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庵先生文集/卷十 中华文库
书
为家君答柳拙斋元之一元消长图疑问
来谕云。一序曰二十四气之分配。〈止〉以定者何也。○以启蒙小注考之则。〈止〉若此者何也。
窃以为辟卦相去疏密不同。故一圈之内。分排节气则或卦气不直。〈如临卦当春分节之类。〉或多少不均齐。〈或两卦当一节。或三卦当一节之类。〉朱子固尝疑此而序文之云。亦正为此。但其文义不甚分晓。故致高明之疑耳。
来谕云。一又曰伏羲。〈止〉以见其馀。○此以伏羲先天图之。〈止〉指何事而言耶。
窃以为作图本意。乃谓伏羲当干会。故作先天图一圈。文王当姤会。故作后天图一圈。以为圣人不探往不逆来。然愚意以为先天后天所包至广。不专为运气消长而作。不必如此说。但以运气消长之义。别为一说。则亦无推而不通之理。盖易中无所不有也。向来未及以此质之师门。至今以为遗恨。承喩之及。因幷布之。不审尊意以为如何。要终原始之旨。设问之意。已领其大要。今不敢赘为之说。
来谕云。一又曰原始而推之。则十有二月。各有十二辟卦。〈止〉节气位置。安得而不错。○此所谓位置者。指节气排置之位而言耶。〈止〉但要其终不原其始者。指先天图而言。其有终无始耶。〈十二两字。似是衍文。〉
窃以为位置。是节气排置之位。始终。是自复至干。为阳长阴消之始终。自姤至坤。为阳消阴长之始终。十二字之衍。诚如尊教。
来谕云。一跋曰玉斋以十二节气。分配于一月图内。〈止〉岂成模样。○此所谓一月图内者。〈止〉知其义耶。
窃以为此图以一圈当一月。以两卦十二爻。直一日十二时。除四正卦不用。两其六十。足当一月三十日之数。又以两节置一月三十日之内。一为初节。一为中气。则十二圈子内。恰周三百六十日之数。二十四气之运。更无馀欠。比之收藏布置二十四气于一圈图内而有参差不齐之失。似差明白简约。窃意此图之作。推测到先儒未尽之意。而于易亦无所害。未知尊意以为如何。
来谕云。一又曰朱子欲改而未改者也。○欲改者。〈止〉不齐而言耶。
此正指节气分配疏密之有不同处。而欲改字似涉无稽。不若致疑字之为稳。此乃失于契勘之过。更乞斤教。
来谕云。一又曰古昔人皆圣智。易可无作。○此言未安。
意或出于古语。而今不暇捡寻。然圣贤之言。各有所为而发。此等处恐不必深辨。〈退溪先生答赵起伯问。微有此意。见文集三十八卷第九张。〉
来谕云。一又曰命物而成象。○物之盈于天地间者。非因圣神命之而后成。
文字果失称停。来教之云允当。
来谕云。一又曰阁四正卦不论。○四正卦是乾坤坎离耶。〈止〉似不可不用。未知如何耶。
乾坤为炉鼎。坎离为药物。馀六十卦为火候者。修养家之说也。故曰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谓六十卦朝屯暮蒙之次序。〉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此指坎离而言。〉此虽方外之书。朱子亦尝取之以为邵子以前。元有先天图之佐验。今以其意把乾坤为天地。坎离为日月而馀六十卦直三十日以行运气次第者。恐无不可之理。乾坤两卦之既置不用。而却与于阴阳消长之大数者。如律书既以黄锺为君。不为他律役。而隔入相生之次则不可越也。如太一遁甲经。六甲为贵神。隐遁于六仪之下。而飞宫选时之用则却不遗也。
来谕云。一又曰且俟闻一知十者。○此谓伏羲只举一段。〈止〉以俟来哲于后世耶。
此指要终原始之意。已见第二条。
来谕云。一又曰阴阳无一息之停。〈止〉何尝上多而下少乎。○此所谓疏密多少者。以两辟卦间卦数之。有不均齐而言耶。
正以卦数多少。位置疏密而言。
来谕云。一消长图各图内。世及月辰之数。随会各异。〈止〉月辰分数则多者有至累百。亦有别义于其间耶。
此图以十二与三十相乘。凡会世月辰之属于十二者。书于逐圈外面而积数致多。故自第二圈以后。会世之年数。月辰之分数。逐圈增倍。至十二圈而后。十二万九千六百及三百六十之数。始足运年日分之属于三十者。书于圈内逐卦之下。而只书运年日分之常数。不复论积实渐致之数。故逐圈一样。无前后之异。其不录于会世月辰之下者。亦以其既书内面。故不复重烦于外也。修养家有十二时辰之语。时之为辰。恐出于此。
来谕云。一各图下。分配花甲。〈止〉此亦有所以耶。
此图之作。验小知大。推微之显。以上古历元推之。则子月起甲子终癸巳。丑月起甲午终癸亥。〈月有大小。此其大率也。〉必兼两月而甲子始周。此实近而易知之理也。且以月建验之。则一年十二月。五其十二。五年之内。甲子一周。三十年为一世。五六三十一世之内。甲子六周。一日十二辰。五其十二。五日而甲子一周。三十日为一月。五六三十一月之内。甲子亦六周小者大之影。以此推之。似有契悟之理。但未知其数之止于六者果何意耶。阴阳消长之限。俱止于六层。则亦其义欤。未能洞晓其故。幸复有以见教也。
来谕云。一以复会观之则。〈止〉未为十分稳帖。
来谕所谓子半午半者。指方位定体而言耶。指运气流行而言耶。谓之方位定体。则图中初无此意。谓之运气流行。则朔为初望为中。是历家常法。大雪之当子初。冬至之当子中。更有何疑。大槩此图以一圈当一月。〈会世辰皆在其中。但方论二十四气。故只举十二月以明之耳。〉前圈西边半截三十卦。〈两卦直一日则三十卦当十五日。〉合后圈东边半截三十卦。恰周一月三十日之数。以剥上九硕果不食。十月为阳月之义推之。则剥卦上九之阳。方尽而变为纯坤。坤卦下爻。已有阳气生于其中。但一日之内。长得三十分之一。积之一月。始满一画而为复。夬之一阴。为干为姤义亦同此。至他阴阳卦画之消长。〈临泰大壮遁否观〉莫不皆然。此图特推其说而明其消长之次第。正如参同契朝屯暮蒙以行其火候也。乾卦之不用。已见第八条。
来谕云。一十二会图内。复会则以乾卦起于子半。至午半为复。〈止〉坤会则以旅起于子半。至于午半为坤。〈止〉必有所以始所以终。此乃大义所关。不可不详辨而细论之。
子半午半之说。原始要终之义。前段已为说破。阴阳终始。必有所以。来教之云。至为精密。但必欲逐卦逐爻。论其相传次第相承脉络。则窃恐太拘而有支离穿凿之弊。故今不敢曲为之说。幸乞宽着心高着眼。取其大义而毋泥于小数。如何如何。
来谕云。一先天圆图象天。方图象地。〈止〉亦有所以耶。
此图本以卦气流行。欲明阴阳消长之运。则挑出方图然后乃见其法象之真。来谕之云。深合鄙意。
来谕云。一姤会则以坎八卦起北。〈止〉皆以艮八卦起北者何耶。
后天以后六图。则先师累次更定。犹有未尽契合之疑。今以肤学浅见。不敢强为之说。然向来盖尝推考。略窥其仿佛。恨未及质之师门。今因来教之及。兹敢幷献所疑。亦就正之意也。易大传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之言曰。阳在阳中。阴在阴中。皆顺行。阳在阴中。阴在阳中。皆逆行。尝以是说推之。先天图左方自震四至干一。皆已生之卦。是数往者顺也。其右方自巽五至坤八。皆未生之卦。是知来者逆也。先天图为阳。〈不可以阴阳言。然以消长图言之则当属之阳。〉左边为阳中之阳。右边为阳中之阴。故阳顺行而阴逆行。后天图左方自坎一至巽四。知来者逆也。其右方自离九至干六。数往者顺也。〈艮与坤数位不同。然以居二含八之意推之则亦未尝不同。〉后天图为阴。左边为阴中之阳。右边为阴中之阴。故阳逆行而阴顺行。此出于自然。不容人假意安排者。其重卦之序。亦当以先天为准。南方午位。皆以离坤兑干巽震艮坎东西挨去。则坎离皆当南北之轴。正如先天图乾坤南北之位。似非出于偶然者。姤之为辟。而退居鼎丰大过三卦之后者何也。盖先天之辟。进居正南之午位者。阳有馀而主乎进也。后天之辟。退居三卦之后者。阴不足而主乎退也。此皆出于后来推测。而不经师门勘正。故与今书图本少异。幸乞参照而更教之也。遁会以下内八卦位置。则皆先师所自立说。所谓不顾旁人是非。说出人不敢说底道理者也。今不敢牵强附会以犯不韪之罪。然东边生养之卦。尽移于西边肃杀之方。则天地之闭塞而万象之索灭。亦可见其大略矣。大抵此图以十二辟卦。直十二月者。焦延寿卦气直日之法也。两卦直一日。六十卦为一月。乾坤为橐籥。坎离为日月者。魏书朝屯暮蒙。鼎器乾坤。乌兔坎离之义也。于易大传。又有取义焉。盖曰乾坤之策。当期之日。二篇之策。当万物之数。今图法阁四正卦不用。则除乾坤坎离七百二十策之外。馀六十卦阴阳老少之策。恰当一会一万八百之数。实有默契之妙而不容人假意安排者。且易蹇之彖曰。利西南。不利东北。先儒释之曰。蹇东北之卦也。与西南之晋相对。晋者进也。故曰利西南。以此观之。后天图各八卦相重之法。虽不传于世。而其义则未尝不具也。幸乞细加推验。如有未契。更愿有以见教也。
答金重卿时任○乙卯为舍弟应中作
某晩生遐僻。孤陋无闻。窃尝从事乎章句诵说之间而未有得也。顷因尊者发问之端。敢以疑义设为问目者。实就正之义也。但其辞意鄙陋。宜在斥而不教。乃反上下其论。不厌谆复如此。尤有以见夫高明不耻下问之盛心也。第其中有宜复者。故不容遂已。伏愿更加镌诲。以开胶固之惑。幸甚。来教曰。试就太极图而论之。〈止〉于此其可分言四德而制其名耶。窃以为太极之体一理浑然。本不可以名字言。然既谓之理则便是有条理底名字。故其中所谓元亨利贞四字。各有一个道理。不相混杂。是非浑然里面。都无分别。直待流行然后旋次生出。各有面貌之不同也。若曰浑然中虽有其理而未有其名。必待发于流行然后方立其名云尔。则请以在人之理明之。恻隐羞恶辞逊是非。情也。仁义礼智。性也。性是太极浑然之体。而以仁义礼智之目。析为四件。则乌在乎必待流行而后立其名乎。董子所谓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者。实非虚语。而胡广仲仁义因父子君臣而得名云者。所以见讥于朱子也。来教又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止〉所谓性者元亨利贞是也。窃以为太极有动静而阴阳分。阴阳有变合而五行生。五气顺布而四时行焉。则元亨利贞之用。著于四时。其于五行之气。各有攸属。然所谓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云者。乃各正性命者也。恐不可以元亨利贞目之也。何以言之。元亨利贞者。于穆不已之命也。各一其性者。成之者性也。若混同言之。则窃恐未免差却性命之分矣。如何如何。来教又曰。来说有云于浑然中已有此四者之目。〈止〉立意所在不几于自相矛盾乎。窃以为一理浑然。固无声臭貌象之可言。然其中含具万理。各有条緖。其纲理之大者有四。曰元亨利贞。是故其发于流行也。次序分明。不相紊乱。若是本体中浑沦儱侗。都无一物。如何发得齐齐整整。无少差忒乎。是知一理浑然者。元亨利贞之总名。元亨利贞者。乃是浑然中之件数。由此言之。浑然中已有此四者之目云者。亦何未安之有。盖虽当浑然之时。动静之机。实未尝息。某所谓目动之理为元亨。目静之理为利贞者。非是就流行中而言之。乃就冲漠中指其森然者而言之也。但说得不分晓。致使尊者有不能尽乎人言之弊。伏愿更以此意仔细商量。则可知瞽说之本意耳。来教又曰。尝观太极图注说。〈止〉条列四德之目于其中耶。窃以为动静无端。阴阳无始。少无顷刻停息。太极固不能离阴阳而独立。然以理气之分言之。则有未涉于气而专就理上言者。此太极图第一圈子。所以特居阴阳五行之先。而朱子所谓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者。正谓此也。虽然。岂与夫在阴阳五行之中者别为一理。而有全体分段之殊乎。有指本体不囿阴阳而言者。有即阴阳。不杂阴阳而言者。所指而言之有不同耳。别纸所教太极图第一圈。似非专指浑然不动时而言者。恐微有辨别不出之病。至如以动静置之于第一圈子者。鄙说中本无此意。但曰虽浑然中动静之理未尝息。既有其理则目之为元亨利贞。无所不可云尔。伏愿高明更入思议如何。来教又曰。太极有动静而两仪立。〈止〉理具于浑然中而名立于流行后者此也。窃以为伏羲画八卦。莫不因其固有之理而摸索出来。就其中有象焉有理焉。程子至著至微之说。尽之矣。若以立名先后之故。便谓著于象然后方立其名云尔。则隐乎微者。终不可以名言耶。若果如此。则情可名而性不可得而名也。阴阳可名而道不可得而名也。其可乎。借曰天地未生之前。已有此理。当此之时。这个名号。孰得以命之乎云尔。则亦有说矣。人物未生之前。阴阳迭运。固已久矣。虽阴阳动静之著于流行者。亦未有名。圣人者作然后观其委而识其源。因其象而命之名。无论动静幽显。名固无不立矣。岂可谓发于流行者独著其名。而浑然冲漠者终不可以名状乎。窃恐名言一差。渐失其指。其于浑然之理。不免儱侗看。其弊或至于莽莽荡荡。都无端的见解处。故不量荒拙。敢诵所闻。更以求教。如有未契。幸乞裁喩。
答洪克己克○己未
便回。伏奉手翰。仍审所苦已向安帖。感慰交切。但以哀亡愍存之故。不免有悼心扰念之苦。承喩涕陨。不知所言。然尊老境界。不宜每存此念。伏愿约情抑哀。慰此见慕之望。玄逸奉老依昨外无可言。时论大变。忠贤斥逐。已极嫠纬之忧。而尚书削夺之命。又出意外。益令人愤懑无聊。不知所以为心。然忠言至论。耸动瞻聆。足为百代光宠。一时见屈。不须言也。安有圣明若此而肯终信此辈人哉。伏闻近作省问之行。幸以苏轼之告蜀公者。重为尚书贺也。馀祝修程行李万重。
答洪圣任凭
自奉正月十一日书。一向不闻问。引领临风。但有驰情。即因李君。承辱惠书。一札十行。辞意谆悉。三复披玩。感慰无量。李君涉险远辱。所谓身勤事左。借视听于盲聋者也。他人不相悉者。固不免传闻失实之误。以老兄相熟之深。不意作此节拍也。揆以微分。实不敢承当。而重孤见属之意。一一供答。有若担当者然。其不量甚矣。诚为可笑。然非老兄。无以发此。幸裁度而审处之。毋使愚陋重得罪于当世慎言之君子。千万幸甚。先兄在世时。果有所欲论著。沈绵疾恙。未及成书。今其遗书尚在乱稿中。方与一二小友辈合谋缮写。而私家贫约。苦无资力可供此役。恐未得断手以就先兄遗意也。承有北关之行。尊年远行。殊非事宜。然揆以情理。亦不得不尔。千万慎重。以副见慕之望。
别纸
文成公晦轩安先生影帧。年久残缺。嘉靖己未。改摹揭安。以旧件柜藏于一龛之内矣。甲子岁。揭安新件。为不道者所偸出破裂。不免以旧件揭安。而以画彩失真为未安。欲改以位版奉安。道论佥同。将以三月二十三日。行位版奉安之礼。事关斯文。敢此仰禀。
事体重大。非浅陋所敢轻议。然尝观朱子语类。有云宣圣不当设像。春秋祭时。只设主祭可也。今因事藏真像。设位版。恐无不可也。
位版书以文成公晦轩安先生何如。
示意似当。
题位版当在行事前一日。既书之后。行事时祝文。似异于常享。制送何如。
尝闻凡书院新创。位版未曾有。先事致告之礼云。因此绵蕝。未知如何。奉安后祝文则似有因事告由之意也。
答金重卿衡重○丙寅
川路伊阻。停云思切。伏承远贻教墨。辞旨勤恳。仰认眷存。感怍无已。况审穷寒。尊体万福。尤用慰释。玄逸齿添业退。碌碌仍昔。辱书教以缁帷秉拂为事。诚荷君子爱人以德之意。然浅陋质本昏庸。学未有闻。了无领恶全好之工。岂有毫分所得可推以及人者哉。不敢当不敢当。但念此道日孤。人物杳然。不知何处甚人能任其责者。若玄逸之愚。只当求教于人。未有以见取于人也。聊诵坡公诗下士晩闻道聊以拙自修之语。以答盛意之辱。如有相问者。幸以此语为吾谢焉。〈来书有金尚书子长亦以此奉劝之谕。〉
答洪参奉昇
伏承教墨。凭审霜寒。尊体康迪。感与慰幷。无以云喩。玄逸峡里块伏。愦愦如昨。无足道者。礼父在母丧。既从十五月而禫。则二十七月。固无再禫之礼。月朔设殷奠。方始即吉。意亦近厚。然尝观退陶李先生以丧毕后不即限以礼制。为有过当失中之弊。此意亦不可不念也。如何如何。禫后祔主所处之宜。他无所考。然尝见朱夫子所论有妻亡为别庙之文。及见门人所记。则有先生内子之丧。主只祔在祖妣之旁之语。因此绵蕝。或可寡过耶。重孤垂问之辱。聊诵所闻。以备财择。未知果不得罪于慎言之君子否。
答裴公瑾尚瑜
洛中解携。奄经七八寒暑。相望落落。但有驰情。冬间自金泉邮丞所。承附递辱书。披缄三复。感慰无量。信后改岁。伏惟履端纳祐。体气增胜。玄逸数年前。罹草土之忧。遭同气之戚。顽喘不绝。已讫丧制。而巨创孔怀之馀。神思衰落。意緖荒忽。所存者特枵然一虚壳耳。自怜奈何。柳丈随录。前在都下。幸蒙宠示。逆旅中汩汩。无暂时之闲。得究其终始。南来耿耿。寻常往来于心不自意得蒙函封远寄。仰认至意。岂胜厚幸。此书规模甚大。证据极博。乍见眩惑。未易窥测。然窃观其经世宰物之论。实合援古酌今之宜。使人慨然有挽回三代之志。甚盛甚盛。使斯人也位通显而得进为。则其事业乌可量。使是书也备清闲而当上心。则其所补岂浅浅哉。惜其抱负经奇。留落不偶。汩没泥涂。卒死无闻。贻志士无穷之恨。诚可悼叹。玄逸虽顽鄙。亦尝仄闻长者馀论矣。纵未能揄扬发挥。发潜德而阐幽光。独不能掩卷太息而垂涕于斯。有如蒯通,主父偃之读乐毅书之为者哉。但来教所谓欲寿其传者。意竟云何。使之挂名篇端。则玄也非其人。使之欲广其布。则玄也无其资。于斯二者。皆有所不敢当。承命反侧。但切愧恐。册子即当完璧。而略绰看过。固难领会。当俟得其要领然后寻的便还痴伏计。
答金景晋启祥
顷年。兄既罹忧。弟亦负罪。未及相问。遽分南北。常怀悲咽。如食不下。忽此意外。伏承远贻教墨。曲赐存讯。开缄如对。岂胜惊喜。信后岁翻。伏惟纳祐增祉。遥贺万万。玄逸发无可白。又添一齿。块然穷谷。一秃翁耳。秪自怜叹而已。柳录裴书蒙示。厚幸。十三册读未及半。不觉掩卷流涕。方信世间有此奇男子。惜其沉没泥涂。卒死无闻。良可悼叹。裴兄处有答书。烦为致之。相望落落。未有合席之期。因风布谢。不任悢悢。
答赵子冕𫠆○丙子
家儿行。得吾兄六月晦日书。就审伏热。起处眷集安胜。感慰无量。信后秋序已深。想益康泰矣。累弟棘里幽蛰。岁忽三周。衰病日深。穷苦万状。所存只一空壳耳。但太阳之馀证未祛。每遇秋风乍起。便有击铗悲歌之气。余壹不知其何心。良可笑叹。虽然。非兄何以发此。看讫火之。勿挂他眼也。不知者以为狂也。朋友切磋之义。不系旧游与新交。而来喩如是。无乃有激而然耶。示及两台见规之意。诚中膏肓之病。但闻之太晩。噬脐无及矣。塞垣高秋。方有送将归之感。怀緖作恶。万万不宣。
答权亨叔泰时
顷者拜状附递。或恐有浮沈之弊。即奉辱书还答。方知得关听览矣。凭审旱炎。静中动止康胜。感慰无量。玄逸为铄热所困。昏醉度日。陆陆无足言者。外大父遗文。荷仇勘精切。自此可成完书。极以为幸。或于凤览英院之间。得奉数日之款。可以面承提谕。深切企企。道体等字。非所以施于寻常朋侪间者。每见少友辈。或有此等节拍。常不满于心。以老兄之忠厚老成。亦不免随俗失称停耶。此后幸勿以此等称谓见加。寔所愿望。所禀录在别纸。馀不究悉。
别纸
近偶阅朱子大全。其论中庸首章说曰。敬义夹持。存养省察。当其未发而品节已具。随所发用而本体卓然云云。则赠先人语中。万物已具于大本之中云者。语有来历。恐当初枉生疑惑耳。
询及后土祭。有降神无降神。鄙意亦以为未葬之前。求神于广漠之处。有于此乎于彼乎之意。故无降神。既葬之后。则筑坛封崇。故为有降神。今承示喩。与鄙意不相远也。
棺有虚檐高足。未知其制创于何代。今按士丧礼及丧大记。皆不言其制。但古人作事不苟。柳车饰棺之制。亦象宫室制度。恐以天板出旁板之外。以象屋檐。地板下设高足。以象屋础。如来教所云耶。但未有所考。不敢杜撰求教耳。
答权亨叔
自闻五马南归。每欲致一书。通记室之问。而退伏穷山。苦不值便。因循未果。常以为恨。伏承远贻手札。教告谆悉。开缄三复。感愧无量。但以赈济之故。不免有劳悴之虞。是诚可虑。然同胞颠连。一至于此。实为有官君子所当尽心处。窃闻政声四彻。人人称诵。乡里交游与有光宠。叹尚叹尚。伏愿益加无倦之意。使学道爱人之效。复见于今日。千万千万。玄逸归伏衡茅。衰病日甚。且以上疏之故。有踪迹难安之势。而史官尚留不去。连承促召之旨。不敢一向坚坐。前月二十七日。力疾登途。才到花府。疾势大作。不免又上辞免之章。适闻以敕使之故。已递本职。少释忧畏之忱。且待病间。欲自此径归南岳耳。外大父遗稿跋文。承已蒙诺于退甫令公。大幸大幸。
答权亨叔甲戌
珍重情缄。远及泽畔。三复披对。若接仪范。岂庄周所谓逃蓬藋者。闻人足音而喜者耶。多荷多荷。自惟无所肖似。蒙朝廷猥加收用。不酌浅深之宜。但念邦有道谷之为可耻。不敢循默以取容。果触骇机而罹宪网。皆自己致。尚谁咎耶。只当随遇而安。庶几毋负素忧患行忧患之义耳。承已解绶归田。优入清凉界中。远惟鸰原凫藻之乐有足多者。不胜歆叹。更愿老兄趁此优闲无事之际。温理旧学。接引后进。以大家学之传。千万至祝。
答权亨叔乙亥
台甫归后。一向不闻问。地角天涯。徒勤向往之忱。家儿行。承辱复书。就审履兹新秋。尊体休胜。感慰无量。累弟棘里经年。衰病转甚。志虑摧颓。无复意緖。然思欲趁此一息尚存。温理旧闻。庶收桑楡之效。而心力日耗。目力日短。不能存十一于千百。时复㗳然忘怀废书而叹耳。荒陬中亦有一二来学者。意若遗声利。欲闻道德仁义之说。时时告语。似有略略领会者然。可贵矣哉。荷念之深。故谩及之耳。
答金用休命基
金玉之音。远及玄冥广漠之乡。既足开昏眸而涤烦襟。且也丹经秘诀。题封远寄。宛然有寒泉送别时遗意。一再披玩。便觉飘飘然有脱罾罻羾寒门之想。世间是非荣辱。殆无以累我灵台。良荷良荷。既感高明见属之微意。且悲杜工部益叹身世拙之语。聊将寂寥短柬。以答盛意之辱。想高明为之发一大笑也。
答金用休丙子
自窜逐来。得亲朋一字之问。辄为之惊倒恍惚。数日不释手。况足下前后所贻书。皆语奇而旨深。非但问暄凉访死生而已乎。读之愉快。不觉有遗世意。逃空虚闻足音。未足以喩其喜也。仍喜居闲养静。气味冲谧。累人罾罻复体。风土异宜。岂残骸危喘所可堪。癃羸耗愦喘喘焉。无以冀朝夕。而累蒙足下指引丹诀。若将期于八纮九垓之外。意甚厚也。累亦岂不欲以此时料理孔穴。得列刘安之鸡犬。顾精力已竭。鼎器不完。徒为空谈而无实效。来喩所谓不如吃猪肉而饱者。真实际也。奈何奈何。连岁阻饥。方苦艰食。羁旅穷厄。又不可言。然足下方要我以呴嘘呼吸之道。而我乃不免以口腹为忧。又可发一笑也。剡藤无胫。远到天涯。非厚眷哉。谢不容口。
答郑锡卿岐胤○癸酉
便回辱覆书。承莅官清裕。感慰交切。兼鱼米秋露之惠。应急救病。多荷多荷。玄逸衰病疲惫。实所难强。而近侍宣谕促召频繁。势不获已。将以今月半后。力疾登道。为生行死归之计。此意良苦。宠示篇章。极荷不外。如鹤山记文。语意珍重。非文字之空言。义狗事亦甚奇特。吕与叔所谓物有近人之性者。诚非虚语也。序文有补风化。逾深叹服。诸诗皆佳。思致不凡。如弟素昧诗律。和韵尤非所长。而重孤盛意。抽拙属和。用博一粲。适因真城倅历访。谨此附谢。想不至浮沈也。
答郑达仲时衍
前秋曹君之归。聊述鄙诚。以答盛意之辱。厥后一向不闻问。常切慕用之忱。顷因令侄孙行。眷惠辱翰相答。三复披玩。感怍无已。信后忽已经岁。远惟君子履端多纳福祐。玄逸年迫桑楡。又添一齿。未有知非寡过之效。但觉衰颓昏耄之及。自量终为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也决矣。来喩反加推借奖诩之勤。至欲上下其论而有若取节焉。尤令人踧踖不安也。榕侄此来。多有违心拂志之事。非无慕古向上之念。殊少讲习讨论之工。常窃愍然。冬间得贤甥曹君远来相访。因留数日。讲得心经半部。非但在榕为有温习旧闻之益。至于鄙拙。亦多开发警省处。极以为幸。独其游方难久。未及卒业而归。殊可恨也。若得左右早晩携至周王,立岩之间有相招同好之意。则鄙拙当与榕侄扶衰拨冗。跃如而进。此实分外好事。但恐世故驱人。造物多猜。未知前头得不为魔儿所戏否。询及李顺兴事。素昧此事颠末。茫然不知所以为报。然只据录寄文字。亦足想见其为人。一邑多士慕其风节。为此祭社之举。恐无不可也。其中见胁后死之说。诚如来教所疑。然当日事。为时所讳。恐或不免记录之误。且以古事论之。姜叙为杨阜所迫。复州将之仇。而不失忠义之名。陶侃为温峤所勖。举义赴难。而犹享州民报祀之典。首事与后应。不须论也。愚见如此。未知尊意以为如何。虽然。六臣既蒙崇奖。故敢议及此。此本朝所以远过前代处。兴言感叹。因谩及之。谅蒙识察。
答金悦卿怡○乙亥
天涯栫棘中。承手翰见及。辞旨恳恻。皆肺腑之言。三复感叹。无以云喩。信后改岁。远惟履端纳祐。体力增胜。累弟才泊洪原。拿命又下。事机辗转。几陷不测。幸赖天日之明。获蒙流宥之典。德至渥也。但念白首投荒。疾病侵凌。自量馀日尚复几何。骨肉亲知。杳无相接之期。临风遐想。未尝不怆然于怀也。虽然。祸福荣辱。皆出于命。命乃天也。亦且奈何。只当顺受而安。庶几毋负素忧患行忧患之义耳。地接殊邻。八月飞雪。风土气候。更不须问。但谣俗不至渫恶。颇知急人之义。亦有一二学子相从问字。欲知古人为学之方。其亦可贵矣哉。承喩。似欲闻此间物情风谣。故今谩及之耳。
答金悦卿丁丑
天限南北。鱼雁亦稀。临风遐想。不任悢悢。此来因士宗行。承远惠长笺。存问周至。恍若对面语。但所称道过盛。非区区所敢当也。就审冬寒。体力支安。尤用慰写。累人数千里跋涉之馀。幸免他苦。殊非始虑所及。邑底近海湫恶。讨闲僻处住箚。即尹孤山所尝谪居者也。水泉清洁。洞壑幽邃。聊可优游自适。亦穷途之幸也。湖岭间士友来访者亦多。其中有罗生斗甲者罗州人。叩其所学。思索通透。操守不苟。将来极有可望。江山胜槩。境内无闻焉。独有玉龙寺者。云是道诜师所创立。颇有幽趣。迺者要兴阳县宰欲做数日之款。适兴阳有病未果。可恨。兴宰姓元。名致道。原州人。通经信古。颇有儒家趣味。若与之相从寂寞之滨。讲论经旨。未必不优于与朋友唱和往来之益。而又不得如意。殊可叹也。见喩事有迁变。而君子所守。不随俗变化者。诚为至论。敢不服膺。若在谪论著之喩。自是昔贤事。愚岂敢然。恐终难得副教耳。
答琴仲素以晳○壬子
玄逸白。家门不幸。二家兄奄忽丧逝。摧痛酸苦。不自堪忍。伏蒙特赐慰问。哀感良深。仲春犹寒。恭惟动止万福。玄逸自遭丧祸。忽忽如狂。二亲无涯之恸。既不忍言。而先兄志业之广。期许之重。信有如贤契所云者。所欲周旋接引。发挥阐扬者。殊不浅浅。而地坐遐僻。重以忧故。未克究此大业。不意今者奄至大故。痛悼攀擗。心情糜溃。非但同气之戚而已也。伏奉见喩。满纸缕缕。悉出情曲。恍若前日反复唯诺于先兄无恙之时者。披展泪落。尤增哽塞。惟冀贤契益勉大业。使此个端緖不至永坠于地。则区区今日之望也。
答金警甫世铎○丙辰
解携才二日。忽此承问。备悉雅喩。感慰无量。假馆行礼事。鄙意非必硬要如此。但念两家事势。无甚难行者。故向来关说及此。承喩事多拘碍。玄逸何敢强意固请。以重左右之忧乎。惟在左右量宜从便。既无泥古之嫌。又适时宜之为得耳。
答金警甫丁巳
岁翻后。合致一书相贺。属有应接奔走之扰。未即遂意。方切愧恨。兹承委伻存记。感荷之馀。忻审侍奉动静康迪。玄逸幸以馀庇侍旁仍昔。但年迫迟暮。静循多愧。惟冀得与如警甫者日夕切磋。庶收桑楡之效。而贤契又以昔曾从游先尊宾客之后。不以偲切之道见处。时得书疏。每加太不相近之称。此岂相亲相爱之辞。此后傥以书帖见惠。一切镌去此等。千万千万。
答金警甫
方恨乖逢之巧。奉告亦同此怀也。凭审春阴。侍奉眷集若序康裕。感慰交切。玄逸归来山墅。悄无兴緖。日思亲胜。已资警益之为乐。而汩汩东西。愿莫之遂。只增悲叹而已。儿子送归。想蒙切磋之益。深以为幸。此子非无愿学之心。而年来重被索居之毒。孤陋殊甚。兹以托姻资益为幸耳。
答金警甫问目戊午
承重孙或曾玄孙遭祖父母或曾高祖父母丧。则其妻例当从服。而其母或祖母在则当如何。退溪先生明言其祖母或母在则妻不得承重。而至再答寒冈之问。又似有异。张子断以丧服传文所载为非。故沙溪援引论列。极言从服之为宜。未知礼意当如此耶。世铎遭变之日。未及广询。世铎妻只服本服矣。今见诸家所论。不觉瞿然失措。未知今或追改否。不服抑有明证可据耶。
虽有张子之说。丧服传文既如此。且有老先生定论。则遵而行之。似无可疑。
小殓奠。云卑幼皆再拜。无主人以下之文。当此时。孝子荒迷哀陨。不能备礼而然耶。抑有微意否。
或问于朱子曰。初丧。主人兄弟何以无拜礼之文。答曰。孝子之事亲也。必待父母衣服起坐然后方行拜礼。故初丧无拜礼。推此观之。则未成服前。主人兄弟似当无拜礼。
女丧掩首之制。未有定说。今人用俗所谓礼帽如何。古礼所谓掩。其制如何。亦可从行否。
掩首之制。见士丧礼疏中。用帛尺许。析其两端。从头兜下。先系后端于颐下。次系前端于项后。非但便事。出于古礼。可用无疑。然俗多不用。此等处从俗为之。莫无害否。
家礼铭旌条及题主条。皆云无官则当随生时所称。世铎连世无官。故二代妣位神主。只书乡贯某氏矣。遭变之日。诸亲皆以为此丧乃大夫之母。当以孺人书之。世铎以为无所据而称之。或有一分未安。不若从先祖之为愈。故不敢辄从其说。今见丧礼备要。无官称孺人云。有所据而不书。非人子为亲情礼。故今欲改书。未知如何。
无其实而有其号。古人耻之。哀侍所论。诚为至当。然尝观寒冈先生问答中。有夫虽无职。借用孺人之语。在人子为亲之道。自有所不已者耶。
握手之说。纷纭不一。何所适从耶。所谓中掩之手才相对者。可得闻其详欤。两端各有系。先以一端绕掔一匝。还从上自贯。又以一端乡上钩中指。反与绕掔者结于掌后节中。两端不相稳帖。未知不善结束而然耶。抑别有结束之制耶。高峯剔出刘说之误。而老先生许之。然则刘说不可从耶。
握手之说。具载士丧礼注疏中。而家礼刘氏璋注颇加删节。去牢敛削约之说。近世愚伏,沙溪争论不一。终未能归一。然郑先生似不失古注之意耳。中掩之手才相对者。从手内置之以四寸中央。裹著四指而掩诸掌后。则握之两端相掩适周。无馀欠也。盖尝考此制而用之。无龃龉不著之弊。未知来教之云。果何如也。琼山新制固省约。然先儒尝曰。丧服尚存古制。若一向废了。恐后来者愈不复识矣。此说甚当。未知如何。
小殓后。有环绖素委貌素弁之饰。而家礼阙之何耶。仪节。以白布巾代委貌。故今人多用之。未知如何。用之则齐斩当并用之欤。环绖则仪节云但服斩衰者用之。然则齐衰但著白布巾上。加布免耶。括发之如掠头㡎头者亦如何。
家礼虽阙。好礼之家。遵用古礼。亦何害。白布巾之制。出于琼山仪节。参用古今。亦似无害。然环绖之不用于齐衰以下。琼山说未可晓。括发。朱子曰。束发为髻。如今之掠头编子。自项而前交于额上。却绕髻也。在语类中可考。
古礼大小殓及启殡。皆有拜宾之节。而家礼删去何耶。
此是周之繁文。家礼删去。莫有意否。
仪节。小殓后主人首戴白布巾上。加以单股具腰绖散垂三尺及绞带。而更无受杖之节。未知受杖当在何时。今人小殓后具绖受杖。亦有所据耶。
环绖散垂之文。见于礼经可考。白布巾之制。琼山徇俗为之。非古制也。成服后始受杖。见于仪礼图注。小殓受杖。亦非古也。
殇丧皆降一等。殇于长者丧。亦递减否。愚伏以为缌服外不宜递减。沙溪以为小功以上。当递减以报。二说未知如何。或曰童子不免。或曰当免不加绖。未知何说为得耶。成服时无所就质。男女童子皆具首绖。既服之后。似难去之。如何如何。
递减之义。非寡陋所敢容喙。然以浅见则愚老说较胜。古人嫌于无冠。故加免以代之。以此意推之。童子免似无谓。首绖当为与不当为。无所考据。不敢臆说。然尝观寒冈答礼曹问目曰。礼童子有不杖之文。而无不绖之语云尔。则似不以不绖为宜。未知如何。
朝夕哭与奠。先儒多分为两项事。而家礼不分言何耶。
家礼遵用书仪。疏略处固多。哀侍前段所论。似合礼意。
执友通家之人。古有升堂拜母之仪。而平日未尝行之。故非以族义来吊者虽分厚。不敢受吊于内第。惟连家之分亦自别。虽非平日升堂者。使之入吊如何。今人例多入奠。从行无大害否。
当视分义之厚薄。不可一槩论之。然尝闻退陶先生以生时未及升堂。死后遽然临吊。为死生异视之失。此说甚严。未知如何。
为妻嫡母服。一如妻所生母乎。家礼不言者何耶。
无所考据。不敢臆说。更问于知礼者如何。
礼有殡。异姓虽邻不往。丧人固无出入之事。或以求山营葬事。不获已出入。适到有丧之家。如内外兄弟或外从祖伯叔舅母之丧。亦不当入哭耶。
因事经过一哭之。莫无害否。
答金警甫己未
玄逸顿首。令从妹之丧。奄出意外。惨怛何言。新妇之行。丧故如右。固欲展期。而明年拘于俗忌。岁前苦无馀日。不免更以前定日子为告。凡百务从节略。以遵桓鲍相与之体。深所愿望。世俗不相悉者。或有以浮文为观视之资。左右之于鄙生。岂有是耶。以今寒素家事体。比之古人鹿车布裳提瓮出汲则已侈矣。千万不以常例见拟而为之过虑也。
答郑元直硕胄○己巳
玄逸屏伏穷山。未尝一奉颜色。而以先契之重分义之深。慕仰高风。为日已久。兹承辱先以书。曲赐存记。感愧无量。但所以见属之意。非鄙拙所敢当。玄逸本荒拙不文。又无能言德行之实。其何以侔状德美。扬阐幽潜哉。第念尊叔父无恙时。尝贻书见喩以丽泽相资之意。虽以丧患忧戚。未得副教。感念不遗之意。寻常往来于心。事之不可知者。乃至于此。今者傥因兹役。少寓微诚。则庶几导达此情于穷泉窀穸之中。故不复敢坚辞。而又恐终无以副左右所需也。临书凄黯。不暇究悉。只祝馀寒。顺序加卫。
答权春卿斗寅○戊午
玄逸晩生遐陬。钝滞无闻。开口讲说。自知可笑。而早尝涉闻于父兄师友之间者。犹有一二可记念。故向因天章贤契发问之端。妄有所陈而继有所云云矣。今承来喩。反加崇奖。有若后进之于先进者然。区区岂所敢安。不敢当不敢当。虽然。因此反复交相切磨。少变朴陋之质。傥为攻玉之资。则实贤者今日之赐。而亦区区之所愿也。
答权春卿壬戌
玄逸扣首言。罪积不死。奄经再期。感时追慕。哀苦转切。不孝馀殃。荐召凶祸。季父又以今月十二日。奄忽弃背。摧痛酸苦。不自堪忍。伏蒙远贻手帖。哀感实切。即日馀炎未袪。伏惟尊体万福。玄逸悲遑奔走之馀。幸免他苦。馀外无足为左右道者。自尊从祖叔父云亡之后。未尝不悼叹伤惜。今承来喩之及。执书三复。尤不胜痛也。眉老奄至大故。清风劲节。高文大笔。世岂有斯人。重为世道发一恸也。长夜漫漫。人物眇然。有识之忧。诚无疆矣。幸愿加意千秋必反弟子勉学之训。益懋大业。勿令此个端緖永坠于地。区区今日之望也。
答权春卿乙丑
川路阻修。停云怀苦。忽奉珍缄。坼读忻慰。况审新春。体气康胜。益用纾写。玄逸屈指行。年已作五十九岁人。省循平素。无一事少答受中以生之责。回顾茫然。有足愧者。思得晤语之款。涤此满襟尘土。何可得也。和寄琼韵。极荷不鄙之盛意。但篇中少规警之诲。反多推借语。非所望也。病衰穷蛰。未涯奉面。因风布谢。第剧驰情。
答权春卿己卯
玄逸罪积不死。感召凶祸。昨岁夏秋以后。荐遭两弟女息之丧。虽平居无事时。犹不堪孔怀之戚舐犊之哀。况此漂沦南北。六载契阔之馀乎。摧心伤骨。宁欲溘然而无知。兹承慰问。哀感良深。从审贤契亦遭期功至戚。窃惟亲爱之笃。悲恸何堪。玄逸瘴土三年。呼嘘毒疠。疾病潦倒。与日俱深。春间幸蒙霈泽。庶几得遂狐首之愿。才离配所。遇缴仍蹲。莫非穷命使然。安用尤臧氏。摧伤之馀。况味又如此。岂有毫分精力可以推己以及人者乎。方且杜门块蛰。甘为天壤间一弃物。贤契犹且不忘旧要之义。勖之以丽泽相资之益。所谓借视听于盲聋者。自视欿然。不敢承当。然若因此提撕。稍加策励振作之工。亦贤契今日之赐也。更愿贤契及此无事。加意本原之地。益笃进修之工。究此大业。寔所愿望。
答金彦兼台重○丁巳
久违颜范。怀仰徒勤。历路乖逢。尤深忡怅。奉告亦同此怀也。回禄之灾。追勘之辱。岂胜惊叹。玄逸幸以馀庇奉老粗遣。惟是碌碌仍旧。每想亲胜。已资警益之为乐。而汩汩东西。违负夙心。恒怀懔惕。恐无以自拔于流俗。相爱如左右者。又以有一日之长。不以偲切之道见处。而或加太不著之称。顾循平素。惟深惭惧。安得面罄以写幽郁。因便布谢。莫究所怀。
答金彦兼庚午
便中辱复书。仍审清和。愆度康复。感慰无量。玄逸数月栖遑。病悴如昨。而促召之旨又下。其为惶窘。如何可言。前贡封章。尚未承批。若不获已则将束装就道。为生行死归之计。而不有忠言奇谋。徒取屑屑往来之讥。殊可闷叹。运气不好。柳侍读奄至不淑。云亡之恸。远迩所同。吾南人物眇然。无卓然可恃处。所望于贤者。实非偶然。而承有摧沮卑薄之意。虽出谦光之美。极令人骇叹。幸于静摄之中。味人所不味。寻求古人真个乐处。副此衰朽之望。千万千万。如玄逸衰病已甚。又作风埃颠倒之踪。固无望于古人出处之义。而来喩之云。深有警省处。敢不敬奉以还。
答金彦兼辛未
怀想之馀。忽奉情缄。就审春阴。侍奉调摄康胜。感慰无量。玄逸退处田里。粗保宿拙。而以上疏之故。大触骇机。既遭丞相之嗔。又承圣批之严。其为惶霣。如何可言。方上自劾之章。未知处分果如何。竦息俟命而已。来喩之云。极荷相念之切。但念前日六条所陈。虽未蒙采纳。亦未尝以此获罪。尝闻程伯子之言曰。今之士大夫在朝不能言。退遂忘之。君臣父子也。义不可绝。若非大横见加。岂可自绝也。区区窃尝有感于心。适会目击民隐一至于此。不量涯分。妄言误事。虽削籍投荒。固所甘心。第恐因此遂致朝著之不靖也。自此当杜门念咎。无复有意当世。幸雅契勿过虑也。蛰伏穷村。未涯奉面。因便布谢。第剧忡怅。
答金彦兼乙亥
郑重哀问。远及穷发之北。三复庄诵。累日不去手。信后改岁。服制将讫。远惟孝思加切。何以堪抑。玄逸不能固守贫贱之节。轻出世路。狼狈至此。莫非命也。只得顺受而安之耳。虽罢驽。亦尝侧闻君子遗风矣。岂不知遇患难处穷厄。不至陨获之为可贵。但学无定力。猝当危迫之际。不能无挠念而慑志。兹承援据古谊。且劝且奖。欲其有以进乎君子之域。非贤者相爱之笃。何以至此。谨当书绅而服膺耳。大谏丈亦不免此行。未知彼中物情风土更如何。地角天涯。无缘得接音问。殊不堪郁郁耳。此间地主见待颇厚。土俗亦无相猜之迹。殊可赖也。相望落落。合席未易期。只愿贤者读礼之暇。深留意于古人所谓讲习体验之工。毋忘夙昔相期之意。千万至望。询及为本生亲行练祥禫之疑。盖尝闻之。夫为妻。子为父在母亡。皆杖期。故有十一月十三月十五月练祥禫之节。所以重其事也。若不杖期则异于是。自是降从期制。似不得更从此义而有练祥禫之制也。
答金彦兼丙子
隔岁阻音。怀想方勤。儿至承书。知心制甫讫。又遭同气之戚。悼叹惊怛。无以为怀。累人棘里三载。已作七十岁人。疾病潦倒。日甚一日。然死生荣辱。莫不由命。岂敢云随遇而安。秪得无可奈何而安之耳。承喩休兄墓道文字。已得权侍郞撰述。自此可为不朽之资。甚幸甚幸。行状之属。顾念分谊。岂敢以不文辞。第惟贱迹方在罪籍中。此固大贤君子所尝百拜而辞者。兹不敢承领。傥蒙天泽馀润。稍轻罪戾。得返故土。则敢不唯命。此间亦有一二学者来问字。有朱楗者资质颇醇美。又能晓解人意。若得磨砻成就。将来或有可望。但北俗贸贸。绝无师友之助。其何能保其不为习俗所移也。承喩之及。因谩布之耳。
答金彦兼庚辰
即奉伻书见存。就审酷暑。愆候稍间。感与慰幷。玄逸块伏穷村。当昼昏昏。作一僵尸。怜叹奈何。每欲一造庐次。稳叙阻郁。而初间恐触摄中候度。今又畏热难动。秪切瞻恋之怀耳。见喩之意。极荷相念之切。然朱子尝答或人之问曰。若有厌客好静之心。顽然不应。便是心死矣。人在世上。固不可一向如此。要当随分应之为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