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经卷第一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一)梵天请法六事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摩竭国善胜道场。

初始得佛,念诸众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

“若我住世,于事无益,不如迁逝无馀涅槃。”

尔时梵天,知佛所念,即从天下,前诣佛所,

头面礼足,长跪合掌劝请:“世尊!转于法轮,

莫般涅槃。”佛答梵天:“众生之类,

尘垢所弊,乐着世乐,无有慧心。若我住世,

唐劳其功,如吾所念,唯灭为快。”尔时梵天,

复更倾倒而白佛言:“世尊!今日法海已满,

法幢已立,润济开导,今正是时。

又诸众生应可度者,亦甚众多,云何世尊,

欲入涅槃?使此萌类,永失覆护。世尊往昔无数劫时,

恒为众生采集法药,乃至一偈,

以身妻子而用募求。云何不念便欲孤弃?过去久远,

于阎浮提有大国王,号修楼婆,

领此世界八万四千诸小国邑,六万山川,八千亿聚落,

王有二万夫人一万大臣。时妙色王,德力无比,

覆育民物,丰乐无极。王心念曰:‘如我今者,

唯以财宝资给一切,无有道教而安立之,

此是我咎,

何其苦哉?今当推求坚实法财普令得脱。’即时宣令阎浮提内:

‘谁能有法与我说者,恣其所须,不敢违逆。’募出周遍,

无有应者,时王忧愁酸切恳恻。

毗沙门王见其如是,欲往试之,

辄自变身化作夜叉,色貌青黑,眼赤如血,狗牙上出,

头发悉竖,火从口出,来诣宫门,口自宣言:

‘谁欲闻法?我当为说。’王闻是语,喜不自胜,

躬自出迎,前为作礼,敷施高座,请令就坐,

即集群僚,前后围绕,欲得听闻。

尔时夜叉复告王曰:‘学法事难,云何直尔欲得闻知?’

王叉手曰:‘一切所须不敢有逆。’夜叉报曰:

‘若以大王可爱妻子与我食者,乃与汝法。’

尔时大王以所爱夫人及儿中胜者供养夜叉,

夜叉得已,于高座上众会之中取而食之。

尔时诸王百官群臣见王如是,啼哭懊恼,

宛转在地,劝请大王令舍此事。王为法故,

心坚不回。时夜叉鬼食妻子尽,

为说一偈:

“‘一切行无常,  生者皆有苦,

五阴空无相,  无有我我所。’

“说是偈已,王大欢喜,心无悔恨大如毛发,

即便书写,遣使颁示阎浮提内,咸使诵习。

时毗沙门王还复本形,赞言:‘善哉!甚奇甚特!

夫人太子犹存如故。’尔时王者今佛身是。

世尊昔日为法尚尔,

云何今欲便舍众生早入涅槃而不救济?

“又复,世尊!过去久远阿僧祇劫,

于阎浮提作大国王,名虔阇尼婆梨,

典领诸国八万四千聚落,二万夫人婇女,一万大臣。

王有慈悲,矜及一切,人民蒙赖,谷米丰贱,

感佩王恩,犹视慈父。时王心念:‘我今最尊,

位居豪首,人民于我各各安乐。虽复有是,

未尽我心,今当推求妙宝法财以利益之。’

思惟是已,遣臣宣令遍告一切:

‘谁有妙法与我说者,当给所须,随其所欲。’

时有婆罗门,名劳度差,来诣宫门,云我有法。

王闻之喜,即出奉迎,前为作礼,敷好床褥,

请令就座,王与左右合掌白言:‘唯愿大师!

垂矜愚鄙,开阐妙法,令得闻知。’

时劳度差复报王曰:‘我之智慧,追求遐方,积学不易,

云何直尔便欲得闻?’王复报曰:‘一切所须,

悉见告敕,皆当供给。’劳度差曰:‘大王今日,

能于身上剜燃千灯用供养者,乃与汝说。’

王闻此语,倍用欢喜,

即时遣人乘八万里象,告语一切阎浮提内:

‘虔阇婆梨大国王者,却后七日,为于法故,

当剜其身以燃千灯。’时诸小王、一切人民,闻此语已,

各怀愁毒,悉来诣王,到作礼毕,共白之言:

‘今此世界有命之类,依恃大王,如盲依导,

孩儿仰母,王薨之后,

当何所怙?若于身上剜千灯者,必不全济,云何为此一婆罗门,

弃此世界一切众生?’是时宫中二万夫人、

五百太子、一万大臣,合掌劝请,亦皆如是。

时王报曰:‘汝等诸人慎勿却我无上道心,

吾为是事誓求作佛,后成佛时,必先度汝。’

是时众人见王意正,啼哭懊恼自投于地。

王意不改,语婆罗门:‘今可剜身而燃千灯。’

寻为剜之,各著脂炷。众会见已,绝而复稣,

以身投地,如大山崩。王复白言:‘唯愿大师!

垂哀矜采,先为说法,然后燃灯,我命傥断,

不及闻法。’时劳度差,便唱法言:

“‘常者皆尽,  高者必堕,  合会有离,

生者皆死。’

“说是偈已,而便燃火。当此之时,王大欢喜,

心无悔恨,自立誓愿:‘我今求法,

为成佛道,后得佛时,

当以智慧光明照悟众生结缚黑暗。’作是誓已,天地大动,

乃至净居诸天宫殿动摇,咸各下视。

见于菩萨作法供养,毁坏身体,不顾躯命,佥然俱下,

侧塞虚空,啼哭之泪,犹如盛雨,

又雨天华而以供养。时天帝释下至王前,种种赞叹,

复问之曰:‘大王!今者苦痛极理,

心中颇有悔恨事不?’王即言:‘无。’帝释复白:‘今观王身,

战掉不宁,自言无悔,谁当知之?’王复立誓:

‘若我从始乃至于今,心不悔者,身上众疮,

即当平复。’作是语已,寻时平复。

时彼王者今佛是也。世尊往昔苦毒求法,皆为众生;

今者满足,云何舍弃欲入涅槃,

永使一切失大法明?

“又复,世尊!过去世中,于阎浮提作大国王,

名毗楞竭梨,典领诸国八万四千聚落,

二万夫人婇女,五百太子,一万大臣,王有慈悲,

视民如子。尔时大王心好正法,

即时遣臣宣令一切:‘谁有经法为我说者,

当随其意给足所须。’有婆罗门名劳度差,

来诣宫门言:‘有大法,谁欲闻者,我当为说。’

王闻此语,喜不自胜,躬出奉迎,接足为礼,

问讯起居,将至大殿,敷施高座,请令就坐,

合掌白言:‘唯愿大师!当为说法。’劳度差曰:

‘我之所知,四方追学,劳苦积年,

云何大王直尔欲闻?’王叉手曰:‘一切所须,幸垂敕及,

于大师所不敢有惜。’寻报王言:

‘若能于汝身上,斲千铁钉,乃与汝法。’王即可之:

‘却后七日,当办斯事。’尔时大王,

寻时遣人乘八万里象,遍告一切阎浮提内:

‘毗楞竭梨大王,却后七日,当于身上斲千铁钉。’

臣民闻之,悉来云集,白大王言:‘我等四远,

承王恩德,各获安乐。唯愿大王!为我等故,

莫于身上斲千铁钉。’尔时宫中,

夫人婇女、太子大臣,一切众会,咸皆同时,

向王求哀:‘唯愿大王!以我等故,

莫为一人便取命终,孤弃天下一切众生。’

尔时国王报谢之曰:‘我于久远生死之中杀身无数,

或为贪欲瞋恚愚痴,计其白骨高于须弥,

斩首流血过于五江,啼哭之泪多于四海,

如是种种,唐捐身命,未曾为法。吾今斲钉,

以求佛道,后成佛时,当以智慧利剑,

断除汝等结使之病,云何乃欲遮我道心?’

尔时众会,默然无言。于时大王语婆罗门:

‘唯愿大师!垂恩先说,然后下钉,我命傥终,

不及闻法。’时劳度差,便说偈言:

“‘一切皆无常,  生者皆有苦,

诸法空无生,  实非我所有。’

“说是偈已,即于身上斲千铁钉。

时诸小王群臣之众,一切大会,以身投地,

如大山崩,宛转啼哭,不识诸方。

是时天地六种震动,欲色诸天,怪其所以,佥然俱下,

见于菩萨困苦为法伤坏其身,同时啼哭,

泪如盛雨,又雨天花而以供养。时天帝释,

来到王前,而问王言:‘大王!今者勇猛精进,

不惮苦痛,为于法故,

欲何所求?欲作帝释转轮王乎?为欲求作魔王梵王?’王答之曰:

‘我之所为,不求三界受报之乐,所有功德,

用求佛道。’天帝复言:‘王今坏身,乃如是苦,

宁悔恨意耶?’王言:‘无也。’天帝复言:‘今观王身,

不能自持,言无悔恨,以何为证?’

王寻立誓:‘若我至诚,心无悔恨者,我今身体,

还复如故。’作是语已,即时平复。

天及人民欣勇无量。世尊今者法海已满,功德悉备,

云何欲舍一切众生,疾入涅槃而不说法?

“又复,世尊!过去久远无量阿僧祇劫,

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梵天王,有太子,

字昙摩钳,好乐正法,遣使推求,四方周遍,

了不能得。

“尔时太子,求法不获,愁闷懊恼。

时天帝释知其至诚,化作婆罗门来诣宫门,言:

‘我知法,谁欲闻者,吾当为说。’太子闻之,

即出奉迎,接足为礼,将至大殿,敷好床座,

请令就坐,合掌白言:‘唯愿大师!垂愍为说。’

婆罗门言:‘学事甚难!追师积久,尔乃得之。

云何直尔便欲得闻?理不可也。’太子复言:

‘大师所须,愿见告敕,身及妻子,一皆不惜。’

婆罗门言:‘汝今若能作大火坑,令深十丈,

满中炽火,自投于中以供养者,吾乃与法。’

尔时太子,即如其言作大火坑。王及夫人,

群臣婇女,闻是语已,不能自宁,咸悉都集,

诣太子宫,谏喻太子,晓婆罗门:‘唯愿慈愍,

以我等故,勿令太子投于火坑,若其所须,

国城妻子,及与我身,当为给使。’婆罗门言:

‘吾不相逼,随太子意!能如是者,我为说法;

不者不说。’观其志固,各自默然。

尔时大王即遣使者,乘八万里象,

宣告一切阎浮提内:‘昙摩钳太子,为于法故,却后七日,

身投火坑。其欲见者,宜早来会。’时诸小王,

四远士民,强弱相扶,悉皆云集,诣太子所,

长跪合掌,异口同音,白太子言:‘我等诸臣,

仰凭太子,犹如父母。今若投火,天下丧父,

永无所怙。愿愍我曹,莫为一人孤弃一切。’

尔时太子语众人言:

‘我于久远生死之中丧身无数,人中为贪更相斩害,

天上寿尽失欲忧苦,地狱之中,火烧汤煮、斧锯刀戟、

灰河剑树,一日之中,丧身难计,痛彻心髓,

不可具陈。饿鬼之中,百毒钻躯。畜生中苦,

身供众口,负重食草,苦亦难数。空荷众苦,

唐失身命,未曾善心为于法也。

吾今以此臭秽之身,供养法故,

汝等云何复欲却我无上道心?我舍此身,为求佛道,后成佛时,

当施汝等五分法身。’众人默然。是时太子,

立火坑上,白婆罗门:‘唯愿大师!为我说法,

我命傥终,不及闻法。’时婆罗门,

即便为说此偈:

“‘常行于慈心,  除去恚害想,

大悲愍众生,  矜伤为雨泪,

修行大喜心,  同己所得法,

救护以道意,  乃应菩萨行。’

“说是偈已,便欲投火。尔时帝释并梵天王,

各捉一手,而复难之:‘阎浮提内一切生类,

赖太子恩,莫不得所。今投火坑,

天下丧父,何为自没,孤弃一切?’尔时太子,

报谢天王及诸臣民:‘何为遮我无上道心?’

天及人众,即各默然。辄自并身,投于火坑。

天地大动,虚空诸天,同时号哭,泪如盛雨。

即时火坑变成花池,太子于中坐莲花台,

诸天雨华乃至于膝。尔时梵天大王,

今父王净饭是;尔时母者,今摩耶是;尔时太子昙摩钳者,

今世尊是。世尊尔时如是求法,

为教众生;今已成满,宜当润彼枯槁之类,

云何便欲舍至涅槃不肯说法?

“又复,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

尔时波罗[木*奈]国,有五百仙士。时仙人师,名郁多罗,

恒思正法,欲得修学四方推求,宣告一切:

‘谁有正法,为我说者,随其所欲,悉当供给。’

有婆罗门来应之言:‘吾有正法,谁欲闻者,

我当为说。’时仙人师合掌白言:

‘唯愿矜愍垂哀为说。’婆罗门言:‘学法事难!久苦乃获,

汝今云何直尔欲闻?于理不可。

汝若至诚欲得法者,当随我教。’仙人白言:

‘大师所敕不敢违逆。’寻即语曰:‘汝今若能剥皮作纸,

析骨为笔,血用和墨,写吾法者,乃与汝说。’

是时郁多罗闻此语已,欢喜踊跃,

敬如来教,即剥身皮,析取身骨,以血和墨,

仰白之曰:‘今正是时,唯愿速说!’时婆罗门,

便说此偈:

“‘常当摄身行,  而不杀盗淫,

不两舌恶口,  妄言及绮语,

心不贪诸欲,  无瞋恚毒想,

舍离诸邪见,  是为菩萨行。’

“说是偈已,即自书取,遣人宣写,

阎浮提内一切人民,咸使诵读如说修行。

世尊尔时如是求法,为于众生心无悔恨;

今者云何欲舍一切,入于涅槃而不说法? “又复,

世尊!过去久远阿僧祇劫,于阎浮提,

作大国王,名曰尸毗,王所住城号提婆拔提,

丰乐无极。

时尸毗王主阎浮提八万四千诸小国土,六万山川,八千亿聚落,

王有二万夫人婇女、五百太子、一万大臣,行大慈悲,

矜及一切。时天帝释,五德离身,其命将终,

愁愦不乐。毗首羯摩见其如是,即前白言:

‘何为慷慨而有愁色?’帝释报言:‘吾将终矣,

死证已现,如今世间,佛法已灭,

亦复无有诸大菩萨,我心不知何所归依?是以愁耳。’

毗首羯摩白天帝言:‘今阎浮提有大国王,

行菩萨道,名曰尸毗,志固精进,必成佛道。

宜往投归,必能覆护,解救危厄。’天帝复白:

‘若是菩萨,当先试之,为至诚不?汝化为鸽,

我变作鹰,急追汝后,相逐诣彼大王坐所,

便求拥护,以此试之,足知真伪。’

毗首羯摩复答天帝:‘菩萨大人!不宜加苦,正应供养,

不须以此难事逼也。’尔时帝释,便说偈言:

“‘我亦非恶心,  如真金应试,

以此试菩萨,  知为至诚不?’

“说是偈已,毗首羯摩自化为鸽,帝释作鹰,

急追鸽后,临欲捉食。时鸽惶怖,飞趣大王,

入王腋下,归命于王。鹰寻后至,立于殿前,

语大王言:‘今此鸽者,是我之食,来在王边,

宜速还我,我饥甚急。’尸毗王言:‘吾本誓愿,

当度一切,此来依我,终不与汝。’

鹰复言曰:‘大王!今者云度一切,若断我食,

命不得济。如我之类非一切耶?’王时报言:

‘若与馀肉,汝能食不?’鹰即言曰:‘唯得新杀热肉,

我乃食之。’王复念曰:‘今求新杀热肉者,

害一救一,于理无益。’内自思惟:‘唯除我身,

其馀有命,皆自护惜。’即取利刀,

自割股肉,持用与鹰,贸此鸽命。鹰报王曰:

‘王为施主,等视一切,我虽小鸟,理无偏枉,

若欲以肉贸此鸽者,宜称使停。’王敕左右:

‘疾取称来。’以钩钩中,两头施盘,即时取鸽,

安著一头,所割身肉,以著一头,

割股肉尽,故轻于鸽。复割两臂两胁,身肉都尽,

故不等鸽。尔时大王举身自起,

欲上称盘,气力不接,失跨堕地,闷无所觉,

良久乃稣,自责其心:‘我从久远,为汝所困,

轮回三界,酸毒备尝,未曾为福。

今是精进立行之时,非懈怠时也。’种种责已,自强起立,

得上称盘,心中欢喜,自以为善。

是时天地六种震动,诸天宫殿皆悉倾摇,

乃至色界诸天同时来下,

于虚空中见于菩萨行于难行,伤坏躯体,心期大法,不顾身命,

各共啼哭,泪如盛雨,又雨天华而以供养。

尔时帝释还复本形,住在王前,语大王曰:

‘今作如是难及之行,

欲求何等?汝今欲求转轮圣王帝释魔王?三界之中欲求何等?’

菩萨答言:‘我所求者,不期三界尊荣之乐,

所作福报欲求佛道。’天帝复言:‘汝今坏身,

乃彻骨髓,宁有悔恨意耶?’王言:‘无也。’

天帝复曰:‘虽言无悔,谁能知之?我观汝身,

战掉不停,言气断绝,言无悔恨,以何为证?’

王即立誓:‘我从始来乃至于今,

无有悔恨大如毛发,我所求愿,必当果获。

至诚不虚如我言者,令吾身体即当平复。’作誓已讫,

身便平复,倍胜于前。天及世人,叹未曾有,

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尸毗王者今佛身是也。

世尊往昔为于众生不顾身命,乃至如是;

今者世尊法海已满法幢已立,法鼓已建,

法炬已照,润益成立,今正得时,

云何欲舍一切众生,入于涅槃而不说法?”

 尔时梵王,于如来前,合掌赞叹,

说于如来先身求法,为于众生凡有千首。

世尊尔时受梵王请,

即便往诣波罗[木*奈]国鹿野苑中转于法轮,三宝因是乃现于世。

 时诸人天诸龙鬼神,八部之众,闻说是已,莫不欢喜,

顶戴奉行。

  (二)摩诃萨埵以身施虎品第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乞食时到,着衣持钵,独将阿难,

入城乞食。时有一老母,唯有二男,

偷盗无度,财主捕得,便将诣王,平事案律,

其罪应死,即付旃陀罗,将至杀处。遥见世尊!

母子三人,俱共向佛,叩头求哀:“唯愿天尊!

垂济苦厄,救我子命。”诚心款笃,甚可怜愍。

如来慈矜,即遣阿难,诣王请命。王闻佛教,

即便放之,得脱此厄,感戴佛恩,欣踊无量。

寻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白言:“蒙佛慈恩,

得济馀命,唯愿天尊!慈愍我等,

听在道次。”佛即可之,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

身所着衣,变成袈裟,敬心内发,志信益固。

佛为说法,诸垢永尽,得阿罗汉道,其母闻法,

得阿那含。尔时阿难,目见此事,叹未曾有,

赞说如来若干德行。又复呰嗟:“母子三人,

宿有何庆,值遇世尊,得免重罪,

获涅槃安?一身之中,特蒙利益,何其快哉!”

 佛告阿难:“此三人者,非但今日蒙我得活,

乃往过去,亦蒙我恩而得济活。” 阿难白佛:“不审,

世尊!过去世中,济活三人,其事云何?”

 佛告阿难:“乃往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

有大国王,名曰摩诃罗檀囊,秦言大宝,

典领小国,凡有五千。王有三子,其第一者,

名摩诃富那宁,次名摩诃提婆,秦言大天,

次名摩诃萨埵,此小子者,少小行慈,

矜愍一切,犹如赤子。尔时大王,

与诸群臣夫人太子,出外游观,时王疲懈,小住休息。

其王三子,共游林间,见有一虎适乳二子,

饥饿逼切,欲还食之。其王小子,语二兄曰:

‘今此虎者,酸苦极理,羸瘦垂死,加复初乳,

我观其志,欲自啖子。’二兄答言:

‘如汝所云。’弟复问兄:‘此虎今者,当复何食?’

二兄报曰:‘若得新杀热血肉者,乃可其意。’

又复问曰:‘今颇有人,能办斯事救此生命,

令得存不?’二兄答言:‘是为难事。’时王小子,

内自思惟:‘我于久远生死之中,捐身无数,

唐舍躯命,或为贪欲,或为瞋恚,或为愚痴,

未曾为法。今遭福田,此身何在?’设计已定,

复共前行。前行未远,白二兄言:‘兄等且去,

我有私缘,比尔随后。’作是语已,疾从本径,

至于虎所,投身虎前;饿虎口噤,

不能得食。尔时太子,自取利木,刺身出血,

虎得舐之,其口乃开,即啖身肉。

二兄待之经久不还,寻迹推觅,忆其先心,必能至彼,

喂于饿虎。追到岸边,见摩诃萨埵死在虎前,

虎已食之,血肉涂漫,自扑堕地,气绝而死,

经于久时,乃还稣活,啼哭宛转,迷愦闷绝,

而复还稣。夫人眠睡梦有三鸽,共戏林野,

鹰卒捉得其小者食,觉已惊怖,向王说之:

‘我闻谚言:“鸽子孙者也。”今亡小鸽,

我所爱儿,必有不祥。’即时遣人,四出求觅。

未久之间,二儿已到,父母问言:‘我所爱子,

今为所在?’二儿哽噎,隔塞断绝,不能出声,

经于久时,乃复出言:‘虎已食之。’父母闻此,

躄地闷绝而无所觉,良久乃稣,

即与二儿夫人婇女,驰奔至彼死尸之处。

尔时饿虎食肉已尽,唯有骸骨狼藉在地。母扶其头,

父捉其手,哀号闷绝,绝而复稣。如是经久时,

摩诃萨埵命终之后,生兜率天,即自生念:

‘我因何行,来受此报?’天眼彻视,遍观五趣,

见前死尸,故在山间,父母悲悼,缠绵痛毒,

怜其愚惑,啼泣过甚。‘或能于此丧失身命,

我今当往谏喻彼意。’即从天下,住于空中,

种种言辞,解谏父母。父母仰问:

‘汝是何神?愿见告示。’天寻报曰:‘我是王子摩诃萨埵,

我由舍身济虎饿乏,生兜率天。大王当知!

有法归无,生必有终;恶堕地狱,为善生天。

生死常涂,今者何独没于忧愁烦恼之海,

不自觉悟勤修众善?’父母报言:‘汝行大慈,

矜及一切,舍我取终;吾心念汝,荒塞寸绝,

我苦难计。汝修大慈,那得如是?’于时天人,

复以种种妙善偈句,报谢父母,

父母于是小得惺悟,作七宝函盛骨著中,葬埋毕讫,

于上起塔,天即化去。王及大众,还自归宫。”

佛告阿难:“尔时大王,摩诃罗檀那者,

岂异人乎?今我父王阅头檀是。时王夫人,

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摩诃富那宁者,今弥勒是。

第二太子摩诃提婆者,今婆修蜜多罗是。

尔时太子摩诃萨埵,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尔时虎母,今此老母是。尔时二子,今二人是。

我于久远,济其急厄危顿之命,令得安全。

吾今成佛,亦济彼厄,令其永离生死大苦。”

 尔时阿难、一切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二梵志受斋品第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初夜有二天,来诣于佛所,天人身光,

照曜祇桓,皆如金色。佛便随宜,

演畅妙法;心意开悟,俱得道迹,头面礼佛,

还归天上。 明日清朝,阿难白佛:“昨夜二天,

来觐世尊,威相[日*丙]著,净光赫奕。昔种何德,

获斯妙果?” 佛告阿难:“迦叶如来灭度之后,

遗法垂末,有二婆罗门,受持八斋,其一人者,

求愿生天;其第二人,求作国王。其第一人,

还归其家,妇呼共食。夫答妇言:‘向受佛斋,

过中不食。’妇复语曰:‘君是梵志,自有戒法,

何缘乃受异道之斋?今若相违不共我饭,

当以斯事语诸梵志,使驱摈汝不与会同。’

闻此语已,深怀恐怖,便与其妇,非时而食。

二人随寿长短,各取命终。愿作王者,

持斋完具,得生王家。愿生天者,由破斋故,

乃生龙中。时有一人,为王守园,

日日奉送种种果蓏。此人后时,于泉水中,得一异[木*奈],

色香甚美,便作是念:‘我每出入,

常为门监所见前却,当以与之。’如念即与。门监受已,

复自思惟:‘我通事时,每为黄门之所曳缩,

当以与之。’便用斯[木*奈]奉贡黄门。

黄门纳竟转上夫人。夫人得[木*奈],复用献王。王食此[木*奈],

甚觉甘美,便问夫人:‘从何处得?’

夫人即时如实而对,展转相推,到于园监。

王复召唤而问之曰:‘吾园之中有此美果,

何不见奉,乃与他人?’园监于是,本末自陈。

王复告言:‘自今已后,常送斯[木*奈],莫令断绝。’

园监启曰:‘此[木*奈]无种,从泉中得,敕使常送,

无由可办。’王复告言:‘若不能得,当斩汝身。’

园监还出,至彼园中,忧愁懊恼,举声大哭。

时有一龙,闻其哭音,变身为人,来问之言:

‘汝有何事,悲哭乃尔?’是事园监具自宣说。

龙还入水,以多美果,著金盘上,用与此人,

因告之言:‘可持此果以奉汝王,并腾吾意。

云吾及王,本是亲友,乃昔在世俱为梵志,

共受八斋,各求所愿。汝戒完具,得为人王;

吾戒不全,生于龙中。今欲奉修斋法,

求舍此身,愿索八关斋法用遗于我,若其相违,

吾覆汝国,用作大海。’园监于是,

奉果于王,因复说龙所嘱之变。王闻此已,

甚用不乐。所以者何?时世无佛,法又灭尽,

八关斋文今不可得,若不称之,恐见危害。

惟念此理,是故愁悒。王有大臣,最所敬重,

王告臣曰:‘神龙从我求索斋法,

仰卿得之,当用寄与。’大臣对言:‘今世无法,

云何可得?’王又告曰:‘汝今不获,吾当杀卿。’

大臣闻此,甚怀惆怅,往至自舍。此臣有父,

年老耆旧,每从外来,和颜悦色,以慰父意。

当于是时,父见其子面色改常,即便问之:

‘何由乃尔?’于时大臣,便向其父委曲自说。

其父答曰:‘吾家堂柱,每现光明,试破看之,

傥有异物?’奉父言教,令他拖伐取而斩析,

得经二卷,一是《十二因缘经》,二是

《八关斋文》。大臣即持奉上于王。王得欢喜,

不能自胜,便以此经,著金盘上,自送与龙。

龙获此经,大用欣庆,便用好宝,赠遗于王;

受持八斋,勤而奉行,命终之后,生于天宫。

人王亦复修奉斋法,寿尽生天,共同一处。

昨夜俱来,咨禀法化,应时寻得须陀洹果,

永息三涂,游人天道,从是已往,毕得涅槃。”

 佛说是时,一切众会,欢喜奉行。

  (四)波罗[木*奈]人身贫供养品第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是时国中有大长者,生一男儿,面首端政,

既生数日,复能言语,问其父母:“世尊在不?”

答曰:“故在。”复更问曰:“尊者舍利弗、阿难等,

悉为在不?”答言:“悉在。”父母见子生便能言,

谓其非人,深怪所以,便往问佛。佛言:

“此儿有福,不足疑也。”父母欢喜,还归其家。

儿又启曰:“唯愿二亲!为我请佛及比丘僧。”

父母告曰:“请佛及僧,当须供具,非卒可办。”

儿又启曰:“但扫洒堂舍,庄严床席,

施三高座,百味饮食,当自然至。又我先身之母,

今犹存在,居波罗[木*奈]国,为我唤之。”父母随语,

使人乘象,驰奔召来,所以作三高座者,

一为如来,二为本生母,三为今身母。

佛与众僧,既入其舍,次第坐定,甘膳美味,

自在丰足。佛为说法,父及二母、合家大小,

闻法欢喜,尽得初果。此儿转长,便辞出家,

精勤正业,获致罗汉。 阿难白佛:“此沙门者,

宿种何德,生于豪贵,小而能言,又复学道,

逮得神通?” 佛告阿难:“此人前身,生波罗[木*奈],

为长者子。父亡没后,家业衰耗,渐致贫穷。

虽值佛世,无以供养,念此不悦,情不自释,

便舍豪姓,求为客作,终竟一岁,索金千两。

豪姓问曰:‘卿欲娶妻耶?’答曰:‘不也。’

豪姓又问:‘用金何为?’答曰:‘欲用饭佛及于圣僧。’

豪姓告曰:‘若欲请佛,

吾当与金并为经营会于我舍。’贫者唯诺,便设肴膳,请佛及僧。

由此因缘,命终之后,生在长者家,今复请佛,

闻法得道。”佛告阿难:“往昔贫人者,

今长者子沙门是也。” 佛说此时,一切众会,莫不欢喜,

顶戴奉行。

  (五)海神难问船人品第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此国有五百贾客,入海采宝,

自共议言:“当求明人用作导师。”

便请一五戒优婆塞,共入大海。既到海中,海神变身,

作一夜叉,形体丑恶,其色青黑,口出长牙,

头上火燃,来牵其船,问估客曰:“世间可畏,

有过我者无?”贤者对曰:“更有可畏,剧汝数倍。”

海神复问:“何者是耶?”答曰:“世有愚人,

作诸不善,杀生盗窃淫[女*失]无度,

妄言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没在邪见;死入地狱,

受苦万端。狱卒阿傍,取诸罪人,种种治之,

或以刀斫,或以车裂,分坏其身,作数千段。

或复臼捣,或复磨之,刀山剑树,火车镬汤,

寒水沸屎,一切备受。荷如此苦,经数千万岁,

此之可畏,剧汝甚多。”海神放之,隐形而去。

船进数里,海神复更化作一人,形体痟瘦,

筋骨相连,复来牵船,问诸人曰:“世间羸瘦,

有剧我者无?”贤者答言:“更有羸瘦甚剧于汝。”

海神复问:“谁复剧耶?”贤者答曰:“有愚痴人,

心性弊恶,悭贪嫉妒,不知布施,死堕饿鬼,

身大如山,咽如针鼻,头发长乱,形体黑瘦,

数千万岁,不识水谷。如是之形,

复剧于汝。”海神放船,没而不现。船行数里,

海神复化更作一人,极为端政,复来牵船,

问诸商客:“人之美妙,有与我等者无?”贤者答曰:

“乃有胜汝百千万倍。”海神复问:“谁为胜者?”

贤者答曰:“世有智人,奉行诸善,

身口意业恒令清净,信敬三宝随时供养,其人命终,

生于天上,形貌皎洁,端政无双,

殊胜于汝数千万倍。以汝方之,

如瞎猕猴比彼妙女。”海神取水一掬,而问之曰:

“掬中水多海水多耶?”贤者答曰:“掬中水多,非海水也。”

海神重问:“汝今所说,为至诚不?”贤者答曰:

“此言真谛,不虚妄也。何以明之?海水虽多,

必有枯竭。劫欲尽时,两日并出,泉源池流,

悉皆旱涸;三日出时,诸小河水,悉皆枯干;

四日出时,诸大江海,悉皆枯竭;五日出时,

大海稍减;六日出时,三分减二;七日出时,

海水都尽,须弥崩坏,

下至金刚地际皆悉燋燃。若复有人,能以信心,以一掬水,

供养于佛,或用施僧,或奉父母,或[曷-曰]贫穷,

给与禽兽,此之功德,历劫不尽。以此言之,

知海为少,掬水为多。”海神欢喜,即以珍宝,

用赠贤者,兼寄妙宝施佛及僧。时诸贾客,

即与贤者,采宝已足,还归本国。是时贤者,

五百贾客,咸诣佛所,稽首佛足,作礼毕已,

各持宝物并海神所寄,奉佛及僧,

悉皆长跪叉手白佛:“愿为弟子,禀受清化。”佛寻可之。

“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佛为说法,

应适其情,即时开悟,诸欲都净,得阿罗汉。

时诸会者,闻佛所说,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六)恒伽达品第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

是时国中有一辅相,其家大富,然无儿子。

时恒河边,有摩尼跋罗天祠,合土人民,

皆悉敬奉。时此辅相,往诣祠所,而祷之言:

“我无子息,承闻天神,功德无量,救护群生,

能与其愿,今故自归。若蒙所愿,愿赐一子,

当以金银校饰天身,及以名香涂治神室;

如其无验,当坏汝庙屎涂汝身。”天神闻已,

自思惟言:“此人豪富,力势强盛,非是凡品,

得为其子。我德鲜少,不能与愿。愿若不果,

必见毁辱。”庙神便复往白摩尼跋罗。

摩尼跋罗其力不办,自诣毗沙门王启白此事。

毗沙门言:“亦非我力能使有子,

当诣天帝从求斯愿。”毗沙门王即时上天启帝释曰:

“我有一臣摩尼跋罗,近日见语云:

‘王舍城有一辅相,从其求子,结立重誓,若愿得遂,

倍加供养,所愿若违,当破我庙而毁辱之。’

彼人豪凶,必能如是,幸望天王,令其有子。”

帝释答曰:“斯事至难,当觅因缘。”时有一天,

五德离身,临命欲尽,帝释告曰:“卿命垂终,

可愿生彼辅相之家?”天子答言:

“意欲出家奉修正行,若生尊荣,离俗则难,

欲在中流莫遂所志。”帝释复曰:“但往生彼,若欲学道,

吾当相佐。”天子命终,降神受胎辅相之家。

即生出外,形貌端政,即召相师,

为其立字。相师问曰:“本于何处求得此儿?”

辅相答言:“昔从恒河天神求之。”因为作字,

为恒伽达。年渐长大,志在道法,便启父母,

求索出家。父母告曰:“吾今富贵,产业弘广,

唯汝一子,当嗣门户。遣吾存活,终不相听。”

儿不从志深自惆怅,便欲舍身更求凡处,

于中求出,必极易也。于是密去,自坠高岩;

既堕在地,无所伤损。复至河边,投身水中;

水还漂出,亦无所苦。复取毒药,而吞啖之;

毒气不行,无由致死。复作是念:

“当犯官法为王所杀。”值王夫人及诸婇女,

出宫到园池中洗浴,皆脱衣服,置林树间。

时恒伽达密入林中,取其服饰抱持而出。门监见之,

将往白阿阇世王。王闻此事,瞋恚隆盛,

便取弓箭,自手射之,而箭还反,正向王身;

如是至三,不能使中。王怖投弓,

问彼人言:“卿是天龙鬼神乎?”恒伽达言:

“赐我一愿,乃敢自陈。”王曰:“当与。”恒伽达言:

“我非是天,亦非龙鬼,是王舍国辅相之儿。

我欲出家,父母不听,故欲自杀更生馀处。投岩、

赴河、饮毒不死,故犯王法,望得危命。

王今加害,复不能伤,事情如是,何酷之甚!

愿见顾愍听我为道。”王寻告曰:

“听汝出家修学圣道。”因复将之,共到佛所,

启白世尊,如向之事。于时如来,听为沙门,

法衣在体,便成比丘。佛为说法,心意开畅,

成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阿阇世王寻白佛言:“此恒伽达者,先世之时,种何善根,

投山不死,堕水不溺,食毒无苦,箭射无伤,

加遇圣尊得度生死?” 佛告王曰:

“乃往过去无数世时,有一大国,名波罗[木*奈],

其王名梵摩达,将诸宫人,林中游戏,诸婇女辈,

激声而歌。外有一人,高声和之,王闻其声,

便生瞋妒,遣人捕来敕使杀之。时有大臣,

从外边来,见此一人,而被囚执,

便问左右:‘何缘乃尔?’其傍诸人,具列事状。臣曰:

‘且停!待我见王。’大臣进入,启白王言:

‘彼人之罪,不至深重,何以杀之?虽和其音,

而不见形,既无交通奸淫之事,幸愿垂矜,

[曷-曰]其生命。’王不能违,赦不刑戮。其人得脱,

奉事大臣,勤谨无替。如是承给,经历多年,

便自思惟:‘淫欲伤人,利于刀剑,我今困厄,

皆由欲故。’即语大臣:‘听我出家遵修道业。’

大臣答曰:‘不敢相违,学若成道,还来相见。’

即诣山泽,专思妙理,精神开悟,成辟支佛;

还来城邑,造大臣家。大臣欢喜,请供养之,

甘膳妙服,四事无乏。时辟支佛,于虚空中,

现神变化,身出水火,放大光明,大臣见之,

欣然无量,便立誓愿:‘由吾恩故,命得全济,

使我世世富贵长寿,殊胜奇特,数千万倍,

令我智德相与共等。’”佛告王曰:“时彼大臣,

救活一人,令得道者,今恒伽达是。

由是因缘,所生之处,命不中夭,今值我时,

逮致应真。” 佛说此已,诸在会者,信敬欢喜,

顶受奉行。

  (七)须阇提品第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

尔时世尊而与阿难,着衣持钵,入城乞食。

时有老翁老母,两目既盲,贫穷孤苦,

无止住处,止宿门下。唯有一子,年始七岁,

常行乞[曷-曰]以养父母,得好果菜,其美好者,

供养父母,馀残酸涩,臭秽恶者,便自食之。

尔时阿难,见此小儿,虽为年小,恭敬孝顺,

心怀爱念。佛乞食已,还到精舍。

尔时世尊为诸大众演说经法,阿难于时长跪叉手,

前白佛言:“向与世尊,入城分卫,见一小儿,

慈心孝顺,共盲父母,住城门下,

东西乞[曷-曰]所得之物,饭食菜果,其美好者,

先以供养其老父母,破败臭秽极不好者,便自食之。

日日如是,甚可爱敬。” 佛语阿难:“出家在家,

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

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

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

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

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 阿难白言:“不审,世尊!

过去世时,慈孝父母,不惜身命,能以身肉,

济救父母危崄之命,其事云何?” 佛告阿难:

“谛听善念!我当说之。” 阿难:“唯然,当善听之!”

佛告阿难:“乃往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

此阎浮提有一大国,名特叉尸利。尔时有王,

名曰提婆。时彼国王,有十太子,各领诸国,

最小太子,字修婆罗提致,晋言善住,

所领国土,人民观望,最为丰乐。时父王边,

有一大臣,名曰罗睺,每怀凶逆,反杀大王。

大王已死,摄正为王,即遣兵众,往诣诸国,

杀诸太子。此最小者,鬼神所敬,时入园中,

欲行观看。有一夜叉,从地而出,长跪白言:

‘罗睺大臣,反杀父王,遣诸兵众,

杀汝诸兄,今复遣人,欲来杀汝;

王可思计避其祸难。’时王闻之,心崩惶怖,到于其夜,

便思计校,而欲突去。时有一儿,字须阇提,

晋言善生,至年七岁,端正聪黠,

甚为可爱,其王爱念,出复来还,而抱此儿,

悲泣叹息。其妇见王入出惶怖,即而问之:

‘何以匆匆,如恐怖状?’其夫答曰:‘非卿所知。’

妇复牵之,‘我今与汝,身命共并危崄相随,

莫见捐舍。今有何事,当以告示?’其王答言:

‘我近入园,有夜叉鬼从地而出,

长跪白我:“罗睺大臣,今兴恶逆,已杀父王,

遣诸兵众,杀汝诸兄,今亦遣兵,当来杀王,

宜可避之。”我闻是语,心怀恐怖,但恐兵众,

如是来到,是故急疾,欲得去耳。’其妇长跪,

即白王言:‘愿得随侍,莫见孤弃。’

时王即便将妇抱儿,相将而去,欲至他国。时有二道,

一道七日,一道十四日。初发惶懅,

唯作七日粮调,规俟一人而已,既已出城,

其心愦乱,乃涉十四日道。已经数日,粮食乏尽,

饥饿迷荒,无馀方计,怜爱其子,欲杀其妇,

而欲自济并用活儿。令妇在前担儿而行,

于后拔刀欲杀其妇。时儿回顾,

见父拔刀欲杀其母,儿便叉手,晓父王言:

‘唯愿大王!宁杀我身,勿害我母。’殷勤谏父,

救其母命,而语父言:‘莫绝杀我,稍割食之,

可经数日。若断我命,肉便臭烂,不可经久。’

于是父母,欲割儿肉,啼哭懊恼,而割食之。

日日割食,其肉稍尽,唯有骨在,未至他国,

饥荒遂甚,父复捉刀,于其节解,次第剥之,

而得少肉。于是父母,临当弃去,儿自思惟:

‘我命少在,唯愿父母,向所有肉,

可以少许还用见施。’父母不违,即作三分,

二分自食,馀有一分,并残肌肉眼舌之等悉以施之。

于是别去。儿便立愿:‘我今身肉,供养父母,

持是功德,用求佛道,普济十方一切众生,

使离众苦至涅槃乐。’发是愿时,

三千世界六反震动,色欲诸天而皆愕然,

不知何故宫殿动摇?即以天眼观于世间,

而见菩萨以身之肉供养父母,愿成佛道,

誓度众生,以是之故,天地大动。于是诸天,

皆悉来下,侧塞虚空,悲泣堕泪,犹如盛雨。

时天帝释来欲试之,化作乞儿,来从其乞,

持手中肉,复用施之。即复化作师子虎狼,

来欲啖之,其儿自念:‘此诸禽兽,欲食我者,

我身馀残骨肉髓脑,悉以施之。’心生欢喜,

无有悔恨。尔时天帝,见其执志心不移转,

还复释身,住其儿前,而语之曰:‘如汝慈孝,

能以身肉供养父母;以是功德,

用求何等?天帝魔王梵天王耶?’儿即答言:

‘我不愿求三界快乐,持此功德,用求佛道,

愿度一切无量众生。’天帝复言:‘汝能以身供养父母,

得无悔恨于父母耶?’其儿答言:

‘我今至诚,供养父母,无有悔恨大如毛发。’

天帝复言:‘我今视汝,身肉已尽,言不悔恨,

是事难信。’其儿答言:‘若无悔恨,我愿当成佛者,

使我身体平复如故。’言誓已竟,身即平复。

时天帝释及馀诸天,异口同音,赞言善哉!

其儿父母及国中人,皆到儿所,叹未曾有。

时彼国王,见其太子所作奇特,倍加恭敬,

欢喜无量,将其父母及其太子,入宫供养,

极为恭敬,哀此太子。时彼国王,躬将军马,

共善住王及须阇提太子,还至本国,

诛灭罗睺,立作本王,父子相继,其国丰乐,

遂致太平。”佛语阿难:“尔时善住王者,

今现我父白净王是。尔时母者,

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须阇提太子者,今我身是。”

佛语阿难:“由过去世慈心孝顺,供养父母,

以持身肉,济父母厄,缘是功德,天上人中,

常生豪尊,受福无量,缘是功德,自致作佛。”

 尔时众会,闻佛自说宿世本缘,

尔时会者皆各悲叹,感佛奇特慈孝之行,

其中有得须陀洹者、斯陀含者、阿那含者、阿罗汉者,

有发无上正真道者,有住不退地者。一切众会,

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贤愚经卷第一