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 诫初心学人文
作者:知讷

诫初心学人文

夫初心之人。须远离恶友亲近贤善。受五戒十戒等。善知持犯开遮。但依金口圣言。莫顺庸流妄说。既已出家参陪清众。常念柔和善顺不得我慢贡高。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傥有诤者两说和合。但以慈心相向。不得恶语伤人。若也欺凌同伴论说是非。如此出家全无利益。财色之祸甚于毒蛇省己知非常须远离。无缘事则不得入他房院。当屏处不得强知他事。非六日不得洗浣内衣。临盥漱不得高声涕唾。行益次不得搪揬越序。经行次不得开襟掉臂。言谈次不得高声戏笑。非要事不得出于门外。有病人须慈心守护。见宾客须欣然迎接。逢尊长须肃恭回避。办道具须俭约知足。斋食时饮啜不得作声执放。要须安详不得举颜顾视。不得欣厌精粗。须默无言说。须防护杂念。须知受食但疗形枯为成道业。须念般若心经观三轮清净不违道用。赴焚修须早暮勤行自贵懈怠。知众行次不得杂乱。赞呗咒愿须诵文观义。不得但随音声。不得韵曲不调。瞻敬尊颜不得攀缘异境。须知自身罪障犹如山海。须知理忏事忏可以消除。深观能礼所礼皆从真性缘起。深信感应不虚影响相从。居众寮须相让不争。须递相扶护。慎详论胜负。慎聚头闲话。慎误着他鞋。慎坐卧越次。对客言谈不得扬于家丑。但赞院门佛事。不得诣库房见闻杂事自生疑惑。非要事不得游州猎县。与俗交通令他憎嫉失自道情。傥有要事出行。告住持人及管众者。令知去处。若入俗家切须坚持正念。慎勿见色闻声流荡邪心。又况披襟戏笑乱说杂事。非时酒食妄作无碍之行深乖佛戒。又处贤善人嫌疑之间。岂为有智慧人也。住社堂慎沙弥同行。慎人事往还。慎见他好恶。慎贪求文字。慎睡眠过度。慎散乱攀缘。若遇示师陞座说法。切不得于法作悬崖想生退屈心。或作串闻想生容易心。当须虚怀闻之。必有机发之时。不得随学语者但取口办。所谓蛇饮水成毒。牛饮水成乳。智学成菩提。愚学成生死是也。又不得于主法人生轻薄想。因之于道有障。不能进修切须慎之。论云。如人夜行罪人执炬当路。若以人恶故不受光明。堕坑落堑去矣。闻法之次如履薄冰。必须侧耳目而听玄音。肃情尘而赏幽致。下堂后默坐观之。如有所疑博问先觉。夕惕朝询不滥丝发。如是乃可能生正信。以道为怀者欤。无始习熟爱欲恚痴缠绵意地。暂伏还起如隔日疟。一切时中直须用加行方便智慧之力痛自遮护。岂可闲谩游谈无根虚丧天日。欲冀心宗而求出路哉。但坚志节责躬匪懈。知非迁善改悔调柔。勤修而观力转深。链磨而行门益净。长起难遭之想道业恒新。常怀庆幸之心终不退转。如是久久自然定慧圆明见自心性。用如幻悲智还度众生。作人天大福田。切须勉之。泰和乙丑冬月。海东曹溪山老衲知讷志。

皖山正凝禅师示蒙山法语

师见蒙山来礼。先自问云。尔还信得及么。山云。若信不及不到这里。师云。十分信得更要持戒。持戒易得灵验。若无戒行如空中架楼阁。还持戒么山云。见持五戒。师云。此后只看个无字。不要思量卜度。不得作有无解会。且莫看经教语录之类。只单单提个无字。于十二时中四威仪内。须要惺惺如猫捕鼠如鸡抱卵无令断续。未得透彻时。当如老鼠咬棺材相似不可改移。时复鞭起疑云。一切含灵皆有佛性。赵州因甚道无意作么生。既有疑时默默提个无字回光自看。只这个无字要识得自己。要识得赵州。要捉败佛祖得人憎处。但信我如此说话。蓦直做将去。决定有发明时节。断不误尔。云云。

东山崇藏主送子行脚法语

大凡行脚须以此道为怀。不可受现成供养了等闲过日。须是将生死二字钉在额上。十二时中裂转面皮。讨个分晓始得。若祇随群逐队打空过时。他时阎罗老子打算饭钱。莫道我与尔不说。若做工夫须要日日打算时时点检。自转鼓起来至二更看。那里是不得力处。那里是打失处。那里是不打失处。若如此做将去。定有到家时节。有一般办道之人经不看佛不礼。才上薄团便打瞌睡。及至醒来又且胡思乱想。才下禅床便与人打杂交。若如此办道至弥勒下生。也未有入手底时节。须是猛著精彩提起一个无字。昼三夜三与他厮睚。不可坐在无事甲里。又不可执在蒲团上死坐。须要活弄。恐杂念纷飞起时千万。不可与他厮斗转斗转急。多有人在这里不识进退解免不下。成风成颠坏了一生。须向纷飞起处轻轻放下打一个。转身下地行一遭。又上床开两眼捏双拳。竖起脊梁依前提起。便觉清凉。如一锅汤搀下一杓冷水相似。但如此做工夫。日久月深自有到家时节。工夫未得入手。莫生烦恼。恐烦恼魔入心。若觉省力不可生欢喜。恐欢喜魔入心。种种病痛言之不尽。恐众中有老成兄弟办道者。千万时时请益。若无将祖师做工夫底言语看一遍。如亲见相似。而今此道难得其人。千万向前望汝早早打破漆桶归来为我揩背。至嘱至嘱。

蒙山和尚示众语

若有来此同甘寂寥者。舍此世缘除去执著颠倒。真实为生死大事。肯顺庵中规矩。截断人事随缘受用。除三更外不许睡眠。不许出街。不许赴请。未有发明不许看读。非公界请不许阅经。如法下三年工夫。若不见性通宗。山僧替尔入地狱。

后跋

夫心者。是世间出世间万法之总相也。万法即是心之别相。然其别有五。一肉团心。状如蕉蕾。生色身中。系无情摄。二缘虑心。状若野烧。忽生忽灭。系妄想摄。三集起心。状如草子。埋伏识田。系习气摄。四赖耶心。状如良田。纳种无厌。系无明摄。五真如心。状同虚空。廓彻法界。系寂照摄。已上五心。前四皆妄念念生灭后一是真。三际一如。若不拣辩分明。犹恐认妄为真。其失非小。故引佛经祖语。问辩征释。开示迷妄根源。指陈修证本末。次第一十六章。始于正信。终乎所往。深明真心之捷径。故名直说。予获是书。仅十馀载。朝夕观览。以为栖神之秘要。一日出示众。信善士感节庵。居士陈普忠。慨然乐施绣梓流传。庶修心之士观之者。感悟真心之妙。迥出直说之表也。是为跋。

正统十二年岁在丁卯。腊月八日大天界蒙堂比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