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纪数畧_(四库全书本)/卷13 中华文库
读书纪数略 卷十三 |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十三目录
地部
朝庙𩔖
三朝
三社
二社
王五社
晋二社
梁社稷五坛
王制庙数
夏五庙
商六庙
周七庙
鲁二庙
汉七帝庙
唐九庙
宋四祖庙
六圣原庙
狄仁杰留四庙
刘䞇留三庙
唐虞五府
夏五室
周五府
三代明堂制
四代明堂
明堂五名
明堂读五时令
论明堂二
学制二义
四代学名
帝王五学
周三代学
五学
六学
鲁四学
三灵一雍
三台
汉三雍宫
学校庠序四名
宋四学
唐六学
四子学
宋五学
崇宁四学
宋三舍
大学二十斋
宗学六斋
武学六斋
明太学十八号
京卫武学六斋
宋四书院
二谿书院
钦定四库全书
读书纪数略卷十三 福建巡抚宫梦仁撰地部
朝庙𩔖
三朝〈周制〉
外朝〈在皋门内库门外三槐九棘询万民听政之朝小司寇朝士掌焉〉治朝〈在路门外王日听治之朝宰夫司士掌焉亦曰中朝〉燕朝〈在路门内王国宗人嘉事之朝太仆小臣掌焉亦曰内朝即路寝之朝〉 唐含元殿为大朝即周外朝也宣政殿为正朝即周中朝汉前殿也紫宸殿为上阁即周内朝汉宣室也 通典谓并雉门外询事之朝小司寇掌其政为四朝常言三朝者以非常朝也
三社〈同上天子立三社〉
大社〈库门内西〉王社〈藉田立之〉亳社〈庙门立之〉 诸侯二社国社〈鲁曰周社〉亳社大夫以下一社曰置社 论语夏松殷柏周栗
二社〈孝经说天子社广五尺诸侯半之〉
社〈土神〉稷〈榖神〉句龙 弃〈配食〉
王五社〈马融周礼注〉
大社中门外惟松 东社八里惟柏 西社九里惟栗 南社七里惟梓 北社六里惟槐
晋二社〈元帝初立〉
太社〈祝曰地理普施惠存无𭛌乃建太社保祐万〉帝社〈祝曰坤徳厚载畿是保乃建帝社以神地道〉 汉髙立汉社稷太社也官社配以禹王社也魏以官社为帝社
梁社稷五坛〈隋志 二社一稷凡三坛至梁始加〉
太社 帝社 太稷〈晋建〉官社 官稷〈大同初加〉
王制庙数
三子三昭三穆与太祖庙而七 诸侯二昭二穆与太祖庙而五 大夫一昭一穆与太祖庙而三 士一庙 庶人祭于寝 祭法适士二官师一
夏五庙
禹 二昭 二穆
商六庙〈商书咸有一徳七世之庙可以观徳〉
契 汤 二昭 二穆
周七庙
后稷 文 武 亲庙四
鲁二庙〈明堂位注𧰼周有文王武王庙〉
鲁公庙〈文世室也〉武公庙〈武世室也〉
汉七帝庙〈谓文景武昭宣元成七帝〉
顾成 徳阳 龙渊 徘徊 乐游 长寿 阳池
唐九庙
始立四庙〈武徳元年〉立七庙〈正观七年〉增太庙为九室〈开元十年〉终唐之世常为九代十一室
宋四祖庙〈曾氏曰晋定七庙而虚太祖之室自梁以来皆立四庙宋兴采张昭任彻之议追尊四祖
用近制也〉
僖 顺 翼 宣
六圣原庙〈元丰建于宫之东〉
宣祖曰天元 艺祖曰皇武 太宗曰大定 真宗曰熙文 仁宗曰美成 英宗曰治隆 别殿五其北祀昭宪后曰太始孝明后曰俪极懿徳明徳元徳后曰辉徳章穆章献章懿后曰衍庆慈圣后曰继仁
狄仁杰留四庙〈以吴楚多淫祠奏毁一千七百馀所独留其四〉
夏禹 吴太伯 季札 伍员
刘䞇留三庙〈神宗时罢鬻祠庙〉
阏伯〈迁商丘主祀香火〉微子〈宋始封之君〉许逺张巡〈城殉敌能捍大患〉
唐虞五府〈史记舜受终于文祖尧文徳之祖庙康成云五府之大名犹周之明堂也〉
赤曰文祖〈周明堂赤帝赤熛怒之府〉黄曰神斗〈周太室黄帝含枢纽之府〉白曰显纪〈周总章白帝白招拒之府〉黒曰𤣥矩〈周𤣥堂黒帝汁光纪之府〉苍曰灵府〈周青阳苍帝灵威仰之府〉
夏五室〈冬官注堂上为五室𧰼五行也〉
木室于东北 火室于东南 金室于西南 水室于西北〈其方皆三歩其广益之以三尺〉土室于中央〈方四歩其广益之以四尺〉
周五府〈礼外传明堂之制周旋以水水左旋𧰼天〉
内有太室𧰼紫垣 南出明堂𧰼太微 西出总章𧰼五潢 北出𤣥堂𧰼营室 东出青阳𧰼天市
三代明堂制〈考工记〉
夏后氏世室〈即宗庙也〉堂修二七〈其深十四歩〉广四修一〈益以四分修之一则台广十七歩有半〉五室〈以象五行〉三四歩〈言室之修为四歩者三〉四三尺〈言室之广为三尺者四〉九阶〈南面三阶东西北各两阶〉四旁两夹窗〈室四旁皆有戸户各有两夹窗〉白盛〈以蜃灰垩壁取其明洁也〉门堂三之二〈门侧之堂于十七歩中得三分之二〉室三之一〈门堂之侧有两室于十七歩中得三分之一〉殷人重屋〈王宫正堂若大寝也〉堂修七寻〈深五丈六尺〉堂崇三尺〈陛髙三尺〉四阿重屋〈四楹皆有檐〉周人明堂〈明政教之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广〉南北七筵〈深〉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
四代明堂〈宇文恺引帝命验注〉
唐虞天府 夏世室 殷重屋 周明堂 应劭谓黄帝合宫虞总章殷阳馆周明堂 陈子昻谓黄帝合宫尧衢室虞总期夏世室
明堂五名〈蔡邕明堂论明堂天子太庙也人君南面故以明堂为名飨射养老教学选士皆于其中〉取其正堂之貌曰太庙〈取其宗祀之清貎又曰清庙〉取其尊崇曰太室 取其堂曰明堂 取其四门之学曰太学取其四周水圆如璧曰辟雍
明堂读五时令〈通典开元礼〉
设幄座〈孟春青阳左个仲青阳太庙季青阳右个孟夏明堂左个仲明堂太庙季明堂右个夏季太庙太室孟秋总章左个仲总章太庙季总章右个孟冬𤣥堂左个仲𤣥堂太庙季𤣥堂右个闰居南门〉设群臣次〈春璧水东门外夏南秋西冬北〉入门〈春自苍龙门夏朱雀秋白虎冬𤣥武〉升陛〈春自寅陛夏已陛秋申冬亥〉
论明堂二〈李谧论〉
言五室者〈据考工记〉言九室者〈按大戴礼〉
学制二义〈三礼义宗〉
一东堂东学 南堂南学 西堂西学 北堂北学中央大学〈与明堂同体五室在一基之上〉一东郊东学 南郊南
学 西郊西学 北郊北学 国中大学〈郑注周四郊之虞庠〉
四代学名〈三礼义宗〉
有虞氏大学为上庠小学为下庠 夏后氏大学为东序小学为西序 殷大学为右学小学为左学周大学为东胶小学为虞庠 王制注虞殷尚质贵物成故大学在西夏周渐文取长养故大学在东
帝王五学〈大戴礼〉
帝入东学上亲贵仁〈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贵信〈长幼有差而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贵徳〈圣贤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尊爵〈贵贱有等而下不逾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于太傅则徳智长而治道得矣〉
周三代学〈文王世子郑注周立四代之学兼周家而言耳〉
学书于虞学〈典谟之教所由兴也〉学舞于夏学〈文武中也〉学礼乐于殷学〈功成治定与巳同〉 孟子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五学
大学辟雍〈承师问道受告讯馘于此〉东学东序〈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养老乞言于此〉南学成均〈大合乐于此〉西学瞽宗〈秋学礼祀先贤于此〉北学上庠〈冬学书于此〉
六学〈北史刘芳传自周以上学惟有二爰暨周室学盖有六〉
师氏居内 大学在国 四小学在郊
鲁四学〈礼记〉
米廪〈虞庠以教孝〉序〈夏序以教射〉瞽宗〈殷学以教乐〉頖宫〈周学以颂正教〉
三灵一雍〈诗正义同处在郊〉
灵台 灵囿 灵沼 辟雍
三台
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囿台〈以观鸟兽〉
汉三雍宫〈汉明帝立〉
明堂〈举宗祀〉灵台〈望云物〉辟雍〈行大射养老之礼〉
学校庠序四名〈汉元始三年〉
郡国曰学 县道邑侯国曰校〈各置经师一人〉乡曰庠 聚曰序〈各置孝经师一人〉
宋四学〈南宋文帝置聪明观四科〉
儒学〈使雷次宗立〉𤣥学〈使何尚之立〉史学〈使何承天立〉文学〈使谢元立〉
唐六学〈国子监领之生徒二千二百一十人州县生徒各有差〉
国子学〈生徒三百人〉大学〈五百人〉四门学〈千三百人〉律学〈五十人〉书学〈三十人〉算学〈三十人〉 百官志及韩愈集有广文为七学
四子学〈开元间置崇𤣥馆亦曰道举〉
老 荘 列 文
宋五学
国子学 大学 武学 律学 算学
崇宁四学
书学 画学 算学 医学
宋三舍〈生徒各治一经初入外舍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又一试补上舍生月书行艺〉外舍〈二千员〉内舍〈三百员〉上舍〈一百员〉
大学二十斋
服膺 褆身 习是 守约 存心 允蹈 养正持志 率服 诚意〈初建〉观化 贯道 务本 果
行 谨信 时中 循理〈续建〉节性 经徳 立礼〈増建〉
宗学六斋
贵仁 大雅 明贤 立爱 怀徳 升俊
武学六斋〈绍兴间置〉
受成 贵谋 辅文 中古 经逺 阅礼
明太学十八号〈退省号及广居门之西〉
天 地 人 智 仁 勇 文 行 忠 信规 矩 准 绳 纪 纲 法 度
京卫武学六斋〈始于正统除教授训导教习勲卫子弟以兵部司官提调之〉
居仁 由义 崇礼 𢎞智 惇信 劝忠
宋四书院〈宋初四书院之名闻天下盖是时学校未广也〉
嵩阳书院 岳𪋤书院〈衡州〉睢阳书院〈应天〉白鹿书院〈南康〉
二谿书院
西谿书院〈龙首峰西唐姚敬隐居之所〉中谿书院〈龙首峰下宋李昉受业之所〉
读书纪数略卷十三
<子部,类书类,读书纪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