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于澶渊宋灾故(襄三十年) 中华文库
春秋之时,忠信之道缺,大国无厌而小国屡叛,朝战而夕会,夫子盖厌之矣。
观周之盛时,大宗伯所制朝觐、会同之礼,各有远近之差,远不至于疏而相忘,近不至于数而相渎。
春秋之际,何其乱也,故曰春秋之盟,无信盟也,春秋之会,无义会也。
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
夫子将讥之,而以为不可以胜讥之也,故择其甚者而讥焉。
桓二年会于稷,以成宋乱。
襄三十年会于澶渊,宋灾故。
皆以深讥而切责之也。
《春秋》之书会多矣,书其所会而不书其所以会。
书其所以会,桓之稷、襄之澶渊而已矣。
宋督之乱,诸侯将讨之,桓公平之,不义孰甚焉?宋之灾,诸侯之大夫会,以谋归其财,既而无归,不信孰甚焉?非不义不信之甚,《春秋》之讥不至于此也。
《左氏》之论,得其正矣。
皆诸侯之大夫,而书曰某人某人会于澶渊,宋灾故,尤之也。
不书鲁大夫,讳之也。
且夫见邻国之灾,匍匐而救之者,仁人君子之心也。
既言而忘之,既约而背之,委巷小人之事也。
故书其始之为君子仁人之心,而后可以见后之为委巷小人之事。
《春秋》之意,盖明白如此。
而《公羊传》曰:“会未有言其所为者,此言其所为何?录伯姬也。”
且《春秋》为女子之不得其所而死,区区焉为人之死录之,是何夫子之志不广也!
《穀梁》曰:“不言灾故,则无以见其为善;澶渊之会,中国不侵夷狄,夷狄不入中国,无侵伐八年,善之也,晋赵武、楚建之力也。”
如《穀梁》之说,宋之盟可谓善矣,其不曰息兵故,何也?呜呼!《左氏》得其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