勒君之推尚古道
居风纪者如李君之知所劝相为有司者如郭君董君
之克恭所事则万安之松楸将人人为之封殖益乆而
不废尚何斧斤耒耜之患乎哉公父子世济忠直太史
有传神道有碑家乘有载兹不敢以渎书书其复茔歳
月以为方来告云是岁丁亥十月丙子谨记嘉议大夫
河南府路捴管兼本路诸军奥鲁捴管管内劝农事知
河防事张明逺奉议大夫同知河南府路捴管府事郭
文鼐承直郎河南府路捴管府判官董铉将仕佐郎河
南府路捴管府知事刘巨源河南府路捴管府照磨胡
钦祖昭勇大将军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戸府都万戸
察罕帖穆尔昭毅大将军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戸府
副都万戸失里伯吉从仕郎河南淮北蒙古军都万戸
府经历兀讷罕知事郭仲礼提控按牍赵璋儒学教授
丁士恒学录蔡世责等立石
莲花堡在镇戎军西南与德胜堡相连又定川砦诸葛
亮城皆在镇戎界尝有蕃贼至此公遣张建侯往救
应
长武寨在泾州西贼寇边公与都监张肇部领军马离
邠州取长武路往泾州策应后又闻贼分军回奔保
安军上面公又差巡检宋良蕃部巡检赵明部领蕃
汉军马往长武把隘
万安镇去保军八十里𥘉延州有一将军马在保安军
驻札费用粮草供应不办公乞将保安军所驻军马
抽退于万安镇就食粮草却将万安镇一将军马抽
退延州亦只八十里
马铺寨通近后槗白豹寨毎有贼马出来公脩此砦时
兵马不多只是据河西山坡特重下砦不与追逐其
砦城十日内𭰖筑并𭰖饰了当
木波寨在环州正当贼来大川路惟赖诸寨蕃部熟户
同共防托公恐熟户二心未可𠋣仗遂保举种世衡
知环州以牢笼蕃部
定边砦在环州公尝令刘贻孙至此相度葫芦泉一带
立寨接连镇戎军去处
明珠灭臧二族在环州之西镇戎之东二族之北有葫
芦泉公并兵于其地修起城砦招抚二族
华池凤川平戎三寨皆在庆州东平戎去延州德静砦
七十里华池去德静一百一十里凤川去德静一百
二十里公指挥庆州并诸寨并权住入中白米却告
示客旅并令于东路延州接界平戎镇𣸸价入中白
米
庆州路有美𭰖虐𭰖大抜城等处小砦公只差兵士百
十人防托如贼马大假入冦便令归侧近大城寨内
一处防守所贵不致枉䧟军民人心稍安
薄家荘在岢岚军火山军之间公以火山军城中无水
兼地窄狭难守奏乞于中路薄家荘择地共脩城砦
东关城在岢岚军水砦外公以岢岚城小将东关城筑
作大城捡计到土工五十二万七千九百四十五工
神堂堡银城寨在麟南五十里公令经略司相度兴脩
令人戸耕种住坐续脩神树寨并堡子府州于鞋斜
谷端正平等要害处置大寨两坐又置堡子三坐
筚篥城在秦州田况尝请脩筑公奏乞依田况所奏早
赐指挥
佛空平明珠等族所居公尝令偕烧荡其地族帐
金明城在延州公奏议近重脩金明城且托得北面又
东北废却承平南安长宁白草等寨后东西四百里
更无藩篱可以御冦候金明城了方脩寛州以御东
北
凤川寨在庆州东城山坡直下临注或有西贼围闭
矢石入城御捍不下公牒李丕谅宋良同往凤川相
度得本寨东烽火台山上四面牢固及山脚下有好
水泉可以置砦令弓箭手兵士等寅夜兴工山上只
筑女𡓜四面削崖近下低处筑城围入水泉续又牒
本州通判范祥相度令新脩砦城分擘街巷修盖军
营仓房草场署及城上皆安置敌楼
唐龙镇与契丹对岸在府州之北丰州之东其东南火
山军对岸公奏乞招诱唐龙镇七族人口
故寛州在延州东北三程公言昨废却承平塞门等砦
惟此一处为控扼蕃贼牒监脩官相度一并下手
脩筑后又奏乞以寛州城为青涧城
鄜城县在鄜州南至同州河中府各四程北至鄜州两
程至延州五程公乞朝廷建鄜城县为军以康定为
名管鄜城县并于同州割一县为之属建仓敖营房
所有同华河府苗税于此送纳后公又令知鄜州李
丕谅相度丕谅差刘礼将带匠人往鄜脩展城𡓜
高一丈底阔四尺五寸面收一尺五寸盖马棚瓦舎
三百间系得马二百疋安下得兵士四千五百人兼
脩露圈二十八个计度到二万九百九十五工
延州城在寛州东南四十里公尝请于朝乞以延川县
为延川城云彼中人烟不少更有井泉胜于寛州城
肃逺马岭定边永和安塞等砦在环州界𥘉诸寨城𡓜
低下壕堑浅狭公牒环州那厢兵军士及和雇人夫
脩筑
细腰城公令偕等所筑公又勘㑹本城至环州定边
砦三十七里西至镇戎军乾兴寨六十里南至原州
柳原镇七十里量其地界逺近所脩城寨地土并侧
近蕃部元属环州兼本是环庆路擘画脩建兼细腰
城东北板井川是西贼来路在细腰城定边寨之间
系属环州地分缓急若有奔冲即须定边砦与细腰
城互相救援就环州节制甚顺奏乞朝廷拨属环州
万安寨在延州西北往保军路中路旧无城砦公差周
美郭庆杨麟部领延州肤施两县人户并厢军脩筑
计度到六万一千六百五十七工并脩筑敌楼战棚
丰林县地在延州东二十五里就崖为城青化镇在延
州东六十里公差陈永圗部领临真丰林两县人户
脩筑计二万六千五百五十二工
甘泉县城在延州南八十里公差任世亰部坊州丹州
人夫脩筑计六万五千三百四十五工
承平砦在延州东北二百里在青涧城西八十里把截
得承平川大路寨北大里河约六十里自来蕃族在
大里河北居住公尝请复脩此砦以遏蕃贼不使过
河云𥘉脩之时则部署司那兵马大为之备毕工之
后只销得二十人驻札
南安寨在延州东北二百七十里在青涧城正北七十
里北至绥州四十里去无定河二十里公尝欲脩之
以其去水泉稍逺朱𠮷种世衡欲于青涧城北四十
里啇馆铺南安寨中路创脩一山寨
栲栳砦在延州北八十里尝为贼所破公相度旧砦南
五里地名龙平口兴置一寨把截安逺塞门龙口川
贼马来路
胡家川寨在延州𥘉胡谔乞脩鹞子城公差殿直杨
麟兴工麟州申称计七万四千工恐难了当公遂差
推官何渉与胡谔相度于胡家川荘北面书按山
上脩筑一砦计三万三千馀工下面川口是德靖砦
保安军来路地𫝑委是要害只差本族熟户人工官
给口食并差厢军三百人往彼𦔳工
三关城在延州公牒招讨那拨诸州差到兵士五千人
兴脩
义莲铺在延州康定二年四月公差使臣赶杀西贼抵
此夺得人马骆驼牛骡
牢山驿新店驿在麟州至延州一百六十里间尝因朝
臣上言减废公尝与明镐至此军马疲乏无支请草
料去处公言鄜延路是屯兵去处日有军马及使
命过往遂牒延州脩𥙷二驿毎有过往使命军马或
遇晴明直到中路甘泉县即支给一日口粮等物若
遇雨雪及山河水涨即于新店牢山止宿
葫芦泉在环州定边砦与镇戎军乾兴寨相望八十之
间为义渠朝郍二郡之阻其南有明珠灭臧之族公
尝言能进兵㩀葫芦泉为城垒北㫁贼路则二族自
安宜无异志后竟于此地筑城招服明珠灭臧二族
永洛城在朝郍之西秦庭之东公尝奏言䇿应军马由
仪陇二州十程始到如能进脩永洛城断西贼入秦
庭之路其利甚大非徒通诸路之势因以张三军之
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