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㑹要_(四库全书本)/卷65 中华文库
西汉㑹要 卷六十五 |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㑹要卷六十五
宋 徐天麟 撰
方域二
论形势
沛公初入关或说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疆今闻章邯降项羽号曰雍王王关中即来恐沛公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关毋内诸侯军〈髙纪〉
髙帝六年田肯贺上曰甚善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遥隔千里持㦸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埶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髙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㤗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㦸百万遥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此东西秦也〈髙纪〉
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项羽传〉
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韩信传〉
主父偃言齐临菑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髙五王传〉
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郦食其传〉
梁为大国天下膏腴地北界㤗山西至髙阳曰十馀城多大县〈文三王传〉
济北之地东接强齐南牵吴越北胁燕赵此四分五裂之国〈邹阳传〉
淮阳天下郊劲兵处〈灌夫传〉
齐东都巨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勃澥游孟诸邪与萧真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内吞若云梦者八凡其于胸中曾不蒂芥〈司马相如传〉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谿谷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水鬬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险中国之人不知其埶阻而入其地虽百不当〈严助传〉
㑹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上〉
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汧陇以东商雒以西厥壌肥饶汉兴去三河之止霸产以西都泾渭之南此所谓天下陆海之地秦之所以虏西戎兼山东者也〈东方朔传〉
宫〈正史无者不载后仿此〉
长乐宫〈高祖五年治长乐宫三辅黄图长乐宫本秦之兴乐宫也三辅旧事宫殿疏皆曰兴乐宫秦始皇造汉修饰周回二十里前殿东西二十九丈两栋中二十五丈深十二丈时帝迁都长安未有宫室先修秦旧宫以居之也〉
未央宫〈髙祖七年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大仓云云〉
雒阳南宫〈髙祖置酒雒阳南宫〉 沛宫〈髙祖十二年过沛置酒沛宫〉
北宫〈在未央宫之北见霍光及张后传〉 建章宫〈太初元年二月起〉
甘泉宫〈吾丘寿王传荐宝鼎于甘泉宫〉 林光宫〈孟康曰甘泉一名林光秦离宫名见郊祀志〉离宫〈叔孙通传惠帝常出游离宫〉 明光宫〈太初四年秋起明光宫在城西〉长杨宫〈成帝元延二年幸长杨宫师古曰在盩厔〉五柞宫〈武帝行幸盩厔五柞宫燕王传作五莋〉萯阳宫〈宣帝甘露二年行幸萯阳宫本纪注云左献秦文王所起萯音倍按东方朔传作倍阳宫〉池阳宫〈甘露三年上自甘泉宿池阳宫〉 章台宫〈江都易王传〉
宣曲宫〈司马相如子虗赋注云宣曲宫名在昆明〉棠梨宫〈池西〉
宜春宫〈同上相如奏宜春〉 鼎胡宫〈宫赋扬雄传黄圗以〉
兰池宫〈为在蓝田杨仆传注〉 储元宫〈云在渭城冯昭传仪黄〉
云阳宫〈图云〉 昭台宫〈在上林〉
长寿宫〈苑同上〉 长门宫〈霍后传元后传东方〉
钩弋宫〈朔传又傅〉 长信宫〈皇后传赵偼伃传东〉
永信宫〈方朔传㑹朝长信宫哀帝祖母〉中安宫〈定陶恭皇太后称永〉
东宫〈信宫哀帝母恭皇后称中安宫刘向传依〉中宫〈东宫之尊师古曰东宫太后所居〉
长定宫〈也哀纪食邑中宫师〉 桂宫〈古曰中宫皇后之宫〉
三雍宫〈淳于长传又许后传成〉 棫阳宫〈帝纪太子祁居桂宫〉
竹宫〈河间献王献雅乐对〉 步寿宫〈三雍宫郊祀志幸雍〉
平阳宫〈棫阳宫礼乐志自竹宫而望拜宣〉德阳宫〈帝起步寿宫见郊祀〉
交门宫〈志成帝时雍大雨坏〉 万载宫〈平阳宫垣〉
黄山宫〈见郊祀志景帝庙号德阳〉 首山宫〈讳不言庙太始四年〉
思子宫〈上幸交门〉 犬台宫〈宫燕剌王传东方〉
回中宫〈朔𫝊西至黄山注云宫名元封〉 蒲陶宫〈六年作首山宫戾太子传江充召见〉龙渊宫〈武帝元光三年河水决濮阳汜郡十六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渊宫服䖍曰宫在长安西作铜飞龙故以冠名孟康曰在西平渭水可用淬刀剑师古曰孟说是〉
宣防宫〈沟洫志塞瓠子筑宫其上曰宣防〉寿宫〈郊祀志武帝置寿宫比宫以礼神君〉万岁宫〈宣纪神爵元年幸万岁宫〉
殿
承明殿〈在未央宫中成帝鸿嘉二年有雉飞集于承明殿〉
长乐临华殿〈永始四年灾〉 紫殿〈成帝永始四年幸甘泉郊㤗畤降集紫殿〉
甘泉前殿〈郊祀志〉 鳯凰殿〈宣帝作鳯凰殿以表嘉瑞见郊祀志〉武台殿〈李陵召见未央宫武台殿〉 白虎殿〈杜钦对䇿白虎殿〉
显阳殿〈广陵王传〉 椒房殿〈上官桀传在未央宫皇后所居〉温室殿〈京房传公卿朝臣㑹议温室注殿名〉髙门殿〈上〉
麒麟殿〈上〉 玉堂殿〈上〉
金华殿〈同上又见翼奉传〉 曲台殿〈翼奉传〉
温明殿〈上〉 馺娑殿〈扬雄传殿名也〉
丙殿〈元后传〉 飞羽殿〈元后传〉
便殿〈武帝髙便殿灾〉 宴〈阙〉殿
鸿宁殿〈傅太后所居也见五行志〉 殿前〈霍光传师古曰古者宫室髙大通呼为殿非止天子宫中〉
室
宣室〈贾谊传受釐坐宣室王嘉何武召见宣室东方朔曰宣室者先帝之正处也非法度之政不得入〉
温室〈京房传〉 凌室〈惠帝四年未央宫凌室灾凌室藏冰之所〉织室〈惠帝四年织室灾注织室织造缯帛处〉作室〈成纪太子入作室门〉
非常室〈五行志成帝时男子 王褒衣绛衣入非常室中〉长乐锺室〈韩信传〉
暴室 画室〈霍光传止画室不入〉
请室〈爰盎传〉 饰室〈元后传〉
玉堂〈扬雄传上玉堂又郊祀志建章宫南有玉堂〉 瑶堂〈礼乐志眺瑶堂〉
承明之庐〈严助传注在右渠阁〉 殿庐〈金日碑传少疾卧庐师古曰殿中所止曰庐〉
馆
长安飞廉馆〈孝武纪元封二年〉 上林磃氏馆〈郊祀志〉
长杨射熊馆〈元帝永光五年幸长杨射熊馆布车骑大猎又见扬雄传师古曰在盩厔县其中有
长杨射熊馆〉 长安飞廉桂馆〈郊祀志〉
甘泉益寿延寿馆〈上〉 上林平乐馆〈武帝纪〉
云林馆〈霍后传〉 阳禄杯馆〈班倢伃赋二馆名也〉
尔馆〈元后传〉 东馆〈同上〉
上林涿沐馆〈同上〉 长平馆〈元后传师古曰在长平坂〉
甲馆画堂〈元后传〉 白鹤馆〈孝武园白鹤馆见翼奉传〉
鸿胪客馆〈张汤传〉
阙
东阙北阙〈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鳯阙〈髙二十馀丈见郊祀志〉
建章阙〈戾太子传〉 长乐宫东阙〈宣纪五鳯三年鸾鳯集于长乐宫东阙〉
台观
丛台〈髙后元年赵王宫丛台灾本纪云本六国时赵王故台连聚非一故名丛台〉
露台〈文帝却作露台本赞〉 柏梁台〈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以香柏为之见本纪下同〉甘泉通天台〈元封二年作〉 属玉观〈宣纪甘露三年注云属玉水鸟似𫛛鹊〉渐台〈同上又扬雄传注云渐台在泰液池中〉神明台〈同上〉
昆明东观〈大皇太后避时昆明东观〉 武台〈李陵召见武台〉
石阙 封峦 𫛛鹊 露寒〈司马相如子虚赋四观在甘泉中〉
龙台〈司马相如子虚赋注云龙台观名〉 细柳〈同上观〉
颢天台〈上〉 归来望思台〈上〉
曲台〈翼奉传〉 平乐观〈西域传〉
河南成皋灵台〈高祖薄姬传〉 上兰观〈元后传师古曰在上林中又见扬雄传晋灼注同〉甲观画堂〈成帝纪生于甲观画堂〉 阳云台〈子虚赋〉
兰台〈掌图籍之所〉 郎台〈东方朔传陛下累郎台恐其不髙也师古曰郎堂下周屋〉
楼阁
宣室阁〈甘露三年未央宫宣室阁火宣纪〉 石渠阁〈在未央宫北以藏秘书见施雠传〉
天禄阁〈扬雄传〉 麒麟阁〈苏武传图功臣于麒麟阁〉井干楼〈郊祀志立井干楼髙五十丈师古曰井干楼积木而髙为楼若井干之形也井干者井上木栏也其形或四角或八角张衡西京赋云干接叠而百层即谓此楼也〉
龙楼门〈元帝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不敢绝驰道注云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蜚廉之为名也〉
苑囿
上林苑〈武帝作上林苑见东方朔传〉 中牟苑〈宣帝元鳯三年罢中牟苑赋贫民本纪注云在荥阳〉乐游苑〈宣帝神爵二年起乐游苑本纪云在枉陵西北曲池之北〉
水衡禁囿〈元帝初元二年与贫民〉 博望苑〈武帝为太子作博望苑令受賔客成帝建始二年罢〉黄山苑〈霍云张围猎黄山苑中霍光传〉 梁东苑〈梁孝王筑东苑三百里本传〉宜春下苑〈元纪〉
边群六牧师苑〈百官表师古曰汉官仪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布西边北边养马三十万头〉汉二年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
平帝元始二年罢安定呼池苑为安民县〈师古曰中山之安定也〉
池籞
武帝元狩三年将讨昆明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臣瓒曰西南夷传有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食货志又曰时越欲与汉用船战乃大修昆明池也〉
少府佽飞外池〈元纪假与贫民〉 严籞池田〈同上〉
太液池〈郊祀志扬雄传作泰液〉 上林十池〈百官表少府属官有上林十池监〉牛首池〈司马相如传濯蠲牛首张楫曰牛首池名也在上林苑西〉安池〈霍光传安池监赏〉
道路
复道〈上居南宫从复道上见诸将耦语高纪如淳曰复音复上下有道故谓之复〉
辇道〈霍光传召内乐人辇道牟首如淳曰辇道阁道也〉
驰道〈成纪曰大子不敢绝驰道应劭曰驰道天子所行也〉
诸门〈城门附〉
未央宫司马门〈成纪永和四年灾〉 东司马门〈东方朔传〉
北司马门〈五行志〉 殿东门〈上〉
未央宫掖门〈髙后纪注云门在两旁若人之臂掖〉北掖门〈杨敞传〉
壁门〈建章宫南有壁门见郊祀志〉 髙门〈未央宫中有髙门汲黯传〉
端门〈燕剌王传又周勃传师古曰殿正门也〉 龙楼门〈成纪注云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蜚廉之为名也〉
黄门〈元纪〉 作室门〈成纪〉
尚方掖门〈成纪注云掖门者正门之旁小门也〉金马门〈公孙𢎞王褒待诏金马门〉长秋门〈未央宫殿长秋门见戾太子传〉 东交门〈东方朔传〉
尧母门〈钩弋赵偼伃传〉 小苑东门〈萧望之补小苑东门侯〉上林延寿门〈孝平王后传〉 上东门〈贾谊传雒阳上东门师古曰东面最北门〉十二城门〈百官表有十二城门侯臣天麟按三辅黄圗云都城十二门东出第一门曰霸城门第二曰清明门北头第一门曰宣平门南出东头第一门曰安门第二曰西安门又曰便门西出南头第一门曰章城门第二曰直城门西出北头第一门曰雍门东头第一门曰髙门西头第一门曰横门〉
春王城门〈长安城东出北头第一门也旧名宣平门翟方进传〉
横城门〈北面西头第一门见成纪建始三年〉 覆盆城门〈刘屈牦传一名杜门〉便门〈长安城南头第一门薛广德传〉 雍门〈赵倢伃传注云在长安西北孝里西南〉章城门〈五行志成帝元延元年章城门门牡日亡〉直城门〈成纪注云西出南头第二门〉谯门〈陈胜传师古曰谓门上为髙楼以望者耳楼一名谯故谓美丽之谯为丽谯〉
铺首〈哀纪孝元庙殿门铜龟蛇铺首鸣如淳曰门铺首作龟蛇之形师古曰门之铺首所以衔环者也〉
官寺
官寺〈元纪败壊官寺师古曰凡府庭所在皆呼为寺又何并传注云诸官曹之所通呼为寺风俗通曰寺嗣也理事之吏嗣续于其中〉
西汉㑹要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