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言/卷二十八 中华文库
山川
弥智山记
弥智山京城东百五十里。弥智绝顶伽叶。伽叶北迷源,小雪。又其北。古貊地。今寿春花山。山水最深。迦叶下妙德,润笔。润笔下竹杖。竹杖南上元。古时惠庄大王幸上元。作逆釐道场。仍图画其事。令大学士恒识之。其下妙寂。妙寂下有高丽善提塔碑。龙门最大伽蓝。惠庄时。大铸佛钟于龙门。佛事甚严。赐佛珠百八。藏三宝。龙门下。有龙门隐者祠。
智异山青鹤洞记
南方之山。惟智异最深邃杳冥。号为神山。其幽岩绝境。殆不可数记。而独称青鹤洞尤奇。自古记之。盖在䨥溪石门上。过玉箫东壑。皆深水大石。人迹不通。从䨥溪北崖。随山曲而上。攀傅岩壁。至佛日前台石壁上。南向立。乃俯临青鹤洞。石洞崭岩。岩石上。多松多竹多枫。西南石峯。旧有鹤巢。山中老人相传。鹤玄翅丹顶紫胫。日色下见翅羽皆青。朝则盘回而上。入于杳冥。夕则归巢。今不至者几百年云。故峯曰青鹤峯。洞曰青鹤洞。南对香炉峯。其东列为三石峯。其东壑皆层石奇岩。前夕大雨。瀑布满壑。其台上石刻曰玩瀑台。其下潭水。崇祯十三年九月三日。余从岳阳溯流蟾江。过三神洞。朝日观䨥溪石门。又䨥溪寺观崔学士。真鉴禅师碑。至今千馀年。莓苔间尚见文字可读。因登佛日前台。作青鹤洞记。
天冠山记
天冠者。南海上神山。在长兴府治南四十里。其北岬。有天冠寺。因号为山名。浮屠觉圆曰。见华严经。又曰。支题山。支题者。塔庙之名。绝顶下。积三大石。方而高。各数丈馀。相传古初。得此为山名云。下有塔山寺。其侧有废刹。新罗时有浮屠浮释者居之。谓之义相庵云。后顶曰九龙峯。凡有水旱祀之。西有通灵台。其东岭上烟台。傍有神井塔山。前峯曰佛影峯。峯上时有紫气。山中或闻钟鼓响云。从北岬登九龙峯。望瀛洲。其夕塔山西岩赏月。朝日观金刚窟。从般若台。上神蒲石峯。有三石圩曰蒲泉。产九节蒲。登东岭与觉圆。观神井。水重百斤。从东麓钟峯。下窥金水窟。窟在石壁间。中有寒泉。有金气浮满。西日光耀岩窟。登石大藏在塔山上。峯皆叠石。石方而皆石函形。有文皆梵字。其侧石帆。又其侧石幢幡。下有石舟。石舟上有凝石。形如手。北岬东。有九精社。山人梦日月星辰。成道气云。山在绝域穷海之陬。王化之所不及。故其古迹皆浮屠怪诞。其峯名如普贤,毗卢,卢舍那,文殊,地藏。皆佛号。毗卢峯。在九龙峯后。其侧差卑者。为石卢舍那。其北石帆。又其北石幢幡。石帆之西南。石大藏。其北石文殊。又其北石普贤。又其北最下。有九精峯。香炉峯。在石毗卢下。又其最下石神众。石地藏。在九龙西通灵台侧。十三年九月既望。
月岳记
九月始下塔山。因入月岳。游道岬。道岬。新罗僧道诜所居。诜学道通神。能言千载事。凡山中异迹。皆自诜翁云。至国初有浮屠学祖者居之。今其佛珠,袈裟,蒲团,铁鹤皆有之。又有龙岩寺。其上观九层浮图。仍登九井峯。峯有九龙井。遇云雾。峯上。有巨石如钟。一人摇之则有情。十人摇之。亦不过。邑有灵岩之名。以此云。山石如此者三。一在道岬下。一在龙岩下少年台上。云雾后。观天星峯。尤神秀。下有九折瀑布。水积为潭水者七。皆奇绝可游。上有七池精舍。九井南。有双石峯。其高者青青台。其南佛顶峰。其下白云社。九井阴崖元晓台。有甘泉。诜翁山水记言之。龙岩下。有三石车。曰云车。在少年台东。曰马车。在云车北。曰鹿车。在最下。皆山中异迹。鹿车最大。故谓其洞曰鹿车洞。其东北别峯曰孤山。下有孤山寺。南对九井峯。多石壁奇岩。道岬西北石峯间。有上下见性。又下则奉仙庵。从青台下。悬手冒雪憩竹社。此奉仙庵也。其僧应均为之请作奉仙庵记。又作大篆与之。雪夜还道岬。有学者数人来相待。讲士丧礼。十三年孟冬初吉。眉叟记。
尝闻月岳阴崖。产蕙草。山中人皆不知。惟溪石间。荪草盛茂。茎叶皆香。南海上诸山。多有之。冰雪上皆青。
道岬下。立石刻国长生。其下皇山。又立石刻皇长生。父老传说道诜为之。万历中。元帅西平公出巡湖南。过此掘国长生。其下刻石标四座。石深入。欲发之。以为徒无益。复埋之。鸠林又有立石。西湖石浦。又有立石。刻曰某年某月埋香。其年月字。漫灭不可见。
清凉山记
太白东南为白石。又南为头陀。又西南为清凉。清凉在安东府治北九十五里才山县。山巉岩独高于众山之中。苍然偃蹇腾踊。奇佹卓出。谓之小金刚云。其最北绝顶三石峯曰紫鸾峯。又其南麓石峯曰仙鹤峯。下有莲台寺。西望莲花峯。其青壁上。有义相窟。路绝不可攀。自莲台东隅。攀石壁上真佛。其上元晓。从东普贤。回而西。直由岩隙数百仞。窥元晓井。又东少下。至元晓前楣。有题名阏逢执徐周景游九字。馀墨脱不可见。又直从山石间。登满月。其西台最奇绝。在仙鹤峯上绝顶之东。南曰紫霄峯。其高与绝顶齐。其西南崖谷间。有白云庵。最在层峯石上。多烟霞。多古木,青萝。莲花西南次峯曰香炉峯。其西曰丈人峯。又其西曰外丈人峯。皆石无草木。矹硉在烟霞之表。紫霄峯东南曰擎日峯。自山中望之。每中春之月昼夜正中。日出其上。中秋亦然。自擎日峯下。山势少下。复起于西南。为祝隆峯。北与绝顶相对。视他峯独郁然有巃嵸积翠。阴崖产石莲。五月。白花始秀。其北麓与外丈人相对。山中众壑之水合流过此。祝隆傍。有古城。西谷口与东南断峯下皆有古城。擎日峯西麓。又有石峯。山石壁立。一层上又一层者三。间有洞窦岩房。望之苍苍如锻壁。谓之金塔云。最在众峯之中。从北崖凿石开径。上有般若台。其侧泉出石窟极冷洌。南出十许步曰瑶草台。又其南。有致远庵。北壁。有甲子清和。退陶李先生题名。又南州馀步有极一庵。从北隅回而东入岩穴数仞上。曰孤云窟。窟有木榻殆千年。谓之孤云榻。窟在深山石壁高处。炎夏生凉。或曰风穴台。又其南少下。有安仲庵。其侧有安仲等身。前阶石壁上曰彩霞台。又其东少下曰灵山殿。从石壁上转而东数十步曰上清凉。又其东少下曰下清凉。或曰本清凉。识其最旧云。又转而少北曰擎日庵。度一壑。又北逾擎日西麓当石绝。横木为梯。才过有金生窟。上有瀑布。其高半山。窟又在瀑布之半。水落窟前盘石上。其下又半。山石皆白。波从金生窟。北至穹林盘石上。曰骖鸾台。其侧有上下大乘。又少北文殊。石壁观瀑布。其西普贤之西岩。曰唤仙台。众峯环立。皆苍壁千丈。岩石上下兰若十六。每烟霞始收。望之缥缈尤奇。洛川之水。发源于黄池。南流至丈人峯下。洄流过谷口。多嵁岩白砾。湍瀬礚礚。至祝隆峯西。两岸壁立相对为石门。曰孤山。有琴氏旧业。水至此益漫。其外平芜白沙。折而西流五里。至丹砂峡。又西流三屈折。而至陶山尚德祠下。为濯缨潭。
冰山记
冰山。在闻韶南四十七里。山积石磊磈。多窍穴。若霤若扉若圭户若灶若房。殆不可数记。立春寒气始生。立夏冰始凝。至夏至之极。冰益壮。寒气益洌。虽大暑盛德在火。爩燠方盛。寒洌地冻。草木不生。立秋冰始消。立冬寒气尽。至冬至之极。窍穴皆虚。以见冰于无冰之节。志异。故山谓之冰山。溪谓之冰溪。尝闻天地之气。春夏则呴嘘发育。沍阴在内。秋冬则阖歙闭藏。温厚在内。此盖岩窦窍穴。疏通无底。地中伏阴之气。于是焉泄矣。故立春而始寒。立夏而始冰。夏至而冰壮。立秋而冰消。立冬而冰尽。冬至而窍穴虚。则一阴一阳。消长往来之气。验矣。然槩论地气之磅礴。东南为不足。故其浮疏泄漏者如此。其西百数十里主屹下。有潮汐泉。去海上四百馀里。其盈涸。与海为消息云。
月影台记
月影台。在昌原府治西三十里合浦古垒傍。当大海西畔隔海。东望熊山。每月既望初昏。海潮方满。登台观月影。月出海。萆山成影。月影在海中。积九十七亿三万八千尺有奇而极。月离山则影散。余尝于东海外极天垠。望月出。月出无影。海波皆明。与此景相殊。状皆为异。观新罗史。真圣时。有崔致远。初事唐僖宗。知天下乱。去归国。又新罗政衰。遂遗世逃隐。于是有操鸡搏鸭之语。其传称致远游月影台云。今昌原有俚语相传言崔学士古事。皆怪诞不足信。又其俗尚淫祀。于台上。巫觋日击鼓挂纸笺以祷祀。往往得灵异云。海隅无文献可征。其傍海上。有孤云台。盖后世有好事者名之也。
五台山记
寒溪东为雪岳。雪岳南为五台。山高大深邃。山气最积者五。谓之五台。其最北为象王山。极高峻。其绝顶为毗卢峯。其东次峯为北台。有甘露井。毗卢南地炉。地炉上为中台。山深气清。无鸟兽。释子晓礼无像佛于此。此最极也。中台少下。有狮子庵。我太上神武王所建也。命参赞门下近。作狮子庵记。有玉井。下流为玉溪。北台东南为满月。其北雪岳。满月绝顶为东台。东台之水。为青溪。登东台。望赤海出日。象王西南为长岭。其上西台。西台汲神井。谓之于筒之水。与寒松仙井幷称灵泉。长岭东南为麒麟。其上南台。其南麓有灵鉴寺。藏史于此。上院。在地炉南麓。山中佳寺。东隅有大木。枝干赤。叶类桧。霜陨则叶凋。谓之老杉。或曰枇也。游上院。登中台五里。又登北台五里。西登长岭十里。青溪十五里。南台十里。又南十里月精。月精上观音。西与钟峯。相对而俯。钟峯在长岭西南。此举其最大者识之。山盖多土少石。山木多桧。山中之水合流为大川。至南台东壑。为般若渊。至月井下。为金刚渊。
青鹤洞九龙渊记
台山东麓。为白马山。连谷县。直西五十里。山皆石山。岩岫崒嵂。其东麓别峯为鹤台。山石尤奇。鹤台东南石洞。曰青鹤洞。有九龙渊。水流岩石上。为九折瀑布。瀑布下皆渊水。其石上。大书九龙渊奇字。出洞皆奇岩峭壁。其下溪上盘石。曰饭僧岩。过石梁山曲石磴。下临峻谷。曰观世音迁也。溪深路绝。从北崖逾柏岭。至曲渊。水深黑。大石浸渊。石下无底。过曲渊土谷。山中佳村。
寒松亭记
十月二日宿史东。早出寒松。道上见山花。初发如春。至亭上海岸。荒原断垄。往往有二三松树而已。父老曰。古有千岁深松。寒影苍苍。至今有寒松之号云。亭下观述郞井。井筑小石为之。穿盘石覆其上。苔深水清。若泉出石窦。泉甘。与长岭于筒之水。幷称神井。其下石盘长六尺广三分长之二。深▣尺。作石圩。上与槃齐。其底有窍向外。其傍琢奇石。状若蟠螭昂首。而两出泑其半。水满则石苍然尤奇。又傍置石如槃凿三石圩。皆奇诡异状。谓之石灶石池者也。海上皆白沙。谓之白沙汀。沙上松林甚远。有沙堤如山。临大海。观蜃楼百丈。
东海颂
陟州。古悉直氏之地。在獩墟南。去国都七百里。东临大海。其颂曰。
瀛海漭瀁。百川朝宗。其大无穷。东北沙海。无潮无汐。号为大泽。积水稽天。浡潏汪濊。海动有曀。明明旸谷。太阳之门。羲伯司宾。析木之次。牝牛之宫。日本无东。蛟人之珍。涵海百产。汗汗漫漫。奇物谲诡。宛宛之祥。兴德而章。蚌之胎珠。与月盛衰。旁气昇霏。天吴九首。怪夔一股。飙回且雨。出日朝暾。轇轧炫熿。紫赤沧沧。三五月盈。水镜圆灵。列宿韬光。扶桑沙华。黑齿麻罗。撮髻莆家。蜒蛮之蚝。爪蛙之猴。佛齐之牛。海外杂种。绝傥殊俗。同囿咸育。古圣远德。百蛮重译。无远不服。皇哉煕哉。大治广博。遗风邈哉。
山水记
老人无事。对积石。追忆远游往迹。记山水事。
智异山记
百丈南君子寺。智异北麓古寺。其下龙游潭。水旱用牲币。潭水发源于般若峯下。东流为临溪。又东流为龙游潭。洞壑石场。两崖水流。石上有石坎,石窦,石坑。若蛟螭蜿蜒。蟠屈蚪虬。奇诡百状。水深黑。𣸣涌盘涡。洄漩沸白。无浅渚者里馀。其下修濑。又里馀曰水潺。东流为马川,严濑。从君子南崖。登白母帝释。其上天王峯。一万四千丈为绝顶。多苦寒。山木不长。八月三雪。其观望东尽日域。近海黔魅,蓐芝绝影。其外马岛。为日本之倭。其西燕,齐之海。大陆千里。极南耽乇罗。以外眼力不及。
德裕山记
南方名山绝顶。德裕最奇。九千磊上七峯。七峯上香积峯。山在感阴,高泽,景阳数郡之地。直南天岭,云峯。与天王绝顶并峙。列岫烟霞三百里。峯上有泓。泓上白沙。其木多异香冬青。赤干。叶如杉树。高数丈。泓渌净沙上。深树异香。上山有二途。其一从感阴浑川上九千磊六十里。又其一从景阳水砾。登狮子岭而至。
伽倻山记
自德裕,修道武屹。有郑氏藏书。至伽倻海印新罗古寺。有八万大藏经。南山石崖。传说新罗崔学士岩居。川石间。有红流洞,吹笛峯,光风濑,吟风台,完在岩,喷玉瀑,落花潭,叠石台,会仙岩。出洞。有武陵桥,七星台。皆石刻学士大字。
五台山记
五台。在苍海西百四十里。其北雪岳。古獩貊之域。山高大深邃。多积气者。象王,智炉,青溪,长岭,麒麟五山。绝顶皆有台。谓之五台。人迹绝远。岩岫杳冥。青溪东台。望赤海出日。象王南智炉。最在山中。多灏气。无鸟兽。道人晓礼无像佛于此。此最极云。麒麟灵鉴。太史所藏。长岭于筒之水。称神泉。与山中之水合流。至麒麟东壑。为般若渊。月井下为金刚渊。汉水之源。
太白山记
太白山。新罗北岳。文殊,大朴,三台,虞甫,虞检,摩罗邑白山。皆大山。蟠据东暆,真番之域。太白,文殊最高大。北连头陀,普贤。东极沧海。积翠六七百里。文殊绝顶。皆白砾。望之如积雪。山有太白之名。以此云。孟春日在营室。寒日涤冻涂。上巾衣。俯瞰杳冥。西南望太白。雪山塞空。绝顶埋云雾。不可见。云雾下大麓。皆深山沍阴。其下百石坪。山上有太白祠。太白南八十里觉化。太史所藏。山出参,苓,芎䓖,当归,群药,蔓生柏,瑰材,紫檀,桑实三寸。志言东海三寸椹此也。萨奈净岩之水。西北流入太阴江。下虞甫九沙屹。下流为五十川。东流百馀里入海。黄池在虞甫西十里。与山中之水合而西南流。过百石坪二十里。穿山石南流为洛东源。曰穿川。前古置祭田。水圼祀之。
壬子八月。希仲将游枫岳。仍出东界。观日出。过我石鹿求言。作读地志,东游博物六百馀言。书赠。
枫岳读地志
尝读地志。怾怛东海上名山。岩岫矹硉硊磈。万有二千。毗卢,国望最高大。瞰日域赤海无东。山水万瀑洞,九龙渊最奇。伽蓝,兰若百八所。其名刹。摩诃衍最深。普德窟次之。表训又次之。长安最在下。大祀万五千五十三佛。长安,表训。初作于新罗法兴时。丽氏崇奉五百年。至元之末世。奇后祝釐。岁出内帑币千数以增饰云。正阳在山之中。地界最高。瞰列岫层峦。杳冥无穷。楡岾在毗卢东九井南。我惠庄十二年。因古寺增作之最大刹。前川出南石事佛之世。置京库二所。收东界田租。以供浮屠。一在烈山。一在百川桥外。怾怛。或曰枫岳。或曰皆骨山。浮屠人谓之金刚山。佛书云。昙无竭所住。与乌次支题。皆其大言者云。作读地志二百二十九言。
东界东游博物
东界。通川。丛石,金幱石文,习溪穿岛石窦。通南北。风涛相拍。风静则自穿岛绝海。至丛石八九里。自丛石绝海。至金幱窟十馀里。岩窟奇石。怪状不可记。
高城丹穴,三日浦石龛丹书。䢘城三大湖。烈山北明波海岸。皆鸣沙。蹑则沙鸣。襄阳洛山寺观音窟。昔我翼祖祷嗣于此云。雪岳。从襄阳海上西北行五十里。山极高峻。中秋始雪。至夏至雪消。其西寒溪南峯危壁。其极绝顶。其下深渊。山石神秀崴磈。不可名状。悬瀑三百尺。川流盘回。出圆通谷口。渡三十六石梁。江陵。古獩国。汉元朔间。初置沧海郡。四郡时。为临屯郡。海上镜浦,寒松,下述郞井,石灶,石池。平海之越松浦。于山郁陵一岛。望三峯岋嶫。海晴则山木可见。山下白沙甚远。古于山国。负固不服。新罗以计降之。至高丽。有白吉土豆献方物。此皆东界古事古迹。老人尝客游过此。特详之。列书。以为东游博物二百八十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