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卷二 中华文库
品水
陶学士谷谓:“汤者,茶之司命,水为急务。”
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
《礼记》水曰清涤。
文子曰:“水之性清,沙石秽之。”
蔡君谟曰:“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荈赋》:水则岷山之注,挹彼清流。
陆鸿渐曰:“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又云:“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者勿食,食之有颈疾。”
山下出泉为蒙稚也,物稚则天全,水稚则味全。
其曰“乳泉石池漫流者,蒙之谓也,故曰山水上。”其云“瀑涌湍漱”则非蒙矣,故戒人勿食。
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佳水也。
山宣气以产万物,气宣则脉长,故曰“山水上”
《博物志》云:“石者,金之根,甲石流精以生水。”又曰:“水泉者,引地气也。”
泉非石出者必不佳,故《楚词》云:“饮石泉兮荫松柏。”
皇甫曾送陆羽诗:‘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梅尧臣碧霄峰茗诗:‘烹处石泉嘉’。又云:小石冷泉留早味。
山泉独能发诸茗颜色滋味。
洞庭张山人云:‘山顶泉轻而清,山下泉清而重,石中泉清而甘,沙中泉清而冽,土中泉清而厚。’盖流动者良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 山削者泉寡,山秀者有神。
江水取去人远者。去人远则流净而水活。
杨子固江也,其南冷则夹石渟渊,特入首品。若吴淞江,则水之最下者,亦复入品,何也?
井水取汲多者。汲则气通而流活,然脉暗味滞,终非佳品。
灵水
天一生水而精不淆,上天自降之泽也,古称上池之水,非与。
雨水
阴阳之和,天地之施。水从云降,辅时生养者也。
《拾遗记》:香云遍润则成香雨,皆灵雨也,俱可茶。
和风顺雨,明云甘雨。
龙所行,暴而䨙者,旱而冻,腥而墨者及檐沥者,皆不可食。
雪水
雪者,天地之积寒也。
《汜胜书》:雪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幽人清况。
陶谷取雪水烹团茶。
丁谓煎茶诗:痛惜藏书箧,坚留待雪天。
李虚已建茶呈学士诗:试将梁苑雪,煎动建溪春。是雪尤宜茶也。
又云:雪水虽清,性感重阴,不宜多积。
吴瑞云:‘雪水煎茶,解热止渴。’
陆羽品雪水第二十。又云:‘雪水煎茶,滞而太冷。’
腊雪解一切毒,春雪有虫易败。
冰水
冰,穷谷阴气所聚,结而为伏阴也。在地英明者惟水,而冰则精而且冷,固清寒之极也。
谢康乐诗:凿冰煮朝飧。
逸人王休居太白山,每冬取溪冰琢其精莹者煮建茗供宾客。
梅水
山水、江水佳矣。如不近江、山,惟多积梅雨。其味甘和,乃长养万物之水也。
《茶谱》云:梅雨时署大缸收水,煎茶甚美,经宿不变色易,贮瓶中可以经久。
芒种后,逢壬或庚或丙日进梅。天道自南而北,凡物候先于南方,故闽粤万物早熟,半月始及吴楚。今江南梅雨将罢,而淮上方梅雨,逾河北至,七月稍有卫气而不之觉矣,固宜易地而论之。
芒种后,逢壬为入梅;小暑后,逢壬为出梅。
先时为迎梅雨,后之为送梅雨,及时为梅雨。
《埤雅》云:今江、湘、二浙四五月梅欲黄,落雨谓之梅雨。
梅水、雪水久贮澄澈,烹茶甘鲜。
秋水
候爽气晶,渊潭清冷,雨亦澄澈,宜茶。
陈眉公烹茶,以秋水为上,梅水次之。
竹沥水
天台者佳,若以他水杂之则亟败。
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用惠山泉,苏茶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
泉贵清寒,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其瀬峻流驶而清岩奥阴积而寒,亦非佳品。
石少土多沙腻泥凝者必不清寒。
泉贵甘香,《尚书》稼穑作甘。黍甘为香,黍惟甘香能养人。然甘易而香难,未有香而不甘者也。
凡泉上有恶木则叶滋根润,皆能损其甘香,甚者能酿毒液。
洞庭山人又云:‘真源无味,真水无香。’
唐子西斗茶说:‘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
有黄金处,水必清;有明珠处,水必媚;有子鲋处,水必腥腐;有蛟龙处,水必洞黑。媺恶不可不辨。
名泉
慧山
源出石穴,陆羽品为第二泉,又名陆子泉。
慧山又有别石泉,在惠山松竹之下。甘爽,乃人间灵液。清澄,鉴肌骨,含漱开神虑。茶得此水,皆尽芳味。〈慧山一作惠山。〉
惠山之水味淡而清,允为上品。
唐李绅诗云:‘素纱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锺泉
金山中泠泉又名龙井,水经品为第一。旧当波险中,汲者患之。僧于山西北下穴一井以汲游客,又不彻堂下一井,与今中泠相去数十步,而水味迥劣。
《杂记》云:‘石牌山北谓之北𤅷,钓者馀三十丈。’则中泠之外似又有南𤅷北𤅷者。
《润州类集》云:‘江水至金山分为三泠。’今寺中亦有三井,其水味各别,疑似三泠之说也。
李德裕居廊庙,日有亲知奉使于京口李曰:‘还日南零水,与取一壸来。’其人醉而忘之,泛舟上石城,方忆乃汲江水一瓶归京献之。李公饮后,叹呀非常曰:‘江表水味有惜于顷岁矣,此水颇似建业石头城下水。’其人谢过不隐。
李季卿至维杨逢陆鸿渐,命一卒入江取南泠水,及至,陆鸿渐扬水曰:‘江则江矣,非南泠临岸者乎?’既而倾水及半,陆又以杓扬之曰:‘此似南泠矣。’使者蹶然曰:‘南泠持至岸,偶覆其半,取水增之也。’
八功德水
水在江宁,一清二冷三香四𣏗五甘六净七不埃八蠲痾,梁以前御用取给焉。
丰乐泉
在滁州城西,即紫薇泉也,亦名六一泉。
欧公既得酿泉,有以新茶献者,公敕汲泉瀹之,汲者道仆覆水,伪汲他泉代。公知其非,诘之乃得其泉于幽谷山下,因名丰乐泉。〈酿泉在琅琊山下。〉
江南之虎丘石井、丹阳井、扬州大明寺井、桐柏淮源、庐江龙池山顶水、松江水皆列品论。〈今按虎丘井沉黑,竟不可饮。〉
参寥泉
泉在西湖上智果寺。
东坡云:‘仆在黄州,梦与参寥子赋诗,有“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之句。后七年守钱塘,而参寥子卜居智果院,有泉出石鏬,甘泠宜茶。寒食之明日,自孤山来谒,参寥子汲泉钻火烹茶,而所梦兆于七年之前。’因名参寥泉。
天庆观乳泉
苏东坡与姜唐佐秀才云:‘今日霁色可喜,食已当取天庆观乳泉,泼茶之精者念,非君莫与共之。’
六一泉
在杭州孤山。
苏轼以欧阳名也。
金沙泉〈即涌金泉〉
泉在湖州长兴啄木岭,即唐人造茶之所。湖、常二郡交界上有境会亭,居恒无水,将造茶二郡守毕至,设牲祭之,水始发。
斯泉也处沙之中,太守具仪注拜敕祭泉,顷之发源。其夕清溢,造贡茶毕水即微减,供堂茶毕已减半矣,太守茶毕水遂涸,或还斾稽留则示风雷之变,或见鸷兽毒蛇木魅之类。商旅造茶则以顾渚,无沾金沙者。
馀不溪
前明太祖幸宜兴,土人以馀不溪水煮顾渚茶,饮太祖而甘之,诏每岁贡茶三十斤。
馀不溪属湖州府德清县,其水清彻宜茶,馀不溪之名即孔愉放白龟处也。
浙江若杭之虎跑泉、老龙井、真珠泉、葛仙翁井,吴山第一泉又如施公井、郭婆井,皆清冽可茶。
甘乳岩泉
属福建延平府永安县。有乳泉,洞中一石,突出如莲花,泉自石中送出,味甚甘冽可茶。或以秽器盛之,泉即不流。
凤凰泉〈即龙焙泉,又名御泉〉
在建宁府瓯宁县。宋以上贡茶取此泉。濯之,泉从渠出,日夜不竭。
凤栖山下泉
即兰溪石下水。其侧多兰,故名兰溪。在黄州府蕲水县。
陆羽烹茶所汲,谓‘天下第三泉’,亦名陆羽泉。
王禹侢元之过陆井诗:‘惟馀半夜泉中月,留得先生一片心。’
西江水
属承天府景陵县。汉竟陵、隋复州、五代景陵。
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景陵城下来。’
谷帘泉
在南康府城西。水如帘布,岩而下者三十馀泒,陆羽品此为天下第一。
又谓康王谷木为天下第一。在九江府城西南,楚康王尝憩此,故名水帘,高三百五十丈。
王禹侢云:‘康王谷为天下第一水帘,汲之逾月,其味不败。’
王元之序谷帘泉云:‘泉为石大厓所束,湍怒喷涌,散落纷纭。数千百缕,班布如琼。帘悬注三百五十丈。志谓:“谷中有水帘洞,云卢山之泉。”多悬崖而泻,此则由王峰北崖口悬注而下。凡三级,上级落大盘,山上袅袅如飘云垂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翔舞。又名三叠泉,又名三级泉。’
醴泉
属临江新喻
黄庭坚尝饮此叹曰:‘惜陆鸿渐辈不及知也!’题曰:‘醴泉’
杜康泉
山东济南府城内舜祠东庑下
世传康汲此酿酒,
中泠水及慧山泉称之一升重二十铢,是泉较轻一铢。
趵突泉
济南府城西,名泉七十二,以趵突为上。
赵孟𫖯诗:‘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久恐元气泄,岁旱不知东汉枯。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硖石渠水
李约,字存博,曾奉使行至陕州硖石县东,爱渠水清流,竟旬忘发。
玉女洞泉
属西安𥂕厔县。
洞有飞泉,甘且冽。苏轼过此汲两瓶去,恐后复取为从者所绐,乃破竹作券,使寺僧藏之,以为往来之信,戏曰调水符。
惠通泉
琼州府城东三山庵之下有泉,东坡过此品之曰味颇类惠山,因名惠通泉。
喷雾崖泉
属四川䕫州府梁山县蟠龙山中。崖高数十丈,飞涛喷薄如雾。张商英游此题云:泉味甘冽,非陆羽莫能辨。
范成大谓天下瀑布第一。
灵泉
属贵州贵阳府城西北
泉穴宽可六尺许,不盈不涸,清且甘。
飞泉
新添卫城东北
其水清且甘。
古今名家品水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21
贮水
贮水瓮须置阴庭中,覆以纱帛,使水承星露之气,绝不可晒于日下。
饮茶惟贵茶鲜水灵,失鲜失灵与沟渠何异?
取白石子于瓮中可养味、可澄水。
择水中洁净白石,带泉煮之尤妙。
取水必用磁瓯。轻轻出瓮,缓倾铫中,勿令淋漓瓮内,以致败水。〈(按好泉放久色味变,以新水洗之,其法甚妙)〉
蓄水忌新器,火气未退易败水,亦易生虫。
瓮口盖宜谨固,防渴鼠窃水而溺。
泉中有虾蟹子虫,极能腥味,亟宜淘净。
又有一等极细微之虫,凡眼视不能见,宜用极细夏布制如杓样,以瓷碗从缸中取水,滤之再用。细帛制一小样如杓,就铫口注水,虑后仍振入缸中水内。
僧家以罗水而饮,虽恐伤生亦取其洁。此不惟僧家戒律,修道者亦所当尔。
凡临佳泉,不可轻易漱濯,犯者为山林所憎。
佳泉不易得,惜之亦作福事也。
汤候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32
茶具
- 商象 古石鼎也,用以煎茶
- 鸣泉 煮茶铛也
- 苦节君 湘竹风炉,用以承铛煎茶
- 乌府 竹篮盛炭,为煎茶之资
- 降红 铜火箸,不用连索
- 国风 湘竹扇也,用以发火
- 水曹 即磁缸瓦罐,用以贮泉以供火鼎
- 云屯 屠注泉罐,疑即水曹
- 分盈 杓也,用以量水
- 漉尘 茶洗也,用以洗茶
- 注春 瓷瓦壶也,用以注茶
- 啜香 瓷瓯也,用以啜茶
- 受污 拭布也,用以洁瓯
- 归洁 竹筅帚也,用以涤壶
- 纳敬 湘竹茶槖,用以放盏
- 撩云 竹茶匙也,用以取果
- 具列 或作床或作架,或木或竹,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
- 湘筠焙 焙茶箱,盖其上以收火气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纳火其下,去茶尺许,所以养茶色香味也。
- 豹革囊 豹革为囊,风神呼吸之具也。煮茶啜之,可以涤滞思而起清风。每引此义,称茶为水豹囊。
- 茶瓢 山谷云:相茶瓢与相邛竹同法,不欲肥而欲瘦,但须饱风霜耳。
烹茶之妙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45
茶经四事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46
茶事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48
茶之隽赏
- 茶之妙有三:一曰色,二曰香,三曰味
- 茶以青翠为胜,涛以蓝白为佳
- 蔡君谟云: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隐然察之于内,以肉理润者为上
- 表里如一曰纯香,雨前神具曰真香,火候均停曰兰香
- 蔡君谟曰: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若烹点之际又杂珍果香草,其夺益甚,正当不用
- 味以甘润为上,苦涩下之
- 蔡君谟云: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诸焙、凤凰山连属所产者味极佳。隔溪诸山虽及时加意制作,色味皆重,莫能及也。又有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前世之论水者以此
- 茶录: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
- 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修德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如法,不时废而或兴,能熟习而深味,神融心醉,觉与醍醐甘露抗衡,其善赏鉴者矣。使佳茗而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
- 司马公曰: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二者正相反。苏曰:上茶妙墨皆香,其德同也,皆坚其操同也。譬如贤人君子,黔晰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
- 建人斗茶为茗战,著盏无水痕者绝佳
- 许云村曰:挹雪烹茶,调弦度曲,此乃寒夜斋头清致也
茶之辩论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56
茶之高致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59
茶癖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64
茶效
- 茶经: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修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抗衡也
- 《本草拾遗》: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
- 坡公云: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清。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涤之乃尽消缩,不觉脱去,不烦刺挑也。而齿性便苦,缘此益坚密,蠹毒自已矣,然率用中茶。
- 宋裴汝《茶述》云: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烹之鼎水和以虎形,人人服之,永永不厌厌。得之则安,不得则病,彼芝、术、黄精徒云上药,致效在数十年后,且多禁忌,非此伦也。或曰:多饮令人体虚病风,予曰:不然。夫物能祛邪,必能辅正,安有蠲逐众病而靡保太和哉?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67
古今名家茶咏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69
杂录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90
志地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6&by_title=%E8%8C%B6&page=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